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计美学管理论文

2022-04-12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摘 要:景观设计美学作为美学的一个分支,在设计思想日新月异的新时代已被赋予新的含义。本文将结合当今的社会背景,重新审视景观设计的美学要素,以期为设计提供一些思考与启示。下面小编整理了一些《设计美学管理论文 (精选3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设计美学管理论文 篇1:

服务质量管理的设计美学

何为设计之美?答案自然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其本质是“按照美的规律为人造物”。服务质量管理的设计美学,笔者的理解是以“追求客户满意”为宗旨,打造符合客户期望的品质之美。

经济学家约瑟夫·派恩和詹姆斯·吉尔摩在《体验经济》一书中指出:体验经济时代已经到来。顾客的需求不仅仅是产品或服务,他们还追求感情与情境的诉求,以及一种心理的满足。《美国营销策略谋划》的研究结果表明:91%的顾客会避开服务质量低的公司,其中80%的顾客会另找其他方面差不多但服务更好的企业,20%的人宁愿为此多花钱。作为客服中心,更是要用声音去传递真诚和微笑将生冷的电波信号构建成温情的感动,与客户一起分享和体验“移动改变生活”的美好愿景。

在服务过程中,需要每个话务员使用文明用语、微笑服务;声调自然、清晰、柔和、亲切;语气轻柔委婉,措施精炼恰当;积极、主动、热情地接听每一位用户的来电;这是客服中心统一的服务准则和要求(如图1)。常用的服务用语有“您好、请、谢谢、请稍等、很抱歉”等等;并设定了各种场景的应对用语,如无法满足客户需求时表示歉意“很抱歉,没能帮助到您“;如客户不理解话务员的话务时,”对不起,可能是我解释的不清楚……”(根据对方的情况将重点再重复一遍或讲解的再通俗些)。虽然这仅是服务质量管理众多环节中的小小缩影,却无处不体现人与人沟通的设计之美。

一、制度、流程、规范之美——服务质量架构

中国有句老话,“不以规矩,不成方圆”。好的服务质量管理必然拥有完善的流程制度。河北移动客户服务中心将服务质量架构分为质量支撑层、提升落地层、稽核验证层三个层级,通过全面自检、专项抽检和三方测评的多维质量管理模式进行全质量管理模式,实现服务质量从标准制定->标准落实->标准执行->标准监督->标准反馈及优化的闭环管理,确保服务关键环节的专人负责、专人监控(如图2)。

同时,对各项措施的流程、方法进行整理,使之标准化,建立健全质量管理制度5个、标准工作流程10余项、一线业务解答规范300余项,作为服务质量管理工作的标准和依据。

二、执行之美——服务质量管控体系

制度和规范设计的再美,如果缺乏执行,也仅是一纸空文,那么如何保障制度和规范的落地呢?

基于服务质量架构及各部门岗位职责,中心成立了标准口径统一小组、外包项目管理小组、服务质量提升小组、一线质检小组、电话经理质检小组、全流程质检小组、客户代表投诉歧义评审小组等多个工作组,负责保障制度和规范的落地。同时统一内部控制标准和服务流程,将服务服务质量管理工作设计成管控话务员侧服务质量、管控后台支撑侧工作质量两条完整的链条,各个环节间紧密配合、相互支撑,形成客服中心内部的服务管控体系,提高热线整体服务质量。

管控话务员侧服务质量:由负责质量的主管部门牵头,开展重点规范落地的过程管控,从事后监控向事前参与转变,确保客户从话务员侧感知的服务规范一致性。主要步骤分为服务规范制定发布 ->规范落实宣贯->实施监测并传递发现问题->以周为期限发布通报->针对未达标项反馈措施并制定提升目标->规范达标情况持续跟进->以月为周期发布红头文件通报。

管控后台支撑侧工作质量:将每个岗位所涉及的制度、流程责任到人,以月度为周期开展流程制度穿越活动,每个部门抽检2项制度或流程,由“制度流程建设项目组”进行临时审计。接到通知的流程责任人需在1小时内将被审计流程各个环节所涉及的文档资料备齐,并对流程进行模拟演练,如存在缺失或不合理的地方,需进行修订或废止,制度流程审计结果计入部门绩效考核。

三、点“睛”之美——关键质量指标体系

制度规范之美、执行之美仅仅是服务质量管理体系的筋骨,接下来谈一谈体系的中枢,也就是大家都非常熟悉的关键绩效指标,它是衡量一个管理工作成效最重要的指标,即KPI,也是客观、可衡量的绩效指标。关键指标必须符合SMART原则:具体性(Specific)、衡量性(Measurable)、可达性(Attainable)、相关性(Relevant)、时限性(Timebased)。选取适合的关键质量指标和目标的制定是服务品质的重要保障。

服务质量指标并非单一的客户满意度,而质量支撑层需要做的就是回放与客户接触的整个过程及每个环节涉及的指标,通过纵向和横向双向管理形成“大质量指标联动体系”。同时采取自上而下的KPI的管理原则,从中心->部门->团队->个人进行层层分解,借助提升落地层的力量,实现服务短板改善的可落地性,形成严格的服务质量考核体系(如图3)。

纵向管理:根据不同指标的特点来设定日、周、月、季度不同监控周期,把控关键KPI的指标动向脉搏,即时锁定短板;通过绘制各项指标循环图,追溯其中奇妙的有规律的东西,用数学美来设计绘制各指标、关键项的促进关系,发现问题的根源。关联循环图(部分)示例如图4。

横向管理:一是完善外部考评机制,规范三方公司监测标准,深度剖析与竞争对手差距。二是自行开展优秀热线拨测对标工作,以月为周期,结合自身服务标准,锁定业务难点、热点制定1-2个拨测主题,与标杆省份进行拨测学习,挖掘可借鉴亮点。

四、服务之美——细节、标准、专业

强调“服务”在现代企业的根本价值,强调“口碑传播”的重要性,说起来并不是复杂的高深理论,但是能真正实践这“浅显”的道理却不容易。有了“中枢”和“筋骨”,如果没有“血肉”,给与客户的仍是冷冰冰的体验,而不是愉悦的。笔者非常赞同这样一句话:“真正的在所有细节设计上都保证全力以赴运作起来的服务体系,才能真的满足客户需求。”

为了确保客户体验的愉悦性,我们将服务质量分为基本服务规范、服务态度、沟通能力和服务技巧、解决问题能力、主动营销/挽留意识五个关键考核项,每个关键考核项又分为不同的小项,每小项设定高、中、低等不同服务标准,用于话务员质量绩效的评判。例如考察话务员的问题解决能力这一部分,虽然没有固定的服务用语,但有可参评的服务标准,话务员需在合乎服务质量测评标准的前提下为客户提供自主性服务(如图5)。

“以追求客户满意”为服务宗旨并不代表满足客户一切的需求,而是在有依可寻、有据可查的基础上为客户提供标准化服务。例如随着智能手机的普及,客户对于梦网、自有费用的争议也越来越多。客户服务中心作为对接客户的一线窗口,首先要进行标准化受理,同时积极利用专业平台做好数据信息的分类和传递。

第一,明确处理规范。客户服务中心从加强退费风险管控的角度,从“特殊客户判定标准”、“黑名单客户管理”、“立即退费的适用情况”、“退费时限”、“退费金额”和“后查证环节”六个方面对现有执行的自有、梦网、手机上网业务退费规范进行明确,补充人工服务口径和受理流程,形成《客服中心费用争议退费规范》作为统一标准。第二,成立专业团队。按照统一退费标准核实客户争议费用并进行退费处理及投诉回复,保证处理标准和答复口径的一致性。第三,优化操作平台。规范操作的有效落地取决于系统的有效支撑,通过“一键退费”系统将客户投诉的争议费用进行逐条展示,并区分类别实现退费归类,以保障退费操作的规范有序。第四,数据有效传递。客户服务中心的退费数据与财务结算部门的信息报备进行有效对标,保证被投诉的业务及费用可以有效传递至业务管理部门,为后续的业务核实和费用结算提供准确依据,更为做好问题业务的源头管理提供数据基础,从而能够有效解决客户投诉。

有了细节和标准,更须保证专业。如客户服务中心承担的移动铁通宽带业务,笔者所在中心重点在于打造“五专能力”(如图6)。

一是聘请技术专家:邀请铁通公司网络技术专家驻中心进行专业知识培训和现场指导工作。二是搭建专业环境:设置体验室,配置电脑终端、光猫和路由器完成“宽带网络测试环境”搭建,为员工提供模拟实操的设备和条件。三是成立专线团队:挑选业务精英组建“宽带集团专线”团队,负责宽带故障排障的预处理、投诉处理及装机回访工作,为客户提供统一、专业的热线售后服务。四是组织专项模拟:借助专业测试环境,协同铁通公司专家开展“宽带故障排障”专项实操演练培训,并增加现场模拟考核,确保员工学以致用。五是梳理专项手册:联合省公司、网管中心及地市公司网管支撑人员,梳理宽带故障解决方案,增加至“中国移动铁通宽带故障排查手册”,提高热线故障预处理率。

五、文化之美——“和·悦运营”

以制度、规范、执行为筋骨,以关键KPI为中枢,以细节、标准、专业的服务为血肉,仍不足够,我们还需要塑造企业之魂。企业之魂是一个企业发展历史的积淀和升华,河北移动客户服务中心把建立优秀的企业文化作为企业长久生存和发展的重要条件,形成了“和·悦文化”。服务管理结合“和·悦文化”,提倡“和·悦运营”,开展“客户满意度提升之普通话晋级活动”、“话述设计大赛”、“课题研究竞赛”等系列活动,寓教于乐,提高员工的向心力、凝聚力和竞争力。

六、未来展望

没有理想的沟通就没有个性化的服务。关于服务管理,我们需要做的还很多。今后将基于客户体验模型,优化满意度现有评价体系,尝试与潜在投诉客户的互动,优先洞察客户之声,发掘差别化的感动体验因素。通过服务质量闭环管理体系来驱动各部门短板改善,将“被动者”转化为“推荐者”,通过客户间积极的影响,提高客户价值。

作者:宋立伟 兰倩

设计美学管理论文 篇2:

新时代视角下的景观设计美学

摘 要:景观设计美学作为美学的一个分支,在设计思想日新月异的新时代已被赋予新的含义。本文将结合当今的社会背景,重新审视景观设计的美学要素,以期为设计提供一些思考与启示。

关键词:景观设计美学;回归;可持续;和谐

人类的审美活动与人类自身一样古老,这一点从考古学家发掘出的兽皮、工具、器皿等生活必需品可以看出,这些物品对于古人的实用价值大于欣赏价值,但却被精心描绘了纹样与装饰,这足以说明人类那时已把审美活动纳入了日常生活的一部分。随着语言和文字的产生,人们开始对他们使用的工具,穿着的服饰及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开始了一些解释,初步形成了审美观点和概念,并以此为雏形,形成了明确的,具有一定理论形式的美学思想。

1.景观设计美学

1.1 景观设计美学的发展历程与突出问题

中国古代的景观设计主要是造园艺术。古人崇尚“虽由人作,宛自天开”的自然形态景观。这与我国古代的社会背景与生活方式息息相关,同时也由于古代的文人将造园艺术推至鼎盛,文人多追求归隐山林的浪漫情怀。从殷商时期的“囿”到汉武帝的上林苑,古代园林规模日益变大,造园手法也逐渐成熟,至唐朝建造奢华华清宫,中国园林艺术风格基本形成。因此,可以说,中国古代的景观设计美学便是园林美学。

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欧美等工业国家急需解决城市发展问题,城市建设受“现代建筑”功能主义的影响,竞相朝着勒·柯布西耶的未来城市蓝图进军。于是许多城市建筑呈现骨牌式的千篇一律的面孔,狭窄的户外空间,具有历史文化、民俗意义的景观遭到肆意的破坏与毁灭,人与自然及社会的关系日益疏远。与此同时,我国也在追赶着“现代梦”,城市规划与建设畸形而快速地发展着。到20世纪60年代,西方人意识到了问题的严重性,开始从“现代化”的梦中惊醒,但是我国却到20世纪80年代中期才有所感悟。当时我国的城市景观设计有四方面特点。

(1)城市形象趋同,特色减弱。一些城市在“日新月异”的思想影响下,误将城市建设中的大拆大建看成是社会发展快速的标志,脱离城市所处的自然、人文环境,套用国外流行的模式化方法,一味强调所谓的城市现代化的国际潮流,而忽视了城市特色的保护和创造,致使很多城市形象雷同,千城一面。

(2)城市整体景观不协调。一方面,管理部门对城市的不同地区重视程度不同,导致不同地区的环境质量,城市风貌差异悬殊。对于重点地区不吝重金打造,而有些地区,如城乡结合部和部分老旧城区则破败不堪。另一方面,城市建筑又过于追求个性的张扬,城市形象的塑造缺乏整体思考。

(3)城市景观重形式,轻功能。城市景观规划建设过分追求表面的形式,而忽视了景观的功能作用。在城市建设中,“贪大求异”的问题突出。“大广场”,“宽马路”,“大草坪”,“大喷泉”等大而不当的城市景观泛滥,而并没有将市民对景观环境的真正需求予以足够的重视,对居民的行为活动规律缺乏研究,由市民共同参与进来的城市景观规划建设项目更少。

(4)城市传统风貌受到不同程度的破坏。城市的现代化建设在改善人们生活条件的同时,也对历史上遗留的旧有建筑和传统历史街区的风貌产生了很大冲击。

这一时期,我国的景观设计发展可以说是混乱而又止步不前的,设计风格没有明确的定位,更谈不上景观设计美学。

到了现代社会,景观设计“大跃进”式的发展情况缓和一些,但仍然存在许多严峻的问题。总结起来,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过度关注设计本身,忽视生态、社会环境问题。许多城市的景观设计过分追求景观的形式美,观赏性和表面的文化符号,求大,求新,忽略了地域的内在文化。设计缺乏思考性,经不起推敲。并由于过度追求设计效果,而破坏环境,对生态性欠考虑。

(2)盲目模仿现象严重,拿来主义。近几年,国内的建筑、景观设计都出现了盲目模仿的现象。如景观设计的地中海风格,新古典风格,托斯卡纳风格等。盲目模仿的结果就是景观建设与本土环境的不协调并由于养护不当,成本高而无法出现预想的设计效果。

(3)多地跟风建设景观大道,形象趋同,毫无特色。可以说,景观大道的兴起是我国的社会环境所特有的结果,景观大道往往是政府政绩工程的产物,各地在建设景观大道上追求的是规模上的气派,而毫不考虑当地的文化内涵和财政状况。

1.2 景观设计美学的研究对象与范围

美学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是在18世纪中叶以后,方才产生和形成起来的。但美学思想,则我国早在先秦时代,西方早在希腊时代,即已大量存在。关于美学的研究对象,不同学派的学者有不同的看法,截至如今,还没有一个统一的定论。西方美学史上曾对此有过热烈的讨论。

当代中国的美学与现代西方美学不同,西方美学在马克思主义美学产生以后,大致朝三个方向横向发展和展开,即哲学的方向、心理学的方向和艺术社会学的方向。而当代中国美学在基础美学建设的同时,应用美学也蓬勃兴起,文艺美学、技术美学、建筑美学等都在不断地以辐射的趋势蔓延开来,出现了一个良好的势头。景观设计美学便是应用美学的一种,它不同于园林美学,它顺应时代的潮流产生。

景观设计美学的研究范围包含自然景观、人工景观和人文景观。自然景观即自然界中未经人加工改造的原生态的景观;人工景观则被人赋予了更多的人的思想,经过艺术加工成为人们希望的样子的景观;人文景观所展现的是一个地域独有的文明,展示的是该地区的风土人情和历史文化。景观设计美学的研究对象是自然景观、人工景观和人文景观的美学特征与价值,生态美学及社会影响等。当今的景观设计美学与中国传统造园美学典型不同点是,现代的景观设计涵盖的范围比园林要广泛,从园到广场街道都可以运用到景观设计;另外,现代的景观设计是为多数人服务的,而传统园林,无论是东方还是西方,大多数是为少数人服务的,所以当苏州、扬州园林等名园被当作旅游景点向游人开放时,对于园主吟诗作文表达出的意境,游人总是无法感同身受。

2.创造景观之美

现代景观规划设计主要包括视觉景观形象、环境生态绿化、大众行为心理三方面内容,常称之为现代景观规划设计三要素。由此可见,景观设计美既要根据美学规律创造视觉价值,又要兼顾对大自然的尊重及对使用者心理的揣摩,而现代许多景观设计案例常常顾此失彼,带来各种缺憾。经过笔者翻看已有的资料及对现实案例的观察,试着总结出以下几点看法。

1. 加法与减法

景观规划设计的原则之一是注重对视觉美的展现,许多设计师过于注重景观的视觉价值,而使景观设计的整体性有些失衡,这种观点在国内一些经济发展良好,而文化底蕴不深的城市中体现得尤为明显。由于评审方案的甲方对于景观设计的表层现象更为关心与追求新奇的心理作用,导致许多城市景观设计内涵浅显,反而视觉景观庞杂,甚至有失章法。

景观规划设计的视觉美的创造要既有加,又有减,并且加减平衡,才会创造出和谐的景象。“加”指的是对既定场地缺失的因素适当加以补充;“减”指的是对于既定场地已饱和或过多的因素适当调整,符合需要,且不突兀。

2. 视觉美与生态美

这些年气候的异常,资源、环境的变化使人们从工业革命时期的“发达梦”中醒来,人们开始关注环境,关注我们赖以生存的家园。景观设计师渐渐将目光转向生态平衡,追求返璞归真。

经验的取得离不开曲折的探索,人们之所以现在才对自己的错误行为有所悔悟,是因为看到了生态平衡遭受破坏的恶果。在20世纪90年代初,全国上下掀起了建设的热潮,尤其是农村地区,导致原本是绿化覆盖较高的地区被不恰当地改造为现代景观,严重破坏了当地的生态完整性。

俞孔坚曾在《生存的艺术:定位当代景观设计学》中列举数据,中国每年消耗的钢铁是世界总消耗量的50%以上,水泥30%以上,但它们都被用到哪里了呢?它们被用来建设大型的纪念性广场和建筑,被用来给自然的河道衬底,用来拦河筑坝。如此这般,我们还能可持续发展吗?如果没有了生态平衡,纵使景观视觉形象美妙绝伦,功能合理,那又有什么意义呢?

3. 设计立意与审美过程

景观规划设计是一种过程的设计。景观总是在不断的体验,修改,并不断的反思才可形成对其全面客观的审美评价。也只有经过了这样一个过程,景观设计才是有内涵,经得起推敲的设计。

但是现代人生活节奏快,压力大,导致心态浮躁,总是追求表面、快速的东西,而思考得少,评价得快。这样就出现了两种结果。一是景观设计师为迎合观众,设计作品流于表面,给人以视觉冲击,却缺乏内涵;另一种便是设计师的设计思想不被理解,观赏者在景观前只停留一瞬,没有融入其中去体会,当然也不会给予积极的评价。以中国古典园林为例,曾有一时,传统园林较为流行,导致城市中的庭院会出现一块太湖石的奇异景观,想必是园主喜爱,又不通晓其内涵;苏州名园成为旅游胜地后,大量的观光游客涌向苏州大大小小的园林内,导游口干舌燥地介绍各处的寓意,游客则不以为然,转身奔向下一处。想想看,园主造园时斟酌再三,边住边修改,几经反复,而后妥帖,岂能几句讲解,几分停留就能了解其寓意。

3.小结

景观设计艺术是一门生动地反映人与自然关系的艺术。景观设计美学则是评价人与自然,人与建筑,建筑与自然和谐与否的一杆标尺。新的时代赋予了景观设计美学新的使命,设计师也应与时俱进,尊重自然,尊重文化,创造美的景观。

参考文献:

[1]《美学新论》,人民文学出版社,2006年版,蒋孔阳著

[2]《城市美学与景观设计概论》,高等教育出版社,2008年版,段汉明编

[3]《景观中国》,《谈城市景观的塑造》2003年,孙凤岐

[4]《美学基础》,华南理工大学出版社,2006年版,唐孝祥主编

作者:李 妍

设计美学管理论文 篇3:

设计之美

摘  要:以设计美学的理论方法为依据,解析洛可可设计集团“上上签”的牙签盒设计作品,找出该设计成功的背景与原因,为新的产品开发设计提供理论上的借鉴指导。以设计美学的理论知识为基础,通过多维性审美视域的方法去研究以天坛剪影为基本符号的“上上签”牙签盒所展现的设计美学,论证后现代语义的符号学在产品设计中的表现方式。“上上签”包含了中国人对祈福文化的深层次表达,以创新的设计方式弘扬了中华民族的美学文化,散发出中国哲学式的设计之美,渗透着一层厚重的象征意义。

关键词:设计美学;上上签;后现代语义;祈福文化

从原始巫术活动到现代的寺庙求签卜卦等祁福仪式,一直伴随中国人民的日常生活。中国古代最高级别的祈福行为当属封建统治阶级的祭天拜地仪式,因为通过祭天不仅可以巩固皇权,更可以作为一種政治手段来运用,所以祭天拜地仪式一般只有皇家有权举行。中国古建筑天坛祈年殿则是明清统治阶级祭天拜地的专用场所,它代表着中国最正统的祁福文化,该建筑按照“敬天礼神”的思想设计而来,殿为圆形,象征天圆;瓦为蓝色,象征蓝天,代表着皇家至高无上的权利与地位。中国式的美学思想被其完美地表现出来,可以说是中国传统美学文化载体的巅峰之作。洛可可设计集团名为“上上签”的牙签盒产品设计以天坛剪影为基本符号,运用后现代语义设计手法,通过对天坛多维性视域下的观察设计而来,承载着中国传统的设计美学理念,蕴含着现代“少即是多”的设计法则,展现了东方大国的风雅情怀。本文以“上上签”为例,从文化、材质、色彩、功能、形式等多维性的审美视域角度去分析它的设计之美,以及它所蕴涵的深层次文化意义。

一、浅论“上上签”的故事

“上上签”并非指寺庙中求签卜卦的法物,而是指洛可可设计集团的一款随身携带的、用以盛放牙签的牙签盒,2008年北京奥运会餐饮业高级定制物品之一,获得了海内外各界人士的一致好评。在日常生活中,牙签是餐桌上的必备物品。或方、或圆的牙签盒里总是装满了大把牙签,用完餐后随手就能取出使用,因此人们往往不会珍惜它。对于孩子来说,牙签的尖锐设计有可能导致他们被刺伤。“上上签”的作者带着这些问题出发,从古代的签筒获得灵感,设计了名为“上上签”的牙签盒,这个牙签盒有别于市场同类产品,因为它只有7根牙签,而且取出之后就很难再放回去,这种设计也解决了牙签的浪费与卫生问题。“上上”在中国的说文解字中意味着最好的东西,设计师希望能够用产品的概念去描述东方人风雅的生活方式;通过产品的外观造型设计,设计师提倡习惯使用牙签的人群随身携带牙签盒,借此改变生活中随取、随用、随丢的习惯,从而参与社会环保。

二、“天坛”的文化背景

天坛建于明朝永乐十八年(公元1420年),天坛主建筑物——祈年殿,是一座具有鎏金宝顶三重檐的正圆形大殿,直径长32米,高达38米,通过28根楠木大柱与36块相互衔接的榜、桷支撑着三层连体的殿檐。这些大柱有不同的象征意义:中央4柱称作通天柱,代表着春、夏、秋、冬四个季节;中层12根金柱,代表12个月份;外层的12根檐柱,代表12个时辰;中外层24根相加代表中华民族传统农耕文明中的24节气;三层相加总共28根,代表中国古代天文学中的28星宿;加柱顶8根童柱,是为36天罡,代表古代中华民族对北斗的崇拜之情;宝顶下的雷公柱,代表着皇帝一统天下。天坛建筑总的设计思想为突出天空的辽阔与高远。

三、多维性审美视域下的“上上签”

多维性的审美视域是指从多个维度去观察、分析一个物质产品所展现出的设计美;包括物质产品设计背后的文化内涵、材质种类、色彩构成、功能形式等。设计作为生活中的艺术,属于实用艺术的范畴,它是带着一定的目的而出现在人们视野中的;物质产品的技术美更多是对设计制作产品中技术性的强调,因此这种技术美是区别于多维性视域下其他的审美维度;本文以多维性审美视域对“上上签”的材质、色彩构成以及功能形式等进行解析,争取找出“上上签”获得广泛关注的原因。

(一)“上上签”的色彩美

颜色是引起人感官反应的构成元素,它能通过眼睛直达人的大脑中枢,表现力极强,为人的感官世界增添丰富的形式要素。“上上签”在颜色上运用中国红与庄严黑的颜色搭配。一直以来红色都是中华民族传统的喜庆颜色,无论是结婚还是庆典,都是不可或缺的主要色彩之一,给人一种热情、充实、幸福、温暖的感觉;黑色在中国受欢迎可以追溯到秦朝。黑色作为中国历史上第一个中央集权制国家的国色,就连秦始皇的龙袍也是以黑色为主要色彩;黑色往往给人一种神秘、严肃、庄重的感觉,无论什么色彩与其搭配,都能取得赏心悦目的良好效果。在“上上签”的颜色上红与黑的搭配,既给人一种喜庆吉祥的心理感受,又给人严肃、庄重的情绪;通过这两种中国人喜爱的传统颜色,展现了“上上签”的色彩美。

(二)“上上签”的功能美

功能美是设计审美中最本质的要素,是设计美学的核心,是贯穿整个设计美学的重要主线,是产品最直接的表达方式以及最基本的形态和使用价值,也就是人们常说的实用性。在史书《管子·乘马》中曾记载:“工,治容貌功能,日至於市”;《汉书·宣帝纪》也记载道:“五日一听事,自丞相以下各奉职奏事,以傅奏其言,考试功能。”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以及设计工作中,功能指效能、功效,趋于实用性,显现在与生活本身直接接触的产品中;产品的适用性是设计功能美的内在本质之一,是产品生命力所固有的价值体现,在产品设计的功能美中有一种符号功能,即通过这个设计作品,人们能够获得一个基本的信息认知和身份象征、地位阶层等心理认知功能;“上上签”的造型符号来源于代表着中国文化载体的天坛祈年殿的轮廓。因此它还包括祝福、身份尊贵等隐性含义。天坛代表着皇家至高无上的地位,亦是中国古文化的载体;设计师采用天坛轮廓的外形,一方面象征着美好的祝福意义,另一方面又象征着使用者的身份地位。这种简洁大方却又不失内涵的设计表达,不仅代表了中国传统的祈福文化,而且达到了传递中国美学文化的功能,实现了使用功能与文化功能的统一。

(三)“上上签”的形式美

形式美是设计审美最直观的要素,简言之即产品的样子和构造。史书《南史·颜延之传》中曾记载道:“及建武即位,又铸孝建四铢,所铸钱形式薄小,轮廓不成。”这里所讲的“形式”就是指钱币的外形轮廓。在设计工作中,点、线、面、造型、色彩、空间结构等是构成设计产品形式美最基本的要素。通過对这些构成要素的罗列组合,能够给予观赏者愉悦的美感体验,甚至给观赏者带来强烈的视觉冲击。“上上签”以长方体为基本形状,简洁实用,通过底部天坛轮廓向上推动即可打开取出牙签,操作简单方便,牙签尖端放入内部件预制圆孔内,一根牙签对应一个圆孔,并且容易取出却很难放回,这种巧妙地结构设计,成为其重要的卖点之一。设计师通过运用后现代语义的符号学表述中国式的人文情怀。颜色上传统的红黑搭配,弥漫着深厚的中国式祈福情结,红色的内屉被视为中国祈福文化的心里皈依,诸如红色的宫墙、红色的灯笼、红色的春联等都是中国人的情结所在。

四、结语

“上上签”作为2008年北京奥运会餐饮业的高级定制物品,不仅充满了人文精神,更是完美地诠释了中国传统设计美学深层的哲学意义,因而使其能够在众多定制物品中脱颖而出,获得人们的广泛关注。洛可可“上上签”承载着设计师的精神境界,以中国文化载体天坛祈年殿为设计来源,运用后现代语义符号学原理,结合中国传统设计美学理念,以简约而不简单的设计手法,表达了传统的中国祈福文化,弘扬了中国现代设计之美,赢得了社会大众的喜爱,是一款极其成功的餐饮定制物品;其独特的设计理念,为传统文化创新提供了借鉴的例子,也为中国未来的创新设计指明了前进的方向。

参考文献:

[1]钟蕾,李杨.文化创意与旅游产品设计[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15:73.

[2]陈丽伶,于辉,陈登凯.陕西社火马勺脸谱在现代设计中的应用[J]西北工业大学学报( 社会科学版),2011(1):48-51,62.

[3]赵倩,武珊.从极简模式到文化叙事:谈数字化产品造型的创新[J]美术教育研究,2011(12):78-79.

[4]骆潇.贾伟:工业设计最缺管理类研究类人才[J].职业,2009(7):15.

[5]姬鹏,黄智宇.中国传统艺术审美对当代设计的影响:对产品与传统审美思考[J].大众文艺,2011(17):79.

[6]任杰.探析形式美在招贴设计中的运用[J].设计,2016(17):66-67.

作者简介:李伟,广西艺术学院文化创意产品设计研究生。

作者:李伟

上一篇:质检年终总结(精选2篇)下一篇:评职称工作总结(精选2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