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农村工作自查报告

2022-12-31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报告在当前的社会发展阶段,已经成为常见的事后总结方式,报告的内容,是以严谨、准确为特点的,有效的报告一般都具有哪些要素呢?今天小编为大家精心挑选了关于《农业农村工作自查报告》,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第1篇:农业农村工作自查报告

浙江省人民代表大会农业与农村委员会工作报告

2013年是本届省人大农业与农村委员会开局之年。在省委和省人大常委会的领导下,农委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认真贯彻党的十八大和中央历次全会精神,按照省委干好“一三五”、实现“四翻番”的工作部署,结合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以一线的精神状态,认真履行宪法、法律赋予的职责,扎实做好“三农”的立法和监督工作,为推动我省“三农”事业发展、建设物质富裕精神富有现代化浙江发挥了积极作用。

一、认真做好农业与农村方面地方立法工作

一是认真研究提出本届省人大农业与农村重点立法项目。2月,农委深入到农口各有关厅局和市县进行广泛调查研究,在充分征求省人大代表和省政府及有关部门意见的基础上,结合我省“三农”工作新形势、新问题和新要求,从大局出发,以问题为导向,对立法项目进行了认真筛选,提出了本届省人大农业与农村方面的十项立法建议。同时,积极参与省人大常委会五年立法调研项目库的编制工作。

二是扎实抓好年度立法计划项目的实施。《浙江省水文管理条例》是2013年省人大常委会一类立法项目。年初,农委赴宁波、绍兴、金华、衢州等市及相关县(市、区)开展制订条例的调研工作,认真总结我省的好经验、好做法,注重法规的科学性、可操作性和实效性,对条例草案提出了初审报告,经省人大常委会审议通过并颁布实施,为理顺水文管理体制、保护水文监测环境、建立水文信息资料共享制度和水文监测资料审查等提供了法律保障。

三是认真做好相关法规的立法前期调研工作,主要是会同省农业厅等部门开展了《浙江省农产品质量安全条例》立法调研,还到江苏、山东等已经完成立法的省份进行考察学习,提出了有价值的意见,有力推动了这个条例草案的起草工作。目前草案已报送省政府法制办,为2014年省人大常委会启动立法打下了较好的基础。

四是有力推动相关热点、难点问题的解决。近几年来,我省畜牧业发展较快,但局部区域的畜禽养殖污染比较突出,人民群众反映强烈。为此,省人大代表和相关的市政府多次要求省人大常委会制定《浙江省畜禽养殖污染防治条例》。经征得省委、省人大常委会和省政府主要领导的同意,4月农委集中力量,会同省人大法委、环资委认真研究起草了省人大常委会《关于加强畜禽养殖污染防治促进畜牧业转型升级的决定(草案)》,在1个月内数次征求省、市人大常委会和政府及有关部门意见,十易其稿,5月份省人大常委会审议通过了这一决定。这是本届省人大常委会作出的第一个决定,富有创新性、针对性,体现了浙江的特色,对促进养殖业转型升级和建立畜禽污染治理的长效机制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五是配合全国人大常委会做好《中华人民共和国种子法》(修订)立法调研工作;认真做好省人大常委会关于涉农方面的规范性文件备案审查工作。

二、着力加强监督工作

一是换届以来,农委对如何做好五年监督工作,开展了广泛调研,抓住当前农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存在的突出问题,通盘考虑,认真研究,向省人大常委会提出了本届农业与农村方面的十项监督议题的建议。

二是认真做好省人大常委会听取和审议省政府关于水库安全工作情况报告的实施工作。农委在认真制订监督工作方案的基础上,组成多个调研组深入到杭州、宁波、温州、湖州、绍兴、金华、衢州、台州、舟山等市及相关县(市、区)和库区现场调研,形成了高质量的调研报告,为3月份省人大常委会听取和审议省政府专项工作报告提供了有益参考。通过这项监督工作对进一步保障水库安全、加大财政对水库安保投入和完善水库安全管理机制等方面起到积极推动作用。

三是根据全国人大常委会和省人大常委会2013年开展气象法执法检查的工作安排,农委分赴宁波、温州、湖州和丽水等4个市开展了检查,并委托其它7个设区市开展自查,形成了我省气象法贯彻执行情况的报告,及时报送全国人大常委会,并为省人大常委会11月份听取和审议省政府关于我省气象法律法规贯彻执行情况的报告提供依据,有力促进了气象法的实施。

四是配合常委会认真做好《浙江省经济社会发展“十二五”规划》实施情况的中期评估调研、饮用水水源保护情况执法检查、食品安全法跟踪检查以及听取和审议省政府关于水利专项资金管理、养老服务体系建设等情况的监督工作,并独立承担了《浙江省农村经济发展“十二五”规划》中期评估调研报告。在多项报告的起草和审议过程中,我们都向省政府和省级有关部门提出了许多建议意见,受到了重视和采纳。

三、深入一线,加强调查研究

根据中央、省委开展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的总体要求,农委坚持教育与工作两不误,以教育实践活动推进工作。通过“走亲连心”广泛听取所联系人民代表的建议、深入基层听取基层干部群众的呼声等方式,切实转变工作作风和工作方式,努力提高委员会工作实效。

一是坚持围绕中心、服务大局,大兴调查研究之风,虚心向基层干部和群众学习,诚心接受人大代表和人民群众的监督,问需于民、问计于民、求策于实践。农委的各位同志分成多个组分别深入全省十一个设区市及多个县(市、区)开展调查研究,掌握大量第一手材料,为常委会的立法、监督工作提供依据,有力推进政府及有关部门依法行政。

二是认真配合全国人大做好当前农业与农村发展形势的调研,出席了全国人大农委在黑龙江召开的部分省(市、区)农业与农村工作座谈会,在会上如实反映农业农村发展情况和存在的问题,剖析原因,提出建议意见,受到与会者的好评。

三是在做好听取和审议省政府关于水库安全情况报告的基础上,认真做好主任会议成员重点课题《关于推进我省中小型水库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改革的对策与建议》的调研工作,形成了调研报告送省委、省政府及省级有关部门。

四、努力为代表履职搞好服务

2013年,农委密切与代表联系,重视发挥代表的作用。

一是组织了省人大农业与农村代表专业小组视察活动;邀请省、市人大代表30多人次参与立法、监督和调研工作,代表们为委员会工作积极献计献策,提出了很多很好的意见。

第2篇:浙江省人民代表大会农业与农村委员会工作报告

2014年省人大农业与农村委员会(以下简称农委)在省人大及其常委会的领导下,紧紧围绕省委中心工作和常委会工作重点,认真开展“三农”的立法和监督工作,较好地完成年初确定的“两立法、一监督、八调研”等工作任务,为推动我省“三农”事业发展和建设“两富”、“两美”浙江发挥了积极作用。

一、认真做好农业与农村方面立法工作。一年来,农委高度重视立法工作,坚持“立改废”并举,深入调查研究,广泛征求各方面意见,着力提高法规的质量。一是直接起草和提请《浙江省水土保持条例》。水土保持是生态保护的基础性工作,依法做好水土保持工作是贯彻省委“五水共治”战略决策和生态省建设的重要内容。这一条例被确定为2014年省人大常委会一类立法计划,由农委直接提请。我们及时组建法规起草小组,深入各地调研,广泛征求各方面的意见。在注重与上位法相衔接的同时,认真总结我省水土保持实践经验,力求体现浙江特色。在立法指导思想上认真把握以下三点:一是从水土保持工作的实际出发,突出以县级政府属地管理为主,明确责任主体,并体现权责相一致的原则。二是按照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的要求,科学界定审批的范围,既要严格依法管理,又要体现简政放权,特别是明确将绝大部分审批权下放给县级政府。三是以问题为导向,切实解决实际问题,不照搬照抄上位法条文,注重法规内容的可操作性。通过反复征求意见和修改,十易其稿,圆满完成了起草和提请工作。条例草案对省市县政府的职责、划定水土流失重点预防区和重点治理区、编制水土保持方案、审批和备案程序、垦造耕地的水土保持等方面都作了明确的规定,增强了法规条文的科学性和可操作性,经常委会审议通过,为依法做好水土保持工作提供了有力保障。二是做好《浙江省农产品质量安全条例》的初审工作。农产品质量安全是人民群众关注的热点问题。这一条例涉及面广、协调任务重、起草难度很大。农委高度重视,主动提前介入,针对近年来国家对食品安全监管体制由多部门分段监管改为两段监管的新变化,我们会同省法制办、农业厅、林业厅、海洋与渔业局、食品药品监管局多次赴宁波、绍兴、金华、台州等地开展立法调研,并专程走访农产品生产基地、农产品批发市场、质量检测中心等单位征求意见,还先后赴江苏、山东、上海、海南学习考察。综合各方面意见,抓住农产品监管的责任主体、重点环节和重点对象,从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职责、农产品安全的社会共治、农业投入品的监管和农产品检验检测体系建设等方面,对省政府提请的法规草案提出了修改意见,并提交11月份召开的省人大常委会进行审议。三是做好涉农法规立法前期调研和现行法规梳理、修订工作。2014年农委组织力量,认真做好蚕种管理条例、松材线虫病防治条例、钱塘江管理条例、滩涂围垦管理条例、水利工程管理条例等5件现行法规的梳理和修改工作。积极会同省有关部门做好农村集体资产管理、气象灾害预警管理、公益林管理和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等立法前期调研。此外,积极配合全国人大常委会和农委做好农业技术推广法、种子法等修订的调研,提出建议意见,并形成了书面报告报全国人大。认真做好《浙江省林木采伐管理办法》等5件涉农方面的地方政府规章和规范性文件备案审查工作。

二、认真做好监督工作。全省统一部署、上下配合听取省政府防洪排涝专项工作报告,是2014年省人大常委会认真贯彻实施省委“五水共治”战略决策,加强对中心工作进行监督的一项重点工作。为组织实施好这项工作,农委全力以赴,精心制订工作方案,组织各级人大农委领导专题培训,召开电视电话会议进行部署动员。6月上中旬,由省人大常委会四位副主任带队分别赴杭州、宁波、温州、湖州、台州等5个设区市及所属10个县(市、区)进行调研,实地视察防洪排涝工程和“三河”整治等45个现场(单位)。同时,委托嘉兴、绍兴、金华、衢州、舟山、丽水等6个设区市人大常委会对本地区防洪排涝工作开展调研。7月省人大常委会听取和审议了省政府防洪排涝工作专项报告,并进行了小组审议和联组审议。通过审议,省人大常委会向省政府提出了要认真总结2013年“菲特”台风造成重大经济损失的教训,加强科学规划,统筹做好防洪排涝工作;建设和管理并重,确保水利工程质量安全;标本兼治,推进“三河”治理;进一步提高防洪排涝工程建设的保障能力等方面的具体意见和12个亟需重点解决的问题。这项监督,由于是全省上下联动,声势大,有力推动各地解决了一大批突出问题,收到了良好的社会反响。同时,农委还配合有关专委做好涉农资金专项调研、食品安全跟踪督查专题询问、公正司法专项询问等工作;积极配合全国人大农委做好农业技术推广法执法检查,及时反映存在问题,提出建议意见,推动相关法律法规在我省更好地实施。

三、积极开展调查研究。根据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和中央〔2014〕一号文件等精神,农委围绕加快构建新型农业经营体系、赋予农民更多财产权、推进城乡要素平等交换和公共资源均衡配置、完善城镇化健康发展体制机制等全面深化农村改革的新要求,开展了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土保持、防洪排涝、气象灾害防御、粮食安全、农村集体资产管理、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和家庭农场发展等8个方面的调研,形成了6个专题调研报告,为今后几年的常委会立法、监督工作提供依据。尤其是认真起草由程渭山副主任领衔的《关于我省农产品质量安全管理情况的调研报告》,对促进立法、改进政府监管等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并在2014年省人大《调查与研究》第10期上刊发。同时,积极配合全国人大农委做好新农村建设和农村金融改革情况的调研,形成调研报告,为全国人大常委会开展专项询问工作提供参考。

四、努力为代表履职提供服务保障。农委按照中央和省委关于改进作风建设和开展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的要求,切实加强与人大代表的联系,先后邀请67位各级人大代表参加农业与农村方面的立法、监督和调研的工作。程渭山副主任和委员会领导先后走访联系代表71人次,认真听取人大代表特别是农口代表的建议意见,对做好立法、监督工作起到了重要作用。农委审议了省十二届人大二次会议主席团交付的《关于浙江省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技术推广法〉办法》的议案,并对列为重点建议的《关于完善粮食收购政策保护农民积极性确保粮食安全》进行了认真的督办。农委还办理了3件省人大常委会办公厅交办的省政协委员关于要求加快粮食功能区保护、畜禽养殖污染防治、农村集体资产管理等立法提案。农委把议案审议、建议和提案办理作为密切联系代表、委员,转变工作作风的重要途径,采取“走出去、请进来”等方式,主动面对面征求领衔人的意见,邀请代表参与委员会相关活动,对办理意见达成共识,提高了代表、委员对办理工作的满意度。

五、重视加强自身建设。农委认真学习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特别是关于人大制度和人大工作的重要讲话精神,认真学习党的十八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进一步增强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始终保持“一线”的工作状态,坚持实事求是,真抓实干,努力提升委员会履职能力和水平,为各项任务的完成提供了有力保障。一年来,农委共召开7次全体会议,重大问题都通过会议集体研究决定。进一步健全和完善各项工作制度,加强与省政府及有关部门的沟通,密切与市县人大农委的联系,成功举办了省人大第100期培训班(省、市、县人大农委主任培训班),有力推动全省人大“三农”工作开展。参加了全国人大农业与农村工作座谈会暨农村金融改革培训班,组织了五次出省考察学习、认真做好七批次兄弟省市区人大常委会考察团来浙考察接待工作。

回顾一年来的工作,在充分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也感到存在一些不足,主要是立法的针对性和及时性还需增强,立法质量有待进一步提高;监督工作的方式方法尚需创新、调研工作的深度有待加强;专委会和专工委的工作机制有待完善,联系代表的广泛性和深入性还不够等,这些都需要在今后工作中努力加以改进。

2015年农委将继续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大、十八届三中、四中全会和省委十三届六次全会、人大工作会议等精神,坚持以“八八战略”为总纲,主动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围绕省委、省人大及其常委会的中心工作,结合我省“三农”工作实际,突出重点,务求实效,依法履行职责,切实开展立法、监督和其他各项工作,为推进“两富”、“两美”和法治浙江建设发挥积极作用。

一、立法工作。根据省人大常委会立法计划,按照立改废相结合的原则,扎实做好《浙江省农村集体资产管理条例》直接起草和提请工作;积极会同省有关部门认真开展《浙江省公益林和森林公园管理条例》、《浙江省气象灾害预警管理条例》、《浙江省滩涂围垦条例》和《浙江省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农村土地承包法〉办法》等四件法规起草和修订工作的调研。继续做好粮食储备管理、农业技术推广、粮食功能区等方面立法和修订前期工作。积极配合全国人大做好粮食法、农村扶贫法等立法调研工作。继续做好涉农现行法规的梳理和修订工作以及涉农方面的政府规章和规范性文件的备案审查工作。

二、监督工作。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深化“法治浙江”建设,对人大及其常委会履职提出了新要求,强化监督工作将成为新常态。要改进和加强监督工作,确保宪法和法律在我省的贯彻实施。一是认真做好省人大常委会听取和审议省政府关于粮食安全情况的报告的具体实施工作。我省粮食自给率较低,是全国仅次于广东的粮食调入大省,保障粮食安全事关全省经济社会发展全局。为此,要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粮食安全重要讲话精神,重点围绕粮食供需、粮食生产、惠农政策落实、粮食市场和储备、产销合作等情况开展调研,分析我省粮食安全所面临问题和原因,提出确保粮食安全的建议和意见。同时,认真做好常委会组成人员对省政府及其有关部门在粮食生产、收购、运输、加工、供应、储备、科技和财政支持等方面工作开展专题询问的相关准备,确保这项重点监督工作取得实实在在的效果。二是认真做好常委会关于防洪排涝工作审议意见落实情况的跟踪督查工作。抓住防洪排涝工作中的一些突出问题和薄弱环节,推动政府切实加以解决。三是认真配合全国人大常委会及农业与农村委员会做好农村土地承包法和农业法执法检查工作,及时反映我省在实施“两法”中存在的困难和问题,提出具体的意见和建议。

三、调研工作。根据党的十八届三中、四中全会和中央、省委农村工作会议等精神,按照全面深化农村改革发展和推进依法治国的要求,在做好年度立法、监督等项目调查研究的基础上,针对我省“三农”工作的新情况、新变化,以问题为导向,重点开展粮食安全、农村土地承包、美丽乡村建设和扶贫工作等方面的调研,力求形成有一定质量的调研报告,推进我省农业农村经济社会发展。

四、做好代表履职服务保障工作。通过组织代表专业小组视察,邀请代表参与立法、监督和调研工作,走访联系代表,进代表联络站听取意见等方式,建立起委员会与代表联系的常态化工作机制,更好地为代表履职提供服务保障,充分发挥代表在立法、监督中的重要作用。认真做好省十二届人大三次会议代表议案审议和重点建议督办工作,通过议案审议和重点建议督办,努力推动“三农”方面突出问题的解决。

五、加强自身建设。进一步完善农委学习制度,深入学习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深入贯彻中央、省委关于“三农”工作的决策部署,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提高整体自身素质和工作能力。进一步完善专委会和专工委的工作机制,继续加强与省政府及其有关部门的联系与合作,加强与市县人大农委的联系和交流,密切与农口的各级人大代表的沟通与联系,努力提高履职的能力,为推动我省“三农”工作作出新的贡献。

第3篇:浙江省人民代表大会农业与农村委员会工作报告

2011年是全面实施“十二五”规划的开局之年。省人大农业与农村委员会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认真贯彻实施“八八战略”和“创业富民、创新强省”总战略,紧紧围绕省委、省人大常委会的中心工作,认真履行立法、监督等各项职能,着力推动农业发展方式转变,促进高效生态现代农业和农村各项事业发展,为“十二五”农业与农村工作良好开局作出了努力。

一、着力加强监督工作,推动农村改革和发展。加快粮食功能区和现代农业园区建设(简称农业“两区”),是我省“十二五”发展现代农业的重大举措。推进农业“两区”建设离不开土地承包经营制度的完善和农业机械化的保障。在连续两年开展农业法实施情况执法检查和跟踪检查的基础上,去年,围绕推进现代农业发展,农委组织开展了农业机械化促进法实施情况检查,配合全国人大常委会开展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农村土地承包法》实施情况检查,取得了较好的成效。开展农业机械化促进法执法检查是去年常委会一项重点监督工作。农委深入开展调研,制订检查方案,突出检查重点,认真组织实施。6月至9月,在听取省有关部门汇报的基础上,由常委会程渭山副主任和委员会领导带队,分赴6个市、12个县(市、区)进行了执法检查。针对检查中发现的问题,剖析原因,提出意见和建议,形成检查报告提交省十一届人大常委会第二十八次会议审议。同时,结合省人大常委会组成人员意见,整理成审议意见,经主任会议通过后交省政府研究处理。这次检查,进一步统一了思想,增强了加快发展农业机械化的紧迫感;对制约农机化发展的农机库房用地难、农机与农艺融合不够紧密、购机补贴政策有待完善等问题,提出了明确的意见,引起省政府的重视;理清了推进农业机械化的思路和重点,为出台地方性配套法规奠定了基础,对我省农业机械化发展、提升现代农业发展基础保障能力,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通过开展农村土地承包法实施情况的检查,我们较为全面地掌握和了解了这部法律在我省的贯彻实施情况,对检查中发现的问题,督促各地政府认真解决,推动土地承包法律和政策的落实。同时,就如何处理现行法律与村规民约的矛盾、遏制土地流转后“非粮化”和“非农化”倾向、加大违法行为处罚力度、加强农经队伍建设等问题,积极向全国人大提出意见,建议全国人大对法律进行修改,使这部法律得到更好地实施。

加强农村集体资产和村级财务管理,既是发展农村集体经济的必然要求,也是农村创新社会管理的重要内容。为协助常委会做好听取和审议省政府专项工作报告,3月至4月,由常委会程渭山副主任和委员会领导带队的调研组,深入基层、深入乡村,实地了解了4个市、10个县(市、区)、15个镇、6个村的情况。通过调研,总结经验、解剖麻雀、分析问题,形成了内容详实的调研报告,提出了加强对农村集体资产管理的领导、加快农村集体经济发展、加强管理制度建设、加强管理机构和队伍建设、加快相关地方立法工作等建议。常委会审议后,省政府高度重视审议意见整改落实工作,下发了《关于进一步加强农村集体资金资产资源管理工作的意见》,进一步加大工作力度,全面提升农村集体“三资”管理水平,推进农村社会管理创新和基层民主健康有序发展。

二、认真做好立法工作,推进依法治水。去年中央下发一号文件,第一次以中央名义召开水利工作会议,对水利改革发展作出一系列重大决策部署。依法加强河道管理,对于改善农田水利设施,提升防汛抗旱减灾综合能力意义重大。《浙江省河道管理条例》列为常委会去年立法计划一类项目后,农委提前参与,多次听取了省水利厅的汇报,组织省人大农业与农村代表专业小组进行了专题视察,赴湖州、绍兴、丽水等地调研,广泛听取各方面的意见,形成了初审报告,并就条例草案中河道管理体制、经费保障、占用河道水域管理、采砂管理等问题提出修改意见。这些意见,符合各地实际,针对性强,多数被条例二审时所采纳。目前,这一条例已经省人大常委会第二十八次会议审议通过并颁布施行。与此同时,还重点关注《浙江省钱塘江管理条例》、《浙江省滩涂围垦管理条例》等水利方面法规的修订工作,开展了专题调研活动,提出建议,加快修订进程,为推进水利改革和发展,促进依法治水提供法制保障。此外,委员会还按照省人大常委会的要求,认真做好19件涉农地方性法规行政强制专项清理工作。配合全国人大农委做好《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技术推广法(修订草案)》的征求意见工作。

三、深入开展调查研究,积极为改善民生献计出力。“三农”工作,特别是主要农产品的供应和价格问题,与人民群众的生活息息相关。2010年第三季度以来,全国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持续上涨,党中央、国务院采取了一系列稳定物价的措施。去年初,常委会适时听取和审议了省政府专项工作报告。农委自加压力,组织开展了我省农产品市场价格情况的专题调研,深入剖析农产品价格波动原因,提出相应对策建议。为了推动落实“菜篮子”市长负责制,稳定“菜篮子”产品的生产和供应,3月份常委会会议后,我们又围绕我省“菜篮子”工程建设情况,由常委会程渭山副主任带队赴各地调研,深入到农民专业合作社、农产品批发市场、农贸市场、蔬菜配送物流中心和农业技术推广中心等单位实地了解,问计于民,总结经验,发现问题,分析原因,提出建议。形成的调研报告在省人大常委会研究室《调查与研究》刊发后,省委书记、省人大常委会主任赵洪祝和省人民政府代省长夏宝龙都作了重要批示。省政府办公厅《政务工作交流》第147期全文刊载,要求各市县政府负责人阅研,调研成果得到各级广泛的重视。此外,还就我省省级农产品行业协会发展情况进行了调研,就组建省农产品行业联合会向省政府提出了四条具体的建议。

四、认真审议代表议案,努力为代表履职搞好服务。一年来,委员会坚持行之有效的联系代表的做法,把审议代表议案、督办代表建议与立法、监督和调研活动紧密结合起来,邀请代表参加工作,倾听代表意见,发挥代表作用。对省十一届人大四次会议主席团交付农业与农村委员会审议的2件议案,在深入调研、征求领衔代表意见的基础上,委员会进行了认真的审议。其中“要求尽快制定《浙江省湿地保护条例》的议案”(第7号),已列入常委会2012年立法计划一类项目。议案审议结果的报告已经省人大常委会第二十九次会议审议通过。去年由委员会承办的重点督办建议是“关于增加投入扶持农业机械化和社会化服务的建议”(杭61号),委员会制订工作方案,加强与领衔代表的联系,邀请其参加建议办理会议和执法检查,与建议主办方、会办方面对面沟通,对办理的结果代表表示满意。通过议案审议、重点建议的督办工作,为代表履职创造了条件,同时也提升了委员会工作质量和水平。

五、抓好涉农法律法规宣传贯彻,推进依法行政。为适应形势发展的要求,委员会在加强立法的同时,重视涉农法律法规的宣传贯彻工作,着力推进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一年来,委员会会同省有关部门分别召开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产品质量安全法》、新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土保持法》、《浙江省动物防疫条例》、《浙江省河道管理条例》等法律法规的宣传贯彻会议。我省是动物及动物制品调入大省,动物防疫工作任务繁重。为此,委员会联合召开《浙江省动物防疫条例》宣传贯彻暨动物疫病科学防控推进年启动大会,省委常委、副省长葛慧君作出了批示,省人大常委会程渭山副主任作了动员讲话。通过新闻宣传,扩大影响,对依法构建动物防疫工作长效机制、加快畜牧养殖和流通业的转型升级、推进各级政府依法办事都起到了积极作用。水是生命之源。结合去年“世界水日”、“中国水周”的主题活动,大力宣传《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法》和新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土保持法》,宣传中央和省委水利改革发展的决策部署,推动了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的贯彻执行。同时,还汇编了3套法律法规文本,送法律到基层、进农村、入农户,积极营造依法护农的良好氛围。

六、加强自身建设,提高履职水平。为保障全年工作任务的完成,委员会重视加强理论学习,坚持学习制度,学习领会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和胡锦涛总书记“七一”重要讲话精神,贯彻落实党中央和省委关于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的重大决策部署,自觉围绕中心、服务大局做好工作。深入开展“创先争优”活动,切实转变作风、深入调查研究,组成人员的履职能力和全体人员工作水平有了新的提高。去年,委员会有关同志共在《今日浙江》、《政策瞭望》、《现代农业》、《浙江人大》、《农村信息报》等报纸、杂志上发表了8篇文章。此外,还接待了9批外省市人大农委领导来我省考察。

一年来,委员会认真履行职责,做了一些工作,但也存在一些不足,监督方式还需创新完善、监督实效有待提高,需要在今后工作中加以改进和解决。

2012年是党的十八大召开之年,也是本届省人大常委会任期的最后一年。省人大农委要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为指导,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深入贯彻省委“八八战略”和“创业富民、创新强省”总战略,按照工业化、城市化和农业现代化“三化同步”的要求,围绕省人大常委会中心工作,扎实做好立法、监督等工作,认真总结本届以来的工作经验,完善工作机制,确保各项任务全面完成,为推进我省“三农”工作发挥积极作用。按照这一总体要求要着重抓好以下几方面工作。

一、进一步做好地方立法工作。要根据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形成后对地方立法提出的新要求,坚持“立改废”相结合,继续做好农业与农村方面的立法工作。今年,已列入省人大常委会立法计划一类项目的有《浙江省湿地保护条例》、《浙江省农业机械化促进和安全管理条例》等2项。委员会将加强立法调研,广泛听取意见,认真把好法规初审质量关,确保按时提请常委会会议审议。对列入立法计划二类项目的《浙江省农产品质量安全管理条例》、《浙江省农村集体资产管理条例》、《浙江省森林公园管理条例》、《浙江省水文管理条例》、《浙江省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土保持法〉办法》(修订)、《浙江省钱塘江管理条例》(修订)、《浙江省滩涂围垦管理条例》(修订)等7件法规,积极会同省有关部门做好立法前期工作,为下一步立法打下基础。同时,继续做好涉农规范性文件的备案审查工作。

二、改进和加强监督工作。根据省人大常委会监督工作计划,今年省人大常委会将采取统一部署、上下配合的方式,对食品安全法实施情况进行检查,农委将积极配合做好相关工作。5月份常委会将听取和审议省政府关于我省生态公益林建设专项工作的报告,农委要认真组织调研,为常委会审议做好准备。同时,对去年农业机械化促进法贯彻执行情况检查进行“回头看”,督促省政府及有关部门做好执法检查审议意见的整改落实工作。

三、配合全国人大常委会及全国人大农委做好相关工作。根据全国人大常委会及全国人大农委的工作部署,将继续按照要求,配合做好相关调研和服务保障工作。一是配合做好制定粮食法和修改森林法、农业技术推广法的立法调研工作。二是配合做好在全国范围内开展农业法执法检查工作。三是配合做好城乡统筹、农产品安全等问题的调研工作。

四、做好代表议案审议和重点建议督办工作。认真做好省十一届人大五次会议主席团交付的代表议案审议工作,努力提高议案审议的质量;认真开展省人大代表重点建议督办工作;完善代表参与委员会立法、监督和调研工作机制,组织好代表专业小组活动,密切与代表的联系,更好地发挥代表的作用。

五、加强委员会的自身建设。进一步坚持和完善学习制度,学习贯彻中央、省委的决策部署,增强大局意识,提高履职水平。认真总结本届以来工作经验,把握工作规律,提高工作的规范化、制度化水平。深入实际调查研究,努力提高工作实效。密切与市、县(市、区)的联系,加强与省政府及有关部门的沟通,确保各项工作任务全面完成。

第4篇:XX镇农业农村工作自查报告

按照市委市府安排,依据《XX市2010年度全市经济工作社会事业发展农村工作有关考核办法》和《XX市2010年农业农村重点工作指导计划》,我镇组织相关人员对全镇农业和农村工作进行了自查,现将自查情况总结汇报如下。

一、前段工作情况

1、标准化种植农业龙头企业及农村能源建设。新建种植业标准化基地2个,面积0.42万亩。新建水产无公害养殖基地2个。新认证无公害农产品品牌2个,分别是“XX”牌海鲜鸡蛋和“XX”牌鸡蛋,水产品一个为“XXXX”梭子蟹。新建龙头企业3个,其中,XXXX有限责任公司为XX市级农业龙头企业。投资100万元XX村新建沼气项目1个,主要解决XX村、XX村和XX村3个村1067人口,296户的生活用气。

2、农机工作建设情况。2010年度共完成玉米机收面积3万亩,保护性耕作面积1.2万亩。农机“三率”达到计划数的100%,其中新挂牌120幅,年检车辆78台,办理各类证件120个。同事加强安全生产管理,对全镇大型机械机械操作人员进行统一培训,培训人次达200余人次。建设完善的农机维修服务网点,共新增农机服务网点11个,使全镇农机服务网点达到了30余处。在“三夏”、“三秋”期间,镇农业服务中心组织全镇大型收获机械40余台进行跨区作业,大大提高了农机户的经济收入。

3、林业建设。成片造林3500亩,新建农田林网5000亩,完善农田林网5000亩。同时加强林业管护力度,成立林业防护队伍一支,人数41人,使树木成活率、保存率达到了95%以上。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已完成了调查摸底和合同完善,勘测边界、林权证办理发放将根据市林改办要求完成。搞好美国白蛾防控工作,成立镇、村美国白蛾防控领导小组。镇村签订美国白蛾防控责任状。建立镇级专业防控队伍3支,人员30人,村级专业防控队伍35支,人员10—15人,同时投资10余万元,配套大型车载高压喷雾机1台,机动高压喷雾机械40余台套,烟雾机45台,高枝剪100余把,确保美国白蛾在我镇境内不成灾、不爆发,使村镇绿化覆盖率达到了23%以上。

4、农业基本建设。

(1)加强农田水利基本建设。小农水重点县项目:投资20余万元建土壤墒情监测站一座。末端渠系改造项目位于六干两侧,耕地面积1.5万亩。该项目总投资919万元,主要建设内容:渠道衬砌20.5km,其中支渠8km,斗渠12.5km。新建与维修建筑物187座,其中新建178座,维修9座。疏浚排水沟27km,新建支渠测水设施9座。该项目于2010年6月份开工,2010年12月30日前完工,目前工程进展顺利。 土地整理项目。位于镇南部,,整理面积550公顷,工程总投资988万元,目前已开工建设,整个工程将于2011年11月30日前完成。

(2)防汛抗旱工作。成立XX镇防汛抗旱领导小组。下发了XX镇防汛抗旱工作意见。落实防汛抢险队35支,人员2000人;防汛后备队35支,人员2000人。落实料物:麻袋包编织袋10000条、木桩5000根、铁丝5吨及其他料物,确保了全镇防汛工作万无一失。

(3)人工影响天气及气象灾害信息队伍建设。每村设灾害信息人员一名,对自然灾害造成的损失及时上报,积极协助采取措施,确保自然灾害降低到最低限度。

(4)农村饮水安全率达100%。

5、土地流转、一事一议与农民专业合作社建设情况。 完成新建土地流转服务大厅一个。落实2009年一事一议财政奖励试点村6个,全部按要求落实到位。新建畜牧养殖专业合作社4个,新建农机合作社1个,新建渔业专业合作社1个,新建农民专业合作社示范社2个,实施村民一事一议筹资筹劳项目33个村,项目完成率100%。

6、村镇规划及建设。镇街区总体规划编制完成,在建工程严格审批制度。村村通公路建设9.4公里,村村通道路普及率达到了100%

7、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农村劳动力人数630人,转移农村劳动力384人。

8、城乡环卫一体化管理。环卫保洁、垃圾清运托管率100%,上半年筹措托管经费260800元,并全额上交。

9、农村经济管理及惠农政策落实。全镇35个村全部实施了“双代管”和定期审计,农村集体资金、资产、资源管理制度严格,程序规范,没有发生新的农村债务。粮食直补、良种补贴等惠农政策全面落实。

10、畜牧业建设情况。新建畜禽标准化饲养场1个,生态养殖场1个。加强重大动物疫病防控工作,无重大疫情发生。

二、存在的问题

1、标准化种植规模较小,“三品”认证少;农业龙头企业规模需扩大。

2、畜牧业建设相对较差。

3、新一轮村庄规划编制比例较低。

三、下一步打算

1、加大农业建设投资力度,改善农业基础生产环境。加快标准化农产品示范园区和基地建设,提高农产品质量,发展优质高效生态农业。扩大农业龙头企业规模,提高农产品生产加工能力,带动周边群众致富。

2、加强畜牧业建设。积极与市畜牧局对接,成立下营兽医站。加强村级防疫点、应急队伍建设,做好重大动物疫病防控物资储备工作。加强畜产品质量安全管理。利用新能源、新技术,节能减排,发展低碳畜牧业。

3、加强村镇建设及农村新一轮规划工作。力争年底新一轮农村规划全部完成,为新农村建设奠定基础。

总之,XX镇农业农村工作取得了较大的成绩,但也存在着一定的差距,下步工作中我们将认真整改,力争XX镇农业农村工作走在我市的前列。

第5篇:XX镇农业农村工作自查报告

按照市委市府安排,依据《XX市2010全市经济工作社会事业发展农村工作有关考核办法》和《XX市2010年农业农村重点工作指导计划》,我镇组织相关人员对全镇农业和农村工作进行了自查,现将自查情况总结汇报如下。

一、前段工作情况

1、标准化种植农业龙头企业及农村能源建设。新建种植业标准化基地2个,面积0.42万亩。新建水产无公害养殖基地2个。新认证无公害农产品品牌2个,分别是“XX”牌海鲜鸡蛋和“XX”牌鸡蛋,水产品一个为“XXXX”梭子蟹。新建龙头企业3个,其中,XXXX有限责任公司为XX市级农业龙头企业。投资100万元XX村新建沼气项目1个,主要解决XX村、XX村和XX村3个村1067人口,296户的生活用气。

2、农机工作建设情况。2010共完成玉米机收面积3万亩,保护性耕作面积1.2万亩。农机“三率”达到计划数的100%,其中新挂牌120幅,年检车辆78台,办理各类证件120个。同事加强安全生产管理,对全镇大型机械机械操作人员进行统一培训,培训人次达200余人次。建设完善的农机维修服务网点,共新增农机服务网点11个,使全镇农机服务网点达到了30余处。在“三夏”、“三秋”期间,镇农业服务中心组织全镇大型收获机械40余台进行跨区作业,大大提高了农机户的经济收入。

3、林业建设。成片造林3500亩,新建农田林网5000亩,完善农田林网5000亩。同时加强林业管护力度,成立林业防护队伍一支,人数41人,使树木成活率、保存率达到了95%以上。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已完成了调查摸底和合同完善,勘测边界、林权证办理发放将根据市林改办要求完成。搞好美国白蛾防控工作,成立镇、村美国白蛾防控领导小组。镇村签订美国白蛾防控责任状。建立镇级专业防控队伍3支,人员30人,村级专业防控队伍35支,人员10—15人,同时投资10余万元,配套大型车载高压喷雾机1台,机动高压喷雾机械40余台套,烟雾机45台,高枝剪100余把,确保美国白蛾在我镇境内不成灾、不爆发,使村镇绿化覆盖率达到了23%以上。

4、农业基本建设。

(1)加强农田水利基本建设。小农水重点县项目:投资20余万元建土壤墒情监测站一座。末端渠系改造项目位于六干两侧,耕地面积1.5万亩。该项目总投资919万元,主要建设内容:渠道衬砌20.5km,其中支渠8km,斗渠12.5km。新建与维修建筑物187座,其中新建178座,维修9座。疏浚排水沟27km,新建支渠测水设施9座。该项目于2010年6月份开工,2010年12月30日前完工,目前工程进展顺利。 土地整理项目。位于镇南部,,整理面积550公顷,工程总投资988万元,目前已开工建设,整个工程将于2011年11月30日前完成。

(2)防汛抗旱工作。成立XX镇防汛抗旱领导小组。下发了XX镇防汛抗旱工作意见。落实防汛抢险队35支,人员2000人;防汛后备队35支,人员2000人。落实料物:麻袋包编织袋10000条、木桩5000根、铁丝5吨及其他料物,确保了全镇防汛工作万无一失。

(3)人工影响天气及气象灾害信息队伍建设。每村设灾害信息人员一名,对自然灾害造成的损失及时上报,积极协助采取措施,确保自然灾害降低到最低限度。

(4)农村饮水安全率达100%。

5、土地流转、一事一议与农民专业合作社建设情况。 完成新建土地流转服务大厅一个。落实2009年一事一议财政奖励试点村6个,全部按要求落实到位。新建畜牧养殖专业合作社4个,新建农机合作社1个,新建渔业专业合作社1个,新建农民专业合作社示范社2个,实施村民一事一议筹资筹劳项目33个村,项目完成率100%。

6、村镇规划及建设。镇街区总体规划编制完成,在建工程严格审批制度。村村通公路建设9.4公里,村村通道路普及率达到了100%

7、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农村劳动力人数630人,转移农村劳动力384人。

8、城乡环卫一体化管理。环卫保洁、垃圾清运托管率100%,上半年筹措托管经费260800元,并全额上交。

9、农村经济管理及惠农政策落实。全镇35个村全部实施了“双代管”和定期审计,农村集体资金、资产、资源管理制度严格,程序规范,没有发生新的农村债务。粮食直补、良种补贴等惠农政策全面落实。

10、畜牧业建设情况。新建畜禽标准化饲养场1个,生态养殖场1个。加强重大动物疫病防控工作,无重大疫情发生。

二、存在的问题

1、标准化种植规模较小,“三品”认证少;农业龙头企业规模需扩大。

2、畜牧业建设相对较差。

3、新一轮村庄规划编制比例较低。

三、下一步打算

1、加大农业建设投资力度,改善农业基础生产环境。加快标准化农产品示范园区和基地建设,提高农产品质量,发展优质高效生态农业。扩大农业龙头企业规模,提高农产品生产加工能力,带动周边群众致富。

2、加强畜牧业建设。积极与市畜牧局对接,成立下营兽医站。加强村级防疫点、应急队伍建设,做好重大动物疫病防控物资储备工作。加强畜产品质量安全管理。利用新能源、新技术,节能减排,发展低碳畜牧业。

3、加强村镇建设及农村新一轮规划工作。力争年底新一轮农村规划全部完成,为新农村建设奠定基础。

总之,XX镇农业农村工作取得了较大的成绩,但也存在着一定的差距,下步工作中我们将认真整改,力争XX镇农业农村工作走在我市的前列。

第6篇:农村农业工作调研报告

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要推动城乡发展一体化。解决好农业农村农民问题是全党工作重中之重,城乡发展一体化是解决“三农”问题的根本途径。”当前,×××县(区)正面临良好的发展机遇期,也正处在加快发展的新的历史起点上。面对“十二五”新一轮经济社会发展的目标任务,我们必须以党的十

八大精神为引领,深刻认识新形势下做好“三农”工作的重要性,进一步强化“重中之重”的战略思想,不断调整农业产业结构, 稳步推进农业发展,实现农业和农村经济的转型跨越,推动×××县(区)经济科学发展、和谐发展、跨越发展。

一、×××县(区)农业农村工作发展现状

×××县(区)现有涉农办事处×个,共×个村委×个村民小组,农户数×户,农业人口×人,耕地面积××亩,林地面积××亩,占土地总面积××%,活立木总蓄积××立方米。辖区内有××座水库,蔬菜基地××个,超级稻高产示范基地××个,间套种示范基地××个,香蕉防风栽培技术示范基地××个,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家。近年来,×××县(区)上下在党委、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农业农村工作始终坚持上级党委、政府加快发展特色现代农业发展方向,以统筹城乡发展、推进城乡一体化为主线,以项目建设为支撑,大力发展农村经济,积极推广特色产业种植,努力改善农村基础设施条件,深入实施移民扶贫开发,健全完善民生保障机制,促进农民创业增收,农业优势产业进一步发展,农村经济继续保持较好增长势头,农民收入水平不断提高。

1、特色产业稳步发展。以发展现代农业为主题,引导群众积极调整种植结构,大力发展特色农业、效益农业、节水设施农业,形成了以×××、×××、×××为主的三大特色产业。如×年粮食产量×××吨,种植业总产值××万元,农民人均收入××元。以×××、×××、×××等为主的的特色经济作物种植面积达到×××亩。其中×××村委现有常年蔬菜基地×个,主要种植叶菜类蔬菜,面积××多亩,年产量××多吨,年产值约××万元。××蔬菜种植以×××、×××、×××等瓜类为主,面积××亩,年产量××吨,年产值××万元;现有大棚×××亩,年产量××万斤,年产值××万元。××村辖区有独立成园的果园,园内种植××亩、××亩,计划种植××亩,果园特色明显。××村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示范点之一,群众广泛发展当地特色产业——××菜种植,种植面积××亩,年总产达××吨,年产值××多万元。

2、农业产业标准化体系日渐完善。以基地为依托,以市场为导向,着力培育和发展大场大户,推动区域内主导产业的优化升级,以××果蔬农民专业合作社为代表的农民专业合作社,实行合作社+基地+农户的产业经营模式生产,带动了周边××多农户发展现代农业,直接解决了××多人的就业问题。××年引进水稻新品种“超级稻××、××”等优良品种在××村建立高产示范基地,目前基地面积××亩。

3、城乡一体化建设水平不断提升。坚持高起点定位,以建设布局合理、设施配套、村容整洁、环境优美的新农村为目标,以项目为抓手,农户参与为主体,社会帮扶为补充,以整组推进为主要形式,以××试点乡村为突破,全面创新农业和农村经济体制机制,推动资源要素向农村配置,完善农村公共服务和社会保障体系,推进农村道路铺筑,农村危旧房改造,加大村容村貌整治力度,不断改善农村发展环境,提高农民生活水平。

4、生态环境治理持续推进。紧紧围绕实施“生态立县(区)”发展战略,扎实安排部署,精心组织实施,狠抓措施落实,组织实施了林业特色产业、重点生态公益林、新农村绿化美化等林业生态建设项目,全县(区)林业生态建设呈现出了良好的发展势头。近年来,我县(区)重点抓××示范基地建设与特色花卉培育,因地制宜地发展××产业,××产业成为全县(区)农村经济新的增长点。目前,全县(区)名贵××种植面积已达××多亩,其中××近××亩,连片种植的××亩。

5、扶贫开发工作成效凸显。抢抓省、市全力支持移民扶贫开发项目实施的机遇,动员组织广大移民群众全力开展农业生产和基础设施建设,扶贫开发呈现出统筹协调推进的良好局面。上年上级下达给我县(区)第×批基础设施财政扶贫资金××万元,新建××村路硬化屯路×条××公里;中央财政扶贫资金(机动资金) ××万元,维修××村××路项目××公里,今年,申报基础设施建设资金××万元,用于新建××村硬化屯路××公里。

6、农民科技培训扎实有效。结合特色产业发展,按照“引进一批优良品种,示范一批先进实用技术,创建一批农业科技示范基地,培训一批科技示范户,总结一批先进典型”的总体思路,抽调技术部门专业人员进村入户,深入田间地头,指导农业生产。一是狠抓农业技术培训。围绕三大特色产业,细化完善培训内容,广泛开展科技宣讲,全面普及立体种植、节水灌溉、土壤改良及测土配方施肥、无公害标准化生产、病虫害防治、品种改良、设施精养等实用技术。二是突出移民管理教育。在提高移民素质、转变思想观念、促进农业生产、维护社会稳定等方面狠下功夫,广泛开展政策法律宣传和农业技术培训,引导移民认识自身差距和不足,在抓好常规性耕作制度、种植方式培训指导的基础上,引导移民采取种植绿肥、秸秆还田、增施有机肥等措施

,改造耕地土壤属性,提高土地生产质量和产出效益。三是强化劳务技能培训。按照“实际、实用、实效”的原则,大力开展就业技能培训,增强广大农民的务工创收能力。坚持就近就地与向外输转相结合的方式,积极组织农村富余劳动力外出务工。

二、制约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的主要困难和问题

我县(区)农村人口约占常住人口的×分之×,农业资源特别

是耕地资源十分匮乏,尽管近几年全区的农业和农村经济有了较快的发展,但与周边县区相比,还有差距,农业本身还存在一些障碍性的问题和制约因素。

1、结构因素。农业内部,种植业比重相对偏大;蔬菜、畜牧产业链条仍不够完善,加工龙头企业数量偏少、规模较小、辐射带动能力较弱,而有的加工企业与基地联系不够紧密,尤其是畜牧业生产还缺乏能够带动产业发展的骨干龙头企业。

2、市场因素。现有的县(区)内农产品销售渠道还不畅,农产品在市场开发上还没有完全走出去,农业标准化建设、农产品质量安全管理仍然滞后,优质不优价的问题较为明显。

3、机制因素。在当前的双层经营体制上,土地过于分散,土地集约规模经营短期内还难以破题;农村合作组织与农户之间的关系较为松散,与农户、与基地衔接不够紧密,利益联结机制仍不够完善,难以满足农民对资金、技术、信息、销售等服务的需求。

4、资金因素。信贷政策不宽松,担保条件比较苛刻,贷款的投放面和投放额还难以满足农业生产的资金需要。同时,能够争取上级扶持的农业项目较少,进入农业领域的社会资金和工商资本也比较少。

5、客观因素。近两年中央新政策的相继出台,在给农业和农村经济带来积极影响的同时,一些现实的问题也随之凸现出来。表现在部分干部的方法和思维方式还不能完全适应这种新的变化,沿袭着传统的抓法,缺乏研究产品流通、研究市场、研究技术服务的本领;乡村组织原有职能在逐渐弱化,对农民的约束力较差,组织难度较大。

三、建议和对策

1、突出产业规模效益,加快现代农业建设。按照集中连片、节水示范、特色高效的要求,围绕×××、×××、×××等×大特色产业,在充分尊重群众意愿的基础上,通过市场引领、利益驱动、政府扶持、项目支撑、部门服务、龙头带动等措施,大力扶持推广以×××、×××、×××等为主的,因地制宜引导农民优化种植结构,积极扩种高效经济作物和开发绿色农产品,持续带动农民增收。

2、强化科技示范引领,不断延伸产业链条。从人、财、物方面逐步加大对西甜瓜、花卉、设施蔬菜基地的支持力度,重点推广农业高效新品种、新技术,全面提升农业科技含量,充分发挥高效农业的示范带动作用。拓宽信息流通渠道,逐步开展专家咨询、技术指导、技术培训、质量监控、资源共享、产品交易等工作,推动农业萌生新的亮点、新的发展空间,逐步形成以×××、×××、×××为主的强势品牌。

3、抓好节水示范工程,走可持续发展之路。坚持以水定产业、量水促发展的原则,在抓好田间工程配套建设和水资源综合利用的基础上,以高效设施农业为支撑,大力推广以膜下滴灌、垄膜沟灌、全膜覆盖为主的农田节水技术,将工程节水、农艺节水、管理节水有机结合,发展高效经济作物、特色优势作物、优质林果等节水设施农业,不断提升农业和农村可持续发展能力。,推动农业节水工作持续、快速、健康发展。

4、持续推进扶贫开发,着力改善发展环境。按照项目做支撑、政策做保障、产业做龙头、基础做铺垫的要求,采取适当集中、连片开发、整村推进的模式,集中财力物力扶贫攻坚,把覆盖移民乡村、增加移民收入的产业开发和区域性特色产业发展结合起来,通过项目带动,推进移民乡村土地改良、基础设施建设、移民科技文化素质提升等重点工作,着力提高扶贫开发效益。

5、优化农村资源配置,全速推进新农村建设。结合资源禀赋和区域比较优势,创新建立以政府为引导、农民为主体、社会各界广泛参与、统筹投入、集中建设的新农村模式,加大农业和农村资源整合配置力度,集中力量打造连线成片的居民点改造精品亮点。实现农村人口向集镇、城镇的逐步转移。规范农民专业合作组织,扩大“订单农业”面积,提高农民应对市场风险能力。

6、强化务工技能培训,全面提高农民素质。大力推进人才强农、科技兴农战略,多渠道培养适应现代农业发展的经营主体,依托“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计划”和“阳光工程”,强化农民农业科技培训,全面开展绿色证书、专业技术和乡土人才等培训和开发,着力培育科技种养业能手、产业带头人和大场大户。一是整合县(区)内技术力量和培训场所,系统开展村组干部、专业合作社、大场大户及种养能手培训,真正把村组干部培训成科技能人和“土专家”。二是狠抓移民管理、教育和培训,充分利用各类会议、培训等多种形式,促使移民牢固树立加快生产发展的思想认识,不断提高移民群众的科技文化素质。三是树立劳务品牌意识,按照“短期务工促增收,常年务工促就业”的思路,大力推进农村劳动力向非农产业转移的培训,。

7、加快农村体制改革,推动农业经济转型。深刻认识加快推进农村改革发展的重要性和紧迫性,把改革作为扫除障碍、激发活力、推动发展的有效手段,不断加快推进农村综合改革步伐,努力实现农业和农村经济转型跨越。一是进一步完善配套田间工程,大力发展高效节水农业,全面提升农业节水水平。二是依托土地流转政策,健全土地流转程序,规范合同文本,完善土地流转作价评估、流转补偿、合同签证等管理制度,积极动员农民采取转让、转包、租赁等方式加快土地流转步伐,引进经营能力强、资金实力厚的种养大户根据当地发展要求进行产业开发,实行规模化、标准化、工厂化经营,通过土地流转,由大场大户、龙头企业发展多种形式的适度规模经营,加速农民向非农产业和城镇转移就业。三是鼓励和扶持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积极投资建设生产基地,就近吸纳部分富余劳动力,变农民为工人,实现农民的就地转移。

第7篇:现代农业工作自查报告

敖平镇人民政府

2011年现代农业工作自查报告

2011年我镇农业农村工作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以围绕建设世界现代田园城市为总抓手,以增加农民收入为核心,坚持“多予、少取、放活”的方针,采取一系列有针对性的措施,与时俱进,开拓创新,扎实工作,各项工作有序推进。现将我镇2011年现代农业发展工作目标执行情况报告如下:

一、重点工作目标

现代农业发展目标:

1、耕地有机质提升目标值20000亩,我镇通过喷洒腐杆剂完成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耕地有机质提升面积达29210亩。

2、配方施肥目标值28000亩,完成配方施肥29210亩。

3、新增耕地适度规模经营面积目标值1500亩,坐落于我镇凤泉村的天津天仕力集团建川芎基地1500亩。

4、农村集体资产清产核资和股份量化工作目标要求基本完成,集合我镇实际,通过开村民议事会,宣传政策,公示村、社集体资产等方式,我镇现已全部完成农村集体资产清产核资和股份量化工作。

5、新增土地股份合作社目标值1个,我镇新成立了位于凤泉村的长泰农业资源合作社。

二、主要经济指标目标任务

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目标值12.5%,2010年统计全镇人均纯收入6799元,2011年调查统计结果为人均纯收入8300元,增长22%。

三、统筹委考核目标任务

田园城市综合体示范建设:

1、目标6月底前完成平安村的村庄规划和产业发展规划,我镇通过彭州市规划勘测设计所完成平安村村庄规划和产业规划。

2、农村产权制度改革,我镇于2011年上半年完成“暂缓确权”任务,于11月底完成“长久不变”产权制度改革工作。

四、其他工作目标任务

1、西部在线报送信息目标值60条,采用目标值40条。我镇一直坚持每天事每天报,共向西部在线报送重点、亮点信息70条,被采用45条,圆满完成目标任务。

2、目标要求完成农机信息10台24000条,我镇均已按要求完成24000条。

3、农业实用技术培训目标值7000人,我镇通过开大会方式,向全镇农民讲授实用技术,共计7000人。

4、绿证培训目标值130人,我镇专门开展了绿证培训会两次,共计130人参加了培训。

五、2011年农业工作存在的问题

2011年在市委、市政府以及市级部门的大力支持和帮助下,我镇新农村建设工作取得较好成绩。但当前工作中还存在一定问题:产业发展成效不高;基础设施建设需要加大力度 ;公共服务与社会保障体系仍需完善;环境整治有待加强等。对此,镇党委将高度重视,认真研究,在今后的工作中尽力克服、切实解决。

六、2012农业工作计划

一是进一步加强对镇工作队员和村“两委”的培训,增强他们现代农业发展工作目标的本领和能力;

二是进一步加强指导员之间的工作信息交流,使他们发挥各自特长,充分利用好各自后盾单位以取得对所驻村的现

代农业发展建设更大的扶持;

三是进一步加强检查督促,推动工作有效开展,促进工作全面落实。

四是制定农业工作考评办法公务员之家。根据我市新农村建设的总体思路和目标,制定《敖平镇现代农业发展工作考评办法》,对各村农业工作的新举措、新内容、新变化、新效果进行百分制考核;

五是逐步改善基础设施建设,推进农业产业化,确保农业发展和农民增收。积极向上级争取资金和项目,逐步改善交通、水利等基础设施建设,积极培育农业龙头产业,大力发展农户公司和农村新型专业合作组织,全力推进开发项目的落实工作。

敖平镇人民政府

2011年12月5日

第8篇:农业农村工作的调研报告

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要推动城乡发展一体化。解决好农业农村农民问题是全党工作重中之重,城乡发展一体化是解决“三农”问题的根本途径。”当前,我镇正面临良好的发展机遇期,也正处在加快发展的新的历史起点上。面对“xx”新一轮经济社会发展的目标任务,我们必须以党的十八大精神为引领,深刻认识新形势下做好“三农”工作的重要性,进一步强化“重中之重”的战略思想,不断调整农业产业结构,稳步推进农业发展,实现农业和农村经济的转型跨越,推动我镇经济科学发展、和谐发展、跨越发展。

一、农业农村工作发展现状

我镇现有涉农办事处x个,共x个行政村,农户数xxxx户,农业人口xxxx人,耕地面积xxxx亩,农民专业合作组织xx个。近年来,我镇上下在党委、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农业农村工作始终坚持上级党委、政府加快发展特色现代农业发展方向,以统筹城乡发展、推进城乡一体化为主线,以项目建设为支撑,大力发展农村经济,积极推广特色产业种植,努力改善农村基础设施条件,深入实施移民扶贫开发,健全完善民生保障机制,促进农民创业增收,农业优势产业进一步发展,农村经济继续保持较好增长势头,农民收入水平不断提高。

1、特色产业稳步发展。以发展现代休闲农业为主题,引导群众积极调整种植结构,大力发展特色农业、效益农业、节水设施农业,形成了以农家乐为主的特色产业。

2、农业产业标准化体系日渐完善。以基地为依托,以市场为导向,着力培育和发展大场大户,推动区域内主导产业的优化升级,以狮山茶场客家风情园为代表,实行合作社+基地+农户的产业经营模式生产,带动了周边xx多农户发展现代农业,直接解决了xxx多人的就业问题。xx年引进茶叶新品种黄金芽等优良品种在xx分场建立高产示范基地,目前基地面积xxx亩。

3、城乡一体化建设水平不断提升。坚持高起点定位,以建设布局合理、设施配套、村容整洁、环境优美的新农村为目标,以项目为抓手,农户参与为主体,社会帮扶为补充,以整组推进为主要形式,以合水分场试点村为突破,全面创新农业和农村经济体制机制,推动资源要素向农村配置,完善农村公共服务和社会保障体系,推进农村道路铺筑,农村危旧房改造,加大村容村貌整治力度,不断改善农村发展环境,提高农民生活水平。

4、生态环境治理持续推进。紧紧围绕实施“生态立镇”发展战略,扎实安排部署,精心组织实施,狠抓措施落实,组织实施了林业特色产业、重点生态公益林、新农村绿化美化等林业生态建设项目,全镇林业生态建设呈现出了良好的发展势头。

5、扶贫开发工作成效凸显。抢抓省、市全力支持移民扶贫开发项目实施的机遇,动员组织广大移民群众全力开展农业生产和基础设施建设,扶贫开发呈现出统筹协调推进的良好局面。

二、制约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的主要困难和问题 我镇常住人口占总人口的40%,农业资源特别是耕地资源十分匮乏,尽管近几年全镇的农业和农村经济有了较快的发展,但农业本身还存在一些障碍性的问题和制约因素。

1、结构因素。农业内部,种植业比重相对偏大;蔬菜、畜牧产业链条仍不够完善,加工龙头企业数量偏少、规模较小、辐射带动能力较弱,而有的加工企业与基地联系不够紧密,尤其是畜牧业生产还缺乏能够带动产业发展的骨干龙头企业。

2、市场因素。现有的农产品销售渠道还不畅,农产品在市场开发上还没有完全走出去,农业标准化建设、农产品质量安全管理仍然滞后,优质不优价的问题较为明显。

3、机制因素。在当前的双层经营体制上,土地过于分散,土地集约规模经营短期内还难以破题;农村合作组织与农户之间的关系较为松散,与农户、与基地衔接不够紧密,利益联结机制仍不够完善,难以满足农民对资金、技术、信息、销售等服务的需求。

4、资金因素。信贷政策不宽松,担保条件比较苛刻,贷款的投放面和投放额还难以满足农业生产的资金需要。同时,能够争取上级扶持的农业项目较少,进入农业领域的社会资金和工商资本也比较少。

5、客观因素。近两年中央新政策的相继出台,在给农业和农村经济带来积极影响的同时,一些现实的问题也随之凸现出来。表现在部分干部的方法和思维方式还不能完全适应这种新的变化,沿袭着传统的抓法,缺乏研究产品流通、研究市场、研究技术服务的本领;乡村组织原有职能在逐渐弱化,对农民的约束力较差,组织难度较大。

三、建议和对策

1、突出产业规模效益,加快现代农业建设。按照集中连片、节水示范、特色高效的要求,围绕农家乐特色产业,在充分尊重群众意愿的基础上,通过市场引领、利益驱动、政府扶持、项目支撑、部门服务、龙头带动等措施,大力扶持推广以农家乐、农家客栈为主导产业,持续带动农民增收。 2 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要推动城乡发展一体化。解决好农业农村农民问题是全党工作重中之重,城乡发展一体化是解决“三农”问题的根本途径。”当前,我镇正面临良好的发展机遇期,也正处在加快发展的新的历史起点上。面对“xx”新一轮经济社会发展的目标任务,我们必须以党的十八大精神为引领,深刻认识新形势下做好“三农”工作的重要性,进一步强化“重中之重”的战略思想,不断调整农业产业结构,稳步推进农业发展,实现农业和农村经济的转型跨越,推动我镇经济科学发展、和谐发展、跨越发展。

一、农业农村工作发展现状

我镇现有涉农办事处x个,共x个行政村,农户数xxxx户,农业人口xxxx人,耕地面积xxxx亩,农民专业合作组织xx个。近年来,我镇上下在党委、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农业农村工作始终坚持上级党委、政府加快发展特色现代农业发展方向,以统筹城乡发展、推进城乡一体化为主线,以项目建设为支撑,大力发展农村经济,积极推广特色产业种植,努力改善农村基础设施条件,深入实施移民扶贫开发,健全完善民生保障机制,促进农民创业增收,农业优势产业进一步发展,农村经济继续保持较好增长势头,农民收入水平不断提高。

1、特色产业稳步发展。以发展现代休闲农业为主题,引导群众积极调整种植结构,大力发展特色农业、效益农业、节水设施农业,形成了以农家乐为主的特色产业。

2、农业产业标准化体系日渐完善。以基地为依托,以市场为导向,着力培育和发展大场大户,推动区域内主导产业的优化升级,以狮山茶场客家风情园为代表,实行合作社+基地+农户的产业经营模式生产,带动了周边xx多农户发展现代农业,直接解决了xxx多人的就业问题。xx年引进茶叶新品种黄金芽等优良品种在xx分场建立高产示范基地,目前基地面积xxx亩。

3、城乡一体化建设水平不断提升。坚持高起点定位,以建设布局合理、设施配套、村容整洁、环境优美的新农村为目标,以项目为抓手,农户参与为主体,社会帮扶为补充,以整组推进为主要形式,以合水分场试点村为突破,全面创新农业和农村经济体制机制,推动资源要素向农村配置,完善农村公共服务和社会保障体系,推进农村道路铺筑,农村危旧房改造,加大村容村貌整治力度,不断改善农村发展环境,提高农民生活水平。

4、生态环境治理持续推进。紧紧围绕实施“生态立镇”发展战略,扎实安排部署,精心组织实施,狠抓措施落实,组织实施了林业特色产业、重点生态公益林、新农村绿化美化等林业生态建设项目,全镇林业生态建设呈现出了良好的发展势头。

5、扶贫开发工作成效凸显。抢抓省、市全力支持移民扶贫开发项目实施的机遇,动员组织广大移民群众全力开展农业生产和基础设施建设,扶贫开发呈现出统筹协调推进的良好局面。

二、制约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的主要困难和问题

我镇常住人口占总人口的40%,农业资源特别是耕地资源十分匮乏,尽管近几年全镇的农业和农村经济有了较快的发展,但农业本身还存在一些障碍性的问题和制约因素。

1、结构因素。农业内部,种植业比重相对偏大;蔬菜、畜牧产业链条仍不够完善,加工龙头企业数量偏少、规模较小、辐射带动能力较弱,而有的加工企业与基地联系不够紧密,尤其是畜牧业生产还缺乏能够带动产业发展的骨干龙头企业。

2、市场因素。现有的农产品销售渠道还不畅,农产品在市场开发上还没有完全走出去,农业标准化建设、农产品质量安全管理仍然滞后,优质不优价的问题较为明显。

3、机制因素。在当前的双层经营体制上,土地过于分散,土地集约规模经营短期内还难以破题;农村合作组织与农户之间的关系较为松散,与农户、与基地衔接不够紧密,利益联结机制仍不够完善,难以满足农民对资金、技术、信息、销售等服务的需求。

4、资金因素。信贷政策不宽松,担保条件比较苛刻,贷款的投放面和投放额还难以满足农业生产的资金需要。同时,能够争取上级扶持的农业项目较少,进入农业领域的社会资金和工商资本也比较少。

5、客观因素。近两年中央新政策的相继出台,在给农业和农村经济带来积极影响的同时,一些现实的问题也随之凸现出来。表现在部分干部的方法和思维方式还不能完全适应这种新的变化,沿袭着传统的抓法,缺乏研究产品流通、研究市场、研究技术服务的本领;乡村组织原有职能在逐渐弱化,对农民的约束力较差,组织难度较大。

三、建议和对策

1、突出产业规模效益,加快现代农业建设。按照集中连片、节水示范、特色高效的要求,围绕农家乐特色产业,在充分尊重群众意愿的基础上,通过市场引领、利益驱动、政府扶持、项目支撑、部门服务、龙头带动等措施,大力扶持推广以农家乐、农家客栈为主导产业,持续带动农民增收。 2 、强化科技示范引领,不断延伸产业链条。从人、财、物方面逐步加大对茶叶基地的支持力度,重点推广农业高效新品种、新技术,全面提升农业科技含量,充分发挥高效农业的示范带动作用。拓宽信息流通渠道,逐步开展专家咨询、技术指导、技术培训、质量监控、资源共享、产品交易等工作,推动农业萌生新的亮点、新的发展空间,逐步形成强势品牌。

3、持续推进扶贫开发,着力改善发展环境。按照项目做支撑、政策做保障、产业做龙头、基础做铺垫的要求,采取适当集中、连片开发、整村推进的模式,集中财力物力扶贫攻坚,把覆盖移民乡村、增加移民收入的产业开发和区域性特色产业发展结合起来,通过项目带动,推进移民乡村土地改良、基础设施建设、移民科技文化素质提升等重点工作,着力提高扶贫开发效益。

4、优化农村资源配置,全速推进新农村建设。结合资源禀赋和区域比较优势,创新建立以政府为引导、农民为主体、社会各界广泛参与、统筹投入、集中建设的新农村模式,加大农业和农村资源整合配置力度,集中力量打造连线成片的居民点改造精品亮点。实现农村人口向集镇、城镇的逐步转移。

5、加快农村体制改革,推动农业经济转型。深刻认识加快推进农村改革发展的重要性和紧迫性,把改革作为扫除障碍、激发活力、推动发展的有效手段,不断加快推进农村综合改革步伐,努力实现农业和农村经济转型跨越。一是进一步完善配套田间工程,大力发展高效节水农业,全面提升农业节水水平。二是依托土地流转政策,健全土地流转程序,规范合同文本,完善土地流转作价评估、流转补偿、合同签证等管理制度,积极动员农民采取转让、转包、租赁等方式加快土地流转步伐,引进经营能力强、资金实力厚的种养大户根据当地发展要求进行产业开发,实行规模化、标准化、工厂化经营,通过土地流转,由大场大户、龙头企业发展多种形式的适度规模经营,加速农民向非农产业和城镇转移就业。三是鼓励和扶持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积极投资建设生产基地,就近吸纳部分富余劳动力,变农民为工人,实现农民的就地转移。

第9篇:农业农村工作的调研报告(大全)

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要推动城乡发展一体化。解决好农业农村农民问题是全党工作重中之重,城乡发展一体化是解决“三农”问题的根本途径。”当前,我镇正面临良好的发展机遇期,也正处在加快发展的新的历史起点上。面对“十二五”新一轮经济社会发展的目标任务,我们必须以党的十八大精神为引领,深刻认识新形势下做好“三农”工作的重要性,进一步强化“重中之重”的战略思想,不断调整农业产业结构, 稳步推进农业发展,实现农业和农村经济的转型跨越,推动我镇经济科学发展、和谐发展、跨越发展。

一、农业农村工作发展现状

我镇现有涉农办事处X个,共X个行政村,农户数XXXX户,农业人口XXXX人,耕地面积XXXX亩,农民专业合作组织XX个。近年来,我镇上下在党委、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农业农村工作始终坚持上级党委、政府加快发展特色现代农业发展方向,以统筹城乡发展、推进城乡一体化为主线,以项目建设为支撑,大力发展农村经济,积极推广特色产业种植,努力改善农村基础设施条件,深入实施移民扶贫开发,健全完善民生保障机制,促进农民创业增收,农业优势产业进一步发展,农村经济继续保持较好增长势头,农民收入水平不断提高。

1、特色产业稳步发展。以发展现代休闲农业为主题,引导群众积极调整种植结构,大力发展特色农业、效益农业、节水设施农业,形成了以农家乐为主的特色产业。

2、农业产业标准化体系日渐完善。以基地为依托,以市场为导向,着力培育和发展大场大户,推动区域内主导产业的优化升级,以狮山茶场客家风情园为代表,实行合作社+基地+农户的产业经营模式生产,带动了周边XX多农户发展现代农业,直接解决了XXX多人的就业问题。XX年引进茶叶新品种黄金芽等优良品种在XX分场建立高产示范基地,目前基地面积XXX亩。

3、城乡一体化建设水平不断提升。坚持高起点定位,以建设布局合理、设施配套、村容整洁、环境优美的新农村为目标,以项目为抓手,农户参与为主体,社会帮扶为补充,以整组推进为主要形式,以合水分场试点村为突破,全面创新农业和农村经济体制机制,推动资源要素向农村配置,完善农村公共服务和社会保障体系,推进农村道路铺筑,农村危旧房改造,加大村容村貌整治力度,不断改善农村发展环境,提高农民生活水平。

4、生态环境治理持续推进。紧紧围绕实施“生态立镇”发展战略,扎实安排部署,精心组织实施,狠抓措施落实,组织实施了林业特色产业、重点生态公益林、新农村绿化美化等林业生态建设项目,全镇林业生态建设呈现出了良好的发展势头。

5、扶贫开发工作成效凸显。抢抓省、市全力支持移民扶贫开发项目实施的机遇,动员组织广大移民群众全力开展农业生产和基础设施建设,扶贫开发呈现出统筹协调推进的良好局面。

二、制约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的主要困难和问题

我镇常住人口占总人口的40%,农业资源特别是耕地资源十分匮乏,尽管近几年全镇的农业和农村经济有了较快的发展,但农业本身还存在一些障碍性的问题和制约因素。

1、结构因素。农业内部,种植业比重相对偏大;蔬菜、畜牧产业链条仍不够完善,加工龙头企业数量偏少、规模较小、辐射带动能力较弱,而有的加工企业与基地联系不够紧密,尤其是畜牧业生产还缺乏能够带动产业发展的骨干龙头企业。

2、市场因素。现有的农产品销售渠道还不畅,农产品在市场开发上还没有完全走出去,农业标准化建设、农产品质量安全管理仍然滞后,优质不优价的问题较为明显。

3、机制因素。在当前的双层经营体制上,土地过于分散,土地集约规模经营短期内还难以破题;农村合作组织与农户之间的关系较为松散,与农户、与基地衔接不够紧密,利益联结机制仍不够完善,难以满足农民对资金、技术、信息、销售等服务的需求。

4、资金因素。信贷政策不宽松,担保条件比较苛刻,贷款的投放面和投放额还难以满足农业生产的资金需要。同时,能够争取上级扶持的农业项目较少,进入农业领域的社会资金和工商资本也比较少。

5、客观因素。近两年中央新政策的相继出台,在给农业和农村经济带来积极影响的同时,一些现实的问题也随之凸现出来。表现在部分干部的方法和思维方式还不能完全适应这种新的变化,沿袭着传统的抓法,缺乏研究产品流通、研究市场、研究技术服务的本领;乡村组织原有职能在逐渐弱化,对农民的约束力较差,组织难度较大。

三、建议和对策

1、突出产业规模效益,加快现代农业建设。按照集中连片、节水示范、特色高效的要求,围绕农家乐特色产业,在充分尊重群众意愿的基础上,通过市场引领、利益驱动、政府扶持、项目支撑、部门服务、龙头带动等措施,大力扶持推广以农家乐、农家客栈为主导产业,持续带动农民增收。

2、强化科技示范引领,不断延伸产业链条。从人、财、物方面逐步加大对茶叶基地的支持力度,重点推广农业高效新品种、新技术,全面提升农业科技含量,充分发挥高效农业的示范带动作用。拓宽信息流通渠道,逐步开展专家咨询、技术指导、技术培训、质量监控、资源共享、产品交易等工作,推动农业萌生新的亮点、新的发展空间,逐步形成强势品牌。

3、持续推进扶贫开发,着力改善发展环境。按照项目做支撑、政策做保障、产业做龙头、基础做铺垫的要求,采取适当集中、连片开发、整村推进的模式,集中财力物力扶贫攻坚,把覆盖移民乡村、增加移民收入的产业开发和区域性特色产业发展结合起来,通过项目带动,推进移民乡村土地改良、基础设施建设、移民科技文化素质提升等重点工作,着力提高扶贫开发效益。

4、优化农村资源配置,全速推进新农村建设。结合资源禀赋和区域比较优势,创新建立以政府为引导、农民为主体、社会各界广泛参与、统筹投入、集中建设的新农村模式,加大农业和农村资源整合配置力度,集中力量打造连线成片的居民点改造精品亮点。实现农村人口向集镇、城镇的逐步转移。

5、加快农村体制改革,推动农业经济转型。深刻认识加快推进农村改革发展的重要性和紧迫性,把改革作为扫除障碍、激发活力、推动发展的有效手段,不断加快推进农村综合改革步伐,努力实现农业和农村经济转型跨越。一是进一步完善配套田间工程,大力发展高效节水农业,全面提升农业节水水平。二是依托土地流转政策,健全土地流转程序,规范合同文本,完善土地流转作价评估、流转补偿、合同签证等管理制度,积极动员农民采取转让、转包、租赁等方式加快土地流转步伐,引进经营能力强、资金实力厚的种养大户根据当地发展要求进行产业开发,实行规模化、标准化、工厂化经营,通过土地流转,由大场大户、龙头企业发展多种形式的适度规模经营,加速农民向非农产业和城镇转移就业。三是鼓励和扶持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积极投资建设生产基地,就近吸纳部分富余劳动力,变农民为工人,实现农民的就地转移。

上一篇:上海金融学院下一篇:档案工作总结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