初中期中考总结

2022-03-30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无论是开展项目,还是记录工作过程,都需要通过总结的方式,回顾项目或工作的情况,从中寻找出利于成长的经验,为以后的项目与工作实施,提供相关方面的参考。因此,我们需要在某个时期结束后,写一份总结,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初中期中考总结》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第一篇:初中期中考总结

初中英语词组总结 (中考必备)

1.宾语从句:

1.主句若是一般现在时,从句根据实际情况用适当时态。He says (that) he will have a walk soon. The teacherasks who is the cleverest in the school. I want to know who came here late this morning. 2.主句若是一般过去时,从句也要用过去时。

He wondered if I would come. She told me that her son had got well. She said that she liked watching TV. We thought Jim was wrong. 3.无论主句是何时态,从句若表客观真理,要用一般现在时。 Mr. Li said the moon is smaller than the earth. 4宾语从句无论有何引导词,都要用陈述句语序。

Could you tell me when you will get back to Wuhan?(不是will you) Do you know which sweater she is wearing? (不是is she) 2.状语从句:

1主句若是一般将来时、祈使句或含不表过去的情态动词等,则if(如果), unless(除非),when(当„的时候), as soon as(一„就„),before, after, until, till, as(当„的时候)所引导的状语从句用一般现在时。

You may take a rest when you finish doing your work. I will call you up if I leave for Shanghai next week. Wait for your brother at the bus station until he arrives. 2而主句若是一般过去时,从句也要用过去时,如:

I would give the money to the charity if I had a million dollars. When he got to the park, his classmates had left. My son ran towards me as soon as he saw me on the street. 3.定语从句:

关系代词who只指人,which只指物。that既可指人又可指物。whose 后必须跟有名词,既指人,也可指物。关系词作主语时,不可省略,作宾语时可省略。whom只指人,只作宾语。关系副词where指“在那里”,when指“在那时”。 She is a girl who/that is beauti l and kind-hearted. She is a girl (who/whom/that) I know very well. That boy whosehair is very long is my brother. (所属) The girl whois tall is my sister. / I own a bike whoseprice is high. I bought a watch (which/that) I paid 100 yuan for. (指物) I prefer a place which/thatis clean and quiet. I prefer a place whereI can live a quiet life. (在这儿) I shall never forget the day whena boy helped me find my dog. 4.wish和hope:1wish可接to do sth. /sb to do sth. /that从句. I wish to spend my summer holiday in Qingdao. I wish youto join my party this Sunday. I wish (that) I could be a scientist. 2hope接to do sth. 或that从句. 但不接sb to do sth. I hope to receive a letter from you some day. I hope (that) everything goes well. /I hope you will get well soon. 5.thanks for和thanks to: Thanks for your helping me with the work. (表达对对方为自己做了某事的感谢,后无补充的结果。) Thanks to your suggestion, I didn’t make such mistakes. (表达感谢由于某方所做的有利的事,出现了后面的结果。) 6.感官动词用法之一:see, hear, listen to, watch, notice, feel等词,后接宾语,再接动词原形/ 动词ing, 分别表示全过程和正在进行。句中有频率词时,以上的词也常跟动词原形。

I heard someone knocking at the door when I fell asleep. (正进行) I heard someone knock at the door three times. (听的是全过程) I often watch my classmates play volleyball after school. (频率词) 若以上词用于被动语态,后面原有动词原形改为带to不定式: We saw him go into the restaurant with his wife. → He was seen to go into the restaurant with his wife. 7.感官动词用法之二:look, sound, smell, taste, feel可当系动词,后接形容词。He looks . It sounds good. The flowers smell beauti l. The sweets taste sweet. The silk feels soft. I felt tired. 这些动词不用于被动语态。The sweets are tasted sweet.是错误的。 注意:如果加介词like, 则后不可接形容词,而接名词或代词: He looks like his mother. That sounds like a good idea. It smells like a flower. It tastes like salt. 8.find和think部分用法: + 宾语 + 宾语补足语。(代替宾从) 宾补有以下情况:1.名词短语,John found his son a clever boy. 2.形容词短语,Mrs. Smith thinks her husband kind of lazy. 3.有时宾补后可接带to不定式,I found it hard to fool the girl. 9.would like/want/feel like: 1 would like,和want类似:◇都可接名词短语:I would like/ want another three desks. ◇都可接带to 不定式:I would like/ want to go out for a walk. ◇都可接sb,然后再跟带to 不定式: I would like you to give me a hand. 2 feel like: ◇后也可接名词短语:Do you feel like some tea? ◇后若接动词,须用动词ing形式:Do you feel like having a walk? I don’t feel like drinking tea.【feel like常用于疑问句或否定句中。】

10.词序易错的短语:1 形容词修饰不定代词或不定副词,形容词在后面。Is there anything delicious in the fridge? Nothing serious. There is something wrong with the computer. I want to go somewhere warm. 2 else修饰疑问词和不定代词、不定副词,也放在后面。

What else can you see in the picture? Who else is in the room? Do you have anything else to say? Where else can you see it? 3 enough修饰形容词和副词,enough 放在后面。

This sweater is cheap enough. Nemo is old enough to work. He ran fast enough to catch up with the dog. 11.对“评价”、“天气”的提问之区别:1What do you think of „?=

How do you like „? “你对„怎么看?”(How„?句中有like,是动词。) 2What’s the weather like in„? = How is the weather in„?“„的天气什么样?”(What„?句中有like,是介词“像”。) 12.take, cost, pay, spend区别:

1 It + take + sb + some time + to do sth. It took us half an hour to cut down the tree. 2 物+cost+sb+钱: The bag cost me thirty yuan. (cost, cost, cost) 若cost后无sb, 则译作“价钱是”:The bag costs 30 Yuan. 3 人+ pay +sb + 钱+ for sth: I paid the seller 200 Yuan for the bike. (pay, paid, paid). (pay后所加内容可视具体情况取舍。) 4 人 + spend + 时间/ 钱 + on sth / (in) doing sth. The girl spent two hours (in) searching the Internet. The girl always spends much money on her clothes. spend 有时可指“度过”:spend holiday/ weekends/ winter 13.双宾结构:pass/ give/ teach/ offer/ lend/ send/ sell/ call/ show/buy/ ask/ tell/ build等可加双宾结构。即后接sb + sth. 其中pass, give, offer, lend, send, sell, show等可接sth + to sb. buy, build等可接sth + for sb. 另外,若sth是代词时,不用双宾结构。Please pass it to me. 14.部分词作连词与介词:(连词接句子,介词接名词或代词) Keep care l when you are listening to the teacher. (连词) Keep care l when listening to the teacher. (介词) 类似的,while, than, before, after, as, since, until等。 如:I’ll wait until I hear from her. (连词) I’ll wait until next Friday. (介词)

15.动词ed与动词ing作形容词用法之一: 1. 动词ed作形容词:表示被动或已发生,常作定语。The boy named Peter is my friend. 那个叫做彼得的男孩是我的朋友。划线部分起修饰作用,下同。 He’s eating fried chicken. 他在吃炸鸡。There is no time left. I have read a novel writtenby Lu Xun.我读了一部鲁迅写的小说。 He lives in a house builttwenty years ago. 2. 动词ing作形容词:表示正进行或功能,常作定语。

the ing boy, a running bus, the rising sun, a bus running on the road, the boy ing in the corner (正进行) a sitting room, the sleeping car, the bathing suit (功能) 16.动词ed与动词ing作形容词用法之二:和心理感受有关,但ed修饰人,ing常修饰物。I felt surprised at his words. How exciting the film is! / I want to go to a place which is relaxing. 17.动词ing和带to不定式作主语:

To be a teacher is my dream. Working hard brings you success. Taking care of our environment is very important. To plant trees makes me happy. (谓语用单数) Reading books gives you knowledge. (谓语用单数) Listening and writing are both difficult. (谓语用复数) 18.later / after / ago /before: 1later“„时间后”结构:时间段+later 常用于一般过去时。They went to Beijing five days later. (later单独在句尾,常用于将来时:I’ll see you later.) 2after“„时间后”结构:after+时间段,常用于一般过去时,和1相同。They went to Beijing after five days. (after也可加句子:I’ll send you an e-mail after I get home. He found out the information after he had searched the Internet for thirty minutes.) 3ago“„时间前”结构:时间段+ago, 用于一般过去时。The Greens moved to Shanghai four weeks ago. (since +时间段+ago,主句用现在完成时) 4before 单独放在句尾,常用现在完成时:“以前”

I have been to London before. He has seen the film before. (若是时间段+before, 则常用过去完成时,译为“„时间前”:

I had seen the film two weeks before. We had found out the answer to the problem an hour before.) 19.四季:spring春;summer夏;autumn秋;winter冬;season季 20.月:January, 一月;February, 二月;March, 三月;April, 四月; May, 五月;June, 六月;July, 七月;August, 八月;September, 九 月;October, 十月;November, 十一月;December, 十二月。 21.星期:Sunday, 星期日;Monday, 星期一;Tuesday, 星期二; Wednesday, 星期三;Thursday, 星期四;Friday, 星期五; Saturday, 星期六。Sunday为第一天,Saturday为最后一天。

22.“也”:either, 用于否定句的末尾。also, 通常挨着动词,少用于句尾。too, 通常在句尾,前常有逗号。as well, 只用于句尾。 注意:后三个词都不用于否定句。

23.带to不定式用法之一:带to不定式有逻辑宾语在前时,to后动词用及物动词,不及物时需加介词。The apples are too tall for the boy to reach. /The zoo is not a good place for animals to live in. 24.(a) little / (a) few: 1few,little“几乎没有;少”否定词。few加可数名词复数, little加不可数名词。2a few“一些”肯定词,加可数名词复数; a little“一些;一点”也是肯定词,加不可数名词。3另外,在too, very, so等词后用few, little; 在only, just, still等词后用a few, a little. 而quite a few/ a little译为“很多” 25.及物动词+副词:put on/off/away/up/down/out; break off/down; turn on/off/up/down; get back; use up; give away/out/up/back; try out/on; ring/call up; let down; clean up/out; set up; think up; hand in/out; fix up; work out; ;dress up;pick up; help out; keep off/out/down cut down; write down; wake up(叫醒); take off/away; sell out; look up/over; eat up; throw away/off 宾语是名词时,可放在中间或后边,是代词时只放在中间。 26.as„„as用法:1和„一样„ His room is as big as mine. He runs as fast as I /me. 2as„as possible/sb can “尽可能„”

We went there as soon as possible.我们尽可能快地去了那儿。 Listen to the teacher as carefully you can. 3有些短语有几个意思:as soon as 和„一样快;一„就„;as much as和„一样多;多达;as long as和„一样长;长达;只要;as well as和„一样好;和„一样;as far as远达;就„来说;

27.prefer用法:prefer sth/doing sth to sth/doing sth比起„更喜欢„ prefer to do sth rather than do sth宁愿„也不愿„ prefer to do sth / prefer doing sth 更喜欢做某事

28. some-, any-, every-用法:1some-“某~,一些~”,用于肯定的陈述句中。I have something to tell you. Maybe somebody has taken it. 若用于疑问句中表示期待对方肯定的回答或表示请求或建议. Why not ask somebody to help you? Shall we give him something to eat? What about some milk? Could you please lend me some chairs? 2any-, 在疑问句中仍译为“某~,一些~”Do you have anything to say?Is anybody in the house?在肯定句和否定句中译为“任何~”You may put the box anywhere in the room. He is taller than any other student in the class. We don’t have anything to eat this morning. 3every-“每~”,强调所有,既包括此也包括彼。Is everybody here?-No,Tom and Lucy have asked for leave. The glass was broken, and the water went everywhere. 29.动词时态和形式:八个时态:一般现在时、现在进行时(am/is/are + v.ing)、一般将来时(will/shall/be going to+动词原形)、一般过去时、过去进行时(was/were +v.ing)、现在完成时(have/has + v. 过去分词)、过去完成时(had + v. 过去分词)、过去将来时(would + v. 原形) 六个形式:原形;过去式;过去分词;第三人称单数(加s/es);现在分词(v.ing);带to不定式。

30.if/whether区别:if 如果(引导条件状从) / 是否(引导宾从) whether无论(引导让步状从) / 是否(引导宾从) 都译为“是否”时,whether可接or not, 也可接带to不定式。 if 则不可。另外,if可接any-单词,常不接some-单词。 If you have any water, please give me some. 31.因为:because, 常是对why的回答,语气最强。

since, 位置:Since„,„. Since it’s already late, I must go now. for, 位置:„,for„.语气最弱。I drove carefully, for it’s snowing. as有时也指“因为”,用法基本无限制。

32.表推测:must, may, might, can, could, can’t must“一定”,可能性最大,常用于肯定句。 There is the door bell, it must be Tom. may / might“也许”一般用于肯定句, may比might可能性大。 She is coming to us. She might be our new teacher. can / could“可能”could比can语气更委婉。但can多用于否定。 You could be right, but I don’t think you are.

The light in the office is off. The teacher can’t be there now. 33.so与such区别:so是副词,后跟形容词/副词,so tall/slowly„ such是形容词,后跟名词短语。such bad weather / good news„; such a beautiful girl / an important lesson / a heavy stone„; such kind boys / new desks / friendly people / amazing movies„; 若名词前形容词是many, much, few, little时,不用such, 而用so. so many flowers / much rain / few friends / little water„ 也常有“so / such „that„”句型,译为“如此„以致于„”。 34.so的另两个用法:1so + be/情态动词/助动词+主语,“„也” 上下文所指不是同一个人或物。The twins are working, so am I. I will stay up tonight, and so will Peter. 以及对话形式:A: I woke up late this morning. B: So did I. 2so + 主语 + be/情态动词/助动词,“的确„是”上下文所指是同一个人或物。A: We have lunch at school. B: So you do. 又如:A: Bruce can work out the problem. B: So he can. 35.neither/nor用法之一:neither/nor+ be/情态动词/助动词+主语 “„也不”上文是否定句。She didn’t get well, nor did her brother. 或对话形式:A: Jim hasn’t had breakfast. B: Neither have I. 36.keep, make, get,have用法:

1keep + sb/sth doing sth “让„一直做„” I’m sorry for keeping you waiting so long. keep + doing sth “坚持做某事”

2make + sb/sth do sth让„做某事I’ll try to make you understand what I mean. I feel sorry that I have made him wait for long. 3get + sb/sth to do sth.让„做某事。He got Peter to buy him a pen. 4have + 宾语+ 动词原形 /ing /过去分词

Have him do it, please.让他做它吧。We had the machine working. 我们让那台机器一直工作着。We had the machine repaired.我们让人修理了那台机器(让那台机器被修理了)。

5也都可接形容词:keep safe/busy, keep the door closed/open, make us happy, get the door closed, have everything ready. 37.used短语:used to + 动原,“过去常常”He used to smoke. be used to 译为“被用来„”,后接动原。It is used to cut things. be used to 译为“习惯于„”,后接动词ing或名词/代词. 如:He’s used to working late. / We are all used to following others. be used for + 目的(名词或动词ing)如:

English is used for business./Knives are used for cutting things. 38. through/past/across: 都可作介词,“穿过”前常有位移动词。 He climbed through the window and saw what he could take away. He went past me without saying any words. He swam across the river. 【through,内部; past,旁边; across,表面。】 位移动词+ past 相当于动词pass; 位移动词+across相当于cross. 39.the number of / a number of: 前者“„的数量”;后者“许多的”

都跟可数名词复数。前者作主语,谓语用单数;后者作主语,谓语用复数。The number of the trees is two thousand. 用单数is. A number of trees have been cut down.用复数have. 40.延续性动词:How long,since,for,(以上见84)until/till等所在肯定句中的主句谓语要用延续性动词。

How long may I keep this novel? I’ve lived here since 2002. Let’s wait until he comes back.. 但否定句中可用短暂性动词: I haven’t seen you for a long time. 41.all/each/both/none/either/neither: 1All boys/All of the boys are from China. all 接可数复数,谓语也用复数。All of the water is polluted. 若接不可数,谓语用单数。

2Each boy/Each of the boys has a different bag. each接名词单数或接of + 限定词+复数,后谓语都用单数。

3Both of the twins are clever. 后面谓语用复数。 4None of the students has/have been there before. none +of +限定词+复数, 谓语用单、复数都可。另见88 5-When shall we meet, Saturday or Sunday? -Either day is OK. / Either of the days is OK. 谓语用单数。 6-When shall we meet, Saturday or Sunday? -Sorry, I have to look after my mother these two days. That is, neither time is OK. / neither of the days is OK. 谓语用单数。

all/each/none分别指三者或更多中的“都”/ “每一个”/“没有一个”。both/either/neither两者中“都”/“任何一个”/“没有一个”

42.计量表达法:数量+单位+形容词。

The building is twenty meters tall./ The street is forty meters wide. The fish is five kilos heavy./ This baby is only six months old. 若计量表达的后面跟有名词,则要用连字符,单位不用复数。

They dug an eight-meter-deep hole. /. I bought a 10-kilo-heavy fish. It’s a piece of 2-meter-thick ice. / They built a 50-meter-wide street. It’s a two-month holiday. (此处计量中的形容词long可省略。) 43. Must I / May I / Need I „? 用法:1Must I „?我必须„吗? A: Must I finish the work? B: Yes, you must. / No, you needn’t. 2May I „?我可以„吗?A: May I go out for a walk now? B: Yes, you can. / No, you mustn’t/can’t. 3Need I„?我有必要„吗?

A: Need I clean the house? B: Yes, you must. / No, you needn’t.

44.hundred/thousand/million/billion: 前有具体数字,不加s及of. 否则加s, 加of. 如:thousands of trees; many millions of people. nine hundred people, ten thousand students等。但前若有several,后常不加s和of:several million pounds 45.反意疑问句(QT)部分用法:1something, nothing, anything, everything作主语,QT主语用it. Something is wrong, isn’t it? / Nothing is difficult, is it? 2I think Lucy can do well in the exam, can’t she? I don’t think he will come here on time, will he? QT要结合think后的从句而定。

3祈使句的QT一般用will you? 而Let’s „用shall we? Get up now, will you? Don’t be noisy, will you? Be quiet, will you? Please don’t talk, will you? Let us do it now, will you? Let’s do it now, shall we? 4There be句型,QT主语用there. There is a man working in the field, isn’tthere? There used to be a meeting on Friday, didn’tthere? There won’t be a movie in the theatre, willthere?

46.put on, wear, dress, in: 1put on,“穿上”后接物。表行为,是短暂动词。You should put on your coat when you leave. 2wear,“穿,穿着”后接物,表状态,是延续性动词。He always wears the yellow sweater in winter. /I like wearing beautiful clothes. 3dress, “给„穿衣”后接人。You can dress yourself, baby. Lucy is dressing her little brother now. be dressed in后常接具有某种特征的衣物。

The lady is dressed in a white skirt / white. 可直接加表颜色的词。

4in, “穿着”后接具有某种特征的衣物,表状态,是介词,不可作谓语,可作状语。The woman in a white skirt is my teacher. Do you know the girl in a red coat? I’ve seen the boy in yellow.

47.虚拟语气部分用法:在非真实条件句中要用虚拟语气,即if 从句中用一般过去时,而主句动词用would/should+动词原形,表示与现在相反的主观设想,也可以表示在说话人看来实现的可能性很小的情况。(注意:虚拟语气中的be动词都要用were.) If there were no air, people would die. (与现在事实相反) If I got rich, I would travel around the world. (可能性很小) 48.other/others/the other/the others/another: 1如果不特定指出哪一个,是泛指,“另一个”要用another, 后加可数名词单数。If you are still thirsty, you may have another cup of tea. (没特定指出哪一杯茶,是泛指。cup是单数。)

another也可+数字+可数复数:The meeting will last another two hours. / We need another six desks. 2如果只有两个或只有两部分,就给出了范围,其中另一个或另一部分是特指 (other前有the.),有如下用法: 第一种,所说内容只有两个:

Mrs. Green has two sons, one is interested in math, the other (one / son) is good at science. 【只有两个,用the other, 不加s, 后面名词可省略。】 又如:This pair of shoes is strange. One is blue, yet the other is green. 这双鞋子很怪,一只蓝色,而另一只绿色。

第二种,只有两部分:此种情况下the other后接可数名词复数,或不接名词而只在the other后加s. Two fifths of the students in our class are boys, the other students are girls / the others are girls. Two children went, but the others stayed. (其他孩子都留下了。)

3如果没有显示出只有两部分,未给出范围,则是泛指,不加the. Lei Feng liked helping other people / others. Have you any other questions? Alice didn’t like that dress, so she asked to see some others. 4other的另一用法:用比较级的形式,体现最高级的含义。

He is taller than any other boy in his class. (划线中boy用单数) = He is taller than all the other boys in his class. (划线中boy用复数) 他比班里任何男孩都高(他是班里男孩中最高的)。

49.how long/how often/how soon/how far: 1how long 是对长度或时间段提问。How long is the river? -It’s 5,000 kilometers long.

How long have you lived there? -For five months. / Since 2002. 2how often是对频率提问,如:never, sometimes, often, usually, always, once a week, twice a day, three times a year, every day等。

How often do you watch TV? -Every two days. / Twice a week. 【若只有次数,则用how many times 提问:

How many times do you watch TV a week? -Twice. / only once.】 3how soon 是对“in + 时间段”提问:

How soon will you return to Beijing? -In a week./ In two days. 4how far是对时间段’s + walk/ride/drive或计量表达提问。 -How far is it from your home to the school? -Five minutes’ walk. /An hour’s ride. /Thirteen minutes’ drive. 或者说:It’s about 20 kilometers (far) away. (问和回答不同。) 50.分数表达:二分之一: half a/an 或a half. 如:

half an hour= a half hour半小时 It’s half past seven.(省略冠词) 以下情况中,分子(基数词)若超过一,分母(序数词)需加s: 三分之一: a /one third 三分之二: two thirds 四分之一: a/one fourth 或a/one quarter 四分之三: three fourths或three quarters. 五分之一: a/one fifth 五分之二: two fifths 其它类推。 若分数所在of短语作主语,谓语依of后的名词而定:

Two fifths of the students are on time. (指名词复数时,谓用复) Two fifths of the land is polluted. (指不可数时,谓用单)

51.到达:1get to + 地点 get to Shanghai/London/China 接地点副词时,不带to. get there/home/here. 2arrive in+大地点(Beijing/Zhengzhou),arrive at+小地点(school/hospital), arrive只作不及物动词。所以也可单独用:Please ring me up when you arrive. reach只作及物动词,后直接加地点:reach Beijing/England 但常不说reach home/there/here. 52.感叹句:What + 名词短语+主语+谓语! What lazy boys (they are)! What hard work! What good news! What a good idea! What bad weather (it is)! What a pity! How +形容词 / 副词+ 主语+ 谓语!

How hard the work is! How fast he runs! How rude you are! How carefully they are listening! How bad the weather is! 53.because/ instead / out等与加of的区别: 1because 后接句子,because of 接名词或代词。

He didn’t come because he was ill. / because of his illness. 2instead是副词,单独在句尾。instead of 还要接名词或代词。 We didn’t have rice, we had noodles instead. / instead of it. 3out 副词,可单独用,但若接地点,先加of.(也可作介词, “向„外”,可不加of. 一般不要求掌握。) He went out early.或He went out of the house early. 54.too much, too many与much too: much too“过于”,加形容词或副词原级。much too big/slowly等。 too much“太多的”,加不可数名词。too much work/rain等。 too many“太多的”,加可数复数。too many books/people等。 55. alone / lonely: 1alone,“独自一人;单独”不含感情色彩。 可当形容词,但只在系动词后作表语:Jack is alone. 杰克是单身。 The old woman is alone in the house. 那位老妇一个人在屋里。 可当副词,修饰动词:She lives alone. 她独居。

Can you move the stone alone? 你能独自搬动那块儿石头吗? Dick is walking on the beach alone. 狄克独自在海滩漫步。 (注意:不可说very alone. 但可说very much alone. 是特例) 2lonely, “孤独的;寂寞的”带有伤感色彩。只当形容词。 可在系动词后作表语:The old man is lonely.这位老人是孤独的。

He has many relatives, but he feels lonely. 他有很多亲戚,但感到孤独。(lonely 和心理感受有关,而alone和心理感受无关。)

也可在名词前作定语:a lonely person一位孤独的人 a lonely village一个偏僻的村庄 (alone不可作定语)

56.belong to与be: This suit belongs to me /Lucy /my brother. (人) This suit is mine /Lucy’s /my brother’s /hers. (某物是某人的)

57.by常见用法:1“通过”I study English by memorizing grammar. You can know it by looking it up in a dictionary. He travels by bike. 2“截止到”Will you finish the task by tomorrow? The train had left by the time he got there. 3“被”This novel was written by Lu Xun. 4“经过”He passed by me without noticing me. 5“在„„旁边”Sit by me. They are playing by the river.

第二篇:初中学校中考工作总结

中考,是学生的第一次重要性的选择,中考,是九年义务教育中唯一一次大规模的选拔性考试,考试结果是高中学校招生的重要依据之一。今天小编给大家整理了初级中学中考工作总结,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初中学校中考工作总结一XX年中考已经结束,我校在地区教育局的领导下,尤其在赵书记和王局的关心呵护下,中考与前一年相比,取得了喜人成绩,书写了我校建校来的新篇章。其中600分以上有3人,500分以上39人,并且初三(1)班和(9)班总平均成绩在未加体育成绩的情况下,已达到512分和515分,创我校历史新高。同时,在348名参考学生中,我校薄弱科目得到相应提高,语文最高分92分,及格人数237人;政治最高分98分,及格人数207人;藏文最高分90分,及格人数140人;化学最高分96,英语最高分92分,物理最高分9

一、重视备考,工作细化

1、成立“xx地区初级中学中考领导”小组。

从目前学校现状看,衡量一所学校好与差的基本条件仍然是教学质量,所以中考成绩理所当然成为了学校生存与发展的重要生命线,基于此,我校从20XX年8月27日,成立了中考工作领导小组。同志担任组长,三位副校长担任副组长,成员包括教务、政教处、总务处与九年级组的相关人员,制定好计划,落实好分工,全方面为中考服务。其中分设三个小组:

一是“试题研究组”,由副校长主抓;

二是“事务管理组”,由副校长主抓;

三是“后勤保障组”,由副校长主抓。

2、调整任课教师,强化分层教学

根据我校“教师量化考核方案”及业务考试的结果,对部分任课教师进行了调整,并根据“因材施教”原则,采取“分层教学,全面发展”思路,对班级进行了调整。尤其大胆进行了“小班”构想,把学生七年级、八年级各阶段考试成绩综合起来,选出46人分成两个教学班级,在完全杜绝人情关系的基础上进行“动态管理”:“能者上,庸者下”。从中考结果看,两个班总平均已在在530分以上。

3、抓好模拟各环节,强化知识点的落实

从20XX年9月份开始,我校就和拉萨八中建立了友好关系,作为西藏自治区初中教学龙头的拉萨八中,不仅拥有全自治区最好的教师资源,而且拥有全自治区最好的学生资源。同时,八中每年都有中考命题人员,基于此,我校制定了“向八中看齐”的近期目标。所有的模拟考试试题均由拉萨八中与拉萨一中提供,而且,我校还先后派出xx书记和xx副校长两个组到八中和一中考察学习,主要就“模拟考试阶段如何把握中考方向”及“如何在模拟考试阶段进行知识点的查漏补缺”两点上进行学习。从今年中考结构看,效果比较明显。

4、俯身抓管理,潜心抓教育

开学伊始,学校就对初三年级加大了管理力度。

一是继续强化“副校长年级组包干制”,确定xx副校长定点在初三年级组坐班,协同年级组长加大对年级组的管理力度;

二是召开各类专题会议,如班主任会议、学生动员会、试题分析会等,针对年级的实际情况,采取望闻问切的方式,瞄准中考目标,理出系列思路,制定具体实施措施;

三是出台XX年中考考核方案,学校预计拿出20万,实施重奖轻罚,调动教师教学工作积极性。从整个初三学年看,涌现出了一大批的优秀教师,也正因为是这些老师的努力付出,学校在今年的中考中才能取得较好的成绩。

二、一些不成熟的经验和做法

1、树立班级榜样,及时表彰

初三每次月考、期中、期末考试之后,学校及时对考试成绩前50名的学生在校内大张旗鼓的表彰,贴红榜,发奖品。班主任、任课老师也在课堂上不吝言辞,对那些考试优秀、成绩进步的学生也大力表扬,有的老师甚至掏自己腰包为学生买奖品,从而调动起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你追我赶的学习风气在年级组内迅速得以形成。

2、绝对的跟踪辅导

即每个教师负责2—3名学生并始终进行跟踪辅导。教师主要进行谈心交流、学习辅导、家长联系等一系列工作,在学习上和学生一起共同找出问题、分析原因,给学生分阶段定目标、作计划、定措施,全程跟踪,积极辅导。

3、重表扬鼓励,轻体罚鞭笞

采取重表扬鼓励,轻体罚鞭笞甚至不体罚的办法。学校专门出台了相关的管理办法,充分把握学生的学习及成长心理,以尊重学生人格这一主题,多渠道多方面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4、开设周末“辅优班”

每个周末,学校定学生、定内容、定地点开设“辅优班”,从各教研组内选择优秀教师,以不同风格,不同教学方式按整体计划给学生上课,由于形式新颖、内容丰富,所选学生特别感兴趣,从开设“辅优班”以来,没有一位学生在周末缺习,根据考试成绩了解,这些学生的成绩得到了明显的提高。

5、实行“日考”制度

各任课老师根据自己的教学计划和安排,利用每天晚自习的第三节时间进行一次为时45分钟的“随堂考试”,老师当晚将试卷全部阅完,第二天发放到学生手中,再适时进行试卷评讲,做好成绩分析。通过这种反复地考、反复地讲、反复地分析,学生的成绩提高效果明显。

6、落实学生互助组

各个班都建立了“以好带差”学习互动小组,真正做到生生结对子,人人有师傅,让成绩好的学生用自己的语言、自己的理解方式,给成绩差的学生进行相关知识内容的帮助。成绩好的学生在帮助过程中巩固了自己的知识,成绩差的学生也明显感觉到了自己的进步,这种共同提高、共同进步的方式促进了学生之间的共同成长。

7、加大相互交流力度

本学年我校与拉萨八中、地区二高和xx县二中开展了多次的交流学习活动。本着学管理、学精神、找问题、找差距的思想,低下头认认真真学,闭上眼认认真真想,从而发现了学校当前存在的一些显性或者隐性的问题,同时也对解决这些问题有了一定的思考。

8、加强心理辅导

针对毕业生心理压力较大的具体情况,我校加强了对毕业班学生的心理辅导。从校长、年级组长、班主任到科任教师,都十分重视学生的心理辅导工作,平时多观察,做到了尽早发现问题,并及时处理,相关人员都多次跟毕业生谈话,确保毕业生情绪稳定,积极学习,科学备考,并最终取得优异的成绩。

三、存在的不足与思考

在本次中考中,拉萨八中600分以上8人,最高分667分;500分以上达到了146人。与其相比,我校差距甚大,究其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领导小组分工与合作力度不够。

2、毕业班教师团队精神有待加强。初中学校中考工作总结二

我校20xx年中考工作在市教育局及教研室的正确领导和大力支持下,通过茗山中学全体教职员工的共同努力、团结拼搏,取得了较好的成绩。今年我校210名考生参加中考,有6名考生中考总分进入全市前200名;有38名考生中考成绩超过大冶一中最低录取控制线;有12名考生通过优异的音、体、美等学科成绩进入大冶一中、大冶六中等重点高中。此外,在全市中小学生田径运动会上,我校本届学生取得初中组团体总分全市第三,乡镇第一的好名次。在今年的大冶市中学生篮球比赛中,也获得初中组全市第三名的好成绩。

一、加强组织领导,落实工作职责。

为加强中考复习的组织领导,我们成立了由中心学校校长任组长,中心学校干事及茗山中学领导班子成员、年级主任、学科组长、各班主任等为组成人员的20xx届中考备考领导小组,对中考备考进行业务指导和监督。在具体工作中,要求中心学校干事蹲班、茗山中学校级干部蹲科,参加所蹲班科任教师会,开展推门听课,研究班级情况,协调学科时间分配,检查本班教师备课、上课、辅导和作业批改情况,指导班级复习备考工作;要求蹲科校级干部和学科组长参加各备课组每周的集体备课,及时了解备考情况,研究和解决备考中出现的问题;要求各班主任老师做到“六到位”,即早晚自习、午休时间等到位,对学生的思想、学习、生活、纪律等管理到位;要求全体九年级教师精心备好每一节课,批改好每一次作业,认真研究每一道题,做到有的放矢,不打无准备之仗。

二、注重思想引导,实施多元激励。

本届学生人数少,基础差,且断层情况比较严重。在第一次摸底考试中,总分500分以上考生仅7人,而低于300分的考生则有七八十人。与周边兄弟学校相比,成绩很不乐观。面对这种情况,部分教师对来年中考不抱希望。我们认为,面对困难,退缩逃避不是办法,我们坚信只要思想不滑坡,方法总比困难多。针对教师对学生没有信心,底气不足的情况,一方面,我校通过座谈、教研会等形式,通过奖优罚劣、奖勤罚懒等方法,进行多元激励,做好九年级教师的思想工作,增强其责任感和光荣感,使其能直面困难,团结协作,优化教法,精炼重点,简约教学,提高课堂效率,注重学法指导,关心学生情感,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另一方面,我们将学生进行分流,分层教学,因材施教,开设特长班,开办各种艺术兴趣小组。对于双差生,我们从思想教育入手,通过组织学生参观校史展览室,浏览“名人之乡”文化墙,参加杰出校友事迹报告会及高考状元(张友谊、刘俊等)学习经验交流会等形式,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同时,针对学生缺乏人生目标、学习动力不足、成绩差自卑的特点,通过誓师大会、座谈会、班会、宣传专栏、墙报等形式,抓好学生的思想,加强心理辅导,使其明确目标,激发斗志,树立信心,发愤图强,自觉自律,努力拼搏,科学备考,不断进步。通过引导学生分别参加音乐兴趣小组、美术兴趣小组、田径兴趣小组、篮球兴趣小组等,培养他们的学习兴趣、培养他们的学习信心,培养他们的学习习惯。让他们学有场地、学有乐趣、学有收获,让他们没有无事生非的时间与精力。在特长学习上有长进,又能促进他们对于学好文化课的需求。这时,再结合学生的基础水平,讲课做到深入浅出,简约教学,课后辅导做到关爱学生,就能达成事半功倍的效果。

三、树立质量观念,狠抓科学备考。

牢固树立教学质量第一的观念,狠抓课堂教学,努力探索新课标下九年级教学的新模式,提高课堂效果,构建新型的民主师生关系,构建和谐高效的师生团队。

第一、狠抓备课组管理,向课堂要效益。课堂45分钟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所在,学校在本学年度狠抓课堂教学的管理工作,每周组织相关人员深入班级听课,及时把存在问题与被听课者交流,以便使九年级教学对路到位,讲求实效。针对九年级教学的特点,学校充分发挥了备课组的作用,学校主要领导、年级组长蹲点备课组,进一步落实备课组认真研究教材、教法、统一教案,统一内容,统一进度,统一测试,整合了集体智慧,发挥了集体优势,减少了教学的盲目性和无效性。除了四次教学常规检查外,学校还不定期的抽查,这些措施很好的保证了九年级的课堂教学效果,促进了九年级教学工作有序进行。

第二、认真做好促优补差辅导工作。本届九年级学生,数学、物理、英语等科目学生成绩普遍较差,为了保证这些学科有优势,我们特别重视这些学科的辅导工作,学校专门制定九年级年级培优方案,把偏科学生分工落实到人,教师对这些学生进行针对性的辅导,在老师们的努力下,偏科学生的成绩很快提高了。为了培优,学校多次召开专题会议,对他们进行理想信念教育,对前60学生奖励,树光荣榜,以此鼓舞学生的斗志和上进心。经过九年级教师的认真打磨训练,优生的这些科目成绩都普遍有所提高,取得了比较理想的成绩。

第三、做好考试及质量分析工作。学校认真组织月考、期中、期末考试及质量分析工作,周密安排相关事宜,责任到人,严密组织每次考试,每次考试前必开一次考务会,对监考、阅卷等工作提出具体要求及奖惩措施。班主任召开班会对学生进行一次考风、考纪教育。学校还十分重视考试质量分析工作,把教师的教学成绩从平均分、优秀率、及格率等方面汇成材料,从数据看成绩,以数据分析教师的成绩,对成绩优异的教师、班级提出表扬,对成绩较弱的教师及所在班级班主任进行谈话,找方法并提出整改措施及努力目标。及时总结了考试中的得失和学生存在的问题,取得了良好效果。

第四、营造良好的毕业班教学氛围。俗话说:“众人拾柴火焰高”,“团结就是力量”,凭个人努力,绝不会有好成绩。我们要求教师,不管处在一个什么样的团队中,都要具有团队协作精神,变以往“同行是冤家”的传统竞争观为“同行即合作伙伴”的现代竞争观,摒弃喜欢“单打独斗”的工作作风。实践证明,团队精神使每个人工作能力、工作状态,工作竞争意识都有所加强,“舍小家、为大家”,在九年级显得尤为突出重要,锁定中考奋斗目标,全体九年级教师狠抓教学质量,求真务实,在管理中不放弃任何一个学生,尊重学生人格,发展学生个性,提倡学生自主学习,营造了良好的教学氛围。

总之,本届中考虽然取得了一定成绩,但离领导的要求有一定距离,离群众对我们的期望相差甚远,在今后的教育教学中,我们将不断总结经验,找出不足,继续努力,顽强拼搏,脚踏实地做好各项工作,在学生管理上再有新思路,在教育教学上再有新举措,在教学成绩上再出高效益。初中学校中考工作总结三

在上级主管部门的领导下,在茗山中学师生的努力下,20xx年中考我乡中考再创辉煌。茗山中学共有215名考生参加考试,上一中人数突破44人大关,超额完成了教育局给我乡下达的上一中学生任务指标,上高中人数达99%。这一年对我乡来说是不平凡的一年!这辉煌的业绩离不开所有支持、关心茗山中学的各级领导,离不开215名同学家长的大力配合,离不开尽职尽责的茗山老师,更离不开顽强拼搏的215名同学的努力,成功的背后是艰辛的付出!

一、首先,学校领导高度重视,把毕业班教学工作放在全校教学工作的首位。

毕业班教学工作是学校工作的“重中之重”。在过去的一年中,茗山中学充分重视毕业班的管理工作。秋季开学初即成立了以黄春松校长为组长,年级主任罗松明、徐文丰为副组长,各班班主任为小组成员的毕业班工作领导小组。毕业班工作领导小组负责组织毕业班各项工作的开展。有了毕业班工作领导小组,就等于有了毕业班工作的“领头雁”。

同时,茗山中学教师也虚心地听取和接受教研室对他们备考工作的指导,记得第一次模拟试期间,黄石教研室到我乡指导工作,帮助茗山中学认真分析了20xx年备考工作的方向,指出了茗山中学备考工作的不足,使茗山中学能及时明确地调整备考工作重点,最终,取得了中考的决定性胜利。

二、精选教师形成合力,齐抓共管,营造良好的毕业班教学工作氛围。

茗山中学要求教师,不管处在一个什么样的团队中,都要具有团队协作精神,变以往“同行是冤家”的传统竞争观为“同行即合作伙伴”的现代竞争观,摒弃喜欢“单打独斗”的工作作风。实践证明,具有团队协作精神的教师,他的个人工作能力、工作状态、工作竞争意识,都会比以往来得更强,来得更佳,来得更积极,从而营造出良好的毕业班教学工作氛围。

三、学校、家庭协作配合,共同关注学生成长

茗山中学的家访深入到了每一个学生的家庭,忠诚地与学生、与家长交流,了解每一个学生地家庭状况,学习环境,学生的个性,在家的表现,了解到家长的希望、要求以及教育方法等,并做好详细的记载,为今后的教学工作奠定了基础。

家长、老师互相信任。由于茗山中学教师耐心地向学生家长讲述学校的办学理念、办学成果、教学设施等基本情况,帮助家长树立正确的教育理念,解决家庭教育方面的一些困惑,这就增强了家长的责任意识和信任度,家长也能主动参与到学校的教育教学管理中来,更有信心和学校携手共同做好学生的教育工作。

四、做好毕业班学生的思想工作和纪律管理工作作为毕业班教学工作的前提!

在日常生活中,一旦发现有学生情绪产生波动,茗山中学几位领导成员和班主任立即找学生谈话,解决他们的后顾之忧。第一次模拟试后,901班的柯泽思同学成绩仅排在78名,显得信心不足,后来经过老师的耐心辅导鼓励,第二次模拟成绩跃升为25名,最终考上了大冶一中。

毕业班学生的思想波动比较大,不稳定他们的思想,是不能让他们全身心地投入到学习中的。因此,茗山中学在学生进入初三第一个学期初,就十分注重毕业班学生的思想教育工作,成立了毕业班德育工作小组,先摸清学生的思想动向,掌握每个学生心里的想法,以及对毕业以后的去向选择。明确了学生的想法,才能对症下药。利用校会、班会、课余等时间,对学生进行有针对性的思想教育,稳定他们的学习情绪,端正他们的学习态度。

除了做好学生思想教育工作,纪律管理也是茗山中学狠抓的一个方面。“纪律是学习的保证”,没有良好的纪律保证,要想提高教学质量是很难做到的,因为备考过程中,时间很紧张。为了保证学生的学习时间和效率,茗山中学安排晚自习下课后继续开放教室让学生加班复习40分钟。每一节的自习课,安排一名老师到堂维持纪律,查漏补缺,解疑释难。

五、加强测试,认真评改,做好总结

茗山中学实行各年级都进行月测一次,毕业班更不例外。教导处统一安排监考,基本能做到当天考完,次日评讲,评讲“在练习中掌握,在考试中考会”起到强化作用。各科教师每测一次都有成绩记录,有总结分析,存档以备检查,多次测试综合分析出各人情况情况是否进步,提高了。这样就有针对性,并且加强了课外辅导,有效地提高了整体成绩。

六、高标准,严要求,狠抓教学常规的管理,注重尖子生的培养,确保教学质量上升

中考成绩要上去必须要有拔尖的人才,所以培优工作非常关键,上完新课,就要进入了全面复习阶段(先是分册复习,后分类再综合复习,争取一模前复习完成第一遍,这是较关键的)。培尖工作是后阶段重要的工作,开好教师会,找差距,找出存在问题,再开这些学生的教育会,了解学生的成绩情况,了解掌握了具体数据后,研究确定各班定好指标,定好人员,定好科目,落实任务,进行各个别谈话辅导。学校工作最终的凝聚点就在教学的质量上,学校的兴衰与中考质量息息相关。茗山中学中考备考领导小组一班人统一思想,视质量为生命,确保中考创优,每人分工明确,一人负责一个方面,做到细致,扎实,不留疏漏,尤其对每次测试测评认真做好分析,找出存在的问题,研究相应的措施。老师与老师之间加强听课的力度,采取推门听课,相互听课,领导蹲点听课的形式。作业的布臵与批改,做到老师的自查和教导处的检查相结合,对教学各环节的检查情况,都作好详实的记载,按照学校制度,奖罚分明,严格兑现。

七、重抓模拟的检测,师生共同总结

一模是中考备战的第一次实战模拟演习,全校师生必须高度重视,茗山中学各科都能在一模前己经全部至少复习完第一轮,这时师生的工作能得到充分的肯定,对增强师生的信心必定起到了鼓舞的作用,结果一模成绩:茗山中学取得了大冶各科总分第六名的成绩。这全取决于茗山中学抓得早,抓得实,关键在于做好总结——改善——提高的工作。学校科组,班级、教师、学生各级必须认真总结,找出存在问题,有针对地改善措施,切实做好落实工作,为下次考试的提高做好准备。

八、将“外围”分数抓实

如体育训练时,茗山中学沿用了以往的做法,学生们是每天早晚两练,体育组更是全员到位,花费了大量的人力、精力,但是成绩很不理想,大家都很伤感。在深刻地反思后,茗山中学决定改变打法。领导与体育教师一起了解兄弟学校的成功经验、研究应对的策略,制定一整套科学、高效的训练计划,并做好分工。老师们的确是动了很多脑筋,体育教师甚至主动整合了年级的体育课—男女分班授课,尽管增加了课时量,但他们毫无怨言。理化实验操作考核等都是如此。正是这样的投入,茗山中学收获颇丰,中考体育满分率很高,为学生走进考场增加了许多底气。

九、加强后勤服务

后勤处加强卫生管理,特别食堂饮食卫生,改善伙食,提供开水、热水等服务,茗山中学定期检查宿舍卫生,进行评比,养成讲究卫生的习惯,让同学们有个舒适的环境,学得更轻松,加强两操及体育课管理,确保有充足的精力参加中考,组织心理咨询及辅导讲座,让学生们克服压力等,让学生们保持良好的心态去考试,这样它能考出好成绩。

一年的中考已经结束了,我乡又迎来了新一年的中考备战工作。

第三篇:初中中考政治知识点总结

初中中考政治知识点总结 1国策、战略、理念 3个考点

1、基本国策:对外开放、计划生育、保护环境、节约资源。

2、治国战略:依法治国、科教兴国、人才强国、可持续发展、西部大开发、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中部地区崛起。

3、发展理念:科学发展观、和谐社会、以人为本、低碳生活。 2发展道路、理论体系、伟大旗帜 3个考点

1、发展道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可持续发展道路生态友好型社会、资源节约型社会、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2、理论体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含邓论、三代、科发)。

3、伟大旗帜: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它包含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两个方面内容)。 3标志、标准 7个考点

1、改革开放战略方针确立的标志是: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

2、我国对外开放迈上新阶段的标志是:2001年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即WTO)。

3、人类社会进入文明时代的标志是:文字的出现。

4、中国进入近代史的标志是:1840年鸦片战争的爆发。

5、中国革命进入崭新的历史阶段的标志:1921年中国共产党的诞生。

6、标志着中国人民翻身做了主人的历史事件是:1949年10月1日新中国的诞生。

7、世界经济全球化趋势继续发展的重要标志是: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即WTO)初中中考政治知识点总结初中中考政治知识点总结。 4之路、之本、之要、之根、根本、基本、基础 36个考点

1、改革开放是:强国之路,是富民之路。

2、我国的立国之本是:四项基本原则(它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政治保证)。

3、我国的兴国之要是:以经济建设为中心。

4、民族之根是:民族文化(民族之魂是:民族精神)。

5、实行改革开放、发展经济的根本目的就是:不断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和生活质量。

6、党和政府一切工作的根本出发点是:维护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

7、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是:解放和发展生产力。

8、实行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即法治和德治)的根本目的是:保证人民群众真正成为国家的主人。

9、国家的根本大法是:宪法。

10、我国的根本制度是:社会主义制度。

11、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是: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12、一切组织或者个人的根本活动准则是:宪法。

13、依法治国的根本目的:保证人民行使当家作主的权利,维护人民当家作主的地位。

14、科学发展观的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

15、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是:解放和发展生产力。

16、要解决我国诸如存在的就业难、医疗难、教育难、收入不均等难题的根本途径是: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大力解放和发展生产力。

17、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最根本的就是: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18、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最根本的途径是:必须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三者有机统一初中中考政治知识点总结工作总结。

19、实现人民当家作主和实行依法治国的根本保证是:坚持党的领导 20、社会主义的一个根本原则,也是最终目标,指的是:实现共同富裕。

21、计划生育政策的基本内容是:晚婚晚育,少生优生,控制人口数量,提高人口素质,优化人口分布。

22、依法治国的基本要求:坚持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

23、科学发展观的基本要求是:坚持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24、我国的基本国情是:我国正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就是不发达阶段)。

25、我国的基本民族政策(或叫民族制度)是: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26、我国的基本经济制度是: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

27、宪法赋予公民的基本政治权利是:选举权和被选举权。

27、普通法律制定的依据和基础是:宪法。

28、发展科技和培养人才的基础是:教育。

29、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是:自然资源。

30、我国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的基础是:公有制经济。

31、发展(海峡)两岸关系的基础(或说前提)是:坚持一个中国的原则。

32、实现祖国和平统一的前提和基础是:坚持一个中国的原则。

33、民族的基本特征有哪些?:见《能训》P84第1题初中中考政治知识点总结初中中考政治知识点总结。

34、我国处理民族关系的基本原则是:民族平等、民族团结和各民族共同繁荣.

35、人们参加社会生活、遵守公共秩序的基本规则是:《刑法》和《治安管理处罚法》。

36、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基本要求:就是要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实现经济发展和人口、资源、环境相协调,坚持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

5目的、目标 7个考点

1、实行改革开放、发展经济的根本目的就是:不断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和生活质量.

2、社会主义的最终目标是:实现人民群众共同富裕.

3、党的十六大确立21世纪头20年,我国现代化建设的奋斗目标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

4、实行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即法治和德治)的根本目的是:保证人民群众真正成为国家的主人.

5、依法治国的根本目的:保证人民行使当家作主的权利,维护人民当家作主的地位.

6、社会主义的最终目标是: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

7、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6任务、职责、作用 4个考点

1、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是:解放和发展生产力.

2、公安机关的职责和人民警察的任务是:见初二教材P51最后一段.

3、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是:解放和发展生产力.

4、在我国国民经济中发挥着主导作用,起着关键性作用的是:国有经济. 7之最、最终、第

一、一切、首要、主要、主体 20个考点

1、社会主义的最终目标是:实现人民群众共同富裕。

2、法律最主要的特征是:由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

3、宪法具有最高的法律效力。

4、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最根本的就是: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5、制定和修改的程序最为严格的法律是:宪法(具体是:见初二教材P56大号字)。

6、社会主义的最终目标是: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

7、公民最基本的权利(也是公民享有其他一切权利的先决条件)是指:人身自由权。

8、公民行使监督权最直接、有效的手段和方式是:新闻监督。

9、我国的最高权力机关是: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10、我国的最高立法机关是: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11、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最根本的途径是:必须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三者有机统一。

12、科学技术(简称科技)是第一生产力 初中中考政治知识点总结工作总结。

13、科学发展观的第一要义是发展。

14、国家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而不是公民)。

15、影响我国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首要问题是:人口问题。

16、在国家法律体系中居于首要地位的是:宪法。

17、中华文化的主要载体是:汉字。

18、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主要职权有:最高立法权、任免权、决定权、监督权。

19、公有制经济在我国经济领域中占主体地位,主要体现在:就全国而言,公有资产在社会总资产中占优势;国有经济控制国民经济命脉,对经济发展起主导作用。

20、依法治国的主体是:广大人民群众。 8特点、特征 6个考点

1、目前,我国现在达到的小康生活水平具备如下特点:属于低水平的、不全面的、发展很不平衡的小康.

2、法律最主要的特征是:由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

3、中华文化的两大特点(或说特征)是:源远流长,博大精深.

4、在我国,人民享有的民主政治权利具有两大特点:广泛性和真实性.

5、民族的基本特征有哪些?:见《能训》P84第1题.

6、我国各民族在区域分布上有何特点? 9内涵、含义、定义 13个考点

1、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其内涵是:建设一个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

2、违法行为的含义:是指不履行法律规定的义务或做出法律所禁止的行为。

3、犯罪的定义:是指具有社会危害性、触犯刑法并依法应受刑罚处罚的行为。

4、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的含义:指由宪法规定的公民享有和履行的最主要的、具有决定意义的权利和义务。

5、公民的经济权利的含义:指公民享有经济物质利益方面的权利,它主要包括劳动权、休息权、生活保障权等。

6、中华民族精神的内涵:是指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团结统

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

7、环境问题的定义:是指人类不合理地开发利用资源所造成的环境污染与破坏初中中考政治知识点总结初中中考政治知识点总结。

8、可持续发展的含义:既满足当代人的需要,又不对后代满足其需要的能力构成危害。

9、依法治国的含义:见课本P76最后一段大号字。

10、继承权的含义:是指继承人依法享有的取得被继承人遗产的权利。

11、智力成果权的定义:也叫知识产权,它是法律确认的人们对其创造性智力成果所享有的专有权利,这一权利同时具有人身权和财产权两方面的内容。

12、"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含义/内涵: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13、科学发展观的含义/内涵:第一要义是发展;核心是以人为本;基本要求是坚持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 10机关、机构 7个考点

1、我国的法律监督机关是指:人民检察院。

2、我国的法律审判机关是指:人民法院。

3、人民行使国家权力的机关是: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统称人民代表大会)。

4、我国的国家机关有:国家权力机关(人民代表大会)、国家行政机关(人民政府)、国家审判机关(人民法院)、国家检察机关(人民检察院)。

5、我国的最高权力机关是: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6、我国的最高立法机关是: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7、在我国,有权制定和修改宪法的国家机关是:全国人大[微博](即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11制度、原则 7个考点

1、我国的根本制度是:社会主义制度。

2、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是: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初中中考政治知识点总结工作总结

3、我国的基本民族制度(或叫政策)是: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4、我国的基本经济制度是: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

5、我国的分配制度是指: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

6、我国处理民族关系的基本原则是:民族平等、民族团结和各民族共同繁荣。

7、社会主义的一个根本原则,也是最终目标,指的是:实现共同富裕。

一、"四主"类

1、我国"一国两制"中的国家主体是坚持社会主义制度。

2、我国基本经济制度的主体是公有制。我国分配制度的主体是按劳分配。

3、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

4、先进生产力的主要标志是科学技术。

5、我们参与经济生活的主要表现于日常生活的消费和理财。

6、我国经济大舞台上的主角是公有制经济。我国国民经济的主导力量是国有经济。

二、"基本"类

1、我国的基本国情是我国正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2、我国的基本国策有对外开放、计划生育、保护环境。

3、最终实现祖国统一大业(解决台湾问题)的基本方针是"一个国家、两种制度"。

4、我国人口现状的基本特点是人口基数大、新增人口多、人口素质偏低。

5、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是依法治国。

6、我国的基本经济制度是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

7、公民基本道德规范是爱国守法、明礼诚信、团结友善、勤俭自强、敬业奉献。

8、公民必须履行的基本义务是维护国家安全、荣誉和利益;维护民族团结、维护国家统一。

9、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领导和团结全国各族人民,……P37

10、我国环境的基本状况:从总体上看,我国生态环境恶化的趋势已初步得到遏制,部分地区有所改善,但目前我国环境形势依然相当严峻,不容乐观。

11、我国资源的基本国情:自然资源总量大、种类多,但人均资源占有量少、开发难度大;开发利用不尽合理、不够科学,由此造成的浪费、损失十分严重。

12、"两个基本点"是: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

13、我国坚持和发展社会主义的基本经验和必然要求是:中国共产党要始终代表…。

14、实行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制国家的基本要求:有法可依(立法)、有法必依(守法)、执法必严、违法必究(执法)。

三、"基础"类

1、发展两岸关系和实现和平统一的基础:坚持一个中国原则。

2、我国人民团结奋进的共同政治基础:四项基本原则。

3、我国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基础:公有制。

4、文化建设的基础工程:发展教育和科学。

5、发展科技和培养人才的基础是教育。

6、人类赖以生存的物质基础是自然资源。人类赖以生存的基础是大自然。

7、人民民主专政国家政权的基础是工农联盟。

8、在物质文明、精神文明、政治文明中,处于基础地位的是物质文明的发展。

9、国家立法活动的基础是宪法。普通法律的立法基础:宪法

四、"根本"类

1、国家的根本任务是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集中力量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

2、改革的根本目的是要在各方面形成与……充满生机和活力。(P38)

3、全国人民的根本利益所在是四项基本原则;中华民族的根本利益所在是实现祖国的完全统一。

4、中国发展的根本基点是独立自主、自力更生。

5、一个民族最根本的事业是教育。

6、实现经济振兴和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根本大计是发展科技、教育。

7、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是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一项基本政治制度是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8、我国的根本制度是社会主义制度。

9、依法治国的根本依据是宪法。国家的根本大法是宪法。一切组织和个人的根本活动准则是宪法。

10、国家生活中的根本问题有国家性质、根本制度、国家根本任务、基本经济制度等。

11、社会主义的根本原则是共同富裕。

12、发展社会主义文化首要的和根本的要求牢牢把握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

13、繁荣社会主义文化的根本保证是牢牢把握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

14、提升广大人民的综合素质和我们国家的综合国力的根本是发展教育和科学事业。

15、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根本任务(发展先进文化的根本任务)是提高全民族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培养一代又一代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公民。

16、我国正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根本原因:生产力水平还比较低。

17、解决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根本途径是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大力发展社会生产力。

18、从根本上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制度:必须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大力发展生产力。

五、"本质"、"实质"、"性质"类

1、我国改革的实质(性质):社会主义的自我完善和发展。

2、人口问题、资源问题、环境问题的本质:发展问题。

3、社会主义本质的一个东西是:共同富裕。

4、我国的国家性质: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我国的社会性质:社会主义社会。

六、"最"类

1、两岸统一的最佳方式:一国两制。

2、我国最高国家权力机关、立法机关: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3、社会主义最大的优越性:共同富裕。

4、最富有责任心的人的共有情感:面对责任不言代价与回报。

5、最广泛的爱国统一战线:全体社会主义劳动者、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拥护社会主义的爱国者和拥护祖国统一的爱国者,为了祖国的统一和繁荣结成最广泛的爱国统一战线。

6、生产力中最活跃的因素:科学技术。

7、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培育民族精神最重要的是:要结合时代和社会发展要求,不断为之增添新的富有生命力的内容。

8、在国家法律体系中具有最高法律地位和效力或最具权威的是:宪法。

9、最能考验公民责任意识的是:国家处在危难时刻。

七、"集中"、"集中体现"类

1、社会责任感的集中体现:不言代价与回报地履行责任。

2、中国共产党先进性的集中体现:"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3、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的经验,集中到一点,就是要毫不动摇地坚持党在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

4、先进生产力的集中体现:科学技术。

5、中华民族精神在新的时代条件下的集中体现:大庆精神、"两弹一星"精神、抗洪精神、载人航天精神、抗击非典精神、三峡移民精神等。

6、体现共同富裕原则的经济成分:集体经济。

7、艰苦奋斗集中表现为创业精神。

八、"决定"类

1、决定一个国家民族未来的事业是:教育。决定人们一生命运的事业是:教育。

2、实现现代化具有决定性意义的一条就是:把经济建设转移到依靠科技进步和提高劳动者素质的轨道上来。

3、综合国力竞争的决定性因素是:科技创新能力。

4、我国实行的基本经济制度的决定因素是:社会主义性质和初级阶段国情。

5、我国实行的分配制度的决定因素是:基本经济制度。

九、"制度"类

1、我国的根本制度是:社会主义制度。

2、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是: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3、我国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是: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4、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一项基本经济制度是: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

5、我国的分配制度是: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

6、我国的两种制度指的是:社会主义制度和资本主义制度。

十、"核心"、"中心"类

1、社会主义道德的核心是:为人民服务。

2、基本路线的核心内容是: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

3、我国现代化建设各项工作的中心:经济建设。一个中心指的是:以经济建设为中心。

4、依法治国的核心是:依宪治国。中华民族精神的核心是:爱国主义。

5、发展先进文化的重要内容和中心环节是:加强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建设。

6、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是中国共产党。 十

一、"关键"类

1、控制人口增长的关键是:少生。

2、解决一切问题的关键是发展,即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大力发展生产者。

3、对于发挥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增强我国的经济实力、国防实力和民族凝聚力,具有关键性作用的是:国有经济。 十

二、"目的"、"目标"类

1、基本路线确定的奋斗目标: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

2、改革的根本目的是:要在各方面形成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国情相适应的比较成熟、比较定型的制度,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充满生机与活力。

3、在实际工作中,要牢牢把握大局的目的是:发展。

4、我国实行计划生育的根本目的是:控制人口数量、提高人口素质。

5、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教材P114"六个更加"。

6、实现共同理想的必然趋势和最终目的:实现最高理想(共产主义)。 十

三、"原则"、"原因"类

1、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分配原则:劳动、资本、技术和管理等生产要素参与管理。

2、我国处理民族关系的基本原则:民族平等、团结和共同繁荣。

3、四项基本原则:坚持社会主义道路,坚持人民民主专政,坚持党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坚持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4、发展两岸关系的原则:坚持一个中国原则。

5、社会主义的根本原则:共同富裕。

6、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建设的原则:集体主义。

7、中华文明历经沧桑,饱受磨难,却绵延不断,历久弥新的一个重要原因是:文化的力量深深熔铸在中华民族的生命力、创造力和凝聚力之中。 十

四、"前提"类

1、两种制度的前提是:一个中国。

2、改革和发展的前提:稳定。

3、依法治国的前提:有法可依。 十

五、"保证"、"保障"类

1、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的政治保证:四项基本原则。

2、物质文明发展的政治保证和法律保障是:政治文明。

3、物质文明发展的精神(思想)保证和精神动力是:精神文明。

4、搞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重要保证:社会主义精神文明。

5、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取得成功的根本保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的中国共产党的正确领导。 十

六、"重要"、"重点"类

1、搞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重要保证:社会主义精神文明。

2、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重要目标:社会主义精神文明。

3、发展先进文化的重要内容和中心环节:加强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建设。

4、公有制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集体所有制。

5、中华民族生命肌体中不可分割的重要组成部分民族精神。

6、依法治国的重要环节是:依法行政。

7、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非公有制经济。

8、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重点:诚实守信。

9、获得成功的重要途径:增强自身实力 十

七、带有"一"的知识点

1、一个中心:以经济建设为中心

2、"一个国家":中华人民共和国 十

八、其他

1.我国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的主要内容:全民所有制(国有经济)、集体所有制(集体经济)和混合所有制(混合经济)中的国有成分和集体成分

2.我国现阶段基本经济制度的主要内容:公有制经济[全民所有制(国有经济)、集体所有制(集体经济)和混合所有制(混合经济)中的国有成分和集体成分]和非公有制(个体经济、私营经济和外资经济) 3.经济活动的参与者:生产者、销售者和消费者

4.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文化建设)的主要内容:思想道德建设和教育科学文化建设

其中,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文化建设)的核心内容:思想道德建设 5.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文化建设)措施的内容:保障性措施和促进性措施 6.我国宪法的主要内容:规定国家和社会生活中各方面的最重要、最根本的问题。包括国家的根本制度、根本任务、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国家机构及其组织与活动原则以及国家的标志等

7.公民人身权利的内容:生命健康权、肖像权、名誉权、荣誉权、姓名权、隐私权等

8.公民人身自由权利受法律保护的内容:公民不受非法逮捕和拘禁;公民的身体不受非法搜查;公民的人格尊严不受侵犯;公民的住宅不受侵犯;公民的通信自由和通信秘密受法律保护

9.消费者依法享有合法权益的内容:消费者享有人身、财产安全不受损害和要求赔偿的权利;消费者有权知悉商品和服务的真实情况,有权自主选择商品和服务;消费者公平交易的权利,享有人格尊严、民族风俗习惯得到尊重的权利 10.劳动者依法享有的合法权利的主要内容:享有平等就业的权利;享有与用人单位平等协商签订劳动合同的权利;享有获得劳动报酬的权利;享有休息和休假的权利(每天工作不超过8小时,平均每周工作时间不超过40小时的工作制度) 11.我国税收的种类(内容):增值税、营业税、消费税、资源税、企业所得税和个人所得税

12.公民政治自由权利的内容:公民有言论、出版、集会、结社、游行、示威的自由

13.正当防卫的条件的内容:只有合法权益受到不法侵害时;必须是不法侵害行为正在进行时;只能对不法侵害者本人实施;正当防卫不能超过必要的限度 14.深化教育改革的内容:推进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调整和改革基础教育的课程体系、结构、内容、以及教育质量的评价方式

15.违法行为的种类(内容):违宪行为、民事违法行为、行政违法行为、刑事违法行为。

16.生产关系的具体内容:生产资料归归谁所有;人们在生产中的地位和相互关系如何;产品(消费品)如何分配。

17.生产力要素的内容:劳动者;生产工具;劳动对象。

18."一国两制"的主要内容:在一个中国的前提下,国家的主体坚持社会主义制度;香港、澳门、台湾是中华人民共和国不可分割的部分,它们作为特别行政区实行高度自治,原有的资本主义制度长期不变。在国际上代表中国的,只能是中华人民共和国。 19."三个代表"的基本含义(内容):始终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发展的要求;始终代表中国先进文化前进的方向;始终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20.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含义(内容):第一,我国已经是社会主义社会;第二,我国的社会主义还处于初级阶段。

21.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主要内容:就是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以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纪律、有文化的"四有"公民为目标,发展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社会主义文化。

22.伟大民族精神的主要内容:团结统

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 23.基本道德规范的主要内容:爱国守法、明礼诚信、团结友善、勤俭自强、敬业奉献

24.社会公德的主要内容:文明礼貌、助人为乐、爱护公物、保护环境、遵纪守法 25.职业道德的主要内容:爱岗敬业、诚实守信、办事公道、服务群众、奉献社会 26.家庭美德的主要内容:尊老爱幼、男女平等、夫妻和睦、勤俭持家、邻里团结 27.(繁荣)文化事业的主要内容:发展文学艺术、新闻出版、广播影视等事业 28.综合国力的重要内容:政治力、经济力、科技力、国防力、文教力、外交力、资源力等

初中政治知识点总结

(一): 初中政治综合知识点归纳

1、我国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的主要内容:全民所有制(国有经济)、集体所有制(集体经济)和混合所有制(混合经济)中的国有成分和集体成分

2、我国现阶段基本经济制度的主要内容:公有制经济[全民所有制(国有经济)、集体所有制(集体经济)和混合所有制(混合经济)中的国有成分和集体成分]和非公有制(个体经济、私营经济和外资经济)

3、经济活动的参与者:生产者、销售者和消费者

4、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文化建设)的主要内容:思想道德建设和教育科学文化建设[由整理] 其中,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文化建设)的核心内容:思想道德建设

5、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文化建设)措施的内容:保障性措施和促进性措施

6、我国宪法的主要内容:规定国家和社会生活中各方面的最重要、最根本的问题。包括国家的根本制度、根本任务、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国家机构及其组织与活动原则以及国家的标志等

7、公民人身权利的内容:生命健康权、肖像权、名誉权、荣誉权、姓名权、隐私权等

8、公民人身自由权利受法律保护的内容:公民不受非法逮捕和拘禁;公民的身体不受非法搜查;公民的人格尊严不受侵犯;公民的住宅不受侵犯;公民的通信自由和通信秘密受法律保护

9、消费者依法享有合法权益的内容:消费者享有人身、财产安全不受损害和要求赔偿的权利;消费者有权知悉商品和服务的真实情况,有权自主选择商品和服务;消费者公平交易的权利,享有人格尊严、民族风俗习惯得到尊重的权利

10、劳动者依法享有的合法权利的主要内容:享有平等就业的权利;享有与用人单位平等协商签订劳动合同的权利;享有获得劳动报酬的权利;享有休息和休假的权利(每天工作不超过8小时,平均每周工作时间不超过40小时的工作制度)

11、我国税收的种类(内容):增值税、营业税、消费税、资源税、企业所得税和个人所得税

12、公民政治自由权利的内容:公民有言论、出版、集会、结社、游行、示威的自由

13、正当防卫的条件的内容:只有合法权益受到不法侵害时;必须是不法侵害行为正在进行时;只能对不法侵害者本人实施;正当防卫不能超过必要的限度

14、深化教育改革的内容:推进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调整和改革基础教育的课程体系、结构、内容、以及教育质量的评价方式

15、违法行为的种类(内容):违宪行为、民事违法行为、行政违法行为、刑事违法行为。

16、生产关系的具体内容:生产资料归归谁所有;人们在生产中的地位和相互关系如何;产品(消费品)如何分配。

17、生产力要素的内容:劳动者;生产工具;劳动对象。

18、“一国两制”的主要内容:在一个中国的前提下,国家的主体坚持社会主义制度;香港、澳门、台湾是中华人民共和国不可分割的部分,它们作为特别行政区实行高度自治,原有的资本主义制度长期不变。在国际上代表中国的,只能是中华人民共和国。

19、“三个代表”的基本含义(内容):始终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发展的要求;始终代表中国先进文化前进的方向;始终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20、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含义(内容):第一,我国已经是社会主义社会;第二,我国的社会主义还处于初级阶段。

21、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主要内容:就是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以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纪律、有文化的“四有”公民为目标,发展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社会主义文化。

22、伟大民族精神的主要内容:团结统

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

23、基本道德规范的主要内容:爱国守法、明礼诚信、团结友善、勤俭自强、敬业奉献

24、社会公德的主要内容:文明礼貌、助人为乐、爱护公物、保护环境、遵纪守法

25、职业道德的主要内容:爱岗敬业、诚实守信、办事公道、服务群众、奉献社会

26、家庭美德的主要内容:尊老爱幼、男女平等、夫妻和睦、勤俭持家、邻里团结

27、(繁荣)文化事业的主要内容:发展文学艺术、新闻出版、广播影视等事业

28、综合国力的重要内容:政治力、经济力、科技力、国防力、文教力、外交力、资源力等 初中政治知识点总结

一、“主体”、“主要”、“主角”、“主导力量”类

1、我国“一国两制”中的国家主体是坚持社会主义制度。

2、我国基本经济制度的主体是公有制。我国分配制度的主体是按劳分配。

3、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

4、先进生产力的主要标志是科学技术。

5、我们参与经济生活的主要表现于日常生活的消费和理财。

6、我国经济大舞台上的主角是公有制经济。我国国民经济的主导力量是国有经济。

二、“基本”类

1、我国的基本国情是我国正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2、我国的基本国策有对外开放、计划生育、保护环境。

3、最终实现祖国统一大业(解决台湾问题)的基本方针是“一个国家、两种制度”。

4、我国人口现状的基本特点是人口基数大、新增人口多、人口素质偏低。

5、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是依法治国。

6、我国的基本经济制度是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

7、公民基本道德规范是爱国守法、明礼诚信、团结友善、勤俭自强、敬业奉献。

8、公民必须履行的基本义务是维护国家安全、荣誉和利益;维护民族团结、维护国家统一。

9、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领导和团结全国各族人民,……P37

10、我国环境的基本状况:从总体上看,我国生态环境恶化的趋势已初步得到遏制,部分地区有所改善,但目前我国环境形势依然相当严峻,不容乐观。

11、我国资源的基本国情:自然资源总量大、种类多,但人均资源占有量少、开发难度大;开发利用不尽合理、不够科学,由此造成的浪费、损失十分严重。

12、“两个基本点”是: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

13、我国坚持和发展社会主义的基本经验和必然要求是:中国共产党要始终代表…P36

14、实行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制国家的基本要求:有法可依(立法)、有法必依(守法)、执法必严、违法必究(执法)。

三、“基础”类

1、发展两岸关系和实现和平统一的基础:坚持一个中国原则。

2、我国人民团结奋进的共同政治基础:四项基本原则。

3、我国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基础:公有制

4、文化建设的基础工程:发展教育和科学。

5、发展科技和培养人才的基础是教育。

6、人类赖以生存的物质基础是自然资源。人类赖以生存的基础是大自然。

7、人民民主专政国家政权的基础是工农联盟。

8、在物质文明、精神文明、政治文明中,处于基础地位的是物质文明的发展。

9、国家立法活动的基础是宪法。普通法律的立法基础:宪法

四、“根本”类

1、国家的根本任务是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集中力量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

2、改革的根本目的是要在各方面形成与……充满生机和活力。(P38)

3、全国人民的根本利益所在是四项基本原则;中华民族的根本利益所在是实现祖国的完全统一。

4、中国发展的根本基点是独立自主、自力更生。

5、一个民族最根本的事业是教育。

6、实现经济振兴和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根本大计是发展科技、教育。

7、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是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一项基本政治制度是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8、我国的根本制度是社会主义制度。

9、依法治国的根本依据是宪法。国家的根本大法是宪法。一切组织和个人的根本活动准则是宪法。

10、国家生活中的根本问题有国家性质、根本制度、国家根本任务、基本经济制度等。

11、社会主义的根本原则是共同富裕。

12、发展社会主义文化首要的和根本的要求牢牢把握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

13、繁荣社会主义文化的根本保证是牢牢把握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

14、提升广大人民的综合素质和我们国家的综合国力的根本是发展教育和科学事业。

15、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根本任务(发展先进文化的根本任务)是提高全民族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培养一代又一代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公民。

16、我国正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根本原因:生产力水平还比较低。

17、解决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根本途径是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大力发展社会生产力。

18、从根本上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制度:必须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大力发展生产力。

五、“本质”、“实质”、“性质”类

1、我国改革的实质(性质):社会主义的自我完善和发展。

2、人口问题、资源问题、环境问题的本质:发展问题。

3、社会主义本质的一个东西是:共同富裕。

4、我国的国家性质: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我国的社会性质:社会主义社会。

六、“最”类

1、两岸统一的最佳方式:一国两制。

2、我国最高国家权力机关、立法机关: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3、社会主义最大的优越性:共同富裕。

4、最富有责任心的人的共有情感:面对责任不言代价与回报。

5、最广泛的爱国统一战线:全体社会主义劳动者、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拥护社会主义的爱国者和拥护祖国统一的爱国者,为了祖国的统一和繁荣结成最广泛的爱国统一战线。

6、生产力中最活跃的因素:科学技术。

7、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培育民族精神最重要的是:要结合时代和社会发展要求,不断为之增添新的富有生命力的内容。

8、在国家法律体系中具有最高法律地位和效力或最具权威的是:宪法。

9、最能考验公民责任意识的是:国家处在危难时刻。

七、“集中”、“集中体现”类:

1、社会责任感的集中体现:不言代价与回报地履行责任。

2、中国共产党先进性的集中体现:“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3、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的经验,集中到一点,就是要毫不动摇地坚持党在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

4、先进生产力的集中体现:科学技术。

5、中华民族精神在新的时代条件下的集中体现:大庆精神、“两弹一星”精神、抗洪精神、载人航天精神、抗击非典精神、三峡移民精神等。

6、体现共同富裕原则的经济成分:集体经济。

7、艰苦奋斗集中表现为创业精神。

八、“决定”类

1、决定一个国家民族未来的事业是:教育。决定人们一生命运的事业是:教育。

2、实现现代化具有决定性意义的一条就是:把经济建设转移到依靠科技进步和提高劳动者素质的轨道上来。

3、综合国力竞争的决定性因素是:科技创新能力。

4、我国实行的基本经济制度的决定因素是:社会主义性质和初级阶段国情。

5、我国实行的分配制度的决定因素是:基本经济制度。

九、“制度”类

1、我国的根本制度是:社会主义制度。

2、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是: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3、我国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是: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4、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一项基本经济制度是: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

5、我国的分配制度是: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

6、我国的两种制度指的是:社会主义制度和资本主义制度。

十、“核心”、“中心”类

1、社会主义道德的核心是:为人民服务。

2、基本路线的核心内容是: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

3、我国现代化建设各项工作的中心:经济建设。一个中心指的是:以经济建设为中心。

4、依法治国的核心是:依宪治国。中华民族精神的核心是:爱国主义。

5、发展先进文化的重要内容和中心环节是:加强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建设。

6、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是中国共产党。 十

一、“关键”类

1、控制人口增长的关键是:少生。

2、解决一切问题的关键是发展,即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大力发展生产者。

3、对于发挥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增强我国的经济实力、国防实力和民族凝聚力,具有关键性作用的是:国有经济。 十

二、“目的”、“目标”

1、基本路线确定的奋斗目标: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

2、改革的根本目的是:要在各方面形成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国情相适应的比较成熟、比较定型的制度,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充满生机与活力。

3、在实际工作中,要牢牢把握大局的目的是:发展。

4、我国实行计划生育的根本目的是:控制人口数量、提高人口素质。

5、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教材P114“六个更加”。

6、实现共同理想的必然趋势和最终目的:实现最高理想(共产主义)。 十

三、“原则”、“原因”类

1、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分配原则:劳动、资本、技术和管理等生产要素参与管理。

2、我国处理民族关系的基本原则:民族平等、团结和共同繁荣。

3、四项基本原则:坚持社会主义道路,坚持人民民主专政,坚持党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坚持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4、发展两岸关系的原则:坚持一个中国原则。

5、社会主义的根本原则:共同富裕。

6、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建设的原则:集体主义。

7、中华文明历经沧桑,饱受磨难,却绵延不断,历久弥新的一个重要原因是:文化的力量深深熔铸在中华民族的生命力、创造力和凝聚力之中。 十

四、“前提”类

1、两种制度的前提是:一个中国。

2、改革和发展的前提:稳定。

3、依法治国的前提:有法可依。

十五、“保证”、“保障”

1、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的政治保证:四项基本原则。

2、物质文明发展的政治保证和法律保障是:政治文明。

3、物质文明发展的精神(思想)保证和精神动力是:精神文明。

4、搞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重要保证:社会主义精神文明。

5、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取得成功的根本保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的中国共产党的正确领导。

十六、“重要”、“重点”类

1、搞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重要保证:社会主义精神文明。

2、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重要目标:社会主义精神文明。

3、发展先进文化的重要内容和中心环节:加强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建设。

4、公有制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集体所有制。

5、中华民族生命肌体中不可分割的重要组成部分民族精神。

6、依法治国的重要环节是:依法行政。

7、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非公有制经济。

8、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重点:诚实守信。

9、获得成功的重要途径:增强自身实力 十

七、带有“一”的知识点:

1、一个中心:以经济建设为中心

2、“一个国家”:中华人民共和国

初中政治知识点总结

(三): 初中政治知识点总结

1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含义:

社会主义初级级阶就是不发达阶段,这种不发达不只是表现在一两个方面,而是表现在经济、政治、文化生活的各个方面。

2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时间: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从上世纪五十年代中期算起,至少需要一百年时间。 3现阶段我国社会主要矛盾:

我国社会主要矛盾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 4现阶段我们国家根本任务:

国家根本任务是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集中力量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 5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取得一切成绩和进步的根本原因:

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6我国最基本国情:我国正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7党的基本路线核心是: “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即“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 8我国立国之本,我国生存发展的政治基石:四项基本原则。 9我国强国之路,我们国家发展进步的活力源泉:改革开放。 10发展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经验集中一点: 毫不动摇地坚持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

11改革、发展、稳定三者关系:改革是动力、发展是硬道理、稳定压倒一切。 12党和国家生命线、实现科学发展的政治保证:党的基本路线。

13我国新型民族关系是:我国新型民族关系是各民族平等、团结、互助、和谐。

对少数民族的三个“尊重”尊重各民族的宗教信仰、尊重各民族的风俗习惯、尊重各民族的语言文字。

14我国处理民族关系基本原则是:民族平等、团结和共同繁荣。 15我国关于民族问题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是: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16面对风险挑战,要让“中国号”巨轮劈波斩浪、高歌向前必须坚持: 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也就是要始终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17实现祖国统一的基本方针是:“和平统

一、一国两制”。

18发展两岸关系和实现和平统一政治基础:坚持一个中国的原则。 19实现两岸统一的最佳方式:“和平统

一、一国两制”。 20我国经济建设立足点是:独立自主,自力更生。 21我国人口现状基本特点是:人口基数大,新增人口多,人口素质偏低。 22人口资源、环境问题实质是:发展问题。

23实行计划生育目的是:控制人口数量,提高人口素质。 24计划生育基本要求是:晚婚、晚育、少生、优生。 25生产力中最活跃的因素是:科学技术。 26第一生产力是:科学技术。

27当今各国之间经济和科技竞争归根到底是:教育竞争、人才竞争。 28一个民族最根本的事业是:教育事业。

29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宏伟目标具有决定性意义的一条是: 把经济建设转到依靠科技进步和提高劳动者素质的轨道上来。 30在现代化建设中摆在优先发展地位的事业是:教育事业。 31综合国力竞争决定性因素:科技创新能力。 32要提高科技创新能力首要的要提高:教育创新。

33面对世界人口资源、环境成为人类共识的是:谋求可持续发展。 34我国基本国策:坚持改革开放、实行计划生育、保护环境。

35我国发展战略:实行可持续发展战略、科技兴国战略、人才强国战略。 36科学发展观含义:科学发展观就是坚持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发展观。 37中华文明历史沧桑,历久弥新的重要原因是:

文化的力量深深熔铸在中华民族的生命力、创造力和凝聚力之中。 38民族文化精髓:民族精神。 39民族精神核心:爱国主义。

40民族精神内容:团结统

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 41中华民族面临巨大灾难能在挫折中奋起的重要原因是: 伟大民族精神始终是鼓舞我们民族迎难而上,团结互助、战胜强敌与困难的不竭的力量源。

42在新的时代条件下,培育民族精神最重要的是:

要结合时代和社会发展要求,不断为之增添新的富有生命力的内容 43中华民族的根是:民族文化。 44中华民族魂是:民族精神。

45人民当家作主的权力机关: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 46我国最高国家权力机关: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47我国根本政治制度是;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48依法治国含义:依法治国就是依照宪法和法律的规定管理国家。 49依法治国前提:有法可依。 50依法治国中心环节:有法必依。 51依法治国关键:执法必严。 52依法治国必要保证:违法必究。 53依法治国核心:依宪治国。

54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基本方略是:依法治国。

55依法治国基本要求: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 56我国国家性质; 中华人民共和国是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 57我国根本制度:社会主义制度。 58公民的政治权利含义: 公民政治权利是指宪法和法律规定的公民参加国家管理、参政议政的民主权利。 59社会主义经济制度基础:公有制。

60公有制经济包括:公有制经济包括国有经济和集体经济,还有混合所有制经济中国有成分和集体成分。

61国有经济含义:国有经济是指生产资料和劳动产品归全体人民共同所有的公有制经济。

62集体经济含义:

集体经济是指生产资料归一部分劳动者共同所有的一种公有制经济。 63在我国经济舞台上,活跃着多种所有制经济其中唱主角的是:公有制 64“四个尊重”方针是指: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

65现阶段我国基本经济制度是: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是我国现阶段基本经济制度。

66决定我国现阶段经济制度的是:我国社会主义性质和初级阶段国情决定的。 67我国分配制度是:坚持和完善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 68决定我国分配制度的是:由我国经济制度决定,即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决定的。

69社会主义根本原则:共同富裕。

70繁荣社会主义文化根本保证是:牢牢地把握先进文化前进方向。

71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两个方面内容:思想道德建设、教育科学文化建设。 72发展先进文化重要内容和中心环节:加强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建设。 73先进文化建设基础工程:发展教育和科学。 74加强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建设核心:为人民服务。 75加强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建设原则:集体主义。 76加强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建设重点:诚实守信。 77人类最高理想:共产主义。

78共同理想: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 79缓解学习压力有效方法:明确学习的意义,培养学习的兴趣。 80通向理想道路只有一条:脚踏实地,全力以赴。

Ⅰ、我在成长

一、认识自我 通过这一主题的学习,我们应该懂得不断正确认识自我,悦纳生理变化,了解青春期心理;学习调节情绪,增强调控自我、应对困难和挫折的能力,形成乐观向上的精神状态;学会客观地评价自己,培养健全人格和良好个性品质。 1.客观、正确地认识自己。

(1)正确认识自己,要做到用全面的、发展的眼光看待自己。

(2)认识自己,既要认识自己的外在形象,又要认识自己的内在素质。一个人的美应该是外在美与内在美的和谐统一,内在美对外在美起促进作用。 (3)认识自己,既要看到自己的优点,也要看到自己的缺点。 2.正确认识青春期的生理与心理的发展变化。

(1)青春期是人一生中身体发育的关键期,我们要正确认识这些特殊生理现象,悦纳自己的生理变化,促进生理与心理的协调发展。

(2)青春期心理充满着矛盾。我们要通过各种方式,借助各种力量调控心理矛盾。①向老师、家长、亲友等寻求帮助。②自己也要学会当自己的心理医生。保持心理健康,有助于我们身心协调发展,顺利地度过青春期。 3.学会调节和控制情绪,保持乐观心态。

(1)人的情绪是复杂多样的,最基本的情绪有四大类:喜、怒、哀、惧。

(2)情绪犹如双刃剑2018初中政治知识点总结2018初中政治知识点总结。一方面,情绪对人有积极影响;另一方面,情绪对人也有消极影响。

(3)调节情绪的方法:①注意转移法、②合理发泄法、③理智控制法等,我们可以根据不同的情况和个人的特点灵活地加以运用。 4.正确对待挫折。

(1)挫折具有两面性。①挫折一方面使人前进的步伐受到阻碍,从而产生忧愁、焦虑、不安、恐惧等消极心理;②另一方面又有利于人们磨炼意志,增长才干和智慧。

(2)战胜挫折的方法:①树立正确的人生目标;②正确地认识挫折,冷静分析造成挫折的原因,找到有效的对应方法;③激发探索创新的热情,开拓进取;④学会自我疏导,善于自我排解;⑤请求帮助。 5.磨砺意志,学会坚强。

(1)意志坚强的作用:①能够自觉抵制不良行为和思想的影响,作出正确的选择,坚定正确的人生方向;②能够以顽强的精神、百折不挠的毅力战胜挫折和困难,实现自己的目标;③能够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不断战胜学习、工作中的惰性,从而成就大业。

(2)磨砺坚强意志的方法:①树立明确的目标;②要从细微之处做起,从小事做起;③应善于管理自己;④要自觉地、主动地在艰苦的环境中锻炼自己。

二、自尊自强

通过这一主题的学习,我们应体会到生命的可贵,更加热爱生活;培养自尊、自立、自强的精神;能够分辨是非,学会对自己的行为负责。 1.珍爱生命,实现生命的价值。

(1)生命是地球上最珍贵的财富。各种生命息息相关,需要相互尊重、相互关爱。 (2)每个人的生命都是有价值的。当自己的生命受到威胁时不轻言放弃,不丧失生的希望;当他人生命遭遇困境需要帮助时,尽自己所能伸出援助之手。 (3)珍爱我们的生命:①永不放弃生的希望;②肯定生命、尊重生命、③延伸生命的价值。 2.自尊是人人都需要的。

(1)自尊即自我尊重,指既不向别人卑躬屈膝,也不允许别人歧视、侮辱。它是一种健康良好的心理状态。 (2)善于尊重他人。①对人有礼貌,尊重他人的劳动,尊重他人的人格;②善于站在对方的角度,感同身受,推己及人。具体做到:A、善于欣赏、接纳他人;B、不做有损他人人格的事情;C、理智地尊重他人。 3.自信是成功的基石。

(1)树立自信的基本方法:①看到自己的进步与长处。发现自己的长处,是自信的基础。②增强信心与实力:相信自己行,才能大胆尝试,接受挑战。③自信是准确的自我定位和客观的自我表现评价,是一种科学的进取精神和冷静的态度,是遇到困难永不低头的巨大精神力量。

(2)自卑与自负都是自信的误区。 4.告别依赖,走向自立。

(1)自立就是自己的事情自己干。

(2)人生需要自立,学习自立既是我们生活能力的锻炼过程,也是我们心理和道德品质的锻炼过程。

(3)青少年应怎样培养自立能力:①拒绝和摒弃依赖思想,走向自立的人生;②明确自主与自立的关系,学会独立地生活、学习,自主处理生活中的问题;③从小事做起,多实践多锻炼。

5.发扬自强精神,做自强不息的青少年。

(1)自强就是对未来充满希望,永远向上,奋发进取。

(2)自强的作用:①自强是进取的动力。②自强是通向成功的阶梯。③自强不息是我们民族几千年来熔炼成的民族精神。正是这种精神,使中华民族历经沧桑而不衰,备经磨难而更强,豪迈地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3)中学生如何培养自强的精神:①树立坚定的理想――自强的航标:②战胜自我――自强的关键;③扬长避短――自强的捷径。

三、交往与沟通

通过这一主题的学习,我们应该掌握基本的交往礼仪,学会人际交往与沟通,善于与人合作,努力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

1.克服消极逆反心理,与父母平等沟通。

(1)我们对父母的思想观念、管教方法和严格要求,常常产生反感,即产生逆反心理。如果因消极的逆反心理导致对父母的反抗,其结果不仅是惩罚了自己,也是对父母的伤害。 (2)与父母进行平等沟通,是辨明是非、寻求最佳结果的过程。

有效沟通要掌握基本要领:①彼此了解是前提;②尊重理解是关键;③理解父母的有效方法是换位思考;④沟通的结果要求同存异;⑤沟通的核心是以爱的方式对待父母。

(3)如何孝敬父母:①孝敬父母,就是子女对父母的尊敬、侍奉和赡养。其中最重要的是尊敬和爱戴父母。②孝敬父母,要从小事做起,要正确区分孝敬在不同场合的具体要求,并按这些要求去做。③孝敬父母表现在心里想着父母,理解、关心父母;行动上帮助父母,为父母分忧;努力学习,积极上进,让父母高兴。 2.积极与同学、朋友交往。

(1)意义:在与同学的交往中,如果保持积极开放的心态,我们就会①接触更多的人,分享更多的经验和快乐,同时也会被更多的人接纳;②积极交往,友谊之树立才会枝繁叶茂;③开放自我,我们的性格才会更开朗,人生才能更精彩。

(2)男女同学之间进行正常健康交往的方法:①既要互相尊重,又要自重自爱;既要开放自己,又要掌握分寸;既要主动热情,又要注意交往的方式、场合、时间和频率。②男女同学之间的感情,需要慎重对待、理智处理。③在与异性相处时,我们要增强自我保护的意识和能力,掌握自我保护的方法的能力。④男女生之间的交往,还应该做到严格自律,不断增强自我约束能力,严格要求自己,对自己、对他人负责,不做违背道德法律的事。 3.建立新型师生关系,积极与老师进行沟通。

(1)新型的师生关系建立在民主平等的基础上。在这种关系中,师生之间人格平等,互相尊重、互相学习、教学相长。老师是我们学习的合作者、引导者和参与者,是我们的朋友。 (2)积极与老师进行有效沟通的方法:①从老师的角度看问题;②正确对待老师的表扬与批评;③原谅教师的错误,用恰当的方式指出教师的错误是对老师的尊重;④礼貌待师;注意场合;勿失分寸等。

4.养成文明礼貌的行为习惯。 (1)礼貌是文明交往的前提。 (2)礼貌的重要性:一个人是否具有道德修养,影响到人际关系的质量和社会风气的好坏,关系到国家和民族的尊严。

(3)文明礼貌的基本要求:语言文明、态度亲和、举止端庄。 5.竞争与合作的关系。 (1)合作与竞争是相互依存的两个方面。二者相互渗透,相辅相成,竞争与合作是统一的。 (2)我们要学会“在竞争中合作”。①“在竞争中合作”应体现“双赢”的原则;②我们应在与他人竞争中学会欣赏、学会合作、学会共享;③“在竞争中合作”需要我们形成团队精神。团队精神是团队内部形成的上下一致、相互支持、密切合作和无私奉献的群体精神。团队精神的核心是集体主义。

(3)我们要学会“在合作中竞争”。①在合作中竞争要尊重竞争对手,向竞争对手学习。②在合作中竞争的目的是取长补短、携手共进。③在合作竞争要勇于超越自我,共同进步,不以成败论英雄,正确对待竞争中的成功与失败。

四、交往的品德

通过这一主题的学习,我们应知道孝敬父母和诚实守信是做人的根本。在实际生活中能够尊敬父母和长辈,做一个诚实的人;学会关心、尊重、宽容他人,乐于助人,与人为善。

1、孝敬父母长辈。 (1)父母理应受到我们的孝敬2018初中政治知识点总结心得体会。①父母不仅赋予我们生命,而且含辛茹苦地哺育我们成长,为家长作出了贡献,为我们付出了很多;②孝敬父母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

(2)孝敬父母,就是子女对父母的尊敬、待奉和赡养。其中最重要的是敬重和爱戴父母。 (3)孝敬父母是子女对父母应尽的道德义务、法律义务。

2、努力做诚信的人。

(1)诚实守信,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①对人守信,对事负责,是诚信的基本要求。②诚实的核心是践约守信。③坚持实事求是,是诚信做人的守则之一。

(2)怎样才能做个诚信的人:①遵守诚信的守则:第一,在涉及利益冲突的问题时,诚信守则要求我们站在多数人利益一边;第二,在眼前利益与长远利益冲突时,诚信守则要求我们站在长远利益一边;第三,在情与法的冲突中,诚信守则要求我们站在法律一边。②讲究诚信的智慧,把理解诚信与具体的情境结合起来,在现实生活中做出诚信的选择。③做一名诚实守信的人,例如,不撒谎、不抄袭同学的作业、考试不作弊、对人守信、对事负责。

3、增强平等意识,平等对待他人。

(1)人生来平等。人与人之间的平等,集中表现在人格和法律地位上的平等。

(2)在社会生活中,弱势群体的平等权益容易受到侵害。我们应当平等对待那些处于不利地位的人,自学维护他们的合法权益,为他们提供力所能及的帮助。

4、尊重他人,尊重社会。 (1)尊重他人,要求我们礼貌待人、平等待人、诚信待人、友善待人,充分理解他人。 (2)尊重社会,主要表现在遵守规则、承担责任和维护权利等方面。爱护公共环境和设施、遵守公德和秩序,既是对他人的尊重,也是对社会的尊重

5、理解、尊重和正确对待不同的文化与习俗。

(1)我们应该怎样对待传统文化和外来文化的差异?①对待外来文化要坚持以我为主,为我所用,取其精华,去其糟粕的原则。②学习外来文化不等于照抄照搬,而要批判的继承。 ③珍爱自己民族的精神家园,继承、保护、宣传和弘扬中华民族精神。 (2)做友好往来的使者。

五、积极适应社会的发展和进步

通过这一主题的学习,我们要学会认识成长的社会环境,提高生活适应能力;正确认识个人与集体的关系,关心祖国的发展和命运。

1、正确认识好奇心理与从众心理。

(1)善于将好奇心转化为浓厚的兴趣,从而培养自己高雅的生活情趣,有助于学习、思考以及科学发现;

(2)众心理,我们要认真分析,不能随意盲从。盲目从众,跟着“群体”参加无意义甚至对身心有害的活动,会使我们陷入庸俗的生活情趣中,不利于我们身心的健康发展。

2、理智对待学习压力,克服考试焦虑。

(1)学习需要适度的压力。①适度的学习压力可以激发我们的干劲和潜能,使我们表现得更积极;②过度的学习压力则使焦虑不断增加,影响学习效率和已有水平的正常发挥。 (2)我们要学会正确对待压力,学会将压力转化为动力。明确学习的意义,培养学习的兴趣,是我们缓解学习压力的有效方法。

(3)克服过度的考试焦虑,从容面对考试。应该做到:①树立正确的考试观念;②实事求是地调整自我期望;③增强自身实力。

3、关爱集体,自觉维护集体的荣誉和利益。

(1)集体利益和个人利益是相互依存的。集体应充分尊重和保障个人利益,个人应积极关心和维护集体利益。

(2)关爱集体的表现:①自觉维护集体的荣誉和利益,服从集体的安排,积极主动地为集体建设贡献才智;②发扬集体的好作风,通过自己千方百计的努力,为集体排忧解难;③在集体中能求大同存小异,善于团结他人,让集体发挥出更大的力量。 Ⅱ、法律与我同行

一、学法用法

通过这一主题的学习,我们要知道法律是一种特殊的行为规范,理解法律在社会生活中的作用;了解我国法律对未成年人的特殊保护,学会运用法律维护合法权益;了解我国法律对预防未成年人犯罪的规定,养成自我防范意识。 1.什么是法律?

(1)法律的含义:是由国家制定或认可靠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的,对全体社会成员具有普遍的约束力的行为规范。 (2)法律的特征:

一是法律由国家制定或认可;二是法律靠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具有强制性;三是法律对全体社会成员具有普遍的约束力。

(3)法律的作用:我国法律是人民意志和利益的体现,是国家生活的保障;通过规定权利和义务,规范全体社会成员的行为,通过解决纠纷和制裁违法犯罪,维护人们的合法权益。 2.违法行为

(1)含义:凡不履行法律规定的义务,或者做出法律所禁止的行为,都是违法行为。 (2)分类:根据其违反的法律,可以将它们分为行政违法行为、民事违法行为和刑事违法行为。

任何一类违法行为都有其法律后果,都要承担相应的法制责任。犯罪是应受刑罚处罚的行为。 3.法律对未成年人给予特殊保护。

(1)为了保护未成年人的健康成长,制定了未成年人保护法、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专门保护未成年人的合法权益。

在未成年人保护法中,对家庭保护、学校保护、社会保护、司法保护作出了明确的规定: 家庭保护,要求父母或者其他监护人依法履行对未成年人的抚养、监护的职责,尊重未成年人受教育的权利。

学校保护,要求学校等教育机构依照法律的规定,对未成年人进行教育,并对他们的身心健康和合法权益实施保护。 社会保护,要求全社会创造一种有利于未成年人健康成长的社会环境。社会保护包括对未成年人的社会文化保护、身体健康保护、劳动保护、自由权和精神权的保护等方面。

司法保护,要求公安机关、人民检察院、人民法院以及司法行政部门等依法履行职责,对未成年人实施专门保护措施。 4.如何预防和减少违法犯罪

(1)国家、社会角度:A、有关部门加大打击国度,制裁损害精神文明建设的行为。B、提高社会成员的道德水平,关注青少年的健康成长。C、政府要为青少年提供更多健康、高雅的活动场所。D、需要国家和社会组织用法律来教育和规范每个社会成员的行为,净化社会风气,全面优化社会环境,保护青少年的健康成长。

(2)学校角度:A、全面贯彻国家教育方针B、对学生进行道德和法制教育C、提高学生辨别是非的能力D、组织开展有益的活动,提供有益的活动场所与设施

(3)家庭角度:A、父母应当以健康的思想、品行、和适当的方法教育、引导子女进行有益于身心健康的活动B、还要配合学校和社会努力把子女培养成为“四有”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4)青少年:

一、加强自我防范,许多违法犯罪行为都是沾染不良习气开始的。我们一定要自觉遵纪守法,谨慎交友,防微杜渐,避免染不良习气,防患于未然。从小事做起,预防违法犯罪。

二、学会自我保护,青少年不仅需要有保护自己的意识和勇气,也要有保护自己的智慧和方法。遭遇意外险情与伤害时,需要冷静,要学会运用最有效的救助方法;遭遇不法分子的侵害时,既要勇敢又要机智,特别是在双方力量对比悬殊的情况下,不要与其硬拼,而要讲究斗智,尽量减少不必要的伤亡,保住最大的合法权益。许多事实告诉我们,面对歹徒行凶,设法稳住歹徒,记住歹徒相貌,了解歹徒去向,及时拨打“110”报警电话等,都是行之有效的好方法。

三、运用法律保护自己:A、非诉讼手段,是我们维护合法权益常用的有益手段B、诉讼手段,勇敢地到人民法院状告侵权者,通过打官司讨回公道。 5.自觉抵制不良诱惑。

(1)我国法律规定:吸毒违法,贩毒有罪。《中华人民共和国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把未成年人“吸食、注射毒品”和“参与赌博,屡教不改”列为严重不良行为。充斥着暴力、色情等不良信息的“电子海洛因”,侵蚀和毒害未成年人的精神;邪教是威胁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和社会稳定的毒瘤。

(2)如何抵制不良诱惑:①避开诱因法;②婉言谢绝朋友,提高自制力;③专时专用,改正不良习惯;④培养良好的兴趣爱好;⑤联想后果法;⑥请人监督法

二、权利与义务 通过这一主题的学习,我们要了解宪法与法律对公民权利和义务的规定,学会在现实生活中正确行使权利,自觉履行义务。

1、权利与义务的关系。 (1)在我国,公民的权利和义务具有一致性。我们每个人既是享受权利的主体,又是履行义务的主体。我们不仅要增强权利观念,依法行使权利、维护权利,而且要增强义务观念,依法履行义务2018初中政治知识点总结2018初中政治知识点总结。 (2)如何正确行使权利?

①公民在行使权利时要尊重他人的权利;②公民在行使权利时,不得损害国家的、社会的、集体的利益;③要在法律允许的范围内行使权利;④要以合法方式行使权利。 (3)如何忠实履行义务?

法律鼓励的积极去做;法律要求的必须去做;法律禁止的监督不做。

2、维护受教育权利,履行受教育义务。 (1)我国法律保护公民享有的受教育权。

(2)维权途径:当我们的受教育权被他人剥夺或受到侵犯时,我们可以采用非诉讼方式或者诉讼方式予以维护。

①诉讼方式: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②非诉讼方式:a。寻求

学校老师的帮助;b。寻求当地居(村)民委员会帮助;c。寻求妇女、儿童工作委员会或者妇联帮助;d。寻求当地教育主管部门帮助。 (3)履行受教育义务,珍惜受教育机会。

①受教育的机会来之不易。我们要珍惜机会,努力学习。履行受教育的义务,最主要的是:a。认真履行按时入学的义务;b。认真履行接受规定年限的义务教育的义务,不得中途辍学;c。认真履行遵守法律和学校纪律,尊敬师长,努力完成规定的学习任务的义务。②在学习过程中,我们要积极开展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养成两好的学习习惯,提高学习能力,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

3、法律保护公民的生命健康权。

(1)生命健康权是人格权的重要组成部分,居于人格权的首位。

(2)我国宪法、刑法、民法通则,治安管理处罚法等法律都规定了公民的生命健康权不受非法侵害。

(3)未成年人作为社会中的弱势群体和国家的未来,其生命和健康受到法律的特殊保护。 (4)积极行使生命健康权,具体做到:①珍爱生命,维护健康,积极锻炼身体,提高健康水平;②在患病时及时医治;③依法自卫和请求法律保护。 (5)关爱和尊重他人的生命健康权。

①任何人不得非法剥夺他人生命。②任何人不得故意或者果实造成他人受伤、生病,因为这是侵害健康权的行为。③我们要关爱他人的生命健康,做一个既遵守法律又乐于助人的人。

4、法律保护公民的人格尊严。

(1)人格尊严是人格权的核心权利,集中体现为名誉权、肖像权、姓名权、隐私权,人格尊严不可侮,侮辱者必将受到社会道义的谴责,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

(2)依法维护自己的人格尊严。当我们的人格尊严受到侵害时,我们要拿起法律武器,追究侵权人的责任,必要时可提起诉讼以讨还公道。

5、法律保护公民个人隐私。

(1)隐私权,是指公民依法享有私人生活安宁和私人信息保密的权利。

(2)维护隐私权的意义:隐私权是指公民依法享有私人生活安宁和私人信息保密的权利。隐私权赋予公民对其个人秘密的自由决定权,它划定了个人空间与公共空间的界限,维护了个人的人格独立和人格自由。法律保护公民的隐私权,能够促进社会和谐,维护社会的安定。 (3)如何尊重和维护他人的隐私权:①尊重他人隐私,就要树立隐私意识;②需要强化责任和信誉意识。 (4)如何尊重与维护自己的隐私权:当隐私受到侵害时,我们应勇敢地拿起法律武器,当隐私权受到侵害时的维权方式:①通过非诉讼方式维护合法权益:a。向有关部门举报、投诉;b。由人民调解委员会进行调解;c。与当事人协商和解;②通过诉讼方式维护合法权益|――向人民法院起诉,要求侵权人停止侵害,赔礼道歉;若因此造成较大的精神痛苦,还有权要求精神损害赔偿;③增强自我保护意识,给自己的隐私加把锁,保护好自己的隐私;④在向熟人敞开心扉时,要认真选择倾诉对象。

6、法律保护公民的合法财产所有权、财产继承权、智力成果权。

(1)在我国,公民的合法财产所有权,财产继承权、智力成果权受法律保护。未成年人的财产继承权和智力成果权不受侵犯。

(2)当我们的经济权利受到非法侵害时,要增强维权意识,学会依靠社会力量,运用法律武器,维护自己的正当权益。

7、法律保护消费者的合法权益。

(1)消费者依法享有安全权、知情权、自主选择权、公平交易权、依法求偿权等各项权益。 (2)如何培养消费着的维权意识和自我保护意识。

①消费者要保持应有的警惕,尽量不给不法经营者以可乘之机,防止侵权行为的发生。②在侵权行为发生以后,我们应勇敢地拿起法律武器,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也使不法经营者显露原形,受到惩治。

(3)消费者依法维权的途径。

①非诉讼方式:a。与经营者协商和解;b。请求消费者协会调解;向有关行政部门申诉;c。提请仲裁机构仲裁;②诉讼方式: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

三、法律与社会秩序

通过这一主题的学习,我们要知道依法治国是我国的治国方略,增强法律意识;认识法律在维护社会秩序中的重要作用,自觉维护法律的权威。

1、宪法是国家的根本大法。

①从内容上看,宪法规定了国家生活中的根本问题;②从效力上看,宪法具有最高的法律效力;③从制定和修改的程序上看,宪法比普遍法律更严格。

2、依法行使政治权利。

(1)公民参与政治生活的主要内容有:公民依法参与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

(2)公民行使政治权利的途径:①通过人大代表或直接向全国人大常委会和地方人大常委会和地方人大常委会反映情况,提出批评和建议,行使自己的监督权;②可以采用书信、电子邮件、电话、走访等形式,向有关部门反映;③还可以通过电视、广播、报纸等工具进行监督。

(3)公民怎样依法行使自己的政治权利?

我们要在法律允许的范围内正确行使自己的监督权利。

①当我们发现国家机关及其工作人员没有履行或没有正确履行他们的职责时,与向他们提出批评和建议的权利。

②当我们发现国家机关及其工作人员失职,违法行为时,有举报、揭发的权利。 ③当我们自己或亲人、朋友遭受到国家机关及其工作人员的不公正对待时,有依照法律规定讨回公道的权利。

④对社会存在的问题,我们有向政府有关部门反映,并提出解决问题的的权利。 III、承担责任融入社会

一、承担社会责任 通过这一主题的学习,我们要知道公平有利于社会稳定,树立公平意识;懂得公平需要正义,从而激发社会正义感;理解自己负有的社会责任,要努力做一个负责人的公民 1.公平有利于社会稳定。

(1)有了公平,社会才能为人的发展提供平等的权利和机会,每个社会成员的生存和发展才有保障;

(2)有了公平,我们才可能通过诚实劳动,得到自己应得的东西,满足自己的合理期望,从而充分调动自身的积极性。这样,整个社会才能人人各司其职,各尽所能,共同推动社会持续发展。

2.理智地面对社会中的不公平现象。

①增强权利意识,善于寻找解决途径,用合法的手段寻求帮助、解决问题,以谋求最大程度的公平;②调整自己的思维方式,理性地反思自己价值观念;③敢于同破坏公平的行为做斗争,对受害者伸出援助之手。同时,还要认识到自己遇到一些不公平现象,并不意味着整个社会不公平。

3.树立公平合作意识。 社会需要合作,合作是社会生活正常进行的必要条件。以公平为基础的合作才是良好的合作。公平的合作,必然是互惠的合作。树立公平合作的意识,有助于我们顺利地融入社会,为社会作出贡献。

4.提高辨别正义与非正义的能力,自觉遵守社会制度和规则。

(1)含义:①在社会进程中,凡促进人类社会进步与发展、维护公共利益和他人正当权益的行为,都是正义的行为;②凡阻碍人类社会进步与发展、损害公共利益和他人正当权益的行为,都是非正义的行为。 (2)遵守社会规则与秩序: 正义是面向全体社会成员的,它要求每一个人都必须遵守制度、规则和程序。作为社会成员,我们要从小树立以自觉遵守各项社会制度和规则为荣的意识,养成自觉遵守各项社会制度和规则的良好习惯,以实际行动维护正义。 5.做有正义感的人。

有正义感的人,应该做到:(1)如果非正义的事情发生在自己身上,自己能够采用正当的方式,奋起抗争;(2)如果看到非正义的事情发生在他人身上,能够见义勇为、匡扶正义,及时对受害者给予声援和救助。(3)我们未成年人既要有见义勇为的精神,又要做到见义巧为,要尽量在不伤害自己的前提下,维护正义。 6.努力做一个负责任的公民。

(1)责任产生于社会关系之中的相互承诺。(2)责任来自于对他人的承诺、分配的任务、上级的任命、职业的要求、法律规定、传统习俗、公民身份、道德原则等。(3)在社会生活中,不同的社会角色意味着承担不同的责任。只有人人都认识到自己扮演的角色,尽到自己的责任,才能共同建设和谐美好的社会,共享美好的幸福生活。

二、认识国情,爱我中华 通过这一主题的学习,我们要感受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取得的巨大成就,增强热爱中国共产党的情感;了解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及其途径,增强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贡献力量的使命感;认识当代青年的社会责任,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树立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立志报效祖国。

第一单元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国情、国策

一、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1、我国正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1)所谓初级阶段,就是不发达阶段,从上世纪五十年代中期算起,至少需要一百年时间。 (2)特征:从总体上看,现阶段我国社会生产力水平还比较低;科学技术水平、民族文化素质还不够高;社会主义具体制度还不完善。 (3)我国初级阶段的主要矛盾: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

(4)国家根本任务: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集中力量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

2、我们党和国家必须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

(1)含义:中国共产党始终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2)意义:“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中国共产党先进性的集中体现,是我们党的立党之本、执政之基、力量之源。

(3)指导思想:“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同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一道,是我们党和国家必须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

3、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

(1)内容:领导和团结全国各族人民,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自力更生,艰苦创业,为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奋斗。

(2)核心内容:是“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即“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

(3)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

①含义: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就是在整个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各项工作都必须服从和服务于经济建设,就是要把集中力量发展社会生产力摆在首要地位。

②意义:只有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大力发展生产力,才能从根本上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制度,才能不断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才能推动社会的全面进步。 (4)怎样坚持党的基本路线不动摇?

①坚持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不动摇,就要把“一个中心”同“两个基本点”统一于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②就要在实际工作中牢牢把握“抓住机遇、深化改革、扩大开放、促进发展、保持稳定”的大局;③党的基本路线关系着国家的前途、民族的命运,必须长期坚持下去,贯穿整个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二、适合国情的政治、经济制度。

1、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

(1)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2)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是最高国家权力机关,各级人民代表大会是人民行使,当家作主权力的机关。 2。维护民族团结。 ①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我国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重要内容。②处理民族关系的原则:民族平等、团结和共同繁荣。

③维护民族团结的义务:a。尊重各民族的宗教信仰;b。尊重各民族的风俗习惯;c。尊重各民族的语言文字。

3、实现祖国的和平统一。 (1)一国两制的含义:

(2)坚持一个中国原则,是发展两岸关系和实现和平统一的基础。“一国两制”是两岸统一的最佳方式。

(3)结论:①世界上只有一个中国,大陆和台湾同属一个中国,中国的主权和领土完整不容分割。②实现祖国的完全统一,是海内外中华儿女的共同心愿,是中华民族的根本利益所在。③按照“和平统

一、一国两制”的基本方针,实现祖国的完全统一,已成为不可阻挡的历史潮流。

(4)为实现祖国统一,青少年应该:①积极履行维护国家统一和全国各民族团结的义务,反对“台独”;②努力学科学文化知识,掌握建设主国和保卫祖国的本领。

4、我国现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

(1)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是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一项基本经济制度。它的确立,是由我国社会主义性质和初级阶段国情决定的。(2)公有制经济制度是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基础。①国有经济是国民经济的主导力量;②集体经济是公有制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

(3)非公有制经济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主要组成部分。

(4)我国基本分配制度: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

三、振兴国家的战略和国策。

1.科学发展观点内涵:坚持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2.坚持对外开放的基本国策。

(1)必要性:①中国要发展、要进步、要富强,就要吸收和借鉴一切先进的东西。②中国的发展离不开世界,实行对外开放,符合当今时代特征和世界经济技术发展规律,是加快我国现代化建设的必然选择。

(2)怎样实施:①我们要坚定不移地坚持对外开放的基本国策,既要积极敞开国门,又要维护自身安全;②既要借鉴、吸收一切先进的东西,又要抵制一切腐朽的东西。③适应经济全球化趋势的发展和加入世贸组织的新形势,我们要以更加积极的姿态走向世界,坚持“引进来”和“走出去”相结合,全面提高对外开放水平,以开放促改革、促发展。 3.实行计划生育的基本国策。

(1)我国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这是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重要国情之一。

(2)人口现状的基本特点:人口基数大,新增人口多,人口素质偏低,是我国。此外,我国人口现状的特点还表现为农村人口多,人口老龄化的速度加快,人口分布不平衡,男女性别比例失衡等。

(3)影响:人口过多和过快增长,直接影响我国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 (4)实行计划生育,是从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国情出发制定的一项基本国策。①实行计划生育的目的,就是控制人口数量,提高人口素质。②具体要求是提倡晚婚、晚育、少生、优生。③计划生育作为我国的一项基本国策,必须毫不动摇地长期坚持下去。 4.坚持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

(1)严峻的资源形势:自然资源总量大、种类多,但人均资源占有量少,开发难度大,这是我国的又一个重要国情。长期以来,我国资源开发利用不尽合理、不够科学,由此造成的浪费、损失十分严重。

(2)从总体上看,我国生态环境恶化的趋势已初步得到遏制,部分地区有所改善,但目前我国环境形势仍然相当严峻,不容乐观。

(3)观点:加快经济建设,绝不能以破坏环境为代价,绝不能把环境保护同经济建设对立起来或割裂开来,绝不能走先污染后治理的路子。在推进现代化建设中,我们在保持国民经济持续较快增长的同时,必须把环境保护放在突出的位置。 (4)保护环境,作为我国的一项基本国策,直接关系现代化建设的实现和中华民族的复兴。 5.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

(1)含义:可持续发展就是既满足当代人的需求,又不损害后代人满足其需求的能力的发展。 (2)要求:可持续发展要求人类与自然和谐共处,认识到自己对自然、社会和子孙后代应负的责任。

(3)怎样实施:面对人口、资源、环境方面的国情,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全过程中,都必须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①坚持以人为本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科学发展观,②正确处理好人口、资源、环境之间的关系,使我国可持续发展能力不断增强,生态环境得到改善,资源利用效率显着提高,促进人与自然的协调,推动整个社会走上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和谐发展道路。 6.实施科教兴国的发展战略。 (1)实施科教兴国战略的原因:①我国科技、教育总体水平不高与发达国家相比差距明显;②实施科教兴国战略有利于增强国家的科技实力,提高全民族的科技文化素质;③有利于加速实现国家的繁荣富强,保证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 (2)实施科教兴国的关键:落实科技创新和教育创新。

(3)落实科技创新和教育创新的重要性:只有大力推进科技创新和教育创新,才能适应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需要,才能变人口大国为人才强国,化人口压力为人才优势,才能从根本上提高中华民族的创新能力。

(4)怎样实施科教兴国:①把加速科技进步放在经济社会发展的关键地位,使经济建设真正转移到依靠科技进步和提高劳动者素质的轨道上来。②把教育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努力提高全民族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水平。 (5)青少年该怎么做:

①树立崇高远大理想,发扬艰苦奋斗创业精神,努力学习

科学文化知识。②要主义培养自己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a。刻苦学习,努力探索,注重实践,养成勤动手的好习惯;b。要勇于质疑,敢于向传统挑战,树立“敢为人先”的精神,c。要培养创新的兴趣和好奇心,提高观察能力和创新思维能力;d。要敢于创新、善于创新,把创新热情与科学求实态度结合起来,努力做到有所发明,有所创造,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做出自己的贡献。

第二单元。全面建设小康社会 一。逐步实现共同富裕 1。“四个尊重”:

(1)内容: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 (2)目的:为了最广泛最充分的调动一切积极因素。

(3)重要性:①劳动是人类生存和发展所需要的财富的源泉,也是产生和积累知识、发展和孕育人才、凝聚和提供创造力的源泉。②知识是创造财富的重要资源。③人才是创造财富的最重要的资源。④创造是人类社会不断发展的内驱力。 (4)贯彻“四个尊重”方针的意义:①让全社会形成一种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的风尚,让一切劳动、知识、技术、管理和资本的活力竞相迸发,让一切创造社会财富的源泉充分涌流。②人民生活才会越来越富裕,国家才会越 来越强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才会保持旺盛生机和持久活力。

2。共同富裕:共同富裕并不是同时富裕,只有允许和鼓励一部分人,一部分地区通过诚实劳动、合法经营先富起来,形成示范效应,并通过先富帮带后富,才能逐步达到共同富裕。 3。全面建设小康社会:

(1)特点:我国目前达到的小康是低水平、不全面、发展很不平衡的。

(2)奋斗目标(或21世纪头20年我国的奋斗目标):国家要集中力量,全面建设惠及十几亿人口的更高水平的小康社会,使经济更加发展、民主更加健全、科教更加进步、文化更加繁荣、社会更加和谐、人民生活更加殷实。 (3)最关键的目标是:力争2020年国内生产总值比2000年翻两番,综合国力和国际竞争力明显增强。

(4)怎样全面建设小康社会?

①坚持党的基本路线不动摇;②坚持中国共产党的正确领导;③坚持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一起抓;④坚持科教兴国和可持续发展战略;⑤坚持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⑥坚持共同富裕的最终目的;⑦坚持“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⑧坚持发扬艰苦奋斗的精神。 二建设独具特色的民主政治

1。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的本质特征是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三者的有机统一。

2。中国共产党的性质:中国共产党是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同时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

3。贯彻“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1)关键在于坚持与时俱进;(2)核心在于坚持党的先进性;(3)本质在于坚持执政为民。 4。依法治国:

(1)含义:就是广大人民群众在党的领导下,依照宪法和法律规定,通过各种途径和形式管理国家事务,管理经济文化事业,管理社会事务,保证国家各项工作依法进行,逐步实现社会主义民主的制度化、法律化。

(2)基本要求: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

(3)依法治国的意义:①才能加强党和改善党的领导,始终保持党的领导核心,巩固党的地位;②保证人民当家作主的民主权利;③充分发挥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优势,调动广大人民的积极性;④是国家长治久安的重要保障。 (4)依法治国要求政府和公民该怎么做?

①每个公民都要学会依法办事、依法律己、依法维护自身的合法权益、依法维护国家利益,把依法治国落到实处。 ②政府:要依法行政

重要性:政府只有依法行政,才能成为行为规范、运转协调、公正透明、廉洁高效的政府,才能切实维护公民的合法权益。 三。大力发展先进文化 1。先进文化:

(1)含义:就是发展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社会主义文化。

(2)文化建设的指导思想是:坚持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

(3)文化建设的根本任务:提高全民族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培养一代又一代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公民。(也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根本任务) (4)如何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

①对待传统文化和外来文化,要坚持“古为今用、洋为中用”的方针,把批判和继承有机结合起来,既不能全盘肯定,也不能全盘否定。②我们要继承和吸纳一切优秀文化成果,自觉抵制腐朽文化的影响。

2。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

(1)内容:思想道德建设和教育科学文化事业建设。 (2)思想道德建设的重要性:思想道德建设要解决的是整个民族的精神支柱和精神动力问题。它体现了精神文明的性质和方向,是发展先进文化的重要内容和中心环节。 (3)怎样加强思想道德建设?

①加强思想道德建设,就是要牢固树立“八荣八耻”的社会主义荣辱观;②建立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与社会主义法律规范相协调、与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相承接的社会主义思想道德体系;③大力倡导“爱国守法、明礼诚信、团结友善、勤俭自强、敬业奉献”的公民基本道德规范。

3.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

(1)内容: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团结统

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伟大民族精神;(2)表现:井冈山精神、长征精神、延安精神、大庆精神、“两弹一星”、抗洪精神、载人航天精神等;

(3)为什么要弘扬民族精神?①民族文化是民族的根,民族精神是民族的魂;②面对世界范围各种思想文化的相互激荡,面对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崇高历史使命,我们每一个中华儿女都有责任、有义务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③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既使中华民族精神的蕴涵更加丰富,又使民族精神在包出优秀传统的同时更具现代气息和时代风貌。 (4).怎样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

①我们要不断增强改革开放以来所形成的自立意识、竞争意识、效率意识、民主法制意识、求知精神、科学精神、服务精神、开拓创新精神等;②在新的时代条件下,培育民族精神,最重要的是要结合时代和社会发展要求,不断为之增添新的富有生命力的内容;③青少年是国家和民族的希望和未来,让我们一起女里,成为民族精神的传播者、弘扬者和建设者,共同谱写民族精神的新篇章。 4.艰苦奋斗、开拓创新

(1)艰苦奋斗精神:①艰苦奋斗的精神又集中体现为艰苦创业的精神;②艰苦创业精神是人们成就任何事业不可缺少的精神动力;③具有艰苦奋斗精神,体现了一个人的崇高思想境界;④进行现代化建设,要大力倡导和弘扬艰苦创业的精神,尤其是开拓创新的精神。 (2)为什么要发扬艰苦奋斗的精神?

①我国仍然处于并将长时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现在达到的小康还是低水平的、不全面的、发展很不平衡的小康;②我国的工业化任务还没有完成,实现现代化还有很长距离。③我国城乡二元经济结构还没有改变④我国地区差距扩大的趋势尚未扭转。⑤贫困人口为数还不少;⑥我国人口总量持续增加,老龄人口比重上升,就业和社会保障夜里增大。⑦我国生态环境、自然资源与年个斤毫社会发展的矛盾日益突出。⑧我国仍然面临发达国家在经济科技等方面占优势的压力。总体来说,巩固和提高目前达到的小康水平,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还需要进行长期的艰苦奋斗。 5.我们的共同理想。

(1)共同理想:是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2)最高理想:实现共产主义。

(3)二者的关系:①实现共同理想,是实现共产主义理想的必要准备和必经阶段。②实现最高理想,是实现共同理想的必然趋势和最终目的。 初中政治知识点总结

(二):

一、法律是一种特殊的行为规则

1、依法治国是现代社会的重要标志

包括三个方面的内容:一是公民的生活离不开法律。二是国家的治理离不开法律。三是依法治国是我国的基本国策。

(1)公民的生活离不开法律。初中政治知识点总结。 一是每个人的一生都与法律有不解之缘,既享有法律赋予的权利,又必须履行法律所规定的义务。二是在日常生活中,法律对人们的正当权益有保护作用。三是法律与人们生活的各个方面(如政治、经济、文化教育等)都有着密切的联系。 (2)国家的治理离不开法律。

为了维护人民的根本利益,国家要履行很多职责。国家履行各种职责叫治国。国家的治理离不开法律。初中政治知识点总结2018初中政治知识点总结心得体会。如果没有法律,国家承担的各项职责就难以实施,社会就会陷于混乱。 (3)依法治国是我国的基本国策。

依法治国就是依照宪法和法律的规定来治理国家,管理国家事务,保证国家各项工作依法进行,确保国家经济建设和社会各项事业有法可依。近年来,我们党明确提出了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制国家的方针。这一治国基本方略和目标的确立,从根本上解决了人民掌握政权以后要依据宪法和法律治理国家这一极其重要的历史课题。

2、学习法律常识的重要意义

学好法律知识、养成守法习惯,对青少年而言意义重大。因为,一方面,青少年缺乏生活经验,辨别是非能力还不强。通过学习法律知识,我们可以清楚地知道国家提倡什么、保护什么、反对什么、禁止什么,从而做到依法办事,依法律己,养成遵纪守法的良好习惯。另一方面,学好法律知识,是青少年行使公民权利和履行公民义务的需要。只有学法懂法,才能守法、用法,培养和树立牢固的法制观念,当好国家小主人。第三,学好法律知识是依法治国、实现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宏伟目标的需要。

3、对社会全体成员具有普遍约束力是法律的特征之一 (1)法律是国家制定或认可的。

国家制定,是指国家的立法机关,按照法定程序,创制具有不同的法律效力的规范性文件。国家认可,是指国家对某些已经存在的风俗习惯、道德规范加以确认,赋予其法律效力,使之成为法律。这里的“国家”,是指国家的立法机关。无论是国家制定的法律,还是国家认可的法律,一般都以文字的形式出现。 (2)法律对全体社会成员具有普遍约束力。

不同的行为规则,约束力是不同的,而法律对全体社会成员具有普遍约束力:其一,人人都享有法律规定的平等权利和义务,谁也不能占便宜。其二,谁犯了法,都不能逍遥法外;任何人都不能干扰法律的实施,不允许任何人有超越法律之外,凌驾于法律之上的特权。

4、由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是法律的最主要的特征

第一,法律体现的是统治阶级的意志,维护的是统治阶级的利益,它的实施常常会遇到被统治阶级的反抗和破坏。

第二,在统治阶级内部,违法犯罪现象时有发生,调整统治阶级内部成员之间的关系,制裁其中的违法犯罪分子,需要国家强制力来实施。

第三,有国家强制力作后盾,才能使人们的法定权利和义务得到保障和实施。如果没有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法律就会变成一纸空文

5、谈谈个人对“提高道德水平有助于公民守法、护法”的认识 (1)法律和道德都是人们的行为规范。 道德是人们遵纪守法的基础,道德又要以法律的支持为保障。法律和道德都是调整人们行为、维系一定社会秩序的社会规范,两者本质上是一致的,两者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相辅相成。两者有三点区别:表现形式不同;实现方式不同;调整对象和范围不同。 (2)我国社会主义法律和社会主义道德有着密切联系。

社会主义法律和社会主义道德是互相配合、互相促进、互相补充的。我国社会主义法律和社会主义道德在指导思想和目标上都有一致性,具体表现在:第一,我国社会主义法律体现社会主义道德的基本要求。第二,我国社会主义法律保障社会主义道德的顺利实现。第三,我国社会主义法律和社会主义道德又是互相补充的。提高社会成员的道德水平,有助于人们自觉地守法、护法。

二、我在成长 (一)、认识自我

通过这一主题的学习,我们应该懂得不断正确认识自我,悦纳生理变化,了解青春期心理;学习调节情绪,增强调控自我、应对困难和挫折的能力,形成乐观向上的精神状态;学会客观地评价自己,培养健全人格和良好个性品质。

1、客观、正确地认识自己。

(1)正确认识自己,要做到用全面的、发展的眼光看待自己。

(2)认识自己,既要认识自己的外在形象,又要认识自己的内在素质。一个人的美应该是外在美与内在美的和谐统一,内在美对外在美起促进作用。

(3)认识自己,既要看到自己的优点,也要看到自己的缺点。

2、正确认识青春期的生理与心理的发展变化。

(1)青春期是人一生中身体发育的关键期,我们要正确认识这些特殊生理现象,悦纳自己的生理变化,促进生理与心理的协调发展。

(2)青春期心理充满着矛盾。我们要通过各种方式,借助各种力量调控心理矛盾。①向老师、家长、亲友等寻求帮助。②自己也要学会当自己的心理医生。保持心理健康,有助于我们身心协调发展,顺利地度过青春期。

3、学会调节和控制情绪,保持乐观心态。

(1)人的情绪是复杂多样的,最基本的情绪有四大类:喜、怒、哀、惧。

(2)情绪犹如双刃剑。一方面,情绪对人有积极影响;另一方面,情绪对人也有消极影响。

(3)调节情绪的方法:①注意转移法、②合理发泄法、③理智控制法等,我们可以根据不同的情况和个人的特点灵活地加以运用。

4、正确对待挫折。

(1)挫折具有两面性。①挫折一方面使人前进的步伐受到阻碍,从而产生忧愁、焦虑、不安、恐惧等消极心理;②另一方面又有利于人们磨炼意志,增长才干和智慧。

(2)战胜挫折的方法:①树立正确的人生目标;②正确地认识挫折,冷静分析造成挫折的原因,找到有效的对应方法;③激发探索创新的热情,开拓进取;④学会自我疏导,善于自我排解;⑤请求帮助。

5、磨砺意志,学会坚强。

(1)意志坚强的作用:①能够自觉抵制不良行为和思想的影响,作出正确的选择,坚定正确的人生方向;②能够以顽强的精神、百折不挠的毅力战胜挫折和困难,实现自己的目标;③能够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不断战胜学习、工作中的惰性,从而成就大业。

(2)磨砺坚强意志的方法:①树立明确的目标;②要从细微之处做起,从小事做起;③应善于管理自己;④要自觉地、主动地在艰苦的环境中锻炼自己。

宣传标语

水资源方面:节约水资源,人人有责。 节约水资源,利国利民

落实科学发展观,推进水资源循环利用。

保护环境方面,可持续发展方面:保护环境从我做起 营造绿色城市,呵护地球家园

科技创新方面:提高全民素质,创建新型国家。 民族精神方面:弘扬航天精神,构建和谐社会。 建和构谐社会方面:构建和谐社会,从我做起。 构建和谐社会,共享太平盛世。

(一)列举成就方面

1、列举改革开放以来取得的巨大成就 (1)表现:经济实力大幅提升;人民生活显著改善,城乡居民收入较大增加,家庭财产普遍增多;民主法制建设取得新进步;文化建设开创新局面;社会建设全面展开. (2)具体事例:"神舟"系列宇宙飞船的成功发射;青蔵铁路的建成通 车;奥运会与残奥会的成功举办;战胜洪水、非典、地震等自然灾害等.

2、举例说明开放给人民生活带来的巨大变化 (1)生活用品的变化:手机、电脑等已经成为群众的日常用品;轿车步入寻常百姓家、家用电器不断更新;农村盖起了别墅;饮食更加注重营养等。

(2)休闲方式的变化:人们的业余文化生活不断丰富,电视、上网、旅游等休闲娱乐方式丰富着人们的生活。

3、在社会生活中,我们正享受着改革、开放的 成果。请例举出三个这样的事例。 农民最低生活保障和农村合作医疗;义务教育实行真正的免费教育;陈旧的校舍得到翻建和维修;城镇交通基础设施和环境得到有效改善等。 (二)分析原因方面

4、改革开放以来取得成就的 主要原因: ①始终坚持党的基本路线不动摇; ②始终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不断深化改革,扩大开放; ③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坚持四项基本原则; ④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三者之间的关系; ⑤实行了中国特色的经济制度; ⑥坚持三个文明一起抓; ⑦积极实施科教兴国、人才强国、可持续发展等战略; ⑧全面贯彻和落实科学发展观,实施了一系列符合我国国情的基本国策和决策。 原因归类:

经济上:坚持了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大力发展生产力;进一步深化改革、扩大开放;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实现经济又好又快发展;坚持以公有制经济为主体的基本经济制度和按劳分配为主体分配制度;实施了可持续发展战略;走共同富裕的发展道路等初中中考政治知识点总结初中中考政治知识点总结。

政治上:坚持了党的正确领导;坚持社会主义制度;坚持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坚持 民族区域自治; 全国各民族平等互助、团结合作、艰苦创业、共同发展. 文化上:加快发展科学技术,坚持教育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实施科教兴国、人才强国战略,建设创新型国家;坚持了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落实科学发展观;建设和谐文化,培育文明风尚;弘扬民族精神,发扬艰苦奋斗的优良传统。

5、改革 开放以来我们取得一切成绩和进步的根本原因是什么? 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6、这些伟大成就的取得说明了什么? ①说明只有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才能发展中国。 ②说明坚持"一个中心,两个基 本点"为核心的基本路线不动摇的正确性. ③说明改革开放以来党中央实施的战略、国策及采取的各项重大举措是完全正确的。

7、制定对外开放基本国策的依据.当今世界是开放的世界;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 (三)经验总结

8、从我国改革、开放所取得的巨大成就中,可以得出哪些基本结论和经验? 只有社会主义才能发展中国;社会主义具有无比的优越性;坚持党的基本路线不动摇;中国共产党是中国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必须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必须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必须坚持改革创新;必须落实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必须贯彻落实科教兴国、自主创新等国家重大发展战略等。

9、改革开放30年的经验给我们什么启示? 改革开放是强国之路;我们要亳不动摇地坚持党的基本路线不动摇;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大力发展生产力;改革是社会主义发展的直接动力,我们要不断深化改革,完善社会主义具体制度;对外开放是我国现代化建设的必要条件,我们要扩大对外开放水平,积极开展对外贸易,更好地利用国内外两个市场、两种资源,发展自己。

(四)学生实践活动

10、青少年纪念改革开放30周年的活动形式。 举办改革开放成就图片、摄影展览;学习胡锦涛主席纪念改革开放30周年的讲话;请专家作相关的主题报告;召开主题班会,分组讨论、交流。

11、调查途径:假如让你对改革开放以来取得的成就做一个调查,你采取哪些途径? 问卷调查、走访座谈、上网查找等

12、班级要出一期黑板报展示改革开放以来的成就,你可以按哪几个板块来展示? 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或政治文明 、物质文明、精神文明、生态文明初中中考政治知识点总结工作总结。

13、结合所学知识,为武汉“在科学发展道路上迈出更加坚实的步伐”提出几点建设性建议。(或请你为当地政府怎样加大改革开放的步伐、提高改革开放水平提出合理建议)。

①统筹兼顾,缩小城乡和地区差别; ②加大招商引资力度,积极引进"低耗能、重环保"的绿色企业; ③积极引进人才、先进技术和管理经验,,贯彻“科技兴省”、“人才强省”战略; ④关注“三农”,努力增加农民收入; ⑤加强文化建设,提高公民素质; ⑥积极发展对外贸易,促进经济发展。

14、面对 改革开放的大趋势,我们中学生应如何去做? 我们应充分认识到改革开放事业的艰巨性,积极宣传我国的改革开放政策,争做改革事业的拥护者、参与者和推动者。

同时,我们还应树立平等、开放、参与的国际意识,加强学习,努力实践,全面提高自身素质,为将参与我国的对外开放事业做好充分准备。

考点1.让学生知道少年期的主要心理矛盾,克服青春期烦恼,调控心理冲动的方法

少年期的主要心理矛盾有哪些?

答:(1)渴望独立和现实依赖的矛盾;(2)心理闭锁和求得理解的矛盾;(3)性发育成熟与性心理相对幼稚的矛盾。

怎样克服青春期的烦恼?

答:(1)开放自己的心理世界,向老师、家长、亲友及社会寻求帮助;(2)提高自我控制能力,学会当自己的心理医生,正确地、全面地认识自己;(3)保持自我完善的意识,主动调控自己的心理冲动。

青少年心理冲动的主要表现是什么?怎样克服?

答:(1)青少年心理冲动的主要表现是性心理冲动。

(2)克服心理冲动特别是性心理冲动要:①加强道德、法制的学习,增强对他人的责任意识;②学会与异性建立健康、正常的友谊关系;③认识婚前性行为的危害。

考点2.理解情绪的多样性,掌握调节和控制情绪、保持乐观心态的方法

情绪有哪些基本类型?

答:情绪的基本类型有喜、怒、哀、惧。

为什么青少年需要调控自己的情绪、保持乐观心态?

答:(1)青少年情绪多变,很不稳定;(2)情绪是一把双刃剑:积极情绪可以充实人的体力,给我们勇气、信心和力量,有益身心健康;消极情绪使人难受,降低人的自控能力和活动效率,不利身心健康,甚至做出一些违法或违背道德的事情。(3)情绪是可以调节的,我们要做情绪的主人,保持乐观心态。

怎样调控自己的情绪、保持乐观心态?

答:情绪是可以调节的,我们要做情绪的主人,保持乐观心态:(1)表达情绪时要注意场合和他人感受,懂得与他人分享快乐、分担忧愁;(2)掌握调控情绪的方法:①注意转移法;②合理发泄法;③理智控制法(自嘲、自我暗示、自我激励、心理换位、升华法)。(3)从根本上要增强知识、品德修养,增强适应能力,培养良好性格,充实生活情趣。

考点3.了解挫折及其产生的原因,寻找有效的应对方法。

为什么要提高耐挫力、勇敢战胜挫折?

答:(1)人生难免有挫折和困难,造成挫折的原因有自身和外在因素(自然和人为因素);(2)面对困难和挫折,不同的人有不同的结果:懦弱者一遇到挫折就放弃目标或者半途而废,结果是一事无成;如果意志坚强、有坚定的信念,勇敢地挑战挫折,反而能够在逆境中成长,最终享受成功的快乐。

怎样正确应对挫折?

答:(1)首先要冷静分析造成挫折的原因,然后对症下药;(2)掌握应对方法:①树立正确的人生目标,必要时合理调整;②正确认识挫折;③学会自我疏导。(2)增强耐挫能力,持之于恒,脚踏实地。

考点4.了解自我评价的重要性,客观地认识、评价自己的方法。

为什么要正确全面认识和评价自己?

答:(1)正确认识自己才能自尊自立自强,克服自卑自傲心理;(2)正确认识自己,才能从实际出发确立人生理想(规划),发掘自身潜能。

怎样正确认识自己? 答:(1)要求:既要认识自己的外在形象,又要认识自己的内在素质;既要看到自己的优点,也要看到自己的缺点;要用发展的眼光看待自己。(2)途径:自我观察认识自己;通过他人了解自己,通过集体了解自己。

考点5.了解生命的独特性,理解生命的可贵,能够珍爱自己的生命。

人的生命的独特性表现在哪里?

答:人的生命的独特性突出表现在人类的生命具有智慧;更多地表现在人的个性品质、人生道路、实现人生价值的方式和途径的多样性。

为什么说是可贵的?

答:(1)生命是地球上最珍贵的财富,世界因生命而精彩;(2)生命是顽强的,也是脆弱的;(3)每种生命都有其存在的意义与价值,各种生命息息相关需要相互尊重、相互关爱。

怎样珍爱自己的生命?

答:珍爱生命要:(1)无论遇到多大的挫折永不放弃生的希望;(2)肯定、尊重、悦纳生命;(4)创造、延伸生命的价值。

考点6:理解人生的意义和生命的价值,懂得通过自己的实际行动去创造生命的价值。

人生的意义和生命的价值在哪里?

答:每个人的生命都是有价值的。生命的意义不在于长短,而在于内涵,在于对社会的贡献。怎样创造生命的价值?

答:通过自己的实际行动(劳动)为社会作贡献来创造生命的价值。

考点7:能分辨自尊和知耻,了解自尊是获得尊重的前提,不做有损人格的事。

(1)自尊即自我尊重,指既不向别人卑躬屈漆,也不允许别人歧视、侮辱自己。自尊的表现:①知耻;②最看重自己的人格;③不做有损人格的事;④尊重他人。

(2)知耻是自尊的重要表现,是一个人对自己不恰当的行为感到羞耻的心理;

(3)虚荣心是一种追求表面上的荣耀的心理,是扭曲的“自尊心”。

考点8:懂得管理和安排自己的生活,逐步培养自立能力,准备过独立的生活。

什么是自信?为什么要培养自信心?

答:(1)自信是人对自身力量的确信,深信自己一定能做成某件事,实现所追求的目标。

(2)①自信为我们搭起一个人生的平台,使我们积极、主动地应对生活中的各种问题,并使我们保持心情平静,从容地享受生活乐趣。②自信是成功的基石。

什么是自立?为什么要培养自立能力?怎样培养自立能力?

答:(!)自立就是自己的事情自己干,不依赖他人。

(2)人生需要自立:①自立的过程也是我们锻炼生活能力、心理和道德品质的过程;②唯有自立才能成为自己、他人、社会负责的人,才能在社会中立足。

(3)培养自立能力要:①在思想上,告别依赖,树立自立意识;②在行动上,最基本的就是要立足于自己当前生活、学习中的问题,从小事做起;③大胆地投身社会实践。

考点9:知道对待生活要有自强不息的精神,要在实践中努力培养自强精神

自强的含义是什么?

答:自强就是对未来充满希望,永远向上,奋发进取。

为什么要培养自强不息的精神?

答:(1)自强是一个人活出尊严、活出个性、实现人生价值的必备品质;是我们健康成长、搞好学习、将来成就事业的强大动力;(2)自强不息是中华民族精神的重要内容。

怎样培养自强不息的精神?

答:(1)首先要树立坚定的理想(理想是自强的航标);(2)战胜自我,是自强的关键;(3)扬长避短是自强的捷径;(4)要有坚强的意志,敢于面对困难。 考点10:知道责任感的含义,懂得人在少年阶段的基本责任

责任的含义是什么?

答:责任是一个人应当做的事情和不应当做某些事情。

青少年的基本责任是什么?

答:①对自己负责;②对他人负责;③对集体负责;④对国家负责;⑤对社会负责。

怎样做一个负责作的公民?

答:(1)我们的责任包括:①对自己负责(信守承诺;勇担过错)。②对他人负责;③对集体负责(关爱集体);④对国家负责;⑤对社会负责(热心公益,服务社会)。

(2)①对可以选择的责任,要对承担责任的代价与回报进行正确评估和选择,一旦作出选择,就要义无反顾地担当起我们应负的责任;②有些该做的事情,并不是我们自愿选择的,但也要全身心地投入。总之要自觉、主动承担责任,享受承担责任的快乐。

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是当代青少年的历史使命;奉献精神是社会责任感的集中表现。

考点11:知道正确的是非善恶是做人的基本品质,懂得如何铸造判断是非善恶的良知的标尺。

正确的是非善恶观是做人的基本品质,是人的良知;具体的是非善恶的标尺是:道德、法律、好榜样。

如何铸造判断是非善恶的良知标尺?

答:①懂道德,学法律;②选择好的榜样;③学会理性分析;④树立美好理想。

考点12:知道社会的复杂性,能够正确对待长辈亲朋、传播媒体、社会流行等不同的社会影响,在生活的道路上能够做出正确的选择。

面对诱惑,怎样做出正确的选择?

答:(1)对成功和荣誉,必须通过正当途径和刻苦努力来获得。(2)对待金钱,一定要取之有道,通过合法劳动和正当途径获得。(3)对电子游戏决不能沉迷。(4)对黄赌毒和邪教要认清危害,坚决抵制。

怎样抵制不良诱惑?

答:面对不良诱惑,需要我们结合实际,用科学的态度、坚强的意志、清醒的头脑和正确的方法,摆脱它们的干扰,避免其对自己的危害。具体方法:①避开诱因法;②婉言谢绝,提高自制力;③专时专用,改正不良习惯;④联想后果法 考点13:了解法律规范的特征,理解我国法律的本质。

什么是法律?

答:法律是由国家制定或认可,并由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的一种特殊行为规范。

法律的特征:(1)法律由国家制定或认可;

(2)法律依靠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具有强制性;

(3)法律对全体社会成员具有普遍约束力。

我国法律的本质是我国人民意志和利益的体现。

考点14:法律规范和道德规范的区别与一致性。

为什么要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结合起来?或辨析:治理国家只需要道德,不需要法律。

答:(1)我国法律和社会主义道德相辅相成:①我国法律体现并维护社会主义道德;②社会主义道德补充我国法律的不足,支持、促进法律的贯彻实施。(2)法律和道德各有区别,不能互相代替:法律由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道德依靠社会舆论保证实施。所以我国要把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结合起来。

考点15:知道法律具有制裁功能,更具有保护功能。

法律的功能有:(1)规范功能:法律的规范作用突出地表现为它规人们可以做什么,必须做什么,应当做什么,不应当做什么;(2)评价功能:是评价人们的行为是否合法有效的准绳;(3)保护功能:通过解决纠纷和制裁违法行为犯罪,维护人们的合法权益。

考点16:知道未成年人是指未满18周岁的公民,需要特殊保护。

辨析:未成年保护法已很好地保护了未成年人,因而未成年人无需提高自我保护能力。

答:上述观点是错误的。

(1)未成年人需要法律的特殊保护,也需要提高自我保护意识和能力。因为:①未成年人是祖国的未来,正处于长身体、长知识时期,缺乏社会经验和辨别是非能力,各方面还不成熟,需要家庭、学校、社会、司法部门给予特殊保护。②社会各方面的的保护和帮助还需要通过未成年人的配合才能收到良好的效果,家长、老师、社会也不可能时时刻刻呵护着未成年人。③学会自我保护是未成年人走向成熟的重要一步。

(2)未成年人增强自我保护意识和能力,就要做到:①掌握自我保护的知识和技能;②培养良好的心理品质;③加强品德修养;④学法、知法、守法,依法规范自己的行为,防微杜渐。

如何增强自我保护意识和能力?

[答案参考上题第(2)点]

自我保护的方法有:(1)保持高度警惕是避免侵害的前提;(2)依靠自己的智慧迅速而准确作出判断,要采取机智灵活的方法与其斗争;(3)遭遇意外险情与伤害时,需要冷静,学会用最有效的求助方法;(3)当合法权益受到侵害时,要运用法律武器来保护。

考点17:知道我国保护未成年人健康成长的两部专门法律的名称。

我国保护未成年人的两部专门法律是:《未成年人保护法》和《预防未成人犯罪法》。

考点18:掌握未成年人保护法分别规定的家庭保护、学校保护、社会保护和司法保护的具体内容。(参阅《丛书》P30-31懂得:(1)哪四种保护?(2)具体内容的理解?)

考点19:了解违法行为是指不履行法律规定的义务或者做出法律禁止的行为,包括违宪行为、违反刑法的行为、违反民法的行为、违反行政法的行为 什么是违法行为?

答:凡是不履行法律规定的义务,或者做出法律禁止的行为,都是违法行为。

违法行为的种类包括违宪行为、违反刑法的行为、违反民法的行为、违反行政法的行为。

民事违法行为和行政违法行为的情节比较轻微,相对刑事违法行为而言,对社会危害性较小,因而称它们一般违法。而刑事违法行为则属于严重违法行为即叫犯罪。

考点20:理解犯罪是违法的一种,即违反刑法的行为,属于严重的违法行为,要清楚犯罪的三个基本特征。

什么是犯罪?

答:犯罪是指具有严重的社会危害性,触犯刑法并依法应受刑罚处罚的行为。也称刑事违法行为和严重违法行为。

犯罪具有三个基本特征:(1)犯罪是具有严重社会危害性的行为。它是犯罪的最基本特征。(2)犯罪是一种触犯刑法的行为。刑事违法性,是犯罪的法律标志。(3)犯罪是应受刑罚处罚的行为。刑罚当罚性是犯罪严重危害性及刑事违法性的必然后果。

考点21:了解哪些行为属于未成年人的不良行为和严重不良行为。知道这些可能发展成为违法犯罪。

不良行为:旷课、夜不归宿、携带管制刀具、强行向他人索取财物等;

严重不良行为:携带管制刀具,屡教不改;参与赌博,屡教不改;吸食、注射毒品。

辨析:大法不要犯,犯点小法或犯点小错无所谓。

答:上述观点是错误的。因为:(1)这里的“犯大法”是指犯罪,“犯小法”是一般违法行为。无论是一般违法还是犯罪,都是违法行为,都有社会危害性,都要受到法律制裁。(2)小错是大错的开始。有了一般违法行为或者其它小错如不及时改正往往会发展为犯罪。(3)中学生要学法、知法、守法,树立远大理想,加强品德修养,防微杜渐,有了小错或一般违法行为更要及时改正,才能健康成长。

考点22:懂得自觉抵制不良诱惑是避免违法犯罪的重要主观条件,要自觉抵制“黄、赌、毒”和“法轮功”邪教等不良诱惑。

考点23:了解在日常生活中自我保护的方法和技能,特别是要知道获得法律帮助的方式和途径,树立树立自我保护意识,掌握自我保护的本领。

答:法律是维护合法权益的最有力的武器。能够获得法律帮助和服务的机构有:法律服务所、律师事务所、公证处、法律援助中心。

考点24:知道获得法律帮助的方式和途径,主要包括诉讼、非诉讼途径、法律服务和法律援助。

非诉讼手段是维护合法权益常用的有效手段。它包括向有关部门反映、调解、仲裁等。

诉讼(打官司)是维护合法权益的最正规、最权威、最有效的手段,是保护权益的最后屏障。它包括刑事诉讼、民事诉讼、行政诉讼。

答:(1)和违法犯罪行为作斗争是公民义不容辞的责任。(2)违法犯罪分子往往是凶恶的、狡猾的。在与其斗争时,既要勇敢,又要机智特别是在双方力量对比悬殊的情况下,不要与其硬拼,而要讲究智斗,尽量减少不必要的伤亡,力求在保护自己的前提下,巧妙地将不法分子抓获。(3)设法稳住歹徒,记住歹徒相貌,了解歹徒去向,及时拨打“110”报警电话等,都是行之有效的方法 考点

25、了解与父母的沟通的方法

怎样理解父母?

答:①我们与父母之间产生矛盾或形成代沟,直接原因是我们与父母的年龄差距。

②父母对我们的高期待、严要求,反映了父母对我们的爱,我们要理解、体谅父母。

如何与父母沟通?

答:(1)赞赏父母;认真聆听父母说话;帮助父母;竭力为父母分忧;不必与父母太计较对错。

(2)与父母沟通的基本要领:彼此了解是前提,尊重理解是关键。理解父母的有效方法是换位思考。沟通的结果是求同存异。

考点

26、了解“逆反心理”产生及克服的方法

产生“逆反”心理的原因和危害?

答:原因:我们对父母的思想观念、管教方法、严格要求产生逆反心理。

危害:伤害自己,伤害父母。

克服方法:与父母沟通。

认识闭锁心理及其危害?

答:(1)青春期是学生容易滋生孤独感和闭锁心理的特殊时期,使青春期的中学生觉得“活得太累”。

(2)危害:任其蔓延,容易形成自我封闭,自我孤立的孤僻性格,甚至导致悲观厌世和轻生的念头。

考点

27、了解恰当与异性交往的方式。

为什么要与异性同学交往(意义)?

答:1)能让我们获得更加丰富的友谊。2)增进我们对异性的了解,学习对方的长处,完善个性,促进身心健康的发展.3)扩大交往范围,锻炼交往能力。4)学习如何适应社会对不同性别要求,增进自己的性别意识。

如何以恰当的方式与与异性同学交往?

答:1)相互尊重,自重自爱,既要开放自己,又要把握分寸;

2)既要主动热情,又要注意交往的方式、场合、时间和频率;

3)坦诚而自然地与异性同学交往。

与异性交往时如何自保?

答:(1)增强自保意识。(2)掌握自保方法。(3)我们的自律。

考点

28、知道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懂得正确对待教师.

教师的作用是什么?

答:1)是人类文明的传播者。教给我们做人的道理,帮助我们掌握科学文化知识和技能。

2)教给我们思考方法,让人产生探求知识的愿望。3)老师的巨大作用在于作出榜样。老师既是我们的良师,也是我们最真挚的朋友。

新型师生关系有什么特点?

答:新型师生关系建立在民主平等基础上的,师生之间人格平等、互相尊重,相互学习、教学相长。

怎样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

答:改变对老师角色的认识,主动与老师进行沟通。1)从老师的角度、立场考虑问题。2)正确对待老师的表扬和批评。3)原谅老师的错误。4)礼貌待师,注意场合和分寸

考点

29、了解文明交往的艺术与技巧.

对人有礼貌的表现?

答:语言文明、态度亲和、举止端庄

社交礼仪的基本要求?

答:1)与少数民族交往时,要尊重少数民族的礼仪习俗。

2)“入乡随俗”。

礼仪有什么重要性?

答:(1)它关系到自身的形象,关系到周围的人,关系到我们的集体,甚至关系到民族和国家的形象。(2)它是展示我们优雅风采和高尚品德的具体要求,也是我们与他人顺利交往的前提。

考点30.理解竞争与合作及两者关系,能正确对待社会生活中的合作与竞争

竞争的重要性?合作的重要性?

答:(1)竞争对人的发展和社会进步有促进作用。

(2)合作是事业成功的土壤,任何事业的成功,都需要良好的合作。合作是共享的基础,共享是合作的必然结果。

(3)竞争的基本准则是:道德和法律。

(4)竞争的目的是:超越自我、开发潜能、激发学习热情、提高工作效率、取长补短、共同进步。

竞争的利与弊是什么?

答:(1)利:对人的发展和社会进步有促进作用。给我们的追求目标、动力和压力,激发我们的潜能,能客观评价自己,能使集体更富生气,增添学习和生活乐趣等。

(2)弊:使获胜者滋长骄傲自大情绪,使失败者丧失信心、产生自卑感,也能引起心情过分紧张和焦虑,更严重的是在虚荣心作怪时会产生嫉妒心理等。

竞争和合作的关系怎样?

第四篇:初中中考物理电学知识点总结

1、电路:把电源、用电器、开关、导线连接起来组成的电流的路径。电路图:用统一规定的符号表示电路连接情况的图

2、通路:处处接通的电路;开路:断开的电路;短路:将导线直接连接在用电器或电源两端的电 路。

3、电流的形成:电荷的定向移动形成电流 .(任何电荷的定向移动都会形成电流 )

4、电流的方向:从电源正极流向负极 .

5、电源:能提供持续电流(或电压)的装置.

6、电源是把其他形式的能转化为电能.如干电池是把化学能转化为电能.发电机则由机械能转化为电能.

7、在电源外部,电流的方向是从电源的正极流向负极 。电路的几种状态:

①、串联电路:

把元件逐个顺次连接起来组成的电路叫串联电路。

特点:

电流只有一条通道,通过第一个元件的电流一定大小不变地通过第二个元件,只要电路中有一处断开,整个电路都断开。

②、并联电路:

把元件并列地连接在电路两点间组成的电路叫并联电路。特点:

电流有两条或多条通道,各元件可独立工作。干路开关控制整个电路;支路开关只控制本支路上用电器。

8、有持续电流的条件:必须有电源和电路闭合 .

9、导体:容易导电的物体叫导体.如:金属,人体,大地,盐水溶液等.导体导电的原因:导体中有自由移动的电荷;

10、绝缘体:不容易导电的物体叫绝缘体.如:玻璃,陶瓷,塑料,油,纯水等.原因:缺少自由移动的电荷

11、电流表的使用规则:

①电流表要串联在电路中;

②电流要从"+"接线柱流入,从"-"接线柱流出;

③被测电流不要超过电流表的量程;

④绝对不允许不经过用电器而把电流表连到电源的两极上.

实验室中常用的电流表有两个量程:

①0~0.6安,每小格表示的电流值是0.02安;

②0~3安,每小格表示的电流值是0.1安.

12、电压(U)是使电路中形成电流的原因 ,国际单位:伏特(V);

常用:千伏(KV),毫伏(mV).1 千伏=1000伏=1000000毫伏.

13、电压表的使用规则:

①电压表要并联在电路中;

②电流要从"+"接线柱流入,从"-"接线柱流出;

③被测电压不要超过电压表的量程;

实验室常用电压表有两个量程 :

①0~3伏,每小格表示的电压值是 0.1伏;

②0~15伏,每小格 表示的电压值是 0.5伏.

14、熟记的电压值:

①1节干电池的电压 1.5伏;

②1节铅蓄电池电压是 2伏;

③家庭照明电压为 220伏;

④安全电压是:不高于36伏;

⑤工业电压 380伏.

15、电阻(R):表示导体对电流的阻碍作用 .国际单位:欧姆(Ω);

常用:兆欧(MΩ),千欧(KΩ);1 兆欧=1000千欧;1 千欧=1000欧.

16、决定电阻大小的因素 : 材料,长度,横截面积和温度;导体本身的电阻大小与电压大小和电流无关

17、滑动变阻器:A. 原理:改变电阻线在电路中的长度来改变电阻的 .

作用 :

通过改变接入电路中的电阻来改变电路中的电流和电压.

正确使用 :

a, 应串联在电路中使用 ;

b, 接线要 " 一上一下 ";

c, 闭合开关前应把阻值调至最大的地方 .

18、欧姆定律 : 导体中的电流 ,跟导体两端的电压成正比 ,跟导体的电阻成反比

公式:

I=U/R 公式变形R=U/IU=IR. 公式中单位:I→安(A);U→伏(V);R→欧(Ω ).

19、电功的单位:

焦耳,简称焦,符号 J;日常生活中常用千瓦时为电功的单位,俗称“度”符号

kw.h 1度=1kw.h=1000w×3600s=3.6×106J

20.电能表是测量一段时间内消耗的电能 (功)多少的仪器。

A、“220V”是指这个电能表应该在 220V的电路中使用;

B、“10(20)A”指这个电能表长时间工作允许通过的最大电流为 10安,在短时间内最大电流不超过 20安;

C、“50Hz”指这个电能表在 50赫兹的交流电路中使用;D、“600revs/KWh”指这个电能表的每消耗一千瓦时的电能,转盘转过 600转。

21.电功公式:

W=Pt=UIt( 式中单位W→焦(J);U→伏(V);I →安(A);t →秒).

22、电功率(P) : 表示电流做功的快慢的物理量.

国际单位:瓦特(W);常用:千瓦(KW)电功率的计算

公式:P=W/t=UI

23.额定电压(U0):用电器正常工作的电压 .

额定功率(P0):用电器在额定电压下的功率 . 实际电压(U):实际加在用电器两端的电压. 实际功率(P):用电器在实际电压下的功率 .

当U> U0时,则P> P0 ; 灯很亮,易烧坏.

当U< U0时,则P< P0 ; 灯很暗,

当U= U0时,则P= P0 ; 正常发光.

24.焦耳定律 : 电流通过导体产生的热量跟电流的二次方成正比,跟导体的电阻成正比,跟通电时间成正比,表达式为.Q=I2Rt公式中单位:I→安(A);R→欧(Ω);t→秒(s)

25.家庭电路由:进户线(火线和零线)→电能表→总开关→保险盒→用电器等组成 .

26.所有家用电器和插座都是并联的 .而用电器要与它的开关串联接火线 .

27.保险丝:是用电阻率大,熔点低的铅锑合金制成.它的作用是当电路中有过大的电流时,它升温达到熔点而熔断,自动切断电路,起到保险的作用.

保险丝的特点:电阻大;熔点低

28.引起电路电流过大的两个原因 :

一是电路发生短路 ;

二是用电器总功率过大 .

29.安全用电的原则是:

①不接触低压带电体;

②不靠近高压带电体

第五篇:(中考复习)初中化学知识点总结

百度文库专供中考资料:巅峰丶晓亮

初中化学方程式及其相关知识点总结

1、澄清石灰水中通入二氧化碳气体Ca(OH)2+CO2===CaCO3↓+H2O(复分解反应) 现象:石灰水由澄清变浑浊。相关知识点:这个反应可用来检验二氧化碳气体的存在。

2、镁带在空气中燃烧2Mg+ O2===2MgO(化合反应)现象:发出耀眼的白光,生成白色粉末。

3、水通电分解(或水的电解)2H2O ===2H2↑+O2 ↑(分解反应)现象:阴极、阳极有大量的气泡产生。

= 相关知识点:(1)阳极产生氧气,阴极产生氢气;(2)氢气和氧气的体积比为2:1,质量比为1:8。

4、生石灰和水反应CaO + H2O === Ca(OH)2(化合反应)现象:白色粉末溶解,并放出大量的热

相关知识点:(1)最终所获得的溶液名称为氢氧化钙溶液,俗称澄清石灰水;(2)在其中滴入无色酚酞,酚酞会变成红色;(3)生石灰是氧化钙,熟石灰是氢氧化钙。

5、铜粉在空气中受热 2Cu + O2====2CuO(化合反应)现象:紫红色物质逐渐变成黑色粉末

MnO2 ===

6、实验室制取氧气(或加热氯酸钾和二氧化锰的混合物)2KClO32KCl + 3O2↑( 分解反应)

△ 通电 点燃

18、硝酸银溶液与盐酸溶液混合AgNO3+HCl== AgCl↓+HNO3(复分解反应)现象:有大量白色沉淀生成。 相关知识点:实验室常用硝酸银溶液和稀硝酸来鉴定氯离子

19、氯化钡溶液与硫酸溶液混合BaCl2+H2SO4===BaSO4↓+2HCl(复分解反应)现象:有大量白色沉淀生成。 相关知识点:实验室常用氯化钡溶液和稀硝酸来鉴定硫酸根离子。

20、硫酸铜遇水变蓝CuSO4+ 5H2O=== CuSO4·5H2O现象:白色粉末逐渐变成蓝色

相关知识点:(1)实验室常用CuSO4白色粉末来检测反应是否有水生成或物质中是否含有水。(2)实验室也用CuSO4白色粉末来吸收少量水分

21、木炭和氧化铜高温反应C+2CuO ===2Cu+CO2↑(置换反应)现象:黑色粉末逐渐变成光亮的红色

物质。相关知识点:还原剂:木炭;氧化剂:氧化铜

22、一氧化碳在空气中燃烧2CO + O2===2CO2(化合反应)现象:产生蓝色火焰

相关知识点:(1)一氧化碳是一种常见的还原剂;(2)点燃前,一定要检验它的纯度。(3)一氧化碳是一种有剧毒的气体,它与血液中的血红蛋白的结合能力比氧气与血红蛋白的结合能力要强得多。

23、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铜 CO + CuO==Cu + CO2现象:黑色粉末逐渐变成光亮的红色物质

= 高温

24、工业炼铁 3CO + Fe2O3===2Fe + 3CO2相关知识点:还原剂:一氧化碳;氧化剂:氧化铁

25、铜丝插入到硝酸盐溶液中Cu+2AgNO3==Cu(NO3)2+2Ag(置换反应)现象:铜丝表面有银白色物质析出。

点燃

点燃 高温

相关知识点:(1)二氧化锰在其中作为催化剂,加快氯酸钾的分解速度;(2)二氧化锰的质量和化学性质在化学反应前后没有改变;(3)反应完全后,试管中的残余固体是氯化钾和二氧化锰的混合物。 进行分离的方法是:(1)溶解、过滤、蒸发、结晶得到氯化钾;(2)溶解、过滤、洗涤、干燥得到二氧化锰。

MnO2 △ MnO+MnO+O2↑(分解反应)相关知识:2KMnO===K管口放一团棉花2HO====2HO+O↑(分解反应)

4

426、酒精在空气中燃烧 C2H6O + 3O2 ====2CO2 + 3H2O现象:火焰明亮呈浅蓝色

7、木炭在空气(或氧气)中燃烧C + O2===CO2(化合反应)现象:在空气中是发出红光,在氧气中

相关知识点:通常在火焰的上方罩一个干冷的烧杯来检验是否有水生成;用一个用澄清的石灰水润湿过

是发出白光;相关知识点:反应后的产物可用澄清的石灰水来进行检验。

点燃 的小烧杯罩在上方来检验是否有CO2生成

8、硫在空气(或氧气)中燃烧S + O2===SO2(化合反应)现象:在空气中是发出微弱的淡蓝色火焰,

= 附:

一、物质俗名及其对应的化学式和化学名: 在氧气中是发出明亮的蓝紫色火焰。相关知识点:该气体是导致酸雨的主要污染物。 点燃 (1)生石灰:CaO——氧化钙(2)熟石灰(或消石灰):Ca(OH)2——氢氧化钙

9、铁丝在氧气中燃烧3Fe + 2O2===Fe3O4( 化合反应)现象:剧烈燃烧,火星四射,生成一种黑= (3)食盐:NaCl——氯化钠(4)干冰:CO2——二氧化碳 色固体—四氧化三铁。相关知识点:(1)在做此实验时,应先在集气瓶中放少量水或铺一层细砂,目的

(5)纯碱:Na2CO3 ——碳酸钠(6)烧碱(或苛性钠、火碱):NaOH ——氢氧化钠 是防止集气瓶爆裂。(2)铁丝在空气中不能燃烧。(3)铁丝要绕成螺旋形以减少散热,提高温度。

点燃

10、磷在空气中燃烧4P + 5O2===2P2O5(化合反应)现象:产生大量而浓厚的白烟。

=

相关知识点:(1)烟是固体小颗粒;雾是液体小颗粒。(2)此反应常用于测定空气中的氧气含量。

11、氢气在空气中燃烧2H2 + O2===2H 2O(化合反应)现象:产生淡蓝色的火焰。

相关知识点:(1)氢气是一种常见的还原剂; (2)点燃前,一定要检验它的纯度。

12、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气体(或大理石和稀盐酸反应)CaCO3+2HCl==CaCl2 +H2O+CO2↑(复分解反应) 现象:白色固体溶解,同时有大量气泡产生。相关知识点:(1)碳酸钙是一种白色难溶的固体,利用它能溶解在盐酸中的特性,可以用盐酸来除去某物质中混有的碳酸钙;(2)由于浓盐酸有挥发性,不能使用浓盐酸;(3)由于硫酸钙微溶于水,不能使用硫酸,否则反应会自动停止。

13、煅烧石灰石(碳酸钙高温分解)CaCO3 === (分解反应)相关知识点:是工业上制取CO2的原理CaO+CO2↑

14、甲烷在空气中燃烧 CH4 + 2O2===CO2 + 2H2O现象:火焰明亮呈浅蓝色相关知识点:(1)甲烷是天然气的主要成分,是一种洁净无污染的燃料。(2)通常在火焰的上方罩一个干冷的烧杯来检验是否有水生成;用一个用澄清的石灰水润湿过的小烧杯罩在上方来检验是否有CO2生成

15、铁丝插入到硫酸铜溶液中Fe+CuSO4==FeSO4+Cu(置换反应)现象:铁丝表面有一层光亮的红色物质析出。

16、硫酸铜溶液中滴加氢氧化钠溶液CuSO4+2NaOH===Cu(OH)2↓+Na2SO4现象:有蓝色絮状沉淀生成。

17、用盐酸来清除铁锈 Fe2O3 + 6HCl == 2FeCl3 + 3H2O(复分解反应)现象:铁锈消失,溶液变成黄色。

点燃

高温

点燃

点燃

(7)小苏打:NaHCO3——碳酸氢钠(8)胆矾:CuSO4·5H2O ——硫酸铜晶体

(9)盐酸:HCl——氢氯酸(10)明矾:KAl(SO4)2·12 H2O——硫酸铝钾晶体 附:

二、基本化学反应:

1、化合反应:(1)定义:多变一(2)基本形式:A+B=AB

2C+O2=====2CO 2CO+O2=====2CO2 CO2+C=====2COCO2+H2O==H2CO3

1、 分解反应:(1)定义:一变多 (2)基本形式:AB=A+B2HgO===2Hg+O2↑

3、置换反应: (1)定义:一换一 (2)基本形式:A+BC=AC+B

酸与金属反应:Zn+H2SO4==ZnSO4+H2↑ Fe+H2SO4 ==FeSO4+H2↑ Mg+2HCl==MgCl2+H2↑ 盐与金属反应:2Al+3CuSO4==Al2(SO4)3+3CuCuSO4+Zn==ZnSO4+Cu

4、复分解反应:(1)定义:相互交换(正价与正价交换)(2)基本形式:AB+CD=AD+CB (3)实例:酸与碱反应:Ca(OH)2+2HCl==CaCl2+2H2ONaOH+HCl==NaCl+H2O 2NaOH+H2SO4==Na2SO4+2H2O酸与盐反应:Na2CO3+2HCl==2NaCl+H2O+CO2↑ 碱(可溶)与盐(可溶)反应:Ca(OH)2+Na2CO3==CaCO3↓+2NaOH

盐(可溶)与盐(可溶)反应:CaCl2+Na2CO3==CaCO3↓+2NaClNa2SO4+BaCl2==BaSO4↓+2NaCl 复分解反应的条件:满足下列任意一个条件(1)有水生成(2)有气体生成 (3)有沉淀生成

点燃

点燃

高温

第六篇:初中体育中考后教学工作总结

体育中考结束已经一个星期了,回顾今年体育中考,我觉得有许多方面值得总结。总结前一段工作的得与失,能为体育中考改革以后的体育工作(包括课堂教学、体育学习困难生的补差及学生体质健康测试等工作)提供参考,更好地为实中体育服务。本篇本人将十分理性地找出体育中考前前后后,我们全校上下特别是我们体育组的全体同志的优点与存在问题。找出自身的不足我认为不是一件丑事,大唱虚拟的赞歌反而使自己成为井底之蛙。

一、成绩值得肯定

今年的体育中考是历年来改革力度最大的一年,改以往的速度类(50米)和力量类项目的二。而是将体育中考分成了三大块,即学生体质健康测试、男1000米女800米跑及前一阶段进行的学生体能考试。立定跳远、跳绳、实心球三项测,考试的复杂给我们的教学与训练带来了很大的麻烦,但体育组的全体同志在校领导的大力支持下,在班主任和课任老师的密切配合下,取得了令自己比较满意的成绩。

1、领导的支持:

从13年九月份体育中考方案一出台,校领导就十分重视今年的体育中考。初三年级的黄段长、分管体育的林教导多次召开初三年级体育老师会议,大家一起出主意、想办法来把今年的体育中考工作做好,并对下一阶段的体育工作提出了指示和要求。

2、班主任的配合:

自九月份开始知道今年的体育中考方案后,我们的班主任从一开始就对“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测试”相当重视,在班会课上他们能做好思想工作,在课间跑步时能亲临现场督促学生进行练习,有许多班主任在自己没课的时候主动协助助体育老师上好体育课。对于个别体育学习有困难的学生,他们还能联系其家长,有的家长还真的回家后陪子女一些锻炼。在课间体育补差的过程中,几乎每一个班主任都能将学生带到指定的练习场地进行练习。而对于一些上课不认真的学生他们又能做好思想工作,从而保证的训练和教学的正常进行。班主任的配合是取得好成绩的关键。

3、同仁的协作:

考虑我校运动场地偏紧的具体情况,每逢集体测试,体育组每一位老师都能到场帮助。在临近中考的补差训练中,初一的体育老师给了我们大力的支持,辅导学生练习立定跳远和投掷实心球。组内同仁的协作是取得好成绩的基础。

4、后勤保障:

实中的操场虽不是很大,但在器材的配备上我们总务处的领导可谓尽心尽力,凡是与体育中考有关的器材他们不怕花钱。从体质测试的器材到体育课需要的各种器材,只要教学需要就马上进行配置,从而保证教学和训练的正常进行。强有力的后勤保障使体育中考取得好成绩成为可能。

有了上述四个条件,加上在几次考核中学生比较出色的发挥,原本估计80%多的B等级率变成了近95%,超出了我自己的想像。

二、问题不容忽视 我们虽有一定的成绩,但和一部分兄弟学校比起来还有差距,而且这种差距一直持续了好多年,如果我们不能正视现实而盲目乐观甚至是夜郞自大,到最后吃亏是自己,倒霉的是学生。那么究竟有那些问题制约了实中的体育中考不能象文化成绩一样辉煌呢?

1、生源问题

我们不能否认实中的绝大多数学生是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好学生,第一,我们不能不清醒地看到,现在中学生肥胖学生的比例远远高于我们的以前。肥胖学生是如何导致的我们不去作过多的追究,但练习的难度和最后及格的可能性低于体重正常的学生却是一个不争的事实。虽然这一部分学生练得很苦,但由于自身先天的不足而很无奈。200米兼耐力与速度还稍好一些,1000米,800米这纯粹耐力性的项目是一点办法都没有的。比如说今年各班的几个学生,即使再练习一年想考及格都十分困难。

2、思想麻痹

少部分人一直受前几年思维的惯性,但却没有对具体的规则、规程、考试项目作过多的研究,只凭老经验想问题。有的人甚至认为是船到岸头自然直,学生到时候自然会发挥的。还有一部分人认为现在文化考试都在降低难度,体育考试还不一样,当这一小部分人的思想漫涏给那一小部分不能过关但总抱有侥幸心理的学生时,原本不是问题的问题就成了问题,有许多学生因不好好训练最终失去了与满分相拥的机会。这一小部分人中什么样的人都有,有学生、家长、班主任甚至是体育老师,所以当狼真来以后心里上难以适应。

3、教学差距

我就对全县各兄弟学校的学生在体育中考中的表现和我们学校的学生作一个比较。通过比较发现:兄弟学校的学生在中考训练的各个方面都抓得比我们细而实,比如说以前他们的预备姿势都是统一的,跳绳都一律先要试跳几个等等。我们的教学中没有作过多的强调,即使说了,因为学生不听或不做而自己先退缩了,让那些所谓能拿到满分的学生带了个坏头,结果影响了一部分不能过关的学生。如果我们在体育教学中不管学生怎样不听话,反复地讲,那怕让学生不断地去讨厌,我想应该会有一点效果的。这种教学上的高标准严要求从今年凸现出来,我们只强调能过关就行,而考得好的学校他们往往把标准又提高了一点,且他们的学生又比较听话,不会自己拿着秒表在那里计时,所以最终的考试比我们好也就顺利成章了。

前两年考50米的时候,我校有很多学生都是巴巴结结过的,和我一起参加过体育中考的教师都能在考场清楚地看到兄弟学校的学生是如何跑的。男生基本上都在8秒以内,女生则大多数在9秒以内。虽然最终的结果都拿很多了满分,但含金量绝对是不一样的,假如标准还高一点,他们可能不受影响,而对于我们学校影响就比较大。

4、认识误区

部分人还没有从考试第

一、升学率第一的陈旧观念中走出来。这一部分人中各种群体都有,领导有之,班主任有,文化课老师有,连体育老师也有。他们经常在闲谈中有意无意说起某某学生即使体育考300分也不能正取;某某学生则要加油,他是正取的好苗子等等。在这种观念的驱使下,一部分学生自抛自弃,怎么做思想工作都无动于衷,练习过程中能开溜就开溜,最后成了真正的文化体育双差生。

三、解决存在问题 现在初三体育教学中存在上述诸多问题,比如场地问题,生源问题,认识误区,教学差距等等,有的比如生源问题我们是不能改变的,但有些可以通过调控可以解决的。

1、合班分层次教学

现在的初三体育课都以自然班的形式进行教学和训练的。自然班教学的好处是教师对学生比较了解,那个学生好,那个学生差心知肚明,但即便知道了也没有办法切实解决那些体育差而又不想练的学生锻炼积极性。假如我们现在还是一个人上初三体育课,将五个班级合起来重新分班,班级的重新组成是这样的:一个体育好班,主要解决学生的体育兴趣问题;两个过渡班,目标向体育好班过渡;两个补差班,一个班男生,一个班女生,重点保证他们在体育中考中拿高分。这样既能解决场地的压力,因为好班和过渡班的学生占用训练的场地较少,重点就是让补差班的学生去练习;二能解决一部分学生的偷懒问题,不同体育学力的人在一起,好的一直想开溜,而差的练习起来就没有了积极性,在好的学生面前有自卑感。而差的学生分在一起进行练习尤如现在我们的课间体育补差,彼此之间没有优越和自卑,练习的效果反而要好。这个思路我也不是今天才有的,而是在几年前的县级课题“提高初三体育课堂教学效率的研究”就着重说明过。这做起来一点都不烦,只要开学初将几个班排在一起就行了。它会降低体育老师、班主任、学生的许多负担,领导检查的时候也相当方便,效果一定会很好。

2、修正陈旧的经验

经验有时候好,有时候会阻碍你前进的步伐。如果一味地凭经验去想像体育中考到时没有问题,狼说来却一直没有来,如果狼真正来了就会无所适从。我们不去高谈梅花香自苦寒来,但对于体育差生来讲他们确实需要艰苦而有序的科学锻炼,单凭撞大运是很难令所有人满意的。

3、改变教学策略

前面我已经提到过合班分层次教学,在此基础上,对一些体育差生除了更多的人文关怀外,更多的是要提升训练的量和强度。不能一次偶尔的成功就以为万事大吉,就犹如一个学生偶尔数学考了个满分以后什么作业都不做了一样。我们要反复对他们进行测试,在高标准的环境里过了数次才让他们向过渡班甚至好班转化。

四、结束语

初三的体育中考已经结束,但随之而来的就是现有的初

一、初二的体育中考,他们将在12月份前完成学生体质健康标准测试的补考工作。我们一起努力。

上一篇:初中生学期个人总结下一篇:初中法制教育工作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