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家乡在变化

2023-03-04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第1篇:我的家乡在变化

我的家乡在哪里

主人公的话:在日本,人家说我是中国人;在中国,人家说我是日本人;在日本,供奉着我祖先的灵牌;在中国,埋着救我养我的爹娘。

谁能告诉我,我的家乡在哪里?

引 子

1945年8月8日晚,苏联政府通过日本驻苏联大使,向日本政府转达了如下声明:“希特勒德国投降以后,日本成了唯一的主战大国。美、英、中三个大国与今年7月26日提出的,关于日本军队无条件投降的要求遭到了日本政府的拒绝。苏联从明日即8月9日起,将于日本进入战争状态。”

从8月9日早晨开始,数以百万的苏联红军,在空军主力部队对哈尔滨、吉林、沈阳、长春和海拉尔地区的日军铁路枢纽、车站、机场和日军纵队实施了密集打击后,以排山倒海之势直扑东北境内的关东军。关东军土崩瓦解,节节败退。而来不及撤退的150多万日籍军政、工商人员、军属及开拓团移民,失去了军队的保护成为大日本帝国的“弃民”。他们从东北各地成群结队,长途跋涉,涌向齐齐哈尔、延吉、抚顺的收容所,等待遣返的日子。在逃难途中,在收容所,他们无不陷入战火、饥寒和疾病的灾难之中,大批人死亡,更有日本极端法西斯分子制造了多起集体自杀事件。而在这百万逃难大军中,命运最为悲惨的却是襁褓之中的婴儿和天真无邪的儿童,他们有的被同胞投入河水或枪杀致死,有的冻饿而死抛尸荒野,万幸的被好心的中国人收养,成为后来被日本政府称作“中国残留者”的日本遗孤。

中日建交后,这些日本遗孤中约有4000人陆续回国找到自己的亲人,携带其直系亲属8300多人回日本定居。

在这4000多名被确认为日本侵华战争遗孤中,有一个叫藤田董正的孩子,两岁时被天津葛沽镇东埂村农民李金良收养,中国名字叫李海坤。1986年,42岁的藤田董正举家回国定居,如今子孙满堂,生活美满。步入耄耋之年的藤田董正却有一件日渐凝重的心事难以释怀,以致一年几次往返中国的葛沽和日本的三原,坚持至今。因为他始终坚信,哪里都不是我的异国他乡?

第一章 来到不该来的地方

日本广岛,载入世界史册的地方。

1945年8月6日,一颗代号叫“小男孩”的原子弹在这里爆炸,致使7万多人丧命。这是战争给人们留下的无比伤痛。

广岛县东边,有一个风景秀丽的滨海小城,三原市,那是我的祖籍、魂牵梦绕70年才见到的家乡。

我的父亲藤田卫道是一个十分出色的耳鼻喉医生,战前在三原市开了一家私人医院:藤田耳鼻咽喉科医院。医院是一座二层小楼,规模不大也不小,母亲藤田美重子是他的得力助手,小姨金丸秀子有时也来帮忙。父亲医术很好,别处治不了的疾病,到他这里便迎刃而解。母亲辅佐有方,待人也热情周到,夫妻二人珠联璧合,小医院干得红红火火,颇得赞誉。当时我还没有出生,这些都是我的二哥(藤田俊文)和姨妈(金丸秀子,后成为我的继母)后来告诉我的。他们还让我看父亲、母亲和两个哥哥在医院门前的一张照片。父亲中等身材,长方脸,文质彬彬,一副眼镜更显出学者风度。母亲,漂亮,文静,典型的相夫携子的日本女人形象。现在,这张照片上的四位亲人都已故去,母亲和两位兄长我稍有印象,最让我终生遗憾的是身怀绝技的、从未见上一面的、英年早逝的父亲,只有在这张照片上才能领略他的音容笑貌。正是这张泛黄多皱已经起毛的老照片,承载着我日复一日的怀念和滴滴相叠的泪水。

1937年7月7日,日本侵華战争正式爆发。作为战争发动者的日本,除了日本军国主义分子之外,更多的日本人民是向往和平、向往幸福、厌恶战争,反对侵略的,这是每一个善良人的共同心愿。战争是政治家的魔鬼游戏,对任何一方的人民大众都是一场灾难。不久,这个灾难终于降临到我们藤田家。

有一天,父亲接到政府命令被强征入伍,当时两个哥哥已经出生,家庭生活不是很好,尤其母亲身体虚弱。父亲和所有应征人一样,只好告别自己的亲人,告别自己苦心经营的医院,离乡背井,登上开往中国东北的轮船。父亲沉默不语,他此时唯一能做的只有一个,那就是服从,尽管他有即将步入艰难生活的妻儿,尽管他有需要他诊治的病人。临行之前,他已预约了四、五个手术,来不及告知对方实属无奈。船离码头,岸上的张张笑脸已变成双双泪眼。轮船载着日本军国主义的圣战使命和数百条生死未卜的鲜活生命,急速前进,驶向不该去的地方。经过几天的奔波,父亲来到中国东北吉林满铁医院成为一名军医。因父亲医术好,不久被任命为医士长。

父亲的突然离开,使经营不错的小医院被迫关闭。母亲和两个哥哥的生活来源也随之破灭。为了生计,母亲把两个年幼的哥哥寄放在外公家里,外出打工或为邻居做些零活勉强维计。外公、外婆更是忧心忡忡,一家人不知道怎样才能熬到父亲归来的日子。

远在异国他乡的父亲,每天和血腥与死神相伴,已感觉麻木。作为一名医生,治病救人是天职,而前线每天都在涂炭生灵,无论是敌我,不都是有血有肉、有情有义、有老有小的生命吗?他心里很不安。作为一名军人,他不应该有这个念头,只有服从,让他的病人早日康复。当他看到从病床上再次走上战场的军人时,他真不知道自己的工作是救人还是在杀人?只有在忙碌了一天之后的夜里,他才有空掏出揣在怀里的那张照片,凝神望着自己的妻子和两个儿子,默默的祈祷,盼望着战争早日结束,回到亲人身边,哪怕吃糠咽菜,也愿意过安心平静的日子。

1941年春天,母亲意外地收到了父亲让她带着孩子来中国的来信。不知道是父亲私下向医院的申请,还是上级最近下达的新命令。不管如何,这对于父母都是一件天大的好事。母亲立即打点行装,踏上了开往中国东北的轮船。送行的外公外婆拉着母亲的手一个劲儿地叫着,住些日子就回来,别让我们惦着啊。谁知这次分别就是他们与母亲的永别!

母亲一行来中国后,被父亲安顿在吉林市的一处住所,离父亲所在的满铁医院有一段距离。1943年2月1日,母亲生下我,取名藤田董正。父亲无暇照顾母亲,写信让18岁的小姨金丸秀子来中国帮忙照顾。我两岁时,父亲见日本战事越加不利,就送小姨回日本。小姨因此逃过了日后的灾难。1945年2月,四弟又出生,名字不详。后来听二哥跟我说,当时一家人生活很快乐,父亲每到周日便骑马回家与我们团聚。偶尔父亲带着大哥、二哥和我到市内玩耍。有一次,我们路过一座很漂亮,看起来又十分坚固的建筑,呈X造型,主楼为三层圆体,伞顶八角脊,外伸四个斜翼为起脊瓦房,角坡房山,样子像一只大乌龟,门口有一个站岗的中国人向父亲敬礼。父亲告诉我们说,这就是他工作的满铁医院,原先的名字叫东洋医院。我们走了老远,那个岗哨还跟我们挥手。

现在我才知道,满铁医院之所以名声在外,不仅它是一座东北绝无仅有的典型的中日合壁式建筑,而且这里曾发生过北京猿人头盖骨失踪案。

第二章 侵华的替罪羊

1945年8月的一天,我和哥哥们正在院子里玩,风风火火从外面来了四个骑马的日本军人,像是父亲医院的侍卫。正在屋里喂奶的母亲,见有人来便把四弟放在床上迎了出来。其中一人把一封信递给母亲。母亲打开一看,是父亲的字迹。读罢信件,母亲顿时昏倒在地。父亲在信里说:日本战败,苏军南下,我已随医院撤到朝鲜,不能带家属。你速带孩子们到营口乘船回国,刻不容缓。藤田拜托!

母亲醒过神来,哪敢怠慢,马上把必须带的东西裹了两个包袱,8岁的大哥背一个,6岁的二哥背一个;她后面背着2岁多的我,前面抱着7个月的四弟,一家人慌慌张张地踏上了逃亡之路。

街上乱哄哄的,都是不知所措的日本人,青壮年早已一批一批被强征入伍了,剩下的全是老人、妇女和儿童。关东军兵败如山倒,早已跑得无影无踪,就是遇到了零星部队,只顾自己逃跑,连理都不理我们。我们被政府和关东军抛弃了!当时在中国东北的日本人有230多万,其中关东军兵力最多时达80多万,后来大部分开赴南洋战场。剩下的军属、铁路、煤矿和开拓团等移民,也有150万之众。这些来不及撤退的无辜百姓,成了日本侵华战争的殉葬品。

人们不知道到营口的路有多远,也不知道怎么走最安全,唯一的方法就是结伴而行,母亲和一群军人家属凑在一起南逃,五、六十人的样子,多是老人、妇女和孩子。远处苏联红军的枪炮声、飞机的轰炸声,和近处逃难人群的哭喊声,不绝于耳。开拓团的人,大都穿的是军装,团长还有武器,自然成了苏军打击的目标。为了逃避追兵,我们只好钻深山走森林,很多人迷路掉队也顾不上寻找。忽然,远处传来汽车马达声,有人喊道苏联红军追来了,大家马上藏在路边的草丛里。汽车近了,插着膏药旗,是关东军,大家欢呼雀跃,一起涌向马路中央,高喊着麻烦了带我们走吧。谁知汽车鸣着喇叭,没有减一点速度,大家急忙闪开,汽车呼啸而过,车上的士兵呜哩哇啦不知叫的什么。人群中有人嚎哭起来。

母亲一人带着我们四个孩子,走得很慢,渐渐落在后边。她四处打听附近有没有火车站,想坐火车赶路,有人告诉附近20多里有个小站,不知停不停车。我们慌不择路,去碰碰运气,走出没有10里地,被一伙土匪团团围住,母亲跪地求饶,他们理都不理,抢走了我们所有的东西,就差扒我们的衣服了。有一个骑着马匪首还不想走,盯着母亲要使坏主意,这时一个扛枪的人跑过来,我看着有点眼熟。他小声嘀咕道:大哥,这日本娘们的当家的是个军医,没杀过人。匪首哼了一声,带着人马走了。母亲吓出一身冷汗,只要不杀人、不糟蹋人,什么都可以不要!原来这些土匪不是别人,都是以前满铁医院麾下的伪军,他们见日本大势已去,又不敢投奔抗日武装和苏联红军,脱了军装成了土匪,专抢这些手无束鸡之力的日本难民。昨天帮着日本侵略者残害自己的同胞,今天又反过脸来欺负昔日的主子,这种人无论在哪个国家,都有一个同样的名字:民族败类!

包袱没了,盘缠没了,吃的也没了,我们陷入了极度的困境,逃跑变逃难。但我们还是万幸的,逃难途中时常听到更为惨烈的事情。如开拓团难民集体自决的事件,制造了骇人听闻的惨案。哈达河开拓团撤退到麻山地区,遭到苏军的阻截。绝望中残忍無度的几个男人,将70多名妇女儿童全部枪杀,然后自己逃入深山。乌兰浩特市附近的1200多名开拓团民,紧急向葛根庙方向撤退,途中与苏军遭遇。带队的军官命令团民向路旁的大沟里跳,下去的九死一生,惨无人道的军官向沟里扔手榴弹,没淹死的也炸死了,没有炸死的又命人用刺刀挑,是死亡千余人的大血案。此外,路上病死的、饿死的,难计其数。我们一家还算暂时幸运。

没有吃的,也不敢到村子里去要,怕有追兵;更不敢走大路,只能在在荒郊野外跋涉。靠挖野菜,刨草根,摞树叶果腹充饥。幸而遇到一块玉米地,我们已经顾不得礼节,急忙掰下不成熟的玉米棒子,连谷粒带浆水,狼吞虎咽,如同大餐。最可怜的是我的四弟,7个月的婴儿,吃不了野菜,也吃不了玉米棒子,母亲有一点东西就给我们吃,严重缺乏营养,乳房干成空皮囊,一滴奶水也没有了,饿得弟弟已经到了奄奄一息的地步。有一次,我们遇到了一个在地里干活的一对老夫妻,看我们可怜,拿出自己带来的干粮,仅有的两块玉米饼子递给母亲,我们像见到金元宝一样抢着吃了。那时的中国农民生活也很贫穷,那一对老夫妻可能是给人家扛活的穷人,带的干粮也很少,给了我们他们就要饿一天。

我们就是这样一路逃跑,一路乞讨,一路寻找,经过一个月的艰难跋涉,也就是1945年9月20号左右,终于来到了抚顺市的一个难民收容所。这个难民所原来是一座小学校,大哥、二哥看到了收容所,像见到了救星,欢呼、雀跃,以为有吃的了,有喝的了,有住的了,能够活命了。谁承想,到了大门口一看,惨不忍睹!院子里遍地都是死尸,旁边还横七竖八地码着一人多高的一摞死尸,教室的屋檐下还有东躺西卧的奄奄一息的人,面目全非。看到这个场景,如同进了鬼门关,母亲伤心得哭了,可是又有什么办法,只能住下。屋子里挤不进去,我们就躺在教室的屋檐下,晚上冷,睡也睡不着,就互相抱着熬到天亮。白天没有吃的,更难熬!我当时只有两岁多,饿得光哭。收容所粮食供应不上,每天只能熬一锅看不见米粒的稀粥,一千多人都去抢,体力强的抢上一碗,就能活上一天,老弱病残抢不上的,只能眼巴巴地挨饿等死。我们孤儿寡母头两天一口也没抢上,可怜的四弟第二天就饿死了。母亲在操场上拾了点木头,一边流着泪,一边把孩子火化了,收起几根骨头保存起来。

收容所的人后来知道我们是军官家属,有时候就给我们提前盛出一小碗,但是母亲一口也舍不得喝,一滴不剩地分给我们。这样的关照,不是每天都有,而是隔三差五的,有时连续几天一口也喝不到,我们坐以待毙。都说日本人有团队精神,有服从精神,但是到了生死关头,就什么都不顾了。时有时无的稀粥,母亲滴水不沾,保住了我们哥俩的命,母亲已经有气无力了。10月3号,中午的时候,母亲再也睁不开眼了。听我二哥说,当时母亲最不放心的是我,临死时她把我紧紧地抱在怀里,把干瘪的乳头放进我嘴里,盼望有一滴奶水让我能多活一天!我以为有吃的了,就玩命地嘬,妈妈都咽气了,我还趴在她怀里不停地嘬。妈妈死死地抱着我,足有三个小时,我也嘬了三个小时。人们费了好大劲,才把我从她僵硬的双臂中抱出来。我之所以能活下来,就是享受了母亲的体温,嘬进了母亲临死前的精气,比奶水还要珍贵啊!

我和大哥、二哥跪在母亲身旁,喊着妈妈呀妈妈呀,哭干了眼泪,我浑身无力软得一滩泥,站不起来了。

收容所的人知道母亲是军官家属,便商量着把母亲的尸体提前火化,当时死尸遍地,顾不上火化,母亲的尸体能够及时火化也是得到关照的。收容所的人还做出了一个特殊的决定,让我8岁的大哥背上母亲和弟弟的骨灰,派汽车从抚顺把他直接送到营口,让他乘船回国。这也是对我们家族的特殊优待,因为当时从抚顺到营口的难民太多了,单靠两条腿走到营口也是万万不可能的事。谁知大哥被送到营口码头时已无气力,是人们把他抬上船的。船还未开,大哥就咽气了。

此时,父亲已奉命回国,当他得知大哥就要回国的消息,高兴万分。但望眼欲穿、心急如焚的父亲,在码头上见到的却是两个骨灰盒和一具尸体,悲痛欲绝!从此父亲萎靡不振,成天喝酒吸烟,呼叫着我和二哥的名字,食难进,夜不眠。

第三章 我和二哥的新生

抚顺收容所,是日本留守人员负责的一个临时救助机构,前后收留了4万多日本难民。但由于粮食奇缺,营养缺乏,传染病流行,难民死亡率很高,收容所成了停尸场。一些年老体弱的老人和哺乳期的婴儿,死的最多,勉强生存下来和能够回国的难民为数不多。收容所为了让这些陷入绝境孤儿们活下来,在门口贴出告示,希望有能力的中国人伸出友爱之手,救人一命。

有一天,收容所的人领着一个当地农民,来到我和二哥面前。当时二哥六岁,还有一些体力,我两岁半,虽然有口气,但是也已经站不起来了。其中一个农民,见二哥身体还可以,就把他领走了,他就是二哥的养父,姓刘,对二哥很疼爱。后来老人去世,二哥又到了一位姓朱的中国人家里,取名朱成。朱家把二哥当亲生骨肉,供他读书,有了工作,当了干部。这都是二哥后来告诉我的。我当时年龄小,身体弱,收容所的人先后领来好几个人看我,都摇着头走了。我的命运危在旦夕。

没过几天,来了一个女护士,是抚顺医院派来救治日本难民病人的工作人员。她下班时,一眼看到奄奄一息的我,说这孩子如不赶紧抢救难保活命,收容所的人说有口吃的就死不了。好心的护士说,我把孩子带走。办完领养手续后,女护士就把我抱回了家。回到家,马上给我熬粥喝,补充体力;然后给我擦澡,换了衣服。她家里人得知我是个日本孤儿,就和护士闹翻了。说你一个大姑娘家,养个孩子算哪一出?还是个小日本!哪来送哪去!护士说,我是个医生,眼看着一条性命就这样完了?日本侵华有罪,孩子无辜;我先把孩子救活再说。在女护士的精心护理下,我的体力慢慢得到了恢复,开始下地走路。女护士每天要上班,早晨陪我吃完早点才出门,晚上回家头一眼看的是我。我叫她护士妈妈,她说在医院里护士、大夫都是孩子的妈妈,就这么叫。家里的反对意见,没有因为她的不放弃而改变,争吵时有发生。护士妈妈担心她上班后家人把我轰走,就每天带着我一起去上班,晚上再回家睡觉,家里人只好依着她。

护士妈妈在医院工作很忙,不能随身看护我,就把我托付给医院一个烧锅炉的师傅。这个师傅30多岁,叫李金良,心眼儿很好,他的媳妇得急病刚刚去世,身边还有一个10多岁个女儿。李师傅对我像亲儿子一样,不管烧锅炉活儿多累,总哄我玩,带我到澡堂里洗澡,还给我买一些零食吃,时间久了我和李师傅形影不离了。一晃半年的时间,我都是晚上跟护士妈妈睡觉,白天和师傅爸爸玩耍,使我这个失去了亲人,从死亡线上爬出来的日本孤儿,有了新的生活和快乐。

后来,师傅爸爸听说护士妈妈要结婚了,就找到她说,你把孩子救活,积了大德,老天爷都会替他的父母感谢你的。可你总不能带着孩子上花轿啊。你如果放心,就把孩子交给我吧。护士妈妈舍不得我,又想不出更好的办法,含着眼泪把我的领养手续交给了李师傅。说,我相信你一定会把这个可怜的孩子抚养成人的。从此,师傅爸爸把我背回了他的家,给我起了个中國名字,李海坤。

爸爸的老家在天津海河边的葛沽镇三合村,他为人老实、耿直、善良,祖祖辈辈以开园田种蔬菜为生。因年景不济,他在十多年前带着老婆和两个女儿,来抚顺投奔姐姐、姐夫谋生。姐夫是葛沽黄圈村人,会电焊手艺。姐姐勤劳、朴实,人长得也俊俏,俩人到了抚顺,日子过得很殷实。养父经姐夫介绍,来到了这家医院谋了个烧锅炉的工作,收入还可以。爸爸整天上班在医院,很少回家,我到李家后全由姐姐来照顾。姐姐比我大12岁,是一个很漂亮,会体贴人的大姐姐。她晚上给我铺床,早上给我叠被,白天给我做饭,有时还给我买冰糖、点心、水果吃。她像妈妈一样照顾我,像姐姐一样跟我玩,我很开心。有一天早上我睡懒觉,姐姐就把我的被子拽起来,打我的小屁股,一下子打出一个屁来,姐姐说人小气性还挺大,姐俩咯咯地笑了半天。现在想起这件事还会笑起来。

抚顺的冬天,北风呼啸,滴水成冰,房檐下挂满一颗颗一尺多长的冰锥,非常好看。姐姐见我看得入神,问喜欢吗?我说喜欢,她一下子把我抱起来,让我用手去摸那些冰凉光滑的冰柱,感觉不一般,姐姐就是为了让我开心呗。还有一次,我看到院子里有个铁砧子,非常好奇,就用暖烘烘的小手去摸,这一摸不要紧,手一下子给冻上了!姐姐听到我的哭声急忙跑出来,哎呀,拿刀剁下来吧。我说不,姐姐笑了。立马弄来一根木棍,蘸上灯油点成火把,从下面烤那个铁家伙,慢慢将我的手从砧子上脱开,没有受多大的伤。我说姐姐你真有办法,姐姐说急中生智。姐姐的针线活也称一绝,捡来一个日本军大衣给我改制成一个小半大衣,穿上很帅气。有一次姐姐带我到姑妈家串门,大家看我一副小军官的样子,喜欢得不得了。就逗我,让我敬日本礼。我一会立正,一会稍息,一会敬礼,逗得一屋子人哈哈大笑。姑妈拿出面包、山芋叫我吃,让我再次感到了中国大家庭的温暖。我在爸爸和姐姐的照料下,渐渐摆脱了脑子里的阴影,开始快活起来,身体也得到了滋补,一天比一天壮实,外号小胖子。

1947年,辽沈战役爆发,养父所在的医院住满了国军的伤兵。养父不想伺候他们,就决定带我们回葛沽老家,当时我已经四岁多了,开始有些清晰的记忆了。这时的养父有了一些积蓄,他打算回家是有自己的想法的,谁不想过好日子呢。养父家里有七亩园田,还有三间土房,这次回家应该算是衣锦还乡。我记得当时我们冒着隆隆的炮火,是钻地道绕出城外的。出城不久,我们遇上了土匪,性情刚烈的爸爸一动不动,任他们把我们抢得一干二净,爸爸一定是怕姐姐和吃亏。幸亏养父在我的两个鞋坑里分别放了五块大洋,这才有了一点盘缠,不然的话我们是回不了天津的。这点钱只能够住便宜小店,坐火车、马车就别想了,只能靠俩腿走。爸爸肩扛着我,姐姐背着不值钱的包袱,我们不住脚地往家奔。俗话说,道远没轻载。时间一长,爸爸的腿肿了,姐姐的腿也肿了,我就不忍心再让爸爸背着了,执意自己用腿走。我身子胖,走一天下来腿也肿了。姐姐心疼我,每天一到店里头一件事就是给我烫脚;爸爸心疼我,经常买鸡蛋让我路上吃,怕我吃不好累坏了。我的脚不见消肿,爸爸还要背着我,我说不背,姐姐劝我脚都成了发面饽饽了,还嘴硬。老天爷饿不死没眼的家雀。半路我们遇见一个同路的老乡,养父说一堆好话,求人家和养父轮流背着我走。趴在爸爸的后背上,暖乎乎的,看着一路的风景,心里美滋滋的,这也许就是幸福吧。

另一个是外因:50年代末,这里下放了一大批城市干部,说是在反右运动中犯了错误的人,这批干部都是从事机械制造行业的技术人员。他们个个身怀绝技,到了生产队又不甘寂寞,和社队干部搞工副业的愿望一拍即合。于是,他们盖车间、买设备、跑业务,因陋就简地干起来了。但那时生产队搞工副业不像现在这样光明正大、理直气壮,都是暗地悄悄干,或者打着“以工养农”的口号。这里的社队企业中机械加工、锅炉制造、汽车配件、暖通设备和铸造等行业发展得较快。直到半个世纪后的今天,葛沽地区的锅炉厂、化肥厂、潜水泵厂和餐具厂等行业还依然存在,有的还远近闻名。只不过是所有制和以前不一样了而已,以前是集体企业,如今改制成了民营企业。这都是当年打下的基础。

我们东埂村也先后建起了三个企业,机械加工厂(社员们简称铁厂)、塑料制品厂(皮带厂)和铸造厂,都是一个下放干部帮忙建的,以铁厂为时最早。由于种种原因,铁厂一直经营不利,造成连续多年亏损,与附近的村办企业形成鲜明对照。当时就流传着“西关(村)穷,刘庄(村)富,东埂(村)的企业白忙乎”的说法。

1969年春天,大队党支部召开会议,专门研究发展村办企业问题。支部书记刘玉祥说,我们东埂铁厂建厂3年,年年亏损,社员们意见很大,人家别的村的企业年年向生产队拨钱,提高了分值,我们的工厂却年年向生产队放白条。我找厂长让他想法搞上去,还拿降作怪,满嘴是理。我决定不让他干了,派一个新厂长去主持工作!大家面面相观,无人发言。我的心里很明白,干工业和种地不一样,要资金、要设备、要技术,还要有业务渠道。工人们都是拿锄杆子的农民,不懂技术,即便有一个半个明白人,还不是朱砂没有黄土为贵,秃子当和尚将就材料。再说,社队再穷福利也比种地的社员高出不少,能够跻身企业领导,不是有本事就是有背景,在盘根错节的农村宗族关系当中,鐵厂的水很深。现任厂长是村里的大能人,他搞了3年都没搞好,谁还敢披着破蓑衣去赶那场雨呢?

人们沉默不语,会议陷入僵持。

岁数最大的支部委员、大队长杨元起打破僵局。他对刘书记说,咱们村有头儿有脸儿的人都在你跟前了,你看谁行就点谁,谁也不许反驳。刘书记一下子把眼光对准了我。当时我才26岁,对企业管理也一窍不通,心里敲开了小鼓。刘书记说,海坤你去吧,我看你行。我急忙摇头说,我一没有经验,二没有技术,还是考虑考虑别人吧。大家你一言、我一语地劝开了我,党支部看得起你,你就别客气了。我一想,作为一个共产党员要时刻听从党召唤,山芋烫手也要揣怀里,刀山火海也要冲上去!于是就表态说,我干回试试。

第二天,我来到机械加工厂,人们向我投来怪异的眼光,当面没有人搭理我,背后却议论纷纷。什么也不懂,还来抓铁厂?二小坐飞机打井不知天高地厚?也有冷眼相观的,一问三不知。但我发现多数人还是期待的眼光,毕竟这个烂摊子有人接手了。当时,我也不着急开会,更不评头论足,天天到处观察,了解情况,查找问题。几天后,我发现问题主要有三个方面:一是由于前任厂长撂挑子,许多加工业务客源流失,工人上班没活可干。二是设备陈旧,产品合格率低,加工成本高。三是工人技术水平太低,即便是技术骨干也不会看图纸、不会磨刀具、不会计算螺纹角度,遇到技术活就会找兄弟厂求援。我心急如焚,寝食不安,不知从哪里下手。

中国有句俗话:没有金刚钻,别揽瓷器活。我反问自己,你有金刚钻吗?不懂专业技术,不会看图纸,不会开车床,怎么去领导别人呢?有一天,我走进办公室,忽然看见办公桌上放着两本书,一本是《钳工知识》,一本是《车工技术》,我如获至宝,这不就是我的金刚钻吗!下班后,我躺在炕上一看就是一宿,困惑的心豁然开朗,凭着我在中学读过的数学几何知识,我开始撬开机械加工厂这扇技术大门。诸如,如何看图纸、如何计算挂轮数据、如何制作刀具、如何加工零部件、公制英制的换算方式以及零部件光洁度的掌握要领等,这些专业知识我都能够看懂。

在车间,我亲自上车床实践,把书本上的知识一点一点地变成专业技术。两个星期后,我不但可以看图纸,而且还能够独立开车床加工零件了。工人们看到我这个“大黄梨”突然变成“大苹果”,个个刮目相看。一个开始不服气我的一个技术工人,看到我磨刀具的时候从砂轮中间入手,惊奇万分,站在我后面一直看我磨完。“行家一出手,就知有没有”。我这个磨刀具的简单动作,让他知道我已经不是个外行了。“以其昏昏使人昭昭”是不行的,这是我担任厂长后踢出的第一脚。

紧接着就是联系业务找米下锅。我选派一名在天津有亲戚关系的工人,见门就进,到市里工矿企业找活。拉锯就掉沫,加工活很快就有了一些,工人开始有活干了。为了提高产品质量,我又走出第三步棋,改造旧式车床和科学使用刀具。旧式车床加工零件精密度太低,经常出现误差,降低了产品合格率。我一方面请来行家改造旧式车床,用了20多天时间,把四台皮带式车床改造成齿轮传动式车床。一方面在刀具上下功夫。我从书本上发现,磨刀具时缩小刀尖角度可以减少加工误差。我亲自做了一个实验,新法磨成的刀具,提高成品率20%。

产品合格率一提高,加工任务月月增加,新的困难又出现了刀具不够用,车床不够用。花钱买,哪来这么多开支?刀具的问题,我采取了两个办法,一是向加工单位求援,能省就省。再有,我坐公交亲自到天津的废品公司淘宝,看有没有废弃的刀具。功夫不负有心人,在河东区的一个废品公司,我以外地发现一批大工厂使用过的废弃白钢刀具。这种刀具硬度很高,不需要再焊刀尖,拿来磨磨就可以直接使用,但使用之前必须进行加工淬火。我就像老鼠搬家一样,一趟一趟把这些刀具背回工厂。然后建起一个烘炉,对刀具加工淬火,不知道什么原因,淬火后的刀具出现了裂痕,我们又摸索出二次淬火加工的技术,解决了白钢刀具断裂的问题。

车床的问题,我们申请大队领导同意,投资添置了一台“二零型”车床、一台“牛头刨”和一台钻床。

加工活增加了,“武器”先进了,人员又紧张了。我向党支部领导汇报,决定从生产队调来有一定文化基础的青年社员20多人充实到工厂。为了提高新工人的专业知识,我还举办培训班亲自上讲台讲授磨刀技术、挂轮计算方法、简约式的应用等业务知识。工厂由过去的10多人增加到30多人,分成三个班,歇人不歇马。三个月时间过去了,生产面貌大大改观,工人心气高涨了,业务量增大了,利润也提高了。到了年底,我们厂给5个生产队都返了款,社员年终分红见到了实惠,结束了铁厂年年给生产队只打白条没有返款的历史。

我的努力赢得了社员们的赞誉,前任厂长却被冷落,以致抱病在家,大门不出。这样下去人不受病才怪,我心里有些不平静。中国有句古话“有容乃大”,对他也应该多理解,尽量发挥作用。我对他的功过也进行了客观的分析,刚建厂时,他日夜操劳,不辞辛苦。后来工厂亏损,责任有他,但不能全推给他,资金匮乏、设备落后、员工技术水平低等也是客观原因。也许他和某个大队干部合不来,有劲不愿意使了。想到这里,我就主动到他家串门,请他出马担任副厂长,专门负责对外业务。他以为是在做戏,坚持不干。我说,我是真心实意的,抓企业管理我还要向你学习,咱齐心协力把工厂搞得更好才好呢!你放心,我跟大队已经撂了话,将来总有一天我是要回生产队的。一番肺腑之言,他终于动情,含着眼泪说明天我就去上班。

两年后,大队党支部又交给我一个新任务,比铁厂还艰巨,到塑料制品厂当厂长。塑料制品厂我早有耳闻,开工半年出不了合格产品,叫谁去都不愿去。我同样没有犹豫,说行。

塑料厂和铁厂一墙之隔,出这个门进那个门。到厂之后,我首先找技术人员了解情况,他们说塑料皮带一出机器就暴胀甚至断裂,始终找不出原因。我看了模具,又看了机器,没有发觉什么异常。开机器一试,皮带从磨具挤出来是果然变了形。最初考虑是磨具尺寸过小,便取出铁制磨具,又换了一副泥巴做的,开机一试,皮带一出机器还是胀。

我们又召开诸葛亮会研究对策,大家七嘴八舌议论热烈,说塑料这东西,最怕温度,热胀冷缩很敏感。我一琢磨有道理,可能是温度惹的祸。我们发现,磨具的出口是三角形的,里大外小,强力挤压产生了高温,皮带会不会因此变形。我就把磨具出口进行改进,由三角形改为平行,进口出口一样大小,开机试验一举成功。

塑料制品廠正式投产后,上级决定并入公社日用化学厂。人员、设备、产品一起迁走。我又奉命调到大队铸造厂当厂长。当时全公社有八个铸造厂,东埂的这个一直没有形成生产能力。我过去一看,哪像个工厂,简直是一片荒草坨!一个破大院儿,外加一堆废铁,大院没有院墙,几间房子立当间儿。院子里空无一人,立着一座小化铁炉,却一直没有开过火,还有一个一人多高的小“撅撅炉”(人民公社时期的原始铁炉),锈迹斑斑。

想干活就得有人哪,我从生产队调来10个小伙子,又调来一位木型师傅,邻村一个铸造厂有个孙师傅技术高超,我请来当技术指导,这算是组建了生产班子。下一步怎么干?没吃过猪肉还没见过猪走吗?我就带领大家到附近的高二大队、官房大队铸造厂参观学习,然后点火试炉,干中摸索。我们接手的第一批活儿是市里一家机床厂的电机外壳儿,开始的时候废品率较高,我们就不断研究改进,攻克了铸件起泡的技术难关。初见成效,做到了不赔钱。

铸造厂和铁厂、塑料厂的问题有共同点,也有不同点。铸造厂突出的问题是两个,劳动效率低和原料供不应求。因为干铸造都是重体力活,如果解决不好按劳分配问题,势必有人消极怠工。可当时大锅饭盛行,谁也不敢想、更不敢搞联产承包的事。可是每天工作效率低下,我也不能看见问题装瞎子啊!面对此景,我心如刀绞,终于有了主张。第二天,我把实行“分组承包、超额奖励”的办法和几个厂干部讲了,大伙有的赞同,有的摇头。我说,“欲善其工,必先利其器”,多劳不多得,谁也不会傻出力。如果有风险和责任,我兜着。这才获得一致拥护。为了做到公平,我抽出专人进行考核,验收,核定任务,超额有奖,立竿见影。这个办法大大激励了工人的劳动积极性,每天的铸造任务,由50多件一下子增加到80多件。在实行过程中,大家又不断深化了承包方案,将层层承包变成了连环承包。也就是说,从化铁到出炉,从木型到浇铸,都是一个小组负责,这不仅提高了产量和质量,还减少了原料的浪费。

还有一个问题,就是化铁炉用的焦炭不够用的,这是国家计划内生产资料,我们社队企业根本买不到,高炉经常因断炊停产。当时我们唯一的办法就是找加工单位求援,但人家只能以1:7的比例给付,就是加工7吨铸件,卖给你1吨焦炭,我们的炉子属于陈旧设备,燃料消耗大大超标,这点焦炭好比杯水车薪。因此,焦炭问题成了久治不愈的病根。这时,有一个叫马恩营社员自告奋勇到厂里找我说,李头儿,焦炭我能办来,我在山西临汾焦炭厂有朋友,要多少给多少。这个人是大队打井队的业务员,人称马四爷。我喜出望外又将信将疑。说太好了,你办来多少我要多少,请客送礼我负责。我以为他是吹牛,没想到10多天后一车皮50吨焦炭,他真的运来了,这足够我们用一年的呀!后来他又给我们买了一车皮。消息一出,附近的铸造厂纷纷找到他,他还真的一一兑现了。后来才知道,他采取的办法和如今改革开放发展经济的措施一样,靠的是千山万水、千辛万苦、千言万语的求人手段,充其量就是请客吃饭,送土特产。但在那个时期这也是犯忌的,叫投机倒把。再有,当时的财务管理是相当严格的,请客、吃饭、买土特产,一律不能报销。有了开支,不是在账上趴着,就是当事人垫付。我受命抓队办企业四、五年时间,来了客人往家里领,送礼品我先掏腰包,赔吃赔喝不算,还在账上趴了900多元。为了集体企业的发展,为了社员们过上好日子,我心甘情愿,不必找谁诉苦。

经过不断地努力,铸造厂的经济效益也十分可观了,每年向生产队返哺现金2万多元,社员分值由1毛钱提高到1毛8分钱,东埂铸造厂一下子远近闻名了。

1975年1月,大队党支部改选,我被选举为支部书记。这是我一个日本遗孤,做梦也想不到的!

第九章 我的爱人爱我的人

在中国农村,结婚是被每一个家庭看成非同小可的头等要事。这不仅关乎一个人的幸福,还牵扯一个家族的荣耀。还有一个说法“成家立业”,意思是先成家再立业,不成家难立业。爸爸在世时,不止一次地提醒我,有合适的姑娘千万别错过,不能像我这样打了半辈子光棍;没有女人就没有家,没有家的日子能过好码?我想,我何尝不想找一个称心如意的姑娘喜结良缘呢!可这个婚姻大事可遇不可求,何况我又有个“小日本儿”的背景,这在当时极左思潮盛行的年代,是令人却步的。我的婚姻问题几次搁浅,甚至棒打鸳鸯,我真有打一辈子光棍的念头。

作者:高林有

第2篇:我的家乡在变化

五年一班陈子文

我家住在石油之城大庆,也被称为百湖之城。

清明过后,湿地上空有大雁等候鸟在飞翔,相互问候,并唱出了欢快的歌声,讲述生活的快乐,也为家乡带来了新的生机。湿地周围、路旁开着小野花,有白的、黄的、蓝的,白的似玉、黄的似金、蓝的似宝石„„争奇斗艳的开着,远远望去像一个鲜艳的花环。微风轻轻的吹着,芦苇小草从地下伸出了头,像个孩子在四处遥望,逐渐长的葱葱绿绿,似如大海。柳树长出了嫩绿长长的枝条,像小姑娘的辫子在摆动。绿树小草„„贪婪吮吸着春天的甘露,并沐浴春雨中,发出“沙沙”声,仿佛在赞美春天,感谢春天。芦苇脚下的水是清清的、绿绿的,清澈见底,可以看到鱼儿在欢快游动,相互追逐,讲述生活的美好。这时,你可以看到人们成群结队走出家门,去爬山、去健身。还可以看到小朋友们蹦蹦跳跳的在放风筝,把五光十色规格不一的风筝放的真高,使生活美丽、充实。

为了保护这美丽的家园,大庆先后建成了西城区污水处理厂等水静化设施。对石化公司青肯泡,炼化公司下水系统进行改造。以“西北风口”为重点,进行沙化治理,治沙造林,今年重点治理水域环境,松花江污水防治,强化水质监测。

这些项目建成后,家乡环境一定变得更美。

由于家乡变得碧水、绿树、蓝天,景色怡人,空气清新甜润。到节假日时,人们到百湖去游玩,感到家乡更适合人们居住。这时增加了我们的环保意识,保护生态环境的重要,我的家乡变化真大呀!!!

第3篇:感受家乡新变化 我的家乡在亳州市

感 受 家 乡 新 变 化

胡家小学四年级: 张

我的家乡在亳州市,十河镇。在家乡的每一天,我都被家乡的新变化所感动着,内心有说不出来的激动。

与全国有名的华西村、河南的南街村相比,我的家乡实在是微不足道。然而,若是和过去相比,你就会发现,从窄小的石子小路变成了宽阔的水泥大道,从没有电视机变成了电脑,从旧泥屋到小洋楼、、、、、、。我的家乡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小时候,我常常听奶奶说以前村民们生活十分困苦,连一日三餐都吃不饱,还要起早贪黑的干活,逢年过节能吃上那个一顿肉就不错了。过去,农家院落养的猪、鸡都不值钱,山里的野菜也不值钱;如今庭院养猪养鸡都成了产业,山里的野菜也成了产生品或抢手货、、、、、、

过去,人们为了节约两元钱宁可花上半天的时间步行去城里;如今我们打的或是乘车逛街,消费观念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就已能吸引无数人羡慕的眼球,如今人们大多都开上了小轿车,他们比的是谁的轿车好,谁又换新车了。

以前家家户户都没电,他们都用勤劳的双手创建家园。他省吃俭用,用血汗钱盖起了一座砖瓦房。如今到了现在,都是高楼大厦,外墙还贴上了别致新颖的时尚瓷砖。现在我家焕然一新,这一切都是改革开放给我家带来的好日子。

再回望,漫山遍野载上了绿树,小洋楼一座挨着一座,在再山绿水间美丽如画。

还记得几年前,家乡的第一条马路从105国道伸到了村口一条条宽阔平坦的路,家乡人民通往小康社会的坦途!

通讯事业的发展是信息社会一个重要标志。在过去,一步手摇电话,已经是令人羡慕的奢侈品,只有单位里才有。如今,程控电话四通八达,坐在家了就可以与亲人朋友通电话。全村大多数家庭都拥有了电话和手机。

说了这么多,你有没有感受到家乡的变化之大,对于家乡的变化你是否了解?如果没有,可能是你天天生活在家乡的变化之中,对你家乡的变化可以为常,熟视无睹的缘故。有一句诗这样写: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我将它改为:不识家乡新变化,之原身在家乡中。如果是这样的话,那就请你离开家乡一段时间一个月、两个月、一年半载、三年五载。当你再回到家乡的时候,你一定会大吃一惊,会被家乡的变化所震撼!是的没有比较就没有鉴别,没有比较就看不会变化。

如今,家乡又传来喜讯:一栋栋居民楼即将建成,不久将入住。到时你在一览它的雄姿,你一定会震撼你的眼球!

2012年3月16日

第4篇:我的家乡在

春天里的发现

春天的一天,爸爸、妈妈带我到郊外去玩。在郊外,我发现花儿开了,小草绿了,树木突出点点嫩芽。蝌蚪在水里游来游去。小鸟在枝头上高兴地歌唱。农民在田野里忙着播种。小朋友在草地上放风筝。春天真美啊!让我们一起走进美丽的春天吧!

伸出我们的热情双手

星期天的早上,我和爸爸妈妈去吃早餐。刚下雨,路很滑,地上还有积水,我和爸爸妈妈边说边走。这是,我看见一位盲人手拿着一根竹子慢慢地走着。离他不远的地方有一坑水,眼看就要踩到水里。我连忙大声说:“老爷爷!小心,前面有水。”老爷爷听见我的叫声就停了下来。我走上前对老爷爷:“老爷爷你去哪里?”老爷爷说:“我去前面的茶楼喝茶.”我说::“我也去前面的茶楼吃早餐,我扶你去吧!”老爷爷说:“好呀!谢谢你!”我说:“不用谢!这是我应该做的。”爸爸妈妈看着我笑了,我也笑了。

在生活中遇到需要我们帮助的人,我会伸出热情的双手去帮助他们。例如:盲人要过马路,我会住动去送他,遇到坐轮椅的残疾人,我会帮他推轮椅;不论在校内,校外遇到帮助的人,我都会伸出热情的双手去帮助他们,让他们渡过难关。

夸夸家乡

我的家乡在***的地方,它美丽富饶,是一个可爱的地方。

我的家乡不仅美丽,而且富饶。家乡盛产优质稻米和丰富的水产资源,因而有“渔米之乡”的美称。家乡的特产非常丰富,如:茶叶、腐竹、粉葛、等。尤其是腐竹,在广东是有盛誉,所以,家乡的腐竹源源地运向外地。

家乡的街道整洁、宽阔、平坦。各种漂亮的汽车穿梭似的来来往往。街旁的高楼大厦拔地而起。超市和商场里的货物琳琅满目,看得眼花了乱。

我热爱家乡,我赞美家乡,我更希望家乡越变越年轻,越变越美丽。

夸夸家乡

夸夸家乡

我的家乡在…..地方。那里群山环绕,树木茂盛,周围有许多名胜古迹。

我的家乡出产的玉米可有名了。每到夏天,家家户户都收了一大车一大车的玉米。收下来的玉米有的运到城市去,有的运到玉米厂里制成玉米糖。

以前我家乡是泥泞的小路,现在是又平又直的水泥大道。我的家乡是一个好地方。我爱家乡的山山水

水。欢迎你们到我家乡来玩。

买两本书一本是蛇年生肖运程另一本是饮食改运学(李居明作)

第5篇:我的家乡在德阳

我的家乡在德阳,令德阳人最骄傲的,可能要数孔庙吧!

德阳孔庙内的万仞宫墙十分壮观,高不算高,矮不算矮,却有宫廷贵族气质。

说了万仞宫墙,自然得说高大的棂星门。棂星门高约4.5米,宽约3.5米,是个必看的景点之一。

棂星门前面便是泮池与泮桥了。池上有三座桥。原来的泮池水质清澈,现在有部分游客极不自觉,站在泮桥往池里丢东西,真不尊敬圣人们!

万仞宫墙两侧,“道冠古今”、“德配天地”两道门遥相呼应,象征孔子的思想可以贯通古今,孔子之德与天地相配。

过了泮桥,便是孔庙的主体建筑----大成殿庄严雄伟,辉煌精美。此殿建于清道光三十年(1850年),宽33.97米,进深14.78米,为重檐歇山式屋顶,屋面用金色琉璃瓦覆盖,正脊饰以飞龙,雕刻的飞龙栩栩如生,仿佛要飞出来一般。显示出古人的智慧玉高超的雕刻技艺。

中间置宝顶,大成殿后的启圣殿,因孔子之父叔梁纥被封为启圣公而名,是供奉孔父及其祖先的场所。启圣殿后的孔庙后花园,环境幽雅,可供游人观览,休憩。

德阳孔庙经常举办具有孔子及孔庙文化特色、充满浓郁民族传统文化气氛的文化旅游节目。如孔子庙会、孔子艺术节、仿古祭孔乐舞等。

第6篇:我的家乡在海边

我的家乡

二年级

刘丽娟

我的家乡在海边,地域广阔,是个美丽的地方。这里空气清新、风景优美,是个避暑的好地方。假如你是盛夏来这里,保证让你如痴如醉,流连忘返。

我的家乡个还是鱼米之乡,物产丰富。这里盛产蔬菜和海鲜。特别是海鲜,有章鱼、目鱼、鳗鱼、跳跳鱼、虾姑、甲鱼、虾……举不胜举。真是说也说不尽,道也到不完。这里一年四季有吃不尽的鱼和虾。假如你随时来到这里,热情好客的家乡人民一定会捉几斤新鲜的鱼虾做个鲜美可口的海鲜饭给你品尝,让你大饱口福。

第7篇:我的家乡在成都

成都,简称“蓉”,别称“蓉城”。成都横跨川西高原以及川中丘陵两大自然景观,南部、中部海拔较低,西部海拔较高。成都兼有山景、平原以及丘陵之美,气候温和,雨水充沛,年均气温16℃,冬无严寒,夏无酷暑。成都土地肥沃、水利先进,物产十分富饶。

成都,别称“蓉城(五代后蜀后主孟昶遍植芙蓉)”、“锦城”(汉朝盛产蜀锦),简称“蓉”,“成”。成都物产丰富,自古享有“天府之国”美誉。成都自古为西南重镇,三国时为蜀汉国都,五代十国时为前蜀、后蜀都城,文化遗存非常丰富。

芙蓉、银杏是成都市市花和成都市市树,《 I LOVE THIS CITY》是成都市市歌。成都的旅游景点很多,比如有:都江堰、青城山、宽窄巷子、西岭雪山、杜甫草堂、金沙遗址。其中金沙遗址于2001年出土,已经将成都建城历史从公元前311年提前到了公元前611年,超过了苏州,成为中国未变遗址最长久的城市。 成都的小吃很多,于2010年2月获批加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创意城市网络并被授予“美食之都”称号。成都著名小吃有陈麻婆豆腐、双流兔头、夫妻肺片、二姐兔丁、传统锅魁、担担面[5]、龙抄手、钟水饺、韩包子、叶儿耙、甜水面、三大炮、赖汤圆[6]、三合泥、蛋烘糕、冒节子肥肠粉、冒菜、串串香、棒棒鸡、干锅鸭唇[7]、廖排骨、痣胡子龙眼包子、查渣面、奶汤面,谭豆花、伤心凉粉、芋儿鸡、三哥田螺,豆汤饭,温鸭子、洞子口张凉粉、汤长发麻饼、怪味面、华兴煎蛋面、勾魂面、老妈蹄花 、王妈手撕烤兔、黄龙溪一根面、王婆荞面„„

大家是不是要流口水啦?那就跟我去成都吧.我很喜欢成都,我的家乡,欢迎大家去我的家乡作客。

成都的邮政编码: 610000

上一篇:环境卫生整治施工方案下一篇:学校留守儿童统计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