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心理健康教育论文

2022-04-16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摘要:当前,对于如何推进中学心理健康教育的内涵式发展问题开始成为中学教育研究的重点内容。教育部在几年前也明确指出应广泛利用信息技术促进我国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发展。下面小编整理了一些《中学心理健康教育论文 (精选3篇)》的文章,希望能够很好的帮助到大家,谢谢大家对小编的支持和鼓励。

中学心理健康教育论文 篇1:

论中学心理健康教育对中学教师的素质要求

1999年8月13日,教育部颁布了《关于加强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若干意见》,2002年8月,教育部又颁布了《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指导纲要》。《纲要》明确指出:“学校要逐步建立在校长领导下.以班主任和专兼职心理辅导教师为骨干,全体教师共同参与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体制。”它指明了全体教师参与中学心理健康教育的基本思路,为中学生心理素质的提高奠定了基础。但是,很多地区、特别是经济落后的边远农村地区的中学尚未达到要求,甚至有的地方这项工作根本没有开展起来。为此我们应加强中学教师对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视程度及加强其自身素质,使全体教师共同参与中学生良好心理素质的培养中来。

1中学心理健康教育队伍现状分析

在我国,由于学校开展心理辅导的历史较短,队伍建设也相对滞后。专职辅导教师较少,且大部分半路出家的兼职教师,理论水平和操作水平不高。这是一个严峻的事实。从数量上看,也远远不能满足学校心理辅导工作的实际需求,尤其在农村中学中这一问题更为突出。已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中学,心理教师队伍基本上依靠学校自身的力量来解决,有的农村中学由于师资的原因尚未开展心理辅导。有些未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学校。教师的观念相当陈旧,认为搞不搞心理辅导工作无所谓,以前没有开展心理辅导不是照样把学生培养好、要搞心理辅导这是领导的事情,与己无关、教师只要把学生管理好,把课教好。学生能取得好的成绩也就对得起学生和家长了。从这些情况来看,切实加强中学教师对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视程度及加强中学教师心理健康教育方面的素质已成为中学心理健康教育迫在眉睫的问题。

2中学心理健康教育对中学教师的素质要求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是根据中小学生生理,心理发展特点,运用有关心理教育方法和手段,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促进学生身心全面和谐发展和素质全面提高的教育活动,是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落实跨世纪素质教育工程,培养跨世纪高质量人才的重要环节。素质是指有机体在先天生理基础上,通过社会环境、教育与个体交互影响而形成的相对稳定的、基本的、具有衍生功能的品质,主要包括生理、心理、科学文化和思想道德素质四个方面。素质主要是由人的先天遗传因素决定的,可塑性不大。因此。本文主要从教师的科学文化素想道德素质和心理素质三个方面加以探讨。

2.1科学文化素质

如前所述,心理素质教育具有很强的科学性。目前我国从事心理素质教育教师的层次参差不齐,有相当一部分是未经过严格培养或系统培训的德育工作者、行政人员或班主任等兼职人员,教师的文化素质(尤其是专业知识水平)普遍偏低。查明华对中学教师处理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策略类型的调查,以及吴桂翎关于初中教师对学生心理特征知觉水平的研究都表明,当前我国教师对学生心理问题的认识还只停留在表面水平,还是一些个人经验式的、非科学的认识,他们在解决学生的心理问题时也缺乏科学性和系统性。因此,通过多种途径迅速提高教师的文化素养就成为了提高我国心理素质教育成效的迫切需要。

具体而言,一个合格的教师应该具备以下文化知识:(1)掌握正确的学生心理健康标准了解和掌握正确的心理健康标准。教师必须首先树立正确的心理健康标准。在判断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时必须兼顾个体内部协调与对外良好适应两个方面;应考虑心理健康的相对性和动态性,避免用静止的观点来看待学生的心理问题;应清楚地区分哪些问题是学生暂时的心理状态,哪些是稳定的人格特质,避免将状态性心理问题诊断为特质性问题;在区分学生的心理问题时,要考虑其年龄发展特点,避免将该年龄阶段的普遍性问题(如青春期逆反心理)视为异常心理问题。

(2)掌握基本心理学知识。教师应掌握普通心理学、人格心理学、教育心理学、发展心理学、社会心理学、心理卫生学、心理咨询学、心理测量学、心理学研究方法等基本的专业知识,并掌握一些基本技能,如实施心理测评的技能、建立学生心理档案的技能、设计和开展心理素质训练活动课的技能、实施个体和团体心理辅导的技能、进行学生心理咨询和行为矫正的技能等。

(3)具备广泛的背景知识和丰富的实践知识。心理素质教育的全面性和全体性特点,要求教师除掌握专业知识外,还应博览群书,对哲学、教育学、社会学、人类学、伦理学、美学等都应有所了解,应具备丰富的教学实践经验,它们不仅可以为教师提供从不同角度去分析问题的认知框架和解决问题的方法,也是教师深入理解各种具有丰富知识和复杂生活背景的学生的必要条件。

2.2思想道德素质

对教师思想道德素质的要求主要体现在对其职业道德素质的要求上。我国的心理健康教育事业还处于刚刚起步阶段,对这个问题还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和关注。因此,加快心理健康教育教师职业道德法规条例的建立健全,是十分迫切而重要的。那么对于心理健康教育教师应该具备哪些基本的职业道德呢?

(1)热爱心理素质教育事业。首先,具备高度的社会责任感,充分认识心理素质教育的重要性和迫切性,关心学生的心理健康,相信每个学生都有善性,都有巨大的心理发展潜能,将促进学生心理素质的健全发展为己任。其次,不谋私利。教师不能假借其名为收取物质馈赠、和学生建立其他非工作关系等个人目的、利益服务。

(2)尊重和保护学生利益。首先,心理素质教育应以满足学生的最大利益为原则,避免将学校的利益、教师自己的价值观强加给学生,忽视学生真正的心理需求和利益。其次,尊重学生的个人隐私。再次,对所有学生一视同仁。教师不应因学生的学业成绩、家庭背景、心理健康状况、性别、态度等的不同而讥笑、讽刺、歧视他,而应以平等的态度对待每一位学生,相信每个学生都有心理发展的潜能。

(3)以科学严谨的态度对待工作

心理健康教育是一项严肃的工作,教师仅有热情和愿望是不够的,还必须具备严谨科学的工作态度。不想当然的判断学生的行为,而应该在大量收集和分析资料的基础上,依据科学的指标加以诊断;谨慎使用心理测试量表或其他测试手段,不强迫学生接受心理测试和咨询;不使用影响学生心理健康的仪器(如测谎仪、CT脑电仪)等等。

2.3心理素质

教师首先必须具备一般的心理素质,如良好的自我意识、人际适应力、健康的情绪体验、稳定的工作热情和积极的进取精神等。除此之外,心理健康教育的特殊性还要求其具备一些特殊的职业心理素质:

(1)自我调适性。要培养学生健全的心理素质,教师首先必须心理健康。教师与平常人一样,也有可能面临挫折、烦恼和压力,而且他们还要自觉担负保密的职责,这就要求教师应具备良好的心理调适能力,善于控制和疏泄不良情绪,释放和缓解心理压力,勇敢面对挫折和失败,促进自我的身心健康发展。

(2)认知敏感性。心理健康教育是建立在教师对学生心理特征的敏锐观察、准确认知基础之上的,这是因材施教的必要前提。这就要求教师必须对学生的心理活动特别敏感,善于察言观色,善于通过学生的表情、动作、眼神、肌肉抽动等细微之处来察觉其内在的心理活动,否则不仅无法因材施教,还有可能失去教育的关键期,不能有效阻止学生心理问题的恶化。

敏感性不仅是指对学生的心理活动敏感,也指教师应对自己心理活动的敏感。因为心理健康教育具有互动性,师生、生生间相互影响、相互作用,教师的一举一动都可能对学生心理产生深远的影响。

(3)人际交往能力。心理健康教育是一个师生、生生互动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教师能否与学生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是至关重要的,它是心理素质教育能否取得良好效果的关键。而要与学生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教师就必须具备以下素质:①移情能力:即能设身处地地体会学生的内心感受,并善于通过言语和非言语(如目光、姿势、表情、动作变化等)来表达对学生内心体验的理解。②尊重学生:即能无条件地接纳学生,不仅包括学生的长处,而且能容忍其缺点、不同的观念、习惯和态度等等。③积极关注:即以积极的态度看待学生,注意强调其长处,有选择地突出学生言语及行为中的积极方面,利用其自身的积极因素。④真诚:即在心理素质教育过程中教师应真实地展现自己,表单一致,言行一致,诚恳忠实地对待学生。

除此,教师还应该具备合作精神。这是因为每个教师能力都是有限的,而且心理健康教育是一个系统工程,不仅需要个人的努力,更需要其他教师、家长、社会各界的积极配合和共同努力。因此,教师还应该具备良好的与人合作的能力,善于沟通协调学校内部之间以及学校、家庭和社会之间各种教育力量,形成教育合力,共同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

(4)组织监控能力。心理健康教育是一个“助人自助”的过程,强调互动情景和丰富多彩活动的创意,在活动过程中学生是主体,教师是辅助者和引导者。但这并不意味着教师作用的弱化相反,它对教师的教育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让学生在活动中积极参与、充分发挥主体作用,真正实现自知、自觉、自助,教师就必须具备良好的组织监控能力,即在整个教育过程中教师都应将教育活动本身作为意识对象,不断进行积极主动的计划、检查、评价、反馈、控制和调节,不断探索有效的教育策略方法,促进学生心理素质的发展。

作者:叶天莲 李新昕

中学心理健康教育论文 篇2:

利用信息技术推进中学心理健康教育内涵式发展

摘要:当前,对于如何推进中学心理健康教育的内涵式发展问题开始成为中学教育研究的重点内容。教育部在几年前也明确指出应广泛利用信息技术促进我国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发展。于此,结合当前我国目前所处的信息化时代的大背景,信息技术的发展速度非常快,各种信息化的通信工具都开始层出不穷,如智能手机、各种社交软件等,都为人们获取信息、人际沟通带来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与发展,也正是如此促使我国在教育理念、教育模式以及教育效率等方面的更新也随之受到信息技术应用的影响。所以,对于中学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内涵式发展,应结合当前信息化时代的背景,利用这种信息化手段为学生的心理教育提供更好的服务。

关键词:信息技术;中学阶段;心理健康教育;内涵式发展

当前,我国学校的心理健康教育逐步开始从外延式的发展过渡到内涵式的发展。虽然心理健康教育的这种外延式发展有效提升了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但与此同时各种问题也层出不穷,例如心理平台的使用率并不普遍,心理教师的专业化水平也还有待提升,而且很多心理健康的活动都只是虚有其表,并没有发挥活动开展的实质性作用。所以推进中学心理健康教育的内涵式发展是当前心理健康教育发展现状的迫切需求,同时也是时代发展的必然。而这种内涵式发展,也即是提升心理健康教育质量的一个进阶发展阶段,以此不断加强中学心理健康教育的作用和效果。

一、 利用信息技术有效做好中学心理健康教育的宣传

中学阶段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落实中,不可完全在学生已经发生严重心理问题时才去予以教育和治疗,而是应该对中学生的心理健康做好提前预防。那么,对于中学阶段的学生,正处于青春期,对一切事物或言语等都非常敏感,所以必须重视做好中学生的心理健康预防工作。那么心理健康教育的老师应结合当前信息化时代的发展,积极利用信息化技术来转变和创新传统的心理健康教育课,并利用互联网构建心理健康档案,而且为了保护学生的隐私并避免有些学生因为害羞或内向而不敢心理咨询而开展网上心理咨询平台,并通过这些网上心理平台做好相关的心理健康教育的宣传,在宣传的过程中,可通过微信公众号、微博、QQ群等定期发布一些有关心理健康教育的指导信息。然后还应借助网络平台做好心理健康相关资源的搜集,将一些非常有价值的心理健康信息汇总整理到网络平台上,让学生可以自主查看,为学生的心理健康发展提供一个网络化的平台,指导学生调节、完善和优化自己的心理健康。

二、 通过信息技术,创设更具感染力的高效心理健康教育课堂

在中学实施心理健康教育的最直接途径即是开展心理健康教育课。心理健康教育课有别于其他课程,其更加侧重于引导和培养学生的情感体验。因此,心理健康教师应在引导学生心理健康教学的过程中,首先应从教学的语言能力上进行优化,使得语言更为生动、美妙,能带给学生轻松愉悦的心情,同时还要注重结合信息化的技术手段,通过多媒体来辅助教学,让心理健康教学的呈现更加丰富化、轻松化,可把一些理论性很强、枯燥单一的知识内容通过图片、声音、视频等的呈现,吸引学生对这门课程的学习注意力,同时也激发学生的情感体验。

三、 通过信息技术实现网络心理咨询的教育发展

心理健康教育中,其中最为重要的一个内容即是学生个体的心理咨询工作。对此,中学心理健康教育实践中,不仅要在学校建立心理咨询室,同时还要考虑到部分学生因为性格或其他因素,不愿去心理咨询室面对面地进行心理咨询,而且还有一些学生认为心理出现问题就像是一种精神疾病,所以虽然内心极度希望解决自己的心理问题,但又碍于面子而不敢走进心理咨询室,这也就相应地使得当前大部分中学的心理咨询室形同虚设,没有太高的使用率。而随着互联网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那么这在很大程度上使得人与人之间的交流与沟通打破了时间、空间的限制,这就为学生的心理咨询提供了一个网上心理咨询的空间和环境,让学生可借助网络与心理老师进行相关问题的咨询与沟通,这不仅可以解除学生面对面的那种内心困境,同时也更容易与心理老师建立信任,从而更有利于解决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

四、 通过信息技术形成心理健康教育专业成长的网络共同体

要真正推进中学心理健康教育的内涵式发展,就需要提升心理健康教育的质量,而质量的提升则需要有专业心理健康教育的师资队伍。当前,中学学校的心理老师通常只有一个或两个,很多相对偏远地区的中学甚至没有心理老师。所以中学心理师资力量的缺乏,使得当前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并没有保障,为此,在信息化技术快速发展的今天,应积极利用互联网技术,进行有关心理健康的资源共享与交互,将全国的心理师资力量通过网络联合汇通起来,实现相互沟通、协作,互相鼓励,彼此温暖,创造一种基于网络的、以心理健康教育知识为主的生活空间。心理老师甚至可以充分利用网络共同体进行日常的备课、听评课,分享各校的心理健康教育经验。通过网络,老师们的眼界不再局限于周边地区,而是看到理解问题的更多的角度,以及解决问题的更多的方法,让心理老师获得更多的间接经验,不断提升中学心理健康教育师资团队的专业水平,并在资源与信息的共享中,促进中学心理健康教育的发展。

五、 结束语

綜上所述,在中学心理健康教育的内涵式发展中,充分利用信息技术可有效促进其心理健康发展的效果和质量,但在这个过程中也必须有效处理好心理健康教育和信息技术的关系,围绕心理健康教育的根本,借助信息技术来为心理健康教育提供有效服务。

参考文献:

[1]郭艳彪.利用信息技术推进中学心理健康教育内涵式发展[J].校园心理,2015(3):203-204.

[2]魏翠霞.信息技术与中学心理健康教育整合实践研究[J].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17(19):30-32.

作者简介:刘雅婷,福建省福清市,福清华侨中学。

作者:刘雅婷

中学心理健康教育论文 篇3:

羊尖中学心理健康教育的实践与探索

无锡市羊尖中学心理健康教育起步于1995年,经过二十多年的实践探索,在基本建设、规范运作、品牌打造等方面取得了突破性进展。学校通过一系列有序有效的心理课程和团体心理辅导活动,为师生创设一个和谐、宽松的心理环境,帮助师生解决在专业发展与健康成长过程中所面临的问题,减轻心理压力,促进其心理健康、发挥其心智潜能,最终达到提高师生幸福感的目的。

一、以专业学习为入口,提高心理健康教育认识

学校从提高对心理健康教育的认识着手,不断增强全体教职员工实施心理健康教育的自觉性和主动性。从领导干部、骨干教师和班主任抓起,积极推进,通过理论学习、问题讨论、专题讲座、工作研究、经验总结、案例剖析等方法,逐步统一思想形成共识,为心理健康教育在学校的实践与探索打下基础。同时,学校还积极引导教师从素质教育的全面实施与有效推进的高度来认识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促使教师进一步认识到,加强心理健康教育,培养师生的良好心理品质,可有效地促进师生的共同发展、全面发展和可持续发展。学校提出了“发展为主,着眼一生”的心理教育理念,确立了“认识自我、感悟生命、激发潜能、完善人格”的心理教育目标,同时在多年探索的基础上把“课程建设、生本潜能型课堂、心理培训”确立为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建设特色。

二、以多种形式相结合,拓展心理健康教育渠道

1.团体心理健康教育与个体心理辅导相结合

团体心理健康教育以预防和发展为主,主渠道是课堂。学校从2005年起开始探索心理课程建设,把“心理课”排入课表。经过多年努力,目前已形成“Movie Spa”心理特色课程,效果得到参与师生的一致肯定。除了每班每周一节的常规心理课外,学校还在7年级、8年级开展以心理剧、经典心理影片赏析、团队拓展活动等为特色的心理社团课,在9年级开展定期心理主题讲座,帮助学生减压增效,进行职业规划,等等。同时,学校的“心理梦工厂”在工作日的中午和下午的活动课时间面向学生开放,对学生进行个体心理辅导。

2.心理健康教育与学校德育相结合

学校德育工作和心理健康教育的主要对象都是学生,它们共同服务于年轻一代的健康成长和个性的全面发展,服务于学校教育的总目标。它们的具体任务在一定程度上互相交叉和渗透,又各有侧重,不能相互代替。学校理顺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和德育工作的关系,坚持实施“以心育心、以心育德、以德育心、 以德育德”的策略,使学生的品德、才能、心智得以协调发展。

3.积极引导班主任参与心理健康教育

除安排班主任参与日常的培训外,学校还为每个班主任配发《无锡市羊尖中学学生心理状况筛查手册》,要求班主任发现问题及时与辅导老师联系。从2016年开始,学校对班主任进行定期的系列主题培训,帮助班主任在体验的基础上成为心理健康教育课与主题班会课结合的受益者与实践者,让每个班主任都成为兼职心理教师,从而实现心理健康教育效果的最大化。

4.心理健康教育与学校、家庭、社会教育相结合

心理健康教育不能仅限于学校教育这一领域,家庭、社会也是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阵地,特别是家庭教育,它直接与学生心理健康狀况相关。学校利用家长学校,定期为家长传授心理健康教育的基本知识,提供心理健康教育的相关服务,使家长们成为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力量。

三、以基本建设为手段,规范心理健康教育工作

1.加强组织建设

学校成立了由校长挂帅,分管校长、教科室主任、德育主任、专兼职心理教师组成的心理健康教育领导小组,全面组织、协调、管理、 实施学校的心理健康教育活动。

2.加强心理防护网络建设

学校成功组建了完整的学生心理问题五级防护网,旨在起到“学生自助,生生互助,老师帮助,社会协助”的作用。

3.加强阵地建设

在各级领导的帮助支持下,学校建成了包括室内拓展在内的一流的心理基地——心理梦工厂。师生可在其中开展心理活动课、心理测试、心理减压、团体训练、心理督导以及教师培训等。

4.加强活动建设

除了常规性心理活动、学科渗透活动以外,学校还积极开展学生潜能开发活动。2014年9月,学校和华东师范大学合作,在7年级学生中开展全脑开发实验,同时学生接受专业的心理训练。经过三年的训练,实验班学生在2017年的中考中,取得了明显高于对照班的成绩,实验达到了预期效果。

四、以教育科研为动力,促进心理健康教育发展

实施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提高教师心理素质和心理健康教育观念固然重要,但能使他们在教育教学实践中自觉地应用更加重要。因此,学校在研究教师心理健康教育的同时,也动员全体教师参与到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科研中来,积极倡导学习之风、反思之风、研究之风,让教师边培训、边学习、边实践、边科研,在实践中不断提高,在实践中深入研究,形成心理教育全方位渗透的大环境。

学校探索研究了“初中心理健康教育课程设置与实施”“绘画心理日记的实践探索”“成长型思维课的实践研究”等多项国家、省、市级课题。在研究过程中我们弄清了一些问题,理清了一些思路,形成了一些做法,由此撰写了近百篇心理健康教育论文、课题报告,并在国家、省、市级杂志上发表或获奖。可以说,教育科研成为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发展的新动力,不断推动学校心理健康向纵深方向发展。

五、以基地设立为契机,打造心理健康教育特色

2013年8月,由省教育厅资助的“江苏省初中心理课程基地”项目落户学校。随后,无锡市锡山区心理教育骨干教师培训基地也设立在本校。我们抓住机会,梳理学校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思路,进一步确立以心理特色引领学校发展的办学方向。

一是重视心理基地的专业设计。学校在大量调查基础上,设计建造了集各种功能室于一体且包含一流的室内拓展基地的心理梦工厂,得到了前来参观学习的同行的高度评价。

二是强化心理基地的课程研发功能。学校利用基地一流的专业条件,提出了中学“Movie Spa心理课”模式和小学“绘本心理课”模式,目前已在全区推广。

三是加强与大专院校合作。大力开展学生心理潜能开发和教师心理培训活动,进一步提升师生的学习力和幸福感。

四是注重心理课的实效性。学校根据学生的实际需求,主动引进现代教学技术教育部重点实验室的思维教学成果,积极实践,并把它融入心理课程,为学生形成良好的思维品质打下基础。

五是利用“尤迎九心育工作室”,拓展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影响力。作为无锡市第一个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室,工作室通过拓展培训、工作坊、游学、心理课研讨、案例分析等方式探索专兼职心理教师的培训模式,同时还提供心理干预、幸福课程以及心理教师培养等服务,与众多省内外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者交流学习。

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在社会发展中显得越来越重要,新形势对传统的教育也提出了新的要求,需要我们开拓进取,以高度的责任感去做好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任重而道远,我们将把已有的成绩作为新的起点,为更广泛深入地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全面推动素质教育的进程不懈努力。

(作者单位:江苏省无锡市羊尖中学)

责任编辑:胡玉敏

huym@zgjszz.cn

作者:尤迎九?师素方

上一篇:干部培训班个人总结(精选2篇)下一篇:少年宫活动总结(精选2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