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义词的几种作用

2022-07-26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第1篇:同义词的几种作用

常见的几种说明方法及作用

常见说明方法及其作用

常见的说明方法有举事例、分类别、列数据、作比较、画图表、下定义、作诠释、打比方、摹状貌、引资料等10种。写说明文要根据说明对象的特点及写作目的,选用最佳方法。

一、举例子

举出实际事例来说明事物,使所要说明的事物具体化,以便读者理解,这种说明方法叫举例法。

这种说明方法的作用是使说明的对象具体形象,便于读者理解。

二、分类别

将被说明的对象,按照一定的标准划分成不同的类别,一类一类地加以说明,这种说明方法,叫分类别。

分类别的作用是使说明条理清楚。

三、打比方

利用两种不同事物之间的相似之处作比较,以突出事物的性状特点,增强说明的形象性和生动性的说明方法叫做打比方。

它的主要作用是使说明对象生动形象,增强文章的趣味性。

四、列数字

(引用的数字,一定要准确无误) 其作用是使说明具体化,准确无误,令读者信服。

五、下定义

用简明的语言对某一概念的本质特征作规定性的说明叫下定义. 定义能准确揭示事物的本质,是科技说明文常用的方法。

六、作比较

(说明某些抽象的或者是人们比较陌生的事物,可以用经熟悉的事物和它比较.同类相比,也可以是异类相比)

使读者通过比较得到具体而鲜明的印象。 说明方法的类型及其表达作用

一、考查的主要方式: 判断运用了什么说明方法?找出说明方法并举例?分析说明方法的表达作用?

二、说明文中常用说明方法

打比方、举例子、分类别、列数字、作比较、下定义、引资料、画图表、作诠释、摹状貌等

三、说明方法的作用 结合《中国石拱桥》、《向沙漠进军》、《苏州园林》、《统筹方法》、《死海不死》五篇课文内容,判断下列句子运用的说明方法及其表达作用。(在做题时注意总结规律、

找方法)

1、我国的建筑,从古代的宫殿到近代的一般住房,绝大部分是对称的,左边怎么样,右边也怎么样。苏州园林可绝不讲究对称,好像故意避免似的。《苏州园林》 作比较通过苏州园林与我国一般建筑的比较,突出苏州园林不讲究对称的特点。(突出被说明对象特征)

2、把各种盐类加在一起,占死海全部海水的23%—25%。(死海海水的特征是咸度高、浮力大)《死海不死》

列数字具体说明了死海海水咸度高、浮力大的特征。 (使说明内容具体化)

3、我国的石拱桥有悠久的历史。《水经注》里提到的“旅人桥”,大约建成于公元282年,可能是有记载的最早的石拱桥了。《中国石拱桥》

举例子运用举例子的说明方法具体地说明了我国的石拱桥有悠久的历史这一特点,使人信服。 (使说明内容具体化)

4、石拱桥,桥洞成弧形,就像虹。(石拱桥的特点是形式优美、结构坚固)《中国石拱桥》

打比方生动形象地说明了石拱桥形式优美的特点。 (使说明生动、形象)

5、 唐朝的张嘉贞说它“制造奇特,人不知其所以为”。《中国石拱桥》

引资料引张嘉贞的话说明了赵州桥制造奇特的特征(使说明内容更充实,增加说明的趣味性)

6、统筹方法,是一种安排工作进程的数学方法。《统筹方法》

下定义准确地从本质上说明了统筹方法的特征。(准确揭示事物本质特征)

7、风沙的进攻主要有两种方式。一种可以称为游击战;一种可以称为阵地战。《向沙漠进军》

分类别运用分类别的说明方法使文章严密细致,条理清晰(使文章严密细致,条理清晰)

8、这些石刻狮子,有的母子相抱,有的交头接耳,有的像倾听水声,千姿万状,惟妙惟肖。(石拱桥的特点是形式优美、结构坚固)

摹状貌运用摹状貌的说明方法生动形象地描绘出了芦构桥上石刻狮子千姿百态、惟妙惟肖的形象,突出了其形式优美的特点(使说明生动、形象)

9、一种可以称为阵地战,就是风推动沙丘,缓缓前进。《向沙漠进军》 作诠释用通俗的语言对什么是阵地战作了解释,使人明白清楚。(用通俗的语言进行解释说明)

四、总结以上说明方法的表达作用(找规律、找方法)

作比较——突出被说明对象特征

列数字、举例子——使说明内容具体化

打比方、摹状貌——使说明生动、形象

下定义——准确揭示事物本质特征

作诠释——用通俗的语言进行解释说明

引资料——使说明内容更充实,增加说明的趣味性

分类别——使文章严密细致,条理清晰

说明方法与论证方法的作用

1、举例子:具体、真切、形象,便于读者理解。

答题思路:举什么例子具体、真切、形象地说明了说明对象的什么。

2、分类别:条理清楚。

答题思路:对什么进行分类说明,条理清楚地说明了说明对象的什么。

3、打比方:生动、形象,增强文章的趣味性。

答题思路:把什么比喻成什么,生动、形象地说明了说明对象的什么。

4、列数字:科学、准确、具体。

答题思路:列举具体数字科学、准确、具体地说明了说明对象的什么。

5、作比较:说明对象的特点突出。

答题思路:把什么和什么进行比较,突出了说明对象的什么特点。

6、下定义:科学、准确、精练、严密。

答题思路:给什么下定义,科学、准确、精练、严密地揭示了说明对象的内涵。 论证方法及其作用

1.举例论证:所举的能证明论点的具体事例、概括事实、各种现象、统计数据,及作者对此所做的分析,合为举例论证。(摆事实、事例论证)

作用:说理更具体、观点更鲜明,说服力更强。

答题思路:用什么典型事例论证什么论点,论证十分具体,使作者的观点表达得更鲜明,说服力更强。

2.道理论证:作者引用的能证明论点的名人名言、为人们承认的理论,作者针对论点所做的分析等。

作用:观点更鲜明,说服力更强。

第2篇:碳的几种单质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了解金刚石、石墨等碳的单质的物理性质和用途;

通过分析金刚石、石墨是由碳元素组成的两种不同单质,进一步理解元素和单质这两个基本概念的区别和联系。

能力目标

通过三种单质用途的学习,继续深化结构决定性质思路,培养对比思维能力;

发展和培养学生的实验观察能力和从现象到本质的思维能力。

情感目标

通过碳单质的学习,了解同一元素可以组成不同物质,提高学习化学兴趣;

通过C60的学习,拓展课堂学习,开阔学生视野,了解化学与社会。

教学建议

教材分析:

碳单质(金刚石、石墨、球碳等)是初中学生学习氧气、氢气之后首次全面学习的固态非金属单质。此节内容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它是氧气、氢气学习的继续,同时为后面学习金属单质打下基础。

碳单质有定型碳和无定型碳两类。金刚石、石墨是重要的定型碳,做重点介绍。从学生较熟悉的金刚石、石墨入手学习,而后介绍球碳,符合学生认知规律,由宜到难,由远及近,又熟悉到陌生,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体验化学与社会的关系、体验化学科学的发展。

另外,教材编排首先对碳的典型单质金刚石和石墨的结构、物理性质、用途进行学习,而后再简介无定型碳,最后安排碳单质的化学性质学习,旨在使学生从感性上理解碳单质结构不同,物理性质不同,但化学性质几乎相同。

课堂引入指导

法一:璀灿的钻石,普通的铅笔芯,取暖用的煤,光合作用的原料二氧化碳,工业血液石油等物质之间有什么相互联系?学完碳和碳的化合物后你就明白了。今天我们先来学习第一节 碳的几种单质。

法二:石墨、木炭能变成钻石吗?学习完《碳和碳的化合物》后你将自己得出结论。

关于球碳(C60)的建议:

球碳是碳的又一同素异形体,是科学家的最新发现,建议补充介绍。如何介绍,应根据学生状况而定。生源较好的学校应对照金刚石、石墨的结构介绍球碳的结构,简单介绍球碳的用途,有条件的学校课安排学生上网查阅球碳的发现史及其它资料。生源机较差的学校至少应介绍球碳也是碳单质的一种,结构独特,性质特殊。教学时适当介绍球碳,对学生感受科学的发展大有益处。如果程度更好的学校,课安排学生探究活动,主题是关于球碳的调查。课下调查,课上交流汇报,从而培养学生探究能力、语言表达能力。

关于知识讲解指导:

1.尽量让学生观察金刚石、石墨、木炭、活性炭等让学生对透明、硬、软、划痕、疏松多孔、细等字眼有深刻的感性认识。

2.归纳对比学习是学习差异性较好的方法,具体操作时以列表方式较好。

3.讲解金刚石、石墨的物理性质差异时不可过分深入,否则会分散学生注意力,提高学习难度。

4.应深刻理解教材。讲金刚石时应突出硬,讲石墨时要突出软,讲无定形碳应以木炭为主,突出吸附作用。

5.本部分内容知识即贴近生活,又是贴近现代科技发展新动向,适当补充是十分必要的。如碳纤维等。

课程结束指导

1.合成金刚石是人类的梦想,让学生课外研究金刚石合成的历史、主要问题、现阶段水平等会极大提高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和积极性,是学生学习文献研究的科学研究方法的一个教好的例子。

2.研究是当今世界科学研究的热门话题,让学生寻找这方面的资料学习,有利于学生科学探索精神的培养。

课外实验指导

木炭制备可以利用铝箔隔绝空气,加热干馏火柴杆的方法来制取。让学生在家庭中完成,有利于学生对木材干馏和其液、气产物的理解,有利于学生观察能力的提高。

教学设计方案

教学目标:

通过录像及实物学习金刚石、石墨及木炭的物理性质、化学性质; 通过录像了解金刚石、石墨及木炭的用途,对物质的性质决定物质的用途这一辩证关系有进一步理解;

通过对碳纤维、人造金刚石等知识的介绍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和不断进取的探索精神。

教学重点:碳单质的物理性质和用途的关系。

教学难点:金刚石和石墨物理性质存在较大差异的原因

教学用具:

录像机 石墨、木炭、活性炭、二氧化氮气体、澄清石灰水、氧化铜、大试管、铁架台、酒精灯。

镶钻石的饰品、普通乒乓球拍、普通羽毛球拍、普通网球拍;碳纤维乒乓球、羽毛球拍、特制的网球拍等、防毒面具模型

教学方法:讲述法与讨论法

教学过程: 【引入】让学生观察镶嵌在手表上的钻石、铅笔芯、碳纤维网球拍或钓鱼竿、木炭,提问它们之间有什么相互联系?学习完碳和碳的化合物之后你就明白了。

【讲解】金刚石和石墨还有木炭、活性炭、焦炭等都是由碳元素组成的不同单质。用什么方法能证明这一点呢?

(学生讨论,并提出几种方法)

教师总结、讲解。引导学生看录像《金刚石》在液氧中燃烧

【讲解】同样的方法,可以证明石墨、木炭、焦炭、活性炭等都是由碳元素组成的不同种单质。

【阅读】P79-80《化学》全一册 初级中学教科书 人民教育出版社

要求:用列表的方式归纳金刚石、石墨的物理性质及用途。

【投影】一 金刚石和石墨的物理性质及用途

【讲解】金刚石和石墨物理性质上的差异决定了用途上的差异。

1.利用金刚石硬度大、耐高温可做钻探机的钻头;利用硬度大,可做玻璃刀;由于金刚石对光有优异的折射作用,可做装饰品。

2.利用石墨质软,在纸上划过会留下深灰色的痕迹可做铅笔芯;利用石墨滑腻、质软、耐高温,可做耐高温的润滑剂。

3.利用石墨有良好导电性和耐高温可做高温电炉的电极和普通电极。(展示实物)

4.利用石墨传热性能好,耐腐蚀,耐温度骤然变化的特性可做石墨坩埚。

5.利用石墨耐酸碱的耐腐蚀性强,可做化工管道,耐酸槽、耐碱槽等。

【小结】金刚石和石墨都是由碳元素组成的不同单质,物理性质上有如此大的差异是由于二者中碳原子的排列不同。性质不同因而用途也不相同。即性质决定用途。 【讲解】在碳元素组成的单质中还有一类含杂质较多的叫无定形碳,包括木炭、焦炭、活性炭及炭黑。

介绍:炭与碳的区别。

【展示】木炭

【演示】木炭吸附气的实验

【演示】木炭与红或蓝墨水的吸附实验

(学生讨论,得出木炭性质的结论)

【小结】木炭能吸附某些有色物质,说明木炭具有吸附性,能把大量气体或染料吸附在其表面。加热后,红棕色又出现,说明以上过程属于物理变化。

【投影】二 无定形碳(以木炭为例)

1.物理性质:灰黑色多孔、疏松物质,具有吸附性。能大量吸附气体和小微粒。 2.吸附作用:气体或液体里的某些物质被吸附到固体表面的作用。

3.吸附原理:(引导学生阅读课本P81第四段)

4.用途:燃料,黑火药、吸附剂制铅笔(某些)

三、 碳单质的新成员--C60:

1985年美国科学家罗伯特柯尔,理查得斯莫利和英国科学家哈罗德克罗特在研究太空物质时,发现了一种碳元素形成的单质,化学式为,形成具有32个面的近似球体,包括20个等六边形和12个等五边形,这同英式足球正好相同,因此又叫足球烯。

近来科学家发现往中嵌入少量的某些金属,可制成超导材料,这为高温超导开辟了崭新的领域。另外,为物质结构的研究提供了新素材。

【小结】金刚石、石墨和等物质都是由碳元素组成的不同单质,性质和用途上存在很大差异,这是由于它们的结构不同所造成的。

探究活动

1.如何由石墨制得金刚石?

2.碳的研究目前有何新进展?

3.撰文介绍人类合成金刚石的历史――《人造金刚石过程》。

4.球碳(C60)又称 富勒烯。是借一位建筑师的姓名而命名的。这位建筑师就是巴克明斯特富勒。富勒是美国著名的建筑学家,他设计的著名建筑有加拿大蒙特利尔市万国博览会美国馆。请你通过上网、查资料写一份关于C60分子结构发现史的调查报告。

更多精彩推荐:初中初三化学初三化学教案

第3篇:爱的几种样子

“爱是你独特的味道,在我的心中围绕,别人都动不了,只有你知道„„”听着这首歌,眼前浮现的只有一个字“爱”。什么是爱?它是酸的还是甜的?它是真实存在,还是人们心中的美好幻想?今天,我就拿起手中的画笔,画出我心中的样子。

爱像小草,它如同小草般的坚强,无论遇到多大的困难,他都会再次复苏。它像小草一样不起眼,但又有多少人敬佩它,有多少人因为它感慨万千:四川汶川大地震,不知有多少人失去了宝贵的生命。在被救得人中,有一位母亲,面目已经全非,当人们把她抬出来时,发现她的底下有一个三岁左右的男孩,他还活着,毫发无伤。人们顿时明白了,这位母亲是为了保护自己的孩子,在场的人都哭了,眼泪是给这位伟大的母亲的„„

爱像一颗糖果,它有时那么甜,给人一种幸福的感觉,但有时,他会很酸,它像生活一般,是多味的:每一对新人结婚都会吃喜糖,它是爱的承诺。当来参加婚礼的人吃它,代表祝福他们,希望他们永远幸福,永远被爱包围。

爱像一副中药,它会苦,但有句话:“良药苦口利于病,忠言逆耳利于行。”它有时化身成为一种唠叨。小时候,家长总会叮咛我们:多吃蔬菜、只吃肉可不行;今天天冷,别臭美,会感冒不要去危险的地方玩„„这些话,家长们都说过。当我们做错了什么事,朋友,会指出我们的不足,让我们改正。而这些唠叨与批评也是一种无形的爱,在我们身边。

爱有时,也像一面镜子。当我们做到知荣明耻、求真务实,加强学和道德修养时,爱就会在自己的身体上体现出来,那是一种自爱、博爱。

的确,爱是人们心中的词汇,它是一个大单元,可以分为亲情、友情、爱情、无私奉献、洁身自爱。它可以是一只蝴蝶,一句话,一个动作,一杯热茶„„总之,你说它是什么,它就是什么,它无形却使多少人感动。请大家珍惜爱,珍惜每一个爱你的人和你爱的人。

也许,它没有那么华丽,但只要你从内心去体会——爱,博大无边!

第4篇:舍得的几种心理

1、放下压力

累与不累,取决于自己的心态。心里的事情一多,就会变得杂乱无序,然后心也跟着乱起来。有些痛苦的情绪和不愉快的记忆,如果充斥在心里,就会使人委靡不振。所以,扫地除尘,能够使黯然的心变得亮堂;把事情理清楚,才能告别烦乱;把一些无谓的痛苦扔掉,快乐就有了更多更大的空间。

2、放下烦恼 快乐其实很简单

所谓练习微笑,不是机械地挪动你的面部表情,而是努力地改变你的心态,调节你的心情。学会平静地接受现实,学会积极地看待人生,学会凡事都往好处想。这样,阳光就会流进心里来,驱走恐惧,驱走黑暗,驱走所有的阴霾。

3、放下自卑 把自卑从你的字典里删去

不是每个人都可以成为伟人,但每个人都可以成为内心强大的人。内心的强大,能够稀释一切痛苦和哀愁;内心的强大,能够有效弥补你外在的不足;内心的强大,能够让你无所畏惧地走在大路上,感到自己的思想,高过所有的建筑和山峰!

4、放下懒惰 奋斗改变命运

不要一味地羡慕人家的绝活与绝招,通过恒久的努力,你也完全可以拥有。因为,把一个简单的动作练到出神入化,就是绝招;把一件平凡的小事做到炉火纯青,就是绝活。

5、放下消极 绝望向左,希望向右

如果你想成为一个成功的人,那么,请为“最好的自己”加油吧,让积极打败消极,让宽容打败褊狭,让快乐打败忧郁,让勤奋打败懒惰,让坚强打败脆弱„„只要你愿意,你完全可以一辈子都做最好的自己。

6、放下抱怨与其抱怨,不如努力

所有的失败都是为成功做准备。抱怨和泄气,只能阻碍成功向自己走来的步伐。放下抱怨,心平气和地接受失败,无疑是智者的姿态。

7、放下犹豫立即行动,成功无限

认准了的事情,不要优柔寡断;选准了一个方向,就只管上路,不要回头。机遇就像闪电,只有快速果断才能将它捕获。立即行动是所有成功人士共同的特质,如果你有什么好的想法,那就立即行动吧。一时犹豫,留下的将是永远的遗憾!

8、放下狭隘心宽,天地就宽

宽容是一种美德。宽容别人,其实也是给自己心灵让路。只有在宽容的世界里,宽容是一种美德。宽容别人,其实也是给自己的心灵让路。只有在宽容的世界里,人,才能奏出和谐的生命之歌!

第5篇:对联的几种形式

联绵对

读心心已死,问月月独明。

本句中,第二第三字是重字,即名为联绵对。上句如此,下句亦然。句首句尾重字不在此列。

联绵又作连绵。什么叫做连绵?本来的意思是一种两个音节连缀成义面不能分割开的词——即指单纯词——如:饕餮、犹豫、仿佛、彷徨,都是不能分开解释的由两个音节组成的单纯词。这格用“联绵”两字,显然与“连绵词”意义无关。连绵词有很多,比如:朝朝、夜夜、灼灼、菁菁、赫赫、辉辉、汪汪、落落、索索、萧萧、穆穆、堂堂、巍巍、诃诃,如此之类名联绵对。这一格便是修辞格中的连续反复格,即由可独立运用的和解释的、意义同一的单音调,连着运用,即属此格。曾经有人把此格称为“巧变对”,但从所举的诗例看,“巧变对”不是这一格,而应是“双拟对”这一格。例:“鸟去鸟来山色里,人歌人笑水声中。”“有时三点二点雨,到处十枝五枝花。”谈到双拟对,下面简单说下。

双拟对。

雨骤雨添色,风来风裹声

双拟对,就是一句之中所论。假设第一字是雨,第三字亦是雨,二雨拟第二字,下句亦然。如此之对名双拟对。

例:夏暑夏不衰,秋荫秋来归;炎至炎难却,凉消凉亦追。

“拟”的意思是似,比。意指第一第三两个重复出现的字,字义基本相同,所以也以意思相同的两个字去对,故称“准拟成对”。这一格相当于修辞中的“间隔反复格”。

交络对

我们的习惯叫法是交股对,股俗指腚股。其实古人定义名称时候,都很生动形象,嵌字格可见一斑。

举例:春残叶密花枝少,睡起茶多酒盏疏。

“少”应对“多”,“密”应对“疏”,现以“密”对“多”,以“少”对“疏”,故是参差成对。此例中上联第四字对应下联第七字,上联第七字对偶下联第四字,谓正交股。

又如:裙拖六幅湘江水,髻耸巫山一段云。

“六幅”应对“一段”,“湘江”应对“巫山”,现在作交络状成对,平仄谐调,意义不损。此谓搓对,这两个例子,可以较清楚的说明交络对(磋对,参差对)的含义了。再举一例:“舳舻争利涉,来往接风潮”,按理是“舳舻”对“风潮”,“利涉”对“来往”,倘不通变,调换过来,平仄不谐;参差一下,平仄既谐,意义不损。由于通变,故增此一格。由此也足见古人十分讲究对仗,但更要做到决不以辞害意。这是很值得我们重视的。

当然也有很多偏例,例如下面这个:

出入三代,五百余载。①

本句中“余”属于载,不能与“出入”为偶;但古人四字四义皆成对,所以偏举以例。

这种对,是为了不以辞害意——不因形式而损害内容的补救方法。所以作“通变”的处理。此类较偏,不做深究。

逐字对

顾名思义,字字对应(类似无情对,有别无情对)

例如:

三槐月下白梅月

五柳风前黄菊天【取自q群】

这个句子源于一个戏题,碎锦嵌字:五月黄梅天。成句出来被拄杖叩门老师拿来引用,或:三槐墙角白梅月,五柳篱边黄菊天,

在比如:我学适之说白话,他随行者上青云(白话版逐字对),逐字对应好理解,故到此为止,下面说下无情对。

奇对(无情对)

无情对是奇对俗称,奇对者,马颊河对熊耳山。此马、熊是兽名,颊、耳是形名,非平常对,故曰奇对。顺而延之,他皆消磁,汗,笔误。效此。他皆效此,看来确实累了。

再比如:漆沮对四塞。“漆(谐音七)”与“四”是数名(沮和塞是地理门),又两字各双声对。古人名,上句用“曾参”,下句用“陈轸”,“参”与“轸”皆二十八星宿名(曾与陈同为姓)。若此者,出奇而取对,故谓之奇对。(以上百度)

在对句中常用此法对句,出奇制胜,出乎常规,能出人意料,所以称之为奇,奇而又巧,是这一格的最大特点,例如广为联友熟知:三星白兰地,五月黄梅天。木已半干休纵斧,果然一点不相干等。

的名对,正对也~~。凡用文章,正正相对。上句安天,下句安地;上句安山,下句安谷;上句安东,下句安西;上句安南,下句安北;上句安正,下句安斜。

例句

东圃青梅发,西园绿草开;砌下花徐去,阶前絮缓来。

元兢日:正对者,尧年、舜日:尧舜皆古之圣君,名相敌,此为正对;上用松桂,下用蓬蒿,松桂是佳木,蓬蒿是恶草,此非正对也。

互成对

互成对者,天与地对,日与月对,麟与凤对,金与银对,台与殿对,楼与榭对。两句若上下句安之,名的名对;若两字一处用之,是名互成对、言互成相对也。

诗曰:“天地心间静,日月眼中明;麟凤千年贵,金银一代荣。”

第一句中,天地一处;第二句中,日月一处;第三句中,麟凤一处;第四句中,金银一处。不在两处用之,名互成对。

这例说得不清楚。细细琢磨,此格的意思是,本来可成的名对的两字已连在一起在同句出现;第二句同位出现的这两个字,本来也可成的名对的,但与第一句这两个字,本来也可成的名对的,但与第一句的这两个字不成为的名对,于是便叫做互成对。但例句中的第一句与第二句的“天地”和“日月”,应该是的名对,因为天地和日月同属天文门,地本属地理门习惯性与天相对,叫的名对,可知已成约定俗成的属性。天文门对天文门,应是的名对,而不是互成对。三四两句的麟凤都是祥瑞的兽和禽,虽分属两门,从祥瑞角度看,可成的名对,所以才是互成对。这一格,可归为“当句对”,后世也不再用“互成对”之名。

赋体对

赋体对,或句首重字,或句腹重字;或句首叠韵,或句腹叠韵;或句首双声,或句腹双声。如此之类,名为赋体对。似赋之形体,故名赋体对。阿弥陀佛。

句首重字:袅袅树惊风,晒晒云蔽月。

句腹重字:汉月朝朝暗,胡风夜夜寒。

句尾重字:月蔽云晒晒,风惊树袅袅。(此例显然非古人的现成诗句,是把句首重字例,改换词序而成。这种现成句是有的,如曹丕《钓竿》中即有“钓竿何珊珊,鸟尾何(竹徙)(竹徙)”句)

句首叠韵:徘徊四顾望,怅悢独心惊。

句腹叠韵:君赴燕然戍,妾坐逍遥楼。

句尾叠韵:疏云雨滴沥,薄雾树朦胧。

句首双声:留连千里客,独待一年春。

句腹双声:骏爱君健马,妾怜娱由人。

句尾双声:妾意逐行云,君身入暮门。

释:上句若有重字、双声、叠韵,下句亦然。上句偏安,下句不安,即为犯病也。但依此对,名为赋体对。

按:重字与前面的联绵对,没有多大的区别,不在于字所在的位置。如说在第二三字便是联绵对,在第一二可第三四字便不是联绵对,而是赋体对,理由是不充足的,所以不宜如此划分。凡重字的便可归入连续反复这一辞格。

叠韵:指双音节的词是同韵的,称叠韵。如徘徊:pai huai。怅悢chang liang, 燕然yan ran, 逍遥xiao yao, 滴沥di li,朦胧

meng long,今音不叠韵,旧时同属东韵mong long则属叠韵。

双声:指双音节的词,是同声母的,叫双声。如留连liu lian,独待dudai,崎岖 qi qu,暮门

mu meng,都是同一声母的,属双声的。其他的古今音似乎都不属同声母,不应属双声;独待、暮门也都不是固定的双声词,所以也不应引以为例。

切侧对。

切侧对,精异粗同是。

诗曰:“浮钟宵响彻,飞镜晓光斜。”“浮钟”是钟,“飞镜”是月,谓理别文同是。

这一格,联语的主体并非同类。钟属器用门,其声属虚字,“飞镜”喻月,月属天文门,月亮是实的,与虚的钟声都不能成对。这叫“精异”,如不仔细分析,则“浮”对“飞”是动词对动词,“钟”对“镜”是名词对名词,从虚实看,两两相当,所以可对,这叫“粗同”,又叫“理别文同”。

玻璃对

联曰:山中日出;水里风来。

玻璃对者,指对联所用字贴于玻璃上,正反两面看来无二,这类字所组之对联,谓:玻璃联。

其特点:就字型而言,上、下或左、右字型结构基本对称一致,造成字本身的一种形态对称美。

当下凡书文卷笔,多简体书写,玻璃字之正统乃篆体。

又例:文同画竹两三个;丁固生松十八公。

此联取自百度,载于清人李伯元的《南亭四话》,联语中文同,宋代画师.以善画竹山水著称。“两三个”是指竹叶,拆合字。丁固三国时吴国人,初仕尚书,因梦松树生于腹上,便对人语:“松字拆开乃十八公也,再过十八年我当为公。”后果官至司徒(汉时称司马、司徒、司空为三公),此联不仅反正皆宜,且用典自然,可称形式与内容完美统一。

当句对(又称自对)

赋诗云:薰歇烬灭,光沉响绝。

此格没做任何解释。上面例句中前句的“薰歇”与“烬灭”,后句的“光沉”与“响绝”,各自在本句成对,然后再上下句成对,这叫“当句对”,也叫“自对”。因“薰”、“烬”同类,“光”、“响”同类,上下句不同类。

又如:“小院回廊春寂寂,浴凫飞鹭晚悠悠”的“小院”和“回廊”,“浴凫”与“飞鹭”各自当句成对,然后上下句成对。

再如:孤云独鸟川光暮,万井千山海气秋。也是同一对法。道理与前面的相同。这一格,千余年来联界一直在用,且也是用得较多的一种联格。

含境对

诗曰:修远长怀,寂寥无声。②

同上,这一格也没有作任何解释。看例句,指字面上相对不很严格,只要大体对得上就可,主要是看上下句的情和境。情或境相同的,字面上大体过得去,便是含境对。如例联是从司马相如的《上林赋》中来的,其情与境是:一直在“怀念”,怀念得十分悠远,陷入沉思,四周便“寂寥无声”了(即使十分热闹,在“无闻无见”中,当然也是“寂寥无声”了。上下句情与境相同。

同对(同类对)

同对者,若大谷、广陵,薄云、轻雾。大与广、薄与轻其类是同,胡谓之同对。同类对者,云、雾、星、月,风、烟、霜、雪,酒、觞,东、西、南、北,青、黄、赤、白、丹、素、朱、紫,宵、夜,朝、旦,山、岳,江、河,台、殿,宫、堂,车、马,途、路。

另:本格说得较为含糊,所说同对,从所举可对的例词来看,每一大类对中,有两小类。也即是同门的词语中,有一小类是完全同义的,另有一小类则不同义。不同义的则可对,不犯禁忌;同义的若对在一起,则犯合掌的大忌。这一类如:酒觞,宵夜,朝旦,山岳,江河,途路等。如单指同门不同义的词相对,则与的名对没有什么两样,完全可以归入的名对中。不必立此一格,由此可看出空海和尚博采而未精梳的情况。

声对

声对,如晓路(对)秋霜,“路”是道路,可与“霜”对,以其与“露”同声之故。

老学究曰:声对者,是字、义俱别,声作对是。

诗曰:彤驺初惊路,白简未含霜。

初蝉韵高柳,密茑挂深松。“茑”,草属,声与“鸟”同,故以对“蝉”。

侧对(利用字的偏旁成对,或称字侧对)

元氏曰:侧对者,若冯翊(对)龙首。此为“冯”字半边有“马”与“龙”为对;“翊”字半边有“羽”与“首”为对。此为侧对。又如泉流(对)赤峰,泉字其上有“白”与“赤”为对,凡一字侧尔,皆是侧对,不必两字皆须侧也。

老学究又曰:字侧对者,谓字、义俱别,然形体半同是。

例:忘怀接英彦,申劝饮桂酒。英彦、桂酒字义俱别,然形体半同是。

小注:此对只一字形体半同,英字草属与桂字木属,同为草木门,故可对。

邻近对

死生今忽异,欢娱意不同。

寒云轻重色,秋水去来波。

上是义,下是正名。此对也大体似的名,的名窄,邻近宽。

从所举对例看,此格与前面的互成对,没有区别。如“生死”对“欢娱”各自是同门对同门的,已经当句自对,然后成对。“上是义,下是正名”这句话的意思也不好理解。空海此格,来自《诗议》,例对完全相同,“上是义……”全句也照录原文。

背体对

诗曰:进德智所拙,退耕力不任。

按:此格也无一字解释。从例句看,其内容,下句和下句相反,字面含义也相反,以上下内容和意义相反的成对,这是后起联格中的“反对”。古人认为反对为优,正对为劣。因为正对,常易犯“合掌”之忌,面反对,不会犯合掌之忌;正对要拓开思路较难,通常都顺着上句下去,而反对则至少要从反向着眼,很容易拓开思路。古人从多数例句进行过考察,也结合自身的体会,自然得出了“反对优于正对”的结论。反对为优。 流水对

欲穷千里目

更上一层楼

总不对对

如:“平生少年日,分手易前期;及尔同衰落,非复别离时。勿言一樽酒,明日难共持;梦中不识路,何以慰相思。”

此总(都)不对之诗。如此作者,最为佳妙。夫属对法,非真风花竹木用事而已;若双声即双声对,叠韵即叠韵对。

按:这种总不对对,并非对格,也不能用作联格。习惯上,不将它与前面所讲分开,故亦照录。

此格楼主参透不深,原文照搬,以做收尾:上面含境对、总不对对之外,大部分已被对联所吸收和采用。无形中,早已从《诗格》、《对格》而形成了隋唐宋元各朝代的“联格”,虽然没有谁明文规定必须遵守这些“联格”,单因师承关系,不管历代的撰联人是不是把它当成了联格,只要从小学习过对对子,得到过格律的训练,那么撰联时,必然自然而然的用上这些格。

上面流水对,指同一联中的两句话,从形式看是两句话,但意思并不互相对立,实际上是一整句话分开成两句来说。也就是这两句话在理解时应该是如同流水般一气贯穿下来。所以叫做流水对。此类成联多一气呵成,畅而不隔,如行云流水,妙韵天成,从而有别样风采。

注②:文选·司马相如<上林赋>:“驰波跳沫,汩濦漂疾,悠远长怀,寂漻无声,肆乎永归。”

第6篇:减压的几种方法

静坐休息

一天里用5分钟到10分钟安静地坐一坐,什么也不要做,把精力集中到自己的感觉上。

放声大笑

当您发自内心地大笑时,体内引起压力的激素肾上腺素开始下降,免疫力增强。 倾听音乐

当你接受一项重大任务时,听听你喜欢的音乐,可以放松心情。

多想点美好的事情

抽一点时间,哪怕是5分钟,集中精神想想对你来说可亲的人或可喜的事,也可以构思一幅安静休假的画面。

走路散步

每周坚持散步四次,会减少烦恼不安,改善睡眠,血压也会保持正常。

上一篇:根鸟读后感下一篇:消防安全月活动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