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乐文化与音乐教育论文

2022-04-13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摘要】本文主要讲述了音乐文化及音乐教育在学生教育教学中的问题。第一部分讲述了音乐文化及音乐教育在对学生进行素质教育及其他教育的过程中所起到的作用及影响;第二部分讲述了对于青少年学生的音乐教育教学工作的实践及工作过程中的创新点。下面是小编精心推荐的《音乐文化与音乐教育论文 (精选3篇)》相关资料,欢迎阅读!

音乐文化与音乐教育论文 篇1:

音乐文化与音乐教育文化之我见

文化学者关于音乐教育科学理论的不间断的探索和研究,使得音乐教育学科成为一门以音乐的学问为中心,并在姊妹学科理论的支持和联系中建立起来的具有综合性的专门学科。音乐作为人类文化的一部分,把学习了解音乐、理解音乐、继承音乐以及发展和创造新音乐文化与音乐教育科学的文化任务紧密地联系在一起。所以,我将其称作“音乐教育文化思想”或“音乐教育的文化观念”。

近年來,音乐工作者进行了有关建立音乐教育科学系统的尝试,目的在于去探讨我们的音乐教育这门科学所涉及问题。其系统包括下列几个方面:1、概念和学科任务,2、广义上的音乐教育科学,3、狭义上的音乐教育科学,4、音乐教育的学科理论,5音乐教育学科设计方案和计划纲领。

下面,主要谈一谈几个概念,从总体上看,音乐教育哲学理论的基本出发是:将音乐视为人类文化现象现象,作为具有人类生活塑造可能性的实物见证,去向人们进行引导和介绍,去传播音乐文化。作为学科的基本任务是:以各种各样的方式,多种多样的角度,从艺术的,技能的、实践的、活生生的生活出发,并且以科学的方式去理解这些人类文化的果实。关于音乐教育方法学是:为人们去理解这些音乐音乐文化果实而创造设计和提供具体的理论学说和可能性。那么音乐教育学与他们有什么样的关系呢?简洁地可以这么归纳一下,就是说,将音乐教育学概括为一种学习认识过程和场景中,借助大量的可能性,有效措施去探讨怎样教授音乐,怎样学会与音乐打交道的方式,一句话就是,去理解了解音乐的果实。

这些概念中的几个关键点:一、音乐教育科学:对人和物的定性、认识,是作为一种文化现象。这里所说的文化现象是哲学意义上的,反映出音乐教育科学遵循了哲学的基本原理,含有一种人类的观点。二、一种思想:致力于对人类音乐文化的传达、传播和理解。把音乐教育文化的发展与一个国家音乐文化的发展联系在一起,这些文化现象、氛围反映在生活的每一个场点时刻。三、教与学:这里涉及到几个观点,在国家教育的大纲或任务基本确定下,不仅是围绕教什么而是怎么教的问题。从面上讲教什么的问题各有不同,区别也不大。如何教的问题则涉及到很广的范围。四、可能性、尝试性、建设性:这些字眼的应用并不是几个字这么简单,它们的运用,提出并显示了一种人类学习活动的递进性、循环性、开放性的哲学思想,他们是一种带有以问题定位的学科,是不满足现状的,不是以我们得出的结果为目的,也就是说,只有能够提出问题,才有可能去为解决问题而努力,这种循环是积极的。

有关音乐教育学的概念,从广义上说:1、音乐教育学包涵全部的为了音乐传播、进行音乐认识包括理解活动的各种指导实践和理论。如实践活动、目标、科学性、哲学思考、学科研究、教与学的理论。2、音乐技能、能力、知识、规律性、原则性,音乐的观点,解决问题的种种尝试。这是属于历史性、社会性和文化反思方面的问题。3、在交织性上,音乐的教育可以与音乐教育、音乐教育方法学有切合点与区别。

从狭义上说:作为独立科学本身的反映,就是说,科学的音乐教育学为其学科的研究提供了实际的、应用的基础理论,音乐教育是一个实用的为了艺术和科学及教育实践而服务的科学。

广义音乐教育所涉及的方面:

1、进行音乐的教育

把音乐作为人类文化、人类生活的一部分。从教育科学观点出发,我们有义务让人类社会中的每一个成员去占有,去学习属于人类文化的一部分,去激起人们对它的兴趣和爱好。这个音乐教育所涉及到全部音乐的问题,从音乐的音响、塑造的可能性、音乐的内涵和外延、功能、艺术作品、即兴创作到音乐的多样性。该学科包括研究、讨论各种社会文化背景的方方面面,历史的、宗教的、结构的、人类学的,音乐教育还具有这样的任务,通过学习,借助于音乐素材音响去培养,去为教育、为生活实践、为生活塑造服务。

2、借助音乐进行教育

就是说,音乐作为教育的手段和途径,涉及道德、伦理、美学、人的行为活动、交行方式。从整个人类音乐历史看,音乐作为教育的手段与途径可以为了解和理解音乐的历史做出贡献。这里有信仰问题,人生观价值观问题,情感的问题,这一系列问题本来就贯穿于音乐历史长河之中。今天我们应该做的是,使我们的同学、我们的后一代对这些问题敏感化,引起他们对文化的重视。

3、从事音乐教育实践

一方面,指学生具有独立与音乐交往的能力,另一方面,指演奏、表演的能力。它可以成为我们认识感受的途径,理解的途径、表达的途径等等。一方面,深化学习的活动是被看作重要的活动之一,在学生学习的过程中,不只是被动的接受,在接受过程中应是反射性的,有意识的深化。作为专业的同学要求研究探索音乐作品的意义和内涵,并包括有关音乐历史的问题。目的在于给学生们提供一个文化氛围,让他们了解历史,并且要求在艺术表演和理论学习中,伴随提出问题和讨论问题的活动方式。另一方面,强调思维的活动体系从小学到大学都是如此。而且不仅仅是音乐院校,而是体现在各种教学方式的各方面。

文化艺术语言、历史以及宗教等等,千百年来是相互依存、共同发展的音乐教育科学理论的建立也是如此。总之,音乐教育把学校和整个社会生活联系在一起,其结果是导致了音乐文化音乐文化和音乐教育文化的发展和繁荣。

作者:胡菲莉

音乐文化与音乐教育论文 篇2:

浅谈音乐文化与音乐教育对素质教育的影响

【摘 要】本文主要讲述了音乐文化及音乐教育在学生教育教学中的问题。第一部分讲述了音乐文化及音乐教育在对学生进行素质教育及其他教育的过程中所起到的作用及影响;第二部分讲述了对于青少年学生的音乐教育教学工作的实践及工作过程中的创新点。

【关键词】音乐文化以及音乐教育 素质教育 青少年的全面发展

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推动了全国经济及文化的发展,其中对于未来的国家主人——青少年的教育问题已经成为社会中相关研究工作者及相关教育学者讨论及研究的重点和难点问题。素质教育的好坏直接体现了一个国家的整体性教育水平,尤其是音乐对于素质教育的发展及进步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及影响。音乐文化的发展及音乐教育的进步是提高素质教育的关键因素,也是时代进行改革的必然要求,所以我们应该了解并且充分理解音乐文化及音乐教育与素质教育的关系,或者是对素质教育有着什么样的影响和作用。音乐文化及音乐教育已经被相关教育工作者作为素质教育及其他教育的主要构成部分,而且在平时的学习及生活中给学生们带来了很多的活力,体现了现代学生全面发展的趋势。

一 音乐文化及音乐教育在对学生进行素质教育及其他教育过程中所起到的作用及影响

结合人类相关艺术的发展历程可以知道,音乐的产生、舞蹈的产生及绘画的产生对于人类艺术来说是较早的,这就使得这些艺术的发展及进步对于人类的发展及进步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和影响。音乐文化可以作为人类在精神文化方面的一个非常主要的构成部分,这完全符合音乐文化及音乐教育是人类、尤其是青少年全面发展的关键因素(即相关教育工作者提出的素质教育的主要构成部分)这个说法。

然而,对于音乐文化及音乐教育本身与素质教育的联系或关系经常不被人们重视,特别是对学生进行相关的音乐知识或音乐歌曲教授的课堂教学过程中,也许由于教师接受的传统的教育教学思想或观念,以及教学模式的作用,使得教师经常注重音乐理论知识和音乐技能的教授或训练,却不太注意对学生在教学课堂上进行相关的音乐文化的教授或训练。但是很多教育学家或学者都认为,对于音乐这门艺术的相关教育更需要重视的是音乐文化,这就使音乐教育的方式方法需要在一定程度上有所改变。

学校的教师对学生进行艺术教育的时候,教学思想中有关文化意识的内容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提升艺术教育的思想品格或品质。与音乐相关的教师在进行学生的教学工作过程中应积极主动地指引学生重视或关注音乐文化的相关知识,积极主动地参加各种与音乐相关的活动或比赛,这样才能表现出音乐教育在本身的文化行为中比较明确的目标性。对学生进行相关的音乐教育不仅是对学生进行艺术学习的过程,也是将美好的文化进行传递或体验的一种过程,与此同时,也能够在一定程度上表现出艺术教育作用的多重性。人类在进行素质教育及素质培养的时候,结合认识的整个过程进行分析和研究可以知道,认识应该先从感性认识出发,之后经过一段时间的发展,才能够进度入理性认识的领域。在对青少年进行教育教学的过程中,需要时刻重视这些学生感性文化的素质水平及培养情况,并且关注他们对于情感的教育和认识情况。其中,音乐教育正好能够进行这方面的教育和培养,因为音乐教育不仅拥有美学学科的审美作用,还能发挥道德情感方面的教育意义。在青少年进行学习和生活的过程中,不仅需要进行情感方面的提升,也需要进行审美能力及创新能力的培养。

二 对青少年学生的音乐教育教学工作实践及工作过程中的创新点

音乐教师在进行青少年学生的音乐教育教学工作过程中,需要将学生肤浅的欣赏习惯培养成为发自内心的领会和体验,最终提升为理性的认识。要想实现这个目标,就需要音乐教师及学校进行相关工作的改革或完善。

提升青少年学生在学习音乐课程过程中对音乐文化的重视及关注程度。现在大部分学校使用的音乐教材中选用的曲目都带着比较浓郁的感情色彩及较鲜明的思想特点。进行音乐教材编写的过程就是进行音乐文化传播的过程,整个过程都渗透着美的创作过程。进行音乐教学过程中,音乐教师对音乐课本的主要内容进行了分析、调整,运用不一样的音乐体裁,让青少年学生能够根据音乐课本中的歌曲歌词、节奏,以及歌曲旋律等方面体会到音乐作品中的美感,从而才能在一定程度上提升学生的审美能力或学习兴趣,最终使他们养成良好的道德行为,以及健康的性格、品行,推动正确或良好的人生观、世界观的形成。

在进行音乐教学过程中采用的方法需要相关音乐教师结合大文化的观念启发学生,不仅需要利用音乐的专业知识,也需要能融合学生的学习及生活,最终使学生能够较全面地理解相关的音乐作品。

例如,高中阶段的《亚洲音乐舞蹈欣赏》这本教材讲述了从东方雅乐——日本歌舞、天竺风情——印度歌舞等这个系列的作品,让学生了解相关的地域文化,并且将音乐、舞蹈及各种器乐良好地结合,让学生能够在学习文化的过程中不至于觉得枯燥单调。

参考文献

[1]王安国、吴斌.普通高中音乐课程标准解读[M].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2004

[2]〔美〕雷默.音乐教育的哲学[M].北京:人民音乐出版社,2003

[3]〔日〕浜野政雄.新版音乐教育学概论[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1994

〔责任编辑:李锦雯〕

作者:王韻晶

音乐文化与音乐教育论文 篇3:

民族音乐文化传承与学校音乐教育

【摘要】中华民族精神文明的标志之一就是民族音乐文化,民族音乐文化也是中华民族的精粹。人类的民族文化源远流长,民族音乐文化发挥了极其重要的作用,这些从古至今积累下的文化宝藏应该一代一代的传承下去。不同的民族音乐文化代表着不同的民族特色,代表着在不同的历史背景条件下各个民族的发展史。笔者从民族音乐的传承方面进行探索,深入研究学习通过学校音乐教育来传承民族音乐的策略。

【关键词】民族音乐;学校教育;文化差异

中华民族精神文明的标志之一就是民族音乐文化,民族音乐文化也是中华民族的精粹。如今,大多数年轻人由于受到西方音乐文化的影响,对民族音乐文化敏感程度不断降低,在不久的将来甚至于会归于零。对于民族音乐文化的传承来讲,从学校音乐教育方面进行传承具有更深刻的意义,学校是传播教育文化的重要媒介,因此,应注重学校音乐教育中民族音乐文化的传承。

民族音乐是表达艺术行为的最佳方式,融入了各个民族的文化与传统,更好地展现了各个时期的人类文明。由于浓厚的情感表达与深厚的文化底蕴,民族音乐文化得以代代相传。因此,民族音乐文化的传承与发展对于今后音乐文化的进步具有重要意义,成为国家传统音乐文化的根本要求。对于国外的音乐文化,应该秉承取其精华、去其糟粕的态度,引入优秀的音乐文化,摒弃破坏音乐良好传统的因素。最后把传统民族音乐文化当中的优质成分同现代民族音乐相结合。这对于我国民族音乐文化的传播和发展具有重大意义,也是我国在学校音乐教学方面重大挑战。

笔者从民族音乐的传承方面面临的进行探索,深入研究学习通过学校音乐教育来传承民族音乐的方案。

一、民族音乐文化传承的实质

(一)民族音乐文化中的情感基础

人类的民族文化源远流长,民族音乐文化发挥了极其重要的作用,这些从古至今积累下的文化宝藏应该一代一代的传承下去。不同的民族音乐文化代表着不同的民族特色,代表着在不同的历史背景条件下各个民族的发展史。在历史的发展长河当中,每个时期当中的每个民族都创造出来大量的民族音乐,民族音乐文化是每个民族的智慧结晶,代表了人民对各自的民族的深厚情感。所以说音乐的产生是人类情感意志最直接的体现方式,创造这样的音乐是为了将艺术文化更好地传承下去。

(二)民族音乐文化面临的挑战

在我国的音乐研究领域,民族音乐文化得到传承与发展一直是音乐学者们研究的重点,优秀的音乐学者们在音乐的传承与教育方面进行了深入的研究与探讨。在当下,推动学校音乐文化的教育对于民族音乐文化的传承与发展极具挑战性,因此需要对国家的音乐文化进行不断改进。如今,各个国家音乐的文化发展方向就是不断地改进民族音乐文化当中的学校音乐教育。

二、民族音乐文化与学校音乐教育的结合

(一)学校音乐教育要以民族音乐文化为基础

如今的音乐文化学校教育大多整理所有优秀的作品,并以此为教育方案。教育者大多将焦点置于学习音乐的片面理论化知识上面,忽视了民族音乐文化的实质。学校音乐教育至今面临的重大问题就是如何选择音乐文化的教育方式。学校的音乐教育是传承民族音乐文化的最有力的方式,把传统的民族音乐作为音乐文化的根本基础,将传统民族音乐文化的实质内容精准地进行文化传承。因此在进行民族音乐文化传承时,应该从各个切入点出发,真实地感受传统民族音乐文化的内涵,而不能仅仅教授音乐的理论知识。

(二)学校音乐教育的重要意义

在对民族音乐文化进行深入研究时,学校音乐教育传承的方式产生了巨大的作用。民族音乐的教育方式与运载方式成为音乐学者们的重要研究话题。在音乐文化的各个领域,许多研究学者们已经有了很大的成就。学校教育已经成为传承音乐文化的基本发展途径,在以学校音乐教育为载体的问题上,音乐学者的研究内容还有待深入挖掘。

学校教育并非是唯一的音乐传承方式,很多时候音乐文化不被大家重视,这时候音乐社团就发挥了重要作用。音乐社团更有利于音乐的传承与发展。音乐社团能够更加直接地接触到民间的传统音乐文化,对于音乐的技巧与片面的知识概念不会进行深入的研究,更注重音乐文化的内涵影响。这种音乐教育方式容易导致音乐文化的逐渐流失,也就是说,民间的音乐组织并不能够很好地对音乐文化进行传承与保存。因此仍需要以学校音乐教育为基础,通过学校音乐教育对传统的民族音乐文化进行更好地传承和发展。民族音乐文化的完整性是民族音乐文化必备条件,同样应该花大量的人力与物力努力保证民族音乐文化的完整程度。民族音乐文化的流失会造成音乐界的巨大损失。

三、中西方的音乐教育

(一)中西方音乐文化的差异

我国的音乐文化与国外的音乐文化具有明显的差异,由于所处的历史环境和时代背景不同,中西方的音乐文化产生了迥然不同的音乐内容。在艺术方面,西方的艺术文化更加注重艺术表达的形式与技巧,注重艺术的真实反映。我国家艺术表现形式多是虚幻的,融入了创作者浓厚的感情与想象力,将创作作品与自然界相结合,具有浓厚的自然气息和民族特色。我国的音乐对于虚幻缥缈的情境表达地更为深刻,西方的音乐更注重形式技巧,因此写实性较强。在音乐文化的内涵方面,我国的音乐文化比较注重对于人生的感叹与对大自然的崇敬,而西方的音乐文化更注重于对于宇宙的向往,有一种空灵之美。

(二)音乐文化传承应注意的问题

在学校音乐教育中,系统的音乐内涵学习应该注重中西方音乐文化的差异性。学习中国的民族音乐文化,不受西方音乐文化形式技巧的影响,更大地发挥中国传统民族音乐文化的优势,将民族音乐文化更好地传承下去。

四、民族音乐文化通过学校教育传承的策略

在音乐文化教育当中,应当寻求适合当代社会发展的新型策略,以适应学校音乐教育的不断发展。因此,从事音乐学的研究者应注重对研究策略的创新,这种创新应当以传统的音乐文化为基础。既能让民族音乐文化得以更好地发展,又不会让民族音乐文化逐渐流失,保证了民族音乐文化的完整性。

民族音乐文化传承与发展的主要环境是社会音乐文化环境与学校音乐教育文化环境。

(一)社会音乐文化环境

社会音乐文化环境主要是指国家颁布的音乐文化规范与民间的音乐团体组织结构。社会音乐文化环境对民族文化的发展具有重大的作用。我国在这些方面应该对其进行规范与提倡,一方面,对于音乐文化的发展具有指导监督作用,不会导致音乐文化在发展方向上出现问题;另一方面,对于传统的民族音乐文化具有极强的传承作用,能够更好地发扬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精髓内容。

在学校音乐教育上,应该加强建设学校的传统文化平台。设置有音乐专业的学校应更加引起重视,可以通过多方面的宣传增加音乐专业学生的学生人数,激励音乐专业教师踊跃地加入到教育方面的科学研究活动中来。对于音乐专业学生更为广泛的教育培养,不仅有利于民族音乐文化的传承,对音乐文化的传承与发展也起到了重要作用。

(二)在民族音乐文化上的精准教学

传统的民族音乐文化基于古老的历史来源,脚下的每一片土地都具有其深厚的文化底蕴。在民族文化上的教学不仅需要注重文化的历史来源,更要注重民族文化教育的精准性。实施精准的教学策略,有助于发挥民族音乐文化传承的有效性。音乐文化具有其独特的特性,最显著的特征就是流动性。随着时代的更替和社会的变迁,民族音乐文化会有或多或少的变化。处于新时代的人类以当代的眼光去看待古老的文化,可能会曲解传统的民族文化的内涵,在教育教学当中可能会以自己的想法见解去传授知识,忽视了民族音乐文化的深厚底蕴。传统的民族音乐文化发展至今一定有其不可磨灭的道理,因此在音乐教学中教育者更应该精准地实现教学目标。在进行系统的音乐文化的传授时,应该深入地了解当时的民族文化底蕴。

(三)音乐教材的改善

音乐教材也是学习音乐文化的必备条件。科学的音乐教材可以使学习者系统地学习到有关音乐的理论技巧。但音乐技巧的运用不可过于僵化,音乐教材只是对于音乐教学的辅助工具,音乐文化教育最主要的内容对于音乐文化底蕴的深入了解。有了民族音乐文化的感染,学习者会更加深入地学习音乐知识,将音乐精神运用到音乐技巧当中。

教学教材确实是学校音乐教育的重要环节,但民族音乐文化的教学设施和方法在多元化的今天也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信息时代的教学方法越来越立体化,学校音乐教育应该多多利用多媒体教学,结合前沿的教学资料和乐器,做到图、音、讲、像并存的立体化教学,激发学生对民族音乐的学习兴趣。

(四)强化教师的教学素质

在进行音乐文化的传承时,教师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学习者的学习主要靠教师的引导与启发,因此教师的教学素质也是极其重要的。

在日常生活中,教师更应严格要求自身,陶冶音乐文化的情操。音乐文化的学习是永无止境的,在具备扎实的理论基础同时还应不断地深化自身的文化素养,将真实的民族音乐文化传承给学习者。

五、结束语

在中华民族的历史长河中,民族音乐文化奔流不息。而在信息技术高速发达的时代,民族音乐文化也应不断进行改善。在保证民族文化不被破坏的前提下,努力对民族文化进行革新。使民族音乐文化随着时代的发展得以延续和传承,不被时代的发展所淘汰。学习者更要努力求知,不断丰富自身音乐文化素养,不能忘记我国的传统民族文化,努力在學校音乐教育中作为一名合格的音乐学者。在音乐的科学研究方面,要求广大音乐研究人员不断完善自身,提高综合素质能力,更精准地将所学知识传授给学习者。弘扬传统民族文化,将优秀的民族音乐文化与学校音乐教育完美结合。

参考文献

[1]佘琳.学校音乐教育对民间音乐传承的探究[J].戏剧之家,2013(11).

[2]冯光钰.民族音乐文化传承与学校音乐教育[J].中国音乐,2003(1).

[3]范立芝.学校音乐教育与民族音乐文化的传承[J].西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35(6).

作者简介:苗聪(1982—),男,汉族,江苏徐州,在读博士,研究方向:中国民族音乐。

作者:苗聪

上一篇:企业安全工作总结下一篇:党支部书记工作报告优选3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