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本教研工作计划范本

2023-02-18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无论是我们生活还是工作中,计划总是必不可少的。它能帮助我们认清前进的方向,能让我们更顺利的实现目标,那么你会拟写计划吗?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校本教研工作计划范本》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第1篇:校本教研工作计划范本

校本教研管理工作的实践与反思

昆明市第十一中学是城镇地段的二级完中,在高中招生录取中处于劣势地位,生源问题已经成为制约学校发展的瓶颈问题。同时,学校完成了片区义务教育的控辍保学任务,成为随迁子女入学的重要保障,教育教学的任务日益严峻。目前,学校的教学管理存在粗放和低效现象,教师缺乏教学创新的意愿和动力。在这样的形势下,全面分析学校校本教研管理在管理实践中存在的问题,从教学管理的角度出发,寻找提升校本教研管理水平的方法,就具有较强的现实指导意义。

一、对校本教研管理的思考

通过前期的调查和学校初中年级成绩的监测,笔者发现,学校虽然建立了校本教研制度,但是流于形式、教师漠视校本教研等情况还比较普遍。作为一名教学管理者,对教师校本教研的缺失不能不引起笔者的关注和思考,因此怀着一种责任感,力争透彻发现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带领教学管理人员(年级组长、教研组长、备课组长)探索出一条适合学校教师借鉴的教研路子,力争把研究成果首先应用于教学管理中,切实提升教学质量。

校本教研管理执行其实是教学决策的后续,是联系整个教学管理工作的核心,忽视了执行,就难免偏离轨道、目标,所以政令不畅、执行不力,是目前学校校本教研管理中应该关注的问题。如何保证学校校本教研管理政策顺利贯彻执行?要注意如下几点:

1. 不断提升科学决策水平

管理者可以通过教职工大会、教研组长会、备课组长会、年级组长会、年级教师会、党小组讨论会等形式,将学校发展的目标和管理设想在会议和学习中向老师宣讲,准确把握社会发展动态,抢抓历史机遇。同时,学校管理制度的制定要充分倾听教师意见,提高政策的公平性;提升校本教研管理者的沟通协调能力,彻底克服管理不善引发的信任危机。

2. 树立强有力的领导权威

校本教研管理者领导权威的基础就在于他的影响力。管理者要以个人的学识和魅力,让教师对他充满信心;要具备高尚的道德修养,坚持原则,正确处理好领导与被领导、公与私的关系;要保持良好的工作作风,深入基层,和老师们同甘共苦。学校管理者可以将校本教研管理的团队成员编入年级管理,充分发挥优秀老师的帮带作用。

3. 健全和完善科学的用人机制

放手重用那些任劳任怨、甘于奉献的老师,起用和提携有方法、思路、能力的老师,大胆启用新教师,将教学的活力注入备课组和学科群。同时,妥善调整改善教师人才队伍机构,安排学科管理人员不仅要看其热情和信心,还要看他的素质和能力。积极与年级的党小组配合,将具体的事物委派给相应的老师之前,认真考察,创造一个想正事、谋正事、干正事的良好氛围。

4. 建立科学的绩效评价体系和激励机制

建章立制,科学规范教学工作和各层级管理行为,制定科学的绩效考核体系,促进校本教研管理工作规范化、制度化,是推行执行力的有效手段。

5. 确保形成有特色的学校文化

校本教研管理工作要着力打造有学校特色的文化氛围,通过充分尊重教师劳动,让他们在组织承认、自我实现等高层次需求上得到充分满足,从而形成学校内部的凝聚力。

二、校本教研管理工作实践

笔者从2019年10月開始分管学校校本教研工作,对校本教研管理有一些自己的体会。

1. 加强层级管理

层级管理是指在学校校本教研管理过程中,在教研组、年级组、备课组内部实现统一的管理。具体地说,就是让教科研管理活动贯穿教学的三个主要实施部门(年级组、教研组、备课组),明确各部门的责权,实现责权利相统一。

(1)支持年级组管理。成立新的年级组时,除了充分考虑教师配置问题外,还将学校的教学管理人员放入年级,既让年级组的工作服从学校的统一管理,同时,遇到的问题和困难也可以通过管理人员在学校各个部门进行协调。笔者本人就在两年的教科室主任工作期间分别作为两届管理干部参与了年级组的管理工作,其间完成了多项年级活动的协调工作。尤其是初2021届,从进入初三年级开始,笔者就参与了年级组的初三备考工作,如备课组的教学计划制订、学科课时练习检测的督促、学科考试质量分析,力争夯实复习备考的过程管理。作为信息技术专任教师,笔者还在管理中协调完成了许多年级上信息技术工作中的急需问题。在年级中寻找党组织的支持,争取党员的理解,着力创造积极、务实的教学氛围。

(2)重视教师专业引领。管理者在工作的开始,要重组教研组,选取较有责任心、有能力的人任教研组组长,打造学科专家体系,让教师的教学工作在科学的体系下运作,同时也可以避免管理者因为学科壁垒问题无法对学科教学进行监测。学校教师的思想和知识固化十分严重,管理者要通过教学实绩对比和专业人员引进,将学科教研组组长进行优化,极大地激发学科教师的专业危机感,在教研组老师中树立了学校重视学科专业培养的印象,把教师的关注点放到关注学科知识、关注教师专业发展上。同时,通过丰富校本培训方式,让老师们尽量走出去,见识和学习教育教学的新理念、新方法、新技术,打开教师眼界,真正提高教师的专业水平。

(3)加强学科备课组的管理。本学期,教科室在学校的支持下,利用年级组牵头举行的学科活动,让学习能力和学科知识在有设计、有计划的学科活动中得到提升。

经过一年多的实践,“教科室—教研组(年级组)—备课组—教师”的层次体系逐步建立。这样一来,管理有序,责任有别,工作任务易于及时下达和落实到人,教科研管理者的主要任务只需要在日常工作中对各项活动及时给予指导、协助即可。

2. 落实制度管理

制度管理是指在学校校本教研管理过程中,根据国家和有关法规的精神以及学校自身的实际,在充分征询教师意见的基础上,制定有关教学管理的规章制度,对学校内部的各种关系进行调节,实行按章办事、依规治校,增强校本教研管理的效能。经过一段时间的梳理,笔者在校内制定和使用新的《教师校本教研工作手册》,将听课和学习结合起来,并制定相应的填写规范,定期检查。同时修改了包含《骨干教师考核管理制度》《校本教研积分奖励制》《教师课堂教学行为规范》《教学常规工作要求》《教研组长、备课组长岗位职责》等规章制度,并在教研组长会和年级备课组长会上向教师进行宣传,让他们学习和了解。

3. 计划管理

计划管理是指在学校校本教研管理过程中,根据一定的目标和现实客观条件,对学校教研组未来的工作进行有目的、科学的规划和安排。每学期开学笔者都会认真拟订学校的教科室工作计划,包含指导思想、总体工作要点(毕业班工作、信息技术辅助教学工作、各项教学比赛组织工作、常规性工作、临时性的总结、申报、汇报等工作)、各月具体工作要点,让管理工作有的放矢。

4. 以研促教

校本教研管理者应该是学校教学研究的先行者,要让教师切实从课题研究中获得真正的好处——教学质量的真实提升。笔者担任教科室主任后,就以“校本教研管理的探索与实践——以单元备课促进教学质量提升”为题申报区级课题。在带领课题组成员完成课题的过程中,引导教师进行课题的准备、开展实施、阶段性结题、总结工作,加强学科备课组对新的教学理念的学习,寻找适合学情的教学方式,提高集体备课的有效性,带领教师真正研究学生和课堂,让研究成为教师备课活动的主题,让课题真正成为提升教学质量的有力抓手。

三、以大单元备课促进教学质量提升

笔者在校本教研管理中利用大单元备课作为教研活动的切入点,通过年级和备课组活动,切实改善学校的教研现状,通过改善教学研究风气,形成扎实进行校本研究的氛围,让研究成为教师发展的内在需求,从而真正提高教学质量,让教师真正从研究中获得成就,提高教师参与教学研究的积极性和自信心。

第一阶段,通过各种渠道获得学校近5年中考、联考中语文、数学、英语学科的考试成绩,作为后期成绩对比的依据,同时查找大单元备课的相关资料,在课题涉及的教研組和备课组教师中进行宣传和学习。

第二阶段,在学校教研组、备课组广泛宣传,同时语、数、外学科参加课题的教师梳理出一套初步的大单元备课的基本流程,要求备课组相关教师在教学中进行初步应用实践,总结出成熟的经验,并对前期教学流程进行修订和补充,形成大单元备课固定的方法、流程。

第三阶段,将前面修订的单元备课的方法和步骤在初中年级备课组中展开,把其他科目教师的备课活动也纳入单元备课活动中来,提高参与度。同时,前期课题参与人在各自备课组担任备课活动导师,带领教师对所在学科教学和考试中的重点和难点问题进行梳理,利用备课组力量进行逐一解析,形成学科备课资源(学科重难点学段分布、学科重难点课时分布、考试重难点分布等),为后期大单元备课活动在全校推开奠定基础。

第四阶段,利用前期形成的备课资源再次进行教学实践,通过备课组活动推动教师对课堂的改进,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同时收集后期考试的数据,用于数据对比。

第五阶段,课题组成员对前面课题中涉及的备课组活动进行总结,梳理出适合自己学科的备课活动方式,汇总出学科核心知识要点的学段、课时分布,成为教研组、备课组以后进行相关活动的资源,同时对数据进行梳理,确定课题研究的总体效果。

如何提高校本教研管理水平是困扰学校教学质量提升一个很普遍的问题,在教学和教研中唤醒教师发展的内驱力,是每个学校管理者的目标,希望我们在校本教研管理中进行的尝试,能够给大家提供一些借鉴。

◇责任编辑 晏祥辉◇

作者:高琼

第2篇:大力发展县域校本教研工作的策略研究

摘 要:在县域校本教研工作中,加强学习,提高认识;认真研究,把握进程;协调、整合,全面推进。这是大力发展县域校本教研工作的有效策略。

关键词:县域校本教研;策略;研究

审视新课改以来的教学研究活动,正视县域教师专业能力的现状,抓实校本教研工作,不断深化校本教研策略研究很有必要。

一、加强学习,进一步提高对校本教研工作的认识

新课改以来,我们已经开展了多年的校本研究工作,取得了不少成绩,也存在诸如教研流于形式、追求功利、理念陈旧、效果不佳等不少问题。实践使我们领悟到,必须进一步加强学习、理解校本教研对教学工作的意义。

(一)进一步强化校本意识

学校是教育工作的主要发生地,教研工作必须将重心下移到学校课堂,自下而上地发现新情况,研究新问题,设计新措施。校本教研坚持“为了学校,基于学校和在学校中进行”的基本准则。因此,校本教研是以人本、生本为基础的,追求的是学校的发展和广大学生教师的发展的和谐统一。这也就意味着,校本教研是以改进学校实践,解决学校自身所面临的问题为目标;学校教学的自身问题要由学校中人来解决;要从学校的实际出发,安排学校的教学、师资培训等一系列工作。所以,校本教研的核心工作就是找准学校定位,选好问题切入点,拟出近、中、长期计划,持之以恒地开展教研活动。

(二)进一步明确教师的主体性

教师是教育教学的主体,有教育专家对教师在新课改中的多重角色作了如下定位:教学活动的设计者、学生潜能的发现者、学习活动的促进者、学习组织的管理者、学生学习的合作者、学生成长的引导者。我认为“设计”需要谋划研究,“发现”需要潜心研究,“促进”需要方法研究,“管理”需要艺术研究,“合作”需要技巧研究,“引导”更需深入研究。因此,教师的培训、学习、提高显得比任何时候都重要;校本教研的主体应该是而且只能是教师。教师不学习,工作就会平庸;教师不研究,教学就会凝固;教师不反思,研究必然层次低。学校的管理者应从尊重做起,从关怀起步,发挥教师的能动性、创造性,切实地抓好落实校本教研的各项工作。

(三)校本教研的基本操作过程

一般地说,校本教研要建立在教学具体问题基础上,本着“问题即课题,教学即研究,成长即成果”的指导思想,走“问题—设计—行动—反思”的行动研究之路,经历四个必要过程。

1.问题。校本教研研究的“问题”是指教师在教学中的实际问题、真实问题、自己的问题。

2.设计。主要指教学设计,但不是一般意义上的课堂教学设计,而是解决教学问题的一种设想、策划及行动方案。

3.行动。行动是设计方案付诸实施的过程,对教师而言,行动意味着改革、改进和进步。这种行动要注意验证设计方案的可行性,发现和寻找各种新的可能性,服务于学生的发展。

4.总结(反思)。某问题研究基本结束,必须进行总结,这一总结既是这一问题的终结,又是过渡到另一个问题研究的中介。

上述四个环节构成了校本研究相对完整的一个螺旋圈。校本研究过程就是“问题—设计—行动—总结”的循环往复、螺旋上升的过程。

二、认真研究,把握好开展校本教研工作的进程

要发展县域校本教研工作,必须面对现实,研究目前校本教研工作的基本状态,找准校本教研的突破口,当前重点要做好两项工作。

(一)凸显教师的主体性,搞好“草根式”教研

“草根式”教研是指教师本着“问题即课题”的指导思想,在教学实际中自主发现问题,并付之于思考、分析、解决并不断提高教研能力的行动研究方式。称之为“草根”是形象说明教研方式像草一样牢牢扎根于土壤中,是土生土长、紧密联系实际的意思。抓好“草根式”教研活动要注意三个方面。

1.引导教师开动脑筋,思辨、探究自己教育教学中的问题。教师要在教学中善于发现问题,如从旧的案例中找出新问题,从小的事件中悟出大问题。这样的问题可大、可小,但务必是自己要解决的实实在在的问题。我们期待研究主体的这种发现问题的能力。

2.指导教师提高研究能力。第一,要指导好教师的学习。使他们为解决问题去找理论支撑,找证据支持,“学然后知不足”,形成一种解决问题的动力。第二,搞好方法指导。加强广大教师对新课程理念及要求的学习,指导教师学会在实践中找准切入点,抓住根本点。以观察、行动、反思为主要方式,重行动研究,采取案例分析、问题会议、专题讲座、学术论坛等方式提高他们的研究能力。第三,要指导教师及时记录自己的研究过程、成果,要求他们写出自己的研究日志、教学反思、案例分析和教学故事,以鲜活的原生态资料留下自己的研究足迹。

3.过程性管理要做到“三有”。学期初,学校要制订好总体研究计划,教师要选好自己的研究课题;期末要有总结,主要以论文的方式展现,或以其他方式表现成果;阶段中要有评价奖励,可采取层层选拔的方式展现成果,并以成果展示、交流的方式给予表彰奖励。

(二)立足全员性,抓好“三课”活动

所谓“三课”活动即“说课、讲课、评课”活动。这种活动是我们经常采取的一种校本教研模式。多年来,广大教师认真参与,取得了较好的成绩。抓好这项工作应注意以下两点:

1.要认识到过去的“三课”活动还存在一定的问题。第一,“三课”把握不均衡,有些活动结构失调。“说”、“讲”、“评”中重“讲”轻“说”、轻“评”。但很多人往往重视讲课,认真准备,争取“讲”出好效果;说课、评课则准备不足,尤其是评课准备不足。在评课的过程中,有的教师或无能力评价,有的虽有能力但有不愿得罪人的心理,只说好不说不足,或对不足轻描淡写,以至评课环节普遍不力、不实。第二,有些活动的深度不够。探究活动模式化,理论联系实际不到位,层次低,随意性较强。第三,有些活动全员性不够。讲课时听课人多,评课时因无制度约束而参与人数较少,或者参与活动不积极,态度不端正。虽然各地情况不完全相同,但整体活动效果的确不容乐观。因此,这项工作必须加强。

2.注重全员性,全面推进。中小学教师是活动的主体,要全员参与。每个教师都既是讲课、说课、评课的主体,又是评课的对象。时间、场合不同,扮演角色不同,但都要给足机会,这样才能充分深入地开展好这项活动。第一,要建立科学有效的工作机制。有的以校为本,有的分片进行,要定出常态化的活动方案;要定人员、定地点、定时间、定形式、定主持人、定活动要求。第二,要发挥优秀教师的示范带动作用。骨干教师、学科带头人、专业化发展标兵是活动的领军人物,具有示范和带动作用。可采用师徒制、一帮一等组织方式,以这些优秀教师带动、促进整个活动深入开展。第三,建立研训一体的责任网络。“三课”的开展是青年教师成长的重要途径,是优秀教师不断磨砺的重要阵地,其过程既是研讨,又是培训。要建立各中心校和各镇学校的“三课”活动的组织网络,明确人员构成、责任要求,明确任务分工,以有力地督查、促进、推进工作。各单位的这项工作一把手是第一责任人,业务校长是直接责任人,要充分发挥好业务助理、优秀教师的组织和引领作用。

(三)以教学评估为重要平台,大力推进校本教研工作

开展好县域学校教学评估工作要注意三个问题。

1.注意工作步骤的科学性。首先必须做好每个教师的评估工作,包括教师自评、教师互评、家长和学生评价、学校领导终评等工作;其次,要做好学校自我评估工作,包括领导班子向教师通报情况,征求教师及社会对学校教学工作的意见,落实好自我评估的最终结果。两类评估最后都要落到实处:填写评估报告书,在确保教学正常进行下,按照评估的工作要求,合理安排时间和工作进程,有条不紊地开展工作,确保工作顺利推进。

2.要实事求,客观公平。学校对教师的评估应该是一个严密流畅的过程。第一,要指导教师学好评估标准,把握其实质内容,这是教师自评工作和其他评估工作的重要前提;第二,要调适好教师的思想状态,多从正面引导,使教师能积极、认真地对待教学评估工作;第三,要严格执行评价标准,运用多元评价方法,发扬民主,争取形成客观、公正的评价结果。值得说明的是,各学校的教师评估标准应定的高一点,评价等级如“优秀”、“良好”、“一般”的比例要适当,以保证下次评估有进步空间。

3.要积极倡导并激发教师参与校本教研活动。启动“草根式”教研工作,要首先引导教师认真反思,查找问题,确立个性鲜明的课题,才能尽快进入行动研究。例如,我县开展“三课”活动,之所以要以校为本,分片教研,是因为我们要强化机制,按照省的统一要求并合我县实际情况而确定的。其基本模式是5人听课研究组共同听课、和主讲人进行课例研讨。由于大家彼此熟悉,这种模式能形成共同切磋交流的研讨气氛,研讨有针对性:既有面上的代表性,又有深入的探讨;既有某一环节的各抒己见,也可有研讨生成后的共识;既有对他人的教学设计的理解与评议,也有基于本身的思考,活动多种多样、不拘一格。一般来讲,小学的语文、数学或初中的语、数、外学科能达到这种规模要求,而小学的英语、思品、科学、音乐、美术、体育、信息技术等学科,初中语、数、外之外的其他学科则达不到这样的规模要求,而要由中心校或学校开展分片教研活动,小学可立足于乡内,初中则立足于跨校甚至于跨乡进行教研活动。

三、加强协调、整合,全面推进校本教研工作

校本教研的进一步推进必须和当前开展的各项具体工作结合,一体推进,并达到校本教研和各项工作相互促进协调发展的目的。

(一)结合教学常规工作,全面推进学校校本教研

教学常规是教师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必须遵循的规范要求,是学校的基本的制度,它关系到学校教学的正常进行,规定和制约着教师的教学行为,是深入开展校本教研活动的前提和制度保障。认真执行常规是教师的基本职责,认真执行教学常规的过程就是教师自我发展的过程。学生学习促进者的教师角色定位和促进学生“学习”的教学工作重心转移,能够使教师在常规工作中产生强烈的紧迫感和责任感,这种动力必然会强化教学常规的执行。例如,我县很多教师都能够合理地留批作业,认真研究改进、提高作业留批质量的措施,从而实现了常规与研究的双促进。我们相信,只要我们认真谋划,科学安排,一定会使常规教学和校本教研协调推进。

常规为本,教研取胜。认真落实教学常规是开展校本教研的有力保证。教师在执行常规教学过程中要以研究者的心态将其置于教学情境之中,以研究者的心态审视和分析教学理论与实践中的各种问题。对自身的行为进行反思,这就是提倡教师在常规工作中进行既不脱离实际、又为明了教学中的问题而进行的“行动研究”。

(二)结合当前主要工作,大力推进校本教研

1.和书香校园建设结合起来。要从研究如何引导师生共同读书,诵读中华诗文、《弟子规》等国学经典,让书香溢满校园做起;从如何利用实验提高学生学习兴趣、提高学生动手动脑能力做起;从加强艺术教育、如何有效提高审美趣味做起。要不断营造获得新知为荣和获得真知高于一切的为师精神的浓厚氛围。

2.和教师专业化发展结合起来。要让过关课和高效课堂成为“三课”活动的重要载体,让学生全面发展的理念成为研讨的主要理念标准,加强课程管理,建立集体备课与个人备课相结合、理论学习与教学反思相结合、教学问题积累与教学问题解决相结合的工作机制。

3.和数字校园、社区校园建设结合起来。让先进的技术支持成为研究深入的羽翼,让学校、家庭、社会的教育模式更科学,更有效。

(三)结合制度建设,深入推进校本教研

校本教研的开展必须要有制度做保障,建立科学有效的制度,是校本教研开展的必然要求。

1.建立教师教研的专业支持制度。县教研室是专业支持的主要机构,各科教研员是本学科教研的引领者,负责本学科教研工作的具体安排和教师的专业化成长的指导工作,要建立有效的工作机制和组织网络,使教研工作阵地前移,重心下移,切实有效地指导教学一线的校本教研工作。

学校要创造教师开展校本教研工作的专业支持环境,和教育科研机构建立合作关系,聘请教育科研专业人员做学校教研指导,并通过开展专题研讨、教师与专家对话、名师讲课、学术报告等形式,为学校和教师提供有效帮助。

2.建立民主教学的教研制度。要结合学校的民主制度建设,建立民主的教学制度,尊重和保护教师的教学研究积极性和创造性,增加教师的职业自信心,让教师敢于发表自己的意见;要充分肯定和承认教师的研究,不以任何形式、任何权威压制教师个人的专业见解,要尽可能地给教师提供表现和创新的宽松环境和充足机会。

3.建立学校领导的引导和服务保障制度。校长作为建立校本教研制度的第一责任人和身体力行者,要以科研兴校为指导思想,主动、积极参加活动,领导教研工作。学校要整合各方面力量,形成开展校本教研工作的整体合力,为教研活动的开展提供良好的网络环境和经费、物质保障,建立校本教研的激励机制,充分激发和调动全体教师从事校本教研工作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不断改进和创新教研制度和工作方式是以校本教研促进学校发展的必要策略。校本教研的要义是“问题即课题、教学即研究,成长即成果,提高即目的”。它引入的是一种理念,更是一种新的教学行为,它更关注教师教学行为的变化和学生学习方式的变化,它让教师自身在教育行动中反思、研究、自我成长。所以,我们要从校情出发,努力将校本教研工作的重心摆到学校、教师、学生自身的发展上,大力倡导并实施,逐渐形成民主、开放、高效的教研机制。

作者:孙玉刚

第3篇:利用网络教研激发校本教研活力

摘要:伴随现代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网络平台逐渐成为教师备课的主要知识来源,网络平台上出现的教学资源成为教师的主要参考书。网络资源具有数量大,内容多等优势,能够为教师的备课提供更多的教学素材、教学课件、教学案例等。与此同时,网络资源的平台更新速度比较快,可以使教师与时俱进地跟上现代教学的发展步伐。本文从网络教研的角度出发,探讨了网络教研在校本教研中所起到的作用。

关键词:网络教研;促进;校本教研 ;信息技术

著名的美国教育家提出了教师成长的一般公式,即教师的成长过程是教师的经验和教师反思的共同结果。华东师范大学的叶澜教授也进一步指出,一名教师的教案优秀不一定是优秀教师,但是如果一名教师的教学反思优秀,那很有可能成为名师。所以优秀教师的主要培养方式就是在教学过程中不断反思。网络教研平台就为教师的成长提供了更好的条件。

一、网络教研在教学中所起的作用

在传统教研模式下,教师获得的主要教育理论和了解的教育信息主要是通过学校订购的教育教学杂志以及图书馆的理论书籍,教育资源获取的渠道十分有限。网络教研模式下教师拥有更多的信息资源,而且教研的过程和形式都可以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网络教研为学校的教育教学资源开发提供了丰富的渠道。网络拥有各种丰富的教学资源,可以让教师随时随地下载学习,无论教师身处何地,只要有网络就可以在其中学习研究,这样能够保证教育资源的充足性,并且平稳健康地发展。

1.网络教研可以为学校的教研活动提供和谐民主的研讨氛围。

2.通过网络模式进行教研,教师之间互动和交流的方式多种多样,可以通过跟帖、回帖等方式,也可以借助网络上的聊天工具进行,这种网络平台上的交流与现实交流有很大的不同,教师在读了同行业其他教师的观点或者文章后,可以通过冷静思考,进一步提出与其观点不相符的结论。网络教研的环境是十分宽松、和谐、民主的,更重要的是,在网络平台上,没有领导和下属的区别,教师之间的沟通和交流也会更加顺畅。

3.网络教研为广大教师提供了更为广阔的交流空间。

如果是傳统的教研模式,教师之间的沟通和交流仅限于同组或者同学科的教师,交流的范围也只限于同级或者同校,但是如果采用网络教研,那么我们足不出户就可以实现与名校名师进行对话和交流。在不同的教育论坛上,会有来自世界各地的教师发表自己的观点和见解,教师们之间的思想互相碰撞和交流就会产生新的思想火花,在交流中互相切磋,互相提高,不断拓展自己的视野,丰富自己的业余知识。

网络教研为教师个性发展提供良好的平台。通过网络教研,教师们随时可以与其他教师分享自己的教学经验,分享自己的生活智慧;它给每一位教师的才华展现提供了宽阔的舞台。这不仅能够有利于教师的业务能力发展,还能帮助学校提高校本教研的质量。

伴随着新课改的不断发展,不断落实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逐渐成为中学课堂教学改革的基本趋势,教学改革的主要实施者是教师,只有教师不断提高自身的科学文化素质和思想道德素质,才能为新时期教学改革提供良好的契机。所以网络教研就为教师业务能力的不断提高提供了更为有效的平台。

4.网络教研可以为校本教研提供更高的实效性。

教研过程必须以一定的活动为载体,学校通过网络教研可以开辟更多的教研论坛,进行教师之间的问题研究,教师之间听课,评课等多种活动可以在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下进行,教师可以随时随地进行探讨和交流,大大提高了校本教研的实效性。在传统教研模式下,教师们进行听课和评课等活动只能在教研组进行,而在网络模式下,教研活动的时间就可以比原先缩短一半。

二、网络教研的基本形式

1.跟帖、微博等多种形式的总结与反思。

教师可以通过网络平台注册自己的微博账号或者博客账号,学校通过行政主管部门也可以制订相应的微博或者博客日志的时间安排表,然后由主管教研的领导定期对每个教师的网络平台的公众号进行检查,并做好及时的反馈与总结,与此同时,把优秀的跟帖或者微博内容在网络平台上进行公开,可以起到良好的示范作用,为广大教师提供良好的借鉴。

2.论坛互动下的多模式探究。

学校可以通过开辟教研专题论坛,每周定期在论坛上进行形式多样的研究活动,教研处根据每周教学实际中的教育热点问题,适时地布置相应的讨论任务,然后在全校开展讨论和交流,为教师提供良好的思考环境。教师可以借助这个论坛,自由发表自己的观点和见解,对他人的观点进行批评和指正,在广大教师的互动和交流过程中不断提升自己的业务素质,为自己的业务能力提升搭建良好的平台。过去教师之间的沟通和交流仅限于同组或者同学科的教师,交流的范围也只限于同级或者同校,但是如果采用网络教研,那么我们足不出户就可以实现与名校名师之间的对话和交流,在不同的教育论坛上,会有来自世界各地的教师发表自己的观点和见解,教师们之间的思想互相碰撞和交流就会产生新的思想火花,在交流中互相切磋。

3.在网络平台下进行多次反复备课。

现阶段,每个高中都有自己的门户网站,学校也配有主管部门进行长期维护,所以,可以将网站上的课件中心改为备课中心,让每个教师根据自己的教学实践经验和学生的心理特征,把自己每节课的备课心得和教学反思公布在网站上,让同学科组的教师进行批评指正,并在网站上留下互相交流的印记,以便学校的行政部门对这一教研行为进行定期考核和追踪。

三、网络教研模式下的进行教研工作的基本策略

1.建立网络资源平台。

要保证网络教研正常开展,学校一定要建立形式多样的网络公众平台,教师通过这个平台,可以参加不同区域内、不同学科内的教研培训,在培训中有专业的教师进行业务素质的指导,这样不仅可以提高教师在网络教研过程中使用现代信息应用技术的能力,还可以激发教师进行网络教研的热情。

2.建立科学合理的规章制度。

为了保证学校网络教研的正常进行,学校一定要制订相关的规章制度,并把网络教研的结果与教师的考核相挂钩,同时建立公平的激励机制,比如教师如果在网络平台上的点击率或者浏览量超过学校规定的数值,学校则应给予一定的物质奖励,只有这样,才能最大限度激发教师进行网络教研的热情,保证学校网络教研的有效推进。

综上所述,实践证明,网络教研这种教研形式,给教师提供了更多的教研内容,参与的教师队伍也更加庞大,从而使更多的教师加入到教研的过程中来,教师之间的互相沟通和交流也成为学校提高教学质量的一个有效途径。教师的成长过程是教师的经验和反思的共同结果,一个教师教案优秀不一定成为优秀教师,但是如果一个教师的教学反思优秀,那很有可能成为名师。所以优秀教师的主要培养方式就是在教学过程中不断反思,网络教研平台就为教师的成长提供了更好的条件。伴随新课改的不断推进,学校的教研工作也要迈上一个新的台阶,在现代信息技术不断发展的今天,我们一定要利用好网络这个资源平台,把网络教研落实到学校的校本教研中,以研促教,不断推进学校的教研水平迈上新的目标。

参考文献:

[1]郝琦蕾,王丽.新世纪网络教研研究的回顾与反思[J].天津师范大学学报(基础教育版,2017,(2).

[2]戴心来,严雪松,郭莹.网络教研的采纳行为与教师教学能力提升的关系研究[J].电化教育研究,2014,(10).

[3]林书兵,徐晓东.致力于多样化教学的网络协作教研思考与分析[J].中国电化教育,2013,(9).

[4]翟志慧.关于提高PS课程教学质量的具体分析[J].现代职业教育,2016,(24).

[5]王璐.提高中职PS课程教学质量的方法[J].同行,2016,(15).

[6]田芳.运用信息技术,提升高中英语教学质量[J].中小学电教(下半月),2017,(2).

作者:肖德生 李文书

第4篇:小学校本教研总结-小学校本教研总结 小学校本教研工作总结

小学校本教研工作总结

一、教师队伍的现状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大计,教师为本。长期以来,我校一直把教师队伍的建设确定为工作的重中之重,然而我校的教师队伍仍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主要是:

1、教师的学历有所提高,但实际素质偏低。

通过函授、自考等形式,我校教师的学历有了较快提高,但实际素质偏低。目前我校有教师 人,其中本科学历 人,专科 人,中师 人,尽管大家取得了国家承认的专科和本科学历,但实际教学

能力和整体素质并没有同步提高,需进行调整培训以适应当前课改的要求,促进教育质量的提高。

2、教师年龄结构老化。

学校在岗的 名教职工中,50岁以上教师 人,占教师总数的 %,40岁以上教师 人,占教师总数的 % ,30—40岁的中年教师 人,占 % ,30岁以下的青年教师 人,占 % 。小学校本教研总结从以上数据可以看出,我校教师年龄结构老化的问题较为突出。

3、课改意识较强,苦于在黑暗中摸索。

我校教师教学观念有很大转变,有一定课改意识。但教师教研能力相对薄弱。“模仿型”、“教学型”教师多,“科研型”、“专家型”教师少,虽然大家在积极探讨,尝试各种新的教学方法、努力改变旧的教学模式,但目前只是处于探索阶段,还存在不少问题、不少困惑。

二、教师队伍现状的反思及对策措施

建设好一支高素质的师资队伍是提高教学质量,深化课程改革,落实素质教育的当务之急,因此我校本学期以做好校本教研工作为重要突破点,在局小学教研室的正确领导下,以局小学教研室2016-2016学教学工作计划为指导,结合我校实际继续坚持以“实”字为突破口,以提升教师教学素质和学生全面发展为目标,不断在原来的基础上反思、改进、深入,切实提高了“教学研一体”的水平和实效,努力开创了我校校本教研工作的新局面,为实现我校的十二字目标“体内涵、高服务、把质量、争一流”而努力。

继续实施校本研修规划

本学期我校重点推进 “行动教育”。确立校本教研的突破点——以课例为载体,在教学行动中开展包括专业理论学习在内的校本教研,使教师保持同事间的互助指导,行为跃进的全过程反思,同时学校注重纵向的理念引领,充分体现了“教学、教研、科研和培训”相

结合。

拓宽校本教研方式

我校校本教研扎根于本校的实践,以本校教师教学中出现的问题为中心,以“课例研究”为载体,以“行动教育”为模式,带着问题教研,围绕问题讨论,立足于解决现存的问题。

构建校本教研模式

我校校本教研的立足点是解决教学的实际问题;着眼点是理论和实践的结合;切入点是不断改革教学方式和学习方式;提升点是改革创新的精品意识;生长点放在促进学生发展和教师自我提高上。因此,我校校本教研采用了接受性学习教研,指导参与性学习教研和探究性学习教研方式相结合的多元化校本教研模式。 下面把主要工作简述如下:

1、扎实进行新《课程标准》的理论学习和新教材培训工作。

本学期我校继续围绕新教材执教工作采用集体培训、小组学习和个人自学三种形式对教师进行了“新课标”、和

“新教材”等内容的多次培训工作。教师们通过观看视频、文本材料等的学习对新教材有了深刻的了解,使教师们更深刻的认识到教师作为新教材的实践者、引路人,只有具备与之相适应的新观念、新技能,才能准确地理解和把握新教材的宗旨,领会新教材的编写意图,才能使自己在教学中做到有的放矢。

2、继续组织校本培训,提升教师专业水平。

A、听讲座,加强理论提升

本学期,我校分别组织观看了魏书生、吴宗宪、李烈等专家的专题讲座。通过聆听教学专家的理论报告,更新了教师教学观念,树立新的教学理念。

B、看录像课例,体会教材、理论、实践有效结合

本学期我校组织教师分组观看了教师用书中的录像光盘,要求教师认真观看录像及课后专家的评析内容,通过读教材、看录像课、听专家评课和组内教师交流学习体会的学习过程使全体教

师对“教材、理论、实践教学”三者如何有效结合有了更直观的的理解和提升。

C、校领导进行教学专题讲座,用理论引领解决教学中的实际问题。

我校教师在教学观、理论知识、技巧等方面虽有了很大提高但经过听课、查作业等调查我们仍发现在现实教学中还存在很多问题如部分教师感觉课堂教学无法定位,不知如何进行教学;大部分教师的教学仍然是老套套,以讲解为重点,以传授知识为目的,重结论,轻过程;课堂上教师启发不够,学生参与不够,学生主动性得不到充分发挥;课堂教学效率低下;现代化教学状况不容乐观;作文批改不规范等等。结合这些实际问题我校习校长、李副校长等高度重视纷纷进行理论引领先后进行了“如何实施有效教学”、“ “五课”活动与教师专业成长”、“ 备好一堂课”、“ 说好一堂课”、 “如何评课”、“ 如何写课后反思”、 “教学内容的最佳呈现,需要教师读活教材”等专题讲座为教师解疑答惑收到了

较好的效果。

第5篇: 校本培训,校本教研工作汇报

在教育教学改革不断向前推进的浪潮中,我校与时俱进,积极投身教育教学改革,以校为本,不断加大师资培训的力度,努力建设一支师德修养高、教学理念新、创新意识强、综合素质高的专业化教师队伍。立足校情,立足学科教学,按照“全员参与,讲究实效、按需施教、科学管理”的十六字研修方针,积极探索校本教研新路。

一、转变教师培训的方式,提高校本培训的实效性

教育教学改革面临的主要问题是如何转变广大教师的思想理念,提高教师的整体素质,使他们能够积极投身于教学改革的洪流中。为了进一步适应改革的新形势,强化师资整体素质的提高,我们依照教育局《关于深化教育教学改革的意见》精神,采取务实高效的措施,对教师进行系统培训,促进其思想理念和教学方式的加速转变。

1、加强对《意见》的研读、理解和实践

我们组织教师深入学习教育局《关于深化教育教学改革的意 见》,帮助教师进一步理解和感悟,领会《意见>的精神实质。学校利用业务学习时间统一组织教师认真系统地研读“导学议练”的教学方法及语文教学应把握的“记读议写评”“增减放延”的九字方针,掌握基本教学步骤与方法,引导教师在教学中更好地把握和运用,努力实践《意见》中提出的各项要求。学校还定期组织教师深入课改先进学校听课,参加各级各类教学改革研讨会、现场会等,不断提升广大教师课改理念,提高教师的课改能力,促进课堂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化。

2、对教师进行实践和实战式的培训

我们采用充分利用一线实际教学的形式,对教师进行实践和实战式的培训。通过观摩优秀教师的课堂教学实例、观看优秀课例光

碟及参加教研活动后进行研讨、交流,适时培训的形式,不断提升教师的课改理念,并通过课堂的实际教学加以理解运用。以此,把我校课堂教学改革引向深入。

我们还积极组织教师参加县教师进修校组织的暑期教师实战式培训,力争出色完成进修校交给的出课任务。培训时要求教师一定要按时参加,无特殊情况不许请假。听课时认真做笔记。开学后学校认真检查了教师的听课笔记,并针对培训情况做了详细的总结。学校要求任课教师要结合本科教学的实际,把暑期培训中学到的好的教学方法应用到自己的课堂教学中,以全面提高教学水平。

3、充分利用网络平台,不断提高教师的教改能力

伴随着远程教育资源的引进,网络教研已成为一种着有实效的新型的教研形式。我们鼓励教师充分利用网络课堂、远程教育光盘和绥棱教育信息网等网络平台,与县内及外地教育同行进行沟通、研讨、交流,并积极参加县以上业务对接、知识竞赛等活动。学校把教师网上参与教研及发表教育教学论坛的情况,列入到了对教师教学工作的考核中,每月都要及时总结教师网上发表论谈的情况,进行汇总,并张贴出来。以鼓励教师参与论谈的积极性,促进教师自身专业水平的提高。同时,我们还充分利用远程教育资源,把教育局下发的远程教育光碟分发到老师手中,要求教师在个人备课和集体备课时,要充分利用这些资源,吸纳精华,运用到自己的教学实践中。另外,学校每周每班都安排了两节远程教育课,通过听网络课堂教师讲课,与网络课堂师生互动等多种形式,进行网络教学。提高课堂教学的实效性。

同时鼓励教师自学教育教学书籍及教育经典名著,并认真做笔记,不断提高教师自身的业务水平。教师业务自学笔记不少于一万五千字。年终教师结合对教育大家的学习情况每人撰写一篇心得体会。学校把教师参与网上教研及参加教育论坛的情况列入教学工作

考核中。同时,我们还对教师进行运用信息技术及远程教育方面的培训,

4、加强典型教师的培养,充分发挥帮带作用 一所好的学校,必须有一批骨干老师的群体,通过发挥 典型、示范作用,引领学校不断向前发展。因此,我们狠抓了骨干教师培养、管理、使用制度的落实。安排骨干教师与青年教师结对子,要求每周至少深入其课堂听课一次,并进行评课、交流、指导。骨干教师每学期至少要上一节观摩课或示范课,充分发挥骨干教师的辐射作用。学校还实施了“一托二”培优工程,校领导及骨干教师每人都确定培养目标,通过深入课堂听课、评课,参与教学研讨活动等,进行跟踪培养。并要求这部分教师在教学改革中,要争当排头兵、领头雁,率先更新观念,课堂教学改革走在前列,在学校组织的教科研活动中要勇挑重担。另外学校积极给骨干教师创造外出培训学习、不断提升自我的机会,促使他们迅速成长,成为学校发展的中坚力量。

5、与实验校结对子,整体提高教师的素质

为了提高我校教师的整体素质,推动教学改革的进程,我校教师与县龙头学校实验小学教师结成互学对子,利用每周

二、周五两个上午取消教师坐班制的时间,组织教师到实验校听课学习并与他们进行座谈。回校后分科组织教师对听课情况进行汇报、研讨、交流。通过结对互学,老师们受益匪浅,他们努力把学到的好的经验、做法应用到自己的实际教学中,推进了我校课堂教学改革的进程,也促进了教师整体素质的提高。

6、加强教师基本功训练,不断提高教师自身素质

教师过硬的基本功是课改成功的必要条件,多年来学校一直坚持教师基本功训练,要求教师每天写一板粉笔字在教室门前展出,每周写一页钢楷,每月写一本字帖,学校每月进行教师钢楷展览,

定期进行教师基本功竞赛:学校每学期都要组织进行教师钢楷比赛、教师粉笔字比赛、教师才艺展示、课改故事大赛等活动,以整体拉练教师,不断提高教师的自身素质。

二、大力开展教研活动,促进教学改革不断深化

1、加强集体备课

为了进一步深化课堂教学的改革,我们改变了以往的备课方式,通过加强集体备课,来促进教师教学方法的交流,推动课堂教学的改革。坚持每周二语文、科任,周三数学备课日,业务领导跟踪参与备课制度。集体备课在教师个人备课的基础上进行,对教师个人备课环节进行研讨,集思广议,对不能体现课改理念,不能体现“导学议练“教学思想的环节进行大胆取舍。在此基础上,教师再形成个性化的学案。要求教研组长充分发挥组织协调作用,确定中心发言人,做好备课记录。教师个人备课,要从整体上把握教材,熟悉教材的知识结构及所教知识在学科知识体系中的作用,能创新性地处理教材,把握教材的重难点及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全面调整备课的角度,变“教案”准备为“学案”准备。使教师从根本上明确什么是“学案”,什么是“教案”,通过集体备课整理出从学生的角度出发,以学生自主学习为主,促进学生能力形成的学案设计来。强调集体备课时,要对课堂教学进行充分的预设,使所设计的“学案”具有可操作性。教师在教学中,对“学案”进行二次设计,使其更符合教学实际,更具有可操作性。

为了检查集体备课的效果,除了加强集体备课的检查指导外,我们还搞了年组教研课的抽签展示活动。在头一天集体备课的基础上,第二天抽签确定讲课年组和主讲人。课后对照集体备课的学案,进行反思研讨。这项活动从开学初我们就坚持了,效果非常好,对提高集体备课的实效性,推动“导学议练“教学思想进入课堂,深化课堂教学的改革,都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

2、开展多种形式的教研活动

开展校本教科研活动,是促进教师专业化成长,推进学校可持续发展,促进教学改革的深化,全面提高教学质量的一个重要手段。

为了促进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化,我校积极地开展多种形式的校本教研活动。开学初,我们结合暑期教师进行的实战式培训,深入新任学年,教新教材的教师的课堂听课,检查教师对新课标、新教材的理解和把握情况,同时反馈暑期培训的实效性。

为了使 “导学议练”教学方法在高年级的课堂中得以充 分落实,我们除了利用教科研活动时间,系统学习“导学议练”的教学方法外,还组织教师到中学听了落实“导学议练”教学思想的观摩课,回来后分科组织了座谈,并研究了结合小学特点如何在课堂教学中体现“导学议练”教学思想的一些方法。接着又两次安排教导处的两位主任为老师们出落实“导学议练”教学思想的研究课,课后又组织了研讨活动,使任课教师对课堂教学中如何体现“导学议练”的教学思想有了感性的理解和认识,并努力把它落实到课堂中。

为了不断深化课堂教学的改革,整体拉练广大教师,学校在教育局、进修校领导的亲切关怀指导及组织下,五月中下旬与中学一起召开了一次大型的“自主互动、展示创新”教学法研讨会暨教学开放日活动。全校十四个教学班共出了四十七节课,并把几年来学校在教学改革中所做工作的材料进行了展示。并展出了广大教师在教学实践中积累的一些特色作业:低年级的铅笔字书法集锦、学生动手操作方面的一些特色作业等。中高年级优秀作文集锦、优秀手抄报集锦、学生填写的读书卡、预习本、学生的数学日记等。开放日当天全县城乡各小学都有教师前来听课。与会听课教师达

二、三百人。会议闭幕式,由教师进修校辛校长主持,刘局长、李局长都亲临会场做了重要讲话,他们对学校的活动给予了高度评价,并对

学校今后的教育教学工作做了具体指导。此次活动收到了很好的效果,整体展示了学校教师在课堂教学改革中的一些成果,鼓舞了老师们的士气,这次开放日活动,对五小教师也可以说是一次非常有效的实战式培训,促进了教师教学水平的整体提高,推动了教学改革地不断深化。

为了更好地落实课标精神,构建自主探究的学习型课堂,依照教育局《意见》精神,推广应用“导学议练”的教学方法,本学期我校又开展了“研、讲、评”教学大赛活动。比赛把年组集体备课的过程纳入到评比的环节中,年组教学设计也做为比赛的一个方面。将抽签确定讲课类型。要求主讲教师要根据班级学生的情况,对年组集体备课的学案进行个性化调整、修订,在此基础上进行课堂教学。课后教研组要依照课前预设的学案结合主讲教师的课堂教学,针对“导学议练”的教学方法及学校各科的教学模式,进行反思研讨。以此,提高年组集体备课的实效性,并不断提高任课教师的教学水平,使“导学议练”的教学方法逐步走进我们的课堂。同时构建一种和谐、融洽的研讨氛围,通过年组教师的积极参与、集思广益,将集体备课落到实处,通过做课展示课堂教学探索的成果,并促进课堂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化;通过评课,提升广大教师的课改理念,在相互切磋中,提高课堂教学水平。这次教研活动,既有个人精彩的课堂教学的展示,又有团队精神的具具体体现,更有集体智慧的再现与升华。此次实战式培训,对我校教师来说是一次拉练,尤其是当堂集体备课、评课环节,充分展示了我校教师的风采,促进了教师整体素质的提高。

本学期我们还积极组织全体语文教师参与教师进修校组织的网上教学设计的评比活动。主抓学科的业务领导同四年组的语文老师一起认真编写第一单元的教学设计,力争体现我校单元整合的教学特色。积极参与网上对各校教学设计的评比,组织教师认真观阅,

年组集体研讨,并及时将评课结果上传到进修校的教研专栏中。广大教师在参与评阅教学设计的过程中,课改理念得到了进一步提升,教学设计能力也得到了相应的提高。

3、语文教学积极落实““记读议写评、增减放延”九字方针 依照《意见》精神,语文学科加强了阅读和作文教学,在“记读议写评、增减放延”上下工夫。在四五年级进一步开展了单元版块教学的实验,在上学期初步探索的基础上,本学期通过单元预习课,典篇引带课,作文讲评课,体现单元的整合,与“导学议练”的教学方法紧密结合,扩大学生的阅读、写作量,体现语文教学的“增减延放”。加强对学生课外阅读能力和写作能力的训练,通过鼓励学生填写课外读书卡及课前预习本,写好小练笔,定期评选年组优秀作文,开展多种形式的读书活动等,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

4、抓好分层教学的尝试研究

依照教育局《关于深化教育教学改革的意见》精神,我校着手开展了分层教学这项工作的尝试研究。

他们先从四年数学组开始尝试实验,充分考虑到了一个年组学生存在的差异,综合考虑每个班,每个学生的智力、非智力因素,运用模糊学的方法,把全年组学生分为短期的A B C三个层次班,并依据群体学生的差异,因人而异地制定分层教学、分层评价方案,并有针对性地对不同层次的学生进行学习指导,从而大面积提高教学质量。

在集体备课中,年组任课教师依据学生的原有认知,设计 出不同的学案,C班重点体现对学生自学能力的培养,放手让学生当小老师,师适当点拨;A班体现对学生基础知识的夯实,师多做引导;B班充分体现小组间的合作学习,通过生生互助学习,促进共同提高。

在检测题的设计上,A班学生完成基本题,B班学生完成基本加综合题,C班学生在此基础上再加上一些有利于思维发展、创新能力培养的提高题。对同一道题,也可以有不同的要求。练习中,教师要鼓励并创造条件让低层学生向高层次突破,体现弹性,激发学生求知欲。

为了反映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效果,充分发挥考试的评价、 导向、激励功能,使各层次的学生,特别是学困生,能体验到成功 的快乐,使之以学为乐,不断进取。在考试测查中,对不同层次的学生出不同的测试题,学困生做基本大纲题,中等生加综合题,优生再加提高题,让不同层次的学生在测试中都能充分发挥各自的水平和能力。允许在测试中未达标的学生在一星期内再进行第二次平行性达标测试,以达到预期的教学目标。

通过分层教学实验,在完善学困生认知结构的同时,缩短了 班与班之间学习成绩差距,促进每一个学生的学习成绩都在不同基 础上得到明显提高。确保优等生“吃得好”,学困生“吃得饱,使 学生的学习兴趣都得到了极大的提高,学生间合作精神得到了培 养,学困生改变了不良学习习惯,自信心得到了加强,学习成绩都 有一定幅度的提高,也赢得了家长们的高度评价。

现在此项实验我校还在进一步研究中,相信通过我们的不断 探索,一定能取得更大的成绩。

在校本教研及校本培训工作中,我校做了一些有益的尝试,我们深深地感受到了它带给我们的惊喜,带给教师和学校的变化。更深切地认识到:校本教研和校本培训工作是提高教师素质,促进学校可持续发展的绿色平台,今后我们将一如既往地做好这方面的工作,力争取得更大的成绩。

第6篇:校本培训和校本教研工作汇报

在学校工作中,影响教育质量的关键因素就是教师的素质,教师素质的提高,不仅仅是教师学历层次的提高,更主要的是教师教育教学能力的提高。促进教师教育教学能力提高的重要途径就是校本培训和校本教研,它是教师成长的一只方舟。因此,做好校本培训工作非常重要,下面是我校在借鉴外校经验的基础上,结合我校实际开展两项工作的汇报。

一、我校开展校本教研的几种做法

(一)、加快课程改革步伐,提高了教育教学质量

教学质量是学校的生命线,为此我校始终把提高教学质量放在学校的中心工作来抓,取得了可喜的成绩。

一是坚持以辅差培优的方式,培养年轻教师;坚持“课内打基础、课外求发展”的思路,激活课堂。始终立足课堂、放眼课外、优化教法、渗透创新、深化教改,推进新课程改革的步伐,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每个老师自命课题,上“诱思探究”研究课,将诱思探究理论灵活运用到课堂教学中,在此课堂教学大赛中,涌现出了一批理念新、基本工扎实的骨干教师。二是结合课改,加强教研活动。利用高一课改的有利时机,教研室每月召开二次研讨会,加强了大教研活动,各教研组开展了学科周活动;同时又派出许多教师到外校听课学习;我们与山东淄博三中、佳木斯一中结对子,邀请了佳木斯一中校长到我校讲学,淄博三中为我校赠书,派部分教师到郑州四中、安徽、西安等地参加全国“诱思探究”研讨会,并在我校成立了“诱思探究”理论学习小组,有效的推动了我校教科研活动的开展。许多教师的论文已在省级刊物上发表,受到好评。三是狠抓高

三、初三的教学工作,积极组织各类竞赛活动,为提高学校的升学率夯实了基础。面对高中考,我校采取高三月考、联考,高考、中考直通车辅导;专题讲座、专题研讨,抓特征,找差距;请有经验的教师到我校进行专题讲座等形式,高考升学率逐年有所上升。

(二)、科研兴校,努力提高教育教学水准

教学工作是学校的生命线,教科研工作则堪称这条生命线上不可或缺的源头活水。为了保证学校教育教学质量的优势地位,在老师中牢固树立科研意识和终身学习意识,加快教育科研步伐,增加跟踪前沿知识的能力,整体提升教育教学水准。学校成立了以校长为组长的课题研究领导小组,以刚启动的高中课程改革为动力,以课题研究为载体,结合本校教学实践,深入探讨“诱思探究教学论”这一课题。校领导结合“课改”学习,组织教师努力探索,提倡精导巧练,优化教学过程。

高水平的教育需要高素质的教师队伍。这是时代对教育提出的现实要求,也是时代对教师素质提出的挑战。素质教育呼唤着高素质的教师,建设高素质的教师队伍是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根本保证。随着办学规模的不断扩大,学校领导更加注重加强师资队伍建设,认真实施“师表工程”、“青蓝工程”、“名师工程”、“继续教育工程”。开学初,学校公布了《骨干教师评聘条例》,将一批事业心强、业务精、教学效果好的把关教师评为学校骨干教师,此举极大地鼓舞了全校教师的敬业奋进的士气和为教育事业拼搏的热情。“青蓝工程”是青年教师队伍建设的基础工程,只有青年教师接上班,学校工作才有后劲,教育、教学才能持续发展。为全面提高青年教师的素质,学校采取以老带新的“传、帮、带”方式,着重在组织教学能力、管理能力、课堂教学经验方面给予青年教师指导、帮助,给青年教师压担子,并定期组织全校公开课、观摩课、实验课等,尽可能多地提供学习机会,力求给青年教师以最广阔的提高素质及发挥才能的空间,有许多青年教师成为校、区级骨干教师,还有不少青年教师成为区科研课题组的成员。

教育科研工作既能提高教师群体素质,又能提高办学品位,丰富了办学内涵,通过教育教学的不断研讨,我们欣喜地看到,老师的角色、教学方式、创新精神也随之发生了深刻变化,为___中学教学质量的提高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三)、分科教研,合作交流。

学校调整教科研体系,完善了以教科室、教导处为龙头、各教研组为基本单位、各教学班为教改基地的实验体系。实行分科教研,合作交流。

(1)分科教研的主要内容

一是针对课改中出现的问题进行有针对性的研讨,二是通过听课交流、听课指导提高教师教学水平,三是根据学校提出的研究主题开展研究。

(2)合作交流的几种方式

一是校长、教导主任、教研组长的交流:一月一次的三级交流;校长、教导主任定期、不定期的参加教研组的活动。领导成为教研的参与者、合作者和研究者。二是教师之间的交流:集体备课、案例分析、不同学科的教师共上一堂课,学术沙龙。目的是对教学进行诊断与评价,学习借鉴别人经验,查找不足。三是校际之间的交流,校本教研是在“本校”展开的,是围绕“本校”的问题进行的,但它又不完全局限于本校的力量。应搞好校与校之间的信息互通和合作教研。

(四)、任务驱动,保证质量。

(1)教研组定期活动(每周一次)与分散活动。以分组教研的内容为主,鼓励教研创新。

(2)教研组每月一次教研公开课,进行案例分析,使评课过程成为教学研究过程。案例分析有助于教师了解自身的缺失,从而有针对性地加强缺失方面的学习与锻炼,促进教学水平的提高。

(3)教师每周写一篇教学反思或教学随笔。

课前反思:新旧教材有哪些不同、新课改的思想如何渗、三维目标如何落实、运用怎样的教学策略等等。

课中反思:根据教学实际,及时反思调整教学策略.

课后反思:上完课后,回过头来看看,反思自己的这节课达到了什么目标,用了什么教学策略,哪些是成功的等问题,帮助教师寻找课堂教学的优点与创新之处,寻

找问题与不足,捕捉隐藏在教学行为背后的教育观念,从而找到改进的切入口。

(×)每学期一次课题汇报。总结阶段性成果、交流课题研究经验、调整课题研究方案。

(5)每学期举办一次“学术沙龙”。学校不限主题,教师自主发言,可以是本学期的经验总结,也可以是对某个教育问题的理解。

(6)每个月举办一次读书论坛活动。贵在交流学习,督促教师读书。

(7)每学期办一次专家讲座或教学指导活动。专业研究人员以其开阔的视野、前瞻的理念、渊博的学识,参与“校本教研”,能使“校本教研”在一定的理论高度上进行,必能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及学校的深层次发展。学校适时的聘请专家来校进行教学指导(先后聘请了陕西师范大学张熊飞教授、北京师范大学傅东樱教授、宁夏大学谢保国教授、银川九中陆三柄老师、中卫中学有名数学老师蒋老师等),教师们可在与专家的互动中,在真实的课堂、参与、交流、研讨中,实现真正的提高。

二、我校开展校本培训的几种做法

1、内容讲究实效

校本培训工作应以学校整体发展和教师专业化发展为本,注意培训的系统性,以提高教师队伍的整体水平,在“实用、有效”上作文章。首先,要转变教师观念,发挥被培训者的主体作用,使参加校本培训变为教师自身的发展的需求。其次,针对教师现状,充分考虑教师已有的教育经验,不做重复的培训,师资队伍建设是一个永恒的话题,提高教师素质是学校工作的长期任务,为适应教育的发展,学校应随时代发展不断更新培训内容,一方面着眼于课程、教材、教法、管理中的问题,紧密结合教师的教学实际,以问题的提出为根本,以解决问题为目的,有效地促进了教师教学能力的提高。另一方面,本着学校缺什么专业教师就培训什么教师,教师缺什么素质补什么的原则开展校本培训工作。

2、形式灵活多样

校本培训工作主要是以教师的在岗培训为主,因此要做到灵活多样。我校的培训工作主要采取了以下几种形式:一是自学与集中培训相结合,要求教师每年定一本教育杂志和学习一本教育理论专著,并把自己认为好的教育思想和方法摘录下来,每月写一篇学习心得。学校每学期举办一次集中培训或请专家来校作×次专题讲座,以更新教师的教育观念。二是信息交流和人员交流相结合。学校除把其他学校的教改信息传送给教师以外,还选派教学骨干到兄弟学校参观学习,本学期我校启动了教师全员培训计划,包括中层领导在内的全体教师到家外地名校参加一周的轮训,收到了良好效果。三是自我钻研与集体研讨结合,我们要求每位教师都要根据自己的教学实际,围绕学校的主导课题,确定好自己的教研小课题,采取分散研究,集体研讨的形式,以教促研,以研促教。

三、努力方向

建立教研组、教师个人开展校本教研、校本培训的激励和保障措施,加强×+×.×的教师培训工作,强化教师培训的力度,提高教师参与校本教研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第7篇:校本教研计划

教科研计划

研究课题

以信息反馈技术为依托,构建课堂最优化教学。 ☆ 指导思想

现代教育对信息技术的呼吁,体现了现代教育教学改革调动学生主动参与,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大方向,既具有时代性、创新性,又具有实践性和应用性,以《引进信息反馈技术,构建互动教学模式的研究》这个国家课题为导向,结合我校“普教出精品,特教出特色”,实施融合教育“的目标,使信息反馈技术发挥其作用,全面提高教学质量。 ☆ 工作重点

把握课题研究的特点和目标开展研究,结合我校的子课题,尽快使学易系统与学科整合,促进教改的进程。 ☆ 主要工作

(一)深入学习,为开展课题研究作铺垫

1、 切实领会现代信息技术在课堂教学中的功能和优势。组织好学习内容,使学易系统真正为教学的开展提供更位广阔的操作平台。 (1) 加强学习。

A. 教师自学。召集课题组老师进行上网学习有关本课题的有关知识。做到准确把握课题研究的意义、方向、内容,改变传统的教学思想,树立现代教育理念。

B. 集体学习。组织课题组的老师谈自学感受和体会,统一思想,通过观看优秀课例,进一步使老师领悟到“现代教育对教学的呈现方式,教师的教学方式和学生学习方式”的重大突破和具有的现实意义。

C. 外出学习。通过参加培训,逐步提高认识水平并作学习交流,共同分享成果。

(2) 运用学易系统,尝试授课。

A. 与相关老师通力合作,构建好网络环境下的“学易校园网络管理系统”。 B. 课堂教学展示。教师基本上能熟练掌握本套系统,尝试上好第一课。课下通过调整与改进,在校内作展示汇报。 (3) 总结与评价。

开展好课题评价工作,反思在第一轮授课中各个环节存在的问题并作有针对性的弥补和纠正,真正提高教师的应用水平和教学能力。

(二)引进信息反馈,达到教与学的双丰收。 (1) 高互动教学模式,是学生学习的兴趣来源。

通过实验研究,更大范围地推广此套系统,充分调动学生的参与热情,提高学生的观察、想象力,让孩子的创新思维得到挖掘和闪光,学易系统为学生提供了选择与判断的学习机制,他们能更好地与老师达到信息间的及时反馈,并且在学习的过程中,孩子的认知、情感、态度、价值观也会相应地提升。

(2)高互动教学模式,是教师开展教学的助手。

教师通过学易系统,可以及时获得反馈信息,使分层教学的实现更为容易,让不同的学生得到不同的发展,老师将传统的定向评估转变为现在的定量评估,同时,通过反馈数据可以即使调整教学策略,提高教学效果,这对于老师的帮助是史无前例的。

同时参与教科研课题,对于老师提高自己把握教材、统领教材、撰写论文等也会起到推动作用,为老师成为科研型的教师奠定了坚实的实践基础和智力支持。

(3) 加强教科研管理,促教师队伍的成长。

在课程改革与信息反馈技术有益结合的大环境下,教师们积极参与,边学习边实践,边实践边反思,边反思边调整,逐步提高自己的教科研能力。

☆ 工作措施

1.积极参与,共同提高

1)成立课题组,结合各科实际,制订教科研活动计划。

2)参与课题研究的老师结合自己情况,确定自己的研究内容。 3)上好第一轮的研究课,向全校汇报研究成果。

4)结合学校的十一月教学质量月活动,做好研究成果文笔交流活动,力争出佳绩。

2.脚踏实地,认真开展,抓有成效。 1)期初订计划。

2)组织课题组学习、备课、研讨、上课、听课、评课等活动。 3)健全资料,实行全过程记录。 4)真抓实干,互助提高。

由于我校刚刚接触到这套系统,没有任何的理论和实践经验。因此,课题开展更多地要在“学、看、听、做、思”中得到完善。 学,学习一切对开展研究我们未曾触及到的相关知识。 看,看最新的研究成果,有针对性地借鉴别人的成果。 听,听取好的建议和意见,更好改善我们的工作。 做,多实践,不怕失败,在做中学,在做中提高。

思,时常思考在实施过程中的亮点和不足,扬长避短。

☆ 具体工作

九月

1、第一次学习:上网学习本课题的研究背景、内容、动向和意义。

2、课题负责人宣读我校的子课题。

3、课题组老师结合自己的学科特点,制订自己的研究内容。

十月

1、第二次学习:组织老师看优秀课例。

2、完善我校的硬件环境,保障系统的运行。

3、学习学易系统的产品使用,了解操作要领。

十一月

1、第三次学习:进一步熟练掌握操作系统。

2、确定研究课,集体备课、说课,推选一名老师上研究课。

3、结合我校的工作,用多媒体说课。

十二月

做好收尾工作,总结得失,整理资料,撰写研究论文。

第8篇:校本教研计划

2011—2012学第二学期

教师个人教研活动计划

大八里小学杨志申

一、指导思想:

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学习《新课程标准》,以课堂为中心,以探索课堂教学的新结构和新模式为着力点,以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不断培养学生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意识与能力为着重点,使学生的学习真正得以提高和发展。

二、活动要点:

以参加集中学习、培训和自学自研相结合为主要形式,进一步深入领会课改精神,加深对“课程标准”的理解,正确把握本年级的教学要求,以课改理论指导教学实践,认真及时进行反思,提高课改理论水平。

三、具体活动内容:

(一)、加强理论学习,更新观念。

1、本学期将以自学、交流、听讲座、写体会等形式,逐步树立符合新课程标准的教学理念,并用新的教学理念指导教学工作。

2、对本册教材进行分析,加深对教材的理解,并以新课改理念为指导思想,结合实际认真备课。

(二)、加强课堂教学研究,提高教学质量。

要切实提高教学质量,必须从提高教师课堂教学水

平入手。合理运用现代化教学手段,形成符合课改精神的课堂教学模式,是本人的研究目标。具体工作安排如下:

1、要加强内部交流与学习。积极参与集体备课活动,

积极参与听课、说课、评课,与其他教师共同探讨教学过程中产生的问题,寻找解决方法,发扬团结协作、互帮助、共同进步的团队精神,从而真正提高自身的教学水平。

2、在课堂教学中,切实转变自己的行为,正确把握物理教学的特点,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倡导开放的活动课程,全面提高学生的素养。

3、积极参加校本教研,按时参加学校和年级组织的教研学习、听课、评课、交流、讨论、座谈等活动,集思广益,博采众长。

4、认真及时反思自己的教学行为,每月作好总结和课后反思。结合课堂实践撰写自己的心得体会、论文。

第9篇:校本教研计划

2009——2010学第一学期

辛立庄镇内渠中心小学

2009-9

校本教研计划

一、指导思想

以市局和总校2009年教育教学工作会议精神为指导,突出教学工作中心地位。以校本校教研为依托,结合我校实际,在现有学校教研和教师现状的基础上,继续以教师群体和个人能力发展为宗旨,从教师专业成长的需要入手,转变教学观念,提升教师执教能力,提高我校的教学质量,促进学校和持续发展。

二、领导机构 组 长:王雁

副组长:唐文爽 苑士兵

成 员:冯学英 许美娜 张海宁 李会玲

杨芳 高丽 张秋玲 苑晓辉

王晓炜 侯冠英

三、工作目标

总体目标:教师在反思中提升自我,在同伴互助中发展自我在专业人员引领中完善自我。

四、总体思路

突出一个中心,实现两个转变,促进三个提高,达到五个结合。一个中心:以教师专业化水平不断提高为中心。两个转变:教育观念与教学行为的转变。三个提高:教师课堂教学能力的提高,教研水平和科研能力的提高。五个结合:学习与交流相结合,教研与科研相结,学习与考核相结合,教育理论与教学实践相结合,点上突破与面上推进相结合。

五、工作重点及措施

1、依托校本培训,学习新理念,促进教师的自我反思。

教学反思是教师由经验型转变为研究型、专家型的必由之路,这种反思不是一般意义上的”回顾”而是反省。思考、探索和解决教育教学过程中各个方面存在的问题,具有研究的性质自我反思是开展校本研究的基础和前提,分为三个阶段即教学前、教学中、教学后。教学前的反思具有前瞻性,能使教学成为一种自觉的实践,教学中反思有助于提高教师的教学调控和应变能力,教学后反思有助于提高教师的教学总结能力和评价能力。过去教师处在被研究者地位,现在成为研究者、成为反思性的实践者,反思自己的教学实践,教学行为及教学效果,更新教学观念,改善教学行为,提高教学水平,使教师真正成为教学和教学研究的主人。

2、转变观念,抓好教研组同伴互助合作工作,引导教师从经验型向研究型、专家型转变。

教研组的互助合作是教学研究的标志和灵魂,同组教师之间共同总结经验,互相学习,彼此支持,共同成长,教师之间的合作不是简单以继承为特征的”传、帮、带”,而是以反思为基础的组织创新,基本形式有:

(1)、交谈、讨论,每组利用教研日,围绕某个具体的问题(问题可由组长提出,也可由其他教师提出)畅所欲言,提出各自的意见和看法,在有效交谈讨论中,收获教师个人单独学习所得不到的知识。

(2) 、协作:教师共同承担责任,完成任务,协作强调团队精神,群策群力,为此各校要在本学期开展组内合作研讨课,即由一个备课组共同承担一节课,大家共同研究、探讨、发挥集体的智慧、齐心协力,推出一堂高水平,高质量的研讨课,课后,主讲教师有教学设计,有反思,参与者评出这节课的优点和不足并且在今后的工作中如何克服不足之处。

(3) 帮助:充分发挥组内经验丰富,教学成绩突出的优秀教师的作用,通过他们对新教师的帮助指导,使新教师尽快适应角色和环境的要求,骨干教师,学科带头人在同伴互助中发挥积极作用,通过同伴互助防止和克服教师各自为战和孤立无助的现象。

4、启动教师教研综合素质提高工程。

青年教师培养工程:结合本校实际加强对中青年教师进行培训,制定培训计划,跟踪听课、评课、研讨。使我校青年教师快速成长。

5、开展主题式校本教研,将教研、科研自然结合,利用科研的形式,装进教研的内容。按着科研的流程完成教研的任务,形成以科研带教研,以教研促科研的良好发展态势。

6、改革教学设计方案,促进教师教研能力的提高。

教师在进行教学设计是力求涉及以下十个步骤: 导引目标与内容; 设计明确五点:重点、难点、空白点、德育点、创新点; 教学策略; 提供信息或点拔指导或启发讲解; 学生研究、体验; 合作成功; 巩固与创新性应用; 媒体应用; 反思小结; 研究性,体验性作业。

无固定格式,教学设计,共同探究、合作,完成设计方案,学期末搞一次教学设计评比活动。

7、深入开展教研组活动,以教研促质量。

开展四课活动(汇报课,观摩课,研讨课,评课)推进教研工作的开展。

六、规范教育科研档案管理,促进对教师发展性评价的研究。

注重日常教研活动的资料管理,学校要求教研组和个人严格按管理制度完成好自己的各项工作,注意做好校档案和个人档案资料的积累工作,做到有计划,有总结、有反馈、有整改、有实效,学校将组织评选新课程活动优秀教案、教学反思、典型案例、心得体会,编辑成册。为对教师进行发展性评价提供有力依据。

七、具体内容时间安排:

上一篇:让作文回归生活下一篇:班主任经验交流会心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