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剖学论文

2022-03-21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近日小编精心整理了《解剖学论文(精选5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摘要:局部解剖学的主要学习手段是对人体标本进行解剖和观察,是实践性很强的学科。它按照人体的局部分区来研究器官和结构的位置、形态、层次和毗邻关系。通过理论指导下的解剖操作,医学生掌握解剖学的基本知识和技能,为临床实践打下必要的形态学基础,进而成为一名优秀的临床医师打下良好的基础。笔者通过教学实践和积累,总结了几点可以提高教学效果的教学体会。

第一篇:解剖学论文

护理专业解剖学教学思考

【摘 要】目前护理专业解剖学教材都使用的是各专业通用教材,基本是临床专业解剖学的缩印版,急需根据护理专业特点,对解剖学教学适当改革,使其更好的为护理专业服务。

【关键字】护理专业;解剖学;教学

解剖学是基础医学中重要的学科之一,是其他基础医学和临床医学的基础,是护理专业学生的必修课。解剖学教学质量的高低直接影响到其他学科的教学质量,直接影响到培养护生的临床操作能力。目前护理专业解剖学教材大多为多个专业通用教材,并且主要以系统解剖为主,内容多而全,这些内容虽然可以为临床护理打下一定的知识基础,但在深度和广度上都未能紧密结合和充分反映护理专业的特点。教学内容针对性不强,专业性不够突出,导致理论与实践的脱节,从而使得解剖教学不能更好地贴近护理这一特殊的专业。解剖学应该在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能力培养等方面进行改革已成为当务之急。我校解剖教研室针对护理专业的特点,在试点班进行了一系列改革,取得了良好的效果。本文就教学内容上的改革进行阐述。

1 现行教材情况分析

解剖学教学内容一直是在临床医学专业的基础上,进行简单修改缩印后,供中职各专业使用,很多内容相对护理专业偏多或者不实用。目前我校护理专业使用教材为《解剖学基础》(第二版)(全国卫生职业教育卫生部“十一五”规划教材),本教材大部分知识点删减了高深繁琐的内容,使难度大幅下降,穿插趣味性学科知识点和临床案例,能较好的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但本教材编写方向是供中等卫生职业教育各专业使用,不能紧密结合和充分反映护理专业的特点。解剖学知识与护理专业课程间的联系不够系统和严谨,存在不少知识在临床护理工作中用得极少或根本用不上的情况。而护理专业更注重人体整体结构的把握和常用穿刺、注射等局部结构的掌握,在教材中并没有突显。因此,本教材在实际内容上与护理专业教学目标仍有一定的差距。

2 教学内容改革

护理专业的解剖学内容改革应特别注重教学内容应紧密适应临床护理需要,在目前所用教材基础上,应该在注意知识的系统性、完整性的前提下有所取舍,有的内容应有所侧重,有的内容应有所精简,取舍的原则要侧重护理专业特点,突出培养全科护士所需要的人体解剖学知识。

2.1 解剖学基础内容的取舍

解剖学教学要紧密结合护理专业特点,体现“必需”、“够用”的原则,适当删减和压缩对护理专业来说不重要或运用较少的内容。因此我们每一位解剖学教师要认真钻研护理专业特点,清楚护理专业课程设置及其大致内容,才能在对解剖学教学内容进行综合考虑的基础上,作出精准的删减。如运动系统中简明扼要讲解骨骼形态位置、常易损伤的骨连接和穿刺常用部位骨骼肌,重点突出骨性和肌性标志,帮助护理专业学生准确判断血管、神经走行和器官位置;脉管系统中讲清楚血液循环途径,删减细小动静脉和淋巴系统部分内容,对于临床动静脉穿刺常选取的血管、肝门静脉系作为重点内容,详细讲解走行、动脉分支或静脉属支;神经系统在明确基本概念的基础上,简单介绍中枢神经系统和周围神经系统,删减中枢神经系统中的神经核、周围神经系统分支和神经传导通路等过深的内容。始终以护理专业特点为导向,通过删减解剖学基础内容是教学内容得到优化,降低学生学习的难度,便于学生地学习。

2.2 引入部分局解内容

中职护理专业开设的解剖学基础课程由于受课时影响,大部分内容比较简单。部分骨性、肌性体表标志提出后,对其临床意义一带而过,使知识点内容不完整,不利于学生的理解记忆。如:在讲三角肌时可增加三角肌内注射经过皮肤、浅筋膜、深筋膜至三角肌;在周围神经系统内穿插三角肌注射时针尖勿向前内斜刺,以免伤及腋窝内的血管及臂丛神经,在三角肌后区注射时,针头勿向后下偏斜,以免损伤桡神经。在脉管系统增加穿刺内容,同时根据解剖特点讲解穿刺特点及注意事项。如:头皮静脉穿刺术,头皮静脉管壁被头皮内纤维隔固定,不易滑动,且无瓣膜,正逆方向均可穿刺,同时由于头皮静脉固定在头皮纤维隔内,管壁回缩能力较差,穿刺完毕要适当压迫局部,以免形成皮下血肿。在生殖系统增加导尿术、阴道后穹窿穿刺术、膀胱穿刺术,使学生准确掌握内脏器官毗邻,同时学习男女生殖系统的差异。如:男性导尿,先要将阴茎向上提起,使其与腹壁成60°角,消除尿道耻骨前弯,在插入7-8cm时,由于有尿道陷窝的存在,需轻轻转动导尿管。

通过部分局解内容的穿插,,知识点覆盖范围增加,所学内容有所延伸,使解剖学内容与临床护理操作有机结合,增加了学习的趣味性,突出了护理专业的解剖学特点,为护理专业学生今后地学习,打下丰富的、系统的理论知识基础。

3 教学时间分配改革

解剖学是一门典型的形态学,不能脱离实际而光背理论,学生在实验室只有文、图、物密切相结合进行学习,才能提高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解剖学基础》教学大纲计划共108个学时,期中理论学时68,实践学时40。课时安排停留在以集中理论教学为主,实践教学为辅,教师为主导的传统教学模式下,不能保证学生有充足时间观察实体,不利于学生的学习。为进一步提高学生动手能力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我们压缩大纲中的理论学时,大幅提高实践教学时间,在总学时不变的情况下,理论学时改为46,实践学时改为62,使学生都能直观的看到各个结构和器官的位置、毗邻、形态结构,结合临床应用的知识,及时掌握所学内容。

4 教学方法改革

4.1 以学生为主体教学

灵活多变的教学方法,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学习效果,达到教学目标。解剖学教学中,要改变传统的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方法,把完全由教师讲授的“填鸭式”的被动学习方法,变成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给学生有更多的自修和讨论机会的启发式的主动学习的学习方法。认真解析解剖学教材,把基本概念、器官的位置毗邻和血管、淋巴管分布及神经分布关系,解剖学和护理专业其他基础课联系、护理基本技能操作确定为解剖学学习的主题,制订出教学目标,并使之具体化而成为一系列亟待解决的“问题”,每一个“问题”都是与当前学习主题相关的问题,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首先向学生展示单元学习目标,并针对目标提出问题,让学生以各种方法去尝试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在解决问题的同时学习知识。如:在呼吸系统学习中,设计问题为“气管切开术选择何部位,到达气管要经过哪些层次结构?”;脉管系统学习中,设计问题“股静脉有何结构特点和重要毗邻,对深静脉穿刺有何影响?”,“小儿头皮静脉走行特点,穿刺注意事项?”。教师通过提问,层层深入,引导学生找出问题的要点,并把各要点联系起来,创造学生主动学习的环境,启发了学生思维。同时培养学生要善于发现问题,带着问题去学习,使学生获得学习的技巧,为毕业后继续学习各种先进理论知识奠定基础。

4.2 充分利用實验室

解剖学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形态学,教学中应该将大部分时间放在实验室完成,使学生有充足的时间观察辨认人体标本、模型,增加感性认识。实验课经常遇到学生拿一个标本翻来覆去的看,当老师问学生本次实验课观察哪些解剖结构,很多学生回答不出来,这样实验课目标不明确,漫无目的的看标本,实验课效果较差,学习效率降低,因此每次实验课首先要让学生明确本次实验课要干什么,掌握什么,做到目标明确,有的放失,提高解剖学实验课学习效率。

4.2 重视各种辅助教学设备的应用。

辅助教学设备包括挂图、多媒体等,在系统解剖学的教学过程中,这些辅助教学手段可以提高解剖学教学质量,开阔学生视野。并可运用文字、图形、图像、动画、声音等全方位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加分析和记忆能力。

作者:刘军鹏

第二篇:局部解剖学标本考试改革

【摘要】局部解剖学是是临床医学,特别是外科学、妇产科学等手术学科重要基础课程,传统的局部解剖学标本考试方法单一,形式也单一;学期考试常常一锤定音,无法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能动性。通过局部解剖学标本考试改革,准确把握好标本考试的尺度,发挥它在实验教学过程中的能动作用,有利于加强学生的动手能力、实践能力、创新能力的培养,促进教学质量的提高。

【关键词】局部解剖学;标本考试

【中途分类号】R-4

局部解剖學是是临床医学,特别是外科学、妇产科学等手术学科重要基础课程,着重研究人体各局部由浅入深的组织结构、形态特点及其层次和毗邻关系的一门重要医学医学形态学科,其特点名词多、器官结构毗邻较复杂。实验课是局部解剖学教学重要组成部分与教学过程中标本考试分不开的,而标本考试历来是检测学生掌握知识的程度和促进学生认真观察标本重要途径。传统的局部解剖学标本考试方法单一,形式也单一;学期考试常常一锤定音,无法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观能动性。为更好发挥标本考试在教学过程中的能动作用;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实践能力、创新能力。我们在局部解剖学标本考试环节进行改革小尝试。

1 考核对象

以我院10级临床医学本科班为研究对象;取两个班共250人,其中一个班125人分为5个实验组,另外一个班125人分为5个实验对照组;两个班的学生来源及其考试成绩接近,经统计学处理无显著差异(P>0.05)

2 教学条件

两个班使用同一版本教材,彭裕文主编《局部解剖学》、我教研室副主编《局部解剖学图解》,教学大纲、内容、进度完全相同,在教学过程中合理配置教学师资、教学标本、相应教学课件、视频操作录像等教具;同时操作时要求学生统一手术切口,逐层找出相应的结构和器官的位置及毗邻关系;每小组学生自己动手操作尸体标本,各局部分小组进行轮换,使每个学生都有动手机会。

3 考核方式

3.1 考核标本主要为实验课的掌握内容,标本结构难易程度适中,题量为每位学生考核30个实物标本结构,标准是局部器官的解剖层次关系,相互毗邻结构辨认正确给分。

3.2 实验组每次实验课通过老师示教后,让学生自己操作、观察标本,老师在实验室来回指导,最后30分钟进行小结、考核;考核为不定期抽考每位学生,每人次考核标本结构3-5个;学期终每位学生都能完成30个标本结构测试。

3.3 对照组每次实验课同样通过老师示教,让学生自己操作、观察标本,老师在实验室来回指导,最后15分钟进行小结、不考核;考核为学期终进行一次集中测试,人体各局部抽4-5个实物标本结构共30个,在规定的地点、规定的时间内测试完成。

4 考核结果

通过对10级临床医学本科班的实验组和对照组的实物标本结构测试结果如下:实验组125人,80分以上的有112人,百分率为89.6%,对照组125人,80分以上的有69人,百分率为55.2%,以上结果显示两个组的标本考试成绩有明显的差异,实验组的成绩明显高于对照组。

5 讨论

5.1 研究结果提示,进行局部解剖学标本考试改革使学生的成绩有了显著的进步和提高;进而大大的提高了教学质量,也充分说明了局部解剖学在教学过程中标本考试规模小,频率高,具体到每一位学生可以多次被测试,使每个学生在每次实验课中都必须认真对待,从而更加促进他们积极主动的观察,主动操作以及复习以前解剖过的标本,调动了主动学习的积极性,提高了实验课的教学效果、教学质量。对照组学生成绩差的原因,标本考试集中在一次,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未充分调动起来,使部分学生不重视实验课,忽视实践性环节―――解剖的操作和动手能力,从而影响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和教学质量的真正提高。

5.2 通过局部解剖学标本考试改革,实验时相应的教学内容,教学进度安排更加合理化,科学化。通过局部解剖学标本考试改革,打破以往传统的教学模式,教师问、学生答;而形成了学生问,教师答这种逆向知识交流途径;从而调动了学生思考、探索问题的欲望,观察、分析问题的能力。

总之,通过局部解剖学标本考试改革,准确把握好标本考试的尺度,发挥它在实验教学过程中的能动作用,有利于加强学生的动手能力、实践能力、创新能力的培养,促进教学质量的提高。

参考文献:

[1] 王利民,局部解剖学考试方法的探讨与实践[J],四川生理科学杂志 ,2011年04期

[2] 刘万福,王登科;戴新文,人体解剖学实验教学考核的实践与探索[J],西北医学教育,2009年03期

[3] 刘文国,谢加兴,袁成就等.人体解剖学标本考核方式的实践与探索[J],四川解剖学杂志,2008年2期.

[4] 刘志安;朱元业;赵世鸿,王德广;高殿帅,目标考核法在局部解剖学教学中应用的探讨[J],山西医科大学学报(基础医学教育版),2007年02期

作者简介:

徐四元(1973--),男,湖南祁东县人,讲师,主要从事解剖学教学及临床解剖学研究

E—mail:xusiyuan8888@126.com

通讯地址:湖南省长沙市岳麓区雷锋大道9公里处长沙学医学院解剖学教研室

作者:徐四元 李合平 伏辉

第三篇:浅谈局部解剖学教学体会

摘 要:局部解剖学的主要学习手段是对人体标本进行解剖和观察,是实践性很强的学科。它按照人体的局部分区来研究器官和结构的位置、形态、层次和毗邻关系。通过理论指导下的解剖操作,医学生掌握解剖学的基本知识和技能,为临床实践打下必要的形态学基础,进而成为一名优秀的临床医师打下良好的基础。笔者通过教学实践和积累,总结了几点可以提高教学效果的教学体会。

关键词:局部解剖学 教学体会 PBL教学

局部解剖学是医学基础课程和临床医学课程的重要桥梁,它是外科学、妇产科学、影像学等学科的重要基础。我们要求医学生在系统解剖学的基础上学习局部解剖学,掌握各局部区域层次结构、重要器官的位置、形态与毗邻,以及临床意义。学好局部解剖学这门专业基础课程,对于医学生来说具有很强的实际应用意义。

1 医学人文教育的重视

“大体老师”是医学界对遗体捐献者的最高称谓,他们为人类卫生健康事业无私献身的精神,深受医药卫生院校广大师生的崇敬。自从笔者学院成为武汉市红十字会指定的遗体捐献接受单位后,我们解剖科室成立了遗体捐献接收站。科室老师在教学工作之余,全天待岗接收捐献遗体,主要供临床以及留学生局部解剖学实验操作。对于这些来之不易的无言良师,在局部解剖学教学开始前,我们要对医学生进行医学人文教育。在教授学生解剖知识的同时提高医学生的人文素养,起到教书育人的作用。

在局部解剖学第一次课堂上讲述这些遗体的来之不易。捐献者及其家属冲破中国传统世俗观念的束缚,无偿捐献遗体以供我们教学和科研。他们崇高的思想境界,将感染每一位医学生们,使他们满怀敬畏之心去认真学习解剖知识。在正式解剖操作前,我们要求全体师生身穿白大褂,面对大体老师静默3min,并诵读解剖学誓词:无言良师,授吾医理;敬若先贤,临如活体;正心躬行,追深辨细;德彰术精,修成大医。在最后一次解剖操作完成后,要求学生对遗体进行缝合,举行鞠躬告别仪式,感谢大体老师无言的教导。

通过以上的医学人文教育实践,让学生深切感受到医学生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同时也让学生更加认真地对待每一次解剖操作,不辜负大体老师的崇高善举。

2 教学内容的设置

随着遗体捐献事业的发展,科室接收的遗体大大满足了现有的医学生和留学生的教学需求。因此,我们科室在局部解剖学教学内容设置上做了以下几点改革:(1)在教学大纲上,局部解剖学课程由重理论的56学时(40学时理论+16学时实验)改为单纯的64学时实验课。摆脱了局部解剖学早期纯理论加视频教学的模式,完全转换为实验教学,按照一具大体老师配比14名学生,满足了学生自己动手解剖操作的需求。通过边解剖,边观察,使学生掌握人体各部位器官和结构的位置、形态以及层次和毗邻关系,为后期学习临床课程和成为一名优秀的临床医师打下良好的解剖基础。(2)教学进度安排没有简单地依从教材由头至足,即头部、颈部、胸部、腹部、盆部、脊柱区、上肢到下肢的順序依次讲解来安排,而是根据实际的解剖操作从脊柱区、上肢和下肢后面开始解剖,然后再翻转大体标本进行上肢和下肢前面解剖,最后为头部、颈部、胸部、腹部和盆部的解剖操作。这样设置的优点是为了后期开展游离标本的制作。学生根据所学的系统解剖学和局部解剖学知识,自行设计解剖学标本。老师根据学生制作的标本,来检验学生的理论知识和动手能力,也可以借此进行解剖操作考核。

3 PBL教学的探讨

局部解剖学是介于基础和临床之间的桥梁课程,学习时要紧密结合临床应用,注意推演所解剖的人体各部位器官结构和毗邻关系在临床疾病的诊断和手术治疗中的作用,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我们在2014级临床医学生中,开展“以问题为导向的学习”(problem-based learning,PBL)[1]的教学模式切入临床典型病例,引导学生学习和探讨疾病的发作部位、标志性结构、常见手术入路和手术易损伤结构等。从教学效果上来看,PBL教学是“学生主导,教师引导”的模式,它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和参与性,培养了学生的探究能力、自主学习能力、交流能力和团队的协同能力。

PBL教学也暴露出了一些问题。由于参与的学生为大二的学生,只学过系统解剖学、组织胚胎学、生理学和生物化学这些基础医学课程,缺乏药理学、诊断学、影像学和外科学等相关临床知识。那么在临床病例的编写和问题设置的难度上不能偏重于临床,亦不能脱离学生的实际水平。病例问题要紧密结合局部解剖学的教学内容,将局部解剖学和其他医学基础课程的知识关联在一起,让学生利用基础医学知识解决相关的临床问题。同时,在PBL实施中,老师具有多重身份,是学习者,是引导者,也是管理者[1],这对教师的授课技巧和专业知识背景提出了很高的要求。为此在每一次PBL开课前,科室老师要集体备课,参与病例的编写,讨论问题大纲,也邀请其他科室的老师进行相关知识的培训。

4 在线课程的建设

慕课,即大规模在线开放课程建设(massive open online courses,MOOC)[3],国内外高校已经开展了大量慕课建设,以供学生在网络上随时进行各个课程的在线学习。

现阶段局部解剖学传统教学存在的难题,如学生难以对人体结构建立起良好的空间想象;现行课本与图谱上的插图直观性限制;知识含量大而学时有限等。为此,作者在科室老师和学校教务处的支持下,利用最新的3D人体建模软件和思维导图软件建设“局部解剖学”MOOC,将平面解剖图转变为3D立体模型,并将知识点之间的联系用知识结构图总结。以下肢这一章节为例,把臀部、股部、膝部、小腿部、踝和足的知识点制作成简短的教学小视频并配以相应的文字和解剖图,这样学生就拥有了一本行走的局部解剖学视听教材。同时还附带下肢系统解剖学知识复习、下肢临床病例分析、下肢解剖操作视频、下肢图书推荐和下肢章节测验。

“局部解剖学”MOOC在2016级和2017级临床专业学生中开始实施以来,起到了翻转课堂的作用,学生座谈中得到一致好评。其教学优势如下:(1)学生可以不限时间和空间的限制进行课前预习和课后复习,反复观看教师教学视频和课件,加深知识记忆和吃透教学难点;(2)在线开展章节测试、解剖标本考试和布置实验报告,实现无纸化办公,教师在手机和电脑终端进行批改;(3)学生以解剖操作小组为单位上传局部解剖操作的图片和视频,进行全班教学操作讨论和评比;(4)借助在线课程学习平台,即超星公司学习通APP,学生可以随时向老师请教解剖问题,学习通APP已经成为老师和学生知识沟通的新媒介。

局部解剖学是临床医学生的专业必修课程,在基础医学课程中起着承前启后的桥梁作用。作为一名解剖学教师,有必要对局部解剖学这门课程的教学内容,教学手段和考核方式进行不断的总结和改进,才能高效地完成局部解剖学的教学任务和达到满意的教学效果,培养出具有医学人文精神和医学科学精神相结合的实践型医学人才。

参考文献

[1] 樊洁,欧阳思维.PBL教学法在局部解剖学中的初步运用[J].解剖学研究,2017(5):401-403.

[2] 张丽红,章培军.“PBL”教学法在临床医学专业人体解剖学教学中的应用[J].解剖科学进展,2018,24(3):336-338.

[3] 王鹏,柯文丽.慕课在国内外的发展与运行现状[J].教育教学论坛,2019(13):51-52.

作者:何婷

第四篇:西方人体造型解剖学发展简史

摘要:人体造型解剖学在当代绘画教学中具有重要性,而当今许多艺术院校受各种条件的制约,却忽略了它在艺术绘画教学中的意义。文章论述了各个不同时期的绘画解剖学的发展,通过历代绘画大师对解剖学的研究。

关键词:人体造型;解剖学;绘画教学

最早的解剖学出现在神话故事中,但是现在的事实材料残缺不全,有待考证。

在远古时期,人体艺术表现之主要目的是为了同自然力量带来的灾难作斗争,人们希望能借助魔法和魔力来控制自然,战胜饥荒、灭难和疾病,获取恩惠和收获,支配他们的则富,因而原始人类试图在洞穴的墙而上留下人类的形象,或用实体的方式来表现人类的形象,以此来表达具有超自然的魔法和胜过自然力量的强大的祖先灵魂,从而实现控制自然、保护自己的美好愿望。所以塑造出的人物形象是一种祖先神灵的象征,不是真实的有个性的人物,形象抽象,表情呆板,形体均匀而静止,具有一种严肃感和神秘感。如原始社会时期的威伦道夫的维纳斯。

古埃及时就有了对解剖的研究,木乃伊就是见证。因为制作木乃伊需要解剖知识,同时也积累了解剖知识。如《古埃及二十二格比例图》就是对研究人体比例的最好见证,对这种人体比例的研究深刻的影响了古埃及壁画的表现形式。

在青铜器时代,人类在人体艺术的表现上,已把原始人类表现象征性的具有魔力的祖先神灵,变为表现能使人类产生精神动力的神化人物的象征性肖像,将其作为不朽的自然之神。这两个时代的人体造型都没有找到现代人所掌握的人体结构的科学依据,没有科学为基础其目的是以装饰环境为主,或是以当时人类对自身形象的感知来表达宗教魔力,借此来实现美好的愿望。

进入以古希腊和古罗马文明为代表的唯心主义、理想化时期以后,人类开始成为科学地观察自然的人,并强调宇宙的和谐、有序、完美为人类美的最高境界,自然人与神一体化,把自然人的美德和善良的本性作为神的象征因此,这一时期对神的表现是个性化的、完美的、活生生的,造型端庄,富有张力,既突出了神的英雄主义,又突出了人的恬静和高贵的美感。这一表现人体艺术的辉煌成就的出现,除了当时的社会背景外,也是艺术家以自然为本,合理、细心、科学地观察并融入艺术处理,即以理想的人体外形美和恰当而又带有科学理性的尺度,把身高定为7个半头长而产生和谐的人体比例关系的结果。古希腊研究人体有很多有利条件,首先在远古的运动场上,有着大量裸露的运动员,他们体格强壮的外形,给研究人体结构的艺术家们以启迪。其次,再通过各种动物的比较解剖,来推断类比人体的构造。此外,也有人以为希腊、罗马的人体艺术知识,大抵是借鉴埃及制作木乃伊的解剖知识而得。最后,古代希腊、罗马的许多大学问家参与了解剖研究,如亚里士多德,并且著书立说,亚里士多德《动物志》,但是当时局限于动物解剖,混淆了动物解剖和人体解剖,产生了很多异端学说。

中世纪是充满禁欲,神主宰一切的时代,宗教的禁忌限制了艺术家对于人体解剖学知识的继承和发展,并且还限制艺术家进行解剖学方面的研究。人物造型是在抽象格局的有限空间画面上进行的,人体艺术在造型上显得过于呆板、严肃、风格化并具有象征意义,是在科学理性上观察运用人体结构的基础上对形象进行一定的变形。第一部比较完整的解剖学著作当推盖伦的《医经》,对血液运行、神经分布及诸多脏器已有较详细而具体的记叙,但由于当时西欧正处于宗教统治的黑暗时期,禁止解剖人体,该书主要资料均来自动物解剖观察所得,故错误之处甚多。宗教统治在一千多年中严重地阻碍了科学文化的进步,也严重束缚了医学和解剖学的发展。

历史进入伟大的文艺复兴时代,社会给了人们平等,人类对神的信仰可以与科学共存,这给人们营造了客观地以自然为对象,不断努力进行观察发现并科学地去认识自然的条件文艺复兴的人文主义和新科学之风横扫欧洲大地。意大利威尼斯帕多瓦大学年仅24岁的外科教授安德烈·韦塞尔做了人类历史上第一次人体解剖,向人们展示了人体的内部结构,并与威尼斯绘画大师提香交流,绘制了大量的插图,这些由提香及其弟子们完成的人体造型艺术,使图文并茂的解剖学著作《人体结构》至今无与伦比。这个时代的科学赋予了人体造型以理性和自然的视觉表达形式,根据古希腊理想主义的观点和科学力式,进一步确定了7个半头长为标准的理想人体比例美。艺术家把艺术感受与人体结构科学理论相结合,使人体造型艺术创作迈入了一个新的历史阶段。

人体造型解剖学研究的历史给我们留下了丰厚的艺术遗产,为艺术家们的艺术创作提供了科学的理论依据。列奥纳多·达·芬奇作为解剖学研究卓有贡献的创始人之一,为了掌握人体各部位的结构和正确的人体比例,曾亲自动手解剖尸体做实际研究,从历史上保留下来的上百张达·芬奇绘制的解剖图表明:他对解剖的研究成果已超过了以往的任何一位艺术家。而同时代的米开朗基罗也像达·芬奇一样是多才多艺的艺术大师,他把人体当作其最基本的表现手法并加以研究。他崇拜具有神的特征的男性裸体,利用对解剖学的精通,塑造出超出人类想像的大比例雕像,他的人物塑造具有以实际为基础的解剖特点。

巴罗克时期的艺术是人文主义者的灵感进一步被激发的时代,在绘画艺术的表现上,从人对神的信仰构筑起的一种充满渴望、伟大不朽的形象降低为表现社会中某类人的具体形象,以人体结构的科学理论准则为造型基础的表现增添了瞬间的、自然的、富有情感的表情和个性化的人物情绪。这一时代的艺术大师包括委拉斯贵兹、鲁本斯、维米尔、哈尔斯、伦勃朗等,从这些大师的作品中,我们就能感受到很多。

19至20世纪,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及世界动荡,使很多艺术家把客观地描绘转入主观世界,艺术强调个人潜意识与丰富的感觉及感情相结合,以自我为中心,在技术、科学、分析中进行艺术创造,如后期印象派、立体派、表现主义、抽象派、超现实主义等。艺术家们开始根据经验来运用科学,运用人体结构知识。但在具体运用时又否认了科学的限制和准则的存在以及它对艺术的影响,人体变成了象征和本质。艺术的发展不断地走向了多元化。

(作者单位:烟台南山学院人文学院)

参考文献:

[1]萨拉·西蒙伯尔特.《艺用人体解剖》[M].杭州:浙江摄影出版社,出版日期:2004年4月

作者:刘宝

第五篇:3D虚拟解剖模型在解剖学教学中的应用探析

摘 要:在康复治疗技术专业解剖学教学中应用3D虚拟解剖模型和学生手机APP进行学习,能很好地解决标本短缺的问题,取得较好的教学效果。文章介绍3D虚拟解剖模型概况,探讨3D虚拟解剖模型的应用优势,并指出3D虚拟解剖模型的不足和改进办法,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都变得更加轻松。

关键词:3D虚拟解剖模型;康复治疗技术;解剖教学;学习效果

按照高职康复治疗技术专业的教学计划要求,人体解剖学是在入学的第一个学期就开设的专业基础课。而教师所教授的学生是初中毕业生,他们年龄小、活泼好动、思维敏捷、接受信息快,但自控能力差,对智能手机十分依赖,对互联网信息的良莠不能区分,严重影响了正常的教学秩序。面对此类问题,教师在解剖学教学中应积极进行改革,加大力度应用3D虚拟解剖模型辅助教學,并指导学生在手机上下载安装3D body辅助学习。经过实践,不仅能解决学校尸源标本数量不足的实际问题,而且能大大提高学生学习解剖课的积极性,取得较好的教学效果。

一、3D虚拟解剖模型概况

3D虚拟解剖模型主要是基于计算机虚拟三维成像技术,能真实、直观地再现人体结构。本校引进的3D body软件虚拟仿真解剖教学平台,配备了3D body仿真触控解剖台和3D投影仪,能够将教学素材以多媒体形式展现出来,达到全方位、多角度、精细化展现各器官、系统的目的,实现了三维立体显示模式。3D body仿真触控解剖台运用三维解剖切片整合技术来实现任意角度人体断层和解剖结构的展示与学习,并利用医学影像的三维重建技术实现立体全方位的影像解剖学习。它采用了较大的桌面式设计,可以允许多名师生同时进行观察和讨论,从而更深入、全面地了解人体的解剖结构及功能状态。作为教学的必要补充,其要求学生在智能手机或平板电脑等移动终端下载3D body手机APP,以更好地配合3D body仿真触控解剖台的学习。

二、3D虚拟解剖模型的应用优势

1.贴近教学,符合专业需要

人体解剖学是高职康复治疗技术专业非常重要的一门医学基础课,隶属形态学范畴。学好这门课重要的手段是理论联系实际,而标本实验课则是完成这一目标的有效途径。随着医学院校的扩招和尸源短缺,使得教学标本不能满足学生动手实践的需要,严重影响了学生的学习效果。3D虚拟解剖教学三维模拟解剖系统提供了真人比例的男、女全身解剖模型,每套5 000多个人体结构,数据来源于断层影像成像技术,通过重建处理,把平面图转变成真实感极强的3D图形,配合3D投影仪和3D眼镜可以做到三维立体显示模式,使人体结构的教学摆脱了对尸体标本的依赖。

平台具有简单直观、立体生动、灵活开放和可重复操作等优点,能够最大限度地提升学生掌握人体结构中各系统各器官的位置、形态、结构及毗邻关系的能力。同时,也解决了一些学生抵触尸体,不敢仔细观察和触摸标本的问题,大大提高了教学过程中的有效性。平台充分还原了人体各系统精密细节,涵盖了人体所有的器官系统,其内容包括系统解剖、局部解剖、断层解剖、中医针灸穴位等模块,并提供了详细的注释信息。更重要的是包含了康复治疗临床实践的知识内容,完全符合高职康复治疗技术专业学生的学习和将来职业发展的需要。

2.手机APP是教学的必要补充

3D body手机APP为免费版手机教学软件,无须上网就可使用,其信息内容、操作方式几乎和3D body仿真触控解剖台一致,便于学生课下应用学习。APP所展示的画面逼真、贴图精细,3D真实还原,可以360°任意旋转观察,将不易理解的三维空间真实呈现出来,使解剖结构更易理解和记忆。所呈现的解剖模型教师可以根据教学需要进行设置,如在教学骨骼肌肉时可选用任意角度的旋转和拆解拆分功能,为看清细小结构可选用任意比率放大功能,肌肉可以一键分层从深层肌到浅层肌分步显示,还有平移、隐藏、透明和检索查询等功能。学生通过对3D解剖模型进行任意组合显示、透明、放大、缩小、旋转等操作,可以做到有的放矢,重点显示个人的困惑之处,激发学习兴趣,增强学习能力,有效促进对人体结构知识的理解和掌握。

3.3D虚拟解剖模型在教学中的应用

对于康复治疗技术专业的学生来说,在解剖学中最重要的学习部分莫过于运动系统。下面,笔者就以运动系统为例,说明3D虚拟解剖模型在教学中的应用。例如教学“骨学”时,在标本不足的条件下,教师要更多地利用模型来补充,并让学生通过触摸来真实感受一些体表标志。而使用3D虚拟解剖模型,应用其缩放功能,能够让学生观察到骨的形态和特殊部位。尤其对于有些体表标志的位置不方便进行活体示范,教师通过3D虚拟解剖模型示教该标志的详细位置和毗邻,能更好地帮助学生在课后进行触摸寻找。又如教学“关节和肌肉”时,3D虚拟解剖模型能够体现出其不可替代的作用。传统的关节标本因为反复运动,使用周期较短,并且显示内部结构需要把一些韧带和关节囊都要切开,这也缩短了使用寿命。利用3D虚拟解剖模型既可以全方位地展示关节周围的结构,又可以使用“手术刀”功能,用手代替解剖刀具,根据需要进行“解剖”。而且教师在屏幕上选择图像切面、旋转、缩放来显示关节腔内结构,立体化展示效果非常好。肌肉的收缩能使关节呈现运动功能,但要使肌肉动起来,却是标本和模型做不到的。教师借助3D虚拟解剖模型,充分利用其功能模块,显示某一关节和附着的肌肉,循环动画展示肌肉收缩与关节运动方式的关系,能使学生在视觉体验中强化和掌握运动系统的解剖学知识。

三、3D虚拟解剖模型的不足和改进

与传统的教学模式相比,3D body手机APP图文并茂、动静结合,能让学生真正实现随时随地进行学习,提升学习效率。但虚拟毕竟不比真实,虚拟呈现的3D结构体验无法替代用手触摸标本的真实体验和感受,在心理上也无法满足学生对解剖课要触摸标本的期待。所以,教师在教学中要认识到3D body软件的优势和不足,不能过分依赖虚拟软件,否则将会淡化学生对人体真实器官结构的认识。因此,在“人体结构”教学中引入3D body软件,需要进行准确的定位,使其与传统教学进行科学整合,做到虚实结合、互相依托,才能起到良好的教学效果。将3D body手机APP应用于教学时还要注意使用频率不能过高,过高容易导致学生的视觉新鲜感弱化。在课堂教学中教师也不能过度依赖3D body软件,否则会丧失教师教学的主导性。

总之,在高职康复治疗技术专业解剖学教学中,教师适当加入3D虚拟解剖模型辅助教学,能使枯燥的学习过程变得生动。尤其学生在智能手机上利用APP完成某些章节的学习后,能够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使他们的学习变得更加轻松。但如何加强教学管理,限制学生使用学习APP以外的手机功能,把注意力放在辅助学习软件上,将是教师努力的方向。

参考文献:

[1]涂腊根,廖丙修,杨荫,等.三维虚拟人体展示平台在高职检验医学技术专业解剖学教学中的应用[J].国际检验医学杂志,2017(02).

[2]闻永,汤华军,李俊,等.3D解剖模拟技术结合PBL教学模式在肛肠解剖教学中的应用探析[J].解剖学研究,2016(05).

[3]夏爽,李松峰,黄娜.3D解剖结构教学模型在人体解剖实验教学中的研究[J].中国继续医学教育,2016(31).

[4]连辉,宋海岩.3D body软件在解剖教学中应用的體会[J].科技视界,2018(07).

Exploration of the Application of 3D VirtualAnatomy Model in Anatomy Teaching

Li Yubin, Niu Qian

(Wuxi Higher Health Vocational Technology School, Wuxi 214028, China)

Key words: 3D virtual anatomy model; rehabilitation technology; anatomy teaching; learning effect

作者:李玉彬,牛倩

上一篇:马克思研究论文下一篇:教书育人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