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茶叶出口贸易现状

2022-05-29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第1篇:中国茶叶出口贸易现状

浅议中国茶叶出口贸易的现状问题

一、中国茶叶贸易出口现状

(一)中国茶叶出口数量和贸易额

中国是世界上最早生产和出口茶叶的国家,茶叶出口贸易在清朝建立起至鸦片战争时达到全盛,之后逐步走向低谷。改革开放以来,茶叶出口贸易受到政府一系列政策扶持,逐渐在曲折中发展。本文应用WTO的贸易数据对1992年到2012年中国茶叶出口数量和贸易额进行分析发现中国茶叶出口总量从1992年出口总量17.5万吨到20012年的31.48万吨,20年累计增幅达78.5%。出口总额从1992年的3.6亿美元到了2012年的10.42亿美元,累计增幅超过了188%。两相对比,可以发现中国出口茶叶的质量有所提升。

(二)中国茶叶的出口结构

中国茶叶出口以绿茶、红茶、乌龙茶为主,分别占55%、35%、10%左右的份额。中国生产绿茶的历史悠久,其生产、加工制作在国际市场上拥有绝对优势,并且随着现代人追求健康饮食的理念更新,绿茶作为公认的纯天然健康饮品在中国茶叶出口中的比重在逐年递增。

虽然红茶最早产自中国,历史也比较悠久,但是与斯里兰卡、印度等产茶国相比,我国的出口红茶难以与其匹敌,对中国茶农造成打击,因此红茶在我国茶叶的出口份额也由此下降。而且,乌龙茶由于其自身的原因,比如制作工艺流程复杂、技术难度较大等产量受限。所以,这两种茶叶的出口份额相比绿茶处于劣势地位。

二、中国茶叶出口面临的问题

(一)中国茶叶出口价格低

本文选取WTO贸易数据库的茶叶出口四大国(中国、印度、斯里兰卡、肯尼亚)进行茶叶出口平均价格的比较。结果发现从1992年到2012年这20年里我国茶叶出口均价波动频繁,并且在2002年达到最低,这是因为1999年起众多国家进一步完善实施技术性贸易壁垒标准,2001年我国加入WTO等行为在潜移默化中影响到了当时的茶叶出口均价;但从2002年开始,茶叶的均价又开始稳步回升。但再与肯尼亚、印度、斯里兰卡做比较的时候就不难发现中国的茶叶出口价格实在是处在一个低端的位置。在2003年以前,中国都一直处于四大茶叶出口国的出口均价末端,是四个国家中出口均价最低的一个,而且和印度以及肯尼亚相差了有0.5美金每千克左右,虽然从2003年之后中国的茶叶出口价格有所上升,甚至有些时候超过了肯尼亚,但是依旧不敌印度,和出口均价最高的斯里兰卡相比更是有差距逐年扩大的迹象。由此可见,中国日后想要在国际茶叶市场上立足,光靠价格走低不现实,一定要对中国整个茶叶出口行业进行规整,打造自己的高端品牌,争取以质取胜。

(二)中国茶叶出口受到绿色壁垒的阻碍

加入WTO后,我国茶叶出口贸易大幅度发展,但是有些世贸组织成员国为了抑制中国茶叶大规模出口,也出台了一系列技术贸易壁垒抑制中国茶叶的出口。

摩洛哥、香港、俄罗斯、日本和美国是中国茶叶主要出口国,观察1992年到2012年的数据发现,中国出口到美国、日本的数量波动较大。这应该和其屡次出台绿色贸易壁垒有关。本文就日本引力模型对其采取技术贸易壁垒的行为对中国茶叶出口是否产生影响做回归分析。

要检测技术壁垒的提高是否对贸易产生了明显的阻碍作用,可以看日本有关农药残留标准的相关法规颁布实施后,是否造成了中日两国间茶叶贸易额下降(因为农药残留标准是茶叶贸易中主要的技术壁垒形式),Jan Tinbergen和Poyhonen最早将引力模型应用于对贸易进行计量经济学研究,并给出模型的早期形式(本文暂时取对数处理后的模型):

lnFij=Ri+αlnMi+βlnMi-θlnDij+uij

表示从出口国i流入进口国j的贸易流量,是两个国家之间的地理距离,其余参数为常数,两个国家的贸易量是由两个相对立的力量——“吸引力”和“排斥力”决定的。前者是指贸易双方的经济总量,通常用总产出(GDP、GNP)、人口或是人均总产出、人口密度等来描述。“排斥力”指贸易成本,一般用两个经济体之间的地理距离来描述。

本文使用1991—2010年这20年的数据,将引力模型进行扩充,认为中国茶叶对日本的出口额主要受到中国茶叶对日本出口平均价格、中国茶叶年产量、日本人均GDP以及技术壁垒等因素的影响。具体应用的回归模型如下:

lnEx=α+b1lnP+b2lnQ+b3lnGDP+b4dum

其中Ex为历年日本从中国进口的茶叶总额(美元);P为日本从中国进口的茶叶均价(美元/吨);GDP代表日本人均GDP(美元),代表日本经济总量的发展水平和需求能力;Q代表中国茶叶总产量(吨),代表国内茶叶的总供给量,供给量的提高有利于促进出口水平;Dum代表日本对中国实施的技术性贸易壁垒,因为这是一个定性变量,不易于量化,所以采用时间虚拟变量,以2005-2006年之间日本出台肯定列表制度为界,之后取1,之前取0。

第一次回归发现R-squared=0.46并且DW值<2 ,拟合优度不高且存在序列相关,因此在解释变量中加入了lnEx的一阶滞后项和MA(1),再次进行回归,得到回归方程:

lnEx= -7.926- 0.06lnP+0.14lnQ

(-1.68) (-1.10)(1.18)

+0.04lnGDP -0.24dum+1.12lnExt-1-

(1.87)(-2.65) (3.85)

0.95MA(1)

(-17.3)

统计检验结果表明,各个解释变量系数在20%的显著性水平下通过检验,且消除了序列自相关。由此可知,日本发布的农药残留标准的颁布对中日之间茶叶贸易额的下降起到了显著作用。

(三)人民币汇率变动对中国茶叶出口的影响

通常意义来说,“贬值能促进出口抑制进口,升值会促进进口抑制出口”。近年来人民币被逼不断升值,按理说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我国茶叶出口贸易。为检验人民币实际有效汇率是否与茶叶出口贸易额相关,本文定义Exv为我国茶叶出口额,REER为人民币实际有效汇率,为避免数据剧烈波动,提高模型的拟和效果,对所取数据做自然数对数处理。所选1994年到2010年的汇率数据来自IMF的金融统计数据库,茶叶出口额数据来源于联合国贸易数据库。

首先建立模型,用Eviews软件进行计算,发现模型的拟合优度只有0.37,DW值仅为0.19,存在明显的序列自相关现象,说明除了汇率因素之外,国外茶叶市场行情、绿色壁垒、出口退税等相关政策均可能影响茶叶出口额。为解决问题,引入滞后一阶的被解释变量以及移动平均MA(1)、MA(2)改善时间序列值受周期变动和随机波动影响。重新对方程进行估计得到结果并经过由统计检验发现,虽然样本的拟合优度提高,= 0.9689.DW值=1.82,在n=16,k=4的情况下通过了检验,F=85.926,此回归方程的线性性成立,但是LNREER却没有通过t检验,显著性极低,因此人民币实际汇率和我国茶叶出口贸易额之间不存在显著的关系。

三、针对中国茶叶出口的建议

针对中国出口茶叶价格偏低的问题,本文认为中国的茶农应该团结起来,打造一个具有中国特色的出口茶品牌战略,在中高端茶叶市场上打造出质优价美的中国茶品牌。

另外 ,由于中国茶出口主要是集中在绿茶和红茶,而且红茶的出口竞争力也不及其他茶叶出口国,因此通过优化茶类出口产品结构会是茶叶出口业发展的另一良机。但是我国其他历史悠久的茶叶品种比如珠茶等均存在技术含量低、产品附加值低、市场单一等弊端,强烈影响了我国茶叶出口贸易的国际竞争力。因此对整个茶叶出口行业的整改刻不容缓,要积极学习例如斯里兰卡等茶叶出口大国的经验打造属于中国自己的茶叶供给结构和模式,让中国茶叶出口不仅仅停留在中低端市场,同时多元发展,弘扬中国优秀的茶文化。

最后要加强监测力度提高质量标准,积极应对绿色贸易壁垒。

责任编辑:康伟

作者:陈虹菲 曹越

第2篇:中国茶叶出口现状分析及建议

摘要:中国一直都是茶叶大国,其历史悠久,从唐朝开始,一直到中国西北各个少数民族地区,都是当地人民的生活必需品。茶叶一直在中国的对外贸易中占据着不可替代的作用,现在也仍然在农产品贸易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本文根据中国茶叶出口现状,分析中国茶叶出口面临的阻碍,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几点建议。

关键词:中国茶叶贸易;農残检测超标;品牌建设

一、中国茶叶出口现状

作为茶叶的第一生产大国,第一消费大国,中国的饮茶文化可追溯到汉代。悠久的茶历史孕育繁多茶叶品类,衍生出众多茶叶品牌,但中国茶企“大而不强”,茶叶市场竞争激烈,却未能出现行业公认领军品牌。2014年中国茶叶却突然呈现负增长趋势,2014年中国茶叶地区出现旱灾,同时中国出口欧、日茶叶因农残检测超标被通报33次,由于此原因致2014年出口量总量惨遭滑铁卢。中国茶叶2017年11月份出口总量为32538吨,主要出口国为摩洛哥、乌兹别克斯坦、毛里塔尼亚、美国、中国香港等。

二、中国茶叶出口面临的阻碍

(一)农残检测超标

欧盟2008年7月29日起执行新的食品中农药残留标准(EC149/2008),欧盟现执行的农药残留限量有467种,其中茶叶的农药残留检测项目210项。日本“肯定列表制度”列表中规定茶叶中283项农药残留限量指标,未制定限量的农药均采用0.01mg/kg的“一律标准”,发达国家对农残检测的高要求,把中国茶叶拒之门外。中国茶叶出口欧盟被检出“新型污染物”高氯酸盐,多个地方食药监部门在茶叶中也检出早已被农业部禁止的三氯杀螨醇。国内的北京市消费者协会,曾组织了一次专门针对茶叶的比较试验,59个测试样品中18个不合格,问题集中在污染物超标、虚标等级等,部分茶叶重金属含量超标严重。

茶叶质量安全问题是目前生产和贸易中的一个突出问题。主要原因:一是工商监管不严,城乡茶叶市场“三无”商品泛滥,使茶叶源头追溯很困难;二是农药监管不严,使用的农药仍难以规范,混配有不明成分或高毒成分的农药难以绝迹;三是茶叶质量安全监管存在漏洞,导致农药残留问题难以从根本上解决。由于中国茶叶在种植时一直是小农经济型主导种植,其生产不能统一化,所以在种植技术方面,一直是沿用老一辈的种茶,采茶,晒茶等方法,其生产加工方面技术比较落后,管理水平也不能达到一定高度,致使茶叶卫生很难达到标准,茶叶质量难以得到保证。比如,目前,中国茶叶无性系茶叶良种的普及率仅达到19%,而斯里兰卡的无性系茶叶良种普及率达55%,而日本的更是高达90%。

(二)品牌建设缺失

云南普洱、西湖龙井、安溪铁观音、洞庭碧螺春、黄山毛峰……中国名茶众多,但却没有响亮的茶叶品牌,国际上中国茶叶“有姓无名”,茶行业面临无品牌的尴尬。中国茶叶本有多年的生产历史,许多企业也是以茶叶生产经营为主,所以在中国经营茶叶的企业数量多,但是这些都有着规模小,产品附加值少,家庭式生产为主,很少有大型的龙头企业,产品的品牌虽然多,但是能够称得上为国际品牌的却寥寥无几。中国茶叶在销往国外时,也通常时以散货为主,这些仅仅只是充当了国外添加产品附加值的一种原材料。例如,乌龙茶本来就是中国对日本出口的主要茶叶品种,但是中国在出口时,主要是出口茶叶原料,并没有一个独立品牌。而日本利用中国的茶叶原料,对其进行深加工,打上自己的独立品牌,再次销往国外。故日本的乌龙茶饮料全是日本的品牌,如三得利,伊藤园等品牌,以至大部分的利润都由日本企业赚走。

(三)中国茶叶缺乏新意

美国加州的“共和国茶”是典型的美国茶叶品牌,茶叶的包装是设计精美的铁盒配以各种装饰画,又提出“一口口品茶”,设计出小型密封过滤纸袋,方便冲泡,并将各种茶、花草、果蔬相配,推出多种口味茶饮。美国品牌卡锐绿山设计了茶叶胶囊,配合他家设计的咖啡机即可冲泡。对比中国茶叶包装设计简陋或传统厚重,“功夫茶”用器讲究、泡茶步骤繁琐,使得追求简单、快节奏的现代消费者望而却步,阻碍了茶叶的出口。

三、对中国茶叶出口的几点建议

(一)培养有机绿色健康茶叶

中国本身就是一个生产茶叶的大国,所以在茶叶出口方面,一直处于世界领先位置。政府应加大茶叶的种植面积以及在种植过程中的机械设备的补贴,同时也要加强生产管理部门的茶叶科学种植,科学烘焙的理论知识的学习,提高茶叶技术人员,茶叶种植人员,茶叶烘焙人员的环保意识。

(二)争创茶叶品牌

企业应树立自己的品牌形象,宣传自身品牌理念,改善中国茶叶在国际市场中的形象。如茶叶品牌“天福茗茶”网站内容较少,且网站信息无英文版。应增加网站内容,让更多年轻人通过网络了解天福茗茶,增添英文版更有机会获得外贸商机。争取让更多的中国茶叶品牌享誉国际,改变原来出口茶原料到国外的尴尬局面。具体而言,首先应有一个完善的行业标准及标准化体系建设,确保茶叶品质;对地区来说,相关机构要加快资源整合力度,在茶叶原有品牌的基础上,选择一些品牌影响力较大且占有市场份额较高,在行业内有较好美誉度的茶企,帮助其做大做强,从而有效的整合地区品牌,集中渠道进行销售,形成具有国际竞争力的茶企群体,带动区域经济的发展;此外,茶企还要结合自身优势,摸索适合自己的营销模式,采用规范化的管理、现代化的推广方式,打破行业困局,逐步树立起企业自身的茶叶品牌。

(三)茶品种多样化

不能按传统思维做中国茶,而要做新中国茶。新中国茶,标准化是根基,产品主义精神是灵魂,产业链专业化和共享化是未来。目前,小罐茶、喜茶、奈雪的茶都是对传统中国茶行业的变革。让不懂茶的人也能轻松上手,让喝茶变得简单方便。

参考文献:

[1]丁长琴.农产品绿色贸易壁垒的影响及对策探析[J].农业经济问题2010(5):145-147.

[2]林玉洁.绿色贸易壁垒对中国农产品出口的影响与对策分析[J].对外经贸,2012 (11):58-67.

作者:李汉丹

第3篇:中国茶叶出口现状及对策分析

摘要:茶叶具有保健和药用价值,在各国市场上都可以领略到茶叶的风姿。中国茶叶种植历史悠久,无数代神农子民把茶叶销售作为生活的主要资金来源。作为茶叶种植和出口大国,我国茶叶出口存在一些内外制约因素。本文将从茶叶出口的现状入手,了解茶叶出口的规模、品种和省份,针对茶叶出口在贸易壁垒、品质要求、面向市场和自身品牌上的主要问题提出茶叶未来发展的对策。

关键词:茶叶;规模;贸易壁垒;质量

引言:茶作为风靡全球的三大非酒精饮料之一,在国际市场上拥有举足轻重的地位。我国茶叶种植规模庞大,出口种类多样,近年来,出口数量和金额总体呈增长趋势,成为我国重要的创汇来源。但是茶叶出口存在自身品质差、品牌意识不强、出口国家集中、技术性贸易壁垒限制等问题,制约了我国茶叶的出口。本文将在茶叶出口现状基础上,深入分析茶叶出口存在的主要问题并找出解决措施,以促进我国茶叶在国际市场上的健康发展。

一、中国茶叶出口现状

1.出口规模稳定增长

据统计,2018年中国茶叶种植面积已达290多万公顷,大约占全球种植面积的61%;茶叶产量达到261.04万吨,占全球产量的45%,居世界第一。在出口数量方面,中国近几年的数量都在300000吨以上,增长率自2015年来一直保持为正值,2018年中国茶叶的出口数量为364742吨,数量增长率为2.7%;在出口金额上,茶叶出口金额一直保持在1200百万美元以上,2018年茶叶出口金额达到1777.86百万美元,出口金额增长率突破10%。

2.出口省份多元

2018年我国茶园面积达4395.6万亩,同比增长2.9%,其中茶叶出口前五的省份分别是:浙江省、安徽省、湖南省、福建省、江西省。产量前五的省份主要是:福建省、云南省、湖北省、四川省、湖南省。从中可以看出,产量大省不一定是出口大省。以四川省为例,茶叶产量全国第四,但是茶叶出口量的排行却是全国第八。四川省茶业大而不强,茶叶主要的销售方式依靠批发、零售、代理或等待买家上门采购,70%的茶叶由于专业化意识不足,直接以原料、初加工产品外售,或者被外省厂商购买进行加工再出口。2018年茶叶出口数量变化最大的是江西省,同比增长50.59%,增长的原因主要得力于政府对江西茶叶的大力关注,政府整合1亿元资金集中扶持“四绿一红”(狗牯脑茶、婺源绿茶、庐山云雾茶、浮梁茶、宁红茶)5个省级重点品牌,用品牌来带动茶叶的新发展。

3.出口品种集中在绿茶和红茶

我国主要出口的为绿茶、红茶、乌龙茶、普洱茶和花茶。据海关数据库显示,中国茶叶出口的均价为4.87美元/千克,出口均价同比增长7.27%。绿茶是我国第一大出口茶类,2018年绿茶出口量、出口金额和单价都呈增长态势,绿茶市场前景可观;出口量上,除红茶外,其他茶种都呈增长趋势,其中乌龙茶和花茶的增长趋势较大,乌龙茶的增幅达到17.19%,花茶的增幅达到12.31%;在出口金额上,普洱茶是唯一呈下降趋势的茶种,乌龙茶的增幅达到53.22%,花茶的增幅达到30.09%,发展旺盛;出口均价上,绿茶作为大类商品,均价低于总出口均价,均价的增长速度也低于总出口均价的增長速度,表明绿茶市场低端但稳定的现状。普洱茶2018年出口需求量增多,但价格疲软。

4.中国茶叶的主要出口市场

2018年中国茶叶出口数量前十的国家或地区分别是:摩洛哥、乌兹别克斯坦、塞内加尔、美国、俄罗斯联邦、加纳、阿尔及利亚、香港、毛里塔尼亚、多哥。出口金额前十的国家或地区是香港、摩洛哥、越南、美国、马来西亚、塞内加尔、加纳、多哥、毛里塔尼亚、日本。可以明显看出我国茶叶的主要出口市场在非洲地区。绿茶是我国茶叶出口的主要产品之一,2018年绿茶出口摩洛哥7.7万吨,同比增长3.5%,出口金额2.4亿美元,同比增长3.8%。

二、中国茶叶出口的主要问题

1.受到国外技术性贸易壁垒的限制

中国的茶叶出口市场主要是在欠发达国家和地区。目前至少有19个国家和组织制定了453项以上茶叶农药最高残留限量标准。欧盟作为一个大的经济体,对中国茶叶的进口数量很少,主要原因就是技术贸易壁垒。欧盟是世界上农药最高残留限量(MRL)标准最严格的地区之一,检测茶叶农药残留时使用干茶固体物,而不是用茶汤,大大提高了农残超标的概率。从1999年到2017年,欧盟连续8次扩大茶叶农残检验范围,1999年颁布的茶叶农残标准只有7种,2017年增加到216种。美国制定的技术法规和标准种类繁多,国家标准有5万多个,还有4万个以上的行业标准。美国对中国原产地茶叶要求主要是卫生标准,包括对茶叶中的非茶类夹杂物、微生物、放射性物质和重金属等进行检测。茶叶农药残留量要经环保部门许可或证明残留量在允许范围内,否则不合法。技术性贸易壁垒使中国茶叶出口市场局限,进入发达国家的困难程度增强。

2.茶叶的品质差,出口质量低

中国向来是茶叶的生产和出口大国,历史悠久。但是茶叶的质量并没有随着时间的增长而产生明显的改进。针对茶叶质量主要包括两个方面:(1)在物质方面如物理性能、化学成分等。国家食品安全标准对农药的使用规定从2005的9个衡量指标到2016年的48个指标,2018年实施有22个茶叶国家标准,包括5个基础标准、12个产品标准和5个方法标准。但相比于其他发达国家,这些检测标准达不到进口的要求,因此在国内技术标准的要求下,正常生产的茶叶的相对质量不达标。(2)外观方面,如外型美观大方、包装质量等。包装是消费者对产品的第一印象,茶叶在出口的内外包装上必须根据要求进行印刷,但是中国茶叶在出口包装时,出现了翻译错误或翻译造成歧义的问题,影响外国消费者正确了解中国茶叶信息,造成错误理解,降低认同度。

3.出口市场过于集中和单一

我国茶叶的出口主要集中在亚非地区,其他国家或地区出口较少。以浙江省为例,浙江省是我国茶叶生产和出口大省,但是茶叶的出口市场非常集中,主要是在摩洛哥、塞内加尔、加纳、阿尔及利亚、毛里塔尼亚、多哥等。市场过于集中,这种情况下会受到该国家或地区的变动影响大,一旦该国家或地区提高关税或限制茶叶的进口,将会对浙江省的茶叶出口造成毁灭性的影响;福建省主要出口市场在日本、欧美地区和东南亚,其中日本市场占据福建出口总量的60%以上,中日两国之间向来意识形态不同,最近中美贸易摩擦不断发酵,一旦日本效仿美国,实行单边主义,将会对福建省茶叶的出口造成很大的影响。

4.国际知名度低,品牌意识不强

中国是茶叶大国,甚至谈到中国,就会想到茶。中国茶叶品牌众多,其中较为知名的茶叶品牌有:中茶、八马、谢裕大、竹叶青、大益、天福等。但是茶叶品牌在国际上的知名度不高,甚至在历经几次国外内部检测茶叶农药含量高后,一些人谈茶色变,这也造成了一些外国人士喜欢茶,但是市场上鱼龙混杂,无从下手的问题。究其根本,中国茶叶的品牌意识不足,甚至有中国7万茶企业抵不过一个英国立顿的调侃说法。英国并非茶叶生产大国,但是英国在茶叶出口上却占据重要地位,主要原因就是品牌效应。谢裕大是中国优质历史名茶,在2018年实现营收1.9亿元,与上一年同期相比增加了9.7%,归属股东的净利润达到0.1亿元,与上一年相比增长了46%。但与立顿红茶销售额比起来,相差甚远。

三、中国茶叶的未来发展对策

1.紧跟国际茶叶行业要求,提高茶叶的检验标准

以出口国家技术性贸易壁垒为基点,合理增加和提高我国茶叶自生产到加工出口各方面的检验要求。密切关注国际茶叶市场上的动向,及时针对新颁布的技术法规进行解读和宣传,使企业和种植者及时了解国际动态新要求。提高茶叶质量的检验要求,完善检验方法,现场送样和邮寄送样可能存在作假行为,加强作假的法律成本。农药残留问题是我国茶叶出口的主要问题,应大力把控农药的选择和用量,针对国际市场要求残留量小的农药,予以禁止使用,同时,应加大农药的研发投入,争取早日研发出可化解农药。

2.提高茶叶的质量,以质取胜

中国茶叶产量多但普遍存在质量不高的现象。茶叶质量的提高应从各个方面入手:在茶叶种子上,应建立培育茶叶优良种子的试验田,着手研发抗药性和抗虫性优质种子,限制低端种子的发售,从源头上控制茶叶的质量;在茶叶的采摘上,应加强种植农户的专业知识,引导选择茶叶采摘正确的时间点和高效的采摘所需的茶叶;在加工技术上,更新加工设备,完善加工设施,实现新旧产能的转换,提高加工设备的处理能力,培育选拔专业人才负责指导监督加工设备的进行,学习外国优秀的加工经验,英国立顿茶叶的出口主要通过对进口粗制茶的精制与拼配,加工成品牌后包装出口,已经获得很高的附加价值;在监管上,提高监管标准,加强对粗制茶叶企业的整合力度,禁止不合标的茶叶流入市场,整治低端茶叶市场,对不符合标准的企业予以取缔。

3.找寻潜在的茶叶市场,增加出口的市场国家或地区

“一带一路”政策的推进,为我国茶叶提供了新型市场,随着基础设施的不断完善,茶叶也能够以一种更安全和高效的方式出口到沿線国家。陆上丝绸之路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为茶叶的出口提供了新的内外陆市场,我国应充分整合国内优势,积极宣传茶叶文化,提高茶叶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知名度,解决茶叶产量过剩的问题;茶叶企业应密切关注国际茶叶的动向,积极参加各类国际茶叶展会:国际茶叶博览会、国际茶业展等,开拓国际新市场,以全新的姿态走入国际市场;了解未开发市场关于茶叶的态度和倾向,依据气候、饮食习惯等因素推荐恰当的茶叶。

4.提高茶叶的知名度,建立国际知名品牌

品牌的设立就是一个产品的脸面,代表着企业的文化底蕴和价值观。茶叶的知名度影响人们选购时的判断,知名度高的茶叶品牌可以占据新手茶叶爱好者的选购前排,也可以因为质量留住老顾客,拉拢新顾客。我国茶叶需要利用自身优势,弥补短板,打造知名品牌。茶叶营销商可以通过“互联网+”的优势,借助各类营销公众号推广茶叶;通过合理的营销手段对品牌进行推广;借助明星效应,以明星效应来带动购买量;发挥广告效应,制定符合当地风俗习惯的广告策略,设计有故事情节的广告内容,吸引眼球;借助近年来的综艺热,赞助综艺节目,提高在青少年消费群众的知名度;赞助养生类节目,主推茶叶的保健和药用价值,提高茶叶品牌在中老年消费群体的知名度。扩大知名度,让品牌拉动企业效益的增长。

四、总结

近年来,中国茶叶的单价和出口数量呈增长态势,我国正在积极开发生态茶园,出口茶种也越趋多样。贸易逆差会造成国家利益的对立,我国茶叶出口市场集中且单一,极易受到主要进口国政策的影响,我国茶叶出口商理应关注时代热点,积极开拓国际新市场,提前规避可能存在的风险。就长远角度出发,国际现有市场需求的发展远远低于中国茶叶产量的速度,在供过于求的市场上,对茶叶质量的要求将会上升,我国茶叶的出口主要集中在中低端产品上,精深加工产品少而弱,我国应大力注重茶叶自身质量的发展和唤醒茶叶品牌意识的觉醒,注重专利和知识产权,提高茶叶的质量,增强自身的话语权。

参考文献:

[1]肖星,李佳禾,梁晓.英国茶叶品牌市场建设助推当地消费升级,世界,2019,(02),63-69.

[2]杜锦.新零售背景下四川茶叶营销策略研究,福建茶叶,2019,41(01),27-28.

[3]刘嘉琪.福建省茶叶出口贸易现状及问题分析,现代商贸工业,2019,3,21.

[4]蒋在锦.中国茶叶出口贸易现状和问题探讨,中国市场,2019年第4期.

[5]钟凯.茶类特色农产品销售模式创新研究,福建茶叶,2018,40(11),51.

作者:高洋洋

第4篇:中国茶叶出口现状

2011年,我国茶叶出口32.26万吨,同比上升6.66%,金额9.65亿美元,同比上升23.08%,出口数量和金额双双再创历史新高。

据茶商会数据统计,2011年我国绿茶出口25.74万吨,出口金额7.06亿美元,同比分别上升9.93%和 24.62%。由于单价上升,金额增幅较大,其他茶类出口量同比持平或下降。其中红茶出口3.56万吨,同比下降2.76%,金额1.08亿美元,同比上升36.22%;乌龙茶出口1.79万吨,同比下降9.04%,金额7412万美元,同比上升3.81%;花茶出口7341吨,同比下降0.20%,金额4632万美元,同比上升16.07%;普洱茶出口4274吨,同比下降6.66%,金额2955万美元,同比上升12.70%。

2011年,我国茶叶出口遍及120多个国家和地区,但市场分布较为集中,除我国茶叶出口第一大市场摩洛哥外,多出口在美国、乌兹别克斯坦、日本、俄罗斯、阿尔及利亚、毛里塔尼亚、香港、伊朗和多哥等国家和地区。这些地区占我国茶叶出口总量62.85%。

非洲是我茶叶出口传统市场,占出口50%。2011年,我对非洲茶叶出口继续保持快速增长,出16.32万吨,金额4.74亿美元,同比大幅上升16.57%和27.64%。

摩洛哥市场是我国茶叶出口风向标,2011年出口6.36万吨,金额1.90亿美元,同比上升3.83%和20.97%,分别占我茶叶出口总量、总额19.71%、19.64%;阿尔及利亚、毛里塔尼亚出口量超过万吨,喀麦隆、几内亚、尼日尔等国增幅超过50%。

总量特征:出口数量及出口金额稳定增长,在世界茶叶出口贸易中占据显著地位进入新世纪以来, 我国茶叶出口贸易增长迅速,2000 年茶叶出口数量22.8 万吨,比上一年增长14%,茶叶出口金额3.5 亿美元,比上一年增长2.9%,到2008 年,我国茶叶出口数量达到29.7 万吨, 比1999 年增长48.5%, 年均增长率为

4.5%,茶叶出口金额6.8 亿美元,比1999 年增长100%,年均增长率为8%。2008 年我国茶叶出口平均单价2298 美元/吨,比上一年增长了9.4%。历年来,我国茶叶出口贸易不论是数量还是金额都居世界前列, 市场占有率较高,1999 年茶叶出口数量占世界出口总量的14.6%,茶叶出口金额占世界总量的12.2%,到2006 年茶叶出口数量28.7 万吨,占世界出口总量的比重增加到17.6%,茶叶出口金额5.5 亿美元,占世界出口总额的比重增加到14.7%。2000~2008 年,虽然我国茶叶出口数量和出口金额总体呈上升趋势,但上升幅度不太一样,出口数量几乎是直线上升,而出口金额在2001 年和2002 年均为负增长,说明这段时间我国茶叶出口平均单价偏低。2002 年我国茶叶出口数量和金额均呈现萎缩的主要原因在于受到欧美日等发达国家技术性贸易壁垒的影响,但自2003 年开始,我国茶叶出口金额快速增加,说明我国茶叶出口企业对新的国际贸易形势能够迅速调整和适应,着力于提高茶叶产品质量,改善贸易环境(我国茶叶出口贸易的发展特征及趋势分析)

第5篇:浅析中国茶叶出口现状

浅析绿色贸易壁垒下中国茶叶出口现状及对策

前言

我国作为茶叶发源地,具有千年茶叶出口历史,是世界上最大茶业生产国和出口国,我国茶叶出口金额达到5亿美元。据业内专家估算,茶叶出口带动了1200万人就业,其中茶农约1120万。

茶叶出口主要包括绿茶、红茶、特种茶三大部分。其中绿茶出口规模居世界首位,出口达110个国家和地区,出口量21.87万吨,金额3.9亿美元,约占世界绿茶贸易量的83%。绿茶出口对北非、西非、独联体市场增势强劲;对美出口量大幅上升;对欧盟出口继续呈大幅上升趋势;亚、非地区的伊斯兰国家是我国绿茶传统主销市场,对摩洛哥、乌兹别克斯坦、加纳、阿尔及利亚、美国和日本出口绿茶均在万吨以上。美国、俄罗斯是我国出口新兴市场,也是我国茶叶出口新的增长点,并表现出巨大潜力和购买力。另外我国出口红茶3.15万吨,金额4,245万美元, 出口特种茶3.64万吨。

一、中国茶叶产业出口现状

(一)价增量减,喜少忧多

我茶叶出口未能再现去年量价齐增的格局,可谓亦喜亦忧,喜少忧多。据海关最新统计数据显示,今年1-6月,我国茶叶出口14.73万吨,同比下降3.97 %;金额约3.61亿美元,平均单价2447美元/吨,同比分别上升4.67%和8.99%。喜的是,向美国、俄罗斯出口出现大幅增长,同比分别上升41.6%和22.05%,日本自2005年以来大幅下降的态势得到遏制,同比微增0.56%。忧的是,传统市场茶叶出口数量呈下降态势,特别是我茶叶出口第一大市场摩洛哥同比下降

9.46%,第二大市场乌兹别克斯坦同比下降53.24%,从2009年的第2位降至第5位。

(二)茶叶出口经营权放开

随着茶叶出口经营权和出口配额的逐步放开,茶叶出口企业逐步增多且优劣混杂,少数企业为追逐眼前利益在出口中低价竞销、以次充好,不但严重扰乱了国内经营秩序,使得茶叶出口价格整体下滑,茶叶出口全行业利润水平难以保证,更为严重的是损害了我国茶叶在海外市场的口碑。

(三)茶叶出口遭遇绿色壁垒

我国茶叶出口市场主要是欧盟、美国、日本等发达国家,茶叶出口贸易中品种主要是绿茶。近年来,我国茶叶出口贸易中遇到的一个很大的障碍是农药残留问题。世界茶叶进口国特别是经济发达国家,由于自身的因素不生产茶叶,对进口茶叶制定非常苛刻的农药残留标准(MRLs)。如欧盟2000年7月1日起,实施的茶叶中农药残留新标准,受检农药品种从6种增加到108种,限制使用的农药从原来的29种增至62种,将大部分农药残留标准降至原来标准值的1/100~1/10。在2000年底欧盟又加高贸易壁垒,对茶叶检测执行更为严格的质量安全标准而且受检的农药品种增至134种。2002年欧洲茶叶委员会对进入欧盟地区的茶叶实施更加严格的农药残留最高限量(MRLs),如氰戊菊酯最高残留限量(MRL)值由10mg/kg降至0.05mg/kg。喹硫磷(MRL)由2mg/kg降至0.1mg/kg(仪器检测最低线)。在2003年3月14日发布的2003/0052(COD)法规中规定,将从2005年起对未在欧洲或没有充分依据说明其残留对销费者不构成危害的农药在食品中残留量均不得超过最小违约标准0.01mg/kg。德国的技术标准中,绝大部分农药也从LOD作为MRLs;相应法规还规定,今后的新农药除了某国一方提供田间实验资料并经过欧盟和德国一方允许以外,其余均以LOD作为MRLs。发达国家的技术标准、法规和合格评定程序的复杂多变是影响我国茶叶出口贸易的又一绿色技术壁垒。自1993年以来,欧盟先后颁布了至少15个涉及茶叶种农药残留限量的法规。目前还在对约600种农药进行重新的评估和审定;最近又出台了若干关于修订标准的法规和指令,以后将有一系列标准被修订。日本大藏省于2002年修订了《食品卫生法》,增加了对进口产品的检验环节和检验的批次,提高了产品标准,加大了对不合格的认定范围和惩罚力度。德国等国家也不时出台相关的法规和标准,变更技术要求。另外,各国的产品认证体系种类繁多,认证程序也被经常修订和补充,进口商只有得到确切的认证后产品才允许进口。对于如此的绿色技术壁垒,我国出口商一般难以适应,从而影响我国茶叶的出口增长。

二、绿色贸易壁垒对我国茶叶产品贸易的影响

(一)影响我国茶叶的出口量和出口创汇

随着发达国家绿色技术壁垒的技术标准越来越高,我国的茶叶出口贸易受到

的影响也越来越明显,其表现在我国茶叶出口的数量和金额占世界茶叶出口的数量和金额的百分比均有一定的下降。1992~2002年我国茶叶出口占世界茶叶出口贸易量的百分比由16.73%下降到13.77%的总趋势。同时我国对发达国家的茶叶出口的国别贸易亦有下降的趋势。以欧盟为例来说明绿色壁垒对我国茶叶出口的影响。1993年至1999年间欧盟曾是我国红茶出口第二大市场,但从此以后迅速减少了从我国进口茶叶,到2002年其进口茶叶占我国红茶出口的份额跌到十年来的最低水平,只有10.37%。我国对欧洲的绿茶出口也同时受到绿色壁垒的限制,从2000年我国对英国的绿茶出口额从154.01万美元降至2002年的94.53美元,年均下降21.7%。另一出口额下降明显市场是法国,其占我国绿茶出口比例从2000年的6.97%降至2002年的1.41%,年均下降56.8%。

(二)绿色壁垒影响我国出口茶叶的竞争力

我国茶叶出口时必须满足进口国的技术标准、法规等,为达到进口国的技术标准、法规,我国茶叶出口企业必须进行较大的设备、人力的投入以及支付昂贵的认证、注册、评审等费用,这在客观上增加茶叶出口的成本,这种成本主要是指一次性的初始成本和持续成本。前者是指达到技术法规与标准的要求而在生产、检疫等环节进行技术改造与生产或努力所导致的成本增加,包括一次性的技术设计更新与生产工艺改进、投资于新设备的资本投入,以及改进企业内部测试与检验程序并建立新的质量管理体系的成本。后者则包括产品进入市场后不断发生的长期质量控制成本,持续成本则意味着企业在进入国际市场竞争力下降,使产品的比较优势减弱,有时甚至没有比较优势。这种状况最终影响我国茶叶的出口。

(三)增加茶叶生产成本

为达到欧盟等茶叶进口国的农残及安全、卫生标准,我国茶叶生产主体和出口企业不得不改进有关茶叶生产、加工环境,增加卫生质量的检测、认证和签证等费用,使得出口茶日益上涨的销售成本进一步提高;据统计,要达到欧美准入标准,茶叶从采摘、拼配、加工、包装到储运每批次需要检测农残指标数至少在43个以上,微生物和有害金属检测指标在13个以上,整个过程每个批次茶叶的检测费用高达33600元。企业为方便检测和自查,一般需引进德国检测设备,每台70万元人民币,同时还要负担各种各样的大量消耗的检测制剂的费用。除了

检测成本外,在土地成本、劳动力成本、生产资料成本等方面都会有很大的增加。再加上我国目前针对从事绿色出口的茶农和茶叶加工企业的鼓励措施却还是空白。

三、应对绿色贸易壁垒

(一)实施无公害茶工程,有效控制农残问题

应研究相应的国际标准和先进标准,修订和制订一套与之相接轨的卫生标准,使国内的茶叶生产有据可依,出口企业能有章可循。解决农药残留问题的措施有:首先,对茶园的病虫害要走综合防治之路,严禁一切高残留农药在茶树上使用;大力推广农业防治、物理防治和生物防治技术,减少化学农药使用次数和农药使用量;加强现有茶园生态环境建设,保护良好的生态环境。其次,加强茶农素质教育,提高茶农合理使用农药、科学使用农药、适时施药、抑控弄残的自觉性和责任感,严禁安全间隔期,改进施药方法和施药机具,提倡以容量喷药代替高容量喷药,这样既可以提高效益和防治效果,又降低成本和农药的危害。最后,加强农药品种的开发、引进和实验推广,特别是生物农药、环境较好的农药研究和开发;要提出不同病虫害防治对象,不同常规农药品种的替代品种。

(二)从源头抓好质量和安全卫生

目前,阻碍我国茶叶出口的表面上是“绿色壁垒”,究其根源却是茶叶中的农药等有害成分残留问题。不能排除某些国家在一定程度上是为了限制我国茶叶出口而设的壁垒,但毫无疑问的是,对照国际检测标准,目前我国不少茶叶的确存在着农残和卫生质量不合标准的问题。应该在企业统一组织指导下,成立茶叶工、贸一体化组织,参与发展我国茶叶出口基地建设,加大茶叶科技投入,严格按照国际统一标准进行生产,推广实施有机肥代替无机肥,以生物防治为主代替化学防治为主的生产过程。

(三)建立茶叶绿色出口补偿机制

借鉴欧盟对农业的补贴方式,我们应间接补贴和直接补贴并用。凡用于公共设施、公共平台的建设和完善用间接补贴手段予以扶持,对涉及到具体茶农和出口企业的亏损则采用同生产和出口挂钩的直接补贴方式,把补贴经费直接发到农民或企业手中。从长远看间接补贴为主要补贴形式,但近期内应加大直接补贴的力度,帮助茶农和企业弥补因绿色生产遭遇的损失,树立他们突破绿色壁垒的信

心。

(四)依靠比较优势原则,调整茶叶种植结构。

由于我国茶叶生产禀赋在不同地方有很大的差异,茶叶生产比较优势存在地域上的差异。因此我国茶叶生产应按照比较优势原则合理地安排生产布局,提高我国农业资源的效率。

(五)加强技术标准、质量体系和认证体系建设。

相对发达国家的技术标准和认证体系程序,我国茶叶标准制定工作是滞后的。如欧盟对进口茶叶农药残留限量达56项、英国13项、日本64项,而我国迄今只有两项农药残留指标:六六六和滴滴涕。无标可循、有标不采在我国农产品领域表现很突出。在认证体系建设方面,我国目前采用食品质量安全认证重要是质量体系认证,即HACCP(危害分析与关键控制点)管理体系,产品质量证认主要有三种:(1)各省市自行开展的无公害产品认证。(2)由农业部绿色食品发展中心组织实施的绿色食品认证。(3)有机食品认证。目前有机食品认证主要以国外机构为主,我国还没有形成统一的农产品认证体系。另外我国认证机构数量繁多,各认证机构所规定不同的认证标准造成通过认证的农产品质量参差不齐,使消费者难以把握质量标准。因此,我国在今后应该狠抓质量标准的控制制定和实施,提高茶叶采标水平,完善我国认证体系建设,加快我国与发达国家的产品认证互相交流,借鉴发达国家的做法,制定统一的农产品认证标准、程序、标志推动我国农产品包括茶叶在内的质量安全认证工作。

(六)建立绿色壁垒预警机制,大力加强信息收集工作。

政府有关部门应尽快建立在国外技术壁垒预警机制,加强对国际环保认证标准研究,通过各种途径及时收集国外涉及茶叶的技术规范、标准、合格评定程序以及动植物卫生检疫措施,建立绿色壁垒信息中心的数据库,并及时将有关信息反馈给茶叶出口企业及有关部门,实现信息共享,使企业及时做好防范措施,突破国外的绿色技术壁垒。

参考文献:

[1]贺旭辉,闫逢柱.如何提高中国茶叶国际竞争力:基于中国、印度、斯里兰卡、

印尼和肯尼亚的比较分析[J].经济透视,2006,(2).

[2]许咏梅,高启杰.技术壁垒影响我国茶叶出口的实证分析[J].国际贸易问题,2006,(5).

[3]顾国达,等.技术壁垒对国际贸易影响的实证分析——以中日茶叶贸易为例

[J].国际贸易问题,2007,(5).

[4]曾国平,申海成.中国农产品出口贸易影响因素研究——基于贸易引力模型的面板数据[J].重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3).

[5]中国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中国茶叶加工现状[J].中国茶叶,2008(8):4-6.

[6]许咏梅.中国茶叶出口贸易影响因素及其效应研究[M].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09

第6篇:福建茶叶出口贸易的现状及发展

目录

摘要

一、福建茶叶的地位

二、福建茶叶生产规模

三、福建茶叶产品结构

四、福建茶叶出口贸易现状分析

(一)进出口概况

(二)国际市场价格

五、福建茶叶出口贸易发展分析

(一)优势

(二)劣势

(三)机遇

(四)挑战

六、福建茶叶出口贸易战略分析 结论 参考文献

【摘要】我国福建是茶叶原产地,是世界上最早发现和利用茶叶的地区,已有5000多年的悠久历史, 在中国乃至世界茶叶发展历史上,福建茶叶占据着重要地位。我国福建茶叶以其源远流长的历史积蕴闻名于世界,长期以来,茶叶是福建传统的出口创汇产品之一,其生产量、消费量和出口量均居世界前列。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趋势加强以及市场经济的逐步发展,福建省茶叶出口也不断面临着各种机遇和挑战,在这样的国际背景下,当前分析福建茶叶出口贸易的现状对提高我省茶叶的国际竞争力显得尤为重要。

关键词:福建茶叶 进出口 现状 发展 战略

一、 福建茶叶的地位

福建乌龙茶,原对全国茶叶的影响可谓是无关大局的,市场份额也不大。长期以来,福建茶人辛勤耕耘,勇于开拓,使得福建乌龙茶取得了长足的发展。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随着农村经济体制改革和茶叶流通体制改革,福建省茶业得到了长足发展,成为农村经济中一个举足轻重的优势产业。

二、福建茶叶的生产规模

茶区遍布全省九个地市、64个县市区成为我国最大、茶类品种最多的产茶省份。发展茶叶产业,已成为茶区农民增收、致富奔小康的重要途径,是农业和农村经济的新增长点。目前,全省从事与茶叶有关的生产、加工、运输、经销、机械制造、生产资料供应等行业的人员超过300万人,占全省农村劳动力的近四分之一。

三、福建茶叶的产品结构

福建省茶类主要有乌龙茶、白茶、绿茶、红茶和花茶等,其中又以绿毛茶和乌龙茶为主。近几年来福建茶叶生产年年增长,特别是乌龙茶产量的增长更为显著。另据了解,从出口品种看,主要为乌龙茶、花茶、绿茶、红茶和普洱茶。在国际市场上,绿茶和乌龙茶具有明显的竞争优势,而且乌龙茶为福建省特有的茶叶品种,其他国家没有生产,因此,在国际市场上有着较大竞争优势。福建省生产的花茶也是国际市场上主要花茶来源之一。

四、福建茶叶出口贸易现状分析

(一)进出口概况

我国福建茶叶近几年的单位出口金额是最高的,但几年的出口量排在我国出口量排名的第二位。浙江省茶叶出口位于第一位,2012年出口量达到16.61万吨,占全国出口份额的57.39%;出口金额达到31849.1万美元,占全国比重的52.46%;福建省2012年出口金额为13868.5万美元,居第二位。出口数量为4.78万吨;茶叶出口额居前三位的还有上海。

(二)国际市场价格

从出口产品价格看,福建茶叶出口单价高于全国平均水平。福建茶叶出口价比斯里兰卡出口茶价高20%左右。20世纪80年代保持在3.0美元/kg左右,90年代受国际市场需求影响茶价稳定。2000-2002年福建茶叶出口单价在2.56美元/kg左右,高于全国2000-2002年1.37美元/kg的平均价,高于斯里兰卡2.46美元/kg平均出口单价,也高于印度以及肯尼亚。2003年福建茶叶出口价格跌入近年低谷,2004年之后经过各部门努力,福建茶叶出口单价出现恢复性增长。通过以上分析可知,与斯里兰卡、印度、肯尼亚茶叶出口单价相比,福建茶叶出口价格竞争力不占优势。

五、福建茶叶出口发展分析

(一)优势

福建茶叶贸易发展在多个方面占有主要优势。主要有第一,自然条件优越,福建地处南亚热带和中亚热带的结合部,土壤发育剖面好,土层深厚,水热资源等均有利于茶树生产。第二,福建茶叶茶类多、良种多、名优茶多,品种资源丰富、茶类品种齐全。第三,政策支持力度大。近年来国家加紧建设海峡西岸经济区,在各项措施上都有较大支持。第四,福建地处我国东南沿海,居于中国东海和南海的交通要冲,是中国距东南亚、西亚、东非和大洋洲最近的省份之一。有便捷的航空、海运、铁路、公路交通连接,经济辐射面大。第五,市场前景广阔。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保健意识日益增强,茶叶的保健和药用功能倍受关注。近年开发出来的罐装茶汁、瓶装茶饮料,在市场上十分畅销,并成为饮料市场的主打产品。

(二)劣势

一、品牌不响。目前,福建茶叶在品牌建设较为不足,茶叶经营缺乏龙头企业和知名品牌。茶叶加工企业多,但规模小,品牌意识较为匮乏,不少沦为原料茶,作为全国产茶第一的福建茶叶已经开始陷入一流原料、二流技术、三流包装、四流价格的悲哀处境,福建茶叶品牌路在何方值得深思。

二、出口市场过于集中。从出口贸易情况看,福建省茶叶出口呈现了出口市场过于集中、产品结构过于单一的状况。2007年对日本、香港、东盟、欧盟和美国的出口量就达全省茶叶出口量的92.8%,其中日本是福建省最大的茶叶出口市场。近年来乌龙茶对日贸易量基本稳定在1.8万吨,约占全省茶叶出口量的80%。对日本市场依赖程度高,一旦日本市场有所变动,将会对福建省茶叶出口造成巨大冲击。因此,福建省茶叶这一出口市场集中、产品结构单一的局面承载着很大的市场风险。

(三)机遇

一方面,全球经济一体化趋势。中国加入WTO后,农产品贸易相对自由化,中国可以获得永久性的无条件最惠国待遇,特别是对发展中国家的待遇;还有利于引进技术、利用外资,强化茶叶深加工产业,增加科技含量,提高产品质量,扩大出口。另一方面,闽台经贸合作加强。近年来,闽茶市场影响力不断扩大,由政府搭台,动员人力、物力将茶叶整体包装后推向市场,这有利于茶叶市场的开拓。而台湾拥有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在生产种植、茶园管理等方面具有优势。学习台湾先进的管理、营销理念,加强技术合作,加快茶产业转型升级,走精细化茶业之路,闽茶将迎来发展高峰。

(四)挑战

一方面,来自于技术性贸易壁垒。欧盟、日本等发达国家和地区,纷纷以技术壁垒的形式,对茶叶制定苛刻的检验标准,以茶叶进口的门槛,使得我省茶叶出口受到极大冲击。茶叶检验中的农残标准是技术性贸易壁垒的主要形式。另一方面,来自于国际茶品牌对国际市场的抢占。世界茶饮料第一品牌被公认为立顿。立顿进入中国后,在为中国茶叶发展提供机遇的同时,也带了巨大威胁。目前,立顿茶叶已经抢占了将近80%的市场份额。凭借其雄厚的资金、技术,人才实力,先进的营销管理方式、制度、经验,市场开拓能力,可以不断地扩大市场占有率。相比之下,福建省乃至中国都没有国际影响力较大的茶叶品牌.所以,以立顿为代表的国际强大品牌对福建省茶叶市场的拓展也造成极大威胁。

六、福建茶叶出口战略分析 第一,实施品牌战略。福建企业应该加大科研投入力度,提高茶叶的质量,树立品牌意识,实施名牌战略,加强茶业发展和茶叶经济效益、生态功能和文化功能的宣传,赢得国际市场上生存和发展的空间。其次要加大品牌促销,重视产品的宣传,注重品牌建设,维护品牌的信誉,扩大中国茶叶产品在国际市场上的知名度和美誉度。此外,企业还要积极培育新的品牌,保护好已有的品牌,让所生产的茶叶产品在市场上经久不衰。另外,重视茶与文化的融合,形成有中国特色的茶叶产品。

第二,积极开拓新市场,实现出口市场多元化。福建省茶叶出口主销市场为日本、香港、东盟、欧盟和美国等国家和地区,其中日本是福建省最大的茶叶出口市场,其次是欧美各国。不同市场对茶叶产品需求的种类、质量、安全、检验检疫标准是不同的,福建省的茶叶生产经营应该根据不同的市场实行不同的标准,实行茶叶出口多元化。茶叶出口企业要针对不同的消费人群,开发合适的茶类产品,寻求适合国外市场的产品包装和销售模式,使出口市场和出口产品种类进一步多元化,降低出口市场过于集中、产品过于单一的风险。

第三,注重茶叶深加工和系列产品开发。福建茶叶出口长期以来主要以散装茶的形式出口,产品附加价值低,与中高端产品相比,缺乏有效的竞争力,市场竞争只能停留在价格这一层面上。福建省应注重茶叶深加工与系列产品开发,开发茶叶功能性成分,扩大茶叶在饮料、食品、保健、医药、化工和化妆品中的广泛应用,为茶叶发展培植新的增长点,开拓新的市场空间。

结论

现代化营销模式被引入福建茶叶当中来,无疑给了行业更为广阔的发展空间和更加无限的可能。因此,可以看出,中国福建茶叶的未来前景一片光明。只要福建茶叶利用自身优势,抓住外部机遇,弥补劣势与不足,分散外部风险,紧跟政府对茶叶市场的规章制度,建立品牌并优化产业结构,走可持续发展道路。福建的茶叶贸易必将再创新高。

参考文献

[1]管曦.技术创新与提升福建茶叶竞争力问题研究[J].福建.福建农林大学2004 [2]冯廷佺.实施品牌战略是实现福建茶叶强省的重大决策[J].福建茶叶.2007 [4]朱文伟.走品牌之路促茶业发展[J].福建省安溪铁观音集团2008,(2):45—45. [5]陈琪.福建茶叶产业的国际竞争力研究[J].厦门.厦门大学.2009 [6]姜含春.中国茶产业现状及发展趋势分析[J].人民日报海外版2009(3):23-28. [7]陈荣冰. 加入WTO对福建茶业的影响及其对策[J].福建茶叶,2010(4):89-92.

第7篇:2012中国茶叶市场现状及分析

一.茶叶行业的现状

中国是茶叶原产地和第一生产、消费大国,有上千年的饮茶历史,茶叶已经融入到人们的生活中。现在的国内茶叶市场看似波澜不惊,实际上却是暗流涌动,众多茶叶企业亟待破茧而出。

国内茶叶市场问题

目前我国茶叶市场整体需求趋于饱和,消费增长速度低于茶叶生产能力的扩张速度,呈现供大于求的买方市场特征,在这样的背景下,加上历史积淀的影响,我国的茶叶市场呈现如下特点:

1.多:茶叶种类多,行业企业多。

由于历史、地理原因,我国茶叶种类众多,大约有上千种茶叶,仅名茶就有两百种左右,而每一种茶叶因采摘时节、产地不同又可分出众多子类。

与茶叶种类多相对应的就是我国从事茶叶种植、加工的企业数量众多,分布广泛,据统计我国目前有大约8000万茶农、7万家茶企。

2.乱:管理无序,标准缺失。

产品种类和行业企业众多本就容易形成混乱的市场局面,而行业管理不健全和产品标准的不易操作更导致了茶叶行业出现比较混乱的局面。

近年来,各地大建茶叶城、茶叶批发市场,甚至一个城市建有多个批发市场,超出了市场的需要,结果导致市场内商户的销量和利润越来越薄。而且批发市场由个体商户组成,自身所普遍存在的散、乱、杂和不易监管等特点,很容易发生漫天要价的情况。管理的松懈也导致食品行业普遍推行的QS认证在茶叶行业得不到有效执行。

我国现行茶叶品质标准中,关于茶叶的感官品质都采用定性语言描述,消费者难以理解和应用,致使标准在交易定价中很难发挥作用,形成实施上的标准缺失情况。普通消费者在购买茶叶时往往难辨良莠,听任一些不良茶商的信口胡言,以次充好,长此以往也会抑制消费者需求。

此外,行业内还存在假冒伪劣、农药残留超标的情况,也严重影响了行业形象和消费者的消费需求。

3.弱:企业实力弱,品牌意识弱。

我国茶叶企业数量虽多,但多数都非常弱小,规模上亿的企业屈指可数,而且没有能够主导行业发展的企业。20010年,7万家茶企共实现茶叶总产值300亿元人民币,而同年仅联合利华立顿一家茶加工企业年产值即达到230亿元人民币,相当于国内茶叶产值的2/3强。

我国多数企业还处于小规模、分散经营的阶段,采用传统粗放经营模式,通过分布在各地的同乡和批发商销售。产品也主要依靠散装形式销售,茶企普遍缺乏品牌意识。目前我国有7万家茶厂,注册了自己品牌名称的还不到1000家。

二.茶叶行业的发展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茶业依靠政策、投入和科技进步进入了新的发展阶段。2008年中国茶园种植面积和茶产量继续居世界第一,茶叶出口居世界第三。茶叶出口规模的不断扩大对提高中国茶产业的水平和竞争力、增加茶农收入发挥了重要作用。2009年中国茶园种植面积达到160万公顷,茶产量124万吨,占世界总量的1/3。2008年中国茶叶出口29.7万吨,出口金额6.82亿美元,仅次于肯尼亚和斯里兰卡。2010年,受良好社会环境的带动,中国茶业又一次站上新的历史高点——全国种植面积和产量均居世界首位,茶叶种植面积186万公顷,产量135万吨,产值超过430亿元。茶叶出口量突破30.3万吨,金额7.05亿美元,均价基本持平微增。

未来我国茶产业的增长潜力巨大,因为国内外市场需求稳定增长。从国内来看,喝茶已成为多数中国人的一种生活习惯,茶已成为社会生活中不可缺少的健康饮品和精神饮品,而且随着人们健康消费观念的普及,茶正在被越来越多的人接受、喜爱和追求。从国际需求来看,我国茶出口一直保持稳定增长态势。

茶叶从中国走向世界,早已成为世界饮料市场三分天下有其一的重要品种。世界茶叶市场竞争也日益尖锐,20世纪90年代以来各主要茶叶生产消费国都不断出现新的经营方式。

中国是茶叶的故乡,有绿茶、红茶等六大茶类,二十个产茶省,八千万茶农,是名副其实的产茶大国。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茶业依靠政策、投入和科技进步进入了新的发展阶段。2008年中国茶园种植面积和茶产量继续居世界第一,茶叶出口居世界第三。茶叶出口规模的不断扩大对提高中国茶产业的水平和竞争力、增加茶农收入发挥了重要作用。2009年中国茶园种植面积达到160万公顷,茶产量124万吨,占世界总量的1/3。2008年中国茶叶出口29.7万吨,出口金额6.82亿美元,仅次于肯尼亚和斯里兰卡。

2010年,受良好社会环境的带动,中国茶业又一次站上新的历史高点——全国种植面积和产量均居世界首位,茶叶种植面积186万公顷,产量135万吨,产值超过430亿元。茶叶出口量突破30.3万吨,金额7.05亿美元,均价基本持平微增。

未来我国茶产业的增长潜力巨大,因为国内外市场需求稳定增长。从国内来看,喝茶已成为多数中国人的一种生活习惯,茶已成为社会生活中不可缺少的健康饮品和精神饮品,而且随着人们健康消费观念的普及,茶正在被越来越多的人接受、喜爱和追求。从国际需求来看,我国茶出口一直保持稳定增长态势。

三.茶叶的种类茶叶根据制作方法不同和品质上的差异,分为绿茶,乌龙茶,白茶,黄茶,黑茶,红茶六大类.

绿茶:西湖龙井,碧螺春,黄山毛峰,安吉白茶,顾诸紫笋,太平猴魁,信阳毛尖,六安瓜片等等.

乌龙茶:铁观音,大红袍,冻顶乌龙,凤凰单枞,黄金桂等等.

白茶:政和白毫银针,白牡丹等等

黄茶:君山银针,平阳黄汤等等.

黑茶:湖南白沙溪黑茶.普洱茶,六堡茶等等. 红茶:祁门红茶,云南滇红等等.

.以季节分类:

①春茶----是指当年3月下旬到5月中旬之前采制的茶叶。春季温度适中,雨量充份,再加上茶树经过了半年冬季的修养生息,使得春季茶芽肥硕,色泽翠绿,叶质柔软,且含有丰富的维生素,特别是氨基酸。不但使春茶滋味鲜活且香气宜人富有保健作用。

②夏茶----是指5月初至7月初采制的茶叶夏季天气炎热,茶树新的梢芽叶生长迅速,使得能溶解茶汤的水浸出物含量相对减少,特别是氨基酸等的减少使得茶汤滋味、香气多不如春茶强烈,由于带苦涩味的花青素、咖啡因、茶多酚含量比春茶多,不但使紫色芽叶增加色泽不一,而且滋味较为苦涩。

③秋茶----就是8月中旬以后采制的茶叶。秋季气候条件介于春夏之间,茶树经春夏二季生长、新梢芽内含物质相对,减少叶片大小不一,叶底发脆,叶色发黄,滋味和香气显得比较平和。

④冬茶----大约在10月下旬开始采制。冬茶是在秋茶采完后,气候逐渐转冷后生长的。因冬茶新梢芽生长缓慢,内含物质逐渐增加,所以滋味醇厚,香气浓烈。

3、按其生长环境来分:

①平地茶----茶芽叶较小,叶底坚薄,叶张平展,叶色黄绿欠光润。加工后的茶叶条索较细瘦,骨身轻,香气低,滋味淡。

②高山茶----由于环境适合茶树喜温、喜湿、耐阴的习性。故有高山出好茶的说法。随着海拔高度的不同,造成了高山环境的独特特点,从气温、降雨量、湿度、土壤到山上生长的树木,这些环境对茶树以及茶芽的生长都提供了得天独厚的条件。因此高山茶与平地茶相比,高山茶芽叶肥硕,颜色绿,茸毛多。加工后之茶叶,条索紧结,肥硕。白毫显露,香气浓郁且耐冲泡。

四,茶叶的功效

绿茶中保留的天然物质成分,对防衰老、防癌、抗癌、杀菌、消炎等均有特殊效果,为其他茶类所不及。

如:西湖龙井有生津止渴、提神益思、消食化腻、消炎解毒之功效。

庐山云雾、六安瓜片可以帮助消化,杀菌解毒,具有防止肠胃感染,增加抗坏血病等功能。

雨花茶色、香、味、形俱佳。冲泡后,茶色碧绿而清澈,回味甘甜,有止渴清神、消食利尿、治喘、祛痰、除烦去腻等功效。

红茶的特点是红叶红汤,是经过发酵后形成的品质特征,干叶色泽乌润,滋味醇和

甘浓,汤色红亮鲜明。红茶有“工夫红茶”、“红碎茶”、“小种红茶”三种,著名的红茶有“祁红”、“宁红”、“滇红”等。高档祁红外形条索紧细苗秀,色泽乌润,冲泡后茶汤红浓,香气清新芬芳馥郁持久,有明显的甜香,有时带有玫瑰花香。祁红的这种特有的香味,被国外不少消费者称之为“祁门香”。祁红在国际市场上被称之为“高档红茶”,特别是在英国伦敦市场上,祁红被列为茶中“英豪”,每当祁红新茶上市,人人争相竞购,他们认为“在中国的茶香里,发现了春天的芬”。

祁红茶宜于清饮,但也适于加奶加糖调和饮用。祁红在英国受到了皇家贵族的宠爱,赞美祁红是“群芳之最”。

乌龙茶综合了绿茶和红茶的制法,其品质介于绿茶和红茶之间,既有红茶的浓鲜味,有绿茶的清芬香,并有绿叶红镶边的美誉。乌龙茶的药理作用,突出表现在分解脂肪,减肥健美等方面。

文山包种茶含有丰富的营养 保健成分,可强心利尿,消除疲劳,有消除血脂肪,防止血管硬化的妙效。

安溪铁观音:属乌龙茶之极品,产于福建省安溪县尧阳乡。饮之具有清心明目,防止动脉硬化,,降脂减肥之功效。

福建省福鼎县盛产白牡丹茶,其性清凉,有退热降火之功效。

福建省东北部政和县盛产白毫银针,其性寒有解毒退热降火之功效,被视为治疗麻疹的良药。

白沙溪黑茶具有降血脂、减肥、助消化、醒酒、解毒等诸多功效。人们在吃过酒肉后,常泡一杯普洱茶,以助消化和醒酒提神,普洱茶流行于许多国家和湾澳地区,被称为美容茶、减肥茶和益寿茶。

五,如何让进入茶叶行业

一、合理的选址

商业经营最注重的是“地气”“人气”,这并非迷信,“地气”主要是看这个地方有没有商业氛围,这种商业氛围对我们所经营的商品合不合适,“人气”主要是指我们经营的地方有没有顾客流这些顾客是否有购买我们商品的心理动机。

二、茶店装饰

茶叶店的装饰主要是突出茶叶经营的特点,使顾客产生一种和谐美的心理,茶叶店装饰分为外装饰域内装饰,外装饰主要能吸引顾客进店浏览,内装饰主要是能激起顾客的购买动机。

三、丰富的茶叶知识

作为一个茶叶经营者,首先需要的是掌握丰富的茶叶知识,简单的茶叶栽培知识,茶叶的产地、茶叶的种类、茶叶的加工,各种茶生长在什末地方?地方名茶的来历,茶叶质量的鉴别,茶叶价格的变动,茶艺、茶道、茶文化以及与茶有关的茶具知识等。同时,不断了解市场的要求,掌握茶叶消费的变化,更新经营观念,预测茶叶消费的变化趋势。

四、严把质量关

商品质量是决定一个商店经营好坏的重要因素,茶叶尤其如此,故此在进茶时,千万不能讲人情,一定要严把质量关,看外形、闻香度、测水分、开汤、品滋味、看叶底、评价格,一丝不苟,如若有条件的可以用先进的检测设备,如若自己把握不定,可以向一些专职技术人员请教,同时要求供货商有三证(营业执照、卫生许可证、商品检验合格证)进包装茶要了解对方有没有分装厂,且手续是否完备(分装资格、商品条码、产地、出厂日期、保质期),并且拆开一两盒(袋)看看品质是否相符,千万不能图省事,图便宜,轻易相信人,最好选择有规模、有实力、有无形资产的供货商。

五、进货的科学性

茶叶的季节性特别强,储存极为严格,种类繁多,这就要求经营者在进货时要有清楚灵活的头脑,千万不要图省事一下进许多货,一定要根据你经营规模的大小,上年度的销售量,了解市场动态,预测当年的销售情况,适当进货,对于高档名优茶更要谨慎从事,不要图高利润一下进许多,采取卖多少进多少,少进勤进,否则你辛苦一年,积压一大批茶叶,陈茶的贬值确实令人寒心,新进茶叶行业的经营者更要小心从事,多问一些行家,多跑几趟路,因为,你更赔不起。

作为零售商对批发商、厂家要建立信息档案,以便缺货时及时联系,这样就避免了缺货与积压的矛盾。

六、品种要齐全

消费者对茶叶的要求五花八门,作为经营者一定要适应市场需求,尽量达到品种齐全,确定自己经营的主品种外,不能拒绝其他品种,不要自我封闭,应该有宽容的胸怀,接纳新品种,有些冷门货可以少进一点,留下供货者的通讯地址,以备急用。

茶叶作为一种特殊的消费品和艺术品,顾客对其口感、滋味、内质、品位要一个相当的时间接受和评定过程,这样,就要求经营者要有耐心,不要开张几个月或一年挣不到钱就不相干了,要不断的进行宣传,同时针对顾客的要求不断改善,虽然开个茶叶店没有八年抗战那样“论持久战”,但也须两三年功夫不可,这也许是许多茶叶经营难以走出的误区。

十九、逐步走向连锁化

因现代市场经营越来越规范,利润越来越平均,如若你所经营

一、二所茶店效益不错,同时,又积累了许多无形资产,千万不能就地踏步,更不能把挣来的钱消费掉,应该总结成功的经验,培训人才,把你的经营点在逐步稳健的基础上进行同步扩张,走向连锁化。这样,可以节约成本,有利竞争,在茶叶届立于不败之地。开设连锁首先可以建立配货中心,建立健全各项规章制度,选拔人才,对你已经经营好的点进行复制,这样,你的企业就会不断发展、壮大,原天下茶界同仁,齐心协力、共同壮大,以振我中国传统茶叶之雄风,与洋茶争夺国际市场,中国茶叶一定能胜利!

第8篇:中国茶叶产业现状及前景分析

Publication: 食品行业报告

Provider: Information Explorer Ltd. (IEL)

March 28, 2009

从2000年起,中国茶叶发展已经走过了黄金八年。茶叶产业基础进一步得到夯实,茶叶产业也得到快速发展,茶叶面积由2000年的108万公顷,发展到2008年的160万公顷,增长了48%;茶叶产量由2000年的68.3万吨,发展到2008年的120万吨,增长了76%。

在健康和文化两大引擎的带动下,中国国内茶叶消费出现多元化、品牌化、名优化发展,消费热点不断,成为茶叶发展一大亮点。同时我们也看到,日益扩大的茶叶产能与消费之间的矛盾将会更加突出,一些制约茶叶行业发展的瓶颈没有得到根本解决,例如:茶叶生产经营分散、集约化经营程度低;茶叶生产成本不断提高,茶叶生产技术落后;与国际上大的品牌企业相比,茶叶企业实力还比较弱,品牌影响力也不强;行业管理薄弱,行业社会化服务功能不健全等。因此,2009年是中国茶叶行业产业升级和经济转型的关键时期。

由于国际金融危机持续蔓延,对中国经济的负面影响日益加深,对各行各业发展的冲击不断显现。保持茶叶行业稳定发展难度明显加大,对此必须有清醒的认识和充分的估计。目前最乐观的估计,中国经济走出危机最早要到2009年的三季度。因此,要全面分析把握形势,紧紧抓住机遇,果断采取措施,防止茶叶生产出现滑坡,确保茶叶行业成功转型,努力实现茶叶行业的稳定发展。

影响2009年中国茶叶发展主要还是政策因素,十七届三中全会以及中央农村工作会传出的政策信息,2009年国家惠农政策将频繁出台,这也将惠及到茶叶行业。目前拉动内需是解决经济危机重要举措,而提振消费重要途径又在农村,农民消费增加又需要农民收入的增长作保证。农民的收入水平,其中一大块来自于农民工外出打工收入,而受金融危机影响,一批农民工失去工作,提前返乡,对2009年农民收入增加构成不小压力。提高粮食最低收购价格,加大农业补贴力度,减免农业各种税费,落实对农业“多予少取”的精神,虽然能够减轻农民负担、增加农民收入,但农民持续稳定增收还要依靠农业经济作物、农村工业的发展以及农民工的广泛就业。

茶叶是中国特色农产品,在国内外具有广泛的市场;茶叶同时也是劳动密集型的产业,它既是农产品,也是工业产品,不仅可以就地解决当地农民的就业问题,而且可以通过发展茶叶的加工,来增加农民收入。这几年,南方主要产茶地区通过发展茶叶生产来提高农民收入,脱贫致富,效果十分明显,在一些重点产茶县,茶叶收入占到农民总收入的80%以上,因此,各主要产茶地政府都从政策和资金上给予茶叶产业较大支持。

从十七届三中全会和中央农村工作会议的精神看,今后在涉及茶叶的产业政策将会改变过去以扶持茶叶种植为主,转向构建现代产业体系方面发展,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在产业结构调整方面,按照十七届三中全会提出的要求,搞好产业布局规划,科学确定发展重点区域,形成优势突出和特色鲜明的产业带,引导加工、流通、储运设施建设向优势产区聚集。推进茶叶的集约化、设施化生产,并且因地制宜发展茶旅游。促进农产品加工业结构升级,扶持壮大龙头企业,培育知名品牌,实现产业化经营。

二、是在科技创新方面,要顺应世界科技发展潮流,着眼于建设现代农业,大力推进农业科技自主创新,不断促进技术集成化、劳动过程机械化、生产经营信息化,以适应农业规模化、精准化、设施化等要求。推进农业信息服务技术发展,重点开发信息采集、精准作业和管理信息、农村远程数字化和可视化、气象预测预报和灾害预警等技术。

三、是在社会化服务体系方面,要建设覆盖全程、综合配套、便捷高效的社会化服务体系。加快构建以公共服务机构为依托、合作经济组织为基础、龙头企业为骨干、其他社会力量为补充,公益性服务和经营性服务相结合、专项服务和综合服务相协调的新型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支持供销合作社、农民专业合作社、专业服务公司、专业技术协会、农民经纪人、龙头企业等提供多种形式的生产经营服务。

四、是在茶叶的安全生产,要加强农业标准化和农产品质量安全工作,严格产地环境、投入品使用、生产过程、产品质量全程监控,切实落实农产品生产、收购、储运、加工、销售各环节的质量安全监管责任,杜绝不合格产品进入市场。支持发展绿色食品和有机食品,加大农产品注册商标和地理标志保护力度。按照建设生态文明的要求,发展节约型农业、循环农业、生态农业,加强生态环境保护。

五、是在建立现代的茶叶流通体系,要健全农业市场信息服务体系,强化信息引导和产销衔接,降低农产品流通成本和损耗,着力解决农产品“卖难”问题,促进农民增收。积极推动农产品流通企业与农产品专业合作社建立农产品直接采购基地,培育自有品牌,促进产销衔接。

在全球经济形势错综复杂的情况下,要求我们对经济前景具有前瞻性的智慧,对行业的发展具有创新的思维。上述的政策,是构建现代农业的要求,也是茶叶产业提升的要求,是今后一个时期茶叶行业的工作重点。(newscan/2009/3/28)

第9篇:中国对外贸易现状

中国对外贸易的现状及对策分析

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对外贸易不断扩大,加入世贸组织更为国内企业提供了更多公平竞争的机会,2011年,在世界经济逐步复苏、国际市场需求回暖和国内经济向好势头更加巩固、稳外需扩进口政策效应不断显现、企业竞争力进一步增强等共同作用下,中国对外贸易实现了恢复性快速增长,中国已俨然成为贸易大国,但贸易大国不等于贸易强国。我国在对外贸易中存在的问题不能不引起我们重视。分析现状、制定对策,显然具有重要意义。

一、我国对外贸易存在的问题

(一) 技术性贸易壁垒严重阻碍我国商品的出口

技术性贸易壁垒,是指一国或区域组织以维护其基本安全,保障人类及动植物的生命及健康和安全、保护环境、防止欺诈行为,保证产品质量等为由而采取的一些强制性或自愿性的技术性措施。

1、我国有60%以上的出口企业不同程度地遭遇了国外技术性贸易壁垒,每年遭遇国外技术性贸易壁垒的货物金额已超过25%,约为450亿~500亿美元。

2、已经从生产流通领域扩展到生产加工领域,不仅包括货物商品,还延伸到金融、信息等服务领域,已经成为我国外贸企业面临的第一大非关税壁垒。技术性贸易壁垒,严重地影响了我国的商品出口,提高了我国的贸易成本,引发了贸易争端,造成地区产业发展不平衡。

(二) 货物贸易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自改革开放30年以来中国货物贸易高速发展,在世界货物贸易中的地位由29位上升至第3位。贸易主要对象和贸易差额对象变化不大, 但对日本却从贸易顺差变为贸易逆差。中国贸易的十大对象顺次为:日本、美国、欧盟、香港地区、东盟、韩国、台湾盛俄罗斯、澳大利亚和加拿大,其中,日本、美国、欧盟和香港所占比重均呈下降趋势。

1、 出口市场上劳动密集型产品低价竞销现象严重,外贸经营秩序亟待改善

随着外贸经营权的逐渐放开,更多的企业走向国际市场。由于宏观管理乏力,引发出口贸易经营秩序混乱、盲目竞争、低价经销、不讲信誉的现象。一方面是由于生产源头“多、低、散、乱”,国内成了相对过剩市场,严重影响劳动密集型产品生产行业和企业;另一方面是由于一些国家联合起来竞相压低我国产品的额价格。这种内忧外患的局面使我国为了增加出口,某些出口企业往往会采取低价竞销的恶性竞争,从而使出口产品换汇成本不断上升,同时使国外反倾销、反补贴指控不断发生。

2、 贸易伙伴过于集中、抗风险能力不足

我国的贸易伙伴仍相对集中在欧亚和美洲,特别是有限的几个世界主要国家,如排前3位的分别为日、美和欧盟,对这三者的贸易额占到总额的近一半。这种贸易格局不具备足够的抗风险能力,一个明显的例子就是近来由于这几个主要贸易伙伴经济不景气纷纷采取保守的贸易政策使得中国的对外贸易额受到了较大的影响,到2003年中国的对外贸易顺差为255.4亿美元,同比减少了16.1%。

(三)服务贸易发展滞后

我国服务贸易的发展水平落后于货物贸易的发展水平,服务贸易出口与货物贸易出口的比例为1:9,远低于世界平均1:4.2的水平(美国这一比例为1:2.6)。

1、我国服务贸易规模偏小,整体水平差。

我国服务业总量不足,2006年服务贸易出口额920亿美元,进口额1008亿美元,贸易逆差88亿美元,在国民经济中比重偏低,服务业落后使我国服务贸易的发展受到很大制约。2006年我国服务贸易总额占全球服务贸易总额的3.6%,而同期美国服务贸易总额占全球的13.02%,是我国的3.6倍。

2、服务贸易结构不合理。

①出口的部门结构不合理。目前我国服务贸易出口主要集中在运输、旅游、建筑等传统服务部门。②服务贸易的国别(地区)结构不合理。我国服务贸易的进出口主要集中在香港地区、欧盟、美国和日本,合计约占我国进出口总额的60%以上。③服务贸易的区域发展不够平衡。我国的服务贸易主要集中在沿海发达地区,其中,北京、上海、广东、浙江和天津列全国服务贸易出口的前列。2006年,北京服务贸易占到全国服务贸易总额19%。

3、服务贸易法律法规不健全。我国服务贸易立法严重滞后,直到近年才有较大的改观。服务贸易的立法未成为体系,相当一部分领域法律处于空白状态,已颁布的一些关于服务贸易的法律法规不仅比较抽象、缺乏可操作性。而且立法层次低、缺乏协调,影响到我国服务立法的统一性和透明度,一些规定与国际经贸规则还存在一定的差距。

4、服务管理体制落后。目前,中国对外服务贸易管理体制存在许多缺陷,如中央与地方在服务业对外贸易政策和规章方面还存在着一定的差别,服务业多头管理、政出多门甚至相互掣肘的问题还没有完全解决,服务业的统计也不规范,在行业划分标准、服务标准等方面有些地方不符合国际惯例。

二、我国对外贸易中应采取的对策

(一)技术性贸易壁垒方面

1、技术性贸易壁垒方面

(1)政府方面。①建立预警机制,实现对外贸易保护前置化。政府有关部门要紧密跟踪重点出口国家和地区情况,保持信息的高度敏感,以便及时了解某贸易壁垒的动向,定期或不定期发布预警信息,提醒相关企业及时做好相应准备。②制定优惠措施,发展循环经济,扶持“绿色”企业发展。政府应通过优惠政策,扶持一批符合国际标准、管理先进、科技含量高的绿色环保型企业,同时淘汰一批规模小、档次低、管理水平低、环保意识差的企业。③实施标准化战略,制定与国际标准一致的国家标准和技术法规。应制订鼓励政策,统一并提高我国的技术标准,使国家标准、行业标准与国际标准协调,并按照需要将这些国际标准引入我国,让生产企业在掌握国际标准的基础上去安排生产,以使产品符合进口国要求,这对扩大出口贸易,加快对外贸易的发展都有较大的帮助。④政府有关部门要服务和帮助企业开拓其他市场,规避贸易风险。企业还可通过劳务输出、技术输出、境外投资等多种方式,在消费国就地生产、加工,让“销售地”变“产地”,避开贸易壁垒。

(2)企业方面。①企业应强化标准化意识,采用合理适用的国际标准,严格执行标准,并将ISO9000、ISO14000等管理标准与企业的实际情况结合起来,创造出适合自身的管理方法,从制度上保证产品的质量品质和环保品质,使企业在国际市场上处于有利的竞争地位。②企业要注重支持和培育具有自主知识产权和自主品牌的商品出口,提高出口商品附加值。提高产品以及对产品的检验检测能力,才能从根本上冲破现在技术性贸易壁垒。③企业应投入研究开发费用,生产符合外国技术标准特别是苛刻要求的先进产品,还要自觉增强环保意识,努力使自己的产品成为“绿色产品”,预防和避免贸易争端的发生。当贸易争端一旦发生,要通过政府的交涉,努力使外国政府取消其技术性贸易壁垒,将企业利益损失降到最低。

2、货物贸易方面

(1)对外贸进出口许可证发放的控制。商务部门可以根据行业的统计数据对外贸企业实行末位淘汰,每年取消一部分企业的外贸经营权,保证外贸企业处于良性经营及竞争状态,这样可以减少一些无序竞争。

(2)分析全国性商品进出口结构,制定相关的产业政策。商务部可以通过对进出口结构的分析,找出竞争优势、劣势产业,产能过剩和产能不足产业,制定相关产业政策,抑制过剩,发展不足。

(3)为企业开拓海外市场提供政策帮助。中国的贸易伙伴相对集中,不利于抗击风险,海外市场的开拓虽然靠的是企业或行业,但政策性的帮助也很重要,这些政策只能由商务部

提供,这样才能使国内企业大胆进军新的国际市场。

3、服务贸易方面

(1)国家应建立各部门密切配合、中央和地方互动、政府和企业紧密联系的全国服务贸易协调管理机制。同时,将健全服务贸易促进体系,充分发挥中国服务贸易协会的作用,建立境内外及时沟通的服务贸易支持网络。

(2)加强国际交流与合作,采取多种形式,与世界贸易组织、联合国贸发会议、欧盟等国际组织,以及各个国家和地区的政府组织之间建立联系,紧密合作。

(3)积极进行服务产品结构的调整,放宽服务业市场准入。我国应积极参与世界性的服务产业结构的调整,优化国内产业结构,促进我国服务业的快速发展。

(4)完善服务贸易相关法规,建立服务贸易法律体系。

上一篇:新教师示范课感受下一篇:小学生爱劳动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