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语文改革论文

2022-04-13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摘要文章介绍了西部农村语文教学现状,提出了新课程标准下西部农村语文教学的创新策略。 关键词西部农村教育;语文教学 语文新课程标准的颁布,向基础条件相对比较薄弱的西部农村学校的语文教学提出了新的要求。各项语文教学改革正紧张进行,重视农村学校语文教学的改革和创新是提升国内整体教育水平的重要内容。今天小编为大家精心挑选了关于《农村语文改革论文 (精选3篇)》的文章,希望能够很好的帮助到大家,谢谢大家对小编的支持和鼓励。

农村语文改革论文 篇1:

从语文角度谈农村教学改革

【摘要】自从国家规定给学生减负以来,学生的作业种类减少了,但教学改革在农村并没有得到预期的效果,减轻作业负担被误解为只有压缩后的单一书面作业,减少课程量被误解为只有繁琐的语数外。过多的语文课让学生越减越枯燥,作业越减越繁重。究竟是什么原因致使改革在农村小学大打折扣而徒有虚名呢?本文试着从农村小学语文的角度加以阐述。

【关键词】小学语文;教学改革;新课堂

一、认清形势,改革势在必行

从农村小学的课程来看,音体美似乎形同虚设,有甚者干脆在课表上只安排语数两科目。一天三节语文课,加上简陋的设备,课堂教学基本停留在传统的满堂灌。教师因过多的工作量而力不从心,学生因单调的课程和长时间的反复学习而枯燥无味。从作业上来看,语文教师因为课太多,往往会布置一些作业来填补学习空缺,那减负自然就成了一句空口号。从十几个农村小学调研中惊奇的发现,小学语文教师队伍中45岁以上的教师还占44.45%,教师结构老龄化必然影响整个教学改革,教学观念落后,太过形式化,过分依赖教材而忽略学生的自主性。课程的单调,只强调了语文的重要性,却忽略了学科的整合,有些村小师资不足,安排年轻教师教双科,甚至完全专业不对口的也承担语文教学工作,术业不精,误人子弟。教师资源的误用、滥用,给教师队伍的评价带来了很大的负面影响,致使有些家长对教师的教学能力产生了怀疑,从而影响了教师的社会地位和教师尊严。在这样的一个教学环境中从事教学,何谈科教兴国,何来尊师重道?教学形式的严峻不得不发人深省,农村小学语文教学改革迫在眉睫,不容刻缓。

二、自上而下,改革有法可依

语文是一门综合性很强的学科,也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没有其他学科的整合,发挥不了语文的诗情画意;没有亲身实践,体会不了“读万卷书不如行万里路”的感悟。只有语数的课堂等同于扩建后的监狱,显得更加空荡。

纵观这些年来的改革,往往都是上面下文件,下面搞形式,而至于文件的可行性和执行性却没有成为重中之重,具体怎么改,改到什么程度,谁来监督,谁来担责,都没有确切的要求。每次改革,都应该立法,确保到位,走群众路线,明察暗访,确定责任制,做到有法可依,执法严谨。

三、改革师资,尊师重教

中国是个有着历史悠久的传统文化的文明古国,尊师重教由来已久,所以中国文化才能博大精深,程门立雪、张良拜师就足以说明这一点。《礼记别话——谦谦的君子之风》中的《路从先生》:从于先生,不越路而与人言;遭先生于道,趋而进,正立拱手,先生与之言,则对;不之与言,则趋而退。意思是说跟着老师一起走路,即使遇见了熟人,也不可与熟人一起聊天而冷落了老师。在路上遇见了老师,就恭敬地和老师打招呼,然后端端正正地站着给老师让路。如果老师跟你说话,你就礼貌地回答;如果他不跟你说话,就恭敬地用眼光送着他走远。纵观这些年来对教育的改革,越来越重视教师的师德师风,术业修养,却疏忽了尊师重道的教化,教师行业以最短的时间转换成了服务行业,反倒一些家长的不良之风蔓延盛行,给师德师风抹杀了风景。教师地位的下降无非缘于教师的待遇和教师的业务水平。因此,国家必须保证教师的待遇水平不低于消费水平,其次要把好教师招聘关,做好已聘教师进修工作,提高业务水平。同时,还应明确教师责任制,以法律的形式共同保障师生的权利。

四、改革课标,因材施教

新课标的实施是教师教学的一个福音,但也让不少农村语文教师感到了困惑。探究性活动怎么来教,课外活动怎么来搞,邯郸学步,贻笑大方,特别是一些老教师心有余而力不足。加上应试教育的压迫,教师也没有过多的时间去研究素质教育,基本停留在讲练的传统模式。因此,新课标也就成了一道实现不了的圣旨。我们一再强调语文教学要因材施教,“材”从何而来,怎么取材,新课标没有具体明确的指出,农村的取材和城市的取材显然有很大的不同,如果一本新课标就能指点教学江山,那不是成了万能钥匙?所以,国家必须改革课表,真正从一线取材,了解真相,不同科目不同取材,做到从课表上因材施教。

五、改革考核,寓教于乐

农村语文教师的绩效考核主要还是看成绩,至于师生的一些文学艺术才能视而不见,人才逐渐埋没,教学逐渐失去了生机。语文是综合学科,没有文学和艺术的结合根本谈不上诗情画意,谈不上文采。语文教学应该囊括写作、诵读、演讲、书法等技能的学习,仅靠讲练是不够的。所以,考核也应该从成绩扩散到其他方面,综合评估,师生才有发展才能的动力和表现才能的机会。因此,必须恢复农村音体美等科目的教学,全方位培养师生的能力,真正做到寓教于乐。

语文教学是一门与时俱进的学科,是一门牵连甚广的文学,不应该孤立,也不能只用单一的形式来考核,尊重语文教学的规律,还原于语文教学本来的活力,是我们每一位语文教师应尽的义务。

(编辑:龙贤东)

作者:朱建妹

农村语文改革论文 篇2:

新课程标准下如何做好西部农村语文教学改革和创新

摘 要 文章介绍了西部农村语文教学现状,提出了新课程标准下西部农村语文教学的创新策略。

关键词 西部农村教育;语文教学

语文新课程标准的颁布,向基础条件相对比较薄弱的西部农村学校的语文教学提出了新的要求。各项语文教学改革正紧张进行,重视农村学校语文教学的改革和创新是提升国内整体教育水平的重要内容。西部地区所处的经济环境和社会环境都比较艰苦,在这样的背景下开展教学改革和创新有一定的困难。但任何问题都有两面性,如果能够充分发挥当地社会资源,同样也能将语文教学改革工作做的更好。

一、西部农村语文教学现状

(1)经济环境条件相对比较落后,师资水平还有学生文化底子都比较薄弱。西部地区经济条件比较差,人民生活水平比较差。山区、老区较多,分布的少数民族也较多。从教育环境来说,西部地区的教育资源还是比落后的欠缺的。深入到西部农村地区,在一些农村还没有标准的学校场所。受学校条件限制,一些农村的学生每天要步行几公里上学。受家庭环境的影響,绝大部分的农村学生其文化基础都比较薄弱。也非常缺乏供学生日常阅读的图书、杂志。对文学名著方面的了解更是少之又少。从教师层面来说,农村地区交通不便,很多高素质的教师都不愿意下到农村教书。近年来,随着大学生支教工作的开展,农村学校语文教师水平有所提高,但其整体水平还是落后与城镇学校。

(2)西部农村地区学生学习态度认真,自主性一般比较高。受家庭经济环境的影响,西部农村学校的孩子学习态度都非常认真。由于教育资源有限,学生们常常对一本书或一份报纸倍感珍惜。学生良好的学习态度,为顺利开展语文教学提高了有效的保障。

(3)目前西部地区的语文教学主要还是以应试为主要目标。受思想观念的限制,在许多的农村学校,家长和学校大多把分数作为学生学习的唯一评价标准。因此,在西部地区走访了一些农村学校之后,发现为了考试成绩而教学的现象还非常严重。另外,农村学校资源有限,多媒体教学等在这里无法开展,在教学创新和改革方面走的还比较慢。

二、新课程标准下西部农村语文教学的创新策略

新课程标准为语文教学提出了新要求。条件有限的西部农村地区如何有效开展语文教学改革,是当前必须关注的教育内容。

(1)加大社会对西部地区教育现状的关注。目前,经济仍是阻碍农村学校教学改革的重要原因。首先,在西部农村要继续加大教育重要性的宣传。一个地区要发展,教育要先行。只有不断培养人才才能带动经济的长期发展。其次,在全社会加大对西部地区农村教育现状的宣传,呼吁社会的力量来关注农村学校的建设。改善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在很多经济发达地区,有许多的语文学习资源都被当成垃圾丢弃。如果能够发挥社会的力量,将更多的语文阅读书本捐献给西部农村的学校,能增加农村的孩子们的见识,提高孩子们的语文基础。最后,鼓励更多的有志青年和优秀教师到西部支教。在优秀语文教师支教期间,不仅仅要发挥支教教师的长处做好学生教育,更要充分利用优秀教师支教期间的教学经验分享,带动本校语文教师教学水平的提升。最终实现,人走了,教育理念和教育方法留下了。

(2)做好新课程标准教育改革的学习和宣传。尽可能的组织农村语文教师学习新课程标准的主导思想。对新课程标准的教学目标,教育方法要求做深入的探讨。通过有效的学习,使更多的语文教师在观念上重视教学的改革。同时,设立农村语文教学改革创新奖。对于在实践中表现出来的比较好的教学案例要及时给予肯定和奖励。鼓励语文教师在教学中不断尝试用于创新。农村教师在对外交流方面不是很方便。针对农村教师的特点,编撰专门的教育经验分享小报或期刊,通过邮寄的方式实现农村教师学习更多先进的教育经验。语文教师语文素质的提升是做好农村语文教学的关键,必须调动社会资源予以重视和支持。

(3)在农村语文教学的课堂上坚持教学的改革和创新。除了在经济条件方面的限制,农村地区也有很多的自然资源是城镇学校无法获得的。一方面,农村所处的自然环境本身就是最好的语文学习载体。农村的孩子可以随时和大自然亲近,只有用心培养出学生良好的观察力和感悟力。这独特的自然环境就是农村孩子们最好的语文教师。另一方面,农村的孩子的责任感都比较强。有这份难得的责任感,只要引导得当,就可以很好的提高学生的语文素质。在农村语文教学中要坚持教学改革,充分利用农村的周边资源,大力推行活动型教学、探究式教学。以学生为本,开展有效的教学。通过各种渠道拓展学生见识,丰富学生知识。在教学中鼓励学生不断表现自己、展示自己,克服农村学校惯有的腼腆和害羞。

三、结束语

充分认识到西部农村学校和学生的特点,有针对性的开展教学创新和实践。相信通过广大语文教师的努力,语文教学改革一定能在西部农村开出美丽花朵。

参考文献:

[1]王艳红.关于西部农村初中语文教学的三点思考[J].教程课程,2010(07).

[2]赵碧静.浅谈农村中学语文教学[J].教法交流,2011(01).

作者:杨自强

农村语文改革论文 篇3:

关于农村语文课程改革的几点探讨

《语文课程标准》提出了四个方面的基本理念,即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正确把握语文教育的特点;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努力建设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程。这些理念是在全面总结我国语文教学改革的成功经验的基础上,借鉴国外课程理论,从语文教学的根本目的、教学过程、学习方式和内容四个方面提出来的。从语文课程的基本理念上看,我们需作以下几个方面的探讨。

一、避免语文教学对象的单—性

长期以来,农村高中语文教师受到应试教育的干扰,只关注少数可以升学的学生。教育课程是为全体学生设计的,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的语文教学的目的也是面向全体学生提出来的。语文素养所包含的内容,如热爱祖国语言文字和语言文化的思想感情,理解和运用祖国语文的正确态度,丰富的语文知识,发展语文能力,培养语感,提升思维能力,养成良好的个性,培养健全的人格等都是每一个中国公民的需要。因此,避免教学对象的单一性是每一位语文教师都要引起重视并努力实践的。

二、避免对语文学科性质认识的不全面性

《语文课程标准》明确规定:“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在具体实施语文教学的过程中,我们必须将语文学科的工具性和人文性有机统一起来,着力解决好语文学科“学什么、怎样学”和“为什么而学、将会怎样去学”的问题。解决好这四个问题,才能使语文教学不迷失方向,也才能使语文学习活动具有逻辑性。实践证明,语文教学片面强调语言形式的训练,即刻意追求语文知识的系统性和完整性,以及片面强调语言内容的感悟,即忽视在感悟过程中帮助学生领悟语言表达法则的教学模式都会使语文教学既浪费时间,又没有良好的效果。只有把形式和内容、现象和本质、工具与人文有机结合在一起,才能真正实现语文教学提高学生语文素养的目的。

三、避免语文学习方式的枯燥性

长期以来,我们的语文教学是以学生的被动接受、死记硬背来实施的。现行《语文课程标准》所提出的“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在农村高中语文教学的实施过程中遇到了不少质疑。

1.对自主学习的质疑。学生学习语文的过程是主动建构知识的过程,而不是被动接受外界的刺激。学生以自己已有的知识经验为基础,对新的知识信息进行加工、理解,由此建构起新知识的意义,同时原有的知识经验又因为新知识经验的进入而发生调整和改变。而农村学生由于视野的不开阔和信息的不畅通,因而在新的知识信息的获得上存在缺憾。因此不少教师认为,强调学生的自主学习是不切实际的。于是,被动接受的学习方式依然是教师提高学生升学率的有力武器,致使农村学校语文课程改革出现了“穿新鞋走老路”的现象。笔者认为,在语文教学中,教师首先要营造良好的有利于学生自主学习的氛围,保护每个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使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意识得到长久的保持。其次要积极探求有利于学生主动学习的方式。如根据学生学习能力的差异分层次选择练习的难易和题量,或让学生根据学习兴趣的不同自由选择练习的内容和形式,等等。

2.对合作学习的质疑。随着社会的飞速发展,合作精神和合作能力已成为当今社会必各的基本素养。语文学科的合作学习可以使学生通过生生之间、师生之间的合作相互取长补短。然而,由于农村学校班额大,学生多,学生学习能力参差不齐,因此,不少教师认为班额和学生数量限制了开展小组合作的可能性,学生之间学习能力的差异也限制了学生合作的效果。其实,小组合作学习的形式并不是一成不变的,虽然农村学校班额大、学生多,但我们可以采取前后桌讨论合作来避免无法开展小组合作的缺憾。由于学生学习能力和个体差异的原因,小组合作学习要求教师首先要细化合作的任务(通过合作解决什么)。在小组中,要有分工(如谁记录、谁汇报)有合作(怎样合作)。另外,教师要充当好小组成员,参与到合作中去,扮演好合作者的形象。那些无具体合作任务或在合作时教师只关注合作时间以避免课堂结构零乱的组织方式是无法收到理想的效果的。因此,只要我们努力去开展、去实施,就不会因为一些客观原因导致课堂无法开展小组合作。

3.对乐于探究的质疑。不少教师认为,让农村学生乐于探究是不切实际的,原因是农村天地狭小和农村学生的性格保守和沉默。具有这种认识的语文教师其实没有了解语文学科的特点。新课程改革中关于语文课程的阐释要求语文贴进生活,语文课程要有大视野,开放而有活力,要树立大语文教育观。也就是说,不论是城市还是农村,语文教学都拥有自主探究的空间,关键是教师怎样引导学生走出课堂、走向社会、关注自然、社会和生活。探究的过程是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进行社会调查、收集、分析、筛选信息,在真实的任务情境中进行学习实践活动、解决问题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教师要让学生拥有探究的自主权,在学习的时间安排、主题的确定、研究角度的选择、方法的运用、结果表达的方式等方面都应让学生自主选择。因为语文是来源于生活的,生活无城市与农村之分,所以,我们组织学生探究学习关键不是能与不能的问题,而是有没有去组织的问题。

作者:刘春梅

上一篇:车间员工工作总结(精选2篇)下一篇:水利工作个人总结(精选2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