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地区初中生物论文

2022-04-24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p>生物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是:面向全体学生实施素质教育;提高学生的生物科学素养;倡导探究性学习。其核心是深化素质教育,促进每一个学生的发展,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改变学生被动的学习方式,激发学生的自主探究意识,为学生的终身学习和发展打下基础。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农村地区初中生物论文 (精选3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农村地区初中生物论文 篇1:

农村地区初中生物的发展现状及对策

摘 要:生物科学是自然科学中的基础学科之一,是研究生物现象和生命活动规律的一门科学。提高生物教学质量,对于学生形成科学探究精神具有重要意义。以农村地区初中生物教学为切入点,分析了农村地区生物教学现状以及对策,相关建议如下:倡导研究性学习,促进个性发展;引入生活案例,激发学习兴趣;渗透情感教育,形成健全人格。

关键词:农村地区;初中生物;山东版;发展现状

义务教育阶段的生物课程是国家统一规定的、以提高学生生物科学素养为主要目的的必修课程,是科学教育的重要领域之一。本人从事农村初中生物教学工作的过程中积累了一些经验,希望与广大教师分享一下。

一、农村地区初中生物的发展现状

首先,农村初中生物面临教学方式落后的问题。传统的灌输式教育仍然可以从课堂教学活动中窥见踪迹,教师不敢放手让学生自主探究,学生始终在教师的鞭策下被动参与课堂教学活动。其次,学生学习兴趣低下也是一个突出的问题。由于广大农村地区经济面貌较为落后,因此教师所能提供的教学资源十分有限,那种一板一眼式的教学内容难免让学生心生厌倦。最后,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维教学目标的割裂又是一个普遍存在的问题。不少教师没有关注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教学目标的达成,只注重前两个教学目标的达成,这对于学生的全面发展非常不利。

二、对策

(一)倡导研究学习,促进个性发展

《义务教育生物学课程标准》指出:“倡导探究性学习,力图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引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逐步培养学生收集和处理科学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等,突出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组织农村初中生物课堂活动时,教师应当大力倡导研究性学习,鼓励学生发挥主观能动性,积极参与课堂实践,促进学生个性发展。

八年级下册“基因控制生物的性状”这节课教学中,我要求学生阅读资料分析“转基因鼠的启示”,合作研究如下问题:材料中被研究的性状是什么?控制这个性状的是什么基因?转基因鼠的案例说明性状和基因之间有什么关系?尝试推测,生物传宗接代过程中,传下去的是性状还是控制性状的基因?学生先独立阅读材料思考这些问题,然后在小组内进行讨论。这个环节为他们提供了研究性学习机会,有效促进了他们的思维能力发展。

(二)引入生活案例,激发学习兴趣

虽然农村地区经济面貌暂时比较落后,但是这里拥有广袤的自然资源,为生物教学提供了丰富的教学素材。教师可以尝试在课堂教学中引入与农村生活相关的案例,这不仅会消除学生生物学习的陌生感,还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八年级下册“生物的变异”教学中,我以农村学生常见的花生为案例导入教学,取得了意想不到的教学效果。上课之前,我拿出事先准备好的两个品种花生,请学生分别观察这两个品种花生,谈一谈发现了哪些不同?我准备了两大捧花生放在讲台上面,学生通过实物观察很快得出结论:这两个品种的花生在颜色、大小、形态方面都存在明显区别。有人还指出:味道肯定也不一样。趁此时机,我马上导入课题:这两个品种的花生明显存在差异,那么这些差异究竟是偶然形成的还是由于品种不同形成的?学习了本节课的“生物的变异”部分内容之后,相信大家就可以找到答案了。到这一步,“变异”的概念自然而然导入,学生大大提高了学习兴趣,接下来的教学活动都进行的异常顺利。

(三)渗透情感教育,形成健全人格

《义务教育生物学课程标准》还指出:“通过义务教育阶段生物课程的学习,学生将理解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意义,提高环境保护意识。初步形成生物学基本观点和科学态度,为确立辩证唯物主义世界观奠定必要的基礎。”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是三维教学目标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农村初中生物应当渗透情感教育,促使学生形成健全人格。

八年级下册“保护生物的多样性”教学中,我出示了一些威胁生物多样性的资料,然后要求学生扮演濒危生物,叙述自己遭遇的不幸和委屈。这个角色扮演的方式不仅让更多学生参与到了教学活动之中,还促使学生对威胁生物多样性的因素等问题有了深刻认识,有人说道:“保护生物多样性是一个刻不容缓的课题,正是由于人们的不关注,已经有很多生物永远离开了我们。面对生物多样性受到的威胁,我们应该从自己做起,做一个爱护环境和动物的人,保护好生物生存的家园,避免让更多生物离开我们。”学生渐渐明白了保护生物多样性的重要意义,本节课教学目标也顺利达成。

本文探究了农村地区初中生物教学现状以及对策的相关问题,希望可以为诸位教师的课堂教学活动提供有益帮助。在今后的课堂教学实践中,本人也会继续展开相关教学研究,不断提高自身教学水平,努力促进学生生物素养的全面发展,同时也为农村教育贡献自己的一份贡献。

参考文献:

[1]岑文娜.初中生物教学方法[J].读写算(教研版),2013,7(11):123-124.

[2]董相英.王复兴.分析初中生物教学现状及对策研究[J].科技、经济、市场,2015(3):80-81.

?誗编辑 鲁翠红

作者:庄建亮

农村地区初中生物论文 篇2:

新课改下民族地区农村初中生物学教学的几点体会

生物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是:面向全体学生实施素质教育;提高学生的生物科学素养;倡导探究性学习。其核心是深化素质教育,促进每一个学生的发展,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改变学生被动的学习方式,激发学生的自主探究意识,为学生的终身学习和发展打下基础。新课标初中《生物学》教材的革新体现了生物本身的综合化和生物学教学目标的时代化,也体现了生物学科与生活实际的紧密联系。作为一名民族地区农村初中生物学教师,怎样在生物教学中向学生传授基本的生物学知识同时,达到培养和提高学生的生物科学素养,形成正确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呢?先将几年来的教学体会思考如下:

教师自身方面:一是以德修身,做人之模范.教师职业道德不仅是对教师个人行为的要求,也是教育学生的重要手段。教师的职业决定了教师不同于其他任何行业,决定了教师具有较强的表率性,决定了教师要“以身立教”。二是新课标要求教师与学生相互交流,相互学习,共同发展的互动活动。在学生学习过程中,教师应与学生共同探讨各种问题,交流想法,启发学生。教师应是学生的合作者,交流者和指导者。三是优化知识结构,不断自我完善,自我提升。教师要以一种变化发展的观点、研究的态度对待自己的工作对象,工作内容和教育活动。四是要由传授者向促进者转变;由重视结果向重视过程转变; 主张学生自己动手,自己学习 ;这样才达到一起学习的目的,而且要多做探究性学习。最后,从课程复制者向课程建构者、组织者转换。教师要提升自己的专业能力,要具备良好的观察能力、表达能力和对实验结果进行推测的能力。 总之,我们生物教师要不断学习,丰富和完善自身的素养,做一名学习型、研究型教师。

教育教学方面:

1 构建和谐课堂氛围

和谐的课堂气氛是充分发挥学生的积极性、创造性,让学生的内在潜能得以充分发挥的重要因素。和谐的课堂应该是充满情趣和欢乐,荡漾着不足和好奇,洋溢着诗意和鼓舞的氛围。在充满民主、平等、宽松、宽容、赏识的课堂氛围中,学生才能大胆地自主讨论、合作交流,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才会起到双赢的效果。如,教学“耳的结构与听觉的形成”时,先请几位同学帮忙做一个小测试,评选我们班的“顺风耳”,这样为学生营造了一个轻松、和谐、愉悦的课堂氛围,学生开始不由自主地纷纷提问:①耳廓有什么作用?②为什么有人能用耳朵吹气球?③晕车、晕船与耳的哪个结构有关?④听到巨大声音时为什么要张开嘴或闭嘴堵耳?⑤上呼吸道感染为什么会引起中耳炎?学生畅所欲言,全身心地参与到了本节课的学习中,枯燥的学习变得鲜活起来。

2 培养学生学习兴趣

学生的学习应该是一种主动行为。让学生带着兴趣去学习,可以使他们全身心地投入学习,学习的主动性也就能很好地发挥出来。只有对学习有兴趣,才能乐此不疲,学习效果自然就好。如,讲“种子植物”时,引用这样一则谜语:“麻屋子,红帐子,里面住着个白胖子。”学生听了这则谜语,再联系到种子的结构,通过对谜语的猜测,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并对生物学知识产生了浓厚兴趣。

3 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新课标下的初中生物教学倡导以自主合作探究式为主,通过加强过程性、体验性目标,引导学生亲身实践,独立深思,合作探究,从而发展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浅析和解决不足的能力以及交流合作的能力。因此,只有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才能有效地完成生物课程目标。如在学习陆生动物蚯蚓时,我让同学们采集蚯蚓,观察蚯蚓,用手摸蚯蚓,在这个过程中,有些女同学害怕摸蚯蚓,但经其他同学帮忙,慢慢也就不怕了。指导他们做了一个比较蚯蚓在玻璃板上运动快还是在粗糙的纸上运动快的实验,这时,再让学生说出蚯蚓的生活环境、身体结构、运动方式和呼吸方式,学生积极性相当高。这样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学有所得。

4 培养学生的生物学科学素养

课程革新后的中学生物教材,内容更贴近生活,贴近自然,贴近社会,这不仅有利于学生对生物科学知识的理解和掌握,有助于学生对科学的本质和客观世界的认识,有助于学生形成科学的世界观和价值观,提高学生生物学素养。在生物界中,绝大多数生物对人类有有害的一面也有有益的一面,通过对草履虫、病毒等的学习,培养学生一分为二的辩证唯物主义世界观;通过对自然选择学说“适者存活,不适者被淘汰”的学习,培养学生适应社会、适应环境的能力:通过对生物之间的竞争的学习,培养学生的竞争意识;通过对植物的光合作用和蒸腾作用的学习,教育学生爱护植物,启发和提高保护花草树木和保护森林的环保意识。

5 加强生物实用技术教育

在生物课堂教学中,加强生物实用技术教育,有助于学生对教学内容的理解和掌握,对提高生物课堂教学效率也大有裨益。结合民族地区农村的实际,在课堂教学中,找准教学内容与实用技术的最佳结合点,加强生物实用技术教育。如讲到“真菌”时,结合平菇的栽培, 学生参观平菇栽培大棚并介绍栽培技术 。并让学生做一些能做的小实验:“酸奶的制作”、“泡菜的制法”、“探究种子萌发的环境条件”、“探究酒精对水蚤心率的影响” 、“练习使用显微镜”、“绿叶在光下制造淀粉”、“观察动植物细胞”、“探究植物对空气湿度的影响”、“测定种子的发芽率”等。

总之,在农村初中生物教学中,只要坚持新课改的精神,落实好新课标,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策略,充分利用农村丰富的生物资源,以学生的发展为根本目标,重视学生兴趣和思想观、价值观的培养,就可以促使他们自觉地进行探究性学习,就能为学生的未来发展提供强大的推动力。

作者:张振荣

农村地区初中生物论文 篇3:

地区资源对农村初中生物教学的促进意义

平沙镇位于珠海市西区,背山面海,土地肥沃,滩涂众多,年均气温21.8℃,夏长冬短,属亚热带海洋性季风气候;动植物资源和旅游资源非常丰富,居民多数从事种植养殖业,学生绝大多数是农民工子弟,知识面较狭隘,基础薄弱,对课本上许多新的东西不一定都能接受,在课本和生活实际之间存在许多空白。因此作者在新课程的背景下,结合教学的实践,在开发教学资源,服务生物教学方面作了尝试。

一、发掘生物学知识,丰富生物学课堂

例如:平沙镇大片肥沃的土地是早年大批“知青”通过围海造田逐步形成的,土壤碱性大,水质较咸,不宜种植水稻,适宜种植甘蔗;山坡地却是殷红的酸性土壤,最适宜种植菠萝,其中就体现了生物与环境之间的适应关系,也体现了“适者生存,不适者淘汰”的自然法则。很多学生家长从事养殖业,养虾、养蟹,池塘中兼放养田螺、沙砚供虾蟹食用;养鱼采用五大家鱼混合放养方式,池塘四周种植大量“鱼草”供草鱼食用,其中就体现了生物之间的捕食关系;原来这里蛇类、蛙类很多,但由于人们过渡捕捉,数量锐减,破坏了生态平衡,造成田鼠成群、虫害成灾,人们不得不使用大量农药毒杀喷杀,污染了环境,直接间接地影响人类生存环境,这里体现了食物链、食物网之间各生物之间相互关系的特点,也体现了人与自然要和谐,如果破坏了自然环境,动植物不能生存,人类也将无法生存。所以教师可以积极开发本地区的生物资源,以丰富充实农村初中生物学课堂。

二、挖掘学生身边生物学知识,提高课堂的有效性

农村学生接触的生物资源十分广泛,家畜家禽户户都有,花草树木处处可见,学生自家的农田、菜园、圈舍更是蕴涵着丰富的生物教学资源。从种子的萌发,作物的生长,开花、传粉,生物防治,到果实成熟,可以说应有尽有。大多数学生在周末和假期都要在家长的指导下耕种庄稼或是饲养禽畜,这些都可以为学习生物知识提供帮助。如在教学《种子的萌发》、《植株的生长》等章节的内容时,引导他们从身边的农作物中了解植物的生长过程,有的学生为了方便观察,还特意在自家的小院里种植了花草、瓜果等植物,在学习知识的同时也增添了生活情趣。在介绍动物的生活习性和器官构造时,因为学生大多亲眼看见过家人宰杀禽畜,对于虫鱼鸟兽也有许多感性认识,我们是通过图片投影和文字介绍唤起学生的既往经验,既确保了课堂的生动性,又注重了知识的学习,这种方式让学生充分体会到生物学科与生活的密切联系,使他们觉得生物课学之有物、用之有益,学习兴趣得到进一步激发。

三、结合旅游资源的开发和社区精神文明建设,渗透人文精神教育

如:有亚洲第一泉之称的平沙海水温泉,秉承“天地合一,人泉合一”的设计理念,从中即体现出教材生物与环境和健康的生活的内容;近几年平沙镇委投资开发“文楼山”原生态公园,其对生态认识的两个观点之一:人与自然相互关系的排列顺序是“树、山、水、人”,从中即体现出教材“绿色植物在生活圈中的作用”的内容,又是人与自然和谐共处关系的反映,利用这个资源可以开展环保教育。因此,把地区人文资源与农村初中的生物学课堂结合起来,可以使初中生物的教学更加具有生命力,有利于对学生进行人文教育。

四、充分利用校内资源,培养学生实践能力

我校校园面积较大,背山面海,植物资源丰富,我们充分发挥好这一优势,校园内开设了生物园地和生物角,为生物教学提供实物标本,为学生进行生物探究实验提供基地。如在生物角种植肾蕨、江南星蕨等植物为学生提供观察标本;进行紫背天葵的扦插实验,为课堂教学提供演示;种植天竺葵或瓜叶菊为光合实验提供材料;在生物园地可种植农村常见的花草、果树及一些药用植物标本;同时校园内还有很多古树,其中古榕树、台湾相思树的树龄超100年,还有南洋杉、白玉兰、木绵树、珠海市树—靳杜鹃等等,这些都是学生观察的好题材,我们一一写上标签,供学生课外了解观赏,从中学到知识,真正做到玩中学;还利用原来菜园开展菜豆或花生种子萌发、马铃薯块茎、甘薯块根育苗、甘薯茎扦插、葡萄扦插以及果树嫁接等有关的生物实验探究活动,拓展学生的学习空间,让生物课堂变得更加生动,同时进一步培养学生的实践探究能力,进一步提高学生的生物科学素养,让他们在学习过程中既动脑又动手。在珠海市第28届科技比赛中我校初二级小制作获市级三等奖。这些成绩的取得与平时熏陶分不开,是潜移默化的结果。

责任编辑潘孟良

作者:方锦洲

上一篇:公路民工工会工作总结下一篇:老干部工作总结精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