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省教育厅领导成员

2022-08-31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第1篇:辽宁省教育厅领导成员

辽宁省会展教育发展阶段和趋势研究

摘 要:辽宁省会展业的发展起步于上世纪90年代,始终保持快速、稳定、健康的发展态势,随着其整体规模和水平的不断提升,会展教育也逐渐发展起来,现已进入全新的发展阶段。对于辽宁省会展教育发展阶段和未来发展趋势的研究,有利于明确其现阶段的发展任务、探寻有效的发展对策。

关键词:辽宁;会展教育;发展阶段;趋势

辽宁省会展业起步于上世纪90年代,发展势头良好,在我国会展业中占据着重要地位。根据中国会展经济研究会发布的《2019年中国展览统计报告》,2019年辽宁省全年举办展会729场,办展面积689.7万平方米,占全国办展面积4.64%,位居全国各省市排名第八位。伴随着辽宁省会展业的快速发展,辽宁省会展教育于21世纪初期起步,本科院校、职业院校共同发展,为会展行业培养了众多的高素质专业人才,为缓解会展专业人才供求矛盾发挥了积极作用。

1 辽宁省会展教育发展阶段划分

1.1 2003年—2008年:起步阶段

进入21世纪,辽宁省会展活动数量不断增多、会展产业规模逐渐扩大,专业人才短缺对于会展业发展的制约作用也日渐凸显,急需通过会展教育的开展解决会展业发展的人才瓶颈。2003年,辽宁对外经贸学院设立商务管理专业(会展方向),标志着辽宁省会展教育进入起步阶段。在起步阶段,辽宁省开展会展教育的学校有四所,其中本科层次有沈阳师范大学于2005年开设的会展经济与管理专业、辽宁对外经贸学院于2006年开设的旅游管理专业(会展管理方向);大专层次为辽宁对外经贸学院2003年开设的商务管理专业(会展方向);高职层次为辽宁交通高等专业学校2008年开设的会展策划与管理专业。

1.2 2009年—2014年:快速发展阶段

该阶段,辽宁省各会展院校的专业培养目标逐渐明确,不断结合会展行业对专业人才需求的实际情况调整人才培养计划,合理设计课程体系,注重教学模式创新,人才培养质量不断提高。2011年,辽宁对外經贸学院设立会展经济与管理本科专业,计划招生数量为50人,原有的旅游管理(会展管理方向)本科专业、商务管理(会展方向)专科专业停止招生。2014年,大连大学设立旅游管理(会展管理方向)本科专业,计划招生数量36人。

1.3 2015年至今:稳定发展阶段

2015年以来,辽宁省设立会展专业或专业方向的院校没有增减,依然是辽宁对外经贸学院、沈阳师范大学、大连大学三所本科高校和辽宁交通高等专科学校一所高职院校。为更好地适应辽宁省会展业专业化、规模化发展的需要,各层次招生规模均有所扩大,2017年全省本科层次计划招生数量185人,比2014年增加48%,高职层次计划招生数量增至64人,2018、2019两年,招生规模与2017年基本持平。2015-2019年间,辽宁省会展教育基本呈现稳定发展的态势,各院校所设置的会展专业名称均没有调整,人才培养质量稳中有升,毕业生综合专业素质得到会展行业内相关企事业单位的认可和好评,政校企合作不断深入。

2 辽宁省会展教育现阶段总体发展状况

2.1 招生规模不断扩张

专业招生规模的扩大在一定程度上可以保证向行业输送的专业人才数量,对于缓解会展行业发展的人才数量矛盾有很大的促进。2008年辽宁省会展专业及专业方向的计划招生规模为169人,其中本科89人、高职30人、大专50人。2019年,辽宁省会展院校计划招生规模为251人,其中本科185人,高职66人。对比2008年的数据,2019年,辽宁省会展专业及专业方向招生总规模增加48.5%,其中本科层次招生规模增加107.9%,高职层次招生规模增加120.0%。从以上数据可以看出,辽宁省高校会展教育招生规模增速较快,不过各会展院校的增速并不均衡,辽宁对外经贸学院和辽宁交通高等专科学校增速快,沈阳师范大学基本持平。

2.2 师资队伍建设成效明显

经过十多年的发展,辽宁省会展教育师资队伍建设力度不断加大,取得了较好的成效。与发展初期师资数量少、专业能力较弱等情况相比,近年来辽宁省会展教育师资队伍规模不断扩大,职称结构渐趋合理,高学历教师比重加大,年龄结构老中青结合,有会展专业背景的教师占有一定比例。截至2017年底,辽宁省各层次会展院校会展专业教师总数为53人,其中本科院校44人,高职院校9人。职称结构较为合理:教授7人,占比132%;副教授20人,占比377%;讲师15人,占比283%。本科会展院校专业会展教师的学历构成中:博士8人,占比182%;硕士27人,占比614%;本科9人,占比205%。2017年辽宁省会展院校共有会展专业教师53人,30岁以下教师3人,占比57%;30-40岁教师24人,占比453%;40-50岁教师15人,占比283%;50岁以上教师11人,占比208%。此外,具有会展专业背景教师的融入也大大提升了辽宁省高校会展教育师资的专业水平,目前本科院校中具有会展专业背景的教师13人,占比295%。

2.3 专业课程体系设置较为合理

通过对2019年辽宁省会展院校核心课程开设数量进行统计,目前辽宁对外经贸学院开设核心课程10门,沈阳师范大学开设核心课程14门,大连大学开设核心课程5门,辽宁交通高等专业学校开设核心课程7门。开设的核心课程主要有会展项目管理、会展市场营销、展览策划与管理、会议策划与管理、节庆活动策划与管理、会展英语、会展场馆经营与管理、展示空间与设计、会展客户关系管理、会展信息管理系统、会展学概论、会展经济学、现代服务业管理、会展商务英语、会展政策与法规、会展策划、会展企业财务管理、会展管理、会展营销实务、会展项目策划与管理、会议实务、展览设计与搭建、会展文案写作等。上述专业核心课程都是在行业调研的基础上,根据会展从业人员的能力和素质要求开设的,内容不仅涉及展览、会议、节事活动等各类会展活动形式,而且涵盖会展项目策划、管理、营销、信息化、服务等各个方面。专业课程体系中既有理论类课程,还有实践类课程,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既有常规性课程,又有特色课程,全面提升学生的实践能力、创新能力。

2.4 实践教育成果显著

辽宁省会展院校实践教育主要通过对学生进行专业培训、组织学生参加行业实践和专业竞赛等形式展开,目前各校的实践教育都取得了较为丰硕的成果,学生实践动手能力不断得到强化,专业综合素质得到有效提升。以2017-2019年统计情况来看,辽宁省会展院校中目前有三所院校定期组织学生参加会展专业培训。辽宁对外经贸学院会展经济与管理专业、辽宁交通高等专科学校会展策划与管理专业组织学生参加中国贸促会商业行业分会的会展职业经理人专业培训。沈阳师范大学会展经济与管理专业组织学生参加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的初级会展策划师培训。

从会展教育起步开始,辽宁省各会展院校就积极与会展专业公司等相关企事业单位建立合作关系,不断加大校外实践基地建设力度。据调查,辽宁对外经贸学院会展经济与管理专业与大连贸促会、大连会展行业协会、大连北方国际展览股份公司等多家企事业单位建立了校企合作关系,沈阳师范大学会展经济与管理专业与沈阳国际展览中心、沈阳国际展览有限公司等多家企业建立了校企合作关系,辽宁交通高等专科学校会展策划与管理专业与辽宁北方工商业展览服务有限公司、沈阳市展览业协会等单位建立了校企合作关系。上述单位可为学生提供展览专员、会议专员、出展业务专员、会展服务志愿者等实践岗位,使得会展院校的校外专业实习实践活动能够顺利开展,为学生提供了更多专业实战演练的机会。

此外,鼓励学生参加各级别专业竞赛也成为辽宁省各会展院校开展实践教学、考核实践教学成果的重要手段。近年来辽宁省会展院校学生主要参加了全国高校商业精英挑战赛会展创新实践竞赛、辽宁省大学生网络商务创新应用大赛、辽宁省旅游服务业校企联盟大学生创新设计大赛等专业赛事。通过参加这些专业赛事,参赛同学不仅可以将所学专业知识融会贯通,还锻炼了创新能力、专业实践能力,并且培养了团队合作意识,增强了自信心。

2.5 学生就业情况总体良好

据统计,2014年以来辽宁省各层次会展院校的会展专业或专业方向毕业生平均就业率均在95%以上。以2017年为例,辽宁省各层次会展院校应届毕业生共计168人,平均就业比例为9959%,本科层次就业比例9939%,高职层次就业比例100%。本科层次平均薪资为3000元左右,高职层次平均薪资为2500元左右。不过虽然就业总体情况较为乐观的,但就业对口率较低,2017年全省会展专业应届毕业生平均就业对口比率5863%,本科层次就业对口比率531%,高职层次就业对口比率70%。

3 辽宁省会展教育发展趋势分析

目前,辽宁省会展教育正处于重要的发展战略机遇期和黄金发展期,为了寻求更快更好的发展,未来应继续坚持以会展行业需求为导向,创新专业发展机制,充分发挥各会展院校自身优势,凸显会展专业特色,打造会展教育品牌,不断提升会展综合综合教育水平。

3.1 各学历层次会展教育梯度发展

辽宁省目前会展教育的学历层次只有本科和高职,未来其他层次会展教育必将逐渐发展起来。根据会展行业人才需求的特点,辽宁省各学历层次会展教育应坚持梯度发展战略,决不能盲目追求高学历、高层次。首先,重视发展会展职业教育,培养适应会展业发展的熟练工种,这部分行业需求量较大;其次,适度发展本科教育,主要立足会展活动组织、策划、设计等专业,为会展企业提供会展核心人才,为会展业的专业化发展提供人才保证;再次,少量发展研究生教育,主要立足行业研究和教育教学等,以更好地把握会展行业发展规律和趋势、会展教育教学变革的方向,给予会展行业和会展教育正确的发展引导。

3.2 各院校会展人才培养特色化逐渐凸显

会展业是一个综合性很强的行业,会展项目运营过程不同环节所涉及的专业知识差异较大。例如会展项目前期筹备阶段的招展招商工作主要涉及管理学、经济学、市场营销学等知识;会展项目运作中期的场地布置、展台搭建与设计环节主要涉及建筑学、装饰装修等方面的知识;会展项目现场管理的服务接待环节又主要涉及旅游学中“食住行游娱购”等知识内容。综上所述,辽宁省各层次高校在开展会展教育时应有所侧重,根据自身传统专业优势,从课程体系、教学模式等方面构建专业特点,使自身专业人才培养方向更有针对性、特色更突出。

3.3 会展专业人才培养模式不断创新

为了保证各会展院校的招生数量规模,同时提升毕业生就业的专业对口率,辽宁省会展教育可以借鉴国内外先进的成功经验,采取校企共建、订单培养的方式。首先,各高校会展专业要充分发挥自身优势,加强对外交流,深化与相关企事业单位的合作,在充分把握行业人才需求变化趋势的基础上,真正成为会展专业人才的供给主力。其次,定期或不定期组织召开专业领域内的行业研讨会、学术交流会,就会展业发展的热点、焦点问题开展研究讨论,为会展企业提供咨询服务的同时也使在校学生更及时准确地把握行业发展动态。第三,会展企业不仅要为高校提供实习实践基地,还应参與学校的教学改革,定期派专业人员为在校学生进行讲学,把最新的行业知识传授给他们。会展专业人才的培养要依靠学校与企业的共同努力,通过学校专业教学水平的提高满足会展企业发展对高质量人才的需求。

3.4 会展专业师资建设力度进一步加大

专业师资状况是决定辽宁省会展教育质量和发展成败的关键性因素之一。目前,辽宁省会展专业师资的年龄结构、学历结构、职称结构基本合理,但专业背景构成不甚理想,有会展专业背景的师资占比偏低。虽然会展是一个交叉性学科,涉及管理、经济、营销、艺术、建筑、心理等各方面的知识,师资来源不能过于单一、应适度多元,但一定要保证会展专业背景的师资数量,否则在一定程度上会影响会展教育的专业性。未来,为了保证人才培养质量的持续提升,辽宁省各高校会展专业师资建设力度将进一步加大。通过各方合作交流和培训不断提升在职教师专业能力的同时,各高校应制定有效的人才引进机制,吸收更多有会展从业背景和会展专业教育背景的高素质人才的加盟。

参考文献

[1]李晓蕾.中国会展教育的现状与发展对策探索[J].产业与科技论坛,2015,(18):16-18.

[2]刘慧贞,马月.中国会展教育发展研究[J].旅游纵览(下半月),2014,(11):270-1271.

[3]庄惠阳.中国会展教育发展十年论坛综述、思考及启示[J].职业教育研究,2013,(8):177-1180.

[4]刘硕.会展教育的产学研一体化路径[J].教育教学论坛,2014,(15):177-1179.

基金项目:2017年度辽宁对外经贸学院本科教学改革研究项目:会展专业改革课程考核方式的研究与实践(2017XJJGYB08;项目负责人:王冬梅)。

作者简介:王冬梅(1974-),女,辽宁沈阳人,硕士,辽宁对外经贸学院大连会展经济研究中心副主任,副教授,研究方向:会展教育、会展经济与管理、会展旅游。

作者:王冬梅

第2篇:辽宁省高校创业教育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摘 要】21世纪是“创新时代”,高校创业教育已经成为推动社会经济前进的重要引擎和动力。通过实地调研,本文从辽宁省高校创业教育发展现状出发,深入剖析辽宁省高校创业教育存在的问题,提出对策建议,为辽宁高校创业教育健康可持续发展提供解决思路。

【关键词】高校;创业教育;对策;辽宁

【基金项目】 本文系辽宁省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立项课题“基于CIPP模型的辽宁省高校创业教育能力评价与提升策略研究”(编号:JG15DB247)、辽宁中医药大学2015年度教学改革研究项目“项目教学法在‘运输与配送管理’课程教学中的研究与实践”(编号:LNZYJG2015 034)的阶段成果。

一、辽宁省高校创业教育发展现状

辽宁省大学生创业教育工作一直走在全国前列。2015年8月《辽宁省深化普通高等學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出台,2016年5月《辽宁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促进高等院校创新创业工作的实施意见》出台,进一步细化和完善了高校创业教育的总体要求、重点任务、保障措施。截至2016年,辽宁省创业基地共孵化大学生创业企业163个,培训、实训和扶持大学生创业企业506个,累计实现产值4亿多元,孵化超亿元企业1家,超千万元企业4家,累计创造就业岗位7000多个,为全国培训创业指导教师700多人,培训、实训大学生创业带头人3800多人,协助创业企业融资3000多万元,培训困难家庭毕业生2000人,创业项目库提供创业项目2800余个;并以省创业基地为中心建立了东软信息学院、大连沙河口、辽宁科技大学等12个分基地,形成了以省级基地为龙头,覆盖全省的创业指导和孵化体系。

二、辽宁省高校创业教育存在的问题

1. 创业教育课程体系有待进一步完善

高校开展创业教育旨在增强在校大学生的创业意识、拓展创业知识、提升创业能力和塑造创业品质,创业课程作为创业教育的载体,是实现创业教育目标的重要依托。目前,辽宁省所有本科院校均开设了创业课,最低2学分,不少高校为5至6学分。2015年辽宁省组织开展普通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师资培训,组织专家编写《大学生创新与创业基础》统编教材,内容涉及认知创业、创业的前景分析、如何把握商机以及风险预警和防范,以及创业学分转换、创业弹性学制的具体办法。我省部分高校已经实现了一定程度的学分转换,即学生在校期间通过参与创新创业实践活动均可以获得创新创业学分,该学分可以替代与教学内容密切相关的课程学分。2012年大连理工大学建立全国首家创业管理和创新创业教育两个博士培养点,构建了在职培养和全日制教育并行的高层次就业创业管理人才培养体系。

现阶段我国高校对创业教育的研究还十分薄弱,“创业学”的学科归属问题尚未确定,对创业教育的深层本质、内在逻辑及总体框架的认识还不够清晰。创业教育的教材体系、课程体系十分粗糙,创新性、实用性、交叉性、渗透性都存在不足,甚至没有体现,创业课程分块缺乏连续性及内在关联性,对学生创新创业精神的培养作用甚微。虽然辽宁省高校均开设了创业教育的相关课程,但有关创业教育的课程体系建设尚缺乏科学性与规划性。目前,辽宁省各高校开展的创业教育普遍存在与专业课程讲授脱节的现象,创业课程多为公共课程或选修课,课时少,内容分散,创业课程教学缺乏连续性,创业课程仅为创业意识、创业思维的“灌输”,缺少具体创业知识技能的培训。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脱节,难以深入化,这就无法调动学生课堂学习的积极性和求知欲。

2. 创业教育师资水平薄弱

创业教育担负着培养学生创业意识、创新精神、创业知识、创业能力的任务,是一项素质教育,这就要求教师能够言传身教,要求其本身拥有一定创新创业精神,掌握相关知识、具体技能以及一定的实践经验。可见,创业教育对讲授教师要求较高。目前,辽宁省高校从事创业教育的师资多为经济管理专业的老师或是从事学生工作的行政教师,其中一部分参加过省教育厅组织的KYB项目培训,部分高校邀请企业家担任客座教师,开展创业讲座。但总体来说,辽宁省创业教育师资薄弱,许多教师缺乏专业素养和创业实践,对企业运作知之甚少,对创业中的风险、步骤、过程缺乏充足认识。

3. 大学生创业资金投入与基础设施建设有待加强

为鼓励大学生创业,2015年辽宁省政府设立5000万元“辽宁省大学生创业资金”,用于对高校毕业生创业的扶持。各市政府也设立不低于500万元的大学生创业资金。虽然省市两级政府设立的创业资金不少,但资金获取门槛高,操作困难,在执行过程中变了样。在基础设施方面,高校建立了大学生创业孵化基地,但从资金、设备、场地、设施等方面的投入来看,投入相对不足,这使得创业实践活动仅停留在表面,难以深层次开展。

4. 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成果转化率低

创业教育开展以来,为提高在校大学生创新创业能,辽宁省开展一系列创新创业竞赛,各高校积极响应,学生也积极参与。然而,不少高校大学生专利申请成功后,却难以获得渠道和企业对接,导致创新成果闲置,这是一种极大的资源浪费。创业教育需要政府、学校以及企业三方合作。企业不仅为创业教育提供研究范例和具备实践经验的兼职教师,还可以为学生提供实践的机会。辽宁省创业教育仍然以政府为主导、学校为主体,企业社会参与度较低,这导致创业教育所需的社会资源匮乏,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成果转化率低。

三、辽宁省高校创业教育发展的对策建议

1. 树立正确的创业教育理念

“创业”是创业者对自己拥有的资源或通过努力能够拥有的资源进行优化整合,从而创造出更大经济或社会价值的过程。高校创业教育不是单纯地为了解决就业问题,而是通过增加创业意识、拓展创业知识、提升创业能力、塑造创业品质来培养学生的创新素养和创业能力,培养企业家精神和实践能力,使受教育者能够在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等诸多领域进行行为创新,拓展新的发展空间,并为他人和社会提供机遇。这就决定了创业教育绝不是职业生涯规划教育或是就业指导教育的附庸,也不是在某一个年级开设一两门课程就能够完成的。只有将创业教育融入人才培养的全过程中,结合学生特点,寻找与专业教育的契合点,才能将创业教育推向成功。

2. 营造良好的创业环境

(1)营造良好的校园创业文化。高校一方面要注重对大学生创新创业的奖励和宣传,收集学生或校友的创新创业事迹,对于成功创新创业的学生或杰出校友要加强宣传报道,邀请他们开展讲座沙龙,分享心得经验,传播优秀品质。

另一方面,定期开展咨询会、讲座,传播最新信息,使创新创业所需的相关信息高度共享。建立创业信息资源网站,提供创业资讯、相关资源、创业知识、创业案例等相关信息,也可以延伸其创业服务功能,提供市场调查、工商注册等咨询服务。

此外,还应广泛开展大学生创新创业计划大赛、企业案例分析比赛。可以充分利用学生社团,支持创业类社团的发展,为创业类社团开展相关活动提供资源;充分发挥创业指导老师的作用,为创业团队、创业项目提供切实可用的帮助指导;积极建设创业实践平台、创业孵化基地,为有意向创新创业的学生提供资金、技术、信息、技能培训等方面的帮助,真正將鼓励大学生创新创业落到实处,打造创新创业校园“英雄”,培育创新创业校园文化。

(2)营造良好的社会创业环境。创业教育最终要服务于社会,而社会资源、社会环境对创业教育的成败同样有着深刻的影响。政府要加大宣传力度,宣传创新创业的必要性、重要性、迫切性;完善相关制度法规,创造公平公正的制度环境;加大资源投入,扶持创新创业行为,鼓励创新创业精神;引导社会包容失败,营造敢于创新、不怕失败的社会氛围。

3. 加强“双师型”创业教育师资队伍建设

高校要坚持行业背景深厚、创新创业实战能力强、校内外专兼职结合的遴选标准,建立起“双师型”的师资队伍,既有专职教师又有兼职教师,既有来自高校的教师又有来自企业的教师,既有侧重理论教学的教师又有侧重专业技能的教师。通过优化教师年龄结构、专业结构、知识结构,提供多样化全面的创业教学。

对于专业教师,要引导其从事创新创业理论教学的研究,从而提升知识水平、教学能力。还要支持教师走进企业,从事社会实践,体验创业过程,熟悉企业运作、发展、管理,增加企业管理与人力资源管理经验;定期选拔优秀骨干教师进行学习深造,提高创业教学水平;大力倡导创业教育教师的激励机制,将教师从事创新创业教育情况作为专业技术职务评聘和绩效考核的重要指标,与师资的教学质量评价、职称评聘、津贴报酬等直接挂钩,加大对在创业教育方面做出突出贡献的师资的奖励激励的力度。

4. 构建多渠道大学生创业融资体系,加大创业教育基础投入

我省大学生创业教育经费投入除了来自政府拨款,还应当建立起多渠道的融资体系。除政府拨款以外,校友捐赠及社会捐赠、风险投资、天使投资、民间资本,非政府组织、企业产业界、基金会都能为创业教育提供支持。政府和高校要多方争取,为高校创业教育发展、学生创新、创业成果转化募集资金。还可以鼓励商业银行开设面向大学生的小额创业信贷服务及担保服务,加强校企合作、探索科技、人才、项目等入股方式,建立高效大学生与企业互利共赢的模式。

加强创业教育基础设施建设,建立省、市(县)级大学生创业孵化基地,并在各高校建立大学生创业基地;完善大学生创业公共服务平台,建立完善大学生创业服务信息网站;建立完善起覆盖全省的大学生创业孵化体系。各高等院校要加强专业实验室、虚拟仿真实验室、创业实验室和训练中心建设,促进实验教学平台共享;支持学校建立跨学科、跨专业、跨年级的校企联合创新创业教育实训平台,建设好一批大学生校外实践教育基地、创新创业示范基地、科技创业实习基地和职业院校实训基地,打造创新支撑平台、创业孵化平台、公共服务平台,配备必要的技术设备、服务设施,为大学生创新创业提供良好的硬件环境。

5. 建立科学有效的创业教育课程体系

实施高校大学生创业教育要加强创业教育学科研究,加强创业学学科基础理论研究,以夯实的理论为基础,逐步建立起科学有效的创业教育学科课程体系。要从学生的需求出发,注重教育的创新性和实用性,完善实践环节,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注重创业教育的完整性和灵活性,丰富创业教育的类型种类,区分创业学专业教育与创业学公共基础教育,开设公共基础课程、专业课程以及选修课程,为有需求的学生增设企业创建、企业管理、创业计划书撰写、新企业运营、创业机会识别、创业财务管理等具体深入的课程;注重创业教育的长期性、连续性与阶段性,在不同的年级开设不同的创业课程,将创新创业精神贯穿于高等教育全过程;要淡化学科界限,注重学科间的交叉性和渗透性,寻找创业教育与专业课程的最佳契合点,将创业课程与专业课程有机结合,创业实践与专业实践有效衔接,形成合力有效的创业课程体系;要从实际出发,因校制宜,逐步建立起较完善的有特色的创业教育课程体系。

6. 共建高校、企业协同培养模式

开展校企合作,是创业教育的必要模式。高校为企业输送具有“创业者”素质的人才,是一种特别的人力资源服务,企业依靠“创业者”的努力为社会提供产品,则是一种消费服务。高校与企业之间存在的这种“服务链”联系,为校企合作进行创业教育提供了客观需要,校企合作可以避免学校闭门教学的被动局面。因此,高校要与企业密切合作,共建创新创业支持平台,共建创业基金,引领学生走进企业,增加大学生运作企业的实践机会,使大学生充分了解企业的运作,亲身感受真正的企业精神,尤其是企业独特的经营理念、价值观、运作规范、企业文化、服务理念、企业风险等,为大学生的创业教育提供更加真实的舞台。高校也可鼓励教师到企业挂职锻炼,把创业教育与教育实践活动结合起来,利用校企合作的形式,共同进行创业教育师资培训,提高教师的整体水平。

参考文献:

[1] 李锐.高校大学生创业教育存在的问题及解决路径[J].开封教育学院学报,2016,(5):200-201.

[2] 葛莉,刘则渊.基于CIPP的高校创业教育能力评价指标体系研究[J].东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4):377-382.

(编辑:王春兰)

作者:陈宁

第3篇:辽宁省高校开展审美教育的现状及问题分析

摘 要:当前大学生审美教育已引起人们的普遍重视,大多数高校都为审美教育开设了艺术类课程。但重视程度还不够,课程设置、教学模式等方面还有所欠缺。只有将审美教育贯穿于整个教育过程,落实到各个教育环节,才能更好地全方位实施审美教育,才能切实提高大学生的审美素质。

关键词:辽宁高校;审美教育;现状

审美教育是高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针对《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中关于审美教育的内容,各高校执行的情况如何呢?是否建立了科学系统的审美教育体系,形成了完整的审美教育课程理念呢?为了解高校开展审美教育的现状,笔者分别选取辽宁省5所高校进行了调查。

一、调查概述

1.调查目的

通过对辽宁省5所高校大学生的调查,基本掌握辽宁省高校开展审美教育的现状,分析辽宁省高校开展审美教育存在的问题,并提出建议,为辽宁省高校开展审美教育提供参考依据。

2.调查内容

调查问卷内容包括高校大学生审美的认知和审美情趣;高校关于审美教育的课程设置现状,教学资源现状及教学方法现状;高校创设审美教育环境氛围的现状。

3.调查对象

本调查于2014年12月初进行,对辽宁大学、辽宁师范大学、大连理工大学、渤海大学、营口职业技术学院5所高校进行了审美教育现状调查。涉及12个专业,涉及不同性别、年级与类型的学生,使本次调查更趋合理性、代表性与科学性。本次调查共发放试卷500份,回收462份,有效率为92.4%。

二、高校审美教育现状

本次调查内容分为两个部分。第一部分是个人美育的认知,探查大学生对美育的认识情况,以此掌握现阶段大学生的审美感知。第二部分是高校开展审美教育的状况,包括审美教育课程的设置安排及教学资源、教学方法等内容。具体调查情况如下:

1.大学生审美认识现状

表1 当代大学生审美情趣偏好调查情况表(单位 %)

[业余情趣偏好\&非常喜欢\&比较喜欢\&一般\&不喜欢\&非常不喜欢\&上网聊天\&44.2\&23.1\&24.2\&6.8\&1.7\&上网游戏\&26.7\&35.1\&18.9\&10.1\&9.2\&唱歌跳舞\&33.5\&27.8\&23.1\&9.9\&5.7\&看书读报\&7.9\&22.4\&27.5\&31.8\&10.4\&体育锻炼\&13.9\&25.4\&15.6\&30.4\&14.7\&打牌\&14.1\&36.2\&13.5\&26.1\&10.1\&琴棋书画\&5.8\&28.7\&23.5\&29.1\&12.9\&出校游玩\&28.4\&47.8\&12.9\&5.8\&5.1\&]

从表1可以看到,所调查的462名大学生中,大部分学生的业余情趣偏向于上网聊天、上网游戏、游玩,其中“非常喜欢”这一项中,上网聊天、游戏,唱歌跳舞,打牌,出校游玩分别占44.2%、26.7%、33.5%、14.1%与28.4%,而选择看书读报、体育锻炼、琴棋书画的则分别占7.9%、13.9%与5.8%,远低于前五种。由此可见,当代大学生的情趣偏好发生了位移,他们更倾向于娱乐和玩耍,而不是学习和上进。

表2 当代大学生审美认知能力调查情况表(单位 %)

[审美认知内容\&非常了解\&比较了解\&一般\&不了解\&非常不了解\&音乐艺术\&1.4\&15.3\&18.4\&51.7\&13.2\&绘画艺术\&3.8\&22.9\&28.2\&35.4\&9.7\&文学修辞\&25.1\&44.8\&13.5\&9.7\&6.9\&戏曲角色\&7.7\&12.4\&30.2\&38.4\&11.3\&电影艺术\&6.8\&21.1\&29.5\&34.1\&8.5\&雕刻剪纸\&3.1\&24.2\&29.3\&34.8\&8.6\&]

从表2的数据来看,当前大学生对各类艺术的认知能力非常薄弱,对各类艺术的了解程度大都是不了解。除了文学修辞之外的其他艺术门类比例分布情况都差不多。很多情况下,大學生不能准确、从更深的层次辨析美丑,往往关注事物的外在美或片面美,而不能科学、全面地去权衡。

2.高校开展审美教育现状

表3 大学生对高校审美教育的主观评价

[主观评价\&十分重视\&一般重视\&不重视\&很不重视\&不清楚\&人数\&61\&121\&146\&59\&75\&比例\&13%\&26%\&32%\&13%\&16%\&]

从表3不难看出,大学生对学校审美教育的成效及主观评价并不乐观,他们中只有13%认为高校对审美教育十分重视,26%认为高校对审美教育一般重视,32%认为高校对审美教育不重视,13%认为高校对审美教育很不重视。由此可见,高校审美教育存在两个重要问题:一是审美课程的设置形同虚设,效果不明显;二是缺乏良好的评估体系,不能达到审美教育的目的。

调查中发现,大部分高校对审美教育课程体系建设的轻视导致其后天发育不良已成为不争的事实。很多高校未能建立一个完整的课程群,使学生根据自身情况区分必修课程和选修课程。在课程的具体设置上,在被问及“你所在学校开设的审美教育课程有哪些”时,选择“美育理论”的占7%,选择“戏剧赏析”的占21%,选择“影视欣赏”的占42%,选择“美术鉴赏”的占18%,选择“舞蹈课程”的为0,选择“音乐欣赏”的占5%,选择“其他”的占6%。从中我们看出,高校开设的美育课程门数较少,内容比较单一。尤其是理工类专业,美育课程的地位更是低下,不受重视。

在被问及“你们学校审美教育课程占多少学分”时,61%的被调查者选择了“2学分以内”,还有29%的调查者表示“不清楚”,选择“不少于4学分”的仅有10%,选择“不少于6学分”的为0。总体上看,各个高校的美育学分仅占2学分左右,不少于4学分的已经是凤毛麟角,这意味着学生选修了美育课程,也不过一周一次、一个学期的走马观花草草了事。

另外,在调查中我们发现,目前辽宁省高校的审美课程教师还是简单地采用“我说你听”的灌输式教学方法,其他的教学方法用之甚少。教师在审美教育授课过程中对现代多媒体技术应用率并不高,甚至有14%的被调查者表示教师从不运用现代多媒体技术。这些均充分表明,审美教育课程的教学方法与大学生审美需求产生了脱节。

表4 高校在创建审美教育环境氛围方面的情况

[你所在的学校在创建审美教育环境氛围方面的情况\&积极宣传、氛围良好\&宣传较少、氛围一般\&没有宣传、氛围较差\&不清楚\&人数\&83\&328\&37\&14\&比例\&18%\&71%\&8%\&3%\&]

当被问及“你所在的学校在创建审美教育环境氛围方面的情况”时,18%的被调查者认为“积极宣传、氛围良好”,但是71%的被调查者对此并不满意,认为学校的审美教育氛围是“宣传较少、氛圍一般”,还有8%的被调查者认为根本就“没有宣传、氛围较差”,另有3%的被调查者选择了“不清楚”。这些回答反映的问题就是很多高校在美育课程的大环境建设上没有真正下功夫,也就不能营造一个良好的美育教学氛围。学校层面的忽视和轻视,必然导致学生学习的漠视,其结果就是从素质人才培养方面看教育是不达标的,从学生个体发展来看是不均衡的,从学校教学体系的安排上看是失败的。

三、高校审美教育存在问题分析

1.高校重视程度不够

绝大多数高校在设立具有自己专业特色的教育模式的过程中,将重点放在如何向社会输送专业性的高级人才,并没有真正将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人文素质和审美素质纳入到人才培养的考评体系之中。学生的精力和时间毕竟有限,在学习专业知识和考取五花八门资格证书占用了绝大多数时间后,学生就没有在审美素质、人文素质提升等方面进行深入学习。学校在办学投入上,对于本校具有优势的学科和课程不惜加大投入,而对于本来就很薄弱的审美教育课程,却在投入上一减再减。这种短视的,仅重经济效益而忽视长远效益的办学态度,与审美教育渐进的、隐含的、长期的教学效果相悖,制约了审美教育课程的长远发展。

2.课程设置缺乏体系

在大的政策背景下,很多高校都认识到了审美教育的重要地位,但是在具体操作层面,如何建立系统的审美教育课程群,并没有完整的课程设计,审美教育游离于主流学科教学体系之外,显得十分另类和卑微。不少高校的管理层面把审美教育视为边缘课程,并未在课程的设置和安排上进行有针对性的设计。不少高校简单地把开了一门或者几门艺术类课程,给学生几个修学分的机会就当作审美教育,并没有真正建立既包含必修课,又包含选修课,兼顾不同层次学生和不同需求的审美教育课程体系。

3.教学方法简单乏味

多数高校的美学课程教学主要是课堂教授为主,简单地辅以多媒体手段,对于模拟、案例、讨论、体验等教学方法用得极少,即便有所应用,也没有科学的规划和设计,随意性很大。学生在选择课程的时候只是凭感觉、凭兴趣、凭学分,未能真正和学习目的结合,进行学习时才发现,教学内容枯燥,教学方法简单难以实现抽象的审美理论和丰富的生活有机融合,学生学习审美教育课程的兴趣提不起来,教师在课堂上组织教学互动也就十分被动。

4.校园环境有待改善

审美教育总是围绕一定的审美对象展开,而这些审美对象往往具有一定的物质性。所以审美教育的整个过程都要以一定的审美环境为基础。高校的环境建设是审美教育实施的重要物质保障。由于种种原因,很多高校的校园环境建设并不能适应极速发展的招生规模。学生数量日益激增,给高校的环境建设造成了巨大压力,在保证学生起码的吃饭、睡觉、上课等基本需求外,开展审美教育就显得居于次要地位了。如何培育具有浓厚审美教育氛围的学校环境,是值得学校发展思考的难题。需要特别指出的是,审美教育环境不仅仅在于整洁的操场、高大的教学楼、掩映的绿树、荡漾的湖水等审美物质教育环境,更在于培育审美精神教育环境。目前的大学生以90后为主,他们思想活跃、讲究实际、追究个性,针对这部分群体,如何培育高校审美精神环境,仍然是值得思考的问题。

总之,高校只有将优秀传统文化教育、艺术教育、学科课程教育、校园文化环境教育等结合起来,全方位实施审美教育,才能够切实促进大学生审美素质的全面发展。大学生只有具备健全的审美素质,才能成为全面发展的、对社会有用的人才。

参考文献:

[1]王小舒.审美艺术教育论[M].郑州:河南人民出版社,2005.

[2]江欢.高等学校美育改革探索[J].素质教育与教育艺术,2006(4).

[3]诸小妮.大学生审美教育研究文献综述[J].文学教育,2010(8).

注:本文系辽宁省社科联2015年度辽宁经济社会发展立项课题研究成果。

作者简介:王娜,辽宁营口人,营口职业技术学院副教授,研究方向:汉语言文学。

作者:王娜

第4篇:辽宁省各市领导名录10年

辽宁省各市领导名录(2010.02)

沈阳市

中共沈阳市委(2006年6月第十一届)

书 记:曾 维

副书记:陈海波、苏宏章

常 委:顾春明(常务副市长)、姜宏(市委组织部部长)、邢凯(副市长)、李继安(铁西区委书记)、常明(市委政法委书记)、马占春(市委秘书长)、鞠秀礼(市总工会主席)、陈雍(市纪委书记)、徐学东(警备区政委)、王凤波(市委宣传部部长)、

沈阳市人大常委会(2008年1月第十四届)

主 任:赵长义

副主任:李宝权、初立生、徐 璐、连加诚、温贵纯、宋铁瑜

秘书长:张 宁

沈阳市人民政府(2008年1月第十四届)

市 长:陈海波

副市长:顾春明、邢 凯、王 玲、王 英、王翔坤、邹大挺(挂职)、祁 鸣、杨亚洲

秘书长:张景辉

政协沈阳市委员会(2008年1月第十三届)

主 席:刘雅琴

副主席:卢 柯、李 楷、李 峰、张秀华、赵晓川、赵秋凤、孙 红、李卓然、韩晓言

秘书长:铁 岩

中共沈阳市纪委

书 记:陈 雍

副书记:史文昌、王雅娴、迟维意

沈阳市中级人民法院院长:卞富学 沈阳市人民检察院检察长:李 丰

大连市

中共大连市委(2006年6月第十届)

书 记:夏德仁(省委常委)

副书记:李万才、里景瑞

常 委:肖盛峰(常务副市长)、戴玉林(副市长)、张中(市委政法委书记)、宋善云(市委组织部部长)、汪集刚(市总工会主席)、刘爱军(市纪委书记)、孙世超(市委宣传部部长)、姚家凯(市委秘书长、金州新区党工委书记、金州区委书记)、李明(军分区政委)、王萍、

大连市人大常委会(2008年1月第十四届)

主 任:怀忠民

副主任:王承敏、鞠文华(女)、田树军、张继先、钱忠杰、陈利民

秘书长:刘文健

大连市人民政府(2008年1月第十四届)

市 长:李万才

副市长:肖盛峰、戴玉林、孙广田、曲晓飞、张 军(普兰店湾新区党工委书记、管委会主任)、朱程清、王立科(市公安局局长)、

秘书长:徐国臣

政协大连市委员会(2008年1月第十一届)

主 席:刘俊文

副主席:董长海、娄玉华、唐建武、施中岩、张荣杰、王艺波(女)、崔庆群(女)、曲 维、李 灿、 秘书长:王有台

中共大连市纪委

书 记:刘爱军 副书记:徐从琪、王明安、王海燕

大连市中级人民法院院长:李 威

大连市人民检察院检察长:赵建伟

盘锦市

中共盘锦市委(2005年1月第五届)

书 记:陈淑珍

副书记:孙国相、齐继慧(市纪委书记)、李素芳

常 委:宋文利(市委秘书长)、刘德胜(市委政法委书记)、王广华(市工会主席)、邵冰(市委宣传部部长)、高科(常务副市长)、荆南进(军分区政委)、刘兴政(副市长)、白卫星(市委组织部部长)、

盘锦市第五届人大常委会(2010年1月第六届)

主 任:张久富

副主任:王秉宽、祝福祺、杨学明、徐玉敏 秘书长:刘海杰

盘锦市人民政府(2010年1月第六届)

市 长:孙国相

副市长:高 科、刘兴政、陈斯来、徐吉生、姜伟华、姜 冰、沈铁冬、杨景云

秘书长:孙 波

政协盘锦市委员会(2010年1月第六届)

主 席:刘家升

副主席:王 金、王玉侠、王海学、张景胜、符月珍、张权华、刘宝凯 秘书长:刘晓天

中共盘锦市纪委

书 记:齐继慧

副书记:卢云海、郭树林、郭长印

盘锦市中级人民法院院长:邴志凯

盘锦市人民检察院检察长:刘铁鹰

锦州市

中共锦州市委(2006年6月第十届)

书 记:刘志强

副书记:王文权、

常 委:刘伟(常务副市长)、王伟国(副市长)、李东(市委秘书长)、杨玖瑛(市委政法委书记)、杨晓光(市委组织部部长)、杨赞众(市委宣传部部长)、迟克举(市纪委书记)、 韩彤(市总工会主席)、李德民(军分区政委)、李庆堂(挂职)

锦州市人大常委会(2008年1月第十四届)

主 任:王铁成

副主任:赵凤义、张国荣、吴一侃、刘成吉、李振洪、韩春雁、刘 平 秘书长:魏 诚

锦州市人民政府(2008年1月第十四届)

市 长:王文权

副市长:刘 伟、王伟国、王广明、陈金玉、李庆堂(挂职)、董雪峰(市公安局局长)、刘 洋、张晓光

秘书长:陈学强

政协锦州市委员会(2008年1月第十二届)

主 席:李玉霞 副主席:李铁民、范 例、张 伟、唐凤君、刘春峰、王 颖、蒋有江、王柏华

秘书长:郭绍臣

中共锦州市纪委

书 记:迟克举

副书记:李 超、刘 宝、王立宁

锦州市中级人民法院院长:郝 泽

锦州市人民检察院检察长:于守江

铁岭市

中共铁岭市委(2006年6月第五届)

书 记:李文科

副书记:张竞强、宋彦麟(市委宣传部部长)、

常 委:袁卫亮(常务副市长)、李成军(市委组织部部长)、肖国范(市工会主席)、张克江(市委政法委书记)、王强(市纪委书记)、魏俊星(开原市委书记)、韩友波(铁煤集团董事长)、戴炜(市委秘书长)、袁家敏(军分区政委)

铁岭市人大常委会(2009年1月第六届)

主 任:周美英(女)

副主任:韩凤玲、胡亚琦、王连生、丁晓晨、赵云鹏

秘书长:任久生

铁岭市人民政府(2009年1月第六届)

市 长:张竞强

副市长:袁卫亮、周轶赢、张启发、胡俊波、孙德兰、谷凤杰(市公安局局长)、郭治鑫、

秘书长:李东风

政协铁岭市委员会(2009年1月第六届)

主 席:刘以贡

副主席:张 才、王宏光、金晏山、赵学明、杨剑秋、赵必先

秘书长:满献钧

中共铁岭市纪委

书 记:王 强

副书记:张春山、宋成尧、孙继宽

铁岭市中级人民法院院长:刘敬东

铁岭市人民检察院检察长:张顺元

丹东市

中共丹东市委(2006年6月第十届)

书 记:薛 恒

副书记:赵连生、李树民

常 委:邓宝权(市委宣传部部长)、于国平(常务副市长)、唐淑琴(市总工会主席) 李春晓(市委组织部部长)、莫国民(军分区政委)、王力威(副市长)、李建潮(市纪委书记)、杨峰(市委政法委书记)、卢秉宇(市委秘书长)、

丹东市人大常委会(2008年1月第十四届)

主 任:曲仁田(满族)

副主任:郭广荣、回育波(回族)、于怀乐、高世军(女)、姜玉田(满族)

秘书长:周 聪

丹东市第人民政府(2008年1月第十四届)

市 长:赵连生

副市长:于国平、王力威、于 梅、徐春光、李士伟、牛向东、沙建业、 秘书长:李良仲

政协丹东市届委员会(2008年1月第十三届)

主 席:唐永林

副主席:吕宗泽、曹洪涛、苏永胜、徐建华、袁光娥、姜庆春、庄 严 秘书长:邵 韧

中共丹东市纪委

书 记:李建潮

副书记:袁光娥、房文光、邹积庆

丹东市中级人民法院院长:孙克敏

丹东市人民检察院检察长:刘振兴

鞍山市

中共鞍山市委(2006年6月第十届)

书 记:张杰辉

副书记:谷春立、李宇光

常 委:孙春山(常务副市长)、赵乃金(市委政法委书记)、杨景芳(市委宣传部部长)、张殿纯(市总工会主席)、黄书华(军分区政委)、闻宝满 (鞍钢集团党委副书记)、刘桂香(副市长)、甄杰(市纪委书记)、李德平(市委秘书长)、

鞍山市人大常委会(2008年1月第十四届)

主 任:贾年吉

副主任:宫本升、李伟家、王公聚、王诏玺(满族)、郑继涛

秘书长:朱景阳

鞍山市人民政府(2008年1月第十四届) 市 长:谷春立

副市长:孙春山、刘桂香、戴恩彪、王忠哲、秦国夫、张世超、杨 力(市公安局局长)、

秘书长:李景涛

政协鞍山市委员会(2008年1月第十二届)

主 席:张庆岩

副主席:李宝昌、杨冠兴、朱文杰、周家庭、王 革、牛小妹、刘文彦、

秘书长:方志国

中共鞍山市纪委

书 记:甄 杰

副书记:周家隆、刘向党、隋晓萍

鞍山市中级人民法院院长:任俐春

鞍山市人民检察院检察长:李开升

辽阳市

中共辽阳市委(2006年6月第十届) 书 记:孙远良

副书记:唐志国、杨立宪

常 委:张洪武(常务副市长)、王福德(市委宣传部部长)、郝春荣(副市长)、梁枫(市委组织部部长)、陈少敏(市委政法委书记)、郑福余(市纪委书记)、梅福春(市总工会主席)、方守义(市委秘书长)、韩庆祥(军分区政委)

辽阳市人大常委会(2008年1月第十四届) 主 任:王义信

副主任:谢 杰、田长连、李茂芝、袁芝芬、王海浩 秘书长:侯绪涛

辽阳市人民政府(2008年1月第十四届) 市 长:唐志国

副市长:张洪武、郝春荣、陈 强、吴 军、韩春军、曹 颖 、王树卿(市公安局局长) 秘书长:张富春

政协辽阳市委员会(2008年1月第十二届) 主 席:尚杰洪

副主席:张晓波、臧振廉、郭艳、唐可心、常 伟、关德福、宋世友 秘书长:赵公仆

辽阳市纪委 书 记:郑福余

副书记:曾凡库、黄兆勇、曹德全

辽阳市中级人民法院院长:宋景春 辽阳市人民检察院检察长:郑 辉

朝阳市

中共朝阳市委(2006年6月第八届)

书 记:陈铁新

副书记:张铁民、姚惠钧

常 委:韩军(常务副市长)、屈连春(市委政法委书记)、王兴国(市总工会主席)、刘亮(市委组织部部长)、杨德生(市纪委书记)、金爱群(军分区政委)、田铁林(市委宣传部部长)、

朝阳市人大常委会(2009年1月第九届)

主 任:王树轩 副主任:金振华、吕仕信、雷 达、刘万斌、房玉成 秘书长:蒋炳志

朝阳市人民政府(2009年1月第九届)

市 长:张铁民

副市长:韩 军、高 炜、陈 列、王涌翔、李 军、花瑞奇、石新力(市公安局局长)

秘书长:李陌尘

政协朝阳市委员会(2009年1月第九届)

主 席:李稀双

副主席:于成德、王秀萍、王汝江、刘文军、刘志香、李福东、康广明 秘书长:李国兴

中共朝阳市纪委

书 记:杨德生

副书记:孟庆功、印有英、张 明

朝阳市中级人民法院院长:崔兴民

朝阳市人民检察院检察长:田家军

营口市

中共营口市委(2006年6月第十届) 书 记:赵化明

副书记:高 军、刘始杰

常 委:李和忠(市委组织部部长)、刘焕鑫(常务副市长)、曲广明(副市长)、董建国(大石桥市委书记)、吴绍雄(市纪委书记)、王辉(市委宣传部部长)、贾力克(军分区政委)、梁永富(市委秘书长)、孙恩波(市总工会主席)、

营口市人大常委会(2008年1月第十四届) 主 任:王恩来

副主任:李松林、李松林、孟繁忠、王友

三、郝庆会、刘英华、孙玉良 秘书长:梁蓬勃

营口市人民政府(2008年1月第十四届) 市 长:高 军

副市长:刘焕鑫、曲广明、车 竞、郝宏军(市公安局局长)、唐心恩、高作平、王笑柳、宫 成 秘书长:董柏川

政协营口市委员会(2008年1月第十二届) 主 席:王 杰

副主席:杨 枢、孙维广、孙德才、王海峰、王兴邦、车轲轶、王育忠 秘书长:李志刚

中共营口市纪委 书 记:吴绍雄

副书记:刘德权、李德彬、张 虹

营口市中级人民法院院长:王永恒 营口市人民检察院检察长:梅树清

葫芦岛市

中共葫芦岛市委(2005年12月第三届)

书 记:陈晓琨

副书记:孙兆林、崔枫林

常 委:裴伟东(常务副市长)、钱福云(市委宣传部部长)、陈德良(市总工会主席)、白雪峰(市委秘书长)、张富恩(市委政法委书记)、许加(市委组织部部长)、刘宁绥(副市长)、王德波(市纪委书记)、赵俊才(军分区政委)、

葫芦岛市人大常委会(2010年1月第四届)

主 任:阎 生

副主任:赵树田、姜淑艳、朱 红、王英杰、李宝祥

秘书长:智少强

葫芦岛市人民政府(2010年1月第四届)

市 长:孙兆林

副市长:裴伟东、刘宁绥、敖凤玲、石文光、潘春吉(市公安局局长)、张海平、李双金、王福林(挂职)

秘书长:陈利世

政协葫芦岛市委员会(2010年1月第四届)

主 席:郑宏伟

副主席:王旭光、郝廷怀、王宝军、王兴勃、刘德兴、李翠英、刘凤之 秘书长:佟 民

葫芦岛市纪委

书 记:王德波

副书记:史殿杰、张云明、马玉良

葫芦岛市中级人民法院院长:柴学伟

葫芦岛市人民检察院检察长:慕 宁

抚顺市 中共抚顺市委(2006年6月第十届) 书 记:刘 强

副书记:王 阳、喻国伟

常 委:吴光(常务副市长)、冯作良(市总工会主席)、杨锡怀(市纪委书记)、袁方(市委秘书长)、李若平(抚顺石化公司总经理)、王淑雅(市委政法委书记)、奚克路(副市长)、刘国强(市委宣传部部长)、焦凡洪(军分区政委)、刘玉玮(市委组织部部长)、

抚顺市人大常委会(2008年1月第十四届) 主 任:孟凌斌

副主任:马克猛、李永立、姚 启、上官惠廷、米志芳、李东昌 秘书长:张卓和

抚顺市人民政府(2008年1月第十四届) 市 长:王 阳

副市长:吴 光、奚克路、刘 诗、杨学海、张忠民、李 刚、杜晓航、张文晖(挂职) 秘书长:宋庆延

政协抚顺市委员会(2008年1月第十一届) 主 席:张 敏

副主席:苗亚钧、董树兴、孙雅忠、赵乐韬、张 瑞、朱向前、李向东 秘书长:王建国

中共抚顺市纪委 书 记:杨锡杯 副书记:孟昭方

抚顺市中级人民法院院长: 抚顺市人民检察院检察长:徐志飞

中共阜新市委(2006年6月第十届)

书 记:姚志平

副书记:潘利国、张 鹏(市委秘书长)、

常 委:杨忠林(常务副市长)、张万勤(市委宣传部部长)、陈春生(市委组织部部长)、王明杰(市纪委书记)、张忠民(军分区政委)、李国强(海洲区委书记)、刘宝兴(市委政法委书记)、刘福祥(阜矿集团董事长)、王广利(副市长)、

阜新市人大常委会(2008年1月第十四届)

主 任:温建国

副主任:袁传军、张永廷、刘跃彬、金宗彦、师 勤 秘书长:杜占林

阜新市人民政府(2008年1月第十四届)

市 长:潘利国

副市长:杨忠林、王广利、张树森、黄之峰、海淑兰、杨振福(市公安局局长)、李明山、梁金发、马如军、何志勇

秘书长:王子义

政协阜新市委员会(2008年1月第十届)

主 席:韩景瑞

副主席:崔文成、王秀珍、黄群力、刘文启、岳惠卿、陶桂芳、邹晓辉 秘书长:朱殿国

中共阜新市纪委

书 记:王明杰

副书记:史淑凡、纪海忱、郭成春

阜新市人民检察院检察长:柳忠清

阜新市中级人民法院院长:刘 磊

本溪市

中共本溪市委(2006年6月第十届)

书 记:冮 瑞

副书记:王世伟、李景阳、高成竹(市纪委书记)、

常 委:赵东岩(市委组织部部长)、张哲(市委政法委书记、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王桂馥(市总工会主席)、盖成立(市委宣传部部长)、赵正友(市委秘书长)、于天忱(本钢集团公司董事长、党委书记)、陈继壮(副市长) 张松富(军分区政委)

本溪市人大常委会(2008年1月第十四届)

主 任:赵长愉

副主任:洪巨仁、荣凤成、沈福泰、郑广良、张 哲

秘书长:郑广良

本溪市人民政府(2008年1月第十四届)

市 长:王世伟

副市长:陈继壮、温雪琼、刘向阳、高升平、黄力强、刘国秀(市公安局局长)、

秘书长:关绍威

政协本溪市委员会(2008年1月第十一届)

主 席:姚和松

副主席:姜 峰、孔昭华、李振亮、李 明、张 琪、王佳才、赵广利 秘书长:朱胜军

中共本溪市纪委 书 记:高成竹

副书记:杨福庆、董 彬

本溪市中级人民法院院长:吕俊友

本溪市人民检察院检察长:姜 科

第5篇:辽宁省领导谈县域经济发展

作者:付丁

2011-2-2

2壮大县域经济是保证“民富”的重要根本

——辽宁省领导谈县域经济发展

来源:中国网中国访谈

嘉宾:辽宁省副省长 赵化明

辽宁省政府副秘书长 何焕秋

辽宁省农办主任 刘凤海

中国网沈阳讯 县域经济长期以来是辽宁省区域经济的短板,但是在第十届全国县域经济基本竞争力的评价当中,辽宁省有7个县级市入围了全国县域经济基本竞争力的百强名单。如此剧变,也让辽宁现象在这次评价当中大放光彩。

11月11日,辽宁省人民政府副省长赵化明就辽宁县域经济的“异军突起”现象和发展规划等相关问题,在沈阳接受了“中国网中国县域经济频道”的专访。陪同赵化明副省长接受采访的还有辽宁省农村经济委员会党组副书记、副主任、辽宁省农村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专职主任(正厅级)刘凤海,辽宁省人民政府副秘书长何焕秋。

正文:

中国网:各位好,这里是中国网—中国访谈,欢迎您的收看。在第十届全国县域经济基本竞争力的评价当中,辽宁省有7个县级市入围了全国县域经济基本竞争力的百强名单。县域经济长期以来是辽宁省区域经济的短板,在此次却一军突起,成为了辽宁区域发展的长项。如此剧变,也让辽宁现象在这次评价当中大放光彩,此次访谈我们就邀请到了辽宁省副省长赵化明先生,辽宁省政府副秘书长何焕秋先生,以及辽宁省农办主任刘凤海先生,请他们为我们详细解读一下一鸣惊人的“辽宁现象”。

欢迎三位嘉宾做客中国访谈。首先请问一下赵省长,您如何评价在这次全国第十届县域经济基本竞争力评价当中一军突起的“辽宁现象”呢?

赵化明:辽宁县域经济发展在十一五期间确实表现出了突飞猛进的发展现象,经济实力得到了明显的增强。但是我认为,谈不上“辽宁现象”,因为辽宁通过老工业全面振兴已经进入了全面发展的阶段,特别是县域经济,从2009年与2005年相比,我们全国44个县的生产总值年均增幅是40,地方财政预算收入年均增是62。

现在县里面一般预算投入都突破了3亿元,确实出现了比较好的发展态势。特别是在县域的园区建设,产业集群的发展,人民的生活水平,特别是农民的收入增幅得是比较大的,农民人均收入水平接近于沿海人民的收入水平,这是一个比较好的势头。

中国网:这样一种现象出现的原因是什么?

赵化明:我认为主要原因有四点:第一,处于省委省政府的高度重视。我认为辽宁和其他沿海城市比较,我们经济的发展差距主要在县域经济,所以我们在“十一五当中主攻的就是县域应该,这里值得一提的是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县域经济的发展。每年县域经济都专门召开各种会议来部署,业务进行安排,指标进行分解。而且我们的省长每个季度都参加县域经济的形势分析会议和通报会议,现场为各县,特别是县里面的园区和项目解决难题,这是一个很重要的因素。

第二点,我们提出一个比较好的思路,就是提出每一个县要建设一个园区,要培植一个产业集群,使农村的项目进园区,以产业集群的发展,以它为载体来支撑和带动整个县域经济的发展。

第三点,出台了一些很有含金量的政策。比如说县域经济重点项目有投资补贴政策,每个园区一年有2000万基础设施建设补贴的政策。

第四点,营造了一个有利于县域经济,有利于民营企业发展的大环境,给企业创造良好的生态环境。也就是说,在全国政策趋同的形势下,辽宁突出抓了非经济因素对经济因素的影响,所以出现了无论我们是利用外资还是引进内资,还是社会资金的投入,使得辽宁的县域经济在项目投入上和前些年比都是成倍增长,所以出现了这么好的发展势头。

中国网:县域经济曾经是辽宁省区域应该发展的短板,它给我们辽宁省区域应该发展带来了哪些不利的影响?

赵化明:辽宁省县域经济前些年发展滞后,人们常常说是短板,但是短板短在什么地方:第一是总量规模小;第二,无论是企业规模,还是产业规模,特别是产业集群的水平比较低;第三,结构并不优化。过去我们县域经济还是小打小闹,还是以乡镇企业、民营经济的现象出现,有小、有弱、有散。所以支撑不了县域经济的发展,差就差在这个方面。

中国网:刚才我们说道在这次的评价当中,辽宁省有7个县级市入围了百强的名单,对于入围百强当中的县市,对其他的县市有什么样的影响?尤其对于辽宁省的新农村建设有什么样的作用?

赵化明:我们有7个县进入全国百强县。百强县的评比活动对我们县域经济发展来说,就是我们每个县的发展目标,每个县都是在全力以赴的按照市场经济规律来加速推进自身的经济发展,来争取进入百强县的。进入到百强县的行列,第一是增强了县里的领导班子和广大群众的信心。第二是营造了发展的氛围。使人们认为辽宁是个适合人居、适合发展的一块宝地,辽宁具有很强的后发优势,使得没有进入百强县的地区,进一步增强信心。我觉得根据现在的发展态势,我们估算在最近2—3年内,辽宁进入全国百强县的县数要突破10个,有可能在“十二五”期间,我们能有10—15个进入到百强县。

中国网:这对于辽宁省的新农村建设有怎样的作用?

赵化明:新农村建设是一个大的系统工程,我们现在重点在考虑,我们的发展思路是以项目为支撑来发展现代农业,以园区为支撑发展现代化产业,以县域经济为载体来实现新农村的建设,靠县域经济的支撑来加快新农村建设步伐。新农村建设首先要解决经济的支撑力问题,要解决人民群众收入迅速提高的问题,群众享受公共事业服务的问题,这些都要靠经济来支撑,这样加速发展县域经济,使辽宁农村和县域尽早地完成资本积累过程,来支撑新农村建设。现在我们也在考虑,推出重点区域,比如重点乡镇的建设,重点村的建设,重点社区的建设,要考虑农民如何进得了城,如何住得起楼,如何能够保障就业,如何能够得到社会公共事业的服务等等,这些都需要我们发达的县域经济来支撑。

中国网:都说农业和农村经济是县域经济发展的基础。刘凤海主任是辽宁省农办的主任,在这一点上您怎么看?您觉得这样的评价对于辽宁省的新农村建设有怎样的作用?

刘凤海:省委、省政府在确定县域经济发展当中明确了一个重要的思路,就是推进“三化”建设:工业化、城镇化和农业产业化。我理解“三化”和“三农”有密切的联系,我们提出用“三化”带“三农”:

第一,利用工业化提升农业,特别是辽宁是老工业基地,有强大的工业基础,通过县域工业的发展,工业园区的发展提升农业的发展,为农业提供先进的装备、基础设施。

第二,用城镇化带动农村,因为辽宁的城镇化水平在全国还是比较高的,我们怎么样把城镇化的水平提高,包括城乡基础设施建设水平,农民享受更多的城市公共事业服务,带动农民。我理解这是最大的民生工程,从根本上解决困扰农民的这些问题,水利设施、生产水平、生活条件的改善,这是一个根本的变化。第三,用产业化提升农业,农业现在的产业化水平和先进的省份相比还是比较低,通过农业产业化的经营,拉长农业产业链条,特别是农产品深加工利润空间很大,辽宁也有这个基础条件,我们想用“三化”带“三农”,解决农业和农村的发展问题。

中国网:何秘书长您有怎样的看法?

何焕秋:辽宁的县域经济这几年得到了快速的发展,去年已有7个县进入全国百强县,应该说这确实是

一种奇迹。但是我感到,我们与江苏、浙江、山东这三个省相比,我们的县域经济发展目前看差距还是很大,比如山东、浙江、江苏有二十几个县进入全国百强。现在无论从总量上还是从效率上看,我们还是有一定差距的,这种差距既表明我们落后的一面,同时也表明我们县域经济未来还有非常大的发展空间。从我们省自身来看,目前在全省的经济总量,包括财政比重来看,虽然发展很快,但县域经济在全省的经济比重中还是很低的。去年省财政收入占全省的17,不到18。今年大概能增长3个百分点,达到21左右,这个发展空间还是有的,发达省份县域经济总量都会达到50左右,有的省达到了50以上,所以辽宁县域经济发展的空间非常大。所以,省委、省政府确定要大力地推进县域经济发展,使辽宁经济能够再上一个新的台阶,实际最大的潜力还是在县域经济。

中国网:刚才您说到了,与江苏、山东等县域经济发展相比,我们辽宁省可能会有一定的差距,但会不会也存在一定的优势?

何焕秋:差距本身就应该是优势,因为这说明我们还有很多能量没有得到很好的发挥,因为我们辽宁省从自然条件、资源条件和基础条件来讲差距并不是很大,发展的绝对量和速度在这些县之后,说明我们的发展空间是很大的。经过努力,经过“三化”推进,再有这么几年,我们县域经济应该说还会得到一个很好的发展,还能上一个非好的台阶。

中国网:还有很大的发展空间。

何焕秋:刚才省长说的很全,说的很深刻,就是我们在“十二五”期间,再有

7、8个县争取进入全国百强县,这是我们未来的发展目标。现在我们县域经济发展思路是非常清晰的,就是围绕这个目标往前推进。中国网:我们在创建百强县的过程中,是否也会涌现出一些典型的例子,或者说涌现出一些值得我们去学习、借鉴甚至可以拿来推广的一些发展模式呢?

何焕秋:我感觉不一定准确,比如说我们的“开原模式”应该说是县域经济发展的综合模式,无论是工业化、城镇化还是农业现代化,它都是综合发展的模式。如果从瓦房店来看,它是一个大规划、大项目、大投入、大发展、大和谐的模式,县域经济发展模式不一样,我们义县主要是发展速度快,虽然它总量不大,但一年翻一番,这些县域经济发展,虽然它有共同的地方,但有很多不同的特点,各有各的发展渠道和发展途径,没有一个固定的模式,必须走哪一条路。共同的东西是有的,但各自发展也依据各自的区位条件、经济基础和各种生产要素,发展有自己的特点,我们其它县也有其它县的特点。

开原县既没有区位优势,也没有延边、沿海优势,但开原县这几年发展很快,它的最大特点是综合发展,它在大力推进工业化,推进园区建设,推进产业集群的同时,又把城镇建设同步地往前推进,它现在的城市建设也非常漂亮,城市集聚能力和集聚功能现在也在发挥,同时它现在农业的现代化,特别是农业产业化方面推进的也非常快,它的特点是达到这三个方面的和谐发展、同步发展、协调发展的水平。

义县原来很多年都是辽宁的一个贫困县,排位在最后,前两年已经实现了一年财政收入翻一番,去年财政收入已经达到1亿,今年已经能够达到5.12亿的水平,它主要是推进园区建设,推进产业集群建设,通过招商引资,引进大户,引进龙头企业加速它的发展,来带动它整个县城的经济发展。

瓦房店是通过引进大企业,搞大招商、大规划,通过大投入,大的经济战略调整带动它的整体发展,所以,瓦房店目前在全省县域经济排位应该是最靠前的。其它的县域经济也有各自的特点,像庄德现在主要是搞海洋经济,前段时间我们省长带队专门围绕它的海洋经济发展搞研究,它的区位条件、地理优势非常明显,它把海洋经济通过这几年做大做强,所以,各县有各个县的特点。

中国网:您认为在发展过程中,是否遇到了一些困难,我们是怎么样来解决这些困难的?

何焕秋:一是生产要素的运输,现在特别是在土地、资金,国家有些宏观调控政策,和县域经济目前发展的需求肯定是有矛盾的。二是人才运输,现在在县域这边,客观地讲还是有很多高端人才留不住。三是市场运输,现在特别是在国外出口,这个优势还是没有显现出来,我认为这与市场培育有关系,我们相当一部分县域企业品牌的影响力,包括核心竞争力方面还是有所欠缺。下一步我们有这么几个想法:

第一,对县域政策的倾斜,在整个“十二五”期间还是要继续加大,特别是对县域一些基础设施建设,包括城镇化、工业园区建设、农业产业化的经营,刚才省长介绍的一些政策我们也要按照它去继续执行,在整个“十二五”期间发挥政策的引导作用。

第二,市场培育。这几年我们关键还是有一批企业做大做强,通过企业市场主体作用发挥,提升整个县域经济的产业水平,目前在县域融资,包括推动县域企业上市进入资本市场,目前看到这种模式很好,有的县域企业和龙头企业已经非常明显地看到这个优势。我们想在“十二五”期间还是要通过推动企业的做大做强,解决资金短缺的问题。如果一个县有一个企业上市,那么四十四个县有四十几家上市公司出现,这个问题就会得到大大的缓解。

第三,生产要素的瓶颈包括土地。我们认为要提高土地的节约利用水平,盘活一些闲置的土地,包括县级、农村的一些闲置土地,未留地的综合开发利用,基本能节约用地、集约用地,从而解决发展空间的问题,通过多渠道的融资解决资金问题,通过一些优惠政策的吸引,解决人才短缺的问题,通过企业自身做大做强,解决市场营销的问题,进入国内外市场,起到投资拉动、消费需求拉动和出口拉动的作用,进而解决“十二五”期间整个县域发展的问题。

中国网:刚才何秘书长也说了,7个百强县的县域经济发展可以说各具特色,我们也知道,根据区域特色发展县域经济也是县域经济发展非常大的一个特点,赵省长,您觉得我们辽宁省是如何结合本省地域特色来进行发展的呢?

赵化明:辽宁现在正在实行三大战略:一是沿海经济带发展战略,二是沈阳经济区发展战略,三是突破辽吉黑发展战略。三个经济区域有各自不同的特点,集聚生产要素的能力也不同,发展经济的产业结构也各有差异,所以我们现在要沿海地区重点来发展,以高新技术产业为主导。辽宁中部城市地区要以装备制造业、先进的技术提高核心竞争力。辽西北地区重点发展农饲加工企业和一些适合于这个区域要素集聚能力的产业。

中国网:辽宁省县域经济发展如何具体体现“三化一体”这个目标呢?

赵化明:“三化一体”,无论是工业化、城市化还是产业化,它是互相连接的,你在县里面发展县域园区和农业现代化园区,小城镇建设,它们是融为一体的。这里既解决了农民走出土地,参与就业的问题,又实现了县域园区工业企业支撑城镇建设的问题。城镇建设又起到了集聚人才、集聚信息流、现金流、人流的问题,所以,它们之间应该是共同发展的。

中国网:刚才您也说到辽宁省的县域经济发展,尽管与山东、江苏县域经济发展有一些差距,但是我们也有优势,就是还具有很大的发展空间。那么我们下一步的发展规划和目标是怎样的呢?

赵化明:我们现在正在做“十二五”规划,第一,初步想县域经济还要实现三年翻一番,使县域经济、县域社会各项事业发展综合实力进一步增强。第二,要突出农民征收,争取要让农民收入高于“十一五”。第三,突出县域经济产业发展,有些县产业集群要突破一千亿,有些县要突破五百亿,有些县要突破三百亿,同时要加快城镇化建设步伐,来支撑县域经济的发展,基本是这个思路,也就是说还是以“三化”为主导,以县域经济为载体,来支撑新农村建设。

中国网:赵省长,您作为主管领导,您对辽宁省县域经济未来发展有一个怎样的期待呢?

赵化明:我想辽宁省县域经济发展会很快成为辽宁经济发展的主要力量,或者说我们县域经济总量要占辽宁省经济总量的50以上,而且辽宁省今后发展优势在县域经济,所以,县域经济今后不论对接纳劳动力转移还是支撑县城建设、小城市建设还是增加农民人均收入,提高人民生活水平都会发挥巨大的作用。中国网:两位有什么样的期待?

何焕秋:我想辽宁省经过“十二五”这五年的努力,我们在全国县域经济中应该是升级进位的,我想应该达到这样的目标。

刘凤海:辽宁省的县域经济明天会更加美好!

中国网:我们在这里也祝愿辽宁省的县域经济能够发展的越来越好,再次感谢三位的做客!感谢各位网

友的收看,我们下期节目再见!赵化明:谢谢!

第6篇:辽宁省党员领导干部防止利益冲突若干规定

时间: 2013年04月01日 编辑: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规范党员领导干部从政行为,防止个人利益与公共利益发生冲突,根据《中国共产党章程》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务员法》、《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 《中国共产党党员领导干部廉洁从政若干准则》、《关于实行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的规定》等有关法律法规,制定本规定。

第二条 本规定所称利益冲突是指党员领导干部的个人利益与公职身份所代表或者维护的公共利益之间可能发生的冲突。

第二章 防止利益冲突的行为限制

第三条 党员领导干部应正确履行职责,切实维护公共利益,保持公共职务廉洁性,防止个人利益与公共利益发生冲突。

第四条 党员领导干部不准索取、接受或者以借为名占用管理和服务对象以及其他与行使职权有关的单位或者个人的财物。

违反本条规定的,依照《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第七十二条、七十三条规定处理。

第五条 党员领导干部不准接受可能影响公正执行公务的礼品、宴请以及旅游、健身、娱乐等活动安排。违反本条规定的,依照《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第七十四条规定处理。 第六条 党员领导干部不准个人独资或者与他人合资经商、办企业,不准以借他人名义入股的形式经办企业、社会中介服务机构,不准私自以承包、租赁、受聘等方式从事商业和其他经营活动。

违反本条规定的,应停止各种形式的经商办企业活动,或者辞去领导职务,并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务员法》和《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等有关规定处理。

第七条 党员领导干部不准违反规定拥有非上市公司(企业)的股份或者证券。

违反本条规定的,应在规定期限内将所持股份或者证券作出处理,或者辞去领导职务;逾期拒不改正的,依照《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第七十七条规定处理。

第八条 党员领导干部不准利用职权或者职务上的影响,向相关部门及其人员以暗示、授意、打招呼、批条子、指令等方式,影响市场经济活动正常开展或者干扰正常监管、执法活动,为本人或者特定关系人谋取私利。

违反本条规定的,依照有关规定给予批评教育、组织处理或者纪律处分,涉嫌违法犯罪的,依法追究其法律责任。 第九条 党员领导干部不准违反规定买卖股票或者进行其他证券投资。

违反本条规定的,依照《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第七十七条规定处理。 第十条 党员领导干部不准以集资、交易、委托理财等形式谋取不正当利益,或者利用知悉和掌握的内幕信息谋取利益。

违反本条规定的,依照有关规定给予批评教育、组织处理或者纪律处分,涉嫌违法犯罪的,依法追究其法律责任。

第十一条 党员领导干部不准违反规定在经济实体、社会团体、事业单位、行业组织、中介机构等单位中兼职或者兼职取酬,或者从事有偿中介活动。

违反本条规定的,应辞去一方职务或者立即停止有偿中介活动,并依照《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第七十七条规定处理。 第十二条 党员领导干部不准允许、纵容配偶、子女及其配偶,在本人管辖的地区和业务范围内从事可能与公共利益发生冲突的经商、办企业、社会中介服务等活动,在本人管辖的地区和业务范围内的外商独资企业或者中外合资企业担任由外方委派、聘任的高级职务;不准允许、纵容配偶、子女及其配偶在异地工商注册登记后,到本人管辖的地区和业务范围内从事可能与公共利益发生冲突的经商、办企业活动。

违反本条规定的,领导干部的配偶、子女及其配偶应停止、退出所从事的经商办企业活动或者辞去所担任的职务,或者领导干部本人辞去现任职务;拒不纠正的,依照《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第七十六条规定处理。

第十三条 配偶、子女移居国(境)外的党员领导干部,其分管或者办理的公共事务涉及其配偶、子女移居国家和地区的,应当按干部管理权限向组织(人事)部门报告。存在利益冲突的,应当自行回避或者由主管部门责成其回避。

第十四条 党员领导干部离职或者退休后三年内,不得接受原任职务管辖的地区和业务范围内的民营企业、外商投资企业和中介机构的聘任,或者个人从事与原任职务管辖业务相关的营利性活动。不得到与本人原工作业务直接相关的上市公司、基金管理公司担任独立董事、独立监事。担任与原业务工作无关的上市公司、基金管理公司独立董事、独立监事的,须按照有关规定履行相关程序。

违反本条规定的,由原所在单位的同级组织(人事)部门责令限期改正;逾期不改正的,按照有关规定处理。

第十五条 党员领导干部应严格遵守组织人事纪律,不准在干部选拔任用工作中采取不正当手段为本人或者他人谋取职位;不准在招考、录用、职称评定等工作中违反规定谋取不正当利益。

违反本条规定的,依照《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第六十四条、六十六条规定处理。

第三章 利益回避与监督实施

第十六条 党员领导干部对可能发生利益冲突的事项,应主动回避。回避既可以是党员领导干部申请调整分工、调换岗位或者辞去相关职务,也可以是其本人或者利益关系人主动停止可能发生利益冲突的行为。

第十七条 党员领导干部应严格执行回避的有关规定。对未主动回避而造成重大影响的,或者拒不执行强制回避决定的,给予相应的组织处理或者纪律处分。

第十八条 对第三方要求党员领导干部回避的申请或者举报,纪检机关应进行调查,及时作出是否回避的决定。如需回避,应明确回避的方式。

第十九条 党员领导干部应自觉遵守本规定,并按照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的要求,抓好职责范围内的防止利益冲突工作。对放任、包庇、纵容下属人员违反有关法律法规,谋取不正当利益的,要按照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的规定实施责任追究。

第二十条 各级党委(党组)负责本规定的贯彻实施。各级纪检机关要协助同级党委(党组)抓好本规定的贯彻落实,并负责对实施情况进行监督检查。

第二十一条 各级党委(党组)要加强对党员领导干部廉洁从政方面的教育,将本规定列为党员领导干部教育培训和民主生活会的重要内容,督促党员领导干部如实报告个人有关事项,探索建立防止利益冲突的长效机制,降低个人利益影响公共权力运行的廉政风险。

第二十二条 党员领导干部组织实施和执行本规定的情况,应列为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和干部考核的重要内容,考核结果作为对其任免、奖惩的重要依据。

第四章 附 则 第二十三条 本规定适用于党的机关、人大机关、行政机关、政协机关、审判机关、检察机关中县(处)级以上党员领导干部;人民团体、事业单位中相当于县(处)级以上党员领导干部。

国有和国有控股企业(含国有和国有控股金融企业)及其分支机构领导人员中的党员;县(市、区)直属机关、审判机关、检察机关的科级党员负责人,乡镇(街道)的党员负责人,基层站所的党员负责人参照执行本规定。

第二十四条 本规定由中共辽宁省纪律检查委员会负责解释。 第二十五条 本规定自发布之日起施行。

第7篇:辽宁省教育厅办公室文件

辽宁省教育厅办公室关于

评选第四届辽宁省大学生道德楷模的通知

辽教办电[2011]36号

省内各高校、独立学院:

为深入发掘我省高校学生中的道德模范人物,展现当代大学生崭新的精神风貌,提高大学生思想道德素质,省委高校工委、省教育厅决定自即日起至4月末,在全省高校开展第四届辽宁省大学生道德楷模评选活动。现将有关事宜通知如下:

一、评选条件

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热爱社会主义,热爱祖国,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 自觉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模范遵守道德规范,并在以下某些方面表现突出:

1.理想远大,追求真理,崇尚科学,在传承文明、弘扬时代精神方面表现突出。

2.敬爱师友,关爱他人,明礼诚信,具有高尚的道德情操和人格魅力,并用自己的健康阳光的性格感染周围同学。

3.自强不息,顽强拼搏,积极进取,面对打击或挫折,积极应对,永不言败,以良好的心态和执着的信念在逆境中成长成才。

4.助人为乐,扶贫济困,甘于奉献,坚持正义,见义勇为,富有强烈的社会责任感,积极参加各项社会公益事业或志愿者服务活动,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回报家庭、学校和社会。

二、评选范围及推荐名额

评选范围为省内各高校(含独立学院)在校全日制本、专科生和研究生,每校可推荐一名。

三、活动组织

评选活动由中共辽宁省委高校工委、辽宁省教育厅主办,辽宁省高等学校学生工作研究会承办,辽宁大学生在线联盟网站协办。

四、评选程序

1、学校推荐

在班级、年级、院系层层评选推荐的基础上,各高校按照限额确定推荐人选,并在全校范围内公示一周,公示无异议后上报。

2、省级评选

省级评选分三个阶段进行。第一阶段为专家初选,省委高校工委、省教育厅将组织专家,对各高校推荐人选进行初选,从中评选出20名候选人;第二阶段为公众投票,将20名候选人的事迹刊发在辽宁大学生在线联盟网站上,并请省内高校师生进行网络投票;第三阶段为评委会终审,最终确定10名辽宁省大学生道德楷模。

五、宣传表彰

省委高校工委、省教育厅将对入选的大学生道德楷模进行表彰,同时通过辽宁大学生在线联盟网站,以及省内其他媒体,大力宣传他们的先进事迹。

六、申报材料

请于4月1日前将下列材料报送大连理工大学学生处(辽宁省高等学校学生工作研究会秘书处):

1.《第四届辽宁省大学生道德楷模推荐表》(见附件,一式一份);

2.事迹材料(一式一份,及其电子文档),

3.一张二寸免冠近照、一张学习生活照,及其电子文档。

事迹材料要实事求是,语言简练,重点突出,鲜明生动,题目自拟,3000字以内。

邮编:116024;通讯地址:大连市甘井子区凌工路2号;联系电话:0411-84708668;电子信箱:dxsddkm@163.com。

附件:第四届辽宁省大学生道德楷模推荐表

第8篇:辽宁省教育厅关于进一步加强全省

中小学师德师风建设的意见

辽教发[2012]2号

各市教育局,省属有关院校,厅直有关单位和学校:

为贯彻落实国家和我省教育规划纲要及教育工作会议精神,切实加强我省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建设和教师队伍管理,促进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建设工作制度化、常规化,塑造新时期人民教师的良好形象,省教育厅决定从2012年起,围绕全省教育工作的中心任务,确定工作主题,在全省深入开展为期三年的师德师风建设工作。现提出以下意见,请认真贯彻落实。

一、开展师德师风建设工作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是青少年学生成长的引路人,是全面推进教育教学改革、实施素质教育的具体承担者。师德师风建设是教师队伍建设的重中之重,教师的思想政治素质和职业道德水平直接关系到我省广大青少年的健康成长,关系到国家的前途命运、民族的未来和社会的发展。开展师德师风建设工作,进一步提高全省中小学教师的师德师风水平,对全面贯彻落实党的教育方针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十一五”期间,我省师德师风建设成效显著,广大教师爱岗敬业、教书育人,涌现出了一批先进个人和模范典型,赢得了社会的赞誉。但同时也必须看到,面对广大人民群众对优质教育资源需求的日益增长,对教师素质和教书育人能力的更高期待,我省的师德师风建设还存在一些不适应发展和相对薄弱的环节,中小学教师队伍的师德师风水平和全面素质亟待进一步提高,师德师风建设制度亟待进一步改善。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开展师德师风建设工作是我省基础教育战线面临的首要任务之一。

二、开展师德师风建设工作的总体要求

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为目标,以热爱学生、教书育人为核心,以学为人师、行为世范为准则,以规范教师从教行为为重点,力行师德师风规范,强化师德师风教育,优化制度环境。通过开展师德师风建设工作,使广大教师进一步树立远大理想,培养敬业奉献精神,掌握先进的教育理念、教育方法和手段,不断增强教书育人的能力。使广大教师依法执教、规范从教、优质施教、文明执教,解决师德师风建设中存在的突出问题。进一步推进师德师风建设创新,形成长效机制,不断增强广大教师的学识魅力和人格魅力,努力造就一支师德高尚、业务精湛、结构合理、充满活力的高素质专业化中小学教师队伍。

三、开展师德师风建设工作的主要任务 1.强化师德师风教育,引导教师树立正确的职业道德观念。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和各中小学校要认真组织广大教师重点学习《教育法》、《教师法》、《义务教育法》、《教师资格条例》等法律法规,以及《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教育部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师德建设工作的若干意见》、《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和《辽宁省中小学教师职业行为规范(试行)》等规范性文件。要建立和完善教师职业道德教育制度,各有关院校和教师培训机构应将教师职业道德教育列为教师培养和职后培训的重要内容,把师德师风教育作为新任教师岗前培训和新一轮中小学教师全员培训的首要任务。要创新师德师风教育内容和方式,积极开展思想政治教育、职业理想教育、职业道德教育、法制教育、心理健康教育和学术规范教育。通过灵活多样的教育方式,提高新时期教师职业道德教育的针对性和时效性,引导广大教师正确理解、充分认识师德规范的基本要求,进一步明确教师的责任和义务,努力成为师德高尚、知行统

一、忠于党的教育事业、教书育人的楷模。

2.加强制度建设,确保师德师风建设工作落到实处。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和各院校要积极探索建立师德师风建设工作的长效机制。要建立健全师德师风考核制度,不断完善考核要素,加强对区域内中小学师德师风建设工作的考核。要构建科学有效的监督评估体系,不断改革和创新评价办法,把师德师风建设工作开展情况作为对学校检查、评估和奖惩的重要指标。要不断完善师德师风建设监督机制,建立学校、教师、家长、学生“四位一体”的师德师风建设监督网络,公开师德师风举报电话,设立师德师风举报信箱,将师德考核作为教师绩效考核合格的必备的基本要求,要把师德师风表现作为教师考核、岗位聘任、职务晋升、培养培训、表彰奖励、绩效工资分配等的重要依据。

3.积极创设师德师风建设工作载体,营造教师爱岗敬业的良好氛围。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和各院校要将师德师风建设工作寓于形式多样的活动中,不断丰富活动载体。通过师德师风大讲堂、论坛、报告会、演讲比赛、工作经验交流会等多种形式培育、树立、宣传、推广先进典型,大力褒奖人民教师的高尚师德和先进事迹,充分发挥先进典型人物的激励、导向和示范作用。

4.开展师德师风评议工作,塑造新时期人民教师良好形象。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和各中小学校要按照《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辽宁省中小学教师职业行为规范(试行)》对中小学教师的基本要求,深入开展师德师风评议工作,切实解决师德师风建设中的突出问题。当前,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和各中小学校要围绕人民群众反映强烈的问题,认真分析、查找原因,研究解决办法和措施。要通过加强监督和管理,规范教师教学职责,加强对教师教育教学行为的考核,要求教师备好每一份教案、上好每一节课,提高课堂教学质量,杜绝教师从事有偿补课、有偿托管。

5.关心爱护教师,调动广大教师教书育人的积极性。要将师德师风建设与依法保障教师的合法权益有机结合,重视教师、关爱教师,不断改善教师的工作、学习和生活条件。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和各中小学校要积极争取当地党委和政府的支持,依法保障教师教育工作经费投入,保障教师待遇,尤其要关注和保障农村教师的切身利益。要关心教师疾苦,切实解决他们的后顾之忧,增强教师从教的光荣感、神圣感、责任感,克服教师职业倦怠现象,进一步激发和保护广大教师投身教育改革创新、推动教育事业发展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新性。

四、开展师德师风建设工作的主题与步骤 2012—2014年,全省中小学教师师德师风建设工作将分别按照“规范行为、依法执教”、“爱岗敬业、优质施教”、“爱生奉献、幸福从教”主题确定工作内容,开展系列活动,采取有效措施,提高师德师风水平。要求广大教师按照《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和中小学教师专业标准的要求,规范职业行为,杜绝违背师德的行为;要刻苦钻研教育教学业务,树立教学为尚、教学为先的观念,努力形成出色的教学效果和独特的教学艺术,不断提高教学水平和教学质量;要增强爱护学生的情感与教书育人的责任感,关爱每一个学生的健康成长,做学生健康成长的指导者和引路人。要求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和各中小学校,尊重教师和教师的首创精神,努力创造条件,提升教师的人格魅力和学识魅力,充分发挥教师在实施素质教育中的主体作用,增强广大教师从教的职业自豪感和幸福感。 师德师风建设工作要分按照宣传动员、对照检查、建章立制和总结深化四个阶段有序推进各项具体工作。一是宣传动员阶段。各地和各院校要结合本地、本校实际制定工作实施方案,分层面组织召开动员会,进行全面部署落实。二是对照检查阶段。各地和各院校要按照教师自查对照、征求意见、民主评议和学校自查四个环节开展评议工作,全面系统梳理存在问题,明确努力方向、总体思路和主要举措。三是建章立制阶段。各地和各院校要根据对照检查的实际情况,研究制定关于进一步加强师德师风建设的意见,完善各项规章制度,推进师德师风建设工作常态化、制度化。四是总结深化阶段。各地和各院校要对活动进行认真总结,交流、推广行之有效的活动经验,发现、树立一批先进典型,不断把师德师风建设工作引向深入。省教育厅将在各地和各院校对照检查、总结深化的基础上,不定期组织力量对工作开展情况进行检查评估,并开展总结、表彰活动。

五、开展师德师风建设工作的有关要求

1.加强组织领导。开展中小学师德师风建设工作是省教育厅为进一步加强中小学教师队伍建设推出的重要举措,各级教育行政部门要提高认识,切实加强领导,将师德师风建设作为教师队伍建设的一项常规工作、作为事关教育工作全局的中心工作,长抓不懈。要充分发挥监察、督导以及社会组织在师德师风建设工作中的作用,努力做到上下协调一致,部门分工负责,共同推进建设工作的深入开展。

2.营造舆论氛围。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和各院校要充分利用广播、电视、报刊、互联网等媒体,广泛宣传师德师风建设工作取得的成效和师德高尚教师的先进事迹,充分展示新时期人民教师的精神风貌,为教育事业健康发展营造良好的社会舆论环境。

3.加强监督检查。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和各院校要把师德师风建设活动同教育教学工作中心任务结合起来,把解决教师职业道德问题与解决教育改革和发展问题结合起来,通过规范教师从教行为和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来体现建设工作的成果。同时,要将师德师风建设工作与教育系统的行风建设结合起来,认真解决群众关心的教育热点、难点问题,提高师德师风建设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二〇一二年一月十五日

第9篇:辽宁领导干部及配偶子女重要情况必须及时报告

辽宁中公教育:http://ln.offcn.com

我省《关于加强领导干部日常监督的若干意见(试行)》出台,领导干部及配偶子女重要情况必须及时报告。

领导干部及配偶子女重要情况必须及时报告;经批准到企业任职的,不能保留公务员身份及相关待遇;出国(境)的干部在限期归国后,应在规定时间内,将所持因私出国(境)证件交组织人事部门集中保管„„日前,我省出台的《关于加强领导干部日常监督的若干意见(试行)》,建立健全强化预防、及时发现、严肃纠正的日常监督机制,进一步加强了对领导干部的日常监管。

《意见》对领导干部个人有关事项报告和重要事项管理问题进行了明确规定,建立由党委统一领导、组织部门牵头,审判、检察、外事、公安、民政、国土资源、住房和城乡建设、人民银行、税务、工商、金融监管等机关和部门共同参与的抽查核实联系工作机制,稳妥开展抽查核实工作。通过随机抽查和重点抽查两种方式,对领导干部报告的婚姻、房产、配偶移居国(境)外、经商办企业、投资非上市公司、投资或持有股票期货基金等情况进行核查,对不如实填报或者隐瞒不报的,不得提拔任用、不得列入后备干部名单,并根据情节轻重,给予批评教育、组织处理或者纪律处分。

《意见》规定,实行干部重要情况报告制度。党政领导干部包括退(离)休的领导干部,本人或其配偶、子女因涉嫌犯罪被取保候审、监视居住、拘留、 逮捕、羁押、立案侦查等重要情况、重大问题,必须在规定时限内,由干部本人或相关单位党委(党组)及时向组织部门报告。凡无正当理由不按时报告、不如实报告或者隐瞒不报的,按照有关规定,根据情节轻重,对干部本人或相关单位主要负责人、直接责任人给予批评教育或者组织处理。

《意见》规定,加强对领导干部因私出国(境)的管理工作,与纪检、公安、安全、外事等部门定期会商,出国(境)的干部在限期归国后,应在规定时间内,将所持因私出国(境)证件交组织人事部门集中保管。对逾期不交的,及时通知公安机关,按照相关程序予以注销,并在一定范围内通报,坚决杜绝领导干部违规私自持有出国(境)证件的现象。

对领导干部违规兼职问题,《意见》规定,对在企业兼职的现职和不担任现职但未办理退(离)休手续的党政领导干部要进行认真清查,保留公务员身份及相关待遇的,不能在企业领取报酬;经批准到企业任职的,不能保留公务员身份及相关待遇,退休后也不能回党政机关安置。对领导干部在社会团体兼职问题,组织部门要严格控制,一般情况下不予审批。

《意见》进一步强化了对严格党内生活的监督,加强对遵守党的政治纪律、组织纪律的日常监督。对阳奉阴违、我行我素,有令不行、有禁不止,上有政策、下有对策的,对民主集中制贯彻得不好、班子内耗严重的,要及时发现、及时提醒、及时纠正。对于问题严重的要进行组织处理,违纪的要给予纪律处分。要监督组织生活制度的落实,确保每名党员领导干部必须参加组织生活,接受严格的教育管理。对组织生活会情况进行评估,未达到要求的要督促重开。

更多公务员资料详情:http://ln.offcn.com/?wt.mc_id=bk6403

辽宁中公教育:http://ln.offcn.com

《意见》进一步拓宽了领导干部日常监督渠道,要及时向新闻媒体通报干部选拔任用工作有关情况。运用“12371”手机短信平台,适时向党员干部发送政策规定或纪律要求。完善“12380”信访、电话、网络、手机短信“四位一体”举报受理平台,畅通监督渠道,定期通报受理办理情况。

更多公务员资料详情:http://ln.offcn.com/?wt.mc_id=bk6403

上一篇:写秋天的济南作文下一篇:实验报告水样副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