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计控制系统形成论文

2022-04-18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国有资产体量巨大,出现各种风险的几率几何级升高,必须进行内部控制,基于COSO五要素,正视难点,政策落地,灵活应对,才能有效管理单位内、外部风险。近年来,我国行政事业单位资产规模、负债总量都上了新台阶,根据2018年国务院发布的最新国有资产管理报告统计,截至2017年底全国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总额达30万亿元。下面是小编整理的《会计控制系统形成论文 (精选3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会计控制系统形成论文 篇1:

人民银行钞票处理中心业务存在的问题及其改进

摘要:中国人民银行钞票处理中心在回笼券清分和残损人民币销毁业务中仍存在手工操作的环节,一方面会降低工作效率,另一方面会增大业务风险。因此,必须尽快取消手工环节,实现相关系统联网,完善会计电算化管理,以此来加强控制,防范可能引发的风险。

关键词:钞票处理;回笼券清分;残损人民币销毁

中国人民银行钞票处理中心的基本业务包括回笼券清分、残损人民币复点和残损人民币销毁等三项。目前,人民银行在回笼券清分和残损人民币销毁两方面业务处理中均存在一系列问题,亟须要通过运用先进科技手段、引进现代管理方法来加强会计控制,以防范可能引发的风险。

一、回笼券清分业务存在的问题及其改进

(一)清分处理系统尚未与钞票处理中心子系统联网

目前,人民银行钞票处理中心使用BPS1040S型清分机进行日常钞票的清分。BPS1040S清分机是一种由电脑控制的、自动化程度相当高的先进设备。该机使用BPSLINK系统软件,具备人行会计部门进行电算化核算所需要的全部功能,如权限管理、数据库及内存管理、自动生成报告等。

人民银行钞票处理中心子系统清分业务的操作有清分出库、清分入库和清分情况登记簿业务、清分差错款和假币没收业务。以钞票清分入库和清分情况登记簿业务的操作为例,该业务操作的流程为:(1)清分机进行钞票清分;(2)清分完毕后,清分机打印出《日质量报告》和《日性能报告》;(3)记账员汇总两份报告的相关数据后,在中心子系统中手工录入本次清分操作员、清分机器号、分配清分捆数、清分完整券捆数、清分完整券捆数尾数(张)、联机销毁张数、残损人民币捆数、残损人民币尾数(张)、未清分完整券捆数、远行时间(分钟)、上次完整券尾数(张)和上次残损券尾数(张),录入实际抽查数和实际未抽查数;(4)系统自动计算出清分入库的各种金额,保存后生成《清分入库信息单》、《清分情况登记簿》和《联机销毁信息单》;(5)系统打印出《清分入库单》和《联机销毁信息单》。

在整个操作流程中,由于清分机尚未与钞票处理中心子系统联网,第一、二和第四、五步均是由机器或电脑系统自动完成,第三步则必须由记账员手工录入并完成会计记账。这样不仅效率较低,而且容易出错,引发资金风险。因为,一笔出库信息单对应一笔入库信息单,如果整个钞票清分过程均由同一班人员完成,出错的几率较低;可是,如果整个过程是由两个班次人员完成,日终结由第二班人员负责结算,那么,第一班人员完成工作后,对本班清分钞票进行分配清分捆数、清分完整券捆数及尾数、联机销毁张数、残损人民币、未清分完整券等的结算,手工汇集成相关数据,再交下一班人员汇集成一个班次实行一笔出库信息单对应一笔入库信息单,并完成录入记账,就会直到这时才发现由于上一班人员的疏忽大意造成的账实不符。这样,钞票很可能会在第一班后通过保洁人员做卫生等途径流失,那将造成严重的工作失误。

对此,虽然钞票处理中心子系统目前已引进钞票处理中心管理信息模块。对工作场地中每一部清分机的运行情况进行及时反映,但并没有实现会计业务处理的电脑控制,从而无法自动完成人民币清分会计业务记录。对此,笔者认为,应当尽早让BPS1040清分机与钞票处理中心子系统联网,取消其中的手工环节,实现并网自动记账。这样不仅极大地提高人民银行会计工作的效率与质量,有效地避免清分工作时人为操作不当造成的现金损失,从而使账户运行更安全,也更符合金融风险内部控制的要求。

(二)钞票封包自动化生产线存在的问题及其改进

1.钞票封包自动化生产线的工作流程。钞票封包自动化生产线是钞票清分机连接的外部设备。目前钞票封包自动化生产线的工作流程是:(1)对清分完毕的完整券以10把为单位,经条码机贴上含有机器口、堆叠口、操作员、时间等信息的条码,并自动完成预裹包;(2)预裹包经传送带传送至封包机,自动进行称重鉴别、打印信息标签和封包。至此,整个钞票清分过程就结束了。接着,封包生产线操作员负责进行质量检查,着重检查封包的钞票是否每捆10把。检查合格后产出的完整券就可以投放市场进行流通。

2.钞票封包自动化生产线存在的问题及其改进。(1)清分机与钞票封包自动化生产线未联网带来的问题及改进。在整个完整券封包的流程中,在堆叠口和自动称重鉴别两个环节存在着风险,另外,封包机的电脑控制系统对不合格的热膜封包无法识别,也会带来资金风险。BPS1040S清分机在堆叠口计算钞票数量,当计算满100张时,打把机会自动打成1把,满10把则自动完成预裹包。钞票封包自动化生产线依据事先输入的参数进行称重鉴别,比如,每1 000张100元人民币,其完整券和残损券的重量各自应当是多少,以此判断是否合格。生产线的鉴别参数目前基本上是由各地人行钞票处理中心清分业务的机械工程师,在规定的参数范围内自主设置的,在正常情况下能够准确地称重鉴别。但是,由于种种原因,清分的回笼券不一定是完整券,而是对回笼的钞票清分出完整券和残损币,加之回笼券在库房受潮会引起重量、长度等发生变化,从而致使依据机械工程师事先设置的的参数范围也许不能准确地进行称重鉴别。这样,可能会发生以下情形: BPS1040S清分机在堆叠口计算数量满100张时,若人为取出几张例如5张人民币,由于电脑已记录清分了100张,这时打把机仍会将剩余的95张自动打成1把,满10把后自动完成预裹包。由于自动化封包线电脑控制在钱捆裹包生成标签要素(行名、券别、质量、金额、数量)显示正常,因而产出的钱捆裹包是反映合格的,但却与只有95张钞票的事实不符,这样,业务风险产生了。对此,笔者认为,目前人民银行钞票处理中心使用BPS1040S清分机是性能十分优越的,由于其本身具有厚度传感器,能够在清分工作中对钞票厚度进行检测控制。如果能够将BPS1040S清分机与钞票封包自动化生产线电脑并网,就可以将钞票的厚度数据传送给封包自动化生产线电脑数据库,在称重鉴别的同时增加每把钱币厚度的参数控制,从而保证鉴别的准确度。此外,加上图像等功能后,可以有效避免以上提到的钞票自动化封包过程中的诸多风险。(2)钞票捆扎包装存在的问题及改进。钞票由人民银行清分环节开始,进入人行发行库,再由人行发放至专业行,最后经银行客户流通到社会,这就是钞票运行的全过程。没有引进自动封包生产线以前,清分机清分钞票完毕后,将钞票按每把100张捆扎,然后每10把集中成一梱。这时,清分人员再人工用扎捆机把钞票用胶带正面一道、侧面两道结实捆绑。捆绑结实后的钞票可以达到整梱钱跌落后无散落、无损伤的要求,同时包装整齐,每梱包装四角对边,毛边不超过0.1厘米。经过以上处理后,如果不剪断所有胶带都无法取出其中任何一张钱,可以有效防范偷盗及意外散失的风险。引进了自动封包生产线后,清分机将清分完毕的钞票按每10把堆好,进行第一次半腰热膜包装,形成预裹包送上自动封包线,贴上编号,再经过第二次热膜包装,严密包装整梱钞票,然后封包线激光设备打上认证号码,经封包生产线的电脑检测合格后,打印系统自动打印上合格封签。这时钞票的清分全程结束。但在实践中,以下两个方面有可能存在问题。第一,安全方面。在热膜装置加热包装预裹包时,可能由于机器故障造成钞票预裹包的包装不合格(例如仅包装四分之三),但自动封包线电脑控制装置却无法识别还有部分钞票裸露在外。本来应被拒接进入下一步工序的,却作为合格包装认定,并依次由激光设备打上认证号码,打印系统自动打印上合格封签。这些不合格包装的钞票,在清分工作全程结束后会随着人民银行发行业务进入社会流通,包装裸露部分起不到应有的防范作用,客观上为偷盗的实施提供了方便。另外,若钞票在进入专业行的过程中发生了松散,继而引发意外散失钞票而产生的短款,是要由人民银行承担责任的。第二,整齐方面。有时,清分机清分完的钞票在堆叠口未叠放整齐,用腰条按每100张捆成把会很凌乱,按每10把堆成梱时也不符合包装整齐的要求,四边没有对齐,毛边超过0.1厘米以上,本来是不符合要求,必须返工的。但自动封包生产线的电脑系统却不能识别其为不合格包进行拒接,还是作为合格包装认定为合格完整券,进入社会进行流通。对此,笔者认为应当加强钞票自动化封包生产线电脑控制系统的升级建设,完善识别功能,例如建立图像对比等,将捆扎包装存在的风险消除在自动封包生产线上,从而消除人民银行发行资金管理上的风险。(3)会计信息管理不健全及其改进。目前自动封包线运行数据目前尚未纳入钞票处理中心子系统形成账务管理会计信息。目前,虽然钞票信息系统引进了钞票处理中心管理信息模块,对工作场地中每一部清分机的运行情况进行及时反映,但是自动封包生产线产出的现金实物数量是由封包线管理员人工清点、由记账员手工整理并录入的数据,而不是钞票处理中心子系统形成的清分机数据与封包生产线上电脑运行数据形成的账务管理会计信息对账。显然,这并没有真正意义上做到账实相符,仍然隐藏着风险。

笔者认为,改变目前自动封包生产线完成的钞票数目是由封包线生产管理员人工清点,再由记账员整理并录入数据的现状,将自动封包生产线的电脑系统与BPS1040清分机一道并入钞票处理中心子系统,可以实现相互间的数据库共享,如在钞票处理中心子系统的账务中建立反映包装实物梱数的流水登记簿。这样,在清分工作完成时,两方先在账内核对清分张数与封包捆数是否相符。之后,根据账务系统提供的数据,再由封包生产线管理人员进行实物清点,确保账实相符。从而更符合会计准则关于资产管理的规定。

二、残损人民币销毁业务存在的问题及其改进

钞票处理中心的残损人民币销毁业务现场操作的管理是非常严格的。具体来说,销毁管理员、操作员要在销毁专职督查员的监督下,将待销毁残损人民币移送现场,先由销毁操作员清点,再由销毁专职监督员复点,手工清点数目无误后,销毁前的所有准备工作就绪。销毁操作员将待销毁残损人民币投入CDS-275型残钞销毁机后,关闭机盖开始销毁。现场对整个销毁过程进行无盲区、无死角全方位全程实时监控。从理论上讲,对整个销毁过程的监管是无可非议、令人放心的。但是,事实上还是存在有相关工作人员互相勾结作案得逞的案例。2010年,昆明中心支行就曾发生一起工作人员伙同盗窃应销毁的人民币的案件,且涉案资金数额巨大,时间长达数月之久,引起很大的社会反响。

中国人民银行钞票处理中心人民币销毁(下转100页)(上接92页)业务的一般业务流程是:(1)待销毁残损券进入销毁车间后,经销毁工作人员检查、销毁领导成员和销毁专职督察员核对无误后,根据《残损人民币销毁出库凭证》上的数据进行核对、确认,登入残钞销毁机电脑系统进行操作;(2)将残损人民币装机投料,执行销毁;(3)销毁结束后,销毁机电脑系统打印《销毁作业认证表》,处理中心子系统自动生成《机械销毁工作登记簿》;(4)填写《销毁工作日志》,打印每月《销毁工作时段统计表》。整个业务流程中,待销毁残损人民币移送至销毁现场后,仍需要人工清点残损币的数目,这无疑会降低工作效率,增大业务风险。

对此,笔者认为,完全可以引进现代信息技术加以解决。具体来说,应当采用由电脑控制的自动化传送线传送待销毁残损币,并将该传送线与钞票处理中心的子系统联网。在残钞传送过程中,电脑自动记录待销毁残损币的重量、捆数,若记录数据与《销毁出库凭证》中的数据一致时,传送线就将残钞投放至CDS-275型残钞销毁机中进行销毁。销毁完毕,钞票处理中心子系统便依据其处理结果,自动生成《机械销毁登记簿》,完成同步会计记帐过程。这样,可以从根本上防范残损人民币销毁装料现场管理中存在的业务风险,并全面实现处理中心子系统的电算化会计核算。

中国人民银行钞票处理中心在回笼券清分业务和残损人民币销毁业务中存在的问题,必须尽快通过电脑系统联网实现信息共享,完善电算化会计核算等手段加以解决。这样,既能提升钞票处理中心的工作效率,更重要的是防范业务风险,确保国家金融资产的安全。

参考文献:

[1] 中国人民银行货币金银局.中国人民银行货币金银工作业务制度释义[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7.

[责任编辑 高惠琦]

作者:李佶

会计控制系统形成论文 篇2:

基于COSO五要素浅谈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管理存在的难点及对策分析

国有资产体量巨大,出现各种风险的几率几何级升高,必须进行内部控制,基于COSO五要素,正视难点,政策落地,灵活应对,才能有效管理单位内、外部风险。

近年来,我国行政事业单位资产规模、负债总量都上了新台阶,根据2018年国务院发布的最新国有资产管理报告统计,截至2017年底全国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总额达30万亿元。

资产总额体量巨大,出现各种风险的几率几何级升高,必须进行内部控制,才能有效管理单位内、外部风险。内部控制既能用来测试单位内部把控外部环境变化、应对外部风险的管控水平,也能帮助单位很好的控制管理内部风险。

一、内部控制的定义

上個世纪,美国准则委员会提出:“内部控制,是单位为了提高经营效率、充分有效地获得和使用各种资源,达到既定管理目标,而在单位内部实施的各种制约和调节的组织、计划、程序和方法。”到上个世界末,美国COSO委员会(Committee of Sponsoring Organization)发布了《内部控制整体框架》,即“COSO 报告”。报告首次提出“现代内部控制的五大要素”,将“控制环境、风险评估、控制活动、信息与沟通、监督活动”这五大要素,先分别独立,又融为整体,从而对优化单位内部控制起到不同的功效。

二、我国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制度建设的时间节点

2006年我国成立了企业内部控制标准委员会,2008年颁布《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针对企业制定了五个目标。2010 年在此基础上颁布了配套指引,标志着企业化内部控制规范体系在我国行业内初步形成。

目前国内,针对行政事业单位的内部控制制度建设尚未能和企业相关制度比肩。2012年财政部印发《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规范(试行)》,正式启动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建设与实施的系统工程,属于指导框架性条例。

2015年底财政部发布《关于全面推进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建设的指导意见(财会 〔2015〕24号)》的通知,明确列出行政事业单位加强内部控制建设的总体要求和主要任务,从实际操作上,为提高行政事业单位内部管理水平,规范内部控制,加强廉政风险防控机制建设提供了依据和指引。

三、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中五要素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行政事业单位管理惯性较大、内部控制环境较为松散

我国行政事业单位一直沿用旧有的内控制度,也逐年上报单位内控自我评价报告,但难以扭转旧有的管理惯性。

核心问题是大多数管理者思想意识薄弱,部分管理者存在认知错误。很多职工也误以为内部控制只是领导的责任。导致单位内控制度不能全员参与执行。

其三,部分单位没有设置专门的内部控制机构、部门或管理委员会。而纪检、审计、财务、后勤、资产、基建等各部门缺乏有效的协调和联动机制,内部运作效率低。

(二)控制活动缺乏前瞻性,存在一定的滞后性

我国行政事业单位的类型不一,在互联网+的时代,难以预测未来会有哪些经济活动。而旧的内控制度却是对已经发生过的事项进项查漏,其控制内容存在相当的滞后。

(三)风险评估机制缺失

我国行政事业单位经济总量日趋增长,单位的战略风险、财务风险、市场风险、运营风险和法律风险等等,如果整体风险控制和管理意识薄弱,很难在预期之内进行风险评估。部分单位没有用内部控制把控经济活动,也没有设置风险管理部门进行风险识别、评估和应对。即使建立了风险管理机制,也因执行不力导致单位评估风险能力缺失,风险事件频发。

(四)信息系统和沟通渠道不完善,内部授权不尽合理

一方面看,行政事业单位的内部信息系统构建缺乏完整的内部控制机制,政策和内控的实施程序没有落地,有些单位职工使用信息平台效率不高;从另一面看,每个岗位的权限、职责都不同,如果对信息系统各岗位权限不加限制,不相容岗位相互粘黏,极易造成内部信息外泄、形成内部风险点。

(五)监督管理机制不健全

行政事业单位虽然基本都建立了内部控制制度,但缺乏监督管理机制。纪检部门和内部审计部门监督落实仍然不到位。单位职工也缺乏自主监督意识。

四、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五要素的对策分析

(一)优化内部控制环境,加大内部整合力度

一个完善的控制环境能够有效降低各种风险的概率。内部控制的环境不仅取决于领导,也取决于单位的环境土壤。通常认为单位领导对内控负有直接责任,但单位职工对建立高效的内控制度也有相当部分的责任。行政事业单位领导者要主动承担,建立健全内部控制实施组织体系,职工也要提升重视程度,积极参与内控实施具体工作,在防范和化解单位面临的各项风险上形成合力。

同时,单位要着重成立专门的议事协调机构,出台专门的规章制度。

(二)强化控制活动,提高控制活动的前瞻性、预见性

单位应按照既定条例做好经济活动业务层面的内控,将预算管理、收支管理、建设项目管理、资产管理和合同管理,作为五大核心关注点,提升控制活动的频率。可采用不相容岗位相互分离、内部授权审批控制、预算控制、归口管理、会计控制、单据控制、财产保护控制和信息内部公开等多种方法,或叠加、或交替,进行内控活动实践,着力强化内部控制的预见性常规以外,单位还可根据实际,创新控制方法,调整控制流程,完善控制模块。

(三)打造专业的风险评估机制

按照现行规范,行政事业单位进行内部控制自我评价作为风险自我评估机制,但为提高效率,可成立专门的风险评估部门或者专业委员会,直接对管理者负责,定期召开风险评估会议,对单位的各项工作进行风险评估,评估结果及时通报单位各部门。如果单位经济活动风险点较多,还可进一步聘请专业风险评估机构进行深层次的风险评估。

(四)推进信息平台一体化建设,内部合理授权

行政事业单位要建立以网络平台、办公自动化(OA)为中心的信息和沟通系统,将控制流程、控制方法等要素植入信息平台,辅以财务系统、合同管理系统,减少人为操纵因素。同时,做好内部授权、分权限进入信息系统,尤其是财务系统,注意防止内部保密级信息外泄。要充分利用网络平台,整合资源,连接单位各部门的信息系统形成一体化大系统,使大系统互联、互通、互享,使平台成为沟通桥梁,成为信息聚点,成为单位各项活动成果的“战功墙”。同时也可通过建立总管理账号权限进行合理授权,有效防止因内部权限授权不当造成内部机密信息外泄的风险。

(五)做好内部监督和外部监督的结合

在目前的外部监督为主的基础上,强化内部监督,将风险控制在萌芽状态,各部门加强联动,强化问题导向,充分协作,广泛发动群众,结合内部监督和外部监督,将内控效用发挥至最大。

五、建议

我国行政事业单位资产总量规模较大,事业单位情况比较复杂,套用一种内部控制规范虽然方便统一管理,但由于行政事业单位体量巨大,需要个性化管理,才能符合单位的发展需要。

还要关注制度和效率的统一。既要打造完善的内部控制制度,防止出现内外部风险,也要对单位的发展做好保障,使单位资源不仅用于内部整合,也要用于向外拓展。内部的存量问题用增量来解决,才能实现发展,才能满足行政事业单位做好内控的最大初衷。(作者单位为江苏省水利科学研究院)

作者:王泽斌

会计控制系统形成论文 篇3:

经济风险管理在企业财务运营中的运用探析

摘要:目前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企业经济结构发生了巨大的变化,构建企业内部会计控制体系对于企业保持稳定发展、和谐发展具有相当的促进与推动作用,由于当前社会经济发展的不确定性增大,一些企业面临的财务管理风险日益增大,因此企业内部财务管理与控制工作迫切需要强化。

关键词:企业;内部;会计;控制

一、造成企业财务风险控制低下的原因和现状

(一)内部会计控制制度不健全、不完善

内部会计控制制度是单位内部应用会计方法和其他有关方法,对财务、会计工作和有关经济业务进行控制,使其形成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的一种管理制度。但是,目前很多单位都没有建立起完善的内部会计控制制度,包括凭证、账簿、报表的处理程序,会计档案的保管,会计工作的交接,会计人员的岗位责任制等主要的内部会计控制制度都没有完善,从而造成会计核算行为的随意性和会计信息的不可靠性。这种情况集中体现在中小型单位和“内部人控制”较严重的单位。

(二)内部会计控制制度缺乏科学性和合理性

在已建立内部会计控制制度的单位中,相当一部分单位的内部会计控制制度缺乏科学性和合理性,主要表现在:①脱离单位内部实际情况。部分单位脱离实际,建立的内部会计控制制度,照搬、照抄其他单位的内部会计控制制度,使内部会计控制制度无法适合单位的内部组织形式。②内部会计控制组织不健全或职责不清。在设计内部会计控制时,未达到纵横交错,点面结合的控制要求,制定的内部会计控制失控等情况时有发生,使内部会计控制制度无法正常实施。③忽视成本效益原则。部分单位在设计制度时,过于强调其严密性和完整性,为此增设机构、增加手续和程序,造成重复劳动,单位成本上升。

(三)内部审计弱化,监督不力

单位内部会计控制是一个过程,这个过程是通过纳入管理过程的大量制度及活动实现的。要确保单位内部会计控制的有效性,就必须对其实行监督。内部审计既是监督单位内部会计控制有效运转的重要措施,也是单位内部会计控制的一个主要内容。但是在我国,内部审计机构往往成为单位内部虚设的一个机构,多是徒有虚名或名存实亡,没有发挥出内部审计应有的功能,从而影响了单位内部会计控制质量和进一步的发展。

二、提高企业经济风险控制质量的措施

(一)以会计法律法规为依据,科学、合理的建立内部会计控制制度

《会计法》和《内部会计控制规范》等会计法律、法规为各单位建立、健全内部会计控制制度指明了方向。各单位都应该在符合国家有关法律、法规的前提下,深入研究本单位的实际情况,因地制宜地制定本单位的内部会计控制制度。

科学、合理的建立内部会计控制制度有以下几个原则:①全面性原则。即单位内部会计控制制度必须从会计核算和会計监督的角度出发,将触角渗透到单位各项业务过程和各个操做环节中,覆盖所有的部门和岗位,不能留有死角。②系统性原则。在设计制度时,部门和岗位应形成既相互制约又纵横交错的关系,以保证制度能按照特定的目标发挥其功能。③内部牵制原则。这是内部会计控制制度的核心原则。④效益性原则。即在设计内部会计控制制度时,要以合理的控制成本达到最佳的控制效果。⑤职责明确原则。在建立内部会计控制制度的过程中,必须明确各部门及人员应承担的责任范围及权限,明确规定操做规程和处理手续,确定追究、查处责任的措施与奖惩办法等。

(二)优化单位内部会计控制环境

单位内部会计控制的环境主要指对单位内部会计控制构成直接影响的各种因素,包括单位管理班子的建立、领导及员工的素质、单位的文化氛围等,它们直接影响单位内部会计控制的建立、完善及有效实施。①强化以人为本的观念,建立新型管理关系。单位内部会计控制要强化以人为本的理念,强调沟通和感情的交流,消除管理者与被管理者之间的隔膜,形成强有力的群体,调动员工的积极性。②加大宣传力度,提高全员综合素质。

(三)建立预算控制

预算控制是现代单位会计控制的一种主要方式,单位通过预算控制,能使单位的经营目标转化为各部门、各个岗位以致个人的具体行为目标作为各受控单位的约束条件,从根本上保证单位经营目标的实现。编制预算的过程就是对单位经营目标的进一步分解,因此,其本身具有可控性和可考核性,单位管理者可以根据预算所确定的标准进行控制,评定工作成效,找出偏差,进而采取纠正措施消除偏差。此外,预算控制的重要意义还在于它能改善协调和加强控制。当单位的各个职能部门都编制了预算时,就为协调单位各部门的活动奠定了基础;同时,由于预算结果的偏离将更容易被查明和评定,预算也为控制过程的纠正措施提供了基础。

(四)建立责任会计控制系统

结合当前的社会形势,增设责任会计无疑是企业单位对内加强过程控制实现目标管理,对外增强单位竞争力的一种有效管理方式。责任会计控制系统作为会计控制系统中极为重要的一个模块,一方面担负会计事中控制的重任,另一方面又作为连接预算控制系统和控制评价系统的桥梁,使得整个会计控制系统形成一个闭环控制回路。更为重要的是,责任会计控制系统与单位业务和其他管理系统紧密相连,形成开放式的控制环境,与单位业务流程做到高度集中化。

总之企业各部门应当认真履行《会计法》等相关法律、法规赋予的相关责任,深入开展检查,加强外部监督,从而遏制单位内部会计控制行为事项的发生,对不认真建立和实施内部会计控制的单位加大处罚力度,并建立起有效的单位违法行为追究机制,增强威慑力,确保内部会计控制的质量和效果。

参考文献:

[1]蔡秀勇.企业成本管理的措施分析[J].财会研究,2007(08).

[2]解佑亮,孙守伟.传统成本管理与战略成本管理的比较研究[J].会计师,2010(03).

[3]郑钢,王玉林.战略成本管理在现代企业成本管理中的应用研究[J].企业家天地(理论版),2010(04).

[4]向美英,蔡友兰.中小企业成本管理战略思考[J].中国农业会计,2008(09).

[5]陈洪明.战略成本管理在企业中的运用探析[J].华章,2010(33).

作者:赵立霞

上一篇:项目投资合同下一篇:商业合同范本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