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保险发展对策论文

2022-04-18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摘要:近年來,随着社会的发展,开始在全国范围内实行供给性侧结构改革。所谓的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则是对经济结构的现状进行调节,使得各方面的经济要素达到最优标准,这一改革能够有效的促进经济的发展。是现今不可缺少的发展要素。在这一改革的推动下,农业生产迎来了新的春天。但是,如今农业保险的普遍推广还是遇到了很多现实性的问题。下面是小编整理的《农业保险发展对策论文 (精选3篇)》,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农业保险发展对策论文 篇1:

精准扶贫背景下山东省农业保险发展对策探究

摘 要 近年来,山东省农业保险在全省农业支持保护政策框架中占据着越来越重要的地位,已经逐渐发展成为支撑现代农业发展和促进农民增收的“稳定器”、金融支农作用的“放大器”和保险公司发展的“助推器”。基于此,在精准扶贫背景下,从农业保险密度和农业保险深度等角度对山东省农业保险的发展现状进行剖析,找出山东省农业保险发展中面临的问题,并提出可行的对策建议。

关键词 农业保险;精准扶贫;问题;对策;山东省

2020年是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实现之年,是全面打赢脱贫攻坚战收官之年。农业保险可以有效分散和化解农业风险,稳定农业生产和农村社会生活,在我国实施精准扶贫的过程中发挥了重要的保障作用[1]。在此背景下,对山东省农业保险运行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进行分析,为山东省农业保险高质量发展献计献策,对保证农业健康、快速、可持续发展,构建全面小康社会和打赢脱贫攻坚战具有重要意义[2]。

山东省作为农业大省,对于发展农业保险一直持支持态度。山东省财政厅公布数据显示,2017—2019年,省财政厅分别落实农业保险保费补贴资金14.8亿元、16.0亿元和20.7亿元,分别较上年增长18%、8%和29%。山东省财政厅近年来不断强化农业保险政策措施,持续推动山东农业保险扩面、增品、提标,不断加大财政的支持力度,完善农业保险体系,撬动社会金融资本投入农业产业发展,促进新旧动能转换。基于此,分析山东农业保险的现状,总结现阶段农业保险面临的问题,为今后解决此类问题发挥积极作用。

1 山东省农业保险的发展现状

1.1 山东省农业保险保费收入情况

如图1所示,2008—2010年,山东省农业保险保费收入基本呈现先增加再减少的趋势,这是由于农业保险公司进行了市场化转型,政策性农业保险的实施还不够深入;2010—2018年,山东省农业保险收入呈现稳健增长的良好势头,其中,2018年农业保险保费收入达到264 105万元。

从图2山东省2018年的农业保险保费收入来看,保险收入居前的为德州市、潍坊市、临沂市、菏泽市和济宁市,这与这5个城市生产规模较大、对农业保险需求较大有关。农业保险保费收入最低的是莱芜市,这是由于莱芜市耕地面积较小、农业产量较低而导致的农业保险需求小。日照市、威海市的农业保险收入也较低,这与当地的农业发展状况、经济发展水平和农户投保观念有关。

1.2 山东省农业保险赔付状况

如图3所示,2008—2018年山东省农业保险赔付额总体情况呈现增长趋势,但波动较大,这是由于其不光受农业保险规模的影响,还受到农业风险状况的影响。2017年、2018年的额度分别为181 032万元、288 661万元。如图4所示,为山东省各地级市2018年农业保险赔付率,济宁市的农业保险赔付率最高,这是由于当年农业灾害发生的频率较高和损害范围较广。聊城市农业保险赔付率最低,滨州、德州、淄博三市的农业保险赔付率也相对较低。

1.3 山东省农业保险供给状况

山东省农业保险的供给主体主要有中华联、泰山、太保、安华四家保险公司,在山东省农业保险经营中占据首要位置。目前,山东政策性及商业性农业保险险种已达到60余个,基本做到了应保尽保,实现了所有涉农县(市、区)全面覆盖。山东还对地方特色农产品保险实施以奖代补政策,鼓励市县因地制宜开发地方特色保险产品,逐步将各地优势产业、特色产业纳入保障范围。2019年,省财政厅和五部门共同颁发了《山东省省级农业政策补贴和粮食风险基金管理暂行办法》,全面支持落实全省农业保险保费补贴。森林险种包含2个险种,即商品林和公益林;省级险种包含5个险种,即鸭梨、冬枣、桃子和苹果;养殖业险种包含3个险种,即奶牛、育肥猪以及能繁母猪;森林险种包含两个险种,即商品林和公益林;种植业险种包含7个险种,即大豆、马铃薯、花生、棉花、玉米、小麦和水稻。目前,省级补贴险种已经达到44个,烟台的长岛海洋牧场“保险+信贷”试点获得农业农村部支持,成为全国唯一获批的海洋牧场类保险试点,填补了我省政策性渔业保险的空白。

1.4 山东省农业保险的保险密度和保险深度

保险密度是指一个地区按人口计算,平均每人交纳的保费,是农业保险收入和农村人口的比值[3]。近年来,山东省对于农业保险的发展给予高度重视,为其制定了很多优惠政策,使农业保险的总收入不断扩大。此外,随着我国城镇化的不断加快,农业劳动力纷纷向二、三产业转移,农村人口逐渐减少,使农业保险的密度不断增大。2008—2018年,农险密度从6.325元/人增加到67.719元/人,增加了十多倍,这表明山东省农业保险越来越得到农户的认可,投保规模逐渐扩大。保险深度是指保费收入和当年的国内生产总值GDP之间的比值,以此来展示在國民经济中农业保险所占据的地位。2008—2018年,山东省农业保险深度逐年上升,11年增长了约2倍,这说明农业保险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不断提高。

2 山东省农业保险发展面临的主要问题

2.1 农户投保意识淡薄,积极性不高

我国受小农意识的影响,农户文化水平较低,众多农户认识不到农业保险对农业生产的积极作用,投保意识较为淡薄。部分农户对农业保险的理解存在误区,认为如果购买农业保险,倘若将来没有发生风险,得不到保险公司的赔付,入保并不划算。且省内农业保险的赔付额并不高,农业风险发生后,农户并不能得到足够的补偿,认为投保意义不大,从而投保积极性不高。总体而言,农户在面临农业风险时往往是被动的,对于农业风险的认知仍停留在较低水平[4]。

2.2 保险公司缺乏专业人员,保费厘定受到技术限制

农业风险和普通的财产损失存在很大区别,其费率厘定和理赔标准较难确定。目前,省内很多农业损失数据不是很完备,对于厘定农业保险费率的准确性形成了一定的阻碍。农业减产、禽畜死亡的致灾原因非常多,保险合同赔付条件的确定需要花费保险公司较大精力。在山东省从事农业保险的人员较少,从业人员的素质也是良莠不齐。大量的专业人才是行业健康发展的保证,农业保险在赔付、定损、查勘以及费率等方面对于人员素质和技术水平有着非常严格的要求,人才缺口阻碍了农险发展[5]。

2.3 相关法律缺位,巨灾分散缺失

保险产品的运作需要受到法律的保护,目前农业保险作为政策性保险并不属于《保险法》所规范的保险业务。关于农业保险的文件多是简单的原则规定,缺乏承保、理赔等具体细节,使农业保险在实际操作过程中有很大的随意性。且农业保险具有风险大、经营成本高、赔付率不稳定等特点,巨灾农业风险发生时,现有的风险分散机制和手段仍不够健全,威胁着农业保险市场的稳定[6]。

3 山东省农业保险的发展对策

3.1 继续探索深化山东地方特色农业保险產品

山东省可以结合当地特色农业优势,不断更新农业保险服务的模式,尽可能满足农户对风险保障的多元化需求。山东省于2014年起开始探索开展特色农产品目标价格保险试点工作,这是山东省特色农业保险产品的成功尝试。山东省应继续根据特色农产品优势区建设要求和农业产业发展需要,深化地方特色农业保险产品方案的设计,提升山东省农业保险覆盖的深度与广度。

3.2 建立基础信息库,尽可能提高承保数据的准确性

为了有效解决长时间以来困扰农业保险机构的承保数据来源渠道不明确、数据量少等问题,可以发挥省、市政府的导向作用和各级气象部门、畜牧部门、农业部门、国土资源以及政府财政部门的支撑作用,以农业保险的实际经营为导向,建立具有精确性、说服力的农业保险基础信息数据库。

3.3 积极组织区域特色的宣传教育,增强农户的投保意识

由于山东省农户的投保意识不够强,想要更好地解决这个问题,应针对山东省不同地区的农业风险特点,有针对性地展开不一样的农业保险教育宣传活动。通过具有代表意义的农保案例宣传,增强农户对保险公司的信任感,使农户更好地了解农业保险产品,增强农业保险机构与农户的互动体验,从而提升农户投保的积极性[7]。

3.4 构建多元化农险产品体系,使农业保险市场持续繁荣

农险产品的不断创新是农业保险覆盖面不断扩大的重要途径。近年来,保险科技的不断发展为农险创新提供了技术支持。例如,山东省可以结合多方数据及卫星遥感技术等手段开发天气指数保险、区域产量保险等新型指数型保险;山东省可以合理扩大农险产品创新试点范围,促进创新产品的成功转化[8]。

3.5 完善相应的法律法规,为农业保险运营保驾护航

我国可以有选择地借鉴分析美国、日本、法国等农业保险条例的经验和成果,有关部门及时出台《农业保险法》。山东省应该与自身的实际情况相结合,出台与农业保险相关的法律法规,对于我国农业保险运行的主体、模式以及各主体应该履行的义务和享有的权利给予明确定义,确保农业保险市场能够有序进行,保护投保人和保险机构的利益[9]。

4 结论

在山东省政府的扶持下,农业保险发展态势良好。2019年,山东省农业保险实现保费收入29.32亿元,同比增长21.98%;农业保险提供风险保障745.16亿元,同比增长18.99%;支付赔款13.15亿元,同比增长25.8%。虽然山东省农业保险已经取得一定成果,但仍存在着诸多不足,应从探索深化山东省地方特色农业保险产品;建立基础信息库,提高承保数据的准确性;组织区域特色的宣传教育,增强农户的投保意识;构建多元化农险产品体系,保持农业保险市场繁荣;完善相应的法律法规等角度尽快完善,促进山东省农业保险健康、高质量发展。

参考文献:

[1] 梁芸.河北省农业保险发展的问题及对策研究[D].保定:河北大学,2012.

[2] 张懂礼.河北省农业保险现状与发展对策研究[D].长沙:中南林业科技大学,2014.

[3] 赵君彦.河北省农业保险发展问题研究[D].保定:河北农业大学,2012.

[4] 费友海.我国农业保险发展困境的深层根源——基于福利经济学角度的分析[J].金融研究,2005(3):133-144.

[5] 方伶俐.中国农业保险需求与补贴问题研究[D].武汉:华中农业大学,2008.

[6] 孙蓉,朱梁.世界各国农业保险发展模式的比较及启示[J].财经科学,2004(5):108-111.

[7] 赵长保,李伟毅.美国农业保险政策新动向及其启示[J].农业经济问题,2014,35(6):103-109.

[8] 宋宏谋.中国农村金融发展问题研究[D].沈阳:沈阳农业大学,2002.

[9] 黎已铭.我国农业保险发展问题研究[D].重庆:西南大学,2006.

(责任编辑:赵中正)

作者:吕采霏 王月 孙旭峰 田冉

农业保险发展对策论文 篇2: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背景下的农业保险发展对策研究

摘 要:近年來,随着社会的发展,开始在全国范围内实行供给性侧结构改革。所谓的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则是对经济结构的现状进行调节,使得各方面的经济要素达到最优标准,这一改革能够有效的促进经济的发展。是现今不可缺少的发展要素。在这一改革的推动下,农业生产迎来了新的春天。但是,如今农业保险的普遍推广还是遇到了很多现实性的问题。本文便是对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背景下的农业保险发展进行深入研究,并提供相应的对策促进农业保险的进一步发展。

关键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农业保险;发展对策

在农业中进行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就是为了保障农业生产的质量和产量,减少农民不正确的处理手法而引起的损失。这一点与农业保险的目的不谋而合,农业保险也是为了维护农民的利益,减少因为一些因素导致的农业损失。在日常的农业生产中难免会遇到阻碍,如:恶劣的天气因素、不正当的人为因素等,都是造成农业生产水平地下的重要原因,面对天灾人祸老百姓苦不堪言。农业保险正是把握住机会,给予农民援助之手。但是,经过长时间的观察发展,农业保险的推广发生了些许的阻碍。

一、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背景下农业保险的发展现状

随着改革的深化,农民认识到了生产结构化的重要性,纷纷进行土地方面的技术革新,积极学习先进的技艺,并将其投入到农业的生产之中。科学化的决策部署给予了农民巨大的自信心,促使他们以更加积极的状态投入到农业的生产之中。渐渐的农业方面得到了巨大的发展,改革功不可没。改革的成功促进了生产力的增长,人们就会丧失投保的兴趣,单纯的认为自己无需保障。

农业保险公司的传播力度不够,使得很多的农业生产者不了解这一保险所具有的功效和重要性,在遇到问题之后只能自己承担损失。农业生产者往往会投入大量的精力融入到农产品的开发和保护工作中去,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想提高产量与质量。这使得农业保险的推广收到了阻碍,无法正常的运行自身的保险工作。

近年来,随着推广的深入,虽然取得了很大的成功,但是由于农业保险自身风险高的特性,让许多农民望而却步。近年来,随着天灾的频频发生,使得农业保险公司亏损严重,且农业保险的周期性强,如果按照商业的方式进行保险的收入,农业将陷入困境,但是如若给予这样给予农民损失的赔偿力度,公司就会损失严重,无法正常的运行。农业保险的结构有所欠缺,发展不合理,没有真真正正响应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号召。结构过于单一,没有做到科学性的规划与管理。

二、促进农业保险发展的措施

(一)让农业生产者了解到农业保险的重要性

首先,生产者最重要的便是保险的真实性和有效性,农业保险绝对是农业方面安全有效的第一选择。它的工作性质便是解决天灾人祸对农业造成的损失,给予修补和补贴,给予一笔客观的钱财,帮助生产者能够东山再起。而且农业保险是国家给予鼓励的产业,用经济扶持农业的发展方式获得了国家政府的一致好评。农业保险工作的开展,不仅让受灾的农民获得了曙光,还为国家方面有效的解决了三农问题。为了进一步促进农业保险行业的发展,国家还专门定期为农业保险机构给予资金鼓励,积极为农业保险正名。有国家支持的保险更具有说服力,所以农业保险自然成为真实有效的代名词。

在农业生产中不免会发生很多的问题,近年来,干旱、洪涝、虫害危害了农业生产的稳定性,破坏了生产结构,大大降低了产品的产量和质量,这样的产品会被市场所抛弃,从而农民会丧失一笔财产。要知道这次财产对生产者十分的重要,在农村家家户户都多以一方土地为生,土地承载着他们的希望。如若发生特殊原因损害了这一现状,便会造成不可预料的损失。这时农业保险的功能便凸显出来。用实际行动告诉生产者农业保险为你的损失买单,重新拾起你未完成的愿望。

(二)加大宣传力度

有效的宣传才能吸引更多的人来此处投资,宣传要广泛还要有特色,一成不变的宣传方法能难引起现代人们的关注度,所以要在宣传方式上进行革新,用更加新鲜的方式吸引更多农业生产者的关注。宣传要老式方法和新式方法相结合,这样才能更有包含性。如:通过电视广告、报纸、收音机等老式方式针对老一辈的工作者进行宣传。用新颖的微信、网站、拨打电话等针对新兴一辈进行农业保险的推广。双管齐下,才会有更有成效。农业部门相关的干部也应当放下架子,深入农村进行保险意识的输入,国家部门更加具有说服力,通过耐心的讲解,最终给予农业保险发展的动力。

(三)改变其结构的单一性和不合理性

农业保险的出去点是好的,但是在现实的发展中遇到了许多棘手的问题,其中赔款和收入保金就成为阻碍发展的一大问题。这些问题的形成主要来源于农业保险的不合理性以及结构的单一性。所以一定要多方面进行考虑,聘请专业的市场研究者对农业保险进行结构化的改革以及科学化的部署。确立专门的法律进行相关产业的管理,确保农业保险公司的正常运作。

(四)加大政府方面的扶持

由于亏损较大,所以农业保险举步维艰,这时便需要大量的资金投入和人才投入进行管理规划。国家便是一个坚实的后盾。为了促进农业保险的发展,就需要国家加大扶持力度。首先是对投保的农民进行补贴,以身作则努力减轻人们的负担,切身实地造福人民。

(五)加大道德素养培养

为了减少骗保行为的发生,便要加大对投保人的教育力度,定期将投保人聚在一起进行思想教育。

三、结语

由上可知,若要促进农业保险的发展必须要多方面进行入手,国家、相关企业、投保人都要以身作则,不做违法乱纪的行为,共同促进农业保险的发展。

参考文献:

[1]费友海.我国农业保险发展困境的深层根源——基于福利经济学角度的分析[J].金融研究,2005,03:133-144.

[2]宁满秀,邢郦,钟甫宁.影响农户购买农业保险决策因素的实证分析——以新疆玛纳斯河流域为例[J].农业经济问题,2005,06:38-44+79.

[3]庹国柱,李军.我国农业保险试验的成就、矛盾及出路[J].金融研究,2003,09:88-98.

作者:付宝臣

农业保险发展对策论文 篇3:

我国农业保险发展对策研究

摘 要:农业是最重要的物质生产部门,是国民经济的基础。由于农业的高风险性和波动性较大,需要大力开展农业保险分散农业风险、促进农业的发展;又因为农业的弱质性、正的外部性和农业保险市场失灵的特点,农业保险的发展需要政府的引导和扶持。大致介绍了党的十六大以来我国农业保险在政府扶持下的发展情况,分析了我国农业保险进一步发展的限制因素,并试着提出一些对策和建议,希望能打破限制因素,促进农业保险更好地发展。

关键词:农业保险;农业保险发展现状;限制因素;对策建议

文献标识码:A

1 我国农业保险发展情况

党的十六大以来,中央和地方政府逐步重视农业保险的发展。2004年,中央“一号文件”明确提出“加快建立政策性农业保险制度,选择部分产品和部分地区率先试点,有条件的地方可对参加种养业保险的农户给予一定的保费补贴”。2006年6月国务院颁布了《国务院关于保险业改革发展的若干意见》,将农业保险作为支农方式的创新,纳入农业支农保护体系,提出要积极稳妥推进试点,发展多渠道、多形式的农业保险,并明确提出了补贴农户、补贴保险公司、补贴农业再保险的“三补贴”政策。2007年中央财政部安排10亿元资金,在全国6省区推行政策性农业保险保费补贴试点。次年财政部下发《中央财政种植业保险保费补贴管理办法》和《中央财政养殖业保险保费补贴管理办法》,增加和提高了种植业保险保费补贴品种和补贴比例,并将试点区域由原先的6个省份扩大到全国主要粮食主产区。2012年11月出台的《农业保险条例》和2013年1月发布的《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现代农业进一步增强农村发展活力的若干意见》中,均明确提出要健全政策性农业保险机制。

政府对农业保险的重视的加强以及在农业保险的各方面的财政支出的不断增加,使我国农业保险得到了较好的发展。在加入世贸组织以后,随着《农业协议》的生效,我国的农业支持政策方向逐步由农产品价格支持政策转向农产品补贴政策,这也促进了农业保险补贴政策的快速发展。央行发布的《2011中国区域金融运行报告》中提到,农业保险的保费规模和保险覆盖面持续较快增长;2011年,农业保险保费收入达到173.8亿元,同比增长28.1%,为农业提供风险保障6523亿元。农业保险在承保品种上已经覆盖了农、林、牧、副、渔业的各个方面,在开办区域上已覆盖了全国所有省市区。2011年为1.7亿户次农户提供风险保障。承保主要粮油棉作物7.9亿亩,占全国播种面积的33%,在内蒙古、新疆、江苏、吉林等粮食主产区,基本粮棉油作物的承保覆盖率超过50%,黑龙江农垦、安徽省等地已基本实现了全覆盖。承保林木9.2亿亩,牲畜7.3亿头。

但联系我国农业发展自身的特点,比如农地范围跨度大、地域特征明显,农业经济基础薄弱和农民的组织程度低等,我国农业保险的覆盖面积仍然不够,农业保险的品种和结构还有待提高,保险公司的发展尚处于不成熟阶段,农业保险也缺乏法律保障。据此,我们不能仅仅满足于目前农业保险取得的进步,而是应该找出不足之处并加以改进,促进农业保险的进一步发展。

2 我国农业保险进一步发展的限制因素

农业保险作为分散农业生产风险、补偿经济损失、稳定农民收入和促进农业发展的一种机制,已经成为国际上最重要的非价格农业保护工具之一(姜岩、褚保金,2012)。我国是一个农业生产大国,保持对农业保险的重视、推进政策性农业保险制度的全面建设和完善是必不可少的。分析我国农业保险发展的限制因素才能从根本上促进其发展。

2.1 政府政策支持力度虽有所加强但仍然不够

由于农业保险供给面临着系统性风险、信息不对称和正的外部性,农业保险市场存在“市场失灵”和“供给有限”现象(冯文丽,2004),农业保险需要政府充分发挥作用,实现农业保险有效的制度供给。虽然近年来我国对农业保险的财政补贴支出呈现逐渐增加的趋势,但就中国农村目前的情况看,国家财政补贴不足、优惠税收力度不够等原因仍然制约着我国农业保险的发展。

2.2 农业保险法律法规滞后

我国自2013年3月1日开始施行《农业保险条例》,首次确立了农村保险的法律地位和保险工作的政策规范。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农业保险的专门法规出台时间晚,而且尚未出台与《农业保险条例》配套的规章,农业保险法律法规还不完善,农业保险的发展缺乏一个有利的法律环境。

2.3 尚未构建农业保险服务组织体系

农业保险作为一种公共产品,政府作为经营主体,需要将农业保险纳入政府的职责范畴(赵庆晗,2007)。因此需要设立明确的职能机构,代表政府出面协调保险公司与农民及政府各部门的关系,并负责农业保险日常管理工作。建立完善的农业保险组织体系,必须明确中央与地方各级政府、保险公司各级机构之间的分工与各自的责任,以及农业保险相关费用的构成和各方的出资比例,这有利于农业保险的长远发展。

2.4 农民组织化程度低

我国目前农业生产以分散的农户为主体,农民的组织程度低,这与农业保险要求的高度组织化有很大的距离。这个矛盾不解决,大范围推广农业保险会困难重重。因此在各种农业保险项目试点过程中,需要探索创新农业保险经营模式,通过有效的方式,将一家一户的农民组织起来,统一承保,统一理赔,才能取得良好的效果,进一步推动农业保险的发展。

2.5 风险分散管理机制不健全

农业是一个高风险的行业,风险存在于农业生产、流通、消费等各个环节。农业风险是指在农业生产或经营过程中灾害损失发生的可能性。农业风险按其发生的原因分为自然风险、经济风险和社会风险(龙文军,2010)。农业的高风险性和波动性是影响我国农业发展和农业保险发展的重要原因。因此分散农业风险、进行农业风险管理是非常必要的,它是农业保险稳定发展的基础,也是农民在发生农业风险后获得赔付的重要保障。

目前我国尚未建立农业风险分散管理机制,然而我国又是一个自然灾害发生频繁的国家,自然风险的发生往往造成大面积的影响和严重的经济损失。在目前缺乏风险分散的机制下,农民受损大、保险公司负担重,这严重打击了农民的生产主动性和保险公司的发展农业保险积极性,对我国农业的发展极为不利。因此急需建立一个适合我国国情的农业风险分散管理机制。

2.6 农业保险公司自身存在缺点

由于我国农业保险是在政府的扶持下开展的,保险公司没有参与到完全的市场竞争中去,保险公司的竞争力还有待加强。许多保险公司还存在管理模式落后、机构累赘、运作效率低等缺点,这些缺点一方面导致保险公司收益低、发展受限的现状,在另一方面还严重影响了我国农业保险政策的落实和长远发展等问题。因此保险公司应该积极采取有效措施提高自身经营管理能力和市场竞争力,可以尝试引进国外先进的管理方法、精简保险机构和推动农业保险创新等方式。

3 推动我国农业保险发展的对策建议

近年来,农业保险在政府的重视和大力扶持下取得了较快的发展和初步的成就,但我们不能只看到表面现象,盲目乐观,懈于进步。反之,应该认清我国农业保险发展的现状,并从各个方面采取有效措施促进我国农业保险的进一步发展。因此,农业保险在现阶段下的发展,尤其需要政府的引导以及社会各阶层的支持,以及保险公司和农民的共同努力。

3.1 继续加大政府的财政支持力度

继续加大政府的财政支持力度,具体可以从三个方面来分析。对农民来说,首先需要继续扩大农业保险的补贴范围,扩大农业保险的覆盖面,并适当提高部分险种的保费补贴比例。让更多的农民能够享受到政策性农业保险保费的补贴,让低收入农民也能够负担得起保费支出。其次是要加强技术信息服务,及时为参保者提供有效的农业保险信息。让农民对农业保险种类、对于不同的农业保险政府的补贴额以及保险赔付手续和赔付额都了然于胸。

对参与农业保险经营的保险公司和农业保险经营机构来说,政府加大财政支持力度可以在:一是积极引导保险公司在农业保险需求较大的地区开展农业保险工作,并在开展方式和农业保险品种等方面给予适当的指导。二是给予一定的税收优惠。对于涉农保险业务可以采取征收低税率,特别的对于主要粮食等的保险业务应该免税。三是给予适当的经营管理费用补贴。比如保险公司的管理费用以及提供技术保障的服务费用等,需要政府一定比例的补贴。

对整个社会来说,需要政府对农业保险进行大力宣传,使其得到社会各阶层的支持和重视,从而创造一个有利于农业保险发展的社会环境。同时,政府还应该注重对农业保险人才的培养,加大对农业保险人力资源的投入。

3.2 推进完善配套法律法规

应抓紧全面落实《农业保险条例》,并尽快出台配套规章,包括农业保险市场准入和准出、农业保险产品管理、准备金提取和偿付能力计算标准、农业保险的基层网络建设、农业再保险管理等(王小平,2013)。

3.3 推动农业保险服务组织体系建设

3.3.1 建立各级农业保险专门管理机构

该机构主要承担农业保险在组织实施过程中的日常工作,并负责保险公司与农民及政府各部门的沟通和协调。农业保险专门机构的建立,可以保障农业保险日常工作的正常进行,也便于各部门的沟通协调,促使地方各部门间更好地配合工作。

3.3.2 应该明确中央与地方各级政府、保险公司各级机构之间的分工与责任

一个完善的农业保险服务组织体系,各级政府、保险公司的分工和责任必须有明确的划分,而且不能缺位或重复。在保险公司与农民正式签订保单之前,应该划定保险公司同政府各部门机构和单位之间的职责范围,明确各自的责任。比如在保险公司与政府的职责划分上,要明确政府的农业、水利、气象、土地、林业、财政等部门应该提供的基本条件;在保险公司与政府涉农组织的职责划分上,要明确政府的农经、农技、农机、畜牧防疫等机构在农业保险承保、定损阶段应提供的技术保障种类和程度;在保险公司与参与农业保险项目的龙头企业、行业协会等单位之间的职责划分上,要弄清楚承保收费方面的结算方式、赔款支付方面的合作方式以及具体的结算办法等。

3.3.3 明确农业保险相关费用的负担方式和比例

第一是要明确保费的构成方式以及各方的出资比例,农业保险保费的收支需要独立记账,并单独核算;第二是要保障大灾超赔后的赔款补充来源的落实,避免保险公司承担过多的经济责任;第三是要明确保险公司的管理费用分担方式和比例,可以采取在保费中提取管理费用或者是由政府另行支付管理费用给保险公司;第四是要明确提供技术保障的服务费用的支出,在农业保险承保、定损、收费和赔付过程中,参与部门众多,其中必然会有一定的人力、物力费用的支出,这些费用不能简单地列入保险公司经营管理费用支出中,必须要有明确的规定有专门的资金支出。

3.4 提高农民的组织化程度

我国农业保险的发展是一个不断失败并不断探索的过程,从这一过程中得出一个重要结论是,要想取得我国农业保险长远发展的胜利,必须创新农业保险的经营模式,用适当的联系将我国分散的农户组织起来,统一参保、统一理赔。

提高农民的组织化程度,可以利用政府的组织力量,政府有完善的组织体系,尤其是乡、村两级机构,在农村分布广泛、号召能力强,很容易将农民组织起来;可以通过龙头企业和农民专业合作组织的影响力和经济上的联系将农民组织起来;还可以充分发挥涉农服务组织的作用,通过完整的农业生产服务体系建立农业保险基层体系,从而提高农民的组织化程度。

3.5 建立科学有效的农业风险分散和管理机制

农业风险分散和管理机制的建立,在一定程度上减小了保险公司的负担,也对农民获得必要的灾后补偿提供了保障,有利于我国农业的稳定发展。

3.5.1 建立农业风险事前预测机制

对农业风险进行事前预测,防患于未然。建立外部专家协作网,利用各级民政、气象、农业等涉农部门人力资源和专业优势,构建农业保险发展合作机制,对可能发生的农业灾害特别是农业气象灾害进行预测,并及时告知农民让其采取措施尽可能避免或减小灾害造成的损失。

3.5.2 建立农业巨灾风险准备金制度

农业保险的巨灾风险准备金作为一种特殊的准备金,是为了应付巨灾风险事故发生后,责任准备金不足以支付赔款的一种准备(王德宝、庹国柱,2011)。我国是一个农业自然灾害频发的国家,面临着严重的农业巨灾风险,巨灾的危害性极大,影响范围很广,给我国农业生产造成了巨大的经济损失,建立农业巨灾风险应对机制至关重要(黄小敏、王丽兰,2010)。

农业巨灾风险准备金制度的建立,让我们在面对突发的重大农业灾害时不至于完全束手无策。相关机构部门应按照农业巨灾风险准备金制度的相关规定,对受灾农民及时进行补助发放,将资金及时拨付给保险公司进行赔付,使受灾农民具有重新购买生产工具进行农业生产的能力,从而使受灾地区的农业经济尽快恢复。这是一项有效的分散农业风险的措施。但在该制度的建立过程中应该注意以下几点问题,一是要坚持按照“以丰补歉”的基本原则使用巨灾风险准备金。二是对于农业巨灾风险准备金的投资管理,在正常年景将巨灾风险准备金的结余可用于银行存款或持有部分国债等风险小的投资,所获利息收入及投资收入应全额充实巨灾风险准备金。三是应该加强对农业保险巨灾风险准备金的监管。

3.5.3 建立农业保险再保险制度

2006年国发23号文件指出,要“完善多层次的农业巨灾风险转移分担机制,探索建立中央、地方财政支持的农业再保险体系”。从各地制定的推进农业保险发展的文件来看,我国已经逐步意识到农业保险再保险对分散经营风险的作用。我国应该尽快建立农业保险再保险制度,在建立过程中,应该充分借鉴国外保险公司农业再保险成功的经验,出台相关法律为农业再保险的运作提供法律依据,同时还应该给予充分的财政补贴和税收优惠,从长远看,还可以逐步设立农业保险再保险专项基金,以保障农业再保险制度的运行。

3.6 农业保险公司应该加强自身建设

虽然我国农业保险受到较大程度的政府行为的影响,不是完全市场竞争下的经营行为,但是保险公司的经营能力和管理水平的高低在一定程度上直接决定了农业保险的成功与否。

3.6.1 积极推动农业保险创新

创新农业保险产品。各地保险公司应根据当地具体的地域特征和农业发展的特点制定出适合的农业保险产品,以满足当地农民对农业保险的需求。比如中国人财保险在四川、甘肃等地开办了种子生产保险,在江苏、北京等地开办了设施蔬菜保鲜,在沿海地区开办了水产养殖保险,在云南、贵州等地开办了烤烟保险等。

优化保险产品结构。近年来,虽然各地农业保险得到了较大的发展,但现有农业保险险种在保费费率、保障水平和理赔条件等方面还存在着一些问题。对此,保险公司应该结合农业生产实际,改进费率设计,降低费率水平,完善理赔条款,扩大保险保障范围,提高农业保险保障水平(张志南,2013)。

3.6.2 充分利用先进科学技术的推动作用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农业保险公司同其他行业一样,需要不断改进公司经营管理方法,提高公司运行效率,提高公司的市场竞争力。由于农业保险自身的特点,先进的科学技术对于突破一些技术难题是非常重要的,特别是在解决农业保险精准承保、理赔技术障碍方面。安华农业保险股份有限公司和中国人保财险在这方面的成就较为突出,取得了丰硕的成果。安华农业保险股份有限公司在业界率先进行农业保险承保理赔科技手段研究,现已经在地理信息系统建设和无人机研发应用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果和领先优势;中国人保财险创新管理工具,引入二维码、DNA鉴定等技术实现对养殖险承保标的的科学管理;利用遥感卫星、无人机航拍技术进行定损理赔,开展气象指数保险试点,破解了大面积灾害理赔难题。

参考文献

[1]姜岩,褚保金.财政补贴下的农业保险制度研究[M].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12.

[2]龙文军.农业风险管理与农业保险[M].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10.

[3]张志南.福建农业保险发展的实践[J].中国金融,2013,(5).

[4]王小平.农业保险应用足用好绿箱政策[J].中国金融,2013,(5).

[5]林志勇.抓住三农保险的历史性机遇[J].中国金融,2013,(5).

[6]周县华.农业保险首先是保险[J].中国金融,2013,(5).

[7]冯文丽.我国农业保险市场失灵与制度供给[J].金融研究,2004,(4).

[8]黄小敏,王丽兰.我国农业巨灾风险现状及其保障体系的构建[J].安徽农业科学,2010,38(28).

[9]王德宝,庹国柱.政策性农业保险巨灾风险准备金制度研究[N].北京农业职业学院学报,2011-01-25(1).

[10]赵庆晗.发展农业保险组织体系先行[N].中国保险报,2007-05-14.

作者:胡佳

上一篇:岗位竞选发言稿(精选2篇)下一篇:小学生暑假学习计划(精选2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