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诗词经典名句

2022-06-19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第1篇:中国古代诗词经典名句

中国古代文学经典的当代教学模式探讨

摘要:中国古代文学经典是从文学史和人们灵魂深处脱颖而出的瑰宝,有着美学、社会学、文化学、心灵史等诸多维度的崇高意义,但在当今全球化的形势下,在与国际接轨的新的文化格局中,在消费文化语境里,中国古代文学经典的教学地位不断地受到来自各个方面力量的冲击,所以我们必须应对得法、应对得当、应对有力、应对有效。

关键词:中国古代文学;经典;当代;教学模式;探讨

一、无可替代的精神属性

中国古代文学经典是中华民族文化和民族思想传承的重要载体,相关教育是中国人性中的重要保障,它对大学生人文素养和审美能力的形成和提升有重大作用。中国古代文学具有一定精神意义上的“民族性”,它的教育决不局限在各种课堂上,而是全民族必须担当的文化责任,也是当下亟待解决的难题。特别是在精神物化倾向已引起我们警惕的今天,中国古代文学经典能够最大限度地帮我们寻回和保持灵魂的安宁,它昭示着人们的道德高标,是民族的审美简史,也是典籍之中历史叙事的重要组成,有着含蓄蕴藉的人生意味。

1 道德高标。“道德”是中国古代文学经典的贯穿性主题,“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的深沉叮咛,“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铿锵誓言,“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的生动图景,“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的道德高度,都在推己及人的神圣思考中传承下来,并将传承下去。

2 审美简史。文学经典中一以贯之的“穷达观”深刻影响了甚至标定了中国人千百年来的审美取向和人生抉择。“屈子袭兰芷之奇芳,怀琬琰之丽质,抱匡济之高志,遭流放之幽忧,行吟荒泽,眷念宗邦。其不能自已之情,与无可告愬之语,一托于文辞以见。遂能乘风人之续,开辞家之宗,而为百代之仪表焉”。从《诗经》对庞大青铜礼器的歌赞到魏晋山水诗与唐代田园诗的脱胎,再到宋人为一块端砚半亩方塘而生出的哲性低吟,无不标志着传统士人思想的转变;文学经典中的女性审美理想也一变再变,从具体作品中亦不难看出女性审美标准从“德言容功”到“琴棋书画”的重心转变;即使是看似不起眼的中唐大历诗风也显示了唐人与政治兴衰密切相关的从宏大到纤巧的审美流变。

3 人生意味。中国古代文学经典是相关时代的生动镜鉴,单是从一部《诗经》就可寻到先民人生华彩的各个章节。“听到‘关关雎鸠’的鸟鸣,就引发了对‘窈窕淑女’刻骨铭心的相思;看到‘蟋蟀在堂’的场景,便生发出‘岁聿其莫’的时光流转的悲凉;田间劳作,描绘的是秀野上‘薄言采之’、‘薄言掇之’的劳动畅快;战场厮杀,抒发的是内心里‘修我戈矛,与子同仇’的慷慨豪迈;乡人聚会,是‘朋酒斯飨,日杀羔羊’的欢天喜地;宗庙祭祀,则成了‘惠我无疆,子孙保之’的庄严虔敬。男女相约,记录着‘爱而不见,搔首踟蹰’的活泼与俏皮;夫妻对话,表现出‘女曰鸡鸣,士曰昧旦’的诙谐与幽默。德国哲学家海德格尔说:‘歌声即生存。’正是在远古先民的歌唱中,诗深入到中国人的精神世界深处,形成了中国古代以诗为核心的文化风范”。可见,中国古代文学经典尤其是那些抒情性十分强烈的文学经典仍是我们灵魂的天籁,它让我们保持清醒、从容,并一步步走向完美。

4 历史叙事。中国古代文学经典是对中国人人生经历和思想经历的忠实记录,虽然不是正史,却始终背负着与史家相似的人文使命。文学史上有“诗史”之称的并不只有历来为人称诵的杜诗,白居易、杜苟鹤和更多将历史写进文学的诗人诗作都可补史之不足。就连《长生殿》与《桃花扇》这样于舞台上常演不衰娱乐大众的戏曲作品也都取材于史实,也在一定程度上再现了历史,孔尚任更是直言自己的作品是在“借离合之情,写兴亡之感”。浩如烟海的历史资源,成为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文学素材。《水浒传》、《三国演义》直接以历史为题材,《西游记》虽为神怪小说,仍据一些历史事实展开。而《警世通言》中依托历史事件或假托为历史掌故的竟占2/3。

中国古代文学经典不但是中华民族精神财富的直接载体,也是中华民族精神追求的客观表达,而大学中文学科的基础课程中也从没少过中国古代文学经典的讲授与传播。但由于中国古代文学经典产生的时代与今天相距较远,其具体教学难免会遇到诸多困扰。在这种情况下,中国古代文学经典的当代教学就应该首先强调其无可替代的精神属性,并全面探寻其现代转型的可能路径,从而使中国古代文学经典能够真正地被现代人接受,并能够切实地为时代服务。

二、现代转型的可能路径

为了实现“古为今用”的伟大理想,多年来我们已做了很多有益尝试,比如,在对学生进行传统经典教育的过程中引入教改理念,在重视对象因材施教的同时强化该课程的思想性与实用性;持续进行新路径、新方法的探究,使中国古代文学教学在新的时代文化背景下坚定自己的立场、调整自己的角度、重塑自己的形象,进而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和社会效益;还有依据社会文化现状、人才需求现状与大学生思想实际,从教学思想和教学手段上人手,力求做到教学科研相结合。具体为:一是坚持双重视野,重视世界文化的大气候,同时重视中国文化形成的鲜明个性;二是运用多种理论武器,把教育学、社会学、文化学、美学、心理学等多种理论运用于教学的各个环节;三是理论联系实际。此外,仍有一些关键措施易被忽视但却不可或缺:

1 借重教学优势,宣扬“国学”地位。“国学”主要指以儒学为主体的中华传统文化与学术,但主流之外的《老子》《庄子》以及魏晋玄学也同样意义非凡。在传统文化与学术中处于相对“通俗”地位的文学经典在人群中分布最广,最易于被人接受,也有能力成为宣扬国学地位的最佳手段,它们也因之而成为中国古代文学教学中重点推介的对象。

2 加强经典品鉴,发掘“多育”功能。现代教育要求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人才,而对人才的全面培养往往要依赖于多种学科和多项教学内容的共同作用,而文学经典就是其中一条至为便捷的路径。从《论语》开始的至圣先师的教诲就是德育与智育并重的,屈原“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的指称带有极强的象征意义却也与他现实中的跋涉至为切近;谢灵运、王维的山水诗和田园诗中总也少不了屐痕处处的身轻体健和心旷神怡;陶渊明“戴月荷锄归”的人生意趣里也自有躬耕垄亩的别样所得……在诸多经典之中,文学自身不可或缺的审美属性与更多的教育属性、社会属性相融合,成为具有多用功能的教材,对受教者产生多方面的影响。

3 坚持本土策略,弘扬“批评”传统。20世纪新文化运动以来的文学传播和文学接受使太多的人形成了“言必称西方”的学术习惯,却忽略了外来的手段有时会出现“水土不服”的症状。中国古典诗学范畴、批评形态、理论体系都已相当成熟,也早被运用自如,“它既是一门实学,有着深厚的民族文化根底,‘钻之弥坚’,‘其味无穷’(颜渊、程颐语),可以给人带来洞幽烛微、鉴影度形的知识与智慧;同时,它也是一门理论,呈开放的态势,能容纳多种现代思维”。说起杜诗没有人会忘记富于批评精神的《戏为六绝句》,早于它的《文心雕龙》,略晚于它的《诗品》,甚至更晚的《姜斋诗话》《人间词话》等一系列批评之作不仅代表了中国古代文学的理论高度,也彰显着中国人的思想高度。

(四)提倡学以致用,尝试“古诗文”写作。由原国家教委基础教育司和中共中央宣传部出版局共同主编的《中华腾飞的百道难题》一书提及:我国大学毕业生不会写文章早是司空见惯的事儿了,写作已成为中华腾飞的一种阻碍。曾几何时,“对案至不能就一札”(郑板桥语)在古代文化人那里,决不单是一个人能力的匮乏问题,而是直指他道德、人格的一种巨大缺陷,是件极其丢脸的事情。著名作家汪曾祺在其1981年创作的小说《徙》中借主人公高北溟之口说:“学国文的最终的目的,是把文章写通。”这个目标我们显然还没有实现。写作,事实上已成为中国能力的一块短板。在港台的古代文学教学中还有写作这门课,可视难易程度引入对联、绝句、律诗、词、赋之类多种文体形式的写作。但在我们的身边,“口占一绝”的功夫似乎早已成为过去,我们实在不敢指望连写作白话文都深感艰难的大学生熟悉旧体诗词和文言文的写作,而这种写作能力又恰恰是现代教学应该培养和具备的,这种能力可以使学生积极有效地回到古人的文学创作语境中去理解古人的思想和作品。

十七届六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推动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明确要求“建设优秀传统文化传承体系”,并且特别指出“优秀传统文化凝聚着中华民族自强不息的精神追求和历久弥新的精神财富,是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深厚基础,是建设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的重要支撑。要全面认识祖国传统文化,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古为今用、推陈出新,坚持保护利用、普及弘扬并重,加强对优秀传统文化思想价值的挖掘和阐发,维护民族文化基本元素,使优秀传统文化成为新时代鼓舞人民前进的精神力量”,还进一步强调一定要“发挥国民教育在文化传承创新中的基础性作用,增加优秀传统文化课程内容,加强优秀传统文化教学研究基地建设”。

作者:高方 林超然

第2篇:文本世界理论与中国经典诗词的认知诗学解读

摘要:文本世界理论起源于认知科学,是关于语篇产生和接受的学说,其创始人主要有Werth 和Gavins。随着认知诗学的兴起和发展,文本世界理论成了其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被广泛应用于文学文本的分析之中。在中国经典诗词中,文本世界生成的二重性决定了诗词主题诠释和解读的“他治”原则,即诠释和解读既要考虑到文本世界生成的内在属性,又要考虑到文本世界生成的外部因素,是一种文本驱动下读者和古代诗人跨越时空的互动行为。中国经典诗词文本世界中的功能推进为多层次功能推进,推进程序一般是从简单命题到复合命题、从单层次功能推进到多层次功能推进,而推进模式通常为:起笔推进→承笔推进→转笔推进→合笔推进。文本世界的转换与次级世界的产生也是中国经典诗词主题的诠释和解读的切入口之一,因为中国经典诗词文本世界的转换可以引起诗篇视点的移位,而诗篇视点的移位可以导致诗词的主题思想或通过融合的方式或通过直接的方式表现出来。

关键词:文本世界理论;中国经典诗词;“他治”研究;多层次功能推进;诗篇视点移位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3/j.issn.1671-6477.2016.01.0019

一、前 言

文本世界理论是自然语言加工的一种模式,是关于语篇产生和接受的理论,其基础是认知心理学的心智表征和认知语言学的经验观[1]8。随着认知诗学的发展,文本世界理论成为了其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文本世界理论由已故教授Paul Werth所提出,其作品Text World:Representing Conceptual Space in Discourse [2]由兰卡斯特大学教授Mick Short整理出版,该书是文本世界理论的发轫之作。英国谢菲尔德大学的Joanna Gavins于2007年出版了Text World: An Introduction[1] 一书,这是继Werth之后另一本关于文本世界理论的专著。文本世界理论之所以独特,是因为它“把认知主义原理广泛运用于分析实践中” [1]8。文本世界理论采取认知心理学和认知语言学的研究方法,“洞察人类交际的心智过程,包括语篇的在线生产和接受、语篇的心理表征、人类大脑对语篇的概念结构的管理以及语言交际中各

种语境因素对语篇认知加工的作用”[3]。文本世界中的“世界”是一种心智世界(mental world),是对具体事件状态的即时表征,和Fauconnier[4]的“心理空间”(mental space)、Ryan[5]的“可能世界”(possible worlds)、Jackendoff [6]的“映射世界”(projected world)、王寅[7-9]的“认知世界”(cognitive world)有相通和重叠之处。根据Werth[2]的文本世界理论,“世界”可被划分为三个层次:语篇世界(discourse world)、文本世界(text world)和次级世界(sub-world),其中文本世界为核心层次。语篇世界是文本世界产生的基础,次级世界是由于文本世界中时空边界变化所产生的新的世界。Gavins [1]52在她的理论中对次级世界进行了重新界定,她用“世界转换”(world switch)这个术语取代了“次级世界”这个术语。在文本世界理论中,语篇世界是第一个层次,它涉及至少两个参与者,是“一种建立在真实外部语境基础上的心理构建”[10];文本世界是参与者根据语篇信息以及共享知识在大脑中所构建的世界,记忆和想象在其中起着重要作用;文本世界中的指示参数的变化则会导致次级世界或世界转换的产生。

传统的中国经典诗词的文本解读和研究基本是通过文学欣赏和美学的方式来进行;利用认知诗学的相关理论对中国经典诗词的意象或意境所进行的研究相对较少,只有为数不多的学者偶有涉及,如袁周敏和金梅[11]、梁丽和陈蕊[12],蒋勇和祝克懿[13]等。上述学者所使用的理论主要是概念整合理论、图形-背景理论和心理空间映射理论。利用文本世界理论对小说和电影等文本进行实践分析的有熊沐清[14]、刘世生和庞玉厚[10]等,而运用该理论对中国经典诗词进行研究却鲜有学者为之,这大概与文本世界理论的叙事本质有一定的关系,刘世生和庞玉厚[10]就认为文本世界理论“在解读叙事作品,尤其是电影叙事方面具有强大优势”。然而文本世界理论的创始人Werth[2]6声称他创立的文本世界理论能够解释所有形式的人类交际的认知加工,而中国经典诗词就是诗人和读者跨越时空的一种人类交际,所以该理论是可以用来对中国经典诗词进行研究和诠释的。再者,中国经典诗词的主要特征是“虚实相生”,其中必然蕴含有各种各样的虚实“世界”,而文本世界理论的着力点正好是文本中的世界,所以从文本世界理论的视角来探讨和分析中国经典诗词无疑是最佳的研究路径之一。

二、文本世界的生成与中国经典诗词的解读

(一)文本世界生成的二重性

文本世界理论与传统的文学批评理论或语篇分析有很大的不同。传统的文学批评理论或语篇分析的着力点是文本本身,而文本世界理论却提出了“文本世界产生的二重来源,即认为文本世界既源于文本或语篇的内在属性,也是参与者在理解文本或语篇时的心智表征”[15] 17。Werth[2]87,329提出文本世界由文本驱动而且文本世界是语篇所描绘的情景以及次级世界由角色所创建。Gavins[1]46认为第三人称过去式可以创建文本世界以及自由间接引语可以构建认识情态世界[1]128。这些都表明了文本世界的文本或语篇的内在属性,即文本世界是由文本或语篇本身所确立的[15]19。但是另一方面他们也都强调“文本世界是说话人或听话人记忆或想象中对事物状态的概念化”[2]87,由参与者记忆中的经验或他们所产生的想象来提供具体内容[2]87,人们从语篇中构建文本世界[1]35等等,这些体现了文本世界理论关于文本世界产生的第二个基点,即“文本世界是由语篇参与者所建构的”[15]19。梁晓辉和刘世生[15]19更倾向于参与者在文本构建中的作用,他们提出了文本世界“是读者或参与者一接触到文本或语篇就会积极构建的空间”的观点。文本世界理论关于文本世界建构的二重来源为文本“自治”(autonomousness )和“他治”(heteronomousness)的研究方法的分类提供了理论依据。“自治”与“他治”源自于Stockwell[16]135-136。所谓“自治”是指在语言学框架内对文本所进行的描述,不参杂任何读者因素在其中。所谓“他治”则是指结合读者因素在内的对文本的分析,其中包括读者在阅读文本时所拥有的知识、经验、记忆、感觉和感情等。“他治”的文本分析路径强调读者的动态参与,突出文本参与者,尤其是读者与文本的互动关系,重视语境的作用[16]136。从文本的“他治”的研究角度来看,文本世界是读者和作者互相“协商”(negotiate)的结果,是文本和语境相结合的结果,这也就是说,“他治”的研究方法“不仅关注一个特定文本的建构,同时更关注影响该文本生成和接受的各种语境因素”[1]8。“他治”的研究方法与认知诗学的研究目的是一致的,认知诗学强调人们在阅读文学作品时的主观能动性,着重表述读者思维和文本及其作者之间的互动关系。

(二)中国经典诗词文本世界的“他治”研究

根据“他治”的研究原则,中国经典诗词的文本世界既是文本本身所确立的,也是读者所创建的,是文本世界生成的内在属性和文本世界生成的外部因素的结合,而且文本世界建构的二重性可以直接导致诗词主题的正确诠释和解读。中国经典诗词文本世界生成的内在属性主要是文本驱动因子(text-driven factors),而生成的外部因素则是文本驱动下的读者和诗人跨越时空的互动行为。文本驱动因子为本文首次提出,它源于文本世界理论的文本驱动原则(the principle of text-drivenness),这个原则提供一个可操作的路径,使语篇参与者在参与每一个语篇世界时能够对他们庞大的个人知识量进行控制和筛选,使其缩小至某个或某些特定的领域[1]29,[16]137。在对语篇进行处理和加工时,语篇参与者的被激活的知识结构和经验是有选择的。语篇的在线处理和理解需要什么样的知识结构和经验由语篇世界生成的文本来限定。在中国经典诗词中,文本驱动因子是文本本身所提供的、使背景知识的搜寻和查找聚焦在某个或某些特定方面的语言和推论信息,它们的作用是激活、提取和选择长时记忆中与诗词主旨相关的语境知识,从而为文本世界的生成提供一个入口路径,准确地说,文本驱动因子就是通过选择或缩小语境知识来提示诗词主旨、帮助形成正确文本世界的词语或诗句,和诗词的“诗眼”有重叠之处。文本世界理论是一个“语境相关”的理论,语篇的直接外在环境和语篇参与者的背景知识都会对语篇加工过程产生影响。读者选择自己所拥有的背景知识来解读中国经典诗词实质上就是读者与古代诗人一种跨越时空的互动行为。Werth[2]149认为语篇发出者和接受者的语境总是有些不对称,所以双方就会进行“协商”(negotiate)以便建立一个一致的认知语境,这是构建“共同场”(common ground)的部分过程。对于“共同场”,Werth的定义是[2]149:在语言交际中“所有被表达出来并被默认的命题以及没有被表达出来,但被一般常识或共有知识所激活的命题”。Werth还指出[2]149,语篇参与者每个人都有一个认知环境,该认知环境包括物理环境的表征,同时也包括对其他语篇参与者的了解。因此,在中国经典诗词的解读过程中,其文本世界构建的认知过程就是:读者和诗人的认知语境出现不对称的现象,在文本驱动因子的作用下,读者和古代诗人进行跨越时空的“在线协商”(on-line negotiation)产生一个共同的认知语境和共同场,在此基础之上再构建一个正确的文本世界,以简约的形式来表达就是:认知语境不对称→文本驱动→在线协商→共同认知语境→共同场→文本世界。具有典型性的是张籍的《节妇吟》:“君知妾有夫,赠妾双明珠。感君缠绵意,系在红罗襦。妾家高楼连苑起,良人执戟明光里。知君用心如日月,事夫誓拟同生死。还君明珠双泪垂,恨不相逢未嫁时。”这首诗歌语言不难,所表达的意思似乎也比较好理解。然而要真正理解该诗的主题则完全取决于该诗文本世界产生的外部因素。读者和诗人一个生活在当代,一个生活在一千多年前的唐代,他们的认知语境肯定有不对称之处。为了准确地理解《节妇吟》的主旨,读者必须寻找解读诗歌的关键。这首诗歌有一个副标题:“寄东平李司空师道”,这个副标题和诗中内容发生了冲突,与诗中内容产生了偏离,是理解诗歌的线索,是诗歌正确文本世界生成的驱动因子。在该驱动因子的作用下,读者和诗人进行“在线协商”,产生一个共同的认知语境,即读者进入了和诗人同时代的历史文化语境中,进入了一个“可能世界”当中,同样在文本驱动因子的作用下,读者有选择地激活和提取长时记忆中的知识,缩小背景知识的搜索范围,将聚焦点放在张籍和李师道二人的关系以及发生在他们二人之间的事情上,形成一个共同场。李师道是当时的一个藩镇高官,被皇帝冠以检校司空的职衔,他对朝廷外表恭顺,私下里却在操练兵马。为了制造对自己有利的舆论,李师道不断拉拢当时的文人学士和中央政府官吏,张籍就是他拉拢的对象,所以,结合语境来看,张籍不可能给李师道写一首抒发男女情事之诗,这就是读者和诗人彼此之间的共同场。有了这个共同场,构建一个正确的文本世界以及正确解读该诗的主题思想也就不难了:实质上,《节妇吟》是一首“明志诗”,诗人通过一首貌似男女爱情的诗作来拒绝藩镇高官的拉拢和收买。于是乎,“张籍拒绝李师道的拉拢和收买”这样一个文本世界就水到渠成地生成了,这充分体现了文本世界生成的二重性,体现了读者在文本构建中的作用。实际上,读者对中国经典诗词的解读基本上都离不开和诗人建立一个一致的认知语境和共同场并在此基础之上和他们进行跨时空的互动,这是“他治”研究原则的基调,譬如要理解李煜的《相见欢》中的沉郁哀伤的失国之痛和去国之思这样一个主旨,就需要了解李煜是南唐后主,亡国败家后,肉袒出降,被囚禁待罪于汴京,他是一个内心充满苦楚和惆怅的亡国之君。要理解元稹的《离思》的主题,就有必要和诗人“在线协商”才能真正明白这首诗实际上是诗人悼念亡妻之作。

三、文本世界的功能推进与中国经典诗词的解读

(一)文本世界理论的功能推进命题

根据文本世界理论,一个文本世界包括“世界建构成分”(world-building elements)和“功能推进命题”(function advancing propositions)。世界建构成分构成了文本突出事件发生的背景,其中包括时间、地点、人物和事物。功能推进命题则引入新信息,推动文本世界中的叙述向前发展,它们以状态、行为、事件、过程以及论据或断言的形式体现出来,这些形式都与文本世界中的人物和事物有关联。功能推进命题的“功能”指的是“动态的、语境驱动下的语篇加工过程,是意义和目的的在线交际,而不是通过语言代码传递预定信息的交际”[3]73,而“命题是一个简单情景的表征,所有的情景要么是路径表达,要么是修饰表达。路径表达指的是一个实体与另一个实体或情景连接起来,而修饰表达则是指一个实体与某种特性连接起来”[2]196。路径表达和修饰表达都是功能推进的体现形式。“功能推进”这一术语源于 Joos[17]的“情节推进”。“情节推进”的作用主要是区分句子的功能。譬如在While the news was on, John finished his dinner和While John was eating his dinner, the phone rang这两句中,John finished his dinner与the phone rang分别起着情节推进的作用,而两个while从句则为它们提供时间背景,具有时间指示作用。推进情节前进的句子通常在时空上不具指示性,它们的作用主要是讲述故事等。在Werth[2]190看来,作为一个专业术语,“情节推进”的涵盖面太窄,它适用于叙事文本,但不能覆盖描写性文本、推论性文本和教育性文本,所以Werth提出用更宽泛的术语“功能推进”来取代“情节推进”。Werth[2]191将文本类型分成了四类:叙事性文本、描写性文本、推论性文本和教育性文本。叙事性文本的谓语类型是行为和事件,功能是情节推进,言语行为是报告和叙述。描写性文本可以描写景色、人物和日常事务,其谓语可以是表达状态、属性和日常习惯的动词,在功能方面则有景色推进、人物推进和习惯推进;就言语行为而言有景色描写、角色描写和日常事务描写。推论性文本的谓语主要是表达关系的动词,其功能是论点的推进,其言语行为是假定和下结论。Gavins[1]借用系统-功能语言学及物性的“过程”来解释文本世界理论中的功能推进。系统-功能语言学的及物性包含六类过程:物质过程(material process)、心理过程(mental process)、关系过程(relational process)、行为过程(behavioral process)、言语过程(verbal process)和存在过程(existential process)。Gavins[1]认为文本世界中的功能推进主要由物质、心理、关系和存在四类过程来实现。需要注意的是功能推进的“类型”和及物性的“过程”之间并没有一一对应的关系,一个情节推进既可以是物质过程,也可以是心理过程,一个景色推进既可以是关系过程,也可以是存在过程。

(二)中国经典诗词文本世界中的多层次功能推进

Werth[2]和Gavins[1]文本世界理论中的功能推进都是以简单命题为单位进行分析,而且分析的还是单层次功能推进,这对理清叙事性文本的脉络和理清叙述的发展进程是有很大帮助的,但对揭示语篇,尤其是诗词这样的语篇的结构和主题思想的作用不大。Stockwell[16]138-139运用Werth[2]和Gavins[1]的理论对一段叙事性文本进行了功能推进的探讨,其中对文中birds的功能推进的分析就分成了四个简单命题:birds gave Lucy a feeling,(birds) streamed overhead,(birds)came flying back,(birds)vanished。这样的分析可以使birds在文中的行为进展情况显得十分清晰,但与作者在该段中所要表达的主旨却关系不大,因为这一段文字主要是讲述Lucy等人乘船来到了一个十分不同的国度。所以本文认为要揭示文本,尤其是中国经典诗词这样的文本的主题思想则应采取从简单命题到复合命题、从单层次功能推进到多层次功能推进逐步进行分析的方法。从图形-背景理论的角度来看,诗词的主题思想就是图形,其余部分是背景,对背景的分析可以凸显图形,而且在中国经典诗词中,主题思想一般只用两句来表达,其余的诗句则充当铺垫,如刘禹锡《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中的“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王之涣《登鹳雀楼》中的“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李商隐《乐游原》中的“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等。从简单命题到复合命题,从单层次功能推进到多层次功能推进,乃至最后呈现出主题思想这一文本世界的功能推进模式,在崔颢的《黄鹤楼》中得到了充分的体现:“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这首诗歌的时间和空间的组合产生了历史的纵深感和空间的开阔感,催生了浓浓的“思乡情怀”这样一个主题。该诗的首联“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是两个简单命题,这两句的功能分别是情节推进和景色推进,其中一个是物质过程,另一个是存在过程,这是第一层次的功能推进。两句结合在一起成了复合命题,依然是一个景色描写,属于景色推进,这是第二层次的功能推进。而这两句在全诗中的作用是破题,所以其功能是“起笔推进”,这是第三层次的功能推进。颔联“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前两个层次的功能推进和首联一样,然而在全诗中,这两句的功能是承接首联,故而它们的第三个层次的功能推进为“承笔推进”。颈联“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第一层次的功能推进为两个景色推进,第二层次的功能推进仍是一个景色推进,第三层次的功能推进是“转笔推进”,因为在这一联中,诗人的叙述从时间转向了空间。尾联中的“日暮乡关何处是?”是诗人对自己的自问,是诗人自己的一种心理活动,属于情感推进。“烟波江上使人愁。”同样是一种心理活动,也是情感推进。两句合在一起还是情感推进,但是在全诗的语篇结构中起着概括诗人自己的感悟,抒发诗人自己的感情这样一种作用,所以它们的第三个层次的功能推进为“合笔推进”。至此《黄鹤楼》一诗的文本世界结构的功能推进过程为:起笔推进→承笔推进→转笔推进→合笔推进;起笔推进、承笔推进和转笔推进最终是为了合笔推进,这就是古时诗文的起、承、转、合。这首诗的首联和颔联写的是想象,是虚幻;颈联则写实。然而虚幻也罢,写实也罢,实际上都是为引发诗人的乡愁所设置的铺垫,到尾联,诗人的真正意图才显现出来,吊古是为了伤今,是为了抒发诗人的人生失意和思乡情怀。

四、文本世界的转换与中国经典诗词的解读

(一)文本世界的转换与次级世界的产生

对于如何看待次级世界以及如何对其予以界定这个问题上,Werth和Gavins有不同的观点。Werth[2]216认为,在文本世界内部还常常存在心智世界,称之为“次级世界”,它们是初始文本世界在空间、时间等参数上出现变化所产生的结果;次级世界有三种类型,分别是指示次级世界(deictic sub-worlds)、态度次级世界(attitudinal sub-worlds)和认知次级世界(epistemic sub-worlds)。但是,如前所述,Gavins[1]52提议用“世界转换”这个术语来取代“次级世界”,理由是次级世界的英文前缀-sub有一定的误导性,会让人认为新产生的世界一定是第一个文本世界的衍生物。“世界转换”这一概念是由Emmott[18]的“框架转换”发展而来的。刘世生和庞玉厚提出这两个术语都有其优势的地方,“世界转换”这个术语“对于描述文本世界的动态建构过程十分恰当,并且使整个图示表达更为简洁、流畅。但是次级世界的概念对于说明不同世界的性质和地位十分有用,这种分层(layering)可用于揭示叙事作品的叙述层次或聚焦层次”[10]。鉴于此,本文将Werth和Gavins的观点糅合在一起,既采取“世界转换”这一说法,又使用“次级世界”这一概念,采用Werth[2]关于次级世界的划分和定位,提出初始文本世界在指示参数方面的变化都会导致该文本世界的转换,转换后的世界属于次级世界。指示次级世界包括直接引语、倒叙(flashback)、未来闪影(flashforwards)以及任何离开当前情景的场景。初始文本世界到指示次级世界的转换主要涉及时间和地点参数的变化,譬如Yesterday when we were there, he said:“I’ll come back here tomorrow.”中的直接引语就创造了一个新的时空空间。态度次级世界主要涉及语篇参与者或语篇角色的愿望、信念和意向而非他们的行为[2]216,故而有愿望世界、信念世界和意向世界之分,其中愿望世界一般由wish、hope、dream、want等动词来激活,如Clive wants to marry a millionairess,信念世界通常由believe、know、think等动词引进,如John believes that a pear is better than a banana,而意向世界则一般表达语篇参与者或语篇角色的意向,通常由promise、threaten、order、offer和require等含有“意向”(intention)涵义的动词来构建,如We require all passengers to show their tickets。认知次级世界是文本世界理论处理“可能性”或“或然性”的手段[16]141,语篇参与者或语篇角色通常用“would”、“will”、“should”以及条件结构的典型形式“if…then…”来导出假设世界,表达“可能性”或“或然性”。刘世生和庞玉厚[10]也提出认知次级世界的建构成分包括表达假设、条件、情态和认识等的表达式,如“假如”、“我觉得”、“根据图片”、“或许”等并认为这些是模态逻辑的重要研究对象,如She would dress herself fashionably if she had more money表示的是就是一种假设,呈现的就是一个假设的世界。态度次级世界与认知次级世界的内容也可以和指示次级世界一样因时间、地点、人物和事物的变化而激活一个新的结构丰富的可能世界[16]141。Gavins[1]虽然不赞同次级世界的提法,但她在Text World Theory:An Introduction一书中也谈到了初始文本世界的时间和空间指示参数会多次发生变化从而导致文本世界的转换、谈到了包括愿望、希望、要求等意愿在内的意愿情态世界和涵盖应允、责任、要求等义务的义务情态世界以及涉及感知和假设的认知情态世界。这些论述实际上和Werth[2]对次级世界的三分法有许多相吻合的地方,不同之处在于她认为转换生成出来的文本世界是独立的文本世界,与初始文本世界没有隶属关系。

(二)中国经典诗词文本世界的转换与诗篇视点的移位

主题思想对于中国经典诗词而言是非常重要的,因为中国经典诗词的主要功能之一就是言志和抒怀,但是无论是Werth[2]的次级文本世界的提法还是Gavins[1]的文本世界转换的观点都像“功能推进”一样只是描写事件的进展过程,并不涉及文本的主题思想,所不同的是“功能推进”是叙述同一个事件的进展情况,而“次级文本世界”或“文本世界转换”则是呈现多个事件的进展情况,具有很强的叙事性特征。Gavins[1]126-131倒是谈到了文本世界的“聚焦”问题,但是这个“聚焦”主要是论述文本的叙事视角,即谁是故事的叙述者,与文本的主题思想聚焦是两码事,所以在Text World Theory:An Introduction一书中,她将“聚焦”放在了“叙事”这一章节中。同叙事文本一样,中国经典诗词的文本世界的转换既有单层次的转换,也有多层次的转换,前者指的是文本世界的转换只发生一次,后者则是说文本世界的转换发生多次:文本世界产生次级世界,次级世界又产生新的次级世界,如此类推。中国经典诗词中的初始文本世界向次级世界的转换以及一个次级世界向另一个次级世界的转换都会引起诗篇视点的移位,而诗篇视点的移位则可以导致文本世界主题思想的产生,需要强调的是:本文中的诗篇视点指的是诗篇焦点。对于指示次级世界而言,诗篇视点的移位根据文本世界的转换次数可以是一次移位,也可以是多次移位,移位完成后诗篇视点所在的次级世界的内容与认知语境以及共同场相融合可以反映出诗词的主题思想。而对于态度次级世界和认知次级世界来说,诗篇视点的移位路径则是直接从文本世界到这两个次级世界,态度次级世界中语篇参与者或语篇角色的愿望、信念和意向以及认知次级世界中的假设、可能性、或然性等就是诗词的主题。苏轼的《念奴娇·赤壁怀古》就是通过多次移位来表达主题的一个典型:“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人生如梦,一樽还酹江月。”这首词是元丰五年(1082)七月词人谪居黄州时所作,其意境是“怀古伤今”。该词涉及了文本世界的多重转换,与主题相关的转换是:文本世界→三国时代(第一层级指示次级世界)→赤壁之战(第二层级指示次级世界)。文本世界是词人自己所处的时空,是一个语篇参与者的可及世界,由这个文本世界转换而来的“三国时代”属于第一层级指示次级世界,从“三国时代”这个指示次级世界衍生出来的“小乔初嫁”和“赤壁之战”则属于第二层级指示次级世界,而且是两个语篇角色可及世界。但是,由于该词主要是咏赤壁、怀周瑜,所以其诗篇视点的移位路径应该是从词人所处的空间,即文本世界经由“三国时代”指示次级世界到“赤壁之战”指示次级世界,而不是从词人所处的时空通过“三国时代”的时空到“小乔初嫁”这个时空,这也就是说,“赤壁之战”这个第二层级的指示次级世界是理解这首词的关键,是诗篇视点所在的次级世界,将其中的内容和词人当时的境况结合起来就可以折射出该词的主题思想:对比周郎,词人想到了自己的坎坷,感慨万千,他羡慕古人的丰功伟绩,同时又叹息自己年岁将老,却依然一事无成,两相对照,不由得忧从中来,青丝成雪,这个主题思想并没有直接出现在词中,而是通过诗篇视点所在的次级世界的内容和认知语境以及共同场相融合所得出来的。同样是苏轼在另一首词《水调歌头》中创造了两个表达“愿望”的态度次级世界:“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词中的“我欲乘风归去”和“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就是两个态度次级世界,表达了词人的两个愿望,语篇视点直接从文本世界移位至两个态度次级世界中,而两个态度次级世界的内容体现了词人超然达观、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和对亲人的思念,这就是该词的主题思想,初始文本世界向态度次级世界的转换导致了诗篇视点从文本世界移位到了态度次级世界,继而导致了这个主题的现实化。王昌龄在《出塞》(其一)中写道:“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诗中的“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表达的是一种假设,形成的是一个认知次级世界。该诗表达了诗人希望巩固边防、保家卫国的豪迈激情,而这样一个主题恰恰是该诗由初始文本世界向认知次级世界的转换所产生的诗篇视点的移位催生出来的。

五、结 语

Werth[2]和Gavins[1]的文本世界理论为解读和研究中国经典诗词的主题思想提供了一个新的视角和路径。在中国经典诗词的理解过程中,文本驱动下的“他治”解读方式、文本世界内部的多层次功能推进以及文本世界的转换所导致的诗篇视点的移位是客观存在和认知加工实际,是诗词主题思想现实化的重要认知机制和手段。中国古代诗人为了更好地言说自己的志向,抒发自己的情怀,在诗作中大量使用表征虚实空间的文本世界及其运作方式,使诗作或直抒胸臆,或浪漫委婉,首首皆蕴含诗人的满腔情思和人生感悟。对中国经典诗词中的文本世界及其运作机制进行分析不仅可以帮助读者把握诗词的语义结构脉络,更重要的是还能够帮助他们正确地解读诗词的主题思想,真正把握诗人所要表达和抒发的情愫。

[参考文献]

[1]Gavins,J. Text World Theory: An Introduction [M]. Edinburgh: Edinburg University Press,2007.

[2]Werth, P. Text Words: Representing Conceptual Space in Discourse[M]. London: Longman, 1999.

[3]马菊玲.认知语篇研究新探索:《文本世界理论导论》评介[J].外语教学与研究,2010(1):72-74.

[4]Fauconnie,G. Mental Spaces: Aspects of Meaning Construction in Natural Language[M].Cambridge:CUP,1994.

[5]Ryan,M.L. Possible Worlds,Artificial Intelligence and Narrative Theory[M]. Bloomington and Indianapolis :Indiana University Press,1991.

[6]Jackendoff,R. Semantics and Cognition[M].Cambridge:MIT Press,1983.

[7]王 寅.认知语言学与语篇分析:Langacker的语篇分析观[J].外语教学与研究,2003(3):83-88.

[8]王 寅.语篇连贯的认知世界分析方法:体验哲学和认知语言学对语篇连贯的解释[J].外语学刊,2005(4):16-23.

[9]王 寅.认知语言学[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7.

[10]刘世生,庞玉厚.认知叙事学初探:以电影《美丽心灵》中的文本世界为例[J].外语学刊,2011(2):45-51.

[11]袁周敏,金梅.概念整合理论对诗歌意象的阐释[J].外国语言文学,2008(4):217-223.

[12]梁 丽,陈蕊.图形/背景理论在唐诗中的现实化及其对意境的作用[J].外国语,2008(4):31-37.

[13]蒋 勇,祝克懿.诗篇中的映射[J].解放军外国语学院学报,2004(5):30-57.

[14]熊沐清.认知诗学的“可能世界理论”与《慈悲》的多重主题[J].当代外国文学,2011(4):11-23.

[15]梁晓辉,刘世生.关于文本世界的界定标准[J]. 中国外语,2009(6):17-47.

[16]Stockwell, P. Cognitive Poetics: An Introduction[M]. London: Routledge,2002.

[17]Joos,M. The English Verb: Form and Meanings[M]. Madison and Milwaukee: University of Wisconsin Press, 1964.

[18]Emmott,C. Narrative Comprehension: A Discourse Perspective[M]. Oxford: Clarendon Press, 1997:147.

(责任编辑 文 格)

作者:邹智勇 薛睿

第3篇:论中国古代文学经典与现代流行歌曲的融合及其新生义

摘要:古诗词之外的各类古代文学经典与现代流行歌曲融合主要有三种方式:现代流行歌曲诠释古代文学经典的主旨、颠覆古代文学经典的主旨、取材于古代诸子散文等文学经典。21世纪以来,传承传统文化的需要是二者融合的主要原因。从古诗词中化用句子、词语、意象或用作歌词,或用作曲目,它们在新的文本环境中一般会产生新的含义。

关键词:文学经典流行歌曲融合新生义影视艺术四大名著诸子散文

21世纪以来,随着我国传统文化的回归旦逐渐“热潮”化,歌坛创作的“传统文化意识”越发浓厚,学界随之出现了越来越多的关于古诗词与流行歌曲关联的研究成果。考察20世纪80年代以来我国流行歌曲的创作实际发现,不仅仅是古诗词,其实一些诸如古代小说戏曲、民间传说、古代诸子散文、史传散文、政论散文等各类古代文学经典,亦与现代流行歌曲发生了融合,但学界鲜有关注;再者,古代文学经典融入流行歌曲之后,其原义往往不是被直接承继,而是在新的歌词文本中产生了新的含义,这一现象亦一直为学界所忽略。鉴于此,拟就以上两个问题做些探讨,希望对学界之前的相关研究有所补充和开拓,对流行歌曲的词、曲作者如何通过歌曲创作更好地传承传统文化,如何创作出更为优秀的音乐作品有所启发。

何谓“古代文学经典”?指一直流传至今为大多数读者所欣赏与传承的古代文学著作或古代文学作品,或因其表达的思想情感能引起跨时代的共鸣,或因其艺术成就具有不朽的典范性。何谓“流行歌曲”?从广义上言,指在一定时代被大众广泛欣赏或传唱的歌曲,包括流行唱法、美声唱法、民族唱法等各种唱法的歌曲;从狭义上言,指用流行唱法(也称通俗唱法)演唱的歌曲,其符合大众的音乐审美习惯,具通俗性、时代性、流行性的特点,是一种音乐体裁,区别于原生态唱法、民族唱法、美声唱法、戏剧唱法的歌曲。本文所论流行歌曲指前者。本文主要采用归纳法、文本解读法为主进行研究,但由于各类流行歌曲的数量异常丰富,实难穷举,故仅选用若干代表性的例证进行分析、论证。

一、诗词以外各体古代文学经典与现代流行歌曲的融合

古典小说、古代民间传说、先秦诸子散文等文学经典与现代流行歌曲融合形式与原因。

1.现代流行歌曲诠释古代文学经典的主旨

随着我国影视艺术的兴起,从1983年电视剧《西游记》的主题歌《敢问路在何方》问世开始,以“四大名著”为代表一批古典小说先后被改编成电视剧,现代流行歌曲便应运而生地与多类古代文学经典发生了或深或浅的融合。其融合的原因是什么?就是影视艺术及影视产业发展的需求。当时处于改革开放不断深化的历史时期,传统文化尚未回归,各项事业蒸蒸日上,但流行歌曲创作还处在摸索阶段,因此,除影视艺术及影视产业发展需要这个因素外,不存在促成它们融合的其它因素。其实,在整个20世纪八九十年代,流行歌曲与古代文学经典等传统文化发生的关联都只有这个原因。

影视主题歌主要是通过对原著主题的阐释进行融合的。它凝练了影视作品的主旨,也就是凝练了其所改编的小说的主旨,同时其旋律承载着小说的情绪。主题歌的主旨是词曲作者在对小说原作理解基础上对其价值判断和审美判断的产物,因此,主题歌的主旨带有词曲作者的主观色彩。由于歌词篇幅短小,涵盖信息有限,加之其主旨囿于词曲作者的价值取向,决定了歌曲只能表达原作主题的某一方面,也可能是核心主题,也可能是次要主题。

歌曲《敢问路在何方》以叙述为主,歌词凝练而富有哲理。其词云:“踏平坎坷成大道,斗罢艰险又出发”,“风雨雷电任叱咤,一路高歌向天涯”,回答了《西游记》的主旨,即歌颂了“师徒四人”为实现“西天取经”理想,不畏艰险、勇于斗争、勇往直前的英雄主义精神和乐观主义精神。歌曲最后唱到“敢问路在何方?路在脚下”,是词作者对原著主旨的新的理解,很有哲理。其实,《西游记》蕴含的主题较为丰富,如“三教合一”主题、“追求人性自由和自我价值”主题等?,主题歌是无法将其完全包含进去的。作于1984年的歌曲《枉凝眉》是电视剧《红楼梦》的主题歌,由现代曲作家王立平先选定曹雪芹的《枉凝眉》词再谱曲而成。据说,在确定《枉凝眉》歌词之前,也有其它候选歌词,他经过再三斟酌,认为《枉凝眉》最契合《红楼梦》主题和韵味,故最终确定下来。“枉”白费,徒劳;“凝眉”眉头紧锁,喻哀伤。“枉凝眉”是说宝玉、黛玉为爱而产生的哀伤是徒劳的,正如歌曲所唱“一个枉自嗟呀,一个空劳牵挂”?,揭示出宝、黛爱情终被封建家长无情毁灭的悲剧主题。其曲调与歌词相得益彰,如泣如诉,渲染出浓重的悲凄色彩。当然,《红楼梦》也具有丰富的主题③,其主题歌也只唱出了其核心主題。再如,《好汉歌》诠释了《水浒传》的主旨,《青城山下白素贞》民间传说《雷峰塔传奇》或《白蛇传》的主旨。

在上述影视歌曲的影响下,20世纪八九十年代,出现了取材于民间传说、短篇白话小说的流行歌曲,或以叙事为主,或以抒情见长。如歌曲《化蝶》取材于四大民间爱情传说之一的《梁山伯与祝英台》凄美的爱情故事,具备原故事的基本情节,充满浪漫色彩。《夫妻双双把家还》是一首戏歌,最为人熟知,传唱度极高,其直接选自黄梅戏《天仙配》的部分唱段,抒发了七仙女、董永摆脱劳役后返家途中无比欢喜的心情,同时表达了对美好生活的憧憬。歌曲《千古绝唱》则由多种题材的多个爱情绝唱组成,依次有《孟姜女哭长城》《西廂记》《杜十娘怒沉百宝箱》《雷峰塔传奇》或《白蛇传》《红楼梦》。

2.现代流行歌曲颠覆古代文学经典的主旨

影视主题歌的主旨是词曲作者在对小说原作理解基础上对其价值判断和审美判断的产物,带有主观色彩,其实,取材于古代小说、传说、戏剧的一般流行歌曲的主旨亦作如此观。由于现在流行歌曲的词曲作者或者选词者,生活在现代文化环境中,有时难免将其主观判断强加于原作,造成对原作主题的误读,甚至颠覆性的解读,如歌曲《滚滚长江东逝水》《寻找西门庆》就属于这种情况。这种情况下,流行歌曲与其取材的原作之间的关联只是浅层次的某些“材料”层次的融合,实则是对文学经典主旨的反叛。

《滚滚长江东逝水》是颠覆原作主旨歌曲中的典型。作于1991年的《滚滚长江东逝水》是电视剧《三国演义》的片头主题歌。其歌词选自明杨慎《历代史略词话》(《廿一史弹词》)第三段《说秦汉》的开场词[临江仙]《滚滚长江》④。此词本与《三国演义》毫无关联,清毛宗岗父子评刻《三国演义》时将其置于卷首,首次将二者关联起来。毛氏出于何种考虑,不得而知,也许他们认为它反映了《三国演义》的主题。1991年拍摄《三国演义》时,经著名作曲家谷建芬谱曲的《滚滚长江东逝水》就成了其主题曲。歌曲《滚滚长江东逝水》的主旨是什么?与《三国演义》的主旨吻合吗?其词上片云:“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是非成败转头空,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突出一个“空”子;下片云:“白发渔樵江渚上,惯看秋月春风,一壶浊酒喜相逢。古今多少事,都付谈笑中”?,刻画了江渚上与“秋月”“春风”“浊酒”相伴的渔、樵形象,突出了“喜”和“笑”二字。上下片形成鲜明对比。这首主题歌的意思很清楚,表达了作者无争于“是非成败”的人生态度,以及对渔樵闲适、隐逸、喜乐生活状态的推崇,实则暗含了反战思想、否定以打打杀杀建立功名的思想。很显然,它完全颠覆了《三国演义》“对于导致天下大乱的昏君贼臣的痛恨,对创造清平世界的明君良臣的渴慕”?的主旨。其曲调气势雄浑,古朴苍凉与以战争为主的《三国演义》原著的情绪相当吻合,但与歌词的“喜”“笑”情感和隐逸主旨实在龃龉不合。由此观点出发,以《滚滚长江东逝水》为电视剧《三国演义》主题歌应该是一个失误。这个失误很可能是受毛宗岗父子误导所致。

3.现代流行歌曲取材于先秦诸子散文等文学经典

21世纪以来,传统文化经历了百年的被否定之后开始回归,重新得到认可而被传承。2012年以后,歌曲创作中的“传统文化”意识越来越浓。不仅催生了大量与古诗词相关联的歌曲,也催生了一定数量的与诸子散文融合的歌曲。

《厚德载物》是一首具有浓郁传统文化色彩的流行歌曲。作者何静在其微博中披露这首歌的创作背景与创作意图说:“我女儿入学时……(校长)请为学校写歌,我就写了这首歌。希望孩子们懂得孝顺父母、尊重老师、知恩图报。”其曲目“厚德载物”和歌词“地势坤”均出自《易经·坤卦·象辞》:“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和为贵”出自《论语(·学而》:“礼之用,和为贵。”“克己复礼,天下归仁”出自《论语·颜渊》:“克己复礼为仁。一日克己复礼,天下归仁焉。”“百善之中孝为先”出自清王永彬《围炉夜话》:“常存仁孝心,则天下凡不可为者皆不忍為,所以孝居百行之先。”⑧“师法天地”出自《老子》:“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也出自《易经》的哲理。歌曲《知足者常乐》中“知足常乐”与“奢望是祸”两句歌词,从词语和词义来看其最早源头应是《老子》:“祸莫大於不知足,咎莫大於欲得,故知足之足,常足矣。”《还记得他曾说》是央视“经典咏流传”栏目推出的一首流行歌曲。其歌词的主体取自《论语》中关于为学、尽孝、做人等方面的经典名句,如“今之孝者,是谓能养。至于犬马,皆能有养,不敬,何以别乎?”“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诸子散文也是哲理散文,是优秀传统文化的最重要的载体,对启迪智慧、修养德行最有益,但审美性稍差。建议流行歌曲的词曲作者应加大这方面歌曲的创作。

21世纪以来,流行歌曲与古代文学经典的融合原因是多方面的⑨,其中传承传统文化的需要是主要原因,此外还有提升流行歌曲审美品位的需要,后世文学对前代文学的继承是文学发展的规律之一等。

二、古诗词与流行歌曲融合产生的新义

有目共睹,学界对古诗词与流行歌曲融合的形式多有讨论?,如古诗词直接谱以现代流行曲调、流行歌曲化用古诗词的句子、词汇或意象、流行歌曲借鉴古诗词的创作构思(原理)、流行歌曲“古诗词韵味”化、流行歌曲承继古诗词的主题、创作手法等等。这些都是对二者关联问题的有益探讨,但仍留有空白,就化用古诗词在流行歌曲中产生的新义,以及流行歌曲曲目与古诗词的融合问题作以简单讨论。

流行歌曲从古诗词中化用句子、词语、意象时,由于它们参与了新文本的构建,必须为新歌曲的主题服务,因此在新的文本环境中一般会产生新的含义。当然,也有承袭原义的情况:

歌曲《女人花》有歌词云:“花开不多时,堪折直须折,女人如花花似梦”,其中“堪折直须折”句出自唐代杜秋娘《金缕衣》:“劝君莫惜金缕衣,劝君惜取少年时。花开堪折直须折,莫待无花空折枝。”此句在前文中以花喻人,表达了女人对爱情的渴望;而其在后文中是一个类比,表达的是青年人要惜时进取之意。歌曲《新鸳鸯蝴蝶梦》有歌词云:“昨日像那东流水,离我远去不可留,今日乱我心多烦忧。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销愁愁更愁”,其出自李白《宣州谢姚楼饯别校书叔云》的诗句:“弃我去者,昨日之日不可留;乱我心者,今日之日多烦忧。……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销愁愁更愁。”两者都写人生“烦愁”之多,但前者是指人们难以知足的欲望引起的烦愁,而后者是指李白个人怀才不遇的烦忧。歌曲《涛声依旧》有歌词云:“带走一盏渔火”“留下一段真情,让它停泊在枫桥边”“流连的钟声”“月落乌啼总是千年的风霜,涛声依旧不见当初的夜晚”“这一张旧船票能否登上你的客船”等,其中的“渔火”“枫桥”“钟声”“落月”“啼乌”“风霜”“月夜”“客船”等意象,无疑来自张继《枫桥夜泊》:“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枫桥夜泊》是唐诗中的佳品,抒写旅人的愁绪,意境凄冷幽静。《涛声依旧》写一对曾经的恋人久别重逢的故事。歌曲将这些意象敷衍成一对曾经的恋人往日约会的美好环境,但这个“依旧”的环境与现在“不见”的爱情形成鲜明对比,表达了物是情非的惆怅情绪。这些意象由于在歌曲中承担着叙述的功能,旦分布零散,已不能像在原作那样形成画面感和意境美。可以看出,这些化用在新文本中都产生了新意,不仅表情达意贴切、自然,还使现在流行歌曲带上了淡淡的古韵美、典雅美,提高了审美层次。这种化用之妙值得提倡。有的流行歌曲歌词就不可取了,如《东风破》“一盏离愁,孤单伫立在窗口”“一壶漂泊,浪迹天涯难入喉”“你走之后,酒暖回忆思念痩”,虽然化用了古诗歌的常用意象,但这些意象在整首歌中并没有什么含蓄的深义可言,而是给人直白、凌乱、游离之感。

作者:徐中原 王凤

第4篇:中国经典诗词名句

·野旷沙岸净,天高秋月明 ——(南朝宋)谢灵运《初去郡》 ·一夫当关,万夫莫开——唐·李白《蜀道难》

·青山遮不住,毕竟东流去——宋·辛弃疾《菩萨蛮。书江西造口壁》

·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唐·李白《望天门山》 ·一水护田将绿绕,两山排闼送青来——宋·王安石《书湖阴先生壁》

·余霞散成绮,澄江静如练——(南朝)齐·谢眺《晚登三山还望京邑》

·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唐·孟浩然《望洞庭湖赠张丞相》 ·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唐·李白《将进酒》 ·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宋·苏轼《饮湖上初晴后雨》

·一道残阳铺水中,半江瑟瑟半江红——唐·白居易《暮江吟》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唐·张九龄《望月怀远》 ·明月却多情,随人处处行——宋·张先《菩萨蛮》 ·明月照高楼,流光正徘徊——三国·魏·曹植《怨歌行》 ·照之有余辉,揽之不盈手——晋·陆机《拟明月何皎皎》 ·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唐朝·王维《鸟鸣涧》 ·细雨鱼儿出,微风燕子斜——唐·杜甫《水槛遣心二首》 ·细雨湿衣看不见,闲花落地听无声——唐朝·刘长卿《别严士元》

·黑云翻墨未遮山,白雨跳珠乱入船——宋·苏轼《元月廿七日望湖楼醉书》

·黑云压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鳞开——唐·李贺《雁门太守行》 ·柴门闻犬吠,风雪夜归人——唐·刘长卿《逢雪宿芙蓉山主人》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唐朝·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绿杨烟外晓寒轻,红杏枝头春意闹——宋·宋祁《玉楼春》 ·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宋·叶绍翁《游园不值》 ·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宋·朱熹《春日》 ·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唐·白居易《忆江南》 ·小楼一夜听春雨,深巷明朝卖杏花——宋·陆游《临安春雨初霁》

·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宋·林逋《山园小梅》 ·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宋·杨万里《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

·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宋·晏殊《浣溪沙》 ·不是花中偏爱菊,此花开尽更无花——唐朝·元稹《菊花》 ·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宋·王安石《泊船瓜洲》

·江南可采莲,莲叶何田田!——汉乐府民歌《江南》 ·叶上初阳乾宿雨,水面清圆,一一风荷举——宋·周邦彦《苏幕遮》

·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唐·贺知章《咏柳》 ·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唐·杜牧《山行》 27·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唐·韩愈《初春小雨》 31·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宋·苏轼《惠崇78·春江晚景》

32·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唐·白居易《钱塘湖春行》

33·穿花蛱蝶深深见,点水蜻蜓款款飞——唐·杜甫《曲江二首》 34·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宵——唐·刘禹锡《秋词》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唐·王湾《次北固山下》 ·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宋·王安石《元日》 ·东风夜放花千树,更吹落,星如雨——宋·辛弃疾《青玉案》 ·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唐·杜牧《江南春绝句》

·燕子来时新社,梨花落后清明——宋·晏殊《破阵子》 ·有时三点两点雨,到处十枝五枝花——唐·李山甫《寒食二首》 ·更能销几番风雨,匆匆春又归去——宋·辛弃疾《摸鱼儿》 ·试问卷帘人,却道海棠依旧。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宋·李清照《如梦令》

·黄梅时节家家雨,青草池塘处处蛙——宋·赵师秀《有约》 ·天阶夜色凉如水,卧看牵牛织女星·——唐·杜牧《秋夕》 ·秋风吹渭水,落叶满长安——唐朝·贾岛《忆江上吴处士》 ·树树皆秋色,山山唯落晖——唐·王绩《野望》

·一年好景君须记,最是橙黄桔绿时——宋·苏轼《赠刘景文》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唐·杜甫《登高》 ·与天地兮比寿,与日月兮齐光——战国·楚·屈原《涉江》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战国·屈原·《离骚》 ·举世皆浊我独清,众人皆醉我独醒——战国·屈原《渔夫》 ·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犹未悔——屈原《离骚》 ·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三国·魏·曹操《龟虽寿》

·刑天舞干戚,猛志固常在——晋·陶渊明《读山海经十三首》 ·疾风知劲草,板荡识诚臣——唐·李世民《赐萧禹》 ·时穷节乃现,一一垂丹青——宋·文天祥《正气歌》 ·莫道桑榆晚,微霞尚满天——唐·刘禹锡《酬乐天咏志见示》 ·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唐·李白《行路难》 ·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唐·李白《将进酒》 ·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唐·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

·千淘万漉虽辛苦,吹尽狂沙始到金——唐·刘禹锡《浪淘沙》 ·时人莫小池中水,浅处不妨有卧龙——唐·窦庠《醉中赠符载》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宋·文天祥《过零丁洋》 ·粉身碎骨浑不怕,要留青白在人间——明·于谦《石灰吟》 ·不要人夸颜色好,只留清气满乾坤——元·王冕《墨梅》 ·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清·郑燮《竹石》 ·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清·龚自珍《己亥杂诗》 ·投我以桃,报之以李——《诗经·大雅·抑》 ·投我以木瓜,报之以琼琚——《诗经·卫风·木瓜》 ·结交在相知,骨肉何必亲——汉乐府民歌《箜篌谣》 ·丈夫志四海,万里犹比邻——三国·魏·曹植《赠白马王彪》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唐·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相知无远近,万里尚为邻——唐·张九龄《送韦城李少府》 ·以文常会友,唯德自成邻——唐·祖咏《清明宴司勋刘郎中别业》

·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唐·白居易《琵琶行》 ·人生交契无老少,论交何必先同调——唐·杜甫《徒步归行》 ·一日不见,如三秋兮——《诗经·王风·采葛》

·盈盈一水间,脉脉不得语——汉·古诗十九首《迢迢牵牛星》 ·举手长劳劳,二情同依依——汉乐府民歌《孔雀东南飞》 ·郎骑竹马来,绕床弄青梅——唐·李白《长干行》 ·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宋·欧阳修《生查子》 ·一日不思量,也攒眉千度——宋·柳永《昼夜乐》

·身无彩凤双飞翼,心有灵犀一点通——-唐·李商隐《无题二首》

·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唐·李商隐《无题》 ·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却有晴——唐·刘禹锡《竹枝词》 ·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唐·元稹《离思五首》 ·上穷碧落下黄泉,两处茫茫皆不见——唐·白居易《长恨歌》 ·从此无心爱良夜,任他明月下西楼——唐·李益《写情》 ·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宋·秦观《鹊桥仙》 ·在天愿作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唐·白居易《长恨歌》 ·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宋·柳永《凤栖梧》 ·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诗经·小雅·采薇》

·胡马依北风,越鸟巢南枝——汉·古诗十九首《行行重行行》 ·近乡情更怯,不敢问来人——唐·宋之问《度大庾岭》 ·君自故乡来,应知故乡事。来日绮窗前,寒梅着花未——唐·王维《杂诗三首》

·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唐·王建《十五日夜望月寄杜郎中》

·唯有门前镜湖水,春风不改旧时波——唐·贺知章《回乡偶书二首》

·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唐·杜甫《月夜忆舍弟》 ·相去日已远,衣带日已缓——汉·《古诗十九首·行行重行行》 ·离恨恰如春草,更行更远还生——南唐·李煜《清平乐》 ·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别是一般滋味在心头——李煜《相见欢》 ·人生不相见,动如参与商——唐·杜甫《赠卫八处士》 ·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唐·王维《渭城曲》 ·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唐·高适《别董大》 ·去年花里逢君别,今日花开已一年——唐·韦应物《寄李儋元锡》

·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唐·李商隐《无题》 ·蜡烛有心还惜别,替人垂泪到天明——唐·杜牧《赠别》 ·桃李春风一杯酒,江湖夜雨十年灯——宋·黄庭坚《寄黄几复》 ·如切如磋,如琢如磨——《诗经·卫风·淇奥》

·古人学问无遗力,少壮工夫老始成——宋·陆游《冬夜读书示子聿》

·故书不厌百回读,熟读深思子自知——宋·苏轼《送安惊落第诗》

·志士惜日短,愁人知夜长——晋·傅玄《杂诗》 ·青春须早为,岂能长少年——唐·孟郊《劝学》 ·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宋·岳飞《满江红》 ·试玉要烧三日满,辨材须待七年期——唐·白居易《放言》 ·世上岂无千里马,人中难得九方皋——宋·黄庭坚《过平舆怀李子先时在并州》

·我劝天公重抖擞,不拘一格降人才——清·龚自珍《己亥杂诗》 ·它山之石,可以攻玉——《诗经·鹤鸣》

·何意百炼钢,化为绕指柔——晋·刘琨《重赠卢谌》 ·人事有代谢,往事成古今——唐·孟浩然《与诸子登岘山》 ·蚍蜉撼大树,可笑不自量——唐·韩愈《调张籍》

·年年岁岁花相似,岁岁年年人不同——唐·刘希夷《代悲白头翁》

·寅父犹能畏后生,丈夫未可轻少年——唐·李白《上李邕》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唐·刘禹锡《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请君莫奏前朝曲,听唱新翻杨柳枝——唐·刘禹锡《杨柳枝词》 ·采得百花成蜜后,为谁辛苦为谁甜——唐·罗隐《蜂》 ·尔曹身为名俱灭,不废江河万古流——唐·杜甫《戏为六绝句》 ·只看后浪催前浪,当悟新人胜旧人——宋·释文向《过苕溪》 ·不畏浮云遮望眼,只缘身在最高层——宋·王安石《登飞来峰》 ·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宋·苏轼《题西林壁》 ·不是一番梅彻骨,怎得梅花扑鼻香——元·高明《琵琶记》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宋·陆游《冬夜读书示子聿》

·近水楼台先得月,向阳花木易为春——宋·苏麟《断句》 ·苍龙日暮还行雨,老树春深更著花——明·顾炎武《又酬傅处士次韵》

·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领风骚数百年——清·赵翼《论诗》 ·捐躯赴国难,视死忽如归——三国·魏·曹植《白马篇》 ·身既死兮神以灵,子魂魄兮为鬼雄——战国·楚·屈原《国殇》 ·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唐·王昌龄《出塞》 ·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唐·杜牧《泊秦淮》 ·愿得此身长报国,·何须生入玉门关——唐·戴叔伦《塞上曲二首》

·臣心一片磁针石,不指南方不肯休——宋·文天祥《扬子江》 ·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宋·文天祥《过零丁洋》 ·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毋忘告乃翁——宋·陆游《示儿》 ·遗民泪尽胡尘里,南望王师又一年——宋·陆游《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

·楚虽三户能抗秦,岂有堂堂中国空无人——宋·陆游《金错刀行》

·胸中有誓深于海,肯使神州竟陆沉——宋·郑思肖《二砺》 ·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战国·楚·屈原《离骚》 ·白骨露于野,千里无鸡鸣——三国·曹操《蒿里行》 ·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唐·杜甫《自京赴奉先咏怀五百字》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唐·杜甫《春望》 ·医得眼前疮,剜却心头肉——唐,聂夷中《咏田家》 ·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风雨不动安如山——唐·杜甫《茅屋歌》

·可怜无定河边骨,犹是春闺梦里人——唐·陈陶《陇西行》 ·月儿弯弯照九州,几家欢乐几家愁——宋·杨万里《竹枝词》 ·但得众生皆得饱,不辞羸病臣残阳——宋·李纲《病牛》 ·但愿苍生俱饱暖,不辞辛苦出山林——明·于谦《咏煤炭》 ·战战兢兢,如临深渊,如履薄冰——《诗经·小雅·小雯》 ·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唐·李白《秋浦歌》 ·冠盖满京华,斯人独憔悴——唐·杜甫《梦李白》

·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消愁愁更愁——唐·李白《宣州谢眺楼做官别校书叔云》

·十年一觉扬州梦,赢得青楼薄幸名——唐·杜牧《遣怀》 ·苦恨年年压金线,为他人作嫁衣裳——唐·秦韬玉《贫女》 ·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唐·李商隐《锦瑟》 ·天长地久有时尽,此恨绵绵无绝期——唐·白居易《长恨歌》 ·别有幽愁暗恨生,此时无声胜有声——唐·白居易《琵琶行》 ·出师一表真名世,千载谁堪伯仲间——宋·陆游《书愤》 ·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唐·王之焕《凉州词》 ·莫道不消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宋·李清照《醉花阴》 ·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宋·李清照《声声慢》 ·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宋·李清照《一剪梅》

·少年不识愁滋味,爱上层楼,爱上层楼,为赋新词强说愁 ——宋·辛弃疾《丑奴儿·书博山道中壁》

·人到愁来无处会,不关情处总伤心——宋·黄庭坚《和陈君仪读太真外传》 ·悄立市桥人不识,一星如月看多时——清·黄仲则《癸已除夕偶成》

·今年欢笑复明年,秋月春风等闲度——唐·白居易《琵琶行》 ·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唐·孟郊《登科后》 ·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唐·杜甫《闻官军收河南河北》

·却看妻子愁何在,漫卷诗书喜欲狂——唐·杜甫《闻官军收河南河北》

·文章千古事,得失寸心知——唐·杜甫《偶题》 ·一日不作诗,心源如废井——唐·贾岛《戏赠友人》 ·作诗火急追亡逋,情景一失后难摹——宋·苏轼《腊日游孤山访惠勒思二僧》

·文章自得方为贵,衣钵相传岂是真——金·王若虚《论诗诗》 ·纵横正有凌云笔,俯仰随人亦可怜——金·元好问《论诗三十首》

·莫将死句入诗中,此诀传来自放翁——清·袁枚《仿元遗山论诗》

·一语天然万古新,豪华落尽见真淳——金·元好问《论诗三十首》

·预支五百年新意,到了千年又觉陈——清·赵翼《论诗五绝》 ·片言可以明百意,坐驰可以役万里——唐·刘禹锡《董氏武陵集记》 ·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唐·李白《忆旧游书怀赠江夏韦太守良宰》

·不薄今人爱古人,清词丽句必为邻——唐·杜甫《戏为六绝句》 ·二句三年得,一吟双泪流——唐·贾岛《题诗后》 ·吟安一个字,拈断数茎须——唐·卢延让《苦吟》

·为人性僻耽佳句,语不惊人死不休——唐·杜甫《江上值水如海势聊短述》

·爱好由来落笔难,一诗千改始心安——清·袁枚《遣兴》 ·奇文共欣赏,疑义相与析——晋·陶渊明《移居二首》 ·屈平词赋悬日月,楚王台谢空山丘——唐·李白《江上吟》 ·李杜文章在,光焰万丈长——唐·韩愈《调张籍》

第5篇:中国古代经典诗词名句精选

一、天地山水

1、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宋代 苏轼《题西林壁》

2、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唐代 孟浩然《宿建德江》

3、野旷沙岸净,天高秋月明。——南朝 谢灵运《初去郡》

4、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北齐 北朝民歌

5、青山遮不住,毕竟东流去。——宋代 辛弃疾《菩萨蛮·书江西造口壁》

二、日月风雨

1、峥嵘赤云西,日脚下平地。——唐代 杜甫《羌村三首》

2、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唐代 李商隐《乐游原》

3、暮霭生深树,斜阳下小楼。——唐代 杜牧《题扬州禅智寺》

4、一道残阳铺水中,半江瑟瑟半江红。——唐代 白居易《暮江吟》

5、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宋代 苏轼《水调歌头》

三、花草虫鸟

1、到处皆诗境,随时有物华。——宋代 张道洽《玲梅》

2、春城无处不飞花。——唐代 《寒食》

3、折得一枝香在手,人间应未有。——宋代 王安石《甘露歌》

4、绿杨烟外晓寒轻,红杏枝头春意闹。——宋代 宋祁《玉楼春》

5、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宋代 叶绍翁《游园不值》

四、时令节日

1、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唐代 王湾《次北固山下》

2、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宋代 王安石《元日》

3、池塘生春草,园柳变鸣禽。——南朝·谢灵运《登池上楼》

4、东风夜放花千树,更吹落,星如雨。——宋代 辛弃疾《青玉案》

5、燕子来时新社,梨花落后清明。——宋代 晏殊《破阵子》

五、爱国忧民

1、位卑未敢忘忧国。——宋代 陆游《病起书怀》

2、寸寸山河寸寸金。——清代 黄遵宪《赠梁任父母同年》

3、捐躯赴国难,视死忽如归。——三国·魏·曹植《白马篇》

4、身既死兮神以灵,子魂魄兮为鬼雄。——战国·屈原《国殇》

5、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唐代 王昌龄《出塞》

六、述志抒怀

1、与天地兮比寿,与日月兮齐光。——战国 屈原《涉江》

2、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屈原《离骚》

3、举世皆浊而我独清,众人皆醉而我独醒。——屈原《渔父》

4、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犹未悔。——屈原《离骚》

5、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三国·魏·曹操《龟虽寿》

七、相思离情

1、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诗经·小雅·采薇

2、悲歌可以当泣,远望可以当归。——汉乐府民歌《悲歌》

3、胡马依北风,越鸟巢南枝。——《行行重行行》

4、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唐代 孟郊《游子吟》

5、近乡情更怯,不敢问来人。——唐代 宋之问《渡汉江》

八、仇恨悲欢

1、战战兢兢,如临深渊,如履薄冰。——诗经小雅

2、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唐代 陈子昂《登幽州台歌》

3、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唐代 李白

4、冠盖满京华,斯人独憔悴。——唐代 杜甫《梦李白》

5、自是人生长恨水长东。——唐代 李煜《相见欢》

九、友谊爱情

1、嘤其鸣矣,求其友声。——诗经·小雅·伐木

2、投我以桃,报之以李。——诗经·大雅·抑

3、投我以木瓜,报之以琼琚。——诗经·卫风·木瓜

4、结交在相知,何必骨肉亲。——汉乐府民歌·《箜篌谣》

5、丈夫志四海,万里犹比邻。——三国·魏·曹植《增白马王彪》

十、学问成才

1、如切如磋,如琢如磨。——诗经

2、学非探其花,要自拔其根。——唐代 杜牧

3、十年磨一剑。——唐代 贾岛《剑客》

4、不是虚心岂得贤。——宋代 王安石《诸葛武侯》

5、少年辛苦终身事,莫向光阴惰寸功。——唐代 杜荀鹤《题弟侄书堂》 十

一、事理哲理

1、他山之石,可以攻玉。——诗经·小雅·鹤鸣

2、瓜田不纳履,李下不正冠。——汉乐府民歌《君子行》

3、何意百炼钢,化为绕指柔。——晋代 刘琨

4、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唐代 王之涣

5、人事有代谢,往来成古今。——唐代 孟浩然 十

二、关于写作

1、文章千古事,得失寸心知。——唐代 杜甫《偶题》

2、一日不做诗,心源如废铁。——唐代 贾岛

3、文章自得方为贵,衣钵相传岂是真。——金·王若虚《论诗诗》

第6篇:《中国诗词大会》经典名句

近日对《中国诗词大会》上瘾,于是思考人为什么要读书? 1,当你开心的时候 你可以说: 春风得意马蹄疾 一日看尽长安花

而不是只会说:

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

2,当你伤心的时候 你可以说: 问君能有几多愁, 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而不是只会说: 我的心好痛

3,当你看到帅哥时 你可以说: 陌上人如玉 公子世无双

而不是只会说: 我靠,好帅! 我靠靠靠,太帅了

4,当你看到美女时 你可以说:

北方有佳人,绝世而独立。

而不是只会说: 我去,她好美 我去,她真美

5,当你遇见渣男时 你可以说:

遇人不淑 ,识人不善

而不是只会说: 瞎了老子的狗眼

6,当你向一个人表达爱意时你可以说: 山有木兮木有枝 心悦君兮君不知

而不是只会说: 我好喜欢你

7,当你思念一个人的时候,你可以说: 衣带渐宽终不悔 为伊消得人憔悴

而不是只会说: 我想死你啦

8,当你失恋的时候 你可以说: 人生若只如初见 何事秋风悲画扇

而不是只会说: 蓝瘦,香菇

9,结婚的时候 你可以说: 春宵一刻值千金 花有清香月有阴

而不是只会说: 嘿嘿嘿嘿嘿嘿嘿

10,分手的时候 你可以说: 相濡以沫 不如相忘于江湖

而不是只会说: 我们不合适

11,看见大漠戈壁的时候 你可以说: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而不是只会说:

唉呀妈呀,这全都是沙子

12,看见夕阳余晖的时候 你可以说: 落霞与孤鹜齐飞 秋水共长天一色

而不是只会说: 卧槽,这夕阳! 卧槽,还有鸟! 卧槽,真好看!

13,父子二人饮茶, 儿问:“为什么要我读书?”

父答:“我这么跟你说吧!你读了书,喝这茶时就会说:„此茶汤色澄红透亮,气味幽香如兰,口感饱满纯正,圆润如诗,回味甘醇,齿颊留芳,韵味十足,顿觉如梦似幻,仿佛天上人间,真乃茶中极品!

而如果你没有读书,你就会说:„卧操!茶不赖啊!‟”

第7篇:中国古代文人的十大经典名句

孔子的十大经典名句:

1、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

2、四海之内皆兄弟也。

3、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4、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

5、德不孤,必有邻。

6、礼之用,和为贵。

7、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8、人无远虑,必有近忧。

9、知者不惑,仁者不忧,勇者不惧。

10、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

老子的十大经典名句:

1、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无名天地之始;有名万物之母。

2、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形,高下相盈,音声相和,前后相随。恒也。

3、治大国,若烹小鲜。

4、祸兮福所倚,福兮祸之所伏。

5、天下难事,必作于易,天下大事,必作于细。

6、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

7、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故几于道。

8、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万物负阴而抱阳,冲气以为和。

9、祸莫大于不知足;咎莫大于欲得。故知足之足,常足矣。

10、知人者智,自知者明。胜人者有力,自胜者强。

李白的十大经典名句:

1、最大气悲凉的景色描写: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

2、最自信的诗句: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

3、最狂傲不羁的诗句: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

4、最无奈的诗句:大道入青天,我独不复出。

5、最脍炙人口的诗句: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销愁愁更愁。

6、最为经典成语的诗句:一夫当关,万夫莫开。

7、最细腻的景物描写:云青青兮欲雨,水澹澹兮生烟。

8、最惊心动魄的诗句: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9、最催人泪下的诗句:令人惭漂母,三谢不能餐。

10、最熟悉最经典的诗句: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杜甫的十大经典名句:

1、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望岳》

2、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奉赠韦左丞丈二十二韵》

3、朱门九肉臭,路有冻死骨。《自京赴奉先县咏怀五百字》

4、尔曹身与名俱灭,不废江河万古流。《戏为六绝句》

5、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巾。《蜀相》

6、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风雨不动安如山。《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7、丹青不知老将至,富贵于我如浮云。《丹青引赠曹将军霸》

8、挽弓当挽强,用剑当用长。射人先射马,擒贼先擒王。《前出塞九首》

9、文章千古事,得失寸心知。《偶题》

10、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绝句四首(其三)》

苏轼的十大经典名句:

1、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

2、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

3、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

4、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5、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

6、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7、旧书不厌百回读,熟读深思子自知。

8、一点浩然气,千里快哉风。

9、枝上柳棉吹又少,天涯何处无芳草。

10、笑渐不闻声渐悄,多情却被无情恼。

王安石的十大经典名句:

1、不畏浮云遮望眼,只缘身在最高层。《登飞来峰》

2、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泊船瓜州》

3、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元日》

4、看似寻常最奇崛,成如容易却艰辛。《题张司业诗》

5、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梅花》

6、一水护田将绿绕,两山排闼送青来。《书湖阴先生壁二首》其一

7、浓绿万枝红一点,动人春色不须多。《咏石榴花》

8、折得一枝香在手,人间应未有。《甘露歌》

9、自古驱民在诚信,一言为重百金轻。《商鞅》

10、细数落花因坐久,缓寻芳草得归迟。《北山》

陆游的十大经典名句:

1、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冬夜读书示子聿》

2、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示儿》

3、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游山西村》

4、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人梦来。《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

5、文章本天成,妙手偶得之。《文章》

6、小楼一夜听春雨,深巷明朝卖杏花。《临安春雨初霁》

7、天机云锦用在我,剪裁妙处非刀尺。《九月一日,读诗稿有感,走笔作歌》

8、塞上长城空自许,镜中衰鬓已先斑。《书愤》

9、平生铁石心,忘家思报国。《太息·宿青山铺作》

10、位卑未敢忘忧国,事定犹须待阖棺。《病起书怀》 李清照的十大经典名句:

1、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夏日绝句》

2、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语泪先流。《五陵春》

3、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声声慢》

4、不如随分尊前醉,莫负东篱菊蕊黄。《鹧鸪天》

5、花自飘零水自流,一种相思,两处闲愁。《如梦令》

6、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武陵春》

7、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一剪梅》

8、莫道不销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醉花阴》

9、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如梦令》)

10、新来瘦,非干病酒,不是悲秋。《凤凰台上忆吹箫》 曹雪芹的十大经典名句:

1、假作真时真亦假,无为有处有还无。

2、机关算尽太聪明,反误了卿卿性命。

3、心病终须心药治,解铃还是系铃人。

4、万两黄金容易得,知心一个也难求。

5、其静若何?红梅绽雪开辟鸿蒙,谁为情种?都只为风月情浓。

6、世事洞察皆学问,人情练达即文章。

7、满纸荒唐言,一把辛酸泪。都云作者痴,谁解其中味。

8、孤标傲世偕谁隐,一样花开为底迟。

9、百足之虫,死而不僵。

10、偷来梨蕊三分白,借得梅花一缕魂。

第8篇:经典诗词名句

1、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唐;白居易《钱塘湖春行》

2、我劝天公重抖擞,不拘一格降人才。清;龚自珍《己亥杂诗》

4、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唐;杜牧《江南春绝句》

6、他人有心,予忖度之。诗经《小雅》

7、相顾无相识,长歌怀采薇。唐;王绩《野望》

8、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宋;秦观《鹊桥仙》写给老师的一句话

9、路遥知马力,日久见人心。元《无名氏》

10、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朱熹)

11、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唐;李白《早发白帝城》

12、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杜甫)

13、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陆游《游山西村》)

14、字字看来都是血,十年辛苦不寻常。清;曹雪芹《红楼梦》

15、桑柘影斜春社散,家家扶得醉人归。唐;王驾《社日》

16、尽信书则不如无书。(孟子)

17、三十功名尘与土,八千里路云和月。宋;岳飞《满江红》

18、举世皆浊我独清,众人皆醉我独醒。屈原《渔父》

19、大鹏一日同风起,扶摇直上九万里。唐;李白《上李邕》

20、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论语;雍也》

21、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宋;陆游《游山西村》

22、醉里挑灯看剑,梦会吹角连营。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沙场秋点兵。(辛弃疾《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

23、雪消门外千山绿,花发江边二月晴。宋《欧阳修》

24、兼听则明,偏信则暗。宋;司马光《资治通鉴》

25、君子之交淡如水,小人之交甘若醴。《庄子》

26、多情只有春庭月,犹为离人照落花。唐;张泌《寄人》

27、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宋;李清照《声声慢》

28、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唐;李白《将进酒》

29、一叶浮萍归大海,人生何处不相逢。明;吴承恩《西游记》

30、不畏浮云遮望眼,只缘身在最高层。(王安石《等飞来峰》)

31、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宋;苏轼《题西林壁》

32、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唐;王勃《滕王阁序》

33、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范仲淹《岳阳楼记》)

34、欲为圣明除弊事,肯将衰朽惜残年。(韩愈《左迁之蓝关示侄孙湘》)

35、失之毫厘,谬以千里。《史记;太史公自序》

36、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宋;陆游《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

37、好读书,不求甚解。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陶渊明《五柳先生传》)

38、此地一为别,孤蓬万里征。唐;李白《送友人》

39、物以类聚,人以群分。易经《系辞上》

40、开轩面场圃,把酒话桑麻。(孟浩然《过故人庄》)

41、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文天祥《过零丁洋》)

42、欲为圣明除弊事,肯将衰朽惜残年。(韩愈《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

43、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孟子《梁惠王下》

44、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史记《陈涉世家》

45、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三国;诸葛亮《诫子书》

46、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语泪先流。宋;李清照《五陵春》

47、金玉其外,败絮其中。明;刘基《卖柑者言》

48、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刘禹锡《陋室铭》)

49、二十四桥仍在,波心荡,冷月无声。宋;姜夔《扬州慢》

50、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宋;朱淑真《生查子》

51、女娲炼石补天处,石破天惊逗秋雨。唐;李贺《李凭箜篌引》

52、以前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唐;元稹《离思》

53、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唐;李白《望天门山》

54、知我者,谓我心忧,不知我者,谓我何求。《诗经;王风;黍离》

55、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王之焕《登鹳雀楼》)

56、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三国;曹植《七步诗》

57、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宋;柳永《雨霖铃》

58、历鉴前朝国与家,成由勤俭败由奢。唐;李商隐

59、曲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唐;常建《题破山寺后禅院》

60、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宋;苏轼《念奴娇;赤壁之战》

61、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唐;王湾《次北固山下》

62、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唐;李白《南陵别儿童入京》

63、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辛弃疾《破阵子》)

64、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陶渊明《桃花源记》)

65、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宋;陆游《示儿》

66、所谓伊人,在水一方。诗经;秦风《蒹葭》

67、茅檐长扫净无苔,花木成畦手自栽。(王安石《书湖阴先生壁》)

68、人归落雁后,思发在花前。隋;薛道衡《人日思归》

69、云霞出海曙,梅柳渡江春。唐;杜审言《和晋陵陆丞早春游望》

70、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唐;韩愈《初春小雨》

71、文章本天成,妙手偶得之。宋;陆游《文章》

72、燕山雪花大如席,片片吹落轩辕台。唐;李白《北风行》

73、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杜甫《春望》)

74、读书百遍,其义自见。西晋;陈寿《三国志》

75、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挥泪始干。(李商隐《无题》)

76、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朱熹《观书有感》)

77、鉴前世之兴衰,考当今之得失。宋;司马光《资治通鉴》

78、同声相应,同气相求。易经《乾》

79、今夜偏知春意暖,虫声新透绿窗纱。唐;刘方平《夜月》

80、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王昌龄《出塞》)

81、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三国;刘备》

82、不塞不流,不止不行。唐;韩愈《原道》

83、独学而无友,则孤陋而寡闻。《礼记;杂记》

84、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宋;林逋《山园小梅》

85、蝉噪林逾静,鸟鸣山更幽。南朝;王籍《入若耶溪》

86、由俭入奢易,由奢入俭难。宋;司马光《训俭示康》

87、晨兴理荒秽,戴月荷锄归。(陶渊明《归园田居》)

88、拜迎长官心欲碎,鞭挞黎庶令人悲。唐;高适《封丘县》

89、鞠躬尽瘁,死而后已。(诸葛亮)

90、此去泉台招旧部,旌旗十万斩阎罗。(陈毅《梅岭三章》)

91、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杜甫《望岳》)

92、兴酣落笔摇五岳,诗成笑傲凌沧海。唐;李白《江上吟》

93、朔气传金柝,寒光照铁衣。(《木兰诗》)

94、失之东隅,收之桑榆。《后汉书冯异传》

95、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宋;李清照《夏日绝句》

96、僵卧孤村不自哀,尚思为国戍轮台。(陆游《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

97、吾不能变心以从俗兮,故将愁苦而终穷。屈原《涉江》

98、书读百遍,其义自见。

99、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杜甫《春望》)

100、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陶渊明《饮酒》)

10

1、天接云涛连晓雾,星河欲转千帆舞。宋;李清照《渔家傲》

10

2、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鳏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礼记;礼运》

10

3、僵卧孤村不自哀,尚思为国戍轮台。(陆游《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

10

4、良辰美景奈何天,赏心乐事谁家院。明;汤显祖《牡丹亭》

10

5、青女素娥俱耐冷,月中霜里斗婵娟。唐;李商隐《霜月》

10

6、男儿何不带吴钩,收取关山五十州。(李贺《南园》)

10

7、僵卧孤村不自哀,尚思为国戍轮台。宋;陆游《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

10

8、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庄子《养生主》

10

9、我唯一的期望就是多有贡献。(白求恩)

110、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荀子;劝学》

1

11、山高自有客行路,水深自有渡船人。明;吴承恩《西游记》

1

12、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高尔基)

1

13、人逢喜事精神爽,月到中秋分外明。明;冯梦龙《古今小说》

1

14、采得百花成蜜后,为谁辛苦为谁甜。唐;罗隐《蜂》

1

15、试玉要烧三日满,辨材须待七年期。唐;白居易《放言》

1

16、秋风吹不尽,总是玉关情。唐;李白《子夜吴歌》

1

17、一张一弛,文武之道。《礼记;杂记》

1

18、立刻相逢无纸笔,凭君传语报平安。唐;岑参《逢入京使》

1

19、鞠躬尽瘁,死而后已。三国;诸葛亮《后出师表》

120、文章合为时而着,歌诗合为事而作。唐;白居易《与元九书》

1

21、运筹帷幄之中,决胜千里之外。史记《高祖本纪》

1

22、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史记;报任少卿书》

1

23、十年一觉扬州梦,赢得青楼薄幸名。唐;杜牧《遣怀》

1

24、国以民为本,民以食为天。西晋;陈寿《三国志》

1

25、管中窥豹,时见一斑。晋书《王献之传》

1

26、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周恩来)

1

27、山高月小,水落石出。宋;苏轼《后赤壁赋》

1

28、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宋;晏殊《浣溪沙》

1

29、尺有所短,寸有所长。楚辞《卜居》

130、绳锯木断,水滴石穿。汉书《枚乘传》

1

31、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唐;李白《渡荆门送别》

1

32、沉舟侧畔千帆过,并树前头万木春。(刘禹锡《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1

33、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唐;刘禹锡《陋室铭》

1

34、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论语;为政》

1

35、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棵草去。(陶行知)

1

36、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愁思落谁家。唐;王建《十五夜望月》

1

37、智者千虑,必有一失;愚者千虑,必有一得。史记《淮阴侯列传》

1

38、花径不曾缘客扫,蓬门今始为君开。唐;杜甫《客至》

1

39、位卑未敢忘忧国,事定犹须待阖棺。宋;陆游《病起书怀》

140、删繁就简三秋树,领异标新二月花。清《郑板桥》

1

41、锦绣河山好收拾,万民尽做主人翁。(朱德)

1

42、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左传-曹刿论战》)

1

43、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未改鬓毛衰。唐;贺知章《回乡偶书》

1

44、海阔凭鱼跃,天高任鸟飞。唐;僧《云览》

1

45、花自飘零水自流,一种相思,两处闲愁。宋;李清照;如梦令》

1

46、位卑未敢忘忧国。(陆游)

1

47、天阶夜色凉如水,卧看牵牛织女星。唐;杜牧《秋夕》

1

48、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王湾《次北固山下》)

1

49、只要功夫深,铁杵磨成针。元《虞韶》

150、祸患常积于忽微,而智勇多困于所溺。宋;欧阳修《伶官传序》

1

51、巧笑倩兮,美目盼兮。诗经;卫风《硕人》

1

52、着意栽花花不发,无意插柳柳成阴。元;关汉卿

1

53、春心莫共花争发,一寸相思一寸灰。唐;李商隐

1

54、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唐;杜牧《过华清宫绝句》

1

55、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唐;李白《月下独酌》

1

56、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荀子《劝学》

1

57、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消愁愁更愁。唐;李白《宣州谢朓饯别校书叔云》

1

58、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唐;崔颢《黄鹤楼》

1

59、天长地久有时尽,此恨绵绵无绝期。唐;白居易《长恨歌》

160、黯然销魂者,惟别而已矣。南朝;江淹《别赋》

16

1、问姓惊初见,称名忆旧容。唐;李益《喜见外弟又言别》

16

2、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诗经;周南关雎》

16

3、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孟子《尽心上》

16

4、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唐;杜牧《山行》

16

5、近乡情更怯,不敢问来人。唐;宋之问《渡汉江》

16

6、如切如磋,如琢如磨。《诗经;卫风;淇奥》

16

7、年年岁岁花相似,岁岁年年人不一样。唐;刘希夷

16

8、黑发不知勤学早,白首方悔读书迟。唐;颜真卿

16

9、一日不见,如三秋兮。《诗经;王风采葛》

170、忠言逆耳利于行,良药苦口利于病。史记《留侯世家》

17

1、池塘生春草,园柳变鸣禽。南朝;谢灵运《登池上楼》

17

2、青青子衿,悠悠我心。诗经;郑风《子衿》

17

3、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龚自珍《己亥杂诗》)

17

4、国破尚如此,我何惜此头。(吉鸿昌)

17

5、登山则情满于山,观海则意溢于海。南朝;刘勰《文心雕龙》

17

6、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范仲淹《渔家傲》)

17

7、采得百花成蜜后,为谁辛苦为谁甜。(蜜蜂)

17

8、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苏轼《惠崇〈春江晚景〉》)

17

9、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宋;苏轼《惠崇春江晚景》

180、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犹未悔。屈原《离骚》

18

1、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唐;李白《行路难》

18

2、折戟沉沙铁未销,自将磨洗认前朝。(杜牧《赤壁》)

18

3、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孟子《滕文公》

18

4、读一本好书,就像和许多高尚的人谈话。(德歌德)

18

5、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刘禹锡《乌衣巷》)

18

6、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元;马致远《天净沙;秋思》

18

7、水晶帘动微风起,满架蔷薇一院香。唐;高骈《山亭夏日》

18

8、听妇前致词:三男邺城戍。一男附书至,二男新战死。(杜甫《石壕吏》)

18

9、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唐;白居易《忆江南》

190、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唐;王翰《凉州词》

19

1、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唐;刘禹锡《陋室铭》

19

2、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苏轼《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

19

3、小楼一夜听风雨,深巷明朝卖杏花。宋;陆游《临安春雨初霁》

19

4、角声满天秋色里,塞上胭脂凝夜紫。(李贺《雁门太守行》)

19

5、天下兴亡,匹夫有责。(顾炎武)

19

6、螳螂捕蝉,黄雀在后。《吴越春秋》

19

7、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唐;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19

8、十年磨一剑,霜刃未曾试。唐;贾岛《剑客》

19

9、环堵萧然,不蔽风日;短褐穿结,箪瓢屡空,晏如也。(陶渊明《五柳先生传》)

200、以身殉国,何事不为?(陆游)

20

1、春风知别苦,不遣柳条青。唐;李白《劳劳亭》

20

2、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宋;陆游《冬夜读书示子聿》

20

3、苟余心之端直兮,虽僻远其何伤?屈原《涉江》

20

4、他山之石,能够攻玉。诗经;小雅《鹤鸣》

20

5、莫道不销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宋;李清照《醉花阴》

20

6、春潮带雨晚来急,野渡无人舟自横。唐;韦应物《滁州西涧》

20

7、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白居易《赋得古原草离别》)

20

8、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三国;诸葛亮《出师表》

20

9、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宋;苏轼《水调歌头》

210、师者,因此传道受业解惑也。唐;韩愈《师说》

211、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五代;李煜《虞美人》

212、春江潮水连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唐;张若虚《春江花月夜》

213、少壮不发奋,老大徒伤悲。汉乐府《长歌行》

214、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孟子《告子下》

215、宁做流浪汉,不做亡国奴。(丰子恺)

216、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唐;李白《独坐敬亭山》

217、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唐;李白《将进酒》

218、手如柔荑,肤如凝脂。《诗经;卫风;硕人》

219、博观而约取,厚积而薄发。宋;苏轼

220、人面不知何处去,桃花依旧笑春风。唐;崔护《题都城南庄》

2

21、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三国;诸葛亮《诫子书》

2

22、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唐;李商隐《无题》

2

23、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唐;杜牧《清明》

2

24、今夜偏知春气暖,虫声新透绿窗纱。唐;刘方平《月夜》

2

25、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宋;柳永《凤栖梧》

2

26、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陆游《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

2

27、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孟子《尽心上》

2

28、得道多助,失道寡助。《孟子;公孙丑》

2

29、锲而不舍,金石可镂。《荀子;劝学》

230、余将董道而不豫兮,固将重昏而终身。屈原《涉江》

2

31、高岸为谷,深谷为陵。《诗经;小雅》

2

32、疾风知劲草,板荡识诚臣。唐太宗《赠萧禹》

2

33、其曲弥高,其和弥寡。宋玉《对楚王问》

2

34、最喜小儿无赖,溪头卧剥莲蓬。(辛弃疾《清平乐-村居》)

2

35、若待上林花似锦,出门俱是看花人。唐;杨巨源《城东早春》

2

36、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宋;柳永《雨霖铃》

2

37、柴门闻狗吠,风雪夜归人。唐;刘长卿《逢雪宿芙蓉山主人》

2

38、予独爱莲之出污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宋;周敦颐《爱莲说》

2

39、众口铄金,积毁销骨。史记《张仪列传》

240、昆山玉碎凤凰叫,芙蓉泣露香兰笑。唐;李贺《李凭箜篌引》

2

41、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宋;苏轼《水调歌头》

2

42、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唐;李白《行路难》

2

43、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易经《系辞上》

2

44、有情芍药含春泪,无力蔷薇卧晓枝。宋;秦观《春日》

2

45、有志者,事竟成。后汉书《耿弇传》

2

46、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一样。(苏轼《题西林壁》)

2

47、君子于役,不知其期。(《诗经-君子于役》)

2

48、精诚所至,金石为开。后汉书《广陵思王荆传》

2

49、烟笼寒水月笼沙,夜泊秦淮近酒家。唐;杜牧《泊秦淮》

250、大道之行,天下为公。《礼记;礼运》

2

51、恸哭六军俱缟素,冲冠一怒为红颜。清;吴伟业《圆圆曲》

2

52、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朱熹《春日》)

2

53、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陆游)

2

54、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唐;李白《春夜洛城闻笛》

2

55、晓来谁染霜林醉?总是离人泪。元;王实甫《西厢记》

2

56、春城无处不飞花,寒食东风御柳斜。唐;韩翃《寒食》

2

57、投我以桃,报之以李。<诗经;大雅;抑》

2

58、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孔子)

2

59、有缘千里来相会,无缘对面不相逢。元未明初;施耐庵《水浒传》

260、纵使晴明无雨色,入云深处亦沾衣。唐;张旭《山中留客》

26

1、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唐;陈子昂《登幽州台歌》

26

2、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唐;白居易《钱塘湖春行》

26

3、万事俱备,只欠东风。元未明初;罗贯中《三国演义》

26

4、庄生晓梦迷蝴蝶,望帝春心托杜鹃。唐;李商隐《锦瑟》

26

5、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鲁迅)

26

6、水至清则无鱼,人至察则无徒。

第9篇:引用经典诗词名句

引用经典诗词名句,铸就文采飞扬作文

一、|用诗句作标题,画龙点睛。

古典诗词有着丰富的象征意义和内涵底蕴,用它们来作题目,一是不落俗套,新颖脱俗,使人有为之一震的感觉。二是读者喜闻乐见,富有亲切感。台湾作家三毛的小说《蓦然回首》用的就是宋代词人辛弃疾《青玉案?元宵》中“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的词句;彭荆风的《驿路梨花》就是化用了陆游的诗句“驿路梨花处处开”。琼瑶的《庭院深深》也是化用了词句“庭院深深深几许”。

用诗词入题,扮出了许多美目。如《只缘身在此山中》(苏轼诗),《独上高楼》(化用王国维词)《风雨任平生》(化用“一蓑风雨任平生” )等。再如: “诚信”话题的作文,以《众里寻它千百度》为题,“思念”话题的作文以《所谓伊人,在水一方》为标题,都是引用诗词名句,既具有浓厚的抒情色彩,又蕴含深刻的双关含义。

引用诗词还可以拟小标题。如2004年湖南高考满分作文《琵琶之父母父母有情》,只是从《琵琶行》中选取若干诗句作为小标题。 “转轴拨弦三两声,未成曲调先有情”“大弦嘈嘈如急雨,小弦切切如私语”“间关莺语花底滑,幽咽泉流冰下难”“冰泉冷涩弦凝绝,凝绝不通声暂歇”“曲终收拨当心画,四弦一声如裂帛”“座中泣下谁最多,掌上明珠双眸湿”。文章精巧构思,以古代名篇《琵琶行》作为结构转换的标志,同时将考生的成长过程结合到了一起,将日常生活中平凡琐碎的事情写的诗意盎然,而且脉络也十分清晰,一目了然。

二、用诗句作题记,导引全文。

题记是指位于文章标题下和正文前揭示文章主旨的独立段。借用古诗名句作为题记,不仅能提携全文,凸显主旨,还能增添文采。

如高考佳作《闲话山水》的题记:

“山,沉稳,敦厚;水,灵动,聪慧。仁者乐山,智者乐水。”

再如佳作《独上高楼》的题记:

“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

作者巧妙借用名句作为文章的题记,贯穿全篇,在文章中起到了提纲挈领的作用,给全文定下了一个诗意美的基调。

三、以诗句开篇,起点高远。

文章开头在不偏离主题的情况下,妙引诗词名句,往往能引起读者的情感共鸣,增加文章的文采。例如一篇“生命的高度”的开头是这样的:

生命就是龚自珍“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的献身精神,生命就是文天祥“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浩然正气,生命就是苏东坡“谁道人生无再少,门前流水尚能西”的超脱与豁达,生命就是杜甫“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的无奈与感伤。

时光流逝,人生苦短,无数诗人对此发出了慨叹。面对滚滚而去的江水,孔子发出“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的慨叹;俯瞰滔滔黄河,李白道出了“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的无奈;面对浩淼长江,苏轼表达了“哀吾生之须臾,羡长江之无穷”的感伤。

开篇引用古诗词,形成了排比句式,不仅增强了文章的气势,使文章更精炼深刻,而且点破题目,明确主旨。

四、用诗句写景,诗意盎然。

写景时,如果在文中精心穿插几个名句,定能使文章诗意盎然。请看作文《走进四季》片段:

“隆冬时节,雪花纷飞。到处粉妆玉砌,银装素裹。‘厚冰无裂纹,短日有冷光’,冬天是寒冷的;‘隆冬到来时,百花即已绝’,冬天是肃杀的;‘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冬天是孤独的。‘战退玉龙三百万,败鳞残甲满天飞’,但冬天的脚步无论如何也无法束缚人的情致。因为冬藏的万物也许正酝酿着春天的梦想,它们心中有个不变的信念:冬天来了,春天还会远吗?”

作文巧妙引用大量的诗词名句,突出了冬景的特征,表现自然对人的影响,抒发对四季的热爱,更为文章增添了诗情画意,显示了考生深厚的文学功底。

五、用诗句议论,观点鲜明。

在议论文中,如果引用蕴含深刻哲理的古诗名句充当事理论据,来支撑中心论点,能增强文章的说服力。如一篇题为“创新-----个性的凸显”的学生作文:

古人在诗词的浩瀚海洋中,为我们创造了种种美妙的艺术境界。同是送别,王维说“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李白说“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王子安说“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高适却说“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同是咏梅,陆游说“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王安石却说“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同时描写黄昏,李商隐写道“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而杜牧则写道“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不同的人、不同的个性、不同的思维,对同一事物有不同的看法。

上段文字中大量引用了古代的诗词名句,送别诗、咏梅诗等,作者信手拈来,用来论证“不同的人|不同的个性、不同思维创造出不同的艺术境界”,论证“创新-----个性的凸显”这一论点连续引用使文章显得丰富多彩,既充分阐明了论点,又使文章文采飞扬。

六、用诗句结尾,升华主题。

在作文中,以诗文名句来结尾,可以使之成为点睛之笔,升华文章的主题,获得自然贴切,水乳交融的效果。

如学生作文《听雨》的结尾: “风雨送春归,飞雪迎春到”,前行的途中也许遇到很多坎坷,可我要······还有两分钟交卷,那下一句是什么?这个填空题可不能失分!窗外明亮起来,天晴了,“已是晴天万丈光,犹有鸟儿叫!”文章结尾点题,点得艺术不凡,巧妙地化用了毛泽东诗词,暗含文章的意境,包含“风雨过后是彩虹”的哲理,引人思索,同时也显示出考生的才情。

总之,经典诗词名句,内涵丰富,意旨深远,是人类智慧的结晶。有时洋洋洒洒一大篇,却不如一句名言来得简洁,来得有力。而巧妙引用经典诗词名句,可以使语言显得厚重,警策,含蓄,具有丰富的哲理意蕴。高考作文中若能巧妙引用,定会使你的文章文采飞扬,显示出丰厚的文化底蕴。

注:本文为网友上传,旨在传播知识,不代表本站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若有侵权等问题请及时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处理。E-MAIL:iwenmi@163.com。举报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