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金融危机论文

2022-04-12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摘要:西方金融危机理论研究基本上是从两类假设展开的:一是正统的自由主义经济学的理论假设:金融系统均衡由于外生变量冲击,引致系统偏离均衡状态导致金融危机的形成;二是非正统经济学的理论假设:金融系统本身具有内在不稳定性,即金融危机是系统内生的。今天小编给大家找来了《现代金融危机论文 (精选3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现代金融危机论文 篇1:

现代金融危机的成因和应对策略

【摘要】随着经济金融化日益加深,现代金融危机以多种形式出现,甚至会波及整个金融体系乃至整个经济体系,导致经济危机。所以,要从国际和国内不同角度探寻金融危机的成因,并采取相应的策略应对金融危机,对经济思维进行创新,重构国际货币体系。

【关键词】金融危机 经济全球化 国际货币体系

金融危机不是新生事物,自十七世纪以来,全球范围内发生了九次波及范围巨大、影响深远的金融危机。主要有:1637年荷兰郁金香危机、1720年英国南海泡沫事件、1837年美国金融恐慌、1907年美国银行业危机、1929年美国股市大崩盘、1987年席卷全球股市的黑色星期一、1995年墨西哥金融危机、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2007年至2010年美国次贷危机及全球金融危机。现代经济与金融相互渗透,密不可分。在经济体系和经济活动中,金融无时无处不在,被称为“经济金融化”。银行、保险、股市、汇市等在运营过程中不断累积风险,而金融创新、经济金融化又将各类金融风险叠加、放大,一旦出现局部动荡,就很容易引发连锁反应,出现金融危机,甚至经济危机。

一、金融危机的涵义

金融危机指的是金融资产、金融机构或金融市场的危机,具体表现为资本外逃、股市暴跌、偿债困难、正常银行信用关系遭到破坏、金融机构倒闭或濒临倒闭。金融危机可以分为货币危机、债务危机、银行危机、次贷危机等类型,并且金融危机越来越以混合形式呈现出来。

金融危机爆发之际,往往正值经济持续多年高速增长时期,国内普遍过度投资,信贷快速增长,金融资产价格快速上涨,外部资金大量流入。而一旦爆发金融危机,整个经济社会就会遭受重创。企业大量倒闭,失业率剧增,货币币值出现较大幅度的贬值,区域内经济总量与经济规模出现较大规模缩减,经济增长减缓甚至出现停滞、倒退。人们对未来的经济预期更加悲观,社会普遍的经济萧条,有时甚至伴随着社会动荡。

金融危机与经济危机既有区别又有联系。首先是二者有区别。“金融”是以货币和资本为核心,与“消费”和“生产”相对应。“经济”的内涵显然比“金融”更广泛,它包括“消费”、“生产”和“金融”等一切与人们的需求和供给相关的活动。金融危机从某种意义上说只是一种过程危机,而经济危机则是一种结果危机。其次,金融危机与经济危机又有联系。从历史上看,在发生经济危机之前,通常先出现一波金融危机。其主要原因在于,生产、消费与货币、资本的结合越来越紧密,任何一个阶段出现矛盾,都足以导致货币资本运动的中止,从而出现直接的货币信用危机,也就是金融危机。当这种矛盾在较多的生产领域出现时,生产过程就会因投入不足而无法继续,从而造成产出的严重下降,导致更大范围的经济危机。

二、金融危机的成因

(一)国际金融市场上游资的冲击

据测算,在全球范围内大约有7万亿美元的游资,这些游资又被称为“热钱”,是在市场上流动迅速的短期投机性资金。基于纯粹投机盈利的目的,国际炒家一旦发现在哪个国家或地区有利可图,就会以各种形式入境,通常会进入易于产生泡沫的经济领域,通过炒作冲击该国或地区的货币,以在短期内获取暴利。

(二)透支性经济高增长和不良资产的膨胀

许多国家,特别是发展中国家过于追求较高的经济增长速度,当经济高速增长的条件弱化时,这些国家为了保持增长速度,转而通过举借外债来维护经济增长。但内在的经济发展乏力,还债能力不足,经济泡沫导致银行贷款的坏账剧增,不良资产大量存在,又反过来影响投资者的信心。

(三)“出口替代”型模式的缺陷

實施“出口替代”战略可以提高一国经济的开放度,也是亚洲不少国家经济成功的重要原因,但这种模式也存在明显的不足:一是国内经济容易受到外部经济冲击的影响,随着经济发展,生产成本会提高,成本优势逐渐降低,出口会受到抑制,引起这些国家国际收支的不平衡;二是当众多国家不约而同采用出口替代发展战略时,它们之间会产生恶性竞争乃至相互挤压;三是该战略也要与时俱进,尤其是产品的阶梯性进步必不可少,仅靠资源的廉价优势无法长期保持竞争力,但许多国家未能从根本上解决此问题。

(四)经济全球化带来的负面影响

经济全球化和经济一体化是当代世界经济的重要特征,各个国家和地区在经济上更加互相依存,互联网和物联网发展迅速,商品、信息、服务、资本、技术在国际间频繁流动,金融活动也趋于全球化。由于市场经济固有的货币信用机制是自发性的,一旦金融活动失控,货币及资本借贷中的矛盾激化,金融危机就表现出来。现代市场经济中金融活动高度发达,也蕴含着高风险,蕴藏着金融危机发生的可能性。当国际信贷和投资大爆炸式地发展,其固有矛盾不可调和,金融危机必然会在那些制度不健全、最薄弱的环节爆发。

三、金融危机的应对策略

(一)经济思维进行创新

一是建立最基本的社会福利框架,废除泛福利化体制。二是加强政府对金融市场的有效监管。三是调整经济结构,鼓励实业投资。

(二)积极扶持金融机构

一是政府对陷入危机的金融机构进行重组,增资扩股;二是把妥善处理银行坏账,将银行的坏账打包、切割剥离。待银行复苏后再赎回资金,如果银行倒闭了,则由政府出面埋单,将坏账清零。三是维护银行正常秩序,当银行陷入流动性危机,出现挤兑现象时,及时注入资金,增加现金流。或者政府出面担保,帮助银行渡过难关,增加社会信心。四是解决“资本流动性过剩”问题,不仅要解决金融体系内部的问题,更要解决经济结构中深层次的矛盾。

(三)采取积极的财政政策和宽松的货币政策

一是实施产业振兴计划,扩大内需,培育市场主体,帮助困难企业和困难群体渡过难关,降低税收,减轻企业负担。二是促进对外贸易,由于从事进出口行业首当其冲受到影响,并且从业人员众多,通过增加出口退税,实施一系列优惠政策,提高出口竞争力。三是松动银根,降息、降低准备金率,增加流动性。

(四)重构国际货币体系

1944年形成布雷顿森林体系,其间几经变迁,1973年布雷顿森林体系正式瓦解后,尽管美元不再承担兑换黄金的义务,欧元、日元实力逐渐增强,但是美元的核心地位没有改变。而从宏观上看,现有国际货币体系的积弊也是导致国际金融危机的因素之一,特别是进入新世纪以来,次贷危机、通货膨胀和美元贬值也暴露了现行国际货币体系的内在缺陷,重构适应国际经济新秩序的货币体系势在必行。中国应稳步推进人民币国际化,积极参加国际货币新体系的构建。未来的国际货币体系应该是美元、欧元、亚元(以人民币和日元为主的亚洲货币)三大世界主体货币三足鼎立的新体系。三大货币之间实行相对稳定的浮动汇率,各国货币与三大货币挂钩。

参考文献

[1]董彦岭,王菲菲.金融危机背景下各国政府救市政策的比较研究.《经济与管理评论》.2010.

[2]边卫红.次贷危机对美国银行业结构调整影响研究.金融论坛.2010.

[3]江波.我国应对国际金融危机的中长短期对策研究.《当代财经》.2009.

作者简介:秦红梅(1970-),女,山东济南人,高级会计师,工作于国网山东省电力公司,研究方向:财务管理和金融。

作者:秦红梅

现代金融危机论文 篇2:

现代西方金融危机理论的演进与发展

摘要:西方金融危机理论研究基本上是从两类假设展开的:一是正统的自由主义经济学的理论假设:金融系统均衡由于外生变量冲击,引致系统偏离均衡状态导致金融危机的形成;二是非正统经济学的理论假设:金融系统本身具有内在不稳定性,即金融危机是系统内生的。基于两类假设的金融危机研究成果丰硕,但就理论与现实的一致性来看,正统金融危机理论对危机形成机制的解释力以及应对危机措施的有效性均越来越低,而与自由主义思想不同的非正统的金融危机理论更具有解释金融危机的能力,也越来越被学界、政府、监管部门接纳。

关键词:金融不稳定;外部冲击;金融危机

一、 引言

自20世纪初以来,金融危机已成为经济学研究的热点问题,主流经济学已对之进行许多研究并取得丰硕成果。但遗憾的是,主流经济理论对复杂的金融危机动态演化过程的阐释与经济结构深层次变化以及金融市场创新发展的现实相去甚远(Crotty,1986;Kregel,2007;Sau,2010;Wray,2009)。纵览金融危机形成机理的相关文献,现代金融危机研究的视角大致可以分为以下几类:宏观经济波动、金融市场波动、金融市场开放、经济全球化、金融系统不稳定等等。在所有这些解释金融危机的研究中,关于金融市场功能的解释是最重要的,依据这个标准,金融危机理论研究大致可以分为两大类:

第一类金融危机理论建立在主流经济学的理论大厦上,它的理论假设是货币和金融市场的均衡状态受到外生冲击,这意味着金融市场可以自我调节并恢复至均衡状态的,金融市场参与者具有理性预期,金融危机仅仅是外部冲击引发的暂时现象,总体上这类理论把经济周期或金融周期作为金融危机研究的核心。

第二类金融危机理论基于明斯基的金融不稳定假设,它综合考虑了金融机构与金融市场过程的动态变化以及与实际经济变量相关的金融过程的不确定性、相互依赖性、动态复杂性(Keynes,2009;Minsky,1986/1992a/1992b;Goodwin,1990; Sau,2010;Vercelli,2009;Sordi & Vercelli,2010)。

二、 基于金融市场均衡受到外生冲击假设的金融危机理论

关于国际货币与资本流动的金融危机研究,最早可追溯到1979年Krugman的“国际收支危机模型(A Model of Balance of Payments Crises)”,其后诞生了许多具有重要研究价值和实践意义的金融危机模型。Krugman(2010)依据模型的基本思想以及每一次典型危机背景与相应金融危机理论的一致性,从金融危机的背景、成因、影响、动态过程以及表现形式的视角,把国际货币与资本流动的金融危机理论分为三代。克鲁格曼的分类基于以下三方面因素:(1)90年代在财政预算平衡而国际收支失衡的背景下,由投机冲击引发的货币危机通过货币贬值或重估、汇率形成机制改变以及经济基本面迅速适应新汇率形成机制而得到缓解,没有对失业、产出等实际经济指标造成长期的严重的负面冲击;(2)90年代亚洲和俄罗斯金融危机都是在国际资本跨境流动的背景下发生的,当时的主要问题是政府应对流动资本冲击的宏观政策存在缺陷;(3)基于20世纪90年代金融危机形成的金融危机理论明显不能解释新世纪以来的金融市场发展。

1. 第一代金融危机理论。

第一代金融危机理论研究始于克鲁格曼(1979),该金融危机理论中的外部因素是指由于财政赤字以及外汇储备降低到安全水平以下而受到国际资本投机的冲击。第一代金融危机理论建立在下面三个假设的基础上:(1)在外汇储备耗尽前,官方一直实行固定汇率制度,此后不得不实行浮动汇率制度。(2)政府预算赤字水平是决定实行盯住货币汇率制的国家受到国际资本投机冲击与否的根本因素。(3)预算赤字全部依赖国外贷款融资。在这种情况下,境内信贷需求以来境外资金满足,影子汇率趋于逐步贬值,国际投资者开始攻击固定汇率制度,直至外汇储备耗尽。

Krugman的模型被诸多学者引入名义汇率偏离购买力平价所确定汇率的程度、资本管制、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的不确定性、投资组合优化等变量而得到继承和扩展,模型化了多种类型引发国际货币与资本流动危机的投机冲击。第一代金融危机理论还探讨了一些其它有可能促成金融危机的因素,例如经常账户赤字、实际均衡汇率的波动、本币贬值预期对公共债务成本的影响,以及外币贷款对货币与金融稳定的影响(Allen et al.2002)等。

2. 第二代金融危机理论。

第二代金融危机理论研究以Obstfeld为代表,他开创了货币危机研究的新视角。Obstfeld(1994)主要研究政府为促进经济增长而采取扩张性货币政策导致本币贬值与官方确定的固定汇率水平之间冲突对经济金融系统产生的负面冲击,这意味着购买力平价与利率平价所确定的汇率将会移向新的均衡水平,它是投机者决定是否采取投机攻击的根本因素。如果采取投机行动,那么将引发货币危机,进而促使汇率移动至新的均衡水平。第二代金融危机的研究对象主要是1990年代部分欧元区国家发生的货币危机与墨西哥货币危机,以国际资本投机和固定汇率制度的脆弱性为研究重点(Flood & Marion,1998)。

除了由货币高估和经常账户赤字所构成经济系统的根本缺陷之外,市场参与者的自我实现机制和引发的恐慌也会促成货币危机的发生。例如,墨西哥比索危机中,外汇储备不足以偿还短期外债,在投资者中引起了恐慌,对经济系统产生了传染性影响(Allen et al.2002;Obstfeld,1994; Drazen-Masson,1994;Cole & Kehoe,1996)。从本质上来说,第二代金融危机理论以政府部门与私人部门资产负债表的脆弱性以及固定汇率制度的脆弱性为研究重点。

3. 第三代金融危机理论。

第三代金融危机理论研究发端于McKinnon和Pill,研究对象与研究范围都不同于前两代金融危机理论。首先,1990年代后期东南亚纷纷实施市场化改革和经济对外开放,经济、金融以及市场体制都发生了深刻变化,这种背景下引发金融危机的因素是第三代金融危机理论主要研究对象。其次,第三代金融危机理论的研究范围超出了名义汇率贬值和投机冲击所导致的货币危机的范畴。克鲁格曼(Krugman,2001)认为,货币贬值是金融危机现象,仅研究货币贬值问题没有涉及到金融危机的形成机理,这恰是前两代危机研究的不足之处。

从货币危机到由货币贬值引发的金融市场危机,研究对象与研究范围更加宽泛、复杂、多样化,这种变化反映在金融危机模型种类、多视角分析和新研究方法的运用上。第三代金融危机理论试图揭示和解释私人部门的脆弱性,特别是银行部门和资本市场的脆弱性,以及放弃保护性的公共政策和补贴与开放经常账户和资本账户给金融系统带来的压力(McKinnon & Pill,1998;Corsetti、Pesanti & Rou-bini,1999;Krugman,2001;Chang & Velasco,1998;Blancas,2007; Dell,Arricia & Marquez,2004)。

三、 基于金融系统不稳定假设的金融危机理论

主流经济学假设存在不少局限性,没有提供与现实一致的解释以及可行的应对危机方案。金融不稳定理论提出了新的金融危机理论来阐述金融危机的形成机理与应对危机措施,它将现代金融市场的复杂性、脆弱性、投机行为、经济全球化和金融深化对金融系统的影响纳入解释变量。明斯基提出金融不稳定假说,基于凯恩斯理论的经济思想以及20世纪80年代以来金融市场的新发展:

(1)金融投资和资本投资以及支撑投资的金融系统成为现代资本主义经济运转的基础。

(2) 繁荣时期金融部门负债日益上升,导致其抵御风险的能力越来越弱,在债权人对债务人高杠杆运作风险的容忍度降低的情况下将引发债务紧缩危机。

(3)资本投资取决于预期利润的多寡与成本回收时间的长短。利润预期变化具有非常高的弹性,而短期投资品的供给是非弹性的,仅在长期内变化,对未来经营利润的乐观预期将拉大投资品的供求缺口,从而推升投资品价格。投资品价格上升同时又是金融部门信贷刺激的结果,这将弱化金融部门的稳定性。

(4)为分析预期与现实不一致情况下经济系统不同组成部门(家庭、企业、政府、金融部门等)的财务状况,明斯基同时考虑了投资现金流与融资现金流:现金流入=内源融资(利润)+外部融资(贷款、权益发行、债务发行);现金流出=(利息+本金)和新投资;内源融资+外部融资=新投资+还本付息;

为了对经济系统组成部门财务状况进行分类,明斯基把现金流分为三种类型:来自经营所得的现金流;资产负债表现金流(现有的或以前就存在的债务支付);资产组合现金流(来自资本与金融资产处置产生的现金流);

明斯基基于上述重要发现,依据财务状况不同将经济系统的组成结构划分为如下三大类:

对冲单元(Hedge Units)。该单元预期经营所得现金流足以满足任何时候债务本金和利息支付。

投机单元(Speculative Units)。该单元预期经营所得现金流仅能满足债务利息支付,只有依赖债务展期来维持运转,导致债务总额进一步增加,需要完善而高效的金融市场方来满足投机单元债务的再融资。

庞氏单元(Ponzi Units)。该单元预期经营所得现金流甚至无法满足债务利息支付,不得不处置固定资产和金融资产来偿还债务。

金融不稳定程度与上述三个经济单元在经济系统中的构成比例紧密相关。如果经济系统中对冲单元所占的份额较高,那么该经济系统的稳健性就高。如果经济系统中投机单元,特别是庞氏单元所占的份额较高,在金融市场环境变化的情况下,如提高市场利率或金融资产价格下降,那么经济系统的稳健性就会弱化,最终引发金融危机和经济衰退。

1. Taylor-O’Connell对金融不稳定理论的创新发展。

明斯基通过描述方式来阐述金融不稳定理论,没有把数学方法运用到经济分析中是其不足之处。Taylor和O’Connell(1985)通过构建封闭经济系统的宏观金融危机模型,为明斯基理论的数学化发展进行了有益的尝试。该模型基于两个一般性假设:宏观层面上经济系统名义价值总额的高低取决于公众信心以及经济周期阶段;投资者能够在不同资产之间实现快速转换,且转换的交易成本较低。

第一个假设可以理解为家庭部门和企业部门资产组合市值与投资资本账面价值不一致。企业部门把发行权益或债务获得的融资投资到实物资本,而家庭部门持有权益或债务等金融工具,而权益或债务的市场价值通常偏离实物资本的账面价值,使得企业部门的现金流入和现金流出不匹配,进而处于会引发金融危机的不均衡状态。第二个假设含义如下,当市场遭遇压力时,市场利率上升,投资回报率随之下降,固定资产投资下降,企业部门前期投资净值下降,经济系统进入到债务紧缩阶段。

Taylor-O’Connell(1985)分析了不同经济周期资本净值、投资回报率、市场利率之间的动态关系。复苏阶段以投资回报率上升、市场利率下降以及资本净值上升为特征,这个阶段企业财务状况处于对冲状态。在低利率和高回报率经济环境中,企业大量募集资金投入到有利可图的业务中。繁荣阶段的特征是企业债务水平普遍较高,而企业资本净值却在下降,这个阶段企业财务状况处于投机状态。崩溃阶段的特征是经营利润和公众信心急剧下降,固定资产投资下降,资产价格随之下降,导致经营利润和资本投资进一步下降,企业财务杠杆上升至足以使企业破产倒闭的水平,这个阶段企业财务状况处于庞氏状态。

2. Foley对金融不稳定理论的创新发展。

Foley(2003)在Taylor和O’Connell数学化明斯基金融危机理论基础上,对金融系统不稳定性进行了模型拓展和实证检验。根据Foley对Taylor-O’Connell研究的评论,适用于封闭经济假设的Taylor-O’Connell模型必须满足Kaleckian方程,即金融资产增长率(g)、储蓄率(s)、投资回报率(r)之间必须满足g=sr。根据明斯基对对冲单元的定义,储蓄率s<1,回报率高于资产增长率,即r>g,这与事实相矛盾。如果是开放经济,境外资本流入使得资产增长率(或者投资率)超过回报率成为可能,即g>r,由此可以看出明斯基对投机单元的定义与经济全球化和金融深化相符。

Foley既从微观层面分析了金融不稳定性,也从宏观层面分析了金融脆弱性,这里宏观层面是指经济系统中所有企业和居民的总和。他基于明斯基的财务状况分类标准,通过比较经济周期不同阶段(复苏、繁荣、崩溃)绝对财务指标和相对财务指标的变化,观察经济系统三类财务状况的比例变化,来揭示和预警金融系统是否演化到了不稳定状态。

3. 其它学者对金融不稳定理论的创新发展。

在明斯基金融不稳定理论框架下,Vercelli(2009),Sordi和Vercelli(2010),Dieci, Sordi和Vercelli(2005)以及其他学者对金融不稳定假说的模型化也做出了重要贡献。Sordi和Vercelli(2010)对金融不稳定动态演化过程进行了数理化分析,重新解释了明斯基的金融不稳定理论,并从边际变化与总量变化角度分析了企业财务现金流、流动性水平、偿债能力。Sordi and Vercelli重新定义了金融不稳定状态,重新对经济系统的财务状况进行了分类,并采用外推预期方法阐释了金融系统的周期性波动。Goodwin(1990)在离散非线性加速模型的基础上,构建了一广义微分方程的总变动模型。Dieci, Sordi和Vercelli(2005)详述了经济系统财务状况复杂的动态演化过程,以及经济系统非连续演化、离散过程和混沌状态。此外,上述学者基于固定资产投资、投资回报率、市场利率等因素保持低水平的长期预期与实际经济现实之间的动态不一致性,通过分析名义经济变量,得到关于金融不稳定原因的相同解释。

四、 结论

本文从经济思想和研究方法的角度,以评述金融市场均衡冲击假设为基础的前三代模型作为切入点,回顾了近五十年来在金融危机领域所取得的重要研究成果。限于本文篇幅,笔者无法全面介绍金融危机其它层面的问题以及其它有价值的金融危机模型,无法就金融危机的研究成果及思想进行更深入的评述。在金融危机研究领域作出重要贡献的学者还有F?觟lmer(1974);Goodwin(1990);Hicks(1974);Keen(2000);Kregel(2007);May(1976);Rosser(2005)等。他们的研究视角简述如下:利用乘数和加速模型来定义金融系统的脆弱性;使用崩溃模型和混沌理论来解释和描述金融系统不稳定问题;金融不稳定与实际经济变量不稳定之间的关系;构建金融不稳定指标来阐述周期性金融波动期间金融系统由混乱状态到正常状态的过渡条件;通货膨胀和通货紧缩对宏观经济动态行为的影响。

熊彼特、凯恩斯、明斯基对资本主义经济与金融稳定性问题的阐述和论证,在金融危机研究领域引起了关于金融危机思想和研究方法的巨大分歧,由此形成正统金融危机理论与非常正统金融危机理论。尽管两派经济学家在金融危机研究领域都做出了重要的贡献,但与主流经济学相比,金融不稳定理论更具解释金融危机的能力,越来越被政府和监管部门接受和采纳。与此同时,主流经济学应抛开任何意识形态的束缚,接受和尊重金融不稳定假说关于金融危机的经济思想及其所采用的研究方法。

参考文献:

1. Blancas Andres, Financial Fragility Dynamics in Developing Countries, The Mexican Case, Institute of Economic Research, UNAM, 2007.

2. Chang Roberto, Andres Velasco,“A Model of Financial Crises in Emerging Markets”, The Quarterly Journal of Economics, 2001,116( 2):489-517.

3. Dieci Roberto, Sordi Serena, Alessandro Vercelli, Financial Fragility and Complex Dynamics: Analysing the Impact of Stabilizing Policy Measures, University of Siena, Italy,2005.

4. F?觟lmer Hans, “Random Economics with Many Interacting Agents”, Journal of Mathematical Economics,1974:51-62.

5. Kregel J.A., The Natural Instability of Financial Markets, Paper for the Tjalling C. Koopmans Institute Conference “The Political Economy of Financial Markets-A methodological account of a multi-disciplinary approach”, Utrecht, November 16, 2007.

6.McKinnon I. Ronald, Huw Pill, 1998, “International Overborrowing: A Decomposition of Credit and Currency Risks”, World Development,1998,26(7):1267- 1282.

基金项目: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重大课题“全球金融危机对我国产业转移和产业升级的影响及对策研究”(项目号:09JZD0018)、全国统计科学研究计划重点项目(项目号:2011LZ052)和天津社科规划项目(项目号:TJTJ11003)资助。

作者简介:叶华,南开大学虚拟经济与管理研究中心博士生。

收稿日期:2013-01-27。

作者:叶华

现代金融危机论文 篇3:

《Levarage》:现代罗宾汉,伴随金融危机而生

《Lie to me》叫你识别谎言,《Leverage》(中译《都市侠盗》、《还我正义》)则提醒你骗子的惯用招术,当然,如果你够得上他们诈骗的级别——那些最有钱但又最贪婪、作恶最多的人。现在,剧集第二季将于7月15日新鲜出炉,号称“《Leverage》最新泄密版”的视频一时间在网上炸开了锅,可是迫不及待点击观看的网友事后都只能很囧地承认:“上当了。”就说是一部高智商诈骗剧呗,也不能连观众都骗啊!

“现在,我们要成为这个镇的警察!”如果这句台词出自联邦调查局(FBI)之口,戏外的观众会油然而生一股荣誉感,可是,如果是从一帮盗贼的口中说出这句话,多少就有些怪异了。

这群“不法之徒”怎么能成为正义的化身、公正秩序的守护神呢?

而这就是美国TNT电视台的头牌剧集《Leverage》所要解开的谜题。开播于经济危机日渐严峻之时,迎合了广大民众对不负责任大企业的不满情绪,《Leverage》第一集就创造了560万观众观看的收视。在这部讲述5位现代罗宾汉行侠仗义的剧集里,主人公们简直可以媲美孙悟空,摇身一变就是东欧公主,再一变就成了南非驻美代表、印度公司经理、梵蒂冈博物馆馆藏员……FBI?那是他们最常用的身份,平常的只是用来订Pizza。在现实与法律之外,无从定罪却又罪大恶极之间,他们以自己的方式让那些为富不仁的寡头公司老板、贪赃枉法的执法人员、黑社会老大以及贩卖儿童的军火犯——得到应有的惩罚。

奥斯卡头衔下的黑暗罗宾汉

《Leverage》从开播始,就伴随着奥斯卡奖的荣耀黄袍加身。由奥斯卡最佳男配角得主蒂莫西赫顿(Timothy Hutton)担当主演,又有曾制作过《独立日》《爱国者》的迪安德夫林(Dean Devlin)担任制作,每一集40分钟的剧情,都是好莱坞电影般的精彩。

蒂莫西·赫顿1980年曾凭借《凡夫俗子》夺得奥斯卡最佳男配角,影片中他所饰演的康拉德一角因为亲人的意外死亡而产生了犯罪的冲动,情感复杂,内心矛盾。无独有偶,《Leverage》中,赫顿所饰演的团队领袖Nate Ford同样遭遇类似伤痛,陷入彷徨。

他是Leverage这五人团队中唯一一个原本遵纪守法的好公民,其余四人,Sophie、Parker是偷骗惯犯,Eliot遭全球通缉,Hardison是隐秘电脑黑客。他的存在才决定了可以把这个团队称为“罗宾汉”,因为他时刻以劫富济贫的理念规范着团队行为,然而,这又何尝不是他为自己寻找的理由。Nate由光明之所堕入黑暗王国的经历,决定了他对自己现在所从事的工作总会陷入矛盾与彷徨。

曾经,他是一家保险公司的调查员,为公司找回了价值百万的失窃财物,有房有车,家庭完美,事业顺利;Sophie、Eliot等人与他完全属于两个世界,甚至他们是他要活捉的敌人。可是,所有这一切都因儿子的离世而改变,他为公司忠心服务了20年,用这20年的奉献只想换得公司对儿子的癌症病情提前预支保单,可是他的老板说NO,理由是不能让感情坏了公司规矩。于是,他眼睁睁地看着亲生子离去,熟悉地望着公司寻找各种理由拒绝理赔,再然后,他破产、酗酒、沦落街头。

与曾经的敌人走到一起,对Nate是偶然,也是必然。虽然他以前的身份是现在身份的死对头,可是家破人亡的结局让他对40年的人生产生了怀疑。从出生开始,所有人都被教导要行善,要遵纪守法懂规矩,Nate做了40多年的好人,甚至搭上了自己孩子的性命也要做好人,可他换来的只是公司老板这一权威阶层的傲慢与不以为然。这样的结局使他无法再回归正常生活,而彻底沦为为钱卖命的盗贼又使他从心底无法接受,于是,他只能游走于中间,不断地告诉自己现在所做的一切都是对的。他在替天行道。

可是,他从来不与其他四人有肢体上的碰触,对于自己继续酗酒的事实也不愿多谈,在骨子里,他仍然抗拒自己与这些人为伍。结交十年的团队成员Sophie曾对他的此种矛盾心理做过最一针见血的评价——你永远认为我们是罪犯,你比我们更优秀!

然而,什么又是真正的犯罪?那些逃脱了法律制裁的人就是无罪?那些以钱权之势打压普通民众的邪恶该不该被整治?如果法律制裁不了又该由何种势力进行整治?而当都市罗宾汉们整垮恶人,导致其公司经营失利,面临倒闭时,又是否想过在这家大公司内,会有多少无辜员工要因此而被减薪或裁掉?

“如果撒谎、欺骗、偷窃只是为了帮助更多的人,是不是就不会感到内疚?”剧集中,一位撒谎成瘾、盗窃成性的强迫症患者的疑问,同样是Nate及Leverage团队必须跨越的鸿沟。究竟要帮助哪些更多的人,正义与法律之间的矛盾能否调和,Nate和Leverage团队更多的时候都需要扪心自问。

应金融危机而生的惩恶除奸

《Leverage》开播于2008年12月7日,首播第一集就成为周二晚10点档,在有广告的有线台中收视第一的节目。那时金融危机肆虐了三个多月,而纳斯达克股票市场公司董事会主席麦道夫的500亿美元诈骗案也将在此后的一个星期内曝光。贪得无厌,作恶多端、为富不仁,普通民众对大企业的不满达到了极点,《Leverage》所要惩治的正是这些大财团。

在《Leverage》第一集结束时,有一个特殊场景:一对夫妇在五人面前哭诉被大公司欺负,求告无门,希望他们能帮自己出头。Nate说:“正义不泯,我们就是你们以小博大的一个‘杠杆’。”杠杆、以小博大,这是剧名的由来,也指出了Nate及Leverage团队的斗争矛头——不负责任的财权阶层。

在目前已出的13集里,惩治大公司的就占了近10集,即便斗争对象偶尔换成了黑社会头目、国际军火犯以及贪赃枉法的法官,他们也多少与欺压弱势平民沾上了边。其中有一集,一家制药公司的产品涉嫌致人死亡而被家属告上法庭。为了避免损失,该公司财团举全员之力在庭审现场安插摄像头、收买陪审团与对方律师,全程掌控法庭审理各个细节的原因,只是不愿承认失误。于是Leverage五人兵来将挡,水来土掩,情急之下,甚至派毫无法律常识的Hardison亲自上阵冒充律师也要打赢官司。当剧尾,制药公司必须吞下赔款500万美元的苦果时,Nate走近一脸茫然的财团头目:“现在,你知道自己面对的敌人是谁了吧!”

是的,她要面对的敌人就是Leverage,一群专门惩恶除奸的现代罗宾汉。于是我们看到侵吞90亿美元伊拉克重建资金的议员和建筑公司经理在一片闪光灯下,震撼上演互揭罪行的真人秀。于是我们见到黑白通吃的小镇法官生生就成了银行抢劫犯;而破败的教堂圣像在即将被拆迁时,会忽然流泪,然后不翼而飞,圈地的房产商为此一夕间臭名昭著……看着坏人

被玩弄于众人手掌时的开心与激动,很是出了一口中恶气的精彩。

要知道Nate带领的可不是好欺负的角色:Sophie,一个偷遍欧洲大小博物馆、拿稀世珍藏第二尊大卫雕像当养老金的职业骗子;Eliot,一个遭全球通缉、不费吹灰之力就能徒手对付一沓敌人的打手;Parker,一个不偷东西就浑身痒痒、只要能爬墙跳窗就人来疯的盗窃专家,Hardison,一个动不动就到中情局的电脑里串串门、冒充一把律师都能让10多名陪审员裁定自己胜诉的计算机天才。选样的一群都市罗宾汉如果一门心思要整治一个人,哪位贪官污吏、无良商人能吃得消?所以,我们看到所有惩恶除奸的戏码都在五个人一段礼仪式的自我介绍,一次普普通通的擦肩和鼠标的轻轻一点中轻松上演。

L5,We are faraily

真的,别误会,这句“我们是一家人”确实是剧集中最常出现的台词,每当团队中出现摩擦或争议,“We are family”就成了成员劝和的口头禅,频率出现之高都只能让人感叹北京奥运会的小宇宙确实很强大。

其实,展现侠盗神偷类的题材,《Leverage》并不是第一部。数得上米的好莱坞电影就有乔治·克鲁尼、茱莉亚·罗伯茨、布莱德·皮特等一众明星主演的《十一罗汉》和凯瑟琳·泽塔一琼斯的《偷天陷阱》,电视剧方面,英剧《Hustle》(中译《飞天大盗》)算是近年来的佼佼者,《Leverage》自推出以来,与《Hustle》相比哪个更好看的争议就在网上掀起了一轮又一轮的口水仗。没有最好,只有更具特色,与同类影视剧相比,《Leverage》胜在不要酷,五个主角都真实的可爱,平易可亲。试想,总是“我们是一家人”挂在嘴边的盗贼,又能让你产生多大的距离感和不真实念头?

Parker算是五人中经受这一团队文化洗礼后,转变最明显的一个。这位刚出场就因被养父母责骂为小偷,毅然炸毁房屋离家出走的姑娘,所有的思维都是单线条的,喜欢就要得到,不喜欢就毁掉,高兴就大闹,不高兴就快闪得无影无踪。她的世界只有钢丝,绳索,夜行衣这些偷盗工具,要她笑容甜美地与人交流?她能一句话就把人回绝得不敢再露面。

一个从小就没有被爱的孩子,逐渐也就失去了爱别人、爱自己的能力。

可是,在这个相亲相爱一家人的团队里,Parker渐渐学会了合作,懂得了求助以及给了,帮助。她会在庭审发现异常时,对着三个尽情于赛事的男子嗫嚅出需要帮助;她会在不希望Nate再酗酒时,拿出写好的劝慰话照本宣科地读完;她会从疗养院里出来时,因为见到好久未见的同事而傻呵呵地笑着张开手臂飞奔而去,然后很自然地说出“我想死你们了”。

Eliot由衷地表示喜欢这样的Parker,谁又不喜欢这样的鬼灵精呢?更何况,在第一季剧尾,继Nate与Sophie暧昧不明后,Parker与Hardison也逐渐显现感情端倪,后事如何?等到7月15日吧。

作者:雪 梅

上一篇:信息产品分析报告(精选2篇)下一篇:调查报告的格式(精选2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