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区健康教育方案

2022-05-06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方案在我们工作与学习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对于我们进一步开展工作与学习,有着非常积极的意义。那么一份科学的方案是什么样的呢?以下是小编整理的地区健康教育方案精选,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地区健康教育方案1

指导思想

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是社区卫生服务工作的重要内容,是实施健康干预的重要手段,为促进文明城市创建工作,提高医疗卫生服务质量,满足群众对健康知识的需求,预防疾病、倡导健康生活方式,为社区居民健康服务。

活动组织与参与机构

在双岗街道辖区内成立双岗街道健康教育及健康促进委员会(见附件),形成街道、社居委、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共同参与的网络化组织和长效管理机制。健康教育及健康促进工作由双岗街道办事处牵头组织,双岗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具体承办,各社居委、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全科团队及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站协调辖区开展的各项健康教育及健康促进活动。

活动形式及内容

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工作以防病知识为主,各社居委与社区卫生服务机构要联合开展经常性的健康教育讲座与宣传活动。

(一)开展群体性健康教育讲座

根据宣传日和居民需求设定主题,每月至少开展一次群体性健康教育讲座。讲座内容可以是《中国公民健康素养66条》,合理营养、控制体重、体育锻炼、低盐饮食等可干预的健康危险因素基本知识,青少年、妇女、老年人、残疾人等重点人群健康教育知识,高血压、糖尿病、结核病、肝炎、艾滋病等重点慢性病和传染病健康教育知识以及食品卫生、卫生法律法规等公共卫生问题的健康教育知识。

(二)开展户外健康教育宣传活动

结合“世界防治结核病日”、“世界卫生日”、“全国儿童预防接种宣传日”、“世界高血压日”、“世界无烟日”、“全国爱牙日”、“世界艾滋病日”等宣传日联合开展户外健康教育宣传活动。户外宣传日活动每年不少于6次。活动应选择人流量大的街头、学校或厂矿企业附近,搭台义诊、悬挂横幅、摆放宣传专栏、播放宣传广播、向过往行人散发宣传单。

(三)室内“一对一”健康生活方式指导

全科团队人员根据不同病种的管理规范和社区居民具体的健康状况采取定期和不定期上门随访,对社区居民特别是重点人群(慢病)进行面对面的健康宣教与生活方式干预指导,减少主要健康危险因素,有效预防疾病。

(四)成立重点人群(慢病)管理俱乐部

成立重点人群(慢病)管理俱乐部,开展包括其家庭成员参加的各项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活动。目的在于指导社区居民了解和掌握用药、饮食、锻炼等正确的健康生活方式。

活动职责

街道、各社居委应为社区卫生服务机构提供场所、专人负责会场及议程安排、联系参加听讲的社区居民,必要时制作宣传横幅、展板联合开展活动。

社区卫生服务机构负责拟定活动主题,安排讲课专家,制作课件、横幅、展板等。

效果评价

各类宣教活动结束后要结合现场问答互动、发放测试卷、健康知晓率调查等评估活动效果,根据反馈的信息吸取经验,对薄弱环节及时整改与完善,保证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活动最大程度地起到宣传作用。

地区健康教育方案2

一、西部地区高等师范教育面临的机遇和挑战

(一)西部大开发为西部地区高等师范教育的发展带来新机遇

去年总书记在西安召开的西北五省区国有企业改革和发展座谈会上向全党和全国人民发出西部大开发战略,这给西部地区高等师范教育的发展带来难得的历史机遇。当前各省市都在尽一切力量,研究和规划作好西部大开发的各项准备工作。各省市都把教育的发展作为大开发的重要思路。特别是从去年高校扩招开始,全国高校扩招48万人,其中陕西高校扩招1.2万人。高校扩招数额如此之大,给西部各省高等师范教育发展带来了机遇,也给高校带来了压力。正是这压力,使我们商讨尽快落实扩招工作的具体措施,如充分挖掘高校现有潜力,改革学校后勤工作;根据各校实际情况积极推出了“走读”制度;增加高等教育的投入;加大改革力度,加快审查、审批一批职业技术学院,具有发放学历文凭资格的民办高校和联合筹办一批高等师范学院。所有这些充分调动了高等教育战线上广大教职工的改革热情,给高等教育的改革和发展带来生机。

(二)西部大开发高等师范教育也面临着严峻挑战

西部和东部的差距,一个重要的方面就是劳动力素质的差距,人才的差距。据统计,“西部地区1994年接受高等教育的比率比全国低1.53个百分点。全国接受高等教育比率不到4%的省区有5个(广西3.75%,贵州2.86%,云南3.36%,西藏2.06%,青海3.55%)其中4个在西部,占80%”。北京、天津、上海三直辖市,适龄人口的高等教育入学率更高一些,西部大多数省(市)仍是经济欠发达地区。仅以陕西为例,有科教优势,但对经济社会的全面影响,科教优势还没有充分体现出来,还没有发挥出应有的效益。陕西的文盲,半文盲人口比重为25.12%,高出全国15.88%平均水平近10个百分点。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关于陕西及其西部各省科技经济发展的高层次人才外流的势头,现在还没有得到有效遏制。伴随着21世纪科技的高速发展,知识经济的兴起,经济全球一体化趋势对我们经济的影响和对全民素质提出的要求。特别是西部各省是身跨农业社会、工业时代、信息时代三个阶段,具有相对落后,基础薄弱,包括教育在内的各种事业带有过渡性,不确定性和探索性特征。因此西部地区高等教育,尤其是高等师范教育,比别的省份承担着更加重要的任务,为西部大开发培养大批的合格师资和高素质的劳动者。从这个意义上说,西部大开发,高等师范教育面临严峻的挑战,研究和制订西部大开发,必须从这一实际情况出发。

二、西部地区高等师范教育的情况分析

(一)中国西部地区普通高等学校分布情况(1995年)

从上表统计结果看,截止1995年西部有高校214所,其中综合大学14所,理工院校50所,农牧院校15所,林业院校2所,医疗院校25所,师范院校62所,语言院校2所,财经院校13所,政法院校5所,体育院校2所,艺术院校7所,民族院校7所。改革开放20年来,西部地区高等教育特别是师范教育(占总数30%)以其低重心,宽覆盖面,紧密结合西部地方经济和基础教育需要发展为目标,完善了西部的高等师范教育体系,坚持为西部边远贫困地区和少数民族地区输送合格人才的办学宗旨,基本上形成了三级层次布整体完善的态势。

(二)西部地区高等师范教育布局、结构存在的问题

按照高等学校统计分类相比较,西部地区普通高校类别齐全,学科也比较完善。但由于西部地区高等学校及其专业布局都受计划经济体制的约束和管理体制,条块分割且条条制约过强,导致院校科类、专业等层次的结构不协调,缺少区域的平衡性,如青海、宁夏、西藏高校少,无法合理配套。目前西部地区办学层次和院校科类结构不合理,出现比例失调,如四川现有42所高校中有一半即21所是专科,而专科中又一半,10所是师范专科。可见调整专科比例,尤其师专升本科的比例更显突出。

(三)西部地区基础教育大发展迫切要求提高高等师范教育的发展水平

贯彻实施《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以来,西部地区基础教育发展迅速,整体水平明显提高,“两基”工作取得了决定性发展。以陕西为例,1998年全省“普九”人口覆盖率达74.04%,1999年实现80%,2000年全省基本实现“普九”的目标,全省11个素质教育实验县和30所实验学校的试点工作已全面展开。随着九年义务教育的普及,高中阶段教育也将有较大发展,一些地(市)已着手考虑普及高中阶段教育的问题。但严重制约陕西省“普九”的提高和高中阶段教育较快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是高质量,高素质,高水平的本科教师来源短缺。

陕西省高教布局结构不尽合理,不仅反映在高师本科层次比例低,也反映在本科师范院校布点少,面临师范教育层次结构和布局结构调整的任务十分艰巨。1998年陕西省师范类本科毕业生仅有1600人,占师范类本专科毕业生总数的45.9%。据预测,到下个世纪前5年仅初中阶段全省统计需增加师范本科毕业生约4万人,远不能满足需要。

上一篇:市政处安全排查工作方案下一篇:民政局打击传销方案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