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剖生理学论文

2022-03-21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想必大家在写论文的时候都会遇到烦恼,小编特意整理了一些《解剖生理学论文(精选5篇)》的相关内容,希望能给你带来帮助!摘要:口腔解剖生理学是口腔医学专业的一门重要专业基础程课,是连接口腔修复学、口腔颌面外科学、口腔内科学、口腔正畸学等临床专业课的桥梁课程。能否正确掌握口腔各部位的解剖形态和生理机能,直接关系到口腔临床医疗实践的成功进行。

第一篇:解剖生理学论文

《人体解剖生理学》教学改革初探

摘 要:针对《人体解剖生理学》缩减课时,内容又较难的现状,本文提出了一些教学改革措施,意图在保证完成教学任务的情况下,不影响教学质量。

关键词:人体解剖生理学 多媒体教学 教学改革

《人体解剖生理学》是高等师范学校生物专业的主要课程之一,也是教育学、应用心理学专业的基础课程。经过几年的教育体制改革后,课时量在不断地减少,从原来的150左右课时缩减为现今的56课时,所以对人体解剖生理学课程进行教学改革,势在必行。

1 针对课时减少,所采取的教学改革措施

1.1 精简、删减人体组织解剖学的课堂教学

人体解剖生理学包涵了两门课内容,即人体组织解剖学和生理学。人体组织解剖学是研究正常人体形态结构的科学,生理学是研究生命有机体各种机能的科学,二者密切相关,解剖学是生理学的基础。解剖学知识较简单,而生理学的内容较抽象,难理解、难记忆,所以在教学过程中,应以生理学为主,解剖学为辅。解剖学知识主要是以学生的自学为主,并可适当地删除、精简部分的内容。

1.2 充分利用实验课进行教学

有些解剖学内容在理论教学中不介绍,放在实验课上介绍,效果更好。例如:运动系统中骨和骨骼肌各论的教学,理论课不介绍,让学生先带着问题去预习,上实验课时,借助于实验室的标本、模型等教具,以谈话式、提问式等教学方法,直观、形象地向学生介绍骨与骨骼肌,这样,既节省了理论课时间,又可取得较好的教学效果,一举两得[1]。

2 针对这门课较难,所采取的教学改革措施

2.1 理论联系实际,使知识点具有趣味性。

生理学知识虽然抽象,难理解,但每一章节的内容都与人类息息相关,各种正常的生理现象学生可亲身体会到,甚至是非正常的生理现象,即病理现象,也很熟悉,所以只要把生理学知识与学生所熟悉的生理现象和病理现象联系起来,很容易引起学生的兴趣。例如,尿生成的调节这一节中,抗利尿激素的合成和释放主要受血浆晶体渗透压改变和循环血量的调节的介绍,可先与学生讨论多喝水多排尿,而大出汗引起尿量减少这个大家都熟悉的正常生理现象,然后再分析这个生理现象:大量饮水后,首先是由于水被吸收后引起血浆中的晶体物质被稀释,导致血浆晶体渗透压降低,对视上核渗透压感受器的刺激减弱,则抗利尿激素的合成和释放减少,远曲小管和集合管对水的重吸收减少,尿量增多;其次,是水被吸收后,引起循环血量增多,刺激了心房和胸腔大静脉处的容量感受器,反射性地抑制抗利尿激素的合成和释放,从而引起利尿,以排出多余的水分,恢复正常血量。大出汗引起的生理效应刚好相反,它会导致血浆晶体渗透压升高,循环血量减少,促进了抗利尿激素的合成和释放,使尿量减少[2]。

2.2 采用多种教学方法,使知识点易于理解、记忆。

在教学过程中,要根据各知识点的具体特点,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对于比较分散的、容易混淆的内容,可进行列表比较,简明扼要地理清不同内容之间的异同点,使学生就能更好地理解、记忆。比如,部分顺口溜不仅有利于学生记忆,还可活跃课堂气氛,改变沉闷的学习环境,从而提高学生的注意力和学习的兴趣性,有事半功倍的效果。

2.3 用形喻语言进行教学,使知识点形象、直观。

形喻是指言者用手势、体势或用比喻、谐音、联想等形象手法,通俗直观地说明一些难懂的道理或事物,增强教学语言的启发性[3]。比如,介绍解剖学姿势(标准姿势)的定义时,用体势演示进行解释。这些形象直观、简明易懂、一点就通的形喻教学,有利于学生的理解与记忆。

2.4 善于归纳总结,使知识点系统化。

对于一些有共同规律的或较分散的内容,应善于归纳总结,异中求同,化零为整。房室瓣:左房室瓣2片,右房室瓣3片;肺的分叶:左肺分2叶,右肺分3叶,二者可归纳为左二右三。左体右肺,是指左心室射出的血液进入体循环,右心室射出的血液进入肺循环。醛固酮的主要生理功能可总结为保钠、保水、排钾。对于较难的章节则可用总结性图表加以概括,总结性图表具有提纲挈领,概括性强;条理分明,逻辑性强;直观形象,容易理解;简明扼要,便于记忆等特点。

2.5 加强与其他学科的联系,丰富教学内容。

人体解剖生理学是一门与多学科存在密切联系和相互渗透的基础医学和药学学科,教师对与之相关的学科如药理学、生物化学、免疫学、细胞生物学等其它学科的主要相关内容比较熟悉,这样在教学过程中可以结合的内容更多。如讲解第十一章神经系统中神经递质乙酰胆碱及其受体,可结合相关的药理学知识,列举某些药物如毛果芸香碱、阿托品、筒箭毒、琥珀酰胆碱、毒扁豆碱的药理作用和临床运用以及有机磷农药中毒临床体征、机制和中毒的解救,使学生对药物的药理作用有一初步认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4]。

2.6 结合多媒体教学,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生理学理论性强,即使把握好条理也避免不了枯燥乏味;因此,教师应尽量使抽象的理论知识趣味化、形象化、具体化。针对教学内容的不同特点,选择最能体现教学内容实质的媒体。比如,可结合临床中的典型病例及多媒体课件的合理使用来活跃课堂氛围、增强学生学习兴趣、提高教学效果。教师讲解神经系统中基底神经节对随意运动、肌紧张的重要调节作用,可用北京医科大学基础医学院药理学系制作的课件——医用药理学,向学生播放震颤麻痹(帕金森病)患者及舞蹈病患者的临床体征,吸引学生上课的注意力,并将生理学知识与疾病联系起来,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对抽象的内容易于理解记忆,很快掌握基底神经节的损害:一类为运动过多而肌紧张不全的综合征(舞蹈病),另一类为运动过少而肌紧张过强的综合征(如震颤麻痹)。

生理学中有很多相当复杂的生理过程,可以利用电脑将抽象的生理过程用立体的动画呈现出来。例如,在讲解静息电位、动作电位时,可以利用动画效果模拟电位形成的过程及机理,有助于学生更好地理解该知识点,同时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但是,在进行多媒体化教学时,也应注意输出教学信息的节奏,避免过快,使学生有充分的时间去感知,使教与学达到和谐,形成轻松愉快的教学过程。

在人体解剖生理学教学过程中,除了应用上述教学方法外,还注意和学生多交流,及时获取学生对教学的意见和反馈,做到及时调整教学方法。实践证明,应用这一教学方法,的确提高了教学质量。我们将不断努力,增强自身的综合素质,不断探索提高教学质量的方法,积累教学经验。

参考文献:

[1]陈彤.《人体解剖学》教学改革初探[J].龙岩学院学报,2007.25,(2):86-87.

[2]程凤翔.人体解剖生理学(下册)[M].长春: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1991.

[3]迟荣秀.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诱导学生主动学习[J].太原教育学院学报,2001.19,(3):71-73.

[4]吴斐华,王晓虎,刘保林.人体解剖生理学理论教学探讨[J].广西中医学院学报,2005.8,(3):171-173.

作者:曹长雷

第二篇:“解剖生理学”课程教学改革探析

摘 要 “解剖生理学”课程是中医养生保健专业的专业基础课程,教学效果直接影响到学生对该课程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掌握的程度和后续专业核心课程的学习。文章从教学内容标准、学习兴趣、教学内容、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评价方式等方面对“解剖生理学”课程进行了教学改革的探索,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教学质量。

关键词 中医养生保健专业 解剖生理学 教学改革

我院于2016年开始招收三年制高职中医养生保健专业,主要培养学生具备较强的推拿按摩、保健刮痧、养生熏灸、康复理疗、亚健康调理等专业技能人才,而专业技能的学习必须建立在对人体的结构和功能理解的基础上,因此,“解剖生理学”是中医养生保健专业的一门重要的专业基础课程。“解剖生理学”课程主要讲授人体各部分形态、结构、位置、毗邻及結构与功能关系等内容,在第一学期开设,学生对课程内容的掌握程度以及学习兴趣将对其后续“中医养生学”“药膳食疗技术”“中医推拿技术”“现代康复治疗技术”等专业课程的学习产生重要影响,而“解剖生理学”包括解剖(人体结构)、生理(人体功能)两部分内容、抽象复杂,枯燥、难记。该课程教学中存在教学课时少、实验少,三年制高职学生又存在文化基础薄弱、心理不够成熟、理解能力较差、缺乏医学基础等特点,那么如何在有限的时间里既紧扣“解剖生理学”课程标准要求,又能满足中医养生保健职业岗位要求,笔者从教学内容标准、学习兴趣、教学内容、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评价方式等方面进行了探索,希望能对从事该课程教学的教师有所帮助。

1 制定教学内容标准

根据中医养生保健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及职业能力要求,将“解剖生理学”课程教学目标进行分解。知识目标:掌握人体各系统及器官的组成、形态结构、位置、毗邻,各系统、器官正常的生理功能及其调节;熟悉各种因素对人体主要系统、器官功能活动的影响,主要器官的组织结构及人体适应环境、维持内环境稳态的意义;了解人体结构与功能、人体与环境的关系、人体功能活动的一般规律。能力目标:掌握人体器官的观察方法,准确辨认主要器官的位置、形态、结构,掌握生理实验的一些基本操作技能;学会人体功能活动的检查方法,能在教师的指导下,独立进行实验操作、观察、记录及分析实验结果,并写出实验报告。素质目标:具有良好的团队协作精神、求真务实的学习态度;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思想修养、珍重生命、关爱生命、珍惜生命;具有互相帮助、共同学习、共同提高的团队协作精神。

2 培养学生学习兴趣

针对中医养生保健专业未来的职业岗位,学生在进校第一学期开课前,学院组织学生进入当地中医院治未病科及校内实训基地开展为期一周的认识实习,了解行业现状及解剖生理学在治未病中的作用,激发学生专业兴趣。在课程教学过程中,将传统教学先系统学习解剖再学习生理学的教学模式,变革为按系统整合解剖与生理学内容,让学生对各正常器官形态结构及位置关系有了直观了解后接着就学习器官的功能,对不同的教学内容以案例、问题等形式引导学生讨论、学习,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3 合理课时分配

中医养生保健专业的“解剖生理学”总课时为80 学时,其中理论24学时、理实一体化教学40学时、实践16学时,课时较少,为了便于后续“中医推拿技术”等专业课程内容的学习,课程组本着“基本、必须、够用、实用”的原则,开展教学研讨,结合学情和专业特点,调整讲授内容、教学重点和教学方法等,使课堂时间得到最大化的利用,将部分浅显或非重点内容让学生课后自主学习。

4 整合教学内容

“解剖生理学”课程选用的是刘春波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2014年出版发行的《人体解剖生理学》教材,教材内容包括三部分,第一部分绪论、第二部分人体解剖学10个章节、第三部分生理学11个章节,传统的讲授是按教材编排顺序讲授,造成解剖学内容和生理学内容的割裂,我在授课时将教学内容进行整合形成绪论、细胞与基本组织的结构及功能、运动系统、消化系统结构与功能、呼吸系统结构与功能、泌尿系统结构与功能、生殖系统结构与功能、脉管系统结构与功能、感觉器结构与功能、神经系统结构与功能、内分泌系统结构与功能、血液、能量代谢和体温共13个学习项目,便于学生理解,又减少不必要的内容上的重复。在学习过程中围绕“解剖生理学”课程标准要求,拟定每个章节的学习目标,有的放矢,重点讲授,达成学习目标。

5 改革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

5.1 混合式教学模式

针对“解剖生理学”课程教学内容多、实践性强、信息量大的特点,在教学中充分利用网络平台和多媒体等现代化教学手段,将文字、动画、视频等制作成5~10 分钟的微课资源,开展“线上”和“线下”两种途径的混合式教学。以泌尿系统结构与功能项目中的“尿的生成过程”的知识点为例,教师在课前将“尿的生成过程”制成微课上传到超星网络平台,学生课前对微课反复观看、教材阅读等提出疑问,教师在线解答疑问,在课堂上引导同学进行交流讨论、总结归纳,教师对学生的回答做出适当补充,并学以致用,提出问题“糖尿病人食疗养生中为什么要限制糖的摄入”,让学生结合所学知识进行讨论。通过这种教学模式可以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和教师的主导作用,也更好地调动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听课的效率,加深了学生对知识点的理解,提高了学习效率,也缓解了课时相对不足的问题。

5.2 理实一体化教学模式

该模式是教学中应用最多的一种,将理论与实践融于一体组织教学。人体解剖模型制作逼真、立体感强,既能把微小的器官结构放大,又能模拟展示人体器官的位置毗邻、内外层次结构,便于学生更好地观察。人体某些部位的骨或肌,在人体的表面形成明显的隆起或凹陷,如颧弓、胸锁乳突肌、第七颈椎、胸骨角、肩胛下角、剑突、喉结、肩胛下角、麦氏点等为重要的体表标志,借以确定深部器官、组织的正确位置界限,判定神经和血管走向,也是中医推拿、艾炙取穴定位等的重要依据。在教学中,教师要充分运用模型、实物标本、活体标本开展做中学,学中做,做中教的理实一体化教学,让学生听得清、看得见、摸得着,眼、耳、手、脑并用,融教学做评一体,既增加了学习兴趣,又增强了教学效果。

5.3 案例讨论法

针对学习目标设计生活案例或临床病案,将学生分组,教师主导,小组合作探究,最后教师进行归纳小结。如学习消化系统的结构和功能项目时,通过设计学生经常不吃早饭引入胃炎胃溃疡发病原因的探讨的案例,让学生讨论胃液的性质、成分及其作用,引导学生明晰混合性食物胃排空时间约4至6小时,经过一夜的消耗,胃早已排空,清晨人体阳气最旺,气血流经胃,胃必须“工作”,此时吃下去的食物可以得到很好的消化吸收。如果每天早晨都不给胃填东西,胃“无所事事”,就会一直分泌胃酸,時间久了,胃炎胃溃疡病就容易找上门来。联系案例,学生很容易掌握胃液的性质、成分及其作用这一教学重点,同时为理解后续食疗养生中“按时吃饭”的时辰养生法奠定基础。

5.4 PBL教学法

PBL教学是一种立足于问题的学习方法,教师引导学生发现问题,并独立自主地解决问题。学生在探索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学习专业相关知识,以此有助于形成解决问题的良好思路,有助于整体逻辑思维的培养。[1]如在学习内分泌系统结构与功能项目时,提出问题: 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为什么会出现腰痛、腿痛等症状?以小组合作讨论借助解剖模型来寻找答案,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学生必然要明晰椎间盘的解剖特点以及其和周围神经之间的关系这一重要的知识点,以问题为中心使理论密切联系实际,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5.5 歌诀归纳总结法

针对“解剖生理学”名词较多,为方便学生记忆,我们编写了一些歌诀。如将十二对脑神经编为“一嗅二视三动眼,四滑五叉六外展,七面八听九舌咽,十迷一副舌下全”;胸骨编为“胸骨形似一把剑,上柄中体下刀尖,柄体交界胸骨角,平对二肋是特点”,胸廓编为“胸廓形似小鸟笼,上窄下宽扁锥形,上口狭小前下斜,下口封隔分腹胸,容纳保护心肝肺,吸气下降呼气升,各经随着年龄变,肋间增宽有毛病”。诸如此类的歌诀学生在课堂即可完成识记。

教学方法很多,教无定法,贵在得法,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根据不同的内容选择合适的方法,方法得当,对学习会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6 改革评价方法

6.1 评价形式多元化

将过程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作为评定学生“解剖生理学”成绩的重要依据,其中过程性评价占60%,终结性评价占40%。过程性评价贯穿整个教学过程,牵涉每一堂课,故是评价的重头戏,这一评价方法有助于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团结协作精神,终结性评价一般在学期末进行,是检阅学生学习效果和教师的教学效果的总结性评价,将过程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有利于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鼓励学生发挥主观能动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6.2 评价内容多元化

终结性评价多以试卷形式呈现,而过程性评价内容涉及到出勤、回答问题、作业、课堂小测试、团队协作等课堂的每一个要素,其中出勤情况占10%、回答问题占10%、课堂小测试占10%、作业占10%,实践成绩占20%。对于20%的实践成绩的划分如下:实验实训过程中的遵守纪律、团队协作情况占5%,标本模型爱惜、仪器设备使用占5%,实验实训报告的完成质量占10%。

6.3 评价主体多元化

在有项目任务的课堂教学中,对学生完成规定项目任务的情况进行评价,评价主体及占比如下:学生自评占30%、小组成员互评占30%和教师评分占40%,[2]评价中增加了学生自评和小组成员间的互评,不仅培养了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及创造力,而且充分调动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随着高等职业教育的发展,教学改革,我们永远在路上,作为教学改革的参与者,我们不仅要学习专业知识,还要学习职业教育理念,提高自身综合素质,以主人翁的态度积极探索并实施“解剖生理学”课程教学改革,因材施教,提高教学实效,为培养高素质技术技能型的中医养生保健专业人才奠定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 张靖嫔.PBL教学和常规教学在解剖教学中的效果对比观察[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7(17)80:4-6.

[2] 徐元青,邓婕.动物解剖生理学课程的教学改革与实践[J].畜牧与饲料科学,2015.36(10):93-94.

作者:戴翠萍 张玉红 东方

第三篇:提高口腔解剖生理学教学质量的思考

摘 要:口腔解剖生理学是口腔医学专业的一门重要专业基础程课,是连接口腔修复学、口腔颌面外科学、口腔内科学、口腔正畸学等临床专业课的桥梁课程。能否正确掌握口腔各部位的解剖形态和生理机能,直接关系到口腔临床医疗实践的成功进行。笔者根据多年的教学经验,通过深度剖析口腔解剖生理学的学科特点和高职高专院校的学生特性,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网络课程建设以及注重实验教学等方面着手,提高口腔解剖生理学教学质量。

关键词:口腔解剖生理学 口腔医学 教学质量

在口腔医学专业中,口腔解剖生理学是一门重要专业基础课程,它为其它专业基础课和专业临床课奠定了必要的形态学基础。但是,根据教育部高职高专人才培养计划,本学科是大学一年级第二学期开设的一门专业课。对口腔医学知识没有任何基础的学生来说,其授课内容多,涉及的解剖结构复杂,专业词多而生僻,内容枯燥、抽象,学生听的一头雾水,难以掌握,甚至产生厌烦情绪。况且,对于刚步入高校的新生,他们习惯了高中时一而再,再而三的讲解授课模式,而相对课程多,任务重,且一遍而过的大学授课模式还不适应。特别是跟不上教师的授课内容时,其学习的积极性直线下降,甚至放弃学习。因此,根据口腔解剖生理学的学科特点和高职高专院校的学生特性,笔者从以下几个方面考虑提高口腔解剖生理学的教学质量。

1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伟大的科学家爱因斯坦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这就是说一个人一旦对某事物有了浓厚的兴趣,就会化被动为主动的去求知、去探索、去实践。所以兴趣将是学生自主学习的不竭动力。那么,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呢?

首先,强调口腔解剖生理学在口腔医学专业中的重要性。本学科内容繁多,专业性强,理论知识枯燥,很多学生难以掌握,特别是学生学习这些知识后不知道其用武之地,极大的降低了学生的学习热情。所以,教师要根据授课内容适当的带入一些临床病例,强调学科知识的重要性,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例如,讲解乳恒牙鉴别时,加入乳牙滞留的拔牙病例;讲磨牙的解剖形态时,可介绍一下龋病、窝沟封闭的知识;讲上下颌骨解剖形态、上下颌神经分布时,提及拔牙的麻醉方法、部位等,都可以在相应理论知识后扩展下临床的应用,让学生们认识到知识学有所用。通过实践发现,学生更容易在这种“小故事会”的形势下获得学习的乐趣。既能激发其学习兴趣,掌握了学习要点,提高教学质量,又能培养同学的临床思维能力。

其次,通过直观教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我校均是在有多媒体的教室内授课,除了传统的板书外,多媒体技术可将知识通过图、文、动画、视频等多种形式从视觉听觉方面传递给学生。为使学生能够更好的掌握牙体形态和其他解剖结构,而不是仅仅通过平面图片观看,在课上也要充分利用教学模型。如全口乳恒牙牙体解剖模型,全口乳恒牙髓腔模型,上下颌骨模型等。但是,模型展现的是标准的解剖形态,和人类的牙齿相比缺乏真实感和差异感。如同一名患者的同名牙形态都可能不会是一模一样,所以还要准备真实的乳恒牙离体牙,让学生辨认,这样就给学生留下真实牙体形态的印象,并将其鉴别能力记录作为考核成绩的一部分,使学生更能够对牙体形态记忆深刻,并牢固掌握,为学生在临床中辨别牙列缺损的牙位时提供坚实基础。通过视、听、触多方面刺激学生的学习兴趣,使教学中的抽象理论、抽象思维转变为形象思维和具有实体感,从而使教学质量得以提升。

最后,提升教学艺术。课堂教学也是一门艺术。一名教师要真正做到“传道、授业、解惑”,课堂教学就会产生事半功倍的效果,让学生在放松、欢快的气氛中掌握所需知识。从而尽可能充分提高课堂教学的质量。把握课堂教学艺术,引领学生进入知识的海洋。

教学活动并非填鸭式的灌输,而是在教学中润物细无声的渗透着强烈的感情因素。倘若从始至终平铺直叙,缺乏激情的讲授知识,会令学生降低学习兴趣,从而影响他们的学习情绪,最终导致学习效果较差。而情感饱满激昂,语言充满激情,抑扬顿挫,这样的教学会使学生受到强烈的感染,同时也能充分调动他们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

兴趣是一种源源不断的行为动力,它将推动学生积极主动、自觉的学习所以在教学中,教师要着重培养和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这样,既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又能拓宽学生的思维能力。知识渊博、自信、富有情感的教师更容易获得学生的喜欢,在理论或实践课堂教学中,使课堂气氛活跃。

2 网络课程建设

口腔解剖生理学作为口腔医学专业的重要基础学科,由于其知识抽象且逻辑性强,给教学带来很大难度。我校口腔基础教研室进行了网络课程建设,以解决课下老师辅导少,学生复习、预习难的问题。在我校的校园网站上,我们将课程教学计划、教案、多媒体课件、教学习题库等多项资料提供给学生。同时,还留有专门负责答疑解惑的老师联系方式,如微信、QQ、手机号等,方便学生随时将不懂、不通的问题留言并等待教师的回复。随着现代教学信息手段的不断更新和发展,我院构思将例如3D body等类型的教学软件购进并服务于网络教学,使学生不仅在课件上通过图片或动画的形式学习解剖形态,更能够通过三维动画形式,从多角度、多层次、细致的学习口腔解剖生理学中涉及到的解剖结构和毗邻关系。同时,我院也在积极的探索微课在口腔解剖生理学的应用,并已经完成多个小知识点的微课制作,应用于教学。现处于试行阶段,如果通过统计应用后的调查反馈信息受到学生的好评,那么,将会将更多的知识点制作成微课并加入到网络课程建设,丰富学生的学习资源的同时也缓解了学生自己观看陈长烦闷的课件和教案的抵触不耐烦心理,达到更好的学习效果进而提高了教学质量。

3 注重实验教学

我校為三年制的大专院校,口腔医学生毕业后只有少部分学生进入大型医院和通过专升本考试升学,其他大部分的毕业生以口腔私人门诊或乡镇医院为就业途径,接触口腔颌面外科学手术少,而是以口腔常见疾病的诊疗为主。那么,在以后的临床工作中,学生是否能够准确无误的辨别口腔内的牙体形态是至关重要的。所以,在制定教学计划时牙体雕刻实验是本学科的重要实验项目。通过强化雕牙操作技能的训练,加深了对牙体解剖形态理论知识的理解,在学习效果显著提高的同时也达到了理论与实践的完美结合,为今后的临床工作打下坚实基础。为了达到更好的实验教学效果,我院每年都会举办牙体雕刻大赛,通过以赛促学的方式,营造了良好的学习氛围,并择优选派雕刻能手参加全国日进杯雕刻大赛,此举使学生的竞技水平和心理素质都能得到更好的锻炼。

口腔解剖生理学属于一门重要的基础学科,是口腔专业其他学科的基础与桥梁。虽然其授课内容多,涉及的解剖结构复杂,专业词多而生僻,内容枯燥,学生难以掌握,给教学带来了一定的困难。但是只要教师能够将传统教学和现代教学结合好,采用多种教学形式的教学手段、教学方法,紧密联系口腔临床,充分利用好案例、模型、标本,强化实验教学,辅以完美的教学艺术,口腔解剖生理学的教学质量一定能够得到实质性的提高。

参考文献

[1] 欧祥林.口腔解剖生理学教学问题及质量提升[J].黑龙江高教研究,2010(10):175-176.

[2] 崔占军,赵凯冰.以学生为主体建立口腔解剖生理学教学新模式[J].解剖学研究,2011(33):387-390.

[3] 柏永刚,曹刘文.提升口腔解剖生理学实验教学质量的探索与实践[J].实验室科学,2014(17):112-116.

作者:陈贺

第四篇:提高口腔解剖生理学教学效果的思考

摘 要:口腔解剖生理学是口腔医学的基础课程之一,是研究人体的口腔、颌面、颈部等各部位的正常形态结构以及生理功能的一门学科。笔者通过近几年的教学经验,认为可以通过转变教学模式、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加强实践技能操作等形式,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教学效果。

关键词:口腔解剖生理学 教学效果

口腔解剖生理学是口腔医学的基础课程之一,是研究人体的口腔、颌面、颈部等各部位的正常形态结构以及生理功能的一门学科 [1]。本课程的特点是概念抽象、难于理解,传统的教学模式导致学生对本课程缺乏兴趣,基础不扎实,临床工作蹩脚。作为专业基础课程教师应该转变教学观念,探索适合本门课程的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教学效果。

一、采用任务驱动的教学模式,激发学生主动参与教学的意识

在教学中依据理论服务实践、课程内容体现专业课程需求的指导思想,紧紧围绕口腔执业助理医师岗位工作任务设置临床情境,采取任务驱动的教学模式,使学生把基础知识和岗位工作有机地结合,并通过设置一系列典型问题,激发学生主动参与教学的意识。这种教学模式,使学生能够把陌生枯燥的基础理论知识与临床工作实际有机地结合,在提高学生学习兴趣的同时,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从而达到对知识的理解、记忆和掌握。

二、采用多种灵活的教学方法,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

传统的教学方法以教师为主,轻视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学生缺乏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我们在教学过程中,要根据课程教学内容和学生特点,从实际出发,选择多种教学方法,如:案例教学法、启发引导、分组讨论等方法,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教学效果。

案例教学法是本课程常用的教学方法,通过给学生展示大量的口腔内科、口腔颌面外科及口腔修复科的典型病例,使本课程枯燥的基础知识与专业课程中典型的学习任务衔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更好地体现本课程为其他专业课程服务的特点。例如在讲颞下颌关节结构时,以颞下颌关节脱位的病例引出教学内容,课堂教学中将颞下颌关节脱位的图片直接展示给学生,通过病例分析颞下颌关节的解剖结构和功能活动规律,逐步完成颞下颌关节的教学。

三、运用大量图片及多种教具,提高教学效果

通过调研我们发现本专业前几届毕业生均反应本课程内容抽象,缺乏直观性。教研室申购了大量教学模型,并且充分利用网络资源搜索大量教学图片应用到教学过程中。在牙体形态章节的教学中,将大量的图片、模型及离体天然牙展示给学生,缩短课本中描述的牙体形态与天然牙体形态的差距。教师根据教学重点的要求提出典型的问题,学生分组讨论,归纳总结各类牙体的形态特点,最终由教师总结,对牙体形态作一个全面的介绍。通过自己观察模型及离体天然牙,学生对牙体形态有了全面、真实的认识,使抽象枯燥的内容变得真实易懂,提高了课堂知识的吸收率。在髓腔形态的教学过程中,教材上展示的都是平面形态,学生学习没有立体感,对髓腔形态印象不深刻。在临床课程口腔内科学学习牙髓治疗时没有髓腔形态的概念,开髓孔的位置、钻针的方向及深度把握不好,造成髓腔的側穿、髓室底的穿通等并发症。我认为在髓腔形态的教学中应该展示给学生直观的髓腔形态,如将牙体劈开使每组牙的髓腔剖面形态清晰展现,使学生对髓腔的形态产生感性的认识,并结合从牙合面开髓的离体牙标本,让学生用根管锉亲自感受一下每组牙髓腔形态,使学生对髓腔形态的认识更加深刻,为今后的临床操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四、加强实践技能操作,实现教学做一体,使基础知识感性化

口腔解剖生理学是实践性很强的一门学科,需要通过大量的动手操作训练,实现教学做一体,加强学生对理论知识的理解和记忆,同时锻炼学生的动手能力。本课程的实践教学采取由浅入深、循序渐进的方式。在学生进行牙体雕刻之前,教师先指导学生对天然牙的牙体解剖形态进行观察、测量及描绘,使学生在进行牙体雕刻之前对牙体形态有深刻的理解,为牙体形态的雕刻做好铺垫 [2] 。

五、加强第二课堂活动,使课堂所学基础理论转化成社会实践能力

1.不定期组织社会实践活动

结合学生学习内容深入学校和社区,开展口腔卫生检查、卫生宣教及学生家长培训等活动,努力培养学生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学生通过社会实践活动树立专业责任感,并且能找出自身学习的弱点,寻找解决办法。

2.积极组织学生参加各类技能节比赛

每年定期举办技能节比赛,通过比赛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并选拔优胜者参加全国口腔专业技能大赛,参赛选手经过赛前的技能强化训练提高实践操作技能,同时巩固所学理论知识,并且开阔眼界。

总之,本门课程的教学要想真正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必须在强化理论知识的基础上,增加学生实践操作的机会,使抽象复杂的知识变得直观易懂,为今后口腔医学专业课程学习奠定扎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马莉.口腔解剖生理学.2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9:5.

[2]孙岩.口腔解剖生理学的教学探讨.辽宁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008:4,第25卷第4期.

作者单位:天津医学高等专科学校口腔系

作者:郁翠萍

第五篇:解剖生理学实验教学改革与实践

摘要:解剖生理学实验是生物医学工程专业的必修实践课之一。随着计算机和现代生理实验技术的快速发展,根据生物医学工程专业的教学需要,解剖生理学实验课程内容和教学方法需不断更新改进。介绍了笔者在解剖生理学实验教学改革中对教学内容及方法所做的一些探讨和实现,并对深化实验教学改革提出一些建议。

关键词:生物医学工程;解剖生理学实验;教学改革

作者简介:白燕萍(1965-),女,江西九江人,北京工业大学生命科学与生物工程学院,主管技师。(北京 100124)

基金项目:本文系北京工业大学教育教学研究基金项目(项目号:ER2009-B-70)的研究成果。

解剖生理学实验是生物医学工程专业独立设置的必修实践课之一,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了解生物体解剖结构、生理机制,初步掌握最基本的解剖生理学实验方法,如动物的麻醉、解剖、手术器械的使用及生物医学信号的采集与处理分析,加深巩固解剖生理学理论知识,掌握相关的测定技能等。与此同时还培养学生慎密操作观察、实事求是的科学作风及团结协作的精神和独立思考、解决问题的能力,为学习后续医学相关课程及将来的工作打下良好的基础。生物医学工程专业是医、工相结合的专业,解剖生理学及其实验也是生物医学工程专业的必修课,由于培养目标不同,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不同,不能照搬医学专业的解剖生理学实验教学内容。北京工业大学是一所以理工科为主的大学,2001年新建了生物医学工程本科专业,同时,在“211工程”支持下,建起了解剖生理学实验室,面对本科生和研究生开设了解剖生理学实验课程。2005年起,学校生物医学工程专业在原有基础增设了生物技术方向,有必要根据生物医学工程学科特点及专业培养方向确定解剖生理学实验课程教学内容,改进实验教学方法,提高实验教学效果。

一、教学内容及教材建设

解剖生理学实验课程的教学内容包含解剖学与生理学两方面实验内容。目前国内外关于生物医学工程专业的解剖生理学实验的指导书还非常少,难以适应工科院校生物医学工程专业的教学。由于教学培养计划的不同,其教材内容与实验教学也不能很好地衔接。鉴于此,通过认真研究国内外生物医学工程专业解剖生理学实验教材、教学大纲和教学计划,在此基础上根据工科院校生物医学工程专业的培养目标及学科特点和专业培养方向,组织确定解剖生理学实验课程教学内容,编写实验指导书。

学生接触实验首先是从接触预习实验指导书开始,一本内容实在、清晰明了、水平高的指导书能引起学生对这门实验课的重视,产生学习的兴趣、愿望和动力。我们经过调研,在完善实验课程教学大纲和教学计划的基础上,编写完善了适合生物医学工程本科专业培养目标的解剖生理学实验教学指导书,在原实验教学内容基础上增加了部分内容,特别是补充了解剖学实验指导及作业。指导书主要有三大部分内容:绪论、人体解剖学实验和生理学实验。

1.绪论

实验课的目的;实验课的要求(实验课前、实验课中、实验课后);实验结果的处理;实验报告的写作;常用实验仪器(对MedLab生物信号采集处理系统组成与基本工作原理及基本操作进行了详细介绍);常用实验器械;生理实验常用溶液及麻醉药品;常用动物的解剖、生理和实验技术。

2.人体解剖学实验

解剖学是形态科学,其学习方法主要是观察。充分利用实验室的直观教材,如切片、挂图、模型等,在观察过程中去理解、去记忆,为学习后续课程打下基础。实验指导中包括人体的解剖方位和解剖面、四种基本组织切片的观察和人体主要结构系统的观察,以图文并茂的形式介绍运动系统、呼吸系统、消化系统、循环系统、神经系统、泌尿系统、生殖系统、内分泌系统等各大系统的组成、各部位置及主要形态结构。人体解剖学实验指导内容如下:

(1)实验用具器材:1)正常基本组织切片。2)模型:人体全身骨骼架标本1副、透明人体模型1个、切开胸腹前壁的半身人体模型2个、呼吸系统模型1个、循环系统模型1个、大心脏模型1个、大脑模型1个、肾脏模型1个。3)挂图:人体各大系统解剖模式挂图。4)其他:人体解剖教学软件、多媒体讲台。

(2)观察要点:通过对四种正常基本组织切片的观察,比较不同组织结构特点。观察各大系统的组成、各部位置及主要形态结构。

(3)注意事项:要求爱护教具。

(4)实验作业:1)标明全身骨骼图所示的结构。2)标明呼吸系统模式图所示的结构。3)标明胸腹腔脏器图所示的结构。4)标明大小循环示意图所示的结构,并写出大小循环的途径。5)标明泌尿系统概观图所示的结构。6)标明内分泌系统概观中所指示的内分泌腺名称。

3.生理学实验

包括:实验一,ABO血型的测定;实验二,蟾蜍坐骨神经腓肠肌标本制备;实验三,不同刺激强度和频率对骨骼肌收缩的影响;实验四,蟾蜍心室期前收缩与代偿间歇;实验五,离体蛙心灌流;实验六,心电描记;实验七,家兔动脉血压的神经、体液调节;实验八,家兔尿生成的影响因素;实验九,生理学计算机模拟实验等。每一实验分别介绍了实验目的、实验原理、实验对象、实验器材、实验方法和步骤、实验要求、注意事项、思考题。

二、教学方法研究和教学手段的改进与完善

为培养学生进行基础医学实验的能力,在教学方法与手段上充分利用先进的教学实验设备制作教学多媒体课件。在实验教学中采用多媒体虚拟实验进行课前预习、讲解提问、指导操作、分组讨论、全班总结的五步教学法开展实验教学,并利用校园网中的教育在线实现解剖生理学实验的网上辅助教学(见图1和图2)。我们不断改进和开发网络教学系统,设计制作解剖生理学实验教学网站,按精品课程的要求设计网站模块,以图文并茂的形式不断丰富有关解剖生理学相关知识,做到网上自习、预习和复习并实现网上答疑和提交实验报告等。通过教学方法、教学手段的改进与完善,提高了学生兴趣及自主学习等综合能力,提高了实验教学效果。

三、深化实验教学改革的设想与建议

几年来,我校生物医学工程解剖生理实验教学得到师生的认可,但在全国高校教学改革不断深化、各门实验课程体系不断完善的新形势下,我们感到还存在很大差距,解剖生理学实验教学改革需不断深化。

1.更新教学实验设备

在新形势下,一些实验设备已显得过于陈旧,特别是生物信号采集处理系统的升级更新较快,使现有的实验设备难于满足要求,因此需加大实验室硬件建设的资金投入,更新教学实验设备,提高实验效果。

2.学习借鉴外校实验室建设的先进经验

我校生物医学工程专业起步较晚,底子薄,同全国高水平院校相比还存在一定差距。为缩小差距,我们应走出去扩展视野,学习和借鉴外校实验室建设的先进经验,取人之长,补己之短。

3.加强师资建设,不断提高实验教师队伍的教学水平

只有在学习上不断进取的实验教师队伍才能将高校的实验教学改革不断推向深入。

4.加强学生对生理解剖实验课重要性的认识

目前,在有些学生中还存在着轻实验、重理论的倾向,这与提高学生动手能力及综合素质的宗旨不相符合。要加强学生对实验课重要性的认识,教师必须严格要求学生,采用启发式实验教学手段,即在生理解剖实验教学过程中启发学生积极主动思考,在实验中加深对解剖学及生理学知识的理解,在实验中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我们希望培养的学生是基础理论扎实、专业知识面宽、具备较强动手能力、善于思考的创新型人才,这样才能适应我国面向21世纪高素质生物医学工程人才培养的要求。

参考文献:

[1]沈岳良,郭益民.现代生理学实验教程(第二版)[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4.

[2]艾洪滨.人体解剖生理学实验教程[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4.

[3]赵文忠.人体解剖学实验指导[M].上海:第二军医大学出版社,2007.

[4]白燕萍,吴水才.生物医学工程专业解剖生理实验教学探索[J].中国电力教育,2008,(11):149-150.

(责任编辑:王祝萍)

作者:白燕萍

上一篇:酒文化论文下一篇:老年心理学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