干部选拔任用试题

2022-12-22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第1篇:干部选拔任用试题

干部选拔任用制度研究:1979~2019

[摘 要]改革开放以来,基于中国共产党选人用人的政治实践,干部选拔任用制度研究经历了起步、发展与深化三个阶段。1979年至1989年属于思想大解放背景下的研究起步阶段,研究内容具有强烈的批判性,研究目标指向政治体制改革,研究方法偏向比较方法。1989年至2012年属于市场经济条件下的研究发展阶段,学界注重竞争性选拔制度研究,思维和方法呈现多元化,主要从经济增长、官员政绩的视角去研究干部选拔与晋升。2012年至今属于全面从严治党形势下的研究深化阶段,反思了竞争型民主选拔的理论与实践,探究干部能上不能下的难题,并关注干部选拔之后的“为官不为”现象。纵观40年来学界的研究成果可以发现,干部选拔任用制度研究的政治性较强而科学性较弱,检视性较强而前瞻性不够。未来的研究需要弥补当下的不足,不仅要善于在已有的实践基础上宣传、总结和提炼,还要善于对未来的改革进程进行设计、判断和预测。

[关键词]改革开放;干部选拔任用;思想解放;市场经济;从严治党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社会面貌发生了深刻变化,上层建筑领域也取得了巨大成就。在干部选拔任用制度建设方面,废除了领导干部终身制,实施干部“四化”方针,探索了竞争性选拔制度,整治为官不为现象。同时,伴随着实践发展而进行的理论研究取得了丰硕成果。在干部选拔任用制度研究方面,自学界发表第一篇论文的1979年至今已40年。在这期间,干部选拔任用制度研究总是与中国共产党选人用人的政治实践相伴随,并受到中央治国理政方针的深刻影响。

“为政之要,莫先于用人”,同样,用人之道也能反映出政治之如何运行。通过对选人用人机制研究的历史梳理,可以深刻理解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政治变迁。

本文以代表性文献为基础对干部选拔任用制度研究进展进行学术意义上的盘点与回顾,不仅是对过去干部制度理论与实践的阶段性总结,同时隐含着对干部制度发展的未来期盼。

一 、研究起步阶段(1979~1989)

改革开放新时期,在“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思想路线指引下,理论界开始反思新中国成立以来的干部制度,并提出相应的改革对策和建議。

纵观这一时期的研究成果,可以发现以下三个特点。

(一) 研究内容具有强烈的批判性

刚经历过“文革”的动乱与桎梏,虽然迎来了“科学的春天”,呼吸到了改革开放的新鲜空气,但与大多数普通人一样,学者们的心中还在“隐隐作痛”。特别是那些曾受过迫害的知识分子,在宽松的学术氛围中,用具有理论性的文字来褒贬时弊。尽管说理论研究要坚持科学立场,但个人的学术观点和对策建议多少会受到情感左右。他们严厉批判传统体制的弊端,文字铿锵有力,观点深刻尖锐。一方面,看到了干部终身制的危害。主要体现在:权力过分集中,家长制盛行,个人独断专行的作风恶劣;容易出现新的“个人迷信”;领导人员严重老化,思想僵化,害怕改革;干部只能上不能下,只能进不能出,只能当官不能为民;机构臃肿、重叠、层次繁多,冗员充斥,工作效率低下,官僚主义、文牍主义日益严重[1]。另一方面,指出了任命制的许多弊端。因为任命制的存在,干部只对上负责不对下负责,导致许多机关都不同程度地存在着领导班子过于庞大、领导干部过多、机构臃肿、人浮于事的状况[2]。甚至给那些党风不正的领导搞任人唯亲大开方便之门,而思想好、作风正、有真才实学、善于管理、能够开创新局面的干部反而晋升不上来[3]。

在此基础上,有学者明确提出选举制的改革方向,认为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在政治上有利于广开言路,促进政治民主化;在组织上有利于广开才路,促进干部队伍的年轻化、专业化、知识化;在经济上有利于社会生产力的发展,促进社会主义现代化[4]。同时辩证地认为:并不是所有的单位、所有的职务都适宜实行选举。但即使那样,也要建立和完善对干部的考试制度、考核制度、监督制度、奖惩制度和罢免制度,并且试行定期的民意投票,借以对领导干部的工作进行群众性的评定和考核[5]。

(二)研究目标指向政治体制改革

1980年邓小平发表《党和国家领导制度的改革》,详细例举了在党和国家领导制度、干部制度方面存在着官僚主义、权力过分集中、家长制、职务终身制和特权现象等弊端,旗帜鲜明地指出其根源,要求加快对党和国家领导制度的改革。这虽是一篇主要关于组织人事制度改革方面的重要讲话,但普遍被认为是“开启和指导中国政治体制改革的纲领性文献”[6]。

在全党上下达成共识并齐心协力进行制度改革的大背景下,理论界开启了干部制度研究的良好局面。将干部制度改革视为政治体制改革的突破口[7],纷纷积极建言献策。有学者甚至提出改革步骤的具体设想:实行职位分类、执行职位规范;建立国家机构编制法规,建立和健全我国的行政法、行政诉讼法和行政法庭;实行国家机构职位的全员选举任期制、聘任任期制、考任任期制和聘用任期制;建立健全严格的考核、监察制度,建立和强化独立的选聘、考任监督机构;建立社会性的待聘人才库、职业介绍仲裁机构,建立健全符合我国国情的人员流动制度[8]。

1986年邓小平指出:“我们所有的改革最终能不能成功,还是决定于政治体制的改革”,“只搞经济体制改革,不搞政治体制改革,经济体制改革也搞不通,因为首先会遇到人的障碍”[9](P164),而这里“人的障碍”就出在干部制度上。既然已经普遍认识到要改革干部制度,特别是改革当时的干部终身制,那么就要考虑如何推选新人。在中央提出新干部“革命化、年轻化、知识化、专业化”的选拔标准的同时,理论界加强了对干部“四化”的研究[10]。

(三)研究方法偏向比较方法

在过去一段时期里,由于社会科学研究被中断,包括法学政治学在内的规范化研究在改革开放之后才刚刚起步,不少学者都是基于自己的经验感觉而写作,谈不上有严谨的科学方法。而在思辨性和理论性较强的文章中,学者们则多采用比较方法。

关于国别比较的研究成果较多。主要观点有:我国干部管理方式的特点是单一化和封闭性,西方国家官员管理却呈现出多样化与开放化[11];西方文官考试的公开性、平等性和客观性,虽然体现了西方资产阶级的民主精神,但其民主化和法制化的精华值得我们学习[12]。还有学者重点研究了英国、美国、法国的文官制度,认为这些发达国家特别强调工作效率、讲究量才录用和注意发挥每个人的潜力,这些正是我国干部制度改革的未来方向[13]。

除此之外,通过任命制与选举制的比较后发现,“在革命战争年代,在革命胜利的初期,由于条件限制,无法进行选举,这种任命制,当然是必要的,它对保证我们革命的胜利和政权的巩固曾经起过极大的作用。但是在今天,如果对这种制度不进行必要的改革,那就不能适应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需要了。”[5]通过对老干部和年轻干部的比较,得出要坚决废除干部终身制的结论[14],并要求组织部门“大胆起用一代新人”[15]。通过“人治”和“法治”的比较,有学者提出“必须实现指导思想上的转变,确定选拔干部的科学标准和科学方法,并使之制度化、法律化”[16]。同时,有学者敏锐地发觉,在干部管理特别是干部考核中,“注重实绩”始终是一条原则,这也是“德才兼备,任人唯贤”的体现,实绩原则或者说政绩原则与“四化”方针是辩证统一的关系,要从干部的文化素养与德才的內在联系上去深刻理解和把握实绩原则[17]。

二、研究发展阶段(1989~2012)

1992年邓小平提出了“三个有利于”标准,旗帜鲜明地指出要发展市场经济,而且要求“不争论”(不争论姓“资”姓“社”,后也被泛指不争论原则性的政治问题)。在此背景下,《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工作条例》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务员法》相继实施,干部选拔任用进入法制化和规范化时期。

同时,由于市场竞争原则在政治领域的渗透,学界的新一轮研究成果呈现出相应的时代特征。

(一)研究内容深受市场经济的影响

一是政绩考核成为研究热点。20世纪80年代,中央规定从德、能、勤、绩四个方面进行考核,这段时期的考核有两个特点,即针对领导干部,同时处于试点阶段。理论界对此关注较少。直到20世纪90年代,研究干部考核的文献逐渐增多。在“发展是硬道理”的主流意识形态指导下,各级党政干部都需要集中精力发展市场经济。在这一背景下,哪些领导干部能够推动经济发展,哪些领导不能胜任改革要求,成为干部考核的重要内容。考核什么?怎样考核?谁来考核?这些都成为学者的关注内容。讨论最多争论较大的还是在GDP考核上。学者们普遍认为要把GDP放在干部考核的合适位置,以引导干部创造实实在在的政绩[18]。在科学发展观的指导下,绿色GDP概念被提出来,要求各级干部在强调经济增长的同时,坚持发展的可持续性,关注百姓的幸福或福利[19]。但是,“绿色GDP”作为考核指标尚不成熟,因此这一提法在当时遭到了质疑[20]。

二是公开选拔制度研究进入学者视界。商品经济中的竞争意识、权利观念和平等思想逐步深入到其他领域后,干部管理制度中主张竞争的呼声也越来越高[21]。随着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目标的确立,干部选拔制度中适当引入竞争被认为是必然的规律与趋势。20世纪90年代初,《领导科学》《党建》《瞭望周刊》等相继介绍了无锡、淄博、信阳、宁波等地公开选拔领导干部的实践经验。理论界普遍认为“公开选拔领导干部是一项全方位的系统工程,需要具备与之相应的政治、法律、思想等各方面的前提条件,而这些前提条件的成熟程度,又有赖于市场经济的发展程度。”[22]其他许多地方也纷纷对竞争性选拔制度进行试点,相关组织部门人员撰写了一些经验性文章,分析了困境和障碍。在政策的鼓励和支持下,广大基层地区出现了公推公选和公推直选等新的创新实践[23]。

(二)研究思维和方法呈多元化趋向

这一时期理论界从各个学科的不同视角对干部选拔进行研究,除传统的党史党建学科之外,还涉及政治学、管理学、经济学、社会学、心理学等其他新兴学科。就研究方法来看,政治学和公共管理学的研究注重定性的逻辑推演;经济学、社会学的研究注重实证的个案分析或量化分析;心理学的研究多数是从技术层面进行指标设计与验证[24]。

首先,随着制度经济学的兴起,制度变迁理论与方法渐成流行趋势。通过历史地审视干部选拔任用制度变迁历程,可以深刻揭示这一制度演变的规律。理论界分析了政绩、机遇、关系等三个影响干部职务升迁的主要因素,并以此为基础对完善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任用机制进行了研究[25]。在这一方法的应用下,“干部国家”概念被正式提出,并被视为一种支撑和维系国家权力结构及其运行的制度[26]。

其次,数据统计分析方法得到应用。通过对1998年~2007年全国920位市委书记简历分析后发现,领导干部职业路径可以分为基层成长、高层下派、混合型路径三类。随着干部选拔任用制度的完善,领导任职之前的轮岗次数增加,混合型职业路径干部比重增加[27]。从代际流动视角分析五十多年的干部流动数据后,发现家庭背景对干部地位获得具有积极影响,精英地位也存在代际承袭现象,干部、知识分子的后代通过入党、升学这两个中间机制在干部选拔中占有明显优势[28]。

再次,田野调查方法一度十分盛行。通过对某省委党校部分学员进行问卷调查发现,社会网络资本在干部职业地位获得过程中确实起着重要作用[29]。有学者利用在县级机关挂职锻炼的机会,对该县县级党政干部职务(岗位)晋升进行了多角度、多层次、全方位的考察和研究,从该县干部结构构成、来源出身、发展轨迹,以及晋升的政绩模式与关系模式进行了全面细致研究,为学界提供了翔实的第一手资料和全面的基层干部图景。

(三)从经济增长、锦标赛模式的视角研究干部选拔与晋升

这一时期各个学科的学者纷纷加入干部选拔研究当中,影响较大的是经济学者。他们主要集中于对干部选拔或官员晋升评价的关注,这是因为经济增长与官员晋升的关系问题一直是经济学的研究热点。由于他们热衷于领导干部政绩评价与实现晋升两者之间关系的探讨,逐渐形成了一类所谓“解释中国经济增长的政绩锦标赛”的研究流派。

晋升锦标赛作为中国政府官员的激励模式,是中国经济奇迹的重要根源。为了获得政治晋升,下级官员必须遵从上级制定的政策目标。上级政府通过相对绩效考核方式,制造了下级政府“为增长而竞争”的强大激励。这种以经济增长为基础的政治锦标赛在中国广泛存在。但由于晋升锦标赛自身的一些缺陷,尤其是其激励官员的目标与政府职能的合理设计之间存在严重冲突,正面临着重要的转型[30]。在官员晋升锦标赛模式被提出后,越来越多的学者对这一理论进行持续关注和深入研究,使其内涵得到丰富与发展,在解释经济增长与官员晋升问题上显得更为有力。随着对官员变更制度中经济考核指标的弱化,中国经济增长中的政策因素和政策风险显著减弱。近些年学界的许多研究表明,围绕着经济增长与官员晋升的相关理论一直争论不断[31]。或许是出于对争论声音的回应,部分学者从内涵和外延上对“晋升锦标赛”理论进行了扩展和延伸,除经济因素外,把政治因素、社会因素等纳入进来,分析这些因素对官员晋升的综合作用,这又被看作是对“晋升锦标赛”理论的一种再修正。无论如何,这都应该是一种经济学框架内的广义政绩模式,只是说政绩不仅仅指“经济绩效”,还有政治绩效、社会民生绩效和环境保护绩效等。

三、研究深化阶段(2012年至今)

2012年党的十八大召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随着全面推进深化改革和全面推进从严治党战略的实施,理论界也迎来了研究的深化阶段。这一阶段的研究内容体现着鲜明的政治性和时代性特点,即理论研究密切服务于党的方针政策。虽然一如既往地注重理论研究,但更重要的是解决现实问题。这一阶段的研究正在进行中,有逐步深化之趋势。

(一)反思竞争型民主选拔实践和民主选拔理论

一是表现在对竞争型选拔制度改革实践的反思方面。随着干部人事制度改革步伐的加快,通过一线招考、公开遴选等形式培养和选拔了一大批地方和基层干部,但也出现了许多“火箭提拔”的违规乱纪行为或其他用人腐败现象。即使有些完全符合制度规范,但在执行中出现了问题。这说明,过去一段时期将竞争性选拔视为“灵丹妙药”,作为选拔干部的唯一方式,这不仅会伤害实绩与能力突出但不善考试的干部的积极性,也会助长干部队伍不踏实工作、人浮于事的不良风气[32]。

二是这些问题的出现促使学者们不得不反思竞争性的民主选拔制度。一味照搬竞争性民主制度容易导致治理失败,因此有学者提出构建一种基于中国经验的共识民主模式,作为多数决民主的一种替代模式[33],并在设计“科学化”制度的过程中做好相应的预防举措[34]。有学者注意到了传统政治的有益成分进而提出“新贤能政治”,并认为在干部选任体制上要推进民主选拔与民主选举有效衔接与深度融合[35]。但这一提法遭遇了反对之声,认为贤能政治不仅固化了官本位体制,且缺乏可操作性与可持续性,并以其“实质正义”观念背离了民主程序[36]。尽管持有批判性的反思,但更多学者认为对竞争性选拔制度不能一概否决,而是要进行修正和完善,使干部选任与本国的国情和政治文化传统相适应[37]。在具体层面上,好干部的选拔应该从实践认知、目标定位、制度层面以及应处理好的几对关系上进行研究,从而构建完整的选拔链。同时要在提高竞选制度的统一性、系统性上下功夫,提高考评的科学性,降低竞选的成本,防止由于权力开放带来的金钱与权力的结合[38]。除此之外,有学者提出要规范干部任用提名制度,建立并完善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初始提名责任制[39]。

(二)探究干部能上不能下的难题

从实际而言,20世纪80年代废除领导干部终身制就是解决领导干部能下的问题。自从干部年轻化政策实施后,干部自下往上的晋升雖然很难,但途径还是比较畅通,并没有制度上的障碍,即使不能升迁,也不会下降,只要没有过错就可以保证在原位置上退休。但是,经济社会的迅速发展对干部队伍的要求越来越高,因此,进入新世纪以来,干部能上不能下逐渐成为一个问题。特别是进入新时代后,能上不能下问题制约了干部人事制度的进一步改革,也与全面从严治党新常态极不适应。推进干部“能上能下”,重点解决干部“能下”问题,是实现干部队伍新陈代谢,促进干部队伍科学发展的重中之重。

是什么原因导致干部“难下”?通过审视既往的干部管理制度后发现,领导干部“上”的激励性功能与“下”的惩戒性功能严重失衡:一是重“优胜”轻“劣汰”;二是重提拔轻使用;三是重授权轻监督。

但这些制度因素的背后存在着观念性障碍。中国传统文化崇尚“官本位”观念。整个社会群体还没有将干部的去留升降当成一种符合政治体系运行规律的正常现象和制度安排,由此形成的一种隐性的、不健康的亚文化形态,成为干部能上能下制度改革的观念阻隔[40]。

对于如何解决“干部能下”的难题,一方面,重点从制度上入手,健全和完善相关措施和机制。包括进一步探索、深化与完善引咎辞职机制、常委会(全委会)罢免机制、各级人大对领导干部的弹劾机制、“上评下议”评估淘汰机制、优化干部退出机制环境、保障退出干部权益等一系列实质性的改革措施[41]。另一方面,单纯的制度建设还不够,需要辅助其他相应条件。比如,需要构建风清气正的政治生态[42],将思想政治工作贯穿始终,在此基础上创新领导干部使用机制,并解除“下来”干部的后顾之忧[43]。再如,从领导干部权力运行公开化来推进领导干部能上能下的改革举措[44]。

(三)关注干部队伍的“为官不为”现象

由于中央出台了“八项规定”,各地加强了干部的管理要求,问责更加严厉,面对这种情况,有些干部特别是基层干部压力倍增,对工作产生疲惫感,对未来产生迷茫感,出现了“为官不为”现象,表现为本领恐慌的“庸政”现象,消极懈怠的“懒政”现象,忙闲不均的“浮政”现象,虚情假意的“拖政”现象,求稳怕乱的“畏政”现象等[45]。这主要是因为从严治党力度加大,引发一些干部的不良心态和本领恐慌,当然也有干部管理制度不完善等原因。还有许多基层干部责大权小、事多钱少,工作辛苦程度与待遇不相匹配,维稳任务重等[46],这些都会使他们感到无奈困惑导致消极懈怠。上级政府在基层治理中甚至采取不利于基层政权的舆论引导,这些都会抑制基层干部的工作积极性。这些情况不仅会对干部自身产生很多不良影响,对国家管理的质量和效率、对党和政府组织的声誉和信誉都会产生重大危害[47]。

解决干部的“为官不为”问题,一方面要加强制度体系建设,这可以从全面实施政务公开、健全规范政府权责体系、健全完善选拔任用制度、改进干部考核评价办法、加强问责制度建设等方面着手[48]。还要构建完善的容错免责机制,包括合理划定容错免责限度,严格规范容错免责步骤与程序等,从而使之承担正向激励功能,起到鲜明的纠偏作用[49]。另一方面要跳出制度视野来探讨有效途径。对“不为”官员的问责制度建设不止于制度本身,应纳入政府改革的整体视野,紧扣政府职能转变这根主轴,以理顺纵横向权力关系为前提,准确定位问责功能,完备问责体系[50]。同时从思想、制度、组织上采取有力措施进行综合治理,既要大力加强官员思想教育与能力培养,也要完善干部正向与负向激励机制[51]。

四、总结与讨论

在过去的四十余年里,各类学术期刊上发表的相关研究成果汗牛充栋,其中大部分文章都是在解读政策文件或者宣传领导人思想,当然这是非常必要的。干部选拔任用制度研究必须坚持政治性,必须始终服务于党和国家的中心任务。但这些文献缺少科学性或学理性,还不足以进入“学术研究”的视野。因此,本文选取的文献都是一些上乘之作,所以称其为代表性文献。通过对这些文献的研读后可以发现,大部分成果的检视性较强而前瞻性不够。也就是说,许多学者只着眼于党的政策文件和既有的实践经验,没有对未来的人事制度改革进行设计、判断和预测。所以,改革开放之初,当党和国家力推政治体制改革之时,许多人研究选举制改革;市场经济兴起后,国家鼓励公平竞争,不少学者研究竞争性选拔制度。未来的研究需要弥补当下的不足,不仅要善于在已有的实践基础上宣传、总结和提炼,还要善于对未知的改革进程进行设计、判断和预测。

参考文献:

[1]仝志敏.废除终身制实行轮换制[J].马克思主义研究,1988,(2).

[2]简成厚.领导干部过多是否好?[J].经济管理,1979,(8).

[3]曾凡植.改任命制为推荐、选举、任命相结合的制度[J].社会主义研究,1985,(6).

[4]弓玉田,程定河.谈干部制度改革的几个问题[J].江淮论坛,1980,(6).

[5]林 淼.两种干部选拔制度的比较[J].社会科学,1979,(3).

[6]王 力.开启当代中国政治体制改革的伟大文献[J].政治学研究,2010,(4).

[7]邓可吾.干部制度改革是政治体制改革的突破口[J].探索,1988,(2).

[8]高泾书.干部终身制的废除及其实施步骤[J].改革,1986,(6).

[9]邓小平文选(第三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3.

[10]尹东涛.加强干部教育,造就一支符合“四化”要求的干部队伍[J].江西社会科学,1984,(5).

[11]陈荣吉,王景耀.借鉴西方文官制度改进我国干部管理[J].理论探讨,1985,(3).

[12]朱 荣.借鉴西方文官制度改革我国干部制度[J].广西社会科学,1986,(4).

[13]韩小鹰.英、美、法三国文官制度比较研究[J].政治与法律,1988,(1).

[14]王 端.废除干部职务终身制是历史的必然[J].华中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86,(3).

[15]张全景.坚持干部“四化”方针大胆起用一代新人[J].理论学刊,1985,(6).

[16]程继尧.选拔干部的“人治”与“法治”[J].法学,1985,(10).

[17]陈为源.考核干部以实绩原则为标准与对干部队伍的“四化”要求是否一致[J].党政论坛,1987,(9).

[18]黄力平.把GDP放在干部考核的合适位置[J].中国青年政治学院学报,2005,(1).

[19]丘丽云.绿色GDP与干部政绩考核[J].广东社会科学,2006,(2).

[20]齐 晔,张凌云.“绿色GDP”在干部考核中的适用性分析[J].中国行政管理,2007,(12).

[21]李建国,唐连君.干部管理引入竞争机制初探[J].长白学刊,1990,(2).

[22]都 淦.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与领导干部的公开选拔[J].社会科学研究,1994,(4).

[23]杨雪冬.关于干部民主选拔改革的若干思考[J].新视野,2012,(2).

[24]王嘉琪,袁 倩.我国党政领导干部选拔评价的影响因素研究——文献回顾与述评[J].河南社会科学,2017,(1).

[25]赵立波,窦泽秀,于慎澄.关于完善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任用机制研究[J].理论学刊,2005,(6).

[26]王海峰.干部国家与中国建设:一个新的分析概念和框架[J].上海行政学院学报,2012,(4).

[27]战伟萍,于永达.地方领导干部的职业路径特征及变迁[J].国家行政学院学报,2011,(3).

[28]孙 明.家庭背景与干部地位获得(1950-2003)[J].社会,2011,(5).

[29]周 玉.社会网络资本与干部职业地位获得[J].社会,2006,(1).

[30]周黎安.中国地方官員的晋升锦标赛模式研究[J].经济研究,2007,(7).

[31]余绪鹏.官员晋升锦标赛:经济增长的政治逻辑[J].华东经济管理,2016,(6).

[32]方振邦,陈 曦.干部竞争性选拔:发展历程、存在问题及解决对策[J].中国行政管理,2015,(12).

[33]杨光斌.中国决策过程中的共识民主模式[J].社会科学研究,2017,(2).

[34]曾庆捷.党的十八大以来干部选拔任用制度化的新趋势[J].探索与争鸣,2017,(11).

[35]唐皇凤.新贤能政治:我国干部选拔制度的民主化与现代化[J].复旦学报(社会科學版),2016,(4).

[36]张文波.贤能政治的诱惑及其不可欲——兼与唐皇凤、赵吉先生商榷[J].探索与争鸣,2017,(2).

[37]沈冰清.干部选拔的中国方案及其意义[J].探索与争鸣,2017,(11).

[38]田改伟.改革和完善竞争性选拔干部的思考[J].郑州大学学报( 哲学社会科学版),2014,(5).

[39]张计彪,吴明君.完善干部选拔初始提名制度的现实意义和实践价值[J].人民论坛,2014,(2).

[40]邹庆国,王戈弋.破解“难下”困境:领导干部能上能下常态化的关键节点[J].学习论坛,2016,(12).

[41]姜晓萍,史云贵.当前我国干部退出机制存在的问题与对策论析[J].新视野,2012,(5).

[42]王子蕲,孙会岩.领导干部“能下”制度的困境与出路[J].晋阳学刊,2016,(4).

[43]邱立志.实现干部能上能下,难点在于“能下”[J].人民论坛,2017,(21).

[44]陈 仲.领导干部能上能下法治化:建设良好政治生态的突破口[J].探索,2016,(1).

[45]陈丽晖,李斌雄.新常态下党员干部“为官不为”问题的调查与研究[J].思想政治教育研究,2015,(5).

[46]文丰安.基层干部“污名化”现象的成因及破解思路[J].重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6,(3).

[47]贾海薇.县处级党政干部工作倦怠的成因分析[J].政治学研究,2012,(1).

[48]李 娟,佘 湘.影响基层干部“为官不为”的体制机制因素分析[J].理论探索,2016,(6).

[49]石学峰.容错免责机制的功能定位与路径建构——以规制“为官不为”问题为视角[J].中共天津市委党校学报,2018,(5).

[50]孔祥利.以问责防治“为官不为”:现状特点与制度反思[J].中共中央党校学报,2018,(5).

[51]刘红凛.“为官不为”现象的多维分析与综合治理[J].理论探索,2017,(3).

责任编辑:陈文杰

作者:余绪鹏 徐艳

第2篇:现代企业管理创新干部选拔任用机制研究

摘 要:国有企业是我国财政收入的主要来源,是政府实施宏观调控的重要工具,在我国经济成分中占有较大比重,受到国家的高度重视。近年来,随着改革的不断深入,对国有企业的要求进一步提高,国有企业的干部选拔任用机制也必须加强管理创新。本文主要从建立专门机制、引入市场竞争机制、扩大选拔范围和评价标准几个方面简要探讨了现代国有企业干部选拔任用机制。

关键词:国有企业 干部 选拔任用机制 管理创新

干部是现代企业尤其是国有企业的重要成员,其职业素质、管理能力,会直接影响企业的经营效果,因而受到极大重视。党的十五届四中全会《决定》和中共中央《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纲要》对国有企业领导人员选拔任用工作提出了明确的要求。但是,目前我国国有企业的干部选拔任用机制不完善,还存在许多问题,如缺乏专门的国企高管人员选拔任用制度、选拔方法中缺乏市场化的竞争机制、选拔国企高管人员的范围受到局限、选拔任用标准与应承担的职责不匹配、选拔人才的评价标准不适当等,这些都不利于选择出优秀的经营管理人才和企业工作效率的提高。因此必须加以改革和创新。

1.建立专门的国企干部选拔任用机制

随着改革的不断深入,我国的国有企业逐渐由国家一股独大向国家控股或相对控股的产权多元化企业转变,直接面对市场经营主体,组织机构、运作方式、利益分配等经营方式都有了根本性改变,传统的主管部门行政指派人员机制不再适应企业发展需求,因此要建立有别于党政领导的干部选拔任用机制。

首先,要分层选拔任用领导人员,这是由企业所有权与经营权的分离决定的。现代企业的资本所有权具有多元化、分散化、管理复杂化等特点,这就要求政企分开,即政府代表国家,通过国有资产授权经营,由授权经营机构依法向企业派产权代表进入企业,行使国有资产所有者职能(选择经营、重大决策、收益分配等最终控制权);企业则具有法人财产权,即对法人财产的经营权,自主经营、自负盈亏,对出资者承担资产保值增值的责任。所以,在企业干部选拔上,经理层的选择由董事会进行,是公司这个独立主体的行为,而非原先政府“同纸任命”;

其次,要进行分类选拔,现代国有企业是“新三会”(法人治理结构中股东大会、董事会、监事会)和“老三会”(经理层与党委会、职代会、工会)并存的局面,领导人员组成丰富,包括经理层成员、党群组织负责人、董事会成员、监事会成员等,他们的来源、产生方式、职能等不尽相同,因此要进行分类选拔。

2.引入市场化竞争机制

现代国有企业是市场经济的组成部分,是市场竞争的主体。因此,在干部选拔任用上也应适应市场经济优胜劣汰法则和经济发展规律,引入竞争机制,优化资源配置。

引入竞争机制,首先要在制度上使企业摆脱政府的行政职能,让干部人员意识到自身的责任与义务,丢弃即使无法胜任企业工作也可以调任其他政府工作的消极心理,深刻认识到企业的经营管理是专业性非常强、有较高社会地位的职业,认真对待,促进干部的职业化发展。其次,在干部选拔上,按照优胜劣汰的原则,公开、公平、公正地进行。对国有资产出资人代表依法实行派出制或选举制;对经理人推行聘任制,实行契约化管理,以提高其竞争意识。引入竞争机制,是我们建立国有企业领导人员选拔任用新机制的基本方向和关键环节。

3.扩大国企干部选拔范围

现阶段,我国国有企业的干部选拔仍在企业和政府机关内部这一较窄的范围内进行,这不利于现代企业的发展。因此,企业要打破人才地域及部门所有、条块分割的限制,拓宽人才选拔的视野,网罗优秀人才。

党的十五届四中全会指出:“积极探索适应现代企业制度要求的选人用人新机制,把组织考核推荐和引入市场机制、公开向社会招聘结合起来”,进行全方位的干吧选拔。主要途径有:组织选拔,由组织人事部门采取民主评议、推荐和谈话了解等方式考察后直接决定任用人选或决定提名、推荐人选;企业内部竞争上岗,普遍应用于经理层选拔任用;面向社会公开招聘,从全国范围选拔符合空缺职位工作要求的管理人员甚至经理层人员;人才中介机构推介,企业与中介双方签订合同,在职位空缺或不宜采取公开竞争和选聘的情况下,由中介按企业要求提供合适人选共企业选择。

4.确立合适的干部选拔评价标准

干部选拔有一定的标准,不同企业、岗位,不同国家,其标准不一。在国有企业改革时期,其干部选拔评价标准也应相应有所改变。

目前,以素质测评、情景模拟、心理测量等科学价值较高的现代评价方法为标准的选拔方式正在逐步推广;美国研究得出“优秀管理人才必须具备企业家、才智方面、人事关系方面、心理学成熟个性、知识五个方面的特征和合作精神、决策才能、组织能力、精于授权、善于应变、敢于负责、敢于求新、尊重他人八大条件”的结论;日本企业家协会也列举了选拔优秀管理者的14条标准,如品德高尚,能起榜样、模范作用,有预见性和洞察力,有人情味,不文过饰非,先公后私等等;我国国有企业除基本素质和能力要求外,还应有五个基本素质和能力的评价,包括个人性格、个人气质、个人习惯和嗜好、交友、家庭和谐。在实际情况下也可根据其他国家或企业的经验制定具体的评价标准。

此外,还应完善配套措施,如建立以资产为纽带的国有企业领导人员管理体制,改进和完善组织考察考核工作;实行任期管理和契约管理,建立淘汰和退出机制,健全有效的激励与约束机制等等。

5.结语: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人才在社会经济中的重要性日益增强,企业中更是如此,一支优秀的人才队伍是企业成功的关键,尤其是管理干部。干部选拔任用机制对我国国有企业改革和经济体制改革成效有着直接影响。因此,我国国有企业应加强人才建设,不断完善干部选拔任用机制。

参考文献:

[1]王书坚,尤建新.国有企业领导人员选拔任用机制的探讨[J].人类工效学.2002(03)

[2]卢炳章.论国有企业领导干部的选拔与任用[J].科学之友(学术版).2006(03)

[3]肖林.我国国有企业高管人员选拔与任用机制研究[D].对外经济贸易大学2006

作者简介:孙鹏(1983-),男,山东菏泽人,大学本科,电力系统及其自动化专业,研究方向:人力资源管理。

作者:孙鹏

第3篇:关于健全领导干部选拔任用监督机制的思考

摘 要:建立领导干部选拔任用监督机制,是培养和造就高素质干部队伍的关键。科学规范的干部选拔任用监督机制有利于形成立体的监督网络、明确界定监督客体内容、明晰监督体制和制度的关系以及规范权力有序运行。针对目前存在的问题,从增强监督意识、拓宽监督渠道、创新监督形式、形成监督含力等方面着手,进一步健全和完善监督机制。

关键词:领导干部;选拔任用;监督机制

十七届四中全会决定指出,“完善干部选拔任用机制,进一步扩大干部工作信息公开,健全干部选拔任用监督机制和干部选拔任用责任追究制度。”…加强干部选任工作全程监督,创新监督机制,是建设高素质干部队伍的重要环节,是防止和纠正用人不正之风的重大举措,是提高选人用人公信度和满意度的重要途径。

一、健全领导干部选拔任用监督机制的现实意义

(一)健全的领导干部选拔任用监督机制,有利于构成立体监督网络。监督主体是监督活动的发动者和实施者。就领导干部选拔任用监督机制而言,其监督主体是多元的,而不是单一的。从党内监督来看,其主体既有党的各级组织,也有全体普通党员。从党外监督来看,其主体既有人大、政协的监督,又有广大人民群众的监督,既有社会的监督,又有媒体或舆论的监督。各种监督主体的多元化可以达到相互合作、相互促进、相互制约的目的,构成主体监督网络,形成监督合力,尽可能避免和防止由于监督主体的单一性导致的偏颇与不公正,从而使干部选拔任用工作更加规范合理、公平公正。

(二)完善的领导干部选拔任用监督機制,有利于明确界定监督客体内容。监督客体是相对监督主体而言的,监督主客体与监督机制之间是辩证的关系。一方面,监督主客体是通过具体的监督机制实现和保证的。另一方面,监督机制的其他要素是围绕主客体及其关系展开的。监督客体是监督主体的监督活动所指向的客观存在的对象,是监督主体和对象之间发生权利和义务联系的纽带,具有意志性的社会公共权力。这种纽带就是连接监督者和被监督者的权力关系。可以说,监督客体是特定的人与特定权力的结合。监督的重点不是人,而是领导的权力行为,尤其是“一把手”及相关权力部门的权力行为。刚出台的四项监督制度是匡正选人用人风气,强化监督用人行为的有效措施,规定了监督的主要责任在党委和组织人事部门,关键在“一把手”,突出了对各级党委特别是“一把手”用人行为的监督。比如,在《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工作责任追究办法(试行)》规定的39种责任情形中,有11种主要针对党委一把手,有17种针对组织人事部门。

(三)高效的领导干部选拔任用监督机制,有利于明晰监督体制和制度的关系。监督体制是指监督主体的组织结构及各种监督主体之间的关系。监督制度是指监督主体的权力、权利、义务、责任和被监督方的义务、权利以及监督的程序、方式、手段,是管源头、管根本的。两者是监督机制形成、运行的重要构成要素,没有监督体制和监督制度就谈不上监督机制。这组概念绝不能简单等同,它们既有本质区别又有密切联系。监督体制、监督制度是监督机制的构成要素,监督机制是监督体制、监督制度及其他要素的有机集合。监督体制、监督制度的好坏优劣制约监督机制的好坏优劣。监督机制的优化要靠监督体制、监督制度的合理调整来实现。《条例》和四项监督制度明确规定了干部选拔任用工作监督体制和制度,形成了干部选拔任用工作既有党内专职机构监督,又有社会监督,既有组织人事部门监督,又有纪检监察部门监督,既有上级党组织监督,又有下级党员同志监督,既有群众监督,又有新闻舆论网络媒体监督的新格局,使监督具有普遍性和系统性。它们共同构成事前要报告、事后要评议、离任要检查、违规失责要追究的干部选拔任用监督体制,进一步完善和优化了干部选任监督机制。

(四)科学的领导干部选拔任用监督机制,有利于权力规范有序地运行。干部选任监督机制重点在内在监督和责任监督上。从实际运行看,营造监督氛围、加强监督保障、提高监督实效等都有助于增强党组织和广大党员的监督动力,让权力在“阳光”下运行,充分发挥监督机制的作用。

二、当前领导干部选拔任用监督机制存在的问题

当前,在干部选拔任用全过程监督工作中,监督机制不断创新,监督方法不断改进,形成了对推荐、提名、考察、酝酿、决定、任后管理、离任检查审计等事前、事中、事后、离任、违规违纪责任追究等各个环节进行有效监督的机制,较好地遏制了选人用人的不正之风和违法违纪行为的发生,营造了风清气正的用人环境,为提高选人用人公信度提供了强有力的保障。同时我们更应清醒地认识到,干部选拔任用监督机制在实际运行过程中,还存在一些问题,需要加以注意和重视。

(一)监督主体合力不够,有些主体职责不明,主体之间缺乏有机的联系。干部选拔监督机制中的监督主体重点是党政机关,但与之处于同一机制中的人大监督、政协监督、群众监督以及新闻监督等与党委和组织部门监督相比较,这些主体的职责规定还不够明确,虽然建立了组织部门与之相联系的制度,但监督信息交流沟通不及时、不全面的现象仍有发生,合力形成不明显。

(二)有些监督客体思想有偏差,甚至有抵触情绪,影响了监督工作的推行。监督客体主要是领导干部。少数领导干部,特别是有的“一把手”,工作中缺少民主作风,认为选拔任用干部是本单位的事情,组织纪检部门只需考察发生违纪违法情况,不需要过多的监督,对监督工作不支持、不配合;有的领导干部传统特权思想和等级观念严重,正如邓小平同志所说的,“不少地方和单位,都有家长式的人物,他们权力不受限制,别人都要唯命是从,甚至形成对他们的人身依附关系。”将权力作为谋取私利的手段,严重干扰干部选拔任用监督工作的开展。

(三)监督体制和制度还不够完善,有的制度缺乏可操作性。总体上讲,干部选任全过程监督的体制和制度尚不够健全和完善。比如,《条例》规定,要加强群众监督,发挥舆论监督的作用。但如何发挥却没有相关规定。另外,监督实体制度多,程序制度少。有的制度比较原则和笼统,具体的量化的规定比较少,整体性和系统性还不全面。有的制度与其他制度间缺乏内在衔接,操作性不够强。

(四)监督动因思想基础不扎实,监督的自觉性、主动性不强。有的监督主体怕“影响团结”不愿监督,有的监督主体怕遭打击报复不敢监督,有的监督主体受制于人不想监督,有的监督主体方法简单不会监督等。甚至有少数领导干部对监督有明显的抵触和排斥情绪,心存把监督视为对自己不放心、不信任的不良心态。一些党员干部群众充分行使自己对干部选任工作的知情权、参与权、选择权、监督权的热情还不高,积极性发挥不够。因此,在一定程度上淡化、弱化了干部选任监督工作。

三、进一步健全领导干部选拔任用监督机制的对策思考

(一)增强监督意识,强化监督与被监督的主动性和自觉性。提高监督主体进行监督的内在动力,必须强化监督意识,这是做好干部选拔任用工作全过程监督的基础和前提。要注意克服监督主体不愿监督,不敢监督,不想监督,不能监督的不良心态。要努力提高监督客体接受监督的自觉性,加强学习培训,树立正确的名位观、权力观、监督观,奠定自觉接受监督、从严规范自身行为的思想基础。明确监督责任,使监督主体充分认识到干部选任工作监督既是职权,又是职责,促使监督主体敢抓敢管,敢于碰硬,不断增强监督主体履行职责的自觉性和主动性。加大宣传教育力度,增强全民监督意识,使广大党员群众认识到吏治腐败不仅危及党和国家的前途命运,也与自己的工作、生活息息相关,共同营造风清气正、民主健康的良好选人用人社会氛围。

(二)拓宽监督渠道,扩大选人用人的民主化、公开化。把党内监督和党外监督,专门监督和群众监督,上级监督、同级监督和下级监督,制度监督和舆论监督有机结合起来,应当不断扩大干部选人用人中的民主化、公开化程度,落实人民群众在干部选拔任用工作中的选择权和监督权。通过建立选人用人公信度测评体系,搭建信息发布和反馈平台,制定选人用人公信度指数测评办法,围绕群众对干部选任工作的满意度,科学运用测评结果,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把监督贯穿干部选拔任用、培养教育、考察考核和日常管理的各个环节中。重庆市委组织部在全国率先出台的《关于提高选人用人公信度的实施意见》正在实施,旨在通过建立“三公”(公开、公平、公正相统一)、“三意”(组织意图、群众意见、个人意愿相结合)、“三匹配”(干部品行、才能、资历与任职岗位相匹配)”机制,提高干部选用公信度,对完善干部选拔任用和监督机制,防止和纠正用人上的不正之风,造就高素质的干部队伍作了开创性的探索与实践。

(三)创新监督形式,拓展监督视野和路径。胡锦涛同志在十七届中央纪委第五次全体会议上的讲话中强调,“要认真执行和不断完善各项监督制度,积极探索加强监督的有效途径和方式方法,加大监督制度创新力度。”互联网具有信息传播快、辐射面广、多向流转、交流便捷等特点,已经快速渗透到社会各个领域,正在成为政治领域重要的执政手段。通过互联网监督干部选拔任用工作的舆论优势越来越明显,有利于提高干部选任过程的公开性和透明度。发挥互联网自主性、开放性、交互性优势,构建网络监督新平台,实现干部选拔任用监督的信息公开化。通过完善党员干部信息库、公开监督对象和内容,开设专题网站、公开干部选拔任用全过程,公开除应保密外的监督人员、监督流程、考核分值、民调结果、群众满意率、QQ热线等监督事项等手段,建立完善网络监督系统,构建多渠道、多向度、全方位的社会监督体系,便于群众参与监督,更有效地发挥广大群众的监督力量。使党内外监督主体、法律监督主体、群众监督主体和舆论监督主体通过互联网有机地联结在一起,加强相互间的沟通和联系,分工合作,使监督更为严密有序,形成一体化的监督体系。

(四)形成监督合力,科学分工齐抓共管。干部选拔任用监督机制是政治机制和法律机制的有机体。“天下之事,不难于立法,而难于法之必行”。健全干部选拔任用监督机制,需要纪检监察机关和组织人事部门共同努力,通过纪检监察部门与组织人事部门的沟通协调,积极配合,通过建立两大部门干部监督工作联席会议制度等多种途径和方法,整合资源,强化职能部门监督,形成整治用人上不正之风的合力。组织人事部门还应注重听取其他部门的意见,拟任干部人选在党委(党组)讨论决定前,应主动与纪检监察、公安、审计、信访、政法等部门进行沟通,发挥职能部门日常监督的作用。强化人大、政协监督。在有条件的地方,经上级党组织批准,可试行党委(党组)召开讨论决定干部任免事项的会议时邀请人大、政协党员主要领导列席会议,参加讨论,发表意见。强化法律监督,把司法监督明确化、具体化,将其纳入对干部选拔任用监督的立体监督之中,对干部选拔任用工作中的违法违纪行为要依法依规追究责任,把干部选拔任用工作的全过程置于法律的有效监督之下,保证其沿着正确的轨道运行。形成党内外监督主体科学分工、齐抓共管,对干部任用全方位、多层次、大格局的监督机制。

干部选拔任用监督机制是社会机制。落实群众在干部选任监督工作中的知情权和参与权,强化群众监督,这是健全和完善领导干部选拔任用监督机制,提高选人用人公信度的重要措施。要进一步严格选拔任用干部的民主推荐制度,按规定凡未按程序进行民主推荐的,组织部门不予考察,党委(党组)不予讨论和审批。要进一步健全民主测评和民意调查制度,对选拔任用的干部在更大范围内广泛听取群众的意见,实施群众监督。要进一步完善选拔任用干部的信访、举报制度,调动社会力量参与选拔任用干部的监督管理。提高干部选拔任用工作的透明度,扩大群眾参与干部选拔任用工作监督的范围。另外,特别要注意发挥舆论监督的作用。社会各方面通过大众传播渠道,对干部选拔任用工作实施全过程进行非强制性监督。组织部门和纪检部门应根据工作需要,适时向新闻媒体通报干部选任工作的有关情况,必要时可通过媒体曝光典型案例,加强对监督工作的宣传,正确引导社会舆论,接受舆论监督。建立健全反应灵敏、渠道畅通、互为补充、高效协调的监督网络,共同对干部的选拔任用工作实施全过程的监督,形成干部监督工作的合力,促进选人用人公信度的提高。

作者:刘建生

第4篇:干部选拔任用考试题

干部选拔任用工作四项监督制度

考试题

姓名 单位职务 得分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36分。 1.受到调离岗位处理的,( )年内不得提拔。 A.一 B.二 C.三 D.四

2.下列( )情形,应当按照要求书面报告上一级组织(人事)部门,经批复同意后方可进行。

A.破格提拔干部的 B.越级提拔干部的 C.领导干部的秘书等身边工作人员提拔任用的

3.上级组织(人事)部门依据有关规定审核报告事项,应当在( )个工作日内予以答复。

A.10 B.15 C.16 D.20 4.对民主评议中履行干部选拔任用工作职责总体评价“满意”、“基本满意”两项比率合计不足( ),或者用人风气总体评价“好”、“较好”两项比率合计不足( )的人员,经组织考核认定,要采取相应的组织处理措施,其中拟提拔使用的,应当取消其资格。

A.四分之二 B.三分之二 C.三分之一 D.五分之一

5.对因拟提拔使用即将离任的市县党委书记的检查,一般结合干部考察进行,由( )负责实施。

A.上级党委组织部门派出的干部考察组 B.上级党委组织部门干部监督机构 6.在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工作中,追究纪检监察机关有关领导干部和人员的责任情形有( )种。

A.8 B.6 C.4 D.5 7.引咎辞职和受到责令辞职、免职处理的,( )年内不得重新担任与其原任职务相当的领导职务,( )年内不得提拔。

A.一 B.二 C.三 D.四

8.受到降职处理的,( )年内不得提拔。 A.一 B.二 C.三 D.四

9. 领导干部因违纪违法受到( )以上处分且在其提拔任职前就有违纪违法行为的,组织人事部门必须对其选拔任用过程进行调查。

A.党内严重警告

B.撤销党内职务或者行政职务 C.开除党籍 D.行政记大过

二、多项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32分。

1.最近中央出台了哪几项干部选拔任用工作监督制度?( ) A.《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工作责任追究办法(试行)》 B.《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工作有关事项报告办法(试行)》

C.《地方党委常委会向全委会报告干部选拔任用工作并接受民主评议办法(试行)》

D.《市县党委书记履行干部选拔任用工作职责离任检查办法(试行)》 2.对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工作实行责任追究,坚持( )原则。 A.党委领导、分级负责 B.实事求是、客观公正 C.权责一致、惩教结合 D.严格要求、违规必究

3.离任检查可以采取哪些方法( )。 A.民主评议 B.个别访谈 C.召开座谈会 D.受理举报

4.在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工作中,有下列( )情形之一的,追究党委(党组)主要领导干部或者有关领导干部的责任。

A.违反干部任免程序和规定,个人指定提拔、调整人选的 B.临时动议决定干部任免的

C.不按照规定召开党委(党组)会议讨论决定干部任免的

D.个人决定干部任免或者个人改变党委(党组)会议集体作出的干部任免决定

的。

E.突击提拔、调整干部的

F.违反规定超职数配备领导干部或者提高干部职级待遇的

G.授意、指使、强令组织人事部门违反规定选拔任用干部,或者阻挠、制止纪检监察机关和组织人事部门对选人用人问题进行调查核实以及按照有关规定作出处理的

H.违反干部选拔任用工作规定,导致用人失察失误,造成恶劣影响的 I.本地区本部门用人上不正之风严重,干部群众反映强烈以及对违反组织人事纪律的行为查处不力的

5.在干部选拔任用工作中,下列哪几项是属于在作出决定前应当征求上一级组织(人事)部门意见的情形( )。

A.越级提拔干部的

B.除领导班子换届外,一批集中调整干部数量较大的

C.领导干部的近亲属在领导干部所在单位(系统)内提拔任用,或者在领导干部所在地区提拔担任下一级领导职务的

D.领导干部的秘书等身边工作人员提拔任用的

E.领导干部因被问责受到组织处理或者纪律处分,影响期满拟重新任用的 6.在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工作中,有下列( )情形之一的,追究干部考察组负责人和有关人员的责任。

A.更改、伪造民主推荐、民主测评结果的 B.不按照规定的程序和范围进行考察的

C.对反映考察对象问题的线索清楚、内容具体的举报不进行调查核实或者不如实报告的

D.隐瞒、歪曲、泄露考察情况的

E.接受考察对象或者考察对象请托人的礼品、礼金、有价证券或者支付凭证等财物,参加考察对象或者考察对象请托人安排的消费活动,以及接受考察对象所在单位特殊接待的

F.不认真审核干部档案,导致干部信息不准确,造成严重后果的 G.按照规定应当回避而不回避的

7.《责任追究办法》规定,组织处理的方式包括( )等。 A.警告 B.记过 C.引咎辞职 D.责令辞职 E.降职 F.调离岗位 G.免职

8. 在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工作中,有下列( )情形之一的,追究组织人事部门主要领导干部和有关人员的责任。

A.不按照规定的基本条件、任职资格、方式、程序和范围进行民主推荐、民主测评的

B.不如实向党委(党组)报告民主推荐、民主测评、考察等情况的

C.不按照规定征求纪检监察机关对拟任人选的意见,或者不如实向党委(党组)报告纪检监察机关意见建议的

D.不按照规定向上级组织人事部门报告干部选拔任用工作有关事项的 E.对反映的线索清楚、内容具体的违反规定选拔任用干部问题不进行调查核实以及核实后不按照有关规定作出处理的

F.对本地区本部门领导成员违反干部选拔任用工作规定的行为不提出反对意见的

G.不按照有关规定对干部选拔任用工作进行监督检查,整治用人上不正之风工作不力,干部群众反映强烈的

三、判断题(请在括号内打√ 或×),每小题4分,共32分。 1.组织处理和纪律处分不能同时使用。( )

2.在民主推荐、民主测评中、组织考察或者选举中搞拉票贿选等非组织活动的,应当首先将其排除出考察对象或者取消其提拔资格。( )

3.“一报告两评议”一般安排在当年年底或者次年年初的全委(扩大)会上进行,不可以与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总结或者考核结合进行。( )

4.领导干部因被问责受到组织处理或者纪律处分的,影响期满拟重新任用的,在作出决定前应当征得上一级组织人事部门的同意。( )

5.“一报告两评议”由本级党委组织实施。( )

6.组织人事部门对工作中发现、群众举报或者新闻媒体反映的线索清楚、内容具体的违反干部选拔任用工作规定的问题必须进行调查处理,也可会同纪检监察机关进行调查处理。( )

7.领导干部的秘书等身边工作人员提拔任用的,在作出决定前应当征求上一级组织(人事)部门的意见。( )

8.市、县、乡党政正职在同一岗位任期不到2年进行调整的,应当按照要求书面报告更上一级组织人事部门,经批复同意后方可进行。( )

第5篇:干部选拔任用条例试题及答案

一. 判断题 注:每小题2分,共20分,对的打勾,错的不作记号。

1. 根据调任职位的要求,调任人选通过组织推荐方式产生。必要时,可以对调任人选进行考试。(√)

2. 党员干部不准索要、接受管理和服务对象提供的吃请、旅游、健身、娱乐等活动。(√)

3. 领导干部的近亲属在领导干部所在单位(系统)内提拔任用,在作出决定前应当征求上一级组织(人事)部门的意见。(√)

4. 区县组织部长应当每年组织开展本地区贯彻执行《干部任用条例》及有关干部法规制度情况的自查,并向市委报告。(√)

5. 在讨论决定干部任免会议记录上,会议主持人、记录人均要签名,以示负责。(√)

6. 中组部《关于加强干部选拔任用工作监督的意见》提出,对买官卖官的,一律先停职或免职,移送执纪执法机关处理。(√)

7. 根据市委《关于严肃干部人事纪律的若干规定》,凡属“带病提拔”、“带病上岗”的干部,一律免去现任职务。(√)

8. 《中国共产党党员纪律处分条例》所称主动交代,是指涉嫌违纪的党员在组织初核前向有关组织交代自己的问题,或者在初核和立案调查其问题期间交代组织未掌握的问题。(√)

9. 党员干部可以部分持有服务对象赠与的会员卡。()

10. 《中国共产党党员纪律处分条例》规定,故意违纪受处分后又因故意违纪应当受到党纪处分的,应当从重处分。(√)

二. 单项选择 注:每小题3分,共30分。下列每小题备选答案中,均只有一项最符合题意。

1. 公务员实行国家统一的( B)相结合的工资制度。

A. 等级与工资

B. 职务与级别

C. 津贴与基本工资

D. 职务与待遇

2. 在“一报告两评议”会议上,由( B)代表地方党委常委会报告干部选拔任用工作。

A. 宣传部门负责人

B. 党委负责人

C. 纪委负责人

D. 政法委负责人

3. 《重庆市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工作有关事项报告实施办法(试行)》规定,除领导班子换届、机构改革、竞争上岗外,一次提拔调整干部数量超过本地本部门管理领导职数的( C),在作出决定前应当征求上一级组织(人事)部门的意见。

A. 10%

B. 20%

C. 30%

D. 15%

4. 根据我市《关于规范讨论决定干部任免会议记录的通知》,以下说法错误的是(C)。

A. 干部任免事项要逐人汇报

B. 按发言顺序或讨论事项顺序记录

C. 在会议记录右下方一般只由会议主持人签名

D. 遗留问题要逐条记清楚,没有的则不记

5. 受到留党察看处分的党员,恢复党员权利后( B)内,不得在党内担任和向党外组织推荐担任与其原任职务相当或者高于其原任职务的职务。

A. 一年

B. 二年

C. 三年

D. 四年

6. 党委和政府及其工作部门个别特殊需要的领导成员人选,可以由党委(党组)或者组织(人事)部门推荐,报( D)同意后作为考察对象。

A. 党委负责人

B. 行政负责人

C. 上级纪检监察部门

D. 上级组织(人事)部门

7. 在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工作中,有下列哪种情形的,追究党委(党组)主要领导干部或者有关领导干部的责任?( A)

A. 临时动议决定干部任免的

B. 如实向党委(党组)报告民主推荐、民主测评、考察等情况的

C. 按照规定的程序和范围进行考察的

D. 按照有关规定对干部选拔任用工作进行监督检查的

8. 《重庆市干部选拔任用工作“一报告两评议”实施办法(试行)》规定,对新选拔任用干部民主评议满意度“不满意”率超过( D)的,党委(党组)要对其选拔任用情况向市委组织部作出书面说明,并视情况作进一步调查处理。

A. 10%

B. 15%

C. 20%

D. 30%

9. 按照领导干部报告个人有关事项的规定,符合条件的领导干部应于每年(A )前,集中报告上一有关事项。

A. 1月31日

B. 6月30日

C. 9月30日

D. 12月31日

10. 党员受到撤销党内职务处分,( B)内不得在党内担任和向党外组织推荐担任与其原任职务相当或者高于其原任职务的职务。

A. 一年

B. 二年

C. 三年

三. 多项选择 注:每小题5分,共50分。下列每小题备选答案中,有两项以上(含两项)是符合题意的。错选、少选均不得分。

1. 根据《关于加强干部选拔任用工作监督的意见》,对一个地方和单位连续发生或大面积发生违反组织人事纪律问题的,以及对违反组织人事纪律行为查处不力的,要严肃追究下列哪些人的责任?(ABD)

A. 党委(党组)主要领导

B. 组织人事部门负责人

C. 党委(党组)全体班子成员

D. 相关部门负责人

2. 经济责任审计工作联席会议由()、审计和国有资产监督管理等部门组成。ABCD

A. 纪检

B. 组织

C. 监察

D. 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

3. 定期考核的结果作为调整公务员职务、级别、工资以及公务员(ABC)的依据。

A. 奖励

B. 培训

C. 辞退

D. 休假

4. 领导干部应当报告本人婚姻变化和(AB)移居国(境)外、从业等事项。

A. 配偶

C. 父母

D. 岳父母

5. 严格执行干部选拔任用工作有关事项报告制度,可以防止出现下列哪些问题?(ACD)

A. 违规破格提拔干部

B. 大规模提拔调整干部

C. 任人唯亲

D. 借竞争性选拔变相违规用人

6. 根据《重庆市党员干部生活作风“十二不准”》规定,下列哪些行为属于不正当交往?

A. 与异性保持不正当关系

B. 与单位同事谈心

C. 接受管理和服务对象提供的吃请、娱乐等活动

D. 用公款相互吃请、送节礼

7. 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应当遵守下列哪些原则?(ABCDE)

A. 坚持党要管党、从严治党的原则

B. 坚持党员在党纪面前人人平等的原则

C. 坚持实事求是的原则

D. 坚持民主集中制的原则

E. 坚持惩前毖后、治病救人的原则

8. 党政领导干部交流的对象主要有哪些?(ABCDE)

A. 因工作需要交流的

B. 需要通过交流锻炼提高领导能力的ACD)(

C. 在一个地方或者部门工作时间较长的

D. 按照规定需要回避的

E. 因其他原因需要交流的

9. 根据《关于加强干部选拔任用工作监督的意见》,以下哪些是审核干部档案时需仔细核查的内容?(ABCD)

A. 身份

B. 年龄

C. 学历

D. 经历

10. 按照职责权限,下列哪些单位或部门负责对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工作实行责任追究?(ACD)

A. 党委(党组)

B. 公安机关

C. 纪检监察机关

D. 组织人事部门

第6篇:答案-干部选拔任用条例测试题

《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工作条例》(新修订)

和《关于加强干部选拔任用工作监督的意见》学习测试题

(参考答案)

一、填空题:(共30分,每空2分)

1、新的干部选拔任用工作条例增设动议一章,规定由 党委(党组) 或 组织(人事) 部门按照干部管理权限,根据工作需要和领导班子建设实际,提出启动干部选拔任用工作意见。

2、在考察环节,组织(人事)部门应当就考察对象的党风廉政情况听取纪检监察部门的意见。对拟提拔的考察对象,应当查阅 个人有关事项 报告情况,必要时可以进行核实。

3、党政领导干部应当 逐级 提拔。特别优秀或者工作特殊需要的干部,可以突破任职资格规定或者越级提拔担任领导职务。任职试用期或者提拔任职不满 一 年的,不得破格提拔。不得在任职年限上连续破格。不得越 两 级别提拔。

4、选拔任用党政领导干部,必须经过民主推荐。民主推荐包括会议推荐和个别谈话推荐,推荐结果作为选拔任用的 重要参考 。

5、领导班子换届,由 本级党委常委会研究 提出考察对象建议名单,经与上级党委组织部门沟通后,确定考察对象;个别提拔任职,由 党委(党组) 研究确定考察对象。

6、跨地区跨部门交流的干部,应当同时签转行政关系、工资关系 和党的组织关系。

7、干部任职试用期满后,经考核胜任现职的,正式任职;不胜任的,免去试任职务,一般按 试任前 职级安排工作。

8、党委(党组)及其组织(人事)部门讨论干部任免,涉及与会人员本人及其亲属的,本人必须 回避 。

9、引咎辞职、责令辞职和因问责被免职的党政领导干部,一 年内不安排职务。

10、党政领导干部实行选任制、 委任 制,部分专业性较强的 第 1 页 共 1 页

领导职务可以实行聘任制。

二、单项选择题:(共20分,每题2分)

1、提任县处级领导职务的,应当具有()以上工龄和()以上基层工作经历。A

A、五年 两年B、五年 三年

C、四年 两年D、五年 四年

2、党委(党组)讨论决定干部任免事项,必须有()成员到会。B

A、二分之一以上B、三分之二以上

C、四分之三以上D、五分之四以上

3、因特殊情况在提任前未达到培训要求的,应当在提任后()内完成培训。A

A、一年B、两年

C、三年D、四年

4、考察对象一般应当()拟任职务人数A

A、多于B、少于C、等于D、相当于

5、部门与地方双重管理干部的考察工作,由()负责,会同()进行。C

A、党委 组织部门B、部门 地方

C、主管方 协管方D、协管方 主管方

6、对拟破格提拔的人选在讨论决定前,必须报经()同意C

A、本级党委B、上级党委

C、上级组织(人事)部门D、县委常委会

7、实行党政领导干部任职前公示制度,公示期不少于()工作日。B

A、七个B、五个C、十个D、六个

8、由党委(党组)决定任职的,自()之日起计算任职时间。 A

A、党委(党组)决定B、任免通知发出

C、公示期满D、任职

9、在同一职位连续任职达到()任期的,不再推荐、提名或者任命担任同一职务。B

A、一个B、两个C、三个D、四个

10、对无正当理由拒不服从组织调动或者交流决定的,依照法律及有关规定予以()使用。A

A、免职或者降职B、不予提拔

C、不再担任现任职务D、撤职

三、判断题:(共10分,每题1分)

1、公开选拔处级以下领导干部,一般不跨省(自治区、直辖市)进行。(√)

2、提任县处级以上领导职务的,一般应当具有在下一级两个以上职位任职的经历。(√)

3、领导班子换届,民主推荐按照职位设置差额定向推荐。(×)

4、近三年考核结果中有被确定为基本称职以下等次的可以列为考察对象。(×)

5、同一地方(部门)的党政正职一般不同时易地交流。(√)

6、部门和地方双重管理干部的任免,主管方应当事先征求协管方的意见,进行酝酿。(√)

7、领导班子换届,根据会议推荐、个别谈话推荐情况和领导班子结构需要,可以差额提出初步名单进行二次会议推荐。(√)

8、对考察对象单位人员较少的,党委(党组)或者组织(人事)部门派出的考察组可以由一名成员组成。(×)

9、属于上级党委(党组)管理的干部,本级党委(党组)不可以提出选拔任用建议。(×)

10、个别提拔任职的民主推荐程序,也可以先进行个别谈话推荐,根据谈话情况,再进行会议推荐。(√)

四、简答题:(共40分,每题10分)

1、动议环节有哪些程序?

答:组织(人事)部门综合有关方面建议和平时了解掌握的情况,对领导班子进行分析研判,就选拔任用的职位、条件、范围、方式、程序等提出初步建议,向党委(党组)主要领导成员报告后,在一定范围内进行酝酿,形成工作方案。

2、具有哪些情形之一的不得列为考察对象?

答: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不得列为考察对象:(一)群众公认度不高的。(二)近三年考核结果中有被确定为基本称职以下等次的。(三)有跑官、拉票行为的。(四)配偶已移居国(境)外;或者没有配偶,子女均已移居国(境)外的。(五)受到组织处理或者党纪政纪处分影响使用的。(六)其他原因不宜提拔的。

3、《关于加强干部选拔任用工作监督的意见》中提出了“五个一律”惩诫措施,其具体内容是什么?

答:(一)对跑官要官的,一律不得提拔使用,并记录在案,视情节给予批评教育或组织处理;(二)对拉票贿选的,一律排除出人选名单或取消候选人资格,已经提拔的责令辞职或者免职、降职,贿选的还要依纪依法处理;(三)对买官卖官的,一律先停职或免职,移送执纪执法机关处理;(四)对违反规定作出的干部任用决定,一律宣布无效,按干部管理权限予以纠正;(五)对说情、打招呼和私自干预下级干部选拔任用的,一律坚决抵制,视情节给予批评教育或组织处理。

4、怎样才能更好地发挥党组织在干部选拔任用工作中的领导和把关作用?

第7篇:《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工作条例》测试试题

一、单选题

1、新《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工作条例》于 A 发布。 A 2014年1月 B 2014年2月 C 2014年3月 D 2013年12月

2、干部的四化是指 D 。

A 现代化、年轻化、知识化、科学化 B 现代化、年轻化、知识化、专业化

C 革命化、年轻化、知识化、科学化 D 革命化、年轻化、知识化、专业化

3、《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工作条例》是根据 C 和有关法律、法规制定的。

A 党管干部的原则

B 德才兼备、任人唯贤的原则 C《中国共产党章程》

D《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试行)》

4、选拔任用党政领导干部,必须符合把领导班子建设成为坚持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本纲领、基本经验、基本要求, C ,具有领导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能力,结构合理、团结坚强的领导集体的要求。

A为官一任,造福一方 B大公无私、为民作主 C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D兢兢业业、开拓创新

5、参照执行《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工作条例》有关规定的单位其中有 D 。

A国有大中型企业 B社团组织 C人民检察院和法院

D参照公务员法管理的县级以上党委和政府直属事业单位和工会、共青团、妇联等人民团体及其内设机构领导成员。

6、提任县处级领导职务的,应当具有 C 。 A 三年以上工龄和两年以上基层工作经历 B 五年以上工龄和三年以上基层工作经历 C 五年以上工龄和两年以上基层工作经历 D 三年以上工龄和五年以上基层工作经历

7、提任县处级以上领导职务的,一般应当具有在下一级 A 以上职位任职的经历。

A 两个 B 三个 C 四个 D 一个

8、提任县处级以上领导职务,由副职提任正职的,应当在副职岗位工作 C 以上。

A 三年 B 四年 C 两年 D 五年

9、提任县处级以上领导职务,由下级正职提任上级副职的,应当在下级正职岗位工作 A 以上。

A 三年 B 四年 C 两年 D 五年

10、提拔担任党政领导职务的,一般应当具有 B 以上文化程度,其中厅局级以上领导干部一般应当具有大学本科以上文化程度。

A 中专 B 大学专科 C 大学本科 D 研究生

11、提任党的领导职务的,还应当符合 A 规定的党龄要求。 A 《中国共产党章程》

B 《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工作条例》 C 《公务员法》

D 《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试行)》

12、党政领导干部应当 D 提拔。

A 按期 B 逐步 C 按照资历 D 逐级

13、破格提拔干部必须从严掌握,任职试用期未满或者提拔任职不满 A 的,不得破格提拔。不得在任职年限上连续破格。

A 一年 B 两年 C 三年 D 四年

14、选拔任用党政领导干部的基本流程是 B 。 A 动议、酝酿、考察、讨论决定、任职 B 动议、民主推荐、考察、讨论决定、任职 C 民主推荐、酝酿、考察、讨论决定、任职 D 酝酿、民主推荐、考察、讨论决定、任职

15、选拔任用党政领导干部,必须经过 D 。 A 个人自荐 B 党组织推荐 C 领导干部个人推荐 D 民主推荐

16、民主推荐包括 A 。 A 会议推荐和个别谈话推荐 B 党组织推荐和领导干部个人推荐 C 干部个人自荐和单位主要负责同志推荐 D 会议推荐和干部个人自荐

17、民主推荐结果作为选拔任用的 D 。 A 重要依据 B 根本依据 C 直接参考 D 重要参考

18、民主推荐结果在 B 内有效。

A 半年 B 一年 C 两年 D 三年

19、领导班子换届,民主推荐按照职位设置 A 推荐。 A 全额定向 B 职数设置 C 编制数量 D 拟任职位

20、个别提拔任职,民主推荐按照 D 推荐 A 空缺职位 B 职数设置 C 编制数量 D 拟任职位

21、 B 按照干部管理权限,根据工作需要和领导班子建设实际,提出启动干部选拔任用工作意见。

A 组织(人事)部门 B 党委(党组)或者组织(人事)部门 C 各级党委书记和组织部部长 D 组织(人事)部门主要负责人

22、领导班子换届,根据会议推荐、个别谈话推荐情况和领导班子结构需要,可以差额提出初步名单进行 A 。

A 二次会议推荐 B 深入考察 C 民意调查 D 民主测评

23、党委和政府及其工作部门个别特殊需要的领导成员人选,可以由党委(党组)或者组织(人事)部门推荐,报 B 同意后作为考察对象。

A 同级组织(人事)部门 B上级组织(人事)部门 C 党委(党组) D组织(人事)部门

24、近 D 考核结果中有被确定为基本称职以下等次的,不得列为考察对象。

A四年 B 两年 C 五年 D 三年

25、提拔担任党政领导职务的,因特殊情况在提任前未达到培训要求的,应当在提任后 D 内完成培训。

A三个月 B 六个月 C 九个月 D 一年

26、 A 干部,可以突破任职资格规定或者越级提拔担任领导职务。

A 特别优秀或者工作特殊需要的 B 少数民族干部

C 女干部 D 非中共党员干部

27、对已确定的考察对象,由 A 按照干部管理权限,进行严格考察。

A.组织(人事)部门 B.纪检(监察)部门 C机关党组织 D党政领导

28、领导班子换届,民主推荐由 B 主持。

A 上级党委(党组) B 同级党委(党组) C 上级党委(党组)干部考察组 D 同级党委(党组)组织(人事)部门

29、对在现工作单位任职不满 A 的考察对象,应进行延伸考察。 A 两年 B 三年 C 一年 D 四年

30、考察党政领导职务拟任人选,应当听取考察对象所在单位组织(人事)部门、 B 、机关党组织的意见,根据需要可以听取巡视机构和其他相关部门意见。

A 审计部门 B 纪检(监察)机关 C 计生部门 D 信访部门

31、党委(党组)或者组织(人事)部门派出的考察组由 A 以上成员组成。考察人员应当具有较高素质和相应资格。

A 两名 B 三名 C 五名 D 六名

32、个人向党组织推荐领导领导干部人选,必须负责地写出 A 并署名。

A推荐材料 B考察材料 C证明材料 D鉴定材料

33、领导班子换届,考察对象人选数一般应当 A 拟任职务人数。

A 多于 B 少于 C 等于 D 多于或等于

34、考察党政领导职务拟任人选,必须依据干部选拔任用条件和不同领导职务的职责要求,全面考察其 C 。

A 政治立场和工作表现 B 政治品质和道德品行

C 德、能、勤、绩、廉 D 工作实绩和群众公认度

35、考察组研究提出人选任用建议,向派出考察组的组织(人事)部门汇报,经组织(人事)部门集体研究提出任用建议方案,向 C 党委(党组)报告。

A 上级 B下级 C本级 D 更上一级

36、党委(党组)讨论决定干部任免事项,必须有 B 以上成员到会,并保证与会成员有足够时间听取情况介绍、充分发表意见。与会成员对任免事项,应当发表同意、不同意或者缓议等明确意见。

A、三分之一 B、三分之二 C、二分之一 D、四分之三

37、党委(党组)有关干部任免的决定,需要复议的,应当经党委(党组)超过 D 成员同意后方可进行。

A 三分之一 B四分之一 C四分之三 D 二分之一

38、党委向人民代表大会推荐的由人民代表大会选举产生的领导干部人选,应当以 C 向人民代表大会主席团提交推荐书,介绍所推荐人选的有关情况,说明推荐理由。

A 代表联名推荐名义 B 被推荐人选名义 C 本级党委名义 D 上级党委名义

39、地方党委和政府领导成员原则上应当任满一届,在同一职位上任职满 A 的,必须交流。

A 十年 B 五年 C 八年 D 十五年

40、在同一职位连续任职达到 B 任期的,不再推荐、提名或者任命担任同一职务。

A 一个 B 两个 C 三个 D 四个

41、党政领导干部交流的重点是 C 地方党委、政府的领导成员,纪委、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和党委、政府部分工作部门的主要领导成员。

A 省部级 B 地厅(司局)级以上 C 县级以上 D 科级以上

42、工作部门领导成员拟任人选,应当征求 C 的意见。 A 组织(人事)部门 B 业务主管部门 C 上级分管领导成员 D 党委(党组)

43、非中共党员拟任人选,应当征求 A 和民主党派、工商联主要领导成员、无党派代表人士的意见。

A 党委统战部门 B 党委组织部门 C 组织(人事)部门 D 人大、政协

44、部门与地方双重管理干部的任免,主管方 C ,进行酝酿。 A 可以提前进行推荐考察 B 可以提前进行任命

C 应当事先征求协管方意见 D 可不征求协管方意见

45、部门与地方双重管理干部的任免,协管方自收到主管方意见之日起 A 内未予答复的,视为同意。

A 一个月 B两个月 C三个月 D半年

46、关于双重管理干部,协管方与主管方意见不一致时,正职的任免报上级党委组织部门协调,副职的任免由 B 决定。 A 协管方 B 主管方

C 上级党委组织部门 D 同级党委组织部门

47、部门与地方双重管理干部的考察工作,由 D 负责,会同协管方进行。

A 组织(人事)部门 B 党委(党组) C 协管方 D 主管方

48、选拔任用党政领导干部,应当按照干部管理权限由 A 作出任免决定,或者决定提出推荐、提名的意见。

A 党委(党组)集体讨论 B 党委(党组)主要负责同志 C 党委(党组)组织部门 D 组织(人事)部门

49、对拟破格提拔的人选在讨论决定前,必须报经 D 同意。 A 同级组织(人事)部门 B 更上一级组织(人事)部门 C 党委(党组)

D上级组织(人事)部门

50、越级提拔或者不经过民主推荐列为破格提拔人选的,应当在 B 前报告,经批复同意后方可进行。

A 决定 B 考察 C 任命 D 酝酿

51、党政领导职务实行选任制、委任制,部分专业性较强的领导职务可以实行 A 。

A 聘任制 B 遴选制 C 委派制 D 合同制

52、党委向政府提名由政府任命的政府工作部门和机构领导成员人选,在党委讨论决定后,由 D 任命。

A 组织(人事)部门 B 党委(党组) C 人大常委会 D 政府

53、一般情况下,领导职位出现空缺且本地区本部门没有合适人选的,特别是需要补充紧缺专业人才的,可以进行 A 。

A 公开选拔 B 直接任命 C 竞争上岗 D 交流轮岗

54、领导职位出现空缺,本单位本系统符合资格条件人数较多且人选意见不易集中的,可以进行 C 。

A 公开选拔 B 直接任命 C 竞争上岗 D 交流轮岗

55、党政机关内设机构处级以上领导干部在同一职位上任职时间较长的,应当进行 D 。

A 提拔使用

B 转任非领导职务 C 重新任命

D 交流或者轮岗

56、领导干部不得在本人 D 担任县(市)党委和政府以及纪检机关、组织部门、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公安部门正职领导成员。

A 出生地 B 家属所在地 C 籍贯地 D 成长地

57、党委(党组)及其组织(人事)部门讨论干部任免,涉及与会人员本人及其亲属的,本人 A 。

A 必须回避 B 没有发言权 C 可以列席会议 D 可以提出建议

58、干部考察组成员在干部考察工作中涉及其亲属的,本人 C 。

A 可以不回避 B 暂时可以不回避 C 必须回避 D 应适当回避

59、引咎辞职、责令辞职和因问责被免职的党政领导干部, D内不安排职务。

A 半年 B 两年 C 三年 D 一年

60、引咎辞职、责令辞职和因问责被免职的党政领导干部, B 内不得担任高于原任职务层次的职务。同时受到党纪政纪处分的,按照影响期长的规定执行。

A 一年 B 两年 C 三年 D 四年

61、党政领导干部在考核中被确定为不称职的,因工作能力较弱、受到组织处理或者其他原因不适宜担任现职务层次的,应当 D 使用。 A 免职 B 停薪 C 停职 D降职

62、降职使用的干部,其待遇按照 C 职务的标准执行。 A原任 B 低一级 C新任 D 最早

63、提拔担任厅局级以下领导职务的,除特殊岗位和 B 外,在党委(党组)讨论决定后、下发任职通知前,应当在一定范围内进行公示。

A 因工作需要提拔的人选

B 在换届考察时已进行过公示的人选 C 已进行过考察的人选 D 已进行过民主推荐的人选 6

4、公示期不少于 B 。

A 7天

B 5个工作日 C 7个工作日

D 5天

65、公示期从发布公示通知的 B 算起。 A当天

B 第二天 C 当时

D 隔天

66、提拔担任非选举产生的厅局级以下领导职务的,试用期为 C 。

A 半年 B 两年 C 一年 D 三年

67、试用期满后,经考核胜任现职的,正式任职;不胜任的,免去试任职务,一般按 D 安排工作。

A 试任职务同级非领导职务 B 试任前职务

C 试任前低一级职务 D 试任前职级 6

8、党政领导职务的任职时间,由党委(党组)决定任职的,自 B 起计算。

A 任职文件印发之日 B 党委(党组)决定之日 C 宣布任命之日 D 人事关系转接之日

69、党政领导职务的任职时间,由党的代表大会、人民代表大会、政协全体会议选举的,自 C 之日起计算。

A 任职文件印发之日 B 任命 C 当选 D 公告

70、达到任职年龄界限或者 A 界限的,一般应当免去现职。 A 退休年龄

B 退二线年龄 C 工作时间 D 退出领导岗位

71、非组织选派,离职学习期限超过 B 年的,一般应当免去现职。

A 半年

B 一年

C 两年

D 三年

72、担任党委、人大常委会、政府、政协工作部门副职和内设机构等领导职务,试用期为 C 年。

A 三个月

B 六个月

C 一年

D 两年

73、关于党政领导职务的任职时间,当由党委向政府提名由政府任命的,自 D 之日起计算。

A 党委提名 B 政府提名 C党委任命 D 政府任命

74、公开选拔 C 领导干部,一般不跨省(自治区、直辖市)进行。

A 省部级以下 B厅局级以下 C 县处级以下 D 乡科级以下

75、市(地、州、盟)、县(市、区、旗)党委和政府领导班子正职的拟任人选和推荐人选,一般应当由上级党委常委会提名并 A 。

A 提交全委会无记名投票表决 B 提交常委会无记名投票表决 C 征求人大、政协意见 D 提交领导干部大会表决

76、公开选拔、竞争上岗方案设置的条件和资格,应当符合《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工作条例》的规定,突破资格条件规定的,应当事先报 D 审核同意。

A 同级组织(人事)部门 B 同级单位党委(党组) C 上级业务主管单位党委(党委) D 上级组织(人事)部门

77、对无正当理由拒不服从组织调动或者交流决定的,依照法律及有关规定予以 A 使用。

A 免职或降职 B 调整或免职 C 交流或降级 D 调整或交流

78、交流的干部接到任职通知后,应当在 B 到任。 A 工作需要的时限内

B 党委(党组)或者组织(人事)部门限定的时间内 C 单位通知的时限内 D 个人自愿的时限内

79、实行组织(人事)部门与纪检监察机关等有关单位联席会议制度,就加强对干部选拔任用工作的监督,沟通信息,交流情况,提出意见和建议。联席会议由 D 召集。

A纪检机关 B党委(党组) C监察机关 D组织(人事)部门

80、违反《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工作条例》规定作出的干部任免决定 D 。

A部分无效 B 不予审批 C重新报上级党组织审批 D 一律无效

二、多选题

1、“好干部”标准是指信念坚定、 ABCD 。 A为民服务 B勤政务实 C敢于担当 D清正廉洁

2、选拔任用党政领导干部,必须坚持 ABCD 的原则。 A民主 B公开 C竞争 D择优

3、选拔任用党政领导干部,应当 ABD 。 A 注重培养选拔优秀年轻干部 B 注重使用后备干部 C 用好女干部

D 用好各年龄段干部。

4、拔任用党政领导干部,必须符合把领导班子建设成为坚持党的基本理论、 ABCD 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具有领导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能力,结构合理、团结坚强的领导集体的要求。

A 基本路线 B 基本纲领 C 基本经验 D 基本要求

5、参照《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工作条例》执行的单位有:AB 。

A 参照公务员法管理的县级以上党委和政府直属事业单位 B 工会、共青团、妇联等人民团体及其内设机构 C 国有大中型企业 D 社会团体机构

6、党政领导干部应当自觉坚持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努力用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坚持 ABC ,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同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经得起各种风浪考验。

A 讲学习 B 讲政治 C 讲正气 D 讲党性

7、党政领导干部应当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求真务实,认真调查研究,能够把党的方针政策同本地区本部门实际相结合,卓有成效开展工作, BCD ,反对形式主义。

A 听实情 B讲实话 C办实事 D求实效

8、 CD 可以按照干部管理权限,根据工作需要和领导班子建设实际,提出启动干部选拔任用工作意见。

A 组织(人事)部门主要负责人 B 党委(党组)书记 C 党委(党组) D 组织(人事)部门

9、提任县处级领导职务的,应当具有 BD 。 A 三年以上工龄 B 五年以上工龄

C 三年以上基层工作经历 D 两年以上基层工作经历

10、破格提拔的特别优秀干部,应当德才素质突出、群众公认度高,并且符合下列条件之一 ABD 。

A 在关键时刻或者承担急难险重任务中经受住考验、表现突出、作出重大贡献

B 在条件艰苦、环境复杂、基础差的地区或者单位工作实绩突出 C 经党委(党组)研究同意

D 在其他岗位上尽职尽责,工作实绩特别显著

11、因工作特殊需要破格提拔的干部,应当符合下列情形之一: ACD A 领导班子结构需要或者领导职位有特殊要求的 B 做出特别贡献的

C 专业性较强的岗位或者重要专项工作急需的 D 艰苦边远地区、贫困地区急需引进的

12、破格提拔干部必须从严掌握,不得突破 BD 。 A 任职年限要求

B 《条例》第七条规定的基本条件要求 C 年龄要求

D 有关法律规定的资格要求和党龄要求

13、不得破格提拔的情形有: CD 。 A 领导职位有特殊要求的

B艰苦边远地区、贫困地区急需引进的人才 C 任职试用期未满 D 提拔任职不满一年的

14、下列哪种情形必须书面报经上级组织(人事)部门批复同意后,方可进行考察的是 AD 。

A 越级提拔 B 破格提拔 C 竞争上岗

D 不经过民主推荐列为破格提拔人选的

15、提拔担任党政领导职务的,应当经过 ABC 或者组织(人事)部门认可的其他培训机构的培训,培训时间应当达到干部教育培训的有关规定要求。

A 党校 B 行政院校

C 干部学院 D 自主选择的学校

16、地方党政领导班子成员应当注意从担任过 ABD 中选拔。 A 县(市、区、旗)党政领导职务的干部 B 乡(镇、街道)党政领导职务的干部 C 具有较为丰富工作经验的干部 D 国有企事业单位领导人员

17、在动议环节,组织(人事)部门综合 BD 的情况,对领导班子进行分析研判。

A 干部个人自荐 B 有关方面建议 C 有关领导指示 D 平时了解掌握

18、组织(人事)部门在提出启动干部选拔任用工作意见中,可以就选拔任用的职位、 BCD 、程序等提出初步建议。

A 年龄 B 条件 C 范围 D 方式

19、民主推荐包括 AB 。

A 会议推荐 B 个别谈话推荐 C 领导干部个人推荐 D 党委(党组)推荐

20、领导班子换届,民主推荐由同级党委(党组)主持,应当经过下列程序 ABCD 。

A 召开推荐会,公布推荐职位、任职条件、推荐范围,提供干部名册,提出有关要求,组织填写推荐表

B 进行个别谈话推荐

C 对会议推荐和谈话推荐情况进行综合分析 D 向上级党委汇报推荐情况

21、领导班子换届,会议推荐由 ABCD 等人员参加。 A 党委成员 B 人大常委会、政府、政协党组成员或者全体领导成员,纪委领导成员

C 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主要领导成员

D 党委工作部门、政府工作部门、人民团体主要领导成员

22、领导班子换届,根据 ABD ,可以差额提出初步名单进行二次会议推荐。

A 会议推荐

B 个别谈话推荐情况

C 党委(党组)主要负责同志建议 D 领导班子结构需要

23、领导班子换届,参加二次会议推荐的人员有 ABCD 。 A 党委成员

B 人大常委会、政府、政协党组成员或者全体领导成员 C 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主要领导成员 D 纪委副书记

24、民主推荐工作部门领导成员人选,会议推荐由ABCD参加;本部门人数较少的,可以由全体人员参加。

A 本部门领导成员 B 内设机构领导成员 C 直属单位主要领导成员 D 其他需要参加的人员

25、推荐人大常委会、政府、政协领导成员人选,应当有 ABC 参加。

A 民主党派主要领导成员 B 工商联主要领成员 C 无党派代表人士 D 企业负责人

26、确定考察对象,应当根据工作需要和干部德才条件,将民主推荐与 ACD 和人岗相适等情况综合考虑,充分酝酿,防止把推荐票等同于选举票、简单以推荐票取人。

A 平时考核 B 任职时间 C 考核 D 一贯表现

27、有下列哪种情形之一的,不得列为考察对象: ABCD 。 A 近三年考核结果中有被确定为基本称职以下等次的。 B 有跑官、拉票行为的。

C 配偶已移居国(境)外;或者没有配偶,子女均已移居国(境)外的。 D 受到组织处理或者党纪政纪处分影响使用的。

28、“裸官”是指 BD 。 A 父母移居国(境)外 B 配偶已移居国(境)外 C 直系亲属移居国(境)外

D 没有配偶,子女均已移居国(境)外

29、领导班子换届,由本级 ABCD 根据上级党委组织部门反馈的情况,对考察对象人选进行酝酿。

A 党委书记 B 副书记

C 分管组织工作的常委 D 分管纪检工作的常委

30、加强作风考察,深入了解为民服务、求真务实、勤勉敬业、奋发有为,反对形式主义、 BC 和奢靡之风等情况。

A 教条主义 B 官僚主义 C 享乐主义 D 自由主义

31、考察地方党政领导班子成员拟任人选,个别谈话和征求意见的范围一般为 ABCD 。

A 党委和政府领导成员,人大常委会、政协、纪委、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主要领导成员

B 考察对象所在单位领导成员

C 考察对象所在单位有关工作部门或者内设机构和直属单位主要领导成员

D 其他有关人员

32、考察工作部门领导班子成员拟任人选,个别谈话和征求意见的范围一般为: ABCD 。

A 考察对象上级领导机关有关领导成员 B 考察对象所在单位领导成员

C 考察对象所在单位内设机构和直属单位主要领导成员 D 其他有关人员

33、考察党政领导职务拟任人选,应当听取考察对象所在单位 ABD 的意见,根据需要可以听取巡视机构和其他相关部门意见。

A 组织(人事)部门 B 纪检监察机关 C 工会部门 D 机关党组织

34、考察党政领导职务拟任人选,采取个别谈话、发放征求意见表、民主测评、实地走访、查阅干部档案和工作资料、同考察对象面谈等方法,广泛深入地了解情况,根据需要进行 ACD 。

A 民意调查 B 社会调查 C 专项调查 D 延伸考察

35、党政领导干部交流的对象为 ABCD 。 A 因工作需要交流的

B 需要通过交流锻炼提高领导能力的 C 在一个地方或者部门工作时间较长的 D 按照规定需要回避的

36、党政领导职务实行 AD ,部分专业性较强的领导职务可以实行聘任制。

A 选任制 B 任期制 C 合同制 D 委任制

37、下列哪些情形可以面向社会进行公开选拔: AB 。 A 领导职位出现空缺且本地区本部门没有合适人选的 B 需要补充紧缺专业人才的 C 民主推荐得票较为分散的

D本单位本系统符合资格条件人数较多且人选意见不易集中的

38、党政领导职务拟任人选,在讨论决定或者决定呈报前,应当根据职位和人选的不同情况,分别在 ABCD 有关领导成员中进行酝酿。

A 党委(党组) B 人大常委会 C 政府 D 政协

39、领导班子换届,党委推荐人大常委会、政府、政协领导成员人选和人民法院院长、人民检察院检察长人选,应当事先向 ABC 通报有关情况,进行民主协商。

A 民主党派主要领导成员 B 工商联主要领成员 C 无党派代表人士 D 人大、政协领导

40、非中共党员拟任人选,应当征求 ACD 主要领导成员、无党派代表人士的意见。

A 党委统战部门 B 人大、政协 C 民主党派 D 工商联

41、党政领导干部任职回避的亲属关系为 ABCD 。 A夫妻关系 B近姻亲关系 C三代以内旁系血亲 D直系血亲关系

42、党委(党组)讨论决定干部任免事项,在充分讨论的基础上,采取 ABD 等方式进行表决。

A 口头表决 B 举手表决 C 署名投票 D 无记名投票

43、党委(党组)讨论决定干部任免事项,与会成员对任免事项,应当发表 BCD 等明确意见。

A 暂不同意 B 同意 C 不同意 D 缓议

44、党委(党组)讨论决定干部任免事项,是必经程序的有: BD 。 A 拟任人选进行述职

B 参加会议人员进行充分讨论

C 党委(党组)主要负责同志进行推荐说明

D 进行表决,以党委(党组)应到会成员超过半数同意形成决定

45、需要报上级党委(党组)审批的拟提拔任职的干部,必须呈报党委(党组)请示并附干部任免审批表、 ABC 、民主推荐情况等材料。

A 干部考察材料

B 本人档案和党委(党组)会议纪要 C 讨论记录

D 领导干部署名推荐材料

46、下列哪些职务需要实行试用期制度 AB 。

A 党委、人大常委会、政府、政协工作部门副职和内设机构领导职务

B 纪委内设机构领导职务; C 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副职 D 正、副县级非领导职务

47、交流的重点是县级以上 ABC 党委和政府部分工作部门的主要领导成员。

A 地方党委和政府的领导成员 B 纪委主要领导成员

C 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主要领导成员 D 国有大中型企业主要负责人

48、跨地区跨部门交流的,应当同时迁转 ABD 。 A 行政关系 B 工资关系 C 家属工作关系 D 党的组织关系

49、党政机关内设机构处级以上领导干部在同一职位上任职时间较长的,应当进行 AD 。

A交流 B提拔 C重用 D轮岗

50、党政领导干部有任职回避的亲属关系的,不得在同一机关担任双方直接隶属于同一领导人员的职务或者有直接上下级领导关系的职务,也不得在其中一方担任领导职务的机关从事 ABCD 工作。

A 组织(人事) B纪检监察 C 审计 D 财务

51、领导干部不得在本人成长地担任县(市)党委和政府以及 ABC 正职领导成员。

A 纪检机关、组织部门、 B 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 C 公安部门 D 人事部门

52、辞职包括 BCD 。

A因私辞职 B责令辞职 C自愿辞职 D引咎辞职

53、 CD 和因问责被免职的党政领导干部,一年内不安排职务,两年内不得担任高于原任职务层次的职务。

A 因公辞职 B 自愿辞职 C 引咎辞职 D 责令辞职

54、党政领导干部 ABD 或者其他原因不适宜担任现职务层次的,应当降职使用。

A 在考核中被确定为不称职 B 工作能力较弱 C 工作业绩不够优异 D 受到组织处理

55、党政领导干部一般应当免去现职的情形有: ABCD 。 A 达到任职年龄界限或者退休年龄界限的 B 受到责任追究应当免职的 C 辞职或者调出的

D 非组织选派,离职学习超过一年的

56、选拔任用党政领导干部,必须严格执行本条例的各项规定,不准 ABCD 。

A 超职数配备

B 超机构规格提拔领导干部 C 违反规定擅自设置职务名称 D 违反规定提高干部职级待遇;

57、凡用人失察失误造成严重后果的,应当根据具体情况,追究 ABCD 以及其他直接责任人的责任。

A 党委(党组)主要领导成员 B 有关领导成员

C 组织(人事)部门有关领导成员 D 纪检监察机关有关领导成员

58、不准在 AD 时,突击提拔、调整干部。

A 工作调动 B 职务空缺 C 工作需要 D 机构变更

59、干部的“三龄两历”是指年龄、 ABCD 。 A 工龄 B 党龄 C 学历 D 经历

60、凡用人失察失误造成严重后果的,本地区本部门用人上的不正之风严重、干部群众反映强烈以及对违反组织人事纪律的行为查处不力的,应当根据具体情况,追究 AC 以及其他直接责任人的责任。

A 党委(党组)主要领导成员、有关领导成员 B 参加个别考察谈话人员

C 组织(人事)部门和纪检监察机关有关领导成员 D 考察对象所在单位全体成员

三、判断题

1、选拔任用党政领导干部,必须选拔优秀年轻干部和后备干部,用好各年龄段干部。 ( × )

2、选拔任用党政领导干部,应当树立注重基层的导向。( √ )

3、党政领导干部可以从党政机关选拔任用,不可以从党政机关以外选拔任用。 ( × )

4、提任县处级领导职务的,应当具有五年以上工龄和三年以上基层工作经历。( × )

5、提任县处级以上领导职务,由副职提任正职的,应当在副职岗位工作三年以上。( × )

6、提任县处级以上领导职务,一般应当具有大学本科以上文化程度。( × )

7、确因特殊情况在提任前未达到培训要求的,应当在提任后半年内完成培训。( × )

8、特别优秀或者工作特殊需要的干部,可以突破任职资格规定或者越级提拔担任领导职务。( √ )

9、任职试用期未满或者提拔任职不满一年的,但表现优异的,可以破格提拔。( × )

10、只要工作需要,表现优异,可以在任职年限上连续破格。( × )

11、党委(党组)或者组织(人事)部门主要负责同志按照干部管理权限,根据工作需要和领导班子建设实际,提出启动干部选拔任用工作意见。 (×)

12、组织(人事)部门综合有关方面建议和平时了解掌握的情况,对领导班子进行分析研判,就选拔任用的职位、姓名、条件、范围、方式、程序等提出初步建议。 ( × )

13、动议的初步建议向组织(人事)部门主要领导成员报告后,在一定范围内进行酝酿,形成工作方案。 ( × )

14、民主推荐包括会议推荐和个别谈话推荐,推荐结果作为选拔任用的重要参考,长期有效。 ( × )

15、领导班子换届,民主推荐按照空缺职位定向推荐。( × )

16、领导班子换届,民主推荐由干部考察组主持。( × )

17、确定考察对象,应当根据工作需要和干部德才条件,将民主推荐与平时考核、考核、一贯表现和人岗相适等情况综合考虑,充分酝酿,防止把推荐票等同于选举票、简单以推荐票取人。 ( √ )

18、加强作风考察,深入了解为民服务、求真务实、勤勉敬业、奋发有为,反对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享乐主义和奢靡之风等情况。 ( √ )

19、强化廉政情况考察,深入了解遵守廉洁自律有关规定,保持高尚情操和健康情趣,慎独慎微,秉公用权,清正廉洁,不谋私利,但不用严格要求亲属和身边工作人员。 ( × )

20、组织(人事)部门应当就考察对象的党风廉政情况听取纪检监察机关的意见。对拟提拔的考察对象,应当查阅个人有关事项报告情况,必要时可以进行核实。对需要进行经济责任审计的考察对象,应当委托审计部门按照有关规定进行审计。 ( √ )

21、选拔任用党政领导干部,应当按照干部管理权限由党委(党组)集体讨论作出任免决定,或者决定提出推荐、提名的意见。属于上级党委(党组)管理的,本级党委(党组)不可以提出选拔任用建议。 ( × )

22、对拟破格提拔的人选在讨论决定前,必须报经上级组织(人事)部门同意。越级提拔或者不经过民主推荐列为破格提拔人选的,应当在考察前报告,经批复同意后方可进行。

( √ )

23、市(地、州、盟)、县(市、区、旗)党委和政府领导班子正职的拟任人选和推荐人选,一般应当由上级党委常委会提名并提交全委会记名投票表决。 ( × )

24、实行党政领导干部任职试用期制度。试用期满后,经考核胜任现职的,正式任职;不胜任的,免去试任职务,一般按试任前职级安排工作。 ( √ )

25、竞争上岗面向社会进行,公开选拔在本单位或者本系统内部进行,应当从实际出发,合理确定选拔职位、数量和范围。 ( × )

26、公开选拔县处级以下领导干部,可以跨省(自治区、直辖市)进行。 ( × )

27、公开选拔、竞争上岗应当科学规范测试、测评,突出岗位特点,突出实绩竞争,注重能力素质和一贯表现,防止简单以分数取人。 ( √ )

28、经历单一或者缺少基层工作经历的年轻干部,应当有计划地到基层、艰苦边远地区和复杂环境工作。 ( √ )

29、可以涂改干部档案,但不能在干部身份、年龄、工龄、党龄、学历、经历等方面弄虚假。 ( × )

30、纪检监察机关、巡视机构按照有关规定,对干部选拔任用工作进行监督检查。( √ )

31、非中共党员拟任人选,应当征求党委统战部门和民主党派、工商联主要领导成员、无党派代表人士的意见。 ( √ )

32、部门与地方双重管理干部的任免,协管方应当事先征求主管方意见,进行酝酿。( × )

33、协管方自收到主管方意见之日起一个月内未予答复的,视为同意。 ( √ )

34、征求意见一般采用书面形式进行。 ( √ )

35、领导班子换届,下一级党委和政府主要领导成员不能参加会议推荐。( × )

36、参加个别谈话推荐的人员参照会议推荐范围,可以适当调整。( √ )

37、个别提拔任职的民主推荐程序,也可以先进行个别谈话推荐,根据谈话情况,经党委(党组)或者组织(人事)部门研究,提出初步名单,再进行会议推荐。 ( √ )

38、民主推荐工作部门领导成员人选,会议推荐由本部门领导成员、内设机构领导成员、直属单位主要领导成员和其他需要参加的人员参加;本部门人数较少的,可以由全体人员参加。 ( √ )

39、注重考察工作实绩,深入了解履行岗位职责、推动和服务科学发展的实际成效。( √ )

40、考察党政领导职务拟任人选,应当保证充足的考察时间。 ( √ )

41、党政领导职务的任职时间,由党委向政府提名由政府任命的,自党委提名之日起计算。 ( × )

42、根据考察对象的不同情况,通过适当方式在一定范围内发布干部考察预告; ( √ )

43、考察组向考察对象呈报单位或者所在单位党委(党组)主要领导成员反馈考察情况,不用交换意见。 ( × )

44、实行干部考察工作责任制。考察组必须坚持原则,公道正派,深入细致,如实反映考察情况和意见,对考察材料负责,履行干部选拔任用风气监督职责。 ( √ )

45、党政领导职务拟任人选,在讨论决定或者决定呈报前,应当根据职位和人选的不同情况,分别在党委(党组)、人大常委会、政府、政协等有关领导成员中进行酝酿。( √ )

46、需要报上级党委(党组)审批的拟提拔任职的干部,无须呈报党委(党组)请示并附干部任免审批表、干部考察材料、本人档案和党委(党组)会议纪要、讨论记录、民主推荐情况等材料。 ( × )

47、需要报上级备案的干部,应当按照规定及时向上级组织(人事)部门备案。 ( √ )

48、同一地方(部门)的党政正职一般不同时易地交流。 ( √ )

49、提拔担任厅局级以下领导职务的,除特殊岗位和在换届考察时已进行过公示的人选外,在党委(党组)讨论决定前、下发任职通知后,应当在一定范围内进行公示。 ( × )

50、实行党政领导干部任职前公示制度,公示期不少于五个工作日。( √ )

51、党委向政府提名由政府任命的政府工作部门和机构领导成员人选,在党委讨论决定后,由政府任命。( √ )

52、由党的代表大会、党的委员会全体会议、党的纪律检查委员会全体会议、人民代表大会、政协全体会议选举、决定任命的,自当选、决定任命之日起计算。 ( √ )

53、由人大常委会或者政协常委会任命或者决定任命的,自人大常委会、政协常委会任命或者决定任命之日起计算。 ( √ )

54、党委向人大常委会推荐由人大常委会任命、决定任命的领导干部人选,应当在人大常委会审议后,按照规定程序提出,介绍所推荐人选的有关情况。 ( × )

55、公开选拔、竞争上岗方案设置的条件和资格突破规定的,可以事后报上级组织(人事)部门审核同意。 ( × )

56、干部个人可以自行联系交流事宜。 ( × )

57、地方党委和政府领导成员原则上应当任满一届,在同一职位上任职满十年的,原则上应当交流。( × )

58党政机关内设机构处级以上领导干部在同一职位上任职时间较长的,应当进行交流或者轮岗。( √ )

59、同一干部不宜频繁交流。 ( √ ) 60、有党政领导干部任职回避的亲属关系的,不得在同一机关担任双方直接隶属于同一领导人员的职务或者有直接上下级领导关系的职务,也不得在其中一方担任领导职务的机关从事组织(人事)、纪检监察、审计、财务工作。 ( √ )

第8篇:(答案版)干部选拔任用工作法规知识测试题

《干部任用条例》知识测试题

(100分)

一、选择题(每题3分,共60分):

1、( )年1月,中央印发修订后的《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工作条例》。C A、1995 B、2002

C、2014

2、选拔任用党政领导干部,必须坚持党管干部原则,五湖四海、任人唯贤原则,( )原则,注重实绩、群众公认原则,( )原则,民主集中制原则和依法办事原则。C A、德才兼备、任人唯贤,民主、公开、竞争、择优 B、德才兼备、以德为先,公开、平等、竞争、择优 C、德才兼备、以德为先,民主、公开、竞争、择优

3、提拔担任党政领导职务的,地(厅)、司(局)级以上领导干部一般应当具有( )以上文化程度。B A、大学专科 B、大学本科

C、研究生

4、关于破格提拔干部,以下说法不正确的是( )。A A、特别优秀或者工作特殊需要的干部,在提任党的领导职务时,可以突破党政领导干部应当具体的基本条件。

B、任职试用期未满或者提拔任职时间不满一年的,不得 1 破格提拔

C、不得在任职年限上连续破格,也不得越两级提拔

5、选拔任用党政领导干部,必须经过民主推荐提出考察对象。民主推荐包括( )。C A、会议推荐

B、个别谈话推荐

C、会议推荐和个别谈话推荐

6、选拔任用党政领导干部必须经过的基本程序是()。C A、酝酿、民主推荐、考察、讨论决定、任职 B、民主推荐、讨论决定、酝酿、考察、任职 C、动议、民主推荐、考察、讨论决定、任职

7、提任县(处)级以上领导职务,由下级正职提任上级副职的,应当在下级正职岗位工作( )以上。A A、3年 B、2年 C、4年

8、领导干部不得在( )担任县(市)党委和政府以及纪检机关、组织部门、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公安部门正职领导成员,一般不得在本人成长地担任市(地、盟)党委和政府以及纪检机关、组织部门、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公安部门正职领导成员。A A、本人成长地 B、本人出生地 C、A和B

9、关于确定考察对象表述正确的是( ):C 2 A、应当把民主推荐结果作为重要依据之一,同时防止简单地以票取人

B、考察对象必须是民主推荐得票第一名

C、应当根据工作需要和干部德才条件,将民主推荐与平时考核、考核、一贯表现和人岗相适等情况综合考虑,充分酝酿,防止把推荐票等同于选举票、简单以推荐票取人

10、关于不得列为考察对象的情形,以下表述正确的是( ):①群众公认度不高的。②近三年考核结果中有被确定为基本称职以下等次的。③有跑官、拉票行为的。④配偶已移居国(境)外;或者没有配偶,子女均已移居国(境)外的。⑤受到组织处理或者党纪政纪处分影响使用的。 B A、①②③⑤ B、①②③④⑤ C、②③④⑤

11、关于领导班子换届考察对象的确定,下面表述正确的是( ):A A、由本级党委常委会研究提出考察对象建议名单,经与上级党委组织部门沟通后,确定考察对象

B、由上级党委确定考察对象

C、由上级党委组织人事部门确定考察对象

12、个别提拔任职,由( )研究确定考察对象。A A、党委(党组)

B、党委(党组)或者组织人事部门 C、党委(党组)和组织人事部门负责人

13、考察党政领导干部职务拟任人选,应当( ),经 3 过严格的考察程序。 B A、灵活掌握考察时间 B、保证充足的考察时间 C、从快从紧安排考察时间

14、考察党政领导职务拟任人选,要采取个别谈话、发放征求意见表、( )、实地走访、查阅干部档案和工作资料、同考察对象面谈等方法,广泛深入地了解情况,根据需要进行( )、专项调查、延伸考察。 C A、民意调查、民主测评 B、民主评议、民意调查 C、民主测评、民意调查

15、对拟提拔的考察对象,应当查阅( )情况,必要时可以进行核实。 B A、个人家庭财产 B、个人有关事项报告

C、个人及其配偶子女出国(境)

16、党委(党组)讨论决定干部任免事项进行表决时,以党委(党组)( )形成决定。 B A、实到会成员过半数同意 B、应到会成员超过半数同意 C、应到会成员过三分之二同意

17、实行党政领导干部任职前公示制度。公示期一般为( )。 B A、五至十天

B、不少于五个工作日

4 C、七至十五天

18、由党委(党组)决定任职的,任职时间自( )之日起计算。 A A、党委(党组)决定 B、主管领导签发任职通知 C、公示期满

19、引咎辞职、责令辞职和因问责被免职的党政领导干部,( )内不安排职务,( )内不提担任高于原任职务层次的职务。 A A、一年,二年 B、二年,三年 C、二年,一年

20、实行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工作责任追究制度。凡用人失察失误造成严重后果的,应当根据具体情况,追究( )的责任。 C A、党委(党组)主要领导、组织(人事)干部 B、考察组成员

C、党委(党组)主要领导成员、有关领导成员、组织(人事)部门和纪检监察机关有关领导成员以及其他直接责任人的责任

二、判断题(每题2分,共40分)

1、选拔任用党政领导干部必须坚持依法办事原则。(对)

2、选拔任用党政领导干部,不能超出领导班子职数配备,但可以根据实际提高干部的职级待遇。(错)

3、选拔任用干部,必须突出考察政治品质和道德品行, 5 坚决防止和纠正重才轻德的现象。(对)

4、党政领导班子成员一般应当从后备干部中选拔。(错)

5、非组织选派,离职学习期限超过一年的党政领导干部,一般应当免去现职。(对)

6、个人向党组织推荐领导干部人选,经组织(人事)部门审核符合条件的,可以直接列为考察对象。(错)

7、干部考察组成员在干部考察工作中涉及其亲属的,本人必须回避。(对)

8、考察党政领导职务人选,可根据需要听取考察对象所在单位组织(人事)部门、纪检监察机关、机关党组织的意见。(错)

9、党委(党组)讨论决定干部任免事项,如涉及破格提拔的人选,分管干部组织(人事)工作的党委(党组)领导成员或者组织(人事)部门负责人介绍干部情况时,应当说明破格的具体情形和理由。(对)

10、党委(党组)讨论决定干部任免事项,必须有三分之二以上的成员到会,并以到会成员超过半数同意形成决定。(错)

11、破格提拔和越级提拔干部,都必须在报经上级组织(人事)部门批复同意后方可进行考察。(错)

12、部门与地方双重管理干部的任免,主管方应当事先征求协管方意见,进行酝酿。协管方自收到主管方意见之日起一个月内未予答复的,视为同意。(对)

13、个人参加公开选拔,应当经所在单位同意。(对)

6

14、公开选拔县处级以下领导干部,一般不跨省(自治区、直辖市)进行。(对)

15、因工作能力较弱或者其他原因,不适宜担任现职的,应当降职使用。降职使用的干部,其待遇按照原任职务的标准执行。(错)

16、同一地方(部门)的党政正职一般不同时异地交流。(对)

17、对无正当理由拒不服从组织调动或者交流决定的,依照法律及有关规定予以免职或者降职使用。(对)

18、有近姻亲关系的,不得在同一机关担任直接上下级领导关系的职务,但可以在其中一方担任领导职务的机关从事组织(人事)、纪检监察、审计、财务工作。(错)

19、根据各地各单位实际情况,党委(党组)可以自行设置领导职务名称并配备干部。(错)

20、《干部任用条例》对工作部门的规定,同时适用于办事机构、派出机构、特设机构以及其他直属机构。(对)

第9篇:《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工作条列》测试题

得分:_____

《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工作条例》测试题

姓名:单位及职务:

1.为认真贯彻执行党的干部路线方针政策,落实_____、从严管理干部的要求,建立科学规范的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制度„„制定本条例。

2.建设一支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信念坚定、_____、勤政务实、敢于担当、清正廉洁的高素质党政领导干部队伍。

3.选拔任用党政领导干部,必须坚持_____原则;五湖四海、任人唯贤原则;德才兼备、以德为先原则;注重实绩、群众公认原则;民主、公开、竞争、择优原则;民主集中制原则;依法办事原则。

4.选拔任用党政领导干部,应当注重培养选拔优秀年轻干部,_____后备干部,用好各年龄段干部。

5.党政领导干部应当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_____,认真调查研究,能够把党的方针政策同本地区本部门实际相结合,卓有成效开展工作,讲实话,办实事,求实效,反对形式主义。

6.提任县处级领导职务的,应当具有_____以上工龄和两年以上基层工作经历。

7.提任县处级以上领导职务,由副职提任正职的,应当在副职岗位工作_____以上,由下级正职提任上级副职的,应当在下级正职岗位工作三年以上。

8.破格提拔干部必须从严掌握,任职试用期未满或者提拔任职不满_____的,不得破格提拔。不得在任职年限上连续破格。不得越两级提拔。

9.党委(党组)或者_____按照干部管理权限,根据工作需要和领导班子建设实际,提出启动干部选拔任用工作意见。

10.选拔任用党政领导干部,必须经过民主推荐。民主推荐包括会议推荐和个别谈话推荐,推荐结果作为选拔任用的_____,在一年内有效。

11.领导班子换届,民主推荐按照职位设置_____推荐;个别提拔任职,按照拟任职位推荐。

12.领导班子换届,根据会议推荐、个别谈话推荐情况和领导班子结构需要,可以_____提出初步名单进行二次会议推荐。

13.确定考察对象,应当根据工作需要和干部德才条件,将民主推荐与_____、考核、一贯表现和人岗相适等情况综合考虑,充分酝酿,防止把推荐票等同于选举票,简单以推荐票取人。

14.群众_____不高的,不得列为考察对象。

15.近三年考核结果中有被确定为_____以下等次的,不得列为考察对象。

16.配偶已移居国(境)外;或者没有配偶,_____均已移居国(境)外的,不得列为考察对象。

17.领导班子换届,由本级党委书记与副书记、分管组织、纪检等工作的常委根据上级党委组织部门反馈的情况,对考察对象人选进行酝酿,本级党委常委会研究提出考察对象建议名单,经与上级党委组织部门沟通后,确定考察对象。对拟新进党政领导班子的考察对象,应当在一定范围内进行_____。

18.考察党政领导职务拟任人选,突出考察政治品质和道德品行,深入了解理想信念、政治纪律、坚持原则、_____、开展批评和自我批评、行为操守等方面的情况。

19.注重考察工作实绩,考察地方党政领导班子成员,更加重视劳动就业、居民收入、科技创新、教育文化、社会保障、卫生健康等的考核,强化约束性指标考核,加大资源消耗、_____、消化产能过剩、安全生产、债务状况等指标的权重,防止单纯以经济增长速度评定工作实绩。

20.考察党政工作部门领导干部,应当把执行政策、营造良好发展环境、提供优质公共服务、维护社会_____等作为评价的重要内容。

21.加强作风考察,深入了解为民服务、求真务实、勤勉敬业、奋发有为,反对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享乐主义和_____等情况。

22.强化廉政情况考察,深入了解遵守廉洁自律有关规定,保持高尚情操和健康情趣,慎独慎微,秉公用权,清正廉洁,不谋私利,严格要求亲属和_____等情况。

23.考察党政领导职务拟任人选,应当保证_____,经过下列程序„„。

24.考察党政领导职务拟任人选,采取个别谈话、发放征求意见表、民主测评、实地走访、查阅_____和工作资料、同考察对象面谈等方法,广泛深入地了解情况。

25.综合分析考察情况,与考察对象的_____进行比较、相互印证,全面准确地对考察对象作出评价。

26.考察党政领导职务拟任人选,应当听取考察对象所在单位组织(人事)部门、_____、机关党组织的意见,根据需要可以听取巡视机构和其他相关部门意见。

27.组织(人事)部门应当就考察对象的党风廉政情况听取纪检监察机关的意见。对拟提拔的考察对象,应当查阅________情况,必要时可以进行核实。

28.实行干部考察工作责任制。考察组必须坚持原则,公道正派,深入细致,如实反映考察情况和意见,对考察材料负责,履行干部选拔任用风气_____。

29.对拟破格提拔的人选在讨论决定前,必须报经_______同意。

30.党政领导职务实行选任制、委任制,部分专业性较强的领导职务可以实行_____。

31.实行党政领导干部任职前公示制度。公示内容应当真实准确,便于监督,涉及____的,还应当说明破格的具体情形和理由。

32.一般情况下,领导职位出现空缺且本地区本部门没有合适人选的,特别是需要补充紧缺专业人才的,可以进行_____。

33.领导职位出现空缺,本单位本系统符合资格条件人数较多且人选意见不易集中的,可以进行_____。

34.公开选拔_____以下领导干部,一般不跨省(自治区、直辖市)进行。

35.公开选拔、竞争上岗工作在党委(党组)领导下进行,由组织(人事)部门组织实施,采取适当方式进行_____、测评,比选择优(竞争上岗也可以先进行民主推荐)。

36.公开选拔、竞争上岗应当科学规范测试、测评,突出岗位特点,突出实绩竞争,注重能力素质和一贯表现,防止简单_____。

37.地方党委和政府领导成员原则上应当任满一届,在同一职位上任职_____的,必须交流;在同一职位连续任职达到两个任期的,不再推荐、提名或者任命担任同一职务。

38.经历单一或者缺少_____的年轻干部,应当有计划地到基层、艰苦边远地区和复杂环境工作。

39.交流的干部接到任职通知后,应当在党委(党组)或者组织(人事)部门限定的时间内到任。跨地区跨部门交流的,应当同时迁转行政关系、_____和党的组织关系。

40.党政领导干部任职回避的亲属关系为:夫妻关系、_____、三代以内旁系血亲以及近姻亲关系。

41.领导干部_____担任县(市)党委和政府以及纪检机关、组织部门、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公安部门正职领导成员,一般不得在本人成长地担任市(地、盟)党委和政府以及纪检机关、组织部门、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公安部门正职领导成员。

42.引咎辞职、责令辞职和因问责被免职的党政领导干部,_____不安排职务,两年内不得担任高于原任职务层次的职务。同时受到党纪政纪处分的,按照影响期长的规定执行。

43.实行党政领导干部降职制度。党政领导干部在考核中被确定为_____,因工作能力较弱、受到组织处理或者其他原因不适宜担任现职务层次的,应当降职使用。

44.不准________、超机构规格提拔领导干部,或者违反规定擅自设置职务名称、提高干部职级待遇。

45.不准利用职务便利_____下级或者原任职地区、单位干部选拔任用工作。

46.不准在_____、机构变动时,突击提拔、调整干部。

47.不准涂改干部档案,或者在干部身份、_____、工龄、党龄、学历、经历等方面弄虚作假。

48.不准_____推荐、考察、酝酿、讨论决定任免干部。

49.不准私自泄露_____、民主推荐、民主测评、考察、酝酿、讨论决定干部等有关情况。

50.不准在民主推荐、民主测评、组织考察和选举中搞_____等非组织活动。

上一篇:美丽校园幸福教育征文下一篇:教师学条例心得体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