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污染现状及对策

2022-12-13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第1篇:农村污染现状及对策

农村地区水污染现状及治理对策

【摘 要】随着农村城市化进程加快,农村经济较以往而言得到了很大提高,但农村地区水污染问题也随之日益凸显。水润万物兴,作为世界万物生存的基础,水资源污染带来的不仅是生态的不和谐,甚至还会威胁人们的健康和生命。基于此,本文针对农村地区水污染现状展开分析,并提出相应治理对策,以期能推动农村生态和谐发展。

【关键词】农村地区;水污染现状;治理对策

引言

农村经济发展速度的提升,有效促进了我国农村地区发展、居民生活质量也有了很大改善。但经济发展的同时,水污染问题却越来越严重,导致农村水质量大幅下降。基于当下农村地区水污染现状,采取科学可持续的治理措施是目前人们亟需思考的课題。从相关数据分析可见,水污染究其根源关键在于人们保护意识薄弱。因此,我们要正确认识污染源头、加强水污染治理与保护、完善水污染治理方案,只有这样才能构建稳定和谐的农村生态环境,打造人与水资源共同体。

一、农村地区水污染及影响因素

(一)生活污水随意排放,收集难度大。

随着城乡一体化脚步的加快,农村居民的生活及生产水平都有了很大提升。但相较于城市而言,农村生活环境仍然存在一定落差,96%的农村地区生活污水的排放是直接排放至地表或水体。据相关数据显示,我国农村每天的污水排放量高达2300万吨。而我国将近70万个行政村,进行生活污水处理的仅占6.7%。一方面由于农村居民居住相对分散,所排生活污水也就处于分散状态。另一方面由于缺乏专业处理,水污染治理缺乏有效性。随意排放的生活污水收集难度很大,造成水污染现象。

(二)化肥农药使用量大,污染水环境。

农业是我国国民经济的支柱。在农业生产过程中,化肥农药使用较多。相关数据显示,种植业对化肥、农药的需求量从1980年25%逐年上升,截止到2021年已高达5912万吨。化肥农药的使用量居高不下,但其利用率如化肥中氮素仅为30-35%,磷的利用率仅仅10-20%,未被有效利用的化肥、农药则进入土壤、水体。虽然一定程度上能够提高农产品产量,但化肥、农药的大量使用带来农产品增收的同时,也造成土壤及水环境的污染,严重威胁着农村环境。

(三)畜牧养殖水平较低,造成水污染。

除种植业之外,农村畜牧养殖也是农村经济发展中发挥着提高农村地区经济水平的重要产业之一。一般而言,养殖形式包括以猪、牛、羊等为主的畜禽类养殖,或者以鱼类为主的水产品养殖。由于农村条件有限,养殖规模不大,养殖水平较低,相关养殖设施不够完善。比如,畜禽类粪便处理实施效果欠佳,甚至部分地区仍然随处可见露天堆放的现象。尤其是雨期受到雨水的冲刷,极易造成水环境污染。

二、农村地区水污染相关治理对策

(一)加强宣传,唤醒农村居民保护意识

目前我国农村地区受客观因素影响,人们普遍对水环境保护的认识不足。在水污染加剧的今天,强化人们保护水环境的意识是实现水环境保护与改善的重要前提。首先,乡镇政府及有关部门需坚持给予水污染防治重中之重的地位,加强宣传水污染危害,可以借助讲座或者宣传栏的形式为民众普及相关知识,唤醒大家的水环境保护意识。其次,一些水污染较严重的农村工业生产地区,宣传保护水环境的同时加强普法教育,促使各个企业完善生产设施,进行污水无害化处理。

(二)加强治理,实现水污染治理有效性

立足于当下农村水污染现状,实现水污染治理的有效性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出发。第一,针对农村生活污水排放而言,需进行规划布局,相关部门应深入了解水污染情况,秉持“因地制宜、优化资源”的原则,运用现代化污水处理技术,设置统一排放污水的管道,构建生活污水治理体系。第二,对于畜牧养殖业来说,相关政府部门可以通过补贴等优惠政策积极促进农村养殖向规模化、产业化方向发展。借助先进处理技术实现牲畜粪便与养殖场排放污水有机结合,最终形成有机肥服务于农村种植业。第三,现阶段以“绿色无公害”为指导理念的生态农业成为我国新型的农业发展模式。在农业发展过程中需要大量水资源,为避免过度消耗,可以构建节水型农业产业达到既满足农业用水,又能尽量避免水环境污染的目的。此外,科学划分养殖区,将一些高肥、高药的农作物规划至不易发生地下水污染的区域种植。并且结合绿色种植理念,为农民开展知识讲座,帮助农民认识到科学选用肥料,改进农药化肥的使用方式,发展生态农业的重要价值。

(三)加强监管,促进水环境改善与提升

在新时代乡村振兴战略如火如荼实施的背景下,结合国家可持续发展的理念,综合分析农村水污染问题并进行有效治理势在必行。为保障农村地区水环境质量,加强水环境保护、强化水污染治理也是提高农村水环境水平的重要举措。一方面,能够有效避免农村居民生活和生产受水污染影响;另一方面,治理农村水污染能够促进农村生态化。水资源问题不仅是农村问题,亦是事关我国国情的问题。总之,落实监督责任,高度重视水资源市场监管,能够为农村经济以及居民生存环境实现可持续发展提供有力保障。

结语

总言而之,当今我国农村发展取得世人瞩目的成就。但与此同时,也付出了水污染、生态环境失衡的代价。现阶段,针对形势严峻的水污染现状,我国积极开展水污染防治攻坚战并取得有效进展。提高水生态环境和谐发展的关注度,加强农村地区水资源保护力度为我国乡村振兴提供助力,通过秉承生产发展、文明建设的治理原则逐渐摆脱水污染的威胁,实现农村新发展。

参考文献:

[1]王萌.我国农村水环境污染现状及治理对策[J].乡村科技,2021,12(05):113-114.

[2]刘毅.农村环境污染的成因及治理对策[J]. 现代农业研究,2019(11):144-145.

作者简介:

季阳,1972年出生,男,汉族,江苏盐城人,环境工程本科毕业,工程师;主要研究方向:环境监测管理和农村生态经济。

作者:季阳

第2篇:农村水污染的现状及治理对策

摘要:生态环境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基本条件,是经济社会可持续健康发展的基础。目前,农村经济发展中出现了片面追求经济效益,忽视生态环境的现象,由此对环境污染造成了一定影响,对农村居民的人身健康也构成了威胁,农村环境形势亟待改善。加强农村污染治理、保护农村环境建设,采取城乡同治,成为当前经济社会发展的重中之重。基于此,对农村水污染的现状及治理对策进行研究,仅供参考。

关键词:农村;环境;污染现状;污水处理对策

1农村水污染治理意义

农村生活污水的形成,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农村生活污水的直接排放,这将导致地表水质下降并通过渗透进入土壤,直接影响大多数作物的生长,从而影响当地居民的经济收入。水體受到污染不仅导致农村生活用水紧张,更是直接对人类身体健康造成危害。为了让人们过上更好的生活,必须大力治理农村生活污水。

2农村环境污染的现状和原因

2.1固体废弃物污染

固体废弃物是除污水以外又一个大的污染物。不仅是居民的日常生活垃圾,还有建筑垃圾、工业垃圾、家畜家禽的粪便等。另外,相较于城市,农村居民整体文化程度不高,长期以来形成的观念,对环保的意识比较模糊,尽管目前加大了宣传力度,同时,每个乡镇每个村组都设置了垃圾收集专员,每村每户都设置了垃圾收集桶,但乱丢乱扔的现象还很严重,白色污染随处可见,固废污染依然困扰着农村的人居环境。

2.2种植业污染

现阶段,农村产业结构主要包括种植业及养殖业。在种植业发展过程中,受传统观念影响,种植人员为了提高农作物的产量与质量,农药及化肥使用较为频繁。此外,在作物种植期间,氮肥、磷肥与钾肥是常见的肥料种类,一旦化肥使用不当,或用量过多,将会导致土壤团粒结构破坏,从而污染土壤,最终使地下水与地表水受到污染。再者,对于氮肥来说,长期大量的使用,给土壤引入大量的非主要营养成分或有毒物质,影响土壤微生物的正常活动,将会导致农作物抗病虫能力下降。为了提高作物产量,种植人员会增加农药的使用量,最终导致恶性循环。通常情况下,仅有约20%的农药能够附着于农作物表面,而80%的农药会留存于土壤及水体中,当出现降雨天气时,将会导致地下水受到污染。

2.3水污染治理主体缺失

面对农村各种水污染现象,乡镇政府一般采取不严重违反纪律便得过且过的态度,有时将责任推到各村委会,村委会则认为上级没有明确的工作部署与安排,避免担过多责任,仅做一些表面工作,应付暂时性检查。而最终受益的农民,认为自己的力量微不足道,在水污染治理上并不愿意担负起责任。

3农村污水治理对策

3.1创新水污染处理技术

科学技术是水污染处理的核心,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传统污水处理技术在发展过程中逐渐暴露出落后性,无法满足实际所需。对于愈加复杂的情况,企业要加大对污水处理的成本投入,积极引入新技术,提升污水处理效率和质量,保证企业的稳定发展。CCAS工艺,即连续循环曝气系统工艺,实际应用中污水处理效果较好。SPR高浊度污水处理技术,具有成本低、操作简单等优势,应用范围较广。BIOLAK污水处理技术,不仅污水处理效果好,而且经济效益较高,满足目前污水处理的需求。另外污水处理技术还有物理法、化学法及生物法,要根据实际情况来选择,确保达到理想效果,实现对污水的有效处理。

3.2强化行政主体治理监督

县政府应当制定具体的水污染防治规划,制定验收标准和方法,并以乡镇为单位进行检查和验收。把水污染治理的评估结果作为有关的各级党政领导班子和各级领导干部绩效考核的重要参考内容,并以适当形式向社会公布。将水污染防治的突出问题纳入环境督查的范围,严肃问责对污染问题严重,治理工作推进不到位的地区。

3.3加强污水排放治理

就目前来说,在农村水污染治理工作当中,为了使各项水污染控制工作能够有序展开,应对农村污水排放过程加以严格的管理。首先,应对污水处理厂及管道加以科学的布局及管控。在农村污水处理期间,管理部门应充分掌握农村水环境污染的实际情况,加强污水管道建设,确保各居民及工厂能够将污水排放至污水管道当中,随后统一运输至污水处理场,集中对其加以处理。其次,应对农村污水排放标准加以制定。在农村污水治理工作当中,应秉持因地制宜原则,完善污水管理体系,利用科学有效的污水处理技术,确保农村水环境污染治理工作的要求得到满足。此外,在农村污水排放过程中,应对排污标准加以明确,根据农村污水治理的实际情况,拟定相应的污水处理目标,确保农村污水处理工作更加高效合理。最后,在农村污水处理工作当中,一旦出现企业污水排放不科学的现象,应及时对其加以处理。通过相应的奖惩制度对其行为加以规范,当污水处理达到标准后,方可进行排放,确保农村污水污染源头能够得到控制。

3.4需注重设施选型与建设

针对管网与工艺设计不合理污水处理工程不佳的地区,在设计上首先可以选择占地较少以及容易维护的节能型工艺,通过该种方式达到降低污水处理工程各项基础费用的目的。在选择工艺时,还需结合各地的实际运行的效果,在工艺上可选择同类型的,可方便统一有效管理。对于施工单位也有所考究,需选择经验丰富、资质高以及信誉好的单位,在源头上就做好处理工程的设计审核、施工监管等工作。

3.5增强保护意识

为了避免水源受到污染,要做好预防工作,对水体进行保护。生产中会产生大量污水,其中含有有害物质,随意排放会破坏生态环境。要增强水源保护意识,对于受污染水要经过处理,达到规定要求后才能排放。社会经济的发展,各个行业对水资源需求量呈逐年增长趋势,水资源变得更加珍贵。饮用水是有限的,因此要强化保护意识,消除存在的污染因素,保持健康水体。水资源保护需要全社会行动起来,无论是企业还是个人都要注重水资源保护,维持生态平衡,促进经济的健康发展。

结束语

我国城市化进程在不断加快,工业用水量在持续增加,同时也产生了大量污染,对自然环境造成破坏。水污染不仅会污染环境,而且有害于人体健康,因此要积极开展治理,创建出良好生态环境。意识到水污染的危害性,要结合实际情况采取相应治理措施,将危害性降到最低,不断提升生态环境质量。

参考文献

[1]郭遵.我国农村水环境污染现状及治理对策[J].资源节约与环保,2020(09):142-143.

[2]刘娜.农村水环境污染现状及治理对策[J].资源节约与环保,2020(07):131.D

[3]李军.我国农村水污染现状及防治对策[J].乡村科技,2020(20):97-98.

作者:平艳丽

第3篇:农村水环境污染现状及治理对策

摘要:众所周知,我国是农业大国,农村水环境污染整治是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的一个重要环节,也是我国水环境治理的一项重要内容。了解我国农村水环境污染成因、特点,有利于农村人居环境和水环境精准治理。政策引导和资金投入可推动生活污水的高效处理,加大对畜禽养殖和农业投入品等污染源头的控制,让农村水环境整治的再上新台阶,提升农村人居环境。

关键词:农村水环境;成因;治理对策

引言

虽然我国水资源总量较为客观,但是相对于我国巨大的人口基数而言,我国的人均水资源并不充足。如果继续对水资源进行无所克制的滥用和污染,那么最终就会引发我国的用水安全问题。要想加快农村地区的发展步伐,提升农村村民的生活水平,就要尽快采取各种有效对策对农村地区的水污染现象进行有效治理。

1农村水环境治理现状

农村水环境包括农村的河流、池塘、水库等水体。农村地区人口较多,且多呈分散状态,水环境管理治理难度大,生活污水是主要的治理难题。2020年的调查数据显示,我国农村全年生活性污染量达80亿t,不仅影响水体环境,也带来饮水威胁,这也意味着其水环境的控制与治理具有紧迫性。鉴于水环境治理的紧迫性,国家也加大了对农村水环境控制与治理的关注,在颁布了《环境保护法》《水污染防治法》的基础上,又启动了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三年行动方案等,虽然整体的治理范围有所扩大,但水环境治理基础依然薄弱。

2农村水环境污染治理存在的问题

2.1污水处理缺乏技术支撑

目前,缺乏有效的技术支撑是农村水环境污染治理比较普遍的问题。先进的科学技术停留在城市水环境污染治理,无法深入到農村,生态技术缺乏广泛的宣传和推广。即便是我国污水处理技术再丰富,也在实践中无法投入到农村环境之中。如打造天然的集中湿地系统是目前较为科学合理的水环境污染治理途径,而面对地势海拔较高的丘陵、山地等,该系统就失去了应用的意义。同样,该系统对于处理农村养殖产生的畜禽粪便,降解能力一般。因此,污水处理应当因地制宜,如果处置方法不能与农村生态环境的发展相平衡,就会造成事倍功半的结果。

2.2农村水环境污染检测设备对应的数据不准确

当前市场上水环境污染检测设备生产厂家多,但质量良莠不齐。检测水环境污染的仪器其制作工艺复杂,对检测数据精确度要求较高,而市面上的很多检测仪器不达标,而这些不达标的检测设备主要流向了农村市场,农村水环境污染检测过程中使用了这类“残次品”,会导致测量数据的偏差,影响工作人员对数据的读取与判断,也影响了农村水环境污染控制与治理的实效。

2.3基础设施建设不完善

城市地区完善的排水系统为水污染的治理打下来坚实的基础,此外城市地区对污染源的检测和处理设施和设备也相对完善。但是农村地区却有严重的基础设施短板,没有完善的排水系统,因此污水直排现象较为严重;缺乏高科技的污水处理站,因此污水处理效果不太理想;污水检测设施不完善,因此对污染源的掌控不强。

3农村水污染治理处理具体对策

3.1加强环保宣传和监督管理工作

要做好农村水环境管理只依靠个人或团队的力量是极其不足的,而是需要呼吁每一个区域人民参加落实到农村水污染治理的实际工作中来。通过电视、广播、报纸、新媒体等手段广泛宣传生活污水治理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增强全社会环保意识。政府或企业相关部门应当做好带头作用,积极参与到环保培训工作中,学习掌握环保知识,并做好农村水污染治理处理的宣传工作,加强农村人民群众环境保护意识,抵制乱排乱放行为,从基层教育做起,将正确的环境保护理念运用到中小学校教育中。

3.2治理项目的实施

首先,在项目推进前要进行充分的调研,前期规划的前瞻性直接影响后期的治理效果。随着社会的进步,工程建设技术的不断提高,对水处理工程各方面性能的考量也节节攀高。其次,要多方采取有效措施来促进治理人员保护意识的提升和专业素质的提高,为水污染治理项目的推进保驾护航。第一,在聘用初期进行严格的筛选,注重应聘者专业技能的考察,通过笔试以及实操等方式全方位考核应聘者的素质,避免后期工作中操作不当现象的产生。第二,聘用后要进行全面的专业技能岗前培训,强化他们生态保护的意识。第三,定期对在岗员工进行绩效考核,实施优胜略汰制度,避免滥竽充数现象的产生。

3.3因地制宜,技术推广

在农村水环境污染控制与治理中应避免“一刀切”,必须实事求是地分析农村地区的经济承受能力和管理水平,加快低成本、能耗低、使用便捷的节能降耗技术的推广,特别是污水处理技术。如考虑到农村污水处理中产生的污泥富含氮磷等营养物质,可以推广氮磷资源化与尾水利用技术,生态效益与经济效益兼顾。再比如针对粪便污染水环境的问题,可以在农村大力推行旱厕改造,用生态厕所代替旱厕,借助微生物将粪便转化为有机肥,减少对水环境的污染威胁。

3.4合理使用化肥及农药

(1)合理施肥。主要围绕“测、配、产、供、施”五个环节,开展测土配方施肥技术指导。提倡和引导农民使用有机肥料、深施有机肥;大力推广秸秆还田及微生物肥料应用技术。(2)减量使用农药。推广植保机械精准施药,粘虫板、防虫网、生物农药等绿色防控技术;大力推广多旋翼无人机新型植保机械;开展农作物病虫害统防统治。(3)推广节约灌溉技术,提高水资源利用率。

3.5统筹建设基础设施确保污染治理质量

农村与城市截然不同,水环境保护的基础设施落后,应当统筹全局,不断提升农村水环境污染治理能力和水平,实施契合农村实际的农村水环境污染处理方式;统一建设水环境污染治理试点和示范工程,加强农村污水排放管道的建设。对于农村而言,大多分布不集中,需要科学整合村庄,加强农村水环境保护,形成多网络、多渠道、多结构的水环境污染治理防治体系。同时,要注重对基础设施的定期维护,引进专业人才,加大资金投入,发挥政府指导监督作用,从根本上保证农村水环境污染治理的实效,为农村生态环境保护奠定坚实基础。

结语

农村水环境污染控制与治理不是一蹴而就的,是综合系统及长期性的工作,只有多管齐下、多措并举,积极调动广大社会力量,形成水环境污染控制与治理的合力,才能提高农村污水治理覆盖率,也实现农村水环境污染控制与治理的长效化发展。

参考文献

[1]徐子健.农村环境污染治理存在的问题与对策[J].广东蚕业,2020,54(10):148-149.

[2]史涛.我国农业农村污染治理与监管体系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环境与发展,2020,32(7):230,232.

[3]贾小梅,董旭辉,于奇,等.我国农业农村污染治理与监管体系主要问题及对策建议[J].中国环境管理,2019,11(2):10-13,17.

[4]孙怡丹,张璋,赵制斌.北京农村水污染治理农户参与意愿及影响因素研究[J].农村经济与科技,2020,31(3):35-36.

[5]王鼎震,李锦时,步玉双,等.农村水污染处理中实用技术发展研究[J].环境科学与管理,2019,44(12):80-83.

作者简介:

史凯南(2001—),男,汉族,河南安阳人,河南省郑州市郑州大学给排水科学与工程专业本科生

吕凯龙(2000—),男,汉族,河南驻马店人,河南省郑州市郑州大学给排水科学与工程专业本科生

作者:史凯南 吕凯龙

第4篇:农村面源环境污染现状及防治对策

农村面源环境污染现状及防治对策 筠连县委常委、副县长 胡 波

当前,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农村的环境问题日益突出,特别是农村面源污染显得尤为严重。这些问题能否有效解决,将直接关系到农村环境质量能否得到根本改善,关系到环境保护目标任务能否顺利实现。笔者就筠连县农村面源污染现状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的防治对策。

一、筠连县农村面源污染现状

筠连县位于四川省南缘,四川盆地与云贵高原的过渡地带。全县幅员面积1256.3平方公里,辖18个乡镇。全县总人口39.985万人,其中非农业人口4.8034万人,农业人口35.1816万人,是典型的农业大县。

(一)农村生活污染。农村生活污染源主要包括农村村民生活产生的污染(主要是废水及废物)及散养型畜禽养殖等产生的污染。我县是一个农业县,农业人口占全县总人口的87.98%,全年农业散养畜禽数为63万头猪(综合折算)。按照农村人均用水量80—160L/人·天计算,全年农村排放生活污水1520万吨,排放COD15731吨、排放NH3—N 2734吨。筠连县境内宋江河、巡司河及镇舟河三大河流经各镇乡后流入南广河,生活污水也最终流入南广河,影响流域环境质量。

(二)农村集约化养殖污染。随着国家鼓励规模化养殖业的发展,全县农村集约化养殖场(站)逐步增加。目前全县规模以上养殖场有148个,其中养猪5000头,牛100头,蛋鸡16万支。对畜禽废渣以回收等方式进行处理,按产生量的12%计算污染物流失量,根据《畜禽养殖业污染物排放标准》,折合每头猪的COD排放量为17.99克/头·天;氨氮排放量为3.6克/头·天。根据2007年统计数据,全县COD排放量为70.15吨,氨氮排放量 14.03吨。由此可见,农村集约化养殖将对农村环境地表水源及地下水造成一定污染。

(三)农田径流污染。农田径流污染是指农业生产活动中化肥及农药施用不当而污染农田及河流。我县属山区县,土地坡度较大,水土流失相对严重。据调查,全县化肥使用量为4000吨,全县农田25度坡以上的11.22万亩,25度坡以下的18.4万亩,降雨量大于800mm/年;按照标准农田化肥施用量为25—35公斤/亩·年进行计算,全年农田径流污染物排放量CODCr为3573.5吨/年;NH3—N为714.7吨/年。大量化肥的流失对环境产生严重污染,对水体、土壤、大气、生物及人体健康造成严重危害,主要表现为:一是造成河流及地下水源污染,使水体产生富营养化,同时造成地下水污染。二是长期大量使用氮肥特别是大量施用铵肥,土壤逐渐酸化,表土PH值降低,土壤板结普遍严重,破坏土壤结构,最终丧失了农业耕种价值。三是施氮过多的蔬菜中硝酸盐含量是正常的20—40倍,人或牲畜用后,转化为亚硝酸胺类致癌物,危及人的健康甚至生命。此外,我县每年农药使用量约120吨,农药一旦进入环境,其毒性、高残留特性便会发生效应

(四)矿山径流污染。我县矿产资源丰富,除了国家矿井外,全县有小煤矿53个,非煤矿山62个。在矿山开采过程中,产生大量矿井废水,矿井废水PH值呈酸性,矿山径流污染物排放量CODCr为21.9吨/年;NH3—N为1.14吨/年。矿山开采的同时,还伴有大量固体废物的产生,侵占土地,污染环境。

(五)农村白色污染。农膜及其他塑料制品的大量、广泛使用,也是造成农村白色污染的主要因素。

综上所述,我县农村面源污染主要污染源为农村生活污染源(占COD排放总量的81.08%)和农田径流污染源(占COD排放总量的 18.44 %)。

二、农村面源污染防治对策

(一)发展生态农业,减轻面源污染。

结合我县生态环境建设,综合利用农业废弃物,推广利用沼气工程,畜禽废物无害化处理,有机肥还田利用,农田回归水循环利用等。将养殖业和种植业以沼气为纽带连接起来,既治理畜禽场的污染,又给种植业提供了有机肥料沼液、沼渣,减少化肥农药的使用。优化农业生态模式,改善和种养方式。推广发展立体农业,延长生物链,使生物物种之间相互合理利用。通过开发有机绿色农业,实现整个农业生产过程规范化操作,控制化肥和农药的用量。

(二)改善农业基础设施,减少水土流失。

进一步改善农业基础设施,修建良好排灌系统,做到排水有沟、蓄水有池、沉沙有函、护林有坎、护坡有草,控制和减少水土流失。同时实施坡改梯、水改旱工程及退耕还林还草工程,提高水源涵养能力。

(三)控制农药施用量,减少残毒污染。

实行农业防治、物理防治、生物防治与化学防治相结合的办法,综合防治病虫草害,安全合理地使用现有的农药,限制高毒低效高残留农药销售、使用;加大生物农药、生物制剂和新型广谱高效低毒低残农药的推广和使用。

(四)积极发展农村环保基础设施,减轻农村生活污染。

发展农村户用沼气池工程,是控制农村生活污染和畜禽散养污染的有效途径。通过发展“猪—沼—果”等生态农业,综合利用沼气资源;沼气池建设结合“三改”(改圈、改厨、改厕),使农村人畜粪便实现无害化处理,不仅治理了污染,也提高了农民生活质量。农村生活污水采用修建氧化塘(沟)、小型人工湿地、微动力处理工艺等简易处理方式进行处理后,用于农作物浇灌或排放,既减少环境污染,同时实现水资源的无害化、减量化及资源化。

(五)规范集约化养殖,从源头切断畜禽污染。

结合实际,划定专门的区域用于养殖业发展,加强监管,禁止在地表水源保护区、地下水防护区及居民集中区进行养殖;建立废水和废物处理设施。固体部分高温好氧发酵处理后还田,液体部分处理达到《畜禽养殖业污染物排放标准》。建设小型沼气工程,将沼气生产和粪便处理有机结合,用于实现畜禽粪便资源化利用和环境治理双重目标。

(六)强化矿山开发环境保护,防止生态破坏。

坚持矿产资源开发利用与生态保护并重,预防为主,防治结合。严格执行矿山开发环评制度,土地复垦制度和排污收费制度;严格执行矿山建设与环保设施“三同时”制度。限制对生态环境有较大影响的矿产资源开发。在自然保护区、生态功能保护区和其他生态脆弱地区严格控制矿产资源开发活动。限制新建改建含硫大于3%的煤矿,对生产高硫、高灰粉的煤矿,逐步建设配套洗选设施,对高硫、高灰分煤进行洗选;按照“谁开发,谁保护,谁污染,谁治理”的原则,加强矿山污染治理,减少形体过程中的环境污染及生态破坏。

(七)采取有效措施,减少白色污染。

按照我国防治“白色污染”应遵循“以宣传教育为先导,以强化管理为核心,以回收利用为手段,以替代产品为补充措施”的原则,积极开展农村“白色污染”治理。

第5篇:某市农村环境污染现状及治理对策

近些年来,**市在农业农村环境污染综合治理方面做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如开展农业农村环境污染源和污染面的调查;研究污染物对作物和人们生活的影响;贯彻执行农业农村环境标准,总结防治经验,及时处理污染事件;监测分析和环境管理,以及山区资源开发和生态环境保护等,把环保工作的重点面向广大农村和农业,转向整个自然界,保护自然资源;注意研究生

态农业和农业可持续发展,即由保护“小环境”扩大到“大环境”;近几年来,涌现了一批综合治理农业农村环境污染的先进典型,为当前综合整治农业农村环境污染作出了示范,提供了宝贵的经验。

一、存在问题

1.农村污染超过城市工业污染。据调查数据显示,2000年**市工业污染排放量为7527万吨,废水处理率为82.7%,农村仅畜禽废水和生活污水两项就达到9425万吨,且基本上未作处理直接排放。这些废水和污水直接或间接地污染了农民的生存环境和农业环境。

2.工业“三废”污染仍较严重。据原**县环保局监测结果,1999年排放工业废水276.94万吨、废渣4.49万吨、废气147048万立方米,废水中化学耗氧量1694.34吨,比1989年分别增加了1.15倍、64.6倍、35.0%和76.6%,近两年来原**县范围内工业“三废”排放量仍呈增加的趋势。工业“三废”的排放直接或间接地污染了农村环境和农业环境。

3.粪便污染日趋加剧。随着养殖业发展,粪便对环境污染问题也趋严重。**市常年生猪饲养量都在400万头左右,役食两用牛8万多头,山羊30万头以上,奶牛2.5万头,家禽饲养量2000万羽只 ,还有兔、鹌鹑、鸽子、七彩山鸡等特种畜禽。这些畜禽一年中粪尿排泄量至少有250万吨,能综合利用的占69%,其余31%是直接排放的;畜禽养殖产业的污水总量为786万吨,处理率仅为0.3%,几乎全部通过各种渠道进入水体。**农村一年产生的人粪尿总量311万多吨,有27%直接排放到自然环境中;全市37718公顷水面,53.3%的水面用于水产养殖,一年投放精饲料8.68万吨,肥料10万吨,流失率分别达到23%和30%。

4.垃圾污染已成公害。随着塑料业、食品包装业的进步和农民“重洋轻土”重化肥轻有机肥 思想的发展,垃圾污染已成为农村和农业环境中一大公害。据测算,**市农村年产生生活垃圾75.2万吨。这些生活垃圾污染分为两种,一是“白色污染”,即塑料及塑料制品污染。据调查资料显示,**市农民年使用塑料及其制品约2000吨左右,回收率不到1/4;每年使用农膜3500多吨,可降解的只占5%左右,回收率也只有46%。这些难降解的塑料及其制品和农膜,成为农村农业环境一大污染源;二是“黑色污染”,即除去白色污染物外的其他生活垃圾。这些垃圾连同白色污染物不焚烧,不还田,而是乱倒在池塘、溪边、村旁、路边。

5.农药、化肥污染触目惊心。农药作为工业产品本身就是污染环境的有害物质。化肥在生产过程中混入一些有害物质或不科学合理施用,施用后会使土壤理化性质变劣,土壤微生物的活动受到不良的影响;过剩的氮、磷等营养元素渗入到地下,污染了井水,或随农田排放流入地面水体,引起水体富营养化,影响水生生物生长。乱用、滥用农药,过多单一地施用化肥,更加剧了对环境的污染,通过生物链影响到人体健康和生命安全。据调查显示,**市去年施用农药5887.1吨,平均每公顷农田施用农药30公斤,大大超过全国平均水平和国际水平;化肥中用量最大的氮肥标准量计算,下同 一年要用32万多吨,其中近1/3被流失。还有施用磷肥7万多吨,复合肥5万多吨,钾肥2.5万余吨。由于大量又不规范地使用农药、化肥、生长调节剂等,不仅造成环境被严重污染,而且使农药药效下降,化肥报酬递减,农业生产成本增加,农民收益下降。特别指出的是,由于乱用农药,滥用激素,使一些具有地方特色的农产品的品质下滑,市场竞争力下降;更为严重的是,因乱用、滥用农药和化肥,致使许多农产品的农药残留量和重金属严重超标,污染了城乡居民的餐桌,曾多次发生了食用蔬菜而中毒的事件。

6.山区生态环境受到威胁。山区、半山区生态环境优劣不仅影响到本地区的农业生产和人民生活,而且直接制约着平原和丘陵地区的生态环境的变化、效益农业的发展和城乡人民生活质量的提高。近几年来,**市区在保护山区和半山区生态环境上做了许多有益于城乡居民生活和身体健康的事,如通过构建沙畈水库、下山脱贫等举措,既保护了山区的生态环境,又给**市居民喝上“有点甜”的一级水。但近几年来,山区还有一部分农民以发展食用菌主要是香菇 为由,将大片的阔叶灌木林砍掉,使原来郁郁葱葱的山林变成了一片狼籍的山地;一部分山民为了生活,不惜砍伐阔叶林出卖。据不完全统计,**市区年外运阔叶灌木8000多m3;全年采伐木材1.7万m3不包括毛竹、杂竹和未

审批砍伐的木材 ,加上300多家大大小小木材加工厂共砍伐木材约3万m3。由于大量砍伐木材和不时发生森林火灾,部分山区生态平衡遭受破坏,水土流失日趋严重。八十年代前洪峰到达婺城区安地水库的时间要12个小时,最近几年缩短到6-7小时;2000年发生的“8·17”等数起洪灾都与过量砍伐树木,生态环境遭受破坏息息相关。

二、对策措

根据**市农业农村环境污染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以下对策措施:

1.加强教育力度,提高农民的环保意识。“严重的问题是教育农民”。农民环保意识不提高,农业农村的环境污染就得不到根治,因此,从宣传《环保法》着手,通过各种媒体和培训班,讲用会、表彰会等,把《环保法》讲深讲透,把保护环境”灌输到每个村民头脑中,不断提高他们环保意识;同时利用《公民道德规范》改变农民的生活陋习,倡导良好的生活习惯,树立起“保护环境,爱护环境”的良好社会风气;通过提高农民环保意识,促进他们树立起农产品质量意识和安全意识,从而改善人们生存空间,提高生活质量。

2.建章立制,强化污染监督和管理。必要的规章制度是确保农业农村环境不受污染的重要保证。要根据《环保法》,制订各地各村切实可行的村规民约,把保护环境,防止环境污染真正落到实处。同时,要采取切实可行的措施,如配备清洁员,建造垃圾坑、组建环保小分队等等,强化监督和管理。环保工作只有做到持之以恒,才能取得明显成效。

3.根治工业“三废”污染。为了解决工业“三废”对农业农村环境污染,首先要对现有“三废”污染源的厂矿企业加强管理,按国家和省的有关规定,彻底根治“三废”污染源;不准在农田保护区内及周边区域兴起工矿企业和其他有化学污染的工程,以法保护农田保护区及其周边区域的良好环境,维持生态平衡,促进持续农业的发展。

4.集中建设畜禽生态场。以一村或几个村为单位,集中建设畜禽生态养殖场。养殖场实行“统一规划,统一设计,自筹资金,分户建造”,建成一个畜禽饲养、粪便无害化处理和治气或有机肥等综合利用的多功能的现代化的养殖场。鼓励“公司出资办场”,农户进场养殖”的做法,不但大大地改善了农村环境,而且提高了产品质量和产量,既增加了农民的经济收入,企业又有了稳固的源料基地,达到了双赢的目的。

5.兴建有机肥料厂。畜禽粪便是农业生产中宝贵的生产资源。由于近几年来饲养规模的不断扩大,农业结构的变化,以及化肥使用的方便,淡化了畜禽粪便的利用,使肥料源变成污染源。要使污染源变成肥料源,除继续推行多施有机肥,减少化肥施用量外,建造有机肥料加工厂是一项投资少、见效快、效益好的公益产业。

6.制订激励政策,实行标准化生产和管理。出台奖励政策,积极鼓励企业和部门创品牌和争创“绿色食品”或“有机食品”的标志,并将两者有机地结合起来;对获得国家级名牌、省级名牌,同时又取得“有机食品”或“绿色食品aa级 ”标志的农产品及其加工产品,要给以重奖;建议将农业标准化的内容纳入科技进步奖的范围,对实施农业标准化成绩显著的乡镇、部门和个人给以奖励,以推进农业标准化的普及和提高,使广大农民成为实施农业标准化的主力军,提高农业标准化的到位率、产出率和生产力。

7.多途径综合治理环境污染。对已污染的农业农村环境,要采取以下措施:①充分利用农业环境本身的自净作用消除污染,如建造污染水塘、库,种植水生殖物来净化污水;利用林木绿化净化空气;通过深翻土地,增施有机肥料等农业综合栽培措施来促进有机污染物的分解,或是改变重金属毒物的化学形态;②为了减少化学农药的使用量,在防治病虫时,要加强预测预报工作,并采用药物防治与生物防治、物理防治等多种途径相结合的综合防治措施;要严格执行新制订的《农药安全使用标准》、《禁用清单》,从源头上抓好“放心菜”、“放心果”、“放心肉”等工程的实施;③搞好农业农村环境保护和综合治理规划,并法律给以保护,付诸实施。

8.以法治林,确保源头生态平衡。当前要制止山民以发展食用菌为由乱砍乱伐阔叶灌木林;继续抓好造林、护林、封山育林等依法治林,严惩破坏山林资源和山区生态平均的犯罪行为;继续实施“下山脱贫”的举措,使更多生活在高山峻岭的老百姓离开源头,下山脱贫致富,保证源头环境卫生和生态平衡;要出台保护山区、半山区生态环境的政策,彻底改变山区贫苦人出钱保护、平原富裕人坐享清福的不公平局面;继续开展平原富裕村人 与山区贫困村人 给对互帮活动,促进山区经济发展,提高山民生活水平,共同保护源头生态环境,营造一个洁净安宁、青山绿水、蓝天白云、阳光灿烂的美好家园。

第6篇:河北省农村环境污染现状及综合整治对策初探

摘要:随着农业现代化进程的推进和农民物质生活状况的改善,农村环境污染问题日渐加剧,因此,如何协调好农村经济发展与环境污染防治之间的关系,从而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至关重要。本文以河北省农村环境污染情况为例,在阐述河北省农村环境污染的种类和现状的基础上,首先介绍了河北省农村环境污染所带来的危害,然后分析了河北省农村环境污染的成因,最后提出了河北省农村环境污染综合治理的对策及建议。

关键词:河北省;农村;环境污染;综合整治;环保工作 1 引言

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开展,河北省城市环境保护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是河北省农村地区的环境污染问题依然十分严峻,因此,加强河北省农村环境的综合治理迫在眉睫。在对河北省农村环境污染问题进行整治的过程中,要秉承“防治结合”的原则,并在充分进行市场调研的基础上,按照“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处理问题-评价结果-改进策略”的流程对河北省农村环境污染问题进行针对性的综合整治,从而为全面改善、优化农村人居环境、生态环境奠定良好基础。

2河北省农村环境污染的种类和现状

2.1农业生产污染

2.1.1农业生产污染源:化肥农药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推进,一方面农村土地人多地少的现状较为突出,很多土地由于高速修路、乡镇企业建设等原因被大量的征用,另一方面农村人口向城市的大量涌进,减少了农村务农劳动力的数量,加之受地理天灾的影响,农作物的产量令人堪忧。因此,农民为了能够提高土地的利用率和产出效益,化肥和农药在农作物种植、栽培中的使用必不可少,但是由于农民环保理念较为薄弱,农药化肥的随意滥用,加大了农田土壤的污染程度和受损力度,从而间接影响了地下水的质量和空气的清新度。

2.1.2农业生产污染源:地膜

随着现代化农业的飞速发展,地膜在我国农业生产中的使用量和覆盖率已跃居于世界首位。地膜对农村环境的污染主要表现在:第一,地膜质轻,破损的地膜漂浮于农村上空,增加了农村固体污染物的输出,从而致使农村所面临的白色污染问题日益凸显;第二,地膜的可降解性差,埋于土壤中需要至少200年才能完全降解,因此,对土质微生物的平衡影响严重;第三,地膜焚烧会产生很多有害于人体健康和环境保护的气体,从而不利于农村生态环境的发展。

2.1.3农业生产污染源:秸秆焚烧

农作物秸秆作为重要的固体污染物之一,大量的露天焚烧秸秆,一方面会造成秸秆供能价值的浪费,另一方面会严重的破坏农村环境的空气质量。由于我国农作物秸秆的数量较为庞大,如果不能有效的进行综合利用和开发,会造成宝贵秸秆资源的流失。 2.2农村生活污染

2.2.1农村生活污染源:畜禽粪便

随着农民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小型规模的养殖场在农村发展迅速,但是由此而引发的环境污染问题也随之而来。首先,畜禽粪便的露天堆放,不仅使农村空气质量直线下降,而且还对农村水体带来了极大的污染;其次,家庭式的养殖模式致使畜禽粪便的分布区域较为分散,且集中处理程度较低;最后,畜禽粪便在未经灭菌杀毒的情况下投入农田使用,容易为蚊蝇和细菌病毒的扩散提供寄生环境。

2.2.2农村生活污染源:生活垃圾

农村生活垃圾处理技术落后,而且在垃圾回收等基础设施的建设上严重滞后,从而造成农村废菜、煤灰、废电池等等生活垃圾没有固定的回收地点和处理渠道。生活垃圾的随意丢弃,为蚊蝇细菌的滋生提供了便利条件。

2.3农村工业污染

2.3.1农村工业污染源:建筑垃圾

建筑垃圾的来源主要有两个途径,其一是农民住宅建设所产生的建筑性垃圾,其二是农村公共建设工程所产生的垃圾,如烂砖烂瓦、废弃建筑材料以及废土等等。这些废弃建筑材料的随意堆放,不仅占据了农村居住空间,而且有害材料随着雨水渗入到地表之中,会破坏地下水的循环。

2.3.2农村工业污染源:工业废水

随着城市工业性企业向农村的搬迁,农村的生态环境系统破坏程度加剧,很多工业企业在排放工业废水的过程中,缺乏正规化、标准化的废水处理操作,只是简单的处理一下便直接将废水排放到江河湖泊之中,从而间接影响了当地村民的健康状况。

3 河北省农村环境污染所带来的危害分析

3.1农村生态环境系统可持续发展受限

河北省农村生态环境系统的紊乱会直接影响、制约着农业发展的可持续性,具体危害主要表现在:第一,农田作业所需要的基本要素遭到破坏,如化肥农药、农膜等对土壤、水质的破坏不仅会破坏农业生态系统的完整性和有效性,还会导致农作物产量的大量减产;第二,农村生态环境的破坏会诱发农产品的质量问题和安全问题,从而间接加剧食品安全的危害。

3.2加速了农村人口向城市的流动和扩张

河北省城乡二元结构发展不平衡,农民与城镇居民相比,始终处于社会的底层和被动位置,加之农业生态环境的恶化和破坏,农民整体生存环境面临着严峻的挑战。很多农村青年迫于生计,纷纷涌向城市,虽然城市人力资源的增加会带动城市发展的步伐,但是与之相对的农村劳动力缺口却日渐加大,从而致使农村经济的发展出现动力不足、萧条迟缓的趋势。近年来,政府为了培养、留住农村人才,不断贯彻执行人才支撑计划,但是由于农村经济的发展是一项周期长、见效慢的系统工程,且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滞后,生态环境恶化明显,这些情况直接加剧了农村人才匮乏的危机。

3.3工业污染影响了农村居民的身体健康

为了提高区域经济增长的水平,地方政府在处理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关系上存在着片面化认识,从而助长了农村工业企业的排污之风,这样不仅持续性的破坏了农业生态系统中土地、空气和水源的达标率,造成农作物的减产,还使广大农民的身心健康遭受到了严重的威胁,因此,农村环境污染问题已经成为了制约农村经济循环发展、损害农民身心健康的重要隐患。

4 河北省农村环境污染的成因分析

4.1对农村环境保护理念缺乏认知性和紧迫感

首先,在法律制度层面,由于现有的环境保护与管理法规所针对的对象,多为城市环境污染的防治、工业污染的防治以及宏观性的整体环境管理,不仅缺乏专门的农村环境保护体系,还缺乏城乡环境的统筹兼顾;其次,“先污染,后治理”的理念根深蒂固,在注重农村经济发展的前提下,忽视了对农村环境的防治和保护,加之监管力度有限,农民无法从根本上转变环境治理理念,且对环保认知缺乏全面性;最后,缺乏专门的畜禽养殖污染防治、土壤污染防治等具体化的规章制度,而且农民对农村环境污染的防治缺乏紧迫感。

4.2农村环境保护基础配套设施不健全

长期以来,农村环境保护基础设施的配套建设始终处于初级阶段,首先,在农村废弃物的回收上,缺少配套、完善的垃圾回收设施,即使简单的垃圾回收桶已经安放在农村主干道,但是回收设施的距离分布和设置又缺乏合理性,很多村民还是会就近随意丢弃生活垃圾,从而致使配套回收设施的实效性较差;其次,农村垃圾和废弃物的处理渠道不畅,废弃物集中收集、处理的频率较低,很多废弃物长期堆放在回收设施中而又不进行定期处理和整治,这样会出现适得其反的效果;最后,对农村生活污水的排放,缺乏相应的过滤、沉降和吸附装置,从而致使农村水源污染严重。

4.3农村环境监管力度不足

农村环境监管不力的主要原因表现为:第一,由于农村环境污染的防治需要基层环保部门的辅助和支撑,但是由于基层环保部门经费不足,因此,很多农村环境的综合监管存在缺失;第二,各级政府机关的对农村环境污染与防治的重视程度不够,而且缺乏健全的农村环境污染防治体系和制度的支撑;第三,缺乏“全民参与、全员防护”的环保意识,政府不能密切的联系群众,从而难以调动全民参与环境保护与污染防治的积极性。

4.4农村环境污染治理新技术匮乏、落后

目前,农村环境保护工作尚缺乏一套健全的、科学的科技辅助监测和整治系统,而且对农村环境污染的整治缺乏新技术和新设备的支撑。此外,在进行农村环境污染防治的过程中,忽视了农村环境污染的特殊性和实际情况,而是直接套用城市环境保护手段和方法,从而造成人力、物力和财力的浪费。 4.5农村环境保护宣传教育工作不到位

由于农村群众整体文化水平偏低,加之受传统思维模式和生活习惯的影响,很多人虽然有保护环境的意识,但是在具体的农业生产和操作中往往就忽视了。另外,政府及环保部门对农村环境污染与防治的宣传力度不到位,且宣传手段单一,形式主义严重。

5 河北省农村环境污染综合治理对策及建议

5.1建立有效的农村环境污染综合整治机制 5.1.1农业生产污染的防治对策和建议

第一,加强化肥、农药的合理使用,制定相应的使用标准;第二,加强清洁型能源在农村的使用,例如,可以利用农作物秸秆来发展沼气能源;第三,对地膜、棚膜进行集中化处理,加强对地膜残留率的排查,从而降低不易降解的有机膜对土壤的危害和影响。

5.1.2农村生活污染的防治对策和建议

第一,提高对农村废弃物和生活垃圾的收集、处理与整治水平,具体可以采用“户分类、村收集、乡运输、县处理”的整治模式,从而实现农村生活垃圾的分级归类、回收和处理;第二,对人口相对集中的农村区域,增设生活污水集中处理设施,对人口相对分散的农村区域,采用净化沼气池的方式进行环境污染防治,此外要加强农村厕所、畜禽圈的改革和建设。

5.1.3农村工业污染的防止对策和建议

第一,不断优化农村工业的规划和布局,加强对重污染行业的审核力度,严格控制和监管重污染工业的排放量;第二,严禁工业固体废弃物、工业垃圾和危险物品向农村转移,加大违规行为的处罚力度;第三,对建筑废弃物的处理要秉承“谁污染,谁治理”的原则,加强对建筑垃圾的处理跟踪。

5.2健全农村环境保护相关法规和政策

农村环境污染的治理需要有完善的法规政策做保障,因此,制定和完善河北省农村环境综合整治法律法规势在必行。首先,依据《环境保护法》制定地方性法规,构建河北省农村环境综合治理相关法规,如畜禽粪便整治条例、农村污水污染整治法规等;其次,加强生态补偿政策的推广和落实,明确受益主体,秉承“谁受益谁补偿”原则。

5.3加强村民生态环保意识的培养和教育

首先,充分借助电视、网络和乡村布告栏等媒体优势,来宣传、普及农村环境污染的危害和环保措施,从而提高村民的环保责任感和危机意识;其次,中小学生作为农村发展的重要力量,村镇学校要重视中小学生的环保教育,积极鼓励中小学生向家人宣传、普及环保理念和小知识;最后,加强村民对村庄环境保护与治理的知情权和监督权,从而发挥村民维系村庄环境保护与建设的主体地位。

5.4增强农村环境保护监管执行力度

首先,基层环保部门要因地制宜,结合当地农村环境污染的现状,建立农村环境综合整治长效机制;其次,要建立合理的举报、信访体系,增加举报奖励机制,从而让农民主动、积极的投入到环境保护工作之中;最后,成立专门的河北省农村环境监管委员会,定期上山下乡,开展农村环境保护与整治审查工作。

5.5加大政府对农村环境整治的财政资金投入

首先,构建农村环境保护的长效投入保障机制,积极拓展农村环保筹资渠道,督促财政部门进行专款专用,从而加大对农村环境保护与治理的资金投入;其次,加强农业生产建设项目与农村环保项目的联合开展,从而创新农村环保和整治的资金投入模式,加速农村产业结构的升级和能源的综合利用。

5.6加强农村污染治理新技术和新工艺的引入和创新

首先,加强现代微生物技术与农村环境整治的结合,特别是微生物厌氧堆肥技术、生态修复技术以及发酵床生态养猪技术的全面运用;其次,要加强农村环境治理新工艺、新流程的研发和运用,从而压缩整治周期,减低农村环境综合整治的负面影响。

6 结束语

总之,河北省农村环境保护与综合治理工作是一项长期的、复杂的系统工程,不仅需要河北省各级政府、各基层环保部门的保障和带头,还需要广大农民和农村企业的配合和支持,因此,在全面整治河北省农村环境问题之前,要设计好具体的实施方案和评估方案,从而为后续整治工作的优化、改进打下扎实的基础。

第7篇:中国大气环境污染现状、原因及对策--大气污染

中国环境污染现状、原因及对策

——大气污染

摘要:

本文对大气污染的概念、主要污染物和污染源以及当前我国大气污染现状进行了简要的介绍,并针对造成大气污染的各类因素进行了分析,在此基础上提出了相应的防治措施并做了具体的阐述,以期唤醒加强人们的环保意识。

关键词:大气污染,现状,原因,对策 引言

空气是地球表面一切有生命的物质赖以生存的基本条件。如果没有空气,人类的生存及其社会活动就无法维持下去,植物的光合作用不能进行,其它生物也不复存在。所以,当大气遭受污染之后,其成分、性质都发生了改变,这势必会对人体健康、动植物生长生活以及生态平衡乃至各种器物的存放产生有害的影响。近年来,随着城市工业的发展,大气污染日益严重,空气质量进一步恶化,不仅危害到人们的正常生活,而且威胁着人们的身心健康。我国11个最大城市中,空气中的烟尘和细颗粒物每年使40万人感染上慢性支气管炎。在一定程度上,城市生活正在背离人们所追求的健康目标。呼吸道疾病,温室效应,臭氧层破坏,酸雨,PM2.5等等„„在这些名词频繁的出现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的当下,对大气污染的深刻认识和保护对策的思考变的刻不容缓。

1. 大气污染的概念、主要污染物及污染源

1.1 大气污染的概念

大气污染指的是由于自然和人为的原因,尤其是在一定的局部空间范围内,大气的某些成分可以明显地增加或减少。通常所说的大气污染,是指某些有害物质排放到大气中,其数量、浓度和存留时间都超过了环境所能允许的极限。即超过了空气的稀释、扩散和净化能力,使大气质量恶化,给该地区的人体、动植物以及其他物品带来直接或间接的不良影响。或者说大气污染是指由于天然或人为的原因使得大气中的一些物质的含量远远超过其正常本底含量,因而对人体、动植物及其他物品产生不良影响的大气状况。 1.2 大气主要污染物 1.2.1固体颗粒:

固体颗粒是指大气中的来自燃料燃烧的烟尘、工厂排出的粉尘及风自地面吹起的尘埃等物质,包括粉尘,烟,飞灰,黑烟,雾,煤烟尘,总悬浮微粒等。烟尘中含有由碳、氢、氧、硫等元素组成的复杂的有机化合物,其中许多是致癌物质。粉尘虽然本身是固体颗粒,但因颗粒细小,比表面积大,在自然状态下总是粘附多种气体、液体,所以其成分既有金属、非金属天机化合物,又有有机化合物。

固体颗粒污染物对大气的污染,不仅使空气变得混浊,相应地减少到达地球表面的太阳辐射量,对农业生产及地面生态系统产生一系列的不良影响,而且能随呼吸作用进入人体或直接到达肺部产生沉淀,或随血液送往全身,或使固体颗粒表面吸附的致癌作用很强的芳香族化合物等有毒物质对人体产生直接危害。美国科学家进行的一项大规模调查表明,死于肺癌的城市居民中,有多达五分之一的人是受空气中的微小污染颗粒所害,而这些微粒主要来源于汽车废气。科学家主要研究了空气中直径2.5微米以下的颗粒污染物对健康的危害。这些细小的微粒能够深入肺部并沉积下来,导致疾病。研究表明,每立方米空气中这种微粒的含量上升10微克,长期肺癌死亡率就上升8%,效果与长期被动吸烟相似。调查表明,美国洛杉矶市的空气中每立方米2.5微米以下颗粒含量是20微克,纽约16微克,都超过了美国环保局1997年设置的安全上限--15微克。英国伦敦某些繁忙街道的含量达到32微克。发展中国家大城市的污染情况更为严重,一些发展中国家的大都市空气中,每立方米微粒含量为300微克,其中大多数是直径2.5微米以下的颗粒。

1.2.2二氧化硫:

大气的二氧化硫污染主要来自煤炭和石油的燃烧,石油炼制和有色金属冶炼及硫酸化工生产等。而二氧化硫的天然来源主要是生物活动产生的硫化氢的氧化。据估计20世纪60年代后期全世界每年排放到大气中的二氧化硫有1.46亿,其中有70%来源于煤的燃烧,16%来源于重油的燃烧,其余部分来自矿石冶炼、硫酸制备等工业企业。就工厂类别而论,以电厂的排放量最大,约占总排放量的一半左右。二氧化硫是一种有毒气体,患有心脏病和呼吸道疾病的人对这种气体最为敏感,就是正常人在二氧化硫浓度过高的地方呆得太久也会生病。

1.2.3氮氧化物

大气中氮氧化物的主要来源主要有两种。一是含氮有机化合物燃烧,使燃料中有机态氮转变为氮氧化物气体。二是在燃料燃烧过程中温度高于1000℃时.大气中的氮被氧化成一氧化氮。产生氮氧化物的污染源有汽车等交通工具排气、火力发电站和其它工业的燃料燃烧以及硝酸、氮肥、炸药的工业生产过程。氮氧化物的天然来源主要是土壤中氮素的挥发与逸散。氮氧化物进人大气后被雾、水汽吸收,可形成气溶胶态的硝酸、亚硝酸或亚硝酸盐。

当氮氧化物与另外一种有毒物质(碳氢化合物)共存于大气时,经阳光中的紫外线照射,发生光化学反应,能够生成光化学烟雾。光化学烟雾是一种含有臭氧、醛类、过氧乙酰基硝酸酯等强氧化剂的二次污染物,毒性很大,所以氮氧化物形成光化学烟雾后危害程度增加。

1.2.4碳氧化物

大气中碳的氧化物主要包括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两种气体。二氧化碳是大气的正常成分,但其浓度增加会给环境带来多种影响。一氧化碳则是排放量很大的污染物,是一种无色、无味、无嗅的窒息性气体,即通常所说的能引起人体中毒的“煤气”。它产生于含碳化合物不完全的燃烧过程,主要来源于燃料燃烧、汽车排出的废气以及其它加工业。据估计全世界每年排放到大气中的一氧化碳为2.2亿吨左右,其中80%是由汽车排出的。汽油在汽车发动机中燃烧产生大量一氧化碳作为废气排出,因此在大城市交通路口汽车来往频繁的地方,空气中的一氧化碳浓度可能很高,有时高达50ppm,远远大于其1ppm左右的天然本底值。

1.2.5其他污染物:

除了上述大气污染物外,较为常见的无机气体污染物有硫化氢、氯化氢、氨、氯气等。随着有机合成工业和石油化学工业的发展,进人大气的有机化合物气体越来越多,目前较常见的苯、酚、酮、醛、芘、苯并芘、过氧硝基酰、芳香胺、氯化烃等。这些污染物一般具有恶臭气味,对人体感官有刺激作用,有的被认为有致病、致畸和致突变作用。 1.3 污染源

大气污染的污染源主要分为自然源和人工源两种。自然源主要包括火山爆发、森林火灾、尘土飞扬等;人工源又可按其属性分为固定源和移动原两种,其中固定源包括工业、农业、家庭三个方面,移动源主要指的是交通污染。

2. 目前中国大气环境污染面临的问题

我国大气污染主要呈现为煤烟型污染特征。城市大气环境中总悬浮颗粒物浓度普遍超标;二氧化硫污染保持在较高水平;机动车尾气污染物排放总量迅速增加;氮氧化物污染呈加重趋势;全国形成华中、西南、华东、华南多个酸雨区,以华中酸雨为重。

我国的大气污染主要面临以下几个问题: 2.1 区域性问题 2.1.1酸沉降: 工业生产中释放的二氧化硫和氧化氮使降水中酸性成分增加,形成酸雨。酸雨可使湖泊酸化,危害鱼类及其它水生生物生长,甚至造成水生生物绝迹;使土壤酸化,土境遇受酸性淋溶,土壤成分溶解流出,结构破坏,土壤肥力大大降低;水体和土壤酸化以及酸雨对土壤浸渍,使有害金属铝离子活化,镉、锌、铅和汞等变得愈加可溶,地下水遭受污染,对水生生物和人类健康直接产生毒害作用;酸雨使植物遭到破坏,森林生长速度降低,甚至是毁灭性破坏;同时,酸雨加速了建筑物的腐蚀,使古迹、历史建筑、雕刻、装饰等严重损害。近年来我国多有酸雨发生,尤以长江以南一些大城市周围较为常见。目前受酸雨危害的范围还在不断扩大,酸雨的酸度也在不断增加。

2.1.2城市交通废气:

自20世纪8O年代以后,受经济增长的推动,我国机动车数量增长迅速。2009年,中国首次成为世界汽车产销第一大国,全国机动车保有量接近1.7亿辆,同比增长9.3% 。汽车排放的氮氧化物、一氧化碳和碳氢化合物排放总量逐年上升。由于城市人口密集,交通运输量相对大,机动车排气污染在城市大气污染中所占比例也不断上升。

2.1.3光化学烟雾:

汽车、工厂等污染源排入大气的碳氢化合物和氮氧化物等一次污染物在阳光(紫外线)作用下发生光化学反应生成二次污染,参与光化学反应过程的一次污染物和二次污染物的混合物(其中有气体污染物,也有气溶胶)所形成的烟雾污染现象,称为光化学烟雾。光化学烟雾的表观特征是烟雾弥漫,大气能见度降低,一般发生在大气相对湿度较低,气温为24~32℃的夏季晴天。汽车尾气以及石油和煤燃烧废气是形成光化学烟雾的主要污染源。空气中氧化剂特别是O3也包括PAN(过氧乙酰硝酸酯)及其他化合物是烟雾形成的指标。

2.1.4工业(化石燃料)、农业、家庭固定源排放:

我国2008年烟尘排放量901.6万t,比上年减少8.6% 。其中,工业烟尘排放量670.7万t,占烟尘排放总量的74.4% ,比上年减少13.0% ;生活烟尘排放量230.9万t,占烟尘排放总量的25.6% ,比上年增加7.1%。工业粉尘排放量584.9万t,比上年减少16.3% 。工业污染物排放成为我国环境污染的重要因素。

2.2 全球性问题

2.2.1温室效应:

二氧化碳是大气的自然成分,它对辐射的选择吸收性能在地球能量平衡中起着重要作用。自世界工业革命以来,每年排放到大气中的二氧化碳由19世纪仍年代的0.9亿t增加到了本世纪80年代的50亿t,空气中二氧化碳含量由0.027%猛增到了0.035%;按未来工业发展的速度预测,到2050年二氧化碳年排放量可达200亿吨,空气中二氧化碳浓度将增大到0.0531%。大气中二氧化碳对来自太阳的短波辐射并无拦截作用,因而地面可以获得大量太阳辐射能量,但是它能吸收地面向太空发射的长波幅射,使近地表大气温度升高。随着大气中二氧化碳浓度增加,地球表面入射能量和逸散能量平衡发生改变,导致低空大气温度升高的现象被称作“温室效应”。据估计如果大气中二氧化碳浓度每年增加0.001‟~0.002 ‟,到21世纪末就将上升3℃,那时将有可能引起南北两极冰山融化,海面上升,造成大面积陆地被淹、世界许多海滨名城受到危害的后果。目前世界上大约有1/3人口生活在沿海60km的范围,如果那种情况真的发生,我国长江三角洲平原、珠江三角洲平原、越南红河三角洲平原等世界上许多人丁兴旺的鱼米之乡将被海浪殃及。

2.2.2臭氧漏洞:

离地球表面大约10~50km上空的平流层中的臭氧层,其臭氧浓度虽然不超过0.001%,但它却能吸收太阳辐射到地球上99%的紫外线。近年来臭氧层正遭到破坏,臭氧浓度降低,甚至局部出现“空洞”。据1985年英国南极考察队报道,南极上空的臭氧层出现了近于美国大陆面积的臭氧“空洞”;卫星和地面观测站监测数据表明,1969~1989年期间,北纬30°~60 °地区上空臭氧浓度下降了1.7%~3.0%,1987年北极上空臭氧层臭氧浓度最少下降了10%。

2.3 突发性问题

近年来,我国极端恶劣天气接连发生,自然灾害发生频率攀高。尘暴,烟雾,飓风,洪水、雪灾等突发性气候问题威胁着我们的健康的同时也带来了重大的经济损失。 3. 造成我国大气污染的因素

3.1环境意识薄弱,对可持续发展战略认识不足。

大气环境资源的破坏是一种不可逆的过程,恢复良好的大气环境质量要比采取措施从根本上防治大气污染付出更多的经济代价。但一些部门和一些地区只考虑近期的、局部的经济发展需要,制订经济政策、产业政策以及城市建设发展规划中缺乏对保护大气环境的考虑,往往以牺牲环境为代价换取经济的快速发展。因此缺乏对环境保护考虑的地方政策的出台,本身就是造成加重大气污染的诱因,所造成环境危害和损失是难以挽回的。

3.2能源利用不合理,能源浪费严重。

能源的不合理利用以及能源的严重浪费是造成我国大气污染严重的原因之一,据资料显示,主要表现如下:

a.在我国一次能源消费结构中,煤炭占75% ,而用于发电的煤量仅占总煤量的35% ,其他煤炭则用于工业及民用燃烧,有84% 的煤炭直接燃烧,这种煤炭消费构成是很不合理的。

b.我国煤炭生产过分注重产量的增加,对控制高硫煤的问题重视不够,主要表现在煤炭的洗选率低和高硫煤地区的煤炭产量增长过快。

c.各类燃烧设备技术及制造水平较低,能源利用率不高,使用能耗高,排污量大和超期服役的燃烧设备的现象相当普遍。

d.乡镇工业发展迅速,大多数企业采用的生产技术、工艺比较落后,生产设备简陋,资源能源利用率极低,所造成的大气污染是惊人的。

3.3 大气污染防治的资金投入不足。

目前,全国污染治理和用于污染防治有关的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投资,只占国民生产总值的0.7% ,这与我国环境污染严重、历史欠账太多和经济快速发展对环保投资的需求相比,严重不足。

a.我国工业发展的起点低,基础工业整体水平提高较慢,技术改造难度大,污染欠账多。工业技术和装备许多是20世纪50年代~60年代水平的,资源、能源消耗高。但由于工业的整体改造受到资金的限制,迟迟不能进行整体改造和城市的污染治理,相当一批技术装备落后的工业企业长期在生产中排放大量的污染物,造成严重污染。

b.国家在推行清洁煤炭政策、改善能源结构的措施如煤炭洗选加工、型煤、燃煤脱硫、使用清洁能源等方面的投资力度太弱,远远不能满足需要。

c.城市集中供热、燃气等基础建设工程是解决城市大气环境的主要措施。但不少地区仍然发展缓慢,关键还是资金投入不到位的问题。有些城市建完了热电厂,却缺少资金建设供热管网,分散热源仍然存在,不但没有减少污染,反而增加了排放量。

d.排污收费标准太低,使得污染企业宁可交排污费,而不愿意花钱治理。例如:“两省九市”的二氧化硫收费标准过低,一般都在每千克二氧化硫0.20元以内,远远低于每千克1元左右的脱硫成本,并不能促使企业投资用于二氧化硫治理,造成目前两省九市试点地区所建的脱硫设施很少。

3.4执法不严,监督管理力度不够。

尽管我国大气污染防治法规标准建设取得很大进展,但有法不依,执法不严,违法不究的现象仍然十分严重。 a.一些地方政府干预环保部门执法,批准建设短期经济效益好但能源资源消耗量大、对大气污染严重的工业项目;出现不合理布局和污染超标的建设项目;对大气污染防治措施的投资经常留有缺口或将资金挪作他用。

b.地方电厂、地方水泥厂和乡镇企业执法不严,超标现象比较普遍。 c.由于各地监测机构受到经费的限制,不能普遍开展对污染源的经常性监督监测,削弱了环保部门对污染源的日常监督管理。环保设施操作管理比较差,实际运行率低。许多项目尽管开工验收时可达标,但实际运行中却超标排放。据估算,全国目前工业锅炉烟尘排放超标率平均为30% ,工业窑炉平均为50% ,地方水泥行业的粉尘排放超标率为40% 。

d.机动车污染防治起步晚,排放监督管理机制还未真正建立,各监督执法部门职责不清、监督不力,尤其对汽车制造、销售、使用、报废全过程污染监督管理还很薄弱,机动车排气污染监督监测还未纳入国家大气环境质量和污染源的常规监测体系中,从而缺乏对机动车排气污染的有效监督。

3.5缺乏实用的治理技术。

我国在大气污染治理技术和设备的研制、开发、推广和使用方面,虽然做了不少工作,但与大气污染控制的需求差距还较大,资金、人力的投入以及实用技术商品化的程度远不如发达国家。比较薄弱的领域是洁净煤技术;冶金、化工、建材等行业的工业窑炉和生产设施排放污染的治理技术;机动车机内净化技术等。实用技术的缺乏直接影响了大气污染治理的进程和效果。 4我国大气问题的对策

4.1治理技术 4.1.1颗粒物:

针对颗粒污染物粒径大小,治理办法主要有干法、湿法、过滤和静电4类,最常用的就是袋式除尘器(过滤)、旋风式除尘器(干法)、泡沫除尘器(湿法)等。随着对除尘效率要求的提高,静电除尘也逐步开始使用起来。

4.1.2氮、硫氧化物:

大气中由于有了大量的氮氧化物、硫氧化物,才发生大气污染,由于产生了一件又一件的污染事件。科学家针对这类氧化物的性质,提出了解决污染的技术有吸收法、吸附法、冷凝法、催化转化法、燃烧法、生物净化法、膜分离法和稀释法。现在最常用的是吸收法,废气经过吸收塔,与塔顶上流下的吸收液发生交流,使吸收液中的成分与废气中的有害成分发生化学反应,减少了废气中的有害成分。最后,当废气从塔顶出来时,已成为洁净的气体了。这种治污方法简单,投资少,操作也方便。

4.1.3交通运输工具废气

催化转化技术被广泛地应用于汽车尾气的治理中。汽车在怠速时排出大量尾气,含有大量的一氧化碳和氮氧化物。汽车被称为城市中的流动污染源。现在科学家针对汽车尾气的排放,采用安装催化器,使尾气从气缸中排出后,排入催化反应器。在催化剂作用下,使一氧化碳和碳氧化合物被氧化为二氧化碳和水,净化了尾气中的污染成分。

一些发达国家对汽车尾气提出更高的排放标准,迫使汽车制造商不但采用一段净化,还发明了二段净化尾气的方法。二段净化是在一段中一氧化碳把氮氧化物还原成氮,再排入二段催化器。在二段催化器中,再把一氧化碳和碳氢化合物氧化成二氧化碳和水,以减少氮氧化物的排放,达到尾气排放标准。

4.1.4其他

治理污染还有一种常用的高烟囱稀释法。50年代-60年代,欧洲工业发展迅速,一时找不到适用的治理技术,又不能污染城市,就产生了高达几百米的烟囱,利用高空气流扩散快的特点,使气体污染物得到稀释。这种方法至今仍广泛使用,如德国的鲁尔工业区利用欧洲多南风的特点,通过高度200米-300米的烟囱,可以把废气扩散到2000千米以外。美国、日本一些大型企业也常采用这种办法来逃避对环境保护的责任。

另外,针对严重污染型的企业可以控制废气排放时间等。 4.2规划方面

4.2.1工业合理布局,搞好环境规划

目前,工业还是国民经济的主导产业,工业布局是生产布局体系中的主导环节,制定好产业政策和产业、行业进入政策,引导和鼓励符合产业政策的项目进入,最终形成集中和集群之势。这样,才能更好地实现环境保护的统一规划,制定措施,统一标准,把排污降低到最低点。 4.2.2调整产业结构,构建环境友好型社会

对历史遗留的不符合产业政策的及污染大、耗能高的产业,加快结构型调整,予以关停并转迁,减少污染物总量排放,改善空气环境质量。同时,动员全社会力量,采取有利于环境保护的生产方式和消费方式,建立与环境良性互动的关系,实现经济与环境的协调发展。

4.2.3改变能源结构、推广清洁生产

不断采取改进设计、使用清洁的能源和原料、采用先进的工艺技术与设备、改善管理、综合利用等措施,从源头削减污染,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减少或者避免生产、服务和产品使用过程中污染物的产生和排放,以减轻或者消除对人类健康和环境的危害。

a.在产品设计和原料选择时,优先选择无毒、低毒、少污染的原辅材料替代原有毒性较大的原辅材料,以防止原料及产品对人类和环境的危害;

b.改革生产工艺,开发新的工艺技术,采用和更新生产设备,淘汰陈旧设备。如工业锅炉、窑炉的使用改为煤气发生器;在蜂窝煤的生产过程中添加适量石灰用于固化燃煤时产生的二氧化硫,这些做法都极为有效地降低了污染物向大气环境中的排放,改善了环境空气质量;

c.开展资源综合利用,尽可能多地采用物料循环利用系统,以达到节约资源,减少排污的目的,使废弃物资源化、减量化和无害化,减少污染物排放;

d.依靠科技进步,提高企业技术创新能力,开发、示范和推广无废、少废的清洁生产技术装备。通过使用“清洁”的材料,运用“清洁”的技术,把污染物“扼杀”在萌芽状态;

e.开发、生产对环境无害、低害的清洁产品。从产品抓起,将环保因素预防性地注入到产品设计之中,并考虑其整个生命周期对环境的影响,从而预防性地保证周边环境空气质量。

4.2.4强化节能,提高能源利用率

煤、石油、天然气是世界三大主要能源,经济在发展,能源也在不断的消耗,能源的消耗势必影响我们的大气环境。节约能源和原材料,提高能源利用率,做到物尽其用,通过能源、原材料的节约和合理利用,使原材料中的所有组分通过生产过程尽可能地转化为产品,消除废物的产生,减少污染废气的排放,改善环境空气质量。

4.3政策方面

4.3.1循环经济,绿税:

推动税收结构优化,征收环境税,改变环境保护的外部性,以通过对环境各种用途的定价来改善环境。以污染为例,税收手段的目的在于通过比价、改变市场信号劝阻某种消费形式或生产方式,降低生产过程和消费过程中产生的有害排放水平,并鼓励有利于环境的利用方式以减少环境退化。令经济活动产生的外部性成本反映到价格体系中,向市场参与者提供有关成本的准确信息,给出正确激励。

绿税被并到经济活动过程中对资源、产品和服务所支付的价格中,从而为企业和消费者提供了强烈的动机,去不断地修正和改进生产、销售和消费的方式,使之朝资源效率高的方向发展。

4.3.2激励性的税收优惠和财政补贴

鼓励那些具有正外部性的循环型经济活动在市场上自发成长。税收优惠(包括税收减免、税收返还和差别征税)有利于节约资源、提高资源利用效率的经济活动或产品,有利于保护环境的经济活动或产品,如对循环型技术的开发与应用给予奖励性补贴;对清洁汽车、清洁能源以及获得环境标志产品减征消费税和关税。

4.3.3监管制度的完善

管理是手段,治理是措施,只有加强环境监督管理,才能防止各种污染事故的发生,从根源上对排污企业起到督促、整改的作用。

除了应当制定严格的排放标准,控制交通污染源和生活污染源外,还应出台完善的法律法规,对污染和违规排放问题进行法律制裁。 5.总结

大气污染不仅会直接危及人体健康,影响人类赖以生存的空气、食品和植物,还会对气候产生某种程度的影响。而无论是哪一种,都必然会对人类、人类的衣食住行条件乃至整个生物界产生巨大作用。我们应该对大气问题给予足够的重视与保护,为了我们自己,也为了人类的将来。

参考文献

[1]赵丽丽;中国大气污染现状及防治对策;[期刊论文]-山西建筑2011年9月;第25期37卷

[2]王国爱.李同升; 我国城镇密集区的区域统筹发展研究 ;[期刊论文] -西安石油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2) [3]刘志强,陈纪玲;中国大气环境质量现状及趋势分析;[期刊论文]2007, 23(1) [4]邵枫伟;我国能源效率问题及对策建议;[期刊论文] -管理观察2009(11) [5]巴雅素;我国大气污染的危害及其防治技术探讨;[期刊论文]2011, 23(10) [6]姜成春;大气污染控制技术 ;2009 [7]平措;我国城市大气污染现状及综合防治对策;[期刊论文] –环境科学与管理-2006.2月.31(1) [8]中国环保总局。2011年中国环境状况公报(R),2012 [9]《环境化学》;戴树佳编;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第二版)

第8篇:我国大气环境污染现状及治理对策

《人与环境》课程论文

我国大气环境污染现状及治理对策

名:陈学

号:学

院:经济管理学院专

业:市场营销联系电话: 俊 100612020

210-2 ***

我国大气环境污染现状及治理对策

摘要: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对环境的破坏也越趋严重。大气环境污染的不断恶化导致了诸如全球气候变暖、臭氧层空洞、酸雨等恶果,关注大气环境保护,积极采取治理措施,防止进一步恶化成为21世纪的主旋律。

关键词:大气污染;环境保护;治理措施

1 我国大气环境污染现状分析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取得了举世瞩目的进步,随之而来的环境污染问题不断严重化,人们也越来也重视环境污染对人类生活和健康带来巨大的不利影响,经济的发展不能以牺牲环境为代价,先发展后治理不再适合当今经济发展的模式。其中,大气环境污染对人类健康危害最为严重,大气流动的速度最快,污染影响范围最广,污染物直接从呼吸道进入人体,最容易被人类接触。清楚的认识当今大气环境的污染状况有利于唤起人们保护自然环境的意识,重视对环境污染的治理,改善我们赖以生存的生态环境。

当前,我国大气污染主要呈现为煤烟型污染特征。城市大气环境中总悬浮颗粒物浓度普遍超标;SO2污染保持在较高水平;机动车尾气污染物排放总量迅速增加;氮氧化物污染呈加重趋势。气候变暖,平流层臭氧层变薄,陆地和海洋生物受到污染,酸雨等这些困扰我们的问题都是由于大气环境受到污染造成的。

1.1 SO2排放现状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煤炭消耗量不断增加。全国煤炭消耗量从1995年的12.8亿吨增加到2006年的24.6亿吨,二氧化硫排放总量随着煤炭消费量的增长而急剧增加。到2006年全国二氧化硫排放总量达到2594万吨。在各类二氧化硫排放源中,电厂和工业锅炉排放量占到70%,成为排放大户,各类污染源排放二氧化硫的百分比构成如下:民用灶具12%、工业窑炉11%、工业锅炉34%、电站锅炉35%、其他8%。

2008年,全国废气中二氧化硫排放量2321.2万t,比上年减少5.9%。其中,工业二氧化硫排放量1991.3万t,占二氧化硫排放总量的85.8%,比上年减少6.9%;生活二氧化硫排放量329.9万t,占二氧化硫排放总量的14. 2%,比上年增加0.5%。二氧化硫排放总量随着煤炭消费量的增长而增加。

1.2 机动车尾气排放现状

自20世纪80年代以后,受经济增长的推动,我国机动车数量增长迅速。2009年,中国首次成为世界汽车产销第一人国,全国机动车保有量接近1.7亿辆,同比增长9. 3%。汽车排放的氮氧化物、一氧化碳和碳氢化合物排放总量逐年上升。山十城市人口密集,交通运输量相对人,机动车排气污染在城市大气污染中所占比例也不断上升。

1.3 颗粒物污染现状

近年来,为解决严重的煤烟型污染,全国各地通过开展烟控区建设,划分高污染燃料禁燃、加强工业烟粉尘治理、加大工业结构调整力度、加快城市集中供

1 热进程等措施,全国大气环境质量总体好转,但是历年环境质量状况公报均显示PM10是影响城市空气质量的首要污染物。根据中国环境质量状况公报,2009年全国有17.5%的城市空气质量未达到国家二级标准,320个地级及以上城市中有51个城市PM10年均浓度超过国家二级标准,超标城市比例达15.9%。

从地区分布特征来看,颗粒物污染较重的城市主要分布在西北、华北地区,山西、陕西、河南、河北、宁夏、甘肃、新疆、内蒙古等省区的颗粒物污染比较突出,总体上北方地区较南方地区污染严重。31个省会城市和直辖市PM10年均浓度平均为0.095 mg/m3,远高于全国平均水平,说明大城市颗粒物污染比中小城市更为严重。

随着城市化的加速发展、机动车保有量的快速增长和重化工业日趋加重,使得我国部分城市大气污染正从单一的煤烟型污染向复合型空气污染转型,以细粒子(PM2.5)为特征的二次污染呈加剧态势。2010年PM2.5监测试点的年均值为0.047mg/m3,超过世界卫生组织推荐的发展中国家最宽松限值要求的35%。复合型大气污染导致能见度大幅度下降,京津冀、长二角、珠二角等区域每年出现灰霾污染的天数达100天以上,个别城市甚至超过200天。

2大气污染治理对策

随着我国国民经济实力的提高和公民环境意识的加强,制止和减少环境污染,加强生态环境建设的要求越来越迫切。20世纪90年代以来,在全国范围内就开展了大规模的生态环境建设和综合治理,如1998年实施长江流域上游天然林的禁伐与保护工程、1998年实施淮河流域环境污染治理的零点方案、1999年发布了全国生态环境建设规划。同时又出台了一系列的法律、法规,如《水污染防治法》、《大气污染防治法》、《建设项目管理办法》等,均体现了国家各级政府部门对生态环境的重视。大气环境污染如此严重,应当从以下四个方面加强治理。

2.1加强环境保护意识

目前我们国家的大多数人对于环境问题的客观状况缺乏一个清醒的认识,对许多根本性的环境问题缺少了解。我国公众的环境保护意识和知识水平还都处于较低的水平,环境道德较弱,不能自觉的保护自己的生态环境。大气环境是人类赖以生存的可贵资源,大气环境资源的破坏是一种不可逆的过程,恢复良好的大气环境质量要比采取措施从根本上防治大气污染付出更多的经济代价。但这种观念长期以来并没有被一些部门和一些地区充分的理解和认识。他们只考虑近期的、局部的经济发展需要,在制订一些综合的经济政策、产业政策以及城市建设发展规划中缺乏对保护大气环境的考虑,往往以牺牲环境为代价换取经济的快速发展,形成了盲目扩大生产规模、乱铺摊子、重复建设、技术装备水平低、能源资源浪费人、乡镇企业无序发展、劣质煤炭流通失控等状况。因此说缺乏对环境保护考虑的地方政策的出台,本身就是造成加重大气污染的诱因,所造成环境危害和损失是难以挽回的。

开展环境保护专项行动,保障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很重要的一个方面就是加强全社会的环境保护法律法规知识的宣传教育,提高全社会的环境保护法律意识。一是把加强环境保护法律法规教育与牢固树立科学发展观结合起来,促进各级领导干部依法行政、依法决策,克服地区和部门保护思想,坚持以人为本,从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出发,坚定不移地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二是加强对各级、各类企业经营管理者的法制宣传教育,使他们在生产经营中,严格遵守环境保护

2 法律法规,树立环保法律意识,预防和减少环境违法行为的发生;三是加强对行政执法人员的法制宣传教育,提高他们严格执法、依法办事的意识和能力,依法打击各种环境违法行为,为保障群众健康营造良好的法治环境。

2.2 完善环境保护法律法规

进一步加强环境立法,加快配套的环境法规的制定进程,加重对环境违法行为的处罚,有效解决“违法成本低、守法成本高”的问题。按照建设法治政府的要求,严格依法行政,严肃查处环境违法行为,切实解决地方保护主义干预执法等问题;实行严格的执法责任制和过错追究制,对执法人员不作为、渎职的要严肃处理。

以“谁污染,谁付费”、“谁治理,谁收益”来代替“谁污染,谁治理”的治理方针。“谁污染,谁治理”是在我国早期环境污染治理工程中提出的,对环境污染控制起了一定的作用。但由于长期以来,国民环境保护意识淡薄,加上在环境污染治理方面缺乏规模效应,大多企业单纯为满足市场短期需求和企业近期利益而逃避对环境污染责任的承担,加上我国环境保护法规的不完善和环境执法、监督不力,导致环境污染未能得到根本治理。在我国经济实力、科学技术水平和公民生态环境意识不断提高的条件下,应积极推广“谁污染,谁付费”和“谁治理,谁收益”的方针,通过对排污企业征收排污费,积累资金,扶持一批积极性高、技术力量雄厚的企业和团体,来承担对环境污染的统一治理,这样在污染治理方面,可形成一定的规模效应,同时又可以避免环保处理设施的重复投资和重复建设,即省了资金,又促进了环保企业的发展。

2.3减少污染物排放量

控制温室气体排放。强化能源节约和高效利用的政策导向,加大依法实施节能管理力度,充分发挥以市场为基础的节能新机制,努力减缓温室气体排放。强化冶金、建材、化工等产业政策,提高资源利用率,控制工业生产过程中的温室气体排放。加强农村沼气建设和城市垃圾填埋气回收利用。继续实施植树造林、天然林资源保护等重点生态建设工程,提高森林资源覆盖率,增加碳汇和增强适应气候变化能力。

减少污染物排放,探索创新路子。节能减排,说到底就是把单位GDP能耗降下来,把主要污染物排放减下来,削减污染总量。最终的目的是要让人民群众呼吸上新鲜空气。这就要求:一是总量控制限排。各地、各企业严格落实减排指标,不得超过总量,使空气质量不再恶化。二是提高脱硫率。二氧化硫是衡量大气污染的主要指标,脱硫率的高低,直接关系到排污总量。对燃煤大户通过前端抓优质低硫煤的使用,中间抓烟气脱硫治理,末端抓监测的手段,提高脱硫率。三是清理“旧账”。通过关停未经脱硫的小锅炉,加快发展清洁能源等措施多还“旧账”;四是倡导全社会为节能减排出力。通过调高一度空调、少排一些温室气体等身边小事,为节能减排大工程做贡献。真正形成经济与环境相协调,人与自然相和谐的经济社会发展新模式。

我国当前的能源结构中以煤炭为主,煤炭占商品能源消费总量的73%,在煤炭燃烧过程中放出大量的二氧化硫(SO2)、氮氧化物(NOX)、一氧化碳(CO)以及悬浮颗粒等污染物。因此,如从根本上解决大气污染问题,首先必须从改善能源结构入手,例如使用天然气及二次能源,如煤气、液化石油气、电等,还应重视太阳能、风能、地热等所谓清洁能源的利用。我国以煤炭为主的能源结构在

3 短时间内不会有根本性的改变。对此,当前应首先推广型煤及洗选煤的生产和使用,以降低烟尘和二氧化硫的排放量。

强化节能,提高能源利用率。煤、石油、天然气是世界三大主要能源,经济在发展,能源也在不断的消耗,能源的消耗势必影响我们的大气环境。节约能源和原材料,提高能源利用率,做到物尽其用,通过能源、原材料的节约和合理利用,使原材料中的所有组分通过生产过程尽可能地转化为产品,消除废物的产生,减少污染废气的排放,改善环境空气质量。

2.4 增强监管力度

执法不严,监督管理力度不够。尽管我国大气污染防治法规标准建设取得很人进展,但有法不依,执法不严,违法不究的现象仍然十分严重。第一,一些地方政府干预环保部门执法,批准建设短期经济效益好但能源资源消耗量大、对人气污染严重的工业项目;不执行国家“先评价、后建设”的规定,出现了一些新的不合理布局和污染超标的建设项日;对人气污染防治措施的投资经常留有缺口或将资金挪作他用。第二,地方电厂、地方水泥厂和乡镇企业执法不严,超标现象比较普遍。第三,由于各地监督检测机构受到经费的限制,不能普遍开展对污染源的经常性监督检测,从而削弱了环保部门对污染源的日常性监督管理。环保设施操作管理比较差,实际运行率低。许多项目尽管开工验收时可达标,但实际运行中却超标排放。据估算,全国日前工业锅炉烟尘排放超标率平均为30%,工业窑炉平均为50%,地方水泥行业的粉尘排放超标率为40%。第四,机动车污染防治起步晚,排放监督管理机制还未真正建立,各监督执法部门职责不清、监督不力,尤其对汽车制造、销售、使用、报废全过程污染监督管理还很薄弱,机动车排气污染监督检测还未纳入国家大气环境质量和污染源的常规检测体系中,从而缺乏对机动车排气污染的有效监督。

强化环境监督管理和老污染源的治理,实施总量控制和达标排放。管理是手段,治理是措施,现如今提出的环保两大体系建设,其中,强化“完备的环境执法监督体系”建设正体现出了环境监督管理的重要性。只有加强环境监督管理,才能防止各种污染事故的发生;只有加强环境监督管理,才能从根源上对排污企业起到督促、整改的作用;只有加强环境监督管理,才能增强对各类污染源的治理力度;只有加强环境监督管理,才能确保实施排污总量控制,才能保证排污单位废气污染物的达标排放,给人类提供一片蔚蓝的天空。

参考文献

[1] 赵丽丽.中国大气污染现状及防治对策[J],山西建筑,2011,9(25):194-196. [2] 刘建兵,薛东娥.大气污染的防治对策[J],理论研讨,2011,11:151-153. [3] 张赟,李代兴. 我国酸雨污染现状及其防治措施初探[J],北方环境,2011,8(8):121-122. [4] 王艳丽,刘东奇. 大气污染与环境保护[J],河北建筑工程学院学报,2011,3(1):139-142. [5] 严刚,燕丽. “十二五”我国大气颗粒物污染防治对策[J],环境与可持续发展,2011,9(5):20-23. [6] 苗得雨,周孝德,程文,李洋. 中国环境污染现状分析及防治管理措施[J],水利科技与经济,2006,11(11):751-753. [7] 朱新英. 环境污染治理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分析[J],党史博采,2009,10:35-36.

4

第9篇:乐清环境污染信访现状分析及对策

龙源期刊网 http://.cn

乐清环境污染信访现状分析及对策

作者:潘洪明 潘丽娜 薛志楠

来源:《科技创新导报》2012年第08期

摘 要:乐清市近年来环境污染信访居高不下,已经成为乐清社会的一个信访热点。根据几年来环境污染信访统计,分析了乐清市环境污染信访的现状、时空分布特征、原因以及环境污染信访变化情况,对环境污染信访处理对策作了一定的研究探讨。

关键词:乐清环境污染信访

上一篇:党员领导干部谈心制度下一篇:生命教育案例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