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枝一叶总关情观后感

2022-09-25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第1篇:一枝一叶总关情观后感

一枝一叶总关情

今年42岁的宋相池,原是前郭县平凤乡嫩江村的普通农民,而且还患有严重残疾。1998年特大洪水过后,宋相池把创业的目光锁定在沿江滩涂地开发利用上,经过10年的艰苦创业,宋相池从一个身残志坚的普通农民成长为远近闻名的优秀农民企业家,他亲手创办的松原市二马泡有机农业开发有限公司,2006年6月被吉林省政府确定为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2007年2月3日,宋相池还受到了国务院总理温家宝的接见与勉励。

在创业发展的10年中,每迈一步,每一次抉择,宋相池始终把自己的事业融入到区域经济发展的大环境中。为加快农业增效和农民增收步伐,宋相池甘冒风险,勇当平凤乡第一头发展绿色产业的垦荒牛,事实表明,他成功了,乡邻们富裕了,他也因此赢得了人民群众的信赖和赞誉。2001年宋相池当选为平凤乡人大代表,2004年他被选为前郭县人大代表,2007年他被选为松原市人大代表。

甘冒风险,为人民群众增收致富开辟新路径。2000年,宋相池在嫩江南岸创办了属于他个人所有的家庭农场,经过多年的经营完成了从温饱到小康的跨越。当选平凤乡人大代表后,宋相池深感肩上的擔子更重了,群众的信任增强了他带领群众共同致富的责任感。宋相池与家人商量,拿他自家农场做实验,引嫩江水灌溉生产绿色水稻,以此为周边的农民群众趟路。经过一年的经营,宋相池成功了,经逐级申报审核,宋相池农场生产的“二马泡”牌特产大米被国家绿色食品中心确认为国家A级绿色食品,尽管这个品牌水稻每公顷产量减少了2吨,但却比种植普通水稻增收2000元。宋相池的成功,首先使平凤乡的农民群众走出了困惑。2003年全乡绿色水稻种植面积达到1000多公顷。由于种植面积大,2003年7月,平凤乡被国家绿色食品中心确定为国家级绿色稻米生产建设基地。

艰苦创业,推动优势主导产业的形成。作为人大代表,宋相池深知,代表不仅是一个职务,更是一种沉甸甸的责任。绿色稻米种植是成功了,但宋相池想,如果自己没有一个大型的稻米加工厂,没有完善的销售网络,不仅自己的农场只能是原粮生产基地,种植绿色水稻的农户利益也必将受到影响。有了这个信念,又经过了2年多的艰苦创业,2005年正式成立了松原市二马泡有机农业开发有限公司。到2007年公司拥有种植水稻、玉米、高粱、谷子、大豆等有机农作物生产基地1?郾8万亩;建有一个年出栏600头以上的有机猪场;一个养殖规模12万只的有机蛋鸭场,年产销有机鸭蛋80多万枚;一个养殖水面1200亩的有机渔场;一个占地2万平方米年加工能力6万吨的全自动稻料加工厂。宋相池发展绿色有机稻米生产和有机畜禽养殖的成功,是平凤乡农民群众看得见摸得着的事实,他们纷纷效仿,使平凤的绿色稻米种植面积和畜禽养殖规模迅速扩大,绿色产业与畜禽养殖业由此成为平凤乡农村经济发展中的优势主导产业。

不计得失,多行善举,回报家乡,奉献社会。作为人大代表,尽管宋相池现在富裕了,但他不会忘记20多年前因为贫穷而失学的遗憾。现在,宋相池最大的愿望就是让家乡的贫困学生不再像他一样留下终身遗憾,希望家乡的教育事业兴旺发达。家住老马圈屯的杨亮同学是一个学习成绩非常优秀的学生,由于其父母亲都患有严重疾病,面临着失学的困境。得知这一情况,宋相池立即把所需学费及住宿费送到了杨亮家里,并表示他将资助杨亮同学完成大学学业,直到就业为止。2007年8月宋相池的母校平凤中学,在全县中考中成绩名列前茅,在乡里召开的表彰大会上,宋相池慷慨捐赠2万元人民币,以表达对母校师生们的敬意。

宋相池17岁时患类风湿,23岁又患上了强直性脊椎炎,从此正值青春年少的宋相池成了残疾人。辍学后的宋相池由于身体残疾无法从事重体力劳动,只得靠经营小卖店维持生计。他永远不会忘记那段心酸的过去,虽然开小卖店重活不多,但每遇装货、卸货他都要比健康人多付出十倍甚至几十倍的艰辛,也因为此,富裕后宋相池从2004年开始每到春节他都要拿出1万元钱买大米、白面、豆油等食品到平凤乡22户残疾人家中去慰问。

2008年5月12日,四川省汶川发生大地震后,宋相池的心情十分沉痛。为了帮助受灾群众解决口粮问题,宋相池通过其他部门向灾区捐赠了绿色大米20吨、有机大米3?郾8吨,总价值达14万元。

宋相池就是这样,时刻不忘自己作为人大代表的职责,时刻关心乡亲们的生活,一枝一叶总关情。

作者:程月华

第2篇:“中山树人”:一枝一叶总关情

中山医院院长樊嘉说,“希望由我们医院培养出来的医生,都能怀着这样一份尊重,逐步走上三个台阶:首先,做一个医生;其次,做一个合格的医生;最后,做一个好医生——把‘医生’从一份特殊的职业转变为自己一生的事业。”

2016年7月,一名住院医师在结业典礼上感言:“我完成了从医学生到医生的过渡,收获了难忘而珍贵的成长历程。中山医院‘以病人为中心,严谨、求实、团结、奉献’的精神也在潜移默化中深入骨髓。”

面对一批又一批年轻医学生从青涩到成熟、从稚嫩到自信,总会令人心生感慨,所幸最欣慰的,就是医院能见证每个人的成长。

十年树木,百年树人。中山医院的教育理念是:“我们培养出来的医学人才,不仅要有一身精湛医术救死扶伤,更要有一颗医者仁心善待生命。”那么,精湛医术如何练就?医者仁心如何養成?

以“中山标准”来播种,以“中山责任”来灌溉,以“中山素养”来呵护,让一点点嫩芽变得枝繁叶茂,让一颗颗种子成为参天大树——八十载高“山”仰止,看如今绿意葱茏,只因一枝一叶总关情。

住规培的“中山标准”:

“严父慈母,这里是优秀医生成长的优质土壤”

作为医院管理者,面对的不仅是这些年来一批又一批的住院医师,也包括日益完善、不断健全的国家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制度。

只要你身在中山医院,就会感受这样一种氛围和一种力量:过程规范、协同创新、持续推进,这是医院的教育管理宗旨;抓规范、重过程、强能力、增素质,这是医院的教育理念;努力为国家培养合格、优秀的住院医师,这是医院的目标。正因如此,医院不断探索,逐渐形成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的‘中山标准’。”

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制度正在全国范围内推行,并且被寄予厚望,然而制度的成长与成熟,并非一日之功。医院是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成长的土壤和根基,当迎来一批批新学员时,应该怎样创造适宜他们发展的环境?如何为上海乃至全国树立标杆?这些都是中山医院在思考的问题。

早在1988年,中山医院就是国家首批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试点单位;2006年成为国内最早试点探索“社会人”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的单位;2015年,中山医院成为国家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示范基地。29年如一日,中山医院始终以培养高素质临床医师为己任,规范化培养合格住院医师共1445名,为社会培养了大批优秀医学人才。而这项工作的核心在于规范、同质,着力点在于过程,亮点在于细节的持续改进。

2009年,中山医院市卫生计生委的支持和指导下,开始探索“行业内社会人”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模式,总结经验,成立集“毕业后教育委员会”、管理部门、培训基地、轮转科室、教学小组5个层面于一体的网络化教学组织管理体系,要求各司其职、责任到人,并将“毕业后教育委员会”作为医院规范化培训工作的最高领导决策层,保障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制度有序落实。

为了使各项制度务实落地,中山医院“毕业后教育委员会”“年度教学工作会”“骨干师资研讨会”等坚持每年召开会议,其中以基地为单位组织召开的“住院医师座谈会”则是医院搭建起的一座与住院医师沟通的桥梁。每年管理部门还坚持全程参与并收集住院医师提出的问题和建议,有针对性地完善和出台培训制度。截至目前,已制订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管理制度共27项。

为增强住院医师主动学习意识,中山医院将住院医师培训过程管理与评优挂钩,设立住院医师奖学金制度,每年对排名前20%的优秀住院医师进行奖励。同时,医院还专门出台《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优秀学员评选及奖励办法》, 每年根据“计点积分”规则进行排序。评估指标以“岗位胜任力”为导向,涉及住院医师培训整个过程,包括医德医风、临床轮转、专业培训与考核、临床实践时间、业务学习、病史质量、各类表彰、科研能力等,为住院医师综合评价提供公平、公开、合理的依据,已成为住院医师争先创优的目标和方向。

同时,医院建立了一套以临床能力为导向的考核评估方法,成为住院医师培训过程管理的关键抓手。这套如同“打通关”一般的评估方法,已经成为住院医师培训过程管理的关键抓手。

首先,住院医师必须取得执业医师资格证,通过日常考核、出科考核、年度考核、综合能力考核后,才具备参加结业考核的资格。

其次,建立“四结合”的考核方式,即出科考核、年度考核与结业综合考核相结合;笔试、口试与技能考核相结合;患者考核和SP考核相结合;院内考官与外聘专家考核相结合——2000平方米的临床技能中心为培训考核提供保障。

再次,严抓出科和年度考核,建设信息化学习、培训与考核平台,自编出科理论考试题库5万余题,每年不断更新,由教育处每月统一组织住院医师在计算机上进行出科理论考试,当堂反馈考试成绩;出科技能考核由轮转科室考核小组完成,教育处组织各基地教学主任和秘书组成督查组坚持每月下科室督查,并及时将督查情况反馈给各基地主任,可以为各基地教学主任和秘书互通信息、互相学习提供机会。

如此“过五关斩六将”,磨练的是能力与水平,更是意志与精神。关于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的管理,不只是“管事”的工作,更是“管人”的工作,需要管理者沉下心,以住院医师为中心,真正走进这个群体,懂得换位思考。因此,既要做“严父”——在学习和工作中严格要求他们,按原则办事;更要做“慈母”——在生活中关心爱护他们,成立住院医师“班委会”定期沟通,时常组织和参与住院医师们的活动,倾听他们的心声,接纳他们的意见和建议。

为了给住院医师提供良好的工作和学习条件,中山医院在有限医疗空间腾出空间专门新建了两栋住宿楼,2000平方米的临床技能培训中心,并为住院医师宿舍提供自助刷卡洗衣和免费上网,多媒体示教室、图书馆中午连续开放……而这些举措均源于住院医师提出的建议,被医院及时采纳并实施。温馨的生活氛围、良好的学习环境,使住院医师有家的归属感,让住院医师们好评不断。

获得更多住院医师的认可,这是对医院的最大褒奖。让中山医院成为优秀医生成长的优质土壤,这是管理者的不变追求。

社区全科的“中山责任”:

“春风化雨,润物无声正是我们的使命所在”

上周,家住上海市浦东新区潍坊街道的王女士又带着女儿来潍坊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看病了。家庭医生开完单子,孩子马上验血。女医生轻哄着:“不怕不怕。”一针抽完,孩子一点没哭。王女士笑着说,以前不怎么来社区医院,但是现在发现这里不仅方便,而且有效。

“有本事的家庭医生才让人信得过。”王女士的话,道出了老百姓的心声,这也是潍坊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一直努力的目标——探索校区结合、全专结合的教学模式,让家庭医生在为社区居民服务的同时,继续提升专业素养和技能。而他们的底气,来自于中山医院的全力支持。

潍坊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主任杜兆辉告诉记者,为进一步提高家庭医生的诊疗能力,从2013年开始,该中心在全市率先挂牌成为“复旦大学上海医学院潍坊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与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全科医学科紧密合作,开展“中山-潍坊”教学门诊。

“中山医院的全科专家每周三到我们社区,言传身教,以季度为周期,对社区家庭医生进行考核。” 杜兆辉说。截至目前,已有20名家庭医生接受带教规培和考核,李娅玲就是其中之一,她也是通过中山医院规范化培训合格的住院医师(全科医师),随着社区医、教、研发展平台趋于丰富,她也变得越来越忙,除了正常工作,还要补充、更新理论知识,不停“充电”成了常态,“虽然累,但我们成长得很快。”李娅玲说。

支持全科,不遗余力。“中山-潍坊”全科教学门诊模式探索,成为“中山标准”又一亮点,同时更充分展现着中山医院在深化医改中的责任与担当,中山人认为:“教学医院在专业能力方面侧重技能培训,保证学员今后不论在哪儿行医都能执行标准化操作,而社区主要培养的是全科医生的临床思维。”

早在1994年,中山医院就建立全科医学科,积极探索全科医师培养模式,目前已在教材建设、教学方法、质量评估、教学管理、师资培训,以及社区基地一体化培训带教管理等方面,形成了一整套以规范、完善的教学与评估体系为特色的全科住院医师规范化“中山医院模式”。

尤其是2013年,中山医院与浦东新区潍坊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合作,创新开展了“中山-潍坊”全科教学门诊模式,成为现行全科医师规范化培养模式的一个有价值的补充。

“中山-潍坊”模式是指中山医院在潍坊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教学点开设“中山-潍坊教学门诊”,探索社区全科教学发展的新模式。教学门诊的模式为中山医院全科教授领衔,并由中山医院全科医生受聘担任该社区教学副院长,分管科研和教学。每周三上午开设半天教学门诊,带教社区的全科医生,尤其是规范化培养后的全科医生。

全科医生每3个月轮换一次,每次2名全科医生,与中山医院的2名医生一起组成教学门诊组合。每次预约20名患者,包括内、外、妇、儿、眼五官等各科,分配给每位患者就诊时间约20分钟。门诊结束后,集中病例讨论,社区全科医生汇报病史,专家针对病例进行点评和提问,解答疑难问题。最后,社區2名全科医生就上次门诊的疑难与所学进行15分钟的幻灯讲课。3个月门诊学习结束时的考核,一般让全科医生独立接诊患者,时间为15分钟,考核内容包括病史采集、查体、诊断、病例书写、健康教育、医患沟通,考试结束后进行统一点评。

“中山-潍坊”模式推进至今,共接诊患者约3000余人。2015年8月,这一模式得到上海市卫生计生委的认证,此后形成辐射效应,目前全市已有12家社区开展了此类的教学门诊工作。

2013年,中山医院成为国家区域性全科医学师资培训示范(试点)基地;2014年,中山医院全科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项目成为全球首个通过世界家庭医师组织(WONCA)标准认证的全科医师培训机构,目前共培养全科医师281名,列上海首位。

而从2015年开始,中山医院将原本7个月的社区实践培训延长至1年,而且下社区实践培训分为三段式:培训之始,每月安排一天下社区熟悉诊疗流程和工作环境;第二年,全科医师在社区导师带教下分两阶段展开真正的社区技能实践。自2007年至2016年,中山医院已举办37期国家级及上海市全科医学骨干师资培训班,共为全国20余个省市的4565人提供了全科师资培训。

社区卫生发展离不开人才队伍建设。家庭医生队伍以转岗培训为主、住院医生规范化培训为辅,因其学历层次和能力水平参差不齐,因此专门建立平台,以训练全科医生的医学人文、专业理论与临床技能,对于培养同质化的社区卫生人才、提升社区医疗水平有着莫大的影响。中山医院作为三级甲等的综合性教学医院,在上海乃至全国深化医改的大背景下,应当体现医院的职责与使命,以优质资源与教学力量,助推全科医生规范化培养,如同春风化雨润物无声,逐渐推动社区卫生综合改革的不断前行与发展,最终受益的是最广大的居民百姓。

以人为本的“中山素养”:

“尊重生命,把特殊的职业变成一生的事业”

“一堂课下来,我的脑细胞差点‘休克’!”

“病人在咯血,家属已崩溃,我该怎么办?”

从今年开始,中山医院的内科实习生们感觉到一些来自职业培训课程的变化——多了临床护理和医学人文的内容。一开始,这种变化让他们感到“如芒在背”,但后来他们发现,这些新的课程让他们对医学有了更多的领悟。医院希望通过课程的改变,提升医学生临床技能的同时,也培养他们的医学人文素养,使他们在操作技能、临床思维等方面有新认识。

“什么?医生也要上护理课?”这是内科实习生周继的第一反应。更让她没想到的是,一堂护理课下来,所学的东西还真不少。“打针、抽血,看起来简单,其实包含很多步骤与技巧;药品核对、无菌观念,规范化的操作习惯是铁一般的规定。”周继感叹,“越上课越觉得,护士是我们亲密的合作伙伴。”通过护理课的学习,他们也越来越感受到护士的不易,正如另一位内科实习生李紫君所说:“一切都是那么讲究,一切都不能将就!”

有着26年护理经验的实习生护理带教深有感触:“我们的工作是每一次都不能出错的高风险独立操作,希望学生们也都能有这个意识。在教学中,我让他们跟着我们面对临床第一线的种种问题。如问病史的时候有没有面带微笑;遇到重大而少见的病例,能不能沉着应对。通过这样的训练和锻炼,让他们学会勇敢、冷静、仔细、忍耐。”

事实上,在设置新课程的时候,中山医院的初衷也是如此。从今年开始,中山医院教育处、内科教研室和临床技能培训中心合作,把原来以疾病诊治原则和进展为主题的内科学小讲课,改为“内科实习生职业素养综合培训”课程,临床护理的基本操作就是亮点之一。为什么要让医生学习护理?因为医生和护士的沟通对治疗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很多医生想不到的细枝末节,对于护士来说,却已成为工作习惯。例如氧气使用时的注意事项、引起监护仪报警的原因、静脉输液中哪些药物之间有配伍禁忌?这些与临床诊治密切相关。

从“以知识为中心”逐渐向“以提高综合能力为中心”转变,这是中山医院的坚持:以每一个年轻医生的“岗位胜任力”为导向,开展教学研究,无论是住院医师还是实习生,医院文化、职业精神、人文教育……以人为本的“中山素养”都将成为他们行医的底色与根本。

“既然决定要穿上白大褂,就不希望因为自己能力不及而耽误病人。我们面对的是最珍贵的生命,不能有一点点心虚。”周继说。在她看来,对于一个医生而言,专业是底气,人文是润滑剂。

此次新设置的课程中,另一模块为医学人文综合培训。其中,有个名为“值班那点事”的小课程,以培养住院医师为目标,针对值班中可能碰到的问题进行设计,启发他们思考和讨论,也深受学生们的好评。

“记得我第一次值夜班时,有个白血病男孩被家长送来,当时高热,家长急得直拍桌子,我真的被吓到。事后想想,其实我当时可以处理得更好。”消化科住院医师陈妍洁在课上分享了自己的经历和体会,“我们反复练习技能,但真的面对患者,又是另一种感觉。比如腹部穿刺,那些步骤已烂熟于胸,可当遇到特殊情况,如有患者的皮下脂肪特别厚,一直没有看到腹水,怎么办?我把自己的故事跟他们分享,让他们做好心理准备,知道可能会面对各种情况。这些都是书本里没有的知识。”

陈妍洁还参与设计了内科临床场景的模拟演练。“我特别喜欢人文课,在情景模拟中学会很多。比如,值夜班时突然有位病人大咯血,如何独立处理?作为值班医生,既要迅速应对、开药、指挥护士协助、呼叫内科总值班,同时还要安抚家属,我当时感觉心都要跳出来了……”另一位实习生李紫君说,“此时,保持情绪稳定很重要,否则会引起患者的恐慌和误解。这是作为医生必修的一堂课。”

这些课程都会作为常规培训项目,用来提升实习生的能力与素养:在不同阶段完成不同的目标,让医学生们有胜任每个阶段的能力,为他们的职业生涯打下坚实的基础。

中山医院党委书记汪昕表示自己从医30多年来,一直在思索怎样做一名好医生:“把病人当‘人’,纠纷就会少;只把病人当‘病’,矛盾自然会多。一名好医生除了要具备扎实的专业知识,还需要一定的社会阅历与沟通技巧。”在他看来,看病不只是一门技术活,更是一门艺术,需要智力加感情再加热情。

医者生涯,艰辛漫长,必須“苦其心志、饿其体肤、空乏其身”,如何才能练就一身精湛医术,如何才能保持一颗医者仁心?还是源于一份尊重——

“对病人的尊重是医生的操守,对生命的尊重是做人的底线。”中山医院院长樊嘉说,“希望由我们医院培养出来的医生,都能怀着这样一份尊重,逐步走上三个台阶:首先,做一个医生;其次,做一个合格的医生;最后,做一个好医生——把‘医生’从一份特殊的职业转变为自己一生的事业。”

作者:宋琼芳

第3篇:“一枝一叶总关情”

——随丁老师探索“闲人”的心迹

月色入户、欣然起行时的清闲,入寺寻友,步于中庭里的悠闲,月光澄碧、竹影斑驳中的安闲,随着丁慎杰老师的娓娓道来的引导和讲解无不让我们感受到苏轼这一“闲人”的心迹。

缓入文本。 始读文本,930年前的一轮明月照进了苏轼的心境,也照出了学生心里的诸多疑问,丁老师顺势提出:“为什么记承天寺,夜游?”这一“谜”,引起学生的思考。学生通过阅读文本,细寻文中的词句来捕捉关键信息,实现了学生通过文字来体会情感的目标。丁老师敏锐地抓住 “解衣欲睡”一句学生读得很缓慢这一细节,提出:“你为什么读得缓慢,并说说理由”。可学生回答不到位,丁教师适时出示苏轼的背景资料。让学生反思自己的朗读,阅读资料,轻松地得出这样一种认识:被贬黄州的苏轼是清闲的。丁教师注重引导学生以读带品,激发学生思维的碰撞,在读中达到“感受作者微妙心境”的目标。

渐入佳境。 再来读文本,此时的语调稍缓,学生开始入境,渐渐读出了别样的味道。在体会苏轼的处境时,学生朗读“月色入户,欣然起行”时重音放在了“欣然”上。学生领悟到是月色入户时的喜悦心情。教师采用动作模仿朗读法,如“头微微摇,眉上翘,会心的,愉悦的起行”。通过引导朗读,“清闲”的苏轼跃然心中,更仿佛走到了我们眼前。

在引导学生体会月色之美时,丁教师让学生在音乐背景下来朗读,一生读,其它同学闭上眼睛想象,各抒己见看到了什么?一生描绘:“月色之下,几间茅屋,如碎银一般的院落里,树影斑驳„„”教师适时表扬了学生的想象。为进一步品读,教师此时又采用了句式变化的方式来赏析“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得出原句好的结论。这样学生对“安闲”的体会便水到渠成了。

深入主旨。 《记承天寺夜游》全文85个字,叙事简洁,但“字唯其少,义唯其多”。丁老师在本文阅读教学中,恰当选用“短文深教”的方法,通过补

充阅读背景材料,通过“增删、调换、联想、想象、吟诵、配乐”等品读的多种方式方法,引导学生多角度、深层次鉴赏语言,反复诵读,深入主旨。如:解读“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一句中的“欲”字,丁教师适时补充“乌台诗案”的背景,引发学生对当时作者心境和情绪的理解与想象。引导体会“为什么要寻张怀民”时,教师补充张怀民被贬黄州的背景,学生一下子就能理解苏轼到承天寺寻自己“同是天涯沦落人”的朋友,同赏月,共聊天,彼此慰藉的心境。

悟入心迹。关于苏轼,有太多的内容可以说,要理解这一课,关键就在要真正读懂“闲人”两字,这“闲人”绝不是简简单单的是一个“有闲情雅致的人”, “闲人”一词,表面上是自嘲地说自己和张怀民是清闲的人,闲来无事才出来赏月的,实际上只有此时此地的月夜才是最幸运的,因为有情趣高雅的人来欣赏它。其次,“闲人”包含了作者郁郁不得志的悲凉心境,作者在政治上有远大的抱负,但是却被一贬再贬,流落黄州,在内心深处,他也不愿做一个“闲人”。赏月“闲人”的自得只不过是被贬“闲人”的自我安慰罢了。但对于这些丁老师并没有过多的去讲解,而是及时的推荐了几部关于苏轼的文章和书籍让学生课下阅读,或许“闲人”两字需要等学生们年龄的增长、阅历的丰富到一定程度才能真正领悟。

诚然,课堂本身就是充满遗憾的艺术,磨课就是进步的过程,丁老师的课堂中也有一些需要商榷的地方:

导入时丁老师问学生:青岛的月亮美不美,结果学生的答案是:不美。这就与老师的设计产生了背离,但老师就直接切入到文章的月色中去了,这样导入就失去意义。

其次丁老师在课堂上对重视生成不够,如在课堂中学生提问“也”“盖”等虚词的释义,教师应当及时引导,师生共同完成对文章中的虚词的梳理,告诉学生:虚词在文言文中的作用意义较为复杂,提请同学们注意整理和记忆。

再次丁老师在多角度、深层次品读方面做的还不够深入,有些环节没有给学生留下充足的思考时间,使得问题处理的有些肤浅,学生感受不深,与预设效果有点差距。

附:《初中古诗文教学渗透的人文素养》

优美的古诗文是中华民族灿烂文化的精华,具有人文精神的底蕴,是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的优秀素材。

一、古诗文中的人文关怀

1、文化传承

中国是世界文明古国,中国文化内涵丰富,博大精深。在这座文化宝库里,浓缩着中华文明的历史。《核舟记》让我们了解我国古代工艺美术的高超水平和雕刻艺人的精湛技艺。《扁鹊见蔡桓公》则赞颂了我国民间精湛的医术。《陈涉世家》让我们看到了第一次农民起义波澜壮阔的历史画卷,《曹刿论战》记载了以弱胜强的智慧,《石壕吏》写出了战争给人民造成的深重灾难。优秀的诗歌、散文,总是从某一方面揭示了社会生活的本质,不同的作品往往反映了多样化的、多方面的社会生活,同时也形象的告诉学生应该怎样认识历史,怎样面对生活,怎样创造未来。

《诗经》是一部周代社会生活的百科全书。《离骚》则反映了屈原高洁坚贞的人格和对美好政治的理想。从“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我们看到了陶渊明的率性自然和田野心意,从“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我们看到了李白的壮志未酬和浪漫情怀,在“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中,我们体会到了杜甫忧国忧民和情真意切。

学习这些篇章,学生认识到中国古代劳动人民在科学技术、文化艺术诸方面给全人类做出的杰出贡献,从而提高学生的民族自尊心、自信心和自豪感,激励他们为振兴中华而勤奋学习的斗志。

2、教育价值

教育家刘国正说过:“文言文是进行思想教育,特别是爱国主义教育和历史

唯物主义教育的好教材。”初中语文教材的古诗文都是思想内容纯正的作品,或歌咏山川,或记述经历,或阐发哲理,或抒怀言志,他们表达了古人对于真善美理想的执着追求。吟咏体味,会使人无形中受到熏陶感染。读罢《〈论语〉十则》,学生懂得了“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并把这作为鼓励自己求学好问的座右铭;背诵着《〈孟子〉二章》,学生们神情肃穆,“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曾益其所不能”,一股超越古今的浩然正气此时正在他们年轻的心灵中升腾激荡。彭端淑的《为学》、王安石的《伤仲永》,这些文章都将对学生的学习产生重要影响。孔子面对奔流不息的大河,发出“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的感慨,告诫自己和弟子莫要虚度时光;杜甫登临泰山,“一览众山小”,建功立业的壮志油然而生;周敦颐观莲花“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来表达不同流俗的高洁品格;范仲淹登岳阳楼,观“巴陵胜状”,则“心旷神怡”,达到“宠辱偕忘”的人生境界。“优美的自然环境能陶冶人的情操”,在这些诗文中得到了充分的体现。

文言诗文具有无法估量的教育价值,有助于提高学生的思想认识;,有助于加强其道德品质,增强社会责任感,从而塑造完美人格。学习了蒲松龄的《狼》,明白了人的智慧可以战胜一切的道理,教育学生对现实生活中的坏人、恶势力要敢于斗争、善于斗争;《扁鹊见蔡桓公》告诫学生对待错误要防微杜渐,不可亡羊补牢;《愚公移山》则让学生明白正确处理人和自然的关系,使自然为人类服务;《木兰诗》把家庭责任和国家社稷的安危联系在一起;《岳阳楼记》进一步把“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主人翁精神植入学生的思想深处;同样,柳宗元的《黔之驴》,让学生看到了不学无术者的可悲下场。

3、审美培养

教育是一种美育,文学教育应当给人以丰富的审美体验,通过文学的陶冶,

铸就审美的心灵。脍炙人口的诗词散文,为历代读者所喜闻乐见,对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非常适宜。学习这些古诗文,体味作品中的生活美、自然美、情感美、艺术美、语言美,在优美的作品感染熏陶下,受到美的教育,从而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和审美情趣。好的诗歌散文,特别是诗歌直接诉诸情感,又有节奏,语短意长,易于记诵,使人百读不厌,无形中受到熏陶。读《静女》、《蒹葭》等,青年男女对爱情的喜悦和忧伤,就会深深触动我们的情感之弦;读“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诗仙李白的高傲人格仍能令我们激扬奋发;读“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自然能体会到苏轼那恢弘的气势;杜甫《春夜喜雨》的“喜”与《春望》的“忧”带给读者截然不同的感受。“草色遥看近却无”是初春,“接天莲叶无穷碧”是盛夏,“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以春花喻严冬,妙不可言,“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景象宏大,美不胜收。《桃花源记》引起人们无限的向往,《小石潭记》、《醉翁亭记》又带给人们不尽的留恋。李白笔下的“水”多气势磅礴,一泻千里,如“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孤帆远影碧空尺,惟尽长江天际流”;王维笔下的“水”多清新秀丽,“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王勃笔下的“水”,美丽如画,“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苏轼笔下的水绮丽可爱,“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濛雨亦奇”„„在作者的笔下,这些“水”仿佛都有了生命,是那样的鲜活,那样的清明透彻,那样的可爱。

二、学生人文素养的培养方式

要在古诗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必须适应新课改的要求,探索“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拓展学生的认知领域,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

1、读中悟。古诗文有其独特的节奏和韵律,特别是古典诗词,词句匀称工

整,音节铿锵鲜明,特别适合诵读。指导学生按诗歌节奏朗读,让学生“摇头晃脑”一番;背诵时则闭上眼睛,在摇摇晃晃中体味诗歌的情感底蕴及生命内涵,感受诗歌鲜明的节奏感和韵律美。充分体会文思、文理、文情、文气,产生共鸣,达到愉悦的审美享受,激发对诗歌乃至语文的兴趣。

2、悟中感。古人写诗“贵在含蓄”“言在意外”。我们学诗,从读入手,披文入情,体会诗人含蓄之美,言外之意,与诗人同喜同忧。如《游园不值》《江畔独步送花》《送孟浩然之广陵》三首古诗,都是情景交融的写景诗。在音韵和谐、行云流水般描述中,展现出一幅幅栩栩如生、生机盎然的春景图,表达了诗人对春的赞美以及朋友之间的惜别之情;又如《示儿》《闻官军收河南河北》两诗则于节奏明快、声音铿锵的诗句中,自然流露出深厚而鲜明的爱国情感。教学这五首诗时,第一,引导学生把诗句读正确,读出节奏和韵律;第二,引导学生抓住诗人写意上的重点词句,指导其调动自己的思维,展开联想,欣赏其景趣、情真之美。如从“千朵万朵压枝低”一句中的“压”“低”,引导学生联想到似锦的繁花缀满枝头的盎然春景。从《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一诗中的“孤”“尽”两字,体会诗人怅然若失,面对长天碧水的落寞情怀。从《示儿》一诗中的“悲”字,体会诗人弥留之际忧国忧民的赤子之心,凄凉之景。从《闻官兵收河南河北》一诗的“喜欲狂”,想象诗人的手舞足蹈,喜极而泣;第三,指导情感朗读。老师以适当的语言,创设意境,唤起学生的情感,再配以古筝或琵琶曲,把学生带入情境,然后让学生反复吟咏,逐渐拉近与诗人的情感距离。

感悟意境,重在启发学生的联想和想像,从而进入诗句所描述的景象,体会诗句所表达的境界。如“草长莺飞二月天,拂堤杨柳醉春烟,儿童散学归来早,忙趁东风放纸鸢。”如此生机盎然的景象,如此浓厚的生活情趣,单就字面的理解是不够的。可以通过配乐朗读,听课文录音、观看插图等,结合学生自己的生

活,展开联想,想象诗中各种景物,所组成的画面:村庄的周围,青草茵茵,黄莺飞舞,河堤两岸的杨柳在微风的吹拂下轻轻摇摆,放学归来的孩子们在这诱人的春景中,悠闲的放起风筝,各式各样的风筝在春风中翩翩起舞。多么迷人的景象!多么惬意的情调!如此优美的乡村春景飞进了学生的脑海。此时让全体学生起立,倒背双手,闭上眼睛,一起朗诵全文。学生早被诗中的美景所陶醉了。

3、感中品。古诗表情达意,通常用夸张、比拟、对比、对仗等修辞方法,加上凝炼而简约的语言,往往是言已尽而意未穷。教学时,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仔细品味,反复推敲,领悟诗人写法的巧妙。这样,既可以丰富学生的语言,又可以给学生表达情感提供借鉴。比如《江畔独步寻花》一诗中,诗人只写了一家的花,却反映了无边的春色。《游园不值》中由“一枝红杏出墙来”而推知“满园春色”。《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不写依依不舍的话别,而以“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无际流”作结。这些名句将积淀于学生的精神中,成为学生人格的底蕴。

4、品中用。知识的获得,能力的形成,应是课内外的有机结合。课程标准为学生推荐了相当数量的优秀诗文。对学有余力的学生,可以让他们自由发展,以自己喜爱的方式,去积累、表达、运用。只要学生乐于学习,善于学习,他们的古诗文素养定能得到到很大程度的提高,他们的健康人格也能得以养成。经常采用的活动方式有:“每周一诗”或“每课一诗”的方法让学生背诗;定时举行古诗文背诵比赛;分专题搜集古诗文名句;组织学生举办有关的比赛,在自己的语言表达和习作中经常使用古诗文等。

初中是学生综合素养形成的关键时期,采取正确的方法,搞好古诗文教学,对学生人文素养的形成,一定会起到很大的促进作用。

第4篇:一枝一叶总关情

——浅谈生活中的班主任教育

一提起教育,一提起班主任,自然就让人想起教室,想起课堂。但这不是班主任工作的全部,作为一个班级中最重要的教育者,班主任不仅要重视课堂教育,还要在日常生活中时时处处对孩子进行全方位的教育,‚一枝一叶总关情‛,这样才能取得更好的效果。

一、用无限的爱心感化学生。

热爱学生是形成教育事业和教育艺术的基础。作为老师首先应该把教育当作一种事业,而不是事情。事业和事情,差之毫厘,失之千里,把教育当作事业去做,就会付出自己的精力和心血,而且会创造性的开展工作,就会热爱自己的教育事业,就会热爱自己的每一个学生。班主任是塑造学生心灵的建筑师,班主任工作是对学生的身心施行的一种有目的、有计划的引导、感化作用。而‚感人心者莫先乎情‛。班主任只有把爱的情感投射到学生的心田,师生间才能产生心心相印的体验,收到良好的教育效果。因此说热爱学生是班主任教育艺术的基础和前提。教育艺术之树只有植根与爱的土壤里,才能结出丰硕的果实。教育中的一切技巧和方法,离开这一基础都将变得苍白无力。一个对学生冷漠无情的人,是根本无法实行教育的,更谈不上教育艺术。

在日常生活中,我是努力这样实践的,时时处处为学生着想,用一颗真诚的爱心去感化学生 。热爱学生不仅要时时处处为学生着想,而且要充分的信任学生,公平地对待学生,时时刻刻鼓励他们。生活中处处关心他们的衣食住行,由于是寄宿制学校,学生第一次离开父母独立生活,更得需要我们多操心,所以在生活中无微不至的关系爱护每一个孩子,让他们感受到老师的爱,感受到公平。教室里排位实行的是按照循环的原则。一是南北对调,一是前四排循环,后四排循环。这样做就是为了公平地对待每一个学生,不歧视任何一个学生,同时能有效的防止斜视。学生说这是上学以来最公平的排位。做老师的就应该公平地对待每一个学生,让学生享受到平等的权利。

二、和学生交朋友,随时随地进行倾心谈话。

古人云:言为心声。谈话可以最亲切、最直接地了解学生的心理状况,还可以察言观色、随机应变,获得或发现学生心理的一些重要信息。心理学研究表明,谈话过程实际上是交谈双方之间的一种交往与认识过程。谈话双方的心理特征、态度、期望、动机、知觉、情绪和行为等对谈话的效果有一定的影响。为了使谈话取得较大的成功,我在和学生谈话时总是以朋友的身份,充分利用课前饭后,在宿舍里休息等边角余料的时间,以诚相待,促膝谈心,敢露真言,以心交心。谈话时我耐心倾听学生的心声,然后抓住时机,委婉地给学生做心理调节工作。和学生谈话后,我都做好心理谈话记录,以便掌握学生的心理变化,为以后的谈话做好准备。

有一名学生情绪不稳定,产生了转学的念头。我便找他谈话,了解到他是不适应新的班级环境,和同学关系相处得不是很好,耐心倾听完他的谈话以后,我就以朋友的身份给他

分析原因,帮助他寻找解决问题的办法。通过多次谈话,这个学生很快适应了,和同学的关系处理得非常融洽。

三、重视‚罗森塔尔效应‛的激励作用,开展生日祝福活动,消除学生的逆反心理。 罗森塔尔效应的基本含义是说,老师对于学生,家长对于子女,为了达到育人的目的,始终要充满热情和希望,以唤起他们内心的激情,点燃他们智慧的火花,使他们逐渐成为德才兼备的有用人才。根据这一原理,老师和家长要充分相信和激励学生。但由于教育方法不得当,特别是家长,在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内在动力驱使下,给子女制定不切实际的学习目标,分数、名次稍有落差,就呵斥子女,使许多学生产生了逆反心理,使家庭教育起到了相反作用。

针对这种情况,我利用学生生日这一最佳的教育时机,开展了生日祝福活动。具体做法是,我把每个学生的生日都记下来,在学生生日这一天,通过电话或其他方式,请家长给孩子写一封生日祝贺信,而且只准鼓励表扬。绝大多数的家长能按要求及时把信送给我或学生,信中都是鼓励的话语。我作为班主任也给学生写一封生日祝贺信,在信中我总是针对学生的优点进行表扬和鼓励,充分地相信学生。有的学生把我信中的‚老师相信你‛这几个字剪下来贴在日记本上。很多学生在‚心灵对话本‛上写到:没有想到老师和父母会给自己写生日祝贺信,有时甚至忘记了今天是自己的生日。原来老师和父母是相信和关爱自己的,我理解了老师和家长的一片爱心,今后一定要好好学习,不辜负老师和父母的殷切期望。很多家长对我说,自从孩子过了生日,改变了许多,在家听话多了,自己的活能自己干了,不用父母操心了,我们之间的关系融洽多了。

通过生日祝福活动,改善了学生和老师及家长的关系,使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联合起来起到了正面教育效果,在很大程度上鼓励了学生,激发了学生的内在动力,消除了学生的逆反心理。

四、用远大理想的推动作用增强学生的抗挫折能力。

心理挫折是指人们的预定行为目标受阻,在心灵上产生失落的一种状态。中学生的心理挫折大部分来源于成绩的不理想和同学关系的不好。班主任要对学生的挫折心理给以正确的指导,才能形成良好的班风。

刚入学时,很多学生一时不适应中学阶段的学习,许多学生找我诉苦,有的甚至产生了厌学情绪,心理受到严重的挫折。针对这种情况,我想到要用远大的理想来激励学生。居里夫人说过‚理想的琴弦能奏出人生美妙动听的乐章‛。可见理想有重大的激励作用,让人憧憬美好的未来,敢于接受现实的挑战。我跟同学们经过讨论,制定了这样的班风——‚志向高远,素质全面,品格高尚,奋力拼搏‛,解说词是‚理想是石,敲出星星之火;理想是火,点燃希望的灯;理想是灯,照亮前行的路;理想是路,引你走到黎明。没有理想的生命就像没有风的帆一样空虚。‘不经历风雨,怎么见彩虹,没有人能随随便便成功。’汗水是滋润灵魂的甘露,勤奋是理想飞翔的翅膀。新的世纪,新的曙光,新的挑战,需要的是素质全

面、品格高尚的人才,让我们用理想的经线,拼搏的纬线,编织未来,编织人生,编织新世纪!‛学生经过理想的教育,都树立了自己的远大理想。我让学生把自己的理想书写在卡片上贴在课桌的右上角,随时提醒自己。每个学生有了自己理想以后,我又及时地告诫学生,有了远大的理想是好事,但理想和现实有很遥远的路途,要付出艰苦的努力和汗水。在理想实现的过程中会遇到各种各样的困难,要有勇气和信心克服。我又让学生制定班歌——《真心英雄》,用歌词‚不经历风雨怎么见彩虹,没有人能随随便便成功‛来激励学生,增强他们的抗挫折能力。经过恰当的教育和激励,学生的抗挫折能力增强了,克服了学习中的困难,学习积极性大为提高,成绩大幅度提高。

班主任工作纷繁复杂,正是通过日常生活中的点滴教育,我们收到了更好的效果。

第5篇:一枝一叶总关情

学习了《打招呼》这个专题,一幕情景清晰地浮现在我的脑海中:孩子们陆陆续续地走出校门,一个又一个地被家长接走了。我的女儿脸上洋溢着欢笑走近我。跟她一起走出校门的是教他们数学的许老师。许老师微笑着向我点头。女儿开心地告诉我,她跟老师打招呼的时候,许老师关心地问她家长是否来接了。女儿聪明伶俐,可就是胆小、不善于表现,像她这样不引人注目的学生,心灵是敏感的,很会感触关怀和“伤害”。看看像小鸟一样的女儿,我深深地感谢这位许老师,她是一位成功的老师,至少在关心学生、爱护学生这点上。同时也反思自己的言行。身为班主任的我有时为了赶时间,匆匆出入校门,无暇顾及学生灿烂的笑容,不屑于学生甜甜的问候。难怪在管理班级时,我一直缺乏亲和力。

小学生的心灵像一张张白纸,任何触动他们内心的事物都会在上面刻下印记。一切关心的细节都会让他们健康快乐地成长,如:学生脸上有泥印,你关切地问一问,学生的书丢了,你帮忙找一找,学生病了,你抽空去看一看,学生调皮了,你启发地拍一拍肩。。。。。。这些细微之处见真情的一举一动,都会在学生稚嫩的心田上开花结果。

一声会心的回应,一道赞许的目光,一个甜甜的微笑,都是关怀备至。面对学生的打招呼,只有尊重学生、爱护学生的老师才有如此心与心的沟通。正如郑板桥的佳句:“一枝一叶总关情。”重视这关情的“一枝一叶”吧,它就是我们教育成功的第一步。

第6篇:一枝一叶总关情

从书架上,我找出12年来曾在《实践》杂志党的教育版刊登过文章的近30本杂志,每个时期发表的文章都散发着那个年代特有的时代气息。是“党的教育”持续不断的培养,才使我走上了从事党员教育工作之路,写出的文章思路更新、角度更准、题材更广,也更接地气、更具正能量。

那是2005年1月,以开鲁县电视台一线记者的身份,我被抽调到刚组建的开鲁县委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办公室,负责在开鲁电视台《开鲁新闻》节目开办先进性教育专栏,负责向各级媒体投稿。当时的领导找来《实践》杂志党的教育版让我学习参考,初次谋面,我就被“党的教育”里面的内容所吸引,尤其是“党员教育”“时代先锋”“和谐内蒙古”等栏目,或以小见大,或旁征博引,或鲜活生动,让刚做党员教育专题宣传的我深受启发。

在工作中,我学着将党员教育宣传的笔锋转向贴近群众、贴近实际、贴近生活的一线题材,一个个鲜活的典型跃然纸上。结合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的深入开展,我深入实地用心采访,写出了反映麦新镇吴家堡村党支部带领农民发展林果业致富的《千亩沙地果香飘》,反映东风镇电报局村党支部带领村民发展香瓜种植业的《香瓜村里春意浓》等文章,陆续在“党的教育”上发表,虽然篇幅都不长,但在全县党员干部中产生了强烈反响。麦新镇12个村的村民纷纷来到吴家堡村取经学习,短短几年间,全镇已发展沙地果树12000多亩,“123”苹果、锦绣海棠等被注册为“草原圣果”绿色食品,产品远销浙江、江苏等地,果农每亩增收3500多元,成为当地的“拳头”产品,麦新镇被誉为“万亩沙地果树基地”。

随着文章的陆续发表,在得到编辑老师首肯的同时,也为我提出指导意见,比如文章可以小见大,有的题材可深入挖掘写成通讯,让形象更突出,典型更鲜活,可读性更强,影响力更大。编辑老师还给我推荐了党的教育版发表过的通讯,让我学习借鉴。2005年第7期发表了一篇题为《执政为民的楷模――陈玉珍》的通讯,我不仅被陈玉珍为党的事业殚精竭虑、奋斗一生的精神所感动,还被作者细腻的笔法、生动的刻化所打动。通过不断尝试与学习,我努力在细节采访上下功夫,在深入挖掘上发力,反映基层党组织和党员干事创业、奋发进取感人事迹的通讯《群众盼的就是我要干的》《新农村建设的领头雁》等发表后,又被《内蒙古日报》、中国共产党新闻网等媒体转载;反映工农社区党委书记先进事迹的《小巷总理王焱飞》 发表后,全县8个社区开展了“小巷总理”评选活动和“进百家门、知百家情、暖万人心”主题实践活动,受到群众的欢迎。

“和谐内蒙古”专栏给我印象最为深刻,编辑老师从题材的选取到结构的布局等常常与我进行电话沟通,我写的《你是我们全家的脊梁》《古道热肠的公益先峰》《赵雅贤的桑榆情》等20余篇反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弘扬社会正能量的通讯都是在此专栏发表的。开鲁县妇联等单位从这些文章中受到启发,开展了每年评选全县“好媳妇”“好婆婆”和“好心人”等活动,受到社会各界一致好评。通讯《追梦》刊发后,主人公刘景亭老师倾尽财力,在社会各界的大力支持下开办刘景亭青少年书屋的事迹广为流传,因为事迹突出,刘景亭当年被中组部评选为全国优秀离退休老干部工作先进个人,还受到全国妇联的表彰。

《实践》杂志党的教育版改彩版后,栏目设置更加科学,内容更加贴近群众,形式更加灵活多样,她永远是基层党员干部的知心朋友。

(作者单位:开鲁县纪委)

(责任编辑/麦力斯)

第7篇:一枝一叶总关情

------大庆市大同区同萨社区“牵手”志愿者服务队

大同镇同萨社区牵手志愿者服务队成立于2008年8月,服务队围绕“爱老、敬老、助老、扶贫、助残、助学、社区服务和公益宣传”等主题,开展形式多样的社区志愿服务活动。志愿者人数从当初的20人发展到现今的150余人,总服务时间超过1000小时。

为了让空巢老人重新感受亲人的温暖和社会的关爱,服务队自08年开始,就一直坚持开展了以“暖夕阳”为主题的关爱行动,志愿者们定期到老年人家中,陪老人聊天、为老人收拾房间、理发、剪指甲、检查身体、表演节目之外,还制作了爱心卡片,把志愿者的姓名和联系方式交到了老人的手里,如果老人有什么需要,随时拨打电话,志愿者会第一时间赶到老人的身边,为老人们服务。

老年人继承并发扬着勤俭节约的优良传统,不愿检查身体,失能老人在社区所占的比例越来越大,服务队陪伴失能老人及其家人度过了四年的时光,为老人到家中义诊,陪同老人的亲人共同到医院挂号、检查,有时家属有事,志愿者们轮流陪护老人。社区退休干部田作兴老人,患有膀胱癌,常年卧床不起,虽然儿女们为其请了保姆照顾老人,但常年累月,总有疏忽的时候,老人大小便失禁、不能翻身,为了老人干爽、舒适,志愿者们走进老人的家,代保姆买菜、为家里免费换液化气、为老人理发、清理家务、陪老人聊天、听老人讲述往事,田作兴老人现在以不在人世了,但他走的时候非常安详,他为国家做了一辈子贡献,走的时候得到了众多“儿女”的孝敬,老人勤俭节约、艰苦朴素的传统感动着身边的人,尊老爱老的社会风气回报了老人家。像田作兴老人的家庭状况社区居民及志愿者们都尽心尽力的施以援手。“众人拾柴火焰高,失能老人有照料。家有难事找牵手,奉献之心人人有”。 在传统两节、母亲节、端午节、父亲节、重阳节、国庆节等国家的传统节日,牵手志愿者服务队都会开展“尊老爱幼、发扬传统、继承传统、爱在社区”的主题志愿活动。服务队组织志愿者走入街头、走进家庭、走进广场,倡议人们敬老、爱老、助老、扶老,不管是志愿者还是义工都毫无怨言,社工、教师、退休干部、老党员、学生纷纷加入牵手志愿者服务队,和谐的社区之歌唱响社区的每个角落

牵手志愿服务队还组织志愿者们与贫困家庭、贫困学生、单亲家庭、双残家庭结成帮扶对子,为他们定期捐助生活费、大米、白面、豆油、服装和其它的生活用品。高中学生小强在高考的前一天失去了患病的父亲,母亲是二级肢体残疾,一家人的低保金仅能维持基本生活,高额的大学费用使小强望大学门而却步,志愿者们了解了小强的家庭情况后,不但为小强捐款为父亲办理后事,而且走单位、进社区为小强筹措学费,两个月的时间内机关干部、教师、社区干部、地产商、退休工人、打工仔、农民工纷纷伸出援助之手,四万元的学费交到小强手中之时,小强及其母亲落下了感激的泪水,小强哽咽的表示,一定要在大学刻苦学习,将来回报好心人。

2011年9月,社区回迁户小杰因精神病发作,将家门口的幼儿园大门玻璃砸碎,园里的孩子们被吓得哭声一片,牵手志愿者们自发的来到小杰家,病情发作的小杰见谁骂谁,见谁跪谁,家中的电视、碗筷扔得到处都是,病情极为不稳定,可是经过两天的接触,她对志愿者们的依赖强于家人,志愿者们分成三组,一组陪小杰聊天,一组负责小杰的生活照料,另外一组与小杰的丈夫及儿女谈话,了解小杰的病史,同时走访小杰的姐妹及邻居,通过志愿者们一周左右的调查,了解到小杰的丈夫对小杰缺少关爱,小杰每天独自一人在家,同时想念在外地打工的一双儿女,受到外界的刺激,极易病情复发。志愿者们协助社区的社工,对小杰及家人进行了专业的辅导,用爱围绕这个家庭进行关爱,通过将近三个月的精心照料,小杰的病情得以稳定,一双儿女经常打电话问候小杰,丈夫也对她关爱有加,志愿者们把问题家庭对象首次纳入到服务范围,并取得了良好的效果,从此“爱”温暖着社区内的每一个问题家庭和个人。 2011年5月初,社区艺术团成立了,团员们经常和志愿者们看望空巢、失能老人,在母亲节来临之际,艺术团成员在社区主任的陪同下,来到社区“三无”老人董桂芝的家中,为其带去了米、面、油,同时团员们为老人家打扫了室内卫生、修理了床、椅、电器等,最后大家为老人家献上了精心准备的文艺节目,老人家自始至终笑不拢嘴,姑娘、孩子叫个不停。“牵手”的队伍越来越壮大,服务的范围越来越广,大到空巢老人、小到夫妻矛盾,哪里有问题,哪里就是“牵手”服务的身影。“送人玫瑰,手有余香。”在志愿者的价值追求中,奉献爱心、服务社会、充实自己、影响他人,正在成为社区倡导的新理念。 “牵手”志愿服务队在社区创建全国卫生城市、创建全国文明城市中,配合社区工作站,走千家,串万户,积极宣传、动员社区居民投身到创建工作中来,开展了“卫生城市我有责、文明城市我奉献”的公益宣传活动,在五好家庭、文明家庭以及居民文明素质提升方面,服务队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四年多来,牵手志愿者服务队的服务事迹在中国社区网、中国老年生活网报道,社工张立军的体会文章在青翼社工网发表多篇,并被百度、新浪、网易、搜狐转载,队长张立军同志被大庆市委宣传部授予“百名优秀志愿者、年度优秀志愿”称号,大庆传媒集团授予其“爱心大使”称号,大庆市委市政府表彰其为“优秀志愿者”,2012年初黑龙江日报做了“洒向社区都是爱”的专访。如今,牵手志愿者服务队已成为社区老人的拐杖、残疾人的助手、社区的参谋,有了“牵手”,相信社区的明天会更好。

第8篇:进村入户听民声 一枝一叶总关情

进村入户听民声

一枝一叶总关情

——“察民情、解民困、重民生”大走访活动心得体会

2009年12月29日—31日,按照区委区政府“察民情、解民困、重民生”大走访的安排,我走进XX街道群乐村和滨江社区对17户贫困户进行了走访。

在走访贫困户的过程中,使我触动最深的是“山越高,则谷越深”,弱势人群的出现具有必然性。关心弱势群体,不能仅满足于“赠送”,应该是集生存关怀与发展关怀于一体的“人文关怀”。

飞入寻常百姓家——大走访要身入

要听到最真实的声音,就得挨家挨户去走访,深入贫困户家庭,亲眼看、亲耳听,用第一感官与他们拉近距离、建立感情,他们才会敞开心扉跟你说。在与他们的谈话中,从他们的表情中,我看到作为一名领导干部,真的需要经常到弱势群体中去。虽然,我们对他们帮忙不一定很大,但是就是一两句知心问候,他们就会感到温暖和党的关怀。困难户XX的老公过世了,自己也下岗了,惟一的儿子生着重病,母子俩住在单位的老房子里,屋里没什么摆设,看得出来只是在扶持最基本的生活。在问到她有什么实际困难时,她笑着说,本来我还打算过两天去村里要求给儿子吃低保的,但是这个不是一个说解决就解决的问题,我懂,我感谢政府想着我,我还可以打工赚钱。同样身为女人,我能了解她身上的担子和辛酸。在回来的路上我觉得鼓励领导干部下基层,这不仅对领导干部是一次教育,同样对增进党群关系,促进社会稳定也大有好处。我们已习惯了生活在比较优越的或者是还算过得去的状况之中,很难想象另一种人的生存状态,而且那个人就在你的身边。

心中为念农桑苦——大走访要心入

温总理曾经轻吟过两句诗“心中为念农桑苦,耳里如闻饥冻声”,他说,当领导的要心里想着群众,倾听群众呼声,了解真实情况。在这次大走访活动中,我深有感触,“大走访”不是“走马观花”,身入还要心入。要端正对大走访活动的认识,不能应付了事,工作作风要踏实起来,“架子”放下来,脸孔微笑起来,笔头勤起来,耳朵竖起来,要换位思考,通过走访了解群众最期盼的是什么?既然去了,还要用心去想应该怎样来帮助他们解决,不能让群众把走访当成走走样子。低保户XX今年只有11岁,父母双亡后就一直由姑妈照顾。在与小定强姑妈的交谈中,我了解到,家庭的变故在小定强幼小的心灵上笼上了一层阴影,他一直背负着很大的思想压力,学习成绩急速下滑。听到这个情况后,我安慰小定强的姑妈:“我在团区委工作,团区委就是为青少年服务的,这个困难我们就能解决,青少年活动中心有青少年心理专家,我们会尽快联系帮助小定强排除心理障碍,让他健康快乐成长。”此刻,我深刻地意识到,青少年心理健康已成为家庭和社会关注的热点问题,团区委必须在青少年心理教育方面加大引导和教育力度,丰富服务手段,促进青少年健康成长。

情系百姓笑春风——大走访要情入

要树立与群众的真正感情去走访,才能访出了和谐关系。要以人民群众的需要为第一选择,以人民群众的利益为第一考虑、以人民群众的满意度为第一标准,只有这样此次活动才会得到应有的效果。要坚持边走访、边服务,千方百计为群众办好事、干实事、解难事,尽心竭力为群众分忧解难。在走访中,如果瞄准群众反映强的问题走访,便抓住了走访的主动权,群众便会欢迎你。

问到贫困户最需要解决的困难是什么,90﹪的贫困户都说到低保问题,低保是贫困户最基本的生活保障,可很多百姓不清楚政策,只是单纯的认为没有工作就可以吃低保。贫困户XX的儿子28岁,无业,健康,她希望儿子能吃低保;张小玲现在享受每月230元的低保,她希望能享受290元;刘天容希望能办理超龄人员社保等等,第一天走访回来后,我就到村里详细了解了这些贫困户的低保问题,村干部告诉我这些低保都是按照国家政策严格办理的。回来后,我查阅了低保的相关政策,牢记于心,在第二天的走访中,低保政策宣传成了我和带队村干部走访的重头戏,在走访的过程中就解决了群众最想解决的问题,也缓和了干群关系,让我感受到了干群关系缓和的暖春,群众越来越信任我们干部。我们不应该任贫者愈贫,我们应促使全社会来关心弱势群体。看到那些20多岁就因为各种原因赋闲在家的青年,面对那一双双渴望而无奈的眼睛,我深刻地感觉了有一种叫压力和责任的东西落到了我的双肩!

总的来说,通过这次大走访,听一听贫困家庭疾苦,比一比生活环境差距,想一想自身工作岗位,议一议脱贫解困途径,写一写访贫困户的体会,真切体验贫困群体的艰难生活,促使我们领导干部更加珍惜工作岗位,增强了忧患意识、发展意识和廉洁自律意识,更好地为党和人民工作。

上一篇:如何开展家园共育下一篇:把微笑带给师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