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化学教育论文

2022-04-12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摘要】实验探究式教学方法是一种有效的教学方法,应用到高职化学教育中,可以有效地对学生实际操作能力以及思考能力进行培养,提高课堂教学效率。这与高职院校的办学目标一致。教师在教学中需要合理使用教学方法,提高人才培养的有效性。文章阐述了实验探究式教学在高职化学教育中的运用。今天小编为大家推荐《高职化学教育论文 (精选3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高职化学教育论文 篇1:

产教融合视域下高职化学教育改革的实践路径

【摘 要】本文阐述产教融合理念在高职化学教育改革工作中的作用,提出产教融合视域下高职化学教育改革的方向及建议:依托产教融合需求,创新化学课程与校本内容;突出产教融合价值,提升学生“实训+实操”水平;开展高效的教学评价与反馈,提升化学教育改革质量。

【关键词】产教融合 教育改革 高职化学 实训 实践能力

随着我国教育改革工作的持续推进,高等职业院校的教学改革工作朝纵深方向发展,其中极具标志性的工作就是突出产教融合在教学工作中的作用,并以此作为提升教学质量的重要依托。产教融合是职业教育发展的基石,也是确保学生“学有所得,思有所感,技有所用”的基本保障。产教融合要求职业院校必须走“校企联动”路线,突出功能型与实用型人才的培养价值,切实增强教育教学工作的指向性和目标性,推动教育教学与产业融通。为此,有必要制订一体化的教育改革方案,增强产教融合水平,提升育人质量。本文以广西安全工程职业技术学院为例,就产教融合视域下高职化学教育改革路径进行探讨。

一、产教融合理念在高职化学教育改革工作中的作用

产教融合,指的是产业与教育的融合,即校园教育教学工作与社会性的专业产业形成融合发展效果。在职业教育体系中,产教融合是基本路径,对培养高素质的应用型人才具有不可或缺的作用。在产教融合背景下,高职化学教育工作的推进,必须走“校企联动”“产学研融通”的路径,突出产业、企业与学生的联系,突出实训在教学工作中的重要性,突出学生应用技能培养的重要性,全面提升教育教学工作品质。

产教融合,一方面可以促进高职化学教育改革工作的开展,为改革指明方向和路径;另一方面依托产教融合平台和机制,高职化学改革工作将更为具象和务实,更加贴近学生的需求,而不是浮于表面、流于形式。例如,近年来广西安全工程职业技术学院积极推进本校教育改革工作,包括化学在内的许多学科一方面与各类企业密切合作,搭建产教融合平台;另一方面引导学生“边学习,边实践”,在产教融合环境下增长实践技能,而不是“埋首故纸堆”。通过积极努力,广西安全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在产教融合平台下提升了化学教育改革水平,有力助推了化学教学工作创新,确保了化学专业学生能力不断提升,其综合技能水平显著增强。

二、产教融合视域下高职化学教育改革的方向及建议

在产教融合的背景下,高职院校的化学教育改革工作要融合课程、实训、操作、反馈等各个环节的要素,为学生创造更务实有效的学习环境,为教学工作夯实基础。要紧扣产教融合需求,提升教育教学工作针对性,推动化学教育改革取得预期成果。

(一)依托产教融合需求,创新化学课程与校本内容

高职院校的化学教育改革要紧扣基础要求,从课程与教材内容入手,创新课程形式,完善校本内容,为学生提供更务实、更贴近化学学习需求的课程与教材。化学是一门实验性与实践性极为突出的课程,高职化学更是凸显出这一特性。要着力创新课程与校本内容,提升产业融合水平,推动教育教学工作深入发展。一是形成“双主体”并行机制,由学校与企业或产业单位共同编制课程、校本,确保课程与校本的实践性。二是提高课程与校本的现实性,尤其是要结合化学专业的产业发展潮流,结合学生就业形势和企业需求,灵活添加化学教学内容,不断丰富实践课程的形式,不断添加全新内容,提升高职化学课程创新水平,确保学生可以吸收到最新、最具时代特性的化学知识,掌握前沿的化学职业知识与技能。三是不断探索课程与校本的调整、丰富与补充方案,确保课程与校本“常改常新”。具体来说,学校与各大企业、化工类机构开展密切合作,对现有的课程设置模式、教材与校本内容进行适度调整,丰富教材与校本知识内容,形成更完善的教学理论体系,确保教育改革有效推进。

例如,广西安全工程职业技术学院积极推动与产业、企业的合作,尤其是共同构建化学教材与课程实践体系,在传统教材与教学大纲之外,加入更多“动态化”课程内容,如实训科目、产业化工校本等。通过这种对接产业需求的课程与教材创新,广西安全工程职业技术学院的化学教育改革工作不断深化,化学专业学生的能力有了显著提升,不仅可以更好地适应未来的市场就业需求,同时也为所在专业的实践创新提供源源不断的“活水”。另外,教师积极作为,在教学实践中对现有课程内容、教材与校本开展反复验证,以实际教学查摆现有课程设计、教材与校本应用中的问题和不足,提出系统的建议和意见,为高职学校化学改革提供重要依据。

(二)突出产教融合价值,提升学生“实训+实操”水平

在高职院校化学教育改革与教学推进过程中,学生是核心主体,学生的体验和需求要成为检验教学成果的重要指标。从学生的需求入手,以产教融合为依托,化学教育改革要紧抓实训教学与实操技能培养,切实增强学生的综合技能。近些年,社会性企业对功能型、应用型人才的需求日益提升,化学专业的职业人才培育也要紧跟时代潮流,从产业发展与企业需求中发掘教育改革的切入点,提升化学教育教学改革的整体质量,确保化学專业的学生融入产业情境,不断提高职业技能水平。

要把握产教融合需求,不断创新教育教学,着力提升“实训+实操”工作水平。一是全面革新教学理念,树立“实训主导,实操引领”的教学方针,将学生实际能力打磨和培养作为教学的第一要务。二是创新实训教学的基础设施与技术条件,确保实训、实操教学的软硬件水平不断提升,帮助学生不断进步,掌握扎实的化学技能,为日后就业和深造奠定坚实基础。三是突出“实景教学与实验教学”的融合价值,让学生在实验、操作中感知化学知识要点,掌握实操技能。如在溶液小实验中,在碱性溶液中掺加酚酞试剂后,很多学生看到溶液的颜色转变成了红色,其探究兴趣和欲望被激发。教师也可以让学生亲自做一遍这种实验,感受这种神奇的变化。通过有效的实训、实验和实操,高职学生的化学理解能力与应用水平得到提升。

广西安全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在近年来的化学教育改革中十分重视听取相关企业的建议和看法,尤其是与化学专业的下游企业开展多次座谈、交流,同时借助人才招聘会、产教融合交流活动等,获取大量关于高职院校改进专业教学工作的建议,给化学教育教学改革提供重要参照性意见。依托产业、企业的需求,高职化学教育改革要走“实训为主,日常实操,教改深化”的路线,确保学生在实景教学中获得扎实的化学知识和技能,形成专业化能力,满足产业与企业的需求,在长期的实训与实操环境中成长为社会需求的功能型人才。只有真正突出产教融合的一体化价值,才能为高职院校化学教育改革确立正确方向,这也是包括广西安全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在内的众多高职院校的共同诉求。要统筹高职化学教育改革与创新发展的整体需求,全面提升产教融合之于实训、实操教学的作用价值,推动化学教育教学工作走向深入,为高职化学专业育人工作取得持续性进展提供切实有力的支撑。

(三)开展高效的教学评价与反馈,提升化学教育改革质量

高职院校的化学教育改革工作,应秉持全周期理念,突出流程化控制与管理的重要性,为学生、教师提供有效的评价和反馈,确保教学工作不断深化,确保人才培养工作取得实效。近年来广西安全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十分注重将化学教学的评价与反馈纳入教学主体工作中,形成“三位一体”的评价模式,取得了良好的反馈效果。依托有效的反馈与评价,广西安全工程职业技术学院日常化学教育教学工作不断深化,学生的化学实践能力不断提升,化学教学整体质量也稳步提高。

“三位一体”评价,指的是“师评+他评+自评”的结合。在高职化学教学中,定期对学生的化学理论水平、技能水平与实操能力进行多点评价,运用“三位一体”评价模式,突出产业与企业的需求特质,同时采纳各方意见,形成全面且多样的评价结论。用扎实全面的评价结果作为依据,及时与化学专业学生开展沟通与交流,指出其前一阶段学习中暴露出的问题和不足,使之加以改进和完善,这便是反馈的过程。在产教融合的需求指引下,高职院校的教育评价与反馈,集中体现了新型教育理念的指导意义,即将传统的评价模式进一步细化,突出了“回头看”与“二次思考”的重要意义,实际上给学生提出了一体化学习反思的命题,拓宽了化学教育教学改革的范畴。

据此可见,高职化学教学要以实践路线为指引,突出评价与反馈举措的价值,确保教学取得创新性突破。一方面,借助“三位一体”评价与后续反馈,能够将教学工作中的“细枝末节”充分提升到更高的维度,实际上给教师工作指明了改进方向,也可以折射出高职化学理论授课与实践教学中的不足,进而提出改进意见和方向。另一方面,“三位一体”的评价模式,可以为反馈、指导创造条件,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认知差距与不足,形成“启发式点拨”效果,最终目的是提升教育教学品质,让学生“学有所得”,掌握扎实的化学技能与应用能力,养成积极探索、深入思考、持续完善的学习韧性与习惯。

综上所述,高職院校化学教育改革工作的推进必须以产教融合为依托,走一体化、系统化和持续化路线,突出学生的整体发展需求,突出教育教学创新目标与方向。高职化学改革工作的推进,要落实到教学细节中,体现在学生的需求中,形成常态化改革模式,彰显务实效果。要以课程与教材形式完善、教学步骤创新、实践化教学改进、高效评价与反馈相结合等模式为依托,全面推动产教融合视域下化学教育教学改革工作,确保学生真正形成全面的化学实践技能,掌握产业与企业需要的化学能力,为后续就业、工作及深造奠定务实基础。

【参考文献】

[1]李静.新时期高职化学的教学困境与解决策略探讨[J].科技风,2015(23).

[2]崔杨.关于高职院校有机化学实验课程教学实施现状及改进对策的研究[J].新课程·中旬,2014(3).

[3]谭锡军.对高职化学教学改革的思考[J].中国科技信息,2005(18).

[4]范宏,赵元霆,卑占宇.高职化学教学改革的思考[J].学园,2015(2).

【作者简介】王有泉(1988— ),男,壮族,广西南宁人,广西安全工程职业技术学院讲师,研究方向为化学教育。

(责编 苏 林)

作者:王有泉

高职化学教育论文 篇2:

实验探究式教学在高职化学教育中的再探讨

【摘要】实验探究式教学方法是一种有效的教学方法,应用到高职化学教育中,可以有效地对学生实际操作能力以及思考能力进行培养,提高课堂教学效率。这与高职院校的办学目标一致。教师在教学中需要合理使用教学方法,提高人才培养的有效性。文章阐述了实验探究式教学在高职化学教育中的运用。

【关键词】实验探究式教学;高职化学教育;策略

高职院校的办学特色就是注重学生职业能力的培养,注重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要求学生具备较强的动手操作能力及思维能力,为社会输送高技术水平、高实践能力的实用性人才。而化学是高职教学中的一门重要学科,该学科对学生的实验以及实际动手能力具有较高要求。为了能够有效满足要求,在化学教育中可以进行实验探究式教学。本文就实验探究式教学的具体策略进行详细探讨。

一、结合教学内容进行科学的教学设计

教师需要结合教学内容合理、科学地制订教学目标、规划等。比如在学习“氧化还原平衡及其应用”,这一节内容主要是讲解原电池的相关知识,包括其组成及原理、电解,原电池的应用以及化学电池等。教师需要合理设置教学目标,要让学生了解原理,能够了解微型电池、铅蓄电池以及干电池的各自结构,在此基础上,让学生自己动手设计和制作出简单的电池。在这一内容的教学中,重要的就是原理部分。因此,为了能够全面把握教学重点,培养学生的思考及操作能力,就需要根据该教学方法的基本原则进行教学设计。教师需要在学生现有的知识基础上,给学生提出问题,让学生带着问题去进行实验;让学生观察及分析实验现象,对问题进行探究,最终学生可以从实验中得出结论(如表1所示,即为学生所总结的规则表格),能够将学到的知识进行迁移深化,解决实际问题。

二、结合现实,提出问题

为了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教师可以联系实际生活进行教学。电池是我们日常生活中不可缺少的,在各方面的应用也很多,学生都接触过电池。但是电是一种能源,电在电池中是怎么产生的?电池对电的使用具有什么意义?解决了什么难题?这些问题具有探究价值,可以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教师要引导学生能够结合自己生活中对电池的观察了解以及现有的知识,想一想电池在生活中的应用范围及存在形式,让学生积极进行探究。教师给学生展示不同类型的电池,问学生电池与化学间的关系,让学生自己在实验过程中寻找答案,有效引入原理教学内容及实验内容。在对问题进行提问的过程中,教师一定要注意,必须确保问题与现实之间存在紧密联系,不能脱离实际,否则就很难让学生将教师所提问题与现实进行联系,从而也就无法有效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除此之外,在提问的过程中还需要注意,不仅教师要联系实际对学生进行提问,提高其学习兴趣,学生自身也需要在学习之前和学习之后针对自身的问题进行提问,在学习之前,学生要做好预习,比如为什么有的电池能充电,有的电池不能充电?为什么相同大小的電池电力不同?然后在学习中带着疑问去学习。在学习之后,再针对学习中的疑问和重点进行提问,对所学进行巩固,提高自身学习效率。

三、开展实验,探究奥秘

化学教材中的原理演示实验,是巩固学生所学知识以及提高学生实践操作能力的最佳方式。因此,在教学中,教师要针对所讲解的知识,针对知识重点和在现实生活中的具体应用,设计整个实验过程,并让学生自己动手进行操作和探究。比如实验一:让学生分别将铜片和锌片插入放有硫酸铜、ZnS04溶液的烧杯中,观察实验现象并进行记录。实验二:将实验一中的铜片和锌片用金属导线连起来;用盐桥连接两个烧杯,盐桥就是装有KCI饱和溶液和琼胶的U型玻璃管,让学生记录和观察现象。实验三:将电流计接入到上述的金属导线中间,观察其指针的变化,记录下指针偏转情况,其具体过程如图1所示。

四、分析现象,得出结论

在完成这三个实验后,学生共可以观察到以下几个现象。

第一个现象:在实验中,学生会发现电流表的指针会出现偏转情况,根据其偏转情况,学生可以通过之前所学知识初步总结出简单结论,即Zn是负极,Cu是正极,这样就有利于接下来实验以及学习的顺利进行。

第二个现象:在正极的铜片上,有铜析出,而在负极的锌片上,则会出现轻微的溶解现象。

第三个现象:当在实验中将盐桥取出之后,电流表的指针就会回到原点。

然后,教师可结合学生在实验中观察到的现象提问,引导学生讨论问题。实验一中的铜片及锌片为什么没变?第二个实验中,铜片上怎么会产生新的红色的金属铜?锌片会一直溶解吗?在氧化还原反应方面分析铜片及锌片上的反应情况。结合电流计指针的变化情况,说明电流是怎样产生的?学生在讨论中会得出结论[1]。首先,锌片无法和硫酸锌溶液发生反应,铜片不能和硫酸铜发生反应,因此在实验一中二者没有发生变化。其次,在实验二中发现锌片溶解,是因为金属锌活泼:Zn-2e=Zn2+。出现氧化反应,电子通过导线流向铜片,溶液中的Cu2+从铜片上得到电子,出现红色的金属铜:Cu2++2e=Cu,发生还原反应,其总反应式为Cu2++Zn=Cu+Zn2+;再次,在实验三中,电流表指针发生偏转,是因为电子经锌片流向铜片,产生氧化还原反应,出现电流,所以电流指针开始出现偏转情况;而当将盐桥取出之后,电流表指针恢复原位,则说明盐桥具有沟通电路的作用。教师要引导学生,化学反应可以通过这样的装置转化成电能,即原电池原理,让学生在实验过程中理解原理[2]。之后,教师再为学生展示原电池模型,让学生依据实验顺序,再次认识原理,知道原电池就是将化学能转变成电能的装置。

五、迁移深化

学生在认识原电池原理后并没有结束,要让学生可以反复体会和思考,加深学生的认识。在让学生阅读教材内容之后,可以设计第二组实验。实验四:将碳棒、锌片作为电极,稀硫酸为电解质,设计原电池装置实验(具体如图2所示),观察实验现象,看电流计的变化情况,判断电源的正负极。将铁钉、锌片作为电极,稀硫酸为电解质,设计原电池装置。实验五:将碳棒、锌片作为电极,将硫酸铜溶液作为电解质,操作原电池装置实验,观察电流计情况,判断电源正负极。

学生通过分析和归纳不同电解质及电极产生电流情况,可以了解原电池产生电能的必要条件是氧化还原反应,还有电解质、电极及外电路,加深对原电池原理的认识,知道电解质、电极的要求,这也为学生之后的学习奠定了良好基础。

在学生掌握这些内容之后,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如果这种电源在实际生活中进行应用有什么缺点?学生根据实验实际情况进行讨论得出答案。之后,教师可以让学生剖开一节废电池,根据课本以及自己的观察,加深对干电池的组成、原理、反应原理的理解,让学生认识到干电池的优点,知道其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从知识层面上升到运用层面,让学生学会迁移[3]。最后,教师可以结合教材化学电池内容,让学生课后自己制作水果电池,应用原电池原理。

六、结束语

在高职化学的实际教学中,为了满足当今社会对实用性技术人才的需求,教师就需要注重对学生实验以及实际动手能力的培养。为此,教师在化学教学中就需要正确应用实验探究式教学方法,并通过科学的教学设计和正确合理的实践引导,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及实际操作能力,进而充分体现高职院校的办学宗旨,达到为社会输送实用性高水平技术人才的目的。

【参考文献】

[1]冯新瑞.研究性学习在学科教学中应用的探讨[J].课程·教材·教法,2002(05):11-15.

[2]李森,于泽元.对探究教学几个理论问题的认识[J].教育研究,2002(02):83-88.

[3]牛娟.探究式教学模式在高职化学实验教学中的应用[J].教育(文摘版),2016(11):133.

作者:王美兰 刘德华

高职化学教育论文 篇3:

绿色化学理念在高职化学教育中的融入

摘 要: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在发展的过程中对于环境的破坏也是相当的严重,社会的发展在很多程度上是建立在牺牲环境的基础之上的。在现如今的社会发展过程中一直在强调着可持续性发展,在发展过程中注重对于环境的保护与和谐融入,所以绿色化学理念的提出很好的顺应了现如今的一个发展的潮流。将绿色化学理念融入到高职院校化学教育之中从教育上就开始进行绿色环保理念的灌输,在理念形成的时候加强教育促进我国环境保护的不断发展与前进。在下文中笔者就绿色化学理念在高职化学教育中的融入进行浅要的分析,以此来促进高职院校的化学教育的发展和我国环保事业的发展。

关键词:绿色化学理念;高职化学教育;融入

一、引言

绿色化学理念是在一个环保的基础上提出的一种新型的化学理念,绿色化学主要是研究利用一套原理在化学产品的设计、开发和使用的过程中减少或者消除使用或者产生对人类健康和环境有害的科学。

二、在化学教育中树立正确的绿色化学理念

想要将绿色化学真正的融入到化学教育之中,首先要做的就是在学生中树立正确的绿色化学理念,只有树立绿色化学理念才能更好的进行化学教学充分的调动起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与积极性[1]。在树立化学理念的过程中对于老师是有着较高的要求的,老师自身就要首先树立起正确的化学理念,通过不断的学习与研究对于新型的绿色化学理念融入到自身的研究教学之中,对于相关的理论知识充分的掌握与理解,在课堂教育与实验过程中通过自身对于绿色化学理念的学习与了解潜移默化的对于学生产生影响,让学生们在这样的一种教学环境之下慢慢的进行学习研究,不断的提高自身对于绿色化学理念的理解与掌握程度。在教育学习的过程中老师也要对于教学的方法与思想进行一个适当的转变,对于环境污染的众多因素比如酸雨、三废、大气污染等等的观念理解进行转变,在绿色化学的基础之上进行一个全新的认识,然后通过老师的引导与学生在理解上产生一种共鸣从而进行学生观念的一种更新与转变。

三、在化学实验室中树立绿色化学理念

化学教育是一种实践性很强的学科,所以在化学教学之中大部分的时间都是在化学实验室之中,在化学实验室中做实验的过程中一般都会产生大量的有毒气体,这种有毒气体的大量排放不仅仅会影响到学生与老师的身体健康,而且对于环境也会产生很多的影响。这种情况就违背了现如今的这样一种以环保为前提的新型的化学理念,所以在化学实验室中也要进行理念的革新,对于之前的一些实验习惯进行转变进一步的在实验过程中进行发明与创造,并且在实验室的教学过程中要培养学生们的节省意识,在做实验的时候对于化学药品的运用要节制适量这样就可以很好的防止化学物品残留排放对于环境的危害。

(一)采用微量化实验,实现资源节约

所谓的微量化实验就是在实验的过程中采用微量化的实验器材装置,在实验过程中尽可能少的使用化学试剂来得出相应的化学结果,这种实验方式可以很好的减少化学实验的步骤不仅仅是节省了时间也可以很好的减少化学残留的排放对于环境进行很好的保护。微量化实验的显著的特点就是实验步骤简化、实验试剂用量少、实验时间短、实验结果准确等等,而且因为器材装置较小也很方便携带[2]。一般情况下微量化实验的所需的实验试剂是常规实验的百分之十到百分之一千之间,这种试剂的少量化很符合绿色化学的理念对于实验室的有毒气体的排放量有着很大的控制效果。

(二)系列化实验、组合实验与串联实验的优先选择

使用系列化实验、组合实验与串联实验可以很好的进行实验试剂的循环使用,将前一种化学实验的产物作为后一种实验的反应物这种情况可以很好的减少化学试剂的使用,也可以很好的进行环境的保护。比如在化学合成实验“硅钨酸催化合成乙酰水杨酸”中学生们合成的化学产物可以用作之后实验中的“重结晶”使用,还有学生在之后进行更为精细的实验的时候所制成的乙酰水杨酸纯品也可以用作之后的实验中的熔点测定,不仅如此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学生们还可以利用所制成乙酰水杨酸纯品用作研究红外吸收光谱测定实验。在“乙二酸绿色合成与表征”实验中,对合成的乙二酸粗产品可作为“重结晶”实验的原料。这种就是典型的将之前的实验中产生的实验产物用作与后一个实验中的反应物进行使用,在这样的实验过程中充分的实现了绿色化学的理念,也可以很好的减少实验过程中废物排放量减少对于环境的污染。

(三)重视对于“三废”的处理,实现污染最小化

在“三废”的处理过程中应该运用到化学的方法进行处理,实验室里面的“三废”处理应该运用适当的方式方法进行废物的回收再利用,这样不仅仅可以很好的节省实验过程中试剂的用量,还可以减少实验过程中产生的废物对于环境的污染。这种环保的化学理念应该在学生的教育过程中进行灌输,在学生们开始接触到实验的时候就要将这样的绿色环保思想融入到教学过程中,让学生们可以潜移默化的接受到这样的一种理念,在实验的过程之中可以在不影响实验结果的前提之下进行实验试剂的节省利用,然后将实验中所产生的三废进行化学处理将有用的物质提炼出来进行下一次实验的再利用[3]。让学生在接触的时候就养成节省环保的习惯,也为学生们绿色化学理念的树立培养提供基础与前提。

四、结语

综上所述,绿色化学理念的提出是顺应于时代发展的一种全新的理念,让学生们在刚开始接触到化学实验的时候就受到绿色化学理念的影响,绿色化学理念面临着新时代发展的挑战应当抓住机遇,更好的顺应于时代的发展推动环保事业的不断发展。

参考文献:

[1]刘静.绿色化学在高职化学教育中的教学探讨[J].读书文摘,2014,14:55.

[2]祝昌翠,祝昌翠.绿色化学在高职化学教育中的渗透[J].中学教学参考,2013,32:71.

[3]陈素萍.探讨绿色化学理念在高职院校化学教育中的运用[J].陕西教育(高教版),2013,Z1:142.

(作者单位:江西卫生职业学院)

作者:刘欢 章洛汗

上一篇:办公用房清理自查报告(精选2篇)下一篇:扶贫工作自查报告(精选2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