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手机如何使用

2022-06-04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第1篇:智能手机如何使用

浅谈智能手机如何走进思想政治课堂

摘 要:智能手机正在成为大学生爱不释手的高级玩具和交流工具,既给大学生带来科技的便捷和享受,也同时对思想政治课教学模式产生重要影响。针对课堂教学的现状,教师必须转变角色,创新教学方法;激趣生智,提高教学实效;提供技术支持,提升教学水平;适时引导,提高自控能力。

关键词:智能手机 思想政治课 策略

随着第三、四代移动通信技术的发展,智能手机已经成为人们在现代生活中随身携带的必备品。智能手机的最大特点就是具有开放式的操作系统,可以通过安装第三方软件扩展其功能,特别是个人信息管理以及基于无线数据通信的浏览器和电子邮件功能等。根据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的第33次报告,截止2013年12月底,我国网民规模达6.18亿,其中,我国手机网民规模达5亿,较2012年底增加8009万人,网民中使用手机上网的人群占比提升至81.0%,网民规模进入发展平台期,手机成为新增网民第一来源,手机作为第一上网终端的地位更加稳固。智能手机在高校大学生群体中非常普及,几乎人手一部,移动智能终端可以上网、聊天、阅览、购物、听歌、玩游戏、看电影,丰富而且便捷的功能,使其成为当前大学生学习、生活、娱乐必不可少的工具,并超过台式计算机成为大学生的第一上网终端。

1 思想政治课教学现状和智能手机对课堂教学的影响

思想政治课是一门思想性、政治性很强的学科,作为一门对学生进行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基本常识和社会主义政治思想品德教育的课程,与我国社会制度的性质存在着特殊的联系。但思想政治课同时也长期受到诸多问题的困扰,如理论和实践衔接不足、师资队伍良莠不齐、课程设置不尽科学合理等。目前政治理论课教学大多数存在以下几个问题。一是课程教学模式单一化,教学过程乏味。“两课”教师主要注重的是还是传授课本知识,简言之“授之以鱼”而非“授之以渔”,把政治理论课的时政性、思想性、即时性和理论联系实际性抛诸脑后。二是教学方法保守陈旧,主要为了完成教学而教学,即使运用多媒体教学也只是停留在投影讲稿或播放录像带的低层次,没有把信息技术综合运用起来,没有形成整体、立体效应,缺少或很少有与学生互动,学生对知识和技能的掌握及运用也就达不到理想状态。三是参观考察学习、深入社会调查或与其他院校教师的信息化交流学习的机会不多,一般是参加一些培训,但限于各种因素,将培训成果切实运用到课程教学改革中的屈指可数。思想政治课缺乏针对性、现实性,没有说服力和吸引力,不利于课程建设和教师自身的发展。

不变的教师和课堂,面对的却是丰富多彩的社会发展、瞬息万变的主体交流模式和丰富多彩的手机世界,其变化、新颖、时尚和便捷的特点对大学生有着很强的吸引力。当前不少学生走进教室里坐下来的第一件事不是打开书,而是用智能手机、平板电脑上网,即使在课堂上也经常下意识地查看智能手机。在被称为第四媒体的互联网上,大学生可以轻而易举地查阅到自己需要的资料,并下载感兴趣的文献、图片、声音、图像等,他们不再满足于课本和参考资料,不再把教师的话当作金科玉律,他们对思想、理论、观点的接受是在对相关信息分析、判断、吸纳之后逐步深化的。相对于丰富多彩的手机世界,当前思想政治课教学大多还是以教材为唯一依托,信息渠道单一,信息量少,不适应大学生的学习习惯,不能满足他们的学习需求。智能手机很大程度上改变着大学生的学习方式和校园学习风气。

传统的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已经不能适应时代的改变,高校政治教师也需要达到更高的层次。改变的是形式,不变的是课堂教学的质量。正如John Dewey所说:“如果我们还像当年我们被教授的那样去教学的话,那么,我们就掠夺了儿童的未来。”

2 智能手机走进思想政治课堂的应对策略

智能手机既给大学生带来科技的便捷和享受,同时给课堂尤其是思想政治课教学带来了一定的冲击。因此,引导学生正确使用、合理使用智能手机,通过丰富多彩材料的展现、快速灵活的信息获取,实现师生之间、生生之间在时间和空间的跨越,既是改善思想政治课堂教学,提高教学效果的需要,也是保证大学生健康成长的需要。

2.1 转变角色,创新教学方法

随着智能手机的普及和功能的不断丰富,不少教师为学生在课堂上玩手机、看视频、看小说、上QQ、刷微博而发愁,一时间移动智能终端成了课堂上的“洪水猛兽”。其实移动智能终端是一把“双刃剑”,只要方法得当,完全可以作为简单易用的教学辅助工具,不仅可以激发学生的兴趣,还能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首先,教师要更新理念,转变角色,由知识的“传授者”转变为学生学习的“引导者”,由课堂的“主宰者”转变为学生学习的“合作者”,由“教书匠”转变为“全能型”教师。其次,学习掌握相关信息技术知识,充分利用智能手机强大的功能来补充传统课堂教学的不足。在课堂上,教师和学生可以按照教学内容需要,随时用智能手机上网查询学习资料、案例或搜索相关视频,然后直接投射到教室大屏幕上与学生分享,把一个个生动、活泼的案例从生活当中搬到课堂上,运用声音、视频、图片等,使课堂教学更加直观、形象、具体,能更全面、深刻地引发学生的深层思考。网络的应用不仅可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提高课堂教学质量,而且还有助于学生学习和理解相关理论知识,增强对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信心。例如,在讲到“如何加强和改进党的领导”的相关内容时,可链接“中国反腐倡廉网”、“中纪委监察网站”等,有“信息公开”、“案件查处”、“廉政视频”等内容,让学生实时了解党风廉政建设情况,增强学生对我党反腐败斗争的信心。在传统的课堂上,师生间的互动往往因为教室空间和学生人数等客观因素而受到限制,从而影响教学效果。现在利用移动智能终端作为课堂互动教学平台,教师和学生可以通过微博客户端实时沟通,还可以在不影响他人的前提下进行小组讨论,这些评论都会直接显示在教室投影仪的大屏幕上,从而有效地增强课堂互动效果。

2.2 激趣生智,提高教学实效

教学的艺术不仅在于教学本身,更重要的是激发和鼓励学生的潜能。网络对教学的改变在于缩短了知识传播和接收的距离。高校政治教师可以为学生提供便捷的网络学习平台。一是将课程相关课件共享在网上,供学生浏览、下载、学习,为学生顺利完成课堂的教学内容做好充分准备。例如,一节课结束后,教师就布置学生到网络课堂的子栏目“网上课堂”巩固本节课的内容,提前预习下节课的学习内容,让学生明白在课前学生应该了解哪些知识,还应该搜集哪些相关材料,有些问题是在课堂上不需要讲解的,是需要学生自己学习领悟的。二是通过提供较为典型的网站资源,让学生利用业余时间上网搜索自己感兴趣的资料、过滤整理并进行分析,解决学生的疑惑问题,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起到拓展和延伸课堂的作用。三是在网上共享课程的习题及答案,为学生练习和巩固提供方便。通过运用博客或QQ等各类自媒体,回答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疑问。例如,学习“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时,学生普遍提出为什么提出文化强国时疑问,教师需要讲清楚文化的重要地位,通过“英剧”及美国大片的影响,讲清楚文化对经济发展的促进作用,文化是综合国力的重要力量;通过视频“用爱解读抗震救灾”,讲解文化是凝聚和激励全国各族人民的重要力量;通过案例“一条线3万美元的故事”,讲解文化为社会的发展提供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在解疑答惑的基础上,根据社会热点问题,让学生讨论中国梦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关系,并布置课后网上讨论:“我的中国梦”。总之,思想政治课堂电子教案的多媒体应用,动态推理或图片的展示,使抽象内容形象化,缓解了教学内容的枯燥,提高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使政治理论更加通俗易懂、生动有趣。

2.3 技术支持,提升教学水平

教师是教学过程中的引导者,同时也是教育技术的实践者和应用者。教师是否具备与时俱进的教育技术应用能力,是开展教学改革和达到教育现代化的关键性因素。网络环境的出现为广大“两课”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除了提高自身的思想文化素质外,还必须提高自身运用现代化教学手段的能力,不仅要正确面对网络环境带来的挑战,更要看到网络环境带来的机遇;不仅要会用计算机、智能手机,更重要的是要提高网络教学能力。在技术支持发达的今天,高校思想政治教师的专业发展可以利用以下几种方式:一是通过搜索式学习,主动求知和形成自主问题解决的意识与习惯;二是通过协作式学习,运用现代化信息工具帮助自己更好地安排和处理学习事务;三是通过教师的非正式学习,即利用非正式学习时间和场所,通过社会交往来传递和渗透知识,自我发起、自我调控、自我负责的学习;四是反思式学习,在与他人的互动与交流中得到成长;五是基于学习内驱力的自主式学习,通过把信息技术与个人的科学研究相结合,在项目研究中加强对教育信息技术掌握和运用,提高对所教课程的整合能力。学校不仅应该创造良好的学习和科研环境,更应该多为高校教师提供培训交流的机会,包括公开课、精品课程、研修班等,也可以请专家到校指导,进一步加强政治理论教师与外部的交流与学习。另外,学校内部还可以成立专门提升高校教师信息素养的机构,为全校教师提供专业的人力、物力和智力上的帮助,构建网络教育技术学习和协作交流平台。

2.4 适时引导,提高自控能力

思想政治教师利用自身课堂适时教育、引导学生使用智能手机,学校应开展一些相关的讲座、宣传活动教育和引导学生正确合理地使用智能手机、平板电脑,科学调整上网时间,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习惯。教育学生使用移动智能终端时要持一种理性的态度,既不过分依赖,也不过度滥用,把智能手机、平板电脑作为沟通和学习的工具,而不是作为娱乐消遣和逃避现实生活的高级玩具,不断提高大学生的自律意识和自控能力。另外,教师应加强课堂教学秩序管理。课堂教学是高校人才培养的重要环节,良好的课堂教学秩序是保障教学效果和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前提。部分大学生在课堂上玩手机、打电话、发短信、上网和玩游戏的行为,不仅影响了自己的学习质量,而且破坏了课堂教学秩序,也会给周围的同学带来各种不良影响。思想政治教师既是新技术运用的实施者。更是课堂教学秩序的管理者和教育者,必要时学校可采取技术手段,如使用信号屏蔽仪在学生上课、自习或者考试期间,对无线网络信号进行屏蔽,为大学生创造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

综上所述,智能手机走进高校课堂已经是一个不可改变的事实和趋势,教师的教学环境从单一到多样,教学组织形式也从封闭到开放,面临着许多考验。“两课”教师只有与时俱进,善于思考,联系实际,敢于创新,充分利用移动智能终端的强大功能,不仅在形式上要用先进的现代教育技术手段武装自己,在内容上也必须深刻地体现时代感和现实性,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师生课堂互动,才能使反映时代思想主题的政治理论被学生接受并走进学生心理。

(无锡高等师范学校,江苏 无锡 214153)

参考文献:

[1]于兴艳.利用网络课堂辅助思政课理论教学的模式探析[J].淮南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3(5).

[2]申伟.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改善高校思想政治课教学的思考[J].高等教育研究学报,2003(2).

[3]蒋立维.移动智能终端对高校课堂教学的影响和对策研究[J].华章,2013(23).

[4]陈美玲.浅谈高校教师如何应对网络环境下的教学变革[J].时代经贸,2013(21).

作者简介:曾桂英(1963-),女,江苏无锡人,无锡高等师范学校,副教授,研究方向:政治教育、教育管理。

作者:曾桂英

第2篇:智能手机如何评估和预测大学生学业成绩

摘 要:Rui Wang等学者创造性地提出了智能GPA研究,发现了GPA和智能手机传感数据自动推断的一些行为之间有一些显著的关系。提出了一些新的自动检测方法来评估学生的学习和社会行为,包括聚会的情况和时间、学习时间和学习专注度。智能GPA研究深入分析了学习表现,并提出了每个学生数据流时间序列分析,创造性地使用行为斜率和行为断点来捕捉变化行为,以更好地了解成绩高和成绩低的学生之间的个人差异。此外,还提出了一个简单的预测模型,采用线性回归和Lasso正规化来预测成绩。研究发现学生的谈话持续时间的改变、学习的持续时间、责任心、积极的情绪水平和变化、压力的变化是显著的学习成绩预测因子。本研究以一种全新的形式建设精细化的验证预测模型,从多种属性方面捕捉、量化学生的行为变化,进而引发新的提高学习成绩的潜力干预措施,这对高校学业成绩的评估而言具有创新性的意义,开启了应用新的干预措施来提高学业成绩的新时代。

关键词:智能GPA;行为斜率;行为断点;线性回归;Lasso正规化

大学生活是复杂的。除了课程学习,还有丰富的课外活动、繁忙的社交生活、因财务问题要去兼职工作、融入校园(大一新生)、与朋友和家人打交道等各种社会行为占用学生的时间与精力。因此,学生要在这些长期的工作消耗中努力保持身体的活跃和精神的健康,并在保持优异的学习成绩以及其他时间占用和能量需求之间寻求平衡。总之,要想在教育环境中持续保持胜利的姿态并不是件容易的事情。

提到“學习表现”时,我们通常将其与学生累积的平均分数(GPA)相联系,即对学生在作业、测验、考试结果,期中考试、期末考试和他们在学习过程中累积的学业成绩进行连续性评价。以往的研究也发现学习表现与学生的求知欲和能力(例如用IQ来衡量)、学习动机与激励、教育环境、健康、之前的测试成绩(例如SAT),以及人格特质(例如认真度)有关。然而,为什么拥有相似学术能力的学生有的成绩会更好有的会更差一些呢?看起来学生日常行为模式(例如学习习惯、课堂出勤率、时间管理、睡眠模式、派对行为)显著影响学生学业成绩。这便引发了如下几个问题:同一所大学里,成绩好的学生(例如GPA≥3.5)和成绩差的学生(如GPA≤3)在行为模式上是否有明显的差异;如果这样的行为差异存在,我们是否可以使用这些相关性作为预测学术表现的基础;不同的心理特征,如人格、心理健康、情感等,是如何影响成绩的。

在计算机科学界,先前已做了许多使用各种机器学习模型的尝试,想要通过学生的自我报告数据和学习行为来预测成绩。然而只有很少的研究关注学生的学习表现与感知行为之间的关系。据我们所知还没有使用智能手机被动传感器数据来预测学生成绩的先例。

来自德克萨斯大学达特茅斯学院的几位学者Rui Wang、Gabriella Harari、Peilin Hao、Xia Zhou和Andrew T. Campbell提出一种新的方法,即用智能手机的被动检测来自动推断学生学习行为(即学习时间和专注力)和社会行为(即聚会),使用不显眼的纵向的学生的生活方式来预测学术表现,富有创新意义。本文就是对Rui Wang、Gabriella Harari、Peilin Hao、Xia Zhou和Andrew T. Campbell几位学者所做研究的介绍。

一、先前的研究

在教育和心理学领域,很多研究都注重大学生学习成绩的预测算法。

(一)人格

采用五大人格框架研究学习成绩和人格倾向间的关系,五大人格框架包括五大特质——外向、亲和力、尽责、神经敏感、开放。对学术表现与人的性格分析研究表明,学生的学习表现与亲和力、尽责性和开放性有关。然而,也有一些研究发现外向性和神经敏感与成绩呈负相关。一些研究人员认为,人格特质差异会影响学业成绩,例如通过修复神经质的行为、提高尽责性提高学业成绩。

(二)体力活动

大多数学业成绩和体育活动研究倾向认为,在中等强度的体力活动中健康达标的学生平均成绩较高。然而,一个健康行为的大型研究对40所美国高校学生调查发现超过一半的学生(58%)不符合公共健康部门发布的中度强度的活动标准。另一个基于自我报告的研究发现体力活动与学生平均成绩不相关。然而,这项研究主要集中于健康科学专业的研究生,这些学生的身体素质符合或超过了成人推荐的水平,这表明研究结果可能无法推广到其他学生群体。我们所知道的只有很少一些研究已经发现了学习成绩与基于传感器的身体活动测量的关系。一项研究除了自我报告外,利用传感器测量学生的体力活动,发现身体活动的变化与GPA相关。具体而言,总步数与GPA的提高相关,而中度体力活动与GPA 降低相关。学生生活研究利用学生的智能手机的数据加速度测量学生体力活动,发现较低的整体GPA与更大的活动耐力平均水平和变化度有关。

(三)社交

社交相关的行为(例如融入交谈的持续时间或频率、聚会、独处时间或与其他人相处时间)很难研究,这导致了在社交研究中有各种不同方式。例如,一个高校成绩预测算子元分析发现,社会参与(例如社会整合、参与校园活动)高的大学生平均成绩也高。不过晚上的活动(如聚会、电影等社会活动)与较差的学习成绩相关。另外,社会支持与大学新生较高的学习成绩相关。学生生活研究通过智能手机的麦克风收集的音频数据推断学生的社会性,它显示了一个学期里,更大的会话持续时间与较高的GPA相关。

(四)睡眠

大多数的学习成绩和睡眠模式研究似乎表明,有良好睡眠习惯的学生平均成绩较高。然而,一项对40所美国高校学生健康行为的研究发现,只有近1/4的学生(24%)符合公众睡眠建议标准。此外,一些研究成绩与睡眠时间关系的研究发现了学生自我报告的睡眠时间和学生的成绩之间呈负相关关系。然而,其他研究发现成绩(即累积GPA)和总睡眠持续时间的二次式关系,太少或太多的睡眠与成绩差是相关的。其他研究发现起床和睡觉时间是影响成绩重要的因素,晚睡晚起会导致成绩较差。此外,睡眠行为的变化(例如入睡时间、起床时间、总睡眠时间)与成绩相关,这样大的变化会导致成绩下滑。

(五)上课出勤与学习

在一般情况下,对学生行为的元分析发现相关学术技能(例如学习技能和习惯)与高的GPA相关。学术行为研究也发现旷课和班级出勤也可以预测学术表现,例如按时上课的学生比不经常上课的学生学习表现更佳。例如一项元分析研究分析了上课出勤和成绩的关系,发现出勤率是与大学生班级的成绩、个人平均成绩密切相关的因素。然而,学生生活背景的研究却发现课堂出勤率与学业表现无相关性。

(六)情感

相对较少的研究关注学业成绩和积极情感之间的关系。那些专注于情感的研究发现正面的影响与分数升高和平均成绩相关,在下半学年的负面影响与低成绩和GPA相关。与之相反,学术表现与学生的压力之间的关系得到了更多的关注。现有的研究表明,中度的压力与学生的平均成绩减少相关,在学期结束时的压力与较低的GPA是相关的。以前的研究发现压力和成绩之间的曲线关系,太小或太多的压力都与较差的成绩表现相关。

(七)成绩预测

先前针对成绩预测的研究使用了一个神经网络模型,通过分级考试成绩来预测学生的成绩。利用判别函数将种种数据录入,来预测学生学业成就,提出了一个回归模型通过统计信息和导师记录预测学生的学习表现。电子学习系统应用网络挖掘预测学生的期末考试成绩。有人提出了一种利用多实例学习在电子学习环境下对学生成绩进行预测的方法,最近的工作显示他们可以使用纵向数据,如用以前的测试成绩和课程历史记录预测出一个学生有可能出现成绩下滑的危险。

总体而言,现有的研究趋向于关注学生人格特质(例如外向性、责任心)、生活方式(例如体育活动、社交、睡眠)和精神状态(如压力、情绪)对他们的课程成绩或GPA是否有影响。现有的研究發现主要是基于学生的自我报告(例如询问身体活动或睡眠倾向的一次性调查),这可能会导致一系列的限制。例如自我报告的数据有明显的弊端(如被破坏)、耗费时间、回忆偏见、记忆的局限性,以及社会理想的顺从。

二、智能手机预测学生成绩的创新性

首先,用智能手机的被动检测来自动推断学习(即学习时间和专注力)和社会行为(即聚会)的方法是一次全新的尝试。其次,使用时间序列分析和学生行为状态的分析,寻找什么行为显著影响大学生平均成绩。再次,为了理解学生在行为方面的变化,提出2个新的行为指标:①行为变化,该指标捕捉行为变化的方向(例如课堂出勤率的增加或减少)和行为变化的范围(例如急剧变化或逐渐变化);②行为断点,捕捉一个学生的行为模式显示一个定向的变化(如出勤率增加或减少的点)的特定点。学生的行为数据流时间序列分析和这些变化的指标用于输入到学习成绩的相关分析和预测中。最后,首次提出了一个预测模型,可以使用智能手机上的自动行为感知数据预先预测学生的平均成绩,即使用Lasso(最小绝对收缩和选择算子)线性回归模型作为预测模型。预测模型表明,成绩更好的学生是更有责任心、多学习、体验积极的情绪,但在期中考试后积极的情绪有一个下降点,随着学期的进展,压力逐渐减少,他们也是晚上社交不那么频繁的学生。预测的平均成绩与真实现象密切有关,与之相关的r=0.81,p<0.001, 平均绝对误差(MAE)为0.179,R2= 0.559,衡量了一个模型的拟合优度,并指出该模型解释了56%的学生平均成绩的变化。这项研究没有使用任何之前传统的用于学术评价的数据,如智商和标准化的测试结果(例如SAT分数)。因此,该工作打开了利用智能手机的被动遥感数据来预测学习成绩的大门。

三、学术成绩数据集

Rui Wang等使用学生生活数据集的一个子集来分析和预测学业成绩。学生生活数据集是一个大的、纵向的公开数据集。数据集是对30名大学生和18名研究生在2013年春季进行为期10周的调查数据。由于研究生不考察GPA,因此,仅选取了30名大学生的数据集。每个学生每学期在达特茅斯大学上3门课。该数据集包括53 GB以上的来自智能手机的连续感知数据,包括:①目标检测数据:睡眠(睡觉时间、睡眠持续时间、醒来)、面对面交谈时间、面对面交谈的频率和身体活动(固定、行走、跑动);②位置数据:位置、室内/室外活动距离覆盖;③其他手机数据:光、蓝牙、音频、Wi-Fi、屏幕锁定/解锁、手机充电和应用程序使用。这个数据集还包括32000份日报告,报告覆盖了情感、压力、运动、情绪、孤独感、社会和学习空间;前后期调查包括PHQ9抑郁筛查表(PHQ9 depression scale)、UCLA孤独量表(UCLA loneliness scale)、正面和消极情感量表(PANAS)、感知压力量表(PSS)、五大人格框架(Big five personality)、繁荣量表(Flourishing scale)、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ittsburgh sleep quality index)。最后,该数据集包括学术评估数据,如班级信息、最后期限、学业成绩(即分数、学期平均成绩、累计平均成绩)、课堂出勤率(从手机定位数据获得),和学生就餐数据包括时间、地点、费用。

表1总结了研究人员从学生生活数据中获得的自动传感数据和EMA数据。自动传感数据捕捉日常行为。EMA数据捕捉积极的影响和压力水平。表2总结了使用心理调查的前和后数据。

四、评估学习和社会行为

学生生活数据集提供了大量的低水平行为,如体力活动、睡眠时间和基于面对面会话的社会性数据,但没有提供有可能影响学业成绩的与学习和社会行为相关的更高层次的数据。研究人员为行为空间分配意义或语义,融合多元感知流和行为空间,提取高水平的行为,如学习(学习时间和专注度)和社会行为(例如派对),以更好地理解学习和社会行为。

(一)行为空间

学生生活数据集有两种类型的定位数据——GPS定位数据和Wi-Fi位置。Wi-Fi位置是根据使用Wi-Fi网络扫描,指示了Wi-Fi接入点(APs)来确定。APs然后映射到特定的建筑物或建筑区域(如图书馆)。每一个校园建筑都被赋予了具有语义意义的标签,如研究领域(图书馆、学生学习的咖啡店)、希腊的住宅、教室、健身房。这些标签提示学生的相关行为。重要的是,研究人员将一些属性与行为空间关联起来,赋予他们更多的情境意思,具体地说有:①停留时间:学生在这些地点的时间---学习区域,宿舍,聚会或社交空间;②活动:学生在特定的领域时,有固定标签的领域的百分比;③音频:所有音频分类中,安静的标签的比例,例如在学习领域或教室、高水平的固定标签(例如不看手机)可以被粗略地认为是学习“专注”或关注课堂学习,高水平的安静标签可能表明专注学习,反之亦然。使用行为空间及其属性,可以更好地评估学习和社交行为。

(二)学习行为

每个学生上3门课,分别安排在每周的特定时期。课堂时间分三类:65分钟,每周三次;50分钟,每周四次;110分钟,每周两次。此外,每堂课有一个额外50分钟的X时间,讲师可以用也可以不使用。最早的课程开始于上午8:45时,最晚的课程是下午5:50。学生的成绩单表明他们所上的课程。注册处有课程表及上课地点。研究人员使用地点、日期(即周一至周五)和时间自动确定一个学生上课没有,即在位置上的停留时间为至少90%的预定时间(例如110分钟)。使用这个方法,电话可以自动确定学生参加的课程和他们的出勤率。图1b显示了一学期的上课出勤率。

使用行为空间信息来确定学习行为。研究人员试探性地规定一个学生在学习领域(例如图书馆、实验室、学习室、咖啡馆等)的停留时间是至少20分钟(少于20分钟则被认为不太可能是真正的学习)。除了停留时间,研究人员使用活动和音频属性,以确定一个学生在一个研究区域的专注程度。活动的价值指的是电话的移动频率——表示人要么是在研究区内移动,要么没有移动但在使用电话。研究人员考虑了一些情境,如果一个学生在学习场所(例如图书馆)四处移动被认为这是不够专注的。如果电话大多是固定在一个研究领域,则认为这有助于集中精力。还使用音频属性来研究环境噪声水平。研究人员认为安静的环境可能有助于专注研究而噪声环境不利于专注。图1a显示了所有学生的持续时间和专注力的变化。在专注力方面,更高的活动值表示学生的移动较少,从而学习专注度更高;更高的音频值表明,学生在一个相对安静的环境中,这是更有利于集中精力的一个条件。研究人员并不把这些值融合,而是把它们作为独立变量进行分析。不可否认,该研究尚存不足之处,活动和音频属性只能是粗略的研究。例如,对有的学生来说,在咖啡馆的噪音环境中学习可能更适应他们的个性,相比安静的图书馆,噪音更有利于他们的学习。此外,研究也不能分辨学生是实际真正的学习还是在浏览在线社交网络。此外,如果学生在小组中学习的话,会话数据会被认为是一个嘈杂的环境。最后,研究的推理精度建立在标记达特茅斯大学著名的研究区域的基础上。对于学生在标记领域之外的学习,数据将不能反映。此外,如果一个学生在标记的学习领域静静地看体育博客或睡觉,数据也无法反应。即使有这些限制,我们认为行为空间与停留时间、活动和音频属性相结合的方法提供了一种新的研究学习时间和专注度的方式。

(三)社会行为

原始学生生活数据集使用的术语“社会行为”指学生之间面对面的交谈,此项研究中扩大到包括其他更高水平社会性行为,如学生一周或一个学期内聚会多少次、聚会多长时间。

达特茅斯位于汉诺威的小镇上,达特茅斯学院有三个大型饮酒之夜大学生可以参加——星期三、星期五、星期六晚上。星期三的晚上是在希腊的住宅,星期五和星期六都是校园大派对。星期日是休息的日子,学生会回到学术上,以便在学术周开始之前取得进展,此外还会有朋友之间的聚会。

研究人员考察行为的空间(例如希腊的住宅、宿舍)和他们的属性来推断一个学生是否在聚会。如果一个学生是在聚会中,则认为他们将会来回移动,以及周围有对话或音乐的声音。此外还考察每周的兄弟会和联谊会聚会(即星期三、星期五、星期六)。研究人员丢弃聚会地点的停留时间在30分钟内的数据。

研究人员把每个希腊房子停留期间划分为10分钟一个,计算音频和活动属性。假设音频和活动属性在学生聚会和不聚会时应该是有显著不同的。使用K-均值聚类为音频(例如音乐或被一大群人包围)和活动(如跳舞)属性找到聚会阈值。图2a表明一个学生的音频属性(即沉默标签的百分比)是低于40%时,更可能是在一个派对上。奇怪的是,研究人员没有在活动属性上发现有显著差异。通过融合音频,停留时间和位置,可以区分学生是否在聚会。为了验证该聚会推理方法,研究者比较了每周聚会的持续时间与已知的学期内聚会天数。图2b显示在10个星期的时间内为所有学生统计的每个工作日的平均聚会数据。显然星期三和星期五是校园里的大夜晚。此外,星期四和星期六也是很流行聚会的夜晚。星期日和星期一都不是派对之夜,学生有可能要赶学术任务。从智能手机得到的数据强烈支持了前面所讨论的每周聚会模式。图2c显示一个学期内聚会的趋势。聚会的季节高峰在学期的第二周,此后直到學期中这段时间是稳定地下降,第7周时回升, 因为有一个全校范围的春季节日称为“绿色关键周末”。最后,宿舍是另一个学生社交的地方。显然,这些事件并不是大聚会。研究人员使用同样的方法,如上面所讨论的,以确定一个学生是否在宿舍参与社交。

五、捕捉行为变化

研究人员讨论了从低级别的自动感应(例如睡眠时间)和EMA数据(如压力)中得到的行为改变特征和高水平的学习和社会行为,为每个学生的每一个行为创造时间序列。使用数据预处理将不同形式的行为数据转换为统一的时间序列格式。行为时间序列将每一天每一个行为作为样本。数据预处理后,每个时间序列总结了不同的行为(例如身体活动、谈话频率和持续时间、睡眠、社会行为、学习行为)。为了理解学期内行为的变化,研究者提出了两种特点:行为斜率——捕捉整个学期内改变的幅度(例如睡眠增加或减少);行为断点——捕捉个人行为发生变化的特定的点,断点的数量表明一个学生的变化频率。除了看学生一天中的行为,研究人员把一天划分为三期。具体而言,把凌晨至上午9点之间的时间标签为夜间,上午9点到下午6点标记为白天,下午6点到次日上午12点为晚间。

(一)行为斜率

Rui Wang等感兴趣的是在学期中量化学生的行为改变。例如,一个学生是否积极主动、勤奋好学、社会活跃度多少等。研究人员使用线性回归为每个学生计算每个行为时间序列走势捕捉其行为变化(例如室内活动、压力、影响)。斜率的价值指示行为改变的方向和强度。具有更大绝对值的正斜率表示行为改变(例如聚会)更快地提高。相比之下,具有更大绝对值的负斜率表示更快地降低行为级别(例如课堂出席率)。例如考虑一个学生在一个学期里每天独立的对话数量,“斜率=0”意味着学生在一个完整的时期内每一天有相同数量的对话,这是极度不可能的。“斜率<0”意味着学生在一学期里对话越来越少。最后,“斜率>0”指学生在学期内有越来越多的对话。行为的斜率考虑行为的动态性和学生之间的个体差异。就像在学生生活的讨论研究中说的,学期中期(如图1b所示,第4和5周)是一个重要的里程碑。研究人员选择“中期点”作为衡量行为斜率的一个点。这一点是10个星期中最中间的一天。学生的工作量比开始时增加了,如图1b所示。期中过后学生有更多的项目和更大的任务,一直到期末考试。在学期中点对行为时间序列分区,使用2条线性回归拟合时间序列,从学期开始到期中考试(即上半学期),从期中到学期末(即下半学期)。使用“前斜率”和“后斜率”来表示学生在前半学期和后半学期的行为变化。此外,为全体学生计算一个“学期斜率”。

(二)行为断点

前斜率和后斜率点被用于理解学生的行为改变。然而,许多学生会在学期中点之外的时间点改变行为。学生可以因很多不同的原因制定或改变经历(例如上课增加或减少、学习投入增加或减少)。例如,一些学生可能会在学期开始时改变学习行为,以适应不断增加的工作量,而其他人可能会反应慢一些。研究人员使用行为时间序列为每个学生计算“行为断点”。在这个学期里找到一天,在这一点上学生行为前后的行为模式不同,研究者称这一天为行为中断点。例如,假设一个学生每一天花了相似的时间学习,然而在某一天之后,学生花越来越多的时间学习。研究人员认为这一点变化是一个断点。影响断点的因素很多。不同的行为(例如压力增加或减少、情感和学习)可能有不同的断点。断点的那一天可能会显示一个学生因为一个事件而改变的速度有多快。使用2条线性回归来测试数据,使用贝叶斯信息准则(BIC)选择最佳模型。BIC是一个模型选择标准,使用尽可能少的模型参数选择一个有良好预测性能的模型。较低的BIC值表示一个更好的模型。研究人员认为一个好的分段拟合模型是BIC最低的模型,低于单一回归模型。如果选择单一的回归模型,断点则被设置为“最后一天”。使用学生行为断点可以分析学期内发生变化的速度,了解个体差异。

六、相关性分析

为更好地理解学生行为、情绪、心理健康、个性与学术成绩之间的关系,研究人员进行了皮尔森相关性分析,发现了一系列强大的和显著的相关性。

(一)春季学期的GPA

春季学期成绩平均为3.3306,标准偏差为0.7983。然而,偏斜是-1.7725,意味着大多数的学生获得了高的GPA,只有小部分学生得到低分(图3c)。在学生生活的研究中,发现春季学期GPA与室内的活动性呈负相关,与谈话频率和持续时间呈正相关,如表3所示。研究人员发现学习和社会行为与GPA之间有显著的相关性。在社会行为方面,发现学生花更多的时间在聚会、兄弟会或联谊会上时,是不太可能有高的GPA的(r=-0.398;p=0.029)。此外,在期中考试点之前,学生的社交更多在他们的宿舍而不是在联谊会时,更可能有更高的GPA(r=0.363;p=0.049)。在学习行为方面,发现花更多的时间在学习上的学生有更高的GPA(r=0.381;p=0.038)。此外,到期中时致力于学习的时间在不断增加的学生,更有可能有更好的成绩(r=0.397;p=0.030)。从自动感应中推断出的其他行为,研究人员发现,整个的体力活动减少与春季学期的GPA呈现负相关,特别是在期中以后(r=-0576;p=0:001),意味着那些体力活动减少的学生更可能有更高的GPA。研究人员在白天、晚上、夜间的时段里找到了类似的室内移动趋势和活动趋势。有趣的是,有更高GPA的学生更倾向于在期中到来之前增加室内的活动性(r=0.423;p=0.020),并减少了他们在中期点以后的室内活动性(r=-0.515;p=0.004)。此外,这些成绩高的学生整个学期下来往往在宿舍里要花费更多的时间(r=0.437;p=0.016)。最后,研究人员发现了感知的压力规模与春季学期成绩呈负相关,意味着压力较小的学生更可能有高的GPA(r=-0.405;p=0.050)。

(二)累积GPA

累积GPA平均为3.4215和标准偏差为0.3978。GPA分布见图1c。在学生生活的研究中,研究人员发现累积GPA与活动持续时间和室内流动性呈负相关,并与蓝牙协同定位的数量呈正相关,如表4所示。

研究人员发现学习和社会行为与GPA之间有显著的相关性。花更多时间学习的学生更可能有更高的GPA(r =0.518;p =0.003)。此外,在他们的活动(即他们的电话是更固定的,r=0.430;p=0.018)和音频(即在安静环境中学习,r=0.380;p=0.038)属性上更专注的学生更可能有更高的GPA。然而,学习的专注趋势显示,拥有更高平均成绩的学生往往有在期中考试前呈现专注力减弱(即活动属性)和喜欢在不安静的地方(例如咖啡厅)学习的趋势。出席率不与GPA相关。不过研究发现,在中期考试前的出勤率正向变化与GPA相关,即学生在期中考试之前出勤率的增加更可能有高的GPA(r=0.470;p=0.009)。

从自动感应中推断出的其他行为,研究人员发现GPA和行为变化趋势之间的相关性较大。在中期以前体育活动水平增加(r=0.418;p=0.022)或在中期以后减少(r=-0.449;p=0.015)的学生更可能有更高的GPA。同样,在中期前室内移动多(r=0.425;p=0.019)或中期后室内移动增多的学生(r=-0.426;p = 0.021)更可能获得更高GPA。看学生的总体行为变化,其在整个学期中室内移动速度慢慢增加或减少,更可能有更高的GPA(r=-0.387;p=0.035)。在日常会话方面,在中期后不断增加会话持续时间的学生更可能有更高的GPA(r=0.443;p=0.016)。关于会话频率,学生有较晚的断点(即在学期内改变他们的日常会话频率模式更晚)可能有更高的GPA。

从调查的心理特征数据来看,发现PHQ-9 评分与GPA呈负相关(r=-0.470;p=0.027),这意味着更沮丧的学生往往有较低的成绩。在大五项框架调查中更为认真的学生往往有较高的GPA(r=0.551;p=0.004),倾向于神经质的学生更有可能有较低的GPA(r=-0.423;p=0.035)。

七、预测分析

研究人员提出了一个简单的预测GPA的模型。使用线性回归和Lasso正则化从大量的输入特征中确定非冗余的预测因子。这些预测因子包括自动感测时间序列的行为数据(即会话和学习特征)、EMA时间序列数据(例如正影響和压力)、心理健康数据(如抑郁症)和个性数据(即责任心)。

(一)预测模型

预测成绩是一个回归问题:从一组输入因子中预测结果变量(即GPA)。研究人员使用交叉验证评估各种回归模型,如线性回归、回归树,支持向量回归。选择Lasso(最绝对的收缩和选择算子)正规化线性回归模型作为预测模型。Lasso是一种用于线性回归的方法,Lasso与系数的绝对值上限结合,使平方误差最小化。考虑到有大量的功能,需要解决多重共线性。有2类方法解决共线性——特征选择和特征变换。Lasso正则化是其中的一个特征选择方法。

Lasso解决了下面的最优化问题:

min((yi-βo-xT

iβ)2+λβj)

N是观察的数量,yi为i的观察地面真值;xi是i观察的p等级特征向量;λ是一个非负正则化参数,控制β的非零因素(即所选特征的数目);β0 是拦截;β是权重向量。正则化参数λ选择使用交叉验证。本质上的优化问题是最大限度减少均方误差N

i=1(yi-βo-xT

iβ)2,同时还要尽量保持模型的简单(即选择最小数量的特征,避免过度拟合)。因此,Lasso会自动选择相关的功能(即预测算子)和丢弃冗余功能,避免过度拟合。

(二)评价指标

研究人员使用平均绝对误差(MAE)、决定系数(R2)和皮尔森的关系衡量结果预测的性能。MAE测量算子和预测结果的相近程度。平均绝对误差由M|AE=N

i=1yi-βo-xT

iβ算出。MAE值越小越好,因为它表明该预测更接近地面真相。R2是衡量模型拟合优度的,并指出模型解释的方差有多大。R2的范围从0到1,其中1表示数据与模型的完美拟合。R2可以看作是对不明变量的相关方差,如果特征向量X并没有什么结果,那么R2=0。研究者使用皮尔森相关性测量地面真值与预测结果之间的线性关系。

(三)GPA的预测结果

研究者使用交叉验证来确定Lasso的参数和每个特征的权重。为了使权重正规化,每一个特征都限制在缩放范围[ 0,1 ]。选定的特征含有非零权重。预测累积GPA的MAE是0.179,说明这些预测是在真实值的±0.179。R2为0.559,这表明特征可以解释55.9%的GPA方差。预测成绩与(r=0.81;p<0.001)的地面真值密切相关,这进一步表明,该预测可以使用给定的特征来捕捉成绩差异。

表5显示选定的特征来预测累积GPA及其权重。有趣的是,Lasso选择了1个单一长期措施(即有责任心的人格特质)、2个自我报告时间序列特征(即情感和压力)和3个自动感应数据行为(即会话和学习行为)。权重表明预测因子的强度。有更好平均成绩的学生更认真,学习时间更多,情绪更积极(例如快乐、兴趣、机敏),但在中期以后,显示了正面情绪的下降,同时平均成績好的学生在学期内呈现压力逐渐减小的趋势,在6-12点的晚间时谈话较少,出现谈话时长模式的变化(即行为的断点)较晚。在春季学期GPA,Lasso不选择特征来预测,相反,它选择使用单独的因子来预测春季学期GPA。它选择了一个单值3.40预测所有MAE=0.53,中位绝对误差0.38的学生。研究者认为这是由于春季学期的GPA偏斜,如图3c所示。注意,一般春季学期的GPA是3.3306。Lasso选取的干扰因子接近平均GPA,与偏斜率相符。

八、结论

研究人员发现一些学生的行为改变模式(即斜率和断点)与学业成绩相关性显著。通过行为变化建模,使用行为的斜率和断点,可以了解不同的学生在他们的生活中如何反应。在本文中研究人员发现,时间序列分析能够量化个体行为在10周的差异。还发现斜率和断点与成绩很相关,在某些情况下是强大的影响因素。

在社交方面,研究人员的研究结果表明,学生谈话持续时间的改变是显著的成绩预测因子。具体而言,晚间谈话持续时间表现出较晚变化的学生有更高的GPA。在晚上谈话持续时间上表现出减少的学生,也有较高的平均成绩。这些发现是新颖的,扩展了以前的工作,演示了学术表现与社会参与的关系。研究者的研究结果表明学生的社交模式的改变是学习成绩重要预测因子。例如,研究结果表明,对比那些较早改变了他们夜间社交时间的学生,较晚改变夜晚社会活动时间的学生学习表现较好。此外,相比那些增加了晚上社交时间的学生,晚上社交时间减少的学生学习表现较好。研究人员怀疑这些学生可能在为考试做准备,专注于在晚上的工作(例如学习),这可能导致在所观察区域的谈话时间的减少。此外,研究人员的研究结果与以前的研究是一致的,如发现晚上外出的大学生成绩较低。

谈到学术相关的行为,研究者的研究结果表明学习的持续时间是一个显著的预测性能。更具体地说,相比于学习时间短的学生,平均学习时间较长的学生在学期结束的时候有较高的平均成绩。这一发现和发现学习技能(例如学习技巧和习惯)与GPA相关的研究是一致的。该研究结果超越了学生自我报告的学习方法,发现一些潜在的学习习惯(例如通过WiFi和GPS捕捉的)也可以预测学生成绩。与以往的研究相比,研究没有发现上课出勤率是一个显著的成绩预测性能,并没有观察到其他研究表明的课堂出勤率和平均成绩的简单的相关性。如图3所示,考察学生的成绩分布情况和出勤率,发现有更高分数的学生出勤率或高或低,而那些低分的学生有中等出勤率。数据显示,对一些成绩高的人,参加讲座不影响他们的成绩。研究者相信学生的出勤率是按他们的课程确定的,成绩高的学生可能不需要去上课也能获得高分。

在个性方面,研究人员的研究结果表明,责任心是一个显著的预测特征,比较那些自觉性较差的学生,自觉性高的学生有较高的平均成绩。这一发现与大学生自我报告人格特质与学业的关系心理研究相一致。虽然神经质不对学生的平均成绩有显著的预测作用,性格特点和GPA的简单相关性研究显示神经质与累计GPA成绩呈负相关(r=-0.42),这表明神经质较高的学生有较低的平均成绩。

在情绪方面,研究结果表明,积极的情绪水平和变化是显著的预测性能。具体而言,学生具有较高的积极的平均情绪水平到学期结束时有较高的平均成绩。在中期后减少积极情绪的学生也有更高的GPA。这些研究结果与以前的研究是一致的,表明更积极的影响和更高的成绩与平均成绩的关系。有趣的是,以前的研究已经发现在下半年增加负面影响会导致低成绩和GPA。然而,该研究发现,积极的影响在下半年减少与较高的GPA相关。研究人员怀疑相比于没有投入学习的学生,在下半年学生专注于他们的任务和性能时,不太可能报告感觉非常积极的情绪(例如兴奋、热情)。

在压力方面,研究结果表明,压力的变化是一个显著的预测性能,学生在整个学期压力不断减少,期末有更高的GPA。这一发现与以前的研究发现学生压力和平均成绩之间的负相关关系是一致的。相比在课堂上表现不佳的学生,那些在课堂上表现出色的学生,随着学期的进展,压力越来越小。这与以往的研究是一致的。

据我们所知,该研究第一个,也是最好的一个使用智能手机自动遥感数据和时间序列的均线预测成绩的。预测成绩与地面真值密切相关(r=0.81;P<0.001),MAE为0.179,R2为0.559。该研究预测GPA不使用任何先验信息,如SAT、智商测试结果,或已知的学生成绩。通常,学生成绩会通过他们的作业得分和期中考试来评测水平,研究结果表明,有一些其他成功的学业预测因素。预测模型表明,取得更好成绩的学生是更认真、学习更多、积极的情绪更多,但在期中考试后的积极情绪出现下降、有较小压力的学生,以及在晚上的谈话中是不那么活跃的,并且在学期后谈话时间模式发生了改变的学生。在本文中讨论的相关性和预测模型,会引发新的提高学习成绩的潜力干预措施。该项研究可以作为新的催化剂来促进实行新的干预形式,以帮助学生提高学习成绩。研究以一种全新的形式建设精细化的验证预测模型,从多种属性方面捕捉、量化学生的行为变化,进而引发新的提高学习成绩的潜力干预措施,这对高校学业成绩的评估而言具有创新性的意义。

同时我们也看到了目前该项研究的局限性。虽然数据集是大的、丰富的,但在这项研究中学生的数量是小的(30个)。受这样一个小数据集限制,不能使用更先进的预测模型或功能,因为它可能会导致过度拟合。预测结果中看到,Lasso从193个特点中只选择7个特点,尽管研究发现了更多的相关性。再者,达特茅斯大学是常春藤联盟的文科大学,学生都是在高中的佼佼者。因此,研究的样本是偏向成绩较好的学生。最后,样本中的学生并不都是电脑科学专业的学生,因此都参加了相同的课程——安卓程序设计。因此,样本可能局限于理科生,不代表文科学生。我们相信如果有一个更大规模、涉及更多不同大学的学生的跨机构研究可以提供更多样化和更有代表性的样本,能够更好地细化和验证预测模型。

参考文献:

[1]Rui Wang, Gabriella Harari, Peilin Hao, Xia Zhou, Andrew T. Campbell. Smart GPA: How Smartphones Can Access and Predict Academic Performance of College Students. Dartmouth College, The University of Texas at Austin. 2015.

(編辑:王天鹏)

作者:周晓燕 于海峰 张悦 曹洁

第3篇:浅谈留守儿童手机使用问题

摘要:从对江西省吉安市遂川县巾石乡罗文村小学留守儿童使用情况的调查和访谈情况来看,留守儿童沉迷手机有家庭教育缺失、学校教育断层等客观原因,也有留守儿童心理匮乏等主观原因。正确引导留守儿童使用手机,应完善农村社会教育模式、老师引导方式、家长与学生的互动模式,发挥社会心理机构的作用。

关键词:留守儿童;沉迷手机;心理匮乏;对策

为了改善生活,提高收入,在广大的中国农村,有许多年轻的父母将自己的孩子留在家中由老人照料,而自己外出务工,造成了许多孩子在家没有父母陪伴,这一类儿童被称为“留守儿童”。笔者连续五年在国家十大贫困县之一的江西省吉安市巾石乡罗文村进行暑期支教,当地留守儿童较多,由于近年来通信及网络的建设,手机使用率越来越高,造成了“留守儿童”沉迷于手机的现象愈发严重。笔者使用了量化研究的方法,对比了城乡儿童手机使用习惯。在支教的过程中采取访谈、观察等方法,分析了留守儿童沉迷手机的客观原因,并用社会心理学、发展心理学等理论剖析了沉迷手机的深层原因。最后,从农村社会教育模式、学校老师引导方式、家长与孩子互动模式以及社会心理机构的引入等方面提出了正确引导儿童使用手机的对策。

一、调查情况

2019年8月1日至20日,笔者前往江西省吉安市遂川县巾石乡罗文村和沙田村,向当地小学生发放纸质问卷,共回收215份问卷。2019年8月21日至9月10日,笔者向某城市儿童发放网络问卷调研,共回收291份问卷。总共506份问卷,有效问卷数占94%。其中男生(52.17%)、女生(47.83%)人数基本持平。

1、网络新媒体的普及程度

根据调查问卷显示,将近9成的家庭拥有手机。其中城市家庭媒体设备的普及度前三位分别是:手机(97.39%)、电脑(89.57%)、电视(92.17%)。在乡村家庭前三位分别是:电视(90.43%)、手机(88.7%)、电脑(34.78%)。

2、获取知识的方式

城市儿童的信息源分别来自于手机(71.3%)、电视(67.83%)、书籍报刊(60%)。留守儿童的信息源为手机(90.43%)、电视(84.35%)、广播(36.52%)。手机已经成为儿童获取信息的最重要的途径。

3、首次独立上网年龄

将近一半的儿童首次独立使用互联网年龄在7-10岁之间,其中城市儿童占比为41.74%,乡村儿童为50.43%,城市儿童首次上网时间略早于乡村儿童。城市儿童7岁以下独立上网的有31.31%,乡村儿童比例为12.17%。

4、上网时长

近半数青少年每天使用互联网,其中城市儿童占比为51.3%,乡村儿童为52.18%。多数儿童单次上网时长都能够控制在1小时以内,其中城市儿童为62.61%,乡村儿童为59.13%。近两成(18.16%)的儿童每次上网时长达到4小时。

5、上网内容

从上网的兴趣点上看,城乡儿童的差异较大。城市儿童上网内容的首选三项为玩游戏(65.22%)、看视频(52.17%)、查资料(51.3%)。而留守儿童的首选五项为听音乐(72.17%)、玩游戏(59.13%)、看视频(52.17%)。其中,城市儿童首选三种网络视频内容为动漫(73.91%)、娱乐综艺内容(55.65%)、科普小栏目(32.17%),而留守儿童为电视剧(75.65%)、动漫(65.22%)、娱乐综艺内容(33.91%)。由此可见,手机的娱乐功能对农村留守儿童更重要。

6、上网目的

城市儿童上网有明确目的,首选三项是娱乐游戏(73.91)、完成作业查资料(57.39%)和沟通交流(46.96%);而83.48%乡村儿童上网漫无目的。

7、家人对儿童的监管

城市家庭中,38.26%家长限制儿童使用时间;30.43%的家长限制时间和内容;23.48%的家长会在孩子上网时间比较长的时候提醒一下。在乡村家庭中,21.74%的家长限制儿童使用时间;22.61%的家长限制时间和内容;23.48%的家长会在孩子上网时间比较长的时候提醒一下。

8、学校对儿童的监管

城市中将近九成的学校都对学生互联网及手机的使用提出了要求,在乡村,将近半数(46.96%)的学校对儿童上网无任何的要求或者引导。另外,82.61%的城市儿童希望学校设立课程,教自己如何正确使用网絡,而在乡村儿童中只有不到一半的人(44.35%)有这种愿望。

9、网络媒体对生活的影响

城市儿童对网络认知相对明确,他们认为最大的变化是有了新的娱乐方式(73.91%);获取知识变得容易(57.37%),人际沟通方便(46.96%)。负面影响是爱在家里不爱动(31.27%)、学习时间减少(20.87%)、信息混乱真假难辨(13.91%)。而乡村儿童对影响的认知相对模糊,79.13%的人不清楚网络对他们的影响,10.43%的人认为互联网是一种新的娱乐方式。

10、对新媒体中不良信息的认识

过半儿童表示在上网过程中遇见过“少儿不宜”的内容,其中67.09%城市儿童见过,51.3%乡村儿童见过。可见虽然网络环境在改善,但“少儿不宜”内容的确存在。48.7%的乡村儿童认为从未看过这些内容。我们不可得知孩子是真的没有见过不好的内容,还是缺乏识别能力。88.7%的城市孩子希望拥有专门更多适合小朋友的网站,只有56.2%的留守儿童希望如此。

通过调查发现,目前手机上网普及率很高,大多数孩子在十岁以下就开始独立使用互联网。大多数儿童每天使用手机上网,多数儿童单次上网时长都能够控制在1小时以内,近两成的儿童每次上网时长达到4小时。从用途来看,相比城市儿童使用手机的目的是娱乐和学习并存;而留守儿童更注重娱乐功能。留守儿童上网更加缺乏目的性,对不良信息的鉴别能力较弱。而乡村家庭学校对孩子上网的正确引导和监管力度不如城市家庭。

二、留守儿童沉迷手机的原因分析

为验证问卷调查的结果,进一步剖析留守儿童沉迷手机现象背后的原因,笔者对于造成留守儿童沉迷手机的现象进行了分析。

(一)客观原因

1、家庭教育的缺失

在20天的支教活动中,家访团队走访了约100名罗文村小学生家庭。调查问卷虽然显示和父母居住在一起的孩子占总数一半,但是其中父母双方长期都在家的也很少。一般父母在家的家庭经济条件比较优越,父母以在当地开超市、跑运输为职业,其他家庭皆为隔代抚养或是寄生抚养,没有父母直接约束,孩子容易对手机游戏等上瘾。一般来说,祖辈年龄大、文化有限、力不从心。很多老人甚至把学校看成了“托儿所”。在家访中,爷爷奶奶告诉我们:“去学校多读书识字是一方面,重要的是让孩子不要闲在家里。”另外,有的父母与子女长期不在一起,对孩子产生愧疚感,情感表达方式不合理。有家长说,“给孩子买手机是为了补偿。”

2、学校教育的断层

据受访的老师介绍,他们工资低,月收入低于千元(人均要管35个孩子)。因为乡村教师严重缺乏,难以顾及上全部的学生,所以多数留守儿童没有明确的学习目的,“读书无用论”思想滋长。留守儿童普遍认为,读大学的目标不现实,能上中专或者职高是最好的选择。在2018年支教期间,支教团队组织“七夕许愿活动”,请100个同学将自己的愿望写书来挂在树上。其中只有1名同学的愿望是“希望考上大学”,其他同学中关于学习的愿望很少。可以说,学校老师也很少有精力监管学生使用手机。

3、社会教育资源的匮乏

由于我国地区之间经济发展不平衡,教育发展也呈现出极为不均衡的现象,优质教育资源主要集中在城市。农村教育投入不足,如罗文村校室破旧,小学6个年级只有3间教室。虽然近几年是有爱心机构捐赠多媒体设备和图书,但孩子们告诉我们,老师因为人手少,怕设备损坏,所以不让他们使用图书和设备。

在访谈中笔者也发现,很多留守儿童在说到为什么沉迷手机是因为没有别的好玩的。除了在户外游荡之外,好像也只有漫无目的地玩手机。调查显示,留守儿童对书籍的渴望强于城市儿童,在实地走访中,村里根本没有图书馆或者书店,但是村上也无其他的儿童娱乐休闲场所。

(二)深層原因

留守儿童之所以沉迷于手机娱乐,除了客观原因之外,还和留守儿童的心理匮乏有关。网络聊天、网络剧、网络游戏都跟游戏本身是有关系的。德国哲学家席勒把游戏认为是人类的本能,是发泄体内过剩精力的一种方式。美国心理学家亚当奥尔特的《欲罢不能》一书分析了令人上瘾的人类活动的根源于人类的痛苦、人类有未被满足的欲望,需要通过寻找短期的精神的满足而放弃烦恼。就像游戏心理学家萨顿史密斯所说“玩的对立面不是工作,而是抑郁。”

人本主义心理学家马洛斯将人的需要划分成生理需要、安全需要、社交需求(情感和归属的需要)、尊重需要和自我实现的需要。留守儿童在成长的过程中过早的跟父母分离,所以心灵缺少寄托。《普通心理学》中指出:“如果缺失需求得不到满足,寻找这种需求的动机就增强。”留守儿童沉迷手机是因为虚拟的网络世界满足了他们的这几种需求:一是安全需要是人类满足生理需要后的最基本需求,刚出生的婴儿对母亲怀抱的依恋便体现了对安全感的需要。留守儿童过早与父母分离,缺乏安全感,而网络中的交往无须和陌生人直面接触,令人感觉更安全。二是当青少年生理趋向成熟,他们的情感和归属需要就会加强。留守儿童更愿意在虚拟的网络中寻求人际支持,从而获得归属感和爱。网络人际交往的虚拟性,掩饰了他们的性格缺陷,孩子被尊重的需要也得到了满足。另外,强烈的互动感(网剧的弹幕、点赞、游戏中打赏、赠礼物)也满足了留守儿童人际交往的需求。三是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发展、娱乐产业的创新,编剧和设计者们更加愿意从满足人类心理的角度设计产品。游戏可以满足人类的求生、控制、成长、创造、探险、挑战等需求。网剧有十分强烈的代入感,满足了受众自我实现的需求……这些都是乡村留守儿童所缺少的,所以他们相比城市儿童更容易沉迷于其中。归根结底,对留守儿童而言,不在父母身边所以缺失了心灵寄托,所以他们更愿意在虚拟世界中寻找自我实现,渴望更直接的体验社会的情感。

三、对策与措施

(一)改善留守儿童受教育环境,建设社会教育资源

虽然调查显示留守儿童对书籍的渴望强于城市儿童,他们认为书籍(30.43%)比电子屏幕(27.83%)有趣;但在实地走访中,村里根本没有图书馆或者书店、娱乐休闲场所。所以,首要改善的是农村的教育环境,大力建设公共的教育资源,让孩子有地方学习、有地方看书,这才能真正提高国民素质。另外,适度建设体育场、游乐场,让孩子有属于自己可以娱乐的地方,消耗多余的体力,而不是把时间完全的浪费在网络上。

(二)合理配置教学模式

受教育是通过合法途径进入现代化生活的常规基本途径。如前文归纳,留守儿童所在学校除了教师素质、教师待遇不高,教育设备不足以外,当前着力改变的是单一的学历型教育模式。留守儿童需要的更多的是实用技能,贫困的农村需要的能解决农民切身利益的实用型人才。我国正在实施精准扶贫战略,留守儿童沉迷手机,那么可以教会留守儿童甚至广大村民使用手机的线上交易功能,使用手机做“微商”,把农村更多的特产卖出去,打造地方特色,促进贸易、快递业发展等等。另一方面,发展这种经济模式也可以减少当地外出打工人数,从而减少留守儿童数量。

(三)学校教育加强对留守儿童使用手机的引导

调查问卷结果显示,城市中将近九成的学校都对学生互联网及手机的使用提出了要求,而在乡村将近半数(46.96%)的学校或老师对儿童上网无任何的要求或者引导。孩子使用手机是大势所趋,宜“疏”不宜“堵”,学校老师要留守儿童进行指导,让孩子充分了解新媒体使用的利与弊,引导孩子加强自控能力,不被手机控制。以村或者县为单位,为留守儿童展开相关讲座,引导学生用手机看书、学习幕课、学英语,强调手机是学习的工具。教师言传身教,引导留守儿童正确使用手机,多用手机阅读而不是娱乐。

(四)父母以合理的方式爱孩子

留守儿童父母的不能一味地外出打工挣钱,而忽视了养儿育女的责任,更不能因为对孩子感到愧疚,就给孩子物质补助,而忽略精神的交流。留守儿童父母要改变爱孩子的方式,把原本默默灌注在物质支持上的爱,转变为对孩子在真切的关心、对意义的强调,让孩子接收到亲密信号,长此以往亲子关系才会加深。不能忽视面对面的亲子沟通,要多回家看看孩子,更不能让短暂的亲子团聚使亲子关系蒙上一层理想化的色彩。家长对孩子使用手机不能局限上网时长的管理,还要加大对内容的监管。

(五)建立心理咨询机构以指导留守儿童成长

留守儿童因为不在父母身边生活,失去了心灵寄托,所以比起一般儿童心理更加的匮乏。归根到底,这个是社会转型期是引发普遍的问题,也是留守儿童自我价值感缺乏以及认同危机的客观因素。留守儿童是否出现沉迷于手机、是否在网上表露不健康心态甚至出现线上下的反社会行为还要取决于个人价值观、信仰的影响。因为留守儿童父母不在身边,當地需要有专门的心理机构指导他们自我认知、疏导情绪、帮助他们正确认识媒介、提高媒介素养,从而则可以有效地防止留守儿童不良行为发生。

四、结论

农村留守儿童沉迷手机不仅是由于家庭教育与学校的监管和引导不足、社会教育资源的匮乏等因素造成的,主要还是由于儿童心理上的匮乏造成的。因为缺少爱,所以他们更愿意在虚拟世界中寻找自我实现,渴望更直接的体验社会的情感。留守儿童的问题其实是我国社会发展进程中的问题,只有国家不断地推进精准扶贫;社会各界对留守儿童投入更多的关注;学校、家庭多点付出、多点爱,才能逐步解决留守儿童的问题。

参考文献:

[1]涂秋元.贫困山区留守儿童受教育权现实状况研究[D].重庆:西南政法大学,2010.

[2](美)简·麦戈尼格尔.游戏改变世界[M].杭州:浙江人民出版社,2012.

[3]林崇德,张春兴.发展心理学[M].杭州:浙江教育出版社, 2005.

[4]陈京炜.游戏心理学[M].北京: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2015.

[5]孙瑞雪.捕捉儿童敏感期[M].北京:中国妇女出版社,2010.

作者简介:周曦(1988—),女,汉族,江苏南京人,硕士,中国传媒大学助理研究员,研究方向为高校学生思想政治工作、动画艺术学。

(责任编辑:王宝林)

作者:周曦

第4篇:教师在教学中如何正确使用智能手机

在信息技术高速发展的今天,随着3G无线通讯技术的推广运用,利用无线技术高速传输图像、图形、音频、视频等多媒体变成现实。基于3G技术的智能手机不仅具备了处理图像、音乐、视频流等多种媒体形式的功能,还有包括网页浏览、查看电子邮件、电话会议、电子商务等多种信息服务。通过一学期的教学实践,我真实地感受到了3G手机移动教育的魅力:它不但能极大地扩展教育的空间,打破时间空间的限制,使得学习随时随地、随心所欲,有效地提高学习兴趣和学习效率,同时还可增加师生互动、加强家校联系,使教师在不影响正常教学的情况下,更新知识技能,完善自身专业素质。

手机已从简单的语言通信工具逐步演变成一个集语言、文字、图片、甚至流媒体的信息平台,影响着人们的生活、工作、事业的方方面面,被誉为“第五媒体”。有专家称:“这种技术一旦用在我们的教学中,不仅节约了教学成本,而且很有可能带来教育方式的革命。”

一、利用手机做好课前准备

备好课是上好课的前提。可是相当一部分语文老师在上班时间除了上课之外,大部分时间都被批改作业占用了,批完写字批日记,批完日记批练习册,批完练习册批作文、批试卷,用在备课上的时间少之又少。因此,就出现了部分教师匆匆忙忙抄教案现象。有些老师上班没时间备课,就把教案拿回家备,可每天背好几本书回家备课实在有些麻烦,此时,3G智能手机就派上了大用场。互联网上有很多的电子课文和教学设计,有时一课会有好几十种教学设计,你可以上网随心所欲地选择适合本班学生实际的教学设计,也可以综合几份教学设计为自己所用。而且备课不受时间地点限制,可以在回家的公交车上,也可以在餐桌上,还可以在睡前或早醒后躺在床上备课。由于备课充分,所以上课就能成竹在胸、挥洒自如了。

二、利用手机播放多媒体课件

在手机里放置多媒体课件,随时随地的播放课件进行学习。手机同时可以与学校的多媒体设备相连接,如投影仪,计算机等,教师可以将手机里的资源通过多媒体及时的展示给学生,实现了文字、图形、图像、动画和声音等各种信息的交互传递,能很好的弥补语言、文字描述的局限性,弥补实践难以体验的局限性,使抽象的文字生动化、具体化,使学生能眼见其形、耳闻其声,为学生创设了一种探秘情境,促进他们进入推理、想象的空间,产生强烈的探究欲望,从而达到掌握知识的目的。

三、利用手机上网查阅资料

在以往的语文课堂中,如果遇到一些不懂的问题或有争议的问题时,大部分老师会说,这个问题等我查阅有关资料后告诉大家或请同学们下课后继续讨论等等。而往往下课后一忙又给忘记了,此问题也就不了了之了。而现在,有了3G智能手机就可以随时上网查询,及时将答案告诉学生。老师上课再也不用担心出现上课被学生问住而尴尬的场面了。

四、利用手机进行配乐朗读

著名特级教师李吉林曾经说过:“音乐是一种抒情性极强的艺术形式。它通过乐曲中力度的强弱,旋律的起伏变化,以及节奏的抑扬顿挫,用直感的方式,使人获得比其他艺术形式更为直接,更为丰富,更为生动的感受。”因此,在阅读教学过程中,我们如能恰当地使用音乐,让乐曲作用于学生的听觉,那就会使他们置身于乐曲所创设、营造的特殊氛围中,调动其情感,促进其理解。一部3G智能手机就是一部录音机,既可以播放音乐,也可以下载音乐进行配乐朗读,还可以进行录音朗读。如我在教学《编钟》一课时,在学生通读课文,了解了编钟有关知识后,用手机播放编钟演奏的音乐,让学生站在外宾、国人等不同的角度谈一谈心中的感受,从而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对古人高超的智慧和先进的工艺的赞美之情。又如语文S版第十二册第28课《我们上路了》是一首现代诗,作者用一群孩子的口吻,描绘“我们”迈着稚嫩的脚步上路,前面可能会遇到美丽和挫折,但无论如何“我们”都坚定信心,勇往直前,脚踏实地地去开辟属于自己的人生之路。由于是略读课文,所以在教学中,我采用以读代讲的方式进行教学。在学生对课文内容有了初步的了解后,我用手机下载了一首体现校园生活的轻音乐《校园三步曲》,让学生随着音乐朗诵这首诗,学生们随着音乐声以前所未有的激情朗读起来,他们的声音比单纯的诵读更抑扬顿挫,感情更细腻丰富。这样在配乐诵读中引领同学们进入作者的情感世界,与文本与作者产生共鸣,引起心灵的碰撞,既提高了学生的诵读水平,又丰富了他们的情感,培养了良好的语文素养。

五、利用手机为学生写作提供范文

朱熹说过:模拟者,古人用功之法也。模仿作文也是一种技法,一种习惯,只有通过正确的模仿和反复实践,灵活运用好范文来指导学生写作,我想也是步出作文教学“低谷”的捷径之一。对于初学写作的小学生来说,写不同的作文肯定都要用到不同的范文,有了范文才知道作文该怎样写,写成什么样。因此,在作文教学中,当学生写作遇到困难时,我除了必要的讲解之外,往往还会利用手机上网搜寻一些好的范文读给学生听,以打开他们的思路,教给他们写作方法。在指导学生进行修改作文时,针对学生作文写得不够具体、不够生动,我就用手机上网搜寻一些精彩的片段作为范例,指导学生把自己的作文修改具体。

六、利用手机调节课堂气氛

作为语文课,仅仅照本宣科是不能吸引学生、提高教学效率的。如果上课的时候能够延伸一下课文的内容或上课前讲一个小故事,一个小笑话,活跃一下课堂气氛,上起课来感觉就不一样了。所以,我经常把网上一些经典文章或好的故事下载到手机上,上课的时候讲给学生听。我手机上也有很多轻音乐和幽默笑话,有时发现学生上课时精神状态不佳,特别是炎炎夏日,学生容易疲劳,此时,用手机播放一首轻松欢快的音乐或讲个笑话活跃一下气氛,学生马上就来劲了,又能精神百倍的学习了。

七、利用手机进行巩固练习

现代教学大力提倡练习进课堂。课堂练习是课堂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学生学习过程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环节,也是学生掌握知识、形成技能、发展智力的重要手段。教师透过学生的课堂练习,可以了解到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并发现自己讲课中存在的问题,以便及时调整教学内容和教学措施。当堂学习当堂消化,还可以减轻学生课后的作业负担。如我教学完语文S版第十二册语文百花园五的“修改病句”后,又通过手机搜寻到好多类似的病句让学习练习修改,简单的病句我读给学生修改,复杂的则写在黑板上让学生修改。由于及时地有针对性地进行了大量的巩固练习,所以学生们大都掌握了修改病句的方法,在进行单元测试中,学生们大部分都能正确修改病句,只有极个别的出现错误。

八、利用手机照相、视频功能捕捉教学中的生成性资源 在教学中,往往会生成好多资源,如学生写的优秀作文、精美的图画、图文并茂的手抄报、独具特色的单元知识小报等,可以用手机拍摄下来,上传到学校网站,作为资源保存,会有利于以后的教学。又如在体育教学中,有些学生动作不规范,可自己却意识不到,此时,如果用手机将他不规范的动作及时拍摄下来让他看,就会使他意识到错误,从而及时改正。再如英语课和音乐课中,有些同学发音不准,此时,如果用手机将他们的发音录下来,然后,再与正确的发音相对比,就会促使学生发现问题所在,知道如何发音。

九、利用手机加强家校联系

加强家校联系,可以促进学生更好的发展。传统的家校联系方式主要是家访、打电话、请家长、召开家长会等,而随着3G智能手机的推广应用,可以利用移动“飞信”及时的将每天作业或学生在校情况告之家长。除了“飞信”之外,还可以建立手机QQ群,随时随地与家长联系。

以上只是自己的一些初步尝试,如何充分发挥3G智能手机的强大功能,提高教学实效,还有待于进一步探索研究。总之,将3G智能手机当作媒体运用于教学,是未来教学发展的趋势。但从目前来说,3G智能手机用于教学还处于初步研究阶段,还未引起广大教师的高度重视。大多数教师对于3G智能手机所拥有的具体功能还是不太了解,对于使用手机进行教学的意识更是淡薄,当然这与手机本身的局限性(如电池寿命、屏幕尺寸)和通讯费用(3G手机目前网络收费比较贵)也有一定的关系。所以需要教育和技术部门加强该领域的理论和实践的探索研究,加强宣传和引导,以提高教师运用3G手机进行教育教学的意识和能力。

第5篇:教师在教学中如何正确使用智能手机

上蔡崇礼乡方堂小学 贾朝辉

在信息技术高速发展的今天,随着4G无线通讯技术的推广运用,利用无线技术高速传输图像、图形、音频、视频等多媒体变成现实。基于3G技术的智能手机不仅具备了处理图像、音乐、视频流等多种媒体形式的功能,还有包括网页浏览、查看电子邮件、电话会议、电子商务等多种信息服务。通过一学期的教学实践,我真实地感受到了4G手机移动教育的魅力:它不但能极大地扩展教育的空间,打破时间空间的限制,使得学习随时随地、随心所欲,有效地提高学习兴趣和学习效率,同时还可增加师生互动、加强家校联系,使教师在不影响正常教学的情况下,更新知识技能,完善自身专业素质。

手机已从简单的语言通信工具逐步演变成一个集语言、文字、图片、甚至流媒体的信息平台,影响着人们的生活、工作、事业的方方面面,被誉为“第五媒体”。有专家称:“这种技术一旦用在我们的教学中,不仅节约了教学成本,而且很有可能带来教育方式的革命。”

一、利用手机做好课前准备

备好课是上好课的前提。可是相当一部分语文老师在上班时间除了上课之外,大部分时间都被批改作业占用了,批完写字批日记,批完日记批练习册,批完练习册批作文、批试卷,用在备课上的时间少之又少。因此,就出现了部分教师匆匆忙忙抄教案现象。有些老师上班没时间备课,就把教案拿回家备,可每天背好几本书回家备课实在有些麻烦,此时,3G智能手机就派上了大用场。互联网上有很多的电子课文和教学设计,有时一课会有好几十种教学设计,你可以上网随心所欲地选择适合本班学生实际的教学设计,也可以综合几份教学设计为自己所用。而且备课不受时间地点限制,可以在回家的公交车上,也可以在餐桌上,还可以在睡前或早醒后躺在床上备课。由于备课充分,所以上课就能成竹在胸、挥洒自如了。

二、利用手机播放多媒体课件

在手机里放置多媒体课件,随时随地的播放课件进行学习。手机同时可以与学校的多媒体设备相连接,如投影仪,计算机等,教师可以将手机里的资源通过多媒体及时的展示给学生,实现了文字、图形、图像、动画和声音等各种信息的交互传递,能很好的弥补语言、文字描述的局限性,弥补实践难以体验的局限性,使抽象的文字生动化、具体化,使学生能眼见其形、耳闻其声,为学生创设了一种探秘情境,促进他们进入推理、想象的空间,产生强烈的探究欲望,从而达到掌握知识的目的。

三、利用手机调节课堂气氛

作为语文课,仅仅照本宣科是不能吸引学生、提高教学效率的。如果上课的时候能够延伸一下课文的内容或上课前讲一个小故事,一个小笑话,活跃一下课堂气氛,上起课来感觉就不一样了。所以,我经常把网上一些经典文章或好的故事下载到手机上,上课的时候讲给学生听。我手机上也有很多轻音乐和幽默笑话,有时发现学生上课时精神状态不佳,特别是炎炎夏日,学生容易疲劳,此时,用手机播放一首轻松欢快的音乐或讲个笑话活跃一下气氛,学生马上就来劲了,又能精神百倍的学习了。

四、利用手机进行巩固练习

现代教学大力提倡练习进课堂。课堂练习是课堂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学生学习过程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环节,也是学生掌握知识、形成技能、发展智力的重要手段。教师透过学生的课堂练习,可以了解到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并发现自己讲课中存在的问题,以便及时调整教学内容和教学措施。当堂学习当堂消化,还可以减轻学生课后的作业负担。如我教学完语文S版第十二册语文百花园五的“修改病句”后,又通过手机搜寻到好多类似的病句让学习练习修改,简单的病句我读给学生修改,复杂的则写在黑板上让学生修改。由于及时地有针对性地进行了大量的巩固练习,所以学生们大都掌握了修改病句的方法,在进行单元测试中,学生们大部分都能正确修改病句,只有极个别的出现错误。

五、利用手机照相、视频功能捕捉教学中的生成性资源 在教学中,往往会生成好多资源,如学生写的优秀作文、精美的图画、图文并茂的手抄报、独具特色的单元知识小报等,可以用手机拍摄下来,上传到学校网站,作为资源保存,会有利于以后的教学。又如在体育教学中,有些学生动作不规范,可自己却意识不到,此时,如果用手机将他不规范的动作及时拍摄下来让他看,就会使他意识到错误,从而及时改正。再如英语课和音乐课中,有些同学发音不准,此时,如果用手机将他们的发音录下来,然后,再与正确的发音相对比,就会促使学生发现问题所在,知道如何发音。

第6篇:智能手机的使用与影响

“智能手机的使用与影响”调查问卷

0.调查者个人信息:

性别:_________ 年龄:_________

受教育程度:__________________

职业: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对手机的使用情况:

No.1 您每天使用手机的时间有多久?

A.1-3小时

B.4-6小时

C.6-12小时

D.更多,可补充说明:__________________

No.2 您每天使用手机通常在哪些时间段?(可多选)

A.清晨

B.早上

C.中午

D.下午

E.傍晚

F.晚上

G.深夜或凌晨

No.3 您现在使用的手机已经用了多久?

A.小于一年

B.一年以上-两年以下

C.两年以上-五年以下

D.五年以上

No.4 您更换智能手机的频率?

A. 一年一次

B. 半年一次

C. 数月一次

D. 一月一次

E. 更频繁或更不频繁

No.5 您在智能手机上下载了哪些类型应用?(可多选)

No.6 在这些类型应用中,您最经常使用的是哪几类应用?(最多选两项)

A. 社交类应用(如人人、微博、开心网、QQ等)

B. 游戏类应用(如涂鸦跳跃、水果忍者、愤怒的小鸟、Temple Run等)

C. 通讯类应用(如微信、飞信、微微、Viber等)

D. 日常类应用(日历、秒表、时间等)

E. 更多,可补充说明:__________________

(No.5选B者回答)No.7 游戏中您是否经常“刷记录”?

A. 是的,每天都要刷

2、3局,不玩不开心

B. 是的,兴致一来就会坚持不懈地玩下去

C. 不是,娱乐娱乐就好,很少会执著于其中认真玩

D. 不是,别人的记录太高,压力山大

E. 更多,可补充说明:__________________

No.8 您的智能手机流量使用程度?

A.足够使用,毫无压力

B.“月光族”(一个月的流量到月底差不多花完)

C.“半月光族”(半个月花完)

D 更早花完的,可补充说明:__________________

No.9 您是否购买流量套餐?

A.是 B.否

No.10 比起普通手机,您觉得您在智能手机上上网耗费流量的多少?

A. 比之前更多

B. 比之前更少

C.差不多

No.11(No.10选A者回答) 那么您觉得是什么原因造成更多的上网耗费?

A. 智能手机中的天气等在线更新的功能自动耗费流量

B. 智能手机的便捷令人将先前很多工作“搬”上去操作(比如查资料)

C. 智能手机的功能吸引人,使得人上网更久

D. 看小说要花很多流量

E. 更多,可补充说明:__________________

No.12 比起普通手机,您觉得您在智能手机上通信和短信费用是否增多?

A. 比之前更多

B. 比之前更少

C. 差不多

No.13 您对时下潮流(新款智能手机或应用)的态度?

A. 抢先购买/使用,火前留名

B. 追逐潮流,一流行就赶上

C. 火热退去后再使用

D. 不是很关心,已满足于现状

E. 更多,可补充说明:__________________

No.14 您是否经常更新应用及修复手机系统补丁?

A. 经常更新应用,但不经常修复手机系统补丁

B. 不经常更新应用,但经常修复手机系统补丁

C.两者都很经常

D. 两者都不经常

F. 更多,可补充说明:__________________

2.使用智能手机的影响:

No.15 您是否觉得使用智能手机后,工作或学习以及日常生活更便利?

A. 是,智能手机能帮助完成一定量的工作或学习

B. 是,智能手机是“活教科书”/“活工作档案”,替代了原先的用品

C. 不是,智能手机操作不如原先工作学习般上手

D. 不是,智能手机不能起到监督工作或学习的作用

E. 更多,可补充说明:__________________

No.16 如果出了更新的手机(此主要指同款类型的手机,比如由IPHONE4到IPHONE4S),你是否打算购买?

A. 是,我想尝鲜体验新版本的不同之处

B. 是,新的版本增加的功能和修补的漏洞令我很感兴趣

C. 不是,现有的手机已经令我满足

D. 不是,新手机新功能的背后或许是更多的漏洞

E. 更多,可补充说明:__________________

No.17 相比之下你对手机版各类应用及电脑版之间比较的看法?(比如手机人人网和电脑人人网)

A. 手机版更好,画面简洁,容易上手

B. 电脑版更好,经典界面令人熟悉

C. 更多,可补充说明:__________________

No.18 如果购买其它与智能手机相似的产品,您会购买?

A. 平板电脑(如IPAD)

B. 音乐播放器(如IPOD)

C. 无电话服务功能的智能手机(如ITOUCH)

D. 不购买,现有智能手机已经满足

E. 更多,可补充说明:__________________

第7篇:对学生用户智能手机使用行为的调研分析

对《学生用户智能手机使用行为调研报告》的分析

随着移动互联网渗透的加速及运营商千元3G手机推广力度的加大,3G手机终端市场也在持续升温,根据三大移动运营商发布的数据显示,2011年6月底,3G手机用户关注度已经接近八成,其中3G智能手机成为用户关注的重点,截止至2011年5月,中国3G用户已经超过了7000万,预计2011年年底超过1.2亿人。

另外根据CNNIC发布的报告,截至2010年底,我国手机用户总数已达8.89亿,手机网民规模也已达到3.03亿;根据艾瑞咨询的调研数据显示,2010年18-24岁的移动互联网网民占比超过半数,达到57.0%;25-30岁的网民占比为23.2%,居于第二位;在未来2-3年内,中国手机上网用户中学生用户的规模将持续保持增长的态势,并逐步成为未来移动互联网用户的主体。

当前移动互联网网民的低龄化特征明显,而在未来三到五年,年轻用户作为移动互联网主体用户的特征将得到延续。这体现在,一方面,手机尤其是新型智能手机在年轻人中的普及率要高于其他年龄段的人群,这形成了年轻一族实现移动互联网应用的良好基础;另一方面,移动互联网便捷、互动以及新型应用体验的特点,对乐于接受新鲜事物的年轻人将产生持续吸引。

从调研报告中的数据可以看出学生使用智能手机越来越多,并且其中使用了手机上网的人群占绝对优势,尤其是3G手机在智能手机使用者中占很大的比重,多半用户喜欢的手机功能是阅读,主要是安装阅读终端,例如掌上书院、熊猫看书、腾讯读书等,主要是阅读小说等休闲类图书,其次是手机看资讯,安装手机软件后,软件随机推荐热点,属于被动获取,只有小部门人专门订阅,男生主要是体育、历史,女生主要是美容、八卦等。

绝大多数学生有考虑过手机学习,期望以音频、视频、手机软件的形式背单词、练听力,我认为之所以大部分人认为手机软件学习单词和听力比较好是因为一般的对电脑软件有所了解,知道其可行性,但是没有使用过其他的方式来学习,所以不了解,没有办法模拟想象,只有有一个实例,能够比较才能够让他们选择真正想要的!

另外在调研报告中可以看到大部分学生使用手机软件是在睡觉前、可见以及无聊的公共课上,一般使用时间长度是十分钟左右,晚上睡觉前使用时间最长,一般能达到半个小时以上,虽然单次使用时间较短,但重复使用率较高,就以上的调研分析可以看出,手机学习应用应该也能够成为学生学习形式的主流。

第8篇:3G时代大学生智能手机使用状况调查报告

黄淮学院2013-2014学年第一学期

《社会调查原理与方法》

期末考查

院系: 专业:劳动与社会保障年级: 姓名:冯全江学号:1128130152任课教师:

2013年12月

3G时代大学生智能手机使用状况调查报告

摘要:2013年中国智能手机市场品牌竞争进一步加剧,智能手机的市场格局也在发生明显变化,而在中国最具有时尚消费潜力的群体中,大学生这一群体不容忽视。他们对智能手机的需求到底有多少或者智能手机在大学生这个庞大消费群体心中是否占有一定的影响力,针对这些问题,我们小组在黄淮学院进行了市场调查,对学生群体的使用智能手机方面,尤其是对手机的用途的要求、功能的要求、价格的选择、品牌的信赖度等多个方面展开了深入的调查、统计、分析。发现现在的大学生对智能手机认可度越来越高。

一、调查概况

1、引言:由于在校的大学生具有年轻、时尚、关注潮流的动向、对新鲜的食物的好奇心较大,并容易接受,对智能手机具有一定的消费潜力,但对价格十分的敏感,因此,通过这次的调查,可以掌握在本校的大学生群体对智能手机的了解程度和需求状况,以及目前各种系统的智能手机在本校学生中的普及程度以及未来的发展方向。

2、调查方法

本次调查活动主要主要运用了三种调查方法:调查问卷法,我们小组的成员分散到校园的各个人员流动较大的地方(例如:食堂门口,教学楼门口,图书馆门口等)去发放问卷;网上调查,运用网上QQ投票的方法对不同的问题进行数据收集;访谈法:选择不同类型的人进行访谈记录。

3、调查结果

我们对回收回来的问卷进行了归纳与总结,得出了如下的结果:

(1)调查问卷中,使用智能手机人数占到80%;网上调查显示:使用智能手机占84%。

(2)调查问卷中,使用国产智能手机人数占到占总数的75%;网上调查:使用国产智能手机人数占总数的70%。

(3)大学生使用智能手机时间段:中午休息期间、课间休息、晚上睡觉之前,尤其晚上睡觉之前所用时间占绝大部分。

(4)调查问卷显示:智能机价位分布:1000元以下占35%,1000~2000元占50%, 2000元以上占15%。网上调查显示:1000元以下占37%,1000~2000元占52%, 2000元 以上占11%。

(5)通过访谈了解到大部分学生使用智能手机的功能:社交,看视频,听音乐,浏览网页新闻,玩游戏、手机转账,手机购物等等。

(6)尽管当今手机已经进入了触屏时代,但仍然有不少的人选择键盘的手机。

二、结论与建议

1、调查结果分析

(1)智能手机已经普遍存在于大学生中,尽管如此,在大一的新生中,使用智能手机的人数还较少,因此,在大一和大二的学生群中,还有着大量的需求空间。

(2) 由于大学生群体虽然具有一定的购买力,但对价格的敏感度仍然很高,在拥有智能手机的学生群体中,使用国产智能手机占据了绝大多数,主要原因归于国产手机的低价位,国人也容易操作。

(3)通过调查发现,大学生群体在使用手机时的常用用途仍然是打电话、发短信等基本社交功能,上网听音乐,看电影,看电子书,浏览网页新闻等已经成为主要的娱乐方式,同时手机转账、手机淘宝、手机银行的便利性也越来越受到大学生的欢迎。

(4)虽然现在的手机市场以触屏为主流,但在大学生群体中,不乏有许多人仍然在使用键盘的手机。据调查,发现其不选择触屏手机的原因有多种:屏幕易坏、费电、屏幕灵敏低、不习惯触屏的输入方式等其他原因。

2、小组建议

从商家角度出发:

(1)智能手机的商家应该在大学校园开学之际,大力宣传自己的产品品牌,因为据数据显示,在大一和大二的学生生群体中,有很大的市场空间,商家应抓住机遇,扩大宣传,提升人气。

(2)虽然现在的学生在电话用途上以打电话、发短信为主要用途,但随着科技的发展和网络的进步以及年轻人爱玩的心态,手机的娱乐方面的功能将越来越被年轻人尤其是大学生群体所关注。各大智能手机商家应抓住这一特点,大力发展和宣传这方面的功能,吸引更多的年轻人的目光。

(3)而在定价方面,由于大学生群体的特殊性,结合调查数据,手机商家若想吸引更多的大学生的关注,需在定价时以500~1000元,1000-1500元,1500~2000元这三个价格区间为主。

(4)结合数据,了解了部分大学生排斥触屏手机的原因,手机商家若想争取这部分的客户,需要根据他们提出的这几点不使用触屏手机的原因,对触屏手机进行改进,让手机更省电,屏幕更结实,屏幕灵敏度更高,并贴合触屏手机的输入方式,使触屏的输入方式更加人性化,使键盘手机的用户渐渐喜欢上触屏手

机的输入方式。

从大学生自身角度出发:

(1)选择合适自己的手机,合理定位手机价格,切勿攀比跟风。

(2)合理使用手机,适当娱乐,避免过度沉湎于手机上网,手机游戏,发挥其独特的方便快捷功能,更多地用来学习知识,增强才干。

三、总结

分析认为,当前在智能手机中安卓系统手机在校园里的发展前景十分的乐观,并且在未来的一段时间里将不断的充斥这个市场,但同时要加大宣传力度,提高手机性能、品质等。总体来说,安卓系统的物美价廉迎合了中国大部分大学生的消费需求,因而在中国大学生市场的发展前景非常的广阔。

当然,现实社会中,鱼龙混杂,高低不同的文化趣味比比皆是,尤其作为求知欲望较强的大学生来讲,如果各种良莠不齐的知识,甚至是低俗文化一概并取的话,势必会影响当今大学生应有的人才素质。而智能手机作为一种最具代表性的事物,作为当今大学生接受信息的主要媒介之一,只有打造健康合理的信息媒介平台,才能培养大学生健康使用智能手机的良好习惯。

第9篇:智能手机在大学生中的使用情况的调查报告

报告人:王致

纺织工程2010级

学号201040301140

一.摘要

2012年中国智能手机市场品牌竞争进一步加剧,智能手机的市场格局也在发生明显变化,当年的龙头老大诺基亚已经失去了往日的辉煌,更多的非诺基亚品牌的智能手机登上榜单。谷歌的Android操作系统和苹果公司的IOS操作系统正在吸引更多的用户的关注度,而Symbian操作系统将慢慢淡出历史的舞台。据统计,2011年,安卓操作系统的产品的关注度一举突破四成达到42.2%,超越诺基亚的Symbian系统,成为用户关注度第一的操作系统。根据预测,到2012年底时,谷歌Android手机在全球智能手机市场的份额有望增至49.2%,从而在全球智能手机市场占据主导地位。 随着Android系统的不断发展,安卓系统手机在中国的手机行业领域已经取代了一部分塞班系统的市场份额,并且将很快的发展状大。

而在中国最具有时尚消费潜力的群体中,大学生这一群体不容忽视。他们对智能手机的需求到底有多少或者智能手机在大学生这个庞大消费群体心中是否占有一定的影响力,针对这些问题,本人通过在校园中进行的市场调查,对学生群体的使用智能手机方面,尤其是对手机的用途的要求、功能的要求、价格的选择、品牌的信赖度等多个方面展开了深入的调查、统计、分析。发现现在的大学生对智能手机认可度越来越高,而作为当初智能手机的龙头老大—塞班,关注的人已经越来越少了,而安卓智能手机在学生中的关注度越来越高,尤其在1000-2500的区间内的安卓智能手机的关注度最高。

二.调查概况

2.1调查方法

本次调查活动主要通过在校园内随机发放问卷的方式进行市场调查,到校园的各个人员流动较大的地方(例如:食堂门口,教学楼门口,图书馆门口等)去发放问卷。

2.2调查结果

我对回收回来的问卷进行了归纳与总结,得出了如下的结果:

1.参与到这次的调查的学生群体中,男生占有47%,女生占有53%。

2.对于使用智能手机的人数的年级比例:

大一 15%大二25%大三35%大四25%

3.针对那些正在使用智能的学生群体,调查了他们的现在正在使用的智能手机的操作系统,结果如下:

塞班 35%安卓 45% 苹果15%黑莓3%不知道 2%

4.学生群体使用手机的常用的用途,如下:

打电话 100%发短信 97%上网91%玩游戏 83%看电子书65%听音乐70%其他10%

5.由于大学生群体对手机价格的敏感度较高,因此我们调查了本校大学生群体对手机价格区间的接受程度,如下:

1000元以下 17%1000—150022%1500-200020%2000-250020%2500-300012%3000-40007%4000元以上4%

6.而针对目前智能手机的品牌的竞争十分激烈,我调查了当大学生群体在选择购买智能手机时的品牌倾向,我们归纳出了喜爱度前五名,如下:

三星 27%HTC 21%IPHONE 20%摩托罗拉 17%诺基亚 14%

7.根据调查,如果要更换手机,那么他们会选择的系统,统计如下:

塞班 10%windowsphone78%安卓 52% 苹果 19%黑莓 3% 非智能机7%

2.3结论与建议

2.3.1结论

1.在大一的新生中,使用智能手机的人数还较少,因此,在大一和大二的学生群中,还有着大量的需求空间。

2.在拥有智能手机的学生群体中,使用安卓系统的手机占据了第一的位置,

而塞班紧随其后,苹果则排在了第三位,而有2%的人不知道自己的手机属于什么操作系统。安卓系统的智能手机在大学生群体中的使用率已经大大的提升了。

3.通过调查发现,大学生群体在使用手机时的常用用途以打电话、发短信为主,能达到99%以上,上网、聊天达到93%左右,玩游戏占到了83%,看电子书的占到65%,听音乐的占到了70%,而有7%左右的人选择了其他用途。因此,打电话、发短信、上网、聊天,仍然是手机的主要用途。

4.由于大学生群体虽然具有一定的购买力,但对价格的敏感度仍然很高,因此,我们通过调查发现,1000-1500元、1500-2000元、2000-2500元这三个区间是大学生最容易接受的价位区间,平均每个区间占到20%左右,而4000元以上的价位是最不容易被大学生接受的,只占到了4%左右。

5.现在的智能手机市场竞争火爆,各大手机厂家各出奇招,提高自己的人气,我们通过调查,总结出了大学生心目中的智能手机品牌前五名,由高到低依次是:三星HTCIphone摩托罗拉诺基亚

6. 现在的智能手机市场的新的款式层出不穷,于是有许多学生选择换掉现在所用的手机,根据调查发现,如果要更换手机,选择购买安卓系统的手机的学生占到53%,紧随其后的是Iphone,占到19%,而塞班只排到了第三位,占到12%,选择黑莓手机的最少,只占到3%左右。通过这写数据可以看出安卓手机在大学生心中的地位已经超出塞班,名列第一位。

2.3.2建议

1.智能手机的商家应该在大学校园开学之际,大力宣传自己的产品品牌,因为据数据显示,在大一和大二的学生生群体中,有很大的市场空间,商家应抓住机遇,扩大宣传,提升人气。

2.虽然现在的学生在电话用途上以打电话、发短信为主要用途,但随着科技的发展和网络的进步以及年轻人爱玩的心态,手机的娱乐方面的功能将越来越被年轻人尤其是大学生群体所关注。各大智能手机商家应抓住这一特点,大力发展和宣传这方面的功能,吸引更多的年轻人的目光。

3.而在定价方面,由于大学生群体的特殊性,结合调查数据,手机商家若想吸引更多的大学生的关注,需在定价时以1000-1500元,1500-2000元,2000-2500

元这三个价格区间为主。

四.总结

分析认为,当前在智能手机中安卓系统手机在校园里的发展前景十分的乐观,并且在未来的一段时间里将不断的充斥这个市场,但同时要加大宣传力度,提高手机性能、品质等。除了安卓系统的手机外,诺基亚、Iphone等也有众多的忠实客户,且诺基亚与微软合作开发出新的系统,同时苹果在近段时期的销售情况走好。

总体来说,安卓系统的物美价廉迎合了中国大部分大学生的消费需求,因而在中国大学生市场的发展前景非常的广阔。同时,互联网上的安卓论坛也十分红火,为安卓系统的普及起到了很好的推动作用。

对比其他智能手机平台的封闭和收费制,安卓系统以其开放性和免费制度颠覆了原有的产业规则。业界普遍看好安卓系统所带来的崭新的市场机遇,国内三大运营商和众多手机厂商也纷纷加入了安卓的阵营。

上一篇:为什么选择境外投资下一篇:快速致富的秘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