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手机行业发展趋势

2022-08-12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第1篇:智能手机行业发展趋势

智能手机银行发展分析

【摘要】在市场经济的大环境中,现代银行面临严峻的挑战。金融产品的创新是当代银行生存与发展的不变法门。随着09年年初3G牌照的发放,手机移动增值业务再次受到了各利益方的关注,手机银行也不例外。本文基于当代中国银行企业所处的宏观环境,提出加强金融产品创新,不断发展与完善手机银行业务,介绍国内手机银行的发展现状,进而就我国手机银行存在的主要问题进行分析,阐述发展我国手机银行业务的战略构想,并从企业管理态度、产品扩张战略、用户体验、增值服务、企业合作及保障措施等方面提供了解决我国手机银行发展问题的六项发展策略。

【关键词】金融产品 创新 手机银行 发展策略

一、引言

近年来,国外并购风潮已然在国际金融行业刮起了一股飓风,其中对于金融服务行业的冲击尤为明显,华尔街的巨星陨落证实了金融风暴对于行业的毁灭性伤害。银行业的辉煌曾经已不复存在,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进行,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金融业相关条例的逐步完善,国内银行如今也面临着严峻的挑战。是故,为了增加银行的竞争优势,提升企业价值,在国内市场占据一席之地,企业除了应健全管理体制,更应积极推动金融创新。伴随着互联网的普及和电子商务的兴起,传统商业银行的经营模式和服务方式早已发生了巨大的变化,金融产品的推成出新为银行带来了新的生机。随着国内外移动通讯技术的不断发展成熟,移动交易技术的革新为银行带来的巨大利润已日益受到各界关注。而随着如何抓住机遇,跟随行业脚步,引领金融创新,将会在未来几年内受到更多业者的关注。

二、加强金融产品创新,关注手机银行发展

移动银行(Mobile Banking Service)也可称为手机银行,是利用移动通信网络及终端办理相关银行业务的简称。作为一种结合了货币电子化与移动通信的崭新服务,移动银行业务不仅可以使人们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处理多种金融业务,而且极大地丰富了银行服务的内涵,使银行能以便利、高效而又较为安全的方式为客户提供传统和创新的服务,而移动终端所独具的贴身特性,使之成为继ATM、互联网、POS之后银行开展业务的强有力工具,越来越受到国际银行业者的关注。如何突破业务现有发展瓶颈,增强客户的认知度和使用率成为移动银行业务产业链各方关注的焦点,智能手机已然成为下一波投资理财的新渠道。目前的手机银行客户端基本具备以下几个功能:

第一,提供基本的金融服务,如账户余额查询,明细查询,外汇查询,利率查询,利息计算,转账交易,缴税缴费,金融理财资讯,信用卡账务查询等服务,银行也可透过手机移动银行通知客户信用卡还款,贷款还款或其他异常讯息通知。

第二,智能手机银行还可结合智能手机的GPS定位功能,除了找寻离自己最近的ATM及分行网点等功能,亦可主动提供客户所在地区的特约商户资讯、最新优惠活动等贴心服务,以达到随时提供查询促销、优惠信息的掌中行销效益。

第三,智能手机移动银行可与超市、网上商城、影城等策略合作,提供用户手机上网购物或购票优惠,搭配快速取票或快递配送服务,达到随时移动购物的快速与便利生活。手机银行的主要特点是灵活、简单、方便。它能完全根据消费者的个性化需求和喜好定制,设备的选择以及提供服务与信息的方式完全由用户自己控制。通过手机银行,用户可随时随地获取所需的服务、应用、信息和娱乐。手机银行的应用范围很广,可从电子订票、自动售货机支付,到通过无线设备实现的各种商品和服务的在线选购和支付,以及金融交易和其他银行业务等。手机银行是能够为人们生活带来变革的新型商务,与传统电子商务相比,它具有明显优势。

三、立足国内发展现状,剖析发展潜在问题

我国的手机银行业务始于1999年。2000年,中国移动联合多家商业银行推出了手机银行业务,提供账户查询、转账、缴费和证券信息等服务。以2004年作为手机银行发展的分水点。2004年开始,各大银行纷纷推出的新一代手机银行业务可以进行现金存取以外的大部分银行业务,如2004年8月,民生银行与中国移动合作推出手机银行服务。2005年初,我国电子银行发展问题研究交通银行推出了WAP通信方式的手机银行服务,可以说是国内第一家“真正”的手机银行。2006年,我国手机用户已突破10亿。2006年,建设银行推出国内首个WAP手机银行等。经过近5年的发展,手机银行用户数量飞速增长,并逐渐从短信模式过渡到功能更为丰富的WAP模式,用户数从2004年的666万增加到2008年的13920万。

随着我国手机银行业务的逐步开展,中国的手机银行市场规模出了呈现快速增长的态势。据业内统计,就中国银行而言,从2008年至今,手机银行交易额年均增长率一度达到了329.2%。截至2012年末,手机银行交易总额达到1159.6亿。我国手机银行经过短短10年的发展,初步具备了一定的规模和效应,但是在发展过程中也存在显著的不足。国内银行力求通过金融产品和服务模式的创新画出一幅崭新的蓝图,然而在快速发展的过程中,银行业者必须认清发展形势,重视发展过程中暴露出的问题。星星之火可以燎原,切不可只图当下发展带来的效益而忽视其可能带来的损失,忽略发展中遇到的问题,对于银行业而言,其造成的损失将是覆水难收的。从当前现状出发,国内银行现面临着五方面的考验:

(一)快速发展,存在差距

我国手机银行快速发展,短短10年来由增长了1.5亿用户,呈高速发展态势。但是规模和占比与发达国家存在较大差距。对于11亿移动电话用户,手机银行用户仅有1.5亿户;仅占我国人口的11%,与发达国家具有较大差距。

(二)业务覆盖范围广,实际使用率低

我国手机银行能为用户提供全方位的在线服务,但实际使用率低。手机银行业务大致可分为三类:查缴费业务,包括账户查询、余额查询、账户的明细、转账、银行代收的水电费、电话费等;购物业务,指客户将手机信息与银行系统绑定后,通过手机银行平台进行购买商品;理财业务,包括炒股、炒汇等。但我国手机银行实际使用率较低。虽然银行不断提升金融产品与业务的创新,提出丰富的手机银行业务以满足用户需求,方便用户交易,然而实际在实际使用过程中,用户对于核心业务的使用率仍旧保持低落。大多数用户仍旧停留在服务查询与简单的转汇款操作上。

(三)银行主动营销多,客户主动办理少

目前,手机银行业务的拓展基本上是对客户办理网上银行或其他电子银行业务的同时绑定办理,客户主动要求办理的情况很少,主要原因是由于大部分客户不了解手机银行产品,银行的宣传力度也不够。大多数年轻客户能够接受网上银行,但他们对手机银行的安全性仍有一定的顾虑。

(四)我国手机银行发展新趋势

互联网带动各行各业在电子商务领域的蓬勃发展,对金融产业而言,金融产品电子化更是必然的趋势及方向。随着无线网络的普及覆盖,上网的速度大幅提升,智能手机和3G手机网络在国内市场推行,手机的功能不再只是通信工具,其逐渐成为集上网、消费、支付、交友等多种功能于一体的“百宝箱”。着眼于智能手机的热潮及移动商务发展的前景商机,各商业银行均陆续投入资源,逐步发展以智能手机为平台的手机移动银行服务,期望利用这样一个创新模式的电子金融服务平台,不断开发新型业务而获得大量忠实客户及其业务收入,为行业业务发展创造出另一波的移动生活革命。让客户不受时地限制的使用银行金融服务,获得金融资讯。对银行而言,可降低日常的营运成本,加强本身竞争优势,增加客户往来的忠诚度与认同感,提升银行本身价值。我国手机银行市场潜力巨大。今后,手机银行一定会成为商业银行的一个崭新的服务渠道和盈利增长点。

(五)我国手机银行面临新威胁

手机银行面临着新两大新威胁。第一,手机银行网络机构存在安全隐患,客户的权益可能会受到侵损甚至导致国家金融经济结构瘫痪。虽然,手机银行伴随智能手机热潮高速发展,但由于现实生活中出现的手机短信欺诈、消费者账户和密码可被植入木马、病毒、假网页等技术手段被窃取进行操作、直接威胁用户的资金账户等屡屡见诸报端的负面消息影响,使客户在接受手机银行时心存疑虑。据中国金融认证中心(CFCA)调查,58.5%的受访用户表示安全性是其选择手机银行品牌时核心的考虑因素。换句话说,目前阻碍客户选择手机银行的最大因素是其对手机银行安全性的担忧。第二,法律环境及监管不到位。手机银行属于新生事物,大多数国家还没有配套的法律法规与之相适应,因此,银行在开展手机银行业务时基本上处于无法可依的状态。客户通过电子媒介达成协议的有效性还不确定性,在客户信息披露和隐私权保护方面,客户的权利和义务还不明确。信息传输不安全、病毒感染、手机上网速度慢、手机丢失、功能不足、遗忘密码、操作不便等因素影响我国用户使用手机银行的信心。

四、把握金融创新机遇,发展手机银行策略

随着政府金融政策的开放,金融机构大幅增加,产业环境面临强大的竞争压力,加上银行业同质性高,金融市场过度竞争日益严重,以致银行获利降低,风险增高,所以要如何降低经营成本,提升银行竞争力,透过发展电子金融创新机遇已成为各银行主要的策略。电子金融为银行重要的服务通道,而移动银行后续发展的潜力将更为惊人,电子金融市场中的客户,不再以银行柜台作为主要服务通道,所以各商业银行在通道策略和资源配置上应重新定位。对于发展智能手机移动银行应成为银行经营策略的研究重心,如何避免同质化,基于前文对国内手机银行的发展现状,提出以下六点发展性策略:

(一)改变管理者态度,发展电子金融

企业的管理者对于企业文化及发展影响甚巨,以银行业来看,存贷款业务为银行的主要核心业务,虽然发展电子金融对于经营绩效显现上,无法如贷款或理财等业务对银行经营绩效的优劣可立即呈现,因此,部分金融业管理者对银行业务的经营策略上,往往偏向用传统模式为主要经营方式。以发展智能手机移动银行来论,发展电子金融,将有可能创造更多的商机与庞大的市场,因此银行管理者认同并全力支持积极发展各种电子金融服务对于银行经营策略是非常重要。

(二)运用产品扩张策略,满足客户需求

要想在本国银行过度竞争的市场环境中,强化自身优势,以及提高销售量或占有率,唯有不断地研发与创新电子金融产品,提供新一代或是相关的产品给现有客户,进而运用产品扩张策略,采取产品延伸的策略,扩大现有产品的深度和广度,满足客户多元及便利的需求服务,抢占客户使用市场占有率。同时,要发展企业客户,扩大创利空间。现行发展的智能手机移动银行主要定位是以个人客户为主,对于企业客户在操作权限控制的需求上,目前尚不能满足,所以思考如何将网上银行的企业操作权限模式套用于移动银行,来满足企业客户对于移动金融及内部安全控制的需求,将非常有利于移动手机银行的发展。

(三)注重用户体验,关怀用户成长

帮助用户解决实际问题应成为手机银行业务发展的着眼点。智能手机银行业务作为新生事物多数人并不了解,“与用户在学习中分享手机银行的方便快捷”应成为较好的营销主题。我国的手机银行业务还处于起步阶段,发展任重而道远,牢固树立“以客户为中心”的理念,满足用户的切实需要,提供使用便利和更高的安全标准是手机银行业务发展的关键。

(四)提供增值服务,提升产品价值

在经营策略上,发展智能手机移动银行,除了基本的金融服务功能外,还要善于利用智能手机的功能特性,提供各种附加值的服务,突破过去的销售模式,通过智能手机和移动网络结合创造新形态的网络媒体,发展更多贴近消费生活的服务,让消费者享受移动银行的便利外,跟提升产品的价值。

(五)加强合作,推动综合性服务

一方面要加强银行间合作。鼓励各银行进行业务合作和业务整合,推动银行间的通信连接和数据文换,以及前后台系统的资源共享与合作,逐步加快金融服务的一体化进程,以减少成本,提升服务内容和质量,更大限度的满足客户特求。另一方面,要加强与移动运营商合作。资费问题是制约手机银行发展的一大因素。制定易于用户接受的收费机制,有利于推动手机银行的发展,各银行可以考虑与移动运营商合作,制定数据套餐式收费办法,有一方统一收取,最后二者再进行利益分成。

(六)采取移动银行保障措施,确保交易安全

现行移动银行交易采用SSL加密通信协议,确保数据全程加密,同时采取密码控制、登陆超时控制、签约机制、转账额度自主设置等措施提高交易安全性。若以上的安全措施可应用于企业客户,让企业客户可以安全地交易,将使移动银行能更加蓬勃的发展。

五、结语

银行企业如何在残酷的竞争中脱颖而出,摆脱银行业同质性的束缚,关键在于服务创新与业务水平的提升。尽管手机银行存在很多不足,但因手机银行能够真正为客户提供超越时空的“3A(任何地点、任何时间、任何方式)”、更具个性化和更具安全性的服务。相信随着移动通信技术的发展、移动终端设备智能化以及资费的平民化,必然催化手机高速上网人群的扩大,这种转变将为潜伏已久的手机银行带来了巨大的发展契机。

参考文献

[1]余波,单树峰.金融产品创新:理论、约束和策略[J].河南社会科学,2003,11(4):66-68

[2]刘安霞,陈昭旭,李晓彪.我国商业银行金融产品创新现状及对策研究[J].科学决策,2010

[3]何军.论商业银行的金融创新[D].西南财经大学,2006

[4]柴迎春.手机银行风险分析及监管策略探析[J].现代经济信息,2010,(13):201

作者简介:王建珍(1975-),女,汉族,福建省屏南县人,毕业于中央广播电视大学法律本科专业,现任职于屏南县农村信用合作联社,联社主任,研究方向:金融法律学。

作者:王建珍

第2篇:高校手机图书馆发展趋势分析

〔摘要〕手机图书馆是移动互联网下对传统图书馆信息及知识服务的延伸。为了进一步探究高校手机图书馆的发展趋势,本文以“985工程”院校为例,于2013年1月对高校手机图书馆发展的现状进行调查,并与2009年调查的结果进行比较分析,从而得出2009-2012年高校手机图书馆的发展趋势,最后结合移动互联网的发展,预测未来高校手机图书馆的发展趋势。

〔关键词〕高校;手机图书馆;发展趋势;调查

DOI:10.3969/j.issn.1008-0821.2013.07.035

The Analysis of University Mobile Library Development Tendency

——Taking the 985 Project University Libraries as ExamplesXing Weihui

(Faculty of Fundamental Courses,Tianjin Foreign Studies University,Tianjin 300204,China)

〔Key words〕university;mobile library;development tendency;survey

手机图书馆是移动互联网下基于无线通信及手机终端的一种新型服务模式,是对传统图书馆信息及知识服务的延伸。从2005上海图书馆开通全国首家手机图书馆[1]至今,高校手机图书馆发展的现状及趋势如何?其中,马爱芳,杨国美[2]于2009年以“211工程”院校为例,进行了我国高校图书馆手机服务现状的调查与思考,卢颖[3]于2010年以“985工程”院校为例,进行了手机图书馆服务比较分析,余世英,明均仁[4]于2011年以高考填报志愿参考系统的797所高校为例,进行了国内高校手机图书馆移动信息服务调查与分析。为了进一步探究高校手机图书馆的发展趋势,本文以“985工程”院校为例,于2013年1月对高校手机图书馆发展的现状进行调查,并与前述几次调查的结果进行比较分析,从而得出2009-2012年这3年来高校手机图书馆的发展趋势,最后结合移动互联网的发展,预测未来高校手机图书馆的发展趋势。

1调查及数据

1.1调查方法

本次调查主要通过网络进行,包括图书馆页面浏览、基于手机终端对手机图书馆进行试用。笔者对“985工程”的44所高校图书馆的网站进行浏览(5所分校图书馆除外),重点包括首页、最新消息等,部分高校图书馆的首页就有明显的“移动图书馆”的链接。其次从通知通告、读者服务、站内搜索等查找相关信息,包括手机图书馆的试运行、注册、开通、推广活动等,如果找不到手机图书馆相关信息,则进行论文及网上搜索,以尽可能的完善调查数据。最后基于安卓手机对手机图书馆进行试用,以体验手机图书馆的功能及性能。

1.2调查数据

截至2013年1月24日,在“985工程”的44所高校图书馆中,除去5所分校图书馆,有2所高校图书馆的网站(国防科技大学、中央民族大学)从校外无法打开,因此,如下表格是基于37所高校图书馆的调查数据,包括调查的路径,手机图书馆网址,开通时间,服务方式及内容,合作的方式等。由于高校较多,数据量较大,笔者采用了分门别类的方法,把合作方式、服务内容类似的高校图书馆放在一起。如下表格中图书馆排名不分先后。

高校手机图书馆发展趋势分析表1提供手机图书馆网站服务的图书馆信息

图书馆名称调查的路径手机图书馆网址开通时间服务方式及内容说明北京大学图书馆首页>最新消息>移动图书馆上线http:∥wap.lib.pku.edu.cn2011-07-01清华大学图书馆首页>移动图书馆http:∥mo.lib.tsinghua.edu.cn2007北京理工大学图书馆首页>最新消息>关于北京理工大学移动手机图书馆开通试用的通知http:∥bjlg.ddlib.com/ddlib/2012-06-08北京师范大学图书馆首页>移动图书馆http:∥m.lib.bnu.edu.cn2012-11-19复旦大学图书馆首页>移动图书馆http:∥mlib.fudan.edu.cn/ddlib/2011-09同济大学图书馆首页>掌上图书馆http:∥www.lib.tongji.edu.cn/m2011-12-08浙江大学图书馆首页>移动图书馆http:∥zju.superlib.com

http:∥zju.ddlib.com2012-11-011.移动图书馆(书生)

2.包括图书、电子资料检索及全文阅读,资源导览与动态,读者服务与培训,本馆概括与消息,导航与热门,学术与讲座;读者借阅历史、借阅状态查询与操作,短信预约提醒、短信推送。中国海洋大学图书馆首页>资源动态>移动图书馆开通http:∥222.195.226.30:8081/m

http:∥ouc.superlib.com2012-09-11大连理工大学图书馆首页>移动图书馆http:∥opac.lib.dlut.edu.cn:8081/m2011-06-03厦门大学图书馆首页>下载>手机客户端m.xmulib.org2011-03-181.移动图书馆(汇文)

2.检索,新书通告,通知及讲座,热门借阅及评价,推荐阅读。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图书馆首页>移动图书馆http:∥i.buaalib.com/2011-11-15天津大学图书馆首页>移动图书馆http:∥m.superlib.com/2472012-09-10哈尔滨工业大学图书馆首页>移动数字图书馆http:∥m.superlib.com/1055/2012-06-06华东师范大学图书馆首页>手机网站http:∥m.lib.ecnu.edu.cn2012-11-16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图书馆首页>新闻公告>欢迎使用移动图书馆http:∥m.lib.ustc.edu.cn2012-04-28山东大学图书馆首页>移动图书馆开通http:∥m.lib.sdu.edu.cn2012-09-20武汉大学图书馆首页>武汉大学“手机图书馆”正式开通使用http:∥m.superlib.com/4602012-12-18湖南大学图书馆首页>移动图书馆http:∥mlib.hnu.edu.cn〖〗2012-05-25电子科技大学图书馆首页>移动图书馆http:∥uestc.superlib.com2012-11-13西安交通大学图书馆首页>服务导航>移动图书馆http:∥wap.lib.xjtu.edu.cn2011-07-18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图书馆首页>移动图书馆http:∥m.5read.com/9002012-05-17兰州大学图书馆首页>移动图书馆http:∥m.lib.lzu.edu.cn/2013-01-16中山大学图书馆在北校区医学院图书馆最新消息中有试用信息http:∥m.superlib.com/172011-11-07华南理工大学图书馆首页>超星移动图书馆http:∥m.superlib.com/2642012-06-251.手机图书馆(超星)

2.包括搜索与数字阅读,馆藏查询,电子资源,我的订阅及个人中心,本馆新闻及资源动态,图书与期刊导航,意见反馈及服务指南中国农业大学图书馆首页>公告栏>博看手机图书馆试用服务开通www.bookan.com.cn/caulibwap2012-10-08南京大学图书馆首页>读者服务>手机图书馆(首页>Mobile+)http:∥219.219.114.83/androidSchoolLibInterfacenju/app/collegeLib.apk2012-05-20东南大学图书馆首页>移动图书馆http:∥58.192.117.2/upload/seuydlib.apk2012-04-25客户端模式续表1

图书馆名称调查的路径手机图书馆网址开通时间服务方式及内容说明上海交通大学图书馆首页>手机图书馆http:∥www.lib.sjtu.edu.cn/m/index.wml2010-10-26重庆大学图书馆首页>服务>手机图书馆http:∥mlib.cqu.edu.cn2008四川大学图书首页>短信与邮件服务http:∥125.70.226.87:88882012-11-22页面无法打开注:1.带图书馆表示还有超星移动图书馆试用。2.中国农业大学图书馆,手机图书馆合作方为博看。3.开通时间,从最新消息、通知通告中获取,包括运行时间或试运行时间,这里未作细分。表2只提供短信服务的图书馆信息

图书馆名称〖〗调查路径开通时间服务内容中国人民大学图书馆首页>公告/要闻>中国人民大学图书馆启动手机短信服务的通知2012-02-21东北大学图书馆首页>短信服务2012-11-30图书预约通知、催还通知、提醒还书和图书馆公告信息注:这里只列出单独提供短信服务的图书馆信息。另外有10所高校图书馆在开通网站服务的同时也开通了短信服务,这里不一一列出。表3提供其他服务的图书馆信息

图书馆名称服务方式及内容清华大学图书馆彩信服务,包括电子期刊最新信息彩信推送服务。

音视频服务,提供“爱上图书馆”系列短剧。北京师范大学图书馆Hot Article最新热门文章推荐,用户可以下载并安装客户端app的方式获得此项服务。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图书馆微信服务,推送图书馆的服务信息。上海交通大学图书馆手机报刊,现在通过手机浏览器登录“博看交大网”,即可浏览3 000多种畅销中文报刊,人们日常订阅的杂志几乎都囊括其中。北京理工大学、重庆大学、大连理工大学、东南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华南理工大学、天津大学、同济大学、西北工业大学“卓越联盟图书馆知识共享服务平台”(http:∥g.superlib.com)是卓越联盟图书馆资源的联合搜索和导航,它系统揭示了卓越联盟各高校图书馆实体印刷型书刊文献和数字资源的收藏、建设状况,并通过移动阅读的技术优势实现联盟高校文献资源的共建、共知、共享[5]。

23年发展趋势分析(2009-2012)

2.1手机图书馆服务得到了长足的发展

相比2009年只有11所高校开通了手机图书馆服务,2013年实际调查的37所高校中,30所高校开通了手机图书馆网站服务,另有2所高校也开通了短信服务,只有5所高校没有开展手机图书馆相关服务,手机图书馆服务实际占比为86.5%,比起2009年的29.7%高出许多,手机图书馆服务得到了长足的发展。

2009年8所高校开通了短信服务,短信是最基础的应用,只有5所高校开通了手机图书馆网站服务。截止2012年,30所高校开通了手机图书馆网站服务,手机图书馆网站服务实际占比为81.1%,比起2009年的13.5%高出很多,手机图书馆网站得到了长足的发展。而且,从手机图书馆网站开通运行或者试运行的时间来看,比较多的集中在2012年,说明近一年来手机图书馆的发展是突飞猛进。在手机图书馆网站服务中,大部分都是WAP网站服务模式,个别高校的手机图书馆使用客户端模式。

2.2手机图书馆服务内容逐步丰富

现有的手机图书馆网站的服务内容基本上都有所丰富,

图1手机图书馆发展趋势图

在2009年的馆藏查询、借阅查询及操作(借阅、续借、预约)、馆内新闻、热门推荐与排行等服务内容的基础上,增加了期刊、电子书、论文等内容的检索以及全文阅读,图书与期刊的导航,学术及讲座消息等相当重要且贴近用户实际的服务内容,部分图书馆还扩展了自己的特色服务内容,例如清华大学图书馆新增可跨库的电子资源、数据库检索。各高校手机图书馆都在逐步提高读者获取内容的全面性及方便性,也在逐步提高读者对交互及个性数据的需求。

短信服务的服务内容基本上维持不变,包括基本的图书到期、过期、预约、催还提醒以及图书馆通知、新书推送、个人借阅信息查询等,但也有部分图书馆扩展了短信服务内容,例如清华大学图书馆新增馆藏目录书目自助短信推送服务(馆藏的题名、馆藏地、索书号),图书馆常用服务联系方式自助短信查询(服务具体地点、联系人和电话)。相比手机图书馆网站服务而言,短信服务在服务内容和服务模式上都没有太大变化,一般都只是细节上的差异。

2.3手机图书馆应用逐步多样化

2009年,手机图书馆最主要的应用是短信服务,其次是手机图书馆网站服务,到了2012年,手机图书馆服务成为最主要的应用,大部分高校都已经开始着手大力发展手机图书馆相关服务。除了手机图书馆网站服务和短信服务,各高校还积极发展了其他应用,包括微博,微信,彩信,音视频服务,电子报刊,高校联盟手机网站等。例如,清华大学、北京师范大学、复旦大学、同济大学、南京大学、湖南大学、西安交通大学等高校图书馆开通了微博应用,包括新浪微博和腾讯微博;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图书馆还开通了微信服务;北京师范大学和上海交通大学都开展了针对手机阅读专门的应用服务;清华大学图书馆功能最为丰富,包括彩信服务、音视频服务、用户体验服务等;而卓越联盟图书馆知识共享服务平台则为未来的馆馆相联、网网相联、库库相联的图书馆[6]提供了方向。在移动互联网的推波助澜下,新兴的OTT业务如微博、微信,尖端的IT技术如云计算、虚拟化,移动业务的发展如3G/4G等,都为手机图书馆应用的多样化提供了丰富的发展空间。

2.4推广形式多样化

为了更好的推广手机图书馆服务,大部分高校都在图书馆首页显要位置放置了诸如“移动图书馆”“手机图书馆”“掌上图书馆”的链接,32所提供手机图书馆服务的高校中就有19所高校可通过首页直接找到手机图书馆服务信息,为用户使用及服务推广提供了便利。同时,部分高校也是使用了其他各式各样的推广手段,例如北京大学图书馆发起的“移动图书馆注册使用有奖活动、试用者征集活动、建设调查暨建议需求沟通会”,清华大学图书馆发起的“用户体验调查”,中国农业大学图书馆、东南大学、中国海洋大学发起的“移动图书馆服务用户调查”,北京师范大学图书馆发起的“‘移动悦读尽在掌握’移动图书馆抽奖活动”,复旦大学图书馆发起的“‘移动图书馆注册就有礼’系列活动”,同济大学图书馆发起的“图书馆‘移动服务’推广季活动”,华东师范大学图书馆发起的“‘移动阅读平台’宣传活动”,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图书馆发起的“移动数字图书馆试用活动征集”,四川大学图书馆发起的“图书馆移动信息服务宣讲及体验说明”等。各高校图书馆不光是简单的推出手机图书馆服务,而是更多的借助宣讲、体验、抽奖、调查、征集、试用等手段来推动手机图书馆的应用及使用。

2.5合作模式稳固,系统使用稳定

从合作模式来看,短信服务主要是与通信运营商的合作,而手机图书馆网站基本上都是基于WAP的手机图书馆模式(包括页面模式和客户端下载模式),其合作模式主要是与各图书管理系统供应商的合作,如书生、超星、汇文等。

为了验证手机图书馆网站的功能及性能,笔者也逐一对手机图书馆网站进行了浏览与试用,30个手机图书馆网站中,有25个可顺利打开,3个完全不能打开,2个页面不能打开但是客户端方式能访问。在可以访问的27个手机图书馆中,系统运行稳定,各功能模块打开速度也快,可用性相比2009年有所提高。

3未来发展趋势分析

结合本次调查的结果,前述的3年发展趋势分析,以及移动互联网的高速发展,笔者对未来高校手机图书馆的发展趋势进行了如下的分析。

3.1手机图书馆成为高校图书馆大力发展的重点

当前,移动互联网炙手可热,人们热衷于使用手机畅游互联网。基于互联网的移动业务“移动电子阅读”,对于传统图书馆的冲击是显而易见的。因为手机便于携带与使用、功能丰富、屏幕更大更清晰、容量提升等诸多优势,手机阅读日益繁荣。手机图书馆的建设与使用,恰恰符合手机阅读的特性,同时也是对传统图书馆信息及知识服务的延伸,因此手机图书馆是未来高校图书馆大力发展的重点。前述的“985工程”高校手机图书馆3年发展趋势分析也佐证了这几年来手机图书馆在高校中飞速的发展。未来手机图书馆的发展会更加迅猛,不仅是“985工程”高校图书馆,其他高校图书馆,乃至社会图书馆、企业图书馆等都会大力着手进行各自手机图书馆的建设。在发展模式上,将主要是WAP网站服务模式,辅以客户端模式、移动设备模式以及手机软件应用模式。

3.2继续丰富服务模式及内容

目前的手机服务大部分还是集中在手机图书馆网站及短信服务上,开展其他服务的高校图书馆少,开展的服务也少。随着3G、4G、智能手机技术、云平台的发展,为图书馆从简单的服务到复杂服务提供了可能,电子资源有效的阅读方式、电子资源直接下载使用的方式、专业的信息及技术推送服务、有针对性的参考咨询服务、大数据量的音视频服务等,都可以成为手机图书馆服务的内容,前述清华大学图书馆提供的音视频服务就是一个很好的尝试与借鉴。未来手机图书馆会进行有效的阅读资源整合,构建强大的阅读资源体系,并依托云资源平台,提供电子书、影像及视频服务,依托云计算平台,提供移动检索、跨库检索服务,依据用户需求分析,搭建基于读者应用的学习中心和学习平台,依托专业化的馆员队伍的建设,提供专业的信息及知识服务。例如,电子借阅服务模式的发展延伸了高校手机图书馆的服务模式,商业阅读资源的引入以及与通信运营商的密切合作等为高校手机图书馆在资源和平台上提供了基础。

3.3建设特色资源以实现更好的专科服务

目前手机图书馆都是采取与供应商合作的模式,供应商提供的手机图书馆的功能大同小异,导致现有手机图书馆的应用也是千篇一律,不符合各自图书馆特色发展的需要。前述30所手机图书馆网站中,就有16所使用的是超星手机图书馆系统,其界面与功能基本上都是一样的。图书馆的优势在于资源,尤其是馆藏特色资源,于是图书馆的核心竞争力就表现为针对满足特定需求的图书馆的特色资源。手机图书馆不只是提供表面的适用于手机的简单服务,而会基于手机图书馆平台,针对符合本图书馆服务的读者进行专业资源的建设,同时利用图书馆的优势制作具有一定特色的适合手机图书馆的资源[7],以充分发挥手机图书馆手机阅读的优势。另外,手机图书馆将在资源内容及检索内容上将继续丰富,包括文本、有声读物、图片、视频、音频、外部免费资源或者各种商业资源,并提供相应资源的有针对性的检索功能和定位功能。

3.4更好的服务,更好的推广

目前“985工程”的大部分高校都已经搭建了自己的手机图书馆,部分高校还对手机图书馆的推广应用进行了实地的工作,但手机图书馆的实际使用情况如何,后续如何提升服务,如何真正的为读者服务,都是值得思考的问题。各图书馆将会对手机图书馆的使用情况进行调查,找出好的应用并加以推广,提升不完善的应用,并对服务进行优化,同时进行用户需求调查,针对用户的需求与特点进行针对性建设。未来图书馆的发展将会转向服务,以用户的需求为导向,进行图书馆资源的整合,提供有实际价值的服务,形成用户驱动的模式。图书馆资源的建设,服务的开展,以及图书馆人员的选择与管理,都将在以用户为中心的基础上进行。例如,在参考咨询方面,为用户提供丰富的咨询手段,包括FAQ、邮件或短信咨询、面对面的咨询、实时咨询、读者推荐、论文指导等,在信息服务及查询方面,为用户提供更加个性化及更加实时性的信息推送功能,推送的内容更加有针对性,内容更加丰富,表现形式更加多样化。

参考文献

[1]上海图书馆开通首家“手机图书馆”[J].当代图书馆,2005,(9):11.

[2]马爱芳,杨国美.我国高校图书馆手机服务现状的调查与思考——以“211工程”院校为例[J].图书馆工作与研究,2009,(12):87-90.

[3]卢颖.“985工程”院校手机图书馆服务比较分析[J].图书馆学研究,2010,(9):75-77.

[4]余世英,明均仁.国内高校手机图书馆移动信息服务调查与分析[J].图书馆杂志,2011,(9):45-48.

[5]“卓越联盟”图书馆知识共享服务平台在北京理工大学开通[OL].http:∥lib.bit.edu.cn/index/news/news0016.html?tabIndex=0&inLeftIndex=2.

[6]王世伟.再论智慧图书馆[J].图书馆杂志,2012,(11):2-7.

[7]鄢小燕,李名洋.国内图书馆手机移动信息服务现状研究[J].图书馆学研究,2010,(1):63-67.

作者:邢维慧

第3篇:智能手机的发展及新问题

可以预见,随着生产成本的降低,智能手机很可能会在几年内取代普通功能手机,成为大部分移动用户的首选。从另外的角度来看,它也会带来一些新的问题,这些问题有些刚出现,其本质上可能是无害的,还有些问题是完全恶意的,甚至让人防不胜防。

注:工业和信息化部通信软件测评中心是集通信软件技术研究、通信软件标准制定及通信软件测评为一体的专业实验室。中心通过了CNAS认证,具有产品测试、验收测试、可靠性测试、标准符合性测试及互操作性测试等多方面的软件检测和评估能力。

快步迈入人们的日常生活

相对于功能手机(Feature Phone)而言,智能手机(Smart Phone)扩展性更高,性能更强,其特点是手机内预装开放式操作系统、可以安装第三方应用软件。基于开放式操作系统的应用软件操作友好性更好、执行效率更高、可以访问更多的系统资源。

因此,结合应用软件的智能手机可以提供更加丰富的功能。目前在我国最为流行的智能手机使用的操作系统包括Symbian、Android、iPhone OS、Windows Mobile等。

根据ComScore的数据统计,2010年美国2.34亿移动用户中,约4500万拥有智能手机,市场占有率接近20%。

据IDC数据显示,全球智能手机发货量在2010第三季度增长了90%,在今年前三个季度中,全球智能手机发货量为2.006亿部,与去年同期的1.196亿部相比,增长了67%。我国智能手机目前市场占有率虽然不高,但增长速度极快,根据艾媒市场咨询调查数据显示,2010年中国智能手机市场销售增长迅速,全年智能手机销售量将有望达到3000万部,相比2009年,增加了800万部,增长率为34.5%。

可以预见,随着生产成本的降低,智能手机很可能会在几年内取代普通功能手机,成为大部分移动用户的首选。

智能手机和移动互联网

在最近几年里,移动通信和互联网成为当今世界发展最快、市场潜力最大、前景最诱人的两大产业,它们的增长速度都是任何预测家未曾预料到的。因此,移动通信和互联网相结合的移动互联网巨大的发展前景毋庸置疑。

从已知的移动互联网核心业务如微博、社交网络、即时通信、定位导航、电子支付等的发展过程来看,智能手机在其中扮演了紧密契合,不可或缺的角色。如Facebook、Mobile Navigator导航软件、微博Tweeter一般都推出了支持不同操作系统的版本,极大丰富了智能手机的功能和使用范围,反过来,通过智能手机的预装和应用商店的推广,将业务“推送”到了更多普通移动通信用户、不同客户群的日常生活中。

面临的新问题

智能手机的功能日渐丰富,如iPhone Appstore上的应用已经超过了25万个,Android应用也超过了10万个,涵盖的领域包括诸如文件管理、网络、社交、多媒体、学习办公、游戏等多个领域,几乎可以涵盖和适用所有的人群。反过来说,除了基本电话功能之外,几乎每一个普通移动通信用户都可以从智能手机及其应用程序中找到自己的兴趣点。

但是,大部分普通移动通信用户都不是移动通信或者计算机技术方面的专家,很多人甚至搞不清楚什么是3G,什么是程序,什么是病毒。智能手机的高性能和高扩展性,从另外的角度来看,也会带来一些新的问题,这些问题有些刚出现,其本质上可能是无害的,但普通用户较难接受;有些问题可能在不同的用户认识中会有不同的理解;还有些问题是完全恶意的,甚至让人防不胜防。

“流量话费”事件

“前几天刚买的××智能手机,今天一查详单,竟然就产生了几十甚至几百元的GPRS流量费,详单上有明细的流量扣费记录,有的记录时间还是发生在半夜,根本没有使用手机上网……”

去年底以来,网络、电视、报纸上陆续出现了类似的报道和用户投诉,因为涉及到了用户切身的经济利益,在国内产生的影响很大。很多人开始谨慎审视自己手中的智能手机,开始时不时地查询自己的话费详单,一旦发现了某些说不清道不明的流量,更是风声鹤唳,曾几何时风光的智能手机成了烫手的山芋。

之后,部分运营商和厂商进行了解释,“智能手机一般都有推送功能,邮件、天气、部分程序可能会自动更新,这也就是很多用户反映的‘偷流量’问题。即便是你在睡觉,手机还是可能通过后台悄悄在产生流量。”

从专业分析和实验数据来看,对于新出厂的智能手机,解释基本上是成立的,即使会自动产生流量,数据量也不大,消费者一般可以放心使用,如果不希望自己的手机自己走流量,可以选择关闭蜂窝网络或者办理一些流量套餐。

但是,消费者还是应该谨慎安装使用第三方应用特别是拥有互联网访问,需要用户支付费用的服务(发送短信、直接呼叫电话号码等)功能的第三方应用,安装前可根据提示判定该程序调用的系统能力是否与自身功能一致并自行选择是否继续安装,安装后可通过查询详单确定是否产生不明流量和话费。

信息安全

“前不久,北京市的公司职员小金在使用手机登录自己的QQ时,发现手机网络提示密码错误。试了几次之后,小金发现依然登录不进去,这时她意识到,自己的QQ密码可能被盗了。”

这是央视《每周质量报告》2011年的一期节目“警惕手机秘盗”中警示用户注意自身手机信息安全的一段实例,这段实例中的用户信息是QQ账号和密码,而在一个普通用户的手机中,常见和比较重要的用户信息还包括IMEI、IMSI、位置信息、电话簿、短信、通话记录、文件等。那么,这些用户信息在手机中是否足够安全呢?

严格来讲,相对于PC,智能手机还是相对安全得多的,原因在于目前的智能手机操作系统,如果安全机制未被破解的话,在用户安装一个第三方应用时,一般都会给予用户一些安全提示,安全机制严格的操作系统会提示用户该应用的发布者、认证机构名称、调用的系统功能有哪些,由用户了解应用基本信息后再自行确定是否继续安装。安全机制宽松的操作系统一般也会提示用户该应用来源、是否存在风险并由用户自行确定是否继续安装。

因此,如果用户理解并重视手机信息安全,还是可以比较容易地避免很多窃密事件的发生,具体来讲,注意以下几点:

不要随意通过获取root权限等手段破坏手机操作系统的安全机制;

尽量减少下载和安装来源不明、未获认证的第三方应用;

接收到短信、多媒体信息或邮件时,如果包含链接、附件等,须提高警惕,判定来源再确定是否下载或安装。

“僵尸病毒”事件

“北京手机用户王女士发现自己没发短信却被莫名扣费,同时,她的朋友也在深更半夜收到了她发出的广告短信。王女士在手机安全公司检测后发现,她的手机中了‘手机僵尸’的病毒。这种病毒能够自动向手机中的联系人发送广告短信,并通过短信进行连续传播,具有很强的攻击性。”(摘自央视《每周质量报告》2010年节目“僵尸手机解密”)。

手机病毒的目的,除了像僵尸病毒控制手机传播病毒、发送广告短信之外,一般还可能破坏手机功能、降低手机性能和效率、恶意吸费,窃取用户隐私等。

自2004年全球发现第一例手机病毒开始,手机病毒就一直与智能手机紧密相伴,如通过蓝牙方式传播的卡波尔(Cabir)系列病毒;通过MMS多媒体信息服务方式来传播的武士病毒 (Commwarrior);透过网络下载程序和图片铃声等服务的方式感染的骷髅头病毒 (Skulls)等均是在智能手机之间传播。

但是,随着智能手机自身安全技术的提高,单纯的病毒在成熟的智能手机操作系统之间传播越发困难,一般需要捆绑在一个普通应用软件中并诱惑用户安装才能产生作用,因此,提高病毒和恶意软件的防范意识,才是防止感染病毒的有效手段,简单来讲,应该注意以下几点:

除非来自可信的源头并且是用户确认需要的,不安装任何软件。相关软件可能来自WAP/web下载,SMS、MMS、即时消息或E-mail附件,Bluetooth、红外或数据连接,与计算机、存储卡或其他临时存储设备同步;

除非完全理解操作可能产生的风险不要忽略或跳过安全提示;

不要安装盗版软件。

应对措施的探索

正像前文提到的,大部分普通手机用户不是移动通信或者计算机技术方面的专家,并不能也不需要理解什么是病毒、什么是恶意软件,因此,普及和提高普通用户的风险防范意识并不容易也难以短期见效,从宏观上更需要探索一些有效的应对措施。

强化智能手机安全机制

智能手机操作系统都具有一套安全机制,一般会将系统可访问的API分为不同的功能组,不同的应用所能调用的功能组级别不同,从而所能调用的系统功能和系统资源也相差很大(按通信标准参考性技术文件《移动终端开放平台及应用程序安全框架》)。

安全机制相对严格的操作系统对关键功能组的控制较强,比如读写SIM卡数据、文件系统的控制和访问、读写用户数据等,未获认证的应用对这些功能组的访问是受限的,从而比较好地确保了系统和用户信息安全。安全机制相对宽松的操作系统功能组比较开放,应用几乎可以不受限制地调用所有系统功能,这样的操作系统扩展性很强,但对系统和用户信息安全的保障也相对较弱。

系统开放型和安全性一直是一对矛盾,如何在保证系统具有充足的开放性,吸引更多开发者开发应用的同时,在何种程度上强化智能手机的安全机制,已经成为智能手机操作系统发展到一定成熟度和规模时迫切需要深入研究和探讨的问题。

规范第三方应用的推广渠道

第三方应用的推广渠道主要包括手机预装、应用商店推广和网站下载几种途径。

目前手机厂商和运营商对预装的第三方应用管理上相对比较规范,出现的问题不多,即使发现问题,通过厂商和运营商一般也能顺利解决。但随着智能手机生产成本的降低,未来会有越来越多的厂商研发自有品牌的智能手机,预装特色应用也必然成为品牌竞争的重要手段,如何确保各厂商预装的应用不违法、不违规、不侵犯消费者的利益,是否以及怎样对预装的应用进行必要的审核,都是需要整个行业认真思考和对待的。

应用商店的主体包括手机厂商(如苹果的Appstore)、运营商(如中国移动的MM)、系统开发商(如谷歌的电子市场),甚至一些SP也推出了自己的应用商店(如机锋网针对Android系统推出的机锋市场),各自的利益诉求不同,对应用的审核机制差异极大,如果缺乏规范和有效监管,将会对有效防范病毒和恶意软件的传播带来极大的挑战。

网络下载特别是免费下载给用户带来的安全隐患最大,通过内容提供商自律并配合主管部门的监督抽查,应该是现阶段较好的手段。

普及应用软件认证

应用软件的认证是保证软件质量和可信度的重要措施,由于来源可靠,消费者基本可以放心下载,而对于发布者而言,通过权威认证也更有助于顺利地推广第三方应用。

小 结 据英国市场调查研究公司Coda Research Consultancy预测,从2010年至2015年,全球智能手机销量将达到25亿部,在此期间,销量复合年增长率将达24%。在这一预测期内,整个亚太地区市场的智能手机销量年增长率将达26%,到2015年底,其总销量可达8.3亿部。其中,中国市场将扮演主力军的角色。 智能手机成为广大用户普通消费品已是不可逆转的趋势,人们在畅享智能手机带来的便捷、高效、丰富功能的同时,也将面临更多的新问题、新挑战,只有整个产业链不同环节积极参与、齐心协力,早日研究对策,才能更好地防患于未然。

作者:贺晓能

第4篇:智能手机的现状与未来发展趋势

智能手机的应用

大自然中除了人之外,还有许许多多的动物和植物,大自然的生物是各种各样,并且它们有许多的智能都是人类所不具备的,如蚂蚁的分工协作,蜜蜂在采蜜过程中所特有的本领和技术,蜻蜓的飞行原理,蝙蝠的夜间飞行,这些都曾给人类的发明创造带来巨大的影响.

因此,假如我们人类能多一些与各样的生物接触,从它们的生物特性和生存本领中摸索出一些有价值的东西出来,也许对我们解决现实生活中的管理,社会,科技,生活等问题会有所启示.

我们常说“人力资源”,但我们是否想到“狗力资源”,“狼力资源”?虽说这个世界人类主宰一切,但并不代表这个世界只有人才会有智慧,其他的动物或植物也有它们的智慧以及生存本领。既然上帝创造了它们,它们自然会包含着上帝的智慧。

了解狼和蛇的人都知道二者都是高度智慧的生物,在它们身上我们还可以不断地发掘很多有价值的东西出来。

不仅仅是狼和蛇,在大自然的其他生物里,都有很多动植物值得我们去研究,利用。

智能手机现状

在2G时代,手机的操作系统不重要,因为手机的基本功能只有语音和短信,它的文件格式是通用的,完全不同的手机,打电话和发短信,没有任何问题。但是3G却完全不同,不仅是打电话和发短信,其实也不是用手机上互联网,而是需要用手机完成各种应用,需要在手机里安装各种新的软件,操作系统显然就极为重要,它和一个建筑一样,是这个建筑的最基础的结构。

目前手机的操作系统有十多个之多,非常强大的Symbian、和PC有很好同步能力的wphone、苹果的iPhoneOS、黑莓OS,还有Linux和Android等等,这些操作系统并行发展,其实就是一场灾难。因为所有的业务都需要为这些操作系统做适应,每一个业务都需要多次开发,而用户手机互不通用,每一次换手机都会成为一场灾难。

我想操作系统问题一定会被解决,解决的途径无非两个,一个是和通信频率一样,全世界认识到通用的价值,必须通用,通过全球性的国际组织,形成统一的标准。另一个途径是通过市场的竞争和选择,形成一统天一下的格局。我们都知道PC曾经有过上百个操作系统,但是最后存在的无非是两大系统,一是windows系统,一个是苹果的系统。虽然还存在其它的一些系统,但是均无法形成真正的影响力。手机目前还没有看到国际组织来形成标准。自然竞争最后一统天下的态势非常明显,我想未来十多个操作系统,会逐渐演变成五强争霸,最后到两强对峙,形成今天PC的基本大格局。

未来的五大操作系统:

Symbian:曾经这个系统占据了手机60%左右的市场份额,绝大部分用户使用的手机都是这个操作系统,很久以来,Symbian系统以人性化、操作方便著称,也有数十亿用户习惯了它的使用。在它的后面有一个强大的诺基亚。尤其值得的一提的是,现在它已经是一个开放的系统,它得到大量的开发者的支持。现在任何一个手机业务如果不先想到诺基亚的手机不想到Symbian,那无异是放弃一个巨大的市场。然而symbian要面临的一个巨大考验是,它是2G时代开发的系统,虽然面向智能手机时代,已经出了S60,功能也越来越强大,但是它的底层架构还是存在一些问题,效率不是很高。同样的硬件情况下,表现并不如人意,而以后用什么办法能突破,这也是一个巨大问题。但是,symbian在相当长一段时间会非常强大,我们也渴望诺基亚能在架构上完善symbian,或者用新的系统来取代它。

Wphone:在PC时代,windows的强大是不容质疑的,在手机领域要重造一个windows是微软一直的梦想。所以微软是投入了很大精力在手机操作系统有想所作为,windows ce,windows mobile一到今天的wphone。坦率地说,情况一直不太好,从来没有达到微软希望的份额,甚至未来有被挤垮的危险。出现这样的情况,最重要的一点,微软在手机操作系统上,一直没有形成突破性的思维,而是沿袭了windows的思路,一方面这个系统臃肿,许多智能机一上就被拖慢,甚至被拖垮,用户体验不好,另一方面在UI的设计上,还是windows多层菜单式,这完全不符合手机的特点,这方面可以说微软没有创新,只有守旧。Wphone可圈点之处,就是和PC的同步非常强大,也比较方便。因此,随着硬件越来越强大,它还是会有一些机会,不过如果没有质的变化,它不会有大的机会。

Iphone

os:iphone的创新,不止是一个外观和设计,其实它更重要的操作系统和UI的创新,这个基于linux的操作系统,无疑是为智能手机专门开发的,我们都知道,iphone产品的硬件配置都不高,尤其是CPU,无法和现在高端智能手机相比,但是它的稳定性和反应速度,却比非常多的智能手机要好。道理就是操作系统,这是一个架构简单,反应速度快,稳定性高的系统,它的出现,使智能手机操作的体验和感受发生了质的变化。而它的UI设计却革命性地打破了菜单与层级,用平铺式的多屏设计,把每一个应用都平铺在用户的面前,让用户能用最快的速度找到自己喜欢的应用。所有用过iphone的用户,都会有新的体验和感受,应该说,目前为止,对于智能手机的理解,还是iphone的系统做得最好。现在大部分系统都要把UI从层级转向平铺也很明显说明了这一点。Iphone最大的问题,这是一个封闭的系统,只有苹果自己用这个产品,支持的手机非常少,这种情况它就缺乏了爆发力,很可能会重演PC的格局,东西好,但是只能在一个小的平台上,而且虽然现在iphone有大量的软件,只不过起步早,其它系统采用开放的平台,有大量手机支持,假以时日,超过iphone是不成问题的。

智能手机的未来

智能手机在不久的将来会赢得更多的客户青睐,不仅仅因为它的界面更加美观,而更重要的是它的不断扩充的功能。拍照、听音乐早已不是什么新鲜事,收看MP4等视频文件也不是难事。办公应用、掌上商店、手机监控、智能家居„„

小体积、多功能

现在的智能手机已有操作系统,用户可以下载千千万万的应用软件,使手机的应用范围大大扩展,而随着更加强大的操作系统退出,不久的将来手机甚至可以完全取代笔记本电脑,只不过比它体积更小,移动携带更方便而已。

大存储、广兼容

随着存储技术的发展,近几年存储技术可谓跨越式发展,计算机存储从多少KB,发展到多少MB,再到多少GB,再到几百GB„„TB。 随着存储技术和新材料的发展海量存储的时代还远吗?目前众多智能机不像微软占领PC市场一样---一支独大,大到一个企业的生产总值相当于许多国家的GDP加起来还不如它多;大到许许多多的政府、企业离开Windows无法想象。智能机的发展短期来看兼容性上发展不会很快,但离开了和其他设备或软件的兼容的操作系统是永远让人觉得有很大遗憾的。兼容性也是未来智能机PK的必争之地。

自2007年苹果公司CEO史蒂夫乔布斯在数百名记者面前介绍了iPhone之后,这款手机开创了智能机新的盈利模式,许多手机厂商甚至电信运营商都想模仿或者超越苹果的iPhone,但是到目前为止仍没有太大的发展。

尽管微软本周公布了新的Windows Phone

7新系统,但是对于智能手机的发展来说,仍然缺乏跨越式的创新。纽约时报网站近日发表文章对下一代手机应具备的新功能进行了预测,提出了消费者所渴望的六大功能。

1.移动视频会议

使用手机随时随地进行视频聊天和视频会议,对于一些用户来说非常有用。诺基亚以前曾在这方面做过努力,但是没有形成规模。视频会议系统必须允许手机和电脑进行视频通话,而这并不是运营商想看到的事情。

2.生物识别传感器

目前一些高级别的生物特征识别装置也可以在手机上得到实现,例如虹膜扫描识别、指纹识别等,这将免去使用手机时的密码验证和解锁步骤,另外会增加被盗手机的破解难度,降低手机丢失率。

3.设备之间的互联互通

手机与电脑、电视等其他数码电子设备之间的互相识别和无缝共享,将会极大的方便用户。

4.绿色电池电源

以前的手机曾使用的电池显得很笨重,而现在的绿色电池技术将有望进入手机。苹果公司以前曾申请过专利,将太阳能电池技术融入到iPhone手机的液晶显示屏中,让手机可以直接利用光能充电。

5.无线

目前仍有许多手机用户使用USB数据线和耳机插孔,下一代手机将彻底去除这些繁琐的电线,使用WiFi和3G等无线技术,将共享视频、音乐、文件等内容变得更加简单。

6.移动投影

目前已经有多款投影手机出现在市场上,但是微型投影技术仍处于早期发展阶段,还有很大的发展潜力。微型投影技术对手机突破屏幕大小限制将会有很大帮助。

第5篇:手机行业发展趋势

手机销售渠道的变迁

第一阶段:中国电信专营的时代(1997年之前)

在最早的中国手机销售市场,当移动通信还在中国电信专营的时代,销售手机的只有中国电信自己的营业厅。在经过一段时间的发展之后,出现了一些以经营水货手机为主的小商铺。此时的小商铺还没有被市场上的大多数消费者接受,但是小商铺的发展,为后来手机专业卖场的形成打下了基础。 此时的销售渠道主要是中国电信包销。 第二阶段:通信市场唱主角(1997年到2001年)

当中国电信放开手机销售之后,专业性的手机店出现了,但迅速涌现得最多的还是通信市场以及里面的柜台。

此时的销售渠道主要是总代理制。其中中邮普泰成为分销龙头,这主要得益于其前身邮电器材总公司的渠道和资金优势。而傍定了洋手机这棵大树,就不愁业务量不蒸蒸日上。排名第二的蜂星是全球最大的手机分销商,它在中国做大也是因为它是摩托罗拉和诺基亚这两家手机领袖的全国一级代理。2001年,中邮普泰分销的手机占到了全国总量的三分之一,加上其它几个分销巨头蜂星、天音、长远、爱斯德等,几乎把占据国内90%以上市场份额的洋手机给瓜分完毕。总代理制风光一时。

当时,手机市场基本被国外手机厂家垄断,摩托罗拉、诺基亚、爱立信占据85%左右的市场份额,被称为是中国手机市场上的“三架马车”,虽然,其中的一架马车已经被嫁作“他人妇”。

这5年时手机销售的快速增长期,市场年平均增长幅度高达77.8%。2001年市场出现拐点,增长速度明显放缓,呈现平稳发展态势,增长幅度维持在10%左右。

第三阶段:手机专业卖场的崛起(2002年至2006年)

2001年,家电的连锁企业开始进入手机销售领域,手机大卖场在深圳、北京、上海、广州等地出现,小规模的零售店销售量下降,消费者购机日益集中到这些连锁店和大卖场之中。

在这种情况下,迪信通、恒波、协亨都着手建立自己的品牌零售连锁店,构筑强大的终端网络,而部分品牌如中域,更将自己直接定位为专业的手机零售品牌连锁店。原来居于重要地位的三家(中邮、蜂星和天音)手机分销体系已经呈现崩溃的局势。

随着家电连锁卖场进入手机销售领域,手机大卖场也在全国一线城市出现了。从较早的面积只有几十平方米,品牌单一的手机卖场,发展到了现在面积达到上千平方米,经营十几种品牌手机的专业手机卖场。在现在的手机市场上,这种规模较大的手机专业卖场已经成为手机销售市场的主力军。 第四阶段:变局(2006年至今)

曾经风光无限的手机连锁卖场,现在正处于变革中。继2009年3月内地最大手机零售商之一的协亨连锁在温州大规模关店,近日,手机连锁卖场金飞鸿也关闭了其在北京的多家门店。

中域电讯第一家店于1994年在虎门开业,到2000年开出第50家店,到2001年开出第130家店,其连锁触角开始伸向全国各地。进入2003年,中域的扩张速度更是令业界惊讶不已:2月10日中域连锁店突破300家,6月中旬突破600家,7月突破800家,此外还有签约等待开业的1700家。早在2006年,中域电讯一度宣称连锁店数量突破3000家,其中近2000家是加盟商。但至2009年8月,有接近中域电讯的业内人士估测,“目前中域电讯的实际直营店大约1000多家,加盟店数量下滑至只有几百家了。”对此,中域电讯副总裁郭秀宏于8月18日接受记者采访时给出的说法是,“目前中域电讯连锁店大约在2000家,直营店和加盟店各半。”郭秀宏承认,中域电讯加盟店的数量的确在减少,但强调这是中域电讯“从2008年开始清理一些经营不善的加盟店”的结果。

受国美、苏宁、大中等家电卖场以及电子商务、运营商自有渠道的冲击,手机卖场正面临新一轮洗牌。

第6篇:中国建筑智能化的发展趋势

1、 建筑智能化的发展历程

中国建筑智能化是逐步发展起来的,人们对工作和生活环境越来越高的需求,以及影响建筑智能化的信息技术的不断进步,构成了推动建筑智能化不断发展的主要动力,中国建筑智能化的发展历程大体可以分为三个阶段。

可以把它们分别称为:起始阶段、普及阶段和发展阶段。 1.起始阶段

在上世纪八十年代末,九十年代初,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国民经济持续发展,综合国力不断增强,人们对工作和生活环境的要求也不断提高,一个安全、高效和舒适的工作和生活环境已成为人们的迫切需要;同时科学技术飞速发展,特别是以微电子技术为基础的计算机技术、通信技术和控制技术的迅猛发展,为满足人们这些需要提供了技术基础。

这一时期智能建筑主要针对是一些涉外的酒店等高档公共建筑和特殊需要的工业建筑,其所采用的技术和设备主要是从国外引进的。这个时候人们对建筑智能化的理解主要包括:在建筑内设置程控交换机系统和有线电视系统等通信系统将电话、有线电视等接到建筑中来,为建筑内用户提供通信手段;在建筑内设置广播、计算机网络等系统,为建筑内用户提供必要的现代化办公设备;同时利用计算机对建筑中机电设备进行控制和管理,设置火灾报警系统和安防系统为建筑和其中人员提供保护手段等。这时建筑中各个系统是独立的,相互没有联系。

这个阶段建筑智能化普及程度不高,主要是产品供应商、设计单位以及业内专家推动建筑智能化的发展。政府的主要管理文件是《民用建筑电气设计规范》、《火灾自动报警系统设计规范》等。

2.普及阶段

在九十年代中期房地产开发热潮中,房地产开发商,在还没有完全弄清智能建筑内涵的时候,发现了智能建筑这个标签的商业价值,于是“智能建筑”、“5A建筑”、甚至“7A建筑”的名词出现在他们促销广告中。在这种情况下,智能建筑迅速在中国推广起来,在九十年代后期沿海一带新建的高层建筑几乎全都自称是智能建筑,并迅速向西部扩展。据不完全统计,到目前为止,全国各地累计已经建成或正在建设的各类智能建筑已近两千多项。可以说这个时期房地产开发商是建筑智能化的重要推动力量。

从技术方面上除了在建筑中设置上述各种系统以外,主要是强调对建筑中各个系统进行系统集成和广泛采用综合布线系统。应该说把综合布线这样一种布线方式技术的引入,曾使人们对智能建筑的概念产生某些紊乱,把综合布线当作智能建筑的主要内容。但它确实吸引了一大批通信网络和IT行业的公司进入智能建筑领域,促进了信息技术行业对智能建筑发展的关注。同时由于综合布线系统对语音通信和数据通信的模块化结构,在建筑内部为语音和数据的传输提供了一个开放的平台,加强了信息技术与建筑功能的结合,对智能建筑的发展和普及产生了一定的推动作用。

所谓系统集成就是将建筑各个子系统集成在一个统一的操作平台上,实现各系统的信息融合,协调各个系统的运行,以发挥建筑智能化系统的整体功能,实现建筑智能化各子系统的信息共享,可以提升智能化系统的性能。但追求智能建筑一体化集成,不仅难度很大,而且增加了智能化系统的投资。因此业内主要观点是应以楼宇自控系统为主的系统集成、和利用开放标准进行系统集成。

这一时期政府有关部门也加强了对建筑智能化系统的管理,在2000年建设部出台了国家标准《智能建筑设计标准》;同年信息产业部颁布了《建筑与建筑群综合布线工程设计规范》和《建筑与建筑群综合布线工程验收规范》;公安部也加强了对火灾报警系统和安防系统的管理。建设部还在1997年颁布了《建筑智能化系统工程设计管理暂行规定》,规定了承担智能建筑设计和系统集成的必须具备必要的资格。2001年建设部在87号令《建筑业企业资质管理规定》中设立了建筑智能化工程专业承包资质,将建筑中计算机管理系统工程;楼宇设备自控系统工程;保安监控及防盗报警系统工程;智能卡系统工程;通讯系统工程;卫星及共用电视系统工程;车库管理系统工程;综合布线系统工程;计算机网络系统工程;广播系统工程;会议系统工程;视频点播系统工程;智能化小区综合物业管理系统工程;可视会议系统工程;大屏幕显示系统工程;智能灯光、音响控制系统工程;火灾报警系统工程;计算机机房工程等18项内容统一为建筑智能化工程,纳入施工资质管理。

3.发展阶段

中国对智能建筑的最大贡献是住宅小区智能化建设。在上世纪末在中国开展的住宅小区建设是中国独有的现象,在住宅小区应用信息技术主要是为住户提供先进的管理手段,安全的居住环境和便捷的通信娱乐工具。这和以公共建筑如酒店、写字楼、医院、体育馆等为主的智能大厦有很大的不同,住宅小区智能化正是信息化社会,人们改变生活方式的一个重要体现。 推动智能化住宅小区建设的主角是电信运行商,他们试图通过投资建设一个到达各家各户的宽带网络,为生活和工作在这些建筑内的人们提供各种人们需要的智能化信息服务业务,用户通过这个网络接受和传送各种语音、数据和视频信号,满足人们信息交流、安全保障、环境监测和物业管理的需要。以此网络开展各种增值服务如:安防报警、紧急呼救、远程抄表、电子商务、网上娱乐、视频点播、远程教育、远程医疗以及其他各种数据传输和通信业务等,并以这些增值服务来回收投资。

目前虽然还有人对这种发展建筑智能化的思路持怀疑态度,但这并不影响“宽带网”成为电信行业、建筑智能化行业,乃至房地产行业最热门的话题。更重要的是他将会改变人们进行建筑智能化建设的技术路线和运作模式,也许这标志着智能化已经突破一般意义上的建筑范畴,而逐渐延伸至整个城市、整个社会中应用。

建设部住宅产业促进中心于1999年底颁布了《全国智能化住宅小区系统示范工程建设要点与技术导则》(试行稿),导则计划用5年时间,组织实施全国智能化住宅小区系统示范工程,以此带动和促进我国智能化住宅小区建设,以适应21世纪现代居住生活的需要。信息产业部于2001年出台了《关于开放用户驻地网运营市场试点工作的通知》及《关于开放宽带用户驻地网运营市场的框架意见》。将在13个城市首先开展宽带用户驻地网运营市场开放、管理试点工作。摸索出行之有效的管理办法、技术标准,进而在全国推广,进一步推进中国的宽带建设。虽然文件将宽带驻地网运营定义为基础电信业务,但也规定了宽带用户驻地网运营许可证的发放将比照增值业务许可证的发放方式来管理。这些文件是目前对住宅小区智能化进行管理的主要文件。

2、 中国建筑智能化的发展趋势

在新的世纪信息技术将会迅猛发展,作为信息技术产物的建筑智能化系统也会发生深刻变化。同时随着中国加入WTO,管理制度与国际接轨,对建筑智能化系统的管理方式也必然相应进行调整。这都将进一步促进建筑智能化系统的变革和发展,这将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1.信息技术的进步将会改变建筑智能化系统的体系结构

建筑智能化系统是信息技术发展的产物,建筑中各种智能化系统无非是各种服务信息采集、传输和处理的工具。当今建筑智能化系统的技术基础——计算机技术、控制技术和通信技术都在迅速发展中,其中通信技术的发展更为明显,互联网技术、移动通信技术以及作为信息载体的智能卡技术已深入人们生活和工作的各个方面,建筑智能化也应该顺应信息技术的发展,利用这些技术来解决智能建筑中的问题,把这些技术作为智能建筑的技术基础。

目前完全可以利用这些技术构筑一个统一的信息平台,并以此为建筑和建筑中的人们提供过去需要多个系统提供的服务;并且这个信息平台及其相应的服务可以从一栋建筑扩展到整个社区乃至整个城市。按此技术路线,建筑智能化系统将成为这个社会化信息平台的一个组成部分,而建筑智能化系统所提供的各种服务也将成为这个信息平台的一种服务功能。因此随着技术的进步,过去那种根据不同服务功能构成各种不同系统的体系结构将会发生根本改变,这不仅可以充分发挥系统的功能,还可以避免重复投资,提高经济效益。

2.管理制度的变革将会消除建筑智能化系统发展的障碍

在过去制约建筑智能化系统成为统一系统是原有管理制度的不适应,建筑智能化工程涉及到公安、消防、电信、广电和建设等多个行政主管部门,过去那种层层审批,一件事多个部门管理的管理模式已严重制约智能建筑的发展,随着中国加入WTO,这一障碍将逐步得到消除。根据“职权一致”和“权责一致”的原则,国务院要求一件事只能由一个部门负责管理,如:产品质量管理按照《产品质量法》和国家质监总局5号令规定由国家质监总局管理、工程设计和施工安装资质管理按照《建筑法》和《建筑法实施细则》的规定由建设部负责;而与建筑智能化系统相关的业务如通信、消防、安防等则分别由信息产业部、公安部消防局、公安部技防办等管理。同时管理的手段将从控制市场准入、行政审批转为制订技术标准、规范市场公正竞争。

这种管理方式的变革有利于把建筑智能化系统作为统一的系统来实施,更为重要的是这将促进建筑智能化系统各项业务的发展,如公安部在放弃对安防产品质量监督和工程管理的同时,将大力发展安防报警服务业。可以预见消防服务业、物业管理服务业、电信及其增值服务业等都也将得到长足发展,这也必将促进建筑智能化系统工程的发展。

3.对建筑智能化系统的功能、作用和服务模式需要重新认识和调整

从建筑智能化系统的发展历程可以看出,建筑智能化系统的功能已经发生很大变化,起初建筑智能化系统主要作为建筑和机电设备的一部分,以满足对建筑及其机电设备管理的需要;后来建筑智能化系统用来全面提升建筑的形象和提高建筑的服务、管理及安全功能;最后建筑智能化系统已经成为一个营运系统,为建筑内的人们提供各种增值服务。随着技术的进步和制度的变革,这种认识会不断得到强化,可以预见,在不久的将来,建筑智能化系统会成为一种基础设施,为生活和工作在建筑中的人们提供安防报警、消防报警、物业管理、远程抄表、电子商务、网上娱乐、远程教育、远程医疗、视频点播、信息查询、通讯交流等增值业务,成为一个具有投资价值服务系统。

为了实现这一目标,除了需要对建筑智能化系统重新认识以外,更重要的是需要对建筑智能化系统的投资、建设、运行和管理模式进行调整。建立起一套社会化服务体系,从而满足不同的服务需求,降低智能化设施维护管理成本,提高建筑智能化系统价值。

第7篇:智能建筑行业发展现状及前景趋势分析

资料来源:前瞻网:2013-2017年中国智能建筑行业发展环境与市场需求分析报告,百度报告名称可看报告详细内容。

智能建筑的发展呈现出多样化的特征,从摩天大楼到家庭住宅,从集中布局的楼房到规划分散的住宅小区,都被统称为智能建筑。1984年,美国康涅狄格州的哈特福市将一幢旧金融大厦进行了改造,建成了称之为City Place的大厦,从此诞生了世界公认的第一座智能大厦。进入20世纪90年代以后,智能大厦蓬勃发展,步美、日之后尘,法国、瑞典,英国等欧洲国家以及香港、新加坡等地的智能大厦也如雨后春笋般地出现。

智能建筑行业发展现状:

国内第一座大型智能建筑通常被认为是北京发展大厦,并在此后短短几年时间里,相继建成了深圳的地王大厦、北京西客站等一大批高标准的智能大厦。而且不仅北京、广州等东部大城市出现了智能建筑,在乌鲁木齐等远离沿海的西部中型城市也建造了智能大厦。智能建筑在国内的发展迎来了高潮。

中国智能建筑行业经历了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依赖进口到自主研发乃至出口海外的发展历程。十年间,建筑更智能,城市更宜居。行业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实现了立足建筑、面向城市,立足国内、面向国际的跨越式发展。至2011年,我国智能建筑建设投资占新增建筑建设总投资的比例为17%左右。

2011年以来,智能建筑市场增长势头明显,由徘徊期进入了新一轮的融合演变期。行业也开始出现了许多新的技术趋势,如云社区、智能一体化等。业内也出现了不少实际运行效果良好的智能系统项目。目前,我国智能建筑市场规模已达4000亿元。

智能建筑行业前景趋势分析:

相比于欧、美、日等发达国家,我国的建筑智能化普及程度目前还比较低,具有巨大的成长空间。未来,随着我国现代化步伐的加快,建筑行业发展将继续推进,大大驱动建筑智能化行业的发展进程。预计到2020年中国将成为全球最大的智能建筑市场,约占全球市场的1/3。

前瞻网:2013-2017年中国智能建筑行业发展环境与市场需求分析报告,共十一章。首先介绍了智能建筑的概念及地位等,接着对国内外智能建筑行业的发展进行了细致的解析,然后对智能建筑行业做了子系统分析、区域分析、节能分析。随后,报告介绍了智能家居市场的发展情况,并对智能建筑行业重点企业的经营状况进行了详细解读。最后,报告重点介绍了智能建筑行业的投资情况,还对智能建筑行业的未来发展前景进行了科学的预测。

(复制转载请注明出处,否则后果自负!)

第8篇:机械工程智能化的发展趋势研究

摘 要 机械工程智能化发展是现代科技发展和经济发展的必然要求,实现机械工程智能化发展要以改善机械制造工艺,研究新型智能化材料,进行制造自动化智能化,生产管理智能化为研究重点,切实深入探索、研究实现智能化机械工程,提高经济发展和社会发展。

关键词 机械工程 智能化 发展趋势

中图分类号:TH-39 文献标识码:A

21世纪是智能化科学技术发展的时代,随着现代计算机技术的日趋成熟和科学制造技术的不断发展,以信息化为基础,集成制造技术为载体的机械智能化已经成为现代机械工程发展的主流方向。在微软公司新一代windows 10 操作系统发布会上展示了一系列高科技产品以及先进制造技术成果,如全息投影智能眼镜、智能语音助手等将计算机微电子技术与机械制造完美结合生产出现代智能化科技产物,象征着机械制造工程向人工智能发展的趋势。

1机械工程智能化的意义

机械工程是国家支柱型产业,是人民生活和工业生产的基础,它为第三产业的发展提供强有力的支持,是社会经济发展的保障。机械工程技术应用于社会生活、工业生产的各个领域,为社会生活和工业生产提供必要的劳动工具设备和生产资料,极大地提高了社会生产效率和效益,促进了经济高速发展。同时人类社会经济的迅猛发展要求机械工程技术进一步的改革和发展,推动机械制造技术向人工智能、生产智能的方向改革创新发展,推动社会生产力的变革,再次解放生产力,推动人类经济和文明前进。

机械工程智能化是将传统机械工程技术与先进信息化技术融合而成的机械电子一体化的自动化机械控制加工技术。它不仅大大地解放了人类体力劳动,更继承了脑力劳动,并运用计算机技术融合网络化、信息化、集成化和自动化的特点进行智能化分析计算和控制加工制造。极大地提高了劳动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将生产制造、管理、销售、使用和维护集成,形成智能一体化产业链。

2机械工程智能化的现状

随着智能手机的普及,智能产品已经逐步普遍进入人们生活中。智能手表、智能电视、智能家具、智能手环等电子设备为人们日常生活、工作、健康等方面提供了一个全新的智能化信息化时代。智能电子设备为人们日常生活提供了巨大的便利的同时,也使人们意识到现代工业正在从传统机械制造工程渐渐过渡到智能化机械工程时代。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智能化科学技术使现代科技产品更新迭代更快,新兴科技层出不穷,人们生活质量极大提高,成为机械工程发展的里程碑。

但是由于传统机械行业生产理念根深蒂固,生产模式难以迅速调整,生产方式单一,生产机构庞大复杂,以及受机械制造技术、材料、工艺和信息的限制,很多机械工程单位还没有适应信息化智能化机械制造,仍然以传统的制造工艺为主。但随着智能时代的到来,先进制造技术的发展和应用,使一部分企业开始追求产品智能化、生产智能化为一体的先进生产技术。将复杂、难以突破的机械生产工艺和开源高速发展的信息化网络化集成,融合为现代机械工程智能化工业生产。不仅在产品制造加工过程使用自动化技术,在产品测试阶段也使用自动检测和监控技术,大力提高产品检测水平,减小失误率,提高产品质量。在产品管理销售阶段应用现代生产管理技术,将产品数据参数及后续销售维修等结合组成整套产品管理系统,不断根据市场需求,调整经济产业结构,实现智能化机械工程产业。

3机械工程智能化的发展趋势

3.1制造工艺和材料智能化

3.1.1制造工艺

机械产品的制造工艺方案复杂丰富,不同工艺的运用对生产效益,生产成本有重大影响。智能化机械制造对企业生产效率,生产成本,产品质量,环境要求等都有提高和改进。

在制造工艺上,采用机械制造和控制工程相结合的方法,对生产的产品毛坯进行精加工、超精加工以及高速加工等技术增强产品精度,提高生产率;加工过程中采用反馈调节的方法智能化自动修正加工工艺,减少加工误差,提高产品合格率;运用光电技术计算机控制进行激光切割、激光焊接、激光钻孔、激光快速成型的加工技术在数控工作台上完成各种形状、结构复杂的材料加工;运用3D打印技术的增材制造工艺,通过CAD、CAM、PROE等计算机辅助绘图软件智能分析加工。

3.1.2 材料

在材料上,使用纳米制造材料进行光刻纳米、纳隙加工制造;晶体材料、记忆性合金、高分子材料等智能材料进行柔性制造,通过自身的传感功能、反馈功能、自动适应恢复功能对环境做出分析判断,自动智能应变,形成智能地对自身结构进行调整和改变,以适应产品需求。智能材料将广泛应用于建筑设施、航空航宇设备、医疗器械和人工骨骼、军事探测等多个重要领域。

3.1.3绿色制造

采用绿色生产工艺进行绿色制造。机械生产广泛应用于农业生产、冶金化工、石油勘探、矿山、食品加工等工业生产和生活生产中。机械制造尤其是重工业的机械在生产工作中会对环境造成极大的破坏,工业生产未经处理的废水、废气、废渣等污染物严重危害了地球环境,地表、地下、空气造成难以解决的污染问题。因此,提高和改进机械制造工艺和生产工艺,减少对环境的污染是机械工程智能化面临的一大问题。在设计制造时应减少对环境的污染,改进工艺路线,设置对污染物处理后清洁排放的设备;研究使用新型节能环保材料,在提高生产率和生产质量的同时,最大限度地减小对自然环境的破坏,走健康持续发展道路,实现工业发展促进经济发展和自然环境协调发展。

3.2制造技术自动化智能化

制造技术自动化智能化能够优化产品生产工艺,实现产品智能化和生产管理便捷安全准确。制造业的发展需要依靠现代计算机网络信息技术的应用,通过高速发展的微电子技术和计算机应用软件辅助设计、研发、测试、制造机械产品。因此,应当紧密结合计算机技术,将机电一体化科技应用于机械工程中。

3.2.1计算机辅助软件

随着计算机在工业生产中运用越来越广泛,在机械制造中采用CAD、CAM、CAPP等软件进行交互式机械产品设计和几何建模提高生产力。用CAD建立二维或三维模型能够给统一设计制造标准,提高产品设计质量,便于建立产品制造数据库,减小设计误差,方便远程管理和控制;用CAM将设计决策和工艺、操作规划结合利用软件和人工智能技术使用数控机床进行数控编程,进行合理规划生产,节约材料,减少成本;用CAPP集成CAD和CAM形成计算机集成制造系统,建立综合数据库管理制造技术。将设计的产品进行仿真分析,有限元分析确保产品实际使用质量。

将软件设计应用于数控加工技术通过计算机编程实现产品生产,提高产品质量,提高生产率,减少人工生产可能产生的失误。并智能记录生产过程,建立产品生产数据库,便于后续加工维修管理。

3.2.2柔性制造

在传统机械加工中一般是大批量生产,产品各零件需要专用夹具专用机床生产,这些造成生产模式僵化,生产工艺改革力度不大等缺点。在未来智能化机械工程中将采用柔性制造系统,适应了当今产品研发制造换代快,符合装配、运输以及多种产品零件加工。并且具有对于非标准零件加工的优势。对于不同客户的产品生产模式,产业机构,要求都不相同,需要根据实际生产要求制定合理方案,采用相应的生产设备设施进行生产。

进行生产运输使用无障碍管理,既减少了新型产品重新安置的费用成本,也适应的自由化动态化的客户需求,能够最大限度地使生产自由协调化,库存最优化的智能加工,使机械工程智能化生产技术适应不同类型的产品生产。

3.2.3计算机集成制造系统

在将来的机械制造中将全部使用CIMS,采用全面质量管理、生产自动化、柔性制造化创新集成,做到市场营销、产品设计、计划采购、制造工程、库存仓储、财务信息管理等综合化系统化智能管理,优化生产销售链,减少中间环节损失。

3.2.4工业机器人

工业机器人的发展与应用将成为未来工业生产的主力军,与应用将成为未来工业生产的主力军,由于机器人具有可重复编程,有多种用途,可以便捷管理操作的特点,能够代替人力实现自动化生产,减少人力成本。从而实现24小时无间断工作,适用于恶劣复杂环境生产,极大地提高了生产质量、生产效益和效率。

3.3生产管理智能化

智能化生产管理是机械工程智能化的一大重要措施。随着机械工程的发展,企业生产管理制度和方式也会逐渐发生变化。一方面传统的管理模式过于僵化不灵活,造成管理结构紊乱,部门之间不协调,生产效率下降,造成产品生产周期过长,严重影响生产进度,阻碍企业发展,因此生产管理模式必须发生变革;另一方面,智能化生产的兴起必然对传统机械工程管理模式产生影响,新的智能化生产大多依靠信息化数据传输。传统的管理已经不适应于新的生产模式。因此由原来的人工管理转变为计算机系统智能管理,这样能使管理更加准备无误,记录完备,方便备份保留,也能消除人工管理带来的诸多不确定因素,保障生产安全,保护设计研发等重要信息的保密性。采取科学有效的管理方法得出最佳生产方案和安排。为应对生产过程中的安全隐患、资源、设备等问题加强检查。根据实际情况认真考察生产管理和专业人员管理水平,认真制定行之有效的安全措施,合理的管理方案。管理工程中出现的安全情况,生产情况逐项详细记录,做好检测报告,并客观分析归纳,建立管理档案数据库。并在数据库中添加管理部门制定的政策方案,培训资料和安全评估等,结合不断变化的形势和经济环境的发展补充和加强完善现有管理理论体系,为后续生产管理提供合适的理论经验基础。

智能化生产管理能够追踪监控产品设计、生产、运输、销售全过程,便于产品改进,维护和保养。熟悉每个环节,以便发生故障时能及时找出问题环节,及早处理。节约管理成本,减少资源浪费。使信息管理透明化、安全化。使生产管理模式更加完善,管理制度更加健全,减少市场变化的风险和人为干预过度的不良影响,确保企业发展和产品生产依靠市场需求,调整资源配置,实现管理效益最大化和效率最优化。

4结束语

机械工程对社会发展具有重要作用,实现机械工程智能化发展是保障人类社会发展的基础,生产制造工艺的智能化,管理生产自动化、网络化、信息化是智能化的发展趋势。深入研究机械工程智能化发展进程对机械工程发展意义重大。

参考文献

[1] 朱剑英.机械工程智能化的发展趋势[J].航空制造技术,2003(5).

[2] 邓瑞红,王进斌.机械工程智能化的发展趋势探讨[J].中国机械,2014(21).

[3] 周超华.机械工程智能化的发展趋势探讨[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2013(26).

第9篇:未来之家——浅谈住宅智能化技术发展趋势

简介:在“信息技术、信息化、信息时代”,我们来谈谈“住宅智能化”以及住宅智能化当前问题和住宅智能化发展趋势。 关键字:住宅,智能化,网络,智能化技术

在“信息技术、信息化、信息时代”,甚至土洋结合的“IT技术”这些时尚词语充斥于各种媒体上的今天,人们都在自觉不自觉地试图把自己生活中的一切和“信息”这两个字联系到一起,这应该说也是时代和未来发展的大趋势。而对于现在的房地产行业来说,信息、宽带、智能化也正是最为火热的卖点,是房地产商们热衷于炒作和经营的重点,甚至有的房地产商宣称说住宅的智能化就和家中的水龙头一样,是生活的必需品。那么,住宅智能化果真与信息化一样,是房地产业当前和未来发展的必然趋势吗? 住宅智能化的含义

首先,让我们来了解一下究竟什么是“住宅智能化”。在这个概念里,“智能化”应该是定位在广泛意义上的,它包含了信息的方便、快捷、自由获取,信息自动分类与存储,全新的多媒体传递方式,家居的自动化控制以及住宅的安全防范功能等多个层面上。比如:在住宅厨房中安装煤气泄露探测器检测室内的煤气泄露状况;在窗口安装感应窗帘根据时间和阳光的强弱自动开闭;在住宅门口安装影象或声音识别装置自动识别主人,完成开门等等。而不是象现在众多的产品生产商、系统集成商、房地产开发商们不遗余力、大张旗鼓宣传的安防系统、宽带入户、背景音乐等等那些简单意义上的所谓“智能化”。简而言之,住宅智能化就是为信息时代的家居生活提供便利而快捷的各种开放信息,在家务劳动中节约人力劳动和能源,拓展家庭娱乐内容和空间,使得生活更方便、更安全,其最终的目的是使人们的居住环境更加安全、舒适、方便,更加富于人性化特点。 住宅智能化当前问题

由于住宅智能化所包含的内容比较多,因此应用的各种新技术也非常多。目前虽然大家都在提住宅智能化,但还是仅仅局限于住宅控制自动化、住宅安全防范、信息家电、宽带入户等几个层面上,人们还无法在日常生活中真真切切地感受到智能化所带来的好处。其实,从未来的发展和实际的使用考虑,住宅智能化是不能脱离了建筑环境、家庭装修、居住环境以及居住使用人这些因素单独存在的,它必须以人为核心,结合现有的信息技术、通讯技术、自动化技术和信息家电技术,为信息时代的家居生活提供全面、高质量的服务。

市场调查显示:当前人们在购房时最关注的5个问题是:房价、位置、物业管理、户型和环境,在行业内被大张旗鼓炒作的智能化概念根本不是关注的重点。之所以如此,一个最关键的问题就是:目前行业内的物业管理水平大多数还处在比较低层次的阶段,智能化物业管理的概念和作用还没有被充分理解、认识、消化以至付诸具体实践。而住宅智能化功能的完美实现是绝对不能脱离物业管理独立存在的,由此导致的最直观结果就是住宅智能化无法切切实实地为购房者带来各种看得见的利益。

当然形成这种局面有多方面的原因。首先国内的经济发展水平和人们普遍的生活水平还没有达到比较高的层次,仍然停留在解决大多数人居住空间的阶段,还没有把如何提高居住的环境和住宅的品质当作重点解决的问题。其次国内住宅智能化的技术发展水平也相对较低,各个厂家、各种技术、各种标准各自为政,还没有形成统一规范的技术解决标准,更谈不上从集成的角度来整体解决相关的技术问题了。同时目前住宅智能化的功能也比较单一,除了接收信息、简单的家电控制和安全防范,就没有什么真正成熟、实用的功能了。很多家电本身的智能功能根本没有融入到住宅智能化中去。最后,也是最重要的一点:住宅智能化是一个跨行业,多专业协调的系统工程,需要各个行业的厂家、公司和有关服务、管理等职能部门协作完成,而不是象现在这样各厂家、公司各自为战,互不相关,有关管理、服务措施严重滞后,难以规范,从而造成住宅智能化目前这种遍地开花,不见结果的尴尬局面。 住宅智能化发展趋势

虽然住宅智能化建设目前存在着上述种种问题和矛盾,但有一点是无庸置疑,不可否认的:随着计算机技术、信息技术、网络技术的迅猛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会越来越重视自己居住环境的舒适、安全、便利,获取内外部信息的方便、灵活、快速,这些需求正为住宅智能化建设提供了广阔的发展空间和历史性的发展机会。因此可以预见:未来的住宅智能化建设是大有可为的。根据目前的技术发展状况和发展方向,笔者认为住宅智能化技术将有如下发展趋势:

1、 Internet网络的家庭化。这种趋势正在被许多事实验证:2001年被发展商、ISP们炒得沸沸扬扬、如火如荼的小区宽带网建设实质上就是把以前的办公局域网、校园网技术引入到小区内,进而引入住户家庭。另外,互联网站和网页的内容也将逐渐趋向于个性化和专业化,出现专门针对家庭生活,以及家庭中个性对象(如主妇、老人、孩子等)的专业网站和网页内容,如:专业的物业管理、商务服务、生活服务、教育服务、医疗服务、娱乐服务等等。

2、 信息家电的普及。随着技术的发展,家用电器会越来越趋向于信息化、集成化。家用电器厂商们通过将功能不断强大的微电脑芯片植入产品来提高家用电器的自动化水平,完善功能。而且随着嵌入式操作系统的技术发展和应用平台标准化,信息家电的产品种类会越来越多,功能会越来越强大,集成度会越来越高。将来的家用电脑将不在是一个简单的信息处理和存储设备,它可能会集数字电视、音响、可视电话等功能于一身,成为名副其实的家庭信息终端设备,互动电视、VOD点播、上网冲浪等都将成为基本功能。目前很多公司已经把信息家电列为下一步的重点发展计划,比如微软(Microsoft)的“.net”计划,联想(Legend)的“.home”计划,目的就是要将传统的信息技术产业向信息家电行业转变,因为这里蕴藏着无限的商机和广阔的市场。

3、 家庭网络和住宅自动化控制系统的技术应用。家庭综合网络的出现是住宅智能和信息产品不断完善和投入实际应用的必然结果。因为所有智能产品功能的实现都有赖于信息的传递,传输介质必不可少,而目前国内还没有统一的技术标准和行业规范,各种技术和协议互不兼容,致使住宅内的布线网络纷繁杂乱,不仅增加了投资,造成不必要的浪费,而且增加了管理和维修的难度。统一协议、统一介质的家庭综合网络会从根本上解决这些问题,是可以预见的发展趋势。统一的网络必然要求统一的自动化控制系统,以实现功能完善、可操作性好、利用价值高的住宅智能化控制,相信随着信息家电的普及和家庭网络的进一步完善,住宅自动化控制系统将越来越成熟。

4、 智能化、网络化的物业管理。未来的智能小区和住宅,借助众多智能化系统功能的充分应用,将使物业管理的水平和质量得到极大提高,同时大大降低管理和运行成本,让物业公司和住户都从中受益。比如:通过智能系统的应用,小区和住宅的安全保卫能力得到提高,小区设备设施的管理更加有效,小区住户综合与信息服务更加方便、快捷等等。同时,住宅和小区的智能化应用以及物业公司众多业务的智能化管理使许多管理数据和服务内容实现了信息化,为物业的网络化管理创造了方便条件,使物业的远程、异地、集中管理成为可能,从而使高素质、高水平的物业公司能够扩大服务规模,增加服务手段,使之有条件为住户提供更高质量、更多内容的服务和管理。 参考文献:

《住宅小区智能化系统设计与工程实施》 程大章 同济大学出版社 《智能建筑技术与思考》温伯银 出自《建筑电气》 《智能建筑工程设计与实施》程大章 同济大学出版社

上一篇:成功的产品经理下一篇:失业人员怎么交医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