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资本主义论文

2022-04-10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当代资本主义是指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由一般垄断资本主义发展而成的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它是以国家垄断为基本特征的新阶段。当代资本主义在其发展过程中出现了多层次、多方面的新变化,为了从纷纭复杂的现象户抓住最基本的东西,正确认识当代资本主义,我们就要注意运用科学的辩证的认识方法。下面是小编整理的《当代资本主义论文 (精选3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当代资本主义论文 篇1:

深入研究当代资本主义和当代社会主义的新发展

国际金融危机已经发展为全球经济危机。这次危机是20世纪30年代大危机之后的世界性最为严重的经济危机。虽然这场危机对世界将会造成什么样的后果,尚待观察和研究,但是却向我们提供了深入研究当代资本主义和当代社会主义新发展的一个时机。研究资本主义和研究社会主义是一个问题的两面,有着密切的联系。

从历史视野出发看国际形势新特点

金融危机冲击着世界,超越金融、经济的范畴,将引动我们对当前国际形势特点的再思考和再研究。十一届三中全会之后,邓小平把时代主题从“战争与革命”转变为“和平与发展”,实现了我国国内发展战略和国际战略适应时代发展的伟大转折。20多年过去了,邓小平提出“和平与发展”为时代基本特征的思想没有改变,但国际形势却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一个大时代又可划分为带有鲜明特征的各个时期,具体分析与研究各个时期的新特点,有助于我们的国际思维不断更新,形成新的国际战略和外交战略。

当前国际形势新特点,可以从两方面来概括。第一,国际格局多极化、世界经济全球化和世界文化多样化都出现新的特点。第二,现在世界处于大转折、大变革时期。地缘政治和国际政治生态发生激烈变动。可以说是二战后的第三次大转折。第一次转折是冷战开始,大国的盟友及敌对关系发生变化;第二次转折是冷战结束,国际格局由两极走向多极;现在是第三次。世界这种广泛而深刻的变化是多年积累起来的,并将延续一段时间,但此次国际金融危机是这个大转折的标记。

世界处于“一球多制,社资共存”状态。“多制”是指发展模式多样性,但其中又以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体制为主,而且这两种体制会在相当长历史时期内共存下去。

从最近10年特别是最近5年世界经济的发展中可以看到以下几点:(1)世界的多样性带来发展模式的多样性;(2)新兴经济体出现,世界经济增长呈多元化,改变着世界经济的格局;(3)世界经济全球化的双重性明显表露。经济全球化是把“双刃剑”,给世界经济带来持续增长的同时,也带来经济发展的不协调、不均衡和不可持续性。

从国际金融危机看当代资本主义的几个特点

1、当代资本主义是金融垄断资本主义。资本主义历经500年,大致可分为5个阶段:(1)资本主义孕育和初始阶段;(2)资本主义自由竞争阶段;(3)垄断资本主义阶段;(4)国家垄断资本主义阶段;(5)以新自由主义为标记的金融垄断资本主义阶段。美国这个“金融垄断资本主义”,又可称为“野蛮资本主义”或“赌场资本主义”,其金融体系与巨型赌场没有什么两样。在这个非理性的市场上,价格构成并不遵循供求规律。金融机构放弃了传统业务,致力于货币投机,追求越来越高的利润率。轻率地发放贷款和肆无忌惮的投机交易,而政府放松调控和放弃监管。在遇到困境时,却要公共机构和纳税人来保护债权人。这种“利润私有化、亏损社会化”,是社会不公正的最明显的体现。

2、美国的“金融帝国主义”。当代资本主义有别于传统资本主义的最大特征就是资本金融化。以“金融创新”为借口,发展虚拟经济,并把它与实体经济相隔离。而且,我们把美国称为“金融帝国主义”或“货币帝国主义”,就是其以美元霸权为基础,向世界输出大量美元,同时吸收外国物资,从而提高美国国内消费水平,并且控制外国资产的所有权。美国可以不受限制地向全球注入美元,美国从而享有巨大的金融和经济好处。美国利用美元本位制,将全球经济美元化,全球为美国经济的财政赤字、国际收支赤字融资。资本金融化是资本主义私有制发展的最高形式。

3、经济全球化负面影响显现,但积极面仍是主要的。美国次贷危机如此迅速地发展到全球金融危机是经济全球化发展的结果。金融危机的重要特征是以西方发达资本主义国家为主导的经济全球化造成全球经济不均衡、不可持续发展和全球性金融投机的负面作用的突出表现。因此,这次国际金融危机,是国际金融全球化造成的全球资本主义体制的危机。但我们对经济全球化不能由于发生金融危机而加以全面否定。在经济全球化过程中,新兴经济体和广大发展中国家的话语权正在增加,它们的经济利益诉求也日益被关注。经济全球化依然具有两面性,而且积极面是主要的。经济全球化是科技革命的结果,是世界经济发展的客观需要,是推动生产力发展的,并为世界创造财富。不仅发达国家得到好处,大多数发展中国家也得到了好处。通过这场危机,分析如何使全球化朝更加均衡、更加公正的健康方向发展,已成为广为关心的议题。

4,新自由主义是产生金融危机的根源。这场危机的根源。在于金融垄断资本主义的主导思想新自由主义。新自由主义有四面旗帜,即私有化、自由化、市场化、金融化。产生于20世纪70年代中期的新自由主义是对凯思斯主义的否定。前10年,自由竞争及私有化和市场化推动生产力的发展和科技发展;中期10年,新自由主义向世界推广,被认为是唯一最好发展模式。苏联解体有诸多因素,其中新自由主义渗入与发展是原因之一。新自由主义在最近10年中逐步走向顶点。

新自由主义经济发展模式的“私有化、市场化、自由化、金融化”中,私有化是核心。战后西方国家全面私有化有一个过程。战后前期,西方国家特别是西欧处于经济恢复和调整时期。所有制多种形式并存,私人垄断所有制占统治地位,但国有经济有相当比重。这种以股份制形式出现的国有经济涉及基础建设、公共建筑、对国民经济起决定作用的工业部门和工矿企业、公用事业、土地森林、金融机构。公用事业基本由国有经济掌控。国有经济在金融业中的比重:德国54%、法国60%、意大利75%。私有化浪潮是20世纪70年代以新自由主义为主导的“撒切尔一里根革命”所欣起的。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苏联模式失败,美国的放任自流资本主义发展模式被认为是唯一成功的模式,即所谓“华盛顿共识”。私有化全面深化,经济金融化,为危机种下了祸根,全面私有化伴随着彻底市场化,进入人们经济和社会生活的一切领域。

5、资本主义经济的结构性危机。这次经济危机从金融危机开始爆发,实质还是在于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在于这种生产方式产生的资本主义固有矛盾,因而也可称为结构性危机。战后发生过几次经济危机。如1957-1958年经济危机,1974-1975年经济危机,1979-1982经济危机以及1989-1990年的东亚、拉美金融危机。本次危机同以往几次不同之处有两点:一是过去几次危机都比较温和,经济萧条阶段不太明显;二是这次危机发源地是美国,又是经济的核心金融领域。本次危机是战后资本主义60年来经济结构发生变化,生产、交换、分配、消费发生变化积累起来的。这种结构变化主要有以下几方面:(1)产业结构变化。传统工业(如钢铁、纺织)急剧衰落,新兴工业迅速发展。要求对经济结构进行重大调整与转制。(2)垄断组织形式发生变化。由单一垄断组织发展为经营多样化的联合公司。由混合联合公司发展为跨国公司。垄断资

本核心为金融资本。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的经济活动越来越依靠金融体系在资金和资本上进行融通和调节。垄断程度很高的跨国银行同跨国公司相互结合。虚拟经济空前膨胀。(3)世界经济结构不平衡。表现为发达资本主义国家之间经济发展不平衡,以及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同发展中国家之间的经济不平衡。

6、经过危机,资本主义经济发展将进入一个新阶段。这场危机。将是新自由主义的终结,但不是资本主义的终结,也不是市场经济的终结。在对资本主义发展过程的研究中,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发现了一条客观规律,就叫“扬弃”。资本主义是以生产资料私人占有为基础的,但在资本主义生产社会化的发展和提高过程中,出现了一种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在其自身范围内自行扬弃的矛盾,首先表现为通向一种新的生产形式的过渡。因此,这种“扬弃”过程是资本主义生产关系为适应生产力的社会性要求而作出的自我调节。危机是一种“创造性破坏”。是对旧体系的破坏,也是对新体系的催生。当然它仍不可能全面突破资本主义生产方式。

社会主义替代资本主义是历史的必然

国际金融危机爆发之后,社会主义正在被热议中。从现在研究水平出发,当代社会主义的特点可归纳为以下几点:

1、从历史唯物主义观点出发,社会主义当然是资本主义的替代物。战后资本主义得到高度发展,但其基本矛盾(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矛盾同私有制和社会化矛盾,以及贫富差距扩大引起社会矛盾)并没有解决。社会主义是一种社会变革,使生产力充分发挥和使生产关系达到新的更高的水平。工人阶级取得政权后,要把发展生产力作为第一要务。

2、实现社会主义必须要由一个自觉的阶级政党来领导。这个政党要团结广大人民群众,经过长期艰苦奋斗,取得国家政权,并巩固这个政权。无论是社会主义革命道路,还是取得政权后社会主义建设道路,都应根据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时代特征和本国实际相结合的原则,确定革命和建设的战略与政策。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目标是实现人的自身解放。

3、社会主义是一个“过渡时期”,带着旧社会的“胎记”。共产主义不是一蹴而就的,我们总结教训之后,提出“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认识社会主义是一个长期奋斗的过程。社会主义作为“脱胎”于资本主义的社会体系也发生危机。

4、社会主义社会是建立在吸收人类一切文明成果基础上发展起来的社会。社会主义同资本主义既是排斥的和对立的,又是继承与发展和相互影响的。发达资本主义本身存在着或孕育着社会主义因素。“社”与“资”两种社会体制将会长期共存,相对立而又相互影响,各自在发展“制度创新”。

5、研究世界金融危机对我国深化改革开放,转变经济发展模式和落实科学发展观具有重大现实意义。近5年来,新自由主义思潮在我国学术界、经济界、金融界和国际问题研究领域有着相当影响。我们需要反思和警惕。经济结构转型势在必行。将过剩生产型经济增长模式转变到经济、社会、环境全面协调和可持续的发展模式。在当前,中国自己稳步发展是对世界经济的最大贡献,力求经济、金融和资本稳步发展,同时也愿意参与全球金融合作和国际金融体制的改革。

6、在“制度创新”中发展“中国模式”。源于文化多样性的发展模式多样性,已经成为当前国际形势中显著特点之一。西方发达国家的发展模式也是各不相同的。大致有自由市场经济的美国模式、社会市场经济的欧洲模式和带有东方色彩的市场经济的日本模式。冷战结束之后,转型国家和新兴经济体的出现,使世界的发展模式更加丰富和多样。各种发展模式各有特点,可以相互学习与借鉴,但不能将自己的模式宣扬为唯一优秀模式,更不能强加给别人。所谓“中国模式”,是指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模式,正处在实践与探索之中,并在“制度创新”中形成与发展。

(责任编辑:肖雪晴)

作者:吴兴唐

当代资本主义论文 篇2:

当代资本主义发展趋势的又一假说

摘要:本文试图运用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一些基本原理和基本观点,揭示了当代资本主义的种种发展趋势,不过是资本主义制度的内在否定和社会主义因素在资本主义母体内的生成及发展,从而更坚定了社会主义必然代替资本主义的信念。

关键词:资本主义;发展趋势;部分质变;内在否定

随着苏东剧变和当代资本主义各国的平稳发展,世界社会主义面临着十分严峻的挑战。一时间,资本主义制度全胜论,社会主义无望论,历史趋势改变论,全盘西化论等在国内外骤然出现,沸沸扬扬。当代资本主义究竟有没有变化?发生了怎样的变化?只有真正搞清这些问题,才能为探索社会主义代替资本主义的问题和世界社会主义发展道路问题提供真实而可靠的依据。因此,深入考察当代资本主义的发展趋势,是对世界社会主义的发展前途和发展道路做出科学判断的前提条件,笔者试图运用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一些基本原理和基本观点对当代资本主义的发展趋势作一些浅显的分析和思考。

一﹑当代资本主义发展趋势的观点综述

关于当代资本主义的发展趋势,目前著述颇多,观点各异。较有代表性的观点主要有以下三种:

其一,认为当代资本主义的性质(无论是根本性质还是非根本性质)没有变化,有的只是剥削形式和统治措施上的改变。他们声称:“资本主义社会确定发生了变化,这是有目共睹的事实,但这些变化只是使资本主义面貌发生了变化”。“资本主义社会固有的矛盾一个也没有解决,有的只是改变了矛盾的外部形态”。“穷人越来越多,街头巷尾比比皆市”。

其二,认为当代资本主义的变化是恢复了“青春活力”,是资本主义制度的“自动均衡”。他们认为,经过调整的资本主义已进入了“丰裕社会”,富裕到了“死于食物太多的人要比饿死的还要多”。“丰裕递增的影响”使人们有了“幸福和谐的追求”。

其三,认为当代资本主义社会中,已产生了一些社会主义因素。这包括:“合作工厂仍然存在”;“农民自己组织的生产﹑供销﹑信贷等合作社”;“社会保障制度”;“三大差别的消失”;“社会服务机构的发展”等等。

对以上三种观点,笔者认为,前两种观点均未能正确地揭示当代资本主义的发展趋势,因而也不可能对当代资本主义的发展趋势作出客观正确的判断。第三种观点则代表了当前我国理论界﹑学术界对当代资本主义发展趋势研究的最新成果。它较为深刻地揭示了当代资本主义的发展趋势,并在此基础上做出了较为正确的判断。

二﹑当代资本主义发生了部分质变

面对当代资本主义纷繁复杂的发展趋势,究竟应当如何认识?与上述观点不同,笔者认为,当代资本主义的发展趋势表明当代资本主义出现了部分质变。辩证唯物主义认为,在事物的发展进程中,存在着这样一种发展变化形式:即事物在总的量变过程中,会出现一些部分质变,经过诸多部分质变的中间环节,最终突现根本质变。所谓资本主义发生了部分质变,是指在资本主义的根本性质尚未改变的前提下,资本主义的非根本性质﹑非基本矛盾已有所改变;在资本主义的根本经济制度和政治制度尚未改变的前提下,资本主义的生产关系﹑社会关系和上层建筑则出现了局部的改变;在资本主义社会内,,一些资本主义剥削制度的固有因素在消失,一些资本主义剥削制度的否定因素或社会主义因素在生成并发展;“社会主义入口”的特征日益增多。

大量的实际资料表明,当代资本主义的根本性质没有改变,但其非根本性质和非基本矛盾则有所改变,从而“限制旧的社会制度的个别坏的方面,限制旧的社会制度的个别极端的表现”。(《斯大林选集》下卷P35)这主要表现在:(1)在生产资料私人占有依然为基础的条件下,出现了资本占有形式的社会化倾向。国有经济﹑利害攸关者经济﹑合作者经济﹑股权分散化﹑职工股份所有制经济形式的出现,都是资本占有形式社会化的例证。(2)在剩余价值规律依然起作用的情况下,出现经济运行有序化,可调控的倾向。当代资本主义的社会生产是有序的﹑可调控的,在有些国家还实行经济计划化。它不再具有无政府的特征。(3)在贫富两极分化依然存在的情况下,出现了收入分配兼顾公平的倾向,在有些国家出现了收入分配相对均等化的倾向,贫富差距扩大的趋势和幅度得到了限制。(4)在无产阶级同资产阶级的阶级对立依然存在的情况下,出现阶级结构的新变化。有些国家的工人阶级开始中产阶级化,无产阶级同资产阶级有对立和斗争,亦出现了对话与合作,劳资谈判制度,共同决定制度已较为普及。同时,阶级的分野也出现了非固定化和复杂化的倾向。(5)在国家依然是阶级压迫的暴力机构的情况下,也出现了作为公共管理机构的职能日益突出的倾向。当代资本主义国家不仅具有“理想总资本家”的特征,它服务于全社会,服务于全民的特征也越来越多。

当然,当代资本主义的部分质变,并非根源于资产阶级阶级本性的改变。它是工人阶级及其政党上百年不懈斗争的结果;是社会生产力和科学技术迅速发展,从而对资本主义构成强大推动力的结果;也是社会主义蓬勃发展,优越性初步得以显示,进而对资本主义产生重要影响的结果。

三﹑当代资本主义制度的内在否定

当代资本主义社会发生了部分质变,不仅不是资本主义制度具有合理性和恒久性的印证,恰恰相反,这种变化正好说明资本主义制度因存在无法克服的内在矛盾和社会问题而注定要通过部分质变的方式来否定自身,逐步向新社会制度嬗变。

当代资本主义社会发生了部分质变,事实上是无产阶级否定资本主义制度的特殊结果,是资本主义衰落的特殊形式,是社会主义必然性的特殊表现。在这种部分质变的过程中,与其说资本主义的自我肯定因素在增长,不如说它自我否定因素和社会主义因素在生成和扩张。其中,国有经济﹑合作制经济﹑利害攸关者经济等是私有制经济的否定因素;国家对经济的有序调节是无政府状态的否定因素;社会福利制度及有些国家收入分配的相对均等化,是贫富分化的否定因素;共同决定制度﹑企业民主管理则是阶级压迫的否定因素。这些自我否定因素的生成及发展,无疑会促使资本主义向社会主义的方向转变。

与此同时,在当代资本主义社会内部,社会主义因素也在生成和积聚。辩证唯物主义认为,实践是检验真理的惟一标准,事实胜于雄辩。一个论断是否成立,不能只看它的逻辑分析和理论求证是否精当,是否符合经典作家的论述,更为重要的是看它是否符合客观实际,能否经得住现实实践的验证。当代资本主义的现实实践证明,二战后当代资本主义已经发生了重大的变化,其明显的特征之一,就是当代资本主义的母体内出现了社会主义因素。这主要表现在:(1)以国有经济﹑合作经济﹑职工股份所有制经济为主要标志的资本占有形式的社会化。(2)以共同决定制度﹑民主管理制度为标志的企业管理社会化。(3)以政府宏观调控﹑计划调节为标志的经济运行的有序化﹑计划化。(4)以完善的社会保障制度为标志的社会生活福利化。(5)以城乡一体化为标志的三大差别逐步弱化。(6)以国家强化公共事务管理职能为标志的国家职能的社会化。这些社会主义因素的生成足以证明,当代资本主义部分质变的实质不是资本主义的自我完善,而是当代资本主义制度的内在否定,是当代资本主义孕育新社会因素的嬗变。

资本主义在当代的这些新的发展和变化,是资本主义不断反思自己所进行的一种生产关系上的局部变革,这一变革实际上意味着“社会主义因素”正作为资本主义母体内部的否定力量改变着资本主义,从而为社会主义最终取代资本主义作着某些必要的准备,也进一步印证了社会主义必将代替资本主义的历史大趋势。

参考文献:

[1]黄安淼主编:当代资本主义的发展与马克思主义[M],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4年版,P7;

[2]加尔布雷斯:丰裕社会[M],上海人民出版社1965年版 P105,294;

[3]李琮著:当代资本主义的新发展[M],经济科学出版社,1998年版P430-433;

[4]陶大镛主编:现代资本主义论[M],江苏人民出版社,1996年版,P970-980。

作者:申琳琳

当代资本主义论文 篇3:

当代资本主义经济新变化及其实质

摘要:二战结束以来,当代资本主义经济在多因素的影响下,发生了一系列新变化。其中既有新科技革命和经济全球化的影响,也有经济周期的作用和西方新自由主义思潮泛滥的影响,还有不平等的国际经济关系运动和社会主义影响的结果。多因素作用的结果,推动当代资本主义不断进行自我调整、变革,表现出了较强的生命力。但是,经济的新变化并不意味着资本主义的本质发生了改变,不会走向灭亡。

关键词:当代资本主义;经济新变化;本质

资本主义从原始积累时期到现在一直处于不断的变化之中。特别是二战结束以来,在多因素的影响下,资本主义进行了全面的调整,在各方面都发生了新变化。其中经济领域的新变化更为突出。研究和分析当代资本主义经济的新变化,对于正确全面认识金融危机影响下当代资本主义的发展趋势,理解资本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的长期性、艰巨性、复杂性,具有重大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一、当代资本主义经济发生新变化的主要表现

二战结束以来,在新科技革命、全球化浪潮和世界社会主义运动等影响下,当代资本主义经济领域发生了一系列新变化。

1.社会生产力发展的加速化。当代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给人最突出的印象,就是其战后社会生产力的加速发展。据报道,目前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占有世界经济总量的4/5,世界贸易总额的3/4,以及几乎全部的资本输出。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的劳动生产率水平和经济实力远远走在世界的前列,占据着世界经济的绝对统治地位。这一点在当代头号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美国表现得最为突出。一方面,战后美国GDP总量是不断攀升并呈现出加速发展的态势。尤其是21世纪以来,美国经济的增长,更是超过世界上任何其它工业国家。2008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报告显示,美国GDP总量从2001年到2008年,平均年增长率是2.2%,相比20世纪末美国的经济实力增加了19%。而在这个期间,法国增加了14%,日本是13%,意大利和德国都是8%。另一方面,新科技革命的兴起和美国对科技的重视以及科技开发投入的不断加大,使得美国劳动生产率水平出现了大幅度的提高。2007年9月2日国际劳工组织发布的报告显示,目前美国依然是全球劳动生产率最高的国家。劳动生产率的提高以及经济实力的不断增强,不仅使美国这样的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出现了加速发展的态势,也使资本主义国家财富分配的蛋糕越做越大,劳动者收入的绝对量不断增加,从而大大缓和了资本主义的自身矛盾。

2.资本主义宏观调控的全面化。二战以后,随着时代主题的转换和新科技革命的兴起,世界各国进入了一个相对和平的发展时期。各资本主义国家为了加快战后经济建设步伐,适应生产力发展和社会化大生产的客观要求,不断加强国家干预,加大宏观调控力度,有力地推动了经济的发展。比如二战后一系列宏观调控计划政策的推行,都对战后资本主义经济的稳定发展起了重要作用。另外从当前资本主义国家应对金融危机的做法来看,政府为应对危机、支持经济增长,更是采取了一系列调控措施。其中既有经济的也有政治的,既有货币的和财政的手段,也有传统的和创新的工具。既有国内的政策调整,也有国际上的联手。虽然一系列措施的推行可能会改变市场经济的原有规则,改写美国多年的金融监管体制,但却充分体现了美国政府直接干预市场,加强宏观调控力度的决心。所以,资本主义国家不断引入的全面化宏观调控,不仅使资本主义进一步改良了社会制度,弱化了社会矛盾,而且在维持当代资本主义的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方面也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3.金融资本统治的不断加深,加快了金融资本的全球扩张。二战结束以后,随着各国经济的持续快速发展,各资本主义国家在经历近20年的经济高速增长期后,相继进入了经济发展的滞胀期。面对石油危机的爆发以及经济滞胀带来的问题,西方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开始大力推行金融自由化和放宽金融市场管制的政策。这不仅为资本主义国家经济的发展提供了强大的动力,拓展了资本增殖的空间,而且有力地推动了金融领域的改革和创新。比如,金融业混业经营模式的实行,金融机构的海外投资,资产的证券化,各类投资工具和衍生产品的增多等。尤其是20世纪90年代以来,经济全球化进程的不断深入,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以及全球金融大市场的形成,更是直接为金融资本的全球扩张提供了便利条件,加快了金融创新的步伐。比如引发次贷危机的“次级贷款”,在经过层层打包创新后,不仅摇身一变成为抢手的理财产品,而且其衍生品种也是多种多样。所以,金融资本的全球扩张一方面加快了金融创新的步伐,反过来,金融创新的加快也为金融资本统治的不断加深创造了条件。

二、当代资本主义经济新变化的实质

在新科技革命推动和经济全球化的影响下,资本主义国家对经济生活的全面干预,以及在全球化背景下资本国际循环的形成,使当代发达资本主义的各方面都较过去有了巨大变化,更趋成熟,其生产关系对现阶段生产力的发展还具有相当的容纳能力。这样的客观事实是我们必须承认,也必须正视的。正如列宁曾说过,“任何一个马克思主义者都不会忘记,资本主义比封建主义进步,而帝国主义又比垄断前的资本主义进步。”所以,当代资本主义肯定比战前的资本主义更加进步。但是,我们在观察和认识当代资本主义的时候,既要看到它发生深刻变化的一面,又要看到它没有变化的一面,当代资本主义在诸多的发展变化中又有一些实质的东西并没有变。

1.新变化表明当代资本主义仍具有自我调适自我修复的能力。历史唯物主义认为,历史发展是客观的和有其特定规律的,其最基本的规律就是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二战以来,随着科技的飞速发展,生产力水平的不断提高,资本主义国家出现了一系列的新变化。这不仅说明资本主义的生产关系和生产力之间基本上还是相互适应和可以协调的,而且也充分说明资本主义仍具有自我调适自我修复的能力。尤其是资本主义国家在应对每次危机的过程中,资本主义所采取各种措施不仅充分显示出其为了维护资本主义制度,缓解社会矛盾的良苦用心,而且也充分证明了资本主义还有很强的生命力。正如马克思指出,“无论哪一个社会形态。在它所能容纳的全部生产力发挥出来以前。是决不会灭亡的;而新的更高的生产关系,在它的物质存在条件在旧社会的胎胞里成熟以前,是决不会出现的。”

2.新变化意味着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并未发生根本变化。作为一种社会制度,资本主义自诞生之日起,就时刻不停地变化着。尤其是二战以来,当代资本主义在生产力、生产关系、上层建筑等多方面发生了一系列新变化,但其中也有不变的。而这没有变的东西恰恰是决定资本主义实质和发展趋势的东西。一方面,从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看,战后资本主义国家虽然出现了资本社会化和国际化的趋向,生产资料私人占有的实现形式也发生了一些变化,但无论是股份制经济的发展,还是职工参股经济的发展,都没有改变资本主义私有制的本质特性和统治地位,当代资本主义依然是一种以私有制为主体、由大垄断资本集团占统治地位、多种经济成分并存的经济结构。另一方面,从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来看,现阶段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依然是生产的社会化与资本主义私人占有之间的矛盾,而且這个矛盾目前仍在发展。生产的社会化,虽然使资本主义内部的阶级结构和劳动方式发生了变化,但工人阶级受雇佣剥削的地位并没有改变,最突出的表现就是严重的、日益扩大的贫富两极分化。所以,随着资本主义的不断变革、发展和成熟,它继续调整的空间也就越来越有限。尤其当各种危机日益表现出世界性的特征,无法在资本主义的范围内得到根本解决,矛盾发展到最高顶点时,革命也就无可避免。

3.新变化预示着资本主义体系内部新社会因素的不断增多。传统理论认为,以公有制为基础的社会主义,同以私有制为基础的资本主义是截然对立,水火不相容的,因而资本主义内部不可能产生社会主义因素。但从当代资本主义的发展来看,资本社会化、国民经济的计划化、社会福利制度的推行等,都充分证明了资本主义的母体能够孕育和形成社会主义因素。当代资本主义虽然在多方面发生了很大变化,但这并不意味着资本主义的本质发生了改变,解决了社会化大生产与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矛盾。相反,这些新变化却预示着资本主义体系内部社会主義因素的不断增多。比如合作经济的发展,其合作社的资产全部都由合作社成员集体拥有。正如马克思在《资本论》中指出,“工人自己的合作工厂,是在旧形式内对旧形式打开的第一个缺口,……资本家和劳动之间的对立在这种工厂内已经被扬弃。”另外,从工人阶级发生的变化来看,随着社会化大生产的发展和科技革命的迅猛推进,当代资本主义国家,工人阶级在生产和社会发展中的作用也在进一步增强。尤其是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来临,“知识型劳动者”逐步成为企业生产和管理运作的主体,少数人占有生产资料统治多数人的阶级社会,将逐步被只有分工区别,共享知识和生产资料的大同社会所取代,也就是逐步进入社会主义、共产主义。资本主义的不断调整和改革,虽然主观上是为了挽救资本主义的灭亡,但在客观上却造成了社会主义因素的存在,也为向社会主义过渡创造了物质基础,从而资本主义在自身的发展中不断走向自己的对立面。

总之,面对当代资本主义新变化,我们既要用发展的眼光,辩证地看待当代资本主义的新变化,又要坚信社会主义取代资本主义的必然性,看到这一过程的长期性、曲折性和复杂性,从而做出符合客观实际的判断,才能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提供正确的理论指导。

参考文献:

[1]孙兰英.资本全球扩张与当代资本主义新变化的特点及趋势[J].天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5):220.

[2]温敏.当代资本主义新变化的原因及其实质[J].十堰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7,(2):47.

[3]姜海燕.认识当代资本主义新变化应注意的几个问题[J].青岛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3):41.

[4]新辉明,罗文东.当代资本主义新论[M].成都:四川人民出版社,2005.

[5]郭伟伟.关于当代资本主义新变化及其历史发展总趋势的研究述评[J].当代世界与社会主义(双月刊),2005,(2):42.

(责任编辑/彭巍)

作者:王红英

上一篇:企业发展论文下一篇:幼儿舞蹈教学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