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三化学练习总结

2022-03-30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年复一年,日复一日,当一段工作完成后,或是一个项目结束后,回首工作与项目的过程,从中反思不足之处,可获得宝贵的成长经验。因此,我们需要写一份工作报告,但如何写出重点突出的总结呢?今天小编为大家精心挑选了关于《初三化学练习总结》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第一篇:初三化学练习总结

初三化学:水的组成知识点总结及练习题(学生版)

心导教育

初三化学:水的组成

【基础知识精讲】

一、水的物理性质

通常情况下,纯净的水是没有、没有、没有的液体,压强为101KPa时,凝固点为℃,沸点℃,在4℃时密度最大,为1g/cm3.水结冰时体积膨胀,冰比水轻.

二、水的组成

1.电解水的实验现象及气体的验证

(1)正、负电极上有气泡放出. (2)正极产生的气体能使,证明是;负极产生的气体能,发出色火焰,证明是.

(3)正极产生的气体与负极产生的气体的体积比为.

2.表达式:

3.此实验证明

(1)从宏观上,水是由和组成.从微观上,水是由构成,水分子是由和构成的.

(2)在化学反应中分子可以分成,而不能再分.

(3)分类:水属于纯净物中的化合物,化合物中的氧化物.

心导教育

【重点难点解析】

一、注意水的物理性质的前提条件

无色无味液体——通常状况下

凝固点0℃,沸点100℃——压强为101千帕

密度为1g/cm3——4℃

正是由于冰的密度比水小,它才浮在水面;也正是由于冰的密度比水小,所以相同质量的水结冰时体积膨胀。

二、电解水的实验

1.电解水的实验的仪器为,通直流电而不是交流电.

2.被电解的不是纯水,而是向水中加入少量或,以增加水的.

3.电解水的实质:当水分子分解时,分成了和,每两个氢原子结合成一个,大量的氢分子聚集成;每两个氧原子结合成一个,大量的氧分子聚集成,即水电解的实质是破坏变成和,氢原子再重新构成,氧原子构成;此实验进一步证明,在化学反应里,分子可以分成,而原子,原子只是重新组合成.

4.电解水的实验证明水是由、组成的,至于每个水分子是由两个氢原子和一个氧原子构成的是根据更精确的实验测定的,即纯净物的化学式不是凭空臆造的,而是通过精确的实验测定出来的

【探究导学】

心导教育

一、电解水测定水的组成

1.实验现象:电极上有产生,一段时间后,

试管1和试管2中的气体体积比约为。 2.检验气体

正极:用带火星的木条检验正极的气体,发现 木条

,说明是

;

负极:用燃着的的木条检验负极的气体,发现气体能够,发出淡蓝色火焰,说明是

可简记为:“正氧负氢,氢二氧一”

3.实验结论:水在通电的条件下,生成了

水电解的文字表达式是

属于

反应。 水电解的符号表达式是

4.实验推论:水是由

组成;因为在化学反应前后

不改变

【同步达纲练习】

一、选择题(60分)

1.下列变化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

心导教育

A. 雪花溶化成水 B . 水蒸发成水蒸气

C.水凝结成冰 D.水通电变成氢气和氧气

2.保持水的化学性质的是( )

A.氢原子 B.氢元素和氧元素

C.水分子 D.氢分子、氧原子

3.能准确描述水的物理性质的是( )

A.水不能燃烧 B . 在101千帕下,水在4℃时密度最大

C.水的沸点是100℃ D.水电解可得到两种气体

4.电解水实验证明水是由( )

A.氢气、氧气组成

B.一个氢分子,一个氧原子构成

C.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

D.每个水分子是由两个氢原子和一个氧原子构成 5.鱼能在水中生存是因为( )

A.水的组成中含有氧元素 B.水在常温下为液态

C.水能分解放出氧气 D.水中能溶解一定量的氧气

6.常温下,碘与镁化合时速率很慢,若滴入几滴水,则反应剧烈且形成一股美丽的紫色烟,此时水的作用是( )

A.反应物 B.氧化剂

C.催化剂 D.还原剂

7、关于水的组成的说法正确的是()

A.水是由氢气和氧气组成的 B.水是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

心导教育

C.水是由一个氧原子和两个氢原子构成的 D.水是由一个氧元素和两个氢元素组成的

二、填空题(30分)

7.在通常状况下,纯净的水是,在一标准大气压下,水的凝固点为,沸点为,在,水的密度最大为.

8.电解水时正极上汇集的气体能,证明是;负极上汇集的气体能 ,证明是,其体积比为.为了增强水的导电性,可加入少量或,这个实验证明水是由组成,同时也验证了分子与原子的主要区别是.

9.从原子、分子的观点来分析,水电解的实质是.

三、简答题(10分)

10.冬天露在地上的自来水管要用保温材料裹住,请运用水的物理性质和有关知识加以解释.

参考答案

【同步达纲练习】

一、1.D 2.C 3.B 4.C 5.D 6.C

心导教育

二、7.无色无味的液态,0℃,100℃,4℃,1g/cm3.8.使带火星木条复燃,O2,燃烧,H2,1∶2,8∶1,稀H2SO4,NaOH溶液,氢元素和氧元素,在化学变化中分子可分,原子不能再分。9.水分子破坏变成氢原子和氧原子,氢原子再重新构成氢分子,氧原子构成氧分子10.夜间自来水管中水一般不流动,冬天气温低,当降至0℃时,水结冰体积膨胀,易把水管胀裂,所以必须给露出在地面上的水管保温

第二篇:初三化学知识点总结及练习题(详细)

1、 化学式和化合价

一、考点解读

主要知识框架:

(一)化学式的书写及意义

1、化学的书写

(1)单质化学式的书写: ①直接用元素符号表示 ②用Xn这种形式表示

(2)化合物

①两种元素形成的化合物 ②酸:某酸 ③碱:氢氧化某 ④盐:某酸某或某化某

书写化学式时应注意:

①一般是正价元素在前,负价元素在后。

②因纯净物有固定的组成,所以只有一种化学式,故不能随意改动化学式中的角码。

③化学式中原子个数比是一个最简比。

④化合物中正负化合价的代数和为零,可用于判断化学式书写是否正确。

2、化学式的意义

(1)表示一种物质; (2)表示该物质的一个分子(如果是由分子构成的物质)

(3)表示该物质的元素组成; (4)表示该物质的分子由哪些原子构成。 (二)化学式的计算

根据化学式的计算题型主要有化合物的相对分子质量、各元素的质量比和某元素的质量分数,在复习中除应熟练掌握这三种基本题型外,还应熟练掌握下列两种计算:

(1)化合物质量与其中某元素质量的比;

(2)化合物的化学式中原子个数比等于该元素质量与其相对原子质量之比。在求解有关化学式的计算题时,应熟练掌握一些解题技巧。

(三)常见元素的化合价

/ 16

1、意义:表示原子之间相互化合的数目比。

2、规则

①化合价有正价和负价。

②氧元素通常显-2价;氢元素通常显+1价;金属元素跟非金属元素化合时,金属元素显正价,非金属元素显负价;一些元素在不同物质中可显不同的化合价。

③单质中元素的化合价为零。

④在化合物里,正负化合价的代数和为零。

3、口诀:

1常见单质化合价

钾钠银氢正一价

钙钡镁锌正二价

氟氯溴碘负一价

三铝四硅氧负二

铜有一二铁二三

单质零价要牢记 2常见原子团化合价

一价铵根氢氧根

另外还有硝酸根

二价硫酸碳酸根

三价只有磷酸根

除了铵根皆为负

常写常用须记住

二、典例解析

1、甜蜜素(C6H12O3NSNa)是一种甜味添加剂。下列有关甜蜜素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它属于糖类 B.其中C、H、O元素的质量比为6∶1∶4 C.它由5种元素组成 D.它的相对分子质量为200 解析:

本题考查了物质的宏观组成和化学式的有关计算,已知甜蜜素是由C、H、O、N、S、Na六种元素组成的,其中C、H、O元素质量比是6∶1∶4,相对分子质量201,而糖类物质是由C、H、O三种元素组成无N、S、Na等元素。 答案:B 例

2、下列微粒符号中,对“2”含义的理解正确的是( )

A.2Cu中的“2”表示2个铜元素 B.Fe中的“2”表示每个亚铁离子带有2个单位的正电荷 C.H2S中的“2”表示一个硫化氢分子中含有两个硫原子D.解析:

在不同的化学用语中,数字的含义是不同的。说明如下:

元素符号:①前面的数字表示原子的个数;②右下角的数字表示1个某分子中该原子的个数;③正上方的数字“±n”表示某物质中该元素的化合价。

离子符号:①前面的数字表示离子的个数;②右上角的数字“n±”表示离子所带有的电荷数。

化学式:前面的数字表示分子的个数。 答案:B 例

3、以二氧化锡(SnO2)为敏感材料制成的“气—电”转换器,可用于对有害气体的监测。SnO2中Sn的化合价为(

)

A.-4

B.+4 C.+3

D.+2 / 16

2+

中化学式上方的“2”表示硫元素为-2价

解析:

在化合物中,各元素化合价代数和为0,根据常见元素化合价,氧元素-2价,可计算出锡的化合价为+4价。 答案:B 例

4、合成氮化镓纳米材料是1998年中国十大科技成果之一。已知镓(Ga)的原子结构示意图如下图所示,则:

(1)x的值为__________;

(2)镓元素的化学性质与下列哪种元素的化学性质最相似_______________(在A、B、C图中选择,填字母);

(3)它的氯化物(氯化镓)的化学式为_________________。 解析:

原子中核内质子数=核外电子总数,故x=2+8+18+3=31;元素的化学性质与原子结构的最外层电子数关系密切,最外层电子数都是3,其化学性质相似,故选B;镓最外层3个电子,易失去显+3价,氯为-1价,故其氧化物的化学式为GaCl3。

答案:(1)31;(2)B;(3)GaCl3

5、已知氮元素的氧化物中,氮、氧元素的质量比为7:16,则可能是下列哪种化合物( ) A.NO

2 B.N2O C.N2O

5 D.NO 答案:A

化学式和化合价备考模拟答案: 1-5C D C D D,

1 化学式和化合价备考模拟

/ 16 6--10 AD A B C B,11--15 B A A B C 16--20 B B D B A

选择题

1、人呼吸需要氧气。氧气的化学式是(

)

A.O

B.2O C.O

2 D.O3

2、化学用语是我们学好化学的工具。下列符号不规范的是( )

A.氧分子O

2 B.氢原子H C.镁离子Mg

D.+2价的钙元素

2+

3、纳米材料在军事上有广泛用途,美国军用飞机F—117的表面就涂有隐身材料纳米氧化铝等。氧化铝的化学式书写正确的是(

)

A.AlO

B.Al2O3 C.Al2O

3D.Al3O2

4、下列各组物质的俗名、化学名称和化学式表示同一种物质的是( )

A.熟石灰、氧化钙、CaO B.酒精、乙醇、CH3COOH C.烧碱、氢氧化钾、KOH D.纯碱;碳酸钠、Na2CO3

5、下列物质的名称(或俗称)与化学式相符的是( )

A.硫酸铜CuSO4·5H2O

B.熟石灰CaO C.冰 CO

2D.纯碱Na2CO3

6、薄荷醇(化学式为C10H20O)可用于糖果、饮料的加香。下列有关薄荷醇的说法正确的是( )

A.薄荷醇属于有机化合物 B.薄荷醇由10个碳原子、20个氢原子和1个氧原子构成 C.薄荷醇中碳元素、氢元素和氧元素的质量比为10∶20∶1 D.薄荷醇中碳元素的质量分数约为76.9%

7、我国科学家发现,亚硒酸钠能消除加速人体衰老的活性氧。亚硒酸钠中硒元素(Se)为+4价,氧元素为-2价。则亚硒酸钠的化学式为( ) A.Na2SeO3

B.Na2SeO4 C.NaSeO

2 D.Na2SeO2

8、氯元素有多种化合价,它在高氯酸中显最高价。下列表示高氯酸的化学式为( )

A.HClO

3B.HClO4 C.HClO

D.HCl

9、石英钟、电子表使用石英晶体代替传统钟表中的摆和游丝,提高了钟表计时的精确度。已知石英的主要成分二氧化硅(SiO2),其中硅元素的化合价为( )

A.+2价

B.+3价 C.+4价

D.+6价

10、我市昌乐县被称为“宝石之乡”,主要生产蓝宝石,还有一种与蓝宝石类似的宝石叫祖母绿,它的化学式是Be3Al2(SiO3)6,其中铍元素(Be)的化合价为( )

A.+1

B.+2 C.+3

D.+4

11、微型录音机的高性能磁带中,有一种重要的化合物CoFe2O4,其中铁元素的化合价为+3价。则钴元素(Co)的化合价为( )

A.+1

B.+2 C.+3

D.十4

12、现有H2S、S、M、SO3四种物质,是按硫元素的化合价由低到高排列的,其中M这种物质的化学式可以是( ) A.H2SO3

B.H2SO4 C.Na2S

D.Na2SO4

13、下列物质中均有氯元素,它们按下列顺序排列:①KCl;②Cl2;③HClO;④X;⑤NaClO4。根据这种排列规律,X不可能是( )

A.AgCl

B.KClO3 C.HClO

2 D.Cl2O5

/ 16

14、2005年3月,京沪高速公路发生运氯槽灌车与货车碰撞翻车事故,造成大量氯气泄漏。救护人员在事故现场喷洒烧碱溶液,来吸收毒性很强的氯气,其化学方程式为:Cl2+2NaOH=NaCl+NaClO+H2O。则NaClO中氯元素的化合价为( )

A.-1价

B.+1价 C.+5价

D.+7价

15、维生素C(化学式为C6H8O6)主要存在于蔬菜中和水果中,它能促进人体的生长发育,增强人体对疾病的抵抗力,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维生素C不属于氧化物 B.维生素C中碳、氢、氧三种元素的质量比为6∶1∶12 C.每个维生素C分子由6个碳原子、8个氢原子、6个氧原子构成 D.青少年要多吃蔬菜和水果,切忌偏食

16、高铁酸钾(K2FeO4)是—种集氧化、吸附、杀菌、灭藻、去浊、脱色、除臭为一体的新型高效水处理剂。下列关于该物质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它是—种氧化物 B.K2FeO4中铁元素的化合价为+6价 C.它是—种混合物 D.该物质含有两种非金属元素

17、1969年,美国一个天文小组在宇宙星云中发现了甲醛(化学式为CH2O)。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A.甲醛属于无机化合物 B.星际空间存在有机分子

C.甲醛是由碳和水组成的混合物 D.食用被甲醛水溶液浸泡过的水产品对人体无害

18、丙氨酸是一种氨基酸,其相对分子质量是89,其中氮元素的质量分数为15.8%,则每个丙氨酸分子中含氮原子的个数为(

)

A.4

B.3 C.2

D.1

19、有一可能含下列物质的硝酸铵样品,经分析知道其中氮元素的质量分数为20%。那么该样品一定含有的下列物质是(括号内的数据为相应物质中氮元素的质量分数)( )

A.(NH4)2SO4(21%)

B.NH4HCO3(18%) C.CO(NH2)2(47%)

D.NH4Cl(26%) 20、金属镓(Ga)在化合物中只有一种化合价,相对原子质量为70,其氧化物相对分子质量为188。则磷酸镓的相对分子质量是(提示:磷酸根离子符号为PO4)( )

A.165

B.235 C.305

D.无法计算

2、化学方程式

/ 16

知识强化

一、内容概述

本节课我们对第五单元化学方程式进行了学习。本单元主要是从定量的方面来研究化学变化,探究化学变化中一些最基础的规律和解决相关问题的方法。通过本章学习,要求掌握正确书写化学方程式,懂得化学方程式的表示意义,并能利用化学方程式进行简单计算。

二、重点知识归纳及讲解

(一)、质量守恒定律

参加化学反应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等于反应后生成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

质量守恒的原因:化学反应的过程,就是参加反应的各物质(反应物)的原子,重新组合而生成其他物质(生成物)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没有改变,原子的数目没有增减,原子的质量也没有变化,因此化学反应前后各物质的质量总和必然相等。

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理解质量守恒定律:①该定律只适用于化学反应,不能用于物理变化。如10g水蒸发变成10g水蒸气就不能说遵循质量守恒定律;②该定律是指质量守恒而不是体积、反应物的分子个数守恒;③参加化学反应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并不是各物质的任意质量之和,不参加反应的物质的质量不能计算在内。

(二)、化学方程式

用化学式来表示化学反应的式子叫做化学方程式。如硫在氧气中燃烧生成二氧化硫的反应可表示为:

S+O2SO2

(三)、书写化学方程式应遵守的原则

一是必须以客观事实为基础;二是要遵守质量守恒定律。

(四)、书写化学方程式的步骤

1、写:左边写反应物的化学式,右边写生成物的化学式,中间连一条短线。例如:电解水生成氢气和氧气,可写成:H2O-H2+O2

2、配:配平,2H2O=2H2+O2

3、注:注明反应条件和生成物的状态。2H2O

(五)、书写化学方程式的韵语

左边反应物,右边生成物;写对化学式,系数要配平;中间为等号,条件要写清;生成气体和沉淀,要用箭号来标明。

化学方程式表示的意义:

2H2↑+O2↑

以“S+O2/ 16

SO2”反应为例:

(1)宏观含义:硫与氧气在点燃的条件下生成二氧化硫。

(2)微观含义:1个硫原子与1个氧分子点燃时生成1个二氧化硫分子。

(3)质量比:每32份质量的硫跟32份质量的氧气完全反应,生成64份质量的二氧化硫。

如:镁是一种很活泼的金属,点燃后,它既能在氮气中,也能在二氧化碳中继续燃烧,已知镁在氮气中燃烧,化合成一种物质,其中氮元素的化合价是-3价;镁在二氧化碳中燃烧,生成黑色炭粒和一种金属氧化物,试写出上述两个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镁和氮气在点燃条件下反应:3Mg+N

2Mg3N2;

C+2MgO

镁和二氧化碳在点燃条件下反应:2Mg+CO2

(六)、化学计算的解题思路

1、审题:认真阅读题目,反复推敲关键字句,准确理解题意。

2、析题:运用所学知识剖析题目,理清层次,挖掘隐含信息,排除干扰条件,分析已知和待求。明确物质间的关系,寻找解题突破口。

3、解题:解题时要做到思路清楚,方法正确,步骤明晰,计算准确,书写规范。

4、检查:检查所用条件是否符合题意,是否全部解出所要求的问题,单位是否统一,计算是否正确等。

(七)、根据化学方程式计算一般步骤

1、根据题意设未知量(用x、y等字母来表示);

2、写出配平了的化学方程式;

3、求出有关物质间的质量比,并写在相应化学式的下边;

4、把已知量和x、y等写在相应质量比的下边;

5、列出比例式,求未知量x、y;

6、简明地写出答案。

(八)、气体参加反应或求气体体积的计算

在初中阶段,根据化学方程式计算时都是计算质量关系。若有一定体积的气体参加反应,则先要将它换算成气体的质量;若要求出待求物气体的体积,则要将已求出的气体质量换算成体积。

气体的体积(V)与气体的质量(m)的换算关系为:

m(g)=V(L)×ρ(g/L)(ρ为气体的密度)

(九)、根据化学方程式进行计算时常犯的错误

1、不认真审题,答非所问;

2、元素符号或化学式写错;

3、化学方程式没有配平;

4、相对分子质量计算错误;

5、同一种物质不用相同的单位;

6、把不纯物当成纯净物。

(十)、有关含杂质问题的计算方法

/ 16

化学方程式中进行的计算,各物质都被理想化为纯净物,而实际的生产或科学实验中纯净物是不存在的,这就需要把不纯的反应物换算成纯净物后才能进行化学方程式的计算,而计算出的纯净物也要换算成实际生产或实验中的不纯物。有时还要考虑生产或科学实验中的消耗。这些辅助性的计算也是不可缺少的重要环节。

有关不纯物质的质量的计算方法:先把不纯的反应物和生成物的质量换算成纯净物的质量,然后才能代入化学方程式进行计算。

纯物质的质量=不纯物质的总质量×纯度 =不纯物质的总质量×(1-杂质的质量分数)

不纯物质的总质量=纯物质的质量÷纯度。

三、难点知识剖析

运用质量守恒定律解释有关问题:用质量守恒定律对一些表面好像不遵循质量守恒的实验,如:煤碳燃烧后,灰分的质量比煤碳少;镁条燃烧后,灰分的质量比镁条重;敞口放置的浓盐酸质量减少等现象进行解释。在解释这些实验现象时,质量的变化要考虑环境(大气)的因素,有的生成物(煤燃烧生成的CO2)进入了大气;有的是空气中的成分(如氧气)参加了反应,有的并不是典型的化学变化生成新物质,而是气体挥发进入大气(HCl),或大气中的水蒸气被吸收使质量发生了变化,只有整体、全面认识物质的变化,才能正确理解质量守恒定律,并能广泛应用。

运用质量守恒定律的关键是要弄清反应前后各物质的质量“总和”指什么。对于反应前的物质来讲,一定要强调是指“参加化学反应”的物质,不要把没有参加化学反应的物质的质量计算在反应前的物质质量总和中。同样地,对于反应后的物质来讲,一定要强调是指“反应后生成”的物质。有一部分生成物,如气体,尽管生成后可能扩散到空气中去了,但只要是生成物,就一定要把它们计算在反应后的物质质量的总和中。

配平化学方程的方法:在配平化学方程式时,要注意只能改动化学方程中化学式前面的化学计量数,不能改动化学式中右下角表示原子个数的小数字。常用的配平方法有如下几种:

1、最小公倍数法

①找出左右两边只出现一次的元素。②若只出现一次的元素不止一种,只选两边一个分子(原子或离子)中原子个数相差较多的元素或最小公倍数大的元素。③找出最小公倍数。④计算得出化学计量数(系数)。例如,配平化学方程式:Al+Fe3O4—Al2O3+Fe

从上式看,Al、Fe、O三种元素在左右两边都只出现一次,它们的最小公倍数分别是:

Al:1×2=2 Fe:3×1=3 O:4×3=12

故以氧元素为标准,先配平氧元素的原子个数。

Al+3Fe3O4—4Al2O3+Fe

右边有8个铝原子,左边有9个铁原子,在Al和Fe的前面分别配上化学计量数

8、9。得:

8Al+3Fe3O

42、奇数偶数法

从化学方程式两边出现次数较多且原子在两边的总数为一奇一偶的元素入手。

①找出左右两边出现次数较多的元素;②该元素的原子在两端的总数是否是一奇一偶,如果是,则把这一元素作为配平的起点;③由已推出的化学计量数决定其他化学式的化学计量数。例如:配平化学方程式:FeS2+O2—Fe2O3+SO2

/ 16 4Al2O3+9Fe

从上式看,化学方程式两边出现次数较多的是氧元素,且左边一个分子中氧原子个数为偶数,右边Fe2O3前面配上化学计量数2。化学方程式才能配平,然后逐渐配平Fe、S。

FeS2+O2—2Fe2O3+SO

2 4FeS2+O2—2Fe2O3+SO2

4FeS2+O2—2Fe2O3+8SO2

4FeS2+11O2

3、观察法

①从化学式较复杂的一种生成物推出有关各反应物化学式的化学计量数和这一生成物的化学计量数。②根据求得的化学式的化学计量数,再找出其他化学式的化学计量数。如配平化学方程式:

H2O+Fe—Fe3O4+H

2 4H2O+Fe—Fe3O4+H2

4H2O+Fe—Fe3O4+4H2

4H2O+3FeFe3O4+4H2 2Fe2O3+8SO2

符号“↑”和“↓”在化学方程式中的应用

(1)“↑”或“↓”是生成物状态的符号,无论反应物是气体还是固体,都不能标出“↑”或“↓”。

(2)若反应在溶液中进行,生成物中有沉淀析出,则使用“↓“。

(3)若反应不在溶液中进行,无论生成物中是否有固体或难溶物,都不使用符号。

(4)常温下,若反应物中无气体,而生成物中有气体,则使用“↑”。

2、化学方程式系统习题答案

1--5ACBCD 6--10DAAAB 11:(1)产生白烟,放出大量的热,生成白色固体(2)①防止空气进入锥形瓶 ; ②使天平平衡,验证质量守恒定律(3)>

12;由于波义耳在煅烧后立即打开容器盖进行称量,就使外界的空气进入容器,金属在高温情况下结合空气中的氧气,故反应后的固体质量增加了,因此导致波义耳未能发现质量守恒定律。 13:(1)2Mg+O214:(1)Cu2(OH)2CO

3(3)2Mg+O

2/ 16 2MgO(2)镁带燃烧时有一缕白烟向空气中扩散,造成氧化镁的损失。 2CuO+H2O+CO2↑;分解反应;氧化物 (2)Fe+H2SO4 = FeSO4+H2↑ 2MgO;照明弹、闪光灯、焰火等 (4)蓝紫色;2NaOH+SO2=Na2SO3+H2O

2、化学方程式习题

一、选择题

1、在化学反应2Mg+O22MgO中,反应物和生成物的质量比为( )

B.2︰1︰2 D.6︰2︰5 A.3︰2︰5

C.3︰2︰4

2、镁在氧气中燃烧生成氧化镁,这个反应中,镁、氧气、氧化镁的质量比是( )

A.24︰32︰56

C.48︰32︰80

B.24︰32︰40 D.48︰32︰64

3、在反应A+B=C+D中,已知25gA与10gB恰好反应生成5gC,当反应有6gD生成时,参加反应的A是( )

A.10g

C.20g

4、化学反应前后,肯定没有变化的是( )

①原子的数目

②分子的数目

③元素的种类

④物质的总质量

⑤物质的种类

A.①④

C.①③④

B.①③⑤

D.①②③④⑤

B.5g D.25g

5、下图所示的实验中不能用于证明质量守恒定律的是( )

A.

B.

C.

D.

6、(2004年江西省,13)2003年10月16日,“神舟”五号安全返回,标志着我国载人航天技术取得历史性突破。火箭使用的燃料为偏二甲肼[(CH3)2N2H2],其主要反应方程式为:(CH3)2N2H2+N2O4→X+CO2+H2O,由此可知X中一定含有的元素是( )

A.碳

B.氢

/ 16

C.氧

D.氮

7、(2004年烟台市,19)“绿色奥运”是2008年北京奥运会的主题之一。为减轻污染,北京市为汽车加装了“三效催化净化器”,可将尾气中的CO、NO转化为参与大气循环的无毒混合气体,该气体是( )

A.CO2和N2

B.CO2和NO2

D.CO2和NH3 C.CO2和O

28、人在剧烈运动后,血液中会产生较多的乳酸(分子式为C3H6O3),使肌肉酸痛。放松一段时间后,由于乳酸与吸入的氧气反应生成二氧化碳和水,而使肌肉的酸痛感消失。表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正确的是( )

A.C3H6O3+3O2→3CO2+3H2O B.C3H6O3+O2→CO2+H2O C.C3H6O3+3O2→3CO2↑+3H2O

D.2C3H6O3+5O2→6CO2↑+6H2O

9、在一个密闭容器内有X、Y、Z、Q四种物质,在一定条件下充分反应,测得反应前后各物质的质量如下:

试推断该密闭容器中发生了化学反应基本类型为( )

A.分解反应

C.置换反应

B.化合反应

D.氧化反应

10、在反应X+2Y=R+2M中,当1.6gX与Y完全反应后,生成44gR,且反应生成的R和M的质量之比为11:9,则在此反应中Y和M的质量之比( )

A.23:9

C.32:9

B 卷

二、综合题

11、如图所示,是测定白磷燃烧前后质量的变化情况,用来验证质量守恒定律的实验。试回答:

B.19.6:9 D.46:9 / 16

(1)白磷燃烧时观察到的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左盘锥形瓶口在微热前后均要用瓶塞塞紧,为什么?

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微热时,若不盖上瓶塞,待燃烧完毕再盖上瓶塞,燃烧后所称质量__________(填“>”“<”或“=”)燃烧前所称质量。

12、(2004年,青岛)为探索物质在化学变化前后的质量关系,科学家做了大量的实验。1673年,英国物理学家波义耳做了一个有名的实验,他将金属放在密闭容器里煅烧,煅烧后他立即打开容器盖进行称量,结果发现反应后的固体质量增加了。该实验导致波义耳未能发现质量守恒定律,请你简要分析一下原因是什么?

13、小新用在空气中燃烧镁带的实验来探究质量守恒定律: (1)镁带燃烧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 (2)完全燃烧后,称量留下固体的质量比反应前镁带的质量还轻,联系实验过程分析,其原因可能有:__________

14、写出下列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并完成题内填空

(1)写出加热碱式碳酸铜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反应类型是_________;生成物均属于__________。

(2)将一枚生锈的铁钉(铁锈的主要成分是三氧化二铁),投入适量的稀硫酸中,溶液的颜色由无色变为黄色,观察一段时间发现铁钉表面有气泡冒出,请写出上述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写出其中一个化学方程式即可)

(3)镁在空气中燃烧时,发出耀眼的白光,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利用这一特殊现象,可用镁制造_______。 (4)硫在纯氧中燃烧火焰颜色为______。做此实验前可在集气瓶中放适量的氢氧化钠溶液,用来吸收燃烧产物,此反应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

/ 16

3.溶 液

一、知识概述

本单元分三个课题。第一课题是关于溶液的一些初步知识。其中涉及到溶解过程,包括溶液的形成,溶质、溶剂、溶液的概念,溶解过程中的吸热和放热现象等。第二课题是以物质溶解度为核心展开的,主要从定量的角度介绍物质在水中溶解的限度,包括饱和溶液、不饱和溶液及其相互转化的途径,固体溶解度、气体溶解度及其影响因素等。第三课题主要介绍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的概念,并结合这一概念进行简单的计算。

二、重点知识归纳及讲解

(一)溶液

1、溶液:一种或几种物质分散到另一种物质里,形成均一的、稳定的混合物,叫做溶液。

2、溶质:被溶解的物质叫做溶质。

3、溶剂:能溶解其他物质的物质叫做溶剂。

4、悬浊液:固体小颗粒悬浮于液体里形成的混合物叫做悬浊液,悬浊液不均

一、不稳定,放置一段时间会分层。

5、浮浊液:小液滴分散到液体里形成的混合物叫做浮浊液,浮浊液不均

一、不稳定,放置一段时间会分层。

在自然界、工农业生产及日常生活里常遇到浮浊液,如牛奶、石油原油、橡胶的乳胶、油漆等。浮浊液可分为两种类型:一种是油——水型,以O/W表示。例如:植物油分散到水里,这个分散系是油内水外,用O/W表示。另一类是水——油型,以W/O表示,例如:由地下开采出来的石油里含有少量分散的水,这个分散系是水内油外,用W/O表示。

(二)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

1、饱和溶液:在一定的温度下,在一定量的溶剂里,不能再溶解某种溶质的溶液叫做这种溶质的饱和溶液。

2、不饱和溶液:在一定温度下,在一定量的溶剂里,还能继续溶解某种溶质的溶液,叫做这种溶质的不饱和溶液。

说明:判断一种溶液是否是饱和溶液要抓住以下四点:一是在一定温度下,二是在一定量的溶剂里。因为温度改变或溶剂量改变都会把饱和溶液变成不饱和溶液,也就是说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在一定条件下可以互相转化,三是被溶解的物质,即溶质能否继续溶解,若能继续溶解则为不饱和溶液,若不能继续溶解则为饱和溶液,四是某一种物质的饱和溶液是对该物质而言,但对其他物质则不是饱和溶液,20℃时,NaCl的饱和溶液不能再溶解NaCl了,但还能继续溶解KNO3,即此溶液对NaCl来说是饱和溶液,但对KNO3来说则是不饱和溶液。

对同一溶质而言,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可以发生转化:

溶液的浓与稀是定性地衡量一定量的溶液中的含溶质相对量的多少,含溶质多的是浓溶液,含溶质少的是稀溶液,饱和溶液不一定是浓溶液,不饱和溶液也不一定是稀溶液,但在一定温度下,某物质的饱和溶液一定比不饱和溶液浓一些,例如,20℃时熟石灰的饱和溶液中,由于溶解的Ca(OH)2很少,是稀溶液,60℃时,接近饱和的KNO3溶液是浓溶液,在一定温度下,KNO3饱和溶液比其同一温度下KNO3不饱和溶液要浓一些。

(三)溶质的质量分数

溶质组成的表示方法很多,溶质的质量分数是溶质质量与溶液质量之比。

/ 16

注意:溶解度与溶质质量分数的比较

三、难点知识剖析

(一)溶解时的吸热和放热现象

在溶解过程中发生了两种变化,一种是溶质的分子(或离子)向水中扩散,这一过程吸收热量:另一种是溶质的分子(或离子)和水分子作用,生成水合分子(或水合离子),这一过程放出热量。溶质溶解时,若扩散过程吸收的热量大于水合过程放出的热量,表现为溶液的温度降低:若扩散过程吸收的热量小于水合过程放出的热量,表现为溶液的温度升高;若扩散过程吸收的热量等于水合过程放出的热量,表现为溶液的温度基本不变。

(二)溶解度与溶解性的区别和联系

溶解性只是一般地说明某种物质在某种溶剂里溶解能力的大小,是物质的一种物理性质,溶解度是衡量某种物质在某种溶剂里溶解性大小的尺度,是溶解性的定量表示方法,是在一定的温度、压强下,在一定量的溶剂里制成饱和溶液所溶解的溶质的量,溶解度大小与溶解性的关系如下:

(三)溶液中的相关计算

1、溶质的质量分数与溶液体积、密度有关的计算:

计算依据:

/ 16

溶液质量(m)=溶液体积(V)×溶液密度(ρ)

2、关于溶液的稀释的计算

计算依据:

浓溶液的质量×其溶质的质量分数=稀溶液的质量×其溶质的质量分数=(浓溶液的质量+增加溶剂的质量)×稀溶液溶质的质量分数

若用两种质量分数不同(a%、b%)的溶液A、B,配制成中间质量分数的溶液(c%),则

m(A)·a%+m(B)·b%=[m(A)+m(B)] ·c%

3、配制溶质质量分数一定的溶液

实验步骤:

(1)计算:计算配制溶质质量分数一定的溶液时所需溶质和溶剂的质量

(2)称量:用托盘天平称取所需溶质的质量后,将其放入烧杯里

(3)把水的密度近似地看做1g/cm,用量筒量取所需水的质量,把量好的水倒入盛有溶质的烧杯里,用玻璃棒搅拌,使溶质完全溶解,这样得到的溶液即为所需溶质质量分数的溶液。

3. 溶液答案

一、1.D 2.D提示:甲乙两溶液都是饱和溶液,所以相同的溶剂溶解的溶质的量是相同的。 3.C提示:析出的是蓝色硫酸铜晶体 4.D 5.答案:D 点拨:首先弄清反应后的生成物是氯化钾和二氧化锰的混合物,两者,一种溶于水,而一种不溶于水,可按上述的顺序分离。

6.答案:A 点拨:此题可通过计算进行比较,甲的溶解度为: ;乙的溶解度为 则 ,即 。 7.答案:C 点拨:液面应低于滤纸边缘,以防止液体直接流下。 8.答案:C 点拨:这是对化学实验的考查。

二、1.饱和 2.紧贴 稍低 紧靠 玻璃棒 低于 3.答案:(1)< (2) 点拨:在没蒸发前的溶液,不知是否饱和,而第二次蒸发时,溶液已达到饱和,t℃时硝酸钾的溶解度为: 。

4.答案:蒸发皿,不断搅拌,液体局部受热而溅出

三、1.可制得4g氯酸钾2.饱和溶液 质量为15g3.39.2克

3 3. 溶液习题

/ 16

一、选择题

1.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

A 海水一经降温,就会有大量食盐晶体析出

B 加热蒸发硝酸钾溶液,开始时就会有大量硝酸钾晶体析出

C 硝酸钾的饱和溶液还可以溶解硝酸钾D 将析出硝酸钾晶体后的溶液再冷却,仍然有硝酸钾晶体析出

2.20℃时,有二杯饱和的A溶液:甲杯盛100g,乙杯盛150 g,在下列条件下,两杯溶液中析出晶体质量相同的是( )

A 两杯溶液都降温至10℃ B 同温下,甲杯蒸发掉10 g水,乙杯蒸发掉60 g水 C 甲杯加25 g A溶液,乙杯减少25 g A溶液 D 同温下,两杯都蒸发掉30 g水 3.把t℃时的硫酸铜饱和溶液冷却到室温时,观察到的现象是( )

A 溶液变为无色 B 有白色沉淀析出 C 有蓝色晶体析出 D 无变化

4.25℃时50 g水中最多溶解5 g X物质,60℃时100 g水中最多溶解10 g Y物质,则X和Y的溶解度相比( )

A X>Y B X

5.分离下列混合物,按溶解、过滤、蒸发的顺序进行操作的是( )

A.酒精和水 B.氯化钠、硝酸钠 C.铜粉、铁粉 D.实验室制氧气完全反应后的剩余物

6.20℃时 的饱和溶液两份,甲为100 g,乙为150 g,温度不变,将甲蒸去10 g水析出晶体m g,乙蒸发去20 g水析出晶体n g,则m和n的数值关系表示正确的是( )

A.n=2m B.m=n C.m=2n D.无法确定 7.下列过滤操作不正确的是( )

A.玻璃棒下端要靠在三层滤纸处

B.滤纸边缘应低于漏斗边缘,多余部分要剪去,并用水润湿贴紧,不留气泡 C.过滤时将液体沿玻璃棒注入过滤器,并使液面高于滤纸边缘 D.漏斗下端紧靠烧杯内壁

8.蒸发时,下列操作不正确的是( )

A.开始析出晶体后,要用玻璃棒搅拌液体 B.向蒸发皿中注入液体量不超过其容积的2/3 C.等液体完全蒸干,才停止加热 D.蒸发皿中出现较多量固体时停止加热

二、填空题

1.某溶液析出晶体的母液,当温度不变时是_____溶液(饱和或不饱和)。

2.过滤装置中,滤纸应_____漏斗内壁,滤纸的边缘应比漏斗口_____,漏斗下端的管口_____烧杯内壁,倾倒液体时用_____将液体引入过滤器,过滤器里的液面要_____滤纸过缘。 3.温度为t℃的硝酸钾溶液,恒温蒸发出A g水时,析出晶体a g;再恒温蒸发出A g水时,又析出晶体b g(a≠b),回答下列问题:

(1)析出晶体的质量关系是a_______b(填“>”或“<”=) (2)t℃时硝酸钾的溶解度是_______ g。

4.在蒸发液体时,应把液体倒入_______里进行加热,在加热过程中要用玻璃棒_______,防止_______。

三、计算题

1.30℃时氯酸钾的溶解度是10g,把44g30℃时的氯酸钾饱和溶液蒸干,可以制得多少g氯酸钾?

2.在50℃时,把6g氯化铵放入10g水中,所得溶液是否饱和?溶液的总质量是多少?(已知50℃时氯化铵的溶解度是50g)

3.105 g 60℃时的饱和溶液冷却到20℃时,可析出晶体多少克?(20℃时的溶解度为31.6克,60℃时为110 g)

/ 16

第三篇:初三化学第二单元专项练习及答案

初三化学

第二单元专项练习

第二单元专项练习

1. 在受到猛烈撞击时,汽车安全气囊内的物质瞬间分解,产生大量的空气中体积分数最大的气体。该气体是

A.氮气 B.氧气 C.氦气 D.水蒸气 2.空气中含量最多且化学性质不活泼的气体是 A.氧气 B.氮气 C.二氧化碳 D.水蒸气

3.下列物质,①氧气;②人体呼出的气体;③液氮;④空气中0.94%的稀有气体;⑤二氧化碳;⑥洁净的空气。其中属于纯净物的是

A. ①③④ B. ①②④ C. ①③⑥ D. ①③⑤

4.PM2.5是指大气中直径小于或者等于2.5微米的可吸入颗粒物。下列做法不会改变PM2.5检测结果的是

A.燃放鞭炮 B.海水晒盐 C.露天焚烧垃圾 D.工厂排放烟尘

5.我们身边的下列物质,属于纯净物的是

A.啤酒 B.碳素墨水 C.酱油 D.冰水混合物 E.汽水 F.干冰 G.新鲜空气 H.稀盐酸 I.生铁 J.碘酒 K.矿泉水 L.食醋 M.液态氧 N.石油

6.燃煤排出的二氧化硫进入大气后,会引起的环境问题是 A.温室效应 B.白色污染 C.酸雨 D.臭氧层破坏 7.对大气有严重污染的一组有害气体是 A.一氧化碳、二氧化碳、氧气 B.二氧化碳、二氧化硫、氮气 C.一氧化碳、二氧化氮、二氧化硫 D.一氧化碳、二氧化碳、二氧化硫

8.空气是一种宝贵的自然资源,下列气体不可直接从空气分离获得的是 A.用作医疗急救的氧气

B.用作焊接保护气的稀有气体 C.用作食品防腐剂的氮气 D.用作清洁燃料的氢气

9.下列关于空气成分的说法错误的是 A.氧气约占空气体积的21%

B.饼干在空气中变软是因为空气中含有水蒸气 C.稀有气体通电发光是化学变化

D.空气中的氧气主要来自于植物的光合作用 10.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富氧空气可用于潜水、医疗急救 B.氧气能支持燃烧,可做燃料 C.氮气充入食品包装袋可以防腐 D.稀有气体充入灯泡中可使其耐用

11.下列关于空气中各组成部分的说法正确的是 A.空气中的O2只有点燃时才能发生化学反应 B.空气中的CO2是导致酸雨的主要原因

1

初三化学

第二单元专项练习

C.空气中的N2可作为生产氮肥的原料 D.空气中的稀有气体没有任何使用价值

12.2013年初,我国出现大面积雾霾天气,其中PM2.5对人体健康和环境质量的影响很大。PM2.5是指大气中直径小于或等于2.5微米的颗粒物,也称为可吸入肺颗粒物,对人体健康和大气环境质量的影响很大。下列措施对PM2.5的治理能够起到积极作用的是 ①大力植树造林

②加强建筑工地、道路扬尘监管 ③发展城市公共轨道交通和快速交通 ④严厉查处焚烧垃圾、秸秆

A.①② B. ①②③ C.①③④ D. ①②③④

13.人类每时每刻都离不开空气,下列有关空气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空气中含量较多且化学性质活泼的是氮气 B.呼吸、燃烧、炼钢、化工生产等都要用到氧气 C.空气中的氦气可以用来填充探空气球

D.空气是一种宝贵的自然资源,要保护空气,防止污染空气 14.(不定项)下列关于空气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A.空气是一种十分重要的天然资源

B.大量有害气体进入空气中,依靠大自然的自净能力,空气仍能保持清洁 C.按质量计算,空气中约含氮气78%,氧气21%,其他气体和杂质约占1% D.空气中的稀有气体一般不跟其他物质反应,曾被称为“惰性气体”

15.(不定项)天津市2011年5月20日空气质量报告:老城区空气污染指数为64,空气质量级别为二级,空气质量状况为良,空气首要污染物为可吸入颗粒物。下列有关空气各成分的说法正确的是

A.氧气的化学性质比较活泼,属于可燃物 B.氮气的化学性质不活泼,可用于食品防腐

C.空气质量报告中所列的空气质量级别越大,空气质量越好

D.二氧化碳在空气中含量增多会引起温室效应,但不属于空气污染物 16.下列物质在氧气中反应的生成物在常温下有液体的是

A.蜡烛 B.铝 C.磷 D.铁

17.X在氧气中燃烧,能生成具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X可能是

A.木炭 B.硫粉 C.氢气 D.铁丝 18.下列关于燃烧现象的描述,正确的是

A.硫粉在氧气中燃烧发出淡蓝色火焰 B.红磷在空气中燃烧发出蓝紫色火焰 C.镁条在氧气中燃烧发出耀眼的白光 D.铁丝在空气中剧烈燃烧,火星四射

19.氧气的化学性质比较活泼,能与多种物质反应。下列对有关反应描述正确的是 A.在点燃的条件下,细铁丝在氧气中剧烈燃烧,火星四射,生成黑色的三氧化二铁 B.在点燃的条件下,硫在氧气里燃烧,发出蓝紫色火焰,生成无色无味的气体 C.铁、硫、酒精在氧气中的燃烧都是化合反应

D.物质与氧发生的反应属于氧化反应,氧气具有氧化性 20. 下列有关实验现象的描述,正确的是 A.木炭在氧气中燃烧发出白光

2

初三化学

第二单元专项练习

B.红磷在空气中燃烧产生大量的白色烟雾 C.硫在氧气中燃烧发出淡蓝色火焰 D.铁丝在空气中剧烈燃烧,火星四射

21.(不定项)右图所示装置有洗气、储气等用途。 在医院给病人输氧气时,也利用了类似的装置, 并在装置中盛放大约半瓶蒸馏水。以下说法正 确的是

A.导管B连接供给氧气的钢瓶 B.导管B连接病人吸氧器的塑胶管 C.该装置可用来观察输出氧气的速度 D.该装置可用来调节输出氧气的速度

22.对下列实验指定容器中的水,其解释没有体现水的主要作用的是

23.下面对催化剂的描述正确的是 A.任何化学反应都需要催化剂

B.催化剂在反应前后本身的质量发生了变化 C.只有分解反应才需要催化剂 D.某些化学反应可以有多种催化剂

24.下列有关“固-液反应,不需加热”的气体发生装置合理的是

25.对资料或实验数据的分析是否正确,直接

关系到科学探究是否符合客观事实。如图

为实验室用等质量的高锰酸钾和氯酸钾( 另加少量二氧化锰),分别制取氧气的数据 分析示意图。下列依据图示信息所得出的分 析正确的是

3

初三化学

第二单元专项练习

A.同时开始加热,先收集到氧气的是氯酸钾

B.用相同容积的试管制取较多量的氧气时,宜选择氯酸钾为原料 C.加入少量的二氧化锰使氯酸钾产生的氧气质量增加 D.反应时间较长的是高锰酸钾

26.(不定项)右图是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的装 置,锥形瓶内空气体积为100mL,注射器中 水的体积为25mL,该装置气密性良好。下列 说法正确的是 A.白磷燃烧时产生白烟

B.实验过程中气球始终变瘪 C.燃烧结束后立即打开弹簧夹

D.实验结束后,注射器中还剩约5mL水

27.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也可用如下方案,选用实际容积为40mL的试管作反应容器,将过量的白磷放入试管,用胶皮塞塞紧试管,通过导管与实际容积为60mL,且润滑性很好的针筒注射器组成如下图的实验装置。假设此实验能够正常进行,且白磷所占体积与导管内的气体体积忽略不计,请回答下列问题:

(1)实验前,要先检查气密性,其方法是:打开弹簧夹,将注射器活塞前沿从20mL刻度推至15mL刻度处, ,则说明装置的气密性良好。 (2)实验中,若先夹紧弹簧夹,用酒精灯加热白磷,燃烧结束,等到试管冷却后再松开弹簧夹,可观察到活塞前沿将在 刻度处;若不使用弹簧夹,用酒精灯加热白磷,充分反应直至燃烧结束,试管冷却。除观察到白磷燃烧,产生白烟外,还可观察到 ,最后活塞前沿将在 刻度处。

(3)若按上述方案进行实验,可能会遇到诸多问题而发生危险,造成实验失败。例如 。

28.实验室常用如图所示装置测定空气里氧气含量。

(1)若有1.24g红磷发生反应,则根据化学方程式计算,产生的固体(P2O5)有多少克?

4

初三化学

第二单元专项练习

(2)该实验中红磷过量,你认为是否有道理? (填“是”或“否”)。你的理由是。 (3)在动手实验过程中,你认为该实验的不足是

(至少一条)。

29.按如图组装仪器,关闭止水夹,通电使红磷燃烧,请回答下列为题:

(1)燃烧的现象是: (2)红磷燃烧一段时间后,自动熄灭了,你认为原因是 (3)冷却后,松开止水夹,你观察到的现象是

30.下图是实验室制取一些气体时经常用到的仪器,请回答有关问题。

(1)写出图中指定仪器的名称:① ② 。

(2)实验室用氯酸钾制取氧气时,可选用的发生装置是 ,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如用E装置收集氧气,实验停止时的操作是 。

31.实验室制取氧气所需装置如图所示,回答下列问题:

(1)写出仪器名称:a ,b (2)用过氧化氢溶液和二氧化锰制取氧气时,所选用的发生装置是 (填序号),其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实验结束后装置内得到的物质属于 (填“纯净物”或“混合物”),此外还可以用 色的高锰酸钾来制取氧气,收集时若用C装置,收集的最佳时机是 (3)某兴趣小组查阅资料得知氧化铁也可以作双氧水制取氧气的催化剂,那么,氧化铁和二氧化锰这两种物质哪一种更适合呢?他们在探究二氧化锰、氧化铁对过氧化氢分解速率的影响时,他们在控制变量的问题上提出了不同的观点,你认为正确的是 A.双氧水的浓度一定相同 B.催化剂的质量一定相同

5

初三化学

第二单元专项练习

C.反应前双氧水的温度一定相同 D.反应容器的容积一定相同

32.下图是实验室制取一些气体时经常用到的仪器,请回答有关问题。

(1)实验室准备用氯酸钾和二氧化锰制氧气并用排水法收集,需要选用的仪器有 (填仪器序号,下同)。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需要用到的仪器有 。 (2)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资料: 1.氨气是有刺激性气味的无色气体,密度比空气小,极易溶于水,其水溶液呈碱性。 2.加热熟石灰和氯化铵的固体混合物会产生氨气。

(A)制取氨气的装置与实验室 (选“a”或“b”)的装置相似。 a.用氯酸钾加热制氧气

b.用稀盐酸与石灰石制二氧化碳 (B)若用右图装置收集氨气,进气口 应为 端(选“m”或“n”)。

33.某同学做了过氧化氢和二氧化锰制氧气的实验后,又设计了几组实验探究影响过氧化氢分解速率的因素。

(1)实验一:每次均用30mL10%的过氧化氢溶液,采用二氧化锰粉末做催化剂,测定各次收集到500mL氧气所用的时间,记录结果如下:(其他实验条件均相同)

该实验证明了 对反应速率 (选“有”或“无”)影响。 (2)实验二:每次均取5mL30%的过氧化氢溶液,然后稀释成不同浓度的溶液进行实验。记录数据如下:(其他实验条件均相同)

请分析表中数据回答:

过氧化氢的浓度对反应速率是怎样影响的呢? (3)实验三:探究温度是否对反应速率有影响。以下是设计的实验记录表:

6

初三化学

第二单元专项练习

表中①的数据为 ;表中②的数据为 。

34.以下是某研究小组探究影响反应速率部分因素的相关实验数据。

(1)通过实验①和②对比可知,化学反应速率与 有关;从实验 和 对比可知,化学反应速率与温度的关系是 。

(2)化学反应的实质是微观粒子相互接触、碰撞的结果,化学反应速率与微观粒子的概率有关。试从微观角度解释“反应物浓度越大,化学反应速率越快”的原因: 。

(3)用一定量15%的过氧化氢溶液制氧气,为了减小反应速率,可加适量的水稀释,产生氧气的总重量 (选填“减小”或“不变”或“增大”)。

35.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化学所取得的丰硕成果,是与实验的重要作用分不开的。结合下列实验装置图回答问题:

(1)写出图中带标号仪器的名称:① ② (2)若用高锰酸钾制氧气,在图1中选择的发生装置是 ,此装置还缺少 ,可选择的收集装置是 。

(3)装置B虽然操作简便,但无法控制反应速率。请从图2中选取 (填序号)取代B中的单孔塞,以达到控制反应速率的目的。

7

初三化学

第二单元专项练习

第二单元答案

1.A 2.B 3.D 4.B 5.DFM 6.C 7.C 8.D 9.C 10.B 11.C 12.D 13.A 14.BC 15.BD 16.A 17.B 18.C 19.D 20.A 21.BC 22.A 23.D 24.D 25.B 26.AD 27. (1)松开手后,注射器活塞前沿仍回到20mL刻度处

(2)12mL 注射器活塞先向右移动,后向左移动 8mL 试管口的橡胶塞被冲出(或注射器活塞被冲出或试管炸裂) 28.(1)2.84g (2)是 该实验要测定的是空气中氧气的含量,所以红磷应过量,尽量将集气瓶中的氧气消耗完

(3)点燃红磷时,红磷燃烧会污染空气;气管内存有空气会影响实验的准确性;将然着的红磷伸入集气瓶中,瓶内空气受热膨胀而溢出等 29.(1)红磷燃烧,发出黄光,产生白烟,火焰慢慢熄灭 (2)集气瓶内的氧气已消耗完

(3)烧杯里的水倒吸倒吸到集气瓶内,集气瓶内的水约占集气瓶容积的1/5 30.(1)酒精灯 长颈漏斗 (2)A 2KClO331.(1)试管 集气瓶 (2)B 2H2O2

2H2O+O2↑混合物 紫黑

2KCl+3O2↑ 现将导气管移出水面,再停止加热

当气泡连续均匀冒出时,再开始收集 (3)ABC 32.(1)①②⑤⑥⑦⑧⑩ 2KClO3

2KCl+3O2↑ ②③④⑨⑩(①②④⑦⑨⑩)

(2)a n 33.(1)二氧化锰的用量 有

(2)在其他条件一定的情况下,过氧化氢浓度越高,反应速率越快 (3)10% 0.2 34.(1)反应物浓度 ③④ 温度越高,化学反应速率越快 (2)反应物浓度越大,单位体积的反应物中含有的粒子数越多,粒子间碰撞的概率越大,化学反应速率越快 (3)不变

35.(1)酒精灯 长颈漏斗

(2)A 棉花 C或D (3)Ш

8

第四篇:初三化学方程式总结(初三上册)

初三化学方程式总结(1--7单元)

化合反应

1、镁在空气中燃烧:2Mg + O2 点燃 2MgO

2、铁在氧气中燃烧:3Fe + 2O2 点燃 Fe3O4

3、铝在空气中燃烧:4Al + 3O2 点燃 2Al2O3

4、氢气在空气中燃烧:2H2 + O2 点燃 2H2O

5、红磷在空气中燃烧:4P + 5O2 点燃 2P2O5

6、硫粉在空气中燃烧: S + O2 点燃 SO2

7、碳在氧气中充分燃烧:C + O2 点燃 CO2

8、碳在氧气中不充分燃烧:2C + O2 点燃 2CO

9、二氧化碳通过灼热碳层: C + CO2 高温 2CO

10、一氧化碳在氧气中燃烧:2CO + O2 点燃 2CO2

11、二氧化碳和水反应(二氧化碳通入紫色石蕊试液):CO2 + H2O === H2CO3

12、生石灰溶于水:CaO + H2O === Ca(OH)2

13、无水硫酸铜作干燥剂:CuSO4 + 5H2O ==== CuSO4·5H2O

14、钠在氯气中燃烧:2Na + Cl2点燃 2NaCl

分解反应

15、实验室用双氧水制氧气:2H2O2 MnO2 2H2O+ O2↑

16、加热高锰酸钾:2KMnO4 加热 K2MnO4 + MnO2 + O2↑

17、水在直流电的作用下分解:2H2O 通电 2H2↑+ O2 ↑

18、碳酸不稳定而分解:H2CO3 === H2O + CO2↑

19、高温煅烧石灰石(二氧化碳工业制法):CaCO3 高温 CaO + CO2↑

置换反应

20、铁和硫酸铜溶液反应:Fe + CuSO4 == FeSO4 + Cu

21、锌和稀硫酸反应(实验室制氢气):Zn + H2SO4 == ZnSO4 + H2↑

22、镁和稀盐酸反应:Mg+ 2HCl === MgCl2 + H2↑

23、氢气还原氧化铜:H2 + CuO 加热 Cu + H2O

24、木炭还原氧化铜:C+ 2CuO 高温 2Cu + CO2↑

25、甲烷在空气中燃烧:CH4 + 2O2 点燃 CO2 + 2H2O

26、水蒸气通过灼热碳层:H2O + C 高温 H2 + CO

27、焦炭还原氧化铁:3C+ 2Fe2O3 高温 4Fe + 3CO2↑

其他

28、氢氧化钠溶液与硫酸铜溶液反应:2NaOH + CuSO4 == Cu(OH)2↓ + Na2SO4

29、甲烷在空气中燃烧:CH4 + 2O2 点燃 CO2 + 2H2O

30、酒精在空气中燃烧:C2H5OH + 3O2 点燃 2CO2 + 3H2O

31、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铜:CO+ CuO 加热 Cu + CO2

32、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铁:3CO+ Fe2O3 高温 2Fe + 3CO2

33、二氧化碳通过澄清石灰水(检验二氧化碳):Ca(OH)2 + CO2 ==== CaCO3 ↓+ H2O

34、氢氧化钠和二氧化碳反应(除去二氧化碳):2NaOH + CO2 ==== Na2CO3 + H2O

35、石灰石(或大理石)与稀盐酸反应(二氧化碳的实验室制法):CaCO3 + 2HCl === CaCl2 + H2O + CO2↑

36、碳酸钠与浓盐酸反应(泡沫灭火器的原理): Na2CO3 + 2HCl === 2NaCl + H2O + CO2↑

一. 物质与氧气的反应:

(1)单质与氧气的反应:

1. 镁在空气中燃烧:2Mg + O2 点燃 2MgO

2. 铁在氧气中燃烧:3Fe + 2O2 点燃 Fe3O4

3. 铜在空气中受热:2Cu + O2 加热 2CuO

4. 铝在空气中燃烧:4Al + 3O2 点燃 2Al2O3

5. 氢气中空气中燃烧:2H2 + O2 点燃 2H2O

6. 红磷在空气中燃烧:4P + 5O2 点燃 2P2O5

7. 硫粉在空气中燃烧: S + O2 点燃 SO2

8. 碳在氧气中充分燃烧:C + O2 点燃 CO2

9. 碳在氧气中不充分燃烧:2C + O2 点燃 2CO

(2)化合物与氧气的反应:

10. 一氧化碳在氧气中燃烧:2CO + O2 点燃 2CO2

11. 甲烷在空气中燃烧:CH4 + 2O2 点燃 CO2 + 2H2O

12. 酒精在空气中燃烧:C2H5OH + 3O2 点燃 2CO2 + 3H2O

二.几个分解反应:

13. 水在直流电的作用下分解:2H2O 通电 2H2↑+ O2 ↑

14. 加热碱式碳酸铜:Cu2(OH)2CO3 加热 2CuO + H2O + CO2↑

15. 加热氯酸钾(有少量的二氧化锰):2KClO3 ==== 2KCl + 3O2 ↑

16. 加热高锰酸钾:2KMnO4 加热 K2MnO4 + MnO2 + O2↑

17. 碳酸不稳定而分解:H2CO3 === H2O + CO2↑

18. 高温煅烧石灰石:CaCO3 高温 CaO + CO2↑

三.几个氧化还原反应:

19. 氢气还原氧化铜:H2 + CuO 加热 Cu + H2O

20. 木炭还原氧化铜:C+ 2CuO 高温 2Cu + CO2↑

第五篇:初三化学 物质的变化和性质 练习题一

实验班《1.1物质的变化和性质》随堂习题

一、基础题

1、下列变化属于物理变化的是

(

) A.牛奶变酸

B.灯泡通电

C.酒精挥发

D.蜡烛燃烧

2、下列变化中,属于物理变化的是

(

) A.木炭燃烧

B.食物腐烂

C.矿石粉碎

D.火药爆炸翰林汇

3、古诗词是古人为我们留下的宝贵精神财富。下列诗句中只涉及物理变化的是( )

A.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B.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C.只要功夫深,铁杵磨成针

D.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人屠苏

4、物质发生化学反应的基本特征是

(

)

A.状态和颜色发生变化

B.放热和发光

C.有气体逸出

D.有其它物质生成

5、下列变化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

A.冰融化成水

B.铁生锈

C.豆磨成豆浆

D.汽油挥发

6、日常生活中发生的下列变化都属于化学变化的一组是(

)

A.玻璃杯被摔碎、米饭变馊B.酒精挥发、湿衣服晾干 C.蜡烛燃烧、乒乓球变瘪D.菜刀生锈、牛奶变酸

7、物质的下列性质不属于物理性质的是

(

) A.铁能在潮湿空气中生锈

B.硫磺是淡黄色固体

C.石墨耐高温,熔点高

D.水在4℃密度最大为1 g/mL

8、下列属于物质化学性质的是

(

) A.在天然物质中,金刚石的硬度最大.

B.40C时,水的密度最大,为1 g/cm3 . C.酒精能够燃烧.

D.氧气是一种无色、无气味的气体.

二、提高题

1.下列变化与氧气化学性质有关的是 (

)

A.碳酸钠晶体在干燥的空气里变成粉末

B.铁在潮湿的空气里生锈

C.露置在空气中的石灰水变质

D.常压下,氧气在约-183℃时变为淡蓝色液体 2.下列叙述中,属于物质化学性质的是

(

) A.纯水为无色无味的液体

B.镁带在空气中燃烧生成了氧化镁 C.铜绿受热时会发生分解

D.氧气不易溶于水且密度比空气大

3.1999年诺贝尔化学奖授予了开创“飞秒(10-15s)化学”新领域的科学家,使运用激光光谱技术观测化学反应时分子、原子运动成为可能。你认为该技术不能观察到的是 (

) A.原子中原子核的内部结构

B.化学反应中原子的运动

C.化学反应中生成物分子的形成

D.化学反应中反应物分子的分解 4.下列各组变化中,前者属于物理变化,后者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

) A.铁片生锈,火药爆炸

B.蜡烛燃烧,酒精挥发

C.玻璃熔化,黄酒变酸

D.瓷器破碎,滴水成冰 5.下列物质的用途主要由化学性质来决定的是 ( )

A.用氢气充气球

B.用可燃冰作燃料

C.用铜丝作导线

D.用金刚石切割金属 E.用粮食酿造酒

F.用干冰作制冷剂

G.金刚石作钻头

H.天然气作燃料

三、分析题

1.阅读下面短文,回答有关问题

①1773年和1774年舍勒和普利斯特里先后发现一种新的气体,②后经拉瓦锡确认,它是空气的组成部分,③这就是我们现已熟知的氧气。④氧气是无颜色无气味的气体,⑤它能供给呼吸,支持燃烧,⑥但氧气能腐蚀钢铁等金属,使它们生锈,⑦少量氧气能微溶于水。

叙述氧气物理性质的是

、 两句; 叙述氧气化学性质的是 、

两句。

2.据报道,2004年4月16日凌晨,重庆天原化工总厂发生氯气泄漏事故,厂区周边300m范围内弥漫着刺激性气味的黄绿色气体,消防官兵立刻进行了处理。已知氯气能溶于水并与水反应生成盐酸和次氯酸。请回答: (1)写出氯气的物理性质: ;(2)写出氯气的化学性质: 。

第六篇:初三化学总结

2016-2017学第二学期初三化学组

教研工作总结

通过一年的学习,大部分学生对化学都能表现出较浓厚的兴趣,能学有所进,学有所成,总体效果较理想,基本能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这与学生的努力以及教师的辛劳是分不开的。以学校实际出发,注重全体学生总体水平的提高,努力提高合格率,争取较高优秀率。现将本学期化学备课组的工作总结以下

一 扎扎实实打好基础,拼命赶进度不可取

掌握“双基”是学习化学的前提和基础。学生答题中存在的问题,与他们平时没有准确地理解和掌握化学的基础知识和技能有很大的关系,因而重视和加强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学习仍然是首要的。抓基础知识,就是要狠抓化学课本知识,教学中力求每单元(课题)过关。由于各学生之间的智力差异和学习基础不同,学生对化学的知识的掌握能力不同,教师应针对学生实际情况因材施教,尽量降低落后面。那种为了留更多的复习时间而在平时教学中拼命赶进度的做法,必然造成学生对知识的“消化不良”,甚至使部分学习跟不上的学生对化学失去兴趣。抓基本技能,要抓好化学用语的使用技能和实验基本技能。平时的实验教学中,要让学生真正了解每个实验涉及的化学反应原理、装置原理和操作原理,多给机会让学生动手做实验,体验通过实验进行观察和研究的过程和乐趣,切实提高学生的实验能力。由于学校有组织地进行了周六补课,我们也适当调整了进度,将下学期的一些内容提前地讲完,为下学期减轻负担。

二 重视获取知识的过程和科学探究能力的培养

要提高学生的能力,就要在教学中加强学生科学素养、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平时教学与复习,都不能“重结论,轻过程,重简单应用的机械操练、轻问题情景和解答思路分析”。而应该重视获取知识的过程,让学生掌握学习化学的“基本学科思维方法”。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所以我们在教学中应准确把握课程改革方向,以课本知识为基本探究内容,以周围环境为参照对象,让学生亲身经历和体验科学探究活动,主动学习,逐步形成科学探究能力。在期末复习期间也加大了这方面的复习。将中考有关探究的题集中复习,取得了好的效果。

三 深化课堂教学改革,认真钻研化学课程标准。

在初三化学的教学中渗透“新课标”的精神和要求。在课堂上采用分组讨论形式上课,能充分调动学生主动参与课堂,促进学生之间的情感交流。使“学习有困难的学生”的学习形式得以改变,促使全班同学的成绩同步提高。备课组收集一些新课标的资料印发给全体成员,让老师改变教育观念以适应化学课程标准的要求。

四 加强集体备课,强化教学过程的相互学习、研讨。

所谓集体备课我的理解是:优势互补,统一认识。统一认识是集体备课的主要目的之一。统一教学目标、统一重难点、统一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从而防止教学过程中不分重点、甚至知识点漏讲等情况的发生。再譬如说哪些内容该补充,在何时补充等,都要在集体备课时明确,做统一安排。集体备课时,还要统一作业内容。如何提高学生的纠错率,建议作业讲评时学生要进行错题收集整理,提高个人对错题的理解率,也做为个人今后的复习资料。期末复习时我们也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先让学生整理每一单元的知识结构,加强记忆,老师上课时再给予订正。本学期备课组要求提前一周备课。每次备课要做到四定:定时间、定地点、定人员、定内容 集体备课不能代替个人备课。要想上出一堂精彩且质量高的课,必须要有个人特有的东西。这就必须个人精备。各人情况不同,备课形式不同。

化学备课组积极参加学校和组内的各种活动,老师们互相虚心学习教学方法与教学技巧,不断提高教学和科研水平与能力。以认真负责的态度上好每堂课,耐心辅导学生,并取得了赛课、课件评比的好成绩。老师们爱岗敬业,以德律己,以满腔的爱心关心学生,关心学生的成长。

上一篇:城市景观考察报告下一篇:初三数学教学工作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