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诗词常识

2022-06-12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第1篇:中国古诗词常识

中国古诗词艺术歌曲传承研究

[摘 要] 中国作为文明古国之一,具有悠久的历史和广袤璀璨的文化。其中古诗词艺术歌曲作为古诗词作品的衍生艺术门类,既传承了中国诗词文化的精髓,又能够与现代音乐进步发展历程相结合,形成了具有独特艺术风格和醒目艺术形式的派别门类。但是由于长期以来缺乏对此领域的宣传与弘扬,导致在推广和教育上远远不够。不仅缺少教学意境与氛围,而且无法得到充分的实践。在声乐教育教学改革中,就需要重新打量古诗词艺术歌曲的价值和意义,构建完善与充分的教育体系,不断创新,进而使传统文化得以保护与传承。

[关键词] 古诗词;艺术歌曲;传承

[

[基金项目] 2020年江苏省高校哲学社会科学研究一般项目;2020年江苏省大学生创新训练重点项目(2020SJA0468;202011460016Z)。

[作者简介] 朱 莹(1987— ),女,南京晓庄学院音乐学院讲师;赵晓晓(2001— ),女,南京晓庄学院音乐学院本科学生。(南京 211171)

这两年央视推出了《经典咏流传》《中国诗词大会》是非常优秀的栏目,《经典咏流传》让我们回顾了一首首经典古诗词,再由经典传唱人进行创新性传唱。《中国诗词大会》节目以“赏中华诗词、寻文化基因、品生活之美”为基本宗旨,力求通过对诗词知识的比拼及赏析,带动全民重温那些曾经学过的古诗词,分享诗词之美,感受诗词之趣,从古人的智慧和情怀中汲取营养,涵养心灵。

古诗词艺术歌曲是我国音乐宝库中不可或缺的瑰宝,它有效地填充了传统文化与现代艺术之间的断层与空隙,成功连接了不同时空下的艺术表达,是历经上千年的沉淀和累积之后形成的独特艺术形式。中国古诗词藝术歌曲到底美在哪里?不外乎就是感情上的共鸣了吧。古人的智慧不得不夸奖,用最短的词句,最简练的话语,“凝练”出一桩桩爱情、离别、思乡的情感故事。简单举例,比如“惘然”二字,有追忆,有遗憾,有叹息,有很多很多的悲欣交集的情绪,和很多很多吉光片羽的故事可以包含在里面,但有时候,你真正处在“惘然”的状态中,你却清楚明白地知道,所有这些触景生情的意味,难以释怀的惆怅,唯这二字可以表达。这就是中国字赋予中国文化的特点:一个字即是一幅画,一个意境,其外延和内涵之丰富,都是其他语言所望尘莫及的。再加上后人音乐旋律上的碰撞,才产生了我们现在所听到的古诗词艺术歌曲。

一、中国古诗词艺术歌曲的音乐创作

古诗词歌曲诠释经典也创造经典。追溯中国的文化历史,古典诗词和音乐一直是联系在一起的,音乐给诗词一种特有的魅力,诗词为音乐创作提供独特的文学气质,经过我们不断挖掘、创新使得诗与乐更好地结合在一起,形成了一种独特的艺术形式。

(一)创作围绕以曲填词的原则

古诗词艺术歌曲的一个最明显特点与标志就是,其歌词大多数都直接来源于中国古代诗歌词作,经过微小的调整和二次加工之后,直接配以曲调进行演唱。所以从这个特征来看,古诗词艺术歌曲在创作时,一定是遵循以曲填词的原则的。因为词句本身就包含着作者和诗人的满怀情绪,具有较为浓郁的个人情感色彩。但是在演唱时,不同人对诗词的理解不同,所表达的心境也有所差异。因此,为了更加统一和谐地进行歌曲创作,往往创作者会先挑选有明显感情特征的曲子,依据曲子所传递的情感色彩,匹配诗词。不仅要考虑在意境上的统一,同时也要注重每句歌词的合辙押韵。只有词作与曲调能够一字一字完美契合,才能更容易引发听众的共鸣。例如广为人知的一首《我住长江头》,就通过配合舒缓、绵长的曲调,增加了歌曲的整体深远意境,吸引听众陶醉其中。

(二)创作注重音乐结构的建立

音乐结构的搭建和设计,是整个古诗词艺术歌曲的基础核心环节。一首优秀的音乐作品一定具有完整的音乐结构,能够充分利用反复、嵌套等结构技巧让整首歌具有一定的传唱度和洗脑功能。对于古诗词艺术歌曲来说,其歌词主要都直接来自于古代诗词文学,其本身在对仗性和押韵性上具有优势。常见的有五律诗、七言绝句等诗歌,以及同一词牌名的词作体系。随着诗词文化的不断发展和进化,一些具有自由形式的诗词也在历史中逐渐出现,其整体形式更加散漫不羁,篇幅也有所增加。但是无论以哪种题材和类型的诗词作为歌曲的歌词,都需要根据内容和意境进行音乐结构的创作与搭建。例如《明月几时有》这首诗词艺术歌曲,需要表达的是一种思想、惆怅的情怀,那么在音乐结构上就适宜多安排短句小节,并且在中间穿插大段落的重复加强,起到渲染情绪的作用。

(三)创作讲究作曲技法的选择

古诗词艺术歌曲要想获得较为广泛的传唱度和流行力,其曲调的设计创作必不可少。曲式的挑选与调式调性的配合选择都要与歌词之间形成完美的配合。在二十世纪初时,我国曾经派遣过大量的音乐专业学生前往日本、欧洲进行游学。在游学考察的过程中,不断吸收着西方音乐文化带来的启发,学习和引进了西洋音乐作曲上的优势,对中国古诗词进行二度创作与开发。其中比较具有代表性的青主的《大江东去》气势恢宏、大气磅礴,开启了中国古诗词艺术歌曲现代化创作的萌芽。在后来直至今日的发展过程中,古诗词艺术歌曲的数量和质量都得到了显著的提升,曲调的创作也越来越具有包容性和广泛性。

二、中国古诗词艺术歌曲的文化内涵

古诗词有漫长的历史,随着时代的更替,在不同时期都闪烁着耀眼的光芒,如《诗经》《楚辞》、汉乐府、唐诗、宋词、琴歌、元曲、明清小令等,它们都是诗词与音乐相结合的艺术形式。

(一)古诗词是中国文化的高度集成与凝练表达

先秦时期、春秋末年、战国时期、汉代、唐代、宋代、明清时期,古诗词歌曲从萌芽到繁荣发展。洋务运动之后,中国留洋的作曲家们,徜徉在中国古诗词的深邃意境中,“西学东渐”开始尝试采用中国传统的诗词与西洋乐器钢琴伴奏相结合的模式,创作出具有浓厚中国元素的艺术歌曲。新中国成立之后,作曲家们深厚的中国古典文化底蕴和现代的音乐创作技法,体现出鲜明的传统文化精神和中西音乐相融的独特风格。

(二)古诗词歌曲是一种文化的传承

在中国文化源流中,古诗词璀璨夺目。千百年来,它以其博大精深的内涵,在文坛上独领风骚,震撼着人们的心灵。古诗词歌曲是我国音乐宝库中不可或缺的瑰宝,它有效地填充了传统文化与现代艺术之间的断层与空隙,成功连接了不同时空下的艺术表达。随着我国对于精神文明建设以及文化传承弘扬的重视程度不断提高,中国古诗词歌曲在音乐领域中的地位显著提升,受到了越来越多人的关注与喜爱。重视中华优秀传统,通过我们的艺术教育实践以及教育的效果,让理性实践升华形成观点思想,就有独到的价值。

(三)古诗词歌曲是情操的陶冶

单纯的背一首古诗词较于枯燥,配成歌曲便于演唱和记忆。一般古诗词艺术歌曲的作曲家是紧紧围绕歌词规律、内涵、意境展开的创作,学习、了解、演唱古诗词艺术歌曲是精神文明建设中继承和发扬民族文化优良传统以及落实“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的有效途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高校引领大学生修身养性、建立心灵品质、培养家国情怀的重要精神食粮。

(四)古诗词歌曲对培养新时代大学生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潜在的作用

对中国传统文化的认识、热爱、弘扬,有利于提高当代青年人对祖国民族文化的认同,有利于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的培养。古诗词艺术歌曲的演唱无论是谁,都能够从古诗词艺术歌曲中学习到古典文化的知识,陶冶自己的情操,培养积极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在提高自身文化素养的同时增加音乐艺术表演能力,丰富情感表现能力,使歌唱表演富有色彩、得到升华。

(五)古诗词歌曲对现代年轻人影响的可能性

1.提升文学修养

古诗词是我们的母语,年轻人可以提高古诗词阅读能力和解读能力,加强自身文学素养。学生感受中国传统文化的博大,增强文化自信;感受诗歌与音乐以美引美、美美与共的叠加之美、联动协同之美及和谐之美;感受中国文化的道德之美。

2.提升人的道德品位

大学的重要责任是传承文化,塑造未来,让新一代大学生在古诗词艺术歌曲中受到美育熏陶,以崇尚真善美为价值取向,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以真正落实“立德树人”育人目标,为培养合格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作贡献。

三、中国古诗词艺术歌曲的保护与传承

虽然我国在不断加强对民族传统文化的宣传和推广,各个高校也应形势建立起了一批民族传统文化艺术院系。但是受到传统教学教育理念的限制,多数教学活动还都仅是停留在表面形式的阶段,学生缺少真正有资历有内涵和学识的引领者,从而也就缺乏了对古诗词艺术歌曲的深入了解和认知。此外,作为主要宣传阵地的大众媒体,在近年来的娱乐宣传方向也朝着流量的方向偏移,流行娱乐内容占据了主要的宣传版面,从而也就缺失了对传统文化,对古诗词艺术歌曲的宣传和推广,使其逐渐成为一种人们口中的小众艺术。据调查,全国很多音乐学院都纷纷增加了对古诗词艺术歌曲的研究,大部分综合类大学并没有普及古诗词歌曲,也没有专门的古诗词歌曲普及方式和渠道。笔者认为很有必要帮助学生开拓视野,增加见闻,完善音乐艺术价值观。另外,传统文化的音乐化保护与传承,也是很重要的研究課题。

(一)积极鼓励创作者提高自我创新意识

创作者是发扬古诗词艺术歌曲文化的重要媒介,所以要想全面进行推广和普及,就需要有足够的创作者源源不断地向其输送文化动力。这就需要有关部门结合民间组织,拟定实际可行的鼓励政策,激发创作者的创新动力。并且经常开展有关交流访问活动,推动不同地域之间的文化交换和融合,刺激古诗词艺术歌曲的二次振兴。当代古诗词艺术歌曲逐渐趋于没落和发展缓慢的现状来说,其背后的因素很大程度来自于创作动力的缺失。由于人们的艺术欣赏取向,不断随着时代在进步和变化,各种艺术形式的流行地位也在快速的更迭。古诗词艺术歌曲这样一种来源于传统文化,回归到艺术鉴赏的类别,自然拥有更加长的创作周期,需要更加饱满和丰富的艺术文化积累。然而在现代追求快速高效的艺术趋势下,自然越来越多人不愿意进行这种创作,新作品也就显著匮乏。

(二)加大宣传推广力度营造良好的氛围

传承古诗词艺术歌曲文化需要的不仅仅是教育界的努力和付出,更是需要有人民的配合与帮助。所以打造良好的文化社会风气,形成自然和谐的氛围,就能够让其成为一种自发性的行为,从而推动其普及。

(三)丰富教学手段内容多元化发挥作用

越来越多的古风歌曲在各大平台上推出,也涌现出一批优秀的古诗词艺术歌曲创作者,但是对于学校教育教学工作来说,仍旧需要有更加创新和先进的教学手段内容推动教学效果的实现。这就要求教师根据实际教学情况和学生情况,制定有针对性的教学大纲,并引入多元化的教学手段。再者深入一些高校做问卷调查,了解学生对古诗词歌曲的认识和了解,以及对普及古诗词歌曲的需求性。

中华文化强调“以德治国、以文化人”,我们从小在传统文化的氛围中长大,学习传统文化后会产生心灵共鸣,这就是传统文化教化人心的作用。[1]但是近年来,传统文化在大学教育中的缺失,加之学生自身对思想政治教育的疏离,导致部分人失去人生目标,陷入迷茫与困惑。韩愈《师说》有云,“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即教师要向学生传授道德观念,教授专业知识和技能,为学生解开困顿、迷惑,三者缺一不可。因此,所有教师都应有教育学生修身养德的责任,而古诗词艺术歌曲的学习和理解,正好可以弥补传统文化的缺失。

通过学校的教育普及,做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人。学校的教学传播,凸显了中国古诗词歌曲不断延续的广阔艺术空间,能对中国古诗词歌曲的传承和研究起到保护作用,是为中国世代积淀下来的古诗词艺术资源提供了一条切实的保存、保护、发展和创新的路径,也是我们传承中国传统文化不可或缺的纽带。让中国古诗词歌曲,普及全国、走向世界,像人们欣赏西方的交响乐一样来欣赏中国的古典诗词歌曲,从而更好地传承中国博大深邃的传统文化。

结 语

随着我国对于精神文明建设,以及文化传承弘扬的重视程度不断提高,中国古诗词艺术歌曲在音乐领域中的地位显著提升,受到了越来越多人的关注与喜爱。但是基于目前我国传统教育教学理念的限制与影响,在其普及和推[JP2]广上仍旧存在较多的阻碍与不足,对于当代缺乏传统文化学习普及的教育现状来说,有必要深入探究其与现代背景的融合。作为中国人应该唱好自己国家民族的歌曲,将中国文化的博大精深发扬光大,保护中国传统文化从我们做起。

]注释:

[1][ZK(#]朱玉芳将传统文化融入高校专业教育[N]光明日报,2018-12-20

[2]杨曙光中国古典诗词艺术歌曲赏析与演唱[M]北京:人民音乐出版社,2018:3

(责任编辑:张洪全)

作者:朱莹 赵晓晓

第2篇:中国古诗词艺术歌曲演唱特征

[摘 要]在我国悠久的历史文化中,诗词艺术具有非常高的地位。诗词是人类表达感情的重要语言工具,古代文人墨客习惯用诗词来表达自己的情感。孔子曾说过一句话“不学诗词何以知礼?诗可以兴、可以观、可以群、可以怨。”由此可见古诗词具有多元化的作用,并且古诗词也可以用于演唱,本文就针对我国古诗词艺术歌曲的演唱技巧与特征进行阐述,为古诗词艺术歌曲的传承与发扬贡献自己的力量。

[关键词]古诗词艺术;演唱技巧;特征

[

[收稿日期]2021-01-14

[作者简介]王 颖(1998— ),女,贵州大学音乐学院硕士研究生。(贵阳 550025)

从题材与形式上来分析,我国的古诗词艺术歌曲与西方的艺术歌曲之间存在共同之处,两者都是通过诗词的形式来表现作者的情感与意境,而不同之处在于,中国古诗词主要是通过吟诵的方式进行演唱,本身就具有韵律与节奏感,音乐主要是起到渲染烘托的作用,因此我国的古诗词艺术歌曲,在声乐领域中具有较大的影响力,传承的范围也比较广泛。古诗词艺术歌曲的主要代表有青主、黄自、赵元任等作曲家的作品,直到如今他们的作品都在被大量的歌唱者演唱。

一、中国古诗词艺术歌曲的发展

要掌握古诗词艺术歌曲的演唱技巧与特点,首先要对它的创作特点与手法进行深入地了解,我国艺术歌曲的发源时期是在20世纪初,并且大部分艺术歌曲创作技法都融入了欧洲浪漫派的艺术特点。代表人物主要有青主、黄自,青主所创作的《大江东去》《我住长江头》等作品,受到了广大艺术歌曲传唱者的青睐,这两首歌曲也是他的代表作品,而黄自所创作的《花非花》《点绛唇·赋登楼》等作品也非常受欢迎[1]。除此之外,在同一时期出现的古诗词艺术歌曲还有刘雪庵的《红豆词》、谭小麟的《清平调》等,这些作曲家的作品将古诗词艺术的典雅与独特之处表现得淋漓尽致。古诗词艺术歌曲与西方的传统艺术歌曲之间也是存在相同点的,并且它们也都在不断地发展与传承。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人们的社会环境与文化审美观念也都发生了改变,古诗词艺术歌曲的地位出现了变化,艺术歌曲渐渐退出了人们的视线。在这个时期,古诗词艺术歌曲主要在一些国外留学作曲家们的作品中出现,他们开始将现代化元素融入到古诗词歌曲的创作中,创作风格出现了较大的差异。比如作曲家林乐培,他先是在加拿大留学,后来又在香港大学任职。它所创作的《李白夜诗三首》,是将独唱与管弦乐结合所形成的声乐套曲。这一作品是其在美国居住时所创作的,具有较高的艺术价值,同时也展现了林乐培独特的音乐特征;谭小麟也曾经在美国留学,后返回国内在上海国立音专任职,他开创了现代作曲观念技法,他所创作的作品,在文学底蕴与音乐修养方面具有极深的造诣,这与他受到西方作曲因素熏陶有关。古诗词艺术歌曲的演唱不仅需要唱得好,并且还要能够领悟到作品的精髓,将歌曲的内在情感传递给观众。中国诗词艺术歌曲在情感意境和文化底蕴方面意义更加深厚,并且需要演唱者控制好演唱的情感。而这也是古诗词艺术歌曲与西方艺术歌曲之间最大的差异点,西方艺术歌曲只需要在演唱的过程中,将语言与音乐结合来打动观众,而我国古诗词艺术歌曲需要将自己的情感融入到音乐作品中,通过情感与音乐的完美结合来触动观众,与观众产生情感共鸣,这是古诗词音乐作品演唱的最高境界。在笔者看来,古诗词艺术歌曲学习的最佳方式,首先是学会吟诵古诗词,这里所说的吟诵,是指能够通过抑扬顿挫的方式将其语调表现出来,在吟诵的过程中深入体会诗词的内在情感与氛围,明白诗人所表达的意境。在演唱的过程中,要将自己置身与诗词中,去了解它,去熟悉它,这对于作品的理解非常有利。其次,我国古诗词有一个非常突出的特点,就是其结构以起承转合为主,演唱者在练习歌曲时,一定要认真研究它的曲式结构,打造出歌曲演唱的画面感,将诗词作家的內在情感完美地呈现出来,这对演唱者细节的把控要求十分严格[2]。

二、中国古诗词艺术歌曲演唱技巧

我国古典诗词歌曲的演唱是有相应技巧的,在演唱歌曲时,要对歌曲的背景和文化底蕴有深刻地了解,除此之外还需要了解曲调的风格,是属于古典风格的歌曲还是属于现代风格的歌曲,古诗词的曲调风格还有很多,比如戏曲风格、中西合璧风格等,只有对这些内容有全面的了解之后,演唱者才能将歌曲演唱好。比如在进行古典风格的古诗词歌曲作品演唱时,就需要通过吟唱的形式来进行发声,而演唱中西合璧风格的古诗词歌曲作品就需要借鉴西方歌曲的演唱方法,而演唱戏曲风格的古诗词歌曲作品,就需要对戏曲的韵律以及唱腔等风格特点进行深入的了解,这样才能使演唱者的表演更加完美。从演唱技巧方面来说,我国古典诗词歌曲主要分为四个方面的内容。

(一)呼吸与音量的把控

本段内容以《西洲曲》为例,进行古典诗词演唱技巧的分析,《西洲曲》是南朝乐府民歌中的一篇著名作品。这首古典诗词歌曲的改编作者是一位现代作曲家,这首歌最初是由宋祖英在博士音乐会上进行演唱的,而此歌也因此一曲成名。《西洲曲》的旋律十分优美,主要以抒情和叙事为基调。在演唱时,对于呼吸和音量方面的处理要求比较高,曲调的起伏虽然并不大,但是休止符的运用比较频繁,并且曲式的变化也比较多,演唱者需要注意控制呼吸与音量。比如“忆梅下西洲,折梅寄江北”这两句词中包含的休止符就有六处,在演唱时,演唱者要保持不断气,因此在演唱时可以先深呼吸,音量尽量控制小一些,适当就可以了。“单衫杏子红,双鬓鸦雏色”这句词中就没有包含休止符,但是需要将两节词一气呵成地唱出来,所以还是需要在演唱前进行气息调整,在音量上,可以在上一句的基础上,略微加强一些。“西洲曲在何处,两桨桥头渡”这句词还是本歌曲第一段的高潮部分,需要严格控制音量的强弱,需要从强逐渐减弱,最后以弱收的演唱方式,结束本乐句的演唱[3]。在演唱《西洲曲》时,不管是开头部分,还是结尾部分,都需要演唱者将气息以及音量的强弱控制好。正确的呼吸方式可以促进音量的有效控制,音量大小的控制是决定作品能否被赋予生命的关键所在。

(二)共鸣与音色的把控

共鸣是歌曲演唱的灵魂所在。它是将声音控制在腔体中,使其产生振动,是扩大声音的关键所在。共鸣的腔体有很多,包括胸腔共鸣、咽腔共鸣、鼻腔共鸣以及头腔共鸣等。其中胸腔与头腔的共鸣最为重要。在演唱古典诗词作品的过程中,每个腔体之间的共鸣都存在着关联性,共鸣腔体的调整,主要是根据音区的变化来决定的。以歌曲《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为例,这首歌主要描写的是一幅雨夜美景图,全曲的音量变化比较平缓,音色也十分的清晰与圆润。在第一句诗词“明月别枝”中,运用的是散板节奏,演唱者可以自由演唱,但是一定要确保音色的明亮。因此需要使用胸腔共鸣和头腔共鸣并且还要保持气息的饱满,将内心的情感完美地呈现出来。“鸣蝉”这句诗词的音区就比较低,发声也比较深沉,主要通过胸腔共鸣和腹腔共鸣的方式来进行演唱。“听取蛙声”这句诗词演唱时需要进行高低音的交错,所以演唱者需要将气息保持平稳,通过胸腔共鸣的方式来进行演唱。“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这句诗词处于整个歌词的高潮部分,“天外”两个字在整首歌曲中发音最高,因此可以主要使用头腔共鸣的方式来进行演唱,保持音色的明亮。在演唱到高音部分时,需要对气息进行下沉处理,要将全身都放松下来,唱到最后一句“忽见”时,腔体的运用要做到一顿一松,可以结合使用头腔和胸腔这两个腔体来进行演唱,将歌曲中从焦急过渡到惊喜的情绪表达出来[4]。

(三)咬字与吐字的把控

中国语言对于声调与韵味的关注度十分高,在进行古典诗词歌曲演唱时也是如此,需要严格把控歌词演唱的咬字与吐字,咬字是要确保字头发音的准确性与清晰度,为了确保作品演唱的清晰度,与韵味表达的深入性,演唱者在进行作品演唱之前,需要反复地进行作品朗诵,在朗诵诗词的过程中,一定要控制好字头、字腹、字尾的发声,然后再根据朗诵的诗词语句发声形式来进行歌曲的演唱。以古典诗词歌曲《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为例,歌词“明月”中“明”字的发音,一定要将字头咬出来,再过度到字腹,最后再是归韵,然后再将“月”字唱出来。以此类推,歌词演唱时,每个字的发音都需要归韵到韵母之上,在字咬完之后,再将气息松下来,慢慢进行气息的传递,所有的闭口音都要将其开口唱出来,这样才能确保歌词演唱的清晰度,才能使观众听清楚演唱者的发声内容。

(四)节奏与速度的把握

《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是一首古典风格的乐曲,它的演唱方式偏向于古诗吟诵,作品运用的是四分之四拍节奏,以慢板节奏为主,在节奏的把握上是非常容易的。这首古诗词作品所描绘的是黄沙岭的夜景,因此在节奏上会比较偏向舒缓一些,歌曲的演唱节奏比较慢,如第一节“明月别枝”的演唱,在节奏和速度上的控制比较自由,属于散板类,从歌词“惊鹊”开始,演唱速度就逐渐恢复到了正常节奏[5]。在乐曲的演唱过程中,会用到一个八拍的间奏,将阴雨和微微飘雨的景色烘托出来,“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这两句歌词运用的旋律与节奏有切分、符点、擞音、顿断等,可以运用轻巧跌宕的唱法将其意境烘托出来,把街道行人得知暴雨即将到来的焦急的情感传递处理。在这一过程的演唱中要着重突出演唱技巧。歌曲的最后以散拍自由的节奏与旋律收尾,带给观众灵活、完美的听觉享受与视觉盛宴。

三、中国古诗词歌曲演唱风格分析

(一)中西合璧风格

这一类型的古典诗词歌曲,是在近现代时所诞生的,作曲家主要通过引进西方先进的作曲方式,结合优美的音乐旋律,将古诗词所描绘的人物与景色,以及作者在创作时的内心情感表现出来,在近现代历史上,这样类型的作品有很多,比如《梅花引》《满江红》等作品,“中西合璧”类演唱风格的古典诗词歌曲,

不仅融合了西方艺术歌曲的创作方式,同时还借鉴参考了传统民族音乐特色,使得歌曲即有古典雅韵之感,又有民族的特色。通过运用西方的作曲方式,将演唱者的气息、吐字与音色完美的融合在一起,使作品的韵味得到了完美地呈现,在演唱和聆听的过程中,人们可以感受到古典韵律之美,还可以将西方唱法转化为民族化、中国化的演唱方式,可以将我国的古典诗词艺术发扬到国外,对我国历史文化的传播起到了不可估量的作用,同时也可以让更多的外国人,了解到我国的传统文化与历史。

(二)古曲风格

这一类型的古典诗词艺术歌曲,主要就是通过对古代所留存下来的乐谱进行现代化的改编,使其形成歌曲作品,它的诗词与音乐旋律都是古代人所创作的。我国出现的第一部古曲风格艺术歌曲就是《诗经》,并且这些歌也是古曲风格艺术歌曲中的代表作品。这些歌曲以古代的歌词曲调和音乐旋律作为主体,是我国最早形成的古诗词艺术歌曲作品。这些古曲,一般都是以古琴作为伴奏的乐曲,并且都是一个字匹配一个音调,来进行填词创作和演唱的。演唱的形式也是以吟诵为主。古琴的音色与古诗词的吟诵之间结合起来,让听众听起来就像是在诉说作者的内心情感一般,曲调比较倾向与平稳、悠扬、娴静,带给听众一种清新、舒缓,引人入胜的感受,比如作品《凤求凰》等[6]。

(三)戏曲风格

这类风格的艺术歌曲,在我国古典诗词歌曲中属于一种比较独特、别致的乐曲类型,它是将传统曲调与戏曲的唱腔进行结合,不仅具有艺术歌曲的抒情感也有戏曲独特的腔体共鸣与曲调韵味。戏曲风格的古典诗词歌曲种类十分多,比如《七律·送瘟神》这是一首昆曲风格的艺术歌曲;还有《卜算子·咏梅》,这是一首京剧风格的艺术歌曲,这些都是非常优秀的艺术歌曲作品。除此之外还有一些以评剧、梆子腔等戏曲风格为基础的古典诗词歌曲作品。

(四)现代风格

这一类型的古典诗词音乐作品,主要是在歌词上选用古诗词,而在作曲上主要以现代乐曲风格为主,将这两者相结合之后,就得到了现代风格的古典诗词音乐作品。在现代乐曲的运用上主要采用十二音或者是无调性的音乐曲调,这类古典艺术歌曲在歌词,乐曲体材和风格上,都进行了非常大胆的创新,并且展现出了它独特、个性、现代化的音乐特点,歌曲的艺术性更加丰富与深刻,同时也使得古诗词音乐作品的发展更加多元化,古诗词与现代乐曲风格融合一直都存在,但是很多现代风格的作品都无法成为经典,导致这一问题的原因主要是由于这一类型的音乐作品,在歌曲的可听性上缺少优势。因此,导致这一类型的音乐作品,在创作和发展上受到了极大的影响。现代风格的古典诗词音乐作品,主要有宋祖英所演唱的《越人歌》《钗头凤》以及《西洲曲》等。

结 语

古典诗词藝术歌曲,是一种特色鲜明、风格多元的音乐形式,是我国诗词文化与音乐文化融合的瑰宝。中国古典诗词歌曲体裁新颖,风格独特。演唱古典诗词歌曲不仅能够有效展现我国的优秀历史文化,并且也让我们对中国的发展历史与文明有更加深入地了解。并且最为重要的是,它可以对我们的品德以及审美观念进行熏陶与提升,有着非常深厚的感染力。古典诗词艺术歌曲可以实现对人的教育与品德培养,同时也是对我国传统文化的一种传承与发扬。

注释:

[1]

余翌子.浅析艺术融合视域下中国古诗词艺术歌曲的演唱风格及特征[J].今古文创,2020(46):29—30,46.

[2]张洋洋.中国古诗词艺术歌曲《虞美人·听雨》的创作特征及演唱分析[D].华中师范大学,2020.

[3]张 贵.中国古诗词艺术歌曲演唱特点及风格——以《枫桥夜泊》为例[J].四川戏剧,2019(12):96—99.

[4]李芳屹.阳春白雪 高山流水——试论中国古诗词艺术歌曲的特征及演唱[J].乐府新声(沈阳音乐学院学报),2010(03):190—191.

[5]严雨琦.古诗词歌曲《枫桥夜泊》的艺术特色及演唱浅析[J].北方音乐,2020(03):89.

[6]周 洁.“中西兼顾”演唱中国古诗词艺术歌曲——润腔技巧与机理教学原理在声乐教学中结合运用之初探[J].北方音乐,2016(21):154.

(责任编辑:张洪全)

作者:王颖

第3篇:浅谈《中国诗词大会》对中国传统诗词文化的诠释

摘 要:《中国诗词大会》作为原创类电视文化节目,将传统诗词文化与现代传媒相结合,实现了对中国传统诗词形式与内容上的崭新诠释,并为电视文化类节目的发展提供了创新的启示。通过分析《中国诗词大会》成功的因素,探究其创新模式,可以为电视节目对传统文化传承寻找策略,为文化建设指明方向。

关键词:《中国诗词大会》 传统文化 电视传媒 文化基因

《中国诗词大会》是中央电视台科教频道自主研发的一档大型演播室文化益智节目,以“赏中华诗词,寻文化基因,品艺术之美”为宗旨,通过多样的比赛形式,从名家名篇入手,深入探究诗词背后的典故与情感,为观众展示了中华诗词文化的博大精深。《中国诗词大会》播出后,得到社会的广泛好评,节目本身也成为传承中国诗词文化的有力载体,实现了传统文化的现代化传播。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大”时提出,要坚定文化自信,推动社会主义文化繁荣兴盛。把文化建设作为现代化建设的重要方面之一,符合当下人民的精神生活需求,也是改变文化市场娱乐化、庸俗化状况,提高人民审美层次的不二法门。因而,推进传统文化传承方式的现代化,是响应文化建设的重要举措,《中国诗词大会》的成功播出为这一要求提供了先进范例,是弘揚传统文化政策的落实,亦是新时代背景下电视文化类节目模式上的创新。

一、《中国诗词大会》的创新模式

《中国诗词大会》的播出在短时间内引起了巨大的社会反响。第一季播出后,传统诗词文化以电视文化类节目的方式呈现在观众面前,使人耳目一新,引起了诗词热的现象;2017年春节期间,《中国诗词大会》第二季成为热门综艺节目,2月7日的收官战更是收视率突破1%,以市场份额超过第二名30%的绝对优势雄踞收视榜榜首。节目引起广泛关注,不仅因为传统诗词文化唤醒了观众的文化基因,更在于其传播媒介与节目设置的创新。

(一)精巧的现场布置与舞台效果

《中国诗词大会》的节目现场,借助现代技术,在舞台效果与现场布局上精心设置,为观众带来视觉和听觉上的冲击。节目舞台呈现出立体的、多空间纵横错杂的视觉效果,采用高清的影像技术,配合LED大屏幕与疏密得当的灯光,营造出高雅、庄重的氛围。同时,节目的动画效果以中国风、水墨画为主,配合传统乐器如古琴、琵琶等,在听觉上使观众舒缓、放松,自然而然地带入古典诗词的意境。针对比赛中不同主题的诗歌,大屏幕上缓缓出现诗歌中相关的意象,如“小桥”“人家”“明月”“翠竹”等,具有很强的感染力,给人以身临其境之感。借助鲜明而富有特色的舞台效果,将观众带入诗词所营造的氛围中,在听觉与视觉的双重刺激下,加深对节目中诗词的印象。与此同时,现场的场景布置也十分考究,现场百人团的落座形式模拟古希腊“斗兽场”的半圆形看台,在选手击败百人团时,舞台呈现“万箭齐发”的效果,文化气息浓厚。录制过程中,三台摇臂摄像机捕捉整个演播室全景,在选手答题的最后几秒钟,特写镜头及时抓住主持人、嘉宾和选手本人的表情,细节加上扣人心弦的现场配乐,电视受众即使未能参与录制也能体会到真实的紧张感。中国传统诗词的独特魅力在于其通过典型的意象营造出特有的意境使人沉浸其中,《中国诗词大会》的舞台效果更是在感官上加深了体验,还原了意境的真实性,对诗词情感有更加直观的把握。因此,观众在观看节目时,不仅着眼于比赛的竞技元素,还能享受到诗词文化带来的审美体验。丰富多元的舞台效果既为现场观众渲染了比赛氛围,又给电视观众带来了现场感受,使节目在张弛有度的气氛中顺利进行。

(二)多样的比赛内容与规则设定

作为传承中国古典诗词文化的电视类节目,《中国诗词大会》不同于一般竞技类节目,它既结合诗词文化的特色,又融入竞技性,由此设计的比赛规则在对选手的考察中展现了背诵功底与文化理解的统一。节目形式亦具有较高的参与度,无论身处现场还是电视机前,观众都能参与其中,增加了节目的接受范围。在“个人追逐赛”中,四位挑战者与百人团同步答题,选手亦可采用“横扫千军”“你说我猜”“出口成诗”其中一种方式进行自救。每道题目回答完毕后都由知名学者进行专业点评,挖掘诗词内容,展现其中蕴涵着的生活主题与积极精神,如保家卫国、守法重孝、向往田园等。在点评过程中,评委往往采用据典溯源的方式,既将诗词的写作背景、思想主题表述出来,又结合典故,为观众讲述故事,深入浅出,富有感染力。节目最有看点的环节是“飞花令”,它原为古人行酒时的游戏,具有较强的竞技性,既考验了选手的诗词积累,又突出了比赛特征,呈现给观众的是诗词文化的碰撞与享受。作为电视文化类节目,《中国诗词大会》并没有简单、生硬地考查参赛选手的唐诗宋词的记忆能力,而是通过精彩的赛制,利用娱乐、竞技等受众喜闻乐见的方式将诗词文化加以传播。这种接地气又富有趣味性的形式,可以有效地拉近受众同节目的距离,激发受众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原始印象。

(三)传统文化符号与中国元素的嵌入

《中国诗词大会》之所以能取得成功在于它将中国元素融入节目中,并借助特有的文化符号向观众传达诗词信息,充分唤醒了国人的文化基因。片头及宣传片均以大气磅礴的中国水墨画为铺垫,颇具中国传统色彩。节目的名称与诗词的呈现均采用行楷等书法字体,配合传统文化意象,如“明月”“小船”“茅屋”等不同主题,充分调动观众的兴趣,激发其内在想象力。在节目中,无论是主持人的措辞、评委的点评都讲求语言的精当得体,既与高雅的传统文化本身相照应,又增加了节目的趣味性,音乐、服饰等选用也以中国传统文化元素为素材。中国传统诗词讲求言有尽而意无穷,将中国元素融入节目的灯光、舞台、音乐中,借助符号的不可言说性,使观众与选手在无意识中进入诗词语言外的独特意境,带来身临其境的体验。由此,《中国诗词大会》巧妙地将“中国”与“诗词”结合起来,借助文化符号传达了诗词特有的中国特色,并把传统文化的理念、习俗、价值观注入节目之中,唤起蕴藏在观众心底的文化基因,这种文化基因以文化符号为媒介,以诗词为载体深入中国古代的历史、艺术、科学、建筑、哲学等领域,无疑扩大了“诗词”本身的关注范围,增强了节目的广度。而将文化符号与动态的舞台竞技相结合,经过专家学者的点评,亦能激发观众的兴趣,引导具有一定文化积累的受众,顺延着被激活的文化基因,探究“诗词”背后的深意,增加了节目的深度。

二、《中国诗词大会》的意义与反思

在电视媒体竞争激烈的今天,《中国诗词大会》的出现让大众耳目一新,作为一档植根于传统文化,锐意创新的精品节目,它积极响应习近平总书记对党媒提出的“丰富人民精神世界、增强人民精神力量”的要求,同时又注重诗词格调,兼顾节目的可看性,在形式和技术上做出了一系列的创新和尝试,最终使节目得到了广泛的认可。节目本身的最大优势就在于兼顾了现代传媒与传统诗词文化的特点,并与文化节目有效地结合。现代传媒可以突破地域、时空关系,打破经济、文化等条件的限制,传播者与受众很容易连为一体,营造一种虚拟的在场性,而传统诗词文化的理解既需要切身的体悟,传递的价值观又具有文化的普遍性意义。

《中国诗词大会》通过现代传媒,跨越了传统的在场性文化交流,以电视节目的形式向不同阶层、不同职业的观众传播古典诗词文化,将常人束之高阁的古典诗词通过比赛的方式,释放其内在价值与精神倡导,让更多观众了解到中国文化的魅力。与此同时,《中国诗词大会》抓住了诗词文化与百姓兴趣的契合点,让每個对诗词文化有兴趣的人,通过比赛的方式深化对诗词的认识;让文化水平较低的观众,先由节目的竞技性产生注意,再培养对传统诗词文化的兴趣。唐诗、宋词作为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影响最为广泛的精华,中国百姓即使不懂诗词的思想内涵,也能吟出李白、杜甫等人的诗句,这是根植于中国人心中的文化基因。节目正是抓住了这一点,让诗词文化以最接地气的方式进入观者的情感中,将原本晦涩拗口的诗词理论通俗化,深入浅出,为更多人提供了解传统文化的途径。

据统计,《中国诗词大会》第二季首重播吸引4.87亿观众收看;10期节目35中心城市平均收视率为1.65%,总决赛收视率更是高达 2.39%。“中国诗词”“主持人董卿”“才女武亦姝”等成为搜索关键词。从数据上看,节目受众的参与度高、社会效益丰厚,是一档成功的电视文化节目。节目播出后,在网络上与社会上产生了“诗词热”“诗词风”,传统诗词文化重新进入了百姓的视野,并成为焦点话题,对社会精神文明建设具有良好的导向性作用。《中国诗词大会》以原创类文化节目的创新性方式,获得了传统文化与现代传媒结合的成功,然而诗词文化传播的背后,依旧有一些问题值得思考:现代传媒技术是否对传播传统文化有普遍的利好?传统文化的内涵是否会在电视节目的竞技性与娱乐性中丢失或曲解?

在《中国诗词大会》后,《朗读者》《经典永流传》等节目相继播出,文化领域的传播不仅局限于诗词,更扩大了范围,由节目而产生了一定社会文化现象。尽管节目使得传统文化更加通俗化,而文化本身却在一定程度上成为节目的附属品,观众过多地将视线放在节目的比赛性上与参赛选手中,一些观众真正看重的是同参赛选手一同答题竞争的体验感,来自各行各业的参赛选手与诗词之间的种种故事,成为观众观看节目的新鲜之处。因此,节目播出后,一些观众将知人论世的习惯置于选手或节目上,“外卖小哥夺冠”“才女武亦姝”等成为关键词。

某种程度上,《中国诗词大会》是对节目内容的扩充,但在形式上依旧没有跳出传统的比赛竞技的范畴,倘若节目本身只是达到普及的目的,《中国诗词大会》可以说较好地完成了它的任务,但毕竟电视节目作为“消费性文化”,其性质决定了它难以真正承担起传承文化的使命,社会上的观众普遍对大众传媒的认知要高于对传统文化的认知,他们真正关注的是让人耳目一新的节目,而并非节目本身所承载的文化。拉斯韦尔的 “三功能说”强调大众传播具有环境监视功能、社会联系与协调功能和社会遗产传承功能,因而《中国诗词大会》是借助现代传媒传播传承传统文化的常识,也是中国文化市场发展过程中的创新模式。尽管它承载文化传承载体的地位值得商榷,但节目本身为大部分人了解传统文化提供了切口,亦是在倡导电视节目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相结合的背景下的良好案例。

三、结语

《中国诗词大会》为原创类电视文化节目开辟了新的领域,成为我国综艺节目的标杆。节目的成功播出既是国家推进社会主义文化建设背景下的成功尝试,也为电视节目形式上的创新提供了启示。传统文化通过电视传媒获得了新的诠释,从常人隐性的文化基因转化为显性的文化现象,为文化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如今,《中国诗词大会》仍在播出,观众对诗词的热度依旧不减,可见尽管电视文化类节目本身作为文化传承的载体容量值得考量,但它带来的社会影响是当代中国文化建设不可忽视的成果。因此,深入探究中国传统文化的特质,并以更有效更创新的方式加以诠释,才能为当代文化的发展输入新鲜血液,在现代媒体与传统文化的交融中,提高传统文化在国际的文化自信与竞争力。

参考文献:

[1] 袁姝月.央视文化类节目的创新与传承——以《中国诗词大会》和《经典咏流传》[J].今传媒,2019(9):108-109.

[2] 赵衎.《中国诗词大会》对中国传统文化的传播[J].科技传播,2019(16):150.

[3] 方佳辰,罗彬.传播学视阈下的原创文化类电视节目分析——以《中国诗词大会》第二季为例[J].今传媒,2017(4):90.

[4] 朱瑞.新媒介事件情境下自主创新节目的传播构建分析——以《中国诗词大会》为例[J].新闻研究导刊,2017(5):82.

作 者: 张文博,张扶摇,朱舒仪,均系江苏师范大学敬文书院汉语言文学(师范)专业在读本科生。

编 辑: 曹晓花 E-mail:erbantou2008@163.com

作者:张文博 张扶摇 朱舒仪

第4篇:中国古典诗词常识

▲中国古典诗歌常识

一、诗

(一)古体诗 1.古体诗

①四言古诗——《诗经》最早;②五言古诗:成熟于汉代③七言诗:成熟于唐代 2.乐府诗——标题加上“歌”、“行”、“引”、“曲”、“吟”、“歌行”

(二)近体诗(形成于唐代) 1.绝句——①五言绝句;②七言绝句 2.律诗——①五言律诗;②七言律诗;③排律

二、词

1.最初成为“曲子”、“杂曲子”、“曲子词”,也称作“诗余”、“长短句”、“倚声”、“填词”,词起源于隋唐,盛于宋,随着金元北曲盛行二衰。原本是配乐而歌唱的一种诗体,发展中逐渐与音乐分离。 2.词的分类

①按字数分为:小令(≤58字)、中调(59-90字)、长调(≥90字) ②按风格分为:豪放派(苏轼、辛弃疾)、婉约派(刘永、李清照)

3.词牌——也称词调,指写词一句的乐谱,决定了词的字数、句数及平仄声韵。

三、曲

1.散曲——①小令(短小的曲子);②套数(散套) 2.戏剧——①杂剧;②传奇(已供演出的剧本)

▲上古时代

没有文字,只有口头传唱的歌谣。

▲春秋

《诗经》是中国最早的诗歌总集,收录周初到春秋305篇诗歌,又被成为“诗三百”。汉代始被称为《诗经》,列为“五经”之一。《诗经》分为:风、雅、颂三类,多用赋、比、兴收发,四言为主,重叠反复、现实主义。

▲战国

屈原(屈平),我国第一位爱国主义、浪漫主义诗人,世界文化名人。开创楚辞新体诗,著有《离骚》(自述性质,古代最长抒情诗)。西汉刘向所编《楚辞》,以屈原的作品为主。诗经中的“国风”与“离骚”合称“风骚”,称为文学的代名词。

▲两汉

乐府民歌,又称“乐府诗”、“汉乐府”,是可以配乐的诗,叙事性强。乐府是汉武帝时期建立的音乐机关,负责作乐、训练演员、采集民歌。名篇有:《陌上桑》、《长歌行》、《上邪》、《十五从军征》、《孔雀东南飞》(与《木兰辞》合称“乐府双璧”)。

▲三国

三曹,建安风骨。

曹操(魏武帝),著有《魏武帝集》,代表作《苦寒行》、《龟虽寿》、《短歌行》、《观沧海》。 曹丕(魏文帝),其《燕歌行》是中国最早的七言诗。

曹植(曹子建/陈王/陈思王),著有《曹子建集》,三曹中文学成就最高,代表作《野田黄雀行》、《七步诗》、《洛神赋》、《白马篇》。

▲晋代

陶渊明(陶潜/陶元亮/五柳先生),东晋诗人,我国第一位杰出的田园诗人。性情孤傲,辞官归隐,多写田园生活和隐居情趣,讴歌田园风光,对比仕途黑暗虚伪。代表作《桃花源记》、《归来去兮辞》、《归园田居》、《饮酒》。

▲南北朝

谢灵运[南朝],开创山水诗派。

乐府诗[北朝],《木兰辞》、《敕勒歌》、《折杨柳歌辞》。

▲初唐

王勃,“初唐四杰”之一(另三杰:骆宾王/卢照邻/杨炯)。著《王子安集》,代表作《送杜少府之任蜀州》、《滕王阁序》。

陈子昂,唐诗革新运动先驱,《登幽州台歌》被誉为“怀古诗绝唱”,哀而不伤。

▲盛唐

王维(王摩诘/王右丞),“山水田园诗”代表之一,诗人兼画家,苏轼评价“诗中有画,画中有诗”。

孟浩然(孟襄阳),“山水田园诗”代表之一,与王维合称“王孟”,代表作《过故人庄》、《春晓》。

王昌龄(王少伯/王龙标),“边塞诗”代表之一,被誉为“七绝圣手”,擅长边塞诗、宫怨诗,代表作《出塞》、《从军行》。

高适(高达夫/高常侍),“边塞诗”代表之一,代表作《燕歌行》、《别董大》。 岑参(岑嘉州),“边塞诗”代表之一,与高适合称“高岑”。 李白(太白/青莲居士),“诗仙”,浪漫主义诗人。

杜甫(子美/少陵野老/杜拾遗/杜工部),现实主义诗人,“诗圣”、“诗史”。韩愈评价“李杜文章在,光焰万丈长”。

▲中晚唐

韩愈(退之/韩吏部/韩文公/韩昌黎),“唐代古文运动”倡导者,“唐宋八大家”之一,与柳宗元合称“韩柳”,与孟郊合称“韩孟”。 孟郊(孟东野),苦吟诗人代表,擅长五言,多苦寒之音,与贾岛合称“郊寒岛瘦”,代表作《秋怀》、《贫女词》、《游子吟》。

白居易(乐天/香山居士),“中唐新乐府运动”主要倡导者,与李白、杜甫合称“唐代三大诗人”,与元稹合称“元白”,现实主义伟大诗人,主张“文章合时而著,诗歌合事而作”。代表作《秦中吟》、《新乐府》(含《卖炭翁》)、《长恨歌》、《琵琶行》。

刘禹锡(梦得/刘宾客),与柳宗元合称“刘柳”,与白居易合称“刘白”,代表作《陋室铭》、《乌衣巷》、《竹枝词》。

李贺(长吉),“诗鬼”,代表作《雁门太守行》、《金铜仙人辞汉歌》。

柳宗元(子厚/柳河东/柳柳州),“唐代古文运动”倡导者之一,“唐宋八大家”之一。我国第一个把寓言正式写成独立文学作品的作家,开拓古代寓言文学发展的新阶段。代表作《捕蛇者说》、《三戒》(含《黔之驴》)、《永州八记》(含《小石潭记》)、《渔翁》、《江雪》。 杜牧(牧之/杜樊川),擅长七律七绝,散文化作赋,代表作《阿房宫赋》、《江南春绝句》、《清明》、《泊秦淮》、《秋夕》。

李商隐(义山/玉溪生/樊南生),代表作《行次西郊作一百韵》、《乐游原》、《锦瑟》、《无题》。

▲五代

李煜(重光/李后主),南唐国主,变伶工之词为士大夫之词,与其父李璟合刻《南唐二主词》,代表作《虞美人》、《相见欢》、《浪淘沙令》。

▲北宋

范仲淹(希文/范文正),豪放派,代表作《岳阳楼记》、《渔家傲》、《苏幕遮》。

柳永(三变/耆卿/柳七/柳屯田),婉约派代表,大量创作慢词(长调),扩充词的体制容量,代表作《雨霖铃》、《八声甘州》,结成《乐章集》。

欧阳修(永叔/醉翁/六一居士),北宋文坛领袖,“唐宋八大家”之一,与宋祁合修《新唐书》,独撰《新五代史》(含《伶官传序》),代表作《醉翁亭记》、《秋声赋》、《六一词》等结成《欧阳文公集》,其《六一诗话》是我国第一部诗话。

王安石(介甫/半山/临川/王荆公/王文公),“唐宋八大家”之一,列宁评价“中国二十一世纪改革家”。代表作《游褒禅山记》、《伤仲永》、《元日》、《泊船瓜洲》。

苏洵(明允/老泉),“唐宋八大家”之一,作品以史论、政论为主,代表作《嘉右集》(含《六国论》)。

苏轼(子瞻/东坡居士),“唐宋八大家”之一,宋代最伟大文人,开创豪放词派,旷达豪迈,能“出新意与法度之中,寄妙理与豪放之外”,与韩愈合称“韩潮苏海”,书法上与蔡襄、黄庭坚、米芾并称“四大家”。代表作《赤壁赋》、《石钟山记》、《题西林壁》、《水调歌头》、《念奴娇》。

苏辙(子由),“唐宋八大家”之一,有《栾城集》

▲南宋

李清照(易安居士),跨南北宋,宋代婉约派成就最高。代表作《武陵春》、《如梦令》、《声声慢》,结为《漱玉词》。

陆游(务观/放翁),绍兴人,爱国志士,中年从军,宦海沉浮,85岁去世,留下9000多首诗,诗多爱国忧民,有杀敌报国,收复北方、统一祖国的信念。

辛弃疾(幼安/稼轩),与北宋苏轼合称“苏辛”,豪放派代表,代表作《摸鱼儿》、《永遇乐》、《清平乐》,结成《稼轩长短句》。

文天祥(履善/文山),民族英雄,状元宰相,宋末起兵抗元,被俘逼降,作《过零丁洋》。 姜夔(尧章/白石道人),代表作《白石道人歌曲》、《扬州慢》。

▲元代

元诗初期,从南宋过来的刘辰翁、赵孟頫等崇唐而诗风清丽婉约,从金过来的元好问、刘因等学习苏轼而诗风古朴豪放。

元诗中期,虞集、杨载、范椁和揭俱斯,号称“元代四大家”。这时出现了一批能运用汉文写作的少数民族诗人,著名的如贯云石、萨都剌等。

元诗末期,出现了许多直接揭露社会黑暗和阶级矛盾的作品,代表诗人如朱德润、王冕等。

▲明代

明诗初期,诗坛代表诗人为宋濂、刘基、高启,他们由元人明,诗文兼擅,对扭转元末纤弱萎靡的诗风起了良好作用。

明诗至明成祖永乐到明孝宗弘治时期,出现了以杨士奇、杨荣、杨溥为代表的台阁体。

弘治、正德年间出现了以李梦阳、何景明等为代表的弘正体,他们提倡学习秦汉古文和汉魏盛唐诗歌,反对台阁诗。

嘉靖、隆庆年间出现了以李攀龙、王世贞等为代表的嘉靖体,吹嘘拟古诗风,认为诗自唐玄宗天宝后都不值一看。

万历年间,出现了以湖北公安人袁宗道、袁宏道、袁中道为代表的公安体,主张"独抒性灵,不拘格套",推许唐代的白居易和宋代苏轼。同时出现了竟陵人钟惺、谭元春为代表的竟陵体,提倡"幽深孤峭"的风格,但诗作又流于晦涩纤巧。

▲清代

清诗初期,诗坛出现两类诗人,一类原为明臣后仕清,如钱谦益和吴伟业;另一类甘为遗民,不肯仕清,如顾炎武、吴嘉纪等。

康熙年间,王士滇以倡导"神韵说"而被尊为清代第一诗人,他的诗以七绝最有特色,表现了一种清新蕴藉的风致。

之后,从康熙末年到乾隆、嘉庆年间,又产生了许多诗歌流派,有代表性的诗人如倡导"格调说"的沈德潜,倡导"性灵说"的袁枚,与袁枚合称"江右三大家"的蒋士铨、赵翼,及诗风质朴泼辣的郑燮。论诗力主"肌理说"的翁方纲,诗作感伤动人的黄景仁等。

第5篇:小学古诗词诵读及其课外名著常识

一、填空(60分)

1.古往今来,当人们身处困境,进退两难时,便自然而然吟咏起陆游《游山西村》中的名句: , 。

2.咏雪,古今多少人,惟唐代诗人岑参在《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一诗中写得最绝:“

, 。”

3.赠别诗在中国古代诗词中占有相当的比率。不少诗句至今仍被人们广为传诵。王维在《送元二使安西》中通过“ , ”来表达对友人的深挚感情;李白在《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中借景抒情,用“ , ”含蓄地表达对友人的依依不舍之情;李白在《赠汪伦》中以水之深喻情之深,化无形为有形的名句是“ , 。”而高适在《别董大》中用“ , ”安慰朋友;王勃更是乐观,他在《送杜少府之任蜀州》用“ , ”寄语远方朋友,表明只要心心相印,哪怕距离遥远,也会觉得近在咫尺。

4.搞好西部开发,重要的是做好退耕还林,以期在西北沙漠中兴起绿洲,在戈壁中出现草原,再现《敕勒歌》中的“ , , 。”的景象。

5.《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中蕴含哲理,表明新事物必将取代旧事物的诗句是: , 。

6.《天净沙秋思》中用九种景物构成一幅画面的句子是: , , 。

7.《过零丁洋》中最能体现文天祥崇高民族气节的两句话是: , 。

8.“雨”是古代诗人笔下常见的景物,如“清明时节雨纷纷”,请你再写出两句含“雨”字的诗句①。 ② 。

9.古诗词中描写秋季景色的名句有很多,请写出两句:

①。 ② 。

10._______________,早有蜻蜓立上头。(杨万里《小池》)

11.洛阳亲友如相问,_______________。(王昌龄《芙蓉楼送辛渐》

12.接天莲叶无穷碧,_______________。(杨万里《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

13._______________,明月何时照我还。(王安石《泊船瓜洲》)

14.日出江花红胜火,_______________。(白居易《忆江南》)

15.大漠孤烟直,_______________。(王维《使至塞上》)

16.长风破浪会有时,_______________。(李白《行路难》)

17.随风潜入夜,_______________。(杜甫《春夜喜雨》)

18 _______________.,霜叶红于二月花。(杜牧《山行》)

19.乱花渐欲迷人眼,_______________。(白居易《钱塘湖春行》)

20.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此事古难全。(苏轼《水调歌头》)

21.落红不是无情物, _______________。(龚自珍《己亥杂诗》)

22._______________,似曾相识燕归来。(晏殊《浣溪沙》)

23.春蚕到死丝方尽,_______________。(李商隐《无题》)

24.日月之行,若出其中。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曹操《观沧海》)

25.粉骨碎身浑不怕,_______________ 。(于谦《石灰吟》)26.欲把西湖比西子,_______________ 。(苏轼《饮湖上初晴后雨》)

27.醉卧沙场君莫笑,_______________。(王翰《凉州词》)

28._______________,夜半钟声到客船。(张继《枫桥夜泊》)

29._______________,总把新桃换旧符。(王安石《元日》)

30.春色满园关不住,_______________。(叶绍翁《游园不值》)

二、选择题(10分)

39.下列故事不是《三国演义》中的一项是()

A.三顾茅庐B.三气周瑜C.桃园三结义D.三打祝家庄

40.下面对文学名著的点评不正确的一项是()

A.《格列佛游记》是一部杰出的讽刺小说,作者用虚构的情节和幻想的手法,揭露批判了当时英国统治阶级的腐败与罪恶。

B.《童年》是高尔基以自身经历为原型创造的自传体小说三部曲中的第一部,这部小说生动地再现了19世纪七八十年代俄罗斯下层人民生活状况。

C.《鲁滨逊漂流记》的主人公鲁滨逊热衷于航海,性格坚毅。他在小人国、大人国历险多年,吃尽千辛万苦,终于得到了可观的财富。

D.《水浒》中的英雄性格各不相同,但在“义”这一点上却是共同的。晁盖劫取生辰纲是“义”,宋江私放晁盖是“义”,鲁提辖拳打镇关西也是“义”。

41.某班图书角藏有:①《呐喊》②《子夜》③《安徒生童话》④《骆驼祥子》⑤《女神》⑥《伊索寓言》⑦《柳河东集》⑧《欧阳文忠公文集》等文学作品。“拓展式”研究性学习小组想研究鲁迅、郭沫若、欧阳修、安徒生四位作家的作品,借书顺序正确的一项是()

A.①⑤⑧③B.①④⑦③C.②⑤⑧⑥D.②⑤⑦⑥

42.《灰姑娘》、《小红帽》是哪部名著的故事?()

A.《安徒生童话》B.《格林童话》C.《伊索寓言》D.《一千零一夜》

43.《新课标语文学本》(初中卷3)中最后一个单元是“文学大家陶渊明”,下面哪部作品不是陶渊明写的?()

A.《五柳先生传》B.《归园田居》C.《饮酒》D.《醒心亭记》

三、填空题(30分)

44.我国古典名著《水浒》中,有个“倒拔垂杨柳”的好汉,他的名字是。“孙悟空大闹天宫”的故事出自《西游记》,请你用概括的语言,再写出其中一个有关孙悟空故事的名字:。

45.我国古典文学名著《三国演义》中塑造了一个过五关斩六将、千里走单骑的英雄形象,这个英雄是。这部书中有关这个英雄的传奇故事还有许多,请用最简洁的语言写出一个故事的名字:。

46.《新语文读本》(初中卷3)中第九单元是“聆听泰戈尔”。泰戈尔是(国)的著名诗人,他的作品有《》等(请写出任何一部)。

47.法国罗曼罗兰写的《名人传》是三位大师级人物的传记,这三位大师是:米开朗琪罗、、。

48.保尔柯察金是前苏联作家写的长篇小说《》中的主人公,他的事迹鼓舞了我国千千万万的读者。

49.对劝学的名联:

①勤能补拙,。

②书山有路勤为径,。

50.《语文新天地》(八年级上)第三单元“异曲同工”中选了毛泽东和宋代陆游的两首同题诗《卜算子咏梅》,但两首诗的立意完全不同。请写出下面两段词哪段是毛泽东写的,哪段是陆游写的?

①俏也不争春,只把春来报。待到山花烂漫时,她在丛中笑。

②无意苦争春,一任群芳妒。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

51.下面是两首诗,请指出诗人写的分别是什么。

①解落三秋叶,能开二月花。过江千尺浪,入竹万竿斜。

②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

52.“李杜诗篇万古传,至今已觉不新鲜。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领风骚数百年。”清朝赵翼的这首诗中,“李杜”指的是唐朝的和,“风骚”原来是指《》里《》和《》里的《》。

53.按要求填表:(4分)

名著 作者 朝代 名著 作者 国籍

《朝花夕拾》现代《格林童话》格林兄弟

《繁星春水》冰心《鲁滨逊漂流记》

《西游记》《爱的教育》意大利

54.寒假你一定读了不少课外作品,请向你的同学推荐一部(或一篇)你最喜欢的课外作品,并简要介绍一下这部(篇)作品的主要内容。(4分)

11.洛阳亲友如相问, _______________ 。(王昌龄《芙蓉楼送辛渐》

12.接天莲叶无穷碧,_______________。(杨万里《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

13._______________,明月何时照我还。(王安石《泊船瓜洲》)

14.日出江花红胜火,_______________ 。(白居易《忆江南》)

15.大漠孤烟直,_______________ 。(王维《使至塞上》)

16.长风破浪会有时,_______________。(李白《行路难》)

17.随风潜入夜,_______________。(杜甫《春夜喜雨》)

18._______________,霜叶红于二月花。(杜牧《山行》)

19.乱花渐欲迷人眼,_______________。(白居易《钱塘湖春行》)

20.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此事古难全。(苏轼《水调歌头》)

21.落红不是无情物,_______________。(龚自珍《己亥杂诗》)

22._______________,似曾相识燕归来。(晏殊《浣溪沙》)

23.春蚕到死丝方尽,_______________。(李商隐《无题》)

24.日月之行,若出其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曹操《观沧海》)

25.粉骨碎身浑不怕,_______________。(于谦《石灰吟》)26.欲把西湖比西子,_______________。(苏轼《饮湖上初晴后雨》)

27.醉卧沙场君莫笑,_______________。(王翰《凉州词》)

28. _______________,夜半钟声到客船。(张继《枫桥夜泊》)

29._______________,总把新桃换旧符。(王安石《元日》)

30.春色满园关不住,_______________。(叶绍翁《游园不值》)

二、选择题(10分)

39.下列故事不是《三国演义》中的一项是()

A.三顾茅庐B.三气周瑜C.桃园三结义D.三打祝家庄

40.下面对文学名著的点评不正确的一项是()

A.《格列佛游记》是一部杰出的讽刺小说,作者用虚构的情节和幻想的手法,揭露批判了当时英国统治阶级的腐败与罪恶。

B.《童年》是高尔基以自身经历为原型创造的自传体小说三部曲中的第一部,这部小说生动地再现了19世纪七八十年代俄罗斯下层人民生活状况。

C.《鲁滨逊漂流记》的主人公鲁滨逊热衷于航海,性格坚毅。他在小人国、大人国历险多年,吃尽千辛万苦,终于得到了可观的财富。

D.《水浒》中的英雄性格各不相同,但在“义”这一点上却是共同的。晁盖劫取生辰纲是“义”,宋江私放晁盖是“义”,鲁提辖拳打镇关西也是“义”。

41.某班图书角藏有:①《呐喊》②《子夜》③《安徒生童话》④《骆驼祥子》⑤《女神》⑥《伊索寓言》⑦《柳河东集》⑧《欧阳文忠公文集》等文学作品。“拓展式”研究性学习小组想研究鲁迅、郭沫若、欧阳修、安徒生四位作家的作品,借书顺序正确的一项是()

A.①⑤⑧③B.①④⑦③C.②⑤⑧⑥D.②⑤⑦⑥

42.《灰姑娘》、《小红帽》是哪部名著的故事?()

A.《安徒生童话》B.《格林童话》C.《伊索寓言》D.《一千零一夜》

43.《新课标语文学本》(初中卷3)中最后一个单元是“文学大家陶渊明”,下面哪部作品不是陶渊明写的?()

A.《五柳先生传》B.《归园田居》C.《饮酒》D.《醒心亭记》

小学语文古诗词知识复习题

1、按诗词内容,在括号里填上合适的地名。

(1)山外青山楼外楼,(

)歌舞几时休?

(2)故人西辞( )楼,烟花三月下( )。

(3)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

)一日还。

(4)(

)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5)(

)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

(6)但使(

)飞将在,不教胡马度(

)。

(7)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 )无故人。

(8)孤帆远影碧空尽,惟见( )天际流。

(9)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 )。

(10)晓看红湿处,花重(

)。

(11)(

)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

(12)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

)。

(13)(

)朝雨邑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

2、请你根据诗句内容,写出与它相关的名胜。

(1)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

(2)水光潋艳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

)

(3)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

(4)湖光秋月两相和,潭面无风镜未磨。(

)

(5)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

)

3、给下列古诗填上表示颜色的词。

(1)日暮(

)山远,天寒(

)屋贫。

(2)(

)蓑笠,( )蓑衣,斜风细雨不须归。

(3)月(

)雁飞高,单于夜遁逃。

(4)杨柳(

)江水平,闻郎岸上踏歌声。

(5)( )雀桥边野草花,(

)衣巷口夕阳斜。

(6)遥望洞庭山水( ),( )银盘里一( )螺。

(7)日出江花( )胜火,春来江水(

)如( )。

(8)千里莺啼( )映(

),水村山郭酒旗风。

(9)(

)云翻墨未遮山,( )雨跳珠乱入船。

(10)接天莲叶无穷( ),映日荷花别样( )。

(11)(

)山遮不住,毕竟东流去。

(12)返景入深林,复照( )苔上。

4、在括号里填上带“春”的词语。

(1)(

)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2)(

)带雨晚来急,野渡无人舟自横。

(3)(

)潮水连江平,海上明月共潮生。

(4)(

)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

(5)( )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

(6)( )无处不飞花,寒食东来御柳斜。

(7)(

)一刻值千金,花有清香月有阴。

(8)忽如一夜( )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5、在括号里填上动物或植物名。

(1)( )东南飞,五里一徘徊。

(2)故人西辞( )楼,烟花三月下扬州。

(3)西塞山前( )飞,桃花流水(

)肥。

(4)枯( )老树昏( ),小桥流水人家。

(5)乱花渐欲迷人眼,浅( )才能没( )蹄。

(6)儿童急走追( ),飞入( )无处寻。

(7)泥融飞( ),沙暖睡( )。

(8)柴门闻( )吠,风雪夜归人。

(9)( )外( )三两枝,春江水暖( )先知。

(10)( )才露尖尖角,早有( )立上头。

(11)童孙未解工耕织,也傍( )阴学种( )。

(12)江晚正愁余,山深闻( )。

(13)留恋戏( )时时舞,自在娇( )恰恰啼。

6、下列诗句写的是哪个季节?诗题是什么?作者是谁?请填在括号里。

季节

诗题

作者

①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秋)《风桥夜泊》 (张继)

②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春) 《咏柳》

(贺知章)

③天间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春) 《早春》

(韩愈)

④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

(冬) 《江雪》

(柳宗元)

⑤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夏)《晓出静慈寺送林子方》(杨万里)

⑥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

(冬) 《梅花》

(王安石)

⑦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春) 《清明》

(杜牧)

⑧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秋) 《山行》

(杜牧)

古诗词名句归类

1、劝学类:

黑发不知勤学早,白首方悔读书迟。——颜真卿 《劝学》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陆 游《冬夜读书示字聿》

2、惜时类:

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

一年之计在于春,一日之计在于晨。——汉乐府 《长歌行》

一寸光阴一寸金,寸金难买寸光阴。

3、送别类:

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王 维 《送元二使安西》

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高 适 《别董大》

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李 白 《送孟浩然之广陵》

又送王孙去,萋萋满别情。——白居易 《赋得故草原送别》

4、四季类:

春:

1.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 2.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

3.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 4.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

夏:

1.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杨万里)

2.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杨万里《小池》)

3.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辛弃疾)

4.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同上)

5.黄梅时节家家雨,青草池塘处处蛙。(赵师秀《约客》)

秋:

1.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马志远《天净沙-秋思》)

2.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杜牧《山行》)

3、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

4、可怜九月初三夜,露似真珠月似弓。(白居易《暮江吟》)

5.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张继《枫桥夜泊》)

冬:

1.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2.瀚海阑干百丈冰,愁云惨淡万里凝。 3.纷纷暮雪下辕门,风掣红旗冻不翻。

4.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 5.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

5、爱国类:

天下兴亡,匹夫有责。——顾炎武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清。——文天祥 《过零丁洋》

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范仲淹 《岳阳楼记》

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李清照 《绝句》

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陆 游 《示儿》

6、友情类: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王 勃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李 白 《赠汪伦》

7、思乡类:

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王 维 《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李 白 《静夜思》

8、节日类:

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王安石 《元日》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 ——杜 牧 《清明》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苏 轼 《水调歌头》

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蓃少一人。——王 维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9、悲伤

死去原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陆 游 《示儿》

高兴

却看妻子愁何在,漫卷诗书喜欲狂。——杜 甫 《闻官军收河南河北》

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李 白 《早发白帝城》

忧愁

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消愁愁更愁。——李 白 《宣州谢朓楼饯别校书叔云》

山:

1.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陆游《游山西村》)

2.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孟浩然《过故人庄》)

3.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苏轼《题西林壁》)

4.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杜甫《望岳》)

水:

1.天门中断楚江开,碧水东流至此回。

2.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李白《将进酒》)

3.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李白)

花:

1.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唐?孟浩然《过故人庄》

2.正是江南好风景,落花时节又逢君。唐?杜甫《江南逢李龟年》

3.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宋?杨万里《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

4.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唐?李白《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鸟:

1.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唐?王维《鸟鸣涧》

2.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唐?孟浩然《春晓》

3.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唐?柳宗元《江雪》

4.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唐?贾岛《题李凝幽居》

长江:

1.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念奴娇赤壁怀古》苏轼

2.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杜甫《登高》

3.孤帆远影碧空尽,惟见长江天际流。李白《送孟浩然至广陵》

黄河:

1.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王之涣《凉州词》

2.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王维《使至塞上》

3.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王之涣《登鹳雀楼》

月:

1.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李白 2.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李白

3.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李白 4.长安一片月,万户捣衣声。

小学六年级语文古诗词名句训练题

1.古往今来,当人们身处困境,进退两难时,便自然而然吟咏起陆游《游山西村》中的名句:( ) ,( ) 。(4分)

2.咏雪,古今多少人,惟唐代诗人岑参在《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一诗中写得最绝:“( ) ,( ) 。”(2分)

3.赠别诗在中国古代诗词中占有相当的比率。不少诗句至今仍被人们广为传诵。王维在《送元二使安西》中通过“( ) ,( ) ”来表达对友人的深挚感情;李白在《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中借景抒情,用“( ) , ( )”含蓄地表达对友人的依依不舍之情;

李白在《赠汪伦》中以水之深喻情之深,化无形为有形的名句是“( ) ,( ) 。 ”而高适在《别董大》中用“( ) ,( ) ”(2分)安慰朋友;王勃更是乐观,他在《送杜少府之任蜀州》用“( ),( ) ”寄语远方朋友,表明只要心心相印,哪怕距离遥远,也会觉得近在咫尺。(18分)

4.搞好西部开发,重要的是做好退耕还林,以期在西北沙漠中兴起绿洲,在戈壁中出现 草原,再现《敕勒歌》中的“( ) ,( ) ,( ) 。”的景象。(2分)

5.《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中蕴含哲理,表明新事物必将取代旧事物的诗句是:( ),( )。(2分)

6.《天净沙·秋思》中用九种景物构成一幅画面的句子是:

( ),( ) ,( ) 。(3分)

7.《过零丁洋》中最能体现文天祥崇高民族气节的两句话是:( ),( ) 。(2分)

8.“雨”是古代诗人笔下常见的景物,如“清明时节雨纷纷”,请你再写出两句含“雨”

字的诗句①( ) 。② ( )。(4分)

9.古诗词中描写秋季景色的名句有很多,请写出两句:

① ( )。② ( )。(4分)

10. ( ) ,早有蜻蜓立上头。(杨万里《小池》)

11.洛阳亲友如相问,( ) 。(王昌龄《芙蓉楼送辛渐》)(2分)

12.接天莲叶无穷碧,( ) 。(杨万里《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2分)

13. ( ) ,明月何时照我还。(王安石《泊船瓜洲》)(2分)

14.日出江花红胜火,( ) 。(白居易《忆江南》)(2分)

15.大漠孤烟直,( ) 。(王维《使至塞上》)(2分)

16.长风破浪会有时,( ) 。(李白《行路难》)(2分)

17. 随风潜入夜,( ) 。(杜甫《春夜喜雨》)(2分)

18. ( ),霜叶红于二月花。(杜牧《山行》(2分)

19.乱花渐欲迷人眼,( ) 。(白居易《钱塘湖春行》)(2分)

20. ( ) ,( ) , 此事古难全。(苏轼《水调歌头》)(4分)

21.落红不是无情物,( ) 。(龚自珍《己亥杂诗》)(2分)

22. ( ),似曾相识燕归来。(晏殊《浣溪沙》)(2分)

23.春蚕到死丝方尽,( ) 。(李商隐《无题》)(2分)

24.日月之行,若出其中。( ) , ( )。(曹操《观沧海》)(4分)

25.粉骨碎身浑不怕,( ) 。(于谦《石灰吟》)(2分)

26.欲把西湖比西子,( ) 。 (苏轼《饮湖上初晴后雨》)(2分)

27.醉卧沙场君莫笑,( ) 。(王翰《凉州词》)(2分)

28. ( ) ,夜半钟声到客船。(张继《枫桥夜泊》)(2分)

29. ( ) ,总把新桃换旧符。(王安石《元日》)(2分)

30.春色满园关不住,( ) 。(叶绍翁《游园不值》)(2分)

31. ( ) ,不拘一格降人才。(龚自珍《己亥杂诗》)(2分)

32.蒹葭苍苍,白露为霜。( ) ,( ) 。(《诗经·蒹葭》)(2分)

33. ( ),春风吹又生。(白居易《赋得古原草送别》)(1分)

34. ( ),更上一层楼。 (王之涣《登鹳雀楼》)(2分)

35.不知细叶谁裁出,( ) 。(贺知章《咏柳》)(2分)

36.王师北定中原日,( ) 。(陆游《示儿》)(2分)

37.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 ) 。(李煜《相见欢》)(2分)

38.会当凌绝顶,( ) 。(杜甫《望岳》)(2分)

小学六年级语文趣味知识竞赛试题

一、字词大闯关

(一)某公司招聘经理用五个读音相同的“gong”字作为选拔标准,以此选拔优秀人才,

促进公司发展。5%(每空1分)

文明礼貌突出一个gong( )字; 办事无私突出一个gong( )字;

书写漂亮突出一个gong( )字; 有进取心突出一个gong( )字;

成果丰硕突出一个gong( )字。

(二)趣味成语填空。16%(每空1分)

( )然( )( ) 有( )无( ) 贼( )( )贼 ( )讹( )讹

( )然( )( ) 有( )无( ) 防( )( )防 ( )老( )老

( )然( )( ) 有( )无( ) 神( )( )神 ( )德( )德

( )然( )( ) 有( )无( ) 痛( )( )痛 ( )计( )计

(三)成语谜,根据谜面猜成语。10%(每题1分)

1、种瓜得瓜不卖瓜。( )

2、朝辞白帝,暮至江陵。( )

3、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 )

4、鲁智深当和尚( )

5、百花齐放( )

6、哈哈镜( )

7、无病的呻吟( )

8、黄莲做笛子( )

9、孔夫子门前卖《论语》( )

10、清水下杂面( )

二、名句大比拼

(一)将下列句子,补充完整。8%(每题1分)

1、( ),不以己悲。

5、过去属于死神,未来属于( )。

2、世有伯乐,( )。

6、( )是最强者的本能。

3、醉翁之意不在酒,( )。

7、勿以恶小而为之,( )。

4、( ),败絮其中。

8、( ),( )。

(二)根据语境,填诗句。16%(每题2分)

1、我们的老师指导大家写作时,常常引用宋代著名诗人苏轼的《题西林壁》中的两句诗“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强调习作的心灵放飞是情感的释放,写法的不拘一格,语言要有自己的个性。

2、又一次竞选的失败,将我们的心抛到万丈深渊。哎!要知道我投入了多少精力,花费了多少时间,应对这两次竞选呀,老天爷怎么对我一点也不开恩呢?我几时才能“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呀!

3、中秋佳节,皓月当空,离别故土几载,家乡的亲人可好!酸楚的我不禁潸然泪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亲人啊,可知道海外游子的心!

4、湖边那株丰姿的柳树亭亭玉立,纤细的嫩叶泛着点点绿光,远远看去,就像一树绿色的宝石,柳枝也不逊色,低眉顺眼,似风姿绰约的美人。此景象真可谓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 _____________________ 。”

5、深秋,校园的梧桐树叶枯黄了,时而像打秋千,飘飘悠悠,时而像降落伞,摇摇欲坠;时而像一群燕子,自由飞翔„„多么富有诗情画意呀!地面上像是铺上一条无比宽大的金地毯子。望着这景象,我不由地吟诵起龚自珍的诗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这落叶虽不是春天的“落红”却具有“落红”的献身精神,不正像我们的老师吗?

6、昨天下午张老师布置了一道数学思考题,晚上,我绞尽脑汁,百思不得其解,就在我“____________________”时,爸爸走了过来,助我一臂之力,经他一点拨,我豁然开朗,真是“__________________”,于是迅速地解开了这道难题。

7、爷爷70大寿:亲朋好友都前来祝贺。大家祝爷爷“福如东海,寿比南山”,可爷爷却叹道:“__________________”。我赶紧把爷爷的话打住:“__________________”。

8、春雨,古今中外多少人赞美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这是大诗人杜甫描述你来到人间的佳句。你来了,如烟如粉,悄无声息,垂柳在你的抚慰下吐芽,禾苗在您的沐浴下盈盈闪光。

三、百科知识轻松过

(一)选择题。5%(每题1分)

1、书是人类进步的阶梯( )。

A、托尔斯泰 B、培根 C、高尔基 D、莎士比亚

2、元杂剧中写唐高宗与杨贵妃的故事的是( )。

A、《牡丹亭》 B、《婧妇女离魂》 C、《汉宫秋》 D、《梧桐雨》

3、传说孟柯的母亲为了教育儿子而选择居住环境,曾三次迁移,最后定居在( )。

A、学宫附近 B、穷乡僻壤 C、繁华都市 D、文化名城

4、“舌战群儒”这个成语的主人公指的是( )。

A、赵括 B、项羽 C、诸葛亮 D、关羽

5、“头悬梁,锥刺股”说的是( )两个中国古人刻苦学习的故事( )。

A、苏秦、孙康 B、苏秦、孙敬 C、苏秦、白衡

(二)将下列有关联的用直线连一连。11%(每题1分)

司马光 《九章算术》 威尼斯 法 国 樱 花

鲁 迅 《悲愤诗》 巴 黎 美 国 故 宫

李时珍 《资治通鉴》 北 京 中 国 香 水

司马迁 《本草纲目》 纽 约 日 本 小 艇

蔡 琰 《狂人日记》 东 京 意大利 自由女神

祖冲之 《史记》

(三)填空:10%(每题2分)

1、有这样一副对联,用了拟人化的手法,写得很妙,耐人寻味,使很多人一时为难,填不上对联中的缺字,你认为填什么字最合适。

青山原不老为( )白头,绿水本无忧因( )皱面。

2、下面都是文艺界著名人士名字或笔名,有人巧妙利用它们编写,一副对联是“碧野田间牛得草”,你能写出下联吗?

碧野 巴金 冰心 张天翼 牛得草 白杨 田间 林里 马识途 流沙河

下联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我知道中国神话其中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外国神话其中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我也知道中国古代四大民间传说其中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我还知道外国的著名其中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下面几个句子所表示的关系,按从亲密到疏远的顺序排列是:_____________

A、我和他的关系不很一般。 B、我和他的关系不一般。

C、我和他的关系很不一般。 D、我和他的关系很一般。

E、我和他的关系一般。

四、文言破译我能行

(一)将下面一段文言文译成现代文。5%

子日:“善学者,师逸而功倍,又从而庸之,不善学者,师勤而功半,又从而怨之。”

第6篇:小升初经典古诗词常识填空题

1.小红暑假与妈妈都大西北旅游,火车路过大戈壁,她看到了高大的白杨树,傍晚,她看到太阳圆圆的,像个大红灯笼在天边漫漫往下沉,一户农家冒着烟袅袅上升,一条黄河缓缓流淌,她忽然想起: 答案;诗句。夜晚,他看到起伏的山的上空,月亮像把镰刀,月光下的沙漠,好象下了雪,小红真想用李贺的:大答案,来赞美。

2.小明书法写得好,还会画梅花,妈妈夸他的梅花颜色真好看,可小明却说,我要学答案,答案。

3.小英雄被敌人抓住了,敌人对他说:只要你肯说出八路藏在哪里,我给你糖吃,给你银子,知道吗!可小英雄昂着都说我要像石灰一样:答案。小英雄被敌人杀害了,可他永远留在我们心理。

4.小王和小胖出去钓鱼,忽然下起了小雨小王对小胖说,我们赶快回去吧!可小胖说: 答案。小王,你怎么没有点诗情画意呢!不懂浪漫。

5.爸爸对小胖说,你想吃什么?我带你去个地方,那儿有青青的山,有白鹭飞翔,有粉红桃花,还有一种鱼,让你口水直流三千尺,春天是吃这种鱼最好的季节。请用一句诗:答案来回答是什么地方的风景,答对了,你就可以去。

6.我们划着小舟在西湖游玩,刚划到芙蓉花水塘边,就有一群水鸟被惊起四处飞散,哇!真是太美了。小玉词兴大发,诵起,想起宋带词人(答案)的:答案。

<<<123456&&&8.我们读书,不但要读课内书,更要多读课外书,因为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这样,我们才可以学到更多新知识。我们读书不能死读书,只读有字之书,还要多参加社会实践活动,因为答案。爱国诗人陆游去世时对儿子说,我去了,只求你一件事:答案。陆游最大的悲痛是:答案。

9.人们往往因悲伤而哭泣,可杜甫却高兴而哭,因为答案;表现杜甫万分激动的诗句是漫答案。

10、现在是新时代,社会需要各种人才,三百六时行,行行出状元,请你用一句诗来表达怎样选人才最好:答案。

11.汶川地震让孩子们失去了学校,失去了亲人,如果我们要鼓励灾区的小朋友学会坚强,我们用《竹石》的:─答案。来鼓励最好!

12.小明学习很刻苦,可不爱思考,小王很聪明,可老不用功,结果,每次考试,成绩都不理想,因为他们:答案。(孔子论语)。

13.小红学习超棒!老师让她为大家介绍学习经验,可她说:我的经验就是复习、复习、再复习,我是用论语的答案成功的。

14.小光7:00想看新闻节目,可妈妈说,都六年级,要升学了,少管闲事。请你用一句古代名言:答案来劝妈妈改变注意。

<<<123456&&&15.小敏考了100分,很骄傲,妈妈语重心长的点说:─答案。妈妈叫小聪好好学习,可小聪很烦,请你用一句古代名言:答案来劝他。

16.古人说:条条大路通罗马,是说答案不只一个,是丰富多彩的。这就是创新,我国诗人苏轼早在宋代就写个这样的诗句是:答案。当局者迷,旁观者清,苏轼也写过这样的诗句:答案告示我们我们看待事物,不要光看到局部,还要看到整体。

17.反动派不让鲁迅发表革命文章,但革命的春天是关不住的,真是:答案。

18.魔高一尺,道高一仗,真是:答案,强中更有强中手。

俗话说,农村的孩子早当家,《四时田园杂兴》写孩子当家的诗句是:答案

19.小艳穿了件新衣,问妈妈好看吗?妈妈说,女儿穿什么都好看。请用古诗名句来形容答案

20.梅花像雪,未见其花,先闻其香的名句是:答案。

21.描写迎接春节的诗句有:答案。

22.写节日的诗句有:答案。

23.写春天的古诗名句有:答案。

24.爸爸刮胡子,过2天又长出来。小明幽默地说:答案。

25.写长江的古诗句有────────────────────────。

<<<123456&&&26.描写湖面无风如镜的诗句是答案。把洞庭湖比作玉盘的诗句是答案。

27.表面写雨过天晴,实写人间有情的古诗是:答案。

28.写孩子们报答不完母亲养育的诗句是答案。写春雨无声的诗句是:答案

29.写柳宗元千万孤独的古诗是:《答案》:答案。

30.写月的古诗句有:答案。

31.古诗趣题:有人说王之涣写诗婆婆妈妈,写了这样一首诗pk王之涣:

凉州词

黄河远上答案,

一片孤城答案。

羌笛何须答案,

春风不渡答案。

王之涣说:我甘拜下风。请你写出原诗。

经典古诗文情景阅读填空题

(二)

(1)____________________。是啊,燕子去了,有再来的时候;杨柳枯了,有再青的时候;桃花谢了,有再开的时候。我们的日子呢,却是一去不复返。不抓住今天,永远期盼着明天,幸运会向你招手吗?

(2)我们几个手挽手默默地走在去火车站的路上,彼此无语。朝夕相处三年的挚友呀,怎舍得刹那间的分离。____________________?大家泪眼相视,情意无限!

(3)我们的老师指导大家写作时,常常引用宋代著名诗人苏轼的《题西林壁》中的两句诗,____________________,强调习作是心灵的放飞,是情感的释放,写法要不拘一格,语言要有自己的个性。

(4)又一次竞选的失败,将我的心抛入到万丈深渊。哎,要知道我投入了多少精力,花费了多少时间应对这两次竞选呀,老天爷怎么对我一点也不开恩呢?我几时才能____________________呀!

(5)中秋佳节,皓月当空。那一轮圆月被黄灿灿的月晕衬托着,月光如透明的薄纱,朦朦胧胧地罩在大地上,清风拂面,不由撩动我思乡的情怀:离别故土几载,家乡的亲人可好!酸楚的我不禁潸然泪下,____________________。亲人啊,可知道海外游子的心!

(6)湖边,那株丰姿的柳树亭亭玉立,纤细的嫩叶泛着点点绿光,远远看去,就好像一树绿色的宝石,柳枝也不逊色,低眉顺眼,柔柔软软、缠缠绵绵,似风姿绰约的美人。此景象真可谓是____________________。

<<<123456&&&(7)到了瀑布脚下,捧着清澈的泉水,舒服极了。昂首仰望,瀑布倾泻而下,泼洒飞流,撞击在岩石的棱角上溅起朵朵美丽的玉花。望着这美丽的瀑布,我不禁想起____________________这句诗来。眼前这瀑布里没诗中那瀑布的壮景,却也有飞落数来崖,碎玉叹飞花的奇观。

(8)深秋,校园的梧桐叶枯黄了,时而像打着秋千,飘飘悠悠;时而像降落伞,摇摇欲坠;时而像一群燕子,自由飞翔&&多么富有诗情画意呀!地面上像是铺上一条无比宽大的金毯子。望着这景象,我不由地吟诵起龚自珍的诗句:____________________。这落叶虽不是春天的落红,却具有落红的献身精神,不正像我们的老师冯?

(9)梅,自古以来就倍受人们的称赞。要说古人赞颂梅的诗句,就更是数不胜数了。____________________便是一个例子。梅独自傲立于风雪中的顽强精神,确实令人感慨万千。

(10)____________________不错,桃花的花瓣上还带着昨夜的露珠,还不停地催促其他小花儿快快开放,笼罩在烟雨之中的柳树绿得翠生生的,绿得碧澄澄的,此情此景真令人心旷神怡!

(11)昨天下午,张老师布置了一道数学思考题。晚上,我绞尽脑汁,百思不得其解,就在我____________________时,爸爸走了过来,助我一臂之力,经他一点拨,我豁然开朗,真是____________________,于是迅速地解开了这道难题。

(12)老师,你可记得我──一个令您付出无数心血与汗水的小淘气。您那眼角的皱纹,有一条是为我而生,您那头上的银发,有一丝为我而白。____________________,这诗句不是赞颂您燃烧自己,照亮别人的奉献精神,还能赞颂谁呢?

(13)春雨,古今中外多少人赞美你。____________________这是大诗人杜甫描述你来到人间的佳句。你来了,如烟似粉,悄无声息,垂柳在你的抚慰下吐出新芽,竹子在你的滋润下拔节,禾苗在您的沐浴下盈盈闪光&&

<<<123456&&&

第7篇:诗词常识

旧体诗词

一、古体诗

二、格律诗

(一)节奏

(二)押韵

(三)对仗

(四)平仄

旧诗分为古体和近体两大类。

一、古体诗:

汉魏南北朝以前的诗都是古体诗,格律诗形成之后,直到新体诗出现至今,古体诗依然存在。

古体诗是古代的自由诗,篇幅长短自由;句子形式(长短)比近体格律诗自由;用字不限平仄,押韵也比较自由,韵脚可平可仄,既可以句句押韵,也可以隔句押韵,一首诗的韵可以平仄交替,还可以换韵;修辞也不怎么强调对偶(对仗)。

旧体诗中依每句诗的字数,称为四言诗、骚体诗(杂言)、五言诗、七言诗等。

如东汉张衡的《四愁诗》是每句七字的,但句中有个虚字,如第一段:

我所思兮在太山,欲往从之梁父艰。侧身东望涕沾翰。

美人赠我金错刀,何以报之英琼瑶。路远莫致倚逍遥,何为怀忧心烦劳。

到了南北朝,鲍照写的《拟行路难》(其

一、三)才隔句为韵,如其一:

奉君金卮之美酒,玳瑁玉匣之雕琴。七彩芙蓉之羽帐,九华葡萄之锦衾。

红颜零落岁将暮,寒光宛转时欲沉。愿君裁悲且减思,听我抵节行路吟。

不见柏梁铜雀上,宁闻古时清吹音。

二、格律诗

格律诗原称近体诗、今体诗、格律诗。

格律诗起源于南北朝,至唐代形成了比较成熟的格律诗。格律诗有如下几种类型:

(一)节奏

节奏是格律诗的表现手段之一。 五言的节奏一般是2-2-1,有时是2-3。 七言诗的节奏是2-2-3或2-2-2-1 。

(二)押韵

诗句末尾用韵母相同的字,有规则地回环往复,就叫押韵。押韵的字叫韵脚。

韵脚通常在双句尾字,有时一首诗的第一句也入韵。比如:

述 怀(作者:张海鸥)

独立苍茫夜未阑,缓凭疏影认流年。曾经塞北轻弹剑,未料江南细悟禅。

白发无情偏有种,青春有意却无缘。蹇驴长路休频忆,且共清流倚醉眠。

格律诗通常都押平声韵,一首诗中只能用同一韵部的字作韵脚,不能换韵。格律诗押仄声韵的很罕见,象柳宗元的《江雪》: 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关于韵书

自唐代以来,人们作诗用韵,有韵书可依。 《切韵》,隋代陆法言著

《唐韵》,唐人孙愐据《切韵》修订编成。

《广韵》,宋代陈彭年、邱雍根据《切韵》、《唐韵》修成《广韵》。 《集韵》,宋代丁度据《广韵》修成《集韵》。

《礼部韵略》,为适应科举考试的需要,丁度又把《广韵》改编为《礼部韵略》。

《平水韵略》,金朝的平水书籍王文郁编成《平水韵略》,分为 一百O六部。后代称他的韵书为平水韵。元、明、清代文人作诗押韵,一般都采用平水韵。

《佩文诗韵》,清代人据平水韵编成,仍采用一百O六部的分韵系统。

今人王力的《古代汉语》教材下册第二分册有专节讲诗词曲的格律,并附有《诗韵常用字表》、《词谱》、《曲谱》、《曲韵常用字表》;王力还著有《汉语诗律学》、《诗词格律》等,是现代学诗者比较方便使用的书。

关于限韵、次韵、步韵、迭韵

限韵是试场或文人雅集时限定使用某韵,也有限定用某字押韵的。唱和诗最初是一唱一和,不一定要使用原韵,但宋代以后差不多都要用原韵,叫做"次韵"或"步韵"。迭韵则是迭用自己作的诗的原韵。

词韵比诗韵宽松。

(三)、对仗 格律诗的对仗是指一组对偶句的出句和对句匀称相对,字数、平仄、结构、词性、词义等等,都要相对。如杜甫的《江村》

清江一曲抱村流,长夏江村事事幽。自来自去堂上燕,相亲相近水中鸥。

老妻画纸为棋局,稚子敲针作钓钩。但有故人供禄米,微躯此外更何求。

对仗有宽对与工对之别。

工对如庾信《哀江南赋序》:"潘岳之文采,始述家风;陆机之辞赋,先陈世德",这是同类概念相对。吴均《与宋元思书》:"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也是如此。又如鲍照《登大雷岸与妹书》:"东顾五洲之隔,西眺九派之分",对得也很工整。

宽对还包括"借对"和"流水对"。 借对是利用一字多义的现象来构成对仗,如杜甫《曲江》诗:"酒债寻常行处有,人生七十古来稀"。又如杜甫《陪郑广文游何将军山林》诗:"野鹤清晨出,山清白日藏"。

流水对是指一联中字面对仗,而意义却前后句相承,两句的次序不能颠倒。如沈遘《过冀州闻介甫送辽使当相遇》诗:"闻报故人当邂逅,便临近馆为迟留",又如王维的《送梓州李使君》:"山中一夜雨过天青,树抄百重泉",或如孟浩然的《清明日宴梅道士房》诗:"忽逢青岛使,邀入赤松家"。

对仗还有言对、事对之别。

言对只是一般言词的对偶,事对则含有事实,也就是使用典故。言对如文天祥《过零丁洋"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事对如陆游《书愤》和"楼船夜雪瓜洲渡,铁马秋风大散关"。

一首八句的律诗分为四联:首联;颔联;颈联;尾联。首尾两联可对可不对,颔联、颈联一定要对仗。绝句则不要求要仗。

(四)平仄

平仄是指字的声调。古代汉语的声调分平、上、去、入四声。如中古时,东、董、送、屋四字就读为平、上、去、入四声。平就是平声,仄包括上、去、入三声。

旧体诗讲平仄,就是讲究平声与仄声的交替和对立。如王维的《汉代临眺》:

楚塞三湘接,荆门九派通。 仄仄平平仄 平平仄仄平 江流天地外,山色有无中。 平平平仄仄 仄仄仄平平

格律诗的平仄规律:句中平仄要交替,上下句的平仄要相对。 格律诗的格式有四种基本类型,以五言诗为例:

1、首句仄起仄收(不入韵)式,如王之涣的《登鹳雀楼》:

仄仄平平仄 白日依山尽 平平仄仄平 黄河入海流 平平平仄仄 欲穷千里目 仄仄仄平平 更上一层楼

2、首句仄起平收(入韵)式,如王维《终南山》 仄仄仄平平 太乙近天都 分野中峰变 平平仄仄平 连山到海隅 阴晴众壑殊 平平平仄仄 白云回望合 欲投人处宿 仄仄仄平平 青霭入看无 隔水问樵夫

3、首句平起仄收(不入韵)式,如李白《送友人》 平平平仄仄 青山横北郭 浮云游子意 仄仄仄平平 白水绕东城 落日故人情 仄仄平平仄 此地一为别 挥手自兹去 平平仄仄平 孤蓬万里程 萧萧班马鸣

4、首句平起平收(入韵)式,如李商隐《晚睛》

平平仄仄平 深居俯夹城, 并添高阁迥, 仄仄仄平平 春去夏犹清。 微注小窗明。 仄仄平平仄 天意怜幽草, 越鸟巢干后, 平平仄仄平 人间重晚晴。 归飞体更轻。

四种格式中,有两种正体,即首句不入韵者;两种变格,即首句入韵者。

理解和记忆四种平仄格式,每种只需记住五言四句就行了。这是因为: 第

一、一首律诗的后四句,都是重复正体的前四句的格式; 第

二、七言诗只是在五言的基础上,每句之前再加两个字,这两个字的平仄与五言句的前两字相反即可。

关于粘对

格律诗要讲究粘对。平仄相同谓之粘,平仄相反谓之对。 粘是指下联的出句要与上联的对句相粘,七言诗是前四字相粘,五言诗是前两字的平仄相粘,后三字平与仄换头,如: 仄仄平平平仄仄 平平仄仄仄平平 平平仄仄平平仄 仄仄平平仄仄平

仄仄平平平仄仄 平平仄仄仄平平 平平仄仄平平仄 仄仄平平仄仄平

不合粘对者称为失粘、失对。

关于"

一、

三、五不论,

二、

四、六分明"和 "拗"、"救"。

读、写旧体诗要学会利用粘对的规律进行判断或写作,如:

杜甫《春望》: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白头搔更短,浑人不胜簪。

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川》:

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

新体诗

中国的诗有新体和旧体两大类。新体诗是从二十世纪初才有的,又称自由诗。虽然形式自由灵活,但开始时也大体押韵,比如

徐志摩(1896--1931)《再别康桥》(写于1928年11月6日):

轻轻的我走了,正如我轻轻的来; 我轻轻的招手,作别西天的云彩。

那河畔的金柳,是夕阳的新娘; 波光里的艳影,在我心头荡漾。

软泥上的青荇,油油的在水底招摇; 在康河的柔波里,我甘心做一条水草!

那榆荫下的一潭,不是清泉,是天上虹; 揉碎在浮藻间,沉淀着彩虹似的梦。

寻梦?撑一枝长篙,向青草更青处漫溯,

满载一船星辉,在星辉斑谰里放歌。 我不能放歌,悄悄是别离的笙箫;

夏虫也为我沉默,沉默是今晚的康桥!

悄悄的我走了,正如我悄悄的来; 我挥一挥衣袖,不带走一片云彩。

戴望舒(1905--1950)《雨巷》(写于1928年):

撑着油纸伞,独自 彷徨在悠长,悠长 又寂寥的雨巷, 我希望逢着 一个丁香一样地 结着愁怨的姑娘。

她是有

丁香一样的颜色, 丁香一样的芬芳, 丁香一样的忧愁, 在雨中哀怨, 哀怨又彷徨;

她彷徨在这寂寥的雨巷, 撑着油纸伞 像我一样, 像我一样地 默默彳亍着, 冷漠、凄清、又惆怅。

她静默地走近 走近,又投出 太息一般的眼光, 她飘过 像梦一般地, 像梦一般地凄婉迷茫。

像梦中飘过 一枝丁香地, 我身旁飘过这女郎; 她静默地远了,远了, 到了颓圮(pi)的篱墙, 走尽这雨巷。

在雨的哀曲里, 消了她的颜色, 散了她的芬芳, 消散了,甚至她的 太息般的眼光, 丁香般的惆怅。

撑着油纸伞,独自 彷徨在悠长,悠长 又寂寥的雨巷, 我希望飘过 一个丁香一样地 结着愁怨的姑娘。

押不押韵是诗歌和散文的重要区别,中国古代的诗都是押韵的。新诗虽然突破了古代诗歌形式格律的束缚,但与韵却不能一刀两断。不过,新诗人们也还是在探索着写不押韵诗,如徐志摩《偶然》: 我是天空里的一片云 偶尔投影在你的波心 你不必讶异 更无须欢喜 在转瞬间消灭了踪影 你我相逢在黑夜的海上 你有你的,我有我的方向 你记得也好 最好你忘掉

在这交会时互放的光亮

艾青(1910--1996)《我爱这土地》(写于1938年月11月17日):

假如我是一只鸟/我也应该用嘶哑的喉咙歌唱 这这被暴风雨所打击着的士地 这永远汹涌着我们的悲愤的河流 这无止息地吹刮着的激怒的风 和那来自林间的无比温柔的黎明…… --然后我死了

连羽毛也腐烂在土地里面

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 因为我对这士地爱得的深沉……

卞之琳《断章》(1942年5月):

你站在桥上看风景,看风景人在楼上看你。 明月装饰了你的窗子,你装饰了别人的梦。

二十世纪后二十年,中国大陆的新诗发生了很大变化。但许多诗还是习惯性地押韵,尤其是

七、八年代,即便是比较新派的诗人,如朦胧派几位代表人物的诗,也还押韵,如:

舒婷(1952--),原名龚舒婷,"朦胧诗"派的主要代表。

《双桅船》(1979年8月)

雾打湿了我的双翼 可风却不容我再迟疑 岸啊,心爱的岸 昨天刚刚和你告别 今天你又在这里 明天我们将在 另一个纬度相遇

是一场风暴、一盏灯 把我们联系在一起 是一场风暴、另一盏灯 使我们再分东西 不怕天涯海角 岂在朝朝夕夕 你在我的航程上 我在你的视线里

《祖国啊,我亲爱的祖国》

我是你河边上破旧的老水车, 数百年来纺着疲惫的歌; 我是你额上熏黑的矿灯, 照你在历史的隧洞里蜗行摸索; 我是干瘪的稻穗;是失修的路基; 是淤滩上的驳船, 把纤绳深深 勒进你的肩膊; --祖国呵!

我是贫困, 我是悲哀。 我是你祖祖辈辈 痛苦的希望呵, 是"飞天"袖间,

千百年来未落在地面的花朵; --祖国呵!

我是你簇新的理想,

刚从神话的蛛网里挣脱; 我是你雪被下古莲的胚芽; 我是你挂着眼泪的笑涡; 我是新刷出的雪白的起跑线; 是绯红的黎明 正在喷薄; --祖国呵! 我是你的十亿分之一, 是你九百六十万平的总和; 你以伤痕累累的乳房, 喂养了

迷惘的我、深思的我、沸腾的我; 那就从我的血肉之躯上

去取得你的富饶、你的荣光、你的自由; --祖国呵, 我亲爱的祖国! 1979年4月

北岛(1949--),原名赵振开,"朦胧诗"派的主要代表。

回答

卑鄙是卑鄙者的通行证, 高尚是高尚者的墓志铭 看吧,在那镀金的天空中, 飘满了死者弯曲的倒影。

冰川纪过去了, 为什么到处都是冰凌? 好望角发现了, 为什么死海里千帆相竞?

我来到这个世界上, 只带着纸、绳索和身影, 为了在审判之前 宣读那被判决了的声音:

告诉你吧,世界, 我-不--相--信!

纵使你脚下有一千名挑战者, 那就把我算做第一千零一名。

我不相信天的蓝的; 我不相信雷的回声; 我不相信梦是假的; 我不相信死无报应。

如果海洋注定要决堤, 就让所有的苦水都注入我心中; 如果陆地注定要上升, 就让人类重新选择生存的峰顶。

新的转机和闪闪的星斗, 正在缀满没有遮拦的天空。 那是五千年的象形文字, 那是未来人们凝视的眼睛。 1976年4月

曾卓:悬岩边的树

不知道是什么奇异的风 将一棵树吹到了那边-- 平原的尽头 临近深谷的悬岩上

它倾听远处森林的喧哗 和深谷中小溪的歌唱 它孤独地站在那里 显得寂寞而又倔强

它的弯曲的身体 留下了风的形状 它似乎即将倾跌进深谷里 却又像是要展翅飞翔…… 1970年

顾城:一代人

黑夜给了我黑色的眼睛, 我却用它寻找光明。 1979年4月

远和近

你 一会看我 一会看云

我觉得 你看我时很远 你看云时很近 1980年6月

不过近十几年,诗坛的新生代越来越不看重押韵了,甚至有意不押韵,从而更显得新潮。这样一来,新体诗与旧体诗在形式上的区别就更彻底了。

我认为,新诗的形式是完全自由的,有没有韵的确并不重要。重要的是诗情、诗意、诗语。比如张海鸥的《康园三曲》:

寻路康乐园 暮色康园

我踏着弯弯的岁月寻路

路是什么?

是康乐公优雅的木屐? 还是陈寅恪孤独的守望? 一位伟人说 走的人多了便是路 是的 这就是路

路是漫长的 连接着历史和未来 路是艰难的 从生命的初始到终结 负载着成功与失败 光荣和梦想

有时候 走了很久很久的路 却发现恍如原地 有时候 如光如电的岁月啊 却好像跨越了万里行程 当孔夫子伫立河边喟然长叹的时候 人生的路显得那么匆促

当普罗米修斯在高加索悬崖上受苦的时候 人类的路又是那么漫长 而当智慧的庄周梦为蝴蝶之际 生命之路又是那么自由而且从容 路是神秘的

就像菲斯特手中的魔杖 引起人无数幻想和追寻 而当蓦然回首之际

却发现真实竟是虚幻 终结就是初始 永恒便是无常 路是无情的

把一切得与失 荣与枯 悲欢与离合 连同无数旷古的谶语 都埋进洪荒的墓地 然而路也是宽容的

那里有婴儿在母亲怀里的笑靥 有恋人月夜的偎依 有求索者无悔的拼搏 有朋友高山流水的问慰

是的 这就是路 这就是路啊 原来她 本无所谓有或者无 只是 走的人不同而已

寻梦康乐园

中大七十五华诞在即,忽有感,乃作。 夜色如歌,歌声在钟楼前沉默 鸿影如梦,梦幻在榕荫中蹉跎

都说七十就是古稀,古稀便是沧桑 那么,康乐园啊

我就用年轻的岁月,舒展你坎坷的额头 我就用梦幻的翅膀,追回你飘逝的风华 而当我老去时,你一定还年轻

可是你不必,不必用常春藤捆扎我的小木屋 也不必将一朵紫荆花,放在我平静的胸口

我是你晚秋的一帧枫叶,斑斓你的富有 我是你清晨的一片羽毛,丰满你的从容 或许,我是你梦中的蝴蝶吧,美丽你千秋风韵 然而,我最是你燃烧的血与火 在你涅盘的黄昏,化作沉醉的老酒

而你呢,你是我心湖里款款流动的水吗 烟雨迷朦的季节,宽容我的漂泊 你是我凝眸里长长的林荫路吗 暮霭沉沉的时候,呵护我的孤独 我无言的淡泊,能否驻你惊鸿一瞥 我长久的守望,能否伴你风生水起 也许,也许你根本就不知道我 但我梦里梦外千万次地忖度 我注定是你钟楼前沉默的歌

为漂泊的回归99.11

漂泊是一首歌,从岁月的枝头流过 漂泊是一杯酒,斟酌在黄昏风雨后

为了一串串梦想,就把日子装进行囊 每个驿站都像是家,寻芳不觉醉流霞 每个渡口都像是归期,常倚清流数鬓丝 漫漫长旅,仿佛总为圆一朵小小的墨迹 一个邮戳,就把艰辛变成了快慰

漂泊是个银行 存着收获,也存着付出, 存着希望,也存着忧伤

刚刚还蒹葭采采,转眼就白露为霜

常常是因为家才漂泊 因为漂泊才回归

就像船总要靠岸,岸又总留不住船 原来这天地间的许多漂泊 其实都只是为了漂泊 那么回归,

当然也只是为了——回归 漂泊的回归和回归的漂泊

就像从银行走进邮局,从邮局走进银行

漂泊是天上的云 回归是地上的河

不论新、旧、古、今、中、外,任何诗歌都有共同的品质:诗情、诗意、诗语。

第8篇:古诗词和文学常识复习题

小学古诗词、文学常识复习

一、选择题。

1、“少壮不努力,老大徒

”出自《汉乐府·长歌行》。

A、悲伤

B、 伤悲

C、 忧伤

2、晏殊的《浣溪沙》中的“无可奈何花落去”的下句是

A 、 似曾相识鸟归来

B、似曾相识雁归来

C、似曾相识燕归来

3、《七步诗》的作者是

A、 曹操

B、 曹丕

C、 曹植

4、杜甫的《春夜喜雨》中的“晓看红湿处”的下句是

。 A 、花重绵阳城

B、 花重锦州城

C、 花重锦官城

5、“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出自叶绍翁的

。 A 、《游园不值》

B、 《春望》

C、《春夜喜雨》

6、“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是

的诗句。 A 、 王勃

B、 李白

C、王维

7、“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

。”是文天祥的诗句。 A 、 汉青

B、 汗青

C、 汗清

8、“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

。”是王昌龄的诗句。 A 、 阴山

B、 边关

C、 燕山

9、“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中的“坐”的意思是

。 A 、 因为

B、 坐下

C、 座位

11、“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是

的诗句。 A 、 王维

B、 王之涣

C 、王勃

12、《天净沙 ·秋思》的作者是元代

的。

A、张养浩

B、 马致远

C、 元好问

13、“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出自

A 白居易《赋得古原草送别》

B、王昌龄《出塞》

C、杜牧《江南春》

14、“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写的是

A 、春色

B、梨花

C、雪景

15、“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出自

的《无题》。 A 、李贺

B、李清照

C、李商隐

16、“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天际流。“出自杜甫的

A、《茅屋为秋风所破》

B 、《登高》

C、 《蜀相》

17、“三十功名尘与土,八千里路云和月。”是

的诗句。 A 、岳飞

B、辛弃疾

C、陆游

18、龚自珍的《己亥杂诗》”落红不是无情物,化着春泥更护花。“中的“红”指的是A、红色

B、 红花

C、树叶

19、“海上生明月。

共此时”是张九龄的诗句。

A 、天地

B、 天下

C、 天涯

20、“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出自

的 《别董大》。 A、高适

B、王昌龄

C、王勃

24、分别号称“诗仙”、“诗圣”、“诗鬼”的诗人是

A、李贺、杜甫、李商隐

B、李白、李贺、杜甫

C、李白、杜甫、李贺

25、被人合称“王孟”的诗人是

A 王维、孟浩然

B王昌龄、孟浩然

C王勃、孟郊

27、“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中的“龙城飞将”指的是

。 A、汉朝名将霍去病

B、汉朝名将李广

C、赵国名将廉颇

D、三国名将赵云

28、下面四位来都是我国唐朝杰出的诗人,其中号称“诗圣”的是

A、李白

B、杜甫

C、白居易

D、李商隐

E、杜牧

F、孟浩然

29、李白笔下的“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指的是哪个风景区?

A、华山

B、黄山

C、峨眉山

D、天姥山

E、庐山 30、“春城无处不飞花,寒食东风御柳斜。” 寒食节即我国传统的

A、春节

B、清明节

C、端午节

D、中秋节

E、圣诞节

32、以下哪一句是宋代诗人王安石《泊船瓜洲》中的名句

A、春风送暖入屠苏

B、春风不度玉门关

C、春江水暖鸭先知 D、春潮带雨晚来急

E、春风又绿江南岸

F、春来江水绿如蓝

33、以下最能表达诗人和老朋友依依惜别的诗句是

A、落花时节又逢君

B、朝辞白帝彩云间

C、闻郎江上唱歌声 D、劝君更尽一杯酒

E、青春作伴好还乡

F、山外青山楼外楼

34、“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表达的思想感情是

A、热爱自然

B、人事辛酸

C、报效祖国

D朋友之情

E、母子情深

二、填空题

1、在期末写评语时,老师会祝你来年:

2、小明成天心思不在学习上,请你用学过的诗句劝说他:

3、当我们浪费粮食时,老爷爷经常用唐代李绅的诗局来教育我们:

有时候,有些人对自己所处的环境下正在做的事情反而不及旁人看得清楚,这就是人们常说的

。宋朝诗人苏轼在《题西林壁》中的诗句

。说明的就是这个朴素的道理。

5、当我们要报答母亲的深恩时,我们会很自然地吟诵起唐代诗人孟郊的《游子吟》

6、当我们在外地过节时,常引用唐代诗人王维在《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中的:

。 来表达对家人的怀念。

7、现在人们常用《杜少府之任蜀州》中的名句 :

来表达对离别好友的的祝愿。

8、来到瀑布下,仰望倾泻而下,泼洒飞流,我不禁想起

的诗句。

9、昨晚有一道数学题,我绞尽脑汁,百思不得其解。就在我

时,爸爸走过来, 经他一点拨,我豁然开朗,这真是

10、爷爷七十大寿,大家祝爷爷:“福如东海,寿比南山。”爷爷却叹道:

三、请根据诗句内容写出与它相关的名胜。

2 (1)、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2)、水光潋艳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

(3)、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4)、湖光秋月两相和,潭面无风镜未磨。

四、填写动物名、植物名。

(1)、故人西辞

楼,烟花三月下扬州。

(2)、西塞山前

飞,桃花流水

肥。

(3)、枯

老树昏

,小桥流水人家。

(5)、儿童急走追

,飞入

无处寻。

六、写出下列诗句描写的是哪个季节及诗的作者、朝代及诗题。(每题2分,共8分) ②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

》 ⑤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

》 ⑥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

》 ⑦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

》 ⑧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

9、意欲捕鸣蝉,忽然闭口立。

八、活学活用

春天,我漫步在江边,看见江水里,几只鸭子在嬉戏着,真是“

”啊! 我来到一座花园旁,那伸出墙头的花枝,使我不禁想起宋代叶绍翁的名句“

。”走累了,想找个地方喝杯酒,可那个侧坐在草丛里钓鱼的小孩却“

”摇手不答。正好有个牧童过来了,我亲切地问小朋友“

?

。”我快步向前走去。

九、仿照例子各写两句,并注明作者和出处。

例:表达思乡之情: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王安石《泊船瓜州》

1) 表达思乡之情:

2) 表达朋友之间的情谊:

3) 有哲理的诗句:

4)描写四季的诗句:(各写一句)

十、文学常识

1、每当月亮升起,你的心中会有一种美好的对幸福、团圆的一种向往,就会想起______。

2、每当看到春光将桃、李、梨的花一夜间催开时,你自然的想起了______。

3、人们常用杜甫的______一句来赞美老师对学生默默无闻的培育,潜移默化的熏陶。

4、每逢佳节,我们会给远方的亲人写信或发邮件,可以引用______这句诗表达自己的思念之情。

5、要写好作文,不光要看书,还要多参加实践活动,正如古人说的那样______。

6、《草》是______代的______写的。他字______,号______。诗句中“______,______。”说明了草的生命力旺盛,生生不息。

7、若是欢迎远道而来的朋友,我们应该说______。

8、一般用______成语来形容朋友之间关系亲密。

9、国画四君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岁寒三友:______、______、______。

10、《三国演义》中"煮酒论英雄"的主要人物是______。

11、"一个是阆苑仙葩,一个是美玉无暇。若说没奇缘,今生偏又遇着他;若说有奇缘,如何心事终虚化?"这首诗提示了《红楼梦》中一对青年男女的爱情悲剧。其中"阆苑仙葩"指的是______,"美玉无暇"指的是______。

12、请结合《三国演义》,说出诸葛亮与周瑜联手指挥的一场著名的以少胜多的战役,是______;再说出诸葛亮挥泪斩马谡是因为______一事。

13、"醉打蒋门神""大闹飞云浦""血溅鸳鸯楼"„说的是《水浒传》中的一位传奇英雄______。

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50分)

1、B

2、C

3、C

4、C

5、A

6、A

7、B

8、A

9、A

10、C

11、A

12、B

13、A

14、A

15、C

16、B

17、A

18、C

19、C

20、A

21、B

22、C

23、A

24、C

25、A

26、C

27、B

28、B

29、E

30、B

31、D

32、E

33、D

34、E

35、C

二、填空题(每句2分,共26分) 1.更上一层搂 。 2.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3. 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

4. 当局者迷,旁观者清。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5.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6.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备思亲。7.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8.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9. 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10. 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

三,请根据诗句内容写出与它相关的名胜。(每题1分,共4分) (1)泰山 (2) 西湖 (3) 庐山 (4) 洞庭湖

四、黄鹤 白鹭 鳜鱼 藤 鸦 黄蝶 菜花

六、写出下列诗句描写的是哪个季节及诗题。(每题2分,共16分) ②春季 唐、贺知章《咏柳》 ⑤冬季 宋

王安石《咏梅》

⑥冬季 唐、柳宗元《江雪》 ⑦ 春季 唐、杜牧《 清明》

⑧ 秋季 唐、杜牧《山行》 9 夏季 [清]袁枚《所

见》

八、

春江水暖鸭先知

满园春色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

怕得鱼惊不应人

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

十、

1、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2、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数梨花开

3、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4、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5、读万卷书,行万里路

6、唐、白居易、乐天、香山居士、 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7、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

8、形影不离

9、梅、兰、竹、菊 ;松、竹、梅

10、曹操

11、林黛玉、贾宝玉

12、赤壁之战、失街亭

13、武松

5 小学古诗词文学知识

1、下列诗句写的是哪个季节?诗题是什么?作者是谁?请填在括号里。

季节

诗题

作者

①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 (秋)《风桥夜泊》

(张继)

②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 (春)《咏柳》

(贺知章)

③天间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 (春)《早春》

(韩愈)

④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

(冬)《江雪》

(柳宗元)

⑤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 (夏)《晓出静慈寺送林子方》 (杨万里)

⑥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

(冬)《梅花》

(王安石)

⑦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 (春)《清明》

(杜牧)

⑧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 (秋)《山行》

(杜牧)

2、你了解下列诗人吗?他们分别是谁?

大杜:(杜甫)

小杜:(杜牧)

诗仙:(李白)

诗圣:(杜甫)

诗鬼:(李贺)

堪称“诗中有画,画中有诗”的诗人是:(王维)

唐代边塞诗人有:(高适、崔颢、岑参等人)

8、根据要求填写诗题及作者。

诗题

作者

(1)描写母亲的有:

《游子吟 》

(孟郊)

(2)描写秋天景色的有:

《山行 》

(杜牧)

(3)描写送别的有:

《送孟浩然之广陵》

(李白)

(4)描写对亲人思念的有: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王维)

3、人们常用“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来赞美黄河的雄伟气势。你能借用古人的诗句来赞美下面的事物吗?

(1)庐山: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次山中

(2)柳树:碧玉妆成一树

(3)小草: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

(4)春雨:随风潜入夜,润物

(5)西湖: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

(6)梅花:墙角数枝梅,凌

(7)泰山: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4、填空

诗仙(李白),字(太白),号(青莲居士)。

诗圣(杜甫),字(子美),其诗反映了唐朝由盛转衰的历史过程,被称为(诗史)。

白居易,字乐天,号(香山居士),其诗语言通俗,老妪能解。

王维,字摩碣,官至尚书右丞,故又称王右丞。其诗多以歌咏(山水田园)为主。人称诗佛。唐代著名边塞诗人王昌龄,所作之诗气势雄浑,尤其是将七绝推向高峰,故人称“(七绝圣手)”。(

),字子厚,河东(今山西运城县)人,世称柳河东。曾担任柳州刺史,故又称柳刺史。李贺,人称(诗鬼);孟郊、贾岛,人称(诗囚);刘禹锡,人称(诗豪)。

5、古诗名句情景型训练题

(1)“____________________。”是啊,燕子去了,有再来的时候;杨柳枯了,有再青的时候;桃花谢了,有再开的时候。我们的日子呢,却是一去不复返。不抓住今天,永远期盼着明天,幸运会向你招手吗?

(2)我们几个手挽手默默地走在去火车站的路上,彼此无语。朝夕相处三年的挚友呀,怎舍得刹那间的分离。“____________________”?大家泪眼相视,情意无限!

(3)我们的老师指导大家写作时,常常引用宋代著名诗人苏轼的《题西林壁》中的两句诗,“____________________”,强调习作是心灵的放飞,是情感的释放,写法要不拘一格,语言要有自己的个性。

(4)又一次竞选的失败,将我的心抛入到万丈深渊。哎,要知道我投入了多少精力,花费了多少时间应对这两次竞选呀,老天爷怎么对我一点也不开恩呢?我几时才能“____________________”呀!

(5)中秋佳节,皓月当空。那一轮圆月被黄灿灿的月晕衬托着,月光如透明的薄纱,朦朦胧胧地罩在大地上,清风拂面,不由撩动我思乡的情怀:离别故土几载,家乡的亲人可好!酸楚的我不禁潸然泪下,“____________________”。亲人啊,可知道海外游子的心!

(6)湖边,那株丰姿的柳树亭亭玉立,纤细的嫩叶泛着点点绿光,远远看去,就好像一树绿色的宝石,柳枝也不逊色,低眉顺眼,柔柔软软、缠缠绵绵,似风姿绰约的美人。此景象真可谓是“____________________”。

(7)到了瀑布脚下,捧着清澈的泉水,舒服极了。昂首仰望,瀑布倾泻而下,泼洒飞流,撞击在岩石的棱角上溅起朵朵美丽的玉花。望着这美丽的瀑布,我不禁想起“____________________”这句诗来。眼前这瀑布里没诗中那瀑布的壮景,却也有“飞落数来崖,碎玉叹飞花”的奇观。

(8)深秋,校园的梧桐叶枯黄了,时而像打着秋千,飘飘悠悠;时而像降落伞,摇摇欲坠;

7 时而像一群燕子,自由飞翔„„多么富有诗情画意呀!地面上像是铺上一条无比宽大的金毯子。望着这景象,我不由地吟诵起龚自珍的诗句:“____________________”。这落叶虽不是春天的“落红”,却具有“落红”的献身精神,不正像我们的老师冯?

(9)梅,自古以来就倍受人们的称赞。要说古人赞颂梅的诗句,就更是数不胜数了。“____________________”

便是一个例子。梅独自傲立于风雪中的顽强精神,确实令人感慨万千。

(10)“____________________”

不错,桃花的花瓣上还带着昨夜的露珠,还不停地催促其他小花儿快快开放,笼罩在烟雨之中的柳树绿得翠生生的,绿得碧澄澄的,此情此景真令人心旷神怡!

(11)昨天下午,张老师布置了一道数学思考题。晚上,我绞尽脑汁,百思不得其解,就在我____________________”时,爸爸走了过来,助我一臂之力,经他一点拨,我豁然开朗,真是“____________________”,于是迅速地解开了这道难题。

(12)老师,你可记得我——一个令您付出无数心血与汗水的“小淘气”。您那眼角的皱纹,有一条是为我而生,您那头上的银发,有一丝为我而白。“____________________”,这诗句不是赞颂您燃烧自己,照亮别人的奉献精神,还能赞颂谁呢?

(13)春雨,古今中外多少人赞美你。“____________________”这是大诗人杜甫描述你来到人间的佳句。你来了,如烟似粉,悄无声息,垂柳在你的抚慰下吐出新芽,竹子在你的滋润下拔节,禾苗在您的沐浴下盈盈闪光„„

(14)“____________________”不错的,像母亲的手抚摸着你,风里带来些新翻泥土的信息,混着青草味儿,还有各种花的香,都在微微湿润的空气里酝酿。

(15)月亮渐渐西沉,星星又悄悄地眨起了眼睛。望着满天星星,我不由得想起了爸爸白天对我说的话,是啊,“______________________”。爸爸,请你放心,我不会让你失望的。

(16)中秋佳节,手捧着香香甜甜的月饼,凝神眺望着皎洁的月亮,情不自禁地想起了远在大连的表弟,心里默默祈祷着:“______________________”。

5 题答案

1.明日复明白,明日何其多,今日若不为,此事何时了

2.请君试问东流水,别意与之谁短长

3.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

4.何当金络脑,快步踏清秋

5.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6.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

7.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8.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

9.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

10.桃红复含宿雨,柳绿更带春烟

11.踏破铁鞋无觅处,山重水复疑无路,柳岸花明又一村

12.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13.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14.吹而不寒杨柳风

15.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

16.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第9篇:诗词创作常识与技巧

要点:

1.诗词作品中的具象、意象及意境

2.形象思维与格律思维

3.意境的营造――赋比兴的运用

4.诗句的语法特点

1.诗词作品中的具象、意象及意境

(一)具象:指物体的具体形象,也就是物象。

一般来说,诗词作品中的具象,就是指的实物的名称,包括物体的形状、颜色、质地等。如树木中的柳、樟;草本植物中的荷、兰花、芦苇;禽类的乌鸦、鹰、鸡、鸭、鹅;兽类中的虎、狼、犬、兔;天上的风、云、雷、电、雨、雪、日、月;地面的山、河、湖、海;人工制造的桥、楼、绸缎、汽车、飞机等等。这些物体前面加上圆、方、长、短、弯、直等形容词以及青、绿、黄、红、紫、白等色彩词,就成了可感的具体形状了。再加上硬、柔、韧一类形容词,就可知某些物体的质地了。当然,我们之所以能从诗词作品中感知这些物体的具象,是以我们日常生活中的经验为基础的。

(二)意象:是一种带有作者主观感情色彩的形象。

意象属于中国古代美学范畴。意,指心意;象,指物象。意象即对象的感性形象与自己的心意状态融合而成的蕴于胸中的具体形象。该词原为哲学概念。南朝梁刘勰在《文心雕龙》中首次将其用于艺术创造,指出“独照之匠,窥意象而运斤”,说明构思时须将外物形象与意趣、情感融合起来,以形成审美意象。

比如说,“马”是物象,“白马”是具象,“烈马”就是意象。为什么呢?因为一匹马的烈与不烈,是靠人的感觉加上大脑的判断来完成的。同样,“人”是物象,“黑人”是具象,“好人”与“坏人”

就是意象。又比如 :“山”和“水”

是物象,“青山绿水”是具象,“穷山恶水”就是意象了。物象是一个比较笼统的概念,还不够清晰具体,比如“马”这是一个物象,它包括一切可以称作“马”的动物;而具象“白马”,就有了比较清晰的形象了;“烈马” 呢,它已经加上人的感觉和判断了。在一首诗里面,如果让“烈马”这个意象配上一位“将军”,那么这首诗在风格上就会显得比较大气,也有利于刻画“将军”高大威武的形象;如果让“烈马”这个意象配上一位牧民,那么这首诗便可能会具有粗犷的风格了;如果配上一个“侏儒”呢,那么这首诗很可能就会显得滑稽可笑了。在诗歌创作中,意象是为作者所要表现的主题服务的,是经过作者经过思考、筛选才用进诗歌里面去的。所以选择恰当的意象进行表达,是一首诗成败的关键之一。

在诗词界,对于“意象”一词还有另外一种解说,那就是认为“意象”的概念是指作者写作构思时的意中之象。这就是说,一些物体本来根本就不存在的,比如“龙”、“凤凰”、“麒麟”,“神仙”、“阎王”、“孙悟空”等等,还有传说中的其它一些禽兽,把这些东西写进诗里边去了,就成了“意中之象”。另外一种情况是,这个物体是有的,也许是这里原本有的,可是这位诗人去的时候却没见到。为了服务主题、营造意境的需要,诗人将它也写进去了,这也就成了“意中之象”。比如写我们芦溪武功山的诗词,有不少的人都将“白鹤”写进了自己的作品中,原因就是武功山的主峰就叫白鹤峰。就我所知,武功山没有白鹤,至少是当代没有人在武功山见到过白鹤。如果我们读这些诗词时真以为某某诗人在武功山见到白鹤了,那可就是大错特错了。再看唐代诗人张继的《枫桥夜泊》诗,我们都很熟悉:

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

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

围绕这首诗中的“乌啼”与“江枫”、“夜半钟声”,数百年来一直争论不休。有人认为乌鸦日落则寐,夜晚是不会啼的,月落霜起时已近天晓,乌鸦怎么会啼叫呢?有人认为枫树怕湿喜干,河边是不会生长枫树的;还有人认为唐代佛寺没有半夜敲钟的情况存在。其实,这也就涉及到了诗歌的意象问题。诗人做诗词,往往靠联想,他会把一些眼前并不存在的形象写进诗中去,以提高作品的意境。我们假设张继夜泊江中时并没有看到江边有枫树,也并没有听到乌鸦啼叫,而且他也没有听到什么寒山寺的钟声,但是,这并不妨碍他在创作中将这三样东西“借来”

写进他的《枫桥夜泊》诗里去。乌鸦夜啼会给人带来一种忧愁的情绪和恐怖感,我们民间不是常说“乌鸦啼叫没好事”吗?不是说谁说了不吉祥的话他就是“乌鸦嘴”吗?实际上“乌鸦夜啼”只是诗人渲染客旅愁绪的一个意象而已。至于说枫树不会生长在潮湿的河岸,这种推测是错误的。我们芦溪镇仁里村小街东侧的河边上就生长着一株比较大的枫树,我早几年特意去看过,这株枫树现在也还在。

(三)意境:指抒情诗及其它文艺创作中的一种艺术境界。

美的意境就是作者在诗歌中表现出来的一种高水平深层次的悟性。好的诗词都会有一种意境美,即意境高超、深远,使人读后感受到它的诗味浓郁、情意盎然;使人沉浸于其中,深思回味,浮想联翩。或者受到思想启示,沉湎于哲理性的思考。诗词如果缺乏这种意境美,便会浅露无味,或者是格调低下。

意境并不玄奥神秘,它是诗人主观的意(思想感情)与客观的境(生活形象或生活环境)的统一,是形与神、内情与外景的和谐完美的统一。用通俗简明的话来解释,“意”就是诗人的思想感情,“境”就是诗人所描绘的客观事物,把两者结合起来,做到情景交融,或寓情于景,或借景抒情;或寓理于境,或借境达理。我们写诗,要用凝练、准确、优美的语言文字,创造出既不同于生活原型,又形神兼备、包含着不尽之意、不尽之情的高度概括的艺术境界。在这种艺术境界中,“意”并不是直接的倾露或抽象的论述,而是在画面中自然而然地让读者感知;“境”也不是纯客观的外形摄像,而是渗透着作者的思想见解和感情色彩。把感情含蓄在形象里,即意寓于境,境中见意,才能创造出意味隽永的艺术境界。

凡是好诗词都讲究意境。这是因为思想感情必须含蕴在具体的形象中。想要写好一首诗词,就不能不写景,而且必须讲究情景的交融统一,而这种统一应该是水乳般的交融。在描写山水风景的诗词里,这种情景交融表现得尤为明显。

苏东坡评价王维的诗画作品时,说他“诗中有画,画中有诗”。“诗中有画”是因情而造景;“画中有诗”是景中寓情。前者要善于选择和描绘适合表现自己思想感情的景物,后者是借生动的画面寄寓自己的思想感情。这就是人们常说的“情景交融”。

柳宗元的名诗《江雪》是很有代表性的例子:

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

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这首诗如一幅优美的山水画寒江独钓图。它把寒江飞雪、孤舟独钓的画面描绘得非常生动,使人感到大雪覆地、朔风逼人、而钓翁于严酷孤独的环境中甘于披蓑独钓;这正寄寓著作者当时的处境和心绪。柳宗元因参加政治改革失败而被贬远谪,这个画面正表明他在恶劣的政治环境中不屈的气节。初读时也许觉得这只是一幅平淡的山水画,但是愈仔细体味,就愈宜得这首诗的意味隽永,意境深远。

苏东坡的《题西林壁》,则是一首借境达理的诗:

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

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这首诗充满理趣,说理的技巧十分高超。苏东坡通过在不同地点观看庐山所看到的景象不同一事,来说明对事物应从多角度去观察才能得出正确的结论这一哲理。当然这也是他游览庐山所获得的感悟。如果当时苏东坡不是通过借境达理来表现这一哲理,那可以肯定他的那首说理诗不会被人常常提起。

2.形象思维与格律思维

一)形象思维:

形象思维也称“艺术思维”,它是一种依附着客观具体的形象所进行的思维。也就是说,形象思维是用具体事物的形象来表达抽象的思想感情。

它所描绘的是能看到的、听到的、触到的具体事物的形象,而不是抽象的概念。诗歌是形象的艺术。诗人离开了形象的感受,激情便无从产生;离开了形象的捕捉与表达,就难以写出栩栩如生的感人的好诗。形象思维既离不开比、兴,又需要诗人展开丰富的联想与想象。形象思维的本质是一种意象性思维,其目的是营造一种情景相融、融情于景的艺术境界。

形象思维是一切艺术思维的基本特征,当然也是诗词创作的本质特征。离开了形象思维便没有艺术创作,当然也就没有诗。因此我们可以说,没有形象思维的东西,即使它符合格律要求,也不是诗词,因为没有形象思维,作品便不可能有韵味和意境,而没有韵味和意境的韵文作品就不是诗词。现在有不少人津津乐道于写一些抽象的、概念化的、口号式的所谓“诗词”,充其量只是一些“格律溜”,根本就谈不上是真正的传统诗词。这与他们不懂得什么是形象思维、不懂得怎样运用形象思维有很大的关系。毛泽东在给陈毅谈诗的信中,曾三次讲到形象思维,明确指出:“诗要用形象思维”。

形象思维有两种表达方法:

1、光写形象,从形象中表达作者的思想感情。

如李白的《军行》:

骝马新跨白玉鞍,战罢沙场月色寒。

城头铁鼓声犹震,匣里金刀血未干。

这首诗就是形象的描绘,来说明唐军奋勇杀敌,激战沙场的事实的。诗中所用的“骝马” “白玉” “鞍” “沙场” “月色” “铁鼓” “金刀” “血”,都是有形象的,是读者在生活中看到过的;“震”有声,可以听见;“寒”是气温,可以感觉到;“跨”是动作,也可以看见。此诗除了“战罢”二字是抽象的叙述以外,是全是用的形象化的语言。诗人赞美唐军奋勇杀敌,保卫祖国的感情,自然也就在诗中表达出来了。

我们现在再来看李白的《清平调三首》:

云想衣裳花想容,春风拂槛露华浓。

若非群玉山头见,会向瑶台月下逢。

一枝红艳露凝香,云雨巫山枉断肠。

借问汉宫谁得似?可怜飞燕倚新妆。

名花倾国两相欢,长得君王带笑看。

解释春风无限恨,沉香亭北倚阑干。

这三首诗是唐玄宗和杨贵妃在宫廷观赏牡丹花时命李白写的新乐章。人人都知道杨贵妃是美女,但是,“美”是一个抽象的概念。史书上记载,杨贵妃“美艳异常”,或曰“其美绝伦”,也就是我们现在说的

“美极了”的意思;可是她究竟是怎么样的美,却没法给人一个明晰的具体的印象。而李白是长期陪侍在唐玄宗和杨贵妃身边的人,他自然也就能深切地感受到杨贵妃美的形象。所以,李白运用他的形象思维之笔,给人们留下了一个美贵妃的深刻印象。在这三首诗中,诗人把牡丹和美人交互在一起进行描写,花光人面浑融一片了。

第一首:第一句把杨贵妃的衣裳想象为云彩,把她的容貌想象为花;第二句写美丽的牡丹花随春风的恩泽在晶莹的露水中显得更加娇艳。这句中的“春风”,实际上是用以比喻唐玄宗的。第

三、四句说,如若不是在西王母所居住的群玉山山头见过,那么也会在天上的瑶台于月下相逢;这又把杨贵妃比作素雅的仙女了。

第二首:首句不得写花的娇美颜色,而且写了花发散出的芳香,以艳丽的花来比喻杨贵妃;第二句用楚襄王梦中会神女而断肠的故事,深化和烘托杨贵妃的感人;第

三、四句进一步以身着新妆的汉代皇后赵飞燕来作比。梦中的神女、古代的绝色美人,都不及杨贵妃的天然绝色。

第三首:前两句写名花牡丹与绝色倾国的杨贵妃都很得唐玄宗的欣赏垂青;第三句写鲜花能解释春风之恨、美人能消尽君王之苦思;第四句点明此事发生的地点是在唐宫内的沉香亭北。这首总写君王带笑看倾国美人、阑外名花,美人倚阑,春风带笑,花即是人,人即是花,真是春风拂面,花光满眼,风情无限。

李白在这三首诗中,没有用抽象的、概念化的语句,而是通过对具体事物的观察和体验,概括和提炼出其中有典型意义的生活现象,运用形象思维进行一番加工、创造,使这生活现象凸显出鲜明、生动的艺术形象,以激发读者的想象,使读者如临其境,如见其人。诗人通过自己在诗中所塑造的艺术形象、所营造的美好意境,表达了他对杨贵妃的赞美之情。

又如,刘禹锡的《石头城》:

山围故国周遭在,潮打空城寂寞回。

淮水东边旧时月,夜深还过女墙来。

这首诗是用描绘山、水、月、城的情景,来表达凭吊古迹,感叹时代的变迁,寄寓对兴亡变化无限沉思的。

2、既写形象,也写自己的思想感情。

如杜甫的《赠花卿》:

锦城丝管日纷纷,半入江风半入云。

此曲只应天上有,人间难得几回闻。

这首诗前两句写形象,后两句写思想感情。又如我今年元月十六日写的七律 《与诸文友陪同无我弟登武功山白鹤峰》:

啾啾鸟语寂人烟,系缆腾飞我亦仙。

峭壁凌空行栈道,长梯绕谷上云天。

参差绿树生佳意,飘渺方屏结善缘。

今日登临共携手,吟诗重聚盼来年。

这首七律也是前半写景后半部分写思想感情。

一首诗如果没有了形象化的语言,又无高尚的思想和饱满的激情,全是叙事与议论,是很难写出动人的诗句的。

(二)格律思维

在诗词写作中过好格律关,实际上就是要学会在写作时运用格律思维的问题。要写好诗词作品,就要将格律思维和形象思维同时结合运用好,二者缺一不可。这样才会产生既符合传统诗词格律,同时又具有意境的诗词作品。如果在一首作品中同时运用好了这两种思维,再加上作品有了前人所没有过的新意,就可能营造出较好意境的作品来。

格律思维的定义:

就是作者在创作诗词作品时自觉运用诗词格律中的平仄规范、协韵规范、对仗修辞〔有的词牌的词谱中还有“倒装”、“叠字”等规定的修辞要求〕规范及句式〔例如词中的“领字”、断句〕等规范,使之有机地结合在一起进行综合性的艺术构思的一种思维活动。它的本质是一种创作规范性思维。

格律思维的特征

格律思维有约束性、模仿性、习惯性三个方面的特征。

1、约束性是指格律思维的排他性,规定写格律诗词,就只许严格按诗词体裁中相应的格律进行创作,而决不允许出律。

2、模仿性是指诗词作者以大量的古今同类作品的格律思维写作为范例进行写作。

例如,在介绍诗词创作的工具书中,每一种诗律和词谱后面都附有一些典型的作品以资对照,实际上是给学习者提供模仿的范例。

3、习惯性是指当诗词作者学习按格律写作进行到了一定阶段,也就是运用格律思维写作积累了相当的经验以后,就会根据他自己所要表达的内容,形成一种主动、迅速地按与所选择的体裁相应的格律要求进行写作的思维定势。

到了这个阶段,作者就能够比较自如地驾驭了格律本身,由“自然王国”进入到了“自由王国”。我在来稿中看到,有不少初学诗词创作的朋友具有较为扎实的文字功底,写出来的诗和词也有一定的意境,满像那么一回事;但由于他们缺少将格律思维自觉地运用于创作的训练,或者是嫌按格律写麻烦,所以本来他想写一首律诗或某一名称词牌的词,而最终的结果却弄成了“四不像”。诗不像律绝还勉强可称得上古体诗〔不协韵的除外〕,但词不遵律,决不是词,因为历史上并不存在“古体词”一说。

在诗词作者看来,一个词语不但有它的实质内容(即意义),同时还有它的外在表现形式(即格律属性):

词语的读音――代表其所属韵部

词语的声调――代表其平仄属性

词语的词性――代表其对仗属性

举例来说,比如说“光”这个词,对号入座的话,它的读音表示它属“平水韵”的“阳韵”;它的声调是第一声,表示它属于平声字;它的词性是名词,表示它在诗词对仗中只可以与其它名词对偶。一个单音节的词,它在诗词格律中,必然是在韵部、平仄、对仗组成的“三维空间”内进行定位。所以我们创作诗词在选择某个词语的意义的同时,也要对它的格律属性进行选择,以使它在诗词作品中所处的位置符合诗词格律的要求。这个选择的过程也就是格律思维的过程。养成用格律要求进行思维的习惯,与养成用形象进行思维的习惯一样,是每一个诗词作者必须具备的基本素质。当然,养成这种习惯有一个较长的过程,对于初学者来说,不可以操之过急,只能在创作实践中循序前进。

形象思维与格律思维是一首格律诗词作品的两翼,这两翼少了其中的任何一翼,这首作品便飞不起来,流传不远。尚若不按形象思维进行创作,写出的诗词作品就味同嚼蜡,缺少诗词作品应有的韵味和意境,没人爱读;尚若不按格律思维进行创作,老是出律,作品便没有抑扬顿挫的音乐感,念起来不顺口,人家便不会认同这作品是格律诗词。所以,我们学习诗词创作,应当注重这两种思维的同步运用。 3.意境的营造――赋比兴的运用

前面我们已经说过:“美的意境就是作者在诗歌中表现出来的一种高水平深层次的悟性。好的诗词都会有一种意境美,即意境高超、深远,使人读后感受到它的诗味浓郁、情意盎然;使人沉浸于其中,深思回味,浮想联翩。或者受到思想启示,沉缅于哲理性的思考。”

但是,如何才能营造出诗词作品的美好意境呢?这就是我们在创作中应该掌握和运用的营造意境的三种表现手法――赋、比、兴。所谓“赋”

,就是直接叙述、描写或抒情,用的是白描手法。所谓“比”,就是比喻、比拟,一般是以具体的事物来比喻抽象的事物。所谓“兴”,就是即物起兴,即一首诗词想要表达某种思想感情,却不是直奔主题,而是首先从别的事物写起,以引到作者所要写的对象上去。交待事实,直抒胸臆,以赋为佳。变抽象为具体、形象,以比兴为上。赋多陷于平板,比兴多流于晦涩,所以在诗词创作中多为结合起来用。

(一) 赋

朱熹说:“赋者,敷陈其事而直言之也。”杜甫诗中的许多名篇都是采用赋法,如叙事诗《新安吏》、《石壕吏》、《垂老别》、《无家别》等都是通过直接的叙述使情景再现;但是赋法并不仅仅用于叙事,如他的《自京赴奉先咏怀五百字》也用了敷陈铺叙的白描手法,写出“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荣枯咫尺异,惆怅难再述”这样震撼千古的名句,既叙事,也抒情。

李白的《静夜思》用的也是赋法:

窗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抬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李白用白描的手法,将那些引起他思乡之情的具体情景直接描述出来。由于月亮能照到他自己也能照到他的故乡,而故乡的亲人也同时能看到这月亮,所以这种情景具有典型性,能够唤起人们相同的体验。他的“众鸟高飞尽,孤云独去闲。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独坐敬亭山》)、“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孤帆远影碧空尽,惟见长江天际流。”(《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都是用的赋法。

我也喜用白描手法来做诗词。如我于2002年4月出席武功山谷雨诗会到尽心桥采风后做的《江城子·采风至尽心桥畔》:

武功山上杜鹃花,艳如霞,任人夸。飞瀑流泉,溪岸有人家。十里莺歌闻牧笛,鸡犬逐,竹篱笆。 尽心桥畔树荫遮,绿枝斜,落啼鸦。桥下溪流,水草护鱼虾。三五成群行仄径,憨小子,靓娇娃。

在这首词中,除“艳如霞”一句是用了比喻外,其余各句全用的白描手法。用赋法做诗词,要想使作品不流于平庸,就必须用形象化的语言,或含意深远的句子,以抒发作者真挚的情感。

(二) 比

关于“比”,古人有一些言简意明的定义。如战国时期的惠施就说:“以其所知喻其所不知而使人知之。”宋代朱熹则说:“比者以彼物比此物也。”

用我们现在的话来说,比,就是对于本质上不同的两种事物,利用它们之间在某一方面的相似点来打比方,或者用浅显常见的事物来说明抽象的道理和情感,使人易于理解;或者借助描绘和渲染事物的特征,使某一事物生动、具体、形象地表现出来,给人以深刻的印象。现代修辞学上把比列为比喻比拟两种辞格。比,是诗词创作的形象化的重要手段,是运用得最早、最广泛的形象思维的一种艺术方法。

古典诗词中的比喻和比拟存在两种情况,一是纯乎比体的诗,即全诗所描绘的中心形象只是一种譬喻,不是诗人真正歌咏的对象,而是用以打比方来表意说理。如唐代诗人张籍的《猛虎行》:

山南山北树冥冥,猛虎白日绕村行。

向晚一身当道食,山中麋鹿尽无声。

年年养子在空谷,雌雄上下不相逐。

谷中近窟有山村,长向村家取黄犊。

五陵少年不敢射,空来林下看行迹。

这首诗刻画了猛虎的形象,描绘猛虎如入无人之境凶残叼取牲畜的图景。但是诗人真正的用意不在写虎,而是借写虎的凶残来比喻和影射无恶不作的土豪和酷吏。像这种以比拟手法咏物言志或托物明志的诗,在古典诗词中并非个别现象,如唐代诗人骆宾王那首有名的《咏蝉》诗:“西陆蝉声唱,南冠客思深。不堪玄鬓影,来对白头吟。露重飞难进,风多响易沉。无人信高洁,谁为表予心?” 就是借咏蝉来表明他高洁的心志的。

二是作为修辞手段运用的比喻。情感是抽象的,看不到,摸不着,只有用具象来比喻,才会给人以明晰的印象。如李白《秋浦歌之十五》:

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

不知明镜里,何处得秋霜!

这首诗中用了两个比喻,一说愁生白发,白发竟然有三千丈;二是说白发如秋霜,对镜触目惊心,为壮志未酬而人已衰老而无限感叹。又如李商隐的诗:

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

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晓镜但愁云鬓改,夜吟应觉月光寒。

蓬山此去无多路,青鸟殷勤为探看。

李商隐的这首七律,颔联、尾联都用了比喻,颔联的比喻尤其精美,将抽象的感情变成生动优美的艺术形象,感情真挚,意境含蕴。美妙传神的比喻,不但能使所咏事物形象鲜明,而且可以加强抒情的气氛。还有如白居易的《琵琶行》,通过比喻的手法描绘琵琶演奏的声音,非常生动贴切:“大弦嘈嘈如急雨,小弦切切如私语。嘈嘈切切错杂弹,大珠小珠落玉盘。”运用比喻手法可谓炉火纯青。凡是成功的比喻,都可以概括为以下几点:

1、从日常生活中选择人们所熟知的事物作喻体。

2、凡是有感染力的比喻都是贴切生动的。

3、比喻是有感情色彩的。美好的形象用于歌颂,丑恶的形象用于抨击或讽刺。

4、比喻不能总是那么几个固有的形象,要依据不同时代的不同特征,准确地选取新的、带有普遍性的喻体,才会产生艺术感染力。

(三) 兴

朱熹云:“兴者,先言他物以引起所咏之辞也。”所以,兴的意义一是为了引起下文的开始之辞,二是兼有比喻的作用。所谓引起下文之辞,是说这首句主要是为全诗的押韵定下一个基调,也就是确定全诗的韵脚;二是兼有比喻的作用,但这种比喻是隐性的,不通过思考是看不出来的那种比喻。古代的兴,有的是没有隐喻的意义在内,这在民歌中尤为显著。唐代始,这种纯粹的兴很少见了,首句的兴多兼隐喻之责。兴,往往是一种发端(即启发、启动)兼隐喻,这对于那些不大懂诗歌理论的读者来说,他读后只可意会却难以明言。但这种创作手法只能放在一首诗歌的最前面,而且让一般人看不出来是用了比喻。所以,比与兴的作用有类似处,但兴法比一般意义上的比喻、比拟显得更加隐曲幽深,更具意味。兴兼比,可表述为:欲言A事,却先言B事以起兴,但两者之间在某一点上具有可比性。兴法最早起于民歌,后被文人总结上升为理论。可是当代诗人们已大都不会运用这种修辞手法了,所以很多诗歌显得乏味、概念化和呆板平庸了。

如《诗经》中《国风·关雎》:“关关雎(jū)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的前两句就是兴。诗人触景生情,因物起兴,由一对鱼鹰在河洲上相对鸣叫作为诗的开头,引起所要吟咏的下文。所谓“先言他物以引起所咏之辞”,先言的

“他物”,即起兴的形象,也就是最初触发诗人展开丰富联想的起点。作为起兴的形象,既可以是眼前的自然景物,也可以是社会生活现象。如上面这首《关雎》,诗人看到一对水鸟在河洲上关关和鸣,便想起自己爱慕的姑娘,希望和她结成伴侣,引起深挚的相思之情。这是“兴兼比”(发端兼比喻)。又如《周南·桃夭》:

桃之夭夭,灼灼其华。

之子于归,宜其室家。

诗人以桃花起兴,用桃花的艳丽比喻新娘的美丽容貌,也是“兴兼比”。又如:汉乐府《孔雀东南飞》中的开头几句:

孔雀东南飞,五里一徘徊。 十三能织素,十四能裁衣。

……

杜甫《新婚别》的开头:

兔丝附蓬麻,引蔓故不长。 嫁女与征夫,不如弃路旁。

……

这两首诗的前两句都是“兴兼比”。再如下面这首《卜算子·示妻》:

雨霁远山青,溪照双鸿影。曾记春时满涧花,对捧清泉饮。 相倚度年年,又踏弯弯径。携手同归笑月华,此趣人难省。

此词前两句“雨霁远山青,溪照双鸿影。”同样是“兴兼比”。这两句看似写景,实际上是起兴。词中以“远山青”引起下文的“春时满涧花”,以“双鸿影”隐喻热恋时的男女双方。我们再来看下面我做的这首《种禅》诗:

云烟深处有丘田,犁破红尘好种禅。

佛祖拈花迦叶笑,何须拂拭镜台前?

这是一首说禅理的诗,这种说理诗本不易写好,但是由于用了比兴之法,使这诗显得富蕴理趣禅趣而不显得抽象化和概念化。当时我因与几位同事查看林场的山场上了芦溪禅台山,那时候禅台寺的斋堂尚未建,现斋堂的后面是几丘水田。我回家后写作登禅台的诗时,忽然想到可以把农田作为比兴的素材来写一首禅诗,于是便有了上面这首《种禅》。本来农田与“禅”是没有什么直接联系的,这也是“先言他物以引起所咏之辞”。在这首七绝中,首句的作用就是“比兼兴”,以

“农田”比人的“心田”,但这种“比”,是要通过读者的思考才能够悟出的;同时,“田”字又为整首诗的韵脚定了调。次句承上句的“田”,用“犁”这一农耕工具来比喻“禅理”,并将“禅”(佛性)比作一颗种子。这样,就把比较难以把握的“人心向善”的这么一种抽象的思维变成了可感可视的形象。“禅”是一种很深的哲学,是一门关于世界观和人生观的学问,当然这不可能是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和人生观。

当用来作“兴”的事物仅是用于发端时,两者可以没有联系。如毛泽东的古风《送纵宇一郎东行》的开头:

云开衡岳积阴止,天马凤凰春树里。

年少峥嵘屈贾才,山川奇气曾钟此。

……

第一二两句就是借云开山朗、春树繁茂的景象为全诗的起兴,以阔大的气象,来衬托为友人壮行的心境。

“起兴”,是诗人通过客观景观的触发和媒介作用,从而引起联想和想象,进入形象思维的过程。想象总得有个起点,联想也得有个契机,这起点和契机就是“兴”。兴只是诗的开端,它是最初触发诗人情感的客观事物。有的兴与下文意义相联系,有的则与下文没有直接的联系(没有联系的兴主要表现在民歌中)只是起个发端起情和定韵的作用。在诗词创作中,多数的兴是与下文有联系的或是兼有比喻作用的。

我们做诗,就要学会用好起兴,因为它是进入形象思维的起点;一首诗的这个发端起情,是欢快还是忧伤的基调,往往会决定整首诗的情调。它在起兴还可以起定韵的作用,起兴句的韵决定全诗的用韵。每首诗的兴法不尽相同,但必须立意新鲜,寓意深远,而且要使它起得巧妙和自然。

4.诗句的语法特点

由于格律诗词的篇幅短小,语言精炼,这就使得诗句与现代汉语中一般散文语句在语法结构上具有不同的特点。它主要表现在词语的省略、错列和名词性语式三个方面。

(一)省略

省略可以使诗句紧缩、精炼和符合格律的要求,所以在诗词创作中对语句的省略较常见。

1、省略主语

例如:

(1)向晚(余)意不适,(我)驱车登古原。

(2)平明(我)寻白羽,(白羽)没在石棱中。

2、省略谓语

例如:

(1)寻章摘句老雕虫,晓月当帘(如)挂玉弓。

(2)迟日(照)江山丽,春风(吹得)花草香。

3、省略宾语

例如:

(1)愿君多采撷(红豆),此物最相思。

(2)岐王宅里寻常见(李龟年歌唱),崔九堂前几度闻(他的歌声)。

4、省略介词

例如:

(1)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自)九天。

(2)两个黄鹂鸣(于)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

5、省略方位词

例如:

(1)纱窗日落渐黄昏,金屋(里)无人见泪痕。

(2)天街(上)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

6、省略定语中心词

例如:

(1)王杨卢骆(的诗文)当时体,轻薄为文哂未休。

(2)此夜曲中闻折柳(调),何人不起故园情!

7、省略连词

例如:

(1)(若)东风不与周郎便,(则)铜雀春深锁二乔。

(2)明朝风起应吹尽,(故)夜惜衰红把火看。

8、省略两个词或两个以上的词

例如:

(1)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耸立于)风雨中。

(2)思家步(于)月(下)(在)清宵立,忆弟看云(于)白日眠。

此外,还有省略状语、兼语等成分的,兹不一一列举。

(二)错列

错列是指诗词成分的倒装、交叉等情况而言,这往往是为了押韵、调平仄、对仗和修辞的需要。错列主要有以下几种情况:

1、主语被移到谓语后面

例如:

(1)沾衣欲湿杏花雨,吹面不寒杨柳风。

(“杏花雨”与“杨柳风,” 是主语或主语部分,“沾”、“吹” 是谓语。

(2)柴门闻犬吠,风雪夜归人( “人”是主语,“归”是谓语)。

(3)漠漠水田飞白鹭,阴阴夏木啭黄鹂。

(“白鹭”、“黄鹂”是主语,“飞”与“啭”是谓语。)

2、宾语置谓语之前

例如:

(1)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

(“看”是谓语,“草色”是宾语及附加成分。)

(2)此曲只应天上有,人间能得几回闻?

(“有”是谓语,“此曲”是宾语及附加成分。)

(3)不才明主弃,多病故人疏。

(“弃”与“疏”是谓语,“不才”与“故人”是宾语。)

3、定语后置

例如:

(1)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

(“晚”是宾语“枫林”的定语,应译为“晚秋枫林”。)

(2)日本晁卿辞帝都,征帆(一片)绕蓬壶。

(“一片”是主语“征帆”的定语,应为“一片征帆绕蓬壶”。)

4、交叉错列(变换的位置不止一个)

例如:

(1)独怜幽草涧边生,[上]有黄鹂[深树]鸣。

(“深树上”是状语,“黄鹂”是兼语,应为:深树上有黄鹂鸣。)

(2)水落(鱼龙) [夜],山空(鸟鼠)[秋]。

(应为:鱼龙川的水夜落,鸟鼠山在秋天空旷。)

此外还有状语后置、补语前置等情况。

(三)名词性语式

由名词性词组组成的句子,句中没有作为谓语的动词或形容词可,我们将这种句子叫做“名词性语式”。它是由于句子中省略了某些成分或几个句子紧缩而成的古体诗中的特殊语式。它所隐寓的意思,可从题意、词序、或上下句之间含蓄地表达出来。从语法结构上看,它有以下两种情况:

1、前面的名词语不能独立,只是作为后面句子的一个成分而存在的。例如:

(1)[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寻常)百姓家。

(主语“燕”前面的名词性词组是定语、状语,这上句主要是主语及其附加成分,与下句合在一起,才是一个单句。)

(2)(玄都观里)桃(千)树,[尽]是刘郎去后栽。

(可译为:玄都观里的千棵桃树,都是刘郎离开后栽的。上句也是主语及其附加成分,与下句合在一起,才是一个单句。)

2、名词语作为一个句子或作为一个复句的分句而存在。例如:

(1)嫦娥应悔偷灵药,碧海青天夜夜心。

(下句全是由名词组成的名词语句,与上句组成一个复句,上句与下句均为分句。)

(2)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

(下句也全是由名词组成的名词语句,与上句组成一个复句,上句与下句均为分句。)

(3)故国三千里,深宫二十年。

(这两个名词语句,均省略了动词,可译为:远离故乡三千里,幽禁深宫二十年。上句从空间着眼,下句从时间着眼,用时空对比的角度入手,以增加诗句的凝炼与意境的深度。)

名词性语式不仅常在绝句中出现,而且常在律诗的颔联或颈联出现,成为名词性语式的对仗句,更使人感到工整优美。如温庭筠《商山早行》中的“孤村茅店月,人迹板桥霜” ;杜甫《旅夜书怀》中的“细草微风岸,危樯独夜舟”;陆游《书愤》中的“楼船夜雪瓜洲渡,铁马秋风大散关。”读者只有对这些诗句反复吟咏、深入体味,才会知道它们的艺术语言的精妙。

上一篇:业委会成立流程下一篇:跨越铁路安全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