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官走访群众民情日记

2023-04-09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第1篇:村官走访群众民情日记

大学生村官走访民情日记

1月13日 周日 多云

“关心群众生活”是我工作以来,铭记心中的承诺,更是我工作的不变宗旨。

今天是周末,我还是从暖暖的被窝里爬起来,因为按照自己的工作安排,我今天我走访是的是五保户、低保户。

上午,我来到钱长山家探访,这已是不知道第多少次来看望老人一家,但是今天与以往不一样的地方是,钱老的家不再是像以前那样破旧,在去年下半年,通过危房改造项目帮助钱老重建了新居。钱长山同志是一名老村干、老党员,自己身患中风多年,老伴钱兆英体弱多病,儿子钱鑫患精神病,家境十分困难。长期以来,党委、政府经常看望老同志,为其送去慰问金和慰问品,老同志深感组织温暖和关心。我经常入户问起,有什么困难,一般情况下,老人总是抗不过去,才会向我说起困难,今天也是一样。最后老同志向我建议,希望种粮大户在种好田的同时,应该保证田间机耕路的畅通,方便老人、小孩、年弱多病群众出行。我当场表示,回去后会向村委会反应,通过村委会和种粮大沟通,督促整改。他作为一名党员,深感组织温暖的同时不忘履行共产党员义务,经常参与组里矛盾调解,体现党员价值, 我也是一名党员,能够为群众多做点实事、有意义的事,是我义不容辞的责任,坚信“关心群众”将成为我工作永恒的主题。

下午,我来到五保户老人钱聚有家。该户就老人孤身一人,自幼在天冶线路边长大,现如今房屋破旧,申请村里帮助自己通过危房改造的方式进行重建或是维修,但是最近天冶沿线不能随便建房,这就急坏了钱老。听了他的话,我细心向他解释,并打电话给村委会主任商量此事如何作答,因为有的事情不能瞎表态,会影响自己在群众中的信誉,通过向主任咨询,我对老人作了承诺,在2013年将他家列入危房改造计划,并和政府相关部门协商准许该户重建或是维修房屋一事。

通过今天的走访,让我想到中华民族传统美德之一的尊老。我们在农村工作,不能嫌弃老人,必须要一视同仁地对待每一位村民。因为有一天我们都会变老,这是个谁也无法扭转和改变的事实。今天是明天的历史,大家敬老,将来我们的子女才会孝敬我们,农村的精神文明建设才能越来越好!

第2篇:走访群众调查民情日记

2014年3月25日星期二天气晴

按照镇党委的安排,践行党的群众路线教育活动,我到南沟村与县环保局的以从局长为核心的共19名干部一同在南沟村对13个村组406户进行了逐户的访民情征求意见调查,按着村的安排,我走访的是第十一村民组,共32户群众,其余12个村民组由县环保局走访。

我把所走访的32户群众的反映意见归纳为以下四个方面:

一、社会救助方面。自2010年清理整顿不符合享受农村低保条件人户后,从2011年到现在,村委会没在公开、公示享受低保户名单。群众反映有个别不符合享受低保条件的,已经得了低保待遇,其中12户群众对此事进行了反映。

二、林权证发放存在的问题。自2008年林业部门为群众规划和丈量了宜林荒山的造林面积,答应办理林权证,把钱收上去了,到现在还没拿到林权证。其中有8户对此事反映比较强烈。

三、电网管理方面。南沟十一组是处于电网的末端位置,低压电线多年失修,处于瘫痪状态。各户的用电设备因电压过低不能使用都在闲置,另外由于低压电线松动导致联电造成18户的18台电视机、8台电冰箱被烧坏,电业部门至今没有答复如何处理。群众希望早日为本组进行低压整改,充分利用电能,保障人身安全。

四、乡村公路建设方面。十一组位于南沟村的小碾西沟沟里面,从沟里到村公路大约有一公里的泥土路和上坡路,每到雨季特别难走,交通闭塞,组里的年轻人找对象都难 ,所有的百姓都盼望着政府给

修一条柏油路或是水泥硬化路,解决群众走路难得问题。

以上四个方面的问题,都是关系群众切身利益的问题,群众的期盼对我深有感触。我认为自己作为一名党员干部有责任为群众向上级反映所存在的实际问题和困难。

第3篇:勤学实干强本领贴近群众为民富的大学生村官民情日记

20xx年5月18日星期一晴自去年9月初被分配到核桃峪村担任村主任助理,到现在将近九个月了。在这九个月中,我已融入了任职村并积极参与各项工作。虽然都是一些小事情,但人生其实就是由无数点点滴滴的小事汇集而成的,而人生的价值也体现在点滴小事之中。古语讲得好:“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下面我就这九个月的工作生活情况向领导作一个汇报,也跟各位同仁做一下交流。

一、所做工作

刚刚参加工作,最重要的一点就是融入工作环境。很幸运的是,我们核桃峪村的书记和主任对我很热情,也很照顾,同时也给了我许多工作上的建议和帮助。在这样融洽的环境中,我开始了我的村干部工作。首先是全面了解掌握了我村的基本情况:核桃峪村辖3个自然村,有党员53名,是芍药山乡新农村建设示范村。我在村里的职责有:一是担任村主任助理,做好村集体经济发展工作;二是做好主任助手,积极参加村委会议,协助村委搞好村政建设,做好日常工作;三是参与新农村建设的各项工作,如整理完善材料等等。

1.工作中要做到“三勤”。

农村日常工作是繁琐的,要做好这些工作要做到一个“勤”字。所谓“勤”学,作为刚到农村的大学生,有很多事情我们都不懂。我们对农业知识、农村工作的方法不了解。这个学习渠道很多的,最方便的就是请教前辈。村干部们大都有着丰富的农村工作经验,向他们请教远比自己摸索便捷得多。另外,天天读书看报也是个很好的习惯。对国家的政策特别是农村政策要有一定的了解;所谓“勤思”、“勤记录”,就是常常对自己的工作作思考总结,比如说H常工作、会议记录、工作收获、处理某件事情的不足及经验,这些都应该及时形成文字的东西记录下来,这个可以体现在我们的工作日志上。

2.工作中要戒骄戒躁。

急躁It绪的产生很大程度是因为我们迫切希望能够在新的岗位中做出成绩、实现自己的理想。然而农村工作千头万绪,日常工作较为琐碎,刚开始工作一星期的时候我也想,怎么天天让我做打字复印、整理材料、发通知之?类的工作啊。慢慢地我就明白了,即使是老同志在换了新的工作后也需要一定时间来适应新的工作环境和工作方式,更何况我是刚刚脱离学校、刚刚进入社会的学生,说叫我去调解个什么纠纷,我也肯定处理不好呀。我们需要时间去适应、去学习、去了解,没有人能一口气吃成个胖子。解决急躁的最好办法是保持平常心,理智地看问题,一切从实际出发,切勿急于给自己定下过高的、不切实际的目标。只有找准自己的定位,认真负责地将手头工作做好,当机遇来临的时候才可能做出更大的成绩。

3.工作中要贴近群众。

俗话说群众的眼睛是雪亮的。作为一个村官,一个受过高等教育的人,群众中对你的要求或许会更高,这就要求我们必须严格要求自己,同时在群众需要帮助的时候应该积极、主动、热情,而且应该花尽可能多的时间到群众中去,去了解他们的生产、生活情况,同时给他们合理的建议,帮助他们找致富门路。当然我们也必须树立干部的威信,这将有助于今后工作的开展。

4.工作中要学会交往。

与我们在一起的共有12位村官,大家都成了好朋友。平时忙自己工作的同时,我们也时常作一些交流,遇到问题时也会相互帮助、互相提醒。生活中的朋友可以给生活添加更多的色彩,工作中的朋友可以让工作由复杂变简单。无论工作还是生活中的朋友都是我们一生永远的财富。能够认识这些同事及朋友也是我这一段时间以来的重要收获之一。

最后我还想说,在农村工作最大的快乐莫过于为村民服务后看到他们脸上的笑容。我印象最深的是过年时村里给老人发福利的时候,老人们心满意足的神情。这些也是我工作的意义所在、动力所在。

以上就是我这几个月的一些体会,当然还有很多不全面的地方,我将在今后的工作中逐步完善。

第4篇:县领导走访民情日记

带上责任 带上真情 走进你

**县人民政府副县长 ***

2012年1月6日,星期五,小雨

1月6日上午,我来到了**镇**村走访。这天碰巧是小寒,气温在5℃以下,还下着蒙蒙小雨,有点冷飕飕的。**镇是我挂点联系的乡镇,也是我基层工作的主阵地之一,想起那些农民朋友以及与我一道干事创业的同志们,虽未天天见面,但心中总是念念不忘、心暖乎乎的。

**村现有人口2680人,其中贫困人口138人,占全村总人口5.1%;耕地360余亩,人均纯收入2200元左右。

一个国家对老人的态度,反映一个国家的文明程度,代表着一个国家民族的文化素养。尊老、敬老、爱老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作为一名党员干部,我们有责任也有义务去弘扬和继承这一优秀文化传统。于是,我们首先来到位于镇政府旁边的光荣敬老院。镇民政所长介绍到,光荣敬老院创办于上世纪50年代,占地5800多个平方,目前有供养对象52人,管理人员4人。看到我们进来,院里所有老人都很开心,不由自主的鼓起了掌声。在给老人讲明来意并送上春节祝福后,老人们乐开了怀,就仿佛晚辈回家与他们团聚一样。随后,我们察看了敬老院的食堂和宿舍,询问了老人们的伙食、住宿等情况。据院长介绍,敬老院现有耕地1.8亩,加上党和政府每年的补贴、关怀,院里每年收入超过2.6万元,能够满足全院正常的开销。

从敬老院出来后,我们又走访慰问了农村低保户谢桂英、贫困户叶光福和困难党员谢绍海。在体弱多病的谢桂英老人家里,我要求镇里的干部,要及时对老人的房屋进行检修加固,并叮嘱

- 1

收获之三:走访调研明确了努力方向。此次走访调研过程中,我一直在思考着,如何促进农民增收?如何加快农村经济发展?这让我想起了邓小平同志的那句话:发展是硬道理。发展是解决一切问题的基础和关键,我想,要坚持以人为本执政为民,最根本的就是要加快发展,造福群众。因此,我们要牢记“发展为先、生态为重、创新为魂、民生为本”的理念,全力以赴搞好“四化”建设。

为官一任,发展一方。作为党员领导干部,无论居于何职,都要经常深入基层走访群众、了解民情。基层是一个大舞台,更是一个传递百姓心声的平台。今天的走访,感人肺腑,受益匪浅。基层是我家,群众是亲人。我想,身为一名党员干部、人民的公仆,不仅要带着责任和义务,更要带着真情和祝福走进基层,走进我们的亲人,那样,才能走的更真、更实、更远……

第5篇:大走访民情日记--奚燕

大走访民情日记

图们市凉水镇第二小学校奚燕

一、统一思想,明确走访的主要任务

1、了解所访学生家庭情况。进行走访前,我们首先对所访学生家庭情况进行尽可能深入的了解。因为,家庭情况直接影响学生的思想、学习和生活,教师只有对学生家庭的具体情况做全面了解,才有助于提高教育工作的针对性。

2、向家长反映学生在校的表现,多报喜,少报忧。向家长介绍学校开展的主要教育活动,在学校与家庭间形成有效沟通。

3、与家长共同研究,明确要求,统一思想,找出学生内心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加深对学生的了解,在未来的教育中有的放矢。

4、向家长提出建议,为其实施家庭教育提供帮助指导,必要时还要向家长介绍一些心理学、教育学的基本知识,并共同商量出解决问题的办法。

二、走访片段

“您好,您家的刘德华在家里吗?”“哦,奚老师来了,请到家里喝茶,他在房里做作业呢,是不是他惹你生气了。”刘德华爸爸说。“没有啊,他在学校里很听话的,比开学初用功多了。今天,我想了解一下刘德华同学在家的学习生活情况。”“近几年,特别是今年你们开始走访以来,群众对你们学校、对老师好的呼声大有提高。恕我直言,以前有的家长总是说这说那。说学生回来没有作业做,孩子们到处玩,我们管不着;打他,他不怕,说他,他不听,真是无可奈

何。只找我们借买学习用品之名要钱买玩具,成绩谈不上。现如今情况大有好转,孩子们用功多了,成绩也提高了。”

通过本次走访,我们全面了解了受访学生及其家庭,为在未来教育工作中促进学生健康全面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通过走访,我们与学生家长之间建立起沟通渠道,第一时间了解家长的想法,解除家长对学校教育工作的疑惑和不解。以走访为平台,以学生和家长为渠道,我们对学校进行全面宣传,扩大了学校知名度和美誉度。通过走访,广泛听取社会对我校教育教学的意见和建议,并及时反馈。

三、走访体会

1、良好的家庭教育对青少年的健康成长至关重要。

文化程度高的家长对自己的子女都有一套行之有效的教育方法,知道如何对孩子进行学习生活上的指导。这些家长的孩子往往从小就已经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有较强的自觉性。

文化程度不高但为处世有原则的家长,他们对孩子学习上的指导虽有欠缺,但会以言传身教教给孩子做人的道理。这类孩子通常为人不错,心地善良,只要在学习方法上多加以指导,一般会有较大的进步。

还有少数家长,本身文化程度低,对自己的子女又过于溺爱。随着年龄的增长,孩子的脾气也越来越大,这些家庭往往已出现“不会管,管不了”的局面。其父母根本管不了,只是希望通过学校教育来改变孩子。

2、学生在校表现与在家的表现通常都有较大的差异。

绝大部分学生在学校里各方面表现都良好,但在家里却仿佛变成了另一个人一样。放假后,不学习,不写作业,整天看电视、录像,整宿上网,什么家务都不干。这些学生既不关心家事,更对国事天下事漠不关心,这对学生综合素质与能力的培养非常不利,直接导致其课外知识极度欠缺,动手实践能力相对较差,必将影响其未来的发展。

3、家长对学校和老师普遍抱着较高的期望和要求。

教育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学校、家庭、社会的共同参与;走访则是这一系统工程中的重要一环,是做好教学和班级管理工作的重要手段。通过一段时间的走访,我们得到了许多收获,并决心在今后的工作中继续有目的、有计划、有重点地开展走访工作,为实现学校的跨越式发展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第6篇:走访慰问党员干部民情日记

水务局党委书记张克忠

2012年7月1日星期日晴

早上8点,我带领几名同志,从县城出发,前往“联村联户”联系点大马营乡城南村。此行目的,主要是走访慰问党员干部,了解农民兄弟的所思、所忧、所盼。

经过一个小时的车程,我们抵达了大马营乡城南村。在村党支部“庆祝建党91周年”的座谈会上,村两委班子成员分别介绍了基本情况,并和新老党员重温入党誓词。听了他们的介绍,我为农村经济社会发展取得的成绩感到格外高兴。对参会的党员干部说,这次县委在全县开展的“联村联户,为民富民”行动意义重大,通过“送政策、访民情、办实事、促发展”,切实为群众办好事、办实事,做你们致富的参谋和助手。

在座谈会上,与基层党员干部敞开心扉的交谈,面对面的沟通,问政于民,问需于民,问计于民,全面及时的掌握了群众所思所盼,所求所急,同时征求了帮扶建的双孢菇大棚、葡萄大棚意见建议,党员干部表示积极参与建设、管理,帮助贫困户脱贫致富,共同致富奔小康。

在村委座谈会后,我决定去看看那些贫困农户,了解他们的生活状况,同时送去党和政府以及全局干部职工的温暖和关怀。我跟村委会的两名干部步行前往石文荣家中,在交 1

谈中不一会就到了农户石文荣家。石文荣的房子是前几年前新盖的,虽说是砖木结构,但还没有吊顶,家里设施简陋,我问石文荣的母亲家里情况怎么样,她告诉我,石文荣今年已50岁了,连个家都没成,患有肺气肿、气管淡,长期服药。家里收入来源主要靠3亩多地,平时打点零工,补贴家用,再加上我七十多岁的老母……。她还告诉我,党的政策好,村上都给办了低保,对我家很照顾,听村上的干部说你们帮助建大棚,让我们这些老弱病残者在家门前挣钱,共产党好啊!面对眼前这位朴实、善良而又坚强的农村老奶奶,我的心被深深地震撼了,面对病魔折磨的儿子,她始终不离不弃,既要照顾儿子,又要操持家务,用柔弱的肩膀挑起家庭重担,承受了多少艰难和痛苦啊!一种敬佩之情油然而生,在她的身上体现了中国女性的勤劳和善良。在离开的路上,我的心情久久不能平静,我们要继续关注石文荣一家,定期回访,帮助他家解决实际问题,让她看到希望。

上一篇:废旧物资处理报告下一篇:学校交通疏散演练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