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官走访民情日记精选

2022-10-09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第1篇:村官走访民情日记精选

大学生村官走访民情日记

1月13日 周日 多云

“关心群众生活”是我工作以来,铭记心中的承诺,更是我工作的不变宗旨。

今天是周末,我还是从暖暖的被窝里爬起来,因为按照自己的工作安排,我今天我走访是的是五保户、低保户。

上午,我来到钱长山家探访,这已是不知道第多少次来看望老人一家,但是今天与以往不一样的地方是,钱老的家不再是像以前那样破旧,在去年下半年,通过危房改造项目帮助钱老重建了新居。钱长山同志是一名老村干、老党员,自己身患中风多年,老伴钱兆英体弱多病,儿子钱鑫患精神病,家境十分困难。长期以来,党委、政府经常看望老同志,为其送去慰问金和慰问品,老同志深感组织温暖和关心。我经常入户问起,有什么困难,一般情况下,老人总是抗不过去,才会向我说起困难,今天也是一样。最后老同志向我建议,希望种粮大户在种好田的同时,应该保证田间机耕路的畅通,方便老人、小孩、年弱多病群众出行。我当场表示,回去后会向村委会反应,通过村委会和种粮大沟通,督促整改。他作为一名党员,深感组织温暖的同时不忘履行共产党员义务,经常参与组里矛盾调解,体现党员价值, 我也是一名党员,能够为群众多做点实事、有意义的事,是我义不容辞的责任,坚信“关心群众”将成为我工作永恒的主题。

下午,我来到五保户老人钱聚有家。该户就老人孤身一人,自幼在天冶线路边长大,现如今房屋破旧,申请村里帮助自己通过危房改造的方式进行重建或是维修,但是最近天冶沿线不能随便建房,这就急坏了钱老。听了他的话,我细心向他解释,并打电话给村委会主任商量此事如何作答,因为有的事情不能瞎表态,会影响自己在群众中的信誉,通过向主任咨询,我对老人作了承诺,在2013年将他家列入危房改造计划,并和政府相关部门协商准许该户重建或是维修房屋一事。

通过今天的走访,让我想到中华民族传统美德之一的尊老。我们在农村工作,不能嫌弃老人,必须要一视同仁地对待每一位村民。因为有一天我们都会变老,这是个谁也无法扭转和改变的事实。今天是明天的历史,大家敬老,将来我们的子女才会孝敬我们,农村的精神文明建设才能越来越好!

第2篇:民情走访日记

***

3月15日星期二天气 晴

今天,是第二十九个国际消费者权益保护日,也是**市响应**省委、省政府号召,开展干部进村入户活动以来,我第一次深入我局帮扶联系村之一——顾家店镇高殿寺村进行入户走访。

上午,在村委会大院与党支部书记刘顺兵同志和村委会会计艾志明同志简单交流后,我们踏着蜿蜒崎岖的乡间小路,同行出发了。我们走访了几个村民后,来到二组组长陈友谊家中。我首先向他们全家问好,并代表**市国税局向他们表达了良好的祝愿。陈友谊年过六旬的老母亲刘秀英高兴得不知道说什么好,一个劲地表示感谢。据陈友谊介绍,目前他们家里只有两亩农田,喂了几口猪,妻子和自己在家务农,上有年老体弱的老母,下有还在上学的幼子,生活虽然比较困难,但已经很知足了。再说自己是党员,是村组干部,理应把奉献放在第一位,没必要和别人比那么多,日子过得去就行。朴实的话语,真诚的笑容,无不使我们感到一名基层普通党员干部的无私情怀。

由于出身农村,又长期从事执法工作,我对农村的普法工作比较关注,也非常希望所有农民都成为知法、懂法、守法和护法的好公民。我仔细询问了他们对农村普法工作的看法和对农民维权意识特别是作为消费者自我保护意识的见 1

解。陈友谊说,现在已经是法治社会了,人们的法律意识早就今非昔比了,但是离实际需要还有差距,希望有关部门加大这方面的投入。少数村民购买了农资却不知道主动索要正规的发票,还有的在外面打工也不知道主动要求签订正式的法律合同等等,都是今后应当注意的问题。听了他的话,我感触颇深。农村普法工作的长期性和艰巨性是不言而喻的,成绩和不足都是政府部门工作的动力。向他们介绍了一些法律的常识和涉农法规后,我们告辞了。

告别了陈家人,我们来到一个养殖大户——四组的谢桂家里。一走进屋门,就看到一个中年汉子在拿着一张渔网忙碌着什么。原来,刚刚晒了晒网,他正准备把它收起来,既防夜里返潮受湿,又能少占地方。看到我们进来,他热情地让座倒茶。此人正是谢桂,承包了将近三亩的鱼塘,养鱼为生。我们搬了几个凳子坐到一起,谢绝了倒茶。一番简单的自我介绍后,我向他介绍此次**省“万名干部入万村进万户”活动。老谢笑道:“我早都晓得了,你们来村子里也不是一天两天了,不用再介绍了,你们对我们村子的帮助真大。”简单而率直的话语让人动容。我和支书刘顺兵、会计艾志明一起询问老谢对党和政府农村政策的意见和建议,调查惠农政策的落实情况。老谢一个劲地说党的政策好,没有意见,还略带歉意地说由于平时学习不够,信息比较闭塞,对最新的政策什么的都不是很了解。我向他建议平时多看看报纸、

电视,多搜集信息,包括行情、市场和优惠政策等等,还要及时向镇里有关部门寻求帮助,除了学习养殖技术外,多掌握其他信息也是不错的。谢桂深表赞同,表示今后一定加强努力。

从谢桂家里出来,时间已经快到中午了。我回到村委会和我们国税局驻高殿寺村工作组成员们碰了头,简单进行了情况交流之后,一起去一个村民曹礼奎家里吃了午饭,并按照规定付了饭费。

下午,我提出独自到田间地头看一看,于是大家分手,兵分几路,各自为战。我路过一片柑橘林旁边,看到一位老大爷正吃力地推着一小车砖石,就连忙上去帮忙推着慢慢走,并和他攀谈了起来。提到“三万”活动,老大爷深有感触。他动情地说:“到底还是没有忘了老百姓啊!你帮我推车,又让我想起来年轻时毛主席领导的好干部了。我好多年没有见到过党政领导专门进农民家门了。”来到老大爷家,经过询问得知,他姓张,准备扩建猪圈。问及对新农合和其他惠农政策的看法,他说党的政策很好,唯一的遗憾就是还没有实行农村社会养老。我接过话茬表示,一些村民养老负担重,有后顾之忧,这是我们走访了解到的普遍情况,我们一定如实向上反映。

经过一天的奔波,虽然有些劳累,但是颇感充实。我的心又和农民近了一步,村民们的真实想法和他们朴实的话

语,都将鞭策我不但要做好本职工作,更要体民情、知民意,如此,方能不愧共产党员的光荣称号!

第3篇:大走访民情日记

大走访民情日记范文【篇一】

3月29日下午,根据院“三一实干”活动统一部署,我们按照各自分组到马鞍桥村委走访。大走访,访什么?家长里短,柴米油盐,政策得失、疑惑不解,渴望期盼……带着这些我们走访去!

“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一进周来英的家中,我们有些吃惊,虽是早年盖起的小楼房,但屋里很简陋,一张桌子,几条凳子,没有多余的东西。聊了几句之后,周奶奶抹起了眼角,“家里穷啊,没啥收入,我老太太不争气,有中风,天天吃药,拖累了家庭。”周奶奶的意思我们明白,保障低、看病贵成了她心病,希望政府报销比例多一点。村民有期盼,说明相信政府,新农村也是有穷人,如何精准扶贫,我们要有良方。

“知屋漏者在宇下,知政失者在草野。”刚到丁文方家中时,夫妻俩刚干完活回来,听闻来意,丁文方的妻子就打开了话匣子。“我们家里从2003年开始养猪,有600多平猪圈,现在要保护环境,不能养猪,我们服从村里大局,但是我们也要生活呀。”说话间心里多少还是有些怨气的。村民敢说真话,我们更要如实记录,或许我们工作有些地方还需要改进。

“老吾老以及人之老”,“老有所依,老有所养”依然是农村永恒的话题。“年纪大了,洗衣服不方便,衣服都是村里定期组织人员专门帮忙洗大走访民情日记范文精选大走访民情日记范文精选。”年迈九十的刘奶奶依旧精神矍铄,她说经历了几代人,如今愈加感受到居家养老的政策春风。是啊,“公道自在人心”,为民办实事、办好事,老百姓从心里都会为你点赞。

一下午的走访,不仅看到了自然景,也听到了心里话。走访的路上,油菜花开的很旺盛。春天来了,风暖了,人心也暖了

大走访民情日记范文【篇二】

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这不是陶渊明笔下的桃花源,而是我们真实接触的马鞍桥村。勤劳、朴实、祥和,这里我们看到了虽因病不能工作却把家中收拾得窗明几净的大妈,年逾80却依然承包鱼塘自力更生的爷爷奶奶,让我们深受感动。同时,也看到了农村建设的另一面。

增加收入、改善生活是百姓反映最强烈的需求。我跟法警大队的许彬一组,一同走访了五户人家,所有人都反映经济收入不高,无法承受日益上涨的房价和物价。经过走访,我们了解到,对于“2+1”结构的家庭(50岁左右的父母加同住子女),大多数属于2人在私人企业打工(收入在2000—3000元左右)、1人在家务农;对于“2+2+1”结构的家庭(50岁左右的父母加同住子女加第三代),也多是3人在私人企业打工,1人在家。这样的收入结构,对于物质需要飞速增长的当今社会来说,仅能够维持基本的生活开销,至于提升生活品质、优化教育资源,还有很长的一段路要走。尤其是在住房改善上,有一户人家是兄弟俩两户住在一起,这家的大妈说,“一栋一栋的小楼才叫新农村,全都挤在一起叫什么新农村。”

公共福利和基础设施建设方面,城乡差距还很大。第一个要讲的是医疗保险,许多人家都提到了看病贵、保险报销少(都是农保),普遍反映的是对于一些高血压、甲亢、腰间盘突出等慢性病,吃药花费占了收入不小的比例。在公共基础设施方面,许多村民反映村里的河流污染严重,村民小组长反映老百姓不高兴去垃圾箱倒垃圾,特别是把一些农田里的青草、桔梗等垃圾直接扔在河里,造成污染重、淤泥多。我们也发现,村里设的垃圾箱比较少,环境也不好,离村民家比较远。至于其他的娱乐、健身等公共设施与城市小区远不能相比。可喜的是,很多户人家都有幼龄儿童,却无一提到教育难、上学难的问题,这些年在党和政府的努力下,广大农村在教育资源的普及度上,让百姓享受到了实惠,得到了百姓的认同。

农村精神文明建设、法治文明建设任重道远。在走访中,我们发现,多数的村民提的意见建议、反映的困难,都集中在希望政府解决经济问题、住房问题、医疗问题,却没有提出关于强化农村精神文明建设,或者自身在文化领域、法治领域的需求。甚至有人一听说我们是检察院的,第一反应就是,“我又没有犯法,你找我干什么”。说明我们的法治宣传、检察职能宣传在深入农村、深入基层上做到还很不够大走访民情日记范文精选作文。

大走访民情日记范文【篇三】

大走访活动向我全面展现了如今农村群众的生活情况,让自己受到了很深的触动。大多数农村群众乐观淳朴,他们热爱自己的政府与脚下的土地,所提的诉求都是事关自身的实在事,合情合理

有些孤寡老人生活困难,每个月只有数百元甚至一百多元村委补贴的敬老钱,但他们仍然对生活充满了乐观与感恩。这让曾抱怨工资太低、待遇不高、工作繁琐的自己感到羞愧,受到洗礼。

一次次与村民的交谈,凝视他们欢畅的笑颜,倾听他们质朴的心声,我更是感受到了这次活动的必要性。社会高速发展带来社情民意的复杂,群众的需求也早已不再仅仅停留于吃饱穿暖的阶段,享受生活、追求精神、渴望尊重逐渐成为广大群众新的生活目标。大走访活动确实能起到畅通民意渠道、解决实际问题的作用,有助于赢得民心,构建“强富美高”新常州。

第4篇:走访群众调查民情日记

2014年3月25日星期二天气晴

按照镇党委的安排,践行党的群众路线教育活动,我到南沟村与县环保局的以从局长为核心的共19名干部一同在南沟村对13个村组406户进行了逐户的访民情征求意见调查,按着村的安排,我走访的是第十一村民组,共32户群众,其余12个村民组由县环保局走访。

我把所走访的32户群众的反映意见归纳为以下四个方面:

一、社会救助方面。自2010年清理整顿不符合享受农村低保条件人户后,从2011年到现在,村委会没在公开、公示享受低保户名单。群众反映有个别不符合享受低保条件的,已经得了低保待遇,其中12户群众对此事进行了反映。

二、林权证发放存在的问题。自2008年林业部门为群众规划和丈量了宜林荒山的造林面积,答应办理林权证,把钱收上去了,到现在还没拿到林权证。其中有8户对此事反映比较强烈。

三、电网管理方面。南沟十一组是处于电网的末端位置,低压电线多年失修,处于瘫痪状态。各户的用电设备因电压过低不能使用都在闲置,另外由于低压电线松动导致联电造成18户的18台电视机、8台电冰箱被烧坏,电业部门至今没有答复如何处理。群众希望早日为本组进行低压整改,充分利用电能,保障人身安全。

四、乡村公路建设方面。十一组位于南沟村的小碾西沟沟里面,从沟里到村公路大约有一公里的泥土路和上坡路,每到雨季特别难走,交通闭塞,组里的年轻人找对象都难 ,所有的百姓都盼望着政府给

修一条柏油路或是水泥硬化路,解决群众走路难得问题。

以上四个方面的问题,都是关系群众切身利益的问题,群众的期盼对我深有感触。我认为自己作为一名党员干部有责任为群众向上级反映所存在的实际问题和困难。

第5篇:走访留守儿童民情日记

走访新民村留守儿童夏宇有感

10日中午,我乘着学生中午放学在家的时间走访了新民村的留守儿童夏宇家。事先我通过蹲点干部和支部书记了解了夏宇家的一些基本情况,夏宇的父亲于今年3月份因病去世,因为给父亲治病,家里欠债近8万元,留下两个孩子在家和奶奶生活,且两个孩子均在上学,家庭负担很重,母亲为了养活一家人不得不外出打工。

今天真巧碰上了降温,路边的小河也结了厚厚的冰,穿着厚厚的羽绒服,北风依然透过衣服吹在身上,我带着文具、牛奶等礼物骑车电动车,走在乡间的小路上,由于刚刚下过雨,农村的小路有些泥泞,有些地方还不得不下车步行。一路走一路问终于找到了夏宇小朋友的家。当我敲开门,出来迎接我们的是夏宇的奶奶,家中只有奶奶和夏宇两人在家,姐姐上学住校,母亲外出打工。夏宇小朋友有些害羞,刚开始话语并不多,总是低着头不爱说话。我们说到家里的情况,老人家不禁落泪抽泣,她边流泪边诉说白发人送黑发人的苦痛,看着老人家流出的泪水,我的心情变得很沉重,感觉到自己肩上的担子很重,以后的道路还很长。当问到孩子的学习情况时,老人家感慨又多了起来,她说:家里没有人大人,孩子的教育是个问题,没人管没人问那,而且家里情况经济相当紧张,孩子买学报的钱要交15元都拿不出来。我听后立即掏了20元给孩子,再怎么困难也不能影响孩子的学习

啊。我对老人家说;不管是生活上的困难还是孩子学习上的困难,都可以找我,也许大忙帮不上,小事情还是可以帮上忙的。老人家对政府的关心非常感谢,他们说多亏了政府对他们一家的关心,帮助他们解决了很多困难。

离开的时候我留下了自己的电话号码,方便以后和孩子联系,对比他们家的实际情况,我能帮忙的实在太少了。今天真正的走村访户才了解村民的生活其实很辛苦,虽然鞋子和裤腿上沾满了泥水,走了很远的路,但我觉得一点都不累,但是心情有些沉重,今天我一定会经常拜访留守儿童和困难户的家,和老人家聊聊天,关心孩子的学业,发挥自己的特长,为村民做些实事。

第6篇:走访困难户民情日记

xxx 2016年元月16日,星期六,我和同事在村领导的带领下到黄泥村刘屋组方向进行贫困户走访。

我们先到的是刘屋组刘少如家里,去的时候刘少如的母亲和他的妻子在家,他家上有老母,身体较差,常年吃药,并且妻子的身体状况也不是很好,患有腰间盘凸出,因此家庭经济入不敷出。

接着我们来到刘屋组刘新功家,刘新功家里有两个孩子,大的在高中读书,小的今年读六年级。另外其家中还有一位常年患病的老父,需要人照顾。他家主要是因学因病致贫。

走访结束后,天空飘起的丝丝细雨,一天下来我们身体已疲惫不堪,但我们的心情更为沉重。近些年来,随着国民经济的发展,国家的惠农政策日渐丰厚,农民的生活已经得到很大改善,但还有相当数量的农民没有脱贫。我们深深感到要解决农民的贫困,主要要靠农村经济的发展,同时要建立完善的社会保障制度。

上一篇:车辆抵押协议书模板下一篇:新生儿科疾病护理常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