舞蹈教学创新教育论文

2022-04-16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摘要:舞蹈是一门特殊的艺术,是沟通情感的形体语言;舞蹈教学的主要目的是培养学生具备舞蹈表演所需的知识、技能和舞蹈创编能力。中职舞蹈教师应该重新树立自己的教学理念,灵活运用创新教学模式,使学生具备扎实的基本理论知识和技能,并不断提高学生的舞蹈创作能力。今天小编为大家推荐《舞蹈教学创新教育论文 (精选3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舞蹈教学创新教育论文 篇1:

试析艺术学校舞蹈教学中的创新教育教学思路

摘 要:近年来,随着我国教育改革的全面发展,使我教育部门越来越重视对学生综合素质的教学,为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需要开创艺术教学课程,不仅能够丰富学生的日常生活,而且还陶冶的个人情操。其中就包括舞蹈教学课程的开展与实施,考虑学生的实际情况,注重舞蹈教学内容与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与自主性,有效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艺术学校的舞蹈教学,创新教育教学思路是目前最主要的工作内容,制定完善的教学方案,加大教学力度,以满足学生学习需求为主体,从而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关键词:艺术学校;舞蹈教学;创新教学

在艺术学校的教育教学中,舞蹈教学是重要的教学内容之一,不仅能够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而且还可以开拓学生的思维,注重学生德、智、体、美、劳的全面发展,为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实践能力起到促进作用,为学生的健康发展奠定良好基础。因此,需要艺术院校对舞蹈教学提高重视度,加强基础知识教学的同时,还需要积极开展舞蹈教学课程,选择适合的教学方法,充分展现出舞蹈教学的艺术魅力。

一、优化教学理念,创新多样化的教学模式

艺术学校的舞蹈教学,不仅能够陶冶学生的情操,并且还受到学生的欢迎与关注,使大多数学生都自主接受舞蹈教学,并且在学习过程中,积极配合教师的教学,通过学生的自我参与、学习,收获更多的学习成果。但是,在實际教学的过程中,不免会有一些学生对舞蹈教学不感兴趣,经常会出现消极、散漫的学习态度,再加上舞蹈教学自身就需要消耗大量的体力,学生对舞蹈动作掌握的不够熟练、基本功不扎实,在训练的过程会出现摔跤、扭伤等意外伤害,影响学生学习舞蹈的积极性,对舞蹈教学课程的开展与实施产生不利影响。因此,优化教学理念、创新教学模式是目前艺术学校教学的主要目标,结合学生实际情况的分析,制定完善的教学方案,加大舞蹈教学力度,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升整体的教学质量[1]。

在现代化社会的发展中,需要艺术学校的舞蹈教学,能够随着时代的发展共同进步,创新教育教学思路,注重学生的舞蹈教学,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明确教学目标,坚持“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以满足学生学习需求为目标,对专业技能与基础知识的统一教学。与此同时,还需要对学生定期进行心理引导,使学生意识到学习舞蹈的重要意义,在学习的过程中,保持心灵的放松、舒展心、注重感情的融入,从而通过舞蹈教学对学生的学习与发展产生积极影响。

二、丰富教学内容,提高学生积极性

传统化的教学理念与教学模式,已经无法满足现代化艺术学校的教学需求无法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同时,还对教师人员的专业水平与综合能力提出更高的要求,具备专业教学水平,具备创新能力,结合教学内容,创新多元化教学模式,注重舞蹈展示与动作的训练教学,引入现代化舞蹈元素,丰富课堂教学内容。例如:可以在舞蹈课堂的教学中,引入舞芭蕾舞、踢踏舞、古典舞等。根据不同的舞蹈种类与动作,帮助学生欣赏优秀舞蹈作品,展现优秀舞蹈作品的魅力与艺术,开拓学生视野,从而提高学生积极性[2]。

目前,大多数的艺术学校,在舞蹈教学中引进现代科技,使多媒体扩大应用范围,在各领域的应用中都可发挥出自身的重要作用,利用多媒体,选择一些标准化的教学内容,对舞蹈动作的分解教学,降低教师教学难度,确保教学动作的规范性与标准型性,借助多媒体,对教学资源的搜集与整理,并且有慢放、暂停等功能,可以让学生针对不熟练的舞蹈动作反复练习,减低学生的学习难度,使学生真正地掌握舞蹈动作要领。通过学生进行舞蹈动作的分解教学,帮助学生及时发展自身动作存在的不足,具有针对性地改正错误动作,从而提升学生的舞蹈水平,充分发挥出舞蹈教学的重要作用。

三、合理选择教学模式,提升教学质量

由于每位学生的自身能力不同,在舞蹈教学过程中,需要教师对学生实际情况的全面了解与掌握,实施多样化的教学模式,可以对学生进行分层教学,针对舞蹈基础较差的学生,采取循序渐进的教学模式,由浅入深的进行教育,以基础教学为重点,从站、走、坐、立开始,不断加强学生的形体与舞蹈能力等[3]。在实践教学的过程中,教师要发挥出自身的作用,对学生进行耐心、引导教学,积鼓励极学生,增强学生自信心,为学生营造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有效打消学生厌学、害羞等心理。而针对基础能力比较好的学习,主要是对学生舞蹈动作、技巧的教学,对一些难专业术语、技巧技术的教学,降低学生的学习难度,帮助学生更好地了解舞蹈动作要领,提升学生的理解能力与记忆力。并且,还要积极鼓励励学生大胆想象、自我创新,在动作要领训练的过程中,教师会对学生标准动作的及时纠正,从而提升学生的舞蹈综合能力,为学生的全面发展起到促进作用。

结语:综上所述,在艺术学校的教育教学中,舞蹈教学是重要的教学课程与内容,为帮助学生更好的学习与掌握舞蹈相关知识,需要优化教学理念,创新多样化的教学模式,丰富教学内容,提高学生积极性,合理选择教学模式,提升教学质量,坚持:“以学生为教学主体”的教学原则,提升学生的专业技能与综合素质,从而促进学生的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李佳,冯媛媛.试析学生艺术思想教育在舞蹈教学中的应用[J].戏剧之家,2018,300(36):195.

[2]郝力.学前教育专业舞蹈教学设计思路的创新分析[J].黄河之声,2015,No.443(14):47-48.

[3]刘天熳;韩珍;.浅谈学生艺术思想教育在舞蹈教学中的应用[J].才智,2018(05):98.

作者:古力扎尔·吾守尔

舞蹈教学创新教育论文 篇2:

中职舞蹈教学的创新教育研究

摘 要:舞蹈是一门特殊的艺术,是沟通情感的形体语言;舞蹈教学的主要目的是培养学生具备舞蹈表演所需的知识、技能和舞蹈创编能力。中职舞蹈教师应该重新树立自己的教学理念,灵活运用创新教学模式,使学生具备扎实的基本理论知识和技能,并不断提高学生的舞蹈创作能力。

关键词:中职院校;舞蹈教学;创新教育;教学研究

中职舞蹈教学是培养未来舞蹈艺术人才的主要途径之一,应该着力于为学生创造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培养学生全面的基本理论素养、舞蹈技能和舞曲编排能力。一名优秀的中职舞蹈教师,除了要传授给学生舞蹈基础知识和技能,更要懂得运用创新的教学模式,通过创新教学提高舞蹈教学质量,开拓学生思维,并且让学生在学习舞蹈的过程中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促进学生全面、健康发展,让学生在学习舞蹈的过程中领悟舞蹈的艺术魅力与功能,并且引导学生成为一名出色的舞蹈者。

一、应用案例教学

案例教学法是一种具有创新意义的教学方式,它可以有效地提高中职舞蹈教学质量,有助于提高学生的自习能力、观察分析能力并且活跃课堂氛围。通过案例教学法,可以培养学生的专业素养,构建一个多维的、全面而有具体指导意义的舞蹈知识结构。有助于拓宽学生的视野,丰富学生的舞蹈知识,并学习各种舞蹈技巧,进而可以促进学生潜力的开发。

中职舞蹈教师在进行案例教学的过程中,首先要选择典型的、适合学生学习的和全面性的案例,要符合学生的学习规律和舞蹈特征,再进行对案例的选择与处理。比如在学习古典舞的过程中,可以选择一些具有代表性的经典舞蹈作为教学案例,例如播放关于敦煌壁画中的古典舞蹈等。经典的教学案例可以有效地補充和丰富课堂教学内容的,整合各种信息资源,提高学生学习的专注性和积极性。

其次,教师要提高案例讲解和分析水平。案例的展示与讲解需要结合中职学生的心理特征和学习能力展开,可以借助多媒体教学方式进行案例的展示,播放有关的教学视频,进行整体性的示范,或者对某些重点难点内容的强化;也可以综合学生的实际学习情况进行演示,组织学生自己展示、演绎舞蹈内容,这种方式让学生主动参与教学活动,有利于教师进行有针对性地指导,从而强化学习效果。教师在案例讲解的过程中要突出对舞蹈技巧的讲评,增强学生的理论知识和实践能力,提升学生的舞蹈演示能力和舞蹈水平;并且通过讨论分析,让学生了解自己不足及时完善,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二、注重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创造力和的舞蹈编排能力

舞蹈教学一般从模仿开始,但不能让学生总是停留在模仿的阶段,而应该通过教师正确的引导,让学生慢慢融入自己的创造意识,逐渐发展到可以随意发挥却不走样的程度。比如在民间舞蹈的教学中,先教给学生基本动作,然后让学生们进行分组讨论,进行舞蹈动作创编及顺序、队形的变化,然后以小组为单位在合适的音乐中进行展示。这样,学生通过基本舞蹈动作的模仿、融入自己的创造,可以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可以有效地张扬学生的个性,激发创造灵感,使学生的舞蹈水平得到真正的提高。

在培养学生舞蹈编排能力方面,需要在舞蹈教学过程中慢慢渗透舞蹈编排的基本知识和方法。在学习各种舞蹈组合后,教师向学生讲解编舞中的动作、造型、队形要求和舞蹈构图规律。并在教学过程中有意识地培养学生舞蹈想象能力和舞蹈编排能力,引导并且鼓励学生创造性地去改进已经掌握的技能,使他们在掌握了舞蹈基本能力的基础上进一步发展向舞蹈编排能力。例如:在教胶州秧歌上肢类基本动作时,在教给学生“上推扇”动作后,鼓励学生用已掌握的编舞发展动作技法去展开想象和进行动作拓展,在空间节奏、力度变化等方面发挥想象,通过融入学生的创意产生了比教材更独特、更新颖的推扇动作,并且配合不同的步伐进行表演,再加入一些将即兴创造的动作,从而有效培养了学生的编舞创造能力。

三、舞蹈课启发式教学模式

启发式教学主要是指教师结合学生的年龄心理特征、知识认知结构等情况,采取有效方式对学生进行引导和激发兴趣,进而帮助学生更好的掌握舞蹈课的教学内容。启发式教学突出人的价值和地位,尊重学生的爱好和需求,强调学生的主体位置,注重发展学生的个性与情感;启发式教学要求加强师生之间的交流,注重学生非智力因素的发展,并表现出一种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过程。舞蹈课教学是需要学生体力和脑力共同发挥作用来开展的,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充分挖掘动作之间内在的联系,通过科学合理规划教学内容让学生能够学得快、记得牢,并培养起学生勤学苦练的作风和独立思考问题的能力;此外,还要不断开发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启发式教学模式要求教师更好地引导学生在舞蹈动作中融入自己的情绪、感情。对于刚接触舞蹈专业的中职学生来说,对于情感的把握和表达还不够成熟,这就教师要结合每位学生的认知、心理与个性特点采取有针对性的指导,从而在舞蹈编排过程中更好地把握人物情感的表达。在这方面,中职舞蹈教师可以通过对现实生活中的人物事物来对启发学生,提高学生对生活中各类事物的反应能力和情感表达,这对于舞蹈专业学生来说是不可缺少的,对学生的未来舞蹈生涯发展来说也是重要的。

四、结语

舞蹈教育作为艺术文化教育的重要方面,对于人的全面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要促进中职舞蹈教育的发展必须创新教学方式,这就需要中职舞蹈教师转变观念,树立创新教学的意识,灵活运用案例教学模式和启发式教学模式,注重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创造力和的舞蹈编排能力,在掌握基本功的基础上不断提高自己的舞蹈创作能力,为舞蹈教育发展带来根本上的动力。如此才能更好培养出适应社会需求、技能与素质全方位发展的综合性优秀人才。

参考文献

[1]张旭.探究中职舞蹈教学中的创新教育[J].艺术评鉴,2019(1):106-108.

[2]宋佳.舞蹈基训课启发式教学模式的研究[J].课程教育研究,2014(10):187-188.

作者简介

任艳萍(1975—),女,河南人,从事中职舞蹈教学。

作者:任艳萍

舞蹈教学创新教育论文 篇3:

浅析中职舞蹈教学中的创新教育

[摘 要]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素质教育被推向教育发展的热潮。中职教育作为培养技术性人才的最主要场地,也备受关注。舞蹈教学作为中职教学中较为重要的一个环节,受到了老师和家长的高度重视。舞蹈不但可以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更大程度上有助于陶冶学生的情操,不断改善和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但当前教学情况表明,中职舞蹈教学中依旧存在着一些问题,加强舞蹈教育的创新性是首先需要改革的。分析了中职舞蹈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有效的解决策略。

[关 键 词] 中职学校;舞蹈教学;创新教育;对策

一、中职学校舞蹈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一)学生舞蹈水平参差不齐

中职学校学生生源的不稳定性,决定了学生的水平也参差不齐。这不仅体现在学习成绩上,也在舞蹈方面有所表现。学生之前很少有接触舞蹈的机会,这就使大部分学生没有舞蹈基础,从而加大了中职学校舞蹈教学的难度。同时,由于舞蹈对学生的年龄要求比较高,年龄大的学生因为身体方面的原因学习舞蹈比小学生要更加困难,所以开展舞蹈教学也变得更加困难。此外,由于学生个体发展的不平衡性,有的学生学习舞蹈较快一些,这就容易使学生在舞蹈的学习方面产生不一致性,从而影响教师的教学效果。

(二)中职学校学生缺乏舞蹈学习积极性

舞蹈作为一项耗时、耗力的学习任务,虽然紧跟时尚的发展潮流,但是长时间坚持下来仍然会产生倦怠的心理,在一定程度上也会减轻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此外,因为部分学生没有舞蹈基础,在学习过程中可能会感到吃力,随之失去学习的自信心,久而久之丧失了学习的积极性,从而影响了舞蹈教学的高效性。

二、中职学校舞蹈创新教学对策分析

(一)激发学生学习舞蹈的积极性

兴趣作为促进学生学习积极性的重要因素之一,对学生的学习具有重要作用。因此,中职舞蹈教师在进行舞蹈教学的过程中需要明确自身的责任,使教学形式多样化,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在最短的时间内最快地融入学习的状态中。因此,教师在进行舞蹈教学的过程中,需要充分结合学生的自身特点以及知识基础,采用有效的教学方法不断提升学生的审美能力。此外,教师可以通过适当的动作方式并结合丰富的感情表达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不断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综上所述,中职学校舞蹈教师教学过程应该主要从学生入手,结合学生自身的学习特点将课堂教学多样化,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从而实现舞蹈教学的高效课堂。

(二)转变传统舞蹈教学理念

新课程改革要求培养德、智、体、美、劳全方面发展的学生,因此改变教师的传统教学方式,将学生作为课堂的主体,使学生真正融入课堂教学的过程中,有助于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不断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传统的教学模式将教师作为课堂的主体,只注重教师的讲,学生进行舞蹈动作的模仿,这种模式在教学上没有新意,不利于增强学生的自主探究学习能力,长时间在这种教学模式的影响下,学生的创新意识就会减弱。教师在舞蹈课堂教学的过程中,需要考虑学生的自身特点以及运动能力,激发学生参与课堂的积极性,同时教师可以使用优美的教学姿态及展示性的语言来培养学生的审美意识,营造富有激情的学习氛围。

(三)明确中职院校舞蹈教学目标

新课改要求中职院校要明确自己的教育教学目标,在有目标的前提下进行有效的教学,这样才能达到高效的教学效果。例如,在舞蹈教学中,可以分层设定目标:首先是针对学生个人的学习目标,通过一节课的学习以后,每位学生要明确自己学到了什么动作,学会了什么知识;其次是班级目标;最后是中职院校关于舞蹈教学的终极目标。这种分层目标主要表现在:对一年级的学生,教师应该侧重基础知识的教学,端正学生的学习态度,逐渐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学习方式,之后再着重培养学生在课堂上的自主探究学习能力,培养其創新意识;对二年级学生,由于他们已经经过一年的学习,或多或少有一些舞蹈基础,因此对他们的教学除了侧重基础之外更要注重其能力的提升,可以在原来的基础上,学习一些民族舞蹈或者其他类别的舞蹈,并根据学生的实际学习情况,有针对性地进行指导,进而达到更好的学习效果;三年级学生由于他们已经拥有一定的舞蹈基础,并且在舞蹈能力上有所提升,这时教师就应该放手让学生进行自主的探究创作,从而培养他们的创新意识。

实践证明,作为国家艺术文化领域的重要组成部分,舞蹈教学在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方面具有十分重要的影响。为了能够促进中职学校舞蹈的教育工作有效实施,教师需要改变原来的传统观念,更新自己的教学模式,将学生作为课堂活动的主体,并且注重培养学生独立自主的探究能力,不断增强学生的创新意识,融合时代发展的要求,实现多元化教学,促进学生全方面地发展。

参考文献:

[1]李娉婷.中职舞蹈教学中的创新教育策略研究[J].西部素质教育,2015,1(4):63.

[2]廖欣莉.中职舞蹈教学创新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分析[J].都市家教月刊,2014(8):253.

作者:马和燕

上一篇:汇报总结(通用3篇)下一篇:培训工作工作思路(3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