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设计基础学习总结

2022-11-23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总结是记录某个时期的学习或工作情况,通过系统性分析的方式,编写出详细的书面报告,通过这份报告的内容,可让我们更加了解工作情况。那如何写出科学合理的总结呢?以下是小编整理的《创新设计基础学习总结》,供大家参考,更多范文可通过本站顶部搜索您需要的内容。

第1篇:创新设计基础学习总结

行政管理专业管理学基础双语教学课程设计与方法总结

摘要:行政管理专业开设管理学基础双语课程十分必要,但如何体现行政管理专业性以及如何克服管理学基础双语课程实践中遇到的问题,是教学实践中应研究的问题。文章阐释了行政管理专业特性以及行政管理专业开设管理学基础双语课程的特殊教学目标,结合教学实践对该专业管理学基础双语课程进行了优化设计,提出了基于专业性与趣味性的课程设计方案,进而总结了一些双语教学方法。

关键词:管理学基础;双语教学;专业性;趣味性

为适应经济全球化及我国高校人才培养国际化趋势,高等学校专业课程的双语教学模式越来越普遍,并在提高学生专业素质、掌握国外相关领域发展前沿、提高外语应用能力等方面发挥了巨大作用。管理学基础是管理类本科专业的通用性专业基础课,其国外理论和实践发展都比较成熟,外文教材和教学方法也比较丰富,已经成为管理类专业课程中双语教学模式和方法实践的最广泛的领域。然而,不同专业具有不同特性,其管理学基础课程也应有所侧重。当前的管理学基础双语教学研究,大多集中于双语教学本身的模式探讨、方式选择及方法应用上,并没有结合专业特点进行有针对性的研究。文章以行政管理专业的管理学基础双语课程实践为例,探讨了管理学基础双语课程教学中如何贯穿行政管理专业特性、拓展专业知识以及提高学生专业能力等问题。

一、行政管理专业特性及管理学基础双语课程教学目标

改革开放后,我国为培养行政管理人才、提高政府管理水平设立了行政管理本科专业。其培养目标是,为各级国家机关、人民团体和公共组织培养拥有政治学、行政学、经济学、管理学等多学科理论和知识背景,了解国家重大方针、政策和法律法规,掌握行政学前沿理论和实践发展趋势,能够运用定性分析及调查研究、统计分析等定量分析方法,从事组织规划与决策、人事开发与管理、公共政策分析与制定等活动,具备组织协调、公文写作、电子政务处理等多方面应用技能的专业人才。为使学生了解国外政治和行政管理体制,掌握国外先进政府管理理论和方法,实现专业素养和能力与国际接轨,双语教学课程设置是必要的教学手段。

双语教学与单纯的母语教学不同,同时,它又不同于普通的外语教学,双语教学的关键是通过制造更多更恰当的外语氛围, 给学生更多接触和使用外语的机会,让他们在潜移默化中学习外语、学习专业知识。双语课程本质上属专业课,并非外语课,教学目标应以专业知识为核心,兼顾文化思维能力与语言能力培养。专业目标是首要目标,能力目标是终极目标,语言目标则是基础目标[1]。管理学基础双语课程的教学目的在于:第一,以外语为应用语言传授管理学知识,使学生掌握管理学基本理论和基本程序、方法,熟练掌握组织结构设计、管理职能运行、组织目标及战略计划的制定、组织问题决策、组织人员配备、组织资源控制等方面的技巧;第二,以外语为媒介介绍国外管理学前沿理论与方法,培养学生跟踪国外研究热点、掌握先进管理技能和方法;第三,以外语为思维方式培养学生研究、分析实践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的管理问题意识和管理思维;第四,提高学生管理学专业外语综合运用能力,培养学生听说读写全方位综合外语使用水平。

双语教学必须体现出学科的专业性[2]。由于行政管理与其他经济管理类专业的差别,其管理学基础课程也应体现行政管理专业特性,在一般管理学基础双语课程的教学目的之外,还应使学生适当了解管理学理论与方法在行政管理中的应用,了解国外管理学前沿理论和方法对国外行政管理实践产生了哪些影响,以及对我国行政管理实践有哪些借鉴,引导学生关注行政管理体制内的管理问题和一定的公共政策问题,在学生专业外语能力的培养上也应注重与国家宏观发展、行政管理实践等有关的专业词汇及语言的使用和交流。

二、行政管理专业管理学基础双语教学课程设计

从近年来管理学基础双语教学实践发展的经验来看,高校教师在双语授课中一般遇到三类问题:一是课程的专业特色不明显,课程内容仅局限于管理学词汇及知识,无法体现专业性质差异;二是在教材选用上,一般采用外文原版教材,但质量优劣不一,且相对于中国实践缺乏针对性;三是学生的外语水平多数尚达不到完全用外语授课的要求,且水平参差不齐,使得教师的双语授课模式进退两难,学生对双语课的喜爱和接受程度也大相径庭,教学效果并不理想。

为避免以上问题,课程组在行政管理专业管理学基础双语课程设计中,采取了相应的改进对策。

课程组所讲授的管理学基础双语课程的授课语言为英语。课程设置上,一般中文专业课课时为54学时,由于双语课中学生英语水平的局限,课程进度较中文专业课慢些,因此其总课时设置为72学时,保证了合理的教学进度,又保证了授课内容的完整性。同时为了保证授课效果,保证学生听课的新鲜感,并尽量降低学生听课的疲劳感,每周课时仅为两次,每次80分钟,即两小节。

在课程环节设计上,课程组认为,无论专业课还是外语课,兴趣是学生学习的原动力,而双语课程既是专业课,又是外语课,兴趣激发则尤为重要,关键在于课程设计及内容的趣味性、实用性和互动性。为此,课程组一方面从兴趣入手,改进了课程环节的设计和授课方式,以趣味性带动专业性;另一方面,加强管理学基础双语课程的行政管理专业性,在专业性中包含趣味性、实用性和互动性。

按照由易到难、由浅入深的原则,具体课程设计方案如下。

Part 1:Enlightening Moment,唤醒时刻,5分钟。在每次上课开始,教师会通过多媒体课件向学生展示一个英文趣味性内容,如一幅漫画、一幅图片、一个小幽默、一则名言供大家欣赏,并由此引发一些专业话题、社会热点问题或人生经验的讨论。如一幅名为“健康食品”的漫画,其中的人物说:“Potato chips aren’t rubbery and blubbery like fat. They’re crispy and crunchy like lettuce. That proves they’re diet food!”这就引发了学生关于食品安全、慢性病防治及我国和世界范围内卫生保健制度的讨论。再如,一则苏格拉底的名言:“Other men live to eat, while I eat to live.”此句翻译成“别人为食而生,而我为生而食”。这就需要学生结合西方政治思想史中有关古希腊哲学中理性主义的内容,以及苏格拉底“知识即理性”的思想,来理解西方哲学有关人对物质生活的节制和对客观理性的崇尚的主张,并以此扩展至柏拉图理想国的“善”及“正义”等思想内容。此环节特针对英语水平较弱的学生,以趣味性为主,吸引学生对英文的注意力,并强化学生对一些英文词汇和用法的记忆和应用。

Part 2:News Watching and Discussion,新闻视听与讨论,10分钟。每次授课,教师会准备一到两则新闻视听片段,一般来自BBC、VOA、CNN、CRI、CCTV等国际知名广播电台及电视台,采用音频或视频采集技术进行节选,内容涉及经济社会发展纲要、两会热点、国际组织发展、环境治理、灾荒救助、经济危机、就业形势、政治选举、医疗保健体制等多个领域中的公共政策问题及实践现状。比如通过CRI新闻“China's Top Legislature Considers Draft Amendment to Electoral Law”,教师为学生介绍了我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基本框架和基本民主选举原则,组织学生讨论了我国选举法修订对于提高我国农村代表比例,提高民主选举质量以及人代会制度完善的意义。这一环节既可以拓展专业知识,又能增强学生实践问题的分析能力,还能增加学生的专业词汇量,提高学生听力水平。

Part 3:Text Expertise Learning,教材知识学习,50分钟。这是课程设计的主体部分。由于管理学课程具有较强的通用性,且国外教材比较成熟,采用外文原版教材既可以拓展学生的视野,使学生更快达到学科前沿,又可以引进新教学思想,培养学生的创造性和能动性[3]。课程组采用了Stephen P. Robbins英文原版教材 《Fundamentals of Management》(第三版)。在此教材内容的讲授中,课程组强化了三个方面。

第一,以问题为导向,注重逻辑性和英语教材思维方式的培养。教材中每一章开篇的Learning Outcomes都可以作为本章内容的教学大纲,教师会引导学生将大纲内容归纳为几个问题,在讲课过程依照逻辑顺序依次层层递进,环环相扣。

第二,注重与中国实践相结合。如第二章在讲授“What effect does globalization have on managers”问题中,教材只分析了美国管理者的褊狭主义和种族主义对跨文化管理的影响,而教师则结合外国企业在中国的管理实践案例,分析了国外管理者应如何理解中国人的思维方式和行为方式,以及应采用何种管理方式和方法。再如,在TQM(全面质量管理)的讲授中,教材提到了精确的测量方法,但教师还根据中国文化中玄学的整体思维特征,帮助学生理解这种测量方法在思维方式上与中国文化的冲突及其在中国的适用性。

第三,注重专业知识的拓展和深化。管理学教材的内容相当广泛,涉及到的背景知识则需要由教师来拓展和深化。如教材在讲述企业社会责任的争论中提到了“utilitarian view”(功利主义)、“rights view”(权利观)和“justice view”(正义理论观)三种主要的伦理观点,这就需要教师进一步拓展政治思想理论内容,如边沁·密尔的“最大多数人的最大幸福”的思想,霍布斯、洛克等启蒙思想家关于自然权利和自由的思想,以及罗尔斯正义论中有关最少受益者获利最大的思想。再如,教材在管理者技能中提到“political skills”(政治技巧)、“political arenas”(政治竞技场)和“power base”(权力基础),授课中学生往往不理解为什么一般组织管理中还涉及到“政治”问题,这里就需要拓展有关权力政治学理论来加以解释,如什么是权力(power),权力分为几种类型,权力如何影响人的行为等。

Part 4:Personal Presentation,5分钟。每次课由学生根据个人兴趣选择一个与专业相关的主题作全英文个人演讲,鼓励学生使用多媒体进行内容展示,目的在于激发学生的专业情趣,培养学生的专业英语综合应用能力。学生在准备的过程中积累了专业知识和英语词汇,在演讲中也锻炼了心理素质和英语演讲能力。实践证明,该环节对于学生展示自我、提高专业素质效果良好。如有学生就绿色经济理念和中国的能源使用及节能减排能力进行了演讲,其多媒体展示视频和文字相结合,图文并茂,形象生动。

Part 5:Entertainment or Extensive Reading,10分钟。为保证学生对课程内容的新鲜感,每次课教师还会为学生提供一小段拓展阅读或英文原声视频,目的在于使专业知识更加形象化,使学生更容易接受。如就医疗保障模式问题,教师分多次连续组织学生观看了名为《SIKO》的有关美国医改的纪录影片,探讨了为何同是发达国家,美国采取了个人负责的医疗保险模式,而英国、法国则采取了全民免费医疗,而古巴虽是发展中国家但也实行全民免费医疗,并加入了西方经济、政治自由主义思想及其对社会保障模式影响的分析。

三、行政管理专业管理学基础双语教学方法总结

(一)专业词汇总结与应用

针对学生英语水平参差不齐的现状,在教材每一章内容结束时,教师会集中总结管理学专业词汇以加深学生的理解和记忆,在各个课程环节的进行中,教师也会随时总结相关专有名词及用法,增强课程的实用性,如两会新闻中出现的我国各国家机构的名称、各国家政策和法规的名称以及各专题中出现的专业词汇等。

(二)热点问题讨论

结合唤醒时刻、新闻视听两个环节的授课内容,提出相应的实践热点问题,激发学生进行讨论,一方面拓展与实践相关的专业知识,锻炼实践分析能力,另一方面增加专业词汇量,锻炼专业英语综合应用能力。

(三)案例分析

在教材学习环节,为使教材内容形象生动、贴近实践,案例分析方法的应用必不可少。如在每章开头教材中都展示了一个案例,教师会引导学生对案例中的实践问题进行分析,并引出本章内容要点;在教材内容的讲授中,也会结合实践案例展开阐释,如第一章有关管理者薪酬问题的讲授中,教师就引用了美国2008年经济危机中AIG(American International Group)公司高管工资和奖金过高而受到众议院惩罚性裁决的案例,分析了组织内高层管理者薪酬水平的设定问题。

(四)观点辩论

在每章的Ethical Dilemma(道德困境)中,教材都会提出一个两难的管理困境,教师会组织学生对核心问题进行辨析,并将学生分组就该问题进行辩论,辩论语言可以使全英、半英或全中,关键问题是参与,保证学生不会因语言障碍而拒绝参与。这种方法旨在培养学生的学术争论热情,加强学生对专业问题的思考强度,强化专业知识的记忆,提高学生驾驭英语的能力,更能营造轻松、活跃的课堂气氛,缓解我国高校学生普遍的哑巴英语现象。

(五)主题发言

该方法主要应用于personal presentation环节,目的在于训练学生使用英语进行专业研究与思辨能力,引导学生查阅专业研究前沿课题资料,并鼓励他们做成研究展示课件。这是学生自我展示的平台,特别对于英语水平较好的学生效果突出,同时也助于学生之间专业知识和英语学习的相互促进。

(六)多媒体教学的使用

采用多媒体技术进行教学可以节约课堂板书和擦拭的时间,能在短时间内展示给学生较多的内容和课外资料,使学生参与教学活动的兴趣提高,使授课更富有生动性,能提高学生的注意力,便于学生掌握所学内容,从而提高教学质量,强化教学效果。在行政管理专业的教学过程中,我们做到充分利用现代化多媒体教学手段,并选择一些最新的与专业有关的英语新闻试听片段,或著名专家、学者的演讲、报告片段,甚至一些音乐、电影来增强课堂学习的趣味性,给学生应接不暇的感觉,以避免学习的枯燥。

(七)注重应用的考试方式

为照顾到各层次学生的考试需求,课题组经常采用笔试、口试、讨论、主题发言等多种方式相结合的灵活考试方式。笔试是考核的基础,针对多数学生并照顾到英语水平较差的学生而设,能考查学生的听课效果和专业知识掌握程度;口试既可以考查学生对教材知识的学习程度,又可以考查其专业英语的综合应用能力,并可以促进学生的听课效果和英语提高动机;讨论、发言等环节的计分则可以为英语水平较好的学生提高成绩。

参考文献:

[1]韩秋.高校专业课双语教学的思考[J].中国高等教育,

2009,(19).

[2]陆净岚,吴俊.强化双语教学专业性的探讨[J].中国高

等教育,2007,(23).

[3]刘丽伟.采用外文原版教材及双语教学的研究[J].航空

教育,2002,(12).

作者:刘丽伟 邱玉惠 王连伟 付传

第2篇:基础科学类展品的研发规律总结报告

[摘 要]首先分析基础科学类展品研发现状、难点,并根据“基础科学原理解读与探究系列展品展示关键技术研发”课题研究过程提炼基础科学类展品的特性及研发规律,提出对策建议,以期为科技馆基础科学类展品研发起到参考和借鉴作用,推动我国基础科学类展品展示水平的提升。

[关键词]]科技馆 基础科学类展品 展品研发规律

科技馆是以展览教育为主要功能的公益性科普教育機构,是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和人才强国战略、提高全民科学素养的重要阵地[1]。展品作为科技馆开展科学教育最直观、最直接的核心载体,其内容和形式直接关系对观众良好的科学教育及启发。

基础科学是一切科学技术的理论基础,推动着科技的变革。国家对基础科学普及传播高度重视,对基础科学类展品创新研发给予支撑,设置国家科技支撑专项课题“基础科学原理解读与探究系列展品展示关键技术研发”,创新、研发一批公众喜爱的基础科学创新展品,且通过创新研发的实践过程提炼基础科学类展品的特性及研发规律,以期今后为基础科学类展品展示研发设计提出建议。

一、基础科学类展品

《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提出了建设创新型国家的总体目标。强大的基础科学研究是提高我国原始创新能力、积累智力资本的重要途径,是建设世界科技强国的必要条件,是建设创新型国家的根本动力和源泉。提高公众基础科学类科学素养,促进全民基础科学水平提升,将长期是科普工作的重要方向。

基础科学类展品作为提升全民基础科学水平的重要科普手段,已成为科技馆标配展示内容,通过新奇的现象、主动探究式互动体验和还原科技发现过程及科学家故事等,展示内容及形式,对基础科学进行普及,增进公众对基础科学内容的认识,激发其探索自然的兴趣。基础科学类展品不同于科普教具或科教片,它主要以机械、机电互动展示形式为主,更强调自主探究的过程、科学启迪的作用,强调实体展示、直观表达现象,允许大量观众互动操作,具有趣味、互动体验的特点。

科技馆基础科学类部分展品对中小学物理、化学、生物、地理等学科进行大量体现,作为中小学生课本教育的补充,直观展示科学现象,有助于公众特别是青少年对基础知识进一步学习、巩固及理解,培养其学习热情及主动探究的能力。

二、我国科技馆基础科学类展品研发现状及其难点

(一)我国科技馆基础科学类展品展示与研发现状

近年来,我国科技馆行业迅速发展,目前全国已有达标科技馆百余座。《科技馆体系下科技馆场馆建设研究》指出,我国科技馆中小型科技馆和地市级科技馆均占据全国科技馆的“半壁江山”[2]。据调研,基础科学类展品作为科技馆建设中的标配展示,在科技馆展品中占据较大比例,其中在大部分中小型科技馆的展示比例超过1/3,表1为部分科技馆基础科学类展品比例。

我国科技馆发展起步较晚,易于转化为基础科学类展品的展示内容及展示形式在国外科普中应用已非常成熟,而国内的基础科学类展品多以模仿为主。“锥体上滚”“双曲线槽”“万有引力”等多件经典展品更是出现于各个科技馆中,基础科学类展品的“多馆同展”现象尤为普遍。行业内提到的“创新展品”也多为对国外科技馆同类展品的首次仿制或外观和表现形式上的局部改进,缺乏自主创新,自身开发的创新展品受观众喜爱程度一般。因此,如何开发出更多符合科技馆科学性、趣味性特点,生动、活泼的互动性基础科学类科普展品,使公众对基础科学有更加直观、形象的理解,激发起公众对科学的浓厚兴趣,从而自发地爱科学、学科学,促进我国公民基础科学素质的提升,成为目前我国科技馆展品设计研发工作亟待解决的主要问题和重要任务。

(二)基础科学类展品研发难点

1.展示内容创新难。科学知识的海洋无边无际,科技馆也未能解读其冰山一角。虽未在科技馆展示的科学内容斗量车载,但易于转化为展品的基础科学内容已经被深入挖掘,被很多科技馆列为常规展品[3]。如何选取适于科技馆、易于运用科技馆擅长的展示形式进行直观展现的基础科学展示内容,使展品科学性、互动性极好的结合,是基础科学类展品内容创新的主要难点。

2.展示形式创新难。展品的展示形式对展品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恰当的展示形式可以充分展现展品的科普效应。对已有的展项要努力设想更好的表现形式[4],通过受众喜闻乐见、生动活泼的展示方式,把抽象、枯燥的科学理论知识进行表现,是基础科学类展品不断完善、优化的难点。

3.研发力量薄弱。基础科学类创新展品的研发,需要多学科人才共同参与,对研发人员的数量和质量有着较高的要求。虽然国家对科技馆建设给予了强大的支持,我国科技馆建设也在高速发展,但科普场馆内专业的研发人才及高素质、高学历人才比例偏低,且分布严重不足,制约了其创新能力的发展。

三、课题研发成果

经前期文献调研分析,课题组选取光学、数学、机电、力学、生命五个科技馆基础科学类展品研发设计重要领域展开研究,设计、研制6件受公众喜爱的创新展品,探索研究基础科学类展品的研发规律。

(一)展品研发流程

6件创新展品完全自主研发,展品研发主要流程是展示内容确定、展品方案确定、技术设计及制作。

根据创意确定展示内容,设计适宜的展示形式,完成展品设计方案,进行展品技术设计及制作。研发过程的每个环节均由相应专家把关,确保展品研发的可实施性,有效降低创新失败概率。展品制作完成后,经过多次反复测试,查找问题,不断改进完善,保证创新展品良好的展示效果。

(二)研发成果

1.光学全息互动体验展示技术研发。主要研究如何将专业光学全息技术转化为互动式科普展品,以互动的方式展示光学全息的知识,包括“全息摄影”展品。

展品“全息摄影”突破了以往只能在实验室中进行全息摄影的局限,研发出可在科普场馆展厅环境中进行全息摄影的新型展示技术,实现了全息摄影在科普场馆内全过程、可视化、快速化的展示。

2.几何特性互动展示技术研发。主要研究如何通过生动、形象的互动展示方式,将椭圆、双曲线、抛物线三种圆锥曲线的光学特性,以及双曲面中线与面的关系等抽象的数学知识直观地展现给观众,使观众在了解数学知识的同时,感受数学的趣味和魅力。该研究方向包括“圆锥曲线的光学性质”和“动态立体双曲面”两件展品。

展品“圆锥曲线的光学性质”通过对三种圆锥曲线模型的巧妙设计,使參与者运用小球发射装置等方式,观察三种曲线模型所形成的奇妙效果,从而直观地理解圆锥曲线的光学特性。

展品“动态立体双曲面”通过控制系统,使LED点阵扫描速率与旋转速率巧妙配合,利用人眼的视觉暂留特性,使高速旋转的LED点阵序列在空中呈现出多种不同的双曲面的造型。

3.传动机构集成互动展示技术研发。主要研究如何将机械、流体(水流、气动等)、电磁等多种传动方式巧妙地集成在一起,形成精彩的互动展示方式,包括“有趣的传递”展品。

展品“有趣的传递”,通过探究按顺序传递小球的展示,把最速降线、传动比、合作抓球等展品集成转化为传动探究环节,并巧妙结合机械、电磁等形式各异且结构有趣的传动机构,赋予小球传递类展品新的形式及内容。

4.载人气浮平台互动展示技术研发。主要研究如何利用气浮平台使观众通过亲身体验,更加真切地体会和理解牛顿第三运动定律,包括“随风而动”展品。

展品“随风而动”创新原有第三体验视角的传统展示形式,采用载人气浮平台为新型展示手段,使参与者以第一视角亲身体验,更加真切的体会和理解作用力与反作用力的特性。

5.竞赛式科普游戏互动展示技术研发。主要是研究可供多人同时参与的新型交互体验式科普展示技术,本研究方向将开发“健康竞赛”展品。

展品“健康竞赛”通过采用多功能互动座椅与竞赛游戏相结合的全新展示形式,增强了展品的互动性及趣味性,提升了观众的参与热情。展品具有一定的通用性,可作为基础平台以竞赛的方式展示更多领域的科普知识。

四、研发规律与建议

以展品科学性、趣味性、互动性及安全性作为设计前提进行6件创新展品研发,在研发的实践探索中提炼基础科学类展品的特性及研发规律。

(一)创新展示范围,重视基于基础科学原理的高新技术的解读及其应用的展示

展示内容不仅是对科学原理的解读,还应关注以基础科学技术为基础的科研成果及高新技术应用。展品“全息摄影”将基础科学高新技术的科研成果转化为科普展品,通过关注科研院校或企业的研究成果,捕捉易于转化为科技馆展品的基础科学类的最新科研成果,将其研究成果新型光致聚合物感光材料技术引入到展品中,降低了全息记录对环境的要求,成为全息技术在科普场馆展示基础。

(二)增大挖掘深度,对基础科学某一学科深入研究,加强对科学思想、方法的体现

通过对某一学科的深入学习,对其发展史和重要的科学概念等进行深入学习思考,挖掘展示点。以展品“圆锥曲线的光学特性”中双曲线的光学特性展示部分为例,通过对双曲线的光学性质的概念进行深入研究论证,并借鉴同类展品“椭圆焦点”展示形式,通过圆片运动轨迹的直观展示形式进行呈现。

(三)集成展示,展示内容相辅相成,提高展品的整体展教功能

在展品设计研发中,归纳具有相关特点、相似规律或相同类别的展示内容,并以某一集成规律进行组合和构造,以合理且更有趣的形式展示,形成集成创新展品。展品“圆锥曲线的光学特性”将椭圆、双曲线、抛物线的光学性质组合集成对比展示,使观众通过对比和多次互动的方式,认识三者之间的差别与联系,加深对科学内容的理解和认识。

(四)创新更优展示形式,引导观众主动探究

对已有的展项要努力设想更好的表现形式[4],基于对原有相关展品的深入分析,对症下药,对其缺点和不足提出改进方案,创新更优的展示形式,使展品展示更直观,体验更具有吸引力,有利于引导观众的主动探究。展品“动态立体双曲面”“随风而动”“健康竞赛”,均突破传统展示形式,针对原有展示中枯燥、互动性弱等问题,创新展示形式,使展品更易于吸引观众参与体验,于体验中主动思考、探究。

(五)采用自上而下的设计流程,保证展品展教目标精准

展品设计中应采用自上而下的设计流程,根据明确的主题思想和教育目标规划展示内容。展品“有趣的传递”采用自上而下的方式设计,确定展品主题与教育目标为:展示不同传动方式的原理、特点,引导观众在亲身体验中观察传动现象,探究其中蕴含原理;围绕主题与教育目标,选择要展示的机构,确保所有展示的机构都有明确的教育目标。

(六)创新展示理念,合理引入探究式学习方法

科技馆虽然强调观众自主操作,主动探索,但现阶段展品设计还不能完全引入探究式方法。因此,展品设计之初应具有探究式学习理念,引导观众主动探究答案。6件展品均以探究式学习方法为设计理念,使展品成为探究学习中的教师,引导观众主动思考、尝试、探索。

五、结束语

本文针对基础科学类展品研发现状、难点进行调研分析,并根据课题研究过程,提炼总结基础科学类展品研发规律,提出对策建议,以期能为科技馆基础科学类展品研发起到参考和借鉴作用,促进我国基础科学类展品展示水平的提升,为科技馆展品研发的可持续发展提供有力保障。

参考文献

[1]唐罡.科技馆展品开发标准研究与思考[J].中国标准化,2016(2):71-74.

[2]蔡文东,齐欣,朱幼文.科技馆体系下科技馆场馆建设研究[C].中国现代科技馆体系研究,2014.

[3]孙晓军.浅析科技馆基础科学展品的创新研发及教育活动设计——以展品“随风而动”为例[J].学会,2018(1):62-64.

[4]黄体茂.关于科技馆展项创新的若干认识问题[J].科协论坛,2011(1):33-37.

作者:孙晓军 韩永志 付从茂

第3篇:高中物理力学的学习技巧总结

摘 要在高中学习中,我们掌握一定学习技巧,能提高我们的解题能力,也能促使学习效果的形成,实现逻辑思维的全面增强。在学习物理力学知识的时候,掌握学习技巧是非常重要的。因此,在文章中,根据我在学习中积累的经验,做出一些总结。

【关键词】高中物理;力学;学习技巧

因为高中物理知识学习内容更丰富,其存在的知识点也比较抽象。特别是我们在学习力学知识的时候,不仅要对其深层次分析,还需要对存在的受力情况准确探讨。因此,需要为学习做出更为全面的技巧总结。

1 构建力学框架体系

力学是我们高中学习中最为主要的部分,对其研究的时候,不仅要重点分析力学概念,还要分析力学自身性质。因为高中物理知识存在较多方面,各个层次之间都存在关系,所以,对概念分析的时候,一定要重点分析其不同规律。根据我们自己学习中的实际情况,对学习知识进行归纳总结,加深对它的理解和分析。如果在必要的时候,也可以寻求教师帮助,使教师能给予指导,这样在基础知识掌握的同时,将构建属于自己的力学知识框架。

不僅如此,还需要对力学重点知识进行总结分析。因为我们学习物理力学的时候,概念为基础知识,能在学习知识点的时候,进行清晰、明确理解。同时,在教师的积极引导下,我们也能深层次的掌握物理力学知识,保证在最大程度上能提升我们的学习效率。但是,学习力学的时候,还需要对其中的重点知识进行分析与总结。比如:学习牛顿第二定律,为了对其全面使用,基于对公式的分析,可以将力与重力加速度结合起来,当物体整体受力的时候,对其直接观察和分析。我们在学习期间,也可以对牛顿第二定律进行扩展。因为在对物理力学知识学习中,需要对存在的各个力学因素进行分析。如:支持力、重力、压力、摩擦力等,这些因素都需要重点分析。在整体上,学习高中力学知识,还可以将其划分,第一,分析物体运动期间的速率和力关系,实现加速度与力的结合。第二,分析磁场磁效应中的力变化,并对其总结和分析,实现更为充分应用。这样在掌握物理知识规律基础上,不仅能对其灵活运用,也能构建合理体系。

2 构建知识模型

当我们学习高中物理知识的时候,不仅要掌握知识的基本概念,还需要为其构建模型。知识模型的构建是一种比较抽象的方法,能达到问题的简化目的。比如:我们学习匀速运动、平衡运动等知识的时候,其为一个概念。当对问题进行分析的时候,可以为其建立物理模型。在实际研究期间,需要按照一定思路,为其构建模型,分析问题的处理方法。但是,在实际研究的时候,还需要注意其各个问题。如:第一,引进理想模型。第二,分析理想模型和实际模型的差异。第三,分析理想模型构建的方法。第四,分析理想模型具备的研究意义。针对这些要点,我们在学习的时候也要重点分析物理规律,保证在对实际问题解决的时候对其充分应用。

3 掌握解题技巧和方法

在我们学习物理力学知识的时候,对受力进行分析,需要为其提出相方法对其分析和总结。比如:分析受力情况,需要基于整体法,对其进行整理,以促进我们阶梯能力的提升。但是,在实际分析的时候,还需要将其与实际进行联系,并对其总结分析,这样才能加快问题的解决速度。分析力的动态平衡问题的时候,可以基于图解法对其分析,但是,在对试验进行实际探究的时候,要使用控制变量法,以促使其问题的解决。

4 发挥图像法作用

在分析物理力学知识的时候,应用图像法也是十分重要的。图像法的使用,是基于坐标系的构建,对物理规律进行描述。将该方法应用到物理力学学习中,十分常见。比如:出现的电磁场图像、波动图像等,都是使用图像法将运动状态表现出来。图像法的使用,其对我们学习具备十分重要的作用,但使用中也要关注其存在的各个问题。如:第一,当对图像进行观察的时候,要分析横纵坐标物理量和单位。第二,分析图像具备的意义的时候,要分析图像中函数关系。第三,还需要重点分析图像的面积、斜率等有关的物理量,也要详细分析图像具备的特性,保证在对问题进行研究的时候,能基于一定的类别方法解决问题。

5 注重逻辑能力的培养

当我们学习物理力学知识的时候,不仅要对相关概念、方法做出分析,还要构建一个严谨的逻辑思路。比如:学习机车启动,当发现汽车加速度减少,产生加速运动的时候,要对其进行分析,需要分析机车的运动状态。机车启动的时候,为匀加速运动。但是,如果发现机车功率为额定功率的时候,其加速度减小,为加速运动,以实现最大速度。该问题的分析比较困难,但对其计算更容易。所以,要进行全面分析,分析各个物理量之间的关系,保证才能更好应对。

6 总结

在高中物理学习期间,我们需要根据实际情况,为其选择出适合的方法。同时,基于对基础知识的掌握,还需要努力增强自己的逻辑思维能力,分析其重点,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这样在总体上才能促进我们物理素养的提升。

参考文献

[1]刘翰墨.高中物理力学的学习技巧[J].文理导航(中旬),2017(01):60.

[2]宋奕飞.高中物理力学的学习技巧分析[J].中学课程辅导(教学研究),2016(32):84-85.

[3] 万明暄.高中物理力学的学习技巧探讨[J].新教育时代电子杂志(教师版),2016(42):210.

作者单位

湖南省长沙市麓山国际实验学校 湖南省长沙市 410000

作者:王雯静

第4篇:网络艺术设计装饰基础学习总结

作为一个艺术生的我经过高中的努力奋斗终于来到了向往已久的大学,很荣幸的成为了重庆邮电大学的一名艺术设计专业的学生。说来也快,刚刚还拿着那红艳艳的大学录取通知书兴高采烈地前来报到,现在就已经上完了一个学期的课程,走过了将近八分之一的大学生活。在这丰富多彩的大学生活中,让我学到了许多东西!

在大学诸多的专业课程中,装饰基础是我最喜欢的。它能有效的锻炼我们的造型能力、审美能力、事物间的转化力和提高创造力。所上的课程有着丰富的教学方式和内容,包括精品装饰画的临摹,户外及室内的写生与迁移,学习用各种方式、材料、手法进行装饰。而且还包括实际应用,对生活中的物品进行色彩、肌理等方面的装饰,学习制作沥粉画,在促进我们对于装饰基础的理解与学习上都有着显著的作用!

从一开始,对于装饰基础,我们基本不是很清楚到底指的是什么,仅仅停留在装饰画等极为狭窄与片面的等级上。老师通过各种图说案例为我们有效地拓展了视野,使我们了解到,装饰基础并非是那么简单的,它渗透在所有事物的方方面面,对于我们的生活有着极为重要的作用!它不是一个具象,虽然也可以在各种各样的事物上进行一一罗列、鉴赏,但它没有什么确切的定义,不能辨证地说什么是什么不是。但是所有美的事物都包含有装饰艺术在内,而装饰艺术的有意识的体现就是靠装饰基础这一专业的学习来得以体现的。

艺术的学习需要的就是思想、技法等的学习和提升,所以我们在老师的帮助和引导下预览了很多极为出色的装饰艺术的经典作品。通过老师的讲解对作品都有了更为深入的理解,也加深了对装饰基础这一专业的认识。在拓宽视野的同时,我们也积极地跟随作品的艺术指向发掘作品中装饰方面的出色应用,并进行迁移和创新,进而对于作品中可以学到的知识进行了有效的发挥利用,从学习发展为运用的更高阶段。这对于艺术设计中装饰基础的学习是极为有效的,使学与用得到有效的结合才能有更好的学习效果!直观地表现在我们的生活实物装饰和沥粉画的创作,使我们在装饰基础的学习同时进行极具创造性的应用,得到了更为深刻和明确的专业知识。

艺术的学习是快乐的,因为艺术最最重要的是思想的提升与自我认知的表达,其中所体现的是作为一个人或一个艺术工作者的艺术修养。所以,课程的结束并不意味着我们拥有了出色的装饰基础方面的能力,只是一定程度的对于艺术某一方面的认知。我们的学习是不能终止的,每时每刻对于艺术的思考与锻炼都是极为重要的,因为能力不是一朝一夕就可以得到的!非常高兴得到了装饰基础这一专业的学习,让我对艺术有了更多的认识,对今后的艺术设计之路有了更多的向往与追求!

第5篇:0基础学习家装设计

零基础学家装设计可以从软件和理论入手。那家装设计前景如何?武汉IT新时空认为,这个行业前途还是比较好的。因为买房子的人太多了,因此装修业就比较兴旺。而且,住房的需求对于我们国家来说是非常长久的。而且行业是越老越吃香,工作时间越长,设计经验越丰富收入越高。

目前家装设计和室内装饰设计的市场前景非常不错,不管是工作稳定性还是薪资待遇方面都是高收入阶层,是其职业无法比拟的。

更何况家装设计这一行业在我国起步比较晚,到处都缺乏有经验的专业家装设计师,以至于目前许多有一定经济实力的装饰设计公司根本就不愁不没有足够的项目订单,反而被没有更多的专业家装设计人才而着急;于是越来越多的年青人士都非常看好家装设计这一行业的发展前程,并纷纷前俯后涌加入到家装设计行业中来,希望能够抓住这次千载难逢的发展机会,好好的大干一翻。

武汉IT新时空学员家装设计作品分享

家装设计常用软件

软件类:Photoshop、3ds Max、AutoCAD、Lightscape、Vray .....

其中photoshop主要是用来进行图像处理的,把渲出来的图通过PS使其更加具有真实感;3dmax是每个家装设计都必顺掌握的软件,3dmax这个软件用来建模、材质、模型、灯光的展示;AutoCAD是用来进行平面制图的,不管是室内还是室外的平面布置图、施工图、立面图、以及三维图的绘制都是用CAD这个软件来操作的。

理论类:手绘结构图、家装设计原理、装饰材料、工艺构造及施工管理、设计程序、案例分析、装饰工程招投标、谈单技巧模拟训练、装饰综合特训指导、3DMAX室内效果图、家装、工装特训练习、职业道德与行业规范、法律法规、建筑风水、人体工程学、环境艺术学、心理学、材料、工程预算、谈单技巧.......

应该具备的专业技能

1、 良好的电脑操作能力:包括了计算机操作基础、并熟练操作AUTOCAD、3DMAX、LIGHTSCAPE和PHOTOSHOP等软件的操作。这些软件乃是根据本文撰写时,行内公认家装设计师 的一些优中之选。

2、 良好的家装设计基础:包括了平面构成、立体构成、色彩构成。

3、 良好的家装设计理论:包括了中外建筑史、 各种时期的设计风格、人体工程学、色彩心理学、空间规划等等。

4、 良好的相关学科基础:包括了物理、化学、电工、音响基础、应用力学、心理学、哲学(包括逻辑)、预算学、公共关系学等边缘学科的基础知识。

5、 良好的工程施工基础:包括了木工、泥水、给排水、电工、油漆的基础知识。同样也包括了简单的工程预算基础。

学家装设计主要学有以下几项内容:

1.专业知识

家装设计师必须知道各种设计会带来怎样的效果,譬如不同的造型所得的力学效果,实际实用性的影响,所涉及的人体工程学,成本和加工方法等等。这些知识决非一朝一日就可以掌握的,而且还要融会贯通、综合运用。

2.创造力

家装设计师丰富的想象、创新能力和前瞻性是必不可少的,这是家装设计师与工程师的一大区别。工程设计采用计算法或类比法,工作的性质主要是改进、完善而非创新;造型设计则非常讲究原创和独创性,设计的元素是变化无穷的线条和曲面,而不是严谨、繁琐的数据, 类比出来的造型设计不可能是优秀的。

3.设计技能

包括油泥模型制作的手工和计算机设计软件的应用能力等等。当然这些技能需要专业的培养训练,没有天生的能工巧匠,但较强的动手能力是必须的。

4.工作技巧

即协调和沟通技巧。这里牵涉到管理的范畴,但由于设计对整个产品形象、技术和生产都具有决定性的指导作用,所以善于协调、沟通才能保证设计的效率和效果。这是对现代家装设计师的一项附加要求。

5.市场意识

设计中必须作生产(成本)和市场(顾客的口味、文化背景、环境气候等等)的考虑。脱离市场的设计肯定不会好卖,那家装设计师也不会好过。

6.职责

设计师应是通过与客户的洽谈,现场勘察,尽可能多地了解客户从事的职业、喜好、业主要求的使用功能和追求的风格等。

以上内容由武汉IT新时空整理发布,转载请注明来源!

第6篇:关于机械设计基础课程的学习体会

合 肥 学 院

Hefei University

论文题目 关于机械设计基础课程的学习体会 课程名称机械设计基础 指导教师

韩成良

系别/班级 化工系粉体材料科学与工程(2)班 姓名(学号)周桃磊

1403012003

关于机械设计基础课程的学习体会

作者:周桃磊

合肥学院,化工系,安徽,合肥,230601 摘要:机械设计(machine design),根据使用要求对机械的工作原理、结构、运动方式、力和能量的传递方式、各个零件的材料和形状尺寸、润滑方法等进行构思、分析和计算并将其转化为具体的描述以作为制造依据的工作过程。

机械设计是机械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机械生产的第一步,是决定机械性能的最主要的因素。机械设计的努力目标是:在各种限定的条件(如材料、加工能力、理论知识和计算手段等)下设计出最好的机械,即做出优化设计。优化设计需要综合地考虑许多要求,一般有:最好工作性能、最低制造成本、最小尺寸和重量、使用中最可靠性、最低消耗和最少环境污染。这些要求常是互相矛盾的,而且它们之间的相对重要性因机械种类和用途的不同而异。设计者的任务是按具体情况权衡轻重,统筹兼顾,使设计的机械有最优的综合技术经济效果。过去,设计的优化主要依靠设计者的知识、经验和远见。随着机械工程基础理论和价值工程、系统分析等新学科的发展,制造和使用的技术经济数据资料的积累,以及计算机的推广应用,优化逐渐舍弃主观判断而依靠科学计算。

关键词:机械设计 机械工程 粉体工程 正文

一:机械设计基础课程学习状况

1.学习意义:机械设计基础课程是粉体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的一门重要的专业课,它的任务是使我们掌握常用机构和通用零件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初步具有这方面的分析、应用、设计能力,并通过必要的基本技能训练,培养我们正确的设计思想和严谨的工作作风,为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人才奠定基础。

机械设计基础课程是一门用以培养学生机械设计能力的技术基础课,本课程主要研究内容:

1、阐述常用机构的工作原理、运动特性及设计方法。

2、阐述常用零部件的工作原理、结构特点及设计方法。

3、介绍机械系统的设计思路和设计方法。

2.学习方法:(1)学会综合运用知识 本课程是一门综合性课程,综合运用本课程和其他课程所学知识解决机械设计问题是本课程的教学目标,也是设计能力的重要标志。

(2)学会知识技能的实际应用 本课程又是一门能够应用于工程实际的设计性课程,除完成教学大纲安排的实验、实训、设计训练外,还应注意设计公式的应用条件,公式中系数的选择范围,设计结果的处理,特别是结构设计和工艺性问题。

(3)学会总结归纳 本课程的研究对象多,内容繁杂,所以必须对每一个研究对象的基本知识、基本原理、基本设计思路方法进行归纳总结,并与其他研究对象进行比较,掌握其共性与个性,只有这样才能有效提高分析和解决设计问题的能力。

(4)学会创新 学习机械设计不仅在于继承,更重要的是应用创新,机械科学产生与发展的历程,就是不断创新的历程。只有学会创新,才能把知识变成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机械设计基础课程内容更新

机械设计基础是高等学校机械类各专业的一门主干技术课,是一门综合性的专业技术基础课。由于它包括的内容广而散,纵横关系复杂,几乎每一章都包括工作原理、类型特点、机构设计或结构设计、参数选择等内容,涉及机械制图、理论力学、材料力学、金属工艺学等多门课程,该课程包含的内容广,主要表现在关系多、门类多、公式多、图形多和表格多等现象。该门课程与工程实际联系紧密,要学生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自己选择参数自己设计,同一个设计题目所选择的参数不只一个,每个同学设计的结果应该是不同的,因而给教学带来一定难度。特别是在课程设计中,不仅要继承前人已有的经验,还要去创新,这又给教学提出了一个难题。基于以上原因,学生认为难学,教师认为难教。随着教学改革的深入、课时的压缩,使得《机械设计基础》成为了机械类课程的一个教学难点。我们在近几年的教学和课程设计的指导中, 采用了纲要框图法教学, 取得了一定成效。

三:机械设计基础课程应用 机械设计基础应用广泛,例如粉体设备中的分离选粉机:高效三分离选粉机将物料“一分为三”,即“粗粉(d>150um)、中粗粉(60um<d<150um)、细粉。”粗粉返回一仓,中粗粉经高速绞刀送入磨机研磨仓(也可随粗粉进入一仓),细粉即成品直接输送入库。

2、Sepax高效三分离选粉机与尺寸相近的离心式、旋风式、转子式选粉机相比,产量要高得多,因而更适应大规模生产的需要。先进合理的结构允许选粉风量、产量和喂料量在较大范围变化而不影响选粉效率,其分级性能十分稳定。

3、高效三分离选粉机分级原理先进。结合多种选粉原理,采用航空空气动力学分析方法对整个流场进行了优化设计,使得设备阻力显著减小,选粉效率更高。节能降耗非常明显。选粉机转子内装有获得国家专利的涡流整流器,转子内的气流相对转子只上升不旋转,利用气流进转子后内因动量矩减小对转子的推动力,节省驱动功率和减少磨损。物料经过两次选粉区选粉,分级精度更高、更精确。

总结:机械基础作为一门基础性学科,其应用广泛,内容繁杂,在当今机械化,自动化,信息化的生产生活应用中有着举重若轻的地位。

参考文献:

[1]王大康.机械设计基础.3版.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14 [2]王大康,卢颂峰.机械设计课程设计.4版.北京:北京工业大学出版社,2010 [3]成大先.机械设计手册.5版.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10 [4]陶珍东,郑少华 .粉体工程与设备3版.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14 [5]金清肃.机械设计基础.武汉.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2008

第7篇:《机械设计基础课程设计》总结

机械设计是根据使用要求对机械的工作原理、结构、运动方式、力和能量的传递方式、各个零件的材料和形状尺寸、润滑方法等进行构思、分析和计算并将其转化为具体的描述以作为制造依据的工作过程。

《机械设计基础课程设计》总结

一、课程设计目的

《机械设计基础课程设计》是《机械设计基础》课程的的最后一个重要教学环节,也是学生第一次较全面的设计能力训练。其基本目的是:

1.培养理论联系实际的设计思想,训练综合运用机械设计和有关先修课程的理论,结合生产实际分析和解决工程实际问题的能力,巩固、加深和扩展有关机械设计方面的知识;

2.通过制定设计方案合理选择传动机构和零件类型,正确计算零件工作能力、确定尺寸和选择材料,以及较全面的考虑制造工艺、使用和维护等要求,进行结构设计,达到了解和掌握机械零件、机械传动装置的设计过程和方法;

3.进行设计基本技能的训练。例如计算、绘图、熟悉和运用设计资料(手册、图册、标准和规范等)以及使用经验数据、进行经验估算和处理数据的能力。在本课程设计鼓励采用计算机绘图。

二、课程设计内容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在课程设计中,针对布置题目学生要完成的设计内容有:

1.电动机的选择及运动参数的计算;2.三角带的传动设计;3.齿轮传动的设计;4.轴的设计(低速轴);

5.滚动轴承的选择及验算(低速轴);6.键的选择计算及强度校核(低速轴);7.联轴器的选择(低速轴);8.润滑油及润滑方式的选择;9.绘制零件的工作图和装配图(1)绘制零件的工作图((有上机条件的同学用AutoCAD绘制)

(2)减速器的装配图(可根据个人的能力决定是否用AutoCAD绘制)

注:零件的工作图包括:(1)尺寸的标注;(2)公差;(3)精度;(4)技术要求装配图包括:(1)尺寸标注(2)技术特性(3)零件编号(4)编写零件明细表、标题栏。

10.编写设计说明书

三、要求

作为指导教师,为了使学生能顺利地完成所布置的任务,在设计过程中要加以指导。首先让学生做减速器的装拆试验,形象地认识减速器。在设计过程,轴的结构设计和减速器的外形尺寸的确定对于学生来说是难点,针对这一难点要上一次辅导课。另外,每天来指导学生设计、计算、绘图,以便及时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

要求每位学生在设计过程中,充分发挥自己的独立工作能力及创造能力,对每个问题都应进行分析、比较,并提出自己的见解,反对盲从,杜绝抄袭。在设计过程中必须做到:1)随时复习教科书、听课笔记及习题。2)及时了解有关资料,做好准备工作,充分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和创造性。3)认真计算和制图,保证计算正确和图纸质量。4)按预定计划循序完成任务。

四、评分原则

课程设计中,最终的图纸及说明书并不能完全反映学生的真实水平,同学的工作能力也不能在图纸及说明书中得到完全的反映,因此,对同学的评分,特别要注意抓两头:一头抓平时,一头抓答辩.课程设计成绩根据平时出勤和设计图纸、说明书、创新能力和答辩情况综合按5级分制评定。

五、存在问题

在课程设计过程中,发现学生主要存在以下问题:1)学习态度不够认真,或虽认真但因基础差等原因,不能按时完成进度计划,不能按时在教室设计,多次迟到,甚至有矿课现象;2)独立工作能力差,设计时不能或不进行独立思考,教师指一步才作一步,或参照其他同学的设计进行“照猫画虎”式的进行;3)设计中有错误,有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的现象;4)图纸质量较差,特别是尺寸标注,出现问题较多,表达不清楚;说明书内容不够完整、工整,有个别原则性错误和若干一般性错误;5)答辩中不能很好的回答提问,回答中有个别原则性错误和若于非原则性错误。

六、结果分析

参加本次课程设计5个班,大部分同学能按老师要求完成每一阶段的任务,设计图纸、说明书和最后的答辩中满足要求。参加本次课程设计共有139名同学,其中优18人,良32人,中51人,及格35人,不及格3人。基本反映了学生的学习情况。

七、经验及教训

由于《机械设计基础课程设计》需要用到许多先修课程如《工程制图》、《金属工艺学》、《工程力学》及《公差测量及配合》等,而部分学生在由于前期的先修课没有学好或是由于纺织工程专业有些先修课没开,所以在绘图上表达不清楚,尺寸标注等方面做得不好。所以要在学先修课时,督促学生把先修课学好。另外,《机械设计基础课程设计》安排在期末考试前,并且恰好遇到英语

四、六级考试,使部分学生不能集中精力参加课程设计,建议最好把《机械设计基础课程设计》安排在期末考试后。

通过这段时间的机械设计课程设计进一步巩固、加深和拓宽所学的知识;通过设计实践,树立了正确的设计思想,增强创新意思和竞争意识,熟悉掌握了机械设计的一般规律,也培养了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通过设计计算、绘图以及对运用技术标准、规范、设计手册等相关设计资料的查阅,对自己进行了一个全面的机械设计基本技能的训练。

在具体做的过程中,从设计到计算,从分析到绘图,让我更进一步的明白了作为一个设计人员要有清晰的头脑和整体的布局,要有严谨的态度和不厌其烦的细心,要有精益求精、追求完美的一种精神。从开始的传动方案的拟定的总体设计中,让我清楚的了解了自己接下来要完成的任务,也很好的锻炼了自己自主学习的能力;在传动件,轴、轴承、联轴器大量的计算和最终的选择过程中,不但考验了自己计算过程中的细心程度还提高了自己快速资料的一种能力;在最后的绘图过程中,再次锻炼并提高了自己手工绘图的能力。在这个过程中也遇到了些许的问题,在面对这些问题的时候自己曾焦虑,但是最后还是解决了。才发现当我们面对很多问题的时候所采取的具体行动也是不同的,这当然也会影响我们的结果.很多时候问题的出现所期待我们的是一种解决问题的心态,而不是看我们过去的能力到底有多强,那是一种态度的端正和目的的明确,只有这样把自己身置于具体的问题之中,我们才能更好的解决问题.。

现在把这个课程做完了才发现自己对以前学的知识点有了更好的理解,知识只有放在实践运用上才能体现他的价值才能更好地被大家接受,所以这门实践课是很有必要开设的,也是大家很有必要去认真做的。

在这个过程中,要谢谢老师对我的教导,在老师的讲解下让我对整个设计过程以及绘图过程有了很好的了解,对我后面的整体的设计和绘图的进行有了很大的帮助

在这次设计过程中,体现出自己单独设计模具的能力以及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体会了学以致用、突出自己劳动成果的喜悦心情,从中发现自己平时学习的不足和薄弱环节,从而加以弥补。

在此感谢我们的xxx老师.,老师严谨细致、一丝不苟的作风一直是我工作、学习中的榜样;老师循循善诱的教导和不拘一格的思路给予我无尽的启迪;这次模具设计的每个实验细节和每个数据,都离不开老师您的细心指导。而您开朗的个性和宽容的态度,帮助我能够很顺利的完成了这次课程设计。

由于本人的设计能力有限,在设计过程中难免出现错误,恳请老师们多多指教,我十分乐意接受你们的批评与指正,本人将万分感谢。

[《机械设计基础课程设计》总结]

第8篇:机械设计基础课程总结

《机械设计基础》作为高职高专机电类专业的一门专业技术基础课。基于该课程在机电专业的核心地位,为了提高该课程的教学效果和设计水平,本学期在机电1201和1202班进行教学。通过这一学期的教学,教与学两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教学效果,同时也存在一些问题,现总结如下:

首先在教学内容方面。本学期注重教学内容的重组,重视结论,忽略详细的推导证明,删减过时内容。完善设计所必要的基本知识和基本理论,增加基本设计方法和实践性内容。比如在机构分析中,增加了解析法内容。解析法更能准确全面地反映工程实际,同时也是机械系统向智能化、高精度、高可靠性等方向发展的要求。结合专业培养目标整合教学内容。整合教学内容以后,简化了很多内容,学生负担减轻了,同时也提高了同学们的学习积极性、能够很好地参与到教学中。

其次在教学方法改革方面。采用启发式、师生互动、诱导激励等教学方法,培养创新意识,激发学生创造性思维,在课堂教学中,鼓励学生积极思考,敢于提出问题,回答问题,营造一个活跃的课堂氛围,使学生养成积极主动思维的习惯。通过教学方法的改革,改变了以往灌输式的教学模式,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学生参与学习的积极性。

再次在实践性教学环节方面。实践教学是理论教学的最终落脚点,能够充分体现出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灵活运用程度。实践教学包括实验教学和课程设计。实验教学是是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和工程意识的重要手段,是学生来验证一些结论现象的有效途径,本来应该增设设计型机构方案构思组装实验,但是由于实践条件有限,不能很好实施。机械设计基础课程设计是机械设计基础课程教学的最后一个环节,其目的是培养学生综合运用基础理论知识的能力、工程分析能力和运用资料等基本设计能力。通过

16、17两周的机械设计基础课程设计,同学们通过设计多套方案,进行比较选择,充分发挥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性。在这次实践环节过程中,同学们都能积极参与进来,细心查阅资料,计算数据,最终完成设计图纸及说明书,通过同学们的完成程度可以看出学生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得到了提升,为以后从事机械设计行业打下了一定基础,收到了学生的好评,达到了很

1好的教学效果。

最后在考核模式改革方面。结合实际情况,本学期在班上组织3次综合测评,

针对每个阶段的学习内容尽量给出一些创新型的题目,在调动学生的积极性的同

时,提高学生对知识的灵活运用能力。同时注重应用基础理论与方法独立完成习

题、作业情况的考核,通过布置作业等形式来考核学生的能力,针对学生的作业

质量等进行详尽的评定,把平时作业的完成状况纳入课程的最终考评中。同时强

调同学们平时学习的参与程度,大部分学生能积极地参与到教学中来,能够针对

不同时期的学习内容提出一定的想法。通过这种考核方式,加大了期末考核的过

关率,同时也激发了同学们平时学习的积极性。

综上所述,机械设计基础课程教学的建设是一个系统工程,涉及到课程教学

的每个环节,由于本学期时间和精力有限,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教学效果,但是不

是很理想,我会在以后的教学过程中逐渐去完善教学每个环节,同时也应该加强

在实践方面的教学探索。在今后的教学中注重基本理论知识的同时,增加新内容,

拓宽学生的知识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不断培养学生的动手解决实际问题的

能力、创新能力、设计能力等。

谢斌

2014-1-122

第9篇:Java学习_基础总结

现在学习JAVA的人越来越多!但是学的好的,能用到工作中去的却很少很少,下面就是我为大家总结归纳的一些JAVA学习基础,希望大家少走弯路,尽快投入到工作中去!

Java 学习基础总结归纳!

1、作用域public,private,protected,以及不写时的区别

答:区别如下:

作用域

当前类

同一package

子孙类

其他package public

protected

×

friendly

×

×

private

×

×

×

不写时默认为friendly

2、Anonymous Inner Class (匿名内部类) 是否可以extends(继承)其它类,是否可以implements(实现)interface(接口)

答:匿名的内部类是没有名字的内部类。不能extends(继承) 其它类,但一个内部类可以作为一个接口,由另一个内部类实现

3、Static Nested Class 和 Inner Class的不同

答:Nested Class (一般是C++的说法),Inner Class (一般是JAVA的说法)。Java内部类与C++嵌套类最大的不同就在于是否有指向外部的引用上。注: 静态内部类(Inner Class)意味着1创建一个static内部类的对象,不需要一个外部类对象,2不能从一个static内部类的一个对象访问一个外部类对象

4、&和&&的区别

答:&是位运算符,表示按位与运算,&&是逻辑运算符,表示逻辑与(and)

5、Collection 和 Collections的区别

答:Collection是集合类的上级接口,继承与他的接口主要有Set 和List. Collections是针对集合类的一个帮助类,他提供一系列静态方法实现对各种集合的搜索、排序、线程安全化等操作

6、什么时候用assert

答:assertion(断言)在软件开发中是一种常用的调试方式,很多开发语言中都支持这种机制。在实现中,assertion就是在程序中的一条语句,它对一个boolean表达式进行检查,一个正确程序必须保证这个boolean表达式的值为true;如果该值为false,说明程序已经处于不正确的状态下,系统将给出警告或退出。一般来说,assertion用于保证程序最基本、关键的正确性。assertion检查通常在开发和测试时开启。为了提高性能,在软件发布后,assertion检查通常是关闭的

7、String s = new String("xyz");创建了几个String Object

答:两个,一个字符对象,一个字符对象引用对象

8、Math.round(11.5)等於多少? Math.round(-11.5)等於多少

答: Math.round(11.5)==12;Math.round(-11.5)==-11;round方法返回与参数最接近的长整数,参数加1/2后求其floor

9、short s1 = 1; s1 = s1 + 1;有什么错? short s1 = 1; s1 += 1;有什么错

答:short s1 = 1; s1 = s1 + 1;(s1+1运算结果是int型,需要强制转换类型)short s1= 1; s1 += 1;(可以正确编译)

10、Java有没有goto

答:java中的保留字,现在没有在java中使用

11、数组有没有length()这个方法? String有没有length()这个方法

答:数组没有length()这个方法,有length的属性。String有有length()这个方法

12、Overload和Override的区别。Overloaded的方法是否可以改变返回值的类型

答:方法的重写Overriding和重载Overloading是Java多态性的不同表现。重写Overriding是父类与子类之间多态性的一种表现,重载Overloading是一个类中多态性的一种表现。如果在子类中定义某方法与其父类有相同的名称和参数,我们说该方法被重写 (Overriding)。子类的对象使用这个方法时,将调用子类中的定义,对它而言,父类中的定义如同被"屏蔽"了。如果在一个类中定义了多个同名的方法,它们或有不同的参数个数或有不同的参数类型,则称为方法的重载(Overloading)。Overloaded的方法是可以改变返回值的类型

13、Set里的元素是不能重复的,那么用什么方法来区分重复与否呢? 是用==还是equals()? 它们有何区别

答:Set里的元素是不能重复的,那么用iterator()方法来区分重复与否。equals()是判读两个Set是否相等 equals()和==方法决定引用值是否指向同一对象equals()在类中被覆盖,为的是当两个分离的对象的内容和类型相配的话,返回真值

14、给我一个你最常见到的

runtime exception

答:常见的运行时异常有如下这些ArithmeticException, ArrayStoreException, BufferOverflowException, BufferUnderflowException, CannotRedoException, CannotUndoException, ClassCastException, CMMException, ConcurrentModificationException, DOMException, EmptyStackException, IllegalArgumentException, IllegalMonitorStateException, IllegalPathStateException, IllegalStateException, ImagingOpException, IndexOutOfBoundsException, MissingResourceException, NegativeArraySizeException, NoSuchElementException, NullPointerException, ProfileDataException, ProviderException, RasterFormatException, SecurityException, SystemException, UndeclaredThrowableException, UnmodifiableSetException, UnsupportedOperationException

15、error和exception有什么区别 答:error 表示恢复不是不可能但很困难的情况下的一种严重问题。比如说内存溢出。不可能指望程序能处理这样的情况 exception 表示一种设计或实现问题。也就是说,它表示如果程序运行正常,从不会发生的情况

16、List, Set, Map是否继承自Collection接口

答: List,Set是,Map不是

17、abstract class和interface有什么区别

答:声明方法的存在而不去实现它的类被叫做抽象类(abstract class),它用于要创建一个体现某些基本行为的类,并为该类声明方法,但不能在该类中实现该类的情况。不能创建abstract 类的实例。然而可以创建一个变量,其类型是一个抽象类,并让它指向具体子类的一个实例。不能有抽象构造函数或抽象静态方法。Abstract 类的子类为它们父类中的所有抽象方法提供实现,否则它们也是抽象类为。取而代之,在子类中实现该方法。知道其行为的其它类可以在类中实现这些方法接口(interface)是抽象类的变体。在接口中,所有方法都是抽象的。多继承性可通过实现这样的接口而获得。接口中的所有方法都是抽象的,没有一个有程序体。接口只可以定义static final成员变量。接口的实现与子类相似,除了该实现类不能从接口定义中继承行为。当类实现特殊接口时,它定义(即将程序体给予)所有这种接口的方法。然后,它可以在实现了该接口的类的任何对象上调用接口的方法。由于有抽象类,它允许使用接口名作为引用变量的类型。通常的动态联编将生效。引用可以转换到接口类型或从接口类型转换,instanceof 运算符可以用来决定某对象的类是否实现了接口

18、abstract的method是否可同时是static,是否可同时是native,是否可同时是synchronized

答:都不能

19、接口是否可继承接口? 抽象类是否可实现(implements)接口? 抽象类是否可继承实体类(concrete class)

答:接口可以继承接口。抽象类可以实现(implements)接口,抽象类是否可继承实体类,但前提是实体类必须有明确的构造函数

20、构造器Constructor是否可被override

答:构造器Constructor不能被继承,因此不能重写Overriding,但可以被重载Overloading

21、是否可以继承String类

答:String类是final类故不可以继承

22、try {}里有一个return语句,那么紧跟在这个try后的finally {}里的code会不会被执行,什么时候被执行,在return前还是后

答:会执行,在return前执行

23、用最有效率的方法算出2乘以8等於几 答:2 << 3

24、两个对象值相同(x.equals(y) == true),但却可有不同的hash code,这句话对不对

答:不对,有相同的hash code

25、当一个对象被当作参数传递到一个方法后,此方法可改变这个对象的属性,并可返回变化后的结果,那么这里到底是值传递还是引用传递

答:是值传递。Java 编程语言只有值传递参数。当一个对象实例作为一个参数被传递到方法中时,参数的值就是对该对象的引用。对象的内容可以在被调用的方法中改变,但对象的引用是永远不会改变的

26、swtich是否能作用在byte上,是否能作用在long上,是否能作用在String上

答:witch(expr1)中,expr1是一个整数表达式。因此传递给 switch 和 case 语句的参数应该是 int、 short、 char 或者 byte。long,string 都不能作用于swtich

27、ArrayList和Vector的区别,HashMap和Hashtable的区别

答:就ArrayList与Vector主要从二方面来说. 一.同步性:Vector是线程安全的,也就是说是同步的,而ArrayList是线程序不安全的,不是同步的二.数据增长:当需要增长时,Vector默认增长为原来一培,而ArrayList却是原来的一半就HashMap与HashTable主要从三方面来说。一.历史原因:Hashtable是基于陈旧的Dictionary类的,HashMap是Java 1.2引进的Map接口的一个实现二.同步性:Hashtable是线程安全的,也就是说是同步的,而HashMap是线程序不安全的,不是同步的三.值:只有HashMap可以让你将空值作为一个表的条目的key或value

28、char型变量中能不能存贮一个中文汉字?为什么? 答:是能够定义成为一个中文的,因为java中以unicode编码,一个char占16个字节,所以放一个中文是没问题的

29、GC是什么? 为什么要有GC

答:GC是垃圾收集的意思(Gabage Collection),内存处理是编程人员容易出现问题的地方,忘记或者错误的内存回收会导致程序或系统的不稳定甚至崩溃,Java提供的GC功能可以自动监测对象是否超过作用域从而达到自动回收内存的目的,Java语言没有提供释放已分配内存的显示操作方法。

30、float型float f=3.4是否正确?

答:不正确。精度不准确,应该用强制类型转换,如下所示:float f=(float)3.4

31、介绍JAVA中的Collection FrameWork(包括如何写自己的数据结构)?

答:Collection FrameWork如下: Collection ├List │├LinkedList │├ArrayList │└Vector │ └Stack └Set Map ├Hashtable ├HashMap └WeakHashMap Collection是最基本的集合接口,一个Collection代表一组Object,即Collection的元素(Elements) Map提供key到value的映射

32、抽象类与接口?

答:抽象类与接口都用于抽象,但是抽象类(JAVA中)可以有自己的部分实现,而接口则完全是一个标识(同时有多重继承的功能)。 JAVA类实现序例化的方法是实现java.io.Serializable接口 Collection框架中实现比较要实现Comparable 接口和 Comparator 接口

33、String与StringBuffer的区别。

答:STRING的长度是不可变的,STRINGBUFFER的长度是可变的。如果你对字符串中的内容经常进行操作,特别是内容要修改时,那么使用StringBuffer,如果最后需要String,那么使用StringBuffer的toString()方法

34、谈谈final, finally, finalize的区别

答:final—修饰符(关键字)如果一个类被声明为final,意味着它不能再派生出新的子类,不能作为父类被继承。因此一个类不能既被声明为 abstract的,又被声明为final的。将变量或方法声明为final,可以保证它们在使用中不被改变。被声明为final的变量必须在声明时给定初值,而在以后的引用中只能读取,不可修改。被声明为final的方法也同样只能使用,不能重载 finally—再异常处理时提供 finally 块来执行任何清除操作。如果抛出一个异常,那么相匹配的 catch 子句就会执行,然后控制就会进入 finally 块(如果有的话) finalize—方法名。Java 技术允许使用 finalize() 方法在垃圾收集器将对象从内存中清除出去之前做必要的清理工作。这个方法是由垃圾收集器在确定这个对象没有被引用时对这个对象调用的。它是在 Object 类中定义的,因此所有的类都继承了它。子类覆盖 finalize() 方法以整理系统资源或者执行其他清理工作。finalize() 方法是在垃圾收集器删除对象之前对这个对象调用的

35、面向对象的特征有哪些方面

答:主要有以下四方面:

1.抽象:抽象就是忽略一个主题中与当前目标无关的那些方面,以便更充分地注意与当前目标有关的方面。抽象并不打算了解全部问题,而只是选择其中的一部分,暂时不用部分细节。抽象包括两个方面,一是过程抽象,二是数据抽象。

2.继承:继承是一种联结类的层次模型,并且允许和鼓励类的重用,它提供了一种明确表述共性的方法。对象的一个新类可以从现有的类中派生,这个过程称为类继承。新类继承了原始类的特性,新类称为原始类的派生类(子类),而原始类称为新类的基类(父类)。派生类可以从它的基类那里继承方法和实例变量,并且类可以修改或增加新的方法使之更适合特殊的需要。

3.封装:封装是把过程和数据包围起来,对数据的访问只能通过已定义的界面。面向对象计算始于这个基本概念,即现实世界可以被描绘成一系列完全自治、封装的对象,这些对象通过一个受保护的接口访问其他对象。 4. 多态性:多态性是指允许不同类的对象对同一消息作出响应。多态性包括参数化多态性和包含多态性。多态性语言具有灵活、抽象、行为共享、代码共享的优势,很好的解决了应用程序函数同名问题。

36、String是最基本的数据类型吗

答:基本数据类型包括byte、int、char、long、float、double、boolean和short。 java.lang.String类是final类型的,因此不可以继承这个类、不能修改这个类。为了提高效率节省空间,我们应该用StringBuffer类

37、int 和 Integer 有什么区别

答:Java 提供两种不同的类型:引用类型和原始类型(或内置类型)。Int是java的原始数据类型,Integer是java为int提供的封装类。Java为每个原始类型提供了封装类。原始类型封装类

booleanBoolean,charCharacter,byteByte,shortShort,intInteger,longLong,floatFloat,doubleDouble 引用类型和原始类型的行为完全不同,并且它们具有不同的语义。引用类型和原始类型具有不同的特征和用法,它们包括:大小和速度问题,这种类型以哪种类型的数据结构存储,当引用类型和原始类型用作某个类的实例数据时所指定的缺省值。对象引用实例变量的缺省值为 null,而原始类型实例变量的缺省值与它们的类型有关

38、运行时异常与一般异常有何异同

答:异常表示程序运行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非正常状态,运行时异常表示虚拟机的通常操作中可能遇到的异常,是一种常见运行错误。java编译器要求方法必须声明抛出可能发生的非运行时异常,但是并不要求必须声明抛出未被捕获的运行时异常。

39、说出ArrayList,Vector, LinkedList的存储性能和特性

答:ArrayList和Vector都是使用数组方式存储数据,此数组元素数大于实际存储的数据以便增加和插入元素,它们都允许直接按序号索引元素,但是插入元素要涉及数组元素移动等内存操作,所以索引数据快而插入数据慢,Vector由于使用了synchronized方法(线程安全),通常性能上较ArrayList差,而LinkedList使用双向链表实现存储,按序号索引数据需要进行前向或后向遍历,但是插入数据时只需要记录本项的前后项即可,所以插入速度较快。

40、HashMap和Hashtable的区别

答:HashMap是Hashtable的轻量级实现(非线程安全的实现),他们都完成了Map接口,主要区别在于HashMap允许空(null)键值(key),由于非线程安全,效率上可能高于Hashtable。 HashMap允许将null作为一个entry的key或者value,而Hashtable不允许。 HashMap把Hashtable的contains方法去掉了,改成containsvalue和containsKey。因为contains方法容易让人引起误解。 Hashtable继承自Dictionary类,而HashMap是Java1.2引进的Map interface的一个实现。最大的不同是,Hashtable的方法是Synchronize的,而HashMap不是,在多个线程访问Hashtable时,不需要自己为它的方法实现同步,而HashMap 就必须为之提供外同步。 Hashtable和HashMap采用的hash/rehash算法都大概一样,所以性能不会有很大的差异。

41、heap和stack有什么区别

答:栈是一种线形集合,其添加和删除元素的操作应在同一段完成。栈按照后进先出的方式进行处理。堆是栈的一个组成元素

42、Java的接口和C++的虚类的相同和不同处

答:由于Java不支持多继承,而有可能某个类或对象要使用分别在几个类或对象里面的方法或属性,现有的单继承机制就不能满足要求。与继承相比,接口有更高的灵活性,因为接口中没有任何实现代码。当一个类实现了接口以后,该类要实现接口里面所有的方法和属性,并且接口里面的属性在默认状态下面都是public static,所有方法默认情况下是public.一个类可以实现多个接口。

43、Java中的异常处理机制的简单原理和应用

答:当JAVA程序违反了JAVA的语义规则时,JAVA虚拟机就会将发生的错误表示为一个异常。违反语义规则包括2种情况。一种是JAVA类库内置的语义检查。例如数组下标越界,会引发IndexOutOfBoundsException;访问null的对象时会引发NullPointerException。另一种情况就是JAVA允许程序员扩展这种语义检查,程序员可以创建自己的异常,并自由选择在何时用throw关键字引发异常。所有的异常都是java.lang.Thowable的子类。

43、垃圾回收的优点和原理。并考虑2种回收机制

答:Java语言中一个显著的特点就是引入了垃圾回收机制,使c++程序员最头疼的内存管理的问题迎刃而解,它使得Java程序员在编写程序的时候不再需要考虑内存管理。由于有个垃圾回收机制,Java中的对象不再有"作用域"的概念,只有对象的引用才有"作用域"。垃圾回收可以有效的防止内存泄露,有效的使用可以使用的内存。垃圾回收器通常是作为一个单独的低级别的线程运行,不可预知的情况下对内存堆中已经死亡的或者长时间没有使用的对象进行清楚和回收,程序员不能实时的调用垃圾回收器对某个对象或所有对象进行垃圾回收。回收机制有分代复制垃圾回收和标记垃圾回收,增量垃圾回收。

44、你所知道的集合类都有哪些?主要方法?

答:最常用的集合类是 List 和 Map。 List 的具体实现包括 ArrayList 和 Vector,它们是可变大小的列表,比较适合构建、存储和操作任何类型对象的元素列表。 List 适用于按数值索引访问元素的情形。 Map 提供了一个更通用的元素存储方法。 Map 集合类用于存储元素对(称作"键"和"值"),其中每个键映射到一个值。

45、描述一下JVM加载class文件的原理机制?

答:JVM中类的装载是由ClassLoader和它的子类来实现的,Java ClassLoader 是一个重要的Java运行时系统组件。它负责在运行时查找和装入类文件的类。

46、排序都有哪几种方法?请列举

答: 排序的方法有:插入排序(直接插入排序、希尔排序),交换排序(冒泡排序、快速排序),选择排序(直接选择排序、堆排序),归并排序,分配排序(箱排序、基数排序)快速排序的伪代码。 / /使用快速排序方法对a[ 0 :n- 1 ]排序从a[ 0 :n- 1 ]中选择一个元素作为m i d d l e,该元素为支点把余下的元素分割为两段left 和r i g h t,使得l e f t中的元素都小于等于支点,而right 中的元素都大于等于支点递归地使用快速排序方法对left 进行排序递归地使用快速排序方法对right 进行排序所得结果为l e f t + m i d d l e + r i g h t

47、JAVA语言如何进行异常处理,关键字:throws,throw,try,catch,finally分别代表什么意义?在try块中可以抛出异常吗?

答:Java通过面向对象的方法进行异常处理,把各种不同的异常进行分类,并提供了良好的接口。在Java中,每个异常都是一个对象,它是Throwable类或其它子类的实例。当一个方法出现异常后便抛出一个异常对象,该对象中包含有异常信息,调用这个对象的方法可以捕获到这个异常并进行处理。Java的异常处理是通过5个关键词来实现的:try、catch、throw、throws和finally。一般情况下是用try来执行一段程序,如果出现异常,系统会抛出(throws)一个异常,这时候你可以通过它的类型来捕捉(catch)它,或最后(finally)由缺省处理器来处理。用try来指定一块预防所有"异常"的程序。紧跟在try程序后面,应包含一个catch子句来指定你想要捕捉的"异常"的类型。 throw语句用来明确地抛出一个"异常"。 throws用来标明一个成员函数可能抛出的各种"异常"。 Finally为确保一段代码不管发生什么"异常"都被执行一段代码。可以在一个成员函数调用的外面写一个try语句,在这个成员函数内部写另一个try语句保护其他代码。每当遇到一个try语句,"异常"的框架就放到堆栈上面,直到所有的try语句都完成。如果下一级的try语句没有对某种"异常"进行处理,堆栈就会展开,直到遇到有处理这种"异常"的try语句。

48、一个".java"源文件中是否可以包括多个类(不是内部类)?有什么限制?

答:可以。必须只有一个类名与文件名相同。

49、java中有几种类型的流?JDK为每种类型的流提供了一些抽象类以供继承,请说出他们分别是哪些类?

答:字节流,字符流。字节流继承于InputStream OutputStream,字符流继承于InputStreamReader OutputStreamWriter。在java.io包中还有许多其他的流,主要是为了提高性能和使用方便。

50、java中会存在内存泄漏吗,请简单描述。

答:会。自己实现堆载的数据结构时有可能会出现内存泄露,可参看effective java.

51、java中实现多态的机制是什么?

答:方法的重写Overriding和重载Overloading是Java多态性的不同表现。重写Overriding是父类与子类之间多态性的一种表现,重载Overloading是一个类中多态性的一种表现。

52、垃圾回收器的基本原理是什么?垃圾回收器可以马上回收内存吗?有什么办法主动通知虚拟机进行垃圾回收

答:对于GC来说,当程序员创建对象时,GC就开始监控这个对象的地址、大小以及使用情况。通常,GC采用有向图的方式记录和管理堆(heap)中的所有对象。通过这种方式确定哪些对象是"可达的",哪些对象是"不可达的"。当GC确定一些对象为"不可达"时,GC就有责任回收这些内存空间。可以。程序员可以手动执行System.gc(),通知GC运行,但是Java语言规范并不保证GC一定会执行。

53、静态变量和实例变量的区别? 答:static i = 10; //常量 class A a; a.i =10;//可变

54、什么是java序列化,如何实现java序列化?

答:序列化就是一种用来处理对象流的机制,所谓对象流也就是将对象的内容进行流化。可以对流化后的对象进行读写操作,也可将流化后的对象传输于网络之间。序列化是为了解决在对对象流进行读写操作时所引发的问题。序列化的实现:将需要被序列化的类实现Serializable接口,该接口没有需要实现的方法,implements Serializable只是为了标注该对象是可被序列化的,然后使用一个输出流(如:FileOutputStream)来构造一个ObjectOutputStream(对象流)对象,接着,使用ObjectOutputStream对象的writeObject(Object obj)方法就可以将参数为obj的对象写出(即保存其状态),要恢复的话则用输入流。

55、是否可以从一个static方法内部发出对非static方法的调用?

答:不可以,如果其中包含对象的method();不能保证对象初始化.

56、写clone()方法时,通常都有一行代码,是什么?

答:Clone 有缺省行为,super.clone();他负责产生正确大小的空间,并逐位复制。

57、在JAVA中,如何跳出当前的多重嵌套循环?

答:用break; return 方法。

58、List、Map、Set三个接口,存取元素时,各有什么特点?

答:List 以特定次序来持有元素,可有重复元素。Set 无法拥有重复元素,内部排序。Map 保存key-value值,value可多值。

59、说出一些常用的类,包,接口,请各举5个

答:常用的类:BufferedReader BufferedWriter FileReader FileWirter String Integer 常用的包:java.lang java.awt java.io java.util java.sql 常用的接口:Remote List Map Document NodeList

上一篇:局机关财务工作总结下一篇:新编大学英语课程简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