员工行为表现

2022-07-04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第1篇:员工行为表现

浅谈银行员工职业道德风险的主要表现形式及治理措施

银行作为现代经济的核心,其经营货币与信用的特殊属性,决定其具有很强的社会性,银行员工的职业道德问题也成为社会公众比较关注的问题。近年来,由银行员工职业道德风险引发的案件不断发生,不仅给银行本身带来了经济损失和声誉影响,严重的还成为社会不安定因素,引发社会矛盾。因此,分析研究银行员工职业道德风险,强化职业道德风险的治理就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1.银行员工职业道德风险的特点及主要表现形式

银行员工职业道德风险的特点:

一是不确定性。风险发生的个体、时间、业务领域和环节都是不确定的。

二是主观故意性。道德风险与操作风险不同之处,在于操作风险往往是由于业务不熟悉或粗心大意造成,而道德风险则为员工的主观意识所致,明知不能为却率性为之,其发生也没有规律性。

三是偶发性。银行员工职业道德风险并不是从员工进入银行开始就产生的,也不是说凡银行员工就一定会产生职业道德风险,往往是由于一时思想发生偏差,或因一些突发事件,如家庭变故、炒股、赌博等致个人心理或经济上受到恶劣影响,而使银行员工突发邪念,丧失职业道德做出不当行为。

四是贪利性。银行员工职业道德风险背后往往隐藏着一定的目的,其中最主要的是贪图利益和物质享受。

五是后果不可预知性。银行员工职业道德风险的后果是不可预料的,可能只是一个轻微的损失,也可能是无法弥补的。比如英国巴林银行事件,最终导致了巴林银行的倒闭。

银行员工职业道德风险的主要表现形式:

一是服务变质。银行员工职业道德是银行工作人员在工作中的行为规范,对员工的行为具有约束性,员工一旦丧失职业道德,最轻且最普遍的就是在对客户的服务中不会尽职尽责,消极怠工,背离诚实守信的原则,出现故意刁难客户或因私利而损坏客户利益的问题,败坏行业风气和银行形象。

二是隐瞒歪曲,弄虚作假。实事求是、客观公正是每个银行从业人员应该具备的职业品质。银行是国家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如果出现虚夸瞒报、弄虚作假等情况,轻者影响组织决策,严重时就会误导国家宏观调控政策的出台,给国家经济建设带来影响。

三是泄漏银行商业秘密和客户信息。在市场竞争日益残酷的今天,银行人员必须对银行内部信息和商业秘密严格保密,不得外传,这是银行职业道德的基本要求。同时,银行人员还掌握着客户的大量信息,有的员工通过出卖客户重要信息获取利益。

四是违规操作。钻制度的空子,利用程序中的漏洞违规操作,获取不正当利益。

五是违法犯罪。廉洁奉公,不谋私利是银行职业的重要特征。银行员工职业道德风险最严重的表现形式就是在与“钱”、“物”打交道的过程中,经不住“金钱”的诱惑,贪污受贿或挪用盗取资金,走上犯罪道路。

具体到各业务部位,银行员工职业道德风险主要有以下表现:

会计、储蓄业务部位:一是违背帐户管理制度,主要表现有:柜员利用内部帐将银行资金转入个人客户帐户据为己有或挪作它用;私刻客户印鉴、自制、篡改、伪造凭证挪用或盗取客户资金;内外勾结盗取、诈骗客户存款资金;存款不入帐或空存(虚增)存款盗取利息。二是违背往来对帐规定,出现截留或挪用人民银行、同业往来及系统内资金等风险。三是违背存款对帐规定,利用客户长期不对帐的漏洞收取款项不入帐、少入帐或延迟入帐;上门服务、延伸柜台业务人员出具虚假银行回单、涂改现金缴款单、单独或伙同企业人员截留挪用上门收款资金等。四是在交易环节容易产生以下风险:员工出资办企业或从事第二职业;利用客户资金购买理财产品;以客户名义办理信用卡进行恶意透支;伪造、修改信用卡核销资料,对不符合核销条件的信用卡透支进行核销等。五是在现金及重要单证的管理方面,柜员故意增大尾箱现金库存量私下挪用;利用销毁作废的重要单证盗取银行或客户资金;故意跳号使用重要单证,使监督者管理核查难度加大等。

信贷业务部位:贷前调查环节。一是借贷款调查之名,接受客户的宴请和土特产品,参加高消费娱乐活动,占用客户的交通工具,私下收取资料费用等。二是责任心不强,对客户的某些重要情况没有深入了解和掌握,导致对客户经营状况、还贷能力评价不准。如不进行双人调查,不深入企业、工地调查,不如实揭示贷款风险,高估抵押物价值,预测企业前景乐观等。三是受利益驱使,在调查报告中报喜不报忧,宣扬有利信息,隐瞒不利信息,甚至帮助客户调整财务数据,夸大还贷能力,迎合贷款审批偏好。

贷款审批环节。主要表现在有的信贷审批人员收受客户的红包、贵重礼品或有价证券等好处,不坚守信贷准入原则,尽量不提或少提贷款条件,为借款开绿灯;有的通过作假发放人情贷款、虚假担保贷款等。

贷款条件落实环节。有的信贷从业人员在接受客户的好处后,减少贷款发放的落实条件,有的甚至私下变更抵质押物或担保单位,使贷款形成风险;有的对抵押物评估不客观、不公正,人为高估抵押物,导致贷款担保形同虚设。

贷款发放环节。有的按照信贷或资金市场的“潜规则”,充当资金“捐客”,从客户单位享受贷款提成或从中借钱借物或入股分红;有的在借款人没按规定落实贷款发放条件时就发放贷款,导致贷款抵押物虚假、贷款担保“悬空”。

贷后管理环节。一是贷后检查图形式、走过场,没有真实反映贷款存在问题和揭露借款人的不利变化,给贷款带来潜在风险。二是不尽管理职责,不按规定用途支用贷款,导致贷款资金被挪用。三是个别信贷人员与借款人合伙办公司或参干股,对贷款使用该检查的不检查,该催收的不催收,该扣收的不扣收,使贷款形成不良或损失。

呆帐核销环节。主要表现:一是内外勾结,帮客户制作虚假核销材料,贷款核销以后,收取客户好处。二是对已经核销的贷款不告知借款人,私下继续从中收取本金利息,不入大帐,据为己有或进行私分。

中间业务部位:在银行中间业务中的职业道德风险主要表现在:收取手续费不入帐;截留收入私设“小金库”;未经批准擅自免收客户手续费;在批量代付业务中截留、挪用、贪污客户资金等。

资产处置业务部位:银行资产处置环节最容易产生职业道德风险,是需要加强防范的重要部位之一。一是虚高接收、低价处置、暗箱操作导致银行资产流失。二是擅自放弃银行债权、虚假呆帐核销。三是内外勾结、不及时行使债权导致诉讼时效丧失。四是自用或无偿出借、私分、毁损抵债资产。五是贪污、截留、挪用资产处置收入。六是默许、放任企业逃废金融债权。七是对不符合减免条件的企业进行违规减免利息。

2.银行员工职业道德风险产生的主要原因

个人职业道德修养缺失。由于个人缺乏理想信念,对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认识出现偏差,在行为上表现为事业心、责任感不强,缺乏敬业精神,没有遵纪守法、诚实守信、服务客户的意识和理念。由于受不健康心理支配,工作中疏忽大意,不以为然,浮躁焦虑,从而做出违背职业道德甚至违法违规的事情。

受社会大环境的影响和冲击。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人们开始追求高标准的物质生活。有的人梦想一夜暴富,便试图通过走捷径的方式获取更多的利益。因此,便有人迷恋上了炒股、彩票、期货、赌博甚至其他不法行为。在这种社会环境的影响下,对于一些自制力差,人生观和价值观薄弱的银行员工来说,就丧失了职业道德,利用工作中的职务便利制造了一些风险事件甚至是案件发生。

员工职业道德教育不到位。由于银行业务竞争激烈,有的银行就出现了重业务发展、轻内控管理尤其是忽视员工职业道德教育的情况,一味地进行业务知识和流程的培训和考核,而对于主导员工行为的思想,并没有放到应有的高度来处理。还有的就是在职业道德教育中流于形式,对员工思想状态不了解,没有从员工内心深处出发,教育缺乏针对性、经常性和有效性;缺乏系统和持久的职业精神的文化培养;缺乏刚柔结合的思想教育方法,如道德风险的成本分析、犯罪事例教育等,最终结果也只能是表面文章,没有触及员工心灵,职业道德风险依然存在。

制度约束不力。银行素有“三铁”之称,不能说制度不健全,关键是在贯彻落实上打了折扣,执行力不强。有令不行、有令不止或打“擦边球”的现象不同程度地存在。有的银行对于屡查屡犯的有章不循违章操作行为,查处不力,造成不良行为失查或迁就照顾,搞下不为例,“铁规章”并没有起到应有的硬约束和震慑作用。长此以往,员工思想麻痹大意,职业道德风险的发生就成为必然。

3.治理员工职业道德风险的主要措施

正确认识职业道德风险的危害性,提高科技防范水平。有什么样的道德风险认识水平,就有什么样的道德风险治理水平。对于职业道德风险的治理首先要认识到位,统一思想,预防为先。要认真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牢固树立以风险管理为核心的稳健经营理念,做好道德风险治理的损益分析,实现在可接受的风险水平下的银行价值最大化。要注意识别职业道德风险,围绕业务工作的主要流程和环节进行分析和预警,及时排查和处置,避免因员工思想和行为失衡引发职业道德风险。要在加强“人防”工程的同时,积极推进科技防范措施,通过建立和改进完善业务管理系统有效控制人为因素对业务运作的影响,实现“物防”、“技防”与“人防”的有机结合,提高高科技防范的覆盖范围,扩大现代科技成果的运用水平。同时,对新业务推出、新系统上线中可能产生的道德风险缺陷,要加强识别、评估,并建立持续改进机制,做好突发事件的处理工作,最大限度地减少职业道德风险的发生。

强化教育引导,促进员工职业道德养成。教育是基础。持续有效的教育能够帮助员工提高职业道德素养。因此,要把教育作为治理员工职业道德风险的重要措施,通过持续有效的教育来影响员工的价值标准和行为规范,提高员工的道德水准和自律意识。在教育的方式方法上,要突出针对性,重视有效性,采取综合性措施。一是传授和灌输道德知识,提高员工对职业道德的认识。银行的管理者必须率先垂范和建立这种意识,通过对员工传授职业道德知识,使他们对银行职业道德知识有一个深刻的认识。有了正确的认知、理论的指导,员工才能自觉履行银行职业道德的义务。应把传授和灌输道德知识作为银行职业道德教育的“起点”。二是陶冶员工职业道德情感。职业道德情感,一般是指职工通过对职业道德行为善恶判断而产生的一种爱憎分明的感情。培养银行员工关于职业道德的是与非、好与坏的情感,就能使员工在履行道德义务过程中忠于职守,避免发生“以权谋私”、“以贷谋私”、弄虚作假等不良行为。三是树立银行职业道德信念。不同的行业有着不同的职业道德信念,这是人们道德认识、道德情感、道德意志的有机结合。银行要通过传统的“三铁”教育和正面典型教育、案例警示教育帮助员工树立正确的职业道德信念,自觉抵制歪风邪气。四是培养银行员工的职业道德习惯。人都是有惰性的,职业道德的养成不是一时半会儿的,需要持之以恒。但单靠说教会引起逆反,必须通过多方面引导使之形成习惯,变成员工的“思维模式”,才能保证其履行各自道德义务。五是把银行职业道德教育与文化知识教育以及业务技能培训结合起来。道德是文化的一部分,提高职业道德修养,必须把提高员工的文化知识水平和业务技能结合起来,增强员工综合素质,才能强化“内功”,提升自身的抗风险能力。

建立激励约束机制,调动员工积极性。信息经济学理论认为,道德风险的治理在于建立激励约束机制,使员工与组织的目标和行为保持一致。要在营造良好的组织气氛、建设良好企业文化的基础上,通过建立健全一系列富有激励约束作用的规章制度,主要包括物质奖酬制度、工作设计制度、职工参与管理制度、人力资源管理制度、责任追究制度等,对银行全体员工形成强大的激励与约束作用,从而最大限度地激发全体员工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最终实现持续、快速、健康发展,有效降低道德风险水平。

加强督察和问责,及时排除职业道德风险隐患。没有监督的权力必然滋生腐败,没有监督的行为必然偏离组织的目标。要通过加强内外监督,及时发现和阻止职业道德风险的滋生漫延。一是加强监督检查。通过对关键部位、重要业务环节和容易产生道德风险的风险点的清理排查,发现问题及时纠正和处理。二是倡导社会公开监督,鼓励公众对银行的经营和服务进行监督。可以通过聘请行风监督员、建立神秘人暗访、设立意见箱等不记名方式,对发现的问题及时向上级部门反映,及时消除风险隐患,为银行经营创造良好环境。三是建立和完善举报制度,加大问责力度。鼓励员工对周围发生的不正当行为和违法违规问题,通过合法正当的渠道进行举报,一经查实,对举报人员给以奖励和鼓励。同时,对行为当事人按规章进行严肃处理,对涉案的相关责任人员严格问责。

开展银行职业道德评价,筑牢风险案件防范基础。要使银行员工职业道德规范深入人心,发挥作用,就必须对银行从业人员进行职业道德评价,通过考核评价促进员工优良职业道德品质的形成和发展,保证职业道德规范在实践中的落实。目前,不少银行对员工实施了年度考评制度,将德、能、勤、绩、廉五个方面作为考核评判员工的重要内容,有利于员工职业道德的养成。但在考核力度上不及业务指标考核力度大,考核内容上需要进一步深化。现代伦理学研究成果表明:道德,尤其是包括银行职业道德在内的职业道德,具有一特殊的功能,那就是道德感情的感染或传递。通过开展银行职业道德评价,促使广大员工把职业道德作为银行从业的基础条件,就会深化银行职业道德观念,形成人人遵守职业道德规范的良好氛围,从而进一步筑牢银行案件风险防范的基石,保障银行安全运营和稳健发展。

作者:蒋敦荣

第2篇:基于员工满意度的企业员工流失行为研究

一、研究背景

对企业而言,员工离职尤其是优秀人才的离职,会给企业造成重大损失。要在竞争中获得优势,人才是企业生存之本,是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控制关键员工流失率,留住优秀人才,成为企业管理的重中之重。

企业要留住和吸引优秀人才,就必须了解人才流失的原因,并有针对性地采用现代化的人力资源管理方法来解决问题。对于国有汽车零部件制造企业员工离职倾向的研究,不仅适应了我国汽车零部件制造行业发展的需要,而且也是满足我国汽车零部件制造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一种内在要求。

二、研究综述

(一)对员工流失倾向和员工满意度界定的研究综述

March和Simon在1958年,最早提出了员工流失倾向这一概念。他们指出员工的流失决策受到他们对目前工作舒适程度的感受和变动愿望的影响,流失倾向是指个人想要离开目前这个工作,寻找其他工作机会倾向的强度。

工作满意度的概念起始于Hoppock,其1935年面世的著名的《工作满意度》(JobSatisfaction)一书首度提出了工作满意度的概念,他认为工作满意度是工作者心理与生理两方面对环境因素的满足感受,亦即工作者对工作情境的主观反应。

(二)对员工流失倾向与员工满意度关系的研究综述

国外学者Muchinsky&Tutt1e(1979)综合39篇探讨流失倾向与工作满意感关系的研究,发现除了4篇之外,其余均显示出两者之间呈现负相关。大体而言,两者的相关系数约为-0.40,即当员工越不喜欢他们的工作时,流失的倾向越高。

1977年,普莱斯建立了有关员工流出的决定因素和干扰变量的模型对员工离职问题进行了卓有成效的研究。普莱斯模型指出:工作满意度和变换工作的机会是员工离职的中介变量。工作满意度可以用来反映企业内雇员对企业持有好感的程度,得到工作的机会显示出员工在外部环境中角色转换的可行性。

该模型的前提是:只有当员工变换工作的机会相当高时,员工对工作不满意才会导致流失。即工作满足度與工作机会的多少是相互影响和作用的。

国内学者也有类似的结论:台湾学者蔡坤宏(2000)通过对台湾十几年来研究组织承诺、工作满足和流失意图的相关文献整合分析发现,工作满意和流失倾向之间有着中或高度的负相关,工作满意内含的维度以工作本身以及薪资与流失意图的相关程度较高。

张勉、李树茁(2001)对于企业雇员流失意图的决定因素进行了实证研究。通过对来自我国深圳市企业的752名被调查者构成的一个群体进行实证分析,发现工作满意度显著地影响流失倾向。工作满意度可能是人口变量、职业变量与流失意图之间的中间变量。

以往关于员工主动流失的研究取得了很多积极有益的成果,但也存在一些不足,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国内具体针对国有汽车零部件制造企业员工流失的研究较少;目前国内对于国有汽车零部件制造企业员工流失的研究方法主要是规范性的,实证研究较少;以往研究往往仅到员工满意度为止,将员工的满意度和流失倾向结合起来的研究较少。

本项研究将针对这些不足开展,因此具有一定的理论和实际意义。

三、研究设计

(一)企业背景资料

东风汽车某分公司,成立于1988年10月,是东风汽车公司控股的子公司;2003年7月,进入东风日产合资的东风汽车有限公司,成为东风汽车有限公司的控股子公司。

公司占地面积18.27万平方米,现有员工1640人,资产总值4亿元,年综合生产能力达16.5万辆份,是我国大型的商用车变速箱生产企业之一。

(二)实证研究思路

本研究通过对东风汽车某分公司的不同部门员工工作满意度和离职倾向问卷调查,了解员工工作满意度与离职意愿的现状;分析工作满意度与离职意愿的关系,并找出工作满意度中哪些因素对离职意愿有较强的影响;在上述探讨和分析的基础上,为汽车零部件制造企业管理者提高员工满意度、降低离职率提供一些有价值的参考。

(三)研究假设

假设一:企业员工的工作满意度较低。

假设二:企业员工的离职意愿较强。

假设三:员工工作满意度与其离职意愿有较强的相关性,工作满意度对离职意愿有显著的预测能力。

(四)问卷的发放和回收

2008年1月,通过公司的实地调研,现在发放填写问卷,当场回收,一个星期的时间,共计回收问卷307份,其中有效问卷274份,有效率为89.25%。

四、数据分析与讨论

(一)影响员工流失行为的因素分析

1、KMO系数和Bartlett’s Test检验。在分析影响员工流失行为的因素时,我们采取因子分析法。首先,对员工流失因素量表是否适合做因子分析进行相应的检验,根据KMO系数和Bartlett’s Test检验统计量来判断,如果KMO大于0.7,则表明量表适合进行因子分析。检验结果显示KMO系数为0.84,因此该量表适合做因子分析。

2、对员工流失因素因子分析。在因子分析过程中,采用主成分分析法,并以正交法进行因子旋转,抽取特征值大于1的因子,得到因子个数为4时,这4个因子具有较清晰的因子结构,对员工流失的解释程度为60.635%,其中因子一对变量的解释程度17.252%,因子二的解释程度16.683%,因子三的解释程度13.422%,因子四的解释程度13.277%。

3、因子命名。根据旋转后的因子矩阵表,将4因子分别命名为:因子一“工作回报”,代替了题7、8、10,主要包括考核的公平性,奖罚的合理性和报酬水平的高低。因子二“工作本身”,代替了题9、11、12、13、14,主要包括工作提供的培训机会,领导者的管理风格,工作职责的明细程度,工作自主权的大小,工作的安全性和人际交往。因子三“对企业的认同”,代替了题1、2,主要包括与企业目标和价值观的一致性以及对企业的忠诚度。因子四“个人发展”,代替了题3、4、5、6,主要包括企业内部的晋升机会,在企业中的发展机会,企业之外的工作机会以及企业提供的培训机会和有效性。

4、小结。从上述分析,我们可以得出,影响员工流失倾向的因素可以归纳为4个方面,即工作回报、工作本身、对企业的认同以及个人发展。企业应该高度重视提高员工在这4个方面的满意度,建设并完善与之相关的各项管理制度以及配套措施。

(二)员工工作满意度的现状及构成因素

1、满意度量表的描述性统计分析。描述性统计显示:满意度的总平均分为2.8695,低于5分量表的中间值3.0,表明调查对象的工作满意度处于较低的状态。其中“对公司现状的了解”、“岗位职责”、“员工士气”、“团队意识”、“个人成长”、“对公司目标的责任”和“绩效管理”这7个项目的均值都在2.2分以下,表明员工在这7个方面的满意度很低。

2、满意度量表的因子分析。首先对员工工作满意度量表是否适合进行因子分析进行相应的检验,根据KMO系数和Bartlett’s Test检验统计量来判断,如果KMO大于0.7,则表明量表适合进行因子分析。检验结果显示KMO系数为0.911,因此该量表适合做因子分析。在因子分析过程中,采用主成分分析法,并以正交法进行因子旋转,抽取特征值大于1的因子,结果发现特征值大于1的因子共有7个。由于因子数目较多,继续使用验证性因子分析的方法重新对所有项目进行因子分析,同样使用主成分分析法并以正交法进行因子旋转,当指定因子个数为5时,这5个因子具有较清晰的因子结构,对工作满意度的解释程度为51.360%,其中因子一对变量的解释程度13.333%,因子二的解释程度10.241%,因子三的解释程度10.192%,因子四的解释程度8.977%,因子五的解释程度8.616%。根据旋转后的因子矩阵表,将5因子分别命名为:因子一“员工成长环境”,代替了题6、9、10、11、12、14,主要包括岗位承担的责任和员工的价值提升通道;因子二“对企业的认同”,代替了题1、2、3、4、5、7、8,主要包括了对公司现状的了解和对公司发展的信心;因子三“工作回报”,代替了题18、20、21、22、23、24、25,主要包括了工作带来的成就感,薪酬福利水平的高低、考核制度的合理性、制度的执行情况和绩效管理制度;因子四“个人发展”,代替了题13、15、16、17,主要包括了公司对个人成长的关注、对个人成长提供的各种支持和机会和个人从团队中得到的支持;因子五“工作本身”,代替了题19、26、27、28、29、30,主要包括了工作对个人的各项要求的合理性、工作的条件和安全和工作中领导者的管理风格。

(三)员工离职意愿的现状

1、离职意愿量表的描述性统计分析。描述性统计分析结果显示:离职意愿量表的均值为3.131,高于5分量表的中间值3.0,表明被调查对象的离职意愿较强。在量表的4个项目中,较低得分的项目是“经常考虑辞去工作”,说明员工尽管有较强的离职意愿,但对于是否离开企业还比较犹豫,这也说明了目前的工作对员工还是有一定的吸引力的,管理者还可以控制员工的离职行为。

2、离职意愿量表的因子分析。首先根据KMO系数和Bartlett’s Test检验统计量来判断是否适合做因子分析,检验结果显示KMO系数为0.767,因此。该量表适合做因子分析。采用主成分分析法,抽取特征值大于1的因子,结果发现特征值大于1的公因子只有一个,该因子累计解释了变量的63.991%。根据项目内容,将该因子命名为“离职意愿”。

(四)员工工作满意度与离职意愿相关分析

本项研究主要是通过采用统计学中的相关分析来对假设中各个变量之间的关系进行验证。相关分析是描述两个变量之间的相互关系的测度,指的是两类现象在发展变化的方向与大小方面存在一定的关系,但不能确定这两类现象之间哪个是因、哪个是果。由于在本项研究中,参与相关分析的变量都是数值型变量,因此相关分析将采用pearson相关分析法,利用spss统计软件对员工工作满意度和离职意愿的数据进行相关分析,分析结果如表1所示:

从上述分析结果我们可以得出以下结论:员工工作满意度与离职意愿呈现出显著的负相关(r=-.604(**),sig=.000)。在工作满意度各个构成因子中,因子三“工作回报”和因子五“工作本身”与员工离职意愿之间的负相关性较强,相关系数都达到了0.5以上,且达到了0.01水平上的显著,表明工作中得到的回报(如薪酬福利、工作的成就感、考核的公平性等)及工作本身所包含的项目(如工作中的休息休假、工作环境等)对员工的離职意愿有较强的影响。在5个因子中,因子一“员工成长环境”与员工离职意愿之间的负相关性较弱(相关系数在0.3以下,但其显著性也达到了0.05水平上的显著),表明该因子及其所包含的项目对员工离职意愿的影响程度较弱。

(五)回归分析

从相关分析的结果可以看出,员工对工作的满意度与离职意愿之间表现出了显著的负线性相关关系,而且工作满意度的5个因子与员工的离职意愿之间也表现出负相关关系。但仅仅根据相关程度不能判断出工作满意度的各个构成因子对离职意愿的影响程度,下面利用回归分析来判断这种影响程度。本项研究采用多元线性逐步回归的方法,对离职意愿进行回归分析。

回归分析结果显示,离职意愿的F值为36.214,在0.01水平下显著,表明方程可建立线性回归模型。决定系数为0.483,回归方程解释了总变异的48.3%,根据回归分析结果,工作回报、个人发展、工作本身的回归系数均达到了0.05水平上的显著,被引入回归方程。

得到回归方程:离职意愿=7.226-0.546*工作回报-0.240*个人发展-0.616*工作本身,可以看出,工作回报、个人发展和工作本身对离职意愿产生了显著的影响,从回归系数来看,工作回报和工作本身对汽车零部件制造企业员工离职意愿的影响更为显著。

五、结论与建议

(一)研究结果的讨论

本项研究有以下目标:研究影响员工流失倾向的因素,了解汽车零部件制造企业员工的满意度和离职意愿的现状;根据问卷调查的结果讨论员工工作满意度和离职意愿之间的相互关系,找出影响员工离职意愿的工作满意度因素。

1、对目标一研究结果的讨论。目标一通过研究影响员工流失意愿的因素,了解员工在这些因素上的满意度,有助于企业的管理者在对员工的管理中抓住关键问题。为达到这一研究目的,我们对调查问卷的数据进行了处理,对统计结果进行了描述性统计、相关分析及回归分析,得到如下结果:(1)根据对影响员工流失倾向因素的数据进行因子分析,我们可以看出,影响员工流失倾向的因素可以归纳为4个方面,即工作回报、工作本身、对企业的认同以及个人发展,这4个因素对员工流失的解释程度达到60.635%。这一结果与经验判断是一致的,这4个方面密切关系到员工的收入水平、发展空间以及对工作的付出程度,必然会对员工的流失行为产生较大的影响。(2)对全体样本的工作满意度和离职意愿的得分求平均值,发现汽车零部件制造企业的工作满意度得到2.975,小于5分量表的中间值3.0,说明汽车零部件制造企业员工的工作满意度处于较低的水平;离职意愿得分3.131,大于5分量表的中间值3.0,说明汽车零部件制造企业员工的离职意愿较强。汽车零部件制造企业在对工作感到不满意的情况下,表现出了较强的离职意愿,这一结果符合人们的经验判断与本项研究的假设,同时近年来,汽车零部件制造企业,尤其是国有企业人才流失的形式愈来愈严峻,也说明了提高员工满意度,降低员工离职行为的发生,已经成为企业管理的重中之重,是企业管理者和决策层所面临的一个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2、对目标二研究结果的讨论。这部分内容研究了员工工作满意度与离职意愿之间的相互关系,进而得出相应的结论。我们的研究发现,员工的工作满意度与离职意愿之间有较强的负相关关系(r=-.604(**),sig=.000),且工作满意度的5个因子均与离职意愿有一定的负相关关系。在工作满意度的5个构成因子中,工作回报和工作本身与员工离职意愿之间的负相关性较强,相关系数都达到了0.5以上。通过进一步的多元线性逐步回归分析,发现只有工作回报、个人发展和工作本身进入了回归方程,说明工作本身、个人发展和工作本身对离职意愿有直接的影响,对离职意愿有较强的预测能力,其中工作回报和工作本身对离职意愿的影响程度更大一些。

(二)研究结论

通过上述分析与讨论,得出本项研究的主要结论如下:

一是员工工作满意度普遍较低,员工有着较强的离职意愿。

二是员工工作满意度与离职意愿之间存在显著的负相关关系,并且工作满意度的各构成因子与离职意愿均呈现出显著的负相关性,其中工作回报和工作本身与员工离职意愿之间的负相关性最强。

三是工作回报、个人发展和工作本身对离职意愿具有显著的影响,对汽车零部件制造企业员工离职意愿有非常显著的预测、解释能力,其中又以工作回报和工作本身对离职意愿的解释能力最强。

(三)研究的局限性及对未来研究的建议

1、研究的局限性。(1)由于受研究条件的限制,本次实证研究的样本量只有274份有效问卷,基本满足数据分析的需要,但略显不足,可能会对数据分析的结果产生一定的影响。(2)本研究只对一家国有汽车零部件制造企业——东风汽车某分公司进行调查研究,以一个企业的研究来以点带面地推测整个国有汽车零部件制造企业的员工满意度和离职意愿的关系,其所能说明二者相关性的程度是有限的。(3)本项研究只是针对整体员工展开了分析,没有对不同员工分层分类研究。(4)离职意愿只是员工对待工作的一种主观反应,并不代表真正离职行为的发生,所以有必要进行从离职意愿到实际离职行为的调节因素的研究。同时工作满意度只是员工工作态度的一个方面,影响员工离职的因素除了工作满意度之外,还有其他很多变量在起作用。所以本研究有待于加进一些其他变量,如组织承诺、员工工作投入,这样对员工离职行为的分析和研究将更加全面。

2、对未来研究的建议。本次研究样本只是采取了一家国有汽车零部件制造企业,要研究工作满意度和离职意愿之间的关系并得出一般的结论,应该对多家国有汽车零部件制造企业进行抽样,那样的研究结论更有普遍性。为了更充分了解工作满意度与离职意愿之间的关系,应加入一些中间变量,以便为组织管理提供更加科学的改进意见。

参考文献:

1、Bouderau,Berger.Decision-theortic utility analysis applied to employee eparations and acquistitions[J].Journal of Applied Psychology,1985(70).

2、Hian Chye Koh,Chye Tee Gob.Analysis of the factors affecting the turnover intention of non-managerial clerical staff:a singapore study[J]. Interational Journal of Human Resource Management,1995(6).

3、Sabine A,Geurts,Wilmar B,Schaufeli,Christel G,Rutte,Absenteeism.Turnover intention and inequity in the employment relationship[J].WORK&STRESS,1999(3).

4、刑占军.国有大中型企业职工满意度研究[J].心理科学,2001(2).

5、卢嘉,时堪.工作演绎度的评价结构和方法[J].中国人力资源开发,2001(1).

6、王怀明,冯文武.员工工作满意度研究述评[J].商业研究,2003(9).

7、朱宏琨.国内IT员工工作满意度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04.

8、陈宏光.员工工作投入、工作满意度和离职倾向相关因素之探讨[D].台湾国立中山大学,2002.

9、程文文.员工离职与企业工资策略[J].中国经济问题,2001(3).

10、黃建达,林文政.员工激励偏好、工作满足与离职倾向调查——以L公司为例[D].台湾国立中山大学,2004.

(作者单位: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公共管理学院)

作者:郑远霞

第3篇:培养员工安全行为

员工行为安全管理是企业安全文化建设的重要方面。一个企业的安全文化和员工安全行为的养成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需要长期不懈的努力才能建成。中国铝业中州分公司(简称中州分公司)以加强员工行为安全管理、促进企业安全文化建设,坚持“安全优先、确保质量、高效运行”的生产组织原则,狠抓落实,严格控制人的不安全行为,强化现场监管,努力构建一个“领导长期重视、部门真正负责、员工自觉参与、激励公平透明、监督有效严格”的安全文化氛围。

培养员工安全理念

1.转变员工培训内容和方式

理念决定意识,意识主导行为。安全培训可以帮助员工不断强化安全理念。使广大员工不仅把安全理念入脑入心,而且内化到心灵深处,转化为安全行为,升华为员工的自觉行动。企业安全价值观,不能单纯停留在口号上,还要把它渗透到企业的每一项规章制度、标准和要求当中,进行强势推动,使员工从事每一项工作都能够感受到企业安全文化在其中的引导和控制作用。2008年以来,中州分公司改进安全培训模式,引导员工自觉参与安全。在培训方式上,变培训对象的“被动性”为“互动性”,变“教练式”培训为“参与式”培训;在培训内容上,坚持“按需施教”,对各级领导重点进行“思想教育”和“方法教育”,对职能部门重点进行“责任教育”和“形势教育”,对安全工程师重点进行“技术教育”和“态度教育”,对基层员工重点进行“技能教育”和“素质教育”,通过培训,使人的不安全行为得到控制,同时,提高了全员参与安全管理的积极性。

2.利用视觉冲击强化安全宣传

中州分公司特别强调利用强烈的视觉冲击进行安全理念的宣传。公司在厂区主要道路、车间厂房的醒目位置都悬挂了写有安全理念、安全警句、亲情嘱托等感人至深的内容宣传牌板,让员工时刻被警示、关爱的氛围所熏陶,督促自己遵章作业。

3.培养员工的守法意识

中州分公司坚持用法律法规来规范企业领导和员工的安全行为,使安全生产工作有法可依、有章可循。不仅管理层要学法懂法,依法从事现场监管,同时,还重点组织员工学习安全法律法规和规章制度,让员工了解应该遵循哪些法律,为何要遵守企业的各项安全规章制度,违法后将付出什么代价,从而培养员工知法、守法的意识,在生产中自觉用规章制度规范自己的行为。

员工自我安全管理能力的培养

1.倡导员工安全的行为习惯

中州分公司在安全管理上,强调“贵在坚持、严在管理、落在实处、注重细节”。一是示范安全的操作行为。各级安全管理人员特别是各班组安全负责人,通过自身的安全行为,为员工示范良好的安全行为习惯,表现对员工安全的关心与支持,带领员工形成日常的安全行为习惯。二是通过对物的不安全状态的排查,保障员工的操作安全。中州分公司通过开展“百日安全隐患排查”活动,下大力气根除员工中屡查屡犯的“习惯病”和“常见病”,纠正员工的不安全行为习惯。三是深挖管理缺陷。对分公司安全管理系统进行认真梳理,完善管理网络,优化控制程序,增强检查实效,前移安全管理关口,下移安全管理重心。通过培养员工安全行为习惯,倡导员工互相关爱、关注行为,建设积极向上的安全文化,最终形成具有中州分公司特色的行为安全管理模式。

2.倡导“有感领导”

所谓“有感领导”,就是企业领导者通过公开的“管理承诺”以及“个人承诺”、自身的行动和领导技巧来显示对员工安全的关心与支持,进而带领员工将安全变为企业的核心价值。领导是否具备优秀的素质是企业安全文化建设成败的关键。企业领导必须“言必行,行必果”,而且是以“正确做事”和“做正确的事”的行为方式传递正确的信息给员工,这是企业安全文化建设的前提。

3.开展亲情文化建设

中州分公司注重发挥员工家属在安全生产中的作用,让员工自觉地把安全生产与家庭幸福、企业发展联系起来,增强遵章守纪的自觉性,形成了员工、家属共保安全的良好局面。通过签订《家庭安全包保协议书》活动,让员工家属参与到安全管理中来。实施定期协议回访制度和邀请员工家属到企业座谈等互动形式,加强与员工及其家属的沟通交流,为深入推行亲情化管理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4.建立畅通的沟通渠道

在管理层与员工之间建立有效沟通反馈渠道,可以使得管理人员及时了解员工动态,掌握一手资讯,引领员工的安全行为。中州分公司在这方面进行了多项有益的尝试。一是建立安全教育宣传平台,发挥各种媒体作用,加强安全信息的交流,通过内部平安网进行安全知识普及,进行案例教育,开展事故演练,宣传安全管理工作先进典型,推广先进经验。二是员工通过安全需求卡、HSE合理化建议、电话举报、电子邮件等方式,向分公司反映HSE方面的意见和建议。

5.建立激励、约束和监督机制

通过领导安全讲话、安全述职、安全公开、安全谈话、班组“两会”、安全有奖举报、无伤害班组创建等活动,充分发挥激励、约束和监督三大机制的作用。同时开通了员工安全记分考核系统,规范员工操作行为,持续开展以“抓人的不安全行为”为主题的“反三违”专项治理行动。以中州分公司安全记分考核系统为平台,对违章违纪行为坚决予以曝光处理,杜绝三违现象发生。

通过加强员工行为安全管理规范员工行为,既“保证人的安全”,又“依靠人保证安全”,达到了“和谐管理”,使以人为本的安全管理理念得到具体的应用。如今在中州分公司,员工自觉规范操作行为,主动关注团队安全,形成良好的安全生产氛围,从而促进了中州分公司安全文化的建设。

编辑 林 静

作者:王淑婷

第4篇:员工异常行为表现

定义: 员工异常行为定义:员工(含临时工和返聘、特聘员工)发生的、可能导致违规违纪和 职业犯罪的趋势性、 苗头性行为, 或者可能揭露和发现员工道德风险的后续性、 外显性行为。

1、不安心工作,经常无故迟到、早退、请假,严重违反劳动纪律;

2、在企业兼职或参与经商活动;

3、超过自身经济能力大额投资股票、基金、期货、房产、黄金、外汇、收藏;

4、贪图享受,追求时髦,花钱大手大脚,挥霍浪费,经常使用或购置与收入状况不符的高档消费品;

5、无特殊情况,经常向同事或他人借钱,或经常举债进行个人消费;

6、社会交往复杂,与不明身份的人交往频繁,经常出入于歌舞厅等营业性娱乐场所或参与赌博活动;

7、与客户关系异常亲近或与客户有私人经济往来;

8、违反帐户管理和反洗钱有关规定,违规开户或出租帐户,帮助客户或他人洗钱;

9、工作中经常发生违规操作或业务差错问题,或经常要求同事为其办理业务提供特殊“照顾” ;

10、个人财富无故突增,或声称“中彩票、获大奖” ,故意掩盖不明收入来源;

11、经常吹嘘个人能力或社会资源,言过其实,追求虚荣;

12、包养情妇或与他人发生、保持不正当男女关系;

13、从事要害岗位工作,突然无特殊原因要求调整岗位或辞职;

14、组织纪律涣散,不服从管理,自由散漫,经常发牢骚,讲怪话;

15、 因违规违纪受过处分或自认怀才不遇,心存不满,不能正确对待,工作态度消极,情绪低落;

16、性格孤僻,离群索居,不愿与同事交流,接听电话、接待客人经常神神秘秘、躲躲闪闪;

17、工作状态萎靡不振,注意力不集中,精神恍惚、困钝;

18、心胸狭窄,思想偏激,家庭不和,人际关系紧张,情绪低落;

19、上班时间经常上网聊天或玩电脑游戏;

20、其他异常行为。

监控措施:

1、严格执行劳动纪律,从严控制异常行为员工的事假、病假;

2、不得安排异常行为员工单人值班、加班、办理“一手清”业务;

3、对异常行为员工经办的业务要勤检查、勤过问;

4、对异常行为员工“八小时”以外的行为表现要持续关注,及时进行分析判断,主动 采取有效措施,排除违规隐患。

教育措施是:

1、对于异常行为员工,应明确帮教责任人,针对其异常行为的具体表现、行为性质、 可能引发的后果,制定切实可行的帮教措施,开展“一对一”、“多对一”的帮教工作。

2、帮教责任人要通过谈心劝导、家庭走访、诫勉谈话等措施,帮助异常行为员工正确 认识错误,端正思想态度,自觉规范个人行为。

案例分析

1、1999年2月20日15时17分47秒徐某因储蓄存单被盗到某储蓄所挂失。储蓄员告知挂失必须凭身份证,徐某即离开柜台回家。15时23分,储蓄员腾出手来再处理挂失的事,徐某只提供了姓名、没告知账号怎样查?储蓄员灵机一动,迅速找来当地制药厂的职工清单(徐某所在厂工资转存账户)。当查到徐某账号已是15时26分58秒。而徐某一笔900元存款已于15时22分35秒在该所另一储蓄所被冒领。等到15时48分徐某持着身份证来办理正式挂失手续时,她的存款已全部被冒领。

分析:储蓄员应全额赔偿。尽管她的行为并不直接导致客户的存款损失,但作为储蓄员理应想客户所想,急客户所急,办理业务时分轻重缓急,再则,储蓄员对储蓄管理条例的精神认识不足。徐某家被盗,当属特殊情况理当立即给予查询和办理口头挂失。

河南省扶沟县人民法院以非法挪用资金罪,判决被告人任连庄有期徒刑四年。

任连庄系扶沟县包屯农村信用合作社工作人员,从2004年12月至2007年6月,其在任信贷员期间,利用职务便利,采取收到归还贷款不入账及伪造印章、冒用他人名义套取贷款等手段先后挪用资金36笔,金额37万余元,用于个人消费及营利活动等。案发后,任连庄已退还包屯农村信用合作社现金3万元,侦查机关从任连庄家中提取到面包车一辆、VCD一台、海尔电视机一台、澳珂玛电冰箱一台。

法院经审理认为,被告人任连庄身为扶沟县农村信用社的工作人员,利用担任信贷员这一职务上的便利,挪用本单位资金归个人营利和消费,超过三个月,且数额巨大,其行为已构成非法挪用资金罪,遂依法作出如上判决。

2013年,涉及银行业的金融案例再呈上升趋势。银联信报告显示,2011年银行业全年发案量达92件,涉案金额21亿元,较2010年分别上升3%和311%,增幅明显。2012年,银行业案件数量和涉案金额同比呈现“双降”态势,但是重大案件并未减少。2013年,受困我国经济形势的趋缓和局部地区的钢贸事件及非法集资案的扰动,涉及银行业的金融案例再呈上升趋势。且重大恶性案件在全部案件中的占比明显上升。在案发数量上,百万元以上案占比提高。

银联信分析师冯翔鹤对《大众证券报》记者表示,传统的案件高发区域和高发机构比较集中于地市以下为县域经济服务的基层机构,发案业务领域比较集中于对公负债和信贷、票据等业务。“但目前案件的发生向各类别机构、各层级机构,以及多种业务领域蔓延,从原来的"阵地式"特征更多地向"游击式"特征转变。”

其次,传统案件高发区大多集中于大额对公业务,但2013年频繁发生针对个人开户、存款、转账等业务的作案行为。发案环节更加隐蔽,通常是银行风险管理的盲区和死角,或是银行机构案件防控的空白和真空地带,不易被察觉和发现;且犯罪分子作案的难度下降,在大额对公业务领域的作案,大多需要内部不法分子与外部作案人员的结合,而在个人开户、存款和转账等业务领域,一般只需作案人员的单方面行为即可完成,增强了作案人员的随机性和任意性,降低了作案难度

2013年,涉及银行业的金融案例再呈上升趋势。银联信报告显示,2011年银行业全年发案量达92件,涉案金额21亿元,较2010年分别上升3%和311%,增幅明显。2012年,银行业案件数量和涉案金额同比呈现“双降”态势,但是重大案件并未减少。2013年,受困我国经济形势的趋缓和局部地区的钢贸事件及非法集资案的扰动,涉及银行业的金融案例再呈上升趋势。且重大恶性案件在全部案件中的占比明显上升。在案发数量上,百万元以上案占比提高。

银联信分析师冯翔鹤对《大众证券报》记者表示,传统的案件高发区域和高发机构比较集中于地市以下为县域经济服务的基层机构,发案业务领域比较集中于对公负债和信贷、票据等业务。“但目前案件的发生向各类别机构、各层级机构,以及多种业务领域蔓延,从原来的"阵地式"特征更多地向"游击式"特征转变。”

其次,传统案件高发区大多集中于大额对公业务,但2013年频繁发生针对个人开户、存款、转账等业务的作案行为。发案环节更加隐蔽,通常是银行风险管理的盲区和死角,或是银行机构案件防控的空白和真空地带,不易被察觉和发现;且犯罪分子作案的难度下降,在大额对公业务领域的作案,大多需要内部不法分子与外部作案人员的结合,而在个人开户、存款和转账等业务领域,一般只需作案人员的单方面行为即可完成,增强了作案人员的随机性和任意性,降低了作案难度

业务案例——一则成功堵截电话诈骗的案例分析

自2011年9月起,北京市公安局开始要求各商业银行在客户汇款前,必须填写《北京市公安局防诈骗提示单》。目的是为了控制近期频繁发生的网络、电话、短信诈骗。我行积极配合,并实质性的落实到各网点。不仅要求客户认真阅读提示单,还要求客户认真填写并回答问题,与此同时网点员工不分岗位都对客户进行耐心细致的讲解和说明。笔者所在网点就是在贯彻落实新要求的基础上,近日成功为客户挽回损失,防范了诈骗风险的发生,最后在柜员的努力下,还成功营销20多万保险和70多万理财产品。

一、案例回顾

前日,一位女客户带着相关凭证和证件来到网点办理20多笔定期提前支取,并全部转入新开个人账户,还开通手机、电话银行。柜员首先对客户提供的身份证件进行了联网核查,然后仔细了解客户要办的业务后认真核对客户所提供的20多张定期存单,发现取款金额高达100多万而且全部都是近日到期,于是就耐心的和客户讲解说明情况,告诉客户过几天支取和今天提前支取的利息差距很大,还旁敲侧击的询问支取后有何急用。可是得到的答案支支吾吾,客户只是一再强调,你按我说的做就行了,客户的回答都很简单,只有是、嗯、没问题。柜员此时已经感到对方眼神不自然、神情很紧张。还发现放在一旁的手机一直保持通话状态,客户却并没有在通话。面对这样的客户柜员只好按照要求逐一办理定期的提前支取并转入新开账户中。在业务期间,柜员还是尽力询问相关资金去向,但对方没有给出明确回答,最后说有急用要汇到别人账户上。听到这里,柜员发现事态的严重性,就要求客户填写防诈骗提示单,并积极强调北京市公安局在这方面的重视,是否该笔汇款和上述14种情况有关。客户填写完后并没有任何质疑。最后钱全部转到新开的个人账户上后,客户要求自己回去转账,于是离开柜台。没有一会该客户突然回到柜台要求冻结自己新开账户上的资金,并且态度骤变,说明了电话另一端的情况并证实确实是诈骗,最后非常感谢我行的柜员对她的积极提示与帮助。事情结束在柜员的积极营销下,该客户购买了20万保险和70万理财产品。

二、案例分析及启示

(一)高度重视防诈骗提醒

积极通过网点LED屏幕和电视等媒体宣传形式加大宣传力度,网点员工不分岗位的参与提醒广大客户不要轻信手机上的银行转账提示短信,提高抵御不良信息的能力,增强自我保护意识,防止上当受骗,并不定期组织各行在营业大厅前搭建宣传台,让群众了解正确使用电子货币的操作规程,提高识别和防范犯罪的能力。特别还要加强电子银行渠道的防诈骗提醒,本案例中,如果不是客户最后意识到诈骗,很有可能通过网上银行、手机银行或者电话银行将钱汇出,最终造成损失。

(二)积极配合相关部门工作

积极配合公安部门工作,在营业大厅、ATM取款机上等醒目地方张贴防范提示,个人办理银行卡业务及银行卡转账时要做到逐笔提示,不轻信电话内的“银行工作人员”和“公、检、法机关人员”,以免上当受骗。近期公安局加强了汇款防诈骗方面的重视,专门设计了防诈骗提示单,各网点应该积极配合,做到逐笔提示、逐笔填写。尽可能降低汇款风险。本次堵截电话诈骗也是网点员工积极贯彻公安局要求的良好结果。

(三)增强员工社会责任感

本案例中如果柜员对客户的操作不闻不问,就会给不法分子作案造成可乘之机。我网点柜员把客户利益放在第一,对客户有高度的责任感和以客户为中心的服务理念,在平时的工作中做提示性的宣传教育,使客户提高警惕,防止上当受骗。特别是柜台和大堂要对老年客户和女顾客加大宣传力度,因为这类人群是最容易上当受骗的,他们防范意识淡薄,是犯罪分子易利用的对象

银行员工内部风险防控学习心得体会 通过对##副行长在省分行案件和重大风险事件防控专题会议上讲话深入学习,对于最近发生的风险事项和案件,暴露出的我们在工作上思想认识上还没有完全到位、工作措施上海不够细和实、内控管理上的重大缺陷,员工行为的不够敏感、对风险案件揭露能力的不够强、对突发事件的应对和处置不够有力这几个方面我们得进行深刻的反思。 通过学习,我认识到,我们在工作中必须时刻保持清醒的认识,不可掉以轻心,需进一步增强危机意识、增强对新情况、新问题的敏感性和预判力,摒弃各种麻痹大意的思想和错误的认识,时刻保持警惕,有效遏制各类风险案件的发生。 对于以上存在问题,经过学习与思考,本人觉得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以提高案件防控的实效性。

一、树立“以人为本”,提高思想教育水平。案件防控工作教育活动,首要解决的就是一个人的意识问题,应该使大家认识到,制度并不是用来看的,而是用来指导实际工作的。特别是案件专项治理的典型案例,对每一位员工应该是有很强的震憾,模范地遵守内控制度,不仅仅是对自身的爱护,也是对他人的负责。在这个方面,应该将本项工作深入持久的开展下去,做好人的思想工作,真正使每一位员工从思想上重视,从行动上自觉。

二、严肃工作纪律,提高违章违纪的代价。要加强各项内控制度落实情况的后续跟踪和监督工作,对于严重违反内控制度的要严厉予以处理,要让每一位违章违纪的员工付出沉重的代价,让其有切身之痛,严重的更应严肃处理至开除。

三、完善工作机制,防范道德风险。道德风险是各项案件发生的一个重要因素。每一件有内部员工参与的案件背后,无不有作案人长期处心积虑的身影,他们正是利用了工作机制上存在的一些问题,精心准备,伺机作案。我们要通过工作机制的转变,来防范道德风险转化为实际风险。比如,在工作机制方面,可以以制度化的形式进行岗位轮换,以制度化的形式做好稽核监察工作,以制度化的形式作好员工的培训工作等等。

四、建立健全好各种规章制度。加强制度建设,重视员工道德风险防范,严格操作流程,把对员工思想排查工作纳入议事日程;并做到密切关注员工思想动态,将各种诱发案件的隐患消灭在萌芽状态。

五、切实加强自身的素质学习。特别是加强规章制度的学习,熟悉和掌握规章制度的要求,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和分析能力。认真履行工作职责,将各项制度落实到业务活动中去。强化责任意识,要求自己爱岗敬业,认真严肃对待自己的职业,忠于自己的事业,勤奋工作,深思慎行,将责任心融化于血液,体现于行动,伴随于身边。

中国银监会办公厅关于防范银行业金融机构内部员工挪用资金购买彩票案件的通知

各银监局,各政策性银行、国有商业银行、股份制商业银行,邮储银行:

近日,山东银监局对辖内银行业金融机构内部员工采取非法挪用客户资金等手段购买彩票案件情况进行了专题调查。调查表明,自2005年以来,山东银监局辖内部分银行业金融机构先后发生6起内部人员挪用资金非法购买彩票案件,涉案金额3870万元,案件风险金额3275万元。6起案件挪用的资金主要用于购买彩票,方式有现金购买和转账方式购买两种,其中现金购买涉案金额1984万元,单笔最大金额14万元;转账方式购买涉案金额1886万元,单笔最大金额达220万元。

作案的手法主要有5种:一是窃取储户密码,盗取资金;二是盗取或挪用库存现金;三是空存现金,虚增存款;四是延迟企业现金入账时间或收款不入账;五是截留开户单位转账支票。

案件的主要特征:一是作案人员都是一线员工,涉案的6人中,临柜人员5人,营业室客户经理1人;二是作案人员年龄较小,平均年龄30岁,涉案的6人中,年龄最大的39岁,最小的23岁;三是作案时间长且连续作案,有的作案时间长达4年,有的连续作案次数多达52次;四是涉案金额大,6起案件中百万元以上案件占5件,涉案金额3784万元,占总案值的98%。

案件暴露的主要问题:一是部分银行业金融机构未能有效落实银监会案件治理的部署和要求,经营理念存在偏差,考核激励导向不科学;二是合规、风险意识淡薄,有章不循、违规操作现象严重;三是基础管理不到位,内部控制薄弱甚至形同虚设;四是“机控”能力有限,信息管理系统不能实现对违规业务的实时有效监控和预警;五是上级检查走形式。

从以上情况看,购买彩票已成为银行业金融机构内部人员挪用资金案件的一个重要诱因。各有关银行业金融机构要从中汲取教训,结合自身实际举一反

三、触类旁通,加大对操作风险的防控力度,切实做好2007年银行业案件防控工作。

一、树立科学发展观,坚持业务发展与风险防范并重。各银行业金融机构要从政治和全局的高度认识案件防控工作的重要性、紧迫性和艰巨性,树立科学发展观,坚持业务发展与风险防范并重的经营理念。要形成重大违规经营事件或重大案件向董事会、高管层的内部报告制度(包括报告事项、报告时限、报告路线等);实行案件防控工作一票否决制度;各级机构一把手要亲自抓案件防控,落实领导责任制,为案件防控工作提供有力的组织保障。

二、进一步优化业务流程,充分发挥信息科技系统在案件防范中的作用。案件治理和防范工作是一项系统工程,因此要将此项工作与银行业金融机构的体制机制改革、优化业务流程、整合完善信息科技系统相结合,充分发挥信息科技在系统建设与业务流程改造、案件风险防范中的作用,加快研发柜面业务监控系统,提高信息科技系统支持业务运行和风险控制的能力,从技术上解决异常业务预警和阻止业务违规操作问题,强化业务操作的实时监控,有效提升防范风险的科技水平。

第5篇:超市偷窃行为有哪些表现形式?

文章关键字:顾客作者:发布时间:2004-9-6 16:23:30

随着超级市场的广泛发展,超级市场这一新颖的购物方式越来越受人们欢迎。除去超市购物的舒适性、便利性、便宜性及省时性等特点外,从心理上分析,这种自助式的购物方式消除了人们支付货币的压力,从而迎合了人们消费心理。从另一个角度来说,正是由于自助式购物的宽松环境,使一部分消费者产生了冲动性的占有欲,从而使偷窃行为时有发生。另一方面,由于超级市场商品的品种和品项比较多,又实行开架自选销售方式,对商品的实物管理要求落实到一个具体责任人,因此员工偷窃也是屡屡发生。这两种形式的失窃使经营者蒙受巨大损失。第一种失窃为顾客偷窃,具体主要有以下几种方式:

随身藏隐:这种现象比较常见,顾客将商品隐藏在衣服内带出卖场。这种方式主要靠电子防窃系统中贴防窃标签,或监控设备监视器来监督查获。

高价低标:顾客将低价商品的店内条形码更换到高价商品,这种方式的防止主要靠收银员对商品的品名及价格的熟悉掌握,并在收银时逐一报价,迅速反应。

偷梁换柱:这种现象是顾客将高价值商品装入低价商品的包装内,以低价商品的价格采结账。这种现象比较隐蔽,也不易防范,尽可能的防范措施是将包装袋用胶袋封口。

蒙混过关:顾客将商品隐藏到有隐蔽处的商品内;比如:购买书包将其他商品隐藏到书包内以致收银员发现不了,蒙混过关,漏结账。这种现象需要收银员在结账时,检查有可能隐藏的商品,比如:垃圾筒、水

第二种失窃为员工偷窃,员工偷窃占到商场失窃的70%至的80%比例,必须引起经营管理者的高度重视,具体主要有以下几种方式:

随身藏隐:员工利用各种机会,藏隐商品在身上带出卖场。对于这种行为除加强员工教育外在卖场应设有员工专用通道,有安保人员执勤并配有电子防窃设备,员工在出卖场时作自我检查工作。

食用及使用: 商品员工经常利用管理的漏洞在卖场内食用商品,另外使用卖场内商品也比较多,比如清洁完卖场卫生后,用商品香皂洗手,再用商品毛巾或面巾纸擦拭,有的超市厕所设在卖场内,员工随手带上卫生纸或卫生巾使用。

收银员价漏结账:收银员是超级市场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超市前期所作的订货、验收、入库、上架、陈列等工作,都要通过收银员销售收款来体现其价值;因此收银员应作为一个“完美的终结者”,把好最后一道关,使商场的经营在此得到最佳体现,但实际过程中,有些收银员与亲朋好友勾结,采取少结账,漏结账,形成偷窃行为。

其他偷窃形式;内应外和偷窃,隐蔽偷窃(将商品置于垃圾简内)等其他方式。

第6篇:在校行为表现不好的检讨书

尊敬的班主任吴老师:

您好,按照您的指示,我对自己做深刻检讨。检讨我在校期间违反课堂纪律、考试作弊以及影响同学学习等等不良表现的深刻反省,此时此刻我对自己的错误感到深深的愧疚与悔恨,在此递交我在校期间总体表现不佳的检讨书。

分析我违反课堂纪律、考试作弊与影响同学学习等行为,我通过检讨深刻认识到自己在核心思想上对自己放宽了要求,任由自己散漫放纵很长时间。

首先,我违反课堂纪律。在3月份开学以来,我多次在数学课、英语课上调皮捣蛋,向同学丢纸团。无视班级课堂纪律,不顾及身边同学感受,严重影响班风学风。让本班级在整个学校里的形象受到影响损害,让班主任颜面无光。

其次,我在四月的期中考试中被抓到携带手机,虽然没有确凿证据说明我作弊,但是学校明文规定考试期间禁止携带通讯工具。我这样的行为又让班级受到严重不良影响。

问题的发生,充分暴露出我的思想品格、为人素养上的严重问题。另一方面,对于我这样一个即将初升高的学生来说,这样的在校表现也很难顺利毕业。

此次班主任吴老师对我的严厉斥责,正是给我一次改过自新、重新做回好学生的机会。

如今我经过面壁思过,深刻检讨以及在班主任的严厉斥责下。充分认识到自己错误的严重性。感谢班主任给予我改正机会,我必定深刻检讨自己,认清自己问题所在,在今后学生生活当中尽自己最大努力加以改正:

第一,一定坚守课堂纪律。在今后课堂上一律不做任何影响课堂秩序行为。我愿意立下“证明书”,贴于班级黑板报上。请同学们监督!

第二,今后我无论期中、期末等大小考试一律只带笔进场。手机已经被班主任没收了,我也不再追要。从源头上杜绝我此类考试作弊错误行为的发生。

最后,发誓今后要用正确的态度、端正的思想品德投身于在校学习生活当中,踏踏实实地做好自己,扮演好自己的角色。

此致

第7篇:当代大学生奢侈消费心理的行为表现

在现实经济社会中,人们越来越关注一个新的消费概念——奢侈消费。这样的消费潮流同样席卷了当代大学生,“消费至上”成为了大学生的一种消费理念,消费主义成为了主流意识形态,而奢侈消费则成为当代大学生自我标榜的一种重要的生活方式。因此,我对当代大学生的奢侈消费行为及消费的心理动机展开了一次积极的研究。

一、奢侈、奢侈品、奢侈消费的涵义及其特征

奢侈的英文是Luxury,源自拉丁词Luxus。Luxus 原意是指“极强的繁殖力”,但后来演变为浪费、无节制,甚至指放荡。现代社会将其解释为舒适、快乐、昂贵、豪华、稀缺等意。奢侈是个含糊的概念,其含义由不同社会、社会结构、社会文化内涵以及经济条件所决定。在经济学中,奢侈品的概念是指一种超出人们生存与发展需要范围的,具有独特、稀缺、珍奇等特点的消费品,又称为非生活必需品。有一种观点认为,奢侈品是绝对的,比如价值天文数字的名表或红酒;而另一种观点认为,奢侈品是相对的,几百万元一套的别墅,比尔·盖茨根本看不上眼,但是几百元一顿的必胜客,对很多人来说就是奢侈品消费。奢侈消费是指消费者通过购买豪华、稀缺、昂贵的消费品而追求舒适、快乐的生活享受,并以远远超出社会平均生活水平和平均价格水平的消费形式来表现其消费特征与消费风格。从社会经济发展的角度看,奢侈消费是一个相对的概念,它的形成和存在与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膨胀的消费欲望、追求更高的社会地位与更高生活水准的心理感受有着直接而必然的联系,同时,科学技术水平的提高、生

产能力的加强、创新能力的提高也对奢侈消费带来重要影响。但无论是在哪一种社会背景下,奢侈消费都在几方面表现出不同于一般大众消费的显著特征:其一,昂贵性。这是指奢侈品价格及其高昂,一般远远超出社会平均收人水平和社会心理的价格承受能力。如数百万元乃至数千万元的豪华车,以千万元乃至亿元计算的豪宅,以万元计算的服装、饰品、化妆品、食品等昂贵消费品。其二,稀缺性。它表现为奢侈品本身的稀缺与珍贵。与大众消费相比,由于奢侈品的价值与价格极高,因此需求量相对较少,奢侈品的供应量也较少,因此,奢侈品就表现得极为珍贵,正所谓是“物以稀为贵”。其三,符号性。奢侈消费是一种经济价值与社会价值的符号。作为经济价值的符号,它代表的是进入奢侈消费阶层的人士的经济收人水平与经济支配能力;作为社会价值的符号,它代表的是进入奢侈消费阶层的人士的事业的成功、社会地位的提升以及受人们尊重程度的提高。其四,可经济替代性。奢侈品有着巨大的需求弹性,消费者完全可以按照自己的消费实力与能力来选择适合于自己消费水平与社会地位的消费品,因此,消费者对奢侈品消费的选择空间极大,选择的自主权也较大。

二、当代大学生奢侈消费行为的表现

消费社会成为主流社会形态的今天,人们自然会去追求更加舒适、更加享乐,及高品位、个性化的生活方式。无论人们对奢侈消费持有什么样的态度和评价,奢侈消费都有它存在的客观必然性,大学生奢侈消费的事实也是客观存在、不可避免,也不能改变的。我认为,当代大学生奢侈消费行为集中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1、物质主义导向的奢侈消费行为

现代社会是一个物质丰富、消费欲望膨胀的时代,大学生的消费行为不可避免地带有较强的功利主义色彩,其物质导向性最为明显。它具体表现在吃、穿、用等生活方面的奢侈化,例如,消费高档酒席、食品,追求世界名牌服饰或顶级品牌的香水、护肤品、化妆品,使用各种推陈出新的通讯产品,如手机、电脑等。在收入既定的条件下,在校大学生更倾向于享乐型的消费,而不愿进行精神产品的消费,例如参加一个费用高昂的培训班、进行艺术创作投资、欣赏高雅作品或展出等。对于物质的奢侈消费,大学生往往认为是应该的也是必要的,但是对于精神层面上的奢侈消费,大学生却认为是有选择性的,并且往往是不值得的。可见,当代大学生对奢侈消费追求的重点在于物质产品,他们持有的是功利的价值观,对奢侈消费是崇拜而又极为现实的。

2、自我意识导向的奢侈消费行为

当代大学生出生于中国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的年代,成长于市场、信息、物流一体化的背景之下,他们的消费行为不可避免地遭遇到文化的冲击、国际潮流的诱惑,以及时尚与美丽的蛊惑,他们的私欲无限制膨胀,他们迫切地要展示出一种独特的、个性化的、另类的、标榜性的自我形象,以充分张显出代际之间的差异。奢侈消费让这一切变成了现实,为大学生在诱人的消费世界中找到了一个切入点,为“消费主义”至上理念下的空虚与惶恐找到了诠释的理由。因此,奢侈消费几乎成为当代大学生“自我”与“其他”群体划分的标准,它让大

学生的消费文化变得千姿百态、纷繁复杂,也让大学生对自我的认知与评价更加停留于表层和形式。

3、借钱和超前的奢侈消费行为

不管追求什么形式的奢侈消费,其前提都是具有足够的经济支付能力。大学生进行奢侈消费具有时代的压迫性和紧迫感,因此,他们往往是不惜一切努力、甘愿付出一切成本,也要实现自己对奢侈消费的崇拜与向往之心,其结果常常是倾尽了囊中的全部货币,耗尽了家庭所有的供给,甚至把“借钱奢消”当作一种手段,试图解决经济能力不足的现实难题,有的甚至铤而走险走上不法之路。这样的奢侈消费是极为超前的,它不止超出了社会认可的范畴,超出了社会平均的经济发展水平,超出了大学生自身负担经济的能力,也超出了当代大学生原本应该继承和发扬的道德观和价值观。用未来的钱来夯实今天的奢侈消费行为,意味着大学生将来要付出更加难以想象的代价才能进行弥补,意味着大学生对生产与消费的逻辑性存在着理解上的混乱与迷茫,意味着大学生对财富与幸福观的认识存在偏差与困惑。

总之,结论就是:当代大学生的奢侈消费行为更多地具有时代赋予的色彩,但是,这样的消费行为在某种程度上存在着方向性的错误,找出其中的原由并加以引导才是当务之急。

外国语学院E0902李颍南

1801090215

第8篇:典型四种气质类型及其行为表现(本站推荐)

典型四种气质类型及其行为表现

1、多血质

神经特点:感受性低;耐受性高;不随意反应性强;具有可塑性;情绪兴奋性高;反应速度快而灵活。

心理特点:活泼好动,善于交际;思维敏捷;容易接受新鲜事物;情绪、情感容易产生也容易变化和消失,容易外露;体验不深刻。 典型表现:多血质又称活泼型。多血质的人大多机智,聪明,兴趣广泛,能迅速把握新事物,善于交际,在新的环境里不感到拘束。在工作中、学习上富有精力而效率高,表现出机敏的工作能力,善于适应环境的变化。在集体中精神愉快,朝气蓬勃,愿意从事符合实际的事业,能对事业心向神往,能迅速地把握新鲜事物,在有充分自制能力和纪律性情况下,会表现出巨大的积极性。但做事缺乏持久性,注意力转移的快。还有,多血质的人眼高手低:小事不做,大事做不了。(眼高手低、见异思迁、随波逐流)

要求反应迅速并敏捷的工作对他们最为适合,在从事复杂多变和多样化的工作方面往往成绩显著。

合适的职业:导游、推销员、节目主持人、演讲者、外事接待人员、演员、市场调查员和监督员等等。

2、胆汁质

神经特点:感受低;耐受高;不随意反应强;外倾性明显;情绪兴奋性高;控制力弱;反应快但不灵活。

心理特点:坦率热情;精力旺盛,容易冲动;脾气暴躁;思维敏捷;但准确性差;情感外露,办持续时间长。

典型表现:胆汁质又称力量型或战斗型。情绪易激动,喜欢控制的感觉,不喜欢被控制,暴躁,一爆发而不能自制;反应迅速,行动敏捷;在语言上,表情上,姿态上都有一种强烈而迅速的情感表现;能够以极大的热情投身于事业,能够于艰难困苦作勇敢坚决的斗争,在克服困难上有不可遏止和坚韧不拔的劲头,而不善于考虑是否能做到,一旦精力消耗殒尽,往往对自己的努力失去信心,甚至半途而废,前功尽弃。

(刚愎自用、冲动莽撞)

适合职业:管理工作、外交工作、驾驶员、服装纺织业、餐饮服务业、医生、律师、运动员、冒险家、新闻记者、演员、军人、公安干警等等。

粘液质

神经特点:感受性低;耐受性高;不随意反应低;外部表现少;情绪具有稳定性;反应速度不快但灵活。

心理特点:稳定,考虑问题全面;安静,沉默,善于克制自己;善于忍耐。情绪不易外露;注意力稳定而不容易转移,外部动作少而缓慢。

典型表现:粘液质又称和平型。在生活中是一个坚持而稳健的辛勤工作者。由于这些人具有与兴奋的过程向均衡的强的抑制,所以行动缓慢而沉着,严格恪守既定的生活秩序和工作制度,不为无所谓的原因而分心。粘液质的人态度持重,交际适度,不作空泛的情谈,感情上不易激动,不易发脾气,也不易流露情感,能自制,也不常常显露自己的才能。这种人长时间坚持不懈,有条不紊地从事自己的工作。其不足有些事情不够灵活,不善于转移自己的注意力。惰性是他因循守旧,表现出固定性有余,而灵活性不足。从容不迫和严肃认真的品德,以及性格的一贯性和确定性。

适合职业:外科医生、法官、管理人员、出纳员、会计、播音员、话务员、调解员、教师、人力人事主管等。

4、抑郁质

神经特点:感受性高;耐受性低;随意反应低;情绪兴奋性高;

心理特点:沉静、对问题感受和体验深刻,持久;情绪不容易表露;反应速度慢但却深刻,准确性高。

典型表现:抑郁质又称完美型。有较强的感受力,易动感情,分析能力很强,对于细节方面很注意,能观察到别人不容易察觉到的地方;对外部环境变化敏感,喜欢安全的感觉,讨厌冒风险;这一类的人比较敏感,外表行为相对扭捏、怯弱、怀疑、孤僻、优柔寡断。具有批判主义倾向,有时候能在关键时刻提供较好的意见。(多愁善感、优柔寡断、孤僻多疑)

适合职业:校对、打字、排版、检察员、雕刻工作、刺绣工作、保管员、机要秘书、艺术工作者、哲学家、科学家。

多 血 质

优 点: 外 向、 活 泼 好 动; 轻 松 愉 快、 热 情、 可 亲、 开 朗、 豁 达; 好 交 际、 健 谈、 机 敏; 适 应 能 力 强、 善 组 织、 工 作 有 效 率、 富 有 朝 气; 表 情 丰 富、 情 绪 发 生 迅 速 丰 富 多 变; 反 应 敏 捷、 对 新 事 物 敏 感 而 不 深 刻。

缺 点: 兴 趣 广 泛 而 浮 躁、 易 随 波 逐 流; 眼高手低、轻 率 不 踏 实、 事 不 遂 心 则 热 情 锐 减; 情 感 不 易 深 沉、 易 见 异 思 迁; 缺 乏 耐 力 与 毅 力、 易 轻 率 作 决 定。

胆 汁 质

外 向 而 兴 奋 精 力 充 沛; 情 绪 发 生 迅 速、 强 烈、 热 情、 乐 观、 率 直、 语 言、 行 动 迅 速、 雷 历 风 行; 能 克 服 困 难 埋 头 工 作、 果 敢、 坚 持。

缺 点: 冲 动、 莽 撞、 易 怒 而 难 以 自 制; 刚 愎、 暴 躁、 倔 强 甚 至 挑 衅; 一 旦 精 力 耗 尽 则 情 绪 低 落、 信 心 受 挫; 烦 躁、 粗 心。 粘 液 质

优 点: 内 向、 沉 静、 谨 慎、 稳 重; 语 言 动 作 迟 缓、 不 易 暴 露 内 心 活 动、 性 情 平 和; 办 事 认 真、 细 心、 有 韧 性、 严 守 秩 序、 有 条 理; 不 善 言 谈、 交 际、 忍 让、 务 实、 可 依 赖。

缺 点: 执 拗、 不 灵 活、 适 应 能 力 差; 迟 钝、 被 动、 冷 淡、 显 得 落 落 寡 合、 有 惰 性、 保 守、 萎 蘼 不 振。 抑 郁 质

优 点: 严 重 内 向、 柔 弱、 敏 感、 腼 腆; 情 绪 发 生 慢 而 体 验 强 烈; 严 肃、 不 怕 困 难、 善 于 体 察 别 人 不 易 发 现 的 问 题。

缺 点: 情 绪 脆 弱, 畏 缩、 顺 从; 多 愁 善 感; 胆 小, 忧 心 忡 忡; 落 落 寡 合、 冷 漠、 多 疑、 犹 豫 不 决; 缺 乏 自 信, 常 为 小 事 而 动 感 情。

第一部分 学生用书

人最宝贵的是保持自己本来的气质。

——[日]河田一郎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可以看到,无论做什么事情,在什么地方,有些人总是活泼好动,反应灵活;有些人总是安静,反应缓慢;有些人总显得十分敏感、急躁;有些人总是很稳重、沉着。这些是„„ 故事放送

彼得、杰克、保罗、瓦鞑是四个歌剧迷,这一天晚上,著名的达丝尼歌剧团来到塔什剧院演出。可是由于路上塞车,等四个人兴冲冲赶到歌剧院的门口时,歌剧在10分钟前就开演了。为了保证演出不受干扰,剧院规定,开演10分钟后,停止检票,这就意味着他们只能等2个小时后开演的下一场。这时候,激动不已的彼得早就没有耐心向检票员求情了,他向检票员怒吼:“我有票为什么不让我进,规矩是人制定的,为什么偏偏是10分钟,而不是11分钟?再说是因为塞车我们才迟到的。你认为塞车是我们的过错吗? “那是市政交通问题,我们是受害者,你得让我进去„„”一边说一边推撞着检票员,越说越激动,越推越用力。这时候,一直在一旁寻找机会的瓦鞑趁彼得推撞检票员的瞬间,偷偷从检票员上举的右臂下钻了进去,边走还边回头做鬼脸。在这期间,保罗干脆走进了剧院旁的一个小酒吧,一边品尝着威士忌,一边等待下一场演出的开始。而杰克,一刻不停地抱怨自己,我怎么这么倒霉,昨天不小心摔坏了一只珍贵的花瓶,今天看演出又迟到了,要是我早点来,现在不就看成了。唉,我这人怎么这么蠢! 看了上述这个小故事,你也许会开怀大笑,但是我们身边确实存在这样的人,面对同样一件事情,他们的反应竟然如此不同。 角色扮演

请四位同学分别扮演故事中的四位主人公。 大家谈

我们来总结一下他们各自有哪些特点: 与检票员争论的彼得: 偷偷溜进去的瓦鞑: 心平气和的保罗: 自认倒霉的杰克:

你相信吗?如果不是看戏剧,而是去排队买票,他们四个人的表现也一定不一样,为什么呢?这是因为他们的气质类型明显不同。什么是气质呢? 在心理学上,上面四个人中,彼得是胆汁质气质类型的人,瓦鞑属于多血质气质类型的人,保罗是粘液质气质类型的人,而杰克属于典型的抑郁质气质类型的人。还有我们常常听说的,内向、外向、独立、依赖等,也是人们对不同人气质特征的描述。 动脑筋

初步了解了什么是气质,气质有什么类型后,让我们来分析一下,我们自己和身边人的气质类型:

我的气质类型:A.胆汁质

B.多血质

C.粘液质

D.抑郁质E.无法判断(

) 同桌的气质类型:A.胆汁质

B.多血质

C.粘液质

D.抑郁质E.无法判断(

) 爸爸的气质类型:A.胆汁质

B.多血质

C.粘液质

D.抑郁质E.无法判断(

)

妈妈的气质类型:A.胆汁质

B.多血质

C.粘液质

D.抑郁质E.无法判断(

) 当然,有些同学觉得上面所说的气质类型都不符合自己,这也是正常的,因为有很多人的气质足混合型的,即同时包含了两种以上的气质类型。 故事放送

英子是个十分文静的初中生,从来没有同学见过她发过脾气,无论做什么事,她总是不紧不慢。例如,有一次在公交车上,她的钱包被偷,她竟然一声不吭,好像偷去的是别人的钱包。但是下了车以后,她却责备自己不小心,没放好。唉,真没用!好多同学都说她没气质,她却委屈地说,她从小就是这样的,她妈妈也是这样的。而同班的夏柏,一个跟她长得差不多高的女同学比她厉害多了,说话像嚼豆子一样,既快声音也脆;做事也风风火火,似乎什么都不怕。上个礼拜,邻班一个调皮的男同学说她的坏话,她竟然将那个男生逼得躲进男厕所里。最近她竟然削了个短发,一副假小子模样,大家都说她很酷,有气质。

英子的气质属于哪一类型: 特点是:

夏柏的气质属于哪一类型: 特点是:

英子非常羡慕活泼好动的夏柏。英子常常因为自己做事情很慢,不愿意主动和同学沟通,而责备自己,有时候甚至有些自卑。她想,要是我有夏柏那么活泼就好了,她有那么多朋友,可以和男生痛痛快快地玩得很疯,她似乎从来没有烦恼„„

夏柏有时候也羡慕英子,人家多文静、淑女啊,而我,唉,同学说我是假小子,爸妈说我老是疯疯癫癫,什么时候才能长大?我为什么就不能文静一些,多点女孩子气?我为什么总是那么没有条理?我考虑问题为什么那么简单?

英子和夏柏都希望改变自己的气质,这可能吗? 自省与交流

1.你认为自己属于哪一种气质类型: 2.你也遇到过和英子、夏柏类似的烦恼吗? 3.你想改变自己的气质类型吗? 4.你认为气质类型能改变吗?为什么?

5.跟你的同桌分享一下你们各自的气质类型。并讨论气质类型是否能改变。 试一试

每种气质类型至少列举两位中外名人。 名人教诲

气质之美与其说是来自内心的修养,不如说它是来自一种对美好事物的欣赏能力。这种欣赏力就使一个人的言谈举止不同流俗。

——罗兰

第二部分 教师用书

一、教学目标

(一)使学生初步了解:什么是气质?气质有哪些典型的类型?

(二)使学生意识到气质本身没有好坏之分。应该悦纳自己的气质特征。

二、教学要点

(一)教学重点:气质没有好坏之分,每一种气质类型的人都会在一定的活动中占优势,而在其他活动中则没有优势。

(二)教学难点:使学生正确认识自己的气质类型并且接受它,根据自己的气质特征选择与此相匹配的活动。

三、教学过程

(一)导入:故事放送,角色扮演。 1.请四位同学分别扮演故事中的四位主人公,并总结四位主人公各自有哪些特点。 2.教师讲授:气质的理论知识。 (1)什么是气质?

气质是个性的重要组成部分,与人的高级神经活动的特点关系密切。气质决定了个体活动的风格,是一种比较稳定的个性特征。

(2)气质的类型及特点。

胆汁质:直率、热情、精力旺盛、生气勃勃、情绪易于冲动、心境变换剧烈、易感情用事、任性、脾气暴躁、易怒、缺乏自制力,是人们常说的急性子的人。

多血质:动作敏捷、活泼、灵活好动、热情、富于同情心、适应能力强、敏感、反应迅速、注意力容易转移、兴趣广而易变:喜欢与人交往,言语富于表达力和感染力,感情外露而易变,缺乏毅力和耐力,浮躁,轻率,是人们常说的活泼好动的人。

粘液质:沉着冷静、反应缓慢、安静、稳重踏实、沉默寡言、情绪不易外露,注意力稳定且难于转移,善于忍耐、缺乏活力、行动迟缓、为人拘谨、因循守旧等,说话少,动作迟缓,内心少外露,情绪发展慢但持久、坚韧、执拗,是人们常说的慢性子的人。

抑郁质:敏感、孤僻、行动迟缓、体验深刻、情感深入持久、善于觉察别人不易觉察到的细小事物,多愁善感,情感脆弱,畏缩而孤僻,反应慢而不灵活,胆小,是人们常说的多心的人。

(二)动脑筋:通过教师对气质理论的讲懈,分析一下自己和身边的朋友、亲人是什么气质类型。

教师应该让学生知道,在现实生活中并不是每个人都能归入某一气质类型的。还有许多属于中间型和混合型的。在此基础上,指导学生分析自己和他人的气质类型。

(三)故事放送。

1.让学生思考:英子和夏柏各属于哪种气质类型?自己是否也遇到过类似英子与夏柏的烦恼?是否也想改变自己的气质类型?

2.教师总结:其实人的各种气质类型是没有好坏之分的。而心理学家研究发现:人的气质类型主要是南遗传决定的,而且在一个人的一生中,气质是相对不变的。如果我们花几分钟观察托儿所的婴儿。你可能发现一个十分有趣的现象,即使只有一岁的孩子,他们之间也有很大的差异,有些很好动,有些则显得文静;有些十分爱哭,有些则十分快乐„„这说明,在出生时。人的气质类型就已经显示出来了。

同学们,我们已经知道了人的不同气质类型没有什么好坏之分,我们也知道了人的气质主要是由遗传决定的,那么我们应该如何面对自己的气质类型呢?

(四)课外作业:列举一些各种气质类型的中外名人,进一步让学生理解气质无好坏之分,应该悦纳各自的气质。

四、相关的心理学知识

(一)气质概说。

气质不是推动着人进行活动的心理原因,而是使人的心理活动具有某种稳定的动力特征,也即心理过程的强度(例如:体验情绪的强度、意志努力的强度)、心理过程的速度和稳定性(例如:知觉的速度、思维的灵活程度、注意力集中时间的长短)以及心理活动指向性特点(有人倾向于外部事物,从外界获得新印象;有人倾向于内心世界,经常体验自己的情绪,分析自己的思想和印象)等方面在行为上的表现。气质不仅表现在情绪活动中,而且也表现在包括智力活动等各种心理活动中。它仿佛使人的全部心理活动都染上了个人独特的色彩,具有某种气质类型的人,常常在内容很不相同的活动中都显示出同样性质的动力特点。例如一个学生具有安静迟缓的气质特征,这种气质特征会在学习、工作、考试、当众演说、体育比赛等各种活动中表现出来。气质的生理基础是神经类型,一个人的气质具有极大的稳定性,但也有一定的可塑性。

(二)气质类型。 气质类型是指在某一类人身上共同具有的典型气质特征的有机结合。关于气质类型。有以下几种主要理论:

1.外倾型和内倾型。

荣格1921年在他的《心理类型》一书中最先把外、内倾的概念引入人格研究。他根据“力比多”作用方向的不同,把人区分为外倾和内倾两种基本类型。“力比多”指向外部世界的人,属于外倾型;

“力比多”指向自己内部世界的人,属于内倾型。典型外倾者善交际,喜欢聚会,有许多朋友,喜欢交谈而不愿意读书,容易激动。粗心大意,爱开玩笑,喜欢变化,情感不易控制;典型内倾者安静。退缩。自省,不易激动,行事有周密的计划,很少发脾气,带有悲观色彩。给人可靠的感觉。

2.四种传统气质类型。

把人的气质类型分为“胆汁质、多血质、粘液质和抑郁质”四种类型,是心理学中流行的分类法。胆汁质的人感受性低,耐受性较高;不随意的反应性高,反应的不随意性占优势;外倾性明显,情绪兴奋性高,抑制力差;反应速度快,但不灵活。多血质的人感受性低,耐受性较高;不随意的反应性强;具有可塑性和外倾性;情绪兴奋性高,外部表露明显,反应速度快且灵活。粘液质的人感受性低,耐受性高,不随意的反应性和情绪兴奋性均低;内倾性明显,外部表现少;反应速度慢,具有稳定性。抑郁质的人感受性高,耐受性低,不随意的反应性低,严重内倾,情绪兴奋性高而体验深,反应速度慢,具有刻板性,不灵活。

在现实生活中并不是每个人都能归人某一气质类型的。除了少数人具有四种类型的典型特征外,大多数人均属于中间型或混合型。因此,不能牵强地给学生分类。

五、教学建议

1.如果学生用书的对象不是初一年级学生,教师可以让学生列举出四大名著中印象最深的人物,例如《西游记》中的孙悟空、《三国演义》中的张飞、《水浒传》中的鲁智深。当学生们列举完毕后,教师从中找出几个气质类型比较典型的作为例子。比如张飞、诸葛亮、唐僧,然后编几个小的故事情节,让学生判断,上述三个人中,谁最有可能是这个片段中的主人公,学生应该很容易答对。教师以此为切入点:为什么几乎所有的同学都这么认为呢?进而引出什么是气质的正题。

2.在介绍气质定义时,可以多举几个例子,以加强学生的感性认识。对气质的评价是本节的重点,因此,教师应该在这一问题上展开来,要抓住两点,首先是让学生意识到,人的气质和他的活动没有因果联系;气质没有好坏之分。每一种气质类型的人都会在一定的活动中有优势。而在其他活动中则没有优势。正确认识自己的气质类型并且接受它,根据自己的气质特征选择与此特征相匹配的活动,更易获得快乐和成功。比如,多血质的个体爱动,灵活,那么他选择去打篮球等比较合适,而抑郁质的个体选择下围棋、象棋等则更合适。

3.抑郁质类型的学生,在我们现在的社会背景中更容易被忽略,因此在列举名人例子时宜多注意列举这类名人。

4.在举例子时,学生难免会将属于性格的内容误以为是气质,教师应该巧妙引导。

第9篇:驾驶员交通安全意识淡薄的行为表现及成因分析

摘要:本文论述了交通安全意识及其特征,驾驶员交通安全意识淡薄的行为表现及其社会危害性;从社会环境和个人因素两个方面分析了安全意识淡薄的形成原因,并提出提高驾驶员交通安全意识的方法和措施。

关键词:驾驶员;安全意识;行为;原因;措施

1 驾驶员的安全意识及其特征

所谓安全意识是指人们对于普遍存在的安全问题和安全现象的感受及其所采取的态度的总称,是一个泛义综合的概念。它反映了人们对安全问题的心理状态,是社会意识的一种特殊形式。(1)

驾驶员的安全意识是通过感觉、知觉、记忆、思维、想象等对现实安全准确而清醒的认识,对外在客观事物的安全状态进行正确的判断,对自己的行为有意识的进行决策和控制,使自己或他人免受伤害。驾驶员的交通安全意识主要体现在驾驶员个人的社会责任感、驾驶道德、操作技能,对道路交通法规的遵守以及交通安全知识的掌握与运用。包括善待生命、珍惜生命的健康意识;事故严重、灾害频繁的风险意识;预防为主,防范在先的超前意识;行为规范、技术优先的科学意识;时刻注意安全的警觉意识。反之,则是交通安全意识淡薄及弱化的表现。

根据其特点,交通安全意识分为初级、高级和超脱三层境界:(2)(1) 初级境界:它是以不发生交通事故为准则。人们主要关注交通事故给社会带来的危害而致力于采取措施,抑制交通事故发生;(2)高级境界:就是在参与交通活动时,不仅注意自身和他人的交通安全,而且时刻规范自己的交通行为,自觉维护交通秩序;(3)超脱境界:不但具有高级境界的安全意识和行为,而且能从社会角度考虑交通安全的全局性问题。它是自尊自爱意识、大众意识、遵章守法意识的完美结合,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高度发达的象征。

2 驾驶员交通安全意识淡薄的违章行为及其社会危害性

2.1 安全意识淡薄的违章行为表现

意识决定行为,交通安全意识影响和支配着驾驶行为,交通安全意识淡薄必然引起交通违章行为的发生。在现实生活中,交通安全意识淡薄的违章行为表现繁杂多样,超负荷运转,疲劳驾驶;超速行驶,无牌无证驾驶,遮挡、涂改号牌,闯红灯,转向不打转向灯,违章超车、会车,违章挤道、占道、抢道、逆向行驶,开车不系安全带、聊天、打手机等等;这些交通违章违规行为严重威胁着交通安全。交通部门对交通肇事死亡的主要原因进行统计分析,驾驶员超速行驶、违章占道行驶、不按规定让行、违章超车、酒后驾车、疲劳驾驶、违章会车、逆向行驶和纵向间距不够9种交通违章行为是主要原因,其中,超速行驶是最主要 的,占23.13%,其次是疏忽大意,比例达21.86%,疲劳驾车的比例为13.11%,还有违章驾车、判断错误和违章停车所造成的事故也占有一定比例。

2.2 交通安全意识淡薄的违章行为对社会的危害性

交通安全意识淡薄的违章行为是引发交通事故的直接原因,它严重威胁着交通安全,也给社会政治经济带来严重后果。据公安部交管局公布2009道路交通事故情况,本全国共发生道路交通事故238351起,死亡人数高达67759人,275125人受伤,直接财产损失9.1亿元。频繁多发的交通事故不仅造成人民群众生命财产的巨大损失,而且严重影响了社会和谐与稳定,妨碍了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并引发了一系列的社会问题:一是对家庭的伤害和破坏,甚至造成人亡家破;二是给社会造成很大负担。由于交通事故造成人员伤亡,给社会福利部门增大了工作难度,加重了社会负担;三是引发社会治安案件。个别驾驶员因为违规违章受罚心怀怨恨,无故闹事,扰乱社会秩序;四是引发民间纠纷。发生交通事故后,因误认交通管理部门处理不公而产生过激行为,有的会触犯法律,走向犯罪道路。(3) 交通事

故所引发的社会矛盾应引起我们高度的警觉和重视。

3 驾驶员交通安全意识淡薄的形成原因

造成驾驶员交通安全意识淡薄的原因很多,但归纳起来,不外乎两个方面:一是外在的社会环境因素影响,二是内在的个人因素影响。

3.1 社会环境因素影响

3.1.1 交通违规违章现象在社会上普遍存在,很多人见多不怪并产生"从众心理"。最近修订的交通安全管理法,加大了对违规违章的处罚,交通安全管理部门也依法加大了查处力度,交通违法行为得到一定遏制,但各种违规违章现象还是普遍存在,时时发生,成为一种社会"常态"。违章违规现象的社会普遍性也使一些驾驶员错误地认为"法不责众",产生一种"从众心理",不考虑个人对交通安全应承担的责任和义务。这样的"骨牌效应",对社会的交通安全产生了很大的负面影响,也是违规违章行为"久治不愈"的结症所在。

3.1.2社会尚未形成文明交通的良好氛围,交通法规还未成为人们自觉遵守的行为准则和道德习惯。就目前的现实而言,交通安全问题还没有真正引起人们普遍的高度重视,交通法规的贯彻落实还没有完全到位。在某些驾驶员的心目中,交通安全只是一句口号,是职业的一种提示,是培训中的一句教导,是宣传中的一幅标语,是培训教材中的一个符号,除此之外并没有在具体行动中体现任何价值和意义。社会上不少人对各种违规违章行为也是熟视无睹,习以为常,听之任之,不纠正,不制止,有的甚至明知可预见的交通违法行为会危及到人身的安全也无动于衷。诸如此类的近似于麻木的思想,助长了驾驶员交通违法的歪风习气。

3.2 驾驶员个人因素影响

3.2.1法制观念不强。有些驾驶员交通违法并非不知法,不懂法,而是法规意识淡薄,明知故犯。对遵守交通法规"说起来重要,做起来次要,忙起来不要",甚至错误地认为"法规是死的,人是活的,只要不出事,就是好样的",无视法规的严肃性。

3.2.2道德观念模糊。道德观念缺失比一次交通违章更可怕。驾驶员职业道德出现偏差,就会改变行为方式和为人处世的态度。如:开"英雄车"、"斗气车"、"霸王车",不觉愧疚,反感到某种英雄式的自我满足;在随便停车而引起交通堵塞时,不觉难堪,反行若无事地享受其"言行自由";在弄虚作假逃避了交警检查处罚时,不羞愧改过,反因认为手段高明而自鸣得意。(4)

3.2.3社会责任感缺失。驾驶员职业的重要性在于它直接关乎着人的生命财产的安全,而有的驾驶员缺乏对自己和他人生命应有的珍惜和尊重,缺乏对国家、集体、家庭和他人的生命财产安全应有的责任心和高度负责精神,开起车来,把责任、安全、家人统统抛脑后,任所欲为,不计后果。丧失了社会责任感,缺乏安全意识、行为准则和道德规范。

3.2.4 安全与利益关系不清。交通安全关系到人的生命和财产安全,安全意识淡漠就是对生命的淡漠,但在现实生活中,他们不懂"皮之不存,毛何附焉"的道理,摆不正安全与利益之间的关系,为获取更高的经济效益,甘冒事故风险超载、超速;为蝇头小利不惜以个人或他人的生命财产作赌注,以违章作为实现价值的"捷径",甚至有"要想富就不能将交通法规顾"的错误观念。

4.提高驾驶员安全意识的方法及措施

提高驾驶员交通安全意识,首先要加强驾驶员的法制和安全教育,组织驾驶员定期学习交通法规,强化驾驶员的安全意识、事故防范意识和法制观念,提高遵守交通法规的自觉性;二是加强驾驶员的道德文明教育,使驾驶员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高尚的道德情操,养成文明驾驶的良好习惯。遇事要遵章守纪,礼让三先,理解和尊重别人,保护他人的生命和财产安全,自觉遵守交通法规,维护交通安全;三是要加强驾驶员的责任意识教育,增强驾驶员的社会责任感,让驾驶员明白自己所承担的维护自己和他人生命安全的重任和保障交

通安全的社会责任。时刻把"安全第一"放在心上,坚决杜绝一切违章违规行为的发生,保障行车安全;四是加强驾驶员的心理健康教育,培养驾驶员的情绪控制和心理调节能力,如发现驾驶员有影响行车安全的不良情绪和心理障碍及时疏导,消除不安全的心理隐患,保证驾驶员的身心健康;五是要加强交通安全管理,管理出安全,管理降事故,要加大安全监控设备投入,完善安全监管措施,扩大监管范围,加大监管力度,消除监管的"死角"和"盲点",预防和阻止违章违规行为的发生。

提高驾驶员的安全意识是一个长期的潜移默化的过程,不可能一蹴而就,只有不断努力,长抓不懈,才能达到预期目标。实现交通安全,不单单是驾驶员一方面的问题,需要人们的广泛参与和配合,需要人人从自我做起和全社会的共同努力。人们需要安全交通,社会呼唤安全的驾驶员,和谐社会需要一个安全、文明的交通环境。

上一篇:消防维保技术要求下一篇:后来你走了我哭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