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金融综合改革论文

2022-04-16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摘要:党和国家历来高度重视三农问题,先后出台了一系列支农惠农政策,农村金融综合改革试点在全国各地全面启动。2014年7月,海南省出台了《农村金融综合改革试点方案》,澄迈县作为试点地区,如何利用改革促进经济金融更快更好发展成为县政府和人民银行急需解决的问题。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农村金融综合改革论文 (精选3篇)》,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农村金融综合改革论文 篇1:

国库支持农村金融综合改革研究

【摘 要】国库作为金融服务的重要部门,也是协调货币政策与财政政策的结合点,其履职水平高低和服务质效提升,关系着农村金融综合改革推进,更关系到金融支农水平的提升。本文立足于安徽省辖内金寨县农村金融发展现状和改革情况,重点考察了国库支持农村金融综合改革的实践探索,阐述了当前国库支持农村金融综合改革的优势,针对国库支农村金融综合改革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与制约因素,提出了国库支持农村金融综合改革的方案和对策。

【关键词】国库;农村;金融改革;研究

一、问题的提出

近年来,针对金融体系中农村金融这个最为薄弱环节,围绕“农村地区金融组织体系基本完善、社会融资总量显著增加、现代金融服务实现乡村全覆盖、金融生态环境明显改善”等目标,以安徽省金寨县等为代表的农村金融综合改革试验区相继试水。2014年4月,国务院办公厅下发了《关于金融服务“三农”发展的若干意见》(国办发〔2014〕17号),明确提出深化农村金融机制改革、大力发展农村普惠金融、引导加大涉农资金投放、创新农村金融产品和服务方式、完善农村金融基础设施等九点意见。

考虑当前农村地区非线性非均衡发展现状,需要更多的金融服务主体参与到农村金融综合改革进程中。国库作为金融与财政政策的有效契合点,近年来通过自身履职,有效的满足了农村地区部分支付和理财需求,并取得一定成果。但国库在农村金融服务体系建设上,仍缺少系统的方案和制度安排。国库如何立足自身优势,发挥国库惠农作用,加大支持农村金融综合改革力度,不断完善配套制度设计,既对推进现代化服务型国库建设显得至关重要,也对统筹协调金融与财政政策实施,体现农村地区公共利益,提高金融惠农效率具有现实意义。

二、国库支持农村金融综合改革现状的调查——以金寨县为例

1.基本情况

2012年6月,在前人大委员长吴邦国视察后,金寨县启动了农村金融综合改革,在安徽省率先成为农村金融综合改革示范县。截至2013年末,金寨县新组建了江淮、徽银2家村镇银行、1家典当行,国元农保公司、省担保集团、省产权交易中心、华安、海通证券先后在金寨县设立了分支机构。金寨县各项贷款73.7亿元,较2012年增长34.4%,增幅跃居全市之首;增量存贷比54.9%,较改革前提高了22.5个百分点。全县还设置了226个农村村级金融服务站、168个乡村银行卡助农取款服务点,基本实现了金融服务、金融知识宣传的全覆盖。

2013年,金寨县公共财政预算收入(1)6亿元,较2010年增加了4.11%;财政支出30.38亿元,较2012年增加了16.89%;国库日均库存余额为5.6亿元,较2012年增长24.44%。金寨县金融综合改革虽取得了突出成效,但其国库资金收入、支出仍相对较低。可见,国库资金的运行效率、效益仍需提升,需要完善国库服务机制,加快国库资金周转,提高国库对农村金融综合改革的支持度。

2.国库支持农村金融综合改革现状

目前,金寨县农村金融综合改革工作方兴未艾,作为重要金融服务部门,金寨县支库积极开展了实践探索,通过主动参与、拓展履职、丰富工具、推进国债“下乡进村”等方式,积极支持农村金融综合改革,并取得一定效果。

(1)国库信息化服务水平不断提升,农村地区税款缴纳便利化明显增强。自2008年起,安徽省推广运行财税库银横向联网(以下简称:TIPS)业务。截至2013年末,金寨县乡镇布放POS刷卡缴税设备7台, TIPS业务占比已达98%以上,在全省县域地区名列前茅,极大方便了农村纳税人的缴税。

(2)深入推进国债下乡进村活动,满足农民理财需求能力明显提高。2014年,依托 “送国债服务下乡”活动平台,金寨县在全县226个农村金融服务站、168个银行卡助农取款服务点开展宣传,完善了农村地区金融服务环境。截至2014年10月,金寨县农村国债销售银行网点达到6个,占比达到1/3,较活动开展前网点数量净增加了5个,农村网点国债销售数量突破300万元,较2013年同期增长了5倍以上。

(3)推动国库集中支付改革扩面,农村财政体制改革进程快速推进。数据显示,截至2013年末,金寨县国库集中支付改革基本实现了乡镇全覆盖,2013年集中支付资金总量达到6.19亿元。在农村金融综合改革推进过程中,增加金寨县农村商业银行为集中支付代理银行,积极推广直接支付业务,将直接支付范围延伸到乡镇一级,集中支付总量明显增加。

(4)提高国库资金清算效率,涉农资金直接结算渠道不断丰富。2013年9月,国库数据集中核算系统(以下简称:TCBS)在安徽省成功上线,有效促进了国库资金清算效率提升,减少国库资金清算环节,实现通过支付系统直接办理各类国库资金收纳、支出、退库。特别是对涉农资金拨款业务,相关资金清算在途时间有1-3天缩短至1小时以内。

三、当前国库支持农村金融综合改革的制约因素

1.组织体系存在缺陷,国库支持农村金融综合改革缺乏落脚点。目前,金寨县改革后实际在乡镇以下的银行机构网点低于2个/乡镇。乡镇银行机构网点数量限制了国库对代理行的可選性,甚至会出现服务条件不足但仍不得不授予其代理国库业务资格的银行机构。而乡镇一级国库的裁撤,造成国库健全农村金融服务体系方面缺乏落脚点。随着农村经济规模的进一步扩大,新型城镇化发展,“强镇扩权”的改革推进,公共服务需求和公共利益诉求的提高,对完善国库组织、延伸国库服务触角、健全农村国库服务体系的需求将越来越迫切。

2.服务机制先天不足,国库支持农村金融综合改革缺乏着力点。以金寨县为例,在农村地区财政集中支付改革进程中,主要突出了乡镇财政专户作用,国库被动式“清算”削弱了资金服务功能。大量的惠农资金通过财政专户发放,增加了资金流转环节,延长了资金链,无法直接到达最终收款人。据不完全统计,截至2013年末,金寨县各银行机构共设置各类财政专户(含乡镇财政所)203个,其中仅农村财政管理局专户就设置了有30个,乡镇平均都设置了3个以上专户,分别对应三资管理、财政补贴等资金。

3.惠农服务工具应用创新力度不够,国库支持农村金融综合改革缺乏突破点。一是农村税费缴纳量的增长,迫切需要国库拓展农村税费缴纳渠道。而农村社会保障推进,社保基金缴费问题也日益突出,农民迫切需要国库在村一级提供缴税(费)“一站式”服务。二是惠农涉农资金发放量的增长,农民也迫切要求资金在最短时间内安全到达个人手中,需要国库开发出更安全、高效、便捷的直接支付工具。三是受农村国债承销机构网点稀少、国债发行期设计缺陷、国债信息不对称等机制问题,农村地区“购债难”问题仍较突出。

4.国库支农信息挖掘不深,国库支持农村金融综合改革缺乏支撑点。目前国库服务农村的信息管理上,既缺乏专门的信息统计平台,又缺乏专门的信息报告体系,造成在支持农村金融综合改革推进过程中,国库缺乏直观的、准确的信息数据支撑,进而在涉农资金的监测、服务工具的拓展等方面丧失了数据来源。

5.农村存量资金收益渠道狭窄,国库支持农村金融综合改革资金收益有待提升。2012年、2013年金寨县国库库存日均余额分别达到4.5亿元和5.6亿元。随着金融综合改革配套资金需求不断加大,迫切需要国库提高存量资金收益,通过国库现金管理,熨平国库资金波动,发挥国库协调财税政策和货币政策协调作用。

四、破解国库支持农村金融综合改革难题的方案设计

1.加强国库服务组织体系建设,延伸国库服务触角

健全基层国库农村服务组织,特别是在城镇化政策背景下,结合国家新型城镇化规划、农村金融综合改革意见,探索并强化农村地区重点乡镇国库服务组织建设,围绕金融综合改革中“金融服务室”、“银行卡助农取款点”等新设置的金融设施,延伸国库服务触角,将国库服务向乡村一级推进,为国库在乡村履职提供落脚点。另一方面,夯实县级国库服务组织。在支持农村金融综合改革进程中,注重发挥县级国库职能作用,加强基层国库队伍建设,将县级国库作为人民银行对外服务的重要抓手,将支持农村金融综合改革作为县级国库履职重点予以推进。

2.完善国库惠农工作机制,加大工作协调配合

一是完善财政惠农资金管理服务机制,建立统一的涉农资金服务平台,及时为各级政府、农村经济组织和农户提供惠农资金各类信息。二是完善乡镇一级集中支付管理机制。从降低风险、减少成本和提高效率出发,建议将乡镇一级集中支付收回至人民银行国库办理,提高乡镇财政预算资金的安全性、流动性和合规性,也为分散资金的集中使用奠定基础。三是完善服务机制,推广直接发放业务,保证全部惠农资金通过国库单一账户直接发放到最终收款人账户。四是积极协调改革各方,发挥国库桥梁纽带作用,完善财政资源、金融资源的合理分配机制。

3.丰富国库惠农服务工具,提升国库服务能力

一是丰富农村地区税费缴纳信息化工具。在农村乡镇特别是村级金融服务室或流动金融服务网点(2)布放自助缴税(款)设备,方便农村纳税人或缴款人就近、高效、便捷的完成税款和社保基金缴纳。二是大力推广国库直接发放工具,将国库直接发放工具与农村“一卡通”工程紧密结合,實现惠农资金一步到账,在最短时间内让农民享受到国家惠农政策。三是完善国库各项退税支付工具,简化涉农退税手续,做好退税质押平台建设,积极支持农村实体经济发展,切实服务好农村小微企业和个体工商户。四是完善储蓄国债服务下乡机制,持续推进“国债送下乡”活动,实现农村销售网点全覆盖,满足农村日益增长的购债需求。

4.挖掘国库支农信息价值,推进各项政策落实

一是加强支农信息服务平台建设。在推进普惠金融的基础上,联合财政部门建设涉农资金管理服务平台,发挥对涉农资金发放、运用的资金统一监督、监测作用。二是加大对乡镇一级预算执行统计分析,建立对农村财政预算资金运用专项统计制度,加大国库信息服务,提高预算资金执行效率,可以更好地促进农村经济发展。三是加强国库调研分析,充分利用国库信息化优势和服务优势,掌握农村地区第一手信息资料,开展调查研究,为支持农村经济发展、财税改革和金融综合改革提供决策依据。

5.推进县域国库现金管理,完善涉农资金调控机制

针对农村金融综合改革中的“资金”短板,积极发挥国库资金撬动、引导作用,在保证资金运行效率、安全的基础上,结合涉农资金运行特点,在县域国库资金开展现金管理试点,允许农村金融综合改革区国库现金管理先行先试,提高国库资金收益。同时,通过国库现金管理,拓展农村资金来源,撬动、引导银行机构加大支农信贷投入,建立信贷资金和社会资金投向农村的激励机制,扩大县域内金融机构新吸收存款主要用于当地效果。

注释:

(1)公共财政预算收入=中央级公共财政预算收入+地方级公共财政预算收入+出口退税(正数)+ 国有资本经营预算收入。

(2)安徽省人民政府《关于金融服务“三农“和实体经济发展的意见》(皖政〔2014〕50号)明确要“实施金融服务‘村村通’工程,设立金融服务室或其他简易、流动服务网点。

参考文献:

[1] 刘贵生.现代国库论[M].北京:中国金融出版社,2014

[2] 黄绪江.公共服务于欠发达地区城镇化:以国库为视角[J].金融发展评论,2013年第11期

[3] 廖伟生,钟梅,郭永明,谢新华,吴少炜.基层国库支持与服务区域经济发展的路径选择[J].武汉金融,2009年第11期

[4] 王名翔,张雪芬.推行人民银行国库直接支付的探讨[J].财政金融,2013年7月下

[5] 高兵,伦晓宇.国库服务于“三农”的现实途径[N].金融时报,2011年1月18日

[6] 王景武.基层国库支持新型城镇化建设的思考[N].金融时报,2013年7月29日第10版

[7] 人民银行咸宁中心支行.充分发挥国库部门服务“三农”的作用[N].金融时报,2013年5月7日第11版

[8] 中国人民银行海口中心支行国库处课题组.公共利益视角下央行国库改革的路径选择[J].海南金融,2009年第11期

作者简介:

吴永俊(1982-),男,籍贯: 安徽六安,最高学历: 本科,目前职称: 经济师,主要研究方向: 经济金融、会计、财政等。

作者:吴永俊

农村金融综合改革论文 篇2:

海南省澄迈县农村金融综合改革面临的问题与对策

摘 要:党和国家历来高度重视三农问题,先后出台了一系列支农惠农政策,农村金融综合改革试点在全国各地全面启动。2014年7月,海南省出台了《农村金融综合改革试点方案》,澄迈县作为试点地区,如何利用改革促进经济金融更快更好发展成为县政府和人民银行急需解决的问题。本文结合澄迈县的实际情况,分析澄迈县金融改革的基础环境、剖析改革所面临的问题,提出了推进农村金融综合改革的合理化建议。

关键词: 澄迈县;农村金融综合改革

党和国家历来高度重视三农问题,近年来先后出台了一系列支农惠农政策,金融综合改革试点全面启动,为融入农村金融综合改革的大战略,2014年7月,海南省出台了《农村金融综合改革试点方案》,澄迈县作为试点地区,如何利用改革促进经济金融更快更好发展成为县政府和人民银行急需解决的问题。

一、海南省澄迈县农村金融综合改革基础

(一)基本情况

澄迈县位于海南岛的西北部,毗邻省会海口,全县户籍总人口57.02万人,2013年全县GDP达201.56亿元,全口径财政总收入50.55亿元,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2816元,农民人均纯收入9186元。现有耕地41.8万亩,林业规划用地面积155万亩,其中国有林地面积93.55万亩,集体林地面积61.45万亩。主要农作物有橡胶、水稻、冬季瓜菜、热带水果、松树、咖啡等,是海南粮食、橡胶、冬季瓜果菜和牛、猪、鸭、鹅主要产区①。

(二)金融基础

全县现有银行机构8家,共65家营业网点,其中县城以下网点50个,46个离行式自助银行,668个便民服务点,一家政策性小额贷款担保公司,两家保险支公司。

截至2014年11月末,澄迈县银行业金融机构本外币存款余额136.81亿元,贷款余额85.58亿元,其中涉农贷款余额66.22亿元,占全部贷款余额的77.38%。

(三)农业保险基础

澄迈县辖区目前开办农业保险业务的保险公司只有中国人民财产保险股份有限公司澄迈支公司1家,该支公司在全县共设有11个农业保险服务站,农业保险专兼职人员11人,险种10个(见表1)。截至2014年9月末,投保户数达45000户,占全县农户的55.07%;辖内农业保险收入累计达482.21万元,辖内已累计发生保险案件270件,赔款支出3995万元。

(四)林权改革基础

澄迈县是海南省集体林权制度改革的第一批4个试点县市之一,于2007年11月启动集体林权改革工作,2008年9月完成主体改革,并取得了显著成绩。全县共完成规划林地内外业勘界测量面积60.3万亩,占全县集体林地面积的98.2%。目前全县林改已(换)发证面积56.6万亩,占全县林改应发证面积的97.4%,全县家庭承包面积49.3万亩,家庭承包率为80.1%。

二、海南省澄迈县农村金融综合改革存在的问题

(一)农村信用体系不健全

农村信用体系作为整个社会信用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提高农村金融服务水平,改善农村信用环境和融资环境的一项重要的基础性工程。长期以来,我国缺乏明确针对农村信用体系建设的法律、法规,对农村经济体的征信活动没有明确的行为规范,农村信用信息的征集、评估和失信惩治无法可依,使得农村信用体系难以获得全面的信用信息。目前澄迈县农户的信用数据和信息资源分布在各级政府和业务主管部门,这些信息通常都是分割的、垄断的、不公开的。同时,各家商业银行只对贷款的农户做信用评级,由其信贷员搜集相关数据,这部分信用信息也是独立的、不能共享的。

(二)林权抵押贷款业务停滞

澄迈县完成集体林权改革后,仅县农信社积极响应政策并开办了林权抵押贷款业务。但由于农户信用意识淡薄、经营不善等问题无法偿还贷款,截至2014年11月30日,县农信社的林权抵押贷款除一户正常还款外,其余皆未正常还款,不良贷款率高达98.03%。鉴于林权抵押贷款的风险巨大,县农信社自2012年起停止办理该项业务,自此澄迈县的林权抵押贷款工作停滞。

澄迈县的林权抵押贷款业务之所以停滞,主要有以下三点原因:一是澄迈县没有专业评估机构,林权评估缺乏统一、规范的标准,林权评估价值过高或过低,会损坏银行或农户的根本利益,不利于林权抵押贷款工作的开展。二是缺乏官方统一的林权交易、流转市场,林木资产流转体系真空,县信用社在处置相关抵押物时,林权变成了烫手山芋,无法流转变现,林权抵押合同变为一张废纸,导致信用社的债权不能得到有效保护,增加了其发放林权抵押贷款的风险。三是贷后管理难度大。由于森林资产分布在广袤林区,虽然有林业部门和护林员管理,但是偷伐、盗伐、私下交易、台风等破坏或违规侵占林权的现象难以控制,客观上加大了贷款风险[1]。

(三)土地确权改革滞后

长期以来,“农民贷款难”一直阻碍着农村地区的金融发展。究其原因是农民贷款缺乏有效的抵押物。众所周知,对农民除了价值有限的基本生产资料之外,最有价值的资产就是自己的房屋和土地。2014年中央一号文件——《关于全面深化农村改革加快推进农业现代化的若干意见》中提出允许承包土地的经营权作抵押融资和选择试点稳妥推进农民住房财产权抵押、担保、转让。澄迈县农业局于2014年初重启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工作,并设立了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工作办公室和农村土地流转服务中心,但人员尚未配备完善,涉及确权、流转的各项规章制度尚在制订当中,确权工作还处于初级阶段。

(四)涉农担保公司空缺

目前澄迈县只有一家担保公司,即澄迈县小额贷款担保公司,于2003年10月成立,由县政府注入一定担保基金,专为全县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提供无息的小额担保贷款。其注册资金仅550万元,远远低于商业银行对担保公司资本金1亿元以上的硬性要求,因此澄迈县目前没有符合商业银行贷款担保要求的担保公司,县内商业银行多与海口市注册的担保公司合作,做成一笔贷款往往需要海口、澄迈往返数次,加大了人力、物力、财力等成本支出,而涉农贷款往往金额不大,不受海口担保公司青睐,甚至拒绝担保。

(五)人员及金融体制约束

目前县政府制订农村金融综合改革试点工作方案和政策等由县财政局新设立的债务金融股负责,目前该股室只有一名工作人员。由于缺乏相关金融管理人才且对金融机构不够了解,工作进展缓慢,不利于农村金融综合改革政策的有效实施。同时,除县农信社和新成立的长江村镇银行为一级法人机构,对500万元以内可以自行放贷外,其他县域商业银行的贷款审批权均在上级行(县邮储银行和县农行的贷款自主审批额度分别为20万元以内和5万元以内),致使县域的农村金融综合改革方案对各家商业银行省级分行没有约束效力,方案容易流于形式,实际操作中恐难以执行。

三、海南省澄迈县农村金融综合改革的对策

(一)建立农村信用体系

1.完善人民银行征信系统,建立和丰富农村信用信息基础数据,包括金融信贷信息、税务、司法判决、交通、电信、水电费等相关交易信息,不断提高征信系统数据质量。

2.推广以“三信”——信用乡镇、信用村、信用户评定为基础的农村信用体系建设工作,将信用评价引入贷款审批程序,通过发放信用“贷款证”发放贷款,不需担保、抵押就可以直接得到已核定的1-5万元的贷款支持,缩短农户贷款审批流程,有效地解决农户贷款难的问题。

(二)完善配套机制,重启林权抵押贷款业务

1.建立和完善林权资产评估和流转体系。一是由各级政府部门推动组建权威公正的森林资产评估机构,严格把关,确保评估机构和人员的资质,建立严格的评估责任追究制度。二是打造和完善林业交易专业市场,开展林产品实物交易和林权的转让交易,实现林业资产和资本的有序流动,确保抵押林权及时流通变现。三是减少收费环节,合理设置收费标准,将评估收费等控制在林农可承受范围内[1]。

2.银行业金融机构应加强贷后监督检查。一是银行贷款业务发生后,应逐户建立贷款档案,加强贷款检查,特别应关注抵押物的完整性和安全性,检查抵押物价值是否损失,抵押权是否受到侵害。二是各基层行应派人监督、检查已抵押森林资源资产的情况,或直接聘请林业工作站有关人员作为联络人,协助管理[2]。

(三)加快土地确权改革,完善“两权”流转机制

1.探索解决好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和农户住房财产权“两权”抵押、担保、转让等涉及的法律问题 ,积极推动土地承包经营权、农村住房所有权用作抵押融资。对农户承包经营的土地、农民住房,在所有制性质不变的前提下,采取发证确权等有效形式,促使农民手中资源能够转化为金融部门认可的、可流转的信用手段。

2.完善土地确权、产权流转平台等方面的配套措施,建议政府在土地流转管理和服务上实施政策倾斜,建立土地经营权争议的仲裁机制[2],提高公信力,确保“两权”交易顺利进行。

3.建立农村土地价值专业评估机构,出台评估管理、技术规范等有关法律和业务准则,对“两权”价值进行评估,为农村金融机

构开展“两权”抵押贷款提供评估服务。

(四)政府扶持、引导设立涉农担保公司

根据商业银行对担保公司的资本金要求,澄迈县政府给予一定的优惠政策,扶持、引进至少一家注册资本在一亿元以上的担保公司。或者由地方政府出资、参股或主导设立涉农贷款担保公司,积极开展涉农贷款担保业务,建立农业贷款担保基金分担抵押贷款风险。

(五)集合人才,突出农村金融业务创新

建立澄迈县金融办公室,专司负责农村金融综合改革方案的实施、协调和监督工作,确保农村金融综合改革长期、可持续发展。同时,金融机构要创新适合农民需要的金融产品和服务方式,在贷款期限、利率、担保、发放程序、风险控制等方面,设计出更适合农业农村需要、更高效便利且尽可能降低成本的贷款产品[3]。

(责任编辑:于明)

参考文献:

[1]佚名.林权抵押贷款面临问题及建议[EB/OL].[2013-11-19],http://www.docin.com/p-727930291.html.

[2]董明,张智强.土地承包经营权和宅基地使用权抵押贷款初探[EB/OL].[2009-11-07],http://www.zgjrjw.com/news/fxsk/2009117/1429196669.html.

[3]中国人民银行.胡晓炼副行长赴黑龙江吉林开展农村“两权”抵押贷款改革试点调研[EB/OL].[2014-11-06],http://www.pbc.gov.cn/publish/goutongjiaoliu/524/2014/2014110

6183850942276716/20141106183850942276716_.html.

作者:罗忠贵 宪蓉蓉

农村金融综合改革论文 篇3:

供销社怎样担当中国农村金融综合改革的引领者?

党中央国务院出台《关于深化供销合作社综合改革的决定》(以下简称《决定》),《决定》要求供销社创新农业生产服务方式和手段、提升农产品流通服务水平、打造城乡社区综合服务平台、稳步开展农村合作金融服务,就供销社回归合作、强化为农服务、拓展服务领域、创新联合社治理机制、基层社改造、领办农民专业合作社做出了具体安排,指明了供销合作社强化为民服务功能,加快办成以农民为主体的综合性合作社,打造成全国性为“三农”提供综合服务的骨干力量,统分结合、综合发展、中国特色的合作社改革走向和路径,确立了必须坚持“民为主体”“为民服务”“政府管得住”“控制风险”的基本原则。其中,对供销社参与金融改革松开了口子,被李春生副主任称为最大亮点,为供销社以合作金融为载体回归农村、重建综合合作社体系创造了难得的机遇。在供销社首家合作银行开闸带动下,以供销社为纽带、社区互助为基础的合作金融势必成为填补国内合作金融盲区的重要力量。种种迹象显示,国内农村改革即将进入新的统分结合、综合发展的历史时期。本文结合最新形势,就“供销社怎样担当中国农村综合改革引领者”发表一些观点。

供销社理应成为农村金融综合改革的引领者

《决定》虽未明确供销社作为国内农村改革引领者,但合作社无序发展并频发崩盘已使引领者问题到了必须解决的阶段。《决定》自中央层面结束了国内合作社“模仿西方或者日韩台自由化发展”还是“结合国情规范有序发展”的争论,就中国特色农村综合改革和合作社规范有序发展方向定了调。但并未根本解决中国农村综合改革必须率先解决的“由谁担当引领者”的问题。供销社最有希望在新一轮农村综合改革中担当起引领者的任务和使命,但从政策看,《决定》仅提出了全国性为农服务的骨干力量,而未明确引领者。从发展现状看,供销社中上层官僚化,基层近乎全面瘫痪,距离农村综合改革引领者仍有不小的差距。显见,中央期待供销社通过综合改革胜任引领者的任务,却对供销社回归合作、重建为民服务体系不无担心。所以,供销社综合改革不仅认识和方向上需要进一步梳理,实践探索中更待补诸如体系再造、重建基层社、农民参股等许多具体功课。

供销社如何做好引领者的角色

担当农村综合改革引领者重任,供销社必须回归合作、自身练好内功、接纳农民合作社、走向综合发展,逐步建成“统分结合”“为民服务”“为国家建设服务”“中央管得住”的综合性合作社体系。

农民专业合作社法自2007年实施至今未及8年,但各地频发的大批合作社非法集资崩盘事件,已足以令中央及各级政府警醒合作社自由化发展的风险,倒逼合作社引领者规范有序发展与再造体系提上日程。

再造合作社体系,应在兼顾乡村党政协同改革,同时做好供销社自身改造和统管农民合作社工作。统的方面,中上层对接中央惠农政策,指导基层合作社规范运营;分的方面,把基层供销社强力改造成农民合作社,强化为民服务功能,办成真正属于农民的机构。我曾以《乡村党政实体化改造综合合作社稳步促进小康社会建设的建议》上书中央,就供销社整体改造作谋划,详见图1。

濮阳市供销社的经验

以微金融带动综合服务,回归社区领办农民合作社,整合资源重建基层供销社,是供销社担当农村综合改革引领者重任之前必须修好的内功。

以濮阳市供销社近十年的实践予以说明。濮阳市供销社支持了中国社科院小额信贷扶贫试验基地——濮阳市农村贷款互助合作社入濮试验,在国内供销社中较早参与了农村综合建设尝试,探索了“小额信贷孵化社区互助中心,整合社区内外资源,重建社区组织基础上再造社区秩序”一整套农村综合建设模式,其总社—分社—社区互助中心多层合作、统分结合控制风险的综合性方法将在新一轮改革中发挥积极作用。

1、植根社区,调动内外资源,传播互助文化,整合金融、流通、生产、科技文化等涉农生产关系,以特色性综合工作方法探索解决农村问题。

2、再造基层组织。“重建社区组织、再造社区秩序”,是宋元理学与日韩台综合农协的核心思想。国际经验证明,合作社兼具公益与商业目标,坚持民办、民管、民受益原则,是最利于弱势群体的组织形式。30多年农村改革,联产承包责任制联产之“统”的功能执行缺失引发了传统合作社解体,供销合作社虽基层困难重重、重建为农服务平台任务艰巨,但其遍布全国的网络仍是国内合作社建设难以忽视的资源,有望在农民再组织过程中发挥积极作用。

3、金融改革切忌就金融而论金融。市场经济条件下,金融是最有效的群众动员组织工具。金融合作社是再组织农民、解决农村系列难题的最有效载体。

4、农村金融不能乱。无序管理状态下的合作金融很难有所作为。必须合适的机构承担起控制风险、扎根社区教化组织培训群众、持续培育社区互助组织的任务,社区金融合作社才能稳步崛起。乱后治理成本高昂。政府引导下先定规则后发展,远比混乱后再治理更能节约经济资源。

5、新农村建设必须动员政府、精英和农民等方面的积极性。行政手段搞经济不符合市场规律,规范发展合作社必须政社分开,规范构造统分结合的合作社体系和机制。现状是,农民合作意识淡漠,不可能自发组织办社,空壳合作社、假合作社窃取政策惠农果实、各地频发的合作社非法集资崩盘事件成为常态;基层党政和乡村两委大多不懂合作经济,基层政府因中心工作太多而无暇顾及合作社的规范发展,农民合作社实质是在无组织状态下发展。

6、弱势群体收款难及融资难问题为代表的金融问题,表面体现为信息不对称和风险大,核心原因在于农民原子化家庭组织难、主体地位不明确,缺乏参与积极性。破解之道在于培育社区组织进而重建社区秩序(信用、流通、生产、文化等),以社员稳步增收为基础逐步解决。执行中应坚持一个核心、一个原则、两个基本点:一个核心:尊重国民社区居住、家庭经营的客观现实,以有效方法确立其主体地位,以利益关联者调动其自我解救的积极性。一个原则:政府引导重构体系,供销社对接中央政策,基层专业合作社先规范后发展,切忌乱后再治理。两个基本点:扎实社区教育培训,重建社区组织,确立农户主体地位,调动其积极性解决系列问题;社区成员持续受益前提下稳步发展机构,公益与商业目标并重。

(作者系河南濮阳资金互助社社长)

作者:许文胜

上一篇:欣赏教学音乐教育论文下一篇:期中总结大会发言稿(精选2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