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标准化建设

2022-10-08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第1篇:农业标准化建设

实施农业标准化建设 推进现代农业发展

【摘要】 农业标准化是农业和农村经济中重要的基础性工作,直接关系到实现农业的市场化、产业化、集约化、现代化。本文就辽源市农业标准化工作的开展提出了措施与建议。

【关键词】 农业标准化 措施 建议

1.辽源市农业标准化工作的现状

近年来,辽源市农业标准化工作遵循“政府推动、市场引导、企业带动、农民实施”的方针,紧紧围绕农业主导产业,坚持以“绿色、安全、健康”为方向,以标准化体系建设为载体,走出一条“强基地、建园区、壮龙头、打品牌、保安全”的路子,取得了显著的工作成效,促进了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农村经济发展。

市政府高度重视农业标准化工作,切实加强领导。召开了农业标准化工作会议,认真贯彻落实国务院、省政府下发的《关于进一步做好农业标准化工作的通知》、《关于农业标准化工作的实施方案》的要求,结合辽源市实际情况,提出“围绕农业主导产业,强力推进农业标准化体系建设”的目标和任务。先后下发了《农业标准化示范区建设工作的通知》、《辽源市绿色食品发展规划》、《关于无公害食品行动计划》、《辽源市推进农产品质量安全工作意见》、《辽源市“十一五”农业标准化工作和农产品质量安全工作规划》五个文件,把农业标准化工作纳入农产品质量安全目标体系中,明确由各级农业部门负责,每年进行两次检查;每年的全市农村工作会议,市政府均把农业标准化工作作为全年农村工作的重要任务进行部署。

2.辽源市农业标准化工作重点是推进“六个建设”

2.1推进标准化与集约化结合,加强示范园区建设 辽源市在加强农业标准化基地建设的基础上,推进农业标准化示范园区建设,坚持六个突出:突出区域布局、突出技术标准、突出特色产业、突出主体作用、突出行为规范、突出科技培训。促进了农业生产要素的集中,提高了生产的集约化和专业化水平,带动了“一乡一业、一村一品”的形成。

2.2 推进标准化与产业化结合,加强龙头企业建设辽源市紧紧围绕粮食、畜牧、加工、园艺、绿色食品五个主导产业,推进标准化,加强龙头企业建设,着力打造标准化龙头企业,提高农业产业化经营水平,形成了“产业链和标准链”两链并进的局面。

2.3 推进标准化与优质化结合,加强产品品牌建设辽源市坚持以打好“绿色牌”、“标准牌”、“安全牌”为载体,全力实施标准化产品品牌战略。市政府专门下发了文件,制定了鼓励政策。农业部门依据生产技术标准,从选种、施肥、田间管理等源头加强標准化生产管理,从而使农产品品牌建设取得了明显成效。

2.4 推进标准化与市场化结合,加强流通体系建设坚持以市场为导向推进标准化工作,建设诚信、高效、安全的农贸市场,积极探索农资连锁经营。针对竞争日益激烈的农资市场,为确保农资的质量安全,保证农民的利益不受损害,从实施农业生产技术标准的源头把住关口,积极探索农资连锁经营。

2.5 推进标准化与科技化结合,加强技术服务体系建设 农业标准化需要经过推广和实施,才能变成现实的效益和成果。把建立标准化推广体系作为农业标准化工作的重要环节来抓。加强宣传普及,利用报纸、电台、电视、网络,采取开辟专栏、发表电视讲话、制作电视专题片等形式,大力宣传普及农业标准化知识;加强技术信息服务,组织人员参加国家和省里的农业标准化相关培训班,提高工作水平,增强技术服务能力。各级农业技术部门每年都确定农业标准化重点推广技术项目,并组织专业技术人员深入企业、农村进行推广。

2.6推进标准化与法制化结合,加强监管机制建设强化产地环境质量监管。对已认定的无公害农产品产地进行抽样检测。根据农业部《农产品产地安全管理办法》,开展农产品产地环境评价和生产区域划分工作;强化标准实施监管。对辽源市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专业合作组织和农民,按标准化要求从事生产经营;强化农业投入品监管。加大对农药批发商和零售商的监管。加强对农药和肥料的监管;强化认证基地监管。经常对辽源市“三品”有效认证的企业进行专项检查,规范生产经营行为;强化农产品市场监管。加强农产品质量安全检验检测体系建设,乡级质检站挂靠乡镇农业站,初步形成了市、县、乡、基地、批发市场(企)五级农产品检验检测体系。组织专项检查,会同质监局、食品安全监管中心等部门,在全市开展了“两节”农产品质量安全专项执法行动,对全市重点市场进行专项执法检查。加强例行监测,蔬菜农残超标率逐次下降。

3. 辽源市农业标准化工作建议

3.1从认识层面上加深进一步明确作用。认识到做好农业标准化工作对于优化农村经济结构、大力发展产业化、发展优质农产品,全面提高农产品质量安全,提高国内和内际市场竞争力,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农村繁荣的重要作用;进一步明确定位。农业部门在农业标准化工作中处于重要位置。地方农业部门,在农业标准制(修)定上,重点是修定地方标准和企业标准。在标准实施上,要重点抓好农业技术标准体系方面的工作;进一步明确主体。要在各级政府部门强力组织下,建立以产业化龙头企业、农业技术推广机构、农业合作经济组织为带动,广大农民参与为主体的农业标准化推广队伍;进一步明确任务。地方政府和农业部门以推行农业标准、加强农产品质量安全标准的实施、建设农业标准化示范园区、建设标准化农产品批发市场、建设标准化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建立相应的农业标准化技术推广队伍体系为主要任务;进一步明确责任。作为农业部门要承担法律责任、政策责任、工作责任。

3.2 从管理层面上加力 要加大农业管理标准体系建设的推进力度。建设标准化生产经营单位,主要是标准化基地、标准化园区、标准化龙头企业,夯实农业标准化的载体和基础。

3.3从工作层面上加重各级农业部门承担农业标准化的繁重而又紧迫的任务,急需加强工作标准体系建设,建立明确的目标和责任标准体系;建立一支过硬的标准化队伍,特别是加强农产品质量安全的监管队伍建设,这方面人才欠缺,具有十分紧迫性。

3.4 从推广层面上加大抓好技术推广是农业标准化工作的关键。在全社会普及农业标准化知识;结合本地实际,围绕农业主导产业、特色优势,大力推广标准化技术。

3.5 从领导层面上加强加强组织领导体系,协调有关部门通力合作,齐抓共管;加强政策保障机制建设,要制定促进农业标准化工作的优惠政策,形成长效的激励机制。

作者:洪侠 王伟

第2篇:建立健全农业检测体系 完善农业标准化建设

1.我国农业标准化建设存在的问题

1.1标准不全、不统一、质量不高 中国农业标准化处于试点和起步阶段,与国外先进的农业标准相比,还存在很大差距。在我国现已制定的农业标准中,由于制定标准的组织不规范,制定标准的时间太仓促等原因,存在标准不全、不统一,标准质量不高,产中技术规程多,产后标准少,与市场流通直接相关的标准太少,标准的可操作性不强等许多问题。

1.2标准贯彻实施力度不够 一般来说,一个农业标准的贯彻实施包括计划、准备、示范、实施、检查、总结和反馈等几个过程。首先是政府对标准的贯彻实施进行计划,做好思想、物质、技术、宣传等方面的准备。其次是根据实际需要,选择有代表性的地区或单位进行试点,为全面贯彻实施创造条件。再次是把标准直接用于农业生产实践,指导农业生产者按标准执行。最后是根据具体执行过程中发现的问题进行整理、分析、总结和反馈。我国自1991年召开第一次全国农业标准化工作会议以来,虽然制定了一系列的标准,但由于政府资金投入有限,宣传、示范推广力度不够,生产者素质较低等原因,已制定的农业标准一直都没有能够得到很好地贯彻实施,很多政府部门并没有真正意识到贯彻实施标准的重要性,没有认识到贯彻实施标准是一个长期的渐进的过程,它需要几年甚至更长时间不断地去完善和发展。根据国内规则、标准与国际规则、标准的比较,我国的国内贸易技术壁垒总体上要稍大于国际贸易技术壁垒,但由于标准贯彻实施的不到位,实际上,根据标准生产出来的农产品并没有能够真正达到标准的要求,很多的农产品甚至不能达到国际标准,以香菇为例,我国很多地方标准对农药残留和甲醛的要求都比日本要高,但在出口到日本的实践中,经常会出现农残、甲醛超标的现象。

1.3检测体系不够完善 农业检测体系是指提高农产品、农用生产资料和农业生态环境的质量,由各类具备农业专业技术和检测(监测)能力的检测、测试机构组成的检测网络。它不仅要对农产品质量进行检测,也要对农业生产资料进行检测,还需要对农业生态环境进行监测。目前中国农产品的安全问题比较严重,为了提高产量,农民在生产过程中,往往大量使用或不正确使用农药、化肥、生长调节剂等物质,导致了农产品农药残留检测指标严重超标。

1.4合格评定程序存在不足 合格评定源于认证,是认证概念的发展与扩大,认证是第三方的行为,合格评定以第三方的认证活动为基础,辅以第一方的自我声称和对认证、检验、检查机构的认可活动。国际标准化组织合格评定发展委员会ISO/ASCO在总结了各成员国实施认证的经验后,将所有的关于质量的评价活动,包括新出现的认证机构认可活动通称为合格评定活动。目前国际上由于各国法律、法规、标准的不同以及合格评定程序的不统一,从而带来的重复检验、重复认证、重复收费等问题非常严重,基本上很难实现一次检验、一次认证、一次收费。如欧洲以外的国家的产品要进入欧洲市场,必须符合欧共体指令和标准(CE),才能在欧洲流通;日本在产品检验方面,规定对不同时间进口的同种商品,每一次都要有一个检验过程,而对本国同类商品,只需一次性对生产厂家作检验就可以;美国为了对商品的安全性能进行认证,设立了代号为UL的“保险商实验室”,外国商品必须通过UL认证后才能顺利地进入美国市场。在我国,由于现行的机制、制度、体制的不合理,技术水平和市场组织能力的不足,如质量监督、农业、环境保护、纺织工业、林业、烟草、化学工业、水利等部门都能制定与本部门相关的标准,加上部门之间沟通和协调的缺乏,同一标准政出多门、多头管理现象很是普遍,合格评定程序很难得到统一。

2.完善我国农业标准化建设的对策和建议

2.1完善农业标准,提高标准质量 应根据中国目前现有的农业标准短缺、不统一、质量不高的实际情况,统筹规划,组织制定和完善包括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地方标准和企业标准在内的农业标准体系,省部级实行分类指导,分级负责,尽快落实项目资金和制定标准的单位。在标准的制订过程中,不仅要考虑其是否能适应农业生产技术发展的需要,还要参照国际标准化组织(ISO)及国外有关国家、区域组织已有的农业标准;不仅要考虑我国现实的国情,也要注意吸收发达国家的先进农业技术;不仅要规范制定标准的组织,而且要进行标准定稿前的二次评审,即初审和终审;不仅要通过各种信息渠道搜集国际标准和国外先进标准及有关国家的技术法规,而且要广泛吸收先进农业技术及农副产品加工,包装、贮运等符合国际贸易需要的标准。实施技术管理与国际接轨,增强我国农产品在国际市场的竞争力。

要适时适当修改标准。随着农业生产技术的不断提高和市场需求的多样化及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改善,旧的标准会逐渐显示出它的不适应性,对其进行修改和完善显得尤为迫切。在日本,农业标准每相隔5年便要修订一次,其修改内容完全根据农业生产和市场需求进行。我国也可以采用定期修改的方式,但是考虑到目前国际市场准入、国内市场准出要求和我国农业标准化工作起步较晚及农业生产实际情况,近期可以3年为一个周期,以后可以逐渐调整为5年或者更长。

2.2加快农业标准的贯彻实施

2.2.1加大宣传和示范力度 政府要多渠道、多形式地大力宣传农业标准化的重要意义,使全社会都来关心、支持农业标准化工作,特别是在农村,农业标准化应以加快“高产、优质、高效”农业发展为目标,进一步搞好农业标准化示范工作,可以以一种或一类优势农副产品为龙头,以市场为导向,以农工贸、产供销一体化的经营组织为依托,在一定区域内对农副产品的产前、产中、产后实行标准化管理,建立农业标准化示范区,大力推广贯彻实施经验,让农业生产者能够亲眼看到农业标准化的作用,自觉贯彻执行农业标准化。

2.2.2在具体实施过程中,要把农业标准化的实施与发展农业产业化有机地结合起来 要根据当地产业化发展规划,制定农业标准化的计划和方案,重视标准的配套,把标准化的重点放在当地农业的支柱产业和主导产品上,把农业标准化渗透到农业产业化的全过程中去,引导龙头企业建立标准化体系,不断提高农产品质量。要把质量标准的实施与各类农业生产性建设项目如“基地建设”、“丰收计划”、“菜篮子工程”等结合起来,按照标准组织项目的实施,提高项目的科技含量、管理水平和产出效益。

2.2.3制定配套的产业政策,鼓励合理的利益趋动机制 支持农业标准化发展,对于真正实施标准化或标准化水平较高的企业给予优惠的经济政策,鼓励支持其发展,对个体农业生产者则采取现场生产指导、定期培训、保质限量收购等方式帮助其发展,从而加快标准的贯彻实施。

2.3加强监督管理,建立高效运作机制

2.3.1要建立和完善农业质检中心和监测机构 当前我们不仅要充实,完善现有国家级、部级质检机构,而且要优先考虑种子及农药化肥、饲料、农机具等主要生产资料和粮、棉、油等农产品检验的需要;地方检验、检测机构要结合各地农业生产需要,以贴近农业、贴近农业生产单位,贴近用户为主要原则,进行完善和补充。

2.3.2建立政府宏观干预下的企业化微观效益驱动管理体制 以城市为主要管理范围,以生产者、产品、市场信誉认定管理为核心,以农产品市场准入制度为前提,建立独立的非盈利公益性的督查检测中心,制定相应的管理处罚条例;以大学、研究所为基础建立商业化的检测认证机构和效益竞争机制;以产业化基地、现代农业企业、规范化管理的城镇农产品市场、品牌产品等为主要对象。

2.3.3消化吸收国内外有关科研成果 重点加强快速检测方法的研究和快速检测手段的研制,以适应现场快速检验、检测工作的需要;完善农业生态环境监测机构,重点围绕农业土壤肥力、环境污染检测、病虫草害、气象及灾情预测预报等方面的工作需要。

2.3.4加强对农业标准监测工作的管理 各类监测机构要以科学、求实、公正、公平为准则,健全完善内部质量保证体系,建立自律机制,提高检验、监测人员素质,保证检验、监测工作质量,加强对检验、监测机构的监督管理。

2.4创造良好的农业标准化环境

2.4.1强化农民的农业质量意识,抛弃传统落后的小农经济观念和种养习惯 政府要鼓励和支持农业标准的示范工作,不断引导农民形成市场、科技、质量、标准等新观念,使农业标准化意识转化为广大农民的自觉行动。

2.4.2加大对农业标准化的投入 在科技日新月异的今天,农业标准化作为一项独具特色的科技成果,没有一定的财力和物力的投入不可能得到很好地贯彻实施。各级政府一定要拿出一定的资金投入到农业标准化中去,同时要鼓励企业和社会团体投资农业标准化领域,开创农业标准化投入的多元化局面。

2.4.3加强农业标准化队伍的建设 农业标准化工作是一项技术含量很高的工作,它需要配备专门的工作人员,这些人员需要有较强的政治责任感,要有吃苦耐劳、乐于奉献的精神,要有严谨的工作态度,要有敢于创新的勇气,要具备一定的领导能力,要有一定的学历层次。在这些人员进入这个领域以后,要对他们进行全面的培训,提高其业务能力和管理水平,适应科技和时代发展的要求,为农业标准化的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2.4.4建立农业标准化信息网络 科技不断地向前发展,信息量也在不断地扩大,信息更新的速度也越来越快,农业标准化的信息也不断增加和变化,通过建立农业标准化信息网络,能够及时准确地为广大农民提供农业标准化发展的最新前沿信息,拓宽他们的视野,提前获得最新的科技成果,从而推动农业标准化的发展。

作者:朱铁军 吴文福 孟凡刚

第3篇:构建农业品牌建设的标准化体系

政府部门构建农业品牌建设的标准化体系,首先要站在产业发展全局的高度,思考农业品牌建设要建立什么样的标准体系。这里要回答三个问题:一是什么领域可以做标准。品牌是一个系统工程,它涉及营销、生产、市场等方方面面,并不是每一个环节,所有的内容都可以做标准。二是需要做哪些标准。有执行国家标准,还有行业标准、地方标准、团体标准,这就需要根据农业品牌建设的需求来划定需要构建哪些标准。三是按照什么顺序来推进农业品牌建设的标准化。需要根据农业品牌建设各个领域发展的轻重缓急,来确定农业品牌建设标准化的推进批次。

在做标准具体过程当中,应该重点考虑三个方面的标准:

一是从强化品牌建设意识的角度,建立一批品牌基础标准,即把品牌管理、品牌建设领域中的一些基础概念,用标准的语言来解释出来。

二是从落实品牌建设主体责任的角度来导入品牌管理标准。品牌管理活动需要在一定组织内部来进行计划、协调、控制,包括农业龙头企业、农民合作社、家庭农场等。需要根据不同主体的经营特点制定相应的品牌管理规范,这样不同的主体,可以按照一定的品牌管理流程进行品牌管理。

三是从要发挥品牌示范引领作用的角度来制定一批品牌评价标准。制定一批品牌评价标准,不仅可以为所有的农业品牌建设主体树立一个标杆,还能用这样的评价结果倒逼整个农业全产业链条的转型升级。

除了制定标准以外,政府部门还应发挥公共服务职能,统筹各方面资源来做好农业品牌建设的标准化支撑。具体从三个方面来着手:

第一方面,需要出台一系列政策,鼓励和扶持农业品牌建设者积极参与到农业品牌标准化建设当中来。鼓励大家一起来制定标准、宣传标准和采用标准。

第二方面,需要加大科研的投入。农业品牌建设是一个专业性非常强的领域,需要加强技术研发,作为标准化推广的支撑。

第三方面,需要统筹协调各方面资源來建立品牌建设的标准化长效工作机制。

作者:吴芳

第4篇:实施农业标准化 推进品牌农业建设

近年来,XX市坚持以提高农产品市场竞争力、促进农民增收为核心,以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为总目标,用工业化的理念经营农业,积极推行农业标准化、大力实施以优化品种结构、改善产品品质、打造知名品牌为主要内容的“三品”战略,品牌农业建设初见成效。先后被国家农业部评为“全国无公害农产品生产示范县(市)”和“全国农产品标准化生产综合示范区”。

实施农业标准化,提高农产品质量

近年来,XX市以农业龙头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行业协会、农业生产基地为主体,广泛采用国际标准和国内先进标准,制定和实施农业产前、产中、产后各个环节的技术要求和操作规范,开展全程质量控制。把建设农业综合开发项目、农业科技示范基地、特色优势农产品生产基地等与推进品牌农业有机结合起来,着力抓好生产基地建设。目前,全市已建设主要农产品标准化生产基地40处46.13万亩。

发展无公害、绿色、有机农产品,加强质量认证工作1

按照“统一规范、简便快捷”的原则,大力推进无公害农产品产地认定与产品认证一体化,推进行政区域和生产区域的一体化认证,加快产地认定和产品认证步伐。围绕发展主导产业,实施特色优势农产品区域规划,带动农产品产业带建设,加快发展绿色食品,着力提高绿色食品产业带动能力。共有26处37.95万亩农产品标准化生产基地分别通过了无公害农产品认证,21个产品取得绿色食品认证,24个产品取得有机农产品认证。

完善农产品检验检测体系,提升品牌农业建设保障能力

在提升品牌农业建设中,XX市按照《农产品质量安全法》的监管要求,以现有农产品质检机构为基础,结合特色优势农产品区域布局,以特色主导产业为重点,进一步构建和完善布局合理、职能明确、专业齐全、运行高效的农产品质量安全检验检测体系。同时,支持农业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购置检测设备,加强生产环节质量监控,为品牌农业创建提供保障。目前,XX市已拥有农产品质量监督检测中心、畜产品质检中心和8家农产品加工、销售企业质检中心,基本上形成了以市级中心为龙头,以市场、企业为主体的农产品质量检测体系。

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做大做强品牌农业经营主体 围绕畜牧、蔬菜、林果、花生四大主导产业,以培育、扶持有较强开发加工能力和市场拓展能力的农业品牌经营主体,通过基地、订单、股份合作等途径,鼓励企业、合作社与农户之间建立更加稳定的产销合同和服务契约关系,以品牌为载体,将分散的千家万户联合成一个利益共同体,实现小生产与大市场的有效对接。

支持农产品商标注册,促进农产品品牌上市

整合现有农业品牌,鼓励农业龙头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行业协会等加强协作,支持和鼓励传统农产品、历史品牌产品的集中产区,积极申报原产地保护和地理标志证明商标,提升农业特色产业,打造农业区域品牌。目前,在农产品加工企业中,有2家企业的2个产品被认定为山东名牌农产品,1家企业的1个产品被认定为中国名牌农产品;5家企业的6个产品被认定为山东名牌,2家企业的2个产品被认定为中国名牌;4家企业的产品商标被认定为山东著名商标。

加大营销推介力度,提高品牌农业影响力

对认定的名牌农产品,通过各类展示、展销活动及运用各种媒体,推介品牌,宣传品牌,形成了政府重视、企

业主动、消费者认知、多方合力推进品牌农业建设的良好氛围,促进了品牌农业输出,扩大了名牌农产品知名度。同时,积极加强农产品专业市场建设,增强市场服务功能。积极推进品牌农产品专销柜、放心店建设,不断提高品牌农业的辐射面。近年来,在XX市南部重点发展了蔬菜批发市场,现在年销售额达到13亿元,在北部投资4000万元新建了果蔬批发市场,进一步巩固和发展了“南菜北果”的区域化种植业布局。

完善要素保障机制,营造品牌农业发展良好环境 在农业产业化、农业科技进步等项目安排实施中,积极扶持鼓励品牌农业建设。积极争取上级农业、发改、财政、科技、工商、税务、质检等部门的支持,努力创造条件,从人才、资金、税收等方面予以支持,形成了“政府推动、企业主动、市场拉动”的良性互动格局,共同推进品牌农业建设。

第5篇:农业标准化:现代农业建设重要标志

作者:王守臣 来源:农民日报 转载自:

农业标准化是现代农业建设的前提和基础,是重要标志。多年来,吉林省始终遵循“提升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标准化必须先行”的理念开展工作,把农业标准化作为加快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的重要途径和有效手段来抓,把农业标准化作为统领农业和农村工作的总抓手来抓,为新时期吉林省推进现代农业建设奠定了良好基础。全省农业标准化工作呈现出良好的发展态势。

2007年,是全国发展现代农业的推进年,作为农业大省,吉林省将充分发挥农业标准化在“三农”工作全局中的基础地位和核心作用,通过强化农产品质量安全管理,促进农业增长方式的转变,实现数量与质量、安全与效益的有机结合。通过加强对产地环境、农业投入品及产出品的监管,进一步提高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和市场竞争力,促进农业又好又快发展。我们把2007年确定为吉林省“农产品质量安全年”,启动实施农业标准化“六大行动计划”。即:启动实施标准化体系、检测体系、认证体系、监管体系、市场体系和服务体系建设六大行动;建立“质量安全监督抽查、市场准入、产品标识、产地追溯和信息发布”五项制度;建设“农产品质量安全管理、执法和技术服务”三支队伍。

标准化体系建设行动 首先,建立以国家标准为主体、行业标准和地方标准为骨干、企业标准为补充的科学合理、统一权威的,与国际接轨的农业标准体系。2007年,制修订农业地方标准100项,其中种植(采集)业30项、养殖(驯化)业30项、加工业40项,以满足粮食、油料、水果、蔬菜、畜禽产品、水产品、特产品及农业投入品的生产、市场、检测、认证要求。积极采用国际标准和国外先进标准,引导和帮助企业按国际标准和进口国标准组织生产,以满足外向型农业发展和国际贸易的需要。其次,本着依托资源、发挥优势、突出特色、合理布局的原则,在全省建立标准化生产示范县(区、基

地)、标准化示范企业、标准化示范市场,率先加快标准在生产、加工、流通环节的推广和应用。在生产环节,重点抓好农产品质量标准和生产操作规程(GAP)的实施,引导农民按标准组织生产,合理使用农药、兽药、化肥等农业投入品,杜绝禁用农药的使用,严格控制高毒农药的使用。在加工环节,要组织引导农副产品加工企业严格执行标准,着力在精深加工上做文章,提高加工、保鲜和包装质量,增强市场竞争力。特别是出口农产品,严格按照国际标准和先进标准规范操作,确保产品质量,维护农产品在国际市场上的声誉。在流通环节,切实加强农产品分等分级标准、标识标准和质量安全标准等市场准入标准的实施,防止二次污染。2007年创建标准化示范载体50个,其中农业标准化综合示范县(区、场、基地)15个,标准化生产龙头企业5个,标准化农产品批发市场5个,无公害标准化示范基地10个、基地面积3500万亩,绿色食品基地10个、基地面积1000万亩,有机食品基地5个、基地面积500万亩。

检测体系建设行动 通过农产品质量安全检验检测体系的建立与完善,开展产地环境、农业投入品和产出品的全方位检测工作,为实现我省农产品质量安全的全程质量监控提供保障。2007年重点建设省级农产品质量安全综合性检

测中心1个、专业性分中心10个、区域中心9个、县级检测中心60个及速测站(室、点)50个。建设原则是以省级为主,向国家级靠拢;以行业为主,向地方延伸;以检测终端产品为主,向农业各种产品、各个环节、多项参数的全方位检测发展。

认证体系建设行动 按照农业部“三位一体,整体推进”的统一部署,进一步加强无公害、绿色、有机农产品的质量安全认证管理工作,形成以无公害农产品认证为主体,以绿色食品、有机食品及农业投入品认证为补充的认证体系。对认证的产品实行标识(牌)和证书管理,鼓励和倡导获得认证的农产品生产、加工企业,开展GAP、GMP、HACCP、ISO9000和ISO14000等质量体系认证。同时,实施名牌战略,培育市场叫得响、百姓信得过、竞争力强的知名农产品,开拓国内外市场。2007年培育、开发、认证各类名牌农产品200个左右。其中,中国名牌农产品3个,吉林名牌农产品50个,“三品”认证150个。

监管体系建设行动 建立“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督抽查、市场准入、产品标识、产地追溯和信息发布”五项监管制度。一是健全农产品质量安全例行监测制度,实行定点监测和抽查相结合,开展农产品产地环境、农业投入品和农产品质量安全状况的监测。二是扶持和引导农产品批发市场、专营超市设立农产品质量安全速测站点,开展自检工作,严把市场准入关。三是鼓励和引导农产品生产者、经营者,建立完备的质量安全档案记录和农产品标签管理制度,逐步实行标识管理制度。四是加强对农产品尤其是鲜活农产品农药残留的监督抽查,实行产地追溯制度,对监测合格的农产品予以确认,对不合格产品依法处罚。五是在全省建立农产品质量安全信息网,快速跟踪、监督和发布农产品质量安全信息,对不合格产品及时公布。通过自上而下严格的监督,实现对产地环境、农业投入品、生产过程及终端产品、包装、储运的全程质量安全监管。

标准化批发市场建设行动 市场是农产品流通的源头,更是保证消费安全的关键环节。鼓励和引导各级各类农产品市场按照《农产品批发市场管理技术规范》(GB/T19575—2004)升级、改造,提高管理和经营水平。大力开展标准化批发市场创建,推进市场准入、产地追溯制度的实行,杜绝有毒有害物质超标的农产品流入市场,确保安全消费、放心消费。2007年重点建立省级标准化、规范化管理的放心农产品批发市场5个,其中综合性1个,专业性4个。

服务体系建设行动 根据各地农业标准化工作的实际需要,以《农产品质量安全法》实施为契机,进一步整合资源,形成合力,加强农产品质量安全行政管理、行政执法和技术服务队伍建设,提高工作水平。特别要从农村经纪人中培养农业标准化工作的骨干和带头人,通过他们普及标准化知识,引导农民知标准、用标准。2007年,初步培养建立起由省、地、县、乡、村(基地)五级人员组成的农业标准化管理、执法和推广服务队伍,以适应农业发展的需要。

新时期,推进农业标准化进入新阶段,是各级政府的一项重要职责,是农业部门义不容辞的责任。伴随《农产品质量安全法》的深入实施,这项工作任重而道远。下一步我们将重点健全四项机制,保障农业标准化“六大行动”顺

利推进。一是建立有效宣传机制。通过广播、电视、网络等现代有效传媒举办宣传专栏,开办专题节目,加大宣传力度。同时,还将举办不同层次的培训班、专题讲座,搞好培训工作,使宣传工作做到长期有效,做到家喻户晓、深入人心。二是建立有效的保障机制。建立专门机构,配备专门人员,完善保障机制,做到责任到人,任务到位,设立农产品质量安全专项经费,以保证工作的顺利开展。三是建立有效的研究机制。在标准、检测、认证、信息服务和管理等方面,加强技术研究,开展国际交流,实现科技创新,不断开创《农产品质量安全法》贯彻实施的新局面。四是建立有效的配套机制。抓紧制定出台《吉林省农产品质量安全管理条例》,形成与《农产品质量安全法》相配套的法律体系,确保正确贯彻实施。

作者单位:吉林省人民政府

发布日期:2007-3-30

第6篇:大力推进道县农业标准化建设

农业标准化推进建设工作是一项涉及面广、专业性强、工作难度大、技术要求高的系统工程。从2006年我县被列入农业部脐橙标准化示范县,我县实施了脐橙标准化建设项目;20

13、2014年我县被省农业厅列入全省标准化试点示范县,借助项目我县加大力度实施了以脐橙、粮食、蔬菜等为主导产业的农业标准化整体推进示范建设。近年来,我县在推进全县标准化建设方面主要做了以下工作:

一、制定实施方案。在省农业厅、市农业局的指导下,我县根据全县农业标准化发展5年规划及现有农业产业布局,制定了《2013年、2014年道县农业标准化整体推进建设工作方案》,确定了实施内容、示范区和实施措施,报省农业厅审批通过后及时组织实施。

二、健全标准体系。近年来按照国家无公害、绿色食品及其它强制性标准的要求进一步制定或修订完善了脐橙、粮食、蔬菜栽培管理技术规程等地方标准15项。

三、完善和落实标准化生产工作制度。着重完善了六项工作制度。一是建立标准化推广制度。“四区”建设都以省厅“四区”实施标准进行实施。并将农业标准转化为操作卡、明白纸等,近年共印制农业标准化简易操作卡、明白纸等3万份分发到各标准化基地。在标准化推广上全县按8个农业生产区域划分,每个区域由县农业局1名副局长任技术总负责人,另合理安排农技人员分片负责农业标准的推广实施。二是建立清洁生产制度。积极组织标准化基地申报无公害农产品产地或绿色食品基地认定认证。建立村规民约等农业清洁生产制度。引导了燕山脚村建立了村规民约共同执行农业清洁生产;在祥霖脐橙等基地水源相对集中点按30-80亩设置了农业生产垃圾桶30个,收集因打药等农事操作产生的废弃物。三是建立标准化农药规范使用制度。监管农资经销商从源头上控制规范使用农药,并要求基地农药集中采购、统一配送、病虫草害统防统治。标准化基地要按规定规范使用农药,在村口、主路口等显要位置设立警示宣传牌,明确禁止使用农药品种、农药安全使用方法及农药使用安全间隔期和休药期的规定。四是建立标准化档案制度。对标准化基地生产主体进行登记造册;核心示范区的生产主体100%都按要求建立了田间管理档案,对生产环境、物候期、农业投入品来源及使用、技术措施、灾害发生与对策、产品去向等都作了详细记载,技术员经常抽查档案,发现有影响生产环境和产品质量等问题,及时指导生产主体改正。五是建立农产品质量安全承诺制度。对标准化基地所有农产品生产者都签订农产品质量安全承诺书,农产品质量安全实行社会承诺。六是建立农产品标识追溯制度。依托我县优势农业品牌“橘源”、“谷源米业”等品牌,在主要农产品销售包装上贴标签标识,实行可追溯管理。

四、强化基地监管。一是健全监管体系。所有乡镇建立了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站,每个站明确2名监管人员。二是建立监管制度。制定了农产品生产基地农业投入品管理办法、农业投入品公告等制度。定期公布基地允许使用、禁用或限用的农药名单。对基地周围的农资经营网点实行拉网式巡查指导,从源头上有效控制投入品的使用。各脐橙基地实行农业投入品统一供应制度,严禁使用国家禁用农药、肥料等,同时对农业投入品包装物实行分拣集中处理,生产上不使用生活垃圾,以免污染生产环境。三是加大检测力度。加大了对脐橙、粮食、蔬菜等农产品的安全检测力度。近年水果、蔬菜农药残留快速检测随机抽样5500个以上,合格率达98 %以上。在祥霖铺等脐橙基地还建立了“标准化生产基地自检室”,并制定了严格的检测、检疫制度及准出制度。

五、开展宣传培训。近年,在全县共悬挂脐橙标准化生产宣传横幅60条,张贴宣传标语1500多张,散发宣传资料10万多份,制作永久性大型宣传牌14块,印刷标准化生产永久性墙体标语50条。同时利用电视、报刊和电脑等新闻媒体,大力宣传农业标准化建设的必要性和重要性。通过宣传培训,增强了农户的标准化生产意识,在全县营造了浓厚的标准化生产氛围。按照“层层培训、分级负责”的方式,每年组派人员参加了省农业厅、市农业局举办的相关培训班;以乡镇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员、监督员、协管员为重点对象,以法律法规、农产品质量安全基础知识、农业标准化生产技术为重点内容,抓好标准化骨干培训;对全县农产品生产者进行集中培训与分散指导。近年来,标准化骨干班成员以标准化基地农产品生产主体为重点对象,结合“阳光工程”和“科技下乡”等项目的实施,按农时、季节,分期分批采取集中培训、座谈、单个指导等形式将农业标准化生产技术普及到农户,印发培训资料10万多份,发放技术服务便民卡3万多张,培训人数达到10万人次以上。

六、强化技术报务。每个基地安排2-5名技术员常驻基地指导,以村为单位,以粮食高产创建示范片为中心,向全县推广集中育秧、新品种、病虫害专业化防治等。在脐橙示范区全面推广树盘秸秆覆盖、生草栽培等保湿抗旱,种三叶草1万亩,改善了土壤结构;推广脐橙大苗高堆移栽促进根系健康生长;推广物理、生物杀虫技术,各脐橙基地共安装频振式诱蛾杀虫灯200盏,悬挂粘虫板40余万张,挂捕食螨20万包,挂性诱剂1万包,减少了农药用量。同时严禁使用高毒、剧毒、高残留农药;推行“猪—沼—果”生态种养模式1万亩,现已建沼气池1800多口,通过沼液浇灌,减少化肥用量;推广测土配方施肥140万亩,每亩节本增收30余元以上;推广大枝修剪、因叶定果技术2万亩。使脐橙标准示范区的每个果农都能很好地掌握脐橙标准化生产技术,能生产出标准果、优质果、放心果,让果农真正得到实惠。通过示范区辐射,带动了全县其他脐橙种植户也积极实施脐橙标准化生产技术。

七、加大资金投入。一是加大投入财政资金。出台了一系列优惠政策,加大对粮食、脐橙、蔬菜等产业的扶持力度。县财政安排资金用于脐橙产业、粮食产业、蔬菜产业等建设,并安排了专项资金用天开展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工作。二是大力整合部门资金。大力整合农业开发、移民开发、能源开发、水利设施建设、国土整理等相关农业项目资金投入脐橙产业发展,每个基地由财政出资高标准统一规划撩壕、统一水、电、路等基础设施建设。目前,在祥霖铺等乡镇创建了5个万亩基地,在下汶等村组创建19个千亩以上基地。三是积极开展招商引资。积极引进上市公司亚洲果业、湖南原地现代农业、香港良记果蔬配送中心等投资商,完成投资3亿余元,兴建了一些集育苗、大田种植、加工与销售、储藏运输、交通水利、农产品交易等于一体种植外向型标准化生产基地2万余亩,全部实行现代化、农业机械化生产。

八、培育标准化实施载体。大力发展和培育农产品生产加工企业、专业合作社、家庭农场等标准化实施载体。依托龙头企业“亚洲果业”、“原地公司”、“绿源果业”、“谷源米业”,“盛农特色农产品有限公司”等及“旺红脐橙专业合作社”、“鑫脐专业合作社”等专业合作社,发展培育壮大“谷源”优质米、“橘源”等优势农业品牌品牌,以品牌为纽带,加强企业之间、合作社之间、企业与合作社、企业与家庭农场、合作社与家庭农场的联合,推进农产品产销全程标准化;以实施载体为龙头,推进农业标准化由政府主导向市场引导发展,实现实施载体与市场的对接、与基地的对接,不断提升农业标准化的规模化、组织化、产业化水平,提高农业综合效益。

通过近年来的大力推进,我县农业标准化建设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主要表现在:一是农业标准制定进程加快。参照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和省级标准,结合本地实际,先后制(修)定了以脐橙、粮食、蔬菜等农业地方标准15项,初步建立了一套覆盖产前、产中、产后的农业地方标准体系。二是农业标准化的实施稳步推进。建立了2个国家级脐橙标准化示范核心区和10个省级农业标准化示范区(脐橙、粮食、蔬菜),面积10.17万亩;6个农产品获得了国家无公害农产品认证;1个农产品获得了绿色食品认证;重点培育了绿源果业“橘源”牌脐橙品牌。培养了一大批生产基地推广、实施技术人员,通过开展农业标准化生产宣传、培训、指导,保障了标准集成转化。三是提升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健全农业标准化生产质量控制制度,落实各级政府、部门及监管人员、农产品生产经营主体监管职责,农产品生产经营者的质量安全责任意识明显增强,农业标准化基地实现了生产操作有规范、投入品使用有监管、生产过程有记录、产品上市可追溯。形成了政府监管、行业自律、生产经营者自为的农产品质量安全控制机制,农产品生产各关键环节质量安全做到有效保障,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稳步提升,全县农产品质量安全例行监测合格率稳定在98%以上。四是农业标准化工作机制逐步完善。加大推进力度,要求按“核心区、推动区、引导区、启动区”“四区”分层滚动发展,实行整体推进;确保质量安全,全面落实“标准推广、清洁生产、农兽药规范使用、生产档案、质量安全承诺、标识追溯”“六项”基本制度。形成了“政府推动、市场拉动、宣传促动、项目带动”的良好推进氛围。

尽管我县农业标准化建设取得了一定成绩,但离现代农业发展的要求还有很大差距,存在几个突出问题:一是思想认识不到位。部分基层单位,特别是镇(乡)村,没有对农业标准化工作引起足够重视,工作缺乏具体措施。部分农产品生产者农业标准化意识不强,传统的农作意识根深蒂固,有的认为搞不搞农业标准化无所谓,有的认为农业标准化高不可攀,实施农业标准还未成为自觉行动。部分农业专业合作社和农产品加工企业缺乏长远目光,对实施标准求低不求高,仅仅满足于眼前过得去。这些,都给我市农业标准化建设带来了不利影响。二是经费投入不足。目前,农业标准化推进建设工作经费主要依靠农业部、省农业厅农业标准化项目经费支撑。由于经费不足,我县在农业标准制定、专家审定、宣传培训、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及标准化示范区建设等方面推进力度不够,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农业标准化工作向更深层次的发展。三是涉农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不够壮大。全县涉农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不够多,已成立的农民专业合作社入社生产者比较少,合作生产规模不够大,影响农业标准化承载实施。未加入农民专业合作社、农业龙头企业及生产基地的散户,未实施农业标准或实施农业标准程度较低的情况相当普遍。

下步,我们将按照现代农业的理念和市场需求谋划农业、转变农业工作方式,将农业由重产量转向质量产量并重,以我县脐橙、粮食、蔬菜等优势产业为重点,在全县整体推进农业标准化建设,将道县脐橙、优质稻、蔬菜等优势产业培育成国内外市场上的知名品牌,以品牌引导我县农业产业发展。

第7篇:乌苏市农业标准化体系建设方案

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将越来越取决于农产品的质量、品种、品质和流通,强化农产品质量意识,加快农业标准化生产体系建设,是我市农产品闯市场、树牌子、求生存、谋发展的重要手段和迫切任务。为有序、有效推进我市农业标准化生产体系建设,根据我市实际,特制定本方案。

一、 指导思想

指导思想:适应市场、服务企业,加强管理。目标是建立科学高效、统一管理、分工协作的管理体制;建立结构合理、层次分明、重点突出的农业标准体系;建立面向市场、反应快速的运行机制;建立以企业为主,社会广泛参与的开放式工作模式。

二、主要任务是:

(一)抓好农业标准制定和标准化示范区的建设。

一是选择一批具有我市地方特色,市场前景广阔的农产品,制定地方标准。

二是逐步建立一批农业标准化示范区,通过办示范区取得经验和示范区的影响带动效应,推动农业标准化的实施。对现有的农业标准化示范区,抓好示范带动,尽快建成农业标准化生产示范园。各乡镇配合农业标准化示范区建设,可根据各自的支柱产业和主导产品,对比国家、行业现行有关的产品标准科学选择、确定和组织一批农业标准示范项目的实施,先确定示范点,后逐步扩大规模,形成优势。农业生产的各个环节,严格采用标准化示范方式,促进先进农业技术的应用与普及。用标准培训农民、使农民从标准中学到新的技术、技能、技巧、诀窍等,提高生产者的素质。

(二)尽快组织一批无公害农产品项目的生产和申报无公害农产品的标准化生产。这是农业标准化生产的一个重要内容,也是我们开展农业标准化工作的一个突破口。目前,我市按照无公害农产品示范基地建设要求,建立了四棵树镇万亩无公害水稻生产基地、八十四户万亩无公害蔬菜基地。根据国家的有关规定已确定了番茄、辣椒、毛芹菜、莴笋等四个符合标准的无公害蔬菜,并积极组织有关方面做好无公害农产品认证的申报工作,争取获得批准;

(三)加快建立健全农产品生产质量标准监督体系。争取尽快把农产品检验监测网络建立健全起来。重点对农药、兽药、饲料和饲料添加剂进行监测。根据国家农业部、省的农产品标准编制我市无公害农产品禁用和限量使用的农药目录及提倡使用的生物农药目录。加强农业检测机构建设,尽快形成市、乡、企业检测网络,以达到提高农产品质量的目的。抓紧建立无公害农产品检测中心,对农药残留、致病菌等卫生指标严格检测。在重点示范区和市区重点农贸市场设立质量监控点,进行环境和农产品质量的监控。

(四)加强培训、宣传力度,提高广大干部群众的标准意识。农民是落实农业标准化的主体和经济受益者。目前,我市农业标准化对农村干部,特别是广大农民来说,还是相当陌生,长期的无标生产造成了农业标准化的盲区。加强培训、加大宣传尤其重要。农业标准化培训要抓好四方面的工作:一是分级负责,层层培训。市、乡两级要合理安排,分工合作,先从培训师资入手,然后开展面上的培训工作。把培训的重点放在广大种植大户、示范大户和省、市、县级农业龙头企业上,形成自上而下的推广网络。二是采取多种形式,经常性地开展培训,培训的形式灵活多样、不拘一格。由于农业标准化知识在不断地更新、完善和充实,所以坚持阶段性培训与经常性培训结合起来,才能适应社会的需要。三是要充分发挥科技示范镇的作用,采取理论与实际相结合。单种作物单种培训的方式进行。四是在培训的宣传上,新闻媒体也要结合标准化知识,大力宣传农业标准化实践过程中涌现出的好典型、好经验,以便让更多的人认识、学习和借鉴。通过培训、宣传,使全社会对农业标准化工作有一个正确的认识,增强生产者、经营者和消费者的质量标准意识,形成人人关心农业质量标准、自觉实施农业标准化的良好氛围。

(五)明确责任,各负其责,密切配合,共同推进我市农业标准化工作的发展。各有关单位、部门领导应该从贯彻党的“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出发,共同为推进和实施农业标准化而尽职尽责。农业部门要发挥政策、技术优势,推进农业标准化体系建设进行,明确工作职责。在日常工作中加强和相关部门的联系、协调。优化资源、合理配置利用,不要搞重复建设。增强法制意识、服务意识,做到依法办事,千方百计减轻服务对象的负担。加强组织领导,建立健全由质监部门牵头,有关部门参加的全市农业标准化联席会议制度并发挥其作用。市乡两级政府、有关部门和企业共同协商,加大资金投入,形成多层次,多渠道的投入机制,从有利于推进我市农业标准化工作出发,做到明确责任,各负其责,密切配合,积极工作,为推进我市农业标准化作出自己应有贡献。

三、加快我市农业标准化建设的措施

(一)加强农业标准化工作的领导。一是要成立以市政府主管领导及质监、农业、财政、计划、科教、检疫等部门领导参加的农业标准化领导小组;二是要成立农业标准化技术专家会议,研究论证我市农业标准化项目,为我市农业标准化的制定和推行提供咨询和指导。

(二)加大制定和实施农业标准化的投入力度。充分调动各个方面的积极性,市财政、乡镇财政、农业龙头企业共同协调,加大资金投入力度、推进农业生产的标准化

(三)抓好几个结合。为了加快农业标准化的实施步伐,在农业标准化的工作过程中,多研究、多探索,讲求工作实效,注意工作方法。一是把农业标准化的实施与当前的扶贫开发工作结合起来。三是把农业标准化的实施与产业化经营和农业龙头企业的生产结合起来。四是把农业标准化的实施与建立无公害生产基地和大力开发绿色食品结合起来。

(四)明确农业标准化工作的重点。农业标准化工作主要有两项:一是农业标准的制定;二是农业标准的实施。为了提高农产品竞争力,在生产的全过程,其执行的产地环境标准、生产技术标准、产品质量标准,通常采取就高不就低的原则。即在产品的生产过程中,省、市都有标准的,执行省标准进行生产,有国家标准和地方标准的,执行国家标准进行生产。因此,必须把农业标准化的实施放在首位,把标准的制定放在次要位置。市农业标准的制订重点是放在本地的名、优、稀、特产品上。

(五)农业标准化的实施要紧紧围绕名牌战略的实施和主导产业培育来展开。实施农业标准化是实施名牌战略和抓好主导产业发展的一项基础性工作。在实施名牌战略,发展主导产业的过程中,把标准化的实施作为一项重要内容切实抓好,引导农业生产者和经营者树立标准意识和名牌观念,注重培育优质名牌农产品,争取打造出一批在市场上有一定知名度的农业名牌产品。目前,我市已形成无公害水稻、无公害酱用番茄两个无公害主导产品,加快了抓紧制定和实施农业标准。在此基础上,积极向省和农业部申报番茄、辣椒、毛芹菜、莴笋等四个无公害农产品认证的申报工作,使无公害农产品成为加快名牌战略的实施的重要手段,推动我市主导产业的发展。

乌苏市农技站

2008年1月16日

演讲稿

尊敬的老师们,同学们下午好:

我是来自10级经济学(2)班的学习委,我叫张盼盼,很荣幸有这次机会和大家一起交流担任学习委员这一职务的经验。

转眼间大学生活已经过了一年多,在这一年多的时间里,我一直担任着学习委员这一职务。回望这一年多,自己走过的路,留下的或深或浅的足迹,不仅充满了欢愉,也充满了淡淡的苦涩。一年多的工作,让我学到了很多很多,下面将自己的工作经验和大家一起分享。

学习委员是班上的一个重要职位,在我当初当上它的时候,我就在想一定不要辜负老师及同学们我的信任和支持,一定要把工作做好。要认真负责,态度踏实,要有一定的组织,领导,执行能力,并且做事情要公平,公正,公开,积极落实学校学院的具体工作。作为一名合格的学习委员,要收集学生对老师的意见和老师的教学动态。在很多情况下,老师无法和那么多学生直接打交道,很多老师也无暇顾及那么多的学生,特别是大家刚进入大学,很多人一时还不适应老师的教学模式。学习委员是老师与学生之间沟通的一个桥梁,学习委员要及时地向老师提出同学们的建议和疑问,熟悉老师对学生的基本要求。再次,学习委员在学习上要做好模范带头作用,要有优异的成绩,当同学们向我提出问题时,基本上给同学一个正确的回复。

总之,在一学年的工作之中,我懂得如何落实各项工作,如何和班委有效地分工合作,如何和同学沟通交流并且提高大家的学习积极性。当然,我的工作还存在着很多不足之处。比日:有的时候得不到同学们的响应,同学们不积极主动支持我的工作;在收集同学们对自己工作意见方面做得不够,有些事情做错了,没有周围同学的提醒,自己也没有发觉等等。最严重的一次是,我没有把英语四六级报名的时间,地点通知到位,导致我们班有4名同学错过报名的时间。这次事使我懂得了做事要脚踏实地,不能马虎。

在这次的交流会中,我希望大家可以从中吸取一些好的经验,带动本班级的学习风气,同时也相信大家在大学毕业后找到好的工作。谢谢大家!

第8篇:全市农业标准化示范乡镇建设实施方案

为认真贯彻落实市农委“关于《全市农业标准化示范乡镇建设实施细则》的通知文件精神,进一步提高我市农业标准化水平,加快现代农业发展步伐,结合我地实际,制定本方案。

一、指导思想

进一步规范我市农业标准化生产,提高农业标准化生产质量安全水平,在我市全面开展农业标准化示范乡镇建设,建设内容以水稻为重点,通过严格执行标准化生产,规范投入品监督管理使用,完善质量安全监管,促进全市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水平不断提高,保障全市现代化大农业优质安全。

二、实施目标

到**年底,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合格率98%以上;农业标准应用面达到100%;农产品生产记录达到100%。基本实现组织化生产,农业效益和农民收入同比增长5%。

三、建设内容

围绕创建目标,着力抓好两个方面的工作:

1、生产管理

以农民专业合作社为载体,以产业化龙头企业为基础,坚持“四定”、“五有”、“六统一”的生产模式。农民专 1 业经济合作组织和农户建立生产管理档案,备有标准使用手册、投入品清单、田间生产管理记录、生产收购合同,并定期归档保存。

2、投入品管理

制定农业投入品管理办法,定期公布并明示允许使用、禁用或限用的农业投入品目录。农忙时深入田间监督检查,从源头把好投入品使用关。在生产中优先使用无公害农产品等级以上的生产资料和生产技术,实行测土配方施肥,基地自身要备有一定数量的经无害化处理的农肥或生物有机肥。

四、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

标准化建设乡镇在市农业局主管部门领导下,成立由乡镇领导和有关部门组成的领导小组,统一组织和协调示范乡镇建设工作。

组长:** 成员:** ** **

(二)强化宣传培训

依托农业技术推广中心,组建技术服务队伍,为农民传授农业标准化种植技术和有关科技知识。同时与新闻媒体紧密配合,加大宣传力度,广泛宣传创建农业综合标准化示范乡镇的意义、目的、政策和方法,使广大农民和企业充分认识搞好农业标准化的重要性、紧迫性。同时加大农业标准化 2 知识的培训力度,使农民真正掌握标准化生产管理技术,提高进行标准化生产的自觉性。

第9篇:关于加快推进我市农业标准化基地建设的通知

各县(市、区)农业(农林、畜牧、蚕桑)局:

为认真贯彻今年全市农村工作会议精神,按照九江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九江市标准化战略实施意见》的通知和九江市农业产业化经营工作领导小组关于《九江市2009年农业产业化工作考评办法》的精神,加快推进我市农业标准化生产基地建设,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确保农产品质量安全。现就有关工作通知如下:

一、指导思想

以提高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和市场竞争力为重点,以农业增效、农民增收为目的,以农业标准化示范区建设为抓手,推动农业标准化与农业产业化的有机结合,大力推进农业标准化生产。

二、基本原则

坚持政府推动、社会参与,龙头企业和农民专业合作社为主,市场引导相结合,围绕当地主导产业和特色产业推进的原则,加快推进农业标准化生产,积极开展农业标准化示范县(市)创建工作。

三、加强领导,健全机构

九江市农业局成立以局长魏立平任组长、局班子成员为副组长、副局长余效虎为常务副组长、各相关单位为成员的农业标准化工作领导小组。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市农业局市场信息科;各县(市、区)相应成立以分管农业的分管领导为组长的农业标准化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具体负责标准化基地建设的统一协调、综合管理、组织实施和技术服务。制定农业标准化资金支持补助政策,在农业标准化工作上给予人力和财力上的保障。

四、明确目标,扎实推进

1、各县(市、区)重点围绕自身产业特点,选择2个以上重点或特色产业加快推进农业标准化,同时根据选定的农业产业,制定标准化实施方案,内容包括:指导思想、建设目标、建设内容、建设措施、总体安排、总结评比等。实施方案于8月25日前报市农业局市场信息科备案(邮箱:jjsck@21cn.com)。各县(市、区)要依托农业龙头企业或农民专业合作社办好若干个核心示范片,以点带面,推进农业标准化生产。标准化生产的农产品总产量要达到该产业的80%以上。

2、扎实推进农业标准化建设内容。(1)、各县(市、区)要组织人员,结合当地重点推进的农业标准化产业,有现行标准的进行引进、修订农业标准,没有现行标准的,向当地质监部门申请立项,尽快组织制定标准;(2)、聘请或组织本地本产业专家,编印标准化生产技术操作规程;(3)、组织技术人员制作标准化生产管理模式图;(4)、统一印制农业生产过程的记录本,建立生产经营档案,严格农业投入品管理,详细记载农业投入品的来源及使用、农产品的生产及销售、农产品质量安全状况等情况;并发放到农业标准化生产基地,对照要求进行标准化生产和管理登记。

3、制作标准化生产标志牌。在各地的标准化生产的各个中心区,制作农业标准化生产基地标志牌,明确标准化的名称、规模、建设内容、建设单位、实施时间等,进一步提升农业标准化示范水平。

4、组织标准化基地申报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有机食品)认证、注册商标、申报品牌,进一步提升标准化基地的农产品的品质和市场竞争力、保障农产品质量安全。

五、开展农业标准化生产的宣传培训

各县(市、区)要组织农业专家开展农业标准化生产技术培训。组织农业技术人员,深入基地开展农业标准化生产的技术服务和生产指导。

六、落实农业标准化生产的督促监管

市、县两级农业部门在农业标准化工作中,要落实责任部门和责任人,加强督促和检查,确保农业标准化生产工作的顺利推进,开展农产品质量安全例行检测,将各项工作落到实处。

九江市农业局 办公室

2009年8月5日

上一篇:最近国际重大新闻下一篇:学校个人思想工作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