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动画文化艺术论文

2022-04-15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剑网3·侠肝义胆沈剑心》(下文简称《沈剑心》)是一部由网络游戏改编的番外IP动画片,最早于2018年6月在领头国内二次元文化的哔哩哔哩(bilibili,简称B站,中国年轻世代潮流文化社区和视频平台)上播出,并于2020年3月30日正式完结第2季(该动画现共计制作两季25集)。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日本动画文化艺术论文 (精选3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日本动画文化艺术论文 篇1:

从中国国画的留白美到日本动画的静止美

摘 要:中国国画有一种美叫留白美,日本动画有一种美叫静止美,它们有着异曲同工之妙。中国国画的留白和日本动画的静止,听起来好像没有多大的关系,但细细想来会发现它们其实有着相似的手法:一个是通过留白来表现以少胜多、以简胜繁;一个通过静止来表现运动,以静制动。文章通过对中国画的留白美和日本动画的静止美的分析,探索在艺术创作中应该如何把握有无的关系,应该如何对待传统,从而创作出具有时代特色和个人特征的艺术作品。

关键词:留白;静止;有无

留白是中国画的特点之一,是一种以虚写实的艺术手法,它通过空白的画面衬托其他的画面,让人留有想象的空间。老子在其著作中说:“卅辐共一毂,当其无,有车之用也。燃埴而为器,当其无,有埴器之用也。凿户牖以为室,当其无,有室之用也。故有之以为利,无之以为用。”这说明了无的用和无的美,这里的留白就是无,通过无来突出有,通过有来表现无。留白可以给人带来无限的遐想,展现出丰富的意境,给人以精神享受。国画中利用留白来营造气氛,创造诗一般的意境,表现的东西有时比完全填满更为丰富,以无形作有形,是一种意象的艺术表现语言,表现出超然向外的艺术形式。

留白的妙处在于画家使画面中的空白具有了特殊的意义,在画面上形成了自然的留白美,是一种以静制动、无声胜有声的“计白当黑”。在国画大家齐白石的画作中,常常大量留白,很多画面中画的部分只有整個画面的五分之一至二分之一,这样通过空白的画面能更好地突出主题,增加画面的层次,提升画面的意境。善于留白,以少胜多,是他画作的显著特点之一。齐白石在不同时期画过好几幅《洞庭君山》,每一幅画作都有大量的留白,在他1927年所作的画作《洞庭君山》轴中仅有两组图像和一段文字,一个是虚渺的君山,一个是聊聊几笔的一叶扁舟,其余地方都是留白,这种构图给人以清新雅致之质感,在画面中的云海、湖水都通过留白来体现,这种构图方式也是齐白石很喜欢且善于运用的,正如他自己所说:“山水要无从所想得到处,故章法位置总要灵气往来,非前清名人苦心造作”。

八大山人朱耷的作品中也是大量留白,他的作品章法结构不落入俗套。他善于利用、驾驭空间,发挥空间效应。他的不完整就是一种留白,通过不完整求完整,通过留白求表现。他的作品雅致、静谧,简单到极致,寥寥几笔给人们带来极为丰富的美感。在他的作品《孤禽图》中只有寥寥数笔,既无山也无水,连树都是只有一根树枝。一只小鸟孤独地立在树头,无依无靠,摇摇欲坠,却单脚紧抓枯枝,不屈地立于枝头。但通过画面的留白,我们看到了深邃的空间,丰富了我们的想象,正所谓:“枯枝孤鸟立苍茫,世事皆空鬓发霜。云卷云舒云散去,不哭不笑不疯狂。”在他的很多作品中都是极简至上,他画的鱼很多只有轮廓,但我们却能从他的留白处看到水,看到灵动的水草,从他的画中感受到一种现代的大气,一种留白的气势,一种禅意,这就是他艺术的巧妙。他的作品在世界画坛影响巨大,特别是在日本备受推崇,这也奠定了日本现代的审美风格以及日本动画的审美取向。

山水画中的留白使画面层次更加丰富,增添了高远、神秘、朦胧的美感;花鸟画中的留白留住了花鸟鱼虫的神韵,留住了人们遐想的空间,疏离了现实,关照了内心。中国画中的云通常都不是画出来的,而是通过山峰的画面空白处来体现的;水也是不画出来的,是通过画出的岸和水里的鱼来体现的;天空的高远是通过翱翔的鸟儿来体现的。这些都是留白的妙处,通过已有的物品和大面积的留白来体现人们想象到的东西,这比直接画出更加震撼人心。留白给观者留出来了想象的空间、生长的空间、呼吸的空间。留白是一种境界,是一种绘画的境界,更是一种人生的境界。人生同样需要留白,可惜在急功近利的今天,这种留白是越来越少了。但在我们的邻邦之国的日本,留白以一种其他的方式在不断延续、发展。在日本动画中,用静止的美来体现生命中的留白。

日本动画有一个区别于其他国家动画的显著特点,那就是在动画中静止的画面特别多,这种静止有一种别有风味的静止美,也是日本动画的重要特点之一。日本动画借鉴了美国的有限动画,并且发展为自己的特点,把有限动画的有限变为静止的美。在这里,留白美和静止美相得益彰,一个是通过留白来表现以少胜多、以简胜繁,一个通过静止来表现运动,以静制动。虽然,在日本动画发展之初,使用有限动画纯属出于节约成本的考虑,手冢治虫把原来就有限的动画更加有限,但正是这种不流畅的动画成为了日本动画独特的风格,与美国的流畅的24帧动画相抗衡。日本动画中体现出来的就是动画中的静止美。在一张画面上停留的时间较长,使得日本动画看起来像动起来的连环画,但正是这种静止让观众更加清楚地看到了最具有震撼力和冲击性的镜头。而漫画式的画面分割也加强了镜头的变化感,既有长达5秒的静止镜头也有运动的镜头,这种镜头的变化形成了对比,增强了艺术效果。正如没有黑夜的黑暗就感受不到繁星的闪烁,通过静止的表现也能使人感受到运动的美。当然无论什么情况都要有一定的度,留白多了,会喧宾夺主,静止时间长了,也会起到相反的效果,被认为是偷工减料。《新世纪福音战士》的后面居然出现了长达65秒的静止镜头,确实有些长,但许多的静止镜头还是展现了静止美的。

虫制作的《明天的乔》之中就使用了不少的静止画面,这种画面加上优美的背景音乐,产生出一种独特的静止画面美学,仿佛是动起来的漫画,也确立了日本漫画和动画的绝对关系。在《灌篮高手》中也有大量的运动画面需要展示,比如说上篮投篮的动作,但在动画中只用了整个动作中精彩的几个画面来表现,却令观众体会到他那风驰电掣般的速度。其实有时无声胜有声,全部清楚交代不如留给观众的思考更加令人回味。格式塔心理学的完形原理认为,知觉到的东西要大于眼睛见到的东西。任何一种经验的现象,其中的每一成分都牵连到其他成分,每一成分之所以有其特性,是因为它与其他部分具有关系。由此构成的整体,并不决定于其个别的元素,而局部过程却取决于整体的内在特性。完整的现象具有它本身的完整特性,它既不能分解为简单的元素,它的特性又不包含于元素之内[1]。这就使得静止让人感知到别样的丰富的审美,静止所表现出来的时间性和空间性是获得精致美感的基础。

同时,动画中的静止画面也更能反映人物的内心世界,在舒缓的时间感中,也强调了内心的时间和思维的时间,营造出一种渐逝的时空效果。正如日本漫画中的间白也是将空白作为有意义的空白使用,这也是日本漫画的一个重要的特征。空白的格子表示了缓慢的时间间隔,通过间白的套用、重叠和强调,中和时间,渲染情绪和气氛。说到日本漫画的格子,其实也是在大正、昭和年代通过模仿欧美漫画的形式确立的,但在借鉴的基础上发展出了有日本特色的分割法,回归到了江户时代时间分割接近的特点上来,形成了自己独有的特色。动画和漫画的关系之紧密,使动画也延续了这一特点,通过漫画中的间白发展出独有的静止之美。格子的使用也常常搬到动画中来,比如说日本动画中的几个静止的镜头同时出现,用分格的方法表现不同人物早同一时刻的表情、状态,或是同一人物在不同时空的情感、事情。由这种静止的分格表现出了叙事的多样性,使观众兼顾了不同的几个事件或是情感,更容易产生联想,引起共鸣。这也是静止美的一种体现。

不论是国画中的留白,还是动画中的静止,都是用事物的正反两面来相互补充,是一种体现相对应的形态的手段。用无体现有,用留白体现其他的画面,用静止来体现运动,这也是一种相对论的思维的体现。日本动画中的静止美已经成了日本动画的标志之一,完全静止的镜头、只有头发或嘴部动起来的画面,抑或是分格法表现的多种静止的形态,还有在静止的画面上游走的镜头,都体现出一种虽静尤动的画面美感。留白之相对于静止,是值得我们思考的地方。为什么欧美的分格被日本加上了静止的美感?为什么省时省力省钱的有限动画成了日本风格的日本动画?为什么中国的留白被日本挖掘出了精华?

周作人曾惊叹:日本摹仿中国文化,却能唐朝不取太监、宋朝不取缠足、明朝不取八股、清朝不取鸦片。再想想日本的茶道、禅宗和歌舞伎,恰恰是这种兼收并蓄构成了日本文化的独特性[2]。这种独特性正是值得我们思考和借鉴的地方。日本动画对待各种文化艺术都是以一种解构与重构的态度来接受,在深刻领悟了其文化艺术之后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先解构后重构,从而产生出具有独特性的日本文化,也是基于这样态度,才发展出了具有日本特点的日本动画。在我们的艺术创作中,同样需要这样的精神,通过对传统文化的深刻理解和变异创作出具有时代特色和个人特征的艺术作品。

参考文献:

[1][美]库尔特·考夫卡.格式塔心理学原理[M].李维,译.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0:序.

[2]看!那张白脸日本歌舞伎华丽妖艳四百年[EB/OL].(2011-03-25)[2018-06-20].http://gb.cri.cn/9223/2007/07/04/342@1662029.htm.

作者簡介:

陈学军,江汉大学美术学院,副教授。

郝怡,江汉大学美术学院,讲师,艺术学博士。

作者:陈学军 郝怡

日本动画文化艺术论文 篇2:

从《剑网3·侠肝义胆沈剑心》看中日动画的交融

《剑网3·侠肝义胆沈剑心》(下文简称《沈剑心》)是一部由网络游戏改编的番外IP动画片,最早于2018年6月在领头国内二次元文化的哔哩哔哩(bilibili,简称B站,中国年轻世代潮流文化社区和视频平台)上播出,并于2020年3月30日正式完结第2季(该动画现共计制作两季25集)。《沈剑心》以唐朝为背景重新构架了一个大唐,讲述了心怀大侠梦的纯阳宫“保安”沈剑心在江湖中的“侠肝义胆”事迹。从观众的反馈来看,该两季动画仅B站就有近280万人追番,点击量更是超过了1.2亿次,属于口碑与点阅双赢的佳作。

仔细分析一下会发现,该作品在制作形式、风格特色、内容设置等各方面都体现了我国动画与日本动画的发展状况,并带有明显的中日文化碰撞与融合之特点,还暗含了当代国人的民族意识等。

《沈剑心》采用了番剧这一形式。番剧——二次元文化的常用词语——本身就是一个舶来词汇,意思为连载的动画,最早产生于日本。日本动画现多采用这种动画片制作形式。通常情况下,番剧以3个月为一番(1季),每集制作周期一般为1周,每季一般包含12或13周。现在国内的连载动画片大多接受并采用番剧的制作形式,如《全职高手》《魔道祖师》《镇魂街》等。

采用番剧这种制作方式有其优势:一是方便与国外动画接轨。日本作为全球二次元文化输出的领军国家,其动漫文化对世界产生了巨大影响。在互联网时代,我国采用番剧的制作模式,可以方便中国与他国进行动画作品的同步输入与输出。二是统一制作模式。日本番剧的成型,为国际动画片的制作提供了范式,在这个范式内全球动画行业展开制作竞争,有效促进了世界文化的融合发展。三是满足受众的接受习惯。中国当代青少年对于日本动画非常熟悉,大家已经接受并习惯了日本动画作品的审美情趣,因此采取番剧这种制作形式,借鉴日本动画画风、叙事结构等方面的特色,能更好地满足当代年轻人的接受习惯,达到更优的传播效果。

中日动画的融合体现在多方面,从整体上分析,呈现出中国影响日本——日本输入中国——中日融合发展的过程。日本动画的起步阶段是深受中国动画影响的。从20世纪40年代开始,以万氏兄弟为代表的中国动画先驱提出了“中国的活动漫画应有中国的人物形象”这样的概念,作品要蕴含中国特有的民族风情。在这样的理念下创作了《铁扇公主》《大闹天宫》《牧笛》等一系列中国经典动画,形成国际动画史上著名的“中国学派”。中国学派的美学理念对日本早期动画制作影响非常大,例如1958年上映的日本第一部彩色动画电影《白蛇传》就取材于中国著名的民间故事;“日本动画之父”手冢治虫更是公开表示,《铁扇公主》的动画片是促使他弃医从事动画创作的重要契机,在中国动画影响下,他形成了自己的动画风格,先后制作了《铁臂阿童木》《怪医黑杰克》《火之鸟》等一系列经典作品。而这些作品又反过来对中国的动画发展产生了巨大影响。中国当代(特别是近年来)的动画作品在借鉴了日本动画的发展模式下,开始向“中国学派”回归并对外输出:电影方面,《大圣归来》取材于孙悟空,《哪吒之魔童降世》取材于哪吒闹海;番剧方面,《一人之下》依托于中国道文化,《沈剑心》则是对中国侠文化的重新解读。随着这些作品的出现,中国开始向“国漫崛起”时代迈进,意图重新找回中国在世界动画中的话语权。

在《沈剑心》中,总能看到日本动画的影子,这充分体现了中国动画制作对日本动画的扬弃与融合。在动画番剧的类型中,有一个类型为“装番”,日本动画《在下坂本,有何贵干》《齐木南雄的灾难》是该类型番剧的代表作品,这类番剧里的主角往往是带有“玛丽苏”/“杰克苏”(一般指自带主角光环的、极度“完美”或者极度“平凡”的女性/男性角色,他们通常人缘超好,做事一帆风顺,即使中间遇到挫折,也总能轻易渡过)的人设,向受众展现草根人士干大事的搞笑情节。这种番剧特点非常符合当代年轻人的接受习惯,因此大量产出,如2020年1月番的日本动画《因为太怕痛就全点防御了》和中国的《仙王的日常生活》。《沈劍心》亦明显带有该类番剧色彩,以“保安”为职业的草根青年沈剑心无意间领会了纯阳宫的绝学“纯阳之力”,但纯阳之力却不能随时发作,只能在关键时刻恰好来临,以搞笑翻转的形式化解一次次江湖矛盾,诠释了他心中的中华侠义,守护了大唐江湖。在画风、叙事等方面,《沈剑心》更是呈现出受日漫动画影响的特点,比如画面、语言上的画风突变,让人很容易跳入日本动画《银魂》等所营造的无厘头氛围中。而带有此风格的《十万个冷笑话》《万万没想到》等作品更成为当红爆款,受到年轻人的追捧。

日本动画《银魂》

日本文化元素在中国动画作品中的展现,也充分体现了中国文化与日本文化的融合。在《沈剑心》中,有两个文化元素是日本文化的突出代表:武士刀与八岐大蛇。在日本文化中,武士刀是日本武士道精神的实物标志,它见证了日本的历史,寓含了武士之魂的象征意义。《沈剑心》中的中国刀剑与武士刀剑的碰撞,其实暗含了中国侠文化与日本武士道文化的碰撞。而八岐大蛇更是中日传统文化相融合的结果。八岐大蛇(别称八俣远吕智、八俣远吕知,日本最具代表性的妖怪之一)是日本妖怪文化的代表。有部分学者认为,八岐大蛇的原型来源于中国《山海经》记载的相柳、《淮南子》记载的九婴这一九头蛇形象,是九头蛇东渡日本后形成的日本形象。《沈剑心》将八岐大蛇融入徐福东渡传说中,深层次展现了中日传统文化的融合。

《沈剑心》的故事内容充分体现了当代国人对于日本文化一方面认可接受,一方面从民族感情上又拒绝抵触的矛盾心态。沈剑心在成为大侠的道路上,很多不良因素动摇、阻碍着他。比如在第2季中,同日本文化侵入的斗争是最主要因素,作品通过设置三个矛盾冲突构架了整季的叙事:一是东瀛通过东瀛贷、樱花贷这些贷款对大唐人民进行经济控制;二是东瀛意图通过江湖选秀破坏大唐的江湖大侠体系,重构一个由东瀛人掌控的“江湖红人”大侠体系;最后是两个矛盾在东瀛军事侵占大唐中完全爆发,大唐大侠们最终觉醒,认识到东瀛人的真正意图而奋起反抗。

作品所体现的冲突性是基于现实国人对日本的选择性对抗的态度。日本学者井出敬二在分析日本对中国的公共外交时,以日本研究中心在中国展开的民意调查为例,指出中国民众回答“对日本没有亲近感”的比例为71%,远超过“对日本有亲近感”的16%比率;在回答“对日本没有亲近感”的理由中,排在最前面的是“历史认识”(占69%)、“领土、领有问题”(占51%)、“日本反华情绪严重”(占47%)。井出敬二同时强调了日本动漫作为文化艺术交流的重要作用。他在结论中指出,“就公共外交而言,很难让中国人脱离现实地产生肯定日本的印象”。因此,《沈剑心》所展现的既接受日本动漫文化,又拒绝日本政治、经济、文化等输入的矛盾心理,是基于中日国际交流的现状,体现了国人的民族意识。

纵观中日动画的发展史,从绝大多数动画作品中都能或多或少地发现中日文化碰撞与融合的影子,彼此无法完全割裂开来。《沈剑心》只是其中一个缩影。在媒体融合时代,中国动画产业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机遇与挑战,中国动漫要想崛起,立足中华文化的同时吸纳他国文明,应该是一条必经之路。

作者:王笋

日本动画文化艺术论文 篇3:

浅谈工匠精神对动画的重要性

“工匠精神”指的是一种职业精神,而它也是职业能力、职业道德与职业品质的一种体现,是就业人员职业价值取向在工作中的表现。“工匠精神”的核心便是敬业、精益、专注、创新。而动画作为我国艺术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在追逐中国梦的过程中,人们想要制作出优秀的、蕴含深刻哲理的动画,“工匠精神”则显得尤为重要。

一、日本动画

(一)开始

作为我国的邻国,日本在动画方面的成就无疑是巨大的。1917年,日本的第一部动画《芋川椋三玄关番之卷》问世,同年,动画《袁蟹和战》与《钝刀》完成,它们对日后日本的动画发展有启蒙作用。1956年,日本东映动画公司诞生,其于1958年推出了日本第一部彩色动画电影《白蛇传》。从第一部动画到第一部彩色动画,虽说其中有不少社会因素,但更重要的是许多从业者兢兢业业的不懈努力,使日本动画不断向前发展。

另一个日本动画界的巨头便是手冢治虫工作室,手冢治虫被誉为“日本现代动漫之父”。他创作了日本第一部电视动画片《铁臂阿童木》,这部动画片轰动一时,也带动了日本动画产业的发展,使得日本出现很多动画公司,日本动画产业也从这时开始初具规模。1965年,日本第一部彩色电视动画《森林大帝》创作完成,其中崇敬与热爱生命的主题使得这部动画成为里程碑式的作品。手冢治虫制作动画的原则是在动画的故事情节上面下功夫,他认为对动画中角色的内心塑造和世界观塑造比单一的只关注角色动作更加重要。正因如此,他才能取得如此成就,他证明了即使是简单的动画与漫画也能够蕴含深刻的人生哲理。在做出出色动画动作时,动画在故事情节、人物内心以及世界观等方面做得更加出色,这便是精益求精的一种体现。

(二)发展

20世纪80年代,日本动画界的巨头乃是宫崎骏与他的吉卜力工作室。在当时的社会背景下,动画片如雨后春笋般大量涌现,但是其中大多属于粗制滥造的作品。宫崎骏不仅没有被当时的潮流所淹没,还迎难而上,他大多使用朴实的镜头和细腻的画风,其作品蕴含丰富的哲理,具有深切的人文关怀,有很重要的艺术价值,他制作的动画人物生动、剧情奇幻,被称为当时日本动画界的一股清流。而他的吉卜力动画工作室也被誉为日本的迪士尼。只有远超乎常人的专注力,人们才能完成这样的事情。在日本,像这几位具有工匠精神的日本动画制作者还有许多,如大友克洋、押井守和庵野秀明,无一例外,他们的身上都具有强大的工匠精神,正是因为这些人的不断努力,日本动画才能发展得如此迅速,出现了许许多多的优秀动画作品。

(三)创新

经历了半个世纪的发展之后,日本出现了许许多多的动画爱好者。但是,日本并没有在制作动画这一条路上走到黑,而是不断寻求创新与突破。日本动画逐渐朝产业化方向发展,这时,日本已经建立了完整的动画制作与播出、动画衍生品生产与出口的产业链。数据显示,日本在2003年销往美国的动画、漫画以及动画相关产品的总收入为43.59亿美元,是出口美国的钢铁收入的四倍,正是因为将动画产业化这一创新,日本在动画方面取得了巨大的收入,甚至影响其他国家,其纷纷开始重视这个充满潜力的产业。

二、中国动画

(一)诞生

我国的动画产业发展至今,虽说也是蒸蒸日上,但是和日本、美国这两座大山相比还是略逊一筹。纵观我国的动画发展史,1922年,万氏兄弟制作出我国第一部具有广告性质的动画短片《舒振东华文打字机》。到了1935年,万氏兄弟又制作了《骆驼献舞》,这是我国第一部有声动画。直到抗战之前,万氏兄弟一共制作了将近20部动画短片,这已经算是不错的成就。万氏兄弟并没有因此而满足,不仅想要创作出更好的动画,更想要制作出属于中国人自己的动画。

经历很长时间的研究与探索后,万氏兄弟意识到自己制作的动画存在的问题,那就是只会模仿美国人的动画,并没有真正地具有中国风格的东西。万氏兄弟认为,如果想要中国动画事业具有无限的发展潜力,那就需要让中国动画扎根于民族传统之中。1941年,万籁鸣受美国动画《白雪公主》的启发,倾尽心血地拍摄了动画长片《铁扇公主》。因为它取材于《西游记》,所以故事情节更能让当时的人们接受。不仅如此,这部动画也没有像以前一样模仿美国的绘画方式,而是融入了许多具有中国传统风格的绘画方式,这部动画具有很浓的水墨画风格,具有鲜明的中国特色。

(二)兴盛

新中国成立后,在一个个具有工匠精神的领航者带领下,我国动画事业逐渐兴盛。从上海美术制片厂的《骄傲的将军》到万籁鸣、唐澄执导的《大闹天宫》,这些动画都运用了中国化的风格,从服装道具到背景图案,人们都能够在其中找到中国传统文化元素,使观众有着非常好的反响。尤其是《大闹天宫》这部动画,由于有《西游记》的铺垫,再加上顶尖的制作团队,孙悟空的人物性格被塑造得栩栩如生,该动画片几乎算得上是当时国内动画的巅峰之作。

之后即使有“文革”的致命性冲击,中国动画还是厚积薄发,推出《哪吒闹海》,又为中国动画人重拾了信心,中国动画团队又制作了如《人参娃娃》《山水情》《天书奇谈》等既蕴含中国传统文化也有着大胆创新的优秀动画作品。

直到20世纪80年代,我国动画制作水平一直很高,但是我国动画制作出来并没有大量销售,动画创作有变慢的趋势。加上改革开放后大量外国优秀动画被引进到国内,对我国本土动画产生了巨大的冲击。可就在这巨大的压力下,我国动画制作者依然没有放弃,而是拿出异于常人的专注力,创造出了《黑猫警长》《三毛流浪记》《邋遢大王奇遇记》等优秀动画。这些动画贴近生活,动作刻画细腻、故事情节扣人心弦,至今还是我国90后难忘而又温暖的记忆。

由此可以看出,在我国动画事业发展初期到中期,从刚刚开始的万氏兄弟到上海美术制片厂,再到大批动画爱好者的涌现,一部部优秀作品被他们创造出来。无论有多大的难题抑或是外界的阻挠,他们都能够克服并且变得更加强大,这其中他们的工匠精神功不可没。

(三)低谷

可正所谓成也萧何败也萧何,因为有了这种工匠精神,我国动画事业能够迅速发展成型并且蒸蒸日上,也因为在后来的道路上我国动画制作者失去了这种精神,我国动画事业在一段时间内逐渐衰落。从1995年开始,中国动画发展就变得非常缓慢,甚至出现倒退。在这段时期内,中国动画制作周期非常漫长,技术掉队,大批人才流失。就连中国动画一直遵守的加入传统元素也被逐渐抛弃,很多动画制作者不再敬业,不再专注于动画事业的发展,更不用说去创新。大多数动画制作者更多地是为了金钱而制作动画,而不是为了发展我国动画事业。所以,在这段时间内,由于动画制作者不再具有工匠精神,很多粗制滥造的动画片被创造出来,动画片不再蕴含丰富的文化涵养,而是在很长的一段时间里朝低龄化、幼稚化、无趣化的方向发展。其中典型的动画片就是《雷锋的故事》,本来雷锋是大家学习的榜样,制作一部以雷锋为主题的动画片是非常好的。这样既可以将雷锋的事迹用动画片的形式表现出来,也可以弘扬我国乐于助人的传统文化。但是,其中故事情节过于低龄化、人物形象塑造不够鲜明,难以有效吸引观众,令其产生共鸣。

(四)走向繁荣

近年来,随着一个个热爱动画、具有工匠精神的团队的出现,一部部优秀的动画片相继出现,如《秦时明月》《全职高手》《一人之下》等。这些动画已经和目前日本动漫的实力相差无几,甚至在某些方面更有将之超越的趋势。笔者相信,在这些真正的工匠带领下,我国动画产业一定能够迅速发展,逐渐恢复昔日的荣光。

三、结语

工匠精神是社會文明进步的重要尺度,也是中国动画发展的精神动力源泉。作为文化艺术产品,动画兼具文化传播和社会教化功能,民族传统文化是其生命力所在。中国动画要想具有无限的生命力,动画制作者就必须培养和具备工匠精神,使其在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土壤里生根发芽,茁壮成长。

(江西服装学院)

作者:周鑫 王芳

上一篇:法律顾问合同(精选2篇)下一篇:工程设计合同(精选2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