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金融改革拓宽融资渠道论文

2022-05-03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摘要:消费金融指为消费者提供消费贷款的现代金融服务方式,消费金融服务方式目前在成熟市场已得到广泛使用。消费金融优势在于单笔授信额度小、审批速度快、无需抵押担保、服务方式灵活、贷款周期短等。这对刺激居民消费、增加有效需求有较大作用,故能发挥促进消费需求增长,促进经济发展。今天小编为大家精心挑选了关于《农村金融改革拓宽融资渠道论文 (精选3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农村金融改革拓宽融资渠道论文 篇1:

安徽省县域融资环境分析及若干建议

摘要 本文首先分析了未来几年安徽省县域融资面临的机遇和挑战,然后提出需要在加强金融体系建设、积极拓宽融资渠道、规范发展政府融资平台、积极创新融资模式等方面进一步提高县域融资能力。

关键词 县域融资 BOT PPP

一、安徽省县域融资环境分析

1、工业化、城镇化加快发展,有利于扩大县域融资规模

“十二五”时期,我国仍然处于工业化、城镇化相互促进、加快发展的阶段。产业发展、园区扩张、交通、水利、能源、城市基础设施、社会保障、环境保护等重大项目投资规模将迅速扩大,工业化和城镇化对资金的需求十分旺盛,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和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国家预算内财政资金支持将进一步增大,国内信贷资金仍会保持持续稳定增长,融资环境将进一步改善,这有利于安徽各县继续争取国家和省财政资金支持,继续利用中长期信贷主渠道,并积极发展基础设施证券化、基础设施投资基金、政府债券、城镇化建设债券等多元化融资模式,促进融资规模持续扩大,为社会发展和经济增长提供有力保障。

2、国内资本市场快速发展,有利于拓宽县域融资渠道

“十一五”以来,我国资本市场发展迅速,股票、债券、期货、基金等市场规模不断扩张,融资结构和质量明显改善,沪深股市已经是全球第三大股票市场,我国是全球最大的商品期货市场,资本市场已成为推动国民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十二五”时期,随着国内外经济形势的逐渐好转,我国将迎来新一轮经济增长周期,股票、利率、汇率、债券、基金、信托等金融产品和服务发展潜力巨大,资本市场的发展空间十分广阔。在这一背景下,安徽各县有望在推动企业上市、发行政府债券和中小企业债券等方面有所作为,进一步丰富拓宽县域经济社会发展的融资渠道。

3、省内金融改革深入推进,有利于改善县域融资环境

“十一五”以来,我省金融业改革不断推进和深化,金融创新发展步伐加快,金融组织体系逐步完善,金融主体实力不断增强,地方金融运行的稳健性持续提高,金融对经济发展的支撑作用不断增强。 “十二五”时期,安徽省将在改善政府服务、加强政银企合作,发展地方金融、加强金融创新、建设信用安徽,完善担保体系建设等方面,继续深化金融改革,不断改善省内金融生态环境,县域融资的外部环境将不断改善,有利于进一步加强县内金融生态环境建设,拓宽融资渠道,创新融资模式,从而促进县域融资规模的不断扩大。

同时,县域融资也面临着诸多问题和挑战。一是融资渠道较为单一。我省县域融资结构仍然以银行信贷为主,股票、债券等资本市场发展不足,融资渠道较为单一,多样化的融资方式尚未建立,不利于省内各县进一步扩大融资规模。二是中小企业融资难问题仍然突出。县域中小企业的银行贷款大部分是短期流动资金贷款,中长期固定资产贷款很少,严重影响着中小企做大做强。三是政府融资平台实力较弱。大部分县都先后成立了县城投资公司、开发区发展公司等政府融资平台,但是融资平台的整体实力仍然较弱,治理结构不规范,融资渠道以银行贷款为主,过于单一,资产负债率较高,偿债风险大。四是资金和项目竞争激烈。省内各县市都在大力招商引资,资金和项目争夺十分激烈,县域金融体系还不完善,利用资金能力有待提高。

二、提高安徽省县域融资能力的对策建议

1、加强金融体系建设,营造良好的融资环境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营造良好的融资环境,有利于产生“洼地”效应,吸引大量资金集聚,促进社会投资规模的不断扩大。一是各县政府、有关部门要积极建立银政企沟通机制,搭建银企合作交流平台,组织开展多种形式的银企对接洽谈、金融新业务和新产品推介活动,努力拓宽银企交流与合作的渠道,建立良好的政银、银企关系。二是积极推进信用体系建设,营造良好的信用环境。加快征信体系建设,完善企业和个人信用信息基础数据库。积极推进企业信用评级工作,引进、培育权威资信评级机构,科学评定企业信用等级建设。深入开展信用乡镇、村、户和信用社区创建活动。建立信用信息共享机制,积极为金融机构和社会各界提供信用信息服务。努力完善以信用道德为基础、信用网络为平台、信用制度为支撑的社会信用体系,全面提升政府、企业和个人三大主体信用水平。三是完善金融机构组织体系。积极引进各类金融组织特别是全国性和区域性的商业银行进驻县内,大力发展农村合作银行、村镇银行、小额贷款公司、典当公司等新型金融机构。积极推动证券公司、保险公司、信托公司、租赁公司等非银行金融机构的多元化发展,与商业银行分工协作。加快完善信用担保体系,建立健全信用担保机构,切实缓解中小企业融资难问题。引进和培育一批有一定实力的律师事务所、会计师事务所、审计师事务所、资信评估公司和资产评估公司等中介服务机构,为企业融资和金融业的发展提供配套服务,提升中介机构的专业化服务水平和诚信水平。

2、加大财政资金投入,积极拓宽融资渠道

县域投融资体制存在的主要问题是融资结构较为单一,过于依赖政府财政投入和银行信贷,严重地限制了固定资产投资的融资规模的扩大。随着我国金融市场体系的不断完善,融资市场化的程度越来越高,各县应该在继续加大财政资金投入和银行贷款规模的基础上,大力发展以股票、债券、基金为主的资本市场融资渠道,进一步优化融资结构,提高融资能力。一是要继续加大财政资金投入,把财政支出的重点放在基础设施、公用事业及公益性项目上,充分发挥财政资金的杠杆作用,通过部分投资、贴息、信贷担保和减免税等多种方式来吸引社会投资。二是要继续加大招商引资力度,不断创新招商引资方式,完善招商引资优惠政策,优化招商引资环境,积极承接发达国家和东部沿海发达地区产业转移,充分利用县外资金,扩大县内固定资产投资规模。三是充分利用资本市场,大力发展间接融资。积极扶持企业上市融资,制定鼓励和支持企业上市的优惠政策,大力推动县域主导产业中有实力的大企业上市融资,支持高新技术产业、现代农业、文化产业、生态环保产业等领域的中小企业利用创业板融资。大力发展债券融资,搭建地方投融资平台,引导符合条件的企业,通过发行企业债券、公司债券、中期票据和短期融资券筹集资金。积极探索和试点产业投资基金、风险投资基金、信托融资、融资租赁、资产证券化等新型融资方式,进一步扩大资金来源,拓展融资渠道。

3、规范发展政府融资平台,提高其融资能力

近年来,各县城市建设投资有限公司等县级政府融资平台,通过筹集大量资金,为县城的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提供了有力的资金保障。同时也存在了一些突出的问题,主要是部分融资平台实力较弱,融资能力不足,平台运作不规范,偿债机制不完善,自身造血能力差,偿债风险日益加大,为了有效防范财政金融风险,必须规范发展县域政府融资平台公司,切实提高其可持续的投融资能力,促进融资平台的健康发展。一是按照政企分开原则,建立政企分开、产权清晰、权责明确、管理科学的市场主体。健全内部组织管理机构,督促融资平台组建董事会和监事会,完善公司法人治理结构;加强公司的制度建设。通过引进独立董事制度,严格会计制度、强化内部审计制度等措施,健全融资平台的各项制度,规范融资平台的发展;建立专业的经营管理队伍。在融资平台公司的自身经营管理方面,加强管理层的专业化建设,形成有竞争力的经营管理队伍,有效防范投资经营风险。二是促进投资主体多元化,改善融资平台股权结构。加强资本市场建设,打通社会资金投资融资平台的途径,为社会资金投资政府融资平台提供渠道。探索通过整合政府资产、注入经营性资源等形式,多方充实平台公司资产,增强融资平台的“自身造血能力”,加强融资平台公司对社会资金的吸引力。通过一系列的政策措施,将政府融资平台公司打造成为吸引民间投资等社会资金的“洼地”,形成政府投入为引导,银行、社会资金、民间资本、外资广泛参与的多元化投资格局和多元化的股东结构。三是积极拓宽融资渠道。在将融资平台公司打造成为市场化的运作主体后,要通过拓宽融资渠道,来降低银行信贷的比重,分散融资风险,降低融资成本,探索多元化的融资方式。首先创造有利于推动政府融资平台融资方式多样化的融资环境,鼓励融资平台公司加大直接融资的力度;其次积极探索在银行间市场发行融资券、中期票据、企业债等市场化方式募集资金。最后将政府融资平台信用评级与金融市场融资工具相对接。根据信用评级的高低,对融资平台公司在资本市场融资的方式和范围进行限定,推动融资方式的多样化。

4、积极创新融资模式,推动融资方式多样化

未来五年,随着工业化、城镇化的加速发展,省内各县固定资产投资,特别是城市和园区基础设施建设领域投资规模将不断增大,政府直接投资、银行贷款等融资方式已经不能满足新时期的投资需求,应该积极采用BT、BOT、TOT、PPP等融资模式,积极吸收和利用社会资金,解决建设资金缺口问题,进一步加快各县“十二五”基础设施建设。在工业园区道路、供电、供水、排水、绿化、亮化、房屋建筑等基础设施建设方面,可以采用 “建设—移交”的BT方式融资,承建方以全额垫资方式建设项目,建成后移交给业主,业主分期付款偿还项目资金。对一些重点基础设施项目,如桥梁、水厂、污水处理厂、医院及学校后勤保障等,可以采用“建设—运营—移交”的BOT方式融资,引入社会资本投资建设,政府允许投资者享有一定时期内的专营权,并享受经营收益,专营期届满后,政府无偿收回经营权。积极推进“转让—运营—移交”TOT方式融资,通过转让重大基础设施项目的经营权筹集资金。政府将已建成的某些重大基础设施项目作价后转让给社会资本,政府以收回的投资进行新的项目建设,受让方在一定时期内享有专营权,期满后无偿将经营权移交给政府。对于重大基础设施项目的建设,也可采用“公共部门与私人企业合作”的PPP融资模式,政府通过政府采购的形式与特殊目标公司签订特许合同(特殊目标公司一般是由中标的建筑公司、服务经营公司或对项目进行投资的第三方组成的股份有限公司),由特殊目标公司负责筹资、建设及经营。

作者:王宇

农村金融改革拓宽融资渠道论文 篇2:

消费金融的机遇和挑战

摘 要:消费金融指为消费者提供消费贷款的现代金融服务方式,消费金融服务方式目前在成熟市场已得到广泛使用。消费金融优势在于单笔授信额度小、审批速度快、无需抵押担保、服务方式灵活、贷款周期短等。这对刺激居民消费、增加有效需求有较大作用,故能发挥促进消费需求增长,促进经济发展。消费金融促进消费增长,未来消费金融企业需要多渠道多元化发展,拓宽融资渠道,降低融资成本,推动消费金融行业逐渐走向成熟,更好的助力我国经济腾飞。

关键词:消费;消费金融;经济;金融

经济学上,通常将投资、消费、出口比喻为拉动GDP增长的“三驾马车”,内部需求即本国居民的消费需求,它是经济的动力。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指出“完善促进消费的体制机制,增强消费对经济发展的基础性作用”,其实是表明了消费作为经济增长的支撑基础性作用,我国现阶段社会主要矛盾已经由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求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求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从社会需求的方面来说,我国已经出现了工业化的完成,正在经历温饱型消费支出向更高要求的消费阶段过渡的阶段。根据我国现阶段的国情,促进消费增长具有两方面的含义:一是在人民基础消费品中提升品质,实现基础消费品的消费升级,更加全面的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 。二是扩大消费品领域,除了基础消费品之外,还包括知识性消费等精神文化层面的消费,丰富人民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消费金融指为消费者提供消费贷款的现代金融服务方式,基于消费者购买行为,消费金融包括住房消费金融、汽车消费金融、信用卡以及其他消费品消费金融,根据贷款期限不同,又分为短期消费贷款以及中长期消费贷款形式。消费金融服务方式目前在成熟市场已得到广泛使用。消费金融优势在于单笔授信额度小、审批速度快、无需抵押担保、服务方式灵活、贷款周期短等。这对刺激居民消费、增加有效需求有较大作用,故能发挥促进消费需求增长,促进经济发展。

从消费信贷市场的发展来看,截止2018年10月,居民消费信贷(住户消费贷款)占境内贷款的比重为27.6%,规模为367930亿元,其中短期消费贷款和中长期消费贷款规模分别为84537亿元和283393亿元,占境内贷款的比重分别为6.3%和21.2%。自2017年以来,与中长期消费贷款变化曲线逐渐平缓相比,短期消费贷款比重仍保持上升态势,说明在金融业整体去杠杆的背景下,消费金融行业仍处于快速发展阶段,消费金融越来越有希望成为带动中国经济发展的重要引擎。

一、中國消费金融发展概况

消费金融并不是近几年才出现的新型经济,我国早在1987年已有银行开展了大宗物品信贷业务,但主要针对高收入高净值客户,产品限于信用卡、车贷等产品,审核通过的门槛很高,审核通过率极低,消费金融基本处于萌芽雏形阶段。相比于银行机构,非银行机构的消费金融贷款在我国起步较晚。2004年,HC(捷信)在北京设立代表处,正式进入中国市场。从2007年12月起,捷信启动了在中国的消费信贷业务。2008年美国金融危机效应迅速蔓延,对中国经济产生冲击,为扩大总需求,维持经济増长势头,2009年中国银监会在全国设立四家消费金融公司开始试点,北京、天津、上海、成都四家消费金融公司持证上岗吸引了越来越多的金融企业投身此行业。2013年9月,银监会发布新版《消费金融公司试点管理办法》,扩大消费金融公司试点城市范围名单,包括重庆、武汉、西安、杭州、合肥等在内的12城市获得试点资格,但是仍坚持“一地一家”原则。2013年11月,银监会发布修订版《消费金融试点管理办法》,取消消费金融公司营业地域限制,增加吸收股东存款业务,以进一步拓宽资金来源。2015年,国务院及各部委出台了一系列整层,这持续利好消费金融行业发展,行业春天已至。消费金融通过大数据、互联网与消费特定场景紧密结合,不仅满足了消费者多样化消费需求,更加凭借快速的审核、简洁的办理流程等特点满足了消费者的潜在需求。因此,消费金融作为新模式金融模式,将金融普及到群众中,从高净值客户群到下沉客户群,为无法从银行申请信用卡或者没有信用记录的客户提供金融服务,消费金融市场的拓展促进了经济转型,优化了供求关系。

我国的消费金融发展顺应了消费升级的整体趋势。表1反映了我国近5年来,教育、文娱等支出不断上升,而基础消费如食物、衣着消费支出比例却在下降,值得关注的人均住房支出比重一直维持在总支出的1/5左右,挤压了教育文娱等方面的消费扩张。

在消费金融市场上,获批的消费金融公司由2009年的4家增加到24家,其中有传统商业银行背景的消费金融公司,还有以京东白条、蚂蚁花呗等电商背景以及众多的网络小贷拍照共同组成的消费金融市场。各家消费金融公司不断将业务拓展到中西部、三四线城市、甚至走进农村开展消费金融业务。技术的革新给消费金融注入了新的活力,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区域链等新技术提高了消费金融领域的服务效率,由于消费金融公司具有额度小、审批快、还款化整为零等特色,极大地吸引了年轻客群,客户群主要集中在30岁左右,具有消费潜力,促进了传统消费升级,保证了消费金融行业的稳步增长。

二、中国的消费金融模式

我国自从2009年试点消费金融公司以来,国内消费金融市场发展迅速,发展模式主要分为商业银行、持牌消费金融公司、电商平台以及P2P网络借贷平台等等。不同发展模式之间合作竞争,共同为我国经济发展添砖加瓦。根据消费金融发展的趋势和客群,主要可分为商业银行、消费金融公司和互联网消费金融公司这三大类。

1.商业银行

传统银行业主要通过信用卡和消费贷款(含抵押消费贷款及信用消费贷款)两大产品为消费者提供金融服务,此类具有商业银行背景的消费金融公司,实力雄厚,在中国市场潜在客户多,风险控制力强,产品覆盖范围广。

2.消费金融公司

消费金融公司经过中国银保监会批准设立,为个人消费目的提供消费资金的金融公司,消费金融公司审核标准较宽松、贷款额度更高,但是由于风险控制水平、资金充足量等方面与商业银行还有很大差距,因此消费金融公司的目标客户群体大多为下沉客户,与商业银行形成错位竞争的战略。

3.互联网消费金融公司

互联网消费金融公司是依托于电商平台、P2P平台、分期购物平台、网络小额贷款平台,而为个人消费者提供消费金融服务的公司,其并未获得有中国银保监会批复的消费金融公司牌照,但可能拥有网络小额贷款公司牌照、小额贷款公司等其他牌照甚至无牌照从事同质消费金融业务。

银行系消费金融公司丰富了商业银行的金融业务格局,满足了多层次消费者的金融需求。银行背景的消费金融公司最核心竞争力在于以下几个方面:1.资金优势:具有成熟的商业银行作为资金支持,融资成本相对较低,融资来源主要包括同业拆借、ABS等低成本资金。财务状况方面,银行系消费金融公司盈亏比较平衡,可快速的实现盈利。2.风控方面,具有银行特点,风险把控严格,风险控制力强。

非银行系的消费金融公司通过投资布局了丰富的营销场景,将线上和线下综合起来,丰富的场景资源能够挖掘潜在消费者,增强存量客户的粘性,促进了产品的营销,提升了客戶忠诚度。2018年4月11日,中国人民银行行长易纲在博鳌亚洲论坛“货币政策的正常化”分论坛上,明确了进一步扩大金融业对外开放的具体措施。对外开放有助于推动国内金融改革的步伐和提升金融机构的竞争力。消费金融行业中以捷信为例,成立于2010年的捷信消费金融公司是首批获得消费金融牌照的四家试点公司之一,也是目前中国唯一一家外商独资消费金融公司,股东是捷信集团(成立于1997年,总部位于捷克布拉格,为全球领先多渠道销售的消费金融提供商之一)捷信集团控股母公司为捷克的派富集团,派富集团系中东欧地区最大的综合性投资集团,具有丰富的金融投资经验。捷信集团是目前国内注册资本最高的持牌消费金融公司,业务覆盖我国312个城市,具有23万9千余个网点,拥有1507多万名活跃客户以及4888余万名累计客户。捷信的消费金融产品设计引进了国外先进的理念,从客户需求出发,提供便捷优质的服务,除此之外,严格把控风险,科学搭建信用评估体系。捷信消费金融有效填补了中国传统金融的市场空白,是中国消费金融的先驱者。未来,多元化的内外资本将会有效活跃我国消费金融市场甚至整个金融市场。

三、对消费金融发展的建议

1.支持第三方征信发展,鼓励建立更加完备的个人征信信息系统。2018年3月19日百行征信挂牌成立,是我国征信市场的里程碑,对央行征信中心形成差异性互补,能够对接公共与企业征信数据库,缓解个人征信产品有效供给不足的问题,从源头上控制风险,有助于消费金融行业健康良性的发展。

2.拓宽融资渠道,获得更雄厚安全的资金支持。目前国际上的贷款利率普遍低于国内,随着我国金融开放的脚步加快,境外融资的开放趋势日渐明显,开展境外融资,有助于大幅降低消费金融公司融资成本,低价的资金来源是消费金融公司商业模式的根基所在。

3.加强内部风险管理,坚定不移地落实监管的政策。监管体系旨在规范约束消费金融行业,促进理性负责的行业理念的落实贯彻,为借款人提供更好的保护。控制内部风险,需要科学审核贷款,运用金融科技加强贷后风险管理,保证消费金融企业更好更快的发展。

现如今,消费在国民经济中占比越来越高,成为不可忽视的经济发展的力量。消费金融成为促进消费增长的催化剂,未来消费金融企业需要多渠道多元化发展,拓宽融资渠道,降低融资成本,推动消费金融行业逐渐走向成熟,更好的助力我国经济腾飞。

参考文献:

[1] 喻翔.我国消费信贷的现状与对策研究[J].湖南涉外经济学院学报,2006年(01)

[2] 岳彩申,张晓东.金融监管制度发展的新趋势[J].上海财经大学学报,2011年第3期

[3] 朱晓艳.我国消费信贷业的领域突破和创新[J].青海金融, 1999年(09)

[4] 李稻葵.消费金融将获发展[J].资本市场, 2016年(01)

作者简介:

李淼(1990-),女(汉族),天津财经大学在职研究生在读,专业:金融学。

作者:李淼

农村金融改革拓宽融资渠道论文 篇3:

民营中小企业融资难问题的思考

[摘要] 民营中小企业是我国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与大型企业相比,民营中小企业在创造就业机会、缓解社会压力、转移农村富余劳动力等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但我国民营中小企业在发展过程中却受到很多因素的制约,而融资难是民营中小企业发展中面临的最突出问题。在我国民营中小企业进入增长发展阶段、急需通过外部融资发展壮大的今天,如何改善融资环境,拓宽融资渠道,促进其健康发展已经成为当务之急。

[关键词] 融资 现代企业制度 担保 融资租赁

民营中小企业是我国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目前,我国民营中小企业在工商部门注册的已超过1000万家,工业总产值和利税分别占到70%和45%,为社会提供了大约75%的城镇就业机会。与大型企业相比,民营中小企业在创造就业机会、缓解社会压力、转移农村富余劳动力等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但我国民营中小企业在发展过程中却受到很多因素的制约,而融资难是民营中小企业发展中面临的最突出问题。在我国民营中小企业进入增长发展阶段、急需通过外部融资发展壮大的今天,如何改善融资环境,拓宽融资渠道,促进其健康发展已经成为当务之急。

一、民营中小企业融资难的原因

1.民营中小企业尚未建立起现代企业制度。民营企业大多是以家族经营、合伙经营等方式发展起来的。许多民营中小企业没有建立起现代企业制度,产权单一,资金规模小,负债多、积累少,财务管理和经营管理不规范,经营行为短期化,投资规模与市场竞争力不足,抗风险能力低,容易遭到市场的淘汰。据调查,有80%的民营中小企业会计报表不真实或没有会计报表。此外,由于一些民营中小企业存在逃避银行债务、多头抵押等不良行为,资信等级普遍不高,银行对其缺乏足够的信心。为保证信贷资金的安全,降低信贷风险,提高整体经济效益,银行不愿意冒風险向民营中小企业发放贷款。

2.国有银行惜贷严重。国有银行惜贷的原因,可以从信息不对称、交易成本的角度来分析。由于信息的不完全和不确定性,借款人拥有信息优势,贷款人很难收集到有关借款人的全部信息,或者收集、鉴别这些信息需要花费巨额成本。民营中小企业大多处于初创期,不仅数量多、规模小,而且单个企业需要资金量少、财务管理透明度差,造成民营中小企业信用水平普遍较低。此外,大多数民营中小企业处于竞争性领域,所面临的经营风险和淘汰率高,融资风险大,投资回报相对较低。因此,银行对民营中小企业的信贷风险可能超过其自身承受能力,而民营中小企业也不愿按银行的要求提供相关会计信息。银行由于缺乏有关中小企业客户风险的足够信息,不能做出适宜的风险评价。为了降低贷款风险,银行必须大规模搜集民营中小企业信息,导致银行贷款成本和监督成本上升。此外,民营中小企业与大企业在经营透明度和抵押条件上的差别以及银行追求规模效应等原因,大型金融机构通常更愿意为大型企业提供融资服务,而不愿为资金需求量小的民营中小企业提供融资服务。

3.民营中小企业信用担保制度不完善。我国中小企业信用担保试点自1998年开始。2000年8月24日,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鼓励和促进中小企业发展若干政策意见的通知》。截至2001年底,全国已组建为中小企业服务的各类担保机构360多个,省市两级信用担保体系和商业但保机构覆盖了约30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的300个地方,已成为中小企业提供贷款担保100多亿元。我国的担保体系是以政策性融资担保为主体,以政府出资为主,民间资本介入很少。政策性担保机构追求的是社会效益,无需自负盈亏,不符合担保的高风险性质,有可能使担保规模过大,使担保变为福利。银行考虑到有可能出现的代偿额过大或集中代偿风险及担保机构的代偿能力,不愿意向民营中小企业贷款。此外,民营中小企业规模小,可抵押物少,但现行的金融制度对信贷抵押物的折扣率规定过高,命名得许多民营中小企业无法获得足够的信贷资金。

4.中小企业板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问题的作用有限。《国务院关于推进资本市场改革开放和稳定发展的若干意见》指出,分步推进创业板市场建设,完善风险投资机制,拓展中小企业融资渠道。在此精神的指导下,2004年5月27日中小企业板在深圳证交所正式启动。建立中小企业板,可以避免中小企业过度依敕银行贷款,为中小企业创造了直接融资方式,有利于拓宽中小企业的融资渠道。但是,一些经济学家也提出了不同的看法。他们认为,中小企业板固然为中小企业提供了一条通过资本市场进行融资的途径,但并不会成为上千万家中小企业最主要的融资渠道。北京大学中国经济研究中心主任林毅夫指出,发展面向中小企业融资的资本市场,实际上只能部分解决高风险、高回报的科技型中小企业的融资问题。我国在今后很长一段时期内,资源禀赋结构的特点都将是资本相对稀缺、劳动力相对丰裕,劳动密集型中小企业将始终在我国中小企业中占据主要部分。但是,由于劳动密集型中小企业自身特点,多数劳动密集型中小企业很难像高科技型中小企业那样成为高收益、高成长型的企业,因此,通过资本市场来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问题的方案,对劳动密集型中小企业是没有太大帮助的。

二、解决民营中小企业融资难的对策

建立和完善民营中小企业融资支持体系,必须引入系统的观念,结合我国国情构建具有中国特色的多层次、多侧面融资体系,以内源融资为基础,建立间接融资与直接融资相结合的融资体系,优化债务融资与权益融资,完善中小企业信贷担保制度,改善政府政策支持体系,深化金融改革,为广大民营中小企业的快速成长提供必要的融资支持。

1.企业应努力提高自身融资能力。民营中小企业融资能力差,与民营中小企业自身治理结构不完善、整体信用水平低关系密切。民营中小企业要提高融资能力,必须走产权多元他道路,按照现代企业制度的要求实行公司制改造,构建完善的法人治理结构,有效消除民营中小企业投资者独断专行的弊端,降低民营中小企业经营风险。同时,民营中小企业还应注重培育自身信用,因为企业要长期发展下去,就必须与金融机构和其他企业打交道,在经济往来中,诚信永远是第一位的。企业应维护自身形象,不断提高企业信誉,提高自身资信程度。虽然能上市的民营中小企业只是少数,但如果通过努力得到政府的支持,民营中小企业上市也并非高不可攀,这样,企业就可以借上市面上提高知名度,进行增发、配股或债转股,融资能力和市场竞争力都将得到增强。

2.完善信用担保机制。民营中小企业融资难很大程度上也是指担保难。因此,解决担保问题也是解决民营中小企业融资难问题的一个主要突破口。在现有的信用担保体系基础上,可考虑设立资本金来源于中央财政的中小企业使用担保基金或国家中小企业担保公司,在主要省市地区设立地方性中小企业贷款担保公司,进一步加强担保机构对于民营中小企业的融资支持。随着民营中小企业的快速发展,担保公司所能提供的业务如果不能满足民营中小企业的需要,政府可考虑成立更多的担保公司,试点将担保化为股权的市场化形式,将担保风险化为直接投资风险,把担保公司和企业捆绑在一起,担保公司在这里就扮演着类似于风险投资者的角色。为降低担保公司的风险,应当建立再担保机构和坏账准备金制度。再担保机构由国家财政出资组建,其业务是对商业性担保公司的担保行为提供再担保,目的在于鼓励风险投资,促进社会经济的发展。为了降低担保风险给担保公司造成的损失,政府还可同时建立担保坏账准备金制度,由政府财政对担保公司的损失给予一定的补偿。同时,为防范信用担保风险,应强化对信用评级机构的约束。现实中常有被评为优等信用级别的企业在短期内破产的报道,这表明信用评级机构给出的企业信用级别可信度较低。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除了信用评级机构的业务水平外,政府对信用评级机构监督不力也是其中重要的原因。为了防止信用评级机构不负责任的行为,必须采取措施让信用评级机构对其行为承担责任,如对造假信用评级机构吊销营业资格或进行高额罚款等。

3.发展融资租赁融资。融资租赁融资的优点在于:(1)限制条件少。中小企业通过融资租賃,能迅速形成现实的生产力;能使民营中小企业保持技术及设备的先进性,提高产品竞争力;与发展股票、债券或通过银行借款等方式相比,受到体制、企业规模、信用等级、负债比率、担保条件等方面的限制较少。(2)融资风险小。民营中小企业有权选择自已最需要的设备,掌握设备及时更新的主动权。由于租赁期内设备所有权属于出租人,租赁期届满时承租人有购买或归还租赁设备的选择权,设备过时的风险由出租人承担,能够有效规避设备的无形损耗风险。民营中小企业出现经营不善无力交付租金时,出租人只能收回设备。与债务融资下的破产清算相比,融资租赁的财务风险更小。(3)保持资本结构的合理性与资金的安全性。融资租赁能使企业有效避免流动资金一次性过多占用,增强企业资金的流动性;与股权融资相比,融资租赁可避免对股权的稀释。(4)节税效应。按照我国税法的规定,租赁设备的折旧由承租人提取,承租人支付的租金中所包含的利息和手续费均可从税前扣除,从而使承租人得到了减税的好处。

4.政府给予适当扶持。民营中小企业规模较小、抵御风险能力差,难以吸引长期性资本,因而需要政府适当的扶持。(1)要培育为民营中小企业提供融资服务的金融机构,这不仅有利于民营中小企业的发展,也有利于我国金融业的发展。(2)应面向民营中小企业设立有别于风险投资的发展与创业基金,对经营业绩优良、发展前景看好的民营中小企业和高技术、高成长性民营中小企业,直接给予一定的资金扶持。(3)在税收、利率浮动幅度方面给予一定的优惠政策,鼓励金融机构向民营中小企业发放贷款。(4)构筑民营中小企业网络信用平台,形成公开、有效、共享的信用资源,培育良好的社会信用基础。(5)为中小企业营造宽松良好的发展环境。对于民间融资,政府应采取积极引导的策略,通过加强立法来保护融资契约的履行,严厉打击融资中的欺诈行为,而不要一味打击和取缔,使借贷方式灵活、信息沟通便利的民间融资在一定范围和特定条件下,成为民营中小企业债务融资的一个补充渠道。

参考文献:

[1]杨燕:《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问题的思考》,《现代审计》2007.1

[2]纪敏:《我国中小企业融资与金融体系完善》,中国人民大学,2003年博士学位论文

[3]吴松荣:《化解我国中小企业融资难问题的思考》,《企业经济》,2006.12

[4]王召:《化解中小企业融资困境新思路》,《经济日报》,2003年12月15日

[5]谢志华:《财务管理》,高等教育出版社,1999年版

作者:李燕萍

上一篇:教育基尼系数下的特殊教育论文下一篇:春节庙会策划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