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略思维创新创业

2022-05-28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第1篇:战略思维创新创业

设计思维与创新创业

[摘要]随着设计思维的日益普及与被重视。设计思維成为了设计主导的动力、商业竞争的主力工具、解决社会问题的重要手段,也成为设计创业的基础。同样,设计教育也应因势利导,培养学生的设计思维能力、创新精神。加强与社会、企业之间的联系,建立使设计思维一社会责任一设计创业有机结合的完整教学体系。借助各种资源强化设计教育社会化。

[关键词]设计思维;创新创业;社会责任:设计教育

2015 Apple公司发布会上,新品的发布带给果粉们惊喜,同时也让我们关注到设计师出身的Apple公司高级副总裁Jonathan Ive从幕后走到了台前。这是否可以理解为,设计师对于企业的重要性越来越显著?设计思维的力量逐渐渗透到了整个商业运营中?设计主导成为一种发展趋势?

一、设计思维日益普及

(一)设计思维成为一种企业战略

在传统认识中,设计只是产品包装的最后一道程序——提高产品外观的可看度,不需要参与到前期的策划等工作中。而现在,设计越来越多被作为一种解决问题的工具而应用于整个产品的创造过程中,“设计思维”能完美地解决商业战略上的问题,得到了众多企业的认可和实践。

英国著名品牌顾问公司Wolff Olins的领导力报告中对设计师出身的CEO赋予一个新名词DIC(Design In Chief)。的确,越来越多的设计师成为成功的创业者,如Chad Hurley合作创立了世界最大的视频网站YouTube、Charles Adler合作创立了能将最具创意的方案有效落地的平台Kickstarter、Jack Dorsey合作创立了世界最著名的社交网站Twitter、Evan Sharp合作创立了美国图片社交网站Printerest等(图1)。这些著名企业创始人都拥有设计背景,其产品得到全世界范围的广泛认可,很大程度上是因为其充分满足了受众的需求,而做到这一点离不开商业策略和产品设计中贯穿的“设计思维”。

Apple公司(图2)更是一个典型的案例,公司秉承设计主导产品和企业的发展方向,从Steve Jobs时代开始,即以设计为第一要义,产品的整体设计通常是在确定了产品外形之后,才由工程师们根据外壳进行主板及元件的制造,也正因为设计思维的贯穿始终,才使苹果的产品至今仍是时尚与科技的代名词(图3)。

设计师拥有的强大创造性思维,能使他们在复杂的商业局面中优化思维,并迅速抓住机遇、提出对策。华尔街日报称“在现实商业环境中,创新已经超越了管理,成为首要因素”,而创新需要设计思维;同时,设计师还拥有系统的思维优势,能化繁为简并更好地完成商业运营;另外,设计思维还能为员工塑造更好的工作氛围与气氛,如Apple公司、Google公司(图4)等,宽松和舒适的设计氛围环境,更能给员工带来灵感与热情。

(二)设计思维解决社会问题、助力社会创新

非洲南部干旱少雨,在农村,由于水源遥远、打水次数频繁、沉重且难以携带等原因使打水成为一项困难的工作。尤其是那些妇女和孩子每天都要挣扎到水源地取水,而且因为搬运的手段限制,每次只能搬运大概1 5升左右的水,因此每个家庭每天至少得打水一次,许多妇女的颈椎、脊椎因为长期用头来搬运这些重物而落下了病根。设计师P.J.和J.P.S.Hendrikse看到了这样的情况,他们为此设计了Q鼓(Q-Drum)(图5),这是一个环形的低密度聚乙烯(LLDPE)塑料容器,容量50升,不易损坏,也没有可拆卸的手柄或其它金属附件,以最大程度上减少损坏率。其独特之处在于在鼓的纵向中心有一个孔,并安装了可以牵拉和滚动的绳索,适用于任何地形以便运输。绳子的选用也充分考虑到了用户的使用方便,成本很低,甚至可以用任何类似的材料进行替换,以确保产品的廉价易得。这个设计简单、坚固、耐用,有效地解决了用户友好的问题,缓解了体力的负担,并减少了花在取水上的时间,从而提高了人们的生活质量。目前这个设计已经广泛应用于肯尼亚、纳米比亚、埃塞俄比亚、卢旺达、坦桑尼亚、科特迪瓦、尼日利亚、加纳、南非、安哥拉等地,成为当地人民的重要生活用具。

如今,日渐丰富的物质生活、技术的高度发展使我们的生活愈加便利,多元化的媒介为人与人之间的沟通提供了越来越便利畅通的条件。然而,这种积极现象的背后隐藏着诸多矛盾:一方面,市场上为满足欲求产生的纷繁复杂的消费品使我们忽略了人们最基本的需求;另一方面,全球范围内地区发展的不平衡,导致大量社会问题的出现,单由相关政府部门无法得到切实解决,需要政府、大学、商业、社会团体协同参与、共同解决。

因此,基于以上现状,设计理念亟待转变。设计行业不应该仅仅停留在欲求型设计的创作与生产,更应该把眼光放在人们的基础需求上,为此需要关注并发展需求型设计。通过Q鼓设计的例子,我们可以看到合理运用设计思维,为社会解决实际需求,提供完善的、系统的解决方案,正是设计思维的重要所在。因此,我们应当运用设计思维介入非设计领域,通过社会创新的模式体现设计的公共性和主观能动性,致力解决实际的基础问题。

我们将这种以解决社会问题、满足人们最基本需求的设计称之为“公共设计”。设计不同于艺术,设计不仅仅创造美和样式。从社会学角度来看,设计在实现商业价值的同时,也可以运用设计思维为多数人谋求利益,满足公共需求,帮助弱势群体,寻求社会公平,从而在公共领域发挥出具体实际的效能。

区别于单纯满足商业需求的设计行为,公共设计以公众利益为目的进行产品设计、空间设计、新媒体设计、广告宣传、社会创新等设计活动,为公众提供社会服务和人文关怀。公共设计的重点在于公益和慈善,提倡设计要承担社会责任和推动解决社会问题。公共设计的概念立足于设计的创新性,强调设计的公共性,表现设计的公益性。

公共设计是未来发展的新趋势,也是解决目前社会面临困境的必由之路。

二、设计思维的教育及其社会化

我们一直在强调设计思维的重要性,其不再仅局限于設计领域,而是拓展到整个商业领域和社会范畴,设计思维成为设计主导的动力、成为商业竞争的主力工具、成为解决社会问题的重要手段、也成为设计创业的基础。但设计思维的培养源头还应该回归于教育,在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设计思维能力、创新精神,并加强与社会企业之间的联系,让设计思维一社会责任一设计创业成为有机的一体并建立完整的教学体系,借助各种资源强化设计教育社会化。

(一)美国高校创客空间

“创客”一词来源于英文单词“Maker”,是指把各种创意转变为现实的人,其共同特质是创新、实践与分享。美国麻省理工学院、斯坦福大学、纽约大学、加州大学、布朗大学等综合性大学都先后开设了相关的开放式课程,通过实验室的建设,致力于在艺术设计、多媒体应用、技术研发等领域进行成果转化的研究,在这些实验室里完全打破了学科界限,成为一个不同研究领域的跨界大合作与培育产业项目的平台。例如斯坦福大学D.School的一个研究生教学项目,运用换位思考、定义问题、形成概念、开发原形等一整套设计思维的方法论,让来自不同学科背景的学生共同探索并研究出好的解决方案。这个项目的教师也来自斯坦福大学各个院系和业界,教师们根据自己的研究方向来辅导学生的项目,这样的课程模式,让学生在学习、实践的过程中接触了各个学科的知识、锻炼了开放性创新思维能力以及如何解决问题的方法并形成可开发项目。

美国各大高校的创客空间在物理空间和软硬件的开放、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的建立、组织运行机制等方面已经相当成熟,研究项目涉及商业、公共服务的各个领域,很多也通过创客空间的孵化或推荐,输送给政府、企业或成立公司独立运营。美国的创新教育改变了传统的学习方式和社会生产方式,推进了教育体系社会化的进程,扩大了设计创业的可能性,也成为一种良好的校企合作的新模式。

(二)创客在中国

2015年,创客的概念开始在国内迅速蔓延,正在悄然影响着传统制造业,一与其他新生群体一样,创客(图6)在国内也正在经历一个聚集能量的发展阶段。目前国内的创客空间仍属于初级阶段,没有像国外的创客空间拥有足够的专业导师队伍、开放的软硬件资源共享、联合分享的公共平台等。2015年3月,国务院印发了关于发展众创空间推进大众创新创业的指导意见,这将是指导和推进中国创客发展的促进剂,相信也会有更多更好的社会资源开始关注这个群体。

当然,在鼓励创客发展、政策支持创业的同时,我们还是要静下心来研究国外的先进经验,利用广阔的教育平台,完善相关教育体制,结合创客的不同需求,建立符合众创空间特点的课程设置、软硬件环境建设以及分享公共平台等。更应该针对高校学生,在校内就开始培养能与社会紧密接触、掌握创新设计思维方法、甚至已经拥有成熟项目的学生队伍,为众创空间提供优质的人才保障与对接渠道。

(三)设计思维教育势在必行

设计思维是由创造性思维、视觉化能力、社会责任三个部分组成的。以创造性思维为核心,使用设计思维工具,通过移情体验一问题界定一属性研究一头脑风暴一概念制定一执行策略与步骤一测试改进等一系列长期摸索形成的训练步骤,用设计师的思维模式为现实问题提出解决方案。

“超过一半的毕业生将会进入战略、市场和研究等领域,不仅仅是设计行业”,Patrick Whitney,作为芝加哥的institute of Design/IIT设计学院的院长这样说到。在美国近十年来,很多的商学院已经将设计思维引入到商学院的课程中去,如哈佛大学商学院开设了相关设计课程;布朗大学的学生甚至可以直接选择他们的近邻世界顶级设计学校一一罗德岛设计学院的设计课程;斯坦福大学也开设了设计思维的课程,甚至面向社会,对各行各业有此需求的人进行相关的课程培训,课程中鼓励学生发现问题,用设计思维解决问题,这些练习不是通常课堂上虚拟的课题,而是让学生们直接开发真实的项目,目前这门课程已经先后有40多个团队做出了成功的案例,很多团队获得了创业投资,不少仍在坚持运营。

创意教育要联系社会责任。我们所说的创意教育并不局限于院校里的教学,而是面向社会大众。这个社会是不完美的。当代设计创意,不再是美化和娱乐的功能,而是要介入到宏观的社会对话之中,用创意实践责任。事实上,中国的社会现实才是中国创意要面对的最大命题。如果有一种创意可以帮助改善中国的问题,它一定是大创意;如果创意的教育能够联系起社会的责任,那一定是有意义的教育。正如马云在双十一销售量公布之后说的:“数字不是我们今天所关心的,我最关心的是数字背后的东西。”或许马云说的是市场的力量,而我们理解的是市场背后还有什么?是技术变化和当代社会文化,这才是推动创意行为和创意教育的基本动力。

围绕在设计思维的话题之下,去谈有关设计教育的社会化问题是很现实的。因为设计思维在它本身所关注的问题以及在解决设计问题的工作中都做了相应的外延。另外,用设计思维解决问题的思考方法,也为现代设计教育提供了一个非常好的思路。比如在设计思维中提倡的用户的研究、个人需求的研究、创新的研究、头脑风暴的研究等,所有这些方式实际上也给今天设计思维的社会化提供了一个非常好的思考模式(图7)。

实践证明,设计思维可以作为所有类型的教育方法,不单单只是在设计教育方面。而设计教育的社会化也必然会形成一个大的发展趋势,因为我们将来的社会结会越来越复杂,人的需求会越来越繁多。今后的设计教育的社会化会变得越来越理想,设计教育的社会化也一定会站在社会教学的利益之中。

三、设计思维成就设计创业

在全球范围内,以斯坦福大学为首的各大名校正加强对设计领域的关注,设计与商业两者之间的联系越来越密切。过去十年中,国际上很多著名的商学院已经把设计学院的思考方式引入到他们的课程当中,开发出一种全新的教学模式,培养学生的设计思维与创新思维。可见,设计不再仅仅作为一门学科,更逐渐以一种创新方式与手段出现在商业领域与社会服务中。

Airbnb(图8),中文名“空中食宿”,成立于2008年的舊金山,是一家为旅游者和家有空房的房主建立联系的服务性网站,至2011年,Airbnb的服务增长了800%。这是一个典型的设计创业案例,他们的创始人Joe Gebbia就是一位拥有罗德岛设计学院平面设计和工业设计双学位的设计师,他同样利用设计思维理论贯穿整个产品的始终,Joe Gebbia说:“2007年做Airbnb时,我们问自己,作为一个设计师,我们能做什么让这个城市更舒服一点,你到一个城市里去,希望下飞机的时候有人接你,有干净、安全的公寓可以住,打开房间你闻到的气味是什么、洗手间里的毛巾是否干净等。”他认为用户在Airbnb上感受的是完整的生活体验。这样的理念完全与传统的CEO思维方式是不一样的,Joe Gebbia更多考虑到了用户的体验,而不仅仅是简单的盈利与风险的评估。

在当代中国,我们也应如Joe Gebbia那样思考同样的问题,我们能为自己的城市做些什么?城乡差距、社会矛盾、环境污染、食品安全、老龄化等诸多本是人们的最基本需求,却成为巨大的社会问题。这些社会公共问题,既是政府、城市管理者关注解决的命题,也是当代设计师的课题。设计师应通过公共设计介入社会,同样,这些问题的解决也将是一个很好的创业目标和良好的商机。多数人关心的问题,必然是基本的需求。设计师为公共问题所提供的产品设计方案或服务设计方案,必然拥有大众的市场。如同Airbnb解决旅行者的问题一样,正确的发现问题并提出解决方案,“解决方案”本身就意味着巨大的市场。

当然,创业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创业也是一项社会工程。教育不仅要培养具有创新精神的人才,还应该承担社会责任,为大众创业提供优质的平台与资源。我们希望在设计思维与设计创业间直接架起一座桥梁——建立公共设计平台。以用户体验为中心,运用设计思维致力于社会创新,让公共设计价值最大化。平台联合各领域设计师,通过跨界协作的方式,运用设计思维解决生活与社会中存在的问题,致力打造面向大众的中国公共设计服务平台,为大众、设计师、投资方三者之间搭建沟通合作的桥梁。平台将设计的出发点立足于大众需求,真正实现“为多数人设计”。通过征集并整理大众的实时需求;研究社会创新、设计趋势、资源合作模式和产品开发;调动各大设计院校、设计师、企业品牌等多方资源,促成全新的合作模式;运用设计思维与创造性思维,通过设计师的同理心和同情心为大众需求提供解决方案;与社会、企业、孵化机构等进行合作,帮助更多的创客实现设计思维成就设计创业的目标。

作者:吴颖

第2篇:在创新创业教育中,如何培养创新思维

有一位聋哑人,想买几根钉子,就来到五金商店,对售货员比划了几下。于是售货员就明白了,他想买的是钉子,聋哑人买好钉子,刚走出商店,接着进来一位盲人,这位盲人想买一把剪刀,盲人将会怎样做呢?这个故事讲的就是思维。

什么是思维?

思维是指在表象、概念的基础上进行分析、综合、判断、推理等认识活动的过程,是人用头脑进行逻辑推导的属性、能力和过程。

其实,盲人只要开口说一声就行了,因为盲人自己能说话。盲人如果用手指模仿剪刀剪东西,自己反到看不见。因此,再聪明的人一但陷入思维误区,钻进牛角尖,智力就在常人之下。思维不对,再有智慧也是徒劳,这个时候,脑子转得越快死得越快。而好的思维才能行得快、走得稳。可见思维是思考的路径,是思考的能力。有思维,才能在原点的基础上推导下一步的结果。有什么样的思维决定有什么样的结果。同样的信息,不同的人有不同的看法和做法,有的人能一叶知秋、见微知著,有的人却一中障目,不识泰山。。比如说一只兔子撞死在树旁,所有的兔子都 会撞死在树旁 吗?为什么有人就会放下手中的锄头,整日去等待再来撞树的兔子呢?这就是思维出了的问题。所以思维是我们解决问题的方向,只有正确的思维才有正确的结果。

创新思维:是一种有创见的思维,即人脑对客观事物未知成分进行探索的活动,是人脑发现和提出新问题,设计新方法,开创新途径,解决新问题的活动,那么学生怎么建立正确的创新思维呢?

创新思维的表现形式有多种,最常见的有:换位思维、逆向思维、发散思维、联想思维。怎样引导学生培养自己的创新思维呢?

一、换位思维:很多创新思维都是缘于思维角度的改变。对于任何事情,都应该从不同的角度、不同的位置、不同的群体,不同的身份等方面去看一看,想一想, 这样往往会有一些意想不到的结果。生活、学习中,换换身份,家长和孩子换位、领导和员工换位、甲方和乙方换位,或许有新的认识。我们的职场中流行一句话,叫换位思考,但大部分的换位思考都是失败的,因为很多人仅仅是位置换了,但还是按照原来的思维方式和思维模式进行,我们常说,穿新鞋,走老路,所以换位思维不不仅仅是位置上的物理改变,而是思维的改变。方向的改变,路径的改变。

二、逆向思维:逆向思维是指与一般思维方向相反的思维方式,也称“反向思维”或“求导思维”。

人们习惯于沿着事物发展的正方向去思考问题并寻求解决办法。其实,对于某些问题,尤其是一些特殊问题,从结论往回推,倒过来思考,从求解回到已知条件,反过去想或许会使问题简单化。逆向就是与正向比较而言的,正向是指常规的、常识的、公认的或习惯的想法与做法。逆向思维则恰恰相反,是对传统、惯例、常识的反方向,是对常规的挑战。它能够克服思维定势,破除传统经验造成僵化的认识模式。按规矩的思维和按传统的方式解决问题虽然简单,但刻板、且缺少灵活性,始终有补束缚的感觉,结果也没有新意。逆向思维能克服往往能克服这些障碍,往往是出人意料,给人以耳目一新的感觉。

最经典型的例子:有人落水,常规的思维模式是“救人离水”,而司马光面对紧急险情,运用了逆向思维,果断地用石头把缸砸破,“让水离人”,救了小伙伴性命。生活中的风力灭火器,风本来是助然的,但空气被 增压加速并形成强有力的高速空气射流,用以吹击火焰,达到灭火目的。再看看满大街的破洞年仔裤吧,设计者一开始也不是出于时尚的目的,而是借此表达对主流的抵制。然而,破洞牛仔裤发展至今,早已经融入为时尚的一部分了。所以让思维向对立面的方向发展,从问题的相反面深入地进行,树立新思想,创立新形象。当大家都朝着一个固定的思维方向思考问题时,而你却独自朝相反的方向思索,或许创新的步伐还快一些。

三、我们常说,打开大脑,让思想自由驰骋,发散思维就是指面对问题,沿着多方向思考,产生出多种设想或答案的思维方式,也有人称其为“扩散思维”“求异思维”“辐射思维”。发散思维是創新思维的最基本形式,是人们进行创新活动最重要的思维品质。我们可以这样理解,发散就是一切都 是开放的,只要你能想得到 一切皆有可能,其实世上没有什么是不可能的。“不可能”标志着思维的中断和任务中途完结。大家知道,犹太人天生有经营的头脑,其实犹太人就是把发散思维做到了极致,当人们都认为1+1=2的时候,他们会认为1+1大于2。当人们都知道每磅铜的价格是35美分时,他们知道怎样做,能让每磅铜的价格达到35美元,人们眼中的垃圾在他们眼里会变成宝贝。所以我们当老师在引导学生创新创业过程中,一定让学生养成遇到问题再想想、再看看,找突破口,从一个点开始,向四面八方想出去,不依常规,寻求新意,让自己的思维飞起来,这就是发散思维的魅力,

四、联想思维,简单地说,联想思维就是通过思路的连接把看似“毫不相干”的事件联系起来,从而达到新成果的思维过程。有时候我们常说风马牛不相及的事,但通过联想却连在了一起。联想思维需要丰富的想象力和联想的空间,这需要我们在学习和实践活动中开阔视野,扩大对自然界和人类社会各种信息的储备,这就是为什么有些国家的学生高中毕业以后,并不是就进入大学学习,而是服兵役、游学、远行、或自己去创业,有这样经历后再回到学校学习,他的思路、思维、想象力、判断力倍增,创新的能力超强,而且创新的欲望非常强烈。这些都是我们在学校的教育中很多难做到的。大家想想,坦克是在战地想出来的,潜水艇是在海边游玩发明的,这些活动给了我们无穷的想象力。还有我们通过人工培养珍珠的方法培发明了人工牛黄,通过车载香座发明了空气净化凝胶。所以联想思维给人们创新插上了翅膀。因此,我们在学习的过程中,有意识的培养自己的想象力,扩展人们的思维空间,走出去感受大自然的奇妙,或许创新的灵感真的就有了。

作者:曾小波

第3篇:大学生创新创业思维培养的路径分析

摘要:西方发达国家十分重视大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20世纪90年代起,一些国家的大学就已经将相关课程归入到整个课程体系中。我国教育部于2002年启动了创新创业教育的试点工作行动计划,开始高度重视对创新思维类型人才的教育培养。现阶段,我国高校正积极开展创新思维人才培养体系建设,大体形成了与我国实际情况相符合的人才培养模式框架,然而由于起步较晚,我国大学生创新创业思维培养还存在缺乏认识、不成体系、师资力量匮乏、教学形式单一等问题,针对这些问题,需要从重视思维培养工作、完善师资队伍、对教学方式的重新界定与改良、构建合理支持体系支撑创新创业等方面持续用力。

关键词:大学生;创新创业;思维培养;培养路径

Path Analysis of Cultivating College Students Innovative and Entrepreneurial Thinking

YUE Jinyue

(Institute of Materials Science and Engineering, Shenyang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Shenyang 110000,China)

Key words:college students; innovation and entrepreneurship; thinking cultivation; training path

現如今创新技术层出不穷,推动了国内各产业的飞速发展,大学生拥有了更多的创新创业机会。不久前,教育部公布2019年我国普通高校应届毕业生规模超过843万人,打破同期应届毕业生毕业人数历史记录,这使得创新创业将成为我国提高应届毕业生就业,有效应对严峻的经济社会发展形势的一个关键选择[1]。为此,高校深入探索了创新创业思维培养方法和实践,为大学生输出资源和培养方案。但是现实中很多高校的创新创业教育只是促进了少量大学生的创业课程和实践,缺乏对思维培养的正确认识和重视,疏于研究培养路径存在的问题,未能有效借鉴国外先进的培养经验。使得大学生的创新创业思维欠缺,在这方面教育与预期相距甚远,故而,高校创业教育实施的关键在于建立创新创业思维培养路径,目前急需对创新创业思维培养路径加以分析和优化[2]。

一、创新创业思维以及国内外发展现状的文献总结

(一)创新创业思维内涵

创新创业思维就是指不受常规思维的限制,精准地把握发展机会,假如创新缺失,则创业无从说起[3]。一者,创新思维的实质是不受原先传统思维模式的限制,勇于创新,深挖新的事物及思维方法,更好地适应新的社会环境,其重点在于应用本身现有的经验积累及现代科学知识与思维能力,打破传统思维的限制,提出新的方法、思路,挖掘新的事物。二者,创业是指将自身积累的知识与人力资源最大化利用起来创造理想的社会政治经济与文化价值的心理过程。通过分析这些概念可知,创新与创业的概念应该基本上是有机的统一体。

(二)国外关于创新思维能力培养的发展现状

1. 美国高校发展现状。(1)课程结构有层次性。课程的设置充分考虑了学生的不同需求,针对师生创业思维展开分类评估指导,而且也为学生提供对应的评估原则及方法,以此培养和提升学生的创业思维能力。比如美国百森公司商学院,將课程分成初、中、高三级。初级创业课程目标设定为最大化地提升师生独立思考和反思批判的能力。不仅包含了基础知识,还包含历史、人文和定量研究等相关知识的学习。中级课程包含了更深层次的理论与实践课程,同时还设立了专门面向学生的创业案例分析课程,将科研与实践充分结合起来,使师生的创业思维得到全方位的培育。高级课程是可自由选择学习交叉学科的浓缩课程。这样的课程结构遵循了学生的思维发展规律,一改以往零散的创业课程学习,把创业成功所需要的基础知识纳入涉及完整的创业过程。要求教师进行教学设计的时候参考创业成功全流程中的各个阶段和关键要素,使教师和学生位于创建一家企业这样一个动态过程中,大大提高了教师和学生的自主创业能力和思维能力。(2)教学方法多元化。哈佛大学比较出名的教学方法就是案例分析教学法,此法是为使学生在经验中自我反思和学习,真实感受创业,教学效果显著。此外企业帮助高校开发创业课程,提供众多的体验式创业机会,如校外实习和创业机会等,为创业教育的科学发展和教育体系的完善提供了强大的推动力,逐步地激发和培养起了学生的创造力和商业管理思维。(3)师资队伍完善。美国高校师资队伍分为专职和兼职,二者有清晰的分工,也涉及合作,而且还有专门的带队教师。一些教师主要承担教学纲要设计,将先进的学习方法引进课堂,提供开放式的课堂,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例如斯坦福大学的创新课程由专业选拔的老师来讲授课程,用设计思维的理念打破学科惯性。其他老师专门研究教材,开发富有激情的教学模式。例如百森商学院有教师专门负责案例教学,以创业者视角讲述案例。同时还有创业教育队伍带头人,提高了教师们的教学质量。(4)完善的青年创业支持社会保障体系。美国一直就十分支持青年创业,这已经形成了国家的传统,其完善的青年创业社保管理体系为大学生创业能力培养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其国内社会基金机构、企业、社团组织等,赞助支持开展师生共同组织参与的创业教育活动。高校、社会与私人企业三方通过强强联合,创造了良好的创业社会环境和氛围,有利于进一步培养和提高大学生的自主创新意识和创业就业意识。

2. 英国高校发展现状。(1)创业课程层次性鲜明。现阶段,英国大部分高校设立了创业管理课程,特别重视学生思维的锻炼,这些课程占到所有创业管理课程的28个百分点。同时有经验丰富的教研团队专门来研究开发创业课程。这些课程在结构上表现出层次性,大一起就重视培养学生创业意识,同时展开创业相关的基础训练。大二、大三着重学习如何创业以及如何解决初创企业的经营和管理实践问题,更侧重于学生的创业管理技能和对于初创企业的实际经营和运作管理问题的探索。构建了学生的创业知识体系,让学生的创新思维得到锻炼。同时,学校还不忘关注学生自我管理能力,以及应对挑战和挫折、摆脱困境等综合情商方面的培养和提升,致力于将广大学生培养成为一个全面发展,创业心智成熟的创业人。(2)课程教学方式灵活且充满趣味性。大部分英国高校的课程教学都作了严格的划分,比如讲授课、专题讨论和实训课都有严格的比例划分。讲授课类似于我国的大班集中上课,气氛活跃,教室环境舒适且教具丰富。专题讨论课以教师引导和指导为主,主要培养学生的应用知识能力,实现学生思维的创造性拓展。教师用大量来自身边的知识和案例进行教学可以充分激发和培养学生的理论学习实践兴趣和培养创新教学思维。实训课则是鼓励学生参与到企业实习以及各种商业活动中去。整个课程教学时间也充分具有了人性化和灵活性的教学特点,可以让学生根据自己比较方便的时间选择感兴趣的课程。(3)师资力量雄厚。表现在两方面,其一,牛津大学教师就负责很多学科,不只是创业,还覆盖会计金融领域,部分教师的专长就涵盖了多个领域。高校广泛引进其他高校的知名教授,也不乏来自军队的专业研究人员。这些教师除了能力强,还在业内具有较大的影响力。比如Timdevereux教授同时兼任牛津经济科学研究行业协会主席和伦敦证券交易所董事。其二,教师团队分工合作。课程由专门的教学导师和团队共同完成。将课程划分成了理论课与讨论课,通常讲授课由导师确定主题、内容,设计知识点的讲解方式。助教和团队的工作则是拓展学生的创新思维,完成讨论课。这样一来,就要求高校教师既拥有广博的理论知识和经验累积,又能通过设计一系列多样化的课程和教学活动的方式来帮助高校学生通过知识的综合内化和拓展引导学生的创新发散思维。(4)支持系统完善。英国设立了专门面向大学生创业的政策制定部门和教育管理机构,主要对创新创业教育相关事项进行协助管理。政府还提供强有力的资金支持,先后启动了“高等教育创新基金”等项目。除政府外,社会各界对英国高校也提供了不同程度的支持,例如,以校企合作方式来为学生创业提供指导。牛津大学赛德商学院就建立了校友商业网络,其中涉及的专业分支达到9个,学生可自由选择自己偏爱的方向创业,且有机会到大企业访学。

3. 日本高校发展现状。以“企业家精神”为导向,它的概念是其国民会议于2000年提出的,特别提出高校课程要重视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提升他们创造及生存能力。自此以后,高校课程便开始践行此精神,重视培养学生的企业家精神思维。并将此作为一项大学生教育培养目标,开拓创新创业理论必修课程和学生创业管理技能的培训两条全新的教育途径,并积极鼓励在校学生积极到大型企业进行实习,将其所学专业知识运用推广到自己的企业中去。(1)创业教育课程结构合理。日本已经将创业教育相关课程纳入学校必修课中,课程结构设置是以大量创业教育公司的管理能力评估架构为依据,这样就达到了产学结合及高效互动的目的,有利于培养企业所需的优质人才。因为日本校企创业人才教育涉及多类人才培养目标,因此开设了各类不同的创业教育人才培养课程。在高等学校创业人才教育的培养目标和定位上,会充分结合各自学校的不同实际情况,综合地考虑高等学校所在的地域、发展水平、条件等,提出不同的高等学校创业教育人才培养目标,选择不同的创业教育模式。日本主要创业教育包含了创业家专门的教育、企业家精神的涵养、管理技能的综合训练和创业管理技能副专业型四种教育课程。(2)教学方式灵活多样。日本高校的教学方式不受形式的约束,勇于创新。部分大学如爱知县大学主要以培养师生国际感为主,强化他们的国际交流沟通能力和教师的英语水平。创建了一家西餐厅,进行情景模拟。早稻田大学为了支持和促进风险创业培训教育的健康发展,开设了创业风险论坛和创业教育竞赛,促进了创业风险教育的健康发展。(3)师资队伍合理。日本高校负责向学生进行创业课程教学,教师以经济学教育或相关科研领域教师为主,占比超过一半,其中不乏大量具有丰富创业经验的教师,占比达到40.3%。同时,引进校外实践经验丰富者来授课的高校占到30个百分点。这些兼职教师有企业家、金融人员、律师、企业顾问等。除此以外,日本也十分重视培养教师的创业理论和创业实践能力,现在许多培训项目已经落地,比如“社会人讲师培训项目”等,是专门面向教师的培养方案。另外,学校主张教师们彼此互访和分享教学经验,帮助教师在实践中强化自身教学能力。(4)支持系统完善。为了更好地支持创业精神及能力培育,日本高校广泛建立了创业支援机构。如日本高知大学还针对创业教育各个模块,包括就业指导、课程、实习等进行系统支持,将支持方案落到实处,让创业教育得到一站式支持,也便于与时俱进地改良方案。

(三)国内创新创业思维培养方式

我国教育部于2002年4月启动了创新创业教育的试点工作行动计划,各高校已经开始高度重视对创新思维类型人才的教育和培养。现阶段,我国高校正积极开展创新思维人才培养体系建设工作,大体已经形成了與我国实际情况相符合的人才培养模式框架。具体包含了以下培养模式。

1. 通识教育与竞赛相结合。举办创新创业课程和创业计划竞赛,对软硬件教学条件要求不高,无须花费高额的成本,这是其优势所在,考虑到成本、师资和设施条件,我国部分本科院校就是实行此类教育模式的。该创业教育模式的主要路径即通过开设创业相关课程,举办大学生创业计划竞赛,帮助投资商从众多项目中筛选一个比较有价值的投资创业项目,从而有效提高大学生的创业意识和成功率,并且通过这种方式可以让大学生的创新创业思维和意识能够得到较好地教育培养。同时,以创业教育来带动学生的创业激情,从而营造出浓厚的校园创业气氛,强化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从而改善高校学生就业难的问题[4]。

2. 第一、第二课堂结合。现阶段,为使在校大学生的创业能力得到强化,绝大部分高校都设立了相关课程,一般是作选修课呈现,授课教师也都是专职老师。授课教材以《大学生创业基础》等通用教材为主,授课内容主要是深入分析创业理论,强化学生的创业意识。也有一些教师在授课时应用了案例分析、创业模拟方式来培养学生的创业思维。积极拓展第二课堂,部分高校邀请了众多创业领域人士共同参与到互动式的创业专题讲座、学术沙龙中,拓展大学生的创新创业思维。让许多大学生开始对创业有了切实感知。如中国人民大学创新创业课程强调的是培养大学生的创业意识,帮助在校大学生进一步构建自己的知识思维框架,以培养大学生的整体素质和综合能力水平为最终的目标。

3. 产学研结合。科技型创业项目的实施使产学研结合的模式逐步成形,如这种模式在研发创新水平较高的大连理工科高校已经实施的较多。它通过校企的联合,或者通过校内的创业孵化园把产、学、研三个方面结合起来,促进大学生科技成果的转化与创新的产业化。这种实践模式最明显的优势就是培养了学生的创业自信心,进而使学生创业能力得到强化[5]。

4. 综合式创业教育教学、研发和实践有机结合。这种培养方式大幅提升了大学生科技成果的转化率,通过学校和老师的指导,学生的创业能力得到明显强化。

二、国内创新创业思维培养存在的问题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创业教育事业发展迅速,现如今已经有很多高校开设了大量创新创业课程,逐步形成了一套完整的课程体系架构。有些课程共享平台和知名高校慕课等平台开展创新创业公开课,持续引入高质量课程。虽然近些年创新创业教育课程建设获得了显著成效,然而,还是暴露出了大量问题。

(一)对创新创业教育缺乏认识

2015年9月国务院办公厅出台了《关于深化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的实施意见》,其中清晰地强调要加强创新创业教育理念的更新,密切结合专业实际和实践。这恰恰是现今进入信息时代以来我国高校科技自主创新专业教育教学改革中普遍存在的较为突出的一个矛盾性问题。在《高校毕业生自主创业研究成果报告》一文中的相关数据分析显示,认为自己高等学校学生自主迎新创业人才教育研究工作能够做得好的只有12.23%,说明高校对创业思维培养的重视程度不够。研究者对北京28所高校学生进行了访谈,通过调查发现,有75%的受访学生认为自身所在高校未能深刻地认识创业教育,只是简单地进行集中讲座,举办的创业竞赛也过于随意。很多都是由团委牵头,由学院报名参加全国范围内的大学生系列竞赛等,缺乏科学的指引。在创业课程的期末考核中教师往往要求提交创业计划书或结业论文等,对于创业思维的培养和考核缺少相关评价标准,缺少对大学生创业思维培养的重视。在创新创业人才培养中,对我国大学生的自主创新创业意识及思维能力培养未充分表现出来[6]。

(二)一些课程不成体系

通过调查国内21所高校毕业生,以此了解创业基础课程教学效果,结果显示有一半以上的学生不满意这些课程教学,有66.15%的学生认为创业与基础课程应该提高教学质量。这表明,我国高校学生对创业基础课程持悲观态度,教学质量有待提升。现如今,国内除了少部分创新创业教育试点高校有清晰的课程目标,绝大部分高校都缺少清晰的创业基础课程目标,内容大同小异,未形成属于自身的一整套完善体系。首先,我国高校相关基础教育依旧处在初步的发展期,教育方面的理论创新实践与案例有限,学校内部、各专业学校间的创新思维实践与案例的理论研究以及创新思维的成果往往得不到很好的交流共享与展现,创新创业思维相关的教材也比较匮乏。课程内容多为创业基础等通识课程。创业课程教育教材的全面性、科学性、系统性存在明显不足。创新创业课程的结构单一、覆盖面窄,创业教育课程的数量与发达国家相比相距甚远。现阶段,我国的创新创业教育课程体系还不够完善,一个完整的创意、创新、创业课程链条体系还未形成。课堂上过于注重课程内容讲授,疏于将创业思维引入到专业课程当中,导致课程不够专业化。

(三)专业课程师资力量匮乏

从《高校毕业生自主创业研究成果报告》的数据分析中可知,现阶段我国教育部顺利举办了多期国内骨干教师的创业培训班,涉及高校达到一千多所,但是仅培育出500多名骨干教师,这与预期相距甚远。

黄红焰教授提出现阶段高校现代化教育兼职师资建设不足,缺少具备企业管理学、经济学或创业教育学和创业教育实践经验的相关专业教师,还未建立一批集产学研以及应用于一体的现代化专业创业教育师资力量和团队[7]。

高校引进优质师资的渠道有限,指导教师以高校辅导员或学工处表现突出的学生为主,再就是对优质创业课教师培育投入有限,使得高校教师能力不足,很难为学生提供优质的教育辅导。例如,在创业课教师指导过程中,仅仅是从学生创业意向、团队合作、产品设计、商业发展计划书的具体书写环节展开,对于学生创业的风险评估、营销的模式以及企业实际的预算这一部分都可能有欠缺。真正的创业教育课堂需要教师持续对学生进行创新思维意识的渗透,因此一批拥有较强创新思维意识并且善于对创新思维教育和运用的人,才能对学生产生重大的影响。但很多高校的教师由于缺乏经验,无法把握创新创业思维教育的正确方式[8]。因此,学生的创新创业思维也得不到质的提升。

(四)专业课程教学形式单一

目前,课堂授课以集中理论授课和技能培养为主要形式,比如华中科技大学教育部设立的创新创业类指导课和由创业社团和学院教育部牵头的相关指导课比赛。高校在组织开设相关的课程时,教师依旧没有脱离传统的理念灌输方式,这种教学方法严重剥夺了学生的兴趣和主动性,不利于开发和培养学生的创造性。

综上所述,高校的教学方式缺乏创新,且较为传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创新创业思维的深入开发,使得大学生难以形成创新创业思维,教育质量与效率难以提升,导致大学生创新创业的思维活力不足。

三、优化大学生创新创业思维的对策建议

学生的创业方式思维培育离不开各种有效的培养途径来提供支撑。大学生思维一般较为活跃,是其思维发展的重要时期,同时也是创业人才培养的最佳时期。为此, 高校应针对当前大学生的创业思维发展现状,遵循其发展的规律,完善对大学生创新创业思维的多种培养方法和培养模式。

(一)重视思维培养工作

以本校自身实际情况为依据来制定创新创业教育目标,将学生创新创业思维能力培养作为培养目标。在目标的牵引下,与时俱进地学习国内外先进思维教育经验,制定思维培养工作计划、培养方案以及人才招募计划。促进创新创业思维的塑造和思维管理体系的发展。

1. 转变教学观念。教师作为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思维培养的引导者和培育者,教师的教育观念要做到与时俱进,应该明确大学教育不仅是专注于知识和技能的传输,更应该以学生认知的提升为目标,重点关注思维培养工作。例如在上课时密切关注和引导学生进行创新创业思考,将创新思维融入教学中,进行创新创业教育自我能力的提升。

2. 丰富课程体系。英、美、日三国的创新创业教育经验值得借鉴。健全创新创业课程体系能在很大程度上推动创新创业教育的发展。我国高校要积极开展创新创业课程体系建设,将此作为大学生创新创业思维培养的一项关键举措。

3. 完善课程体系。课程体系合理完善是发达国家创业教育质量高的重要原因。要完成这项工作,首先要根据培养目标,加以借鉴发达国家成熟的创业课程实践经验。不仅要开设覆盖各专业学生的一系列创业基础课程,大量收集时下创新创业案例为课程内容增色以及建立创新创业思维案例库;还要不断开发和引入创新创业类课程,促进课程体系的完善,进而引进和尝试构建多元化的创业课程体系。课程的多元性是为了让大学生可以自由选择自己感兴趣的课程,引导和帮助大学生形成具有自身优势的、系统的創业思维。在课程的多元性上,除了不同的管理课程、人文课程,还可以将创业课程类型划分为学科体验课程、实践体验课程、活动体验课程、环境体验课程,涵盖案例教学、小组讨论等多种形式。

(二)培养师资队伍

高校的创新创业人才教育工作想要取得预期成效,首先需要组建一支高层次优质创业师资队伍。国外高校的创业人才教育的师资队伍主要具有专业涉及面广,研究、理论及实践的能力强,师资背景广泛等特点。国内高校应做好以下几点。

1. 扩充师资来源。师资队伍是创新创业人才教育的关键和重点。只有师资队伍和社会的创新实践、科技前沿研究相结合,打造校内的创新创业教育智囊团,才能进一步提高创新创业人才教育的质量。首先,要求不断丰富创新创业教育师资补给渠道,制定相应的教师任用标准,使优秀师资力量持续壮大。根据国内外对大学生创业人才教育的研究工作成功经验和对实践的探索发现,创业人才教育的师资管理人员可以从多个渠道招募和聘用,既要从一些常规的高校、研究院所等企事业单位的师资中招募,也有必要从金融、风险投资管理有限公司等各类社会企事业单位的师资中引进,从社会上引进知识渊博和资历丰富的大企管理人员及创业人员等。

2. 高校要提供相应支持。高校给予创新创业教育政策和资金上的有力支持,就能够促进该事业的飞速发展,具体可以从教学考核、师资培养、资金支持以及职称评定等方面展开。首先,针对教学成绩突出的教师进行鼓励,定期展开对教师的培训工作,组织学术交流活动,使教师们广泛参与到学术理论以及教学实践研究中,使教师的服务意识及指导能力得到持续强化。进而让教师能达到独立或合作设计课程和教学活动,帮助高校学生通过知识的内化和拓展引导学生的创新发散思维。其次,高校可以积极鼓励教师到创新创业企业开展挂职学习锻炼。最后,有一定条件的高校还可以申请建设教育研究培训机构以及创业教研室等。

3. 高校要鼓励老师和学生共同创业。师生一起创业具有显著优势,在创业团队各成员出现分歧意见时或在创业实践中出现摩擦矛盾时,指导教师则可从专业的角度来协调,使各成员的创业意见达成统一,将学生的创业与团队中其他成员的创业达到很好地平衡。高校要鼓励教师参与到学生创业实践中,将教师的创业指导作用充分发挥出来。另外,可以以高校股权联合投资的方式鼓励教师参与到以大学生和家长为投资主体的公益性创业中,对大学生和家长进行创业指引。最终通过鼓励实践性的创业教育,可以使得教师不断加深和加强自身对创业的理解和授课能力。

(三)对教学方式的重新界定与改良

合理高效的教学方式可以使得教师在课堂上的教育效果事半功倍,不仅可以减少学生的学习抵触心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而且还帮助学生消化课程内容,激发学生的创新创业思维。

1. 突破教学思维定式。大部分教师在创业课堂教学中只重视理论知识和实操技能原理的讲解,这在很大程度上对一些大学生创业思维的形成与发展产生阻碍。首先,国外的创业课堂对课堂效果十分重视,持续采用新的教学方法,案例分析法就是国外创新创业课堂上常见的教学方式。因此国内高校也可以在课堂上采用案例分析法,由教师设计案例课件,并且将创新创业理论知识和思维带入案例的讲解中。其次,再根据实际情况引入创造需求创新法、组合创新法、头脑风暴法、类比创新法等授课方式,提高大学生专注和善于发现、善于思考的能力。同样的内容可以采用不同的教学方式,除了常规的撰写个人创业计划书、创业成功人士的讲座、主要案例的分析与讨论等,还可以引入课程主题演讲、文献阅读以及小组探讨、课程项目研讨会、课程实习、多媒体教学、演示性的教学等多种教学方式,充分利用各种教学方式将所学的知识和信息更好地展示在大家的面前,帮助广大学习者尽快建立清晰的思维和认知。

2. 应用体验式教学方式。国外高校在实际教学中以体验式教学为主:模拟真实的环境和情景,通过案例分析和企业实习等一系列不同方式来强化学生的理论应用于实践的能力。首先就是对成功的创新创业案例进行分析,让学生自主分析案例创业成功的因素,引导学生关注成功人士所具有的优秀特质,使他们深刻认识案例中的内外部条件和规律,提高学生的综合创业能力,使学生的创新创业思维意识不断提升。其次通过模拟仿真训练到创业实践,再到真实创业,让创业者对创业对团队需求有一个初步的概念。最终将企业与学生的科研项目关联起来,更多地将其科研教学的主要场所和重点领域放到企业实习室和实践实训基地等,让在校学生在真实的学习环境中体验学习。

(四)构建合理支持体系支撑创新创业

1. 从根本上整合政策资源。目前,政府已经高度重视专门面向在校大学生的创业实习和实践平台的建构,而且社会上开始积极开展大学生创业基地和实践示范园的建设。所以,高校要加强对教育部和国家有关创业政策与资源的理解和领会,深入分析和解读创业政策,提升对大学生的咨询服务和指导工作,解决大学生创业的心理顾虑,使他们大胆创业。比如可建立大学生创业咨询服务和创业指导中心等。

2. 从校企合作出发构建合理创业氛围。高校可加强与企业的合作,为大学生创业争取到更多的支持资金,开拓大学生创业渠道,逐步形成高校和社会一起提供支撑的有机体。比如,厦门大学就在国内不同地区建立了五家国家级和三家校级大学生见习基地。高校能与特定行业公司合作一起为学生提供创业实践基地,并且还给予技术上的指导及筹资咨询服务。另外,高校可以从企业中获取合适的师资,例如选聘具有创新精神的优秀员工、企业家,让他们加入创业的教学研究工作中来。甚至能邀请他们为大学生开展创业讲座,使学生的创业知识视野更加广阔,营造出一个创新创业学习与实践的良好校园气氛。

3. 从网络品牌出发构建更多实践机会。教育部门与高校科研机构可建立创业实践基地,积极开展创业主题活动,通过多种有效方式来支持在校大学生创业。例如浙江大学做得比較好的是创设了将近30个创新创业社团,如“蒲公英”青年创业学院等。同时,每年还组织创业沙龙等活动达到四百多场。再比如北京航空航天大学为传授大学生关于创业的知识,并为其提供了创业咨询和其他服务,建立了创业园;为管理大学生创业过程中的事务以及资源,创设了“创业管理培训学院”;每年还设立300万元的创业基金以对在校大学生中可行的创业项目进行前期的研究和融资。

4. 构建资源共享平台。在创新创业教育人才培养方面,绝大部分高校都缺少丰富的经验,通过资源共享就能使相关资源得到充分利用,从而有效解决很多高校创业教育经验不足的问题。首先,高校要将媒介工具充分利用起来,还有官方网站等,将专家以及创业项目的资源有效集成,为学生提供各项无障碍资源,学生通过网络获取项目信息、最新进展、用户需求等,还能和导师以及专家在线交流,拥有更大的创业发展空间和更多有创意的思路。再者,“创业课堂”“网上论坛”等创业教育网络平台能方便高校整合一系列优质创业教育资源。

通过观察现阶段的研究情况,只有对创新创业思维培养实质及重要性有了深刻的理解,充分认识和考虑创新创业思维的培养目前仍然存在一些问题,才能主动学习国外先进的创新创业思维教育经验,从当前我国具体的国情和实际出发,从高校这个创新创业教育主体出发着力寻找创新创业思维与能力培养的路径和突破口,进而提高在校大学生创新创业思维与能力的培养效率,使学生的创新创业思维综合能力及素质得到全方位的提升。

参考文献:

[1]张发勤.构建高校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服务平台的诉求、阻碍与策略[J].北京城市学院学报,2020(5):76-82.

[2]李守超.大学生创新意识与创业能力的教育实践模式研究[J].中国成人教育,2020(11):39-41.

[3]陈永忠,卢建飞.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现状研究:以江西省9所高校为例[J].豫章师范学院学报,2020(5):51-54.

[4]董生,庄学村.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师资队伍建设:意义·困境·路径[J].重庆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20(6):113-116.

[5]徐晶.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之我见[J].人力资源,2020(14):114-115.

[6]赵欣艳,赖美詹.创新创业教育对大学生创新创业素质与意向影响研究[J].北京邮电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0(4):90-102.

[7]王辉,高洁琼.场域理论观照下的产学研合作研究[J].重庆工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0(4):49.

[8]韩露,张家明,王文静, 等.基于学分制大类培养的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研究[J].中国成人教育,2020(6):34-36.

[责任编辑、校对:杨栓保]

收稿日期:2021-06-07

作者简介:岳金月(1980-),女,辽宁沈阳人,学院党委副书记,副院长,讲师,硕士,主要从事马克思理论与思想政治教育研究。

作者:岳金月

第4篇:战略创新思维讲座学习心得

本人有幸参加了战略创新思维的讲座学习,肖老师在课堂上进行了深入浅出,有理有据,生动形象的讲解,可谓内容丰富,讲解透彻,让我受益匪浅。讲解过程中,肖老师举了一些例子,比如如何让小孩不吵闹,湘大校训的选择,一个字加一笔成什么字等等,思考问题的方法可谓出人意料,但是又在情理之中,而且还取得了很好的效果,这就是创新思维。

在处理问题的时候,常规思维也许能解决我们的问题 ,但同时我们要是能够打破常规思维,加以优化和改进,进行一些创新的思维方式,这样我们或许会得到更好的结果。这种思维方式,要求我们在遇到问题时,能从多角度、多侧面、多层次、多结构去思考,去寻找答案。既不受现有知识的限制,也不受传统方法的束缚,思维路线是开放性、扩散性的。它解决问题的方法不是单一的,而是在多种方案、多种途径中去探索,去选择。这种思维的目的不是着力寻找陈旧的知识,也不是去重踏别人走过的老路,而是把注意力引向发现新的事物、新的规律、新的理论、新的观点,促进我们向更高、更新、更复杂而广阔的方向开拓前进。 创新思维是相对于传统思想而言的,没有受到现成思路的约束,寻求对问题全新的独特的解决方法的思维过程.创新思维的过程是开发大脑的一种发散思维的过程。

通过这次战略创新思维讲座的学习,我认为,创新思维是很有必要的,作为二十一世纪的大学生,更应该具有这方面的能力,运用创新思维去为自己更为社会创造更多的价值。通过在肖老师课堂上战略创新思维的学习,如果我们能把战略创新思维养成一种习惯融入到大脑及日常行为中,我们将会在以后的日常生活的一点一滴中感受到它所带来的独特优势,从而受益终生。

第5篇:强化战略思维 创新企业管理

当前,企业面临诸多机遇和挑战,如何能立足脚跟,正确把握和利用战略思维,才能实现高瞻远瞩、运筹帷幄、决胜千里,使企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战略思维,即为面对企业管理实际问题,对于运用抽象思维所形成的若干个相关因素,连续地、动态地、全面地度量这些相关因素的数量变化程度,并找出这些相关因素在数量变化程度上相互影响、共同变化的规律性。以发现的这些规律性为基础,以已形成的目标格局为导向,促使现实问题从当前状态向目标状态演化。

品牌战略强发展之基。企业要实现发展,必须有明确的战略定位和发展目标。自2007年以来,邯郸洗选厂以品牌战略为突破口,确立了建设“生态森林、数字高效、全国一流洗煤厂”目标体系,通过实施生产流程再造、管理机制创新、设备升级换代、厂区环境刷新等一系列举措,使一个50多年的老厂重新焕发出生机与活力。2011年,我们再一次掀起了企业发展进程中史无前例的技术改造革命浪潮,实施了脱泥无压三产品全重介选煤工艺技改工程,实现了洗煤工艺精细化、控制技术数字化、技术装备国际化、先进技术集成化、组织生产简单化,极大提升了企业核心竞争力。2013年,我们全面开启了煤炭储存区域生态环境治理工程,40多万平米的厂区全部实现了硬化和绿化,绿化率达40%,生态环境

建设实现了质的飞跃。一流的管理、一流的工艺、一流的环境,为企业实现可持续发展筑牢了根基。

转型战略蓄发展之势。转型是企业发展永恒的主题,企业必须根据国内外以及区域、行业发展环境的变化及时调整产业结构,用发展来实现企业的战略转型,在转型中实现更好、更快的发展。 在风起云涌、变幻莫测的市场大潮中,我们在完成内部技术改造、顺利实现年入洗量400万吨的基础上,毅然决然踏上了“走出去”转型发展的征程。在经历了“伺机前行、实战演习、开启运营”三个阶段后,2013年,我们成功注册了“邯郸市翰轩选煤技术有限公司”,启动了大远洗煤厂运营项目,接管了300万t新疆洗煤厂新建工作与90万t老厂管理工作,参与了五矿新建洗煤厂的工程预决算,完成了山东郭庄洗煤厂设备安装工程,运营了山西胡村洗煤厂。目前,正在积极推进山西隆泰洗煤厂招投标工作进度。前瞻性的战略谋划抢占了市场先机,使企业在当前严峻的经济形势下赢得了发展主动权。

人才战略聚发展之力。人才资源是企业发展的保证,市场经济的竞争最终体现在人才的角逐上。邯郸洗选厂之所以能够在激烈的市场和行业竞争中立身树帜,正是得益于成功的人才战略。我们坚持对新入厂大学生实行“双导师”培训制度,即在管理和技术双重岗位上同时进行实践,安排年轻技术人员进入岗位“挂职带班”,使其将所学理论知识与生

产实践相结合。坚持开展多种形式不同时期年轻人的思想交流活动,让大家在一起碰撞智慧的火花,激发工作的热情。在“走出去”发展实践中,先后外派10余名年轻管技人员到外埠事业部进行实战锻炼,使其在最短时间内成长为业务骨干和优秀管理者。同时,我们用“大家文化”引领企业发展,凝聚职工力量,通过组织全厂职工开展技能培训、专业授课、岗位互学等活动,全面营造了干事创业的氛围,进一步增加了职工对企业的认同感,共同为实现“精简高效、生态环保、内精外强、跨越发展”新邯选而努力奋斗。

战略就是定位,战略就是方向,战略就是文化。只有品牌化的战略思维,制度化的管理思维,团队化的市场思维,才能积极应对未来市场的转型发展挑战和跨越式发展的机遇。

第6篇:创新创业与创新性思维

人类社会发展的历史,就是一部创新的历史.就是一部创造性思维实践 发挥创造.力的历史。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特别是进入21世纪后,人们 对创新的关注程度已陡然超过了历史上任何一个时期,“创新”概念几乎覆盖 了所有领域。对创业者来说,创新则是生命线。管理学大师德鲁克说得好: “对企业来讲,要么创新,要么死亡。”

关于创新的基本问题

乞侧衡的概念与内洒。

“创新”在现代汉语词典冲的释义是:抛开旧的,创造新的。《韦氏词

第7篇:国务院关于强化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进一步推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

【发布单位】国务院

【发布文号】国发〔2017〕37号 【发布日期】2017-07-21 【生效日期】2017-07-21 【失效日期】 【所属类别】政策参考 【文件来源】中国政府网

国务院关于强化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进一步推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深入发展的意见

国发〔2017〕37号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国务院各部委、各直属机构:

创新是社会进步的灵魂,创业是推进经济社会发展、改善民生的重要途径,创新和创业相连一体、共生共存。近年来,大众创业、万众创新蓬勃兴起,催生了数量众多的市场新生力量,促进了观念更新、制度创新和生产经营管理方式的深刻变革,有效提高了创新效率、缩短了创新路径,已成为稳定和扩大就业的重要支撑、推动新旧动能转换和结构转型升级的重要力量,正在成为中国经济行稳致远的活力之源。为进一步系统性优化创新创业生态环境,强化政策供给,突破发展瓶颈,充分释放全社会创新创业潜能,在更大范围、更高层次、更深程度上推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现提出如下意见。

一、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深入发展是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重要载体

深入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全面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加快新旧动能接续转换,着力振兴实体经济,必须坚持“融合、协同、共享”,推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深入发展。要进一步优化创新创业的生态环境,着力推动“放管服”改革,构建包容创新的审慎监管机制,有效促进政府职能转变;进一步拓展创新创业的覆盖广度,着力推动创新创业群体更加多元,发挥大企业、科研院所和高等院校的领军作用,有效促进各类市场主体融通发展;进一步提升创新创业的科技内涵,着力激发专业技术人才、高技能人才等的创造潜能,强化基础研究和应用技术研究的有机衔接,加速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力转化,有效促进创新型创业蓬勃发展;进一步增强创新创业的发展实效,着力推进创新创业与实体经济发展深度融合,结合“互联网+”、“中国制造2025”和军民融合发展等重大举措,有效促进新技术、新业态、新模式加快发展和产业结构优化升级。

——创新为本、高端引领。以科技创新为基础支撑,实现创新带动创业、创业促进创新的良性循环。坚持质量效率并重,引导创新创业多元化、特色化、专业化发展,推动产业迈向中高端。坚持创新创业与实体经济相结合,实现一二三产业相互渗透,推动军民融合深入发展,创造新供给、释放新需求,增强产业活力和核心竞争力。

——改革先行、精准施策。以深化改革为核心动力,主动适应、把握、引领经济发展新常态,面向新趋势、新特征、新需求,主动作为,针对重点领域、典型区域、关键群体的特点精准发力,出实招、下实功、见实效。着力破除制约创新创业发展的体制机制障碍,促进生产、管理、分配和创新模式的深刻变革,继续深入推进“放管服”改革,积极探索包容审慎监管,为新动能的成长打开更大空间。 ——人才优先、主体联动。以人才支撑为第一要素,改革人才引进、激励、发展和评价机制,激发人才创造潜能,鼓励科技人员、中高等院校毕业生、留学回国人才、农民工、退役士兵等有梦想、有意愿、有能力的群体更多投身创新创业。加强科研机构、高校、企业、创客等主体协同,促进大中小微企业优势互补,推动城镇与农村创新创业同步发展,形成创新创业多元主体合力汇聚、活力迸发的良性格局。

——市场主导、资源聚合。充分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决定性作用,整合政府、企业、社会等多方资源,建设众创、众包、众扶、众筹支撑平台,健全创新创业服务体系,推动政策、技术、资本等各类要素向创新创业集聚,充分发挥社会资本作用,以市场化机制促进多元化供给与多样化需求更好对接,实现优化配置。

——价值创造、共享发展。以价值创造为本质内涵,大力弘扬创新文化,厚植创业沃土,营造敢为人先、宽容失败的良好氛围,推动创新创业成为生活方式和人生追求。践行共享发展理念,实现人人参与、人人尽力、人人享有,使创新创业成果更多更公平地惠及全体人民,促进社会公平正义。

二、加快科技成果转化

重点突破科技成果转移转化的制度障碍,保护知识产权,活跃技术交易,提升创业服务能力,优化激励机制,共享创新资源,加速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力转化。

(一)建立完善知识产权运用和快速协同保护体系,扩大知识产权快速授权、确权、维权覆盖面,加快推进快速保护由单一产业领域向多领域扩展。搭建集专利快速审查、快速确权、快速维权等于一体,审查确权、行政执法、维权援助、仲裁调解、司法衔接相联动的知识产权保护中心。探索建立海外知识产权维权援助机制。发挥国家知识产权运营公共服务平台枢纽作用,加快建设国家知识产权运营服务体系。(国家知识产权局牵头负责)

(二)推动科技成果、专利等无形资产价值市场化,促进知识产权、基金、证券、保险等新型服务模式创新发展,依法发挥资产评估的功能作用,简化资产评估备案程序,实现协议定价和挂牌、拍卖定价。促进科技成果、专利在企业的推广应用。(国家知识产权局、财政部、科技部、中国科协等单位按职责分工负责)

(三)探索在战略性新兴产业相关领域率先建立利用财政资金形成的科技成果限时转化制度。财政资金支持形成的科技成果,除涉及国防、国家安全、国家利益、重大社会公共利益外,在合理期限内未能转化的,可由国家依法强制许可实施转化。(科技部、财政部、国家发展改革委等部门按职责分工负责)

(四)引导众创空间向专业化、精细化方向升级,支持龙头骨干企业、高校、科研院所围绕优势细分领域建设平台型众创空间。探索将创投孵化器等新型孵化器纳入科技企业孵化器管理服务体系,并享受相应扶持政策。(科技部牵头负责)

(五)推动科研院所落实国家科技成果转化法律法规和政策,强化激励导向,提高科研院所成果转化效率。坚持试点先行,进一步扩大科研院所自主权,激发科研院所和科技人员创新创业积极性。(科技部、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等部门按职责分工负责)

(六)促进仪器设备开放共享,探索仪器设备所有权和经营权分离机制,对于财政资金购置的仪器设备,探索引入专业服务机构进行社会化服务等多种方式。(科技部牵头负责)

(七)实施科研院所创新创业共享行动,鼓励科研院所发挥自身优势,进一步提高科技成果转化能力和创新创业能力,进一步开放现有科研设施和资源,推动科技成果在全社会范围实现共享和转化。(国家发展改革委、中科院、科技部等单位按职责分工负责)

三、拓展企业融资渠道 不断完善金融财税政策,创新金融产品,扩大信贷支持,发展创业投资,优化投入方式,推动破解创新创业企业融资难题。

(八)在有效防控风险的前提下,合理赋予大型银行县支行信贷业务权限。支持地方性法人银行在符合条件的情况下在基层区域增设小微支行、社区支行,提供普惠金融服务。支持商业银行改造小微企业信贷流程和信用评价模型,提高审批效率。(银监会牵头负责)

(九)完善债权、股权等融资服务机制,为科技型中小企业提供覆盖全生命周期的投融资服务。稳妥推进投贷联动试点工作。推广专利权质押等知识产权融资模式,鼓励保险公司为科技型中小企业知识产权融资提供保证保险服务,对符合条件的由地方各级人民政府提供风险补偿或保费补贴。持续优化科技型中小企业直接融资机制,稳步扩大创新创业公司债券试点规模。支持政府性融资担保机构为科技型中小企业发债提供担保。鼓励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建立政银担、政银保等不同类型的风险补偿机制。(银监会、人民银行、保监会、财政部、科技部、国家知识产权局、证监会等部门按职责分工负责)

(十)改革财政资金、国有资本参与创业投资的投入、管理与退出标准和规则,建立完善与其特点相适应的绩效评价体系。依法依规豁免国有创业投资机构和国有创业投资引导基金国有股转持义务。(财政部、国务院国资委等部门按职责分工负责)

(十一)适时推广创业投资企业和天使投资个人有关税收试点政策,引导社会资本参与创业投资。推动创业投资企业、创业投资管理企业及其从业人员在第三方征信机构完善信用记录,实现创业投资领域信用记录全覆盖。(财政部、税务总局、国家发展改革委等部门按职责分工负责)

(十二)推动国家新兴产业创业投资引导基金、国家中小企业发展基金、国家科技成果转化引导基金设立一批创业投资子基金。引导和规范地方各级人民政府设立创业投资引导基金,建立完善对引导基金的运行监管机制、财政资金的绩效考核机制和基金管理机构的信用信息评价机制。(国家发展改革委、财政部、工业和信息化部等部门按职责分工负责)

(十三)健全完善创新券、创业券的管理制度和运行机制,在全面创新改革试验区域探索建立创新券、创业券跨区域互通互认机制。(科技部、国家发展改革委等部门按职责分工负责)

四、促进实体经济转型升级

深入实施“互联网+”、“中国制造2025”、军民融合发展、新一代人工智能等重大举措,着力加强创新创业平台建设,培育新兴业态,发展分享经济,以新技术、新业态、新模式改造传统产业,增强核心竞争力,实现新兴产业与传统产业协同发展。

(十四)加强基础研究,提升原始创新能力。改革和创新科研管理、投入和经费使用方式。高校和科研院所要鼓励科研人员与创业者开展合作和互动交流,建立集群思、汇众智、解难题的众创空间。面向企业和社会创新的难点,凝练和解决科学问题,举办各种形式的创新挑战赛,通过众包共议方式,提高创新效率和水平。(科技部、财政部等部门按职责分工负责)

(十五)在战略性领域布局建设若干产业创新中心,整合利用现有创新资源形成充满活力的创新网络。依托企业、联合高校和科研院所,建设符合发展需求的制造业创新中心,开展关键共性重大技术研究和产业化应用示范。推动建立一批军民结合、产学研一体的科技协同创新平台。(国家发展改革委、工业和信息化部、科技部、教育部等部门按职责分工负责)

(十六)实施企业创新创业协同行动。支持大型企业开放供应链资源和市场渠道,推动开展内部创新创业,带动产业链上下游发展,促进大中小微企业融通发展。(国家发展改革委、工业和信息化部、国务院国资委、全国工商联等单位按职责分工负责) (十七)鼓励大型企业全面推进“双创”工作,建设“双创”服务平台与网络,开展各类“双创”活动,推广各类大型企业“双创”典型经验,促进跨界融合和成果转化。(国家发展改革委、工业和信息化部、国务院国资委、全国工商联等单位按职责分工负责)

(十八)促进分享经济发展,合理引导预期,创新监管模式,推动构建适应分享经济发展的包容审慎监管机制和社会多方协同治理机制,完善新就业形态、消费者权益、社会保障、信用体系建设、风险控制等方面的政策法规,研究完善适应分享经济特点的税收征管措施,研究建立平台企业履职尽责与依法获得责任豁免的联动机制。(国家发展改革委、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人民银行、工商总局、税务总局、中央网信办等单位按职责分工负责)

(十九)发布促进数字经济发展战略纲要,强化系统性设计,打破制约数字生产力发展的制度障碍,推进市场化的生产资料分享,提升市场配置资源效率,加速数字化转型,引领和适应数字经济发展。发起“一带一路”数字经济国际合作倡议,促进“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数字经济交流与合作。(国家发展改革委、中央网信办等单位按职责分工负责)

(二十)进一步完善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统计分类,充分利用大数据等现代信息技术手段,研究制定“双创”发展统计指标体系,科学、准确、及时反映经济结构优化升级的新进展。(国家统计局牵头负责)

(二十一)加快研究制定工业互联网安全技术标准,建设工业互联网网络安全监测平台和中小企业网络安全公共服务平台,强化工业互联网安全保障支撑能力。(工业和信息化部牵头负责)

(二十二)积极落实支持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用地政策,加大新供用地保障力度,鼓励盘活利用现有用地,引导新产业集聚发展,完善新产业用地监管制度。(国土资源部牵头负责)

(二十三)研究制定促进首台(套)重大技术装备示范应用的意见,建立健全首台(套)重大技术装备研发、检测评定、示范应用体系,完善财政、金融、保险等支持政策,明确相关招标采购要求,建立示范应用激励和保障机制,营造良好的政策和市场环境。(国家发展改革委牵头负责)

(二十四)充分利用产业投资基金支持先进制造业发展。实施新一轮技术改造升级重大工程,支持关键领域和瓶颈环节技术改造。(国家发展改革委、工业和信息化部、财政部等部门按职责分工负责)

五、完善人才流动激励机制

充分激发人才创新创业活力,改革分配机制,引进国际高层次人才,促进人才合理流动,健全保障体系,加快形成规模宏大、结构合理、素质优良的创新创业人才队伍。

(二十五)制定人才签证实施细则,明确外国人申请和取得人才签证的标准条件和办理程序;全面实施外国人来华工作许可制度,简化外国高层次人才办理工作许可证和居留证件的程序。开展外国高层次人才服务“一卡通”试点,建立安居保障、子女入学和医疗保健服务通道。进一步完善外国人才由工作居留向永久居留转换机制,实现工作许可、签证和居留有机衔接。(国家外专局、公安部、外交部、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等部门按职责分工负责)

(二十六)允许外国留学生凭高校毕业证书、创业计划申请加注“创业”的私人事务类居留许可。外国人依法申请注册成为企业的,可凭创办企业注册证明等材料向有关部门申请工作许可和工作类居留许可。(公安部、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国家外专局等部门按职责分工负责)

(二十七)实施留学人员回国创新创业启动支持计划,吸引更多高素质留学人才回国创新创业。继续推进两岸青年创新创业基地建设,推动内地与港澳地区开展创新创业交流合作。深入开展“万侨创新行动”,支持建设华侨华人创新创业基地,探索建立华侨华人创新创业综合服务体系,为华侨华人高层次专业人才和企业家出入境、停居留以及申办外国人永久居留身份证件提供便利。推动来内地创业的港澳同胞、回国(来华)创业的华侨华人享受当地城镇居民同等待遇的社会公共服务。继续推进海外人才离岸创新创业基地建设。(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外交部、公安部、国务院港澳办、国务院台办、国务院侨办、中国科协等单位按职责分工负责)

(二十八)完善高校和科研院所绩效考核办法,在核定的绩效工资总量内高校和科研院所可自主分配。事业单位引进高层次人员和招聘急需紧缺人才,可简化招录程序,没有岗位空缺的可申请设置特设岗位,并按相关规定办理人事关系,确定岗位薪资。(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教育部、科技部等部门按职责分工负责)

(二十九)实施社团创新创业融合行动,搭建创新创业资源对接平台,推介一批创新创业典型人物和案例,推动创新精神、企业家精神和工匠精神融合,进一步引导和推动各类科技人员投身创新创业大潮。(国家发展改革委、中国科协等单位按职责分工负责)

(三十)加快将现有支持“双创”相关财政政策措施向返乡下乡人员创新创业拓展,将符合条件的返乡下乡人员创新创业项目纳入强农惠农富农政策范围。探索实施农村承包土地经营权以及农业设施、农机具抵押贷款试点。允许返乡下乡人员依法使用集体建设用地开展创新创业。返乡农民工可在创业地参加各项社会保险。鼓励有条件的地方将返乡农民工纳入住房公积金缴存范围,按规定将其子女纳入城镇(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参保范围。地方人民政府要建立协调推动机制,有条件的县级人民政府应设立“绿色通道”,为返乡下乡人员创新创业提供便利服务。(农业部、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国土资源部等部门和有关地方人民政府按职责分工负责)

(三十一)各地区可根据实际需要制定灵活的引才引智政策,采取不改变人才的户籍、人事关系等方式,以用为本,发挥实效,解决关键领域高素质人才稀缺等问题。(各地方人民政府负责)

六、创新政府管理方式

持续深化“放管服”改革,加大普惠性政策支持力度,改善营商环境,放宽市场准入,推进试点示范,加强文化建设,推动形成政府、企业、社会良性互动的创新创业生态。

(三十二)出台公平竞争审查实施细则,进一步健全审查机制,明确审查程序,强化审查责任,推动全面实施公平竞争审查制度,为创新创业营造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市场环境。(国家发展改革委、财政部、商务部、工商总局等部门按职责分工负责)

(三十三)推进“多证合一”登记制度改革,将涉企登记、备案等有关事项和各类证照进一步整合到营业执照上。对内外资企业,在支持政策上一视同仁,推动实施一个窗口登记注册和限时办结。推动取消企业名称预先核准,推广自主申报。全面实施企业简易注销登记改革,实现市场主体退出便利化。建设全国统一的电子营业执照管理系统,推进无介质电子营业执照建设和应用。(工商总局牵头负责)

(三十四)加大事中事后监管力度,实现“双随机、一公开”监管全覆盖,开展跨部门“双随机”联合检查,提高监管效能。健全跨部门、跨地区执法协作机制,推进市场监管领域综合执法改革。(工商总局、中央编办、国务院法制办等单位按职责分工负责)

(三十五)在有条件的基层政府设立专业化的行政审批机构,实行审批职责、审批事项、审批环节“三个全集中”。(各地方人民政府、有关部门按职责分工负责)

(三十六)适时适当放宽教育等行业互联网准入条件,降低创新创业门槛,加强新兴业态领域事中事后监管。(教育部牵头负责) (三十七)推进跨省经营企业部分涉税事项全国通办。推进银行卡受理终端、网上银行、手机银行等多元化缴税方式。加强国税、地税联合办税。建立健全市、县两级银税合作工作机制,加大基层银税合作力度,逐步扩大税务、银行信用信息共享内容。探索通过建立电子平台或在银税双方系统中互设接口等方式,实现银税信息“线上”互动。(税务总局牵头负责)

(三十八)积极有序推进试点示范,加快建设全国双创示范基地,推进小微企业创业创新基地城市示范,整合创建一批农村创新创业示范基地。推广全面创新改革试验经验。研究新设一批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高新区,深化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政策试点。(国家发展改革委、科技部、财政部、工业和信息化部、农业部等部门按职责分工负责)

(三十九)办好全国“双创”活动周,营造创新创业良好氛围。组织实施好“创响中国”系列活动,开展创业投资企业、院士专家、新闻媒体地方行。高质量办好创新创业赛事,推动创新创业理念更加深入人心。(国家发展改革委、中国科协等单位按职责分工负责)

各地区、各部门要认真落实本意见的各项要求,进一步细化政策措施,切实履职尽责,密切配合,勇于探索,主动作为,及时总结经验,加强监督检查,确保各项政策落到实处,推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深入发展,为全面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培育壮大新动能、改造提升传统动能和促进我国经济保持中高速增长、迈向中高端水平提供强劲支撑。

国务院

2017年7月21日

本内容来源于政府官方网站,如需引用,请以正式文件为准。

第8篇:市强化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进一步推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深入发展的实施方案

为深入贯彻落实《甘肃省强化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进一步推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深入发展的实施方案》(甘政发〔2018〕21号)精神,进一步优化双创生态环境,拓展双创覆盖广度,提升双创科技内涵,增强双创发展实效,有效促进新技术、新业态、新模式加快发展和新旧动能加速转换,结合实际制定本方案。

一、加快科技成果转移转化

建立有利于科技成果转移转化的政策制度环境,完善成果转化服务体系,加速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力转化。

(一)强化知识产权运用和保护。完善市知识产权快速维权中心建设,提高集知识产权快速审查、确权、维权于一体的一站式综合服务水平。建立与省知识产权局协同开展专利快速审查、快速确权,与知识产权法庭协同开展专利快速维权的机制。探索建设河西知识产权运营中心,促进知识产权商品化、资本化,构建以知识产权运营中心和技术交易市场为引领的知识产权运营体系。推动国家知识产权试点市建设,培育新型知识产权服务业态,加快知识产权基础信息公共服务平台建设,构建便民利民的知识产权服务体系。实施“中小企业知识产权战略推进工程”,鼓励中小企业研究开发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技术和产品,规范内部知识产权管理,提升保护和运用知识产权的能力。(知识产权局牵头负责)

(二)推动成果、专利等无形资产价值市场化。探索建立知识产权与投资、信贷、担保、保险等领域相结合的知识产权金融服务机制,促进知识产权与基金、证券、保险等结合的新型服务模式创新发展。开展专利权质押融资工作,支持鼓励保险公司为企业专利权质押融资提供保证保险服务,将专利权质押贷款纳入风险补偿范围。(人行市中心支行、银监分局、知识产权局、财政局、科技局等单位按职责分工负责)

(三)探索建立科技成果限时转化制度。积极支持科技成果转移转化行动,立项支持重大科技成果在本市转化。率先在新材料、信息技术等战略性新兴产业领域,组建重点产业知识产权联盟。完善科技成果信息登记制度,探索在战略性新兴产业相关领域率先建立利用财政资金形成的科技成果限时转化制度,除涉及国防、国家安全、国家利益、重大社会公共利益外,在合理期限内未能转化的科技成果,可依法强制许可实施转化。(科技局、知识产权局、财政局、发改委等部门按职责分工负责)

(四)提升孵化载体建设水平。引导众创空间向专业化、精细化方向升级,依托行业龙头企业,在有色冶金新材料、新能源、装备制造、信息技术等重点领域建设一批资源共享程度高、产业整合能力强、孵化服务质量好的专业化众创空间,有效支撑我市经济结构调整和产业转型升级。对省级以上专业化众创空间等孵化载体,根据其提供服务数量、效果以及孵化成效等考核结果,对省级考核优秀的给予一定运行经费补助。支持大专院校建立大学生创新创业实践平台。(发改委、科技局、教育局牵头负责)

(五)提高科技成果转化效率。建立科技成果转化信息共享与发布体系,促进科技成果信息对接。鼓励高等院校、大型企业制定科技成果转移转化奖励和收益分配办法,建立专业化科技成果转移转化机构。支持企业与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开展联合创新,设立新型研发机构,建设一批产、学、研、用紧密结合的重大科技成果中试熟化平台和科技成果转化基地,引导科技成果对接特色产业需求转移转化。鼓励大专院校将科研成果用于大学生创业项目。(科技局、人社局、财政局、教育局按职责分工负责)

(六)促进创新创业资源共用共享。引导大型企业、大专院校、国家及省级科研平台,将重大科研基础设施、大型科研仪器、科技数据文献、科技成果等向创新创业者开放。将财政资金购置的科研设施与仪器纳入省级科研公共服务网络进行管理,探索建立仪器设备所有权和经营权分离机制。(科技局牵头)

二、拓展创新创业融资渠道

进一步优化完善金融财税政策,鼓励金融机构创新金融产品,加大信贷对创新创业的支持力度,优化财政资金投入方式,积极吸引社会资金发展创业投资,构建多元化投融资体系,逐步破解创新创业企业融资难的问题。

(七)提供普惠金融服务。充分发挥大型银行机构和网点优势,设立普惠金融事业部,在有效防控风险的前提下增设小微支行、乡镇支行、社区支行。支持银行、保险、证券等金融机构在本市设立分支机构,对新设立或迁入的法人金融机构给予落户、办公用房(含租赁)和项目补助。金融机构开展小微企业经营服务时制定差异化监管政策,采取合理提高小微企业不良贷款容忍度等措施,引导金融机构增加小微企业融资规模和比重。推动中小银行有序健康发展,规范稳妥发展小额贷款公司、典当行等非存款类放贷机构和互连网金融业务。促进银行打通线上线下金融服务链条,支持和鼓励商业银行改造小微企业信贷流程和信用评价模型,合理设立授信审批条件,简化贷款审批发放流程,提高审批效率,强化金融供给支持,提高金融服务水平。(人行市中心支行、银监分局、金融办、工信委、财政局、商务局按职责分工负责)

(八)完善担保融资体系。充分发挥中小企业金融服务机构服务小微和信用担保作用,为全市中小微企业提供贷款担保融资、典当融资、拍卖闲置资产融资、资产抵押等“一体化、一站式、全方位”综合性、专业化的融资服务。支持融资担保机构为中小企业提供以应收帐款、知识产权、存货、机器设备等为担保品的担保融资。积极发展“过桥担保”业务,开展不超过30天超短期融资,扩充“文银通”、“助保贷”等融资产品组合。推动更多中小企业在区域股权交易中心、主板、创业板和“新三板”挂牌上市。推动保险机构开展中小企业贷款保证保险和信用保险业务,开发适应中小企业分散风险、补偿损失需求的保险产品。(银监分局、金融办、工信委按职责分工负责)

(九)积极发展债权、股权融资服务。鼓励银行业金融机构创新科技贷款产品和服务,探索和推广知识产权、碳排放权、排污权、特许经营权、股权、债权、应收账款等无形资产抵质押等多种融资方式,以及产业链融资、互联互保等契合技术创新特征的融资产品。探索银行业金融机构与政府建立政银担、政银保等不同类型的风险补偿机制。鼓励保险机构开发符合科技成果转化特点的保险品种,为科技成果转化和产业化提供保险服务。持续优化科技型中小企业直接融资机制,利用小微企业集合票据、集合债券、集合信托和短期融资券等多种融资手段,拓宽小微企业直接融资渠道。(人行市中心支行、科技局、知识产权局、银监分局、金融办、保险协会等单位按职责分工负责)

(十)建立财政资金、国有资本参与创业投资的投入机制。进一步优化财政资金、国有资本参与创业投资的投入、管理与退出标准和规则,建立完善与其特点相适应的绩效评价体系。支持具备条件的中小企业金融服务公司开展混合所有制改革试点,探索地方政府融资平台公司转型升级为创业投资企业。落实创业投资企业有关税收优惠政策,引导社会资本参与创业投资。(财政局、国资委、发改委、国税局、地税局等部门按职责分工负责)

(十一)统筹使用全市各类专项基金。积极争取国家和省级新兴产业创业投资引导基金、中小企业发展基金、工业转型升级投资基金、科技成果转化引导基金等在我市参股设立创业投资子基金。进一步发挥财政资金设立的各类专项基金带动作用,引导我市城市建设发展、文化旅游产业发展等专项基金倾斜支持创新创业,着力提升企业适应基金融资的能力和水平。(发改委、科技局、工信委、财政局、金融办、国资委等部门按职责分工负责)

(十二)建立健全科技创新券申领和使用机制。鼓励企业申报争取省级科技券,逐步放大科技创新券的支持领域,推进科技资源开放共享,鼓励科技型中小企业、创新创业团队通过购买科技服务的方式,促进企业科技创新和研发机构的成果转化。(科技局、财政局按职责分工负责)

三、促进实体经济转型升级

加强创新能力建设,推动产、学、研协同创新,促进大中小微企业融通发展,积极培育新模式、新业态,实现新兴产业与传统产业协同发展。

(十三)提升产业研发创新能力。引导中小企业积极创建省级、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重点实验室、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等创新创业平台,鼓励企业搭建新型孵化器等平台载体,推进制造业信息化、绿色化、智能化改造。支持领军企业创建产学研用创新联盟,深化上中下游、大中小企业合作,推进企业与省内外高校及科研院所构建产学研联合体。充分利用产业发展基金支持先进制造业发展,持续支持一批工业关键领域和瓶颈环节技术改造项目。(发改委、工信委、科技局、教育局按职责分工负责)

(十四)促进企业协同创新创业。鼓励支持大型企业充分利用已有的研发检测、生产加工设备、空闲办公场地等资源,打造集共享式办公空间、创业社区、小微金融、创业公寓等为一体的众创空间和“互联网+创客+创投+产业”双创平台,带动产业链上下游的中小微企业融通发展。加强国有企业创新创业考核工作,将创新创业工作完成情况纳入企业负责人经营业绩考核,科学合理设置创新创业指标。开展各类“双创”活动,推广各类大型企业“双创”典型经验,促进跨界融合和成果转化。(发改委、工信委、国资委、工商联等单位按职责分工负责)

(十五)促进数字经济发展。加快推进新型智慧城市建设,组建大数据管理局,建设大数据中心,统筹全市大数据平台建设。运用信息技术、网络技术,采集、整合和挖掘城市的各种信息资源,实现大数据互联互通。完成涉及民生的多项服务的资源整合,实现网上办理,推进政府智能转变。支持中小企业在研发设计、生产制造、运营管理等环节应用互连网、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等现代技术手段,创新生产方式,提高生产经营效率。(工信委牵头负责)

(十六)激励企业加大科技研发投入。改进涉企科技经费使用方式,将财政资金支持方式由竞争性支持转变为以奖代补、后补助等普惠性支持方式。对首次认定的高新技术企业、省级科技创新型企业、省级科技型中小企业按照奖补政策给予资金落实。鼓励中小企业参与产业关键共性技术研究开发和利用财政资金设立的科研项目实施,促进科技成果转化,推动中小企业技术、产品升级。(发改委、工信委、科技局按职责分工负责)

(十七)优化创新创业发展环境。探索实行弹性出让年限、长期租赁、先租后让、租让结合等供地方式,对双创重大项目优先安排土地指标、环境容量指标,优先协调电、气、宽带等要素。建立首台(套)重大技术装备研发、检测评定、示范应用体系,落实奖补和保险补偿政策。(发改委、国土局、财政局、工信委、科技局、国资委、工业园区管委会按职责分工负责)

(十八)推进“三新”和“四众”统计监测。落实《新产业新业态新商业模式统计监测制度》,做好“新产业、新业态、新商业模式”和“众创、众筹、众扶、众包”统计监测,准确科学反映全市经济结构优化升级的新进展。(统计局牵头负责)

四、激发人才创新创业活力

严格落实科技创新有关人才激励方面的扶持政策,营造有利于人才引进培养、成长发展的政策和社会环境,充分激发人才创新创业活力,深化分配机制改革,着力引进高层次人才队伍,加大各类技能型人才的培养,推动高校、科研机构、企业人才交流互动,加快形成规模宏大、结构合理、素质优良的创新创业人才队伍。

(十九)进一步改革人才引进落地支持政策。简化事业单位高层次人才、高技能人才招聘,实施留学人员回国创新创业启动支持计划,为外来人才落户、工作、居住、证照资质、子女入学、医疗保健、社会保障等提供更加便利化服务,吸引更多高素质人才来本市创新创业。事业单位承担省、市重大研究项目或课题,本单位人员无法满足工作需要,需引进高层次人才等情况的,可申请设置特设岗位,特设岗位不受事业单位岗位总量、最高等级和结构比例限制,完成工作任务后按管理权限予以核销。制定和完善灵活的引才引智政策,鼓励用人单位采取短期聘用、项目合作、兼职挂职、学术交流等方式,以用为本,促进人才资源合理流动,解决关键领域高素质人才稀缺等问题。(人社局、公安局、教育局按职责分工负责)

(二十)深化大专院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鼓励大专院校积极创造条件,开设创业意识培训课程、职业生涯规划课程,培养学生创新创业意识及能力。鼓励大专院校和企业、事业用人单位广泛开展联合办学及网络化教学,鼓励和支持省内外高校优质资源在我市举办本专科函授教育和远程教育。做好中小企业经营管理领军人才创新创业培训,开展好中小企业与高校毕业生创业就业对接服务,充分发挥创新引领和示范作用。(教育局牵头负责)

(二十一)鼓励事业单位科研人员离岗创业。落实事业单位人员离岗创业政策,对事业单位人员要求离岗创业的,经原单位同意,专业技术人员3年内(其他岗位人员2年)保留原有人事关系和基本待遇,档案工资正常晋升,并与原单位其他在岗人员同等享有参加职称评聘、岗位等级晋升和社会保险等方面权利,不断激发事业单位人员创新创业积极性。科研机构、高等学校科技人员以兼职、挂职、参与项目合作等形式到中小企业从事产学研合作和科技成果转化活动,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取得相应报酬。(人社局牵头负责)

(二十二)鼓励返乡人员创新创业。依托农业产业园、农民合作社、规模化种养基地、旅游景区等,创建一批具有区域特色的返乡下乡人员创业创新园区(基地),着力培育特色优势产业,延伸农业科技产业链,带动和引导返乡下乡人员创新创业。深化农村产权制度改革,加快推进土地承包经营权、林权、设施农牧业产权等流转、抵(质)押贷款等,建立开放式服务窗口,为返乡下乡人员提供良好的创业创新环境。支持农业龙头企业、专业合作社等新型经营主体采取人才引进、股权合作、技术转让等方式,吸引返乡下乡人员创新创业,合作发展。(三区、农林局、人社局、国土局、科技局等部门按职责分工负责)

五、深化政府管理方式

深入推进“放管服”改革,放宽市场准入,创新市场监管,推动形成政府、企业、社会良性互动的创新创业生态。

(二十三)全面实施公平竞争审查制度。研究出台公平竞争审查实施细则,进一步健全审查机制,明确审查程序,强化审查责任,严格审查标准,逐步清理废除妨碍统一市场和公平竞争的规定和做法,为创新创业营造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市场环境。(发改委、财政局、商务局、市场监管局等部门按职责分工负责)

(二十四)深化“放管服”改革。成立行政审批局,实行审批职责、审批事项和审批环节集中统一,加快“一窗办、一网办、简化办、马上办”改革,全面推行“一窗受理、集成服务”,提升政务服务能力。全面推进“互联网+政务服务”,加快推动政务服务事项在甘肃政务服务网“一网通办”,实现“平台之外无审批”。深化商事制度改革,深入推进“多证合一”登记制度,将信息采集、记载公示、管理备查等涉企登记、备案有关事项进一步整合到营业执照上,做到能整合的尽量整合、能简化的尽量简化,全面推进企业登记全程电子化,推进无介质电子营业执照建设和应用,实现企业登记“零见面”和“一照一码走天下”。逐步推动取消企业名称预先核准,推广自主申报。全面推行企业和个体工商户简易注销改革,完善市场退出机制。(编办、放管服办公室、发改委、社会治理局、公安局、国土局、政务服务中心、法制办、电子政务办公室、市场监督管理局等部门按职责分工负责)

(二十五)加强事中事后监管。全面推行“双随机、一公开”监管,制定具体工作方案及考评标准,建立完善“四库一则”,完善随机抽查系统,对同一市场主体的多项检查一次性完成,进一步提升监管的公平性、规范性和有效性。推进市场监管领域综合执法改革,整合优化执法资源,健全跨部门执法协作机制,实行集约化监管。(市场监管局、编办、法制办按职责分工负责)

(二十六)积极落实国家跨省经营企业部分涉税事项全国通办要求。全面开通全省银行卡在线缴税业务,推动电子税务局与银联公司在线支付系统对接,实现纳税人通过电子税务局网页版或手机app银行卡缴税功能,为无三方协议的纳税人提供缴税服务。联合开展国地税政策业务培训,推动“一窗式”联合办税服务工作,确保联合办税畅通、安全、平稳。按照全面加强协作,进一步推进“银税互动”工作的要求,深化完善运行机制,积极推动银税信息“线上”互动。(国税局、地税局牵头负责)

(二十七)营造创新创业良好氛围。加大双创宣传力度,积极参与全国“双创”活动周、省“中国创翼”青年创业创新大赛、省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省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专精特新”中小企业评选等一系列创新创业赛事,广泛宣传“双创”政策和成果,分享“双创”经验,营造良好“双创”环境。(发改委、科技局、工信委、教育局、科协按职责分工负责)

各单位、各部门要认真落实本方案各项工作要求,进一步细化政策措施,加强配合联动,确保各项政策落到实处,推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深入开展,为培育壮大新动能,加快经济结构转型和实体经济升级提供支撑。

第9篇:世界眼光、战略思维

培养人是世界眼光、战略思维的第一要义

2007年7月,习近平对领导干部提出培养“世界眼光、战略思维”的要求:我们提倡解放思想,绝不是鼓励闯红灯、打擦边球,而是要求深入贯彻科学发展观,以新的思路、新的理念和世界眼光、战略思维来审视、谋划和推动工作。

2009年5月,习近平在春季学期第二批进修班暨专题研讨班开学典礼上再次要求:面对危机和挑战,各级领导干部更要爱读书读好书善读书,培养世界眼光、战略思维,以的新眼光、新的战略来战胜危机,推动发展。

此后,人民日报、人民网多次刊发关于培养世界眼光、战略思维的访谈及评论,表达出中央对于提高干部能力的新要求。

物质是客观的,在规律中皆动、皆变,皆于一定的条件下向相反的方向转化。在经济全球化进程加快、加深的国际背景中,矛盾的动、变、转化速度之快,影响之广之深,谁也不能置身事外。1997年的亚洲金融危机和至今仍未见底的美国次贷危机告诫我们,世界发展多变难测,各级领导干部作为决策者,应当树立世界眼光,加强战略思维,从国际国内形势的相互联系中把握发展方向,从国际国内条件的相互转化中化解风险、利用机遇,从国际国内资源的优势互补中创造发展条件。而要做到高瞻远瞩,要加强世界眼光、战略思维,先决性条件是对人的培养,培养人是世界眼光、战略思维的第一要义。

第一,人的本质属性决定了加强世界眼光、战略思维必要性。

马克思在《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中,提出了关于人的本质的著名命题:“人的本质不是单个人所固有的抽象物,在其现实性上,它是一切社

会关系的总和。”这一理论的贡献在于:第一,揭示了人的能动性、创造性、主体性的来源在于人的社会性。人们的劳动、实践活动只能是在一定的社会关系中、以社会交往的形式进行的。第二,显示了人的自由特质方面的属性,即人的活动不仅受自然环境的制约,更受社会环境的影响,社会环境是人形成、生存和发展的必要条件。因此,根据马克思主义的原理,分析社会环境发展的形势、趋势关键在于认识到人的本质属性在于社会性,人处于社会关系的事实决定了必须具有世界眼光、战略思维,以联系的、客观的、高层次的观点认知世界,采取决策。

第二,人的实践特性架构了加强世界眼光、战略思维的主体。

历史唯物主义认为,人是社会历史的创造者,是实践的主体,以自主性、能动性提出实践目标,操作实践工具,改造实践客体。在这过程中,人的智慧、情感和意志具有先决作用。必须提高实践主体科学改造客观世界的能力,并激发其实践情感和克难攻关的意志,全面强化实践的实效性、倾向性和主动性。世界眼光、战略思维的主体是人,是实践特性中智慧、情感和意志的集中体现。只有加强对人的培养,才能够加强世界眼光、战略思维。

第三,人的利益导向阐明了加强世界眼光、战略思维的归因。

马克思主义认为,利益是人们一切行为的出发点和归宿。增强世界眼光、战略思维的最终目的正是通过整合、创新思想体系,提升认知空间,以释放正确的改造力量,满足主体的利益诉求。因此,其归因在于人生存的利益导向。

。。。。。。

上一篇:酒店前台季度工作总结下一篇:走进化学实验室测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