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科院科技创新论文

2022-04-17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第十五届中国绿色食品博览会交易17.98亿元11月6日至9日在上海举办的第十五届中国绿色食品博览会总交易额17.98亿元,意向金额25.1亿元,比上一届分别增长30.3%和35.7%,其中外商签约额3000万元,意向金额980万元。今天小编为大家精心挑选了关于《农科院科技创新论文 (精选3篇)》相关资料,欢迎阅读!

农科院科技创新论文 篇1:

中国农科院启动科技创新工程试点

据中国科学报,近日,从中国农业科学院获悉,农科院科技创新工程2013年第一批试点研究所遴选结果公布,首批共选定作科所、植物所、蔬菜所、牧医所、加工所、资划所、水稻所、棉花所、油料所、哈尔滨兽医所、农机化所等11个研究所及112个科研团队进入科技创新工程试点。这标志着中国农科院科技创新工程试点工作正式拉开帷幕。

据悉,根据财政部和农业部联合批复的实施方案,中国农科院科技创新工程共分三个阶段逐步推进。其中,第一阶段为3年试点探索期,主要任务是开展机制创新,优化资源配置,逐步建立以绩效管理为核心的新型管理制度,为科技创新工程后两个阶段的实施奠定坚实基础。

为推进科技创新工程试点工作,中国农科院专门成立了科技创新工程战略咨询委员会和管理中心。第一批试点研究所的遴选工作,经过初审、专业评审、综合评审三个环节,对农科院28个申报研究所在学科定位、重点研究方向、科研团队组建、首席科学家等方面进行严格的评审和把关。第二批和第三批试点遴选工作将分别于今年下半年和明年下半年展开。

农科院科技创新论文 篇2:

行业和政府动态

第十五届中国绿色食品博览会交易17.98亿元

11月6日至9日在上海举办的第十五届中国绿色食品博览会总交易额17.98亿元,意向金额25.1亿元,比上一届分别增长30.3%和35.7%,其中外商签约额3 000万元,意向金额980万元。

据介绍,由中国绿色食品发展中心和上海市农业委员会共同主办,中国绿色食品协会、农业部农产品质量安全中心、中粮集团协办,上海市绿色食品发展中心和上海农业展览馆共同承办的本届绿博会遵循务实节俭办展会的原则,围绕“展示成果、促进贸易、推动发展”的目标,以展示我国农产品质量安全工作和绿色食品事业发展成果,树立绿色食品品牌形象和培育绿色食品市场为宗旨,集中展示了33个参展团和1 084家企业的3 489个产品,涉及粮油、果蔬、畜禽、水产、乳制品、茶叶、饮料等,不仅吸引了一批国内大型超市、批发市场、星级酒店、餐饮企业、食品商店、行业商会到会洽谈订货,还为学校、政府机关、军队、国有大型企业等单位的食品集团采购提供了便利。

中国绿色食品发展中心副主任陈兆云告诉记者,近10年来我国绿色食品总量规模越来越大,质量水平越来越高,获得批准使用绿色食品标志的企业和产品数每年分别以11.7%和12.7%的速度增长,截至10月31日,绿色食品企业总数达到8 679家,产品21191个,质量抽检合格率一直保持在99%以上;全国有效用标的农民专业合作社数量快速增加,截至2013年底,农民专业合作社占绿色食品获证主体的1/4以上,达到2 162家,产品4 251个。绿色食品品牌影响力也越来越强,不仅消费者对绿色食品的认知度超过了80%,正日益成为日常食品消费的首选,而且创办于1990年的中国绿色食品博览会,影响也越来越大,效果越来越好,已成为了宣传我国绿色食品产业发展成果的重要窗口,展示绿色食品品牌形象的重要舞台,促进绿色食品厂商合作、产销对接的重要平台。

(摘编自:农业部网站 日期 2014-11-13)

中国农科院科技创新工程第三批试点研究所选定

日前,中国农业科学院科技创新工程第3批试点研究所遴选结果经院常务会审议通过,并正式批复,将于2015年启动实施。

据悉,中国农科院对第3批试点研究所的遴选工作非常重视。遴选工作开始前,院领导班子分别带队到相关研究所开展调研和指导,检查督促各研究所做好申报准备。按照院领导要求,第3批试点研究所遴选遵循严格把关、宁缺毋滥的原则,经过初审、专业评审、学科审定和综合评审四个环节,确定了10个研究所、122个科研团队进入创新工程试点。至此,中国农科院科技创新工程试点研究所及科研团队遴选工作已全部结束,全院共有32个研究所及其315个科研团队进入试点。

2015年,中国农科院科技创新工程将重点开展试点期绩效考评工作,对各试点研究所和科研团队试点期的绩效目标任务完成情况进行考核评估,初步形成以绩效管理为核心的新型管理制度,推动科技创新工程进入调整推进期(2016-2020年)。同时,将进一步探索完善机制灵活、责权明确的协同创新机制,围绕国家战略和产业重大需求,组织跨学科集群、跨学科领域、跨研究所的优势力量,开展区域发展类、产业发展类和基础研究类协同创新试点,努力解决一些影响我国农业农村经济长远发展的前瞻性、基础性、关键性科学和技术问题,着力培育一批重大学术型和实用型成果,引领和支撑现代农业健康快速发展。

经过近2年的试点探索,中国农科院科技创新工程各试点研究所面向国家战略和产业需求,重新调整优化学科布局,打破传统体制机制,建立充满活力的科研创新团队,引导科研与生产实际需要紧密结合,充分发挥科研人员的创造力。中国农科院的国家公益性科研定位更加明确,发展方向更加清晰,束缚创新的体制机制逐步破除,改革创新的思想观念有了较大改变,形成了想发展、谋创新的良好局面。

(摘编自:中国农业科学院 日期2014-11-15)

第二届北京国际宠物用品展在京举办

11月18日,第二届北京国际宠物用品展暨京沪流浪动物爱心救助公益大联动新闻发布会在北京国际会议中心召开。据悉,“第二届北京国际宠物用品展览会”将于2015年4月16日至19日在北京·中国国际展览中心(老馆)举行,展出面积为20 000平方米,预计参展企业500家,参展品牌1 000余个,计划邀请30 000名观众的到会。

第二届北京国际宠物用品展将是一次行业上下游企业的大聚会,欢迎国内外宠物用品代理商、批发市、零售商、网络零售商的关注、垂询及莅临展会现场。

(中国动物保健 日期 2014-11-19)

亚洲猪病防控项目研讨会在京召开

11月18-20日,农业部兽医局与联合国粮农组织(FAO)、世界动物卫生组织(OIE)在京联合举办“亚洲猪病防控项目研讨会”。农业部兽医局局长张仲秋、OIE科学技术部杰瑞欧(Gerorio)博士、FAO驻华代表处米西卡(Misika)博士出席会议并致辞。

随着经济全球化进程不断加快,动物及动物产品国际贸易日趋频繁,动物疫病跨区域、大范围传播风险加大。为保护我国生猪养殖产业健康发展,2013年以来,我国通过OIE动物卫生与福利基金会资助并倡导OIE在亚洲地区开展猪病防控项目,旨在提高区域内猪病防控和诊断能力,了解境外特别是周边国家动物疫病情况,将防控关口前移,提高外来疫病应对能力。

张仲秋在会上表示亚洲区域猪病防控项目的启动将为区域猪病防控提供新的契机,必将进一步加强亚太区各成员国的工作联系,促进各成员间的相互了解、沟通协调,推进亚太区域猪病防控工作,并为全球动物疫病防控工作做出贡献。会上,FAO、OIE有关专家和各国代表就亚洲地区主要猪病流行状况、防控和科研进展内容进行了交流,并深入讨论了亚洲区域猪病防控项目的未来工作内容。

本次研讨会由中国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承办,来自农业部兽医局、中国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的代表和FAO驻华代表处、亚太区代表处和OIE总部、亚太区代表处、东南亚次区域代表处,以及日本、韩国、东盟十国等10余个国家和地区的代表参加了会议。

(摘编自:农业部 日期 2014-11-21)

农业部办公厅关于公布

2014年畜禽标准化示范场的通知

农业部办公厅关于公布2014年畜禽标准化示范场的通知 :

各省、直辖市、自治区及计划单列市畜牧(农业、农牧)厅(局、委、办)、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畜牧兽医局、黑龙江农垦总局畜牧兽医局:

按照《2014年畜禽养殖标准化示范创建活动工作方案》要求,各地高度重视,积极动员,加强培训,认真验收,按程序组织报送了畜禽标准化示范场名单。根据各地上报情况,共确定北京九鼎良种养殖有限公司等347家企业为2014年农业部畜禽标准化示范场(具体名单见附件)。请各地按照要求颁发标牌,同时强化对标准化示范场的监管与指导,切实发挥示范带动效应,加快推动现代畜牧业建设。

附件请到农业部网站下载http://www.moa.gov.cn/zwllm/tzgg/tfw/201411/t20141125_4251996.htm

(摘编自:农业部网站 日期 2014-11-26)

国家多部门召开会议 确保病死畜禽处理无害化

农业部、国家发展改革委、公安部、财政部、中国保监会今天联合召开病死畜禽无害化处理机制电视电话会议。会议要求,各地区全力推进病死畜禽无害化处理机制建设,努力确保病死畜禽基本实现无害化处理,从根本上解决随意抛弃病死畜禽的问题。

农业部部长韩长赋表示,建立病死畜禽无害化处理机制,是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迫切需要。对生猪调出大县和年饲养量在5 000万只以上的家禽养殖大县,原则上每个县都要建立专业无害化处理场。所有规模养殖场户,都要通过自建设施或委托处理纳入无害化处理体系。各地要立足本地实际,进一步细化实化政策措施,促进畜禽养殖业转型升级,不断提高标准化、规模化养殖水平。

(摘编自:经济日报 日期 2014-11-26)

农科院科技创新论文 篇3:

国家“华北地区节水保粮”协同创新行动启动

6月17日,由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环境与可持续发展研究所牵头组织的国家“华北地区节水保粮”协同创新项目在石家庄启动。这是中国农科院科技创新工程继“南方稻米重金属污染综合防控”“东北黑土地保护”后启动实施的第三个区域性协同创新行动。中国农科院党组书记陈萌山出席会议并讲话。

据该项目组负责人、中国农科院环发所研究员王庆锁介绍,自上世纪80年代以来,我国华北地区地下水已经处于超采状态,造成了地下水位快速下降,地下水漏斗不断扩大,引发了地面沉降、地裂缝、海水入侵和湿地面积减少等一系列生态环境问题。“华北地区节水保粮”协同创新项目将针对华北地区水资源严重短缺、降水不能满足现行的种植制度,地下水超采严重、水资源浪费等问题,以减少地下水开采为导向,以水资源可持续利用为目标,以提高水资源利用率和作物水分生产力为核心,以主要作物高效用水和区域整体解决方案为主线,组织京津冀鲁豫等五地的55家农业科研院所260余名科研人员,从宏观政策、科学技术与生产应用等3个层次开展联合攻关,为政府部门决策提供科学依据,为水资源高效利用提供技术支撑,为区域农业高效用水提供可落地、可复制、可推广的技术模式,促进华北地区农业可持续发展。

上一篇:关于工作情况总结(精选2篇)下一篇:建筑公司年终总结(精选2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