县农业标准化实施方案

2022-09-02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方案具有明确的格式和内容规范,要求其具有很强的实践性和可操作性,避免抽象和假大空的内容,那么具体如何制定方案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县农业标准化实施方案》,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第1篇:县农业标准化实施方案

实施农业标准化建设 推进现代农业发展

【摘要】 农业标准化是农业和农村经济中重要的基础性工作,直接关系到实现农业的市场化、产业化、集约化、现代化。本文就辽源市农业标准化工作的开展提出了措施与建议。

【关键词】 农业标准化 措施 建议

1.辽源市农业标准化工作的现状

近年来,辽源市农业标准化工作遵循“政府推动、市场引导、企业带动、农民实施”的方针,紧紧围绕农业主导产业,坚持以“绿色、安全、健康”为方向,以标准化体系建设为载体,走出一条“强基地、建园区、壮龙头、打品牌、保安全”的路子,取得了显著的工作成效,促进了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农村经济发展。

市政府高度重视农业标准化工作,切实加强领导。召开了农业标准化工作会议,认真贯彻落实国务院、省政府下发的《关于进一步做好农业标准化工作的通知》、《关于农业标准化工作的实施方案》的要求,结合辽源市实际情况,提出“围绕农业主导产业,强力推进农业标准化体系建设”的目标和任务。先后下发了《农业标准化示范区建设工作的通知》、《辽源市绿色食品发展规划》、《关于无公害食品行动计划》、《辽源市推进农产品质量安全工作意见》、《辽源市“十一五”农业标准化工作和农产品质量安全工作规划》五个文件,把农业标准化工作纳入农产品质量安全目标体系中,明确由各级农业部门负责,每年进行两次检查;每年的全市农村工作会议,市政府均把农业标准化工作作为全年农村工作的重要任务进行部署。

2.辽源市农业标准化工作重点是推进“六个建设”

2.1推进标准化与集约化结合,加强示范园区建设 辽源市在加强农业标准化基地建设的基础上,推进农业标准化示范园区建设,坚持六个突出:突出区域布局、突出技术标准、突出特色产业、突出主体作用、突出行为规范、突出科技培训。促进了农业生产要素的集中,提高了生产的集约化和专业化水平,带动了“一乡一业、一村一品”的形成。

2.2 推进标准化与产业化结合,加强龙头企业建设辽源市紧紧围绕粮食、畜牧、加工、园艺、绿色食品五个主导产业,推进标准化,加强龙头企业建设,着力打造标准化龙头企业,提高农业产业化经营水平,形成了“产业链和标准链”两链并进的局面。

2.3 推进标准化与优质化结合,加强产品品牌建设辽源市坚持以打好“绿色牌”、“标准牌”、“安全牌”为载体,全力实施标准化产品品牌战略。市政府专门下发了文件,制定了鼓励政策。农业部门依据生产技术标准,从选种、施肥、田间管理等源头加强標准化生产管理,从而使农产品品牌建设取得了明显成效。

2.4 推进标准化与市场化结合,加强流通体系建设坚持以市场为导向推进标准化工作,建设诚信、高效、安全的农贸市场,积极探索农资连锁经营。针对竞争日益激烈的农资市场,为确保农资的质量安全,保证农民的利益不受损害,从实施农业生产技术标准的源头把住关口,积极探索农资连锁经营。

2.5 推进标准化与科技化结合,加强技术服务体系建设 农业标准化需要经过推广和实施,才能变成现实的效益和成果。把建立标准化推广体系作为农业标准化工作的重要环节来抓。加强宣传普及,利用报纸、电台、电视、网络,采取开辟专栏、发表电视讲话、制作电视专题片等形式,大力宣传普及农业标准化知识;加强技术信息服务,组织人员参加国家和省里的农业标准化相关培训班,提高工作水平,增强技术服务能力。各级农业技术部门每年都确定农业标准化重点推广技术项目,并组织专业技术人员深入企业、农村进行推广。

2.6推进标准化与法制化结合,加强监管机制建设强化产地环境质量监管。对已认定的无公害农产品产地进行抽样检测。根据农业部《农产品产地安全管理办法》,开展农产品产地环境评价和生产区域划分工作;强化标准实施监管。对辽源市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专业合作组织和农民,按标准化要求从事生产经营;强化农业投入品监管。加大对农药批发商和零售商的监管。加强对农药和肥料的监管;强化认证基地监管。经常对辽源市“三品”有效认证的企业进行专项检查,规范生产经营行为;强化农产品市场监管。加强农产品质量安全检验检测体系建设,乡级质检站挂靠乡镇农业站,初步形成了市、县、乡、基地、批发市场(企)五级农产品检验检测体系。组织专项检查,会同质监局、食品安全监管中心等部门,在全市开展了“两节”农产品质量安全专项执法行动,对全市重点市场进行专项执法检查。加强例行监测,蔬菜农残超标率逐次下降。

3. 辽源市农业标准化工作建议

3.1从认识层面上加深进一步明确作用。认识到做好农业标准化工作对于优化农村经济结构、大力发展产业化、发展优质农产品,全面提高农产品质量安全,提高国内和内际市场竞争力,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农村繁荣的重要作用;进一步明确定位。农业部门在农业标准化工作中处于重要位置。地方农业部门,在农业标准制(修)定上,重点是修定地方标准和企业标准。在标准实施上,要重点抓好农业技术标准体系方面的工作;进一步明确主体。要在各级政府部门强力组织下,建立以产业化龙头企业、农业技术推广机构、农业合作经济组织为带动,广大农民参与为主体的农业标准化推广队伍;进一步明确任务。地方政府和农业部门以推行农业标准、加强农产品质量安全标准的实施、建设农业标准化示范园区、建设标准化农产品批发市场、建设标准化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建立相应的农业标准化技术推广队伍体系为主要任务;进一步明确责任。作为农业部门要承担法律责任、政策责任、工作责任。

3.2 从管理层面上加力 要加大农业管理标准体系建设的推进力度。建设标准化生产经营单位,主要是标准化基地、标准化园区、标准化龙头企业,夯实农业标准化的载体和基础。

3.3从工作层面上加重各级农业部门承担农业标准化的繁重而又紧迫的任务,急需加强工作标准体系建设,建立明确的目标和责任标准体系;建立一支过硬的标准化队伍,特别是加强农产品质量安全的监管队伍建设,这方面人才欠缺,具有十分紧迫性。

3.4 从推广层面上加大抓好技术推广是农业标准化工作的关键。在全社会普及农业标准化知识;结合本地实际,围绕农业主导产业、特色优势,大力推广标准化技术。

3.5 从领导层面上加强加强组织领导体系,协调有关部门通力合作,齐抓共管;加强政策保障机制建设,要制定促进农业标准化工作的优惠政策,形成长效的激励机制。

作者:洪侠 王伟

第2篇:沛县实施农业标准化结硕果

“按标准种菜真是种对了!”江苏沛县敬安镇韩大楼村肖朱庄组王星琛激动地对记者说:“俺按生产规程播种、施肥、管理、采收,产品质量比过去提高了,三茬菜种下来,比原来多赚了近1800元!” 近年来,沛县质量技监系统以提高农产品质量和市场竞争力为目标,以发展农业标准化示范区为载体,适应市场经济规律,创新推广机制,全面深入地推进农业标准化生产,使农业标准化成为促进农村经济发展的重要技术支撑。

沛县是国内外久负盛名的牛蒡之乡、山药之乡,牛蒡和山药是传统出口产品。然而,上世纪末,由于部分乡村片面追求高产,不能严格按标准化生产,导致品质退化,国内市场萎缩,出口屡屡受挫。

为了再铸牛蒡、山药之乡的辉煌,沛县质量技监局会同林业、农业、食品专家,共同修订了江苏省第一部牛蒡、山药标准化实施方案,使产前、产中、产后的每个环节都有量化指标,确保质量稳定,优质率由过去的不足80%,猛增到92%,并重返欧美市场。

到目前,沛县已建成无公害蔬菜生产基地11个、无公害畜禽基地11个、无公害水产基地4个,标准化生产总面积已达到85.89万亩,标准化养殖畜禽产品年出栏8000万头(只),全县特色蔬菜、肉鸭、优质稻米等优势农产品标准化覆盖率已达95%以上。

如今,沛县的农业标准化结出了累累硕果,高品质的采用标准化生产的农产品市场竞争能力大大加强,销路顺畅,价格攀升。帝苑牌、天顺牌无公害蔬菜产品畅销京津及东北、华北地区,摆上了钓鱼台国宾馆的餐桌;大丰牌牛蒡、山药出口到20多个国家和地区,每根山药的价格卖到了10美元。

作者:赵国强 苗 亚

第3篇:中国农业标准化实施途径研究

摘 要: 采用调研、实践与理论探索相结合方法,对中国农业标准化实现途径进行了分析,认为:在连续、悠久的中国农业历史中,缺少农业标准化的文化底蕴沉淀是导致一些人对农业标准化的认识不足、贯彻操作不能紧扣市场需要的关键;与市场接轨使我国农业出现多样化格局,但基本生产结构仍然以农户为主;要做好农业标准化,只有走和谐共轨、携手推动的道路,其中政策、资金是基础,市场、技术是动力,公司、协会是架构,农户、农民是要素;同时认为我国农业标准化推进有初级和高级两大模式结构。

关键词:农业标准化;农业格局;农业标准化模式;农业文化;农业技术

农业标准化是一门新兴的横向学科,它包括了农业标准化学科的理论研究、实施方法学研究和技术壁垒的构筑等多方面内容,其既不纯属软科学,也不纯是硬科学,既与文理息息相关,更与市场直接相连。[1]该学科从本质上属于系统科学范畴。农业标准化的作用、目的与意义,在大多数人的脑海中已经有了较多理解,特别是相关文章的讨论,是自农业标准化在中国本土上热起来之后的近15年中最热时期。特别是国家多次发文,胡锦涛总书记讲话[2],使农业标准化之风席卷全国。然而,在我国这个具有几千年来形成的以农户为基础、粗放经营为主要特征的“自给式”农业面前,农业标准化要想很快渗透和溶入到其中,尚需时日。农业标准化要深入千家万户,是一个较长期的和需要艰苦努力的工作。由于中国农业标准化起步晚,学科理论的发展刚刚起步,适合中国农业标准化推进的思想体系正在建立,从理论到实践,由思想到行动均需要一个漫长的过程,而市场经济发展却不能等待。因此,农业标准化在推进现代农业、搞好新农村建设和必须走向国际大市场的要求下,该如何进行?成为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结合多年研究、观察与实践的总结,本文试图提出几点看法,以期抛砖引玉。

一、中国农业背景与农业标准化基础

中国农业历史源远流长。中国是世界上最早出现国家的地区之一,小米的种植促使了国家的建立。[3]连续万年演化进程的中国农业形成的背景十分厚重[4],极富内涵,构成的农业文化博大精深,形成的农业思想也根深蒂固。这种农业文化,无时不在影响和左右着人们的意识与行为。

(一)农业基础与农民地位

从古到今,中国发展虽然无时不以农为基础,却因从农者队伍最为庞大和最低素质而长期处于社会底层。农民行列中的无数者,世代努力以脱农转行而荣耀。这就给农业留下了更多的人才亏缺和沉积的意识鄙视,导致农业的方方面面发展出现实质上的空洞与萎靡,形成了“养家式”小户农业与“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必然唱响中国农业的主旋律。

新中国成立后,农民从政治上翻了身。国家对农业的投入和重视也非同以往,但仍不能从身份和地位上使农民有根本性改变。改革开放,特别是户口淡化,身份证启用,农民可以越来越自由地流向社会,尤其进城打工流的出现,以其实际行为和经济条件的逐步改善,争取着自己的社会地位并逐渐得以提高,进而加速了农民地位的实质性改变;另一方面,农业的国家基础性和基本物源的保障作用,使农民的社会作用在中国日见明显,特别是农产品参与市场之后所发挥的效能及其涉入技术壁垒的能力认可,使人们对农的意识鄙视大为转变,愿意为农业发展助力的实际行动也越来越多。

特别是农业税免除后,农民进一步获得益处;户籍制取缔的呼声出现,使农民社会地位平等就在目下;推进现代农业发展,实施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使农业临近重大变革的前夜。种种迹象表明,农业基础将不再是小农当头的展现,而是市场牵动下的升级;农民的社会、经济地位逐步得以提高。这一基础和地位的变化,是中国农业的深层次变革,引发的是又一场农业革命。与农业有关的一切技术与理念也必然发生跃迁。

(二)农业文化对农业标准化的作用

纵观半个多世纪以来我国农业发展的方方面面,无一不在中国农业文化的直接作用下进行。改革开放将近30年,目标明确指向市场化;农业产业化的提出和发展也有了相当的年头。然而,农业标准化被列为议事日程,则是在加入WTO之后的事件。

农业标准化,本应是农业产业化和市场化的标志与基础,我们对农业产业化的提出与促进,比推进农业标准化早得多。农村包产到户之后,农产品逐渐进入市场,农业标准化也悄然而来,但仍然混杂在传统农业的过程中,真正明晰和推进的则是在加入WTO之后,迫于与国际农业市场的不对称和对国家“三农”带来冲击的背景下开展的。可见,我国大规模的农业标准化是一种被动状态下的社会行为。这种被动,实质上起因于自身农业文化影响下的认识和对农业经济作用在社会地位中的位置缺乏深层次的理解所致。

中国为古代唯一的大型农国,因此其文化发展,独得延绵四五千年之久,至今犹存,堪为举世农业文化和平原文化发展最有成绩之惟一标准。[5]这里,农业文化即是中国传统文化。[6]中国古称以农立国,从秦汉以至明清,历代统治者都执行重农抑商政策。如果认为中国传统文化属于农业文化类型,是具有充分理由的。[7] 而传统文化的内核与小农思想无不牵连,重农抑商就是例证。

中国农业文化,仍然会在较长的时期里影响着农业标准化的推进。在所有中国人的意识中,无不深藏着“小农”的成份。无论是哪类人,对农业的看法,除受历史文化影响之外,还有认其为“弱智、弱势、弱次”的另一面。所以,这将成为农业标准化实施的较长期意识和行为上的痼疾。这种深厚的农业文化,所构成的非制度性制约力,巨大而持续的释放,不但不会亚于制度性力量,有时还起着比制度性力量大得多的阻抑作用。[8]更不可忽视的是,在悠久的中国农业史形成过程中,没有农业标准化的系统性文化底蕴的沉淀。这是导致对农业标准化认识淡漠、行为迟缓、小农意识仍占主流位置的关键所在。也因为如此,农业标准化这一复杂的系统工程,从结构到功能的建设与升华,必然艰难,在运行中亦会有多处不良状态发生。

(三)农民与农业标准化

迄今为止,中国农业的主体是农民。中国农业发展史说明,能够对农业起到阶段性加速作用的是政府政策和资金投入,而真正进步的推动力仍在农民之中。中国农业的总定位,在相当长的历史时期,立足于解决温饱问题,农民阶层几乎是实现这一“理想”的忠实实践者。农民虽然是中国社会中地位最低、文化最次、个体创造力最差的群体,却一直是农业发展的骨干力量。新中国成立后的技术下乡和农科教育,成为农民在近、现代获取新知识的主要途径,也是历史上最好的时期。而中国农业特殊的文化作用,使农民的个性化、分散性存在了近万年,合作与整体,对他们没有太多的吸引力,更多地则是个人利益所驱和眼前利益为上的体现;他们思想的进步和知识水平的提高,多数情况下属于社会形势的逼迫所学,而非某种预先的准备、预测或有计划的早储。所以,经济脆弱、底子微薄和缺智少谋成了农户、农民的结果表达。这也成为中国农业文化积淀的主要成份。尽管如此,因人的本性使然,在多次受到社会的、自然的因素冲击和体验着苦果的时候,农民试图改变现状,改善生活,甚至发家的欲火总在燃烧,导致了主观能动和闯荡能力的明显提高,一有机会,就会拼搏。改革开放后的事实就是例证。他们也能够主动寻找机会,把目标投向经济发展,逐渐走出来,甚至脱离农业,自变为市民。农业,就这样一浪一浪地被推变着。

无论哪种情形,农民除了文化水平低、长期养成了生产无标和操作大概的行为乃至形成松散思想外,对于发展自家经济、提高收入、改善生活的欲望和追求是极相通的。这一点,是教育其步入新农业的重要突破口,是农业标准化在千家万户中同步推行的基本依托与实施保障。由此看出,农户实施农业标准化、推进现代农业发展,关键在于切入点和具体方法的选择。

二、面对市场的农业格局与农业标准化基本模式

改革开放至今,农业还没有完成从计划农业到市场农业的完全转轨,西部地区尤其如此。面对市场的中国农业格局究竟是什么样子,人们仍在努力探索之中。加入WTO,使农业标准化问题成为燃眉之急,给农业市场化转变过程尚未完成的中、西部农业再加重担。农业技术推广“最后一公里”问题还没有根本解决、农民观念意识大量还处在传统阶段的时候,农业标准化随之叫紧。

(一)农业标准化的政策引导

全球经济发展的水平、市场运转的要求和自身利益的需要,使中国农业标准化不得不以国家首要任务来推进,以便增强应对世界农贸市场的能力和减少国家农业不必要的损失,同时更要力求于稳健而又以跨越式速度来推进,确保国家利益和农业不受大的损失。

国家正在猛推农业标准化和狠抓农产品质量安全问题。它是现代农业的主心骨,各地必然跟进以实施。此时,人们又发现,农业标准化,使投资增大,成本提高,效益并未立即显现,因而削弱了实质上的推进积极性。

这实质是一种不适应。从长远看,我国目前农业所面对的事实,实施农业标准化并不会增加农业管理的复杂性和成本,而恰恰在简化着这种复杂性和提高有序化。

国家农业技术的多年推广,总是饱受那些“硬”技术的控制,总是教给农民掌握一项或几项操作方法,并没有激发他们的经验,要求如何应用灵活而系统的活技术,更没有优化的良好操作体系以产生系统性显著效应概念。却相反,技术应用是分散的,技术推广在不断地低层次重复,局部应用的有效性放之整体中效果甚微,脱离市场的做法使最终带不来明显效益,出现了“好技术得不到好回报”的结果,实质是技术没有以标准化方式推广的结果所致。

农业标准化的推进,在我国十分重要。由于政策引导,因此没有必要讨论农业标准化是否可行,也才能在短时间内实现全国统一行动,农业标准化中的成本和运转才有了根本的保障。所以,我国农业标准化的政策引导是一个宏观的充要条件。

(二)农业标准化的架构支撑

目前,我国农业生产格局仍然以农户为主流。在技术支撑领域,政府部门仍然是主体,包括了农业推广网络、大专院校与研究院所以及协会和企业。许多协会(合作社)目前只能以微弱的技术来笼络农户,支撑着组织,其进入市场的能力仍十分有限。而企业对农业实施技术支撑,目标则十分明确:为了收购的农产品更加符合要求。企业用直接的技术培训来带动其产品销售,企业也为建立有较长期和较为稳定的原料供给地而针对性培植自己的原产区域。

在政府、协会和企业三大格局中,政府的最大优势是直接掌握大量资金等资源,以政策和资金施以大规模、大面积的影响,但因其与市场的距离而缺乏持久性和灵活性,加上这种实质上的公益性活动,对具体落实政策和从事这项工作的群体来说,群体内不会产生长久发展的后劲,当支持经费不足时,动力不足,经费停止时,过程终止。而协会组织,从分析和借鉴国内外农村经济发展以及农业产业提升的理论和经验都证明,应当是承担和实施农业升级的最佳单元。因为,这是农户的需求产生的,又是市场的合理成员,与农民有着天然的情感联系。当然,情感只是短时期的支持力。协会需要培植和成长时,更需要有用人才的介入和促动。相关公司,突出的优势在市场,不管其有何目的,对市场的了解和对既成农产品的市场把脉以及未来趋势预测在三大格局中为最优秀者。公司不足则在于追求最大利润化,当其与农业直接打交道时,必然会伤农、坑农,再加上自身发展和发育的不成熟,短期利益和暴富幻想的驱使,往往造成更多、更大的危害结果。

由此看来,真正做好农业标准化工作,只有走和谐共轨、携手推进的道路。

协和共轨,携手推进策略要求,政府出资定政策,市场、科技做支撑,公司协会搭架子,农户贯标来执行。其中政策、资金是基础,市场、技术是动力,公司、协会是架构,农户、农民是要素。

农业标准化的实施持续性和不断升级则完全靠技术的管理和项目,特别是公益经费的支撑。

(三)农业标准化的模式架构

弄清这种结构内涵,农业标准化的模式便自然产生。理想性农业标准化模式,可分为初级模式和高级模式,其程度是因市场的依赖水平和模式内要素的质量而定。

农业标准化初级模式,是政府资金与相关政策做动力源头与持续保障,科技人员、公司和协会成为动力实现者,农户是操作的主体目标。具体如图1所示。

由图1可以看出,在政府和科技的保护与支持下,公司和协会为核心,分别联系着市场和农户。

农业标准化高级模式,动力源来自市场和科技人员,动力实现者为公司和协会,助推器监督者则为政府及其资金与政策,农户成为系统要素。具体如图2所示。

高级模式中,协会(合作社)与公司之间不再是一种依赖关系,而成合作伙伴关系,协会(合作社)既可与公司联盟,也可以独创市场,何者为要,看获取利益的大小。在两大动力源中,市场成为优先的动力发生器,科技来自两方面的动力发生,一是应市场需要而激发自动力,一是进行科学预测下的事先储备的动力源体系。无论哪一种源,目的都是为协会、公司提供科技支持。对于农户的科技支持,主要依靠协会完成,科技本身只起辅助作用。在这里,政府、监察和文化三者一起构成了宏观调控方面的整体制衡体系,其作用或正或负,或者成为有意,或者是一种自约束,总之在一定范围的社会总目标下被调控和发挥着作用。政府成为经济系统的保护伞和公益建设的投资者,其政治性和区域性目的很强。政府主要在公司、协会和市场之间,公司与协会之间架设“栏栅”通道,负责协调和仲裁有关贸易中的纠纷和问题,保证经济运行的畅通,保护自己所辖范围的经济利益,保护协会利益不受到侵害。至于投资,主要在公益建设和个别扶弱方面体现。第三方监察体系,对所处区域经济、生态和社会负有长远责任的情况下实施过程的某种平衡性调理,对公平竞争和整体和谐起着极为重要的缓冲作用,对政府仲裁和调节也成为第一支持和提供证据单位,这对整体协调,最大获利和长期稳定运行作用重大。社会文化的约束,虽然没有明显、突出的作用,却具有持续和长效性内在约束功能,它的作用不仅仅在区域内,也会与其它方面联系甚至扩展到为全球的利益来考虑。政府、监察和文化三个方面的组合,也可以称之为第三个动力源,与前两个动力源有些不同的是,它的动力方向是可逆的。

在初级和高级模式之间,将有各种各样的过渡性模式,将由对市场适应能力、观念更新程度和经济管理水平来决定。

综上所述,我国实施农业标准化,在没有大型农场或者大型农场尚未形成的条件下,仍然面对广大农户。尽管随着经济的发展,土地集约经营规模的扩大,农场化成为一种趋势,但要想形成大规模化集约经营农场,尚需时日。农业标准化,以科技、公司、政府、协会(合作社)组成的四元联合体系,将始终成为推行的基本架构,且四元体系的主次结构和功能范围将在不同范围内发生动态性调整。然而任何调整的目标都是为了整体经济利益的最大化,任何调整的持续动力都会成为市场和科技的互动结果,其它力量均成为系统运动的助推力。

参考文献:

[1]李鑫. 农业标准化理论与实践[M]. 北京:中国计量出版社,2005:18-21.

[2] 新华网. 胡锦涛强调做好农业标准化和食品安全工作[EB/OL].[2007-04-24]. http://news.xinhuanet.com/politics/ 2007-04-24/content_6022783.htm

[3] Research Reveals History Of Chinese Agriculture.[EB/OL].[2007-01-15]. http://www.physorg.com/news88097785.html

[4] 李根蟠. 试论中国古代农业史的分期和特点[M]//中国古代经济史诸问题,福州:福建人民出版社,1990:98-103.

[5] 钱穆. 中国历史研究法[M].( 第二版). 北京: 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05:118-136.

[6] 中华农业文明网. 农业文化研究.[EB/OL].[2007-05-02]. http://www.icac.edu.cn/home.asp#

[7] 邹德秀. 中国农业文化[M]. 西安:陕西人民教育出版社,1992:1-10.

[8] 肖知兴. 中国人为什么组织不起来?[M]. 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6:22-44.

作者:李 鑫 徐长兴 张日成 刘光哲

第4篇:县农业标准化实施方案

玉屏侗族自治县农业标准化工作实施方案

为推动我县农业标准化工作的开展,用标准化的理念来管理和规范农业生产,提高农产品的产量、质量和竞争力,创名优品牌,促进县域经济健康持续全面发展,根据《xxxxx》,结合我县实际情况,特制定本方案。

一、指导思想

以市场为导向,以提高农业竞争力为目标,围绕我县规模农产品、特色优势农产品和加工产品,加快推进农业标准化生产;突出油茶、金银花等主导产业,抓住产地环境、生产过程、流通环节三个重点,健全农业标准、农业监测和动植物疫病防治三大体系,实施“放心农产品”工程,构建“生产有标准、产品有标志、质量有检测、认证有程序、市场有监管”的标准化格局,全面提升我县农产品的质量安全水平。全面提高我县农产品质量和市场竞争力,形成优势产业,创名优品牌,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财政增长和农村经济全面发展。

二、工作目标

坚持“政府推动、市场引导、企业带动、农民实施” 的原则,建立三个体系,结合我县新型工业经济建设和质量兴县规划,以主导产业建设为重点,以龙头企业为依托,重点抓好油茶、金银花等农业标准示范区建设。

(一)优质油茶产业:以XXXX为依托,重点抓好XXXX标准化示范区的建设。

(二)金银花产业:以XXXX为依托,主要抓好XXXXX的种植标准化示范区的建设。

对上述示范区采取分类实施的办法,2010年要完成标准制、修订及基地规范工作,2011年要完成标准宣贯,标准要进户下田,要进厂下车间,基本实现产、加、销全过程标准化管理体系,形成一整套具有我县特色的农产品质量标准,示范区农民及龙头企业必须按标准组织生产、加工,在源头上保证农产品质量安全,并通过大力实施名牌战略,实施原产地域产品保护,使我县农业走优质高效的路子,大幅提高农业经济整体实力。

三、工作重点

(一)收集组织实施种子、苗木、农药、肥料等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和地方标准等信息,确保农业生产资料的质量。

(二)有计划地组织制定出种植规范,产品质量地方标准,并严格组织实施。

(三)引导生产企业引入先进的管理方法,实行标准化管理,建立健全管理标准,推行ISO质量体系认证工作。

(四)按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和地方标准,加大农产品检测和监督力度,规范市场秩序。

(五)积极采用国家标准和国外先进标准,促进农产品的出口创汇。

四、主要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农业标准化是科技成果转化的桥梁,有关部门要高度重视,切实提高认识,增强责任感和紧迫感,加强组织领导,把农业标准化工作纳入重要议事日程。要成立以政府分管领导为组长,有关部门负责人为成员的标准化工作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具体负责农业标准化工作实施的日常工作,各有关部门要分工负责,通力合作,形成齐抓共管的局面,把我县农业标准化工作落到实处。

(二)加大农业标准化体系建设力度。在认真执行国家标准、行业标准的基础上,要结合本特点,以农产品的安全卫生质量标准的制定为切入点,积极制定农产品标准,生产技术规程标准和产地农业环境标准,建立相适应的农业标准体系。要以农业服务中心为依托,建立健全与全县农业产业化总体思路、规划、布局相适应的农业标准化体系,使重点农产品的生产、加工与流通等各个环节都纳入到标准化的轨道上来运行,用标准化来保证优质化、促进品牌化,达到效益最大化。

(三)建立农业生产监测体系。要把质监、农业、环境、土管、气象、生产资料供应等部门的力量组织起来,协调行动,对农产品的生长环境、生产全过程,包括农业投入品等,进行及时有效的监测,发现问题立即进行查处和纠正,不留隐患。确保农产品生产环境优化、农业投入品及包装物安全,达到规定的标准。

(四)进一步完善检验监测体系和认证体系。要在巩固现有成果的基础上,加快质检机构建设,及时填补农产品检测空白,充分利用现有的人才、技术和设备力量,加大培训力度,大力提高检测能力和水平。与此同时,坚持重心下移,把建设重点放在农产品生产基地和龙头企业上,加大对农产品源头的质量监控。要结合农村市场体系建设,在各类农副产品和农用生产资料市场,特别是批发市场,建立健全市场质量监测服务和监督,财政要给予大力支持。要加强各类监测机构的联网,提高资源共享能力,逐步形成布局合理、分工明确的农业及农产品检验、监测体系。同时,要重点抓好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和有机产品的认证工作,积极鼓励和支持农产品生产、加工、流通企业实施ISO系列质量管理标准,提高经营管理水平。

(五)加大宣传和示范引导力度。农民是农业生产经营的主体。推行农业标准化,要充分利用各种新闻媒体,面向千家万户进行广泛深入的宣传教育。充分利用现有的农技推广队伍,建立农业标准化推广网络,逐级开展培训工作,提高农民群众的整体素质。要抓好典型引路,搞好农业标准化示范基地建设。

(六)增加资金投入。目前推进农业标准化必须建立以政府推动为主、市场引导为辅、生产经营者自律相结合的运行机制。要安排示范基地专项资金和专门工作经费,支持农业标准化工作,重点加强农产品质量标准体系、检验检测体系、组织管理体系、技术推广体系的建设,确保农业标准化各项工作顺利开展。

(七)加强协调配合。推行农业标准化,涉及面广。各地各部门要密切配合,加强协调。农业各部门要加强对本系统农业质量标准的制定和标准体系的建立,对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有机产品和出口农产品生产基地进行规划、认证、建设与管理,搞好农业标准化示范区建设;质量技术监督部门要认真组织全县农业标准化体系的建立以及对农业标准的审查、批准、发布和备案,搞好农产品检验监测机构认证,组织有关部门对重点产品进行监督检验,其它各有关部门也要按照各自的职责分工,积极配合支持农业标准化工作。

二、开展农业标准化工作要建立“六大体系”

第一,建立、健全农业标准体系。建立农业标准体系是推进农业标准化的基础和前提。

第二,建立推广实施体系。推广实施工作,农林部门要加大力度。要以标准化为手段,对农业产品环境、农业生产资料、生产过程和产后的加工、保鲜、储运、包装、标志等实施全过程进行标准化管理和质量控制,努力加强无公害农产品、名牌农产品、出口农产品示范区和基地建设。

第三,建立检测监测体系。依据各地特点,建成特色明显、优势互补,比较完善的农业检测体系。侧重建设机动性强,贴近农村、贴近市场的检测体系,就地就近快速检测项目,重点开展常规分析和定性速测。农业标准化生产示范基地,农产品市场和龙头加工企业等都要根据标准化需要建立质量自我监测机制,开展常规项目的经常性检测,提高产品质量。

第四,建立质量认证体系。农产品的质量认证,是提高农产品质量的有效手段。质量认证工作的重点要放在无公害农产品、名牌优质农产品和采用国际标准的农产品。积极鼓励和支持农产品生产、加工、流通企业实施ISO 9000质量管理标准。

第五,建立监督管理体系。农产品的质量管理涉及农业生产全过程,要加强农业产前、产中、产后各个环节贯彻执行农业标准的监督管理,实行全过程的质量控制。要加强农业环境,农业生产资料和农产品质量监测工作,重点跟踪监测蔬菜等鲜活农产品及粮食、食用油等农产品的质量安全状况,以及化肥、农药、饲料、种子、农业机械的质量问题,对生产不合格的产品及其生产、经营企业依法予以处理或公开曝光。要逐步建立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督强制性检测制定,逐步确定一批强制性检测项目,由有资质的检测机构开展规范性、经常性检测,并在报刊上予以公布。建立完善的农产品市场质量安全准入制度。在超市和农产品批发市场设立无公害农产品专卖区,质量指标违反国家强制性标准的农产品不得进场销售和交易。

第六,建立产前、产中、产后服务体系。为确保农业标准化工作的顺利推进,必须要建立包括产前、产中、产后各个环节在内的服务体系。从种子,种苗、种畜到栽培(养殖),从施肥、施药到加工包装、储运、销售等全过程,各部门都应各负其责,按照分工,责任到人,积极做好服务、引导、推进工作。要加强服务机制的建立和培育,依靠各个部门、社会各界的力量,形成完善到位的服务体系。要积极为农户、农村合作经济组织,龙头企业提供信息咨询、技术指导、资金筹备、产品加工和销售服务,努力帮助其解决生产、销售过程中的各种困难。

三、推进农业标准化工作应注意做好几个方面的工作 第一,加强组织领导,确保各项政策措施落实到位。 推进农业标准化是当前农业和农村工作中的紧迫任务,也是一项涉及面广、政策性强、要求高的全新事业,政府要把农业标准化工作列入重要议事日程,要建立由技术监督、农业、林业农机、工商、财政、科技、卫生、环保等部门参加的农业标准化工作领导小组,定期召开农业标准化工作联席会议。制定农业标准化工作规划和计划,把农业标准的项目资金列入财政预算,新增的财政支农资金要重点向农业标准化工作倾斜,科技三项经费要考虑农业标准项目;建立各级农业标准化示范区,有关部门要安排专项经费,用于检测手段的建设。

第二,抓住重点、热点,做好农业标准化示范工作。 一是创建一批示范基地。要把农业标准化的突破口选在建设示范区上,二是造就一批优质高效的农产品。三是营造一批重点加工企业。要创建一批“公司+农户+标准示范区”、“订单”农业等多种形式的产业化新模式,形成一批以示范区为依托的农产品深加工龙头企业。

第三,加快创新,推进农业标准化建设。 一是制度创新。通过建立六大体系围绕农业标准十五目标推进,建立奖励制度,对在农业标准化推广和实施工作中作出较大贡献的人员给予表彰和奖励。要制定农业开放优惠政策,促进农业招商引资,推进农业发展。二是科技创新。发展现代化农业就必须依靠农业标准化,坚持依靠科技进步,发挥各地优势,着力培植主导农产品、特色农产品、名牌农产品。三是观念创新。要摒弃小农经济观念,现代化农业发展要注入新的生产力,农产品生产要融人国际大市场的竞争,要把农业作为产业化来经营,而产业化必须走标准化道路,以推进全新的现代化农业的经营。四是管理创新。要以现代化企业的管理模式管理农业生产经营,进行标准化管理,积极推行按照ISO9000的要求建立质量管理体系。

第四,加强宣传培训,提高农业标准化普及程度。 农业标准化作为一项全新的工作,其普及和推广,依赖于各部门、农业生产经营企业和广大农村干部群众对农业标准化工作的认识程度和参与的自觉性。质量技术监督、农林主管部门要切实搞好宣传教育和知识普及,充分发挥新闻媒体和信息网络的舆论宣传、监督作用,宣传农业标准化的意义、作用。利用农业院校、科研单位、技术机构的技术推广和培训力量,加强对从事农业标准化、农产品质量安全人员的培训,提高农业标准在农产品生产经营企业、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广大基层群众的普及程度,使农业标准化走向社会、走向企业、走向千家万户。

第5篇:县农业局2018年当归标准化育苗实施方案

禄劝彝族苗族自治县农业局 2018年当归标准化育苗实施方案

为积极做好禄劝中药材产业发展,把中药材产业建成禄劝农村、农业发展的重要产业。在禄劝全县2017年成功种植5010亩的基础上,为寻求更加安全有效、方便快捷的育苗方式,保障当归长期持续稳定的发展,特制定本方案。

一、指导思想

以党的十八大三中、四中全会精神、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和习近平重要讲话为指导,依照“加速发展、加快转型、推动跨越”的迫切要求,围绕“产业强县”战略,依托我县丰富的中药材资源优势,以市场为导向,以公司为主体,以技术创新为支撑,以推进中药材产业快速发展及其产业链延展为核心。重点开展各类中药材种植、加工、市场体系建设及新药品研发、制造等药业工作,建成各类中药材规模化、规范化、标准化种植基地群落,逐步培育出在省内外、国内外药业产业圈具有较大规模、较高影响力、较好收益的集团公司,引领并夯实我县的中药材产业经济,渐次打造大健康及其附属产业圈,把中药材产业培育成为禄劝农村长期、持续稳定的支柱产业和重要的县域经济产业园。

二、 主要目标

1.利用营养钵方式,采取温室大棚等保护性措施,培育高规

1 格当归苗100亩,800万株。

2.苗木标准:春季育苗,单株苗重量1.0-1.6克(去泥土),苗木粗5-6㎜。主根完整,长10-15㎝。侧根数量3-5根。叶片数量3-5叶,至少可见“三叶一心”,地上部分苗高6-10㎝。移栽前要露地炼苗20天以上。

3.育成的当归苗用于全县适宜种植区内群众积极性高、土壤肥力好、交通便利、连片100亩以上的基地栽培,建成1000亩标准化、规模化高产示范榜样园,使其产量和药农收入均增加30%以上。进而推动全县其它中药材的科学种植管理步伐,促进我县药业产业的发展,推进脱贫攻坚工作进程。

三、组织领导

为加强2018年当归标准化育苗的组织领导,成立禄劝彝族苗族自治县2018年当归标准化育苗领导小组。

组 长:付兴龙

自治县农业局局长 党委书记 副组长:郭成荣 自治县农业局副局长

成 员:付焕芝

禄劝益生药业有限公司董事长

刘发良

禄劝亚生中药材种植专业合作社负责人

张学工

禄劝农业局财务科科长

王顺清

禄劝农业局经作站站长

刘 辉

禄劝农业局经作站党支部书记

四、时间安排

实施2018年当归标准化育苗,按照节令要求,分五个时序进

2 行:

1. 2018年1-2月:选择土地、建棚、配置营养土、播种。 2. 2018年3-4月:做好当归苗管理、及时做好除草病虫害防治工作。

3. 2018年5月上旬:选择示范园区,全面完成1000亩示范园建设,做好当归标准化种植工作。

4. 2018年5月中旬-12月中旬,做好示范园各个时期的技术服务及中耕管理工作。

5. 2018年12月下旬,做好项目验收、总结和绩效评价。

五、项目实施单位

2018年度当归标准化育苗项目工作由禄劝中药材产业发展领导小组组织实施。实施单位一是禄劝益生药业有限公司、禄劝亚生种植专业合作社,主要负责整个当归育苗的除草、病虫害防治等工作,提供优质的当归苗。同时相关乡镇农技中心要配合做好示范园地选择、技术培训、种植后的技术指导工作。

六、资金安排

本项目资金来源:呈贡区对我县的农业产业扶持专项资金。金额:100万元。项目投资方向是:

1.专用营养钵投资84万元:20万盘,单位投资2.20元,投资44万元;棚架、农膜、水利设施等投资40万元;其中:益生药业有限公司68万元,亚生种植专业合作社16万元。 2.农药投资8万。其中:益生药业有限公司6万元,亚生种植

3 专业合作社2万元。

3.科技培训及其它投资8万元。

六、付款方式

1.育苗完成后(3月份进行第一次育苗验收),育苗面积达到计划面积拨付资金总额30%育苗款。

2.当归苗长到两叶一心(4月份进行第二次验苗),种苗长势良好,无病虫害,整齐度高,拨付总额的30%。

3.移栽前的5月进行最后一次验苗,出苗率90%以上并达到移栽标准,付款40%。

七、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

为进一步做好2018年度当归标准化育苗项目的管理协调,由禄劝中药材产业发展领导小组对2018年当归标准化育苗项目实施组织管理。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农业局,由刘辉兼任办公室主任。相关部门及有关单位要加强组织领导,密切配合项目工作,进一步加快我县生物医药产业的发展。

(二)完善工作机制

充分发挥体制机制作用,建立和完善生物医药产业发展联合工作机制,加强统筹协调,整合农业局直属部门和各乡镇(街道)资源,推进产业健康发展;加大工作督促力度,定期组织开展标准化育苗推进工作情况的专项检查。

(三)加强督导考核

4 禄劝中药材产业发展领导小组牵头建立项目督查、信息通报工作,定期开展督导检查,及时通报督导结果,对工作成效突出的给予表彰,对工作不力的追究责任。

2018年2月28日

第6篇:XX县农业局农业科技入户工程实施方案

实施农业科技入户工程,是我县认真贯彻中共保山市委一届七次全会精神,加快农业科技转化利用,提高农民科技素质,提升农业科技推广服务能力,提高农产品竞争力,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的重大举措。为推进该项工程稳步、有序、规范开展,力求真正取得实效,根据农业部《关于推进农业科技入户工作的意见》(农科教发〔2004〕8号)、农业部办公厅《关于印发〈2005年全国农业科技入户示范工程试点行动方案〉的通知》(农办科〔2004〕51号)、保山市人民政府《关于开展千名农科人员进百村(企)入万户帮扶致富奔小康行动意见》(保政发〔2005〕10号)《XX市农业局关于农业科技入户工程实施方案的通知》(保农发〔2005〕7号文件),《中共XX县委XX县人民政府关于开展农业科技人员进村(企)入户帮扶致富奔小康行动的意见》(

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牢固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以科技示范户能力建设为核心,以优势农产品和优势产区为重点,以推广主导品种、主推技术和实施主体培训为关键措施,以整合资源与创新农技推广和服务机制为突破口,通过政府推动、市场引导、项目带动,建立科技人员直接到户、良种良法直接到田、技术要领直接到人的科技成果快速转化长效机制,不断提升主要农产品综合生产能力和劳动者素质。构建为农业发展提供科技支撑,为农户生产经营提供技术服务的新机制。

二、目标任务

在全县组织县、乡农业科技人员进村(村委会)入户(科技示范户),以水稻、玉米、小麦、甘蔗、茶叶、油菜、蔬菜、亚麻为重点,兼顾其它农作物和农产品的开发利用,选择种植类型相对集中、农产品商品率高、示范效果好、生态类型有一定代表性的科技示范户开展工作。示范推广优良品种和配套技术,对农民进行农业科技培训,实现科技人员直接到户,良种良法直接到田,技术要领直接到人;培育和造就一大批思想观念新、生产技能好、既懂经营又善管理、辐射能力强的农业科技示范户,发挥科技示范户的带动作用,拓宽科技入户的渠道;构建政府组织推动,市场机制牵动,科研、推广机构带动,农业企业和技术服务组织拉动,专家、技术人员、示范户和农户互动的新型农业科技网络,为优势农产品区域布局规划、实施农业建设项目提供科技支撑与保障。力争到2010年,科技示范户的素质和能力显著提高,农业技术服务组织进一步壮大,培育0.3万个科技示范户,辐射带动6万农户,发展25个新型农业技术服务组织;重点示范区内主要先进实用技术入户率和到位率达到90%以上,农业综合生产成本降低15%以上,科技进步对农业增长的贡献率提高10%以上。

三、农业科技示范户能力建设

1、合理选择农业科技示范户

遴选示范户是做好科技入户工作的重要环节,要深入、认真、细致地做好示范户的遴选工作。示范户遴选工作由县农业行政主管部门负责组织,充分尊重工作队员的意见。

(1)示范户选择的条件

示范户应具备:家庭主要劳动力从事农业生产,至少有1名劳动力文化程度在初中以上;科学种养水平和经济效益较高;生产经营规模较大,在当地属中上水平;拥护党在农村的方针政策,明理诚信,遵纪守法,群众公认,乐于帮助和带动周边农户依靠科技发展生产。在同等条件下,优先选择农民技术员、各类科技推广项目示范户、种养大户、《绿色证书》和《跨世纪青年农民科技培训证书》获得者。对某些方面表现突出的农村实用技术人才,可适当放宽限制条件。

遴选示范户要在农户自愿申报基础上,按照公开、公平、公正的原则,经过相应的民主程序确定。经县农业局批准后在本村范围内公示,并报市农业局备案。

(2)示范户的权利和义务

示范户的权利:享受科技入户工程项目补贴;优先获得新品种、新技术、新机具;优先接受科技培训、技术指导和服务;对技术指导员的工作绩效进行评价。

示范户的义务:积极参加科技培训,带头使用新技术、新机具,提供必要的示范条件,配合技术指导员做好技术推广和示范工作;热情帮助周边农户,积极传授科技致富经验,带动20个左右农户。

2、重点扶持农业科技示范户

采取政策倾斜、直接补贴、科技培训、专家指导和小额信贷等多种方式,对科技示范户进行扶持,实现良种、技术、农机、信息“四到户”。通过各级农业部门、农业专家、技术指导员及农村基层组织,把农作物和水产的优良品种推介到科技示范户;把先进实用、配套集成、简单易学的种养技术、防灾减灾和标准化生产技术传授到科技示范户;把省工省力、节本增效、操作简便的新型农机具推广到科技示范户;把农业科技、农产品供求和生产资料等有关信息发送到科技示范户。

3、不断增强农业科技示范户的能力

着力提高科技示范户的学习接受能力,使科技示范户能够自觉学习新知识,掌握新技能,率先推广应用先进实用技术;提高科技示范户的自我发展能力,能够将学到的知识和技术运用到生产经营活动,发挥自身优势,自主创业致富;提高科技示范户的辐射带动能力,能够将掌握的知识和技能普及和传授给周围农户,以户带户,以户带村,以村带乡,形成农业技术示范新模式。

四、科技服务

1、成立XX县农业科技入户工程专家组,由首席专家负责,在市级专家组的指导下和县农业局领导下开展工作。首席专家由寸待菊担任,成员见下表:

腾冲县农业局农业科技入户工程专家组名单

姓 名

工 作 单 位

职 称

联系电话

职 务

赵国祥

XX县农业局

X

组 长

寸待菊

XX县植保站

高级农艺师

X

副组长

姜加明

XX县农业技术推广中心

农艺师

X

副组长

周新孝

XX县茶桑站

农艺师

X

陈 勇

XX县农业技术推广中心

高级农艺师

X

尹可鉴

XX县种子管理站

助理农艺师

X

葛上位

XX县水产站

工程师

X

段 强

XX农机推广站

助理工程师

X

李有栋

XX县植保站

农艺师

X

戴朝明

XX县种子管理站

农艺师

X

王世林

XX县农业技术推广中心

农艺师

X

尹家信

XX县农广校

政工师

X

附:

保山市农业局农业科技入户工程专家组名单

姓 名

工 作 单 位

职 称

联系电话

职 务

寸瑞红

XX市农业局

高级工程师

X

组 长

郑家文

XX市农业技术综合服务中心

研究员

X

副组长

首席专家

黎应福

XX市种子管理站

研究员

X

副组长

尹开庆

XX市农业技术综合服务中心

高级农艺师

X

尹胜鑫

XX市土壤肥料工作站

高级农艺师

X

贾应明

XX市甘蔗科学研究所

农艺师

X

张家忠

XX经济作物技术推广站

高级农艺师

X

肖文祥

XX市植保植检站

高级农艺师

X

吴绍灿

XX市农业环境保护监测站

农艺师

X

邵家军

XX市水产站

工程师

X

杨建平

XX市农业机械化技术推广站

高级工程师

X

专家组负责全县农业科技入户工程的科技指导工作,编制工程技术方案,分筛选全县主导品种和主推技术,报市级专家组审定,县农业局批准实施;对全县农业生产中出现的重大技术问题,提出解决方案;在全县范围内开展技术环节的指导、监督、检查。

2、实行科技入户技术指导单位负责制

腾冲县农业科技入户工程技术指导单位

单 位 名 称

联 系 电 话

1、XX县农业技术推广中心

5181097

2、XX县种子管理站

5181749

3、XX县植保站

518120

24、XX县水产站

5192187

5、XX县茶桑站

5155359

6、XX农机推广站

5132449

7XX县农广校

5155637

XX市农业科技入户工程技术指导单位

单 位 名 称

联 系 电 话

1、XX市农业科学研究所

2213

4212、XX市种子管理站

2216

5433、XX经济作物技术推广工作站

2213196

4、XX市植保植检工作站

221395

55、XX市土壤肥料工作站

221406

46、XX市农业环境保护监测站

221373

37、XX市甘蔗科学研究所

2813150

8、XX市农业机械化技术推广站

2214148

9、XX市水产工作站

2122337

技术指导单位应根据县技术方案,抓好县级主导品种、主推技术的推广示范工作,结合工作开展主体培训;积极跟踪农业科技入户工作进展,适时提出农业生产中的技术指导意见,解决农业生产中出现的较大技术问题;对各乡镇农业服务中心、农业企业、技术指导员、农户提出的技术咨询认真解答,并采取切实有效的工作措施,确保农业生产正常进行,取得丰收。

3、实行技术指导员包户责任制

每个技术指导员需联系20户农户作为科技示范户。

技术指导员要填写《农业科技入户工程科技示范户登记表》,建立专门档案。技术指导员与科技示范户要签订科技服务合同,以合同形式确定责任关系。技术指导员要采取上门指导、集中培训、电话咨询等多种形式,为科技示范户提供技术服务,及时有效解决生产实际问题。技术指导员要如实记录技术服务和示范户生产情况,建立技术服务档案。技术指导员的情况和服务对象、服务内容、经费使用等相关信息要向社会公示。

五、资金管理

1、资金投入

按照市政府和市农业局的安排部暑,从2005年起每年筹集15万元,其中县级配套7.5万元,要求各乡镇配套必要的资金,作为农业科技入户工程专项资金,直接补贴到户。此外,要充分利用现有农业补贴政策和各类项目资金,良种、农机补贴、科技推广培训、重大农业工程建设、生态环境保护等项目要向科技入户工作倾斜,增量部分主要用于扶持科技示范户;引入市场机制,鼓励和引导企业、社会和个人对科技入户工程进行投入。

2、资金用途

列入科技入户工程资金的,一律直补到农户,主要用于农户购买良种及其它科技措施运用,不得用于科技入户工程工作经费及其它事项。

3、资金使用办法

县级以上安排的科技入户工程资金,市、县、乡镇三级工作队员每人配套科技推广经费1000元,待资金就位后借支,工作队员各自按联系户造册登记补助,联系户必须签名并按手印,年末凭补助名册到农业局核销,逾期不办理核销手续的,不予考核定格,并责令书面说明原因。有经济问题的,追究当事者的责任。

六、技术指导员管理

技术指导员在从事科技入户工作期间,除接受所在单位管理外,要服从县农业局农业科技入户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的管理,并接受所在乡、镇、村的管理。

1、技术指导员原则上与所在单位其他工作脱钩;

2、技术指导员应与科技示范户同吃、同住、同劳动;

3、技术指导员每月在村时间不得低于20天,农忙时节不得离村。特殊情况需离村时,应报所在乡(镇)、村有关工作机构批准;

4、技术指导员进村2周内应制定出工作计划,按季度、半年、进行工作报告,分别报所在乡(镇)、县领导机构;

5、技术指导员在村工作期间,按实际驻村天数由所在单位每天核发伙食补助6元,往返交通费每月一次由所在单位报销,列入单位科技推广补助经费开支;

6、在选择的科技示范户中,当年与上年相比较,要做到粮食产量增加5%以上,农民人均纯收入增加10%以上,以村为基本单位转移劳动力15人以上。

7、工作考核。农业局局属二级单位抽派的工作队员由县农业局农业科技入户领导小组办公室负责考核;乡级抽派的工作队员由乡镇政府负责考核,报由农业局备案,作为专业技术人员履职考核和评聘专业技术职务的重要依据。

七、项目管理

1、管理机构

为加强对全县农业科技入户工程工作的组织管理,腾冲县农业局成立农业科技入户工作领导小组,由县农业局局长尹正辉任组长,农业局副局长赵国祥、杨必金任副组长,成员由县农业局种植业股股长张绍富、水产股股长杨新寿、农机股股长张家文、组织人事股股长谢翠芝等人组成,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在县农业局种植业股,办公室主任由张绍富担任,日常工作由领导小组办公室管理,联系电话(0875-5183309)。

2、农业科技入户工作的监督检查

县局领导小组根据农业科技入户工程工作责任制,开展科技入户工作的全程监督和检查,切实解决农业技术推广“最后一公里”,农业技术成果转化“最后一道坎”的问题。开展对农业科技示范户和科技入户工程组织管理的绩效评价,建立奖惩机制。对绩效突出的乡镇、村给予表彰和奖励,对绩效不明显的,减少项目支持或停止项目实施;对绩效显著的示范户给予表彰和奖励,对示范作用差、周边农户不满意的示范户,经调查核实后取消资格;对表现突出的专家组成员、技术指导单位和技术指导员,给予表彰和奖励,对责任心不强、绩效不明显的实行末位淘汰,并及时增补。研究制定优惠政策,为科技入户创造良好环境,形成广大农民竞相学科技、用科技的氛围,推动科技入户工作深入持久地开展下去。

第7篇:县农业局创业服务年活动实施方案

为进一步加强机关效能建设,提升创业服务水平,巩固机关效能年活动成果,优化创业环境,加快推进我县现代农业的跨越发展,按照市、县关于开展创业服务年活动的统一部署,结合我局实际,制定如下方案:

一、指导思想和工作目标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

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十七届四中全会及省、市、县有关会议精神,纵深推进“对接长珠闽,建设新,实现大发展”战略,紧紧围绕县委、县政府“五个十”工作部署,以服务创业为主题,以服务重点龙头企业、重大农业项目为重点,以深化改革为动力,以打造最优服务环境为目标,激活农业创业主体,拓宽农业创业领域,强化农业创业服务,努力在提高全县农业系统行政审批效率方面有新的提高,在建立健全农业创业服务体系方面有新的突破,在营造吸引农业招商引资规模和质量有新的跃升,为保持全县粮食总产增长、农民收入增长、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和农业项目固定资产投入增长达到预期目标提供有效保障。

二、活动主体

局机关各股站、局属各单位,各基层农技站、动检站及其工作人员。

三、工作重点

(一)服务“五个主体”,激发农业创业热情

1、服务龙头企业。以农业产业化“双十双百双千”工程为抓手,精心策划招商项目,加大招商引资力度,拓展招商领域,创新招商方式,进一步明确招商引资的重点领域和方向,充分利用各方优势,以“精干、高效、务实、优质”的服务,营造“亲商、安商、富商”的环境,千方百计引进一批国家、省级龙头企业到我县投资。建立健全重大项目招商引资项目跟踪服务,推行重大产业项目无偿代理制。积极争取有关部门扶持农业龙头企业发展优惠政策,为龙头企业发展创造良好的条件,催生一批县级农业龙头企业。积极争取上级支持,力促现代农业示范园区建设,开辟创业孵化基地,吸引创业者进驻园区创业。使我县农业招商引资与农民创业互相促进、融合发展,带动农业产业结构优化升级。

2、服务农民专业合作社带头人。充分发挥财政支持农民专业合作社专项资金的引导作用,强化农民专业合作社带头人培训,为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健康发展提供人才支撑。支持开展标准化生产,推进规范化建设,做大做强一批产业基础牢、经营规模大、服务内容全、带动农户多、规范运作好的农民专业合作示范社,带领农民创业,增加农民收入。

3、服务种养专业户。种养专业户是农民创业的示范者,具有敏锐的市场意识、较强的经营本领和农技推广应用的能力。通过加强新型农民培训,落实农业补贴政策,充分调动农民创业积极性,支持帮助种养专业户完善基础设施,提升种养殖技术水平,发展家庭适度规模经营,帮助他们变小业为大业,实现更大发展。

4、服务返乡农民工。农民工是农业创业的主力军,具有思想观念开放、经济思维活跃、专业技能较强的优势。要通过开展技术培训、落实优惠政策等措施,鼓励引导返乡农民工回乡创业、就近就业,提高创业就业能力。实现从“转移输出一人、致富一家”向“一人返乡创业、带动一方致富”的转变。

5、服务农民创业指导员。全力推进10项以上农业新品种、新技术的推广应用。加快基层农技推广体系改革与建设,加强对县乡农技推广人员、农民专业合作社辅导员的培训,建立健全农技推广人员、农民专业合作社辅导队伍体系,提高服务指导农民创业能力,为农民创业提供政策、技术和市场信息等指导服务。扎实开展科技人员直接到户、良种良法直接到田、技术要领直接到人的“三直接”活动,为全县农民就业创业提供全程技术指导。

(二)培育“四支队伍”,激活农业创业主体。

一是要培育一支农民专业合作社带头人队伍。农民专业合作社是农民创业的引领者,规范和加快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发展,年内每个乡镇新增一家以上农民专业合作社,全县新增24家以上。力争建设部级专业合作社1个,省级2个,市级4--5个,县级13个以上。年内培训农民专业合作社带头人100名。

二是培育一支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种养专业大户队伍。根据我县今年主推的10项以上新技术、新品种编印好农业教材,结合电教课堂、网络课堂、田间课堂,开展新技术的培训,培育种养专业大户1000名。

三是培育一支返乡农民工创业队伍。畅通信息渠道,帮助农民工就业。结合“阳光工程”,对返乡农民工进行农业实用技术培训,使大多数农民工都能掌握1--2项农业实用技术,重新找到就业岗位,实现再就业。

四是培育一支农民创业指导员队伍。开展“百名科技人员结对帮扶种养大户”、以及送科技下乡等活动。培训县乡两级农技推广人员100名,提高服务指导农民创业能力。

(三)紧扣“三个领域”

,拓展农业创业途径

一是农产品加工业。农产品加工业是农业结构战略性调整的重要带动力量,具有增加农村劳动力就业和发挥农业资源优势的双重功效。要推动农产品加工业向优势产区集中,重点发展稻谷精深加工、冷鲜猪肉、黄鸡加工、水产品加工、果品及蔬菜商品化处理等,提高农产品加工深度、产品档次、质量安全水平和产品附加值;鼓励发展小型

农产品加工企业,推广适合家庭手工加工的项目,促进农产品就地就近加工增值和产地农民就地就近就业。

二是农业特色产业。要充分挖掘农业内部创业就业潜力,围绕粮食、黄鸡、生猪、水产、蔬菜、蘑菇等特色产业布局,大规模开展粮油高产创建活动,建设高标准农田,建设标准化种植小区,发展生态畜牧养殖小区,加快淡水养殖标准化改造,推进农产品质量安全认证,大力发展绿色(有机)食品,鼓励各类创业主体在做大做强特色产业中创新业、建大业。

三是农业农村服务业。加快发展农业服务业是扩大农业就业容量、促进农业增长方式转变的迫切需要。要围绕农业产前、产中、产后服务需要,大力培育多元化的农业社会化服务组织,鼓励农业技术人才创办服务实体,积极开展良种良法推广、重大病虫害统防统治、沼气服务等生产性技术服务。大力培育发展农村经纪人、运销大户,促进农产品流通和增值,实现自主创业,服务农业增产、农民增收。

(四)深化机关作风建设,创优服务农业创业环境

按照“科学理论武装、具有世界眼光、善于把握规律、富有创新精神”的要求,在局机关大力倡导学习、创新、服务、务实、和谐、廉洁“六种风气”;积极优化依法规范的政务,优质高效的服务,宽松透明的环境。大力倡导服务之风,强化服务意识,完善服务机制,把握服务重点,努力建设服务型机关、争做服务型干部。大力倡导创新之风,创新发展思路,创新工作机制,创新服务方式,工作中敢于突破、敢负责任、敢于争先,努力建设创新型机关、争做创新型干部。大力倡导务实之风,强化为民意识,建立责任机制,努力建设务实型机关、争做务实型干部。大力倡导廉洁之风,带头遵纪守法,严守各项纪律,廉洁自律,努力建设廉洁型机关、争做廉洁型干部。

四、工作步骤

活动分为学习动员、组织实施、总结考评三个阶段。

(一)学习动员(2月1日—2月28日)

认真组织学习全县机关效能年活动总结暨创业服务年活动动员会议精神,学习有关支持创业方面的政策文件以及有关法律法规等。结合我县农业工作实际,制定开展创业服务年活动实施方案,召开全县农业系统开展创业服务年活动动员大会,对创业服务年活动进行动员部署。

(二)组织实施(3月1日—10月31日)

对全县农业系统创业服务年活动的重点工作任务进行分解,明确每项任务的牵头部门和配合部门,并制定针对性强、操作性强的实施方案,推动全县农业系统紧密结合工作实际,创新活动载体,抓好各项任务落实,确保创业服务年活动取得明显成效。

(三)总结考评(11月1日—12月31日)

按照县机关效能建设领导小组制定的绩效考核工作方案,收集资料,开展自查,认真整改,全面总结,严格考评,表彰先进,争取在县绩效考核中取得好成绩。

五、工作要求

一要统一思想,提高认识。积极参与开展“农业创业明星”评选活动,充分挖掘和推出农民身边的创业典型,发挥创业典型的示范作用,为农民创业提供成功案例和现实榜样。全县农业系统要紧紧围绕“服务创业、富民兴宁”这一主题和打造最优创业环境这一目标,进一步统一思想,深刻认识开展创业服务年活动的重要意义,切实负起领导责任,做到思想到位、组织到位、措施到位,把创业服务年落到实处。坚持把服务创业作为推进现代农业建设、促进农民增收、巩固我县农业经济发展好势头的关键举措,下更大的决心、花更大力气,采取有力措施,使全县农业创业活动蓬勃发展,创业能量充分释放,创业成果不断涌现,为实现我县经济赶超进位、跨越发展提供源源不断的强大动力。

二要加强宣传,营造氛围。充分利用今日报、电视台等县主要媒体和农业信息网等宣传载体,组织“全县农业创业明星”专题报告会,大力宣传促进农业创业的政策措施,宣传农业创业的先进典型,宣传农业部门开展创业服务年活动的新思路、新措施、新成效,让各项创业惠农政策家喻户晓、人人皆知,在全县形成“想创业、敢创业、会创业、创大业”的浓厚氛围。

三要加强领导,明确责任。成立县农业局创业服务年活动领导小组,由局长曾晓青任组长,副局长谢秋荣、纪检组长胡逢春任副组长,局班子其他成员,局办公室、人事股、财务股及局属二级单位负责人为领导小组成员。全县农业系统创业服务年活动由局创业服务年活动领导小组统一组织协调,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于农业局办公室,具体负责日常工作的组织实施。建立领导小组成员联系分管部门工作责任制,在继续完善“办事直通车”服务的基础上,建立农业局领导干部挂点帮扶重点龙头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种养大户的帮扶制度,推动局机关各部门的创业服务。局机关有关牵头部门和配合部门要按照重点工作的任务分工,认真履行职责,制定工作方案,抓好任务落实。全县农业系统要把开展创业服务年活动作为巩固我县农业经济发展好形势的一项全局性工作,列入重要议事日程,做到思想到位、组织到位、措施到位,把创业服务年活动落到实处。

四要突出重点,务求实效。创业服务年活动涉及面广、要求高,全县农业系统要按照县委、县政府的统一部署,突出重点、精心组织,密切配合,积极推进。要勇于创新,大胆实践,善于总结,及时将服务创业的有效做法和成功经验完善提高,上升到制度层面,建立健全服务创业的长效机制。

五要强化督查,有序推进。局创业服务年活动领导小组要创新督查方式,充分运用专项督查、明察暗访、受理效能投诉、政风行风评议等四种手段,发现并解决创业服务活动中存在的突出问题。对工作不力的,要督促其及时纠正;对发现的问题,要责令其认真整改。按照县委、县政府的要求,掌握时间,把握重点,确保创业服务年活动有序推进。

第8篇:阿克苏地区农业标准化实施方案

阿地农字[2011]79号

阿克苏地区农业标准化实施方案

各县(市)农业局:

农业标准化是促进农业结构调整和产业化发展的重要技术基础,是规范农业生产、保障消费安全、促进农业经济发展的有效措施,是现代化农业的重要标志。为了进一步加强农业标准化工作,适应农业发展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要求,全面提高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增强农产品市场竞争力,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和农村经济发展,根据我地实际,特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建立和完善农业标准化体系,实现标准化生产。

1、加强标准的制订(修订)。依照农业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地方标准,按照目标市场要求,并结合我地农业发

展特点,制订和完善水稻、小麦、玉米、棉花、洋葱、白菜、辣椒、甘蓝、豆角、西红柿、苹果、梨、红枣、核桃、葡萄、西甜瓜等质量安全标准、标准化生产技术规程和配套的农业机械作业标准、农用投入品使用标准、采收储运标准等技术资料。

2、加强农业标准化宣贯力度。编印农业标准化宣传培训材料,并下发各基地(管理区),确保各基地(管理区)有农产品质量安全手册、生产技术规程、农用投入品清单和农产品质量标准。定期对农业技术员、质量安全员、基地种植户进行技术培训,在农产品生产范围内开展多层次、多形式的农业标准推广应用宣传培训活动,让农业生产者真正掌握农业标准,准确实施标准,确保取得实效。

3、加强农业标准化技术的推广应用。按照HACCP、

ISO9000、SO900

1、ISO1400

1、GAP等体系和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有机食品认证要求,推广 “工厂化”生产管理模式,推进标准化技术的实施和应用。实行“六统一”管理,即“统一作物布局、统一种苗供应、统一生产技术、统一投入品管理、统一质量标准,统一产品销售”,通过标准化体系的推广和运用,实现农田设施标准化、生产技术标准化、管理流程标准化、指标体系标准化、作业程序标准化、环境管理标准化、采收储运标准化。

二、建立健全农产品质量监测体系,为农产品质量安全提供保障

1、完善区域检测中心检验设备和人员配置,依托农业部门和社会有资质的检测机构,定期或不定期的开展农产品

质量安全状况的检测,确保上市农产品质量安全符合国家及目标市场有关标准和规范要求。

2、加强农产品产地环境、种子、农药、化肥、农机等投入品的质量的监测,防止假冒伪劣投入品流入市场,按照标准坚决淘汰高毒、高残农药投入品品种,推广高效、低毒、无害、安全投入品。

3、定期发布农产品产地环境、农业投入品、农产品农药残留等质量安全监测信息。

三、规范农用投入品管理,杜绝不合格投入品使用

加强对农业化学投入品的控制,严格实行农业化学投入品准入、专营、专供、专用综合管理。各基地(管理区)使用的农用投入品全部由生产技术部农用投入品配送中心归口管理。农用投入品配送中心要制定合理的农用投入品配送制度和配送流程,建立农业投入品进货和销售档案,对每次所进的农业投入品名称、来源、数量、时间、批次和主要去向及时登记建档。

四、建立生产管理档案,确保质量安全追溯管理。

各基地(管理区)要按照基地田块编号建立田间管理档案,做好原料生长过程中农事操作记录、农业投入品使用记录、采收记录、销售记录等,并及时上报品质管理部,由品质管理部统一录入电子化管理信息平台,实现从田头到销售全程质量安全控制的追溯系统。

五、实施农机统一管理,推进农机作业标准化。

实施农机作业标准化是推进农业标准化的重要手段,农机管理要实行三到位,即技术落实到位、措施落实到位、服

质量标准及检查验收办法”和“农机作业收费标准”,加强农业机械保养和维修,实现农机的集中停放和统一调度,建立健全农机管理档案。

六、其它

1、加强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有机食品认证和地理标志登记工作。

2、制定切合实际的环境建设和保护措施以及农业可持续发展战略。

3、加强农田水电、农机具、林路等基础配套设施的建设,并完善相关措施。

二○一一年七月七日

主题词:农业 标准化 方案内发:局领导、局有关单位

阿克苏地区农业局2011年7月7日印

共印:汉文十份

第9篇:**县创建旅游标准化示范县实施方案

为稳步推进全县旅游标准化试点工作,积极创建旅游标准化示范县,根据《**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开展旅游标准化试点创建旅游标准化示范省实施方案的通知》精神,结合《***全面推进旅游标准化行动计划实施方案》相关内容,为圆满完成旅游标准化试点任务,创建旅游标准化示范县,结合我县实际,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 指导思想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把旅游产业培育成为人民群众更加满意的现代服务业为目标,以“完善制度、强化支撑、突出重点、形成亮点、纵向协调、横向联合”为思路,全面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旅游业的意见》(国发〔2009〕41号),紧紧抓住创建“全省旅游标准化示范县”的契机,充分发挥旅游标准化手段的关键性基础作用,进一步提高旅游产品质量,培育旅游产业品牌,加快推进旅游线路统筹,提升旅游服务水平,转变旅游产业发展方式,提升旅游产业核心竞争力,为将我县建设成环境优美幸福家园和发展振兴成功范例作出贡献。

二、 工作目标

通过一年试点,力争在旅游标准化工作推动方式上有创新,在旅游标准体系建设上有深化,在旅游标准实施效果评估上有突破,在旅游标准化试点工作上有新经验,在促进旅游产业发展上有新成效,为全省旅游标准化工作做好示范,为兄弟县旅游标准化工作提供借鉴。

到2012年,基本形成“政府主导、部门配合、上下联动、多元参与”的工作机制;建立县级旅游标准化试点体系,培训旅游标准化示范企业10个;逐步构建全县旅游标准体系,编制全县旅游标准化发展规划,逐步培养一支旅游标准化人才队伍,试点期间开展旅游从业人员培训 3000 余人次;逐步形成完善的标准化旅游产品体系,新增 1 家星级饭店、 69家星级农家乐/乡村酒店。

三、试点内容及工作阶段

(一)启动阶段:2012年5月—2012年6月。根据创建工作要求,拟定工作方案,组建工作机构,进行总体动员等。召开创建旅游标准化示范县启动大会,传达省、州旅游局旅游标准化试点工作主要精神,部署全县试点工作。

(二)实施阶段:2012年7月—2012年9月。构建试点支撑体系、旅游标准化体系、旅游标准实施体系,加强试点工作宣传,建立定期报告制度。

1.构建旅游标准化试点支撑体系。主要包括试点支撑、人才支撑和制度支撑3个方面。(1)试点支撑。通过大力实施“汶川县旅游标准化试点”工程,搭建横向从政府到企业,纵向从县到乡的试点体系,努力形成点面结合、以点带面、协调推进的良好局面。优先考虑在全县精品旅游村寨、特色魅力乡镇、幸福美丽家园及星级农家乐/乡村酒店、特色旅游商品购物点中进行试点。(2)人才支撑。通过举办全县旅游标准化培训及阶段性工作会议等方式,普及全县旅游行业旅游标准观念,提高旅游标准意识,增强旅游标准技能,培养一支理论成熟、技术过硬、经验丰富的旅游标准化人才队伍。(3)制度支撑。通过贯彻落实《四川省旅游标准工作管理办法》、《四川省旅游标准化试点评价体系》等,对全县旅游行业标准实施及监督等行为进行统一规范,建立科学、合理、可行的旅游标准化试点评价体系。

2.构建完善的旅游标准化体系。主要通过落实一系列旅游标准,对旅游工作、旅游产品、旅游基础术语等进行约束和规范;宣传系列旅游标准,扩大标准的社会认知度和影响面;实施系列旅游标准,达到提升旅游产业要素品质和增强旅游产业核心竞争力的目的。(1)标准普查。对全县各级各类涉旅企业标准制定、实施及效果等情况进行标准普查。(2)建立框架。根据标准普查情况,参考《全国旅游标准化发展规划》(2009—2015)和《全国旅游业标准体系表》,结合我县实际编制《**县旅游标准化发展规划》和《**县旅游标准化体系表》。(3)标准实施。围绕地震灾区产业发展振兴和地震灾区“新五大旅游行动”,狠抓旅游业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及地方标准的贯彻实施,提高我县旅游行业品牌含金量。

3.构建有序、科学、有效的旅游标准实施体系。(1)创新标准宣传方式。在加强培训宣传的同时,通过网络、报纸、电视、广播、户外广告等各类媒体对新标准开展全方位立体宣传,增加公众知晓度,充分吸引各类主体参与标准的贯彻实施。(2)创新标准实施方式。充分发挥各类主体在标准贯彻实施中的重要作用,特别要结合政府职能转变推动行业协会主动参与各类标准的贯彻实施。(3)创新标准实施工作方式。加大对各类创建单位的辅导,定期对各类旅游标准实施效果进行评估,及时更新旅游标准体系,确保各类标准实施效果,以真正发挥对旅游产业发展的促进作用。

4.构建旅游标准化试点工作宣传和报告机制。定期向社会媒体通报试点工作进展情况,在**县政务网开辟“旅游标准化试点”专栏。定期向省、州旅游局和县委、县人大、县政府、县政协报告试点工作进展情况。

(三)评估阶段:**年10月—**年11月。对试点实施阶段的工作进行效果评价,认真对照考核标准,积极查漏补缺,争取软件建设高水平,硬件建设高质量;对全县旅游标准化试点工作进行总结和自我评价。

(四)迎检阶段:**年11月—**年12月。向省旅游局提出评估申请,编制迎检方案,迎接省旅游局评估组的评估验收。

(五)总结推广阶段。依据省旅游局评估结论开展后续工作,按照《全面推进旅游标准化试点工作实施细则》要求,巩固试点工作成果,推广试点工作经验,充分发挥旅游标准化示范单位的示范作用,巩固试点成果,继续把试点工作推向深入。

上一篇:写给父母的一封信1下一篇:地勤工作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