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础生物化学实验复习

2023-02-23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第1篇:基础生物化学实验复习

如何搞好高三化学实验复习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化学实验对培养学生的观察、思维、独立操作等能力,培养理论联系实际的学风和实事求是、严肃认真的科学态度以及探讨问题的科学方法都有重要的意义。正因如此,每年高考题中实验题成为必不可少的重要题型,在全国卷中通常以一道选择题,一道大题(非选择)两种形式出现。回顾近三年高考试题,建议在2019年高考复习中重视“三基”内容:

一、对于基本操作的复习

在该部分考纲有如下要求:1、了解化学实验室常用仪器的主要用途和使用方法;2、掌握化学实验的基本操作。能识别化学品标志。了解实验室一般事故的预防和处理方法;3、掌握常见气体的实验室制法;4、掌握常见物质检验、分离和提纯的方法。掌握溶液的配制方法。考纲推行“源于课本,高于课本”的思想。为了夯实基础、培养学生兴趣、提高学生实践能力、以及知识应用能力,具体到化学实验上要求学生熟练、规范掌握实验的基本操作和应用基本操作进行实验及解决问题的能力。具体考点归纳和近三年高考示例如下:

所以我们在高考备考复习中应给予足够的重视,建议在复习中一定要对基本操作做到规范演示、准确的讲解。通常為了达到此目的一般采取让学生直接操作的方法,也可以借助其他教学手段,如投影仪、多媒体或观看实验视频。教师将每一步细致分析,最终形成规范的基本操作语言教给学生,形成笔记,强化记忆,从而达到良好的复习效果。

二、基本实验全局性复习训练

通过对高考试题的分析,实验的考查逐渐趋于整体性考查。如:2018年课标I第26题,不仅考查了实验原理、实验步骤,而且考查实验各步过程中的一些小知识点(包括仪器名称、物质分离、装置缺陷等),从这种趋势来看,我们在高考复习中必须对实验的全局性进行整体复习。近三年高考示例如下:

所以复习实验必须注意以下三步:

1、实验前让学生对实验原理以及过程进行全面了解,并强调实验操作中的每个步骤,即有目的、有针对 性讲解。便于学生对实验有一个全局性的思考。

2、实验过程启发学生积极思考并随时提出问题以引出各步注意事项和操作细节,便于学生缜密思考而不遗漏细节知识。

3、实验结束后督促学生及时归纳小结实验(包括现象解释和结果分析)有助于学生完整理解整个实验,以养成对实验整体思考的习惯。最后使学生对每个实验都有一个完整、细致的理解。

三、提高学生对基本实验现象和结果的准确表达能力

无论什么考试反应到卷面才是硬道理,我们在模拟考试中经常会发现一些学生对结果、现象表达不准确、意思不清晰而失分感到惋惜,背后了解后发现这些学生对知识的掌握了然于心而讷于表达,原因何在?其主要是对化学的专业术语掌握不够,从而出现言不由衷的现象。所以我们在高考复习中应注意解决这一问题,反思我们在讲课时为了让学生充分理解我们的表达意思,通常我们用通俗的语言解释现象、总结结果,而忽视了专业术语的运用,因此造成学生的以上现象。要解决此问题就要求我们在实验复习中在学生理解的基础上尽可能教会应用化学专业术语表达化学现象和实验结果。课堂教学中还要穿插通过观看实验视频运用多媒体软件等手段以求学生掌握更多的化学术语,这将有助于学生对反应现象和实验结果的精确表达。最终达到了然于心更了然于笔的目的。

综上所述,2019化学备考实验复习中应做到更全面、更细致、更标准,最终达到理想的复习效果。

作者:张蓉芳

第2篇:依托化学实验,复习“几种化学反应”

摘要:为了突出学科特点,提高复习课的教学效益,依托化学实验复习了“几种化学反应”。复习过程设计成“观察实验、回顾化学反应,联系生活、探究化学反应,社会发展、依靠化学反应”三个板块,引导学生整理了基础知识、提炼了学习方法、渗透了学科观念。

关键词:化学实验;复习课;几种化学反应

doi:10.3969/j.issn.1008-0546.2017.12.024

“认识几种化学反应”是《义务教育化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中一级主题“物质的化学变化”下的一个二级主题,是化学学科的核心内容,也是九年级化学教学的重点、难点。因此,笔者在中考前夕安排了有关的专题复习。

一、设计理念

通过近9个月的学习,学生已经学习了4种基本反应类型,并具有观察反应现象、分析反应原理的能力,能用化学反应的知识解释生活中的一些现象。特别是在经历了徐州市“学讲方式”课堂训练后,学生的自主学习、合作学习能力都有很大程度的提升。但是,由于化学反应类型的知识点比较零散(穿插在教科书的上下册中),因此这节复习课既要注重基础性的总结,又要兼顾拓展性的提升。

本节课的复习过程设计成三个主要板块:观察实验、回顾化学反应一联系生活、探究化学反应一社会发展、依靠化学反应。每个板块,都以化学实验为依托,如课前十分钟(课间),播放了《奇妙的化学反应》视频,开阔了学生的视野,促进主体先行;第一板块是通过演示一组化学多米诺实验,创设学习情景,引入学习主题(因为实验涉及的反应正好是初中化学中的4种基本类型);第二板块是通过设计化学实验解决实际问题(如真假黄金的鉴别、检验洁厕灵的酸碱性等),从而增强学生学以致用的能力;第三板块涉及铵盐与碱反应、酸雨的中和等实验,以帮助学生认识化学反应的作用。

整节课重视用讨论代替讲述、用互动改变被动、用争论取代提问,以促进学生自主学、合作学、质疑学、学进去、讲出来、教别人。教师自始至终做课堂教学的组织者、引导者、参与者,注重树立学生自信、挖掘学生潜能、启迪学生智慧,努力打造自由、民主、有序、高效的生态课堂。

另外,本节复习课重视归纳知识、提炼方法,让学生在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整理中强化应用、感受创新、训练思维、促进动手、提升能力。

二、预设目标

根据“课程标准”和教材的要求,并结合学情,预设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如下:

1.能根据实验现象,猜想可能发生的化学反应。

2.能利用化学反应的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3.能熟练书写相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并判断反应的基本类型。

4.感受化学反应的重要作用(获取新物质、提供能量、保护环境)。

三、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认识4种基本反应类型及其应用。

教学难点:能运用化学反应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四、教學过程

课间十分钟播放视频《奇妙的化学反应》。

1.实验导入走进专题

【引入】相信同学们都被刚才播放的视频中绚丽多彩的实验现象震撼了。今天老师也带来了一个神奇的化学实验。

【演示】化学“多米诺”实验(装置见下图),引导学生观察现象(A中产生大量气泡,B中液体被压入C中,C中红色液体逐渐褪成无色,随后D中产生大量气泡,接着E中产生大量的肥皂泡;点燃肥皂泡,发出爆鸣声)。

【设问】为什么会出现这些现象?请你大胆猜想几个容器中装的是什么药品。学生先独立思考,然后组内交流。

【点拨】饮料瓶A中发生的反应是二氧化锰催化双氧水,产生的氧气将B瓶中的稀盐酸压到盛有氢氧化钠溶液(滴有酚酞)的C瓶中,中和了氢氧化钠,所以红色褪去;接下来,C瓶中的溶液慢慢变成酸性,然后又被压入到盛有锌粒的D瓶中,稀盐酸与锌反应产生氢气;氢气进入烧杯E中,吹出很多肥皂泡;肥皂泡中的氢气能被点燃,并发出爆呜声。

【练习】学生在白板上书写相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并注明反应的基本类型。

【过渡】今天,我们就来复习“几种化学反应”。

2.小组合作整理归纳

【讲述】请同学们以小组为单位,把你们知道的化学反应按照分解、化合、置换、复分解的顺序写在白板上,每种类型写一个即可。

【练习】学生在白板上书写化学方程式,并注明反应的基本类型。教师巡视、指导。

【投影】下面的表格,请学生完成其中的空白。

【设问】是不是所有的化学反应都属于这4种基本反应类型呢?

【分组实验】学生向澄清石灰水中吹气。

【投影】“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铁”实验(片段)。

【小结】有些化学反应并不属于这4种基本类型,即化学反应的4种基本类型不能包含所有的化学反应,所以划分化学反应的类型还有其他标准。像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铁的反应就属于氧化还原反应,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钙的反应类型至今还没有定论。

3.联系生活学以致用

【提问】化学反应在生产生活中有着广泛的用途,请同学们举例说明。

【学生1】冶炼金属。

【学生2】合成药物。

【学生3】治理污水。

【学生4】化学除垢。

【学生5】制作焰火。

【讨论】下列实验方案如何设计:①黄铜(铜锌合金)与黄金在外观上很相似,怎样鉴别真假黄金?②洁厕灵主要用于清除马桶内的垢状物,怎样证明洁厕灵显酸性?③复方氢氧化铝和复方碳酸氢钠片,都能用于治疗胃酸过多,如何鉴别它们?

教师巡视、指导、参与;讨论结束,学生汇报实验方案。

【点评】就学生提出的各种实验方案,进行点评、修改或确认。

【分组实验】各小组利用教师准备的仪器和药品,完成上述三个实验。

【小结】利用化学反应可以解决生产生活中的很多问题,所以研究化学反应可以提高生活质量、促进社会发展。

4.拓展深化当堂检测

【演示】教师将少量的烧碱(或熟石灰)、氯化铵(或硫酸铵)装入小塑料袋内,密封后,用手搓揉塑料袋。学生注意观察实验现象。

【小结】铵盐与碱反应会放出氨气,所以铵态氮肥不能与碱性物质混用,否则会降低肥效。

【出示资料】19世纪末,随着世界人口的增长以及工业发展和军事的迫切需要,爆发了全球范围的粮食危机。德国化学家哈伯历经无数次实验,在实验室里固氮成功,结束了人类完全依靠天然氮肥的历史,奠定了大规模合成化肥的基础,缓解了粮食危机。哈伯也因此获得1918年的诺贝尔化学奖。

【练习】学生完成学案上对应的练习题:

将空气中的氮气转化成各种氮肥的过程如图所示。分析工艺流程,回答问题:

①流程Ⅰ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

其基本反应类型属于__________。

②流程Ⅱ中氨气与某物质反应后生成一氧化氮,则该物质一定含有的元素是________。

③“化学反应的绿色化”要求原料物质中所有原子能完全被利用且全部转入期望的产品中。下列反应类型中,一定符合“化学反应的绿色化”要求的是 ( )

A.化合反应 B.分解反应

C.置换反应 D.复分解反应

【小结】任何化学反应都要遵循质量守恒定律,化学变化的实质就是分子先分解成原子,原子再重新组合成新的分子。

【设问】化学反应除了有新物质的生成外,其反应过程通常还伴随着能量的转变,而这种能量变化也可以为我们所用。请同学们列举一些生产生活中利用化学反应能量的实例。

【学生1】烧煤取暖。

【学生2】暖宝宝中的发热剂。

【学生3】火箭推进剂。

【学生4】火力发电。

【小结】小到衣食住行,大到太空的探索,化学反应给我们提供了很多能量。

【过渡】长期以来,人们在发展工农业生产、交通运输的同时,忽视了环境保护,导致环境恶化。人类要想继续生存和发展下去,就必须保护和改善我们的自然环境。而治理很多环境污染问题,化学反应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

【演示】在滴有石蕊试液的酸雨(用稀硫酸代替)中滴入石灰水,等到溶液红色刚好褪去时停止滴加石灰水,然后测量混合溶液的pH(约为7)。

【讲述】人们常用熟石灰治疗酸雨,可以在空中撒布熟石灰以中和酸雨,也可以将适量的熟石灰加入煤中以固硫。

【小结】化学反应可以获取新物质、提供能量、保护环境。

5.情感升华总结评价

【提问】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同学们收获了什么?

【学生1】加深了对4种基本反应的了解。

【学生2】认识了化学反应的作用。

【学生3】利用化学反应可以解决生活中的很多问题。

【结束语】我们的人生恰如这化学反应,有分有合,有失有得。在前行的道路上,面对荆棘,我們终将分解掉困苦,置换出前行的勇气和动力,从而化合出精彩的人生!

五、板书设计

板书不能是学习内容的简单罗列,也不能是讲解内容的机械重复,必须提纲挈领、画龙点睛。鉴于此,笔者根据教学目标、教学环境和教学流程精心设计了如下“提纲式”板书:

六、案例反思及评析

如果说新课是栽好一棵树,那么复习课则相当于育好一片林,其难度显而易见。本节课准确把握学情,紧扣“课程标准”,依托化学实验,积极践行“学讲方式”理念,因此,上出了精彩、透出了新意、生出了实效。

首先,通过化学多米诺实验将4种反应类型巧妙的融为一体。这样设计,不仅从新的视角呈现了已经学习的化学反应,而且水到渠成地进入了学习主题——复习“几种化学反应”。因此,该情境导入具有很强的针对性、新颖性、科学性和趣味性。

其次,始终坚持“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学生‘教’学”等原则。在对化学反应类型的总结及化学方程式的书写中,教师注重促进主体行为向着“自主学、合作学、质疑学”的境界发展,不断激发学生“学进去、讲出来、教别人”的积极性,从而实现基础知识的深化、基本规律的提炼、学科观念的提升。尤其在“讲出来、教别人”的过程中,学生不仅有口头的表达、一对一的交流,还有白板的展示、实验的演示等,从而促进复习目标的达成、强化综合素质的发展。另外,师生还通过分析二氧化碳与石灰水的反应、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铁的反应等,使学生认识到化学反应类型划分的阶段性、发展性和局限性等。

第三,注重基础知识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基于“学讲方式”的化学教学,其最终目的还是为了培养学生学以致用的能力,全面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因此,宗老师精心设计了“学以致用”的版块,借助于湿法冶金、食醋除垢、配制烟幕弹与照明弹等素材设置联系实际的问题,促进学生认识到化学反应在生活生产中有着广泛的应用。

第四,体现学科特点,将化学实验贯穿始终。这节复习课既有基于化学实验的课堂导入,又有真假黄金的初步鉴别、洁厕灵酸碱性的检验、氢氧化铝和碳酸氢钠的区分等实验探究活动,充分发挥了化学实验的培智、激趣、练技、育德等多种功能。尤其在实验探究的过程中,以教师为主导,适时提出问题,以学生为主体,不断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案,通过设置疑问、理论探讨、小组合作、实验验证等系列活动,着力培养学生的人文底蕴、科学精神、健康生活、责任担当、实践创新等素养,从而促进学生的可持续发展。

另外,在教学过程中,老师始终面带微笑,能弯下腰来说话,充分体现教学民主和对学生的亲和力。语言生动形象,说话抑扬顿挫,能够循循善诱,注重启发诱导,适时铺垫释疑,促进了学生的知识建构。重视激励学生参与学习过程,让各个层次的学生都体验成功,因此课堂上“没有被遗忘的角落”。

总之,这节复习课没有简单重复“热剩饭”。对化学知识进行了深化,对学科内容进行了拓展,对科学方法进行了提炼,对学科观念进行了渗透,对核心素养进行了培育,对情感态度价值观进行了升华,所以这是一份添油加醋的“蛋炒饭”,有滋有味有营养。

作者:宗金媛 李德前

第3篇:浅谈中考化学复习策略之化学实验

摘要:本文从化学实验的特点以及复习策略探究了中考化学复习,希望能给广大考生备战中考带来帮助。

关键词:中考化学;化学实验;特点;复习策略

一、化学实验的特点

1. 占试卷分值重

实验可以说渗透在整个试卷中,因为化学本来就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主要是在第三大题“实验与探究题”中重点考查,分值为10分,(每年中考必考题型)。同时在“选择题”中也会有一个题直接考查实验的基本操作,分值为3分。(如2012年中考“选择第8题.下列实验或实验现象正确的是”,2011年中考“选择第5题.下列有关实验操作正确的是”,2010年中考“选择第9题.下列操作能达到目的的是”)

2. 考查知识面广

主要考查化学实验基本操作技能和科学探究能力,但却涵盖了初中课本的所有内容,如:药品的取用、仪器的名称、用途、使用和连接等实验基本技能;以及课本中基础实验的操作步骤,同时还从学生生活和社会实际挖掘素材。(如:2013年中考探究题“汗水为什么有咸味”,2012年“蜡烛原料的组成元素探究”这些都来源于生活和社会实际)

3. 考题设计灵活

尤其是探究题,问题的设计都是从对角度、多层面来提出,体现了题目的灵活性,同时增加了实验的猜想与假设、方案的设计与评价等考查,也体现了思维的灵活性。这就要求学生能在掌握实验基本技能的基础上,增进对科学探究的理解,重视过程与方法,强化思维能力的训练。

4. 复习效果不明显

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学生对实验探究题很畏惧,因为文字很多,读题很费时间,差生读一、两遍后,还不知道是什么意思,更不用說做题了;中等生能读懂题意,但是由于题目本身涉及的知识面广、灵活性和综合性较强,他们也不能顺利地完成每一个空;优生基本上都能将题做完,但却不能保证全部正确,因此学生的得分率普遍降低,学生自然也就对探究题感到畏惧。二是教师在复习过程中总感觉费力不讨好,因为我们知道这是重难点,我们都很努力地给学生讲方法、很精心地挑选习题、很舍得时间让学生练习,可最终学生的进步却不大,分数也没有提高。

二、复习策略

1. 认真研读考试标准,让复习具有方向性

2014年中考考试标准明确列出了科学探究和实验能力的考查内容和考查要求。对照这些内容和要求,可以清晰地把握住复习的重点,也可以清楚地了解学生对哪些知识点应该掌握到哪种程度。(如:化学基本实验技能就要求学生能进行药品的保存和取用、简单仪器的使用和连接、加热及根据实验需要选择实验药品和仪器等基本的实验操作,而对于过滤、蒸发、配制溶液及检验和区分物质等方法就要求是初步学会;科学探究能力就要求学生能从日常生活中或從化学问题情景中发现并提出有探究价值的问题、能根据已学过的化学知识和经验对问题做出有意义的猜想、能根据已学过的化学知识和生活经验进行简单的化学探究设计、能对探究方案的优势与不足进行评价,并提出自己的建议、能比较清楚地表达探究的过程和结果以及自己的观点)。

另外,将近几年的中考考试标准做一些比较,也会有不同的收获。(如:2014年和2013年的考试标准里面多列出了课本中的8个基础实验,2012年及以前的就没有;在化学基本实验技能的考查内容里也增加了“初步学会用酸碱指示剂、pH试纸检验溶液的酸碱性”)。

如此一来,教师的心中有了标准、有了轻重,复习就会具有方向性,才能做到有的放矢。

2. 综合分析历年中考题,让复习更有针对性

考试标准是为考题服务的,但标准是死的,考题却是活的,因为一张试卷不可能将所有的标准都考了,并且同样的知识点不可能都是一样的考法。所以综合分析历年中考题也显得尤为必要,但由于时间有限不可能将历年所有中考题进行分析,一般将前三年或五年的中考题拿来分析较为合适,主要可以从考查的内容和形式两个方面去分析。

(1)综合考题内容,归纳易考知识

实验基本操作题:“溶液的配制”在2013年、2012年、2010年这三年考了,“气体的制取和收集”在2013年、2011年、2010年、2009年这四年考了,“粗盐的提纯”在2012年考了,这说明“溶液的配制”和“气体的制取与收集”是易考和常考内容;探究题:2013年“探究汗水为什么有咸味”,2012年“蜡烛原料的组成元素进行探究”,2011年“探究实验室中久置的氢氧化钠固体是否变质”,2010年“探究某固体物质的组成”,2009年”探究空气中氧气的含量”,说明探究题没有固定的内容,灵活性很强,既有课本中的,也有生活中的。

(2)分析考题形式,探索出题规律

实验基本操作题可以直接根据问题回答,谈不上形式,而探究题虽然内容比较灵活,但形式上有固定的规律,都是根据探究的几个要素来设计问题的:提出问题——猜想与假设——设计与实验——结论——评价与反思。

这样,结合历年考题中的规律,教师心中就有了侧重点,复习就更有针对性,才能做到游刃有余。

3. 分类细化若干专题,让复习富有时效性

结合考试标准和历年中考试题,可按照实验内容将复习分为若干专题。

(1)常用仪器专题

此专题是化学实验的前提,要求学生能掌握仪器的名称与用途、仪器的连接与使用以及使用注意事项,在复习中,应避免纸上谈兵,要让学生接触仪器,由于知识本身比较简单,无需花费过多的时间,一课时为宜。

(2)基本操作专题

此专题可以包括药品的取用、加热、过滤、蒸发、溶液的配制等基本操作。要求学生能理解各项操作原理,准确把握各项操作要点,可以在训练学生实验操作考试时同步复习,让学生反复练习操作,既可为实验考试服务,又可强化实验基础技能。

(3)基础实验专题

此专题主要包括教材中的“实验活动”共有八个(氧气的实验室制取与性质、二氧化碳的实验室制取与性质、燃烧的条件、金属的物理性质和某些化学性质、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氯化钠溶液的配制、溶液酸碱性的检验、酸、碱的化学性质、粗盐中难溶性杂质的去除)。要求学生能掌握实验原理、实验操作步骤、实验现象及实验结论。同时,让学生明确化学实验的基本过程,进而为探究性实验打基础。复习时,可以多花些课时,因为这些内容是课本中的重要知识点,不只是实验题会考,简答题中考得更多。

(4)实验探究专题

此专题为综合性的探究题,可以是教材中基础实验的变形,也可以是历年的中考探究题整合成,还可以是其他资料上精选而成。要求训练学生的读题能力、审题能力、分析能力和答题能力。复习时,少讲、多练、多总结,毕竟探究题难度较大,教师能考虑到,学生未必能考虑到,多留时间给学生领悟。

然后,根據各专题的特点和学生的实际情况,灵活调整复习课时,让复习富有时效性,争取做到事半功倍。

4. 归纳比较前后知识,让复习充满技巧性

我们在学习中会发现一种仪器、一类仪器或一种装置往往具有多种用途。同时也发现用不同装置、不同操作,却有同样现象出现,这就值得进行归纳总结,并比较分析,从而加深理解和认识。在复习时,将有关实验加以对比,总结归纳出各实验在原理、目的、仪器及其装置、反应条件、现象等方面的异同,抓住它们的共性,找出其不同点,以加深理解,强化记忆。如:

(1)同一装置的比较

①检验:证明CO中混有CO2,广口瓶中可盛放澄清石灰水。

②洗气:除去CO2中的水蒸气,广口瓶中应盛放浓H2SO4;除去CO中的CO2,广口瓶中应盛放NaOH溶液;气体都应“长进短出”。

③贮气:若用排水法收集O2时,瓶内先装满水,气体应“短进长出”。

(2)同一仪器的比较[3]例如,玻璃棒在许多实验中都要用到,

就可以根据它在实验中的作用进行比较。

如此不断归纳比较,前后知识就能连贯起来,复习也就充满了技巧性,争取让学生能举一反三。

5. 精选习题、当堂模拟,让复习具有实战性

在复习即将结束时,可以精选一些比较开放和综合性强的题,进行模拟考试,既让学生感受考试的氛围,又可以检测复习效果,及时发现学生还可能存在哪些问题。同时,在模拟考试的过程中对学生进行适当的方法指导和心理疏导,缩减学生对考试的畏惧心理。如给學生介绍梳理题意的一般思路(明确实验目的)和缓解考试紧张的方法等。

如此,尽量让学生在复习过后体会到成就感,他们也就会有信心去面对下一次考试,复习的效果也才能真正体现。

当然,“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每个人的复习思路都会不同,以上仅为笔者不成熟的见解,希望能抛砖引玉,如有不当的地方,敬请批评指正。

(作者单位:四川省简阳通材实验学校 641400)

作者:王显均

第4篇:高考化学实验基础知识复习

2007届高考化学实验基础知识复习精要

一.中学化学实验操作中的七原则

掌握下列七个有关操作顺序的原则,就可以正确解答“实验程序判断题”。

1.“从下往上”原则。以C12实验室制法为例,装配发生装置顺序是:放好铁架台→摆好酒精灯→根据酒精灯位置固定好铁圈→石棉网→固定好圆底烧瓶。

2.“从左到右”原则。装配复杂装置应遵循从左到右顺序。如上装置装配顺序为:发生装置→集气瓶→尾气吸收。

3.先“塞”后“定”原则。带导管的塞子在烧瓶固定前塞好,以免烧瓶固定后因不宜用力而塞不紧或因用力过猛而损坏仪器。

4.“固体先放”原则。上例中,烧瓶内试剂MnO2应在烧瓶固定前装入,以免固体放入时损坏烧瓶。总之固体试剂应在固定前加入相应容器中。

5.“液体后加”原则。液体药品在烧瓶固定后加入。如上例中浓盐酸应在烧瓶固定后在分液漏斗中缓慢加入。

6.先验气密性(装入药口前进行)原则。

7.后点酒精灯(所有装置装完后再点酒精灯)原则。

二.中学化学实验中温度计的使用分哪三种情况以及哪些实验需要温度计

1.测反应混合物的温度:这种类型的实验需要测出反应混合物的准确温度,因此,应将温度计插入混合物中间。

①测物质溶解度。②实验室制乙烯。

2.测蒸气的温度:这种类型的实验,多用于测量物质的沸点,由于液体在沸腾时,液体和蒸气的温度相同,所以只要测蒸气的温度。①实验室蒸馏石油。②测定乙醇的沸点。

3.测水浴温度:这种类型的实验,往往只要使反应物的温度保持相对稳定,所以利用水浴加热,温度计则插入水浴中。①温度对反应速率影响的反应。②苯的硝化反应。

三.常见的需要塞入棉花的实验有哪些

需要塞入少量棉花的实验,它们是加热KMnO4制氧气,制乙炔和收集NH3。其作用分别是:防止KMnO4粉末进入导管;防止实验中产生的泡沫涌入导管;防止氨气与空气对流,以缩短收集NH3的时间。

四.常见物质分离提纯的10种方法

1.结晶和重结晶:利用物质在溶液中溶解度随温度变化较大,如NaCl,KNO3。

2.蒸馏冷却法:在沸点上差值大。乙醇中(水):加入新制的CaO吸收大部分水再蒸馏。

3.过滤法:溶与不溶。

4.升华法:SiO2(I2)。

5.萃取法:如用CCl4来萃取I2水中的I2。

6.溶解法:Fe粉(A1粉):溶解在过量的NaOH溶液里过滤分离。

7.增加法:把杂质转化成所需要的物质:CO2(CO):通过热的CuO;CO2(SO2):通过NaHCO3溶液。

8.吸收法:用做除去混合气体中的气体杂质,气体杂质必须被药品吸收:N2(O2):将混合气体通过铜网吸收O2。

9.转化法:两种物质难以直接分离,加药品变得容易分离,然后再还原回去:Al(OH)3,Fe(OH)3:先加NaOH溶液把Al(OH)3溶解,过滤,除去Fe(OH)3,再加酸让NaAlO2转化成A1(OH)3。

10.纸上层析(不作要求)

五.常用的去除杂质的方法10种

1.杂质转化法:欲除去苯中的苯酚,可加入氢氧化钠,使苯酚转化为酚钠,利用酚钠易溶于水,使之与苯分开。欲除去Na2CO3中的NaHCO3可用加热的方法。

2.吸收洗涤法:欲除去二氧化碳中混有的少量氯化氢和水,可使混合气体先通过饱和碳酸氢钠的溶液后,再通过浓硫酸。

3.沉淀过滤法:欲除去硫酸亚铁溶液中混有的少量硫酸铜,加入过量铁粉,待充分反应后,过滤除去不溶物,达到目的。

4.加热升华法:欲除去碘中的沙子,可采用此法。

5.溶剂萃取法:欲除去水中含有的少量溴,可采用此法。

6.溶液结晶法(结晶和重结晶):欲除去硝酸钠溶液中少量的氯化钠,可利用二者的溶解度不同,降低溶液温度,使硝酸钠结晶析出,得到硝酸钠纯晶。

7.分馏蒸馏法:欲除去乙醚中少量的酒精,可采用多次蒸馏的方法。

8.分液法:欲将密度不同且又互不相溶的液体混合物分离,可采用此法,如将苯和水分离。

9.渗析法:欲除去胶体中的离子,可采用此法。如除去氢氧化铁胶体中的氯离子。

10.综合法:欲除去某物质中的杂质,可采用以上各种方法或多种方法综合运用。

六.化学实验基本操作中的“不”15例

1.实验室里的药品,不能用手接触;不要鼻子凑到容器口去闻气体的气味,更不能尝结晶的味道。

2.做完实验,用剩的药品不得抛弃,也不要放回原瓶(活泼金属钠、钾等例外)。

3.取用液体药品时,把瓶塞打开不要正放在桌面上;瓶上的标签应向着手心,不应向下;放回原处时标签不应向里。

4.如果皮肤上不慎洒上浓H2SO4,不得先用水洗,应根据情况迅速用布擦去,再用水冲洗;若眼睛里溅进了酸或碱,切不可用手揉眼,应及时想办法处理。

5.称量药品时,不能把称量物直接放在托盘上;也不能把称量物放在右盘上;加法码时不要用手去拿。

6.用滴管添加液体时,不要把滴管伸入量筒(试管)或接触筒壁(试管壁)。

7.向酒精灯里添加酒精时,不得超过酒精灯容积的2/3,也不得少于容积的1/3。

8.不得用燃着的酒精灯去对点另一只酒精灯;熄灭时不得用嘴去吹。

9.给物质加热时不得用酒精灯的内焰和焰心。

10.给试管加热时,不要把拇指按在短柄上;切不可使试管口对着自己或旁人;液体的体积一般不要超过试管容积的1/3。

11.给烧瓶加热时不要忘了垫上石棉网。

12.用坩埚或蒸发皿加热完后,不要直接用手拿回,应用坩埚钳夹取。

13.使用玻璃容器加热时,不要使玻璃容器的底部跟灯芯接触,以免容器破裂。烧得很热的玻璃容器,不要用冷水冲洗或放在桌面上,以免破裂。

14.过滤液体时,漏斗里的液体的液面不要高于滤纸的边缘,以免杂质进入滤液。

15.在烧瓶口塞橡皮塞时,切不可把烧瓶放在桌上再使劲塞进塞子,以免压破烧瓶。

七.化学实验中的先与后22例

1.加热试管时,应先均匀加热后局部加热。

2.用排水法收集气体时,先拿出导管后撤酒精灯。

3.制取气体时,先检验气密性后装药品。

4.收集气体时,先排净装置中的空气后再收集。

5.稀释浓硫酸时,烧杯中先装一定量蒸馏水后再沿器壁缓慢注入浓硫酸。

6.点燃H

2、CH

4、C2H

4、C2H2等可燃气体时,先检验纯度再点燃。

7.检验卤化烃分子的卤元素时,在水解后的溶液中先加稀HNO3再加AgNO3溶液。

8.检验NH3(用红色石蕊试纸)、Cl2(用淀粉KI试纸)、H2S[用Pb(Ac)2试纸]等气体时,先用蒸馏水润湿试纸后再与气体接触。

9.做固体药品之间的反应实验时,先单独研碎后再混合。

10.配制FeCl3,SnCl2等易水解的盐溶液时,先溶于少量浓盐酸中,再稀释。

11.中和滴定实验时,用蒸馏水洗过的滴定管先用标准液润洗后再装标准掖;先用待测液润洗后再移取液体;滴定管读数时先等一二分钟后再读数;观察锥形瓶中溶液颜色的改变时,先等半分钟颜色不变后即为滴定终点。

12.焰色反应实验时,每做一次,铂丝应先沾上稀盐酸放在火焰上灼烧到无色时,再做下一次实验。

13.用H2还原CuO时,先通H2流,后加热CuO,反应完毕后先撤酒精灯,冷却后再停止通H2。

14.配制物质的量浓度溶液时,先用烧杯加蒸馏水至容量瓶刻度线1cm~2cm后,再改用胶头滴管加水至刻度线。

15.安装发生装置时,遵循的原则是:自下而上,先左后右或先下后上,先左后右。

16.浓H2SO4不慎洒到皮肤上,先迅速用布擦干,再用水冲洗,最后再涂上3%一5%的 NaHCO3溶液。沾上其他酸时,先水洗,后涂 NaHCO3溶液。

17.碱液沾到皮肤上,先水洗后涂硼酸溶液。

18.酸(或碱)流到桌子上,先加 NaHCO3溶液(或醋酸)中和,再水洗,最后用布擦。

19.检验蔗糖、淀粉、纤维素是否水解时,先在水解后的溶液中加NaOH溶液中和H2SO4,再加银氨溶液或Cu(OH)2悬浊液。

20.用pH试纸时,先用玻璃棒沾取待测溶液涂到试纸上,再把试纸显示的颜色跟标准比色卡对比,定出pH。

21.配制和保存Fe,Sn等易水解、易被空气氧化的盐溶液时;先把蒸馏水煮沸赶走O2,再溶解,并加入少量的相应金属粉末和相应酸。

22.称量药品时,先在盘上各放二张大小,重量相等的纸(腐蚀药品放在烧杯等玻璃器皿),再放药品。加热后的药品,先冷却,后称量。

八.实验中导管和漏斗的位置的放置方法

在许多化学实验中都要用到导管和漏斗,因此,它们在实验装置中的位置正确与否均直接影响到实验的效果,而且在不同的实验中具体要求也不尽相同。下面拟结合实验和化学课本中的实验图,作一简要的分析和归纳。

1.气体发生装置中的导管;在容器内的部分都只能露出橡皮塞少许或与其平行,不然将不利于排气。

2.用排空气法(包括向上和向下)收集气体时,导管都必领伸到集气瓶或试管的底部附近。这样利于排尽集气瓶或试管内的空气,而收集到较纯净的气体。

3.用排水法收集气体时,导管只需要伸到集气瓶或试管的口部。原因是“导管伸入集气瓶和试管的多少都不影响气体的收集”,但两者比较,前者操作方便。

4.进行气体与溶液反应的实验时,导管应伸到所盛溶液容器的中下部。这样利于两者接触,充分发生反应。

5.点燃H

2、CH4等并证明有水生成时,不仅要用大而冷的烧杯,而且导管以伸入烧杯的1/3为宜。若导管伸入烧杯过多,产生的雾滴则会很快气化,结果观察不到水滴。

6.进行一种气体在另一种气体中燃烧的实验时,被点燃的气体的导管应放在盛有另一种气体的集气瓶的中央。不然,若与瓶壁相碰或离得太近,燃烧产生的高温会使集气瓶炸裂。

7.用加热方法制得的物质蒸气,在试管中冷凝并收集时,导管口都必须与试管中液体的液面始终保持一定的距离,以防止液体经导管倒吸到反应器中。

8.若需将HCl、NH3等易溶于水的气体直接通入水中溶解,都必须在导管上倒接一漏斗并使漏斗边沿稍许浸入水面,以避免水被吸入反应器而导致实验失败。

9.洗气瓶中供进气的导管务必插到所盛溶液的中下部,以利杂质气体与溶液充分反应而除尽。供出气的导管则又务必与塞子齐平或稍长一点,以利排气。

11.制H

2、CO

2、H2S和C2H2等气体时,为方便添加酸液或水,可在容器的塞子上装一长颈漏斗,且务必使漏斗颈插到液面以下,以免漏气。

12.制Cl

2、HCl、C2H4气体时,为方便添加酸液,也可以在反应器的塞子上装一漏斗。但由于这些反2+2+

应都需要加热,所以漏斗颈都必须置于反应液之上,因而都选用分液漏斗。

九.特殊试剂的存放和取用10例

1.Na、K:隔绝空气;防氧化,保存在煤油中(或液态烷烃中),(Li用石蜡密封保存)。用镊子取,玻片上切,滤纸吸煤油,剩余部分随即放人煤油中。

2.白磷:保存在水中,防氧化,放冷暗处。镊子取,并立即放入水中用长柄小刀切取,滤纸吸干水分。

3.液Br2:有毒易挥发,盛于磨口的细口瓶中,并用水封。瓶盖严密。

4.I2:易升华,且具有强烈刺激性气味,应保存在用蜡封好的瓶中,放置低温处。

5.浓HNO3,AgNO3:见光易分解,应保存在棕色瓶中,放在低温避光处。

6.固体烧碱:易潮解,应用易于密封的干燥大口瓶保存。瓶口用橡胶塞塞严或用塑料盖盖紧。

7.NH3·H2O:易挥发,应密封放低温处。

8.C6H

6、、C6H5—CH

3、CH3CH2OH、CH3CH2OCH2CH3:易挥发、易燃,应密封存放低温处,并远离火源。

9.Fe盐溶液、H2SO3及其盐溶液、氢硫酸及其盐溶液:因易被空气氧化,不宜长期放置,应现用现配。

10.卤水、石灰水、银氨溶液、Cu(OH)2悬浊液等,都要随配随用,不能长时间放置。

十.中学化学中与“0”有关的实验问题4例

1.滴定管最上面的刻度是0。

2.量筒最下面的刻度没有“0” 。

3.温度计中间刻度是0。

4.托盘天平的标尺中央数值是0。

十一.能够做喷泉实验的气体

NH

3、HCl、HBr、HI、SO2等易溶于水的气体均可做喷泉实验。当以其它溶剂作溶剂时还要考虑气体与溶剂之间的反应。

十二.主要实验操作和实验现象的具体实验80例

1.镁条在空气中燃烧:发出耀眼强光,放出大量的热,生成白烟同时生成一种黑色物质。

2.木炭在氧气中燃烧:发出白光,放出热量。

3.硫在氧气中燃烧:发出明亮的蓝紫色火焰,放出热量,生成一种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

4.铁丝在氧气中燃烧:剧烈燃烧,火星四射,放出热量,生成黑色固体物质。

5.加热试管中碳酸氢铵:有刺激性气味气体生成,试管上有液滴生成。

6.氢气在空气中燃烧:火焰呈现淡蓝色。

7.氢气在氯气中燃烧:发出苍白色火焰,产生大量的热。

8.在试管中用氢气还原氧化铜:黑色氧化铜变为红色物质,试管口有液滴生成。

9.用木炭粉还原氧化铜粉末,使生成气体通入澄清石灰水,黑色氧化铜变为有光泽的金属颗粒,石灰水变浑浊。

10.一氧化碳在空气中燃烧:发出蓝色的火焰,放出热量。

11. 向盛有少量碳酸钾固体的试管中滴加盐酸:有气体生成。

12.加热试管中的硫酸铜晶体:蓝色晶体逐渐变为白色粉末,且试管口有液滴生成。

13.钠在氯气中燃烧:剧烈燃烧,生成白色固体。

14.点燃纯净的氯气,用干冷烧杯罩在火焰上:发出淡蓝色火焰,烧杯内壁有液滴生成。

15.向含有C1的溶液中滴加用硝酸酸化的硝酸银溶液,有白色沉淀生成。

16.向含有SO4的溶液中滴加用硝酸酸化的氯化钡溶液,有白色沉淀生成。

17.一带锈铁钉投入盛稀硫酸的试管中并加热:铁锈逐渐溶解,溶液呈浅黄色,并有气体生成。

18.在硫酸铜溶液中滴加氢氧化钠溶液:有蓝色絮状沉淀生成。

19.将Cl2通入无色KI溶液中,溶液中有褐色的物质产生。

20.在三氯化铁溶液中滴加氢氧化钠溶液:有红褐色沉淀生成。2--2+

21.盛有生石灰的试管里加少量水:反应剧烈,发出大量热。

22.将一洁净铁钉浸入硫酸铜溶液中:铁钉表面有红色物质附着,溶液颜色逐渐变浅。

23.将铜片插入硝酸汞溶液中:铜片表面有银白色物质附着。

24.向盛有石灰水的试管里,注入浓的碳酸钠溶液:有白色沉淀生成。

25.细铜丝在氯气中燃烧后加入水:有棕色的烟生成,加水后生成绿色的溶液。

26.强光照射氢气、氯气的混合气体:迅速反应发生爆炸。

27. 红磷在氯气中燃烧:有白色烟雾生成。

28.氯气遇到湿的有色布条:有色布条的颜色退去。

29.加热浓盐酸与二氧化锰的混合物:有黄绿色刺激性气味气体生成。

30.给氯化钠(固)与硫酸(浓)的混合物加热:有雾生成且有刺激性的气味生成。

31. 在溴化钠溶液中滴加硝酸银溶液后再加稀硝酸:有浅黄色沉淀生成。

32.在碘化钾溶液中滴加硝酸银溶液后再加稀硝酸:有黄色沉淀生成。

33.I2遇淀粉,生成蓝色溶液。

34.细铜丝在硫蒸气中燃烧:细铜丝发红后生成黑色物质。

35.铁粉与硫粉混合后加热到红热:反应继续进行,放出大量热,生成黑色物质。

36.硫化氢气体不完全燃烧(在火焰上罩上蒸发皿):火焰呈淡蓝色(蒸发皿底部有黄色的粉末)。

37.硫化氢气体完全燃烧(在火焰上罩上干冷烧杯):火焰呈淡蓝色,生成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烧杯内壁有液滴生成)。

38.在集气瓶中混合硫化氢和二氧化硫:瓶内壁有黄色粉末生成。

39.二氧化硫气体通入品红溶液后再加热:红色退去,加热后又恢复原来颜色。

40.过量的铜投入盛有浓硫酸的试管,并加热,反应毕,待溶液冷却后加水: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生成,加水后溶液呈天蓝色。

41.加热盛有浓硫酸和木炭的试管:有气体生成,且气体有刺激性的气味。

42.钠在空气中燃烧:火焰呈黄色,生成淡黄色物质。

43.钠投入水中:反应激烈,钠浮于水面,放出大量的热使钠溶成小球在水面上游动,有“嗤嗤”声。

44.把水滴入盛有过氧化钠固体的试管里,将带火星木条伸入试管口:木条复燃。

45. 加热碳酸氢钠固体,使生成气体通入澄清石灰水: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46.氨气与氯化氢相遇:有大量的白烟产生。

47. 加热氯化铵与氢氧化钙的混合物: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产生。

48. 加热盛有固体氯化铵的试管:在试管口有白色晶体产生。

49.无色试剂瓶内的浓硝酸受到阳光照射:瓶中空间部分显棕色,硝酸呈黄色。

50.铜片与浓硝酸反应:反应激烈,有红棕色气体产生。

51.铜片与稀硝酸反应:试管下端产生无色气体,气体上升逐渐变成红棕色。

52. 在硅酸钠溶液中加入稀盐酸,有白色胶状沉淀产生。

53.在氢氧化铁胶体中加硫酸镁溶液:胶体变浑浊。

54.加热氢氧化铁胶体:胶体变浑浊。

55.将点燃的镁条伸入盛有二氧化碳的集气瓶中:剧烈燃烧,有黑色物质附着于集气瓶内壁。

56.向硫酸铝溶液中滴加氨水:生成蓬松的白色絮状物质。

57.向硫酸亚铁溶液中滴加氢氧化钠溶液:有白色絮状沉淀生成,立即转变为灰绿色,一会儿又转变为红褐色沉淀。

58. 向含Fe的溶液中滴入KSCN溶液:溶液呈血红色。

59.向硫化钠水溶液中滴加氯水:溶液变浑浊。S2-+Cl2=2Cl2-+S↓

60.向天然水中加入少量肥皂液:泡沫逐渐减少,且有沉淀产生。

61.在空气中点燃甲烷,并在火焰上放干冷烧杯:火焰呈淡蓝色,烧杯内壁有液滴产生。 3+

62.光照甲烷与氯气的混合气体:黄绿色逐渐变浅,时间较长,(容器内壁有液滴生成)。

63. 加热(170℃)乙醇与浓硫酸的混合物,并使产生的气体通入溴水,通入酸性高锰酸钾溶液:有气体产生,溴水褪色,紫色逐渐变浅。

64.在空气中点燃乙烯:火焰明亮,有黑烟产生,放出热量。

65.在空气中点燃乙炔:火焰明亮,有浓烟产生,放出热量。

66.苯在空气中燃烧:火焰明亮,并带有黑烟。

67.乙醇在空气中燃烧:火焰呈现淡蓝色。

68.将乙炔通入溴水:溴水褪去颜色。

69.将乙炔通入酸性高锰酸钾溶液:紫色逐渐变浅,直至褪去。

70. 苯与溴在有铁粉做催化剂的条件下反应:有白雾产生,生成物油状且带有褐色。

71.将少量甲苯倒入适量的高锰酸钾溶液中,振荡:紫色褪色。

72.将金属钠投入到盛有乙醇的试管中:有气体放出。

73.在盛有少量苯酚的试管中滴入过量的浓溴水:有白色沉淀生成。

74.在盛有苯酚的试管中滴入几滴三氯化铁溶液,振荡:溶液显紫色。

75.乙醛与银氨溶液在试管中反应:洁净的试管内壁附着一层光亮如镜的物质。

76.在加热至沸腾的情况下乙醛与新制的氢氧化铜反应:有红色沉淀生成。

77.在适宜条件下乙醇和乙酸反应:有透明的带香味的油状液体生成。

78.蛋白质遇到浓HNO3溶液:变成黄色。

79.紫色的石蕊试液遇碱:变成蓝色。

80.无色酚酞试液遇碱:变成红色。

第5篇:2018年高考化学一轮总复习101a化学实验基础习题!

10.1a化学实验基础

时间:45分钟

一、选择题(每题6分,共66分) 1.[2017·郑州一中联考]下列关于实验仪器和用品的选择,不正确的是( ) A.实验室制备乙烯时加入碎瓷片,可以防止暴沸 B.用KMnO4滴定H2C2O4时需要用到两支酸式滴定管

C.进行中和热的测定实验时,必须用到两个量筒和两个温度计 D.实验室测定化学反应速率时,需要用到仪器秒表 答案 C 解析 碎瓷片可作沸石,加热时可防止液体出现暴沸现象,A项正确;高锰酸钾显强氧化性,用酸式滴定管量取,草酸用酸式滴定管量取,B项正确;两支温度计读数时产生的误差不同,可能会对实验结果产生影响,应使用一支温度计测量酸、碱温度,C项错误;测定化学反应速率时需要用秒表测定时间,D项正确。

2.具备基本化学实验技能是进行科学探究的基础和保证。下列有关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

满分:100分

答案 C 解析 不能用燃着的酒精灯点燃另一只酒精灯,A不正确;托盘天平不能精确到小数点后两位,B不正确;量取9.5 mL液体应使用10 mL量筒,D不正确。

3.[2017·辽宁重点中学联考]下列有关实验的说法正确的是( ) A.配制FeSO4溶液,应先将盐溶解在稀硫酸中,再加水稀释到所需浓度,并加入少量铁屑

B.切割白磷时,必须用镊子夹取,置于桌面上的玻璃片上,小心用刀切割

C.向淀粉溶液中加入稀硫酸,水浴加热一段时间。要证明淀粉已水解,取样后加入银氨溶液,水浴加热,观察是否有银镜生成

D.配制硫酸溶液时,可先在量筒内加入一定体积的水,再在搅拌下慢慢加入浓硫酸 答案 A 解析 Fe易水解、在空气中极易被氧化为Fe,故配制FeSO4溶液时,在酸性条件下进2+

3+行,并加入少量铁屑,可防止其被氧化,A项正确;白磷在空气中易自燃,应在水中切割,B项错误;淀粉中加入的稀硫酸为催化剂,在用银氨溶液检验时,必须先除去其中的硫酸,故先加NaOH溶液使溶液呈碱性,然后再滴加银氨溶液,检验是否生成葡萄糖,C项错误;量筒只能用来量取一定体积的液体,不能在量筒中稀释溶液,D项错误。

4.[2016·长沙期末] 用如图所示装置进行如下实验,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

A.瓶中盛满水,从B口进气,用排水法收集NO2 B.瓶中盛适量浓硫酸,从A口进气来干燥NH3 C.从B口进气,用排空气法收集CO2

D.瓶中盛满水,A口连导管并伸入量筒中,从B口进气,用排水法测量生成H2的体积 答案 D 解析 NO2可与水反应生成HNO3和NO,用排水法收集NO2得到的是NO;氨气可被浓H2SO4吸收;CO2的密度比空气的大,应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即应从A管进气。

5.[2017·云南昆明测试]用下列实验装置进行相应实验,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夹持装置未画出)( )

A.用装置甲制取二氧化硫气体 B.用装置乙检验溶液中是否有钾离子 C.用装置丙验证氯化氢易溶于水 D.用装置丁加热熔融的氢氧化钠固体 答案 C 解析 浓硫酸与铜反应需要加热,A错;用焰色反应检验钾离子时,要透过蓝色的钴玻璃观察火焰的颜色,B错;用装置丙进行实验时,挤压胶头滴管使少量水进入烧瓶,烧瓶内气体压强减小,气球明显变大,说明HCl极易溶于水,C正确;瓷坩埚中含有SiO2,加热能与NaOH反应,D错。

6.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用pH试纸测定溶液的pH时,若先用蒸馏水润湿试纸一定会导致测定结果偏大 B.蒸馏石油时,应使温度计水银球放在蒸馏烧瓶的支管口处 C.盛放NaOH溶液时,可以使用带玻璃瓶塞的磨口瓶

D.配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的溶液时,容量瓶用蒸馏水洗涤后再用待装溶液润洗 答案 B 解析 若是碱性溶液,则pH偏小,A错误;蒸馏操作时,温度计用于测馏分温度,其水银球应靠近蒸馏烧瓶的支管口处,B正确;玻璃中含有SiO2能和氢氧化钠溶液反应,C错误;容量瓶用蒸馏水洗涤后不能再用待装溶液润洗,否则会导致所配溶液的浓度偏高,D错误。

7.[2017·辽宁重点中学联考]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实验中要配制500 mL 0.2 mol·L KCl溶液,需用托盘天平称量7.45 g KCl固体

- 345(3)从氯化钠溶液中得到氯化钠固体,选择装置______(填代表装置图的字母,下同);除去自来水中的Cl等杂质,选择装置________,检验自来水中Cl是否除净的方法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从碘水中分离出I2,选择装置________,该分离方法的名称为________。

答案 (1)引流(或使烧杯内的液体沿玻璃棒流入漏斗中) 搅拌、防止蒸发皿内溶液因局部过热而溅出

(2)蒸馏烧瓶 下进上出 打开分液漏斗上端的玻璃塞(或使凹槽对准小孔) (3)B C 取少量自来水于洁净试管中,滴加稀HNO3和AgNO3溶液,不再产生沉淀表明Cl--

-除净 D 萃取分液

解析 装置A是过滤,装置B是蒸发,装置C是蒸馏,装置D是萃取分液。

13.(18分)某研究性学习小组选用以下装置进行实验设计和探究(图中a、b、c均为止水夹):

(1)在进行气体制备时,应先检验装置的气密性。将A装置中导管末端密封后,在分液漏斗甲内装一定量的蒸馏水,然后__________,则证明A装置的气密性良好。

(2)利用E装置能吸收的气体有__________(任写两种即可)。

(3)用锌粒和稀硫酸制备H2时应选用装置__________作为发生装置(填所选装置的字母序号),实验时先在稀硫酸中加入少量硫酸铜晶体可使反应速率加快,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某同学将A、C、E装置连接后设计实验比较Cl和S的还原性强弱。

①A中仪器乙的名称为____________,A装置中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C中说明

Cl

-

-

2-

和S

2-

的还原性强弱的实验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另一同学将B、D、E装置连接后,在B装置中加入铜片和浓硝酸,制取NO2,然后进行NO2气体与水反应的实验,并观察相关现象:

①B装置中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反应一段时间后D装置中的具支试管丁中收集满NO2气体,若进行NO2气体与水反应的实验,应________________(填对a、b、c三个止水夹进行的操作),然后再适当加热丁。实

- 78 -

第6篇:2013届中考化学 考点复习练习2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

练习2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

自主学习

1.石蜡的颜色是()

A.白色B.无色C.透明色D.红色

答案:A

2.从蜡烛上切下一块石蜡,放入水中,石蜡浮在水面,说明石蜡的密度

()

A.比水大B.比水小C.与水一样大D.无法判断

答案:B

3.蜡烛燃烧时的火焰中,温度最高的是()

A.焰心B.内焰C.外焰D.都一样

答案:C

4.能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的气体是()

A.空气B.氧气C.二氧化碳D.水蒸气

答案:B

5.将人呼出的气体收集在集气瓶中,加入澄清的石灰水,变混浊,证明了人呼出的气体中

含有()

A.二氧化碳B.氧气C.水蒸气D.其他气体

答案:A

6.蜡烛在空气中完全燃烧生成了()

A.水B.二氧化碳C.二氧化碳和水D.灰烬

答案:C

基础巩固

7.通过蜡烛燃烧实验,得出一般实验的程序是() ①及时记录、认真填写实验报告②预习实验内容

③按实验步骤进行实验操作,观察分析实验现象

④查对实验仪器药品是否齐全⑤拆开实验装置,做好清洁

A.②④③⑤①B.②③④⑤①C.②④③①⑤D.②⑤③④①

答案:C

8.向澄清的石灰水中吹入二氧化碳气体,观察到的现象是()

A.没有明显的变化B.变混浊C.有水蒸气出现D.变红色 答案:B

9.燃着的木条伸进装有二氧化碳气体的集气瓶中,观察到的现象是()

A.木条继续燃烧,没有明显的变化B.木条继续燃烧,燃烧更旺

C.木条不能燃烧,熄灭D.不知道

答案:C

10.人吸入的空气和呼出的气体相比,明显增加的气体是()

A.氧气B.氧气和二氧化碳气体

C.氮气D.二氧化碳和水蒸气

答案:D

11.化学探究活动或化学探究实验,要尽可能的对实验前、实验中、实验后三个阶段进行观

察,观察的主要内容是:

(1)物质的性质,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

(2)物质发生的___________,如是否发生熔化、发光、放热、生成气体等;

(3)关注物质的变化过程及现象,对物质变化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三个阶段的现象进行仔细的观察和描述,通过分析比较,得出实验结论.

答案:(1)颜色状态气味硬度密度熔点沸点(2)变化(3)变化前变化中

变化后

能力提高

12.将一根火柴放在蜡烛的火焰中1 s后取出,火柴梗发生的变化是

()

A.全部碳化变黑B.中间碳化变黑

C.两端碳化变黑,中间变黑程度小一些 D.没有明显的变化

答案:C

13.在蜡烛火焰上方罩一只干燥的烧杯,烧杯内壁有水雾出现,证明了

()

A.蜡烛中有水B.蜡烛燃烧时生成了水

C.蜡烛中没有水D.可能都正确,但还要有进一步的实验证明

答案:B

14.将蘸有澄清石灰水的玻璃片放在蜡烛火焰的上方,观察到的实验现象是()

A.石灰水被烤干了,没有留下痕迹B.石灰水变成了白色固体

C.石灰水没有发生变化D.玻璃片上有水雾出现

答案:B

15.关于蜡烛燃烧实验现象描述错误的是()

A.放出大量的热B.发出黄色的光C.火焰分成三层D.生成二氧化碳和水

答案:D实验现象是指实验过程中所看到的或所感受到的变化情况.初学化学时,往往分不清楚什么是化学现象,什么是化学变化,这需要积累.蜡烛燃烧时,放出热量可以感受到,发出黄色的光、火焰分成三层都可以看见,都属于蜡烛燃烧时的现象.D选项中“生成二氧化碳和水”看不见,摸不着,要通过实验方法证明其存在,属实验结论.

16.可乐饮料中含有二氧化碳气体,要证明这种气体的存在,可将可乐饮料中的气体()

A.收集在集气瓶中,用燃着的火柴检验B.收集在集气瓶中,加入澄清的石灰水

C.将澄清的石灰水加入可乐饮料中D.通入澄清的石灰水中

答案:D要证明二氧化碳的存在,需要有明显的实验现象,这种现象体现出来的性质就是该物质的特殊性质,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就是二氧化碳的特殊性质.

17.在蜡烛燃烧实验中,下列叙述属于石蜡性质的是()

A.石蜡是不溶于水的白色固体B.石蜡燃烧前先熔化成无色液体

C.石蜡燃烧时发出黄色的光,放出热量D.石蜡燃烧后生成二氧化碳和水 答案:A

18.在两个集气瓶中分别收集空气和呼出的气体,用燃着的木条分别伸进集气瓶中,观察到的现象是()

A.盛空气的熄灭B.盛呼出气体的熄灭C.都熄D.都不熄灭 答案:D

19.蜡烛燃烧探究实验中你得出的结论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蜡烛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水

20.人体吸入的空气和呼出的气体探究活动中你得出的结论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呼出的气体中,氧气的含量比吸入的气体少,呼出气体中,二氧化碳和水蒸气的含量比吸入的气体多.

21.在下列叙述中加点的内容,可能属于①②③中的某一种情况。请将正确的答案序号填在横线上.

①反应现象②反应条件③结果或结论

点燃蜡烛___________;从导管出来的气体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___________;证明此气体是...............二氧化碳_____________;人呼出的气体使玻璃片上出现水珠_____________. ......答案:② ① ③ ①

22.现有三瓶气体,分别为空气和二氧化碳、氧气,用简单的方法来鉴别.

答案:用燃着的木条分别伸进三瓶气体中,木条能燃烧但没有明显变化的是空气,木条熄灭的是二氧化碳,木条燃烧更旺的是氧气.

鉴别就是将不同的物质区分开,是化学中常见的一种题型,回答此类题目要把握住实验的特点,突出实验操作、实验现象、实验结论三个方面.本题中“用燃着的木条分别伸进三瓶气体中”是实验操作,“木条能燃烧,但没有明显的变化”是实验现象,“是空气”是实验结论.同时还要注意会准确用文字表达自己的思维。

中考链接

23.小明用如图1-1装置进行“人体呼出的气体中二氧化碳(CO2)是否比吸入的空气中二氧化碳(CO2)含量多”的探究实验.实验操作和观察到的现象如图所示:

(1)根据实验现象,小明得出的结论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小明想进一步了解人体呼出和吸入的气体中二氧化碳(CO2)的含量的变化,通过查阅资料,知道这是由于人体内的肺泡与血液、血液与组织细胞之间发生了_____________交换.

图1-

1答案: (1)人体呼出的气体中二氧化碳是比吸入的空气中二氧化碳含量多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石灰水越浑浊说明二氧化碳越多.由图可知,人体呼出的气体在15 s内使石灰水变浑浊,而空气通入15 s石灰水没有明显变化,不难得出哪种气体中二氧化碳含量多.(2)气体人体在呼吸作用时,呼出的气体与吸入的气体比较,氧气含量减少,二氧化碳含量增多,所以氧气和二氧化碳发生了气体交换.

24.(2010,泉州)为了研究植物的呼吸作用,小刚设计了如图1-2所示的装置.请你和小刚

一起探究下列问题:

图1-

2(1)实验时,广口瓶用不透光的黑纸包住,其目的是为了防止瓶内的_____________.植物进行_____________作用,对实验产生干扰.

(2)经过一段时间后,可以看到细玻璃管中的红墨水会_____________(选填“左移”、“右移”或“不动”).揭去广口瓶外的黑纸,观察到广口瓶中发生的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光合作用(2)左移石灰水变浑浊植物呼吸作用消耗了广口瓶中的氧气产生二氧化碳气体,二氧化碳被石灰水吸收使瓶内气体减少,压强小于大气压.

第7篇:高三化学实验复习

一,化学实验的地位:

课程标准中课程性质:高中化学课程应有助于学生主动构建自身发展所需的化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进一步了解化学学科的特点,加深对物质世界的认识;有利于学生体验科学探究过程,学习科学研究的基本方法,加深对科学本质的认识,增强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有利于学生形成科学和自然观和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更深刻地认识科学、技术和社会之间的相互关系,逐步树立可持续发展的思想。

课程标准中课程的基本理念:5,通过以化学实验为主的多种探究活动,使学生体验科学研究过程,激发学习化学的兴趣,强化科学探究的意识,促进学习方式的改变,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课程标准中的目标:通过实验探究活动,掌握基本的化学实验技能和方法,进一步体验实验探究的基本过程,认识实验在化学科学研究和化学学习中的重要作用,提高化学实验能力。

二,高考化学实验要求

化学高考对实验能力作了如下界定:

1、用正确的化学实验基本操作,完成规定的“学生实验”的能力;

2、观察记录实验现象,分析实验结果和处理实验数据,得出正确结论的能力;

3、初步处理实验过程中有关安全问题的能力;

4、能识别和绘制典型的实验仪器装置图的能力;

5、根据实验试题的要求,设计简单实验方案的能力。

三,化学实验的内容:

(一) 必修内容中:

1, 体验科学研究过程,学习运用以实验为基础的实验验证方法。

2, 初步学会物质的检验、分离、提纯和溶液的配制等实验技能。

3, 树立安全意识,能识别化学品安全使用标识,初步形成良好的实验工作习惯。

4, 能够独立或与同学合作完成实验,记录实验现象和数据,完成实验报告,并能主动进行交流。

5, 初步认识实验方案设计、实验条件的控制、数据处理等方法在化学学习和科学研究中的应用。

(二)选修《化学与实验基础》中:

1,认识化学实验在学习和研究中的作用。

2,具有安全意识,能顺利地完成化学实验。

3,树立绿色化学思想,形成环境保护的意识。

4,知道物质分离和提纯的常用方法,能根据常见物质的性质设计分离和提纯物质的方案,并初步掌握基操作技能。

5,初步了解常见物质的组成和结构的检测方法,知道质谱仪、核磁共振仪、红外光谱仪等现代仪器在测定物质结构中的作用。

6, 初步掌握天平、酸度计抢救无效仪器的使用方法,能根据误差分析的原理对实验数据进行分析,认识定量分析在化学研究中的重要性。

7, 认识反应条件控制在化学研究中的意义和作用,初步掌握控制反应条件的一些方法。 8, 了解常见物质的制备和合成方法。

9, 能发现学习和生产、生活中有意义的化学问题,并进行实验探究。

10,能根据具体情况设计解决化学问题的实验方案,并予以评价和优化。

11,能通过化学实验收集有关数据,并科学地加以处理。

12,能对实验现象做出合理解释,运用比较、归纳、分析、综合等方法初步揭示化学变化的

规律。

四,化学实验复习的思路:

总的来说,分散复习与集中复习相结合。

(一)分散复习

化学

1、化学

2、有机化学、化学反应原理中的有关实验,在复习元素化合物、有机化学、化学反应原理的过程中结合相关的内容进行复习;如:常见物质的制备、性质、检验、除杂等。

选修实验化学基础中的部分内容也可分散到相关知识的复习过程中,如:在复习元素化合物内容时,可将“海带中碘元素的分离及检验”、“铝及其化合物的性质”、“亚硝酸钠和食盐的鉴别”等实验一起复习;在复习有机化学的内容时,可将“乙醇和苯酚的性质”实验结合复习;在复习化学反应原理时,可结合复习“硫代硫酸钠与酸反应速率的影响因素”、“催化剂对过氧化氢分解反应速率的影响”、“反应条件对化学平衡的影响”、“原电池与电解池”等实验。

(二) 集中复习

在第一轮复习的后阶段,对实验进行集中复习,主要复习内容为:常见化学仪器的使用、化学实验的基本操作与技能、常见气体制备实验、综合实验、定量实验、化学实验方案的设计与评价等。

分析历年来高考化学实验题,从试题考查的内容来看,实验题的命制基本上是从以下几个方面来着手的:

1、了解实验的目的,本实验做些什么:这是对考生“实验意识”的考查,要求考生善于通过化学实验来解决问题,提炼出化学实验的课题,用科学的语言准确、完整、清晰和具体地阐明实验目的。

2、实验所需的仪器及其安装连接顺序:要求熟悉常见化学仪器的使用原理及其功能,能根据实验方案恰当选择,装配好化学实验装置。

3、实验操作的正确步骤:要求根据题意,灵活运用化学知识、技能选择科学、有效和巧妙的实验方法和步骤。

4、实验过程中现象的观察,要求能独立地、系统地和有条不紊地进行化学实验现象观察,客观地、完整地和规范地记录实验过程、条件、现象和结果。

5、实验中故障产生的原因及故障排除的方法:要求能有效地判断出实验条件是否合适,对实验中可能出现的问题有充分的认识及找出妥善处理这些问题的方法。

6、实验结果分析:要求能准确、清晰、全面地表述和概括实验的全部内容及其结果,简明、规范地撰写实验性或定量报告。

从高考实验试题的类型来看,一般分为两种类型:一种是基本操作类试题,另一种是综合类试题。基本操作类试题常见的立意方式为:以常见仪器的使、以实验安全知识、以典型实验现象、以混合物分离操作方法、以pH试纸使用操作、以沉淀进行程度和洗涤方法、以实验仪器洗涤方法等为立意方式;综合类试题近年加重了对实验设计能力的考查,例如今年全国化学卷第16题,要完成混合物的分离并得到固体甲的实验设计就属于实验操作步骤的设计,此类题目要求根据给定的器材和药品,以及实验提出的目的,设计或补全实验步骤。这类题目体现了理论与实际相结合,及学以致用的特点,要求考生在学习实验时,培养“根据实验试题要求和相关原理设计出简单实验方法”的能力及通过分析、综合、比较和论证,选择解决问题的最佳方案的评价能力。

五、对实验复习的几点建议:

(一)夯实基础,扎扎实实地抓好第一轮复习。化学实验复习应贯穿在高三化学复习的全过程,而第一轮复习应该在《考试说明》的指导下,紧靠新教材化学课本的实验内容来开展,通过第一轮复习使学生做到以下几点:

1、使学生熟练掌握化学实验的基本操作。

化学实验的基本操作是提高实验能力的必备的基础,它也是保证顺利完成实验的前提,没有熟练的、准确的、规范的基本操作,要做好实验甚至是解答好一道实验题都是不可能的。

在复习化学实验基本操作时,要引导学生勤于思考,对每一步操作的要领和原理都要理解,不仅要让学生掌握如何操作,还要理解为什么要这样做?如1998年高考试题中给出4种使温度计的典型装置,让学生对其具体应用作出判断,充分突出培养与基本操作相关思维能力的重要性。要让学生对常用化学仪器的主要规格有基本的了解。例如,对化学实验中常用托盘天平的感量;常用烧杯、烧瓶、试管的规格;量筒、滴定管的规格及量取液体的精确度;常用试剂的浓度都应有一定的了解。在对常规仪器的使用,它的用途有多少种,在复习时要引导学生思考归纳。例如量筒常规用法是量取液体,当它与洗气瓶配合得当又可作量气体体积的装置。

2、使学生熟练掌握常见气体的实验室制法、反应原理、收集方法。

回顾历年高考实验试题,多年均在综合实验题中考查到气体的制备、收集、干燥、检验、气体性质、尾气处理等问题。可见关于气体的制备、性质的实验内容既是中学化学实验的重点,又是高考实验命题的热点。复习时应注意:

(1)强调气体制备实验与实验基本操作的联系。气体制备与实验操作密切相关,在相同的实验原理前提下,不同的实验操作可能带来不同的实验结果。因此,历年的高考试题对气体制备中的实验基本操作都很重视,考试重现率较高的有装置气密性检查、仪器装置顺序等。针对这样的考试模式,在对气体制备知识的复习中,我们就应特别注重对化学实验基本操作的复习巩固。从药品的取用、称量、溶液的配制、仪器的加热以及仪器的装配和仪器的洗涤等方面都要注意与气体制备相联系。

(2)注重气体的净化。净化主要是除去副反应所生成的气体、反应物的挥发和气体中混入的水汽三大类。

(3)重现实验安全。实验安全是实验成功的一个重要指标,设计严密的实验方案,可以杜绝不安全的隐患,避免实验事故的发生。因此,历年高考的气体制备试题都十分重视实验安全。目前对实验的安全性问题主要表现在防止气体倒吸回流和尾气处理等两个方面。防止气体倒吸的方法很多,大多必须依靠特定的仪器装置,如倒置的漏斗、空的集气瓶、可收缩与膨胀的气球等,但原理大致相同,对于不同的气体要区别对待,对室温下在该溶液中的溶解度特别大的气体应考虑使用防止倒吸的措施。

(4)体现对实验结果的分析和思考。对实验现象进行思考分析,由此作出某种结论,是气体制备试题测试的新角度。影响实验结果的因素有很多,小到加热方式、反应温度,大到实验的流程及方案。小的变化往往会改变最终的结论,利用实验过程中的变化的多样性,要求学生根据当前情况对正常或不正常的现象作出分析,是实验考查高层次的表现,有助于考查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特别是对一些开放性的试题,更是有一点研究性的意义,这样的试题往往分值较大,因此在复习过程中对这种实验中因果关系要引起足够的重视。

(二)归纳总结、对比分析

在中学化学实验中,有不少实验都会使用到同一种仪器。在复习时必须把使用同一仪器的实验放在一起,通过对比分析,理解其中的道理,就能够较好地掌握该仪器的用途。 在一些实验过程中要多次用到同一仪器或装置,由于该仪器或装置处于不同的实验阶段和位置,其作用也有所差异。 此外,许多仪器具有相同(相似)的功能,如作量具的仪器有量筒、滴定管、容量瓶等。虽然都可用于量取液体的体积,但由于它们的精确度不同,因此要根据具体实验的需求来选择;同样的,像可以用来加热的仪器有试管、烧杯、蒸馏烧瓶、蒸发皿、坩埚等,但加热的方法有所不同(有的能够直接加热,而有的则要垫上石棉网才能加热),在不同的实验中的要求也是不同的,要根据实验要求合理选择。

(三),深入挖掘、分析研究

科学规范地进行实验操作。 (1)对操作原理的认识(解决实验操作理论依据的问题);

(2)对操作方法的认识(解决如何操作的问题); (3)对操作目的的认识(解决为何要安

排这样的操作); (4)对错误操作造成后果的认识(解决为何要这样操作的问题)。

(四),重视仪器装置功能的开发,培养创新能力

在化学实验过程中,对于同一仪器或装置,通过不同的操作或一定的组合、改进,就可以实现仪器装置功能的拓展。例如,下图装置,采用不同的操作,可开发出不同用途:(1)用作排气集气装置;(2)用作排水集气装置;(3)可用于测量化学反应中产生气体的体积;

(4)可用作安全装置; (5)可用作尾气吸收装置; (6)可以用作观察气体排放快慢的装置; (7)可用作净化和干燥装置; (8)可以用作反应器等。

(五),训练发散思维以增强实验设计能力,提高信息迁移水平

实验方案的设计往往有许多途径。为了适应中学生的知识能力水平,中学课本中的某些实验可能不是最优的方案。所以在实验复习中要根据实验原理来设计实验步骤和装置,掌握一些装置和仪器药品的替代方法,力求使设计的实验仪器简单、操作便捷、节省试剂、现象明显、安全防污等,培养和增强实验设计能力和创造性思维能力。近年来,实验题中新情境试题不断增多,这类试题的特点是将基本的实验操作设计置于新的情境中(主要是中学课本没有的新反应或新装置或是能使中学生理解的最新科技知识、简化的改进的装置等),结合学生原有的知识和能力,来进行仪器组装、现象描述、数据分析、考虑安全和防污等,用来考查考生自学能力、思维能力、分析综合及评价的能力。由于这类实验试题情境新颖、设问巧妙、铺垫得当、知识新、思维量大、所以区分度很好,能确实将一些基础扎实、自学能力强、思维敏捷、心理素质好的考生选拨出来。所以,新情境实验试题将是今后实验试题的命题方向

(六),优化课堂教学 提高复习的有效性

复习过程中,要把化学实验与有关的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和元素化合物知识有机联系起来,从实验原理、实验步骤、实验条件、实验现象、实验结论(数据)、实验注意事项、实验仪器、实验误差分析等几个方面对课本中的演示实验、分组实验进行全面的复习,同时注意将所学的知识与技能用于新情境中解决新的问题。

1,重做实验,发挥实验的特殊优势,突破重点和难点

有些仪器的使用、实验操作,学生遗忘了,通过直观实验的刺激,可加深学生的印象,强化记忆。如:

①气密性的检查:在学生理解了气密性检查的原理、方法后,让学生做几套典型的装置,学生的兴致高,带着问题做实验,效果好。必要时,可课后让学生到实验室再练习。

②分液漏斗的使用:让学生做如不先打开上端的塞子或使塞子上的凹槽或小孔对准漏斗口上的小孔,液体就不能滴下来。

③对创新实验装置,让学生动手做一做 对创新实验学生最大的困难不是实验原理,而是对新装置不熟悉,不清楚其使用技巧。在练习中出现这一类习题时,补充实验,让学生动手操作,感受新装置的设计精妙之处和使用方法。积少成多,用多了,学生也就慢慢产生了实验设计的灵感和创造力。如乙炔的制备、铜与稀硝酸的反应(见右图)。

化学实验理应是化学教师的一大法宝,用好实验一是有利于加深学生对化学知识的理解,二是可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活跃课堂气氛,三是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创造力和潜能。

2,巧设问题情境,增加有效思维的广度,进一步落实好基础

没有基础,就没有能力,更谈不上创新。课堂教学中如何既复习了基础知识,又能提高能力,培养创新能力?关键是吸引学生参加到课堂复习中来。为引可通过问题情境的创设,让学生多想、多说,多动手;从而将存在的问题都暴露出来,提高复习的针对性和有效性。

3,引导反思 做完一道题后,可让学生从如下几个方面思考:①此题的背景是什么?②题源在哪里?③考查了哪些知识点和化学思想方法?④其形式是否可变,条件能否减少?⑤有无其他解法,哪一种解法更优?⑥有无进一步的结论?解题后的反思最有利于学生形成解

题能力考核成绩和巩固相关知识,可帮助学生悟出其中的道理,悟出解题思路,悟出思维方法,悟出知识规律。如复习实验室制Cl2时,可通过下列题组进行一点多联的训练。

①选择气体发生装置的条件有哪些?中学常用的气体发生装置有几套?分别适用于哪些气体的制备?

②除MnO2外,KMnO

4、K2Cr2O

7、KClO3等氧化剂,是否可以制得Cl2?

③制得的Cl2中含有HCl、H2O,如何除去?中学常见的干燥剂有哪些?干燥装置有哪些?使用干燥剂的原则及注意事项是什么?

④可用Cl2的装置进行中学常见的哪些物质的定量测定?

⑤该实验为什么只能用浓盐酸?收集有毒、有污染的气体时应注意些什么?其实验装置如何设计?

4,加强讲评

在讲评中要重点突出。点明这道题好,好在什么地方,有几个亮点,与前面所做过的类似题相比有什么新的突破。特别是在学生对实验基础比较熟悉的情况下,重点突出的讲评有利于调动学生的注意力,提高讲评效果。研读高考评分细则——选取高考题,指导学生如何踩点,提高学生的感悟能力,提高答案的准确性。

5,对比归纳 延伸拓展

对一些易混淆的实验将其进行对比。如①萃取、分液、过滤、渗析、盐析的比较;②蒸馏与分馏的比较;③有刻度的玻璃仪器。有些实验引导学生进行归纳,如:①温度计在实验中的使用(见附录3);②水浴加热的类型;③喷泉实验的原理与设计;同时进行必要的拓展,如课本中的一些实验:①检验装置气密性的方法;②收集气体的方法;③吸收气体的方法;④仪器特殊使用方法:如量筒也可量气(排水法及集水法),干燥管如连接在装置的末端时,用来吸收空气中的CO2和水蒸气,防止空气中的CO和水蒸气侵入反应体系造成误差,也可代替尾气吸收装置中的倒扣漏斗以防止倒吸;⑤冷凝装置有——空气冷凝(制硝基苯)、流水冷凝(蒸馏)、静水冷凝(液化少数气体);⑥对课本上重点实验深化拓展,在此基础上总结规律,帮助学生全面加深对重点内容的理解,真正做到吃透课本,以不为类万变。如有机制备可进行专题复习。

(七),强化表达规范 提升能力

教师们往往有这样的体验,学生对实验题目往往是“知其然,难言其然,难言其所以然”。 实验题得分不高的原因之一是学生对实验的描述和对实验结果的解释不准确。究其原因:学生认为只要懂了就行,对书写不重视,犯了动脑不动手的毛病。因此,实验复习中除强调相关知识与技能的全面提升之外,还应注重化学表述能力的培养,规范表述训练。为此:①要求学生课上写,写步骤、写现象、写结论;②通过作业发现典型错误,加大点评力度,让学生来评错在哪里;③教师做总结。这样可以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使学生在评价中获得正确的、深刻的认识。一方面可锻炼学生在语言文字表述方面的规范性、准确性、清晰性、全面性,也提高了学生解化学实验题的能力;另一方面又能够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素养,一丝不苟的科学态度及严谨的思维方式。加强化学实验术语的规范表述和规范使用,对诸环节如实验操作要点、现象表述、实验结论等的描述要严谨到位,用词(化学术语)准确、言简意赅、语意贴切、符合语法、逻辑性强。

(八),加强解题指导 强化学生运用知识的能力

注意选部分典型习题,帮助中等和中上水平的学生熟悉高考题目(特别是近三年全国、上海、广东高考试卷中典型的实验题目,同时兼顾各地的模拟试题),让他们了解这些试题的主要类型、功能和特点,掌握典型题目的解题思路、方法、技巧、步骤及注意事项,进行强化训练,增强他们的题型意识。这样既能迅速提高学生的实验题解答能力、又能对学生进行解题规范化训练,达到知识与能力相结合。

针对学生对化学实验方案的设计常感到困难,进行这部分专题复习时,可精选源自教材的几个实验,如 Al(OH)

3、硫酸亚铁铵和乙酸乙酯的制备,中和滴定,从海带中提取碘,植物体中某些元素的检验等。进而指出:(1)方案设计要以可行性为前提。在化工生产中,除要考虑生产流程、原料用量、价格,同时还要考虑反应所需的条件,以及对设备的要求;实验制备中,要考虑实验室所能提供的条件,在以可行性为前提的条件下,选择最佳制备方案。

(2)化学实验方案设计常见的题型是简答题,训练学生的思维能力。指导学生一定要注意表达的科学性、准确性、有序性,要符合实验常规,一般的简答顺序是:“操作——现象——结论”。

在高三后期阶段,①可将近几年化学高考实验大题进行集中强化训练,通过强化训练,要学生明白高考实验考什么、怎样考、只有学生对实验题的功能,考查范围、考查特点弄清楚、才能理顺解答实验题的思路。②和学生一起总结实验题解题方法,既弄清目的—→找准原理—→设计过程—→选择装置—→规范操作—准确描述现象。

(九)充分运用多媒体技术 增强复习教学的效率

由于高中化学总复习具有时间短内容多任务重的特点,如果用常规手段进行复习,教师难以把大纲中所有要求掌握的实验中涉及到的仪器、装置都一一画出,也不可能把演示过的实验再演示一次。难以获得理想的教学效果。在化学实验总复习的教学中,除了充分利用化学实验手段和发挥化学实验室的作用以外,还注意挖掘电教媒体的辅助作用和使用技巧,从而有效地提高了化学实验总复习的教学质量。在复习过程中充分利用投影、录像特别是电子计算机技术,将以黑板和文字教材为媒体的教学过程转化成以音、像、影、视等多种媒体组成的教学过程,再现实验装置、实验过程和现象,使复习过程更加直观、生动和快捷。不但提高了课堂容量,还有利于比较、加深理解记忆,达到温故而知新的目的;观看实验录像可唤起学生对具体实验内容的回忆与再认识。播放录像过程中,教师可以对其中的某些镜头进行定格讲解或组织学生讨论;每看完一段录像后都要求学生认真完成提纲上的相应部分。在教学设计中,教师应该根据学校的教育资源情况,及时恰当地运用现代教育技术。

第8篇:化学实验复习教案

化学实验题部分复习教案

德江县民族中学

简永波

学情分析与教学思路设计:

为迎接2010中考,使考生能够考出好的成绩,通过分析九年级学生如何进行中考总复习问卷调查,从中发现大部分学生都认为实验题是化学题上丢分较多的题,特别是酸碱盐方面的实验部分更是特别的难,特别的难以把握。针对以上情况,特进行化学实验部分的专题复习。通过对化学实验基础知识的回顾及化学综合实验设计习题的分析讲解,培养学生利用所学方法解决实验疑难问题的能力。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了解九年级化学实验常用仪器及其化学实验中的基本操作;

2、掌握九年级常见气体的制取、净化和检验;

3、能用所学知识设计并解决一部分简单实验综合题等。 过程与方法:

通过对实验基础知识的回顾和设计实验题的分析讲解,发展学生逻辑思维能力和分析能力,提高学生解决化学实验实际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对化学实验现象的分析,认识事物的过程,潜移默化地渗透实事求是,实践出真知的认识论观点。 教学重点:

1、九年级化学实验基础知识的回顾与巩固

2、利用所学实验基础知识和实验基本技能设计简单的实验方案。 教学难点:

如何用所学知识设计简单的实验方案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设计:

一、知识导入(分析考点)

最近几年的中考题,实验题所占比重较大(占21.7%),大部分同学在这个大题上丢分较多,实验题也是同学们在今后学习化学的重点知识,在这里和同学们一起来分析实验题的重难点和考点。

分析200

8、2009中考实验题,总体来说考查的能力都要求不高,主要考查的是学生对实验部分基础知识的扎实程度。如2008年实验题1考查了水、氮气、氢气、一氧化碳、二氧化碳(H2O 、N

2、H

2、CO、CO2)几种气体的鉴别,(要求考生根据题设条件用化学式填写空格),难度不高但综合性较强(重点考查了考生的严谨性)。本题就直接取材于课本,属于简单题,不重视基础、对知识点掌握不透彻的考生来说就意味着难题,很多考生答该题最后一空时都只答一种情况,(澄清石灰水的本题中的作用是既检验又吸收CO2的双重目的)。2题考的比较灵活、新颖,要求考生以H2SO

4、Fe、CuO三种物质用两种方法(用化学方程式表示写出)制取硫酸铜(CuSO4),本题所涉及的化学知识非常基础,但是综合能力要求比较高,观察和分析不到位,就不能准确的书写。同时考查了考生化学方程式的正确书写。2009年化学实验题则显得比较陈旧,属于老生常谈题,这些都是平 2 时反复训练的,甚至是做过的原题。如15题主要考查了实验室制备H

2、O

2、CO2三种气体的5个化学方程式的正确书写、气体发生装置与收集装置的选择。16题则直接取材于课本上册第六单元第一课题,比较有点创意的是加了对CO检验的信息考查与知识的迁移,同时对考生进行环保教育。

二、新课讲解(如何进行实验总复习)

纵观这两年我区中考实验题的趋势,主要是对基础实验知识的考查,总体难度不大,但知识综合度比较高,所以2010中考化学实验题在难度系数上也不会太大的改动,即同学们在进行中考化学实验题进行复习时尽量以课本基础为主,务求基础的扎实。近两年的实验题主要考查气体制备与收集、如何鉴别几种常见的气体等,而缺乏对酸碱盐在溶液中解离的离子鉴别进行考查,所以同学们复习的时候应该对这方面略有倾斜。下面我们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谈谈如何对实验部分进行总复习:

(一)、常见仪器的使用

这部分相比较是实验中的简单知识,但同学们也容易在这上面粗心大意而造成丢分,比如化学仪器的名称许多同学就容易写别字来代替或张冠李戴、一些仪器使用时的注意事项等掌握的不够扎实而做错丢分。在幻灯片上和同学们一起复习常见化学仪器的名称和常见的用途与注意事项。

(二)、化学实验基本操作

这部分属于实验题的根基,只有在掌握了基本的实验操作后才能

3 着手综合实验题的分析解决。要对在初中所涉及的实验基本操作掌握透彻,如对物质进行加热、固体的取用、液体的取用、取用液体时量筒的读法、称量固体时的操作方法、过滤、蒸发、检查装置气密性、测溶液的pH、稀释浓硫酸的等基本操作的熟识。与同学们一起在幻灯片上分析错误的操作会导致什么后果。

(三)、气体的制取、净化和检验

气体的制取、净化和检验是近几年的热点内容,同时也是同学们学习的重点和难点,这部分是第二部分的升华,掌握这部分知识得严谨、细致。要“制取”气体,首先得知道所制取气体的反应原理即反应物的状态、反应所需的条件,气体的密度和溶解性以及能否与水、空气成分发生化学反应等,对应去寻找气体的发生装置与收集装置。“净化”是为了得到纯净的气体,即可能在制取气体时混入其他成分在所制取的气体中,造成所收集的气体不纯而必须除去的过程,如用排水法收集O2时混有水蒸气这时就要浓硫酸把水除去。“检验”则是根据所制取的气体的特殊性质检验是否为我们要制备的气体,如检验制取的气体是否为氧气,根据氧气能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的特性,用一根带火星的木条伸入集气瓶中看能否复燃即可证明。这部分要求同学们会根据一部分题设条件设计简单的实验装置和常见气体的净化与检验等(具体内容在课件中展示)。

(四)、综合实验 综合实验的主要内容:

①气体的制取、净化、性质的组合;

4 ②混合气体成分与混合溶液中离子成分的验证; ③定性实验和定量实验的结合;

具体以题的方式和同学们一起在课件中对实验综合题进行探讨。 同学们在掌握了气体的制取、净化与检验后,特别要注意酸碱盐在水溶液中解离出离子的检验、鉴别等。在复习中要特别注意SO42-、Cl- 、Ba2+ 、Ca2+、CO32-、OH- 、NH4+ 的检验与鉴别,要能够根据比较明显的实验现象推到得出正确的结论,特别要注意综合实验题的考查,平时就应该在这方面加强练习。

实验是同学们今后学习化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希望同学们下去认真复习,掌握基础谋求升华!

第9篇: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教案

课题2: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

目标要求:

1、知识与技能:认识实验是化学学习的重要途径,学会细致、准确、客观地观察、描述和记录实验现象。

2、过程与方法:能有意识地发现生活中值得探究的问题,并能进行实验,通过对实验现象的观察和分析得出有价值的结论。

3、情感与价值观:体会化学与人类进步以及社会发展的密切关系,关注与化学有关的社会问题,认识学习化学的价值。 实验准备:

1、澄清石灰水,水

2、蜡烛、小刀、火柴、烧杯(干燥、洁净)、集气瓶、玻璃片、水槽。 课时:二课时 第一课时: 回顾旧识:

请举出你了解的生活中的可以燃烧的物质。 思维联想:

怎样观察和描述实验现象? 实验探究:

探究1:观察和描述——对蜡烛及其燃烧的探究 探究指导:

观察方法:运用味觉以外的感觉器官对蜡烛燃烧前、燃烧时和熄灭后进行详细的、客观的观察、描述和记录。

记录方法:课本第九页探究实验报告。 探究观察提示:

1、点燃前:观察色、味、状态,形状,硬度,溶于水的性质,是否浮在水面,水里或沉入水底。

2、点燃时:发生了哪些变化?火焰的层次怎样,亮度怎能样,温度高低怎样?怎样证明它的生成物是什么?

3、熄灭时:有何现象?迅速用火柴点刚熄灭的白烟,蜡烛能否重新燃烧?

探究参考:

1、点燃前:蜡烛为圆柱形,白色固体,半透明,有轻微的气味,质地柔软。用小刀可切割,指甲可划出痕迹,中心由细线拧成的烛芯,把切下的小块蜡烛放入水中,不溶于水且浮在水面上,说明密度比水小。

2、点燃时:蜡烛能被点燃,燃烧时较安静,并能持续燃烧,有火焰产生,火焰会随气流闪烁、摇晃,火焰上有黑烟向上冲,火焰分层次,上层火焰黄色且明亮,中层较暗,内层底部淡蓝色,把火柴梗放入烛火中,外层火焰处最先碳化,说明外焰温度最高。加热物体时应用外焰。

3、熄灭时:有白烟从烛芯飘出,迅速用火柴点燃白烟,火会顺白烟将蜡烛重新点燃。

实验中注意的问题:

1、点燃蜡烛时要仔细观察前、中、后的所有现象。

2、火柴梗放入火焰中时间为2S左右。

3、点燃蜡烛熄灭后的白烟时,最好选粗蜡烛且速度要快。 小结:略

作业:探究实验报告。 教后:

第二课时:对人体吸入的空气和呼出的气体的探究 回顾旧识:

人的呼吸过程是一个什么样的过程? 思维猜想:

人每时每刻都在进行呼吸,人吸进的气体和呼出的气体是否一样? 作出猜想

1、呼出的气体中二氧化碳的含量比空气多。

2、呼出的气体中氧气的含量比空气少。

3、呼出的气体中水蒸气的含量比空气多。

制定计划收集实证:查阅资料,设计实验,验证自己的假设。 探究提示:

1、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2、氧气能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

3、二氧化碳能使燃着的木条熄灭。 探究指导:

1、收集两瓶空气做对照实验(如何收集?)

2、收集两瓶呼出的气体做实验。 提问:如何收集呼出的气体? 演示:用排水集气法收集气体。

3、收集一瓶呼出的气体,用澄清的石灰水检验。 同时做空气的对比实验。

4、收集一瓶呼出的气体,用燃着的小木条检验。同时做空气的对比实验。

5、对着干燥的玻璃片呼气。同时做空气的对比实验。

由以上实验得出的初步结论是:

1、呼出的气体中二氧化碳的含量比空气多。

2、呼出的气体中氧气的含量比空气少。

3、呼出的气体中水蒸气的含量比空气多。 探究参考:

步骤1:瓶内无水且瓶口向外冒气泡 步骤

2、两个干燥的集气瓶中就有空气。 步骤

3、呼出气体中浑浊多此,说明探究参考 步骤1:瓶内无水且瓶口向外冒气泡。 步骤

2、两个干燥的集气瓶中就有空气。

步骤

3、呼出气体中浑浊更多些,说明呼出的气体中二氧化碳的含量比空气多。

步骤

4、呼出气体中燃着的木条熄灭,说明呼出的气体中二氧化碳浓度大,不利于燃烧。

步骤

5、呵气的玻璃片上有较多的水珠,说明呼出的气体中水蒸气的含量比空气中高。

结论:跟空气相比,人呼出的气体中氧气含量减少,二氧化碳和水的含量增加。步骤

4、呼出气体中燃着的木条熄灭,说明二氧化碳浓度大,不利于燃烧。

步骤

5、呵气的玻璃片上有较多水珠,说明呼出的气体中水蒸气的含量比空气高。

结论:跟空气相比,人呼出的气体中氧气含量减少,二氧化碳和水的含量增加

实验中应注意的问题:

1、 呼气导管应用饮料吸管,不要用实验室中的玻璃管。

2、 呼气换气时不要把集气瓶中的水吸入口中。

3、 实验中倒入瓶中的石灰水应相同(同体积同浓度),且量要足。

4、 伸入瓶中的木条燃烧的情况应相同。

5、 探究参考

步骤1:瓶内无水且瓶口向外冒气泡。 步骤

2、两个干燥的集气瓶中就有空气。

交流讨论:

1、与其他组的实验结论是否相同?分析其他可能的结论,并再讨论如何证明你的推断。

2、从生物的角度,分析吸入和呼出的气体不同的原因。

反思评价:

1、学完本课题你的收获是什么?受到哪些启发?

2、你明白了什么是科学探究? 作业:科学探究报告册 教后

上一篇:清明节的祝福语下一篇:学习安全心得体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