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卫芬奇电影分析

2022-10-26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第1篇:大卫芬奇电影分析

大卫·芬奇电影创作中的“黑色”元素研究

“黑色电影(filmnoir)”是法国影视评论家尼诺·法兰克(Nino Frank)基于“黑色小说”一词的启发针对《马耳他之鹰》(1941)、《劳拉》(1944)、《双重赔偿》(1944)等影片的评论于1946年在《法国银幕》杂志上提出的一个概念,之后它作为一个“电影类型”在美国好莱坞等地盛行至今。从内容上看,“黑色电影”一般指借助悲观、低沉、阴郁的调子以城市昏暗街道为背景,通过对社会犯罪和世界堕落场面的关注,来表现愤世嫉俗和人性危机的主题思想。在半个多世纪的发展过程中,“黑色电影”影响了诸多电影创作者,其中大卫·芬奇(David Finch)就是一个颇具“黑色”风格的电影导演。大卫·芬奇出生在20世纪60年代“垮掉一代”文化风靡一时的美国,他不仅对战后光怪陆离、庸俗不堪的美国社会现实充满不满之情,而且选择了特立独行的“脱俗”方式表达着对电影艺术的追求。从1992年执导《异形3》以来,大卫·芬奇先后完成了《七宗罪》(1995)、《心理游戏》(1997)、《搏击俱乐部》(1999)、《战栗空间》(2002)、《十二宫》(2007)、《返老还童》(2008)、《社交网络》(2010)、《龙纹身的女孩》(2011)、《消失的爱人》(2014)等影片。这些电影从形式到内容都渗透着鲜明的“黑色”元素,不仅呈现出浮华社会阴暗暴力的一面,而且揭示出人们被空虚、焦虑、恐惧所笼罩的复杂心理状态。

一、 大卫·芬奇电影创作文本中的“黑色”元素

电影的文本主要包括叙述手法、故事题材、人物形象、思想主题等元素,就美国黑色电影来说,它一般采用多元混合的叙事手法,以凸显宿命感和时间流逝感的形式对美国社会中的暴力进行观照,主要通过对具有双重道德人格、不满社会现状、孤独绝望等一系列叛逆人物形象的塑造,来表现转型阶段社会异化和人性堕落的思想主题。大卫·芬奇的电影在以“幽暗”的视角延续美国传统“黑色电影”风格的基础上通过反讽、平实冷处理等新颖手段呈现出一个别样的“黑色”影像世界。

(一)多元混合的叙事手法

大卫·芬奇之所以能把充满“黑色”元素的故事跌宕起伏地展示出来,其中一个根本原因就在于他独到的叙事手法。首先,他在电影创作中没有局限于单一的叙事主体,而是通过多重叙事主体或者无叙事主体来展开故事。他早期的电影《异形3》《七宗罪》《战栗空间》以及近年之作《龙纹身的女孩》等完全采用了第三人称的叙事模式,以“他”的形式客观冷静地讲述了故事内容,属于典型的“无叙事主体”;《心理游戏》和《搏击俱乐部》通过第一人称的形式分别让主人公尼古拉斯和杰克以“回忆”的形式进行“真实”的故事告白,这是“单一叙事主体”;《返老还童》《社交网络》和《消失的爱人》采用了第一人称和第三人称交错的形式构建出多个叙事主体,比如《返老还童》中虽然是由女儿以“我”的形式阅读日记,但是声音却是本杰明的第一人称形式完成的,而《社交网络》则让马克、文克莱沃斯兄弟和学校三方作为叙事主体讲述一个“各执一词”的故事。其次,大卫·芬奇没有使用单一的线性时空叙事模式,而是频频使用非线性时空叙事,让一个个故事在保持完整统一的前提下显得错综复杂而又环环相扣。《搏击俱乐部》堪称大卫·芬奇非线性时空风格电影的扛鼎之作,影片一开始就把“杰克被绑在椅子上”的结局展现出来,然后直接通过杰克展开倒叙回忆。在倒叙过程中,大卫·芬奇会在不经意或突然之间穿插一些“关联不大”的幻想内容,使得原本就“无序”的故事显得更加“突兀”,这正是黑色电影的一个典型特征。另一部作品《返老还童》则是把非线性叙事时空的模式又推进了一步:通过奇幻文学的形式把“倒叙的过去”和“正叙的现在”交融起来,让“本杰明·巴顿一生”这个原本简单的线性时空故事变得变幻莫测。而2014年的新作《消失的爱人》同样运用倒叙和插叙交织的形式通过丈夫尼克和妻子艾米两个叙事主体把一个陷入崩溃的婚姻故事编织得“引人入胜、惊险刺激”。

(二)“不一而论”的人物形象

为了契合幽暗低沉的“黑色”基调,大卫·芬奇在电影创作中往往把人物塑造成内敛沉稳的性格类型。这些人物形象一般都是处在社会边缘化地位,拥有特殊的经历、背景或精神状态。虽然都是社会非主流人物,但是他们没有完全像传统黑色电影中的人物一样以消极悲观、颓废无奈的态度面对黑暗的世界,而是以自己独特的方式奋起反抗。正是大卫·芬奇对传统黑色电影的创新,使得其电影文本中的人物性格更为复杂多样,也使得人们难以用传统的善恶好坏标准来衡量。在《七宗罪》中,杜·约翰是一个冷酷无比的连环杀手,但是他内心却流露着深刻的“惩恶扬善”情怀,并以此作为准则行事做人。当被问到“你是说你做的是上帝的善事”时,他的面孔上显现出一副玩世不恭却又古怪难测的神情,同时他认为“罪恶就在我们周围,只是在混乱败坏的当下社会里,我所杀掉的人才被称之为无辜”。可见,杜·约翰是一个极其复杂的人物,他内心对理想化社会是非常向往的,而且也渴望通过一些从善行为去感化世人,但是现实的残酷无情却逼迫他通过极端的方式在善与恶之间进行道德救赎。善与恶之间原本就在一念之差,人们就是在善恶选择方面陷入了困惑而造就了多面性人格。影片中的警探米尔斯也是一个“不一而论”的人物,他本来站在善良一方,但是妻子的遇害彻底激起了其愤怒的神经,进而犯下了“罪恶”,他也就成了一个两面性的人物。在影片《社交网络》中,主人公马克虽然具有出众的才华和极高的智商,但在情商方面却表现得形同白痴,关键是他的性格有着相当阴暗的一面。纵观他的成功历程,不难发现他是通过对别人的欺骗而实现的,其中欺骗对象包括其唯一要好的朋友。听证会上马克目空无人,恣意妄为的行为更是彰显了其阴险多变的性格特征。

(三)“难以言尽”的思想主题

大卫·芬奇的电影很多都以开放式结尾收场,给观众以无穷的想象空间,引发出“难以言尽”的多重主题。虽然作品的主题极具开放性,但基本上表达了对当下社会、人生与人性的质疑、嘲讽和批判。大卫·芬奇在《七宗罪》中虚构了一个令人毛骨悚然的连环杀人狂,通过极其暴力恐怖的场面隐喻出当下社会的蜕变。现实社会中虽然找不到一个像杜·约翰这样的杀手,但是在美国社会层出不穷的变态凶杀案件中不难找到他的部分身影,比如太阳圣殿教、奥姆真理教等邪教组织的破坏行为以及吉姆·琼斯、邮包连环杀手大卫·卡钦斯基等案件就是参照,因此,杜·约翰等行为出现绝不是空穴来风,而是基于当下社会土壤“正常”出现的,这就是大卫·芬奇通过这种“黑色”风格电影揭露和批判社会异化的表现。《搏击俱乐部》则是通过“暴力”和“死亡”描绘了社会边缘青年的生活状态,隐喻出现代社会中边缘群体虚无幻灭感和自我麻醉的精神世界。搏击会更像一个医院,而暴力是药,搏击是精神疗法。[1]在这里,人们都上了瘾一样迷恋上了暴力,因为他们相信“暴力可以解脱奴役”,殊不知他们已经走进了另外一种更为残酷的“精神奴役”,这就是现代人的精神悲剧。大卫·芬奇期望通过这样一部暴力十足的“黑色”电影来引导人们反思造成种种暴力的根源,进而从文化上实现自省和拯救。电影《社交网络》虽然没有太多暴力元素,但却让我们深深体会到了人类社会的滑稽怪诞和人性的难测。大卫·芬奇不仅揭示出在网络等高科技横行背景下人们追逐利益的乱象,而且控诉了人们深陷精神囹圄而自我浑然不知的悲剧状态。

二、 大卫·芬奇电影视听语言中的“黑色”元素

如果说文本是大卫·芬奇“黑色”电影创作灵魂的话,那么镜视听语言则是其“黑色”电影创作的框架,当然二者是相辅相成的。大卫·芬奇在电影创作中通过场景设计、光影效果、镜头运用等视听语言形式营造出奇特的“黑色”影像效果,与作品的“黑色”主题风格保持高度一致。

(一)黑暗场景的独特设计

大卫·芬奇在电影创作中一般把场景设定在夜晚的城市、黑暗的街道、荒废的破屋子、偏远的郊区车站、幽暗无比的酒吧、夜总会、阁楼等空间,营造出阴郁的氛围。在《七宗罪》中故事大部分发生在雨天泥泞不堪的昏暗街道中,而内景也是侧重对昏暗角落的描绘,甚至连屋子里陈设的道具都专门进行了消色处理,使其显得格外低沉,特别是案发现场被设置得令人毛骨悚然。在《消失的爱人》中,不管是尼克与妻子艾米的暧昧亲密,还是尼克与妹妹、警方的交谈,抑或艾米对情人的谋杀,基本都发生在灯光昏暗的室内,尤其是艾米伪造“强奸现场”谋杀情人的场景把“黑暗”的影像空间刻画得淋漓尽致。

(二)多变光影效果的运用

为了突出影片的“黑色”风格,大卫·芬奇充分利用了光线的反差和阴影的设置,这在日间戏和夜间戏、内景和外景、人物造型和环境造型方面都有具体体现。在《返老还童》中,大卫·芬奇为本杰明与黛西的第一次相遇设定了一个唯美的自然环境,即通过自然光的正常显示描绘了美好的爱情,而在其它较为阴郁的环境中,大卫·芬奇有意通过人造布光降低了自然光的作用,比如在老年黛西的病房里,窗纱的白色、柔和日光灯的白色以及黛西苍老的妆容和护工的衣服的白色都很好营造出冷峻肃穆的氛围,体现了较强的悲剧色彩。《七宗罪》虽然是一个彩色电影,但是大卫·芬奇却使用大量不饱和的色彩孕育出颓废清冷的色调,即使是光天化日之下他也运用绿色和蓝色来烘托污浊冰冷的气氛,展现出人类阴暗的内心世界。

(三)多种镜头的交错使用

大卫·芬奇拍摄电影时完全不受时空的限制,让镜头跟着自己无穷的想象力行进:可大可小、可高可低、可远可近、可直可弯,从而让画面带给观众以超强的视觉冲击力。在《十二宫》中,大卫·芬奇使用了诸多运动镜头突出了作品的现实色彩。镜头从“十二宫”杀手坐上一辆黄色出租车开始,紧跟着来了一个俯拍镜头,交代了周围的环境,随后镜头以出租车的行进轨迹为拍摄路径,并通过叠化将镜头逐渐推近,直到出租车停止,而当镜头恢复到正常机位时,命案开始发生:杀手从后座射杀了司机。这组运动镜头不仅交代了事件的时间、地点、过程,而且充分展示了杀手的凶残性。[2]在《七宗罪》中,大卫·芬奇则是使用了大量静态镜头,以客观冷峻的形式向观众展现了犯罪现场的各种情况。这种镜头运用虽然没有给观众刻意灌输什么,但是起到了欲擒故纵的效果,把观众带到了一种更为广阔的思维空间,从而增强了画面的艺术张力。

结语

总的来说,大卫·芬奇不仅在电影创作文本和视听语言中均融入了“黑色”元素,但是他的作品没有一味继承传统“黑色电影”的风格,而是通过反讽、冷处理等手段实现了革新,从而为观众营造了一个又一个别致深邃的“黑色”影像世界。作为一个笃信“艺术至上”的导演,大卫·芬奇通过“黑色”元素不仅展现出现实社会的浮躁无味,而且从深层次揭示出人类细腻而深刻的精神世界,无怪乎人们称之为一个充满哲思意味的“鬼才导演”。

参考文献:

[1]栾鹏.从《搏击会》《七宗罪》看大卫·芬奇电影的道德与暴力[J].时代文学,2010(8):225-226.

[2]张立群.大卫·芬奇电影艺术研究[D].重庆:重庆大学,2011(6):25.

作者:史丽萍

第2篇:大卫不可以

小班语言《大卫,不可以》

活动目标:

1、理解故事内容,知道哪些事情是不可以做的。

2、观察图片,能大胆讲述自己看到或猜测到的内容。

3、体验妈妈的辛苦与爱,从而增进爱妈妈的情感。 活动准备:

《大卫,不可以》幻灯片 各种声音 活动过程:

一、观察封面,激发阅读兴趣。

师:孩子们,今天老师带来了一个我非常非常喜欢的故事,来和你们分享。这是这个故事的封面,你在封面上看到了什么呢?

师:这个小男孩他叫大卫,咦!小朋友看他正在干什么?(拿鱼缸)

师:他是怎么去拿鱼缸的?(踩在书上;脚抬起来;用手去拿)

师:你们发现了吗,这样拿鱼缸会不会很危险呢?(鱼缸会破掉;鱼会死掉)

你会对他怎么说呢?(大卫,不可以;大卫,住手;大卫,你别这样拿鱼缸;大卫,等等) 师:你们看,这几个字 “大卫,不可以!”就是这本书的题目。 师:你觉得这句话可能会是谁说的?(妈妈;我觉得是他自己;爸爸) 师:这个谜底就藏在这本书里,让我们一起来看看。 师:看,她是谁?(妈妈)为什么说她是妈妈呀? 师:大卫的妈妈做了什么动作?(手叉腰)

师:妈妈为什么会手叉腰呢?你觉得她怎么了?(生气了)

师:妈妈生气了会是怎么样的表情呢?眼睛会怎么样?嘴巴会怎么样?我们来学一学妈妈生气的表情(眼睛瞪着前方,嘴巴撅着)。

师:咦?大卫到底做了什么惹妈妈生气的事情,妈妈会说“大卫,不可以”呢?让我们走进大卫家去看看吧!

二、仔细观察图片,引导幼儿对故事内容进行大胆猜测。

1、出示【天哪!大卫,不可以】这张画面

师:呀!大卫身上怎么了?(他身上太脏了,都是泥土)

师:他刚才去干什么了身上弄得这么脏?(去花园里玩了、他去泥巴里玩了) 师:除了大卫的身上那么脏,还有哪里很脏啊?(地板上)

师:他没把脚上擦干净就走进屋里,把地上踩得都是脏脚印,你觉得他这样做可以吗?为什么?(不可以。这样他会把地板和沙发弄脏的,别人来就不能坐了。)

师:地板脏了谁来打扫?妈妈打扫这么脏的客厅,妈妈会怎么样?妈妈这时候会对大卫说什么呢?我们一起来学学。(大卫,不可以!大卫,你别这样了。)

师:好,让我们学学妈妈的语气赶紧跟大卫说吧!把妈妈的语气学出来看看。 师:大卫这么脏,妈妈会让他去干什么?(洗澡)

2、出示【不行!不可以!】画面

师:你们猜的很对!真聪明啊!给自己鼓鼓掌!

师:那你们看大卫是怎么洗澡的?(放录音:流水的声音)(大卫把玩具带进来了,水满到地上了,水龙头开着„„)

师:你们太厉害了,都发现了,水都满出来了,大卫这样洗澡可不可以?为什么?(不可以)师:那大卫的妈妈会对大卫说什么?(大卫,不可以!大卫,把水龙头关紧。)

师:大卫连续做了两件错事,妈妈可真的有点生气了。可没想到大卫又做了一件让人哭笑不得的事情,你们听„是什么声音?(放录音:笑声)

师:很多人在笑,他们在笑什么,我们一起来看看大卫到底做了什么事情,让大家觉得很可笑?

3、出示【大卫,快回来!】画面

师:来看看大卫怎么了?(他光着屁股跑出去了。哈哈,他没穿衣服)

师:大卫光着屁股跑到大街上,你觉得好吗?(不好)那我们赶紧帮妈妈把他叫回来吧。(幼儿学着妈妈的声音:大卫,快回来!)

4、出示【大卫!不要吃了!】画面

师:好不容易把大卫叫回来了,可是,你们看„咦!这些是什么东西啊?(菜) 师:我们来看看都有些什么菜?(鸡腿、西兰花、胡萝卜、毛豆„„)

师:你觉得这么多菜在哪里?(大卫的嘴巴里)你怎么知道在嘴巴里?(看见牙齿了。) 师:看到大卫这个样子,妈妈会怎么说?(大卫,不要吃了。肚子会爆炸的。)

师:请小朋友想想大卫吃了很多东西,肚子会怎么样?(肚子疼,肚子涨)所以再好吃的东西也不能没完没了的吃,如果没吃够可以下顿再吃,不能一次全吃掉。

5、(播放课件声音:嘭!哗啦!)出示【我说过,大卫,不可以!】画面

师:这是什么声音?(花瓶打碎的声音)

师:哎呀!他,打碎了妈妈最喜欢的花瓶,妈妈又生气了。

师:大卫做了那么多不可以的事情,你觉得妈妈这时候会怎么样?会怎么说呢?(大卫,你再这样我就„„)

师:妈妈看来真的发火了,现在我们来看看大卫他怎么了?他坐在哪里?(他坐在角落里。)师:来看看他脸上的表情,他怎么了?(他眼睛里眼泪流出来。他哭了。) 师:他为什么流眼泪啊?大卫为什么会会哭啊?(大卫妈妈骂他了) 师:大卫是真的知道错了,才会流眼泪。

6、出示【宝贝,来这里】画面

师:知错就改还是妈妈的好孩子,妈妈还是决定原谅他。于是,妈妈对大卫说:“宝贝,来这里吧。”听到这句话的时候大卫马上做了一个什么动作?这个动作是意思?(我爱你。想要妈妈抱。)

师:大卫是想妈妈抱,你觉得妈妈会不会抱他呢?大卫会对妈妈说什么呢?(妈妈,我错了,我下次不这样了。)

7、出示【大卫乖„我爱你】画面

师:妈妈抱着大卫会说什么?虽然大卫犯了很多的错误,但是妈妈还是很爱他,只要他知道自己做错了,承认了错误,妈妈就会原谅他。 师:妈妈会说什么呢?(大卫乖,我爱你!)

师:我来请个小朋友当大卫,我来当妈妈,“大卫乖,我爱你!”

三、体会故事温情。

师:大卫做了这么多不快乐的事情,妈妈还是原谅了他,因为妈妈很爱他。你们平常在家做过哪些不可以的事情呢?妈妈生气了吗?那妈妈是怎么做的?妈妈最后原谅你了吗? 同样,你们在幼儿园了做错了事,老师也会原谅你们的,因为老师也非常地爱你们。 你们瞧,即使我们做了很多让妈妈生气的事,但是妈妈最后还是会原谅我们,因为妈妈很爱我们!那你们爱妈妈吗?你们是怎么爱妈妈的?

现在让我们一起走到妈妈(爸爸)身边,对妈妈(爸爸)说“妈妈(爸爸),我爱你!”再和爸爸妈妈抱一抱。(家长与幼儿拥抱)

第3篇:大卫上学去

《大卫上学去》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学习观察图片,并能根据图片用自己的语言表述图片的内容及猜测。

(2)通过故事知道怎样才是一个合格的小学生。 教学准备:教学课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师:(出示大卫的图片)大家还认识这个老朋友吗? 生:(异口同声)认识。 师:那大家跟他打个招呼吧。 生:Hello,大卫。

师:在《大卫,不可以》中,大卫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 生1:调皮。 生2:不听话 ……

师:现在的大卫,和你们一样,是一年级小学生啦,他在学校是好孩子吗?

生:(孩子们偷笑)会……不会。

师:想知道吗?今天,老师带来一个有趣的故事《大卫上学去》。这个故事招老师把它献给开学以来进步最大的:(出示孩子照片)梓华、淑楠、云天和宏略,还有忆佳。至于为什么送给他们,读完故事,相信你们就会明白。

二、感知故事

师:.瞧,这就是我的老师。(出示绘本第一张扉页)。上学以来,老师要我学会好多东西哦。可是,好多我老是忘。现在你们就来做我的老师好了,陪我一起温习一下。(出示第二张扉页)

生:(齐读)大卫,不可以!不可以大叫,不可以推人,不可以在走廊上奔跑)师:(做苦恼状)哎呀,好多呀,老是记不住。这不,一天的生活又要开始了。

1、出示绘本第一页

师:早晨,妈妈很早就开始叫我起床了,可是昨晚没听妈妈的话,睡得太晚了。唉,起不来。路上又跟卖水精灵的老奶奶聊了一会儿。这不,当我推开教室门的时候,发现小朋友们都坐的那么端正。老师生气的瞪了我一眼,说……

生:(齐说)大卫!你迟到了!

师:(低下头)哦,我知道了,下次会早点的。

2、出示绘本第二页

师:数学课上,老师写在黑板上的题目太简单了。2+2=4(师到黑板前做这道题)耶,做对了!正当我高兴的时候,老师转过头提醒得意的我……

生:(笑着大声说)大卫,回去坐好! 师:(拉拢着脑袋)坐好就做好!

3、出示绘本第三页

师:咦,口袋里还装着一块口香糖呢。(师边说边把口香糖拿出来放到嘴巴里)反正无聊,那就吃掉吧。唔,真好吃。口香糖还很好玩呢,能拉成长条,还能吹泡泡呢。我玩的正高兴呢。老师又大声的说了一句……

生:(大笑着齐声说……)上课,不可以吃口香糖! 师:(做没听清楚状,下去问孩子)老师,你说什么? 生1:上课,不可以吃口香糖! 师:老师,我还是没听清楚。

生2:(大声的说)大卫,上课不可以吃口香糖! 师:好吧,我吐掉。(师,吐出)

4、出示绘本第四页

师:这节课我决定要好好表现了——积极回答问题。呀,这个问题我拿手,让我来吧。老师没叫我,是不是没有看见我?站高点(站到讲台上):“老师,我知道……”刚要说出答案,老师很不高兴的提醒我……

生:(齐说)大卫,要先举手!

师:(低下头)哦,知道了。上课回答问题要先举手,像旁边的同学一样。

5、出示绘本第五页 师:最喜欢的美术课终于到了。看我的新画法:我一只手涂成红色的,一只手涂成绿色的。呀,真想看看印在衣服上的效果,试试吧。(师装作要把手印到小朋友的身上)这时,老师大声的说……

生:(大声说)手不要乱碰!

师:哇!吓了我一跳(孩子们哈哈大笑)如果要是印上了,小朋友肯定会哭鼻子的吧,还是洗掉好了。

6、出示绘本第六页

师:最后一节课了,肚子好饿哦。午饭会吃什么呢?哦,你们看,外面的白云像不像正在恐龙大战?究竟哪只最厉害呢?正当我想得入迷的时候,老师的声音有在我耳边响起……

生:注意听讲! 师:好吧,我坐好。

7、出示绘本第七页

师:哇哦,午饭的时间到了。我在后面等了好久都没有轮到我,干脆去前面好了。刚走出来两步,老师一边舀饭菜,一边说……

生:大卫,排队去!

师:小朋友好像也不高兴了,那我再回去吧。

8、出示绘本第八页 师:午饭真好吃!吃的正香呢,前面不知道谁扔过来一个菜叶。真烦人!我可不能认输,还给他一个西红柿。呀,不好,扔到他脸上了……正打的不可开胶的时候,老师生气了,她不听我解释……

生:(大笑)我不管是谁先开始的!

师:唉,倒霉。早知道被罚打扫餐厅我就不这么干了。其实,我不理他就没事了。唉……(生大笑)

9、师小结:一上午的学习生活结束了,你给这个时侯的我打多少分呢?为什么?

生1:我给你打零分! 师:为什么啊?

生2:因为你很调皮,不听老师课。

生2:我给你打60分。因为要看看你下午的表现怎么样再说。

10、出示绘本第九页

师:小朋友们给我打这么低的分我还不知道呢。瞧,我在操场上玩的正高兴呢。(生笑)老师站在门口喊我……

生:大卫,已经开始上课了! 师:好的,我马上回去。

11、出示绘本第十页 师:这节是我最讨厌的阅读课,四周一点声音也没有,真没劲!咦,旁边有铅笔,就拿它练练我刚学过的架子鼓吧。啦啦啦……唱的正起劲,旁边的同学……

生:(用手指放在嘴上)虚…… 师:什么?

生:嘘,嘘,嘘……

师:哦,不好意思,打扰到别人了。

12、出示绘本第十一页

师:哎呦喂,老师,我憋不住了,想尿尿。老师无奈的说……

生:(大笑)又要去?

师:(不好意思)对不起嘛,我以后下了课一定先去尿尿再玩。

13、出示绘本第十二页

师:找个大衣暗的地方画画吧。好,就在桌子上!我画只小狗汪汪叫,画颗星星闪啊闪,还没画好飞船呢,老师从我旁边冒出来说……

生:这样吧,大为同学,放学你留下!

14、出示绘本第十三页

师:唉,原来是擦桌子呀。我的桌子擦干净了,顺便擦一下其他人的吧。我把椅子放整齐,擦得干干净净。老师笑眯眯的问我…… 生:大卫,做完了吗?

师:做完了!呼,老师终于表扬我了,还奖励给我一个颗小星星,说……

生:做得好,大卫! 师:好高兴啊。老师说…… 生:大卫,现在你可以回家了

师:带着小奖章,我高高兴兴回家去了。

15、老师小结:一天的学习生活又结束了,你给这个时候的我打多少分?为什么?

生1:我给你打80分。因为上午你虽然表现不好,但是下午表现还可以,希望你以后继续努力。

师:那我会好好表现,争取你给我打满分。 生2:我给你打满分 师:是吗?我好高兴啊。

生2:虽然你上午表现不好,但是下午可以帮小朋友把椅子和桌子都擦干净,所以给你满分!

师:谢谢你的鼓励,我会再接再厉的。 生3:我给你打0分。 师:为什么?

生3:因为你老是违反纪律,还打扰到其他小朋友。 师:哎呀,我已经知道错了,我会努力表现,从你这里得到分数的。 总结:其实,每个孩子都不是十全十美的。或许上课迟到过,或许跟别人打过架,或许上课老走神。可是,只要像大卫一样努力改正,就仍然是老师和小朋友喜欢的好孩子。就像他们(出示孩子照片)每天都有崭新的变化,让我惊喜。上课爱举手了,学会认真听讲了,字也越写越漂亮了。老师在想,在坐的你们何尝不是一个个的大为呢?调皮又可爱的大卫。让我们再来一遍吧。

三、角色互换体验

师:现在我是老师,你们是大卫。我们再来一遍故事。

1、师:从这幅开始吧。谁愿意讲讲这幅图画? 晚上,我没有听妈妈话,早睡觉。第二天就迟到了,老师很生气的说……

师:(做生气的样子)大卫,你迟到了!

2、师:数学课上,大卫你在做什么?

生:我做了一道很简单的数学题,高兴的不得了。可是老师说……

师:大卫,回去坐好!

3、师:呀,大卫,你这是在做什么呀?

生:我想起口袋里有一块口香糖,就放到嘴巴里嚼,正在我拉出来的时候,老师说……

师:(叉着腰生气的说)上课不可以吃口香糖!

4、师:大卫,这节课你该好好表现了吧? 生:老师问了一个我最拿手的问题,我着急的站起来回答,可是,老师说……

师:大卫,要先举手!

5、师:大卫,干嘛呢你?这好像在上美术课吧? 生:美术课上,我把手一只涂成红色,一只涂成绿色,要往小朋友身上印,被老师看见了,说……

师:手不要乱碰!

6、师:大卫,看什么这么出神?

生:快中午了,好饿。看见窗外有很多白云像恐龙的样子,哪一只更厉害呢?正在我看的入迷时,老师说……

师:注意听讲!

7、师:大卫,要排队吃午饭了,你去哪?

生:我等不及了,要去前面要饭菜。结果,老师说…… 师:大卫,排队去!

8、师:哇,怎么成了战争现场了?

生:我在吃午饭,吃的正香的时候,一个小朋友扔了个菜叶,我就扔了西红柿,不小心扔到他脸上,我们就打起来了。结果老师看见了,生气的说……

师:我不管是谁先开始的!

9、师:吃过午饭了,大卫你在做什么? 生:我在外面打球,老师说…… 师:大卫,已经开始上课了。 生:我这就回去。

10、师:大卫,什么事啊?你这么高兴?

生:这节是我最讨厌的阅读课。我拿着铅笔当架子鼓,练习一下。旁边的小朋友说……

师:嘘……

11、师:大卫,你这是……

生:我下课没去尿尿,现在憋不住了,要去。老师说…… 师:又要去?

生:我下次一定先去尿尿。

12、师:大卫,你在画什么啊?

生:我在桌子上画画。画了只小狗,还有星星。正在画飞船的时候,老师说……

师:这样吧,大为同学,放学你留下! 13,师:于是大卫——

生:我留下打扫卫生,我擦干净自己的桌子,还把小朋友的都擦干净。老师表扬了我,还奖励给我一颗小星星。我高兴的回家了。

师总结:大卫的一天过去了。相信大家在大卫身上多少能找到自己的影子吧。布置一个作业:以xxx,上学去为题,用一幅或者几幅画画出你在学校的表现。

第4篇:美国大卫

美国大卫·帕金斯的元课程理论解读

南京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

赵慧臣 广西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

何媛

[摘 要]教育不是培养鹦鹉学舌的“知识人”,而是培养能够独立思考的创造者。美国学者帕金斯提出元课程理论,探讨如何促进学生思维发展。帕金斯认为的课程有课程和元课程两种层次,元课程并不是附加在课程中的硬件设备,而是作为理念对课程融合与渗透,可以通过与课程整合的方式实现。

[关键词]元课程

课程

思维技能

整合

美国哈佛大学“零点项目”(Project Zero)的主要创始者和负责人之一大卫·帕金斯(David N. Perkins)教授曾在美国、瑞典、南非、以色列等国家研发和讲授关于思维的教育计划和方法,所领导的认知思维技能课题组主要研究人的知觉和认知潜力。

帕金斯在1992年所著的《智能学校:为了每个孩子更好的思考》(Smart schools:better thinking and learning for every child)书中认为,很多学校的课程中主要提供历史事实、算术的运算法则以及科学的公式等知识,却未能让学生具备应用知识的思维技能。帕金斯强调教育应该帮助学生应用知识解决不确定的问题,“应该在教学中发展一种思维的文化

[1](a culture of thinking),学生能够通过批判性思考和创造性思考而获得智力发展”。于是,他于1992年和1993年分别发表论文《思维工具系统与元课程》(mindware and the metaeurriculum)和《创建元课程》(Creating the metacurriculum),提出元课程理论,以期课程中超越纯粹的知识学习,促进学生思维技能更好发展。

根据元课程理论,帕金斯开发设计了与学生思维发展相关的课程。他设计的七年级学生思维技能训练和测验课程,用《奥德赛》(Odyssey)为名称出版。课程被实践证明效果明

[2]显,目前被广泛应用于美国许多中学中。参与编写的研究生课程《智力的活动及动力习性》被哈佛等高校作为研究生思维训练的参考书籍。

一、从智力研究到元课程理论提出

如何利用课程培养学生思维技能,不仅需要把握课程的特点,还需要根据人智力的本质。帕金斯根据自己对智力的研究成果,探讨如何更好应用元课程提高学生思维技能。

1.关于智力构成的真智力理论

帕金斯在对智力测量与提高做了大量研究后,提出智力由神经智力(Neural intelligence)、经验智力(Experiential intelligence)和反省智力(Reffective intelligence)三个主要部分构成,各自有着不同特点和功用。

(1)神经智力指神经系统的有效性和准确度。神经智力具有非用即失(use it or lose it)的特点。显然,神经智力是通过运用先天因素而得到保持和加强的。

(2)经验智力指个人积累的不同领域的知识和经验。它可以使人在一个或者多个领域中具有高水平的思维技能。丰富的学习环境能够促进经验智力。一般而言,经验较为贫乏的人与学习环境丰富的人在经验智力能够显著地表现出差异来。

(3)反省智力指解决问题、学习和完成任务的广泛策略。它包括支持坚持性、系统性和想象力的态度,还包括自我监视和自我管理的策略。因此,反省智力可以看成是有助于有

效运用神经智力和经验智力的控制系统,从而人们可以更好地利用神经智力和经验智力,学会更有效地思维和行动。

三种智力有较大差异,提高方式也不同。尽管存在营养与成熟的影响,教育对神经智力的提高并不是很大。经验智力的发展过程缓慢,甚至某一特殊领域的经验智力需要用几年时间才能形成。而反省智力能则能相当快地发展,如智力管理、策略使用、元认知等虽不能一蹴而就,但可能用几个月而不是几年或者几年而不是几十年就能提高。因此,三种智力中,反省智力最有可学习性,能很快得到发展,是教育活动的重要目标。

2.利用元课程,提高学生思维技能

那么如何发展反省智力呢?帕金斯提出思维工具系统(mindware)形成反省智力,是发展反省智力的关键。思维工具系统承担着形成模式(pattern)、重新形成模式(repattern)和去模式(depattern)的三项组织思维的任务,“可以拓展个人的一般能力,让人能够具

[3]备批判性和创造性的思维。”

帕金斯认为学科带给学生的不仅仅是知识内容,还有自身的专门思维工具系统。优质思维不仅仅意味着产生的流畅性、敏捷性,本质上更是思维重组。然而单纯的练习会把学生领入老的思维模式中,必须利用重新形成模式和去模式的方式,发展更有效的思维技能。对此,帕金斯提出应提供侧重于思维发展的元课程,以使学生获得思维工具系统。

二、元课程理论的主要内容

帕金斯所认为的课程有课程和元课程两种层次。“课程是由知识的内容和概念组成,而元课程是由学习的思维技能和策略组成,以帮助学生理解所教的知识内容,发展独立思考和[4]学习的能力。”元课程理论强调整体课程观,即元课程与课程整合。帕金斯提出:广泛意义上的课程整合不仅仅包括是交织的主题(例如科学和社会的相关内容),还包括课程构成

[5]的基础(如知识内容与思维技能)。具体来说,元课程的主要内容包含以下六个方面。

1.理解学科的高阶知识(Higher-order knowledge of the disciplines)。英语、科学、数学和历史等学科的内容远远超过事实性知识,还包括学科的高阶知识,即独特的思维模式。不同学科有着独特的假设、命题和陈述,体现着学科的思维模式。然而常规教学却往往难以触及学科的思维模式,元课程应该帮助学生掌握学科相应的思维模式,明白它在学科中的特点、地位和价值以及如何利用它进行学科知识的学习。

2.有效使用思维语言(The language of thinking)。语言提供了丰富的术语和概念,让思维和学习有了重要的区分,能够帮助如何高效思维。例如,分析比较微妙而重要的概念时,学生需要经历猜测、假设、判断和确认等过程。那么,他们就能够领略到能否有效使用思维语言的区别。

3.养成良好的思维品性(Thinking dispositions)。包括动机、义务、勇气、持久稳固的认知行为和思维习惯等。多数教学仅仅间接地培养学生认知发展方面的思维品性,而对动机、决心、勇气和习惯等方面则不怎么关注。教学应直接培养这些方面的思维品性。

4.获得整合的智力模式(Integrative mental models)。传统课程长期以来存在着的“只见树木不见森林”的问题,即让学生学习了局部内容,而却不能把握整体关系。因此,元课程应该通过整合视觉的或概念的模型让思维看得见(Making thinking visible),为学习者提供理解概念的鸟瞰图。

5.学会学习(Learning to learn)。尽管许多有效学习的方式不断被心理研究发现,但却有着特定的规则和要求,学生很难自觉运用。元课程理论认为需要教关于记忆、理解和

使用知识方面的基本思维技能,即讲授关于如何学习的知识。如对于历史事件,让学生不仅掌握事实,还要探索事实背后的深层原因。

6.为迁移而教(Teaching for transfer)。许多教育工作者批评学生缺乏将学校、家庭、社会和职业等情景中知识联系起来的能力,在学校里学习的知识在其他地方不能有效应用。为此,元课程强调知识应从一个情境到另一个情境的迁移,让学生能够以不同的方式在不同情景中创造性使用。

三、元课程通过与课程整合的方式实施

元课程并不是附加在课程中的,而是作为理念融合与渗透于原有的课程中,旨在使课程知识更富有生命和活力。学生在学习历史、数学或其他学科时,不仅能够恰当地使用学科内部的思维语言,获得学科的思维模式,而且可以掌握学习的策略和学习方式,提高在学科和学科之间知识迁移的能力。

元课程与课程的整合涉及的问题主要包括三个方面。首先,明确元课程应包含体现思维的技能。其次,分析课程教学传统模式背后的假设。传统模式认为大多数学生已经掌握解决问题的思维技能,主题知识内容已经体现了思维技能,在教学中不应该为了思维技能而牺牲知识内容。最后,分析课程中教思维技能的操作方法,如课程教学是如何组织的,思维技能与知识内容是怎样整合的。在整合的的途径和方法上,帕金斯提出了几个操作要点。

1.关注思维技能还是知识内容

帕金斯认为主要有两种观点。一种观点认为,在知识内容科目中安排明确的知识学习,在思维技能的课堂中安排思维技能学习。另一种观点认为,要看思维技能和知识内容谁作为教学目标来确定。那么,有些时候目标是针对知识内容,有些时候目标是针对思维技能的。

2.在哪些科目中教思维技能

帕金斯认为一个均衡的方法是每个科目“牵头”负责思维和学习思维技能的教学,并加强应用。那么英语课程在阅读和写作教学中继续承担着更大责任,科学课程在实证调查思维技能方面扮演着重要角色,社会课程在决策思维技能方面、数学在问题解决方法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但是也有例外,如社会研究课程除了发展决策思维技能,也会加强阅读、写作、实证调查和问题解决等思维技能的教学。另一种做法就是确定要教的思维技能,而不需要将特定的思维技能与特定的学科对应。

3.使用隐性还是显性的整合方式

在隐性整合中,活动计划中要求学生使用的思维技能被看成是重要的,但是教师并不在课堂中呈现思维技能。如通过需要使用思维技能的实验设计,但并不衡量思维技能的等级。

在显性整合中,思维技能被正式教授,即明确地界定、教授思维技能。为了提供足够的练习,学生需要完成思维技能方面的作业。如果学生评价适用于显性整合的观念,那么思维技能是可以进行测试的。将思维技能和知识内容结合起来,可以更有效。

4.思维技能与知识内容如何密切联系

当课程的教学大纲没有将教学知识内容和提高思维能力结合时,思维技能和知识内容是以松散的方式连接的。教师应该考虑这些问题:1.学生将学习什么识内容?2.哪些活动和任务将是学生应该完成的?3.学生需要什么思维技能来完成活动和任务?于是,一个思维技能与知识内容紧密耦合的教学方法就生成了,可以帮助学生发展思维技能。

5.何时教与知识内容相关的思维技能

思维技能教学的时间,可以在教学前,也可以在教学过程中。思维技能教学可以在为学生准备知识内容的开始提出,也可以在教学中间或过程中加以指导。如果有些作业是教师为

了学习知识内容学习所需要的,而不仅仅是为了思维技能而布置的,那么就会让学生同时学习思维技能和知识内容获得。当思维技能和知识内容不能相互吻合时,教师可以将思维技能的指导和操练与知识内容教学同时强调,而不是将它单独地列在课程里。

6.如何组织跨学科课程的思维技能整合

教师需要确认两个或多个科目中重要的思维技能,然后通过每个学科的交互教学以实现学生思维发展。较好的操作方法是通过课程组织,让学生在不同的学科中听到相同的术语,使被选定的思维技能在个时间段(如一个学年)内学习。例如,中小学教师认为“比较”的思维技能在跨学科中可以通用。那么,在英语课中重点可能是比较单词或语句;在生命科学中可比较机体的系统;在社会课程中可比较文化区域;而在数学中可比较三角形的类型。

参考文献:

[1]Lorraine Mueller.the educational theory of David Perkins[EB/OL].http://www.newfoundations.com/GALLERY/Perkins.html.2009-01- 12

[2]D,N.Perkins.Ph.D.mindware and the metacurriculum[EB/OL].http://www.newhorizons.org/future/Creating_the_Future/crfut_perkins.html.2009-02-01

[3]D.N.Perkins.Ph.D.mindware and the metacurriculum[EB/OL].http://www.newhorizons.org/future/Creating_the_Future/crfut_perkins.html.2009/02-01

[4]David Ackerman and D.N.Perkins.Integrating Thinking and LearninS Skills Across the Curriculum[EB/OL].http://www.ascd.org/publications/books/61189156/chapters/Integrating_Thinking_and_Learning_Skills_Across_the_Curriculum.aspx.2009-02-18

[5]DavidN.Perkins.CreatingtheMetacurriculum[EB/OL].

http://www.edweek.org/ew/articles/1993/02/24/22perk.h12.html.2009-01-12

第5篇:大卫和约拿单

第六課大衛和約拿單

給老師的話:

親愛的老師:聖經中有許多好同工、好夫妻、好兄弟、好師徒等等故事,但著墨於「好朋友」的故事並不多。大衛和約拿單的友誼更勝兄弟之情,是聖經中描寫好朋友的經典故事。「約拿單的心與大衛的心深相契合,約拿單愛大衛,如同愛自己的性命。」(撒上十八1)掃羅要殺大衛,約拿單夾在中間,更顯得為難,但是他看出大衛未曾得罪自己的父親掃羅,而且神與大衛同在,所以三番兩次替大衛向父親說情,甚至得罪父親,連掃羅都掄起槍要刺約拿單,到最後兩人黯然分別。撒上十

八、十

九、二十章,花了這麼多的篇幅記載這兩個好朋友的堅定友情,令身處現代的我們讀起來,不禁悠然神往。親愛的老師!您有這種好朋友嗎?願主耶穌賞賜給我們在主內、在社會上都有真正的好朋友!對幼稚班的小朋友而言,好朋友就是一起玩、一起唱歌快樂的好朋友,是不是單純又真摯呢!

經文:撒母耳記上十八至二十章

教學目標:1知道約拿單隨時關心大衛的安危,明白友誼的可貴。

2明白神保護大衛,不受掃羅王殺害。

3明白掃羅失敗是因為驕傲和嫉妒。

背誦聖句:朋友乃時常親愛,弟兄為患難而生。(箴十七17)

課前準備:圖片,幼稚班內幾個好朋友一起玩的相片。

建議詩歌:

禱告:奉主耶穌聖名禱告:慈愛的天父,感謝您賞賜給我們許多好朋友,我

們一起聚會,一起玩,非常快樂。求您讓我們能學習大衛和約拿單,彼此相愛,互相幫助,榮耀您的名!哈利路亞,阿們!

導引:

小朋友!大家還記不記得歌利亞的故事?(請幼兒回憶發表上一週的故事)

,你有沒有好朋友?請小朋友發表自己的好朋友是誰?喜歡和好朋友一起做

什麼?會不會吵架?吵架怎麼辦呢?(拿出相片,分享小朋友們一起玩的歡樂)

聖經裡告訴我們,大衛有一個最要好的朋友他的名字叫做約拿單,他的爸爸

就是掃羅王,今天我們就是要講大衛和約拿單這兩個好朋友的故事!

大衛成了約拿單的好朋友

掃羅王看見大衛打敗了歌利亞,就請他擔任戰士長,住在王宮裡,掃羅王的

兒子約拿單好喜歡大衛,常常和大衛一起聊天,約拿單越來越喜歡大衛,就請大

衛做他的好朋友。小朋友,你會不會送東西給你喜歡的好朋友?(送貼紙、送玩

6~1

具、送糖果)

約拿單也一樣,他把自己最好的戰袍、刀子、弓箭、皮帶送給大衛,大衛穿

上約拿單送的戰袍,內心好高興喔!兩人成為最好的朋友。

掃羅王嫉妒大衛

大衛常常打勝仗,有一次,打完勝仗要回王宮的時候,許多的婦女們出到城

外,唱歌、跳舞、打鼓歡迎掃羅他們回來。他們歡呼:「掃羅殺死千千,大衛殺

死萬萬!」「掃羅殺死千千,大衛殺死萬萬!」(請教員舉出千千和萬萬的圖片,

讓孩子比較千千萬萬的多寡差異)小朋友!他們的意思就是:「大衛殺死的敵人

比較多,大衛比掃羅王更偉大!更厲害!」你們猜!掃羅王聽了有什麼感覺?(請

幼兒發表)

對了!掃羅王聽了很生氣,心中想:「哼!我是國王,大家居然說:『掃羅殺

死千千,大衛殺死萬萬!』我只剩下王位沒有給他了!大衛以後很可能會變成國

王,那我怎麼辦?我兒子約拿單也別想當國王了!我一定要除掉大衛!」

小朋友!這就叫做「嫉妒」!不喜歡看到別人比我們好、比我們擁有更多的

東西!這是神最討厭的事情!既然掃羅嫉妒神喜歡的大衛,神就離開掃羅王,於

是惡魔就進入掃羅的心中,讓他成天胡言亂語,嘰哩咕嚕亂講話,大家只好又請

大衛來彈琴趕鬼,沒想到掃羅王一看見大衛為他彈琴,竟拿起長槍往大衛刺過

去,大衛一躲,閃過去,掃羅又刺一槍,感謝神的保護,大衛還是躲過了。掃羅

王看到真神保護大衛與他同在,對大衛是又害怕又恨他!

大衛逃避掃羅王

約拿單叫大衛先躲起來,然後去見掃羅王說很多大衛的好話,他告訴掃羅

王:「大衛對您很好,又有神同在,您為什麼要殺他呢?」掃羅聽了,就答應不

殺大衛了,約拿單好高興!就去告訴大衛:「你可以再出來為父王彈琴工作了!」

小朋友!其實,擾亂掃羅王的是魔鬼,魔鬼在掃羅身上做主,掃羅王已經沒

有辦法控制自己了,所以當大衛又回來為掃羅王彈琴時,掃羅又拿起槍要刺殺大

衛,大衛只好逃到很遠很遠的地方去躲起來。約拿單好傷心,為什麼爸爸要殺自

己最好的朋友呢?小朋友!如果你是約拿單,你是要同情掃羅王,還是同情大衛

呢?

好朋友泣別

約拿單他覺得大衛又沒有做錯事,真神也與他同在。而自己的父親,因為魔

鬼作工而胡言亂語,脾氣暴躁,常常要殺人。約拿單選擇了要救大衛,他又去向

父親掃羅王求情,沒想到掃羅王把約拿單臭罵一頓:「你這個不乖的兒子,難道

你不知道只要大衛活著,你就不能當國王了嗎?」說著還拿槍要刺殺兒子約拿

單!約拿單了解掃羅王一定要殺死大衛了,約拿單傷心的一整天都吃不下飯!

6~2

隔天,約拿單到和大衛約定的秘密地方見面,兩個好朋友抱在一起哭了,約拿單說:「我的父親決定要殺你,你一定要離開這裡,我們兩人不能再見面了!

以後你當了國王,一定要好好照顧我的家人喔!你快逃走吧!願神保護你,平平

安安的走吧!」大衛答應了約拿單的請求,「我會好好照顧你的家人的!」兩個

好朋友就這樣哭著分開了。

結語

小朋友!你們在學校裡有沒有很要好的朋友?如果你最要好的朋友搬家

了,或是住到國外去了,那就不能常常見面了,你會不會難過呢?約拿單和大衛

卻是為了掃羅王的妒嫉心而不能再見面,在聖經裡,描寫感情很好的好朋友故事

就是他們了,你聽了有什麼感想呢?(請幼兒發表)如果你現在已經有好朋友了,

一定要學習大衛和約拿單彼此相愛喔!

大衛為了逃避掃羅王,就開始逃亡了,因為掃羅王要殺他,也不能好好的睡

在房子裡,每天東藏西躲,有時候沒食物吃還要餓肚子,都是誰害的呢?(掃羅)我們星期要講大衛和掃羅在一個山洞遇上了,會發生什麼事呢 ?你們一定要來

聽喔!

6~3

第6篇:《大卫》

大卫·科波菲尔

作者:查尔斯·狄更斯

·内容提要·

大卫·科波菲尔尚未来到人间,父亲就已去世,他在母亲及女仆辟果提的照管下长大。不久,母亲改嫁,后父摩德斯通凶狠贪婪,他把大卫看作累赘,婚前就把大卫送到辟果提的哥哥家里。辟果提是个正直善良的渔民,住在雅茅斯海边一座用破船改成的小屋里,与收养的一对孤儿(他妹妹的女儿爱弥丽和他弟弟的儿子海穆)相依为命,大卫和他们一起过着清苦和睦的生活。

大卫回家后,后父常常责打他,并且剥夺了他母亲对他的关怀和爱抚。母亲去世后,后父立即把不足10岁的大卫送去当洗刷酒瓶的童工,让他过着不能温饱的生活。他历尽艰辛,最后找到了姨婆贝西小姐。

贝西小姐生性怪僻,但心地善良。她收留了大卫,让他上学深造。大卫求学期间,寄宿在姨婆的律师威克菲尔家里,与他的女儿安妮斯结下情谊。但大卫对威克菲尔雇用的一个名叫希普的书记极为反感,讨厌他那种阳奉阴违、曲意逢迎的丑态。

大卫中学毕业后外出旅行,邂逅童年时代的同学斯提福兹。两人一起来到雅茅斯,访问辟果提一家。已经和海穆订婚的爱弥丽经受不住阔少爷斯提福兹的引诱,竟在结婚前夕与斯提福兹私奔国外。辟果提痛苦万分,发誓要找回爱弥丽。

大卫回到伦敦,在斯本罗律师事务所任见习生。他从安妮斯口中获悉,威克菲尔律师落入诡计多端的希普所设计的陷阱,处于走投无路的境地。这使大卫非常愤慨。但这时,大卫堕入情网,爱上斯本罗律师的女儿朵拉。他俩婚后生活并不理想,因为朵拉是个容貌美丽、但头脑简单的“洋娃娃”。姨婆也濒临破产。这时,大卫再次遇见他当童工时的房东密考伯,密考伯现在是希普的秘书。密考伯经过激烈的思想斗争,揭露了希普陷害威克菲尔并导致贝西小姐破产的种种阴谋。在事实面前,希普只好伏罪。后因他案并发,被判终身监禁。贝西小姐为了感谢密考伯,送他一笔资金,使他在澳大利亚发财致富,事业上取得成功。

与此同时,辟果提多方奔波,终于找到了被斯提福兹抛弃后沦落在伦敦的爱弥丽,决定将她带到澳大利亚,重新生活。启程前夕,海上风狂雨骤,一艘来自西班牙的客轮在雅茅斯遇险沉没,桅杆上攀着一个濒死的旅客。海穆不顾自身危险,下海救他,不幸被巨浪吞没。当人们捞起他的尸体时,船上那名旅客的尸体也漂到岸边,原来是诱拐爱弥丽的斯提福兹!爱弥丽怀念海穆,去澳大利亚后在劳动中寻找安宁,终身不嫁。

大卫成了作家。朵拉却患了重病,在辟果提去澳前夕离开人世。大卫满怀悲痛,出国旅行,其间,安妮斯始终与他保持联系。当他三年后返回英国时,发觉安妮斯始终爱着他。他俩终于结成良缘,与姨婆贝西和女仆辟果提愉快地生活在一起。

作品赏析

《大卫·科波菲尔》是19世纪英国批判现实主义大师狄更斯的一部代表作。在这部具有强烈的自传色彩的小说里,狄更斯借用“小大卫自身的历史和经验”,从不少方面回顾和总结了自己的生活道路,反映了他的人生哲学和道德理想。《大卫·科波菲尔》通过主人公大卫一生的悲欢离合,多层次地揭示了当时社会的真实面貌,突出地表现了金钱对婚姻、家庭和社会的腐蚀作用。小说中一系列悲剧的形成都是金钱导致的。摩德斯通骗娶大卫的母亲是觊觎她的财产;爱弥丽的私奔是经受不起金钱的诱惑;威克菲尔一家的痛苦,海穆的绝望,无一不是金钱造成的恶果。而卑鄙小人希普也是在金钱诱惑下一步步堕落的,最后落得个终身监禁的可耻下场。狄更斯正是从人道主义的思想出发,暴露了金钱的罪恶,从而揭开“维多利亚盛世”的美丽帷幕,显现出隐藏其后的社会真相。

在人物的塑造上,大卫·科波菲尔无疑倾注了作者的全部心血。不论是他孤儿时代所遭遇的种种磨难和辛酸,还是他成年后不屈不挠的奋斗,都表现了一个小人物在资本主义社会中寻求出路的痛苦历程。经历了大苦大难后尝到人间幸福和温暖的大卫,靠的是他真诚、直率的品性,积极向上的精神,以及对人的纯洁友爱之心。安妮斯也是作者着力美化的理想的女性。她既有外在的美貌,又有内心的美德,既坚韧不拔地保护着受希普欺凌的老父,又支持着饱受挫折之苦的大卫。她最后与大卫的结合,是“思想和宗旨的一致”,这种完美的婚姻使小说的结尾洋溢一派幸福和希望的气氛。他们都是狄更斯的资产阶级人道主义理想的化身。这种思想的形成与狄更斯个人的经历和好恶是分不开的。他始终认为,处于受压迫地位的普通人,其道德情操远胜于那些统治者、压迫者。正是基于这种信念,小说中许多普通人如渔民辟果提、海穆,尽管家贫如洗,没有受过教育,却怀有一颗诚朴、善良的心,与富有的斯提福兹及其所作所为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当然,这种强烈的对比还反映着狄更斯本人的道德观:“善有善报,恶有恶报”。这部小说里各类主要人物的结局,都是沿着这种脉络设计的。如象征着邪恶的希普和斯提福兹最后都得到了应有的惩罚;而善良的人都找到了可喜的归宿。狄更斯希翼以这样的道德观来改造社会,消除人间罪恶,这是他的局限性所在。

《大卫·科波菲尔》在艺术上的魅力,不在于它有曲折生动的结构,或者跌宕起伏的情节,而在于它有一种现实的生活气息和抒情的叙事风格。这部作品吸引人的是那有血有肉的人物形象,具体生动的世态人情,以及不同人物的性格特征。如大卫的姨婆贝西小姐,不论是她的言谈举止,服饰装束,习惯好恶,甚至一举手一投足,尽管不无夸张之处,但都生动地描绘出一个生性怪僻、心地慈善的老妇人形象。至于对女仆辟果提的刻画,那更是维妙维肖了。

小说中的环境描写也很有功力,尤其是雅茅斯那场海上风暴,写得气势磅礴,生动逼真,令人有身临其境之感。

狄更斯也是一位幽默大师,小说的字里行间,常常可以读到他那诙谐风趣的联珠妙语和夸张的漫画式的人物勾勒。评论家认为《大卫·科波菲尔》的成就,超过了狄更斯所有的其他作品。

第7篇:

上一篇:统筹协调和管理方案下一篇:磨炼的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