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园林绿化配置策略论文

2022-04-29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摘要植物造景和植物配置是园林绿化设计中非常重要的部分,其良好设计有助于营造优美的自然环境,缓解城市居民的生活压力,从而满足人们对于环境绿化的要求,但是在其植物造景和植物配置的过程中也存在一些问题,影响了城市环境建设,进而影响了人们的生活品质。下面是小编精心推荐的《城市园林绿化配置策略论文 (精选3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城市园林绿化配置策略论文 篇1:

园林植物配置与绿化养护管理探讨

摘要:近年来,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速,大家对于生态环境的优化及人居生活环境的绿化水平要求也逐渐提高。全国各地对城市绿化的建设规模和力度也逐渐加大。但园林绿化配置如果不能结合有效的养护管理,最终的结果将是大面积的植物死亡成为杂草丛生的荒地。植物配置的合理性与绿化养护的科学性决定了园林绿化建设的最终成果是否合理有效。因此,研究园林植物配置与绿化养护管理具有重要意义。下面笔者就对此展开探讨。

关键词:园林;植物配置;绿化养护管理;

现阶段,随着国家对于生态环境建设的日趋重视,城市园林建设规模得到不断扩大。但有些园林盲目的追求绿化规模的扩大与绿化配置的标新立异而忽视后期的养护管理及生态作用,对于城市的生态环境并没有起到很好的改善作用,反而造成了一定破坏和负担。因此,当前在进行园林绿化配置时,要结合实际,在保证绿化效果的同时,考虑后期养护工作的难易程度,达到环境效益与经济效益的双重兼顾。

1 园林植物配置中的现状

1.1树木品种的选择随意且盲目

植物具体多样性,在园林绿化建设中,设计者良莠不齐,很多人对于植物的生物学特性并不了解,仅凭外观进行植物配置,或者依据领导喜好选择植物,设计十分随意。

从实际应用角度来看,植物的生长生活习性不同,适宜的环境也不同,而且植物品种之间也有相互的影响。因此在植物配植中盲目的选择树种,而不考虑其生态特性会导致植物成活率低,病虫害严重等问题,给后期养护管理带来很大的难度。

1.2 追求植物色块,种植的即时效果,导致苗木密集,数量过多

近年来,在植物设计时,流行大色块,大草坪等设计。不考虑实际情况,一律大面积种植灌木,同时为了能够尽快展现植物配置效果,从而加大植物种植密度,导致植物过于密集。

但就植物的生长习性来看,密集的植物分布导致植物群落密不通风,灌木及地被植物长势差,病虫害繁衍快,更不利于植物的生长。同时密集的植株也给后期修剪维护带来了很大的难度。将植物生态学运用到园林植物配置中,不仅能发挥植物的实际作用,还增添了园林的艺术美感。

2 园林植物配置的主要原则

园林是指在特定的区域种植花草植物,进行地形改造,利用工艺手段及工程技术,形成具有美感的园林环境。在园林绿化中,尽可能的做到主次分明,展现出园林景观的独特风格与特色,在结束植物配置后,加强对园林的后期养护,提高园林的整体环境、营造出赏心悦目的景观效果。

2.1 适地适树,多选择乡土化树种

乡土树种即是在当地具有生长优势或者能够很好的适应当地的环境气候条件的树种。以这些树种作为基调树和骨干树,能够减少植物运输和栽植过程中的成活率,减少病虫害的发生,而且能够形成地方独有的风格特点。此外,乡土树种一般适应性强,成活率高,病虫害少,对于后期的养护管理也简单许多,从而减低养护成本。

2.2 注意植物间的化感作用及相互作用

植物与植物及周围环境之间有着复杂的生物化学联系。在其生长过程中会对周围的环境及植物产生影响,有的能够相互促进生长,有的则相互抑制。例如:苹果与梨树混种,容易引发锈果病,从而导致苹果树减产,品质差甚至植株死亡;果树与泡桐混栽容易让果树根患紫纹羽病,导致果树长势弱,植株枯黄落叶甚至树木死去;云杉和落叶松混种容易造成落叶松球蚜的爆发,从而给落叶松带来严重危害。因此在植物配置中要注意植物间的化感作用,避免错误配置导致植物病虫害爆发或者植株大面积死亡,从而给绿化养护管理带来严重困难。

2.3 多层次、均衡搭配

根据实地情况不同植物采取不同的配置方法,分层配置营造植物景观,主次分明,错落有致的发挥每一种植物的特点,突出园林景观的不同之处,合理搭配本土植物和外来植物,使整个园林植物具有多样性,提高视觉效果。在空间结构上配置得协调完整,层次分明,打造稳定融洽的植物生态群落。从而提高植物的自我调控能力,抗病虫害能力,实现植物群落间的自我调控,降低人力养护成本。

3 绿化养护管理措施

园林绿化不仅可以改善城市环境,而且可以促进社会和经济可持续发展。景观养护是提高城市景观养护效果的重要措施,是一项专业技术工作。景观养护管理应以科学的养护管理方法为基础,这是提高绿化效果的重要途径。此外,绿色植物还对城市环境具有以下保护作用。

3.1 加大园林绿化植物管理工作力度

在改进景观管理的过程中,工作人员必须详细分析问题,根据当地的情况调整措施。在工作过程中,必须确保员工合理分工,明确自己的工作目标,使管理工作能够达到规范水平。要定期对植物进行修剪,对生长年限和生长周期较长的植物采取更严格的保护方法进行管理,保证其美观度,定期或不定期检查其生长情况。如果在植物生长中发现任何问题,则需要更改实际的维护计划,以便及时解决问题,从而使园林绿化的管理和维护工作能够更加顺利、有序地开展。工作人员开展园林管理时,必须遵循科学原则,針对景观设计采取全面、详细的管理措施,从整体上处理相关工作。

3.2 加强对园林养护管理人员的管理

园林的维护和管理人员应以身作则,承担相应的责任,重视花园的养护和管理,通过意识和行动提高工作人员对花园管理重要性的认识。招聘人才时,要聘用具有专业知识和热爱园艺的人才,以提高园林养护管理人员的专业素质。新员工正式上岗之前,必须提供在职培训和技术评估,对园林和管理人员提出高标准,通过奖励和惩罚情况分析员工的日常工作状况。建立统一的劳工标准,对表现较差的人员进行处罚。由于技术使用不当而造成的绿地损失,应对负责人进行惩罚。相反,对于负责维护和管理园林以及热爱工作的人提供经济奖励或晋升机会。

3.3 保证园林景观的美学价值

在园林绿化养护期间,相关人员应该严格控制各个施工环节,例如修剪可以保证园林景观的美学价值。在传统园林管理模式中,树木修剪在景观设计和养护工作中具有一定的随意性,与植物特性不匹配。为保证植物健康生长,必须选择科学合理的修剪方法,及时对部分枯死树进行处理,有效提高植物的装饰性和艺术性,防止病虫害传播。

3.4 绿植结构平衡化

保持绿植结构的平衡性,有利于减少栽植养护管理成本。从技术层面来讲,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处理。①科学修剪。修剪植物包含 2 层意义,即景观建设需求、避免对植物群落类型与数量平衡的影响。通过养护、修剪,结合生物学特性,把握好修剪时间等,比如耐寒能力相对较差的绿植,发芽时最宜修剪,或摘心、或抹芽、或疏枝等,剪掉不适合结构性生长的枝叶。②科学栽植。选择组合式种植模式,将乔木、灌木以及地被等复合种植,有效提高园林系统的植物结构自身平衡能力。从目前园林绿植过密、过疏情况来看,植物结构自身的平衡性维护非常关键。为此,笔者认为应当合理调整宿根以及地被植物,并对过密花灌木进行处理。

3.5 病虫害防治

病虫害防治采取“因地制宜”的养护管理原则。实践中,应当针对不同类型的绿植,合理选择病虫害预防与应对方法,比如绿化乔木虫害主要有天牛、金龟子以及木虱和介壳虫等。选择防治药物时,应当提前去掉枯枝落叶,保持乔木枝叶良好的通风,并处理植株伤口,比如利用熏蒸法、喷粉法等。灌木常见的病虫害主要有木虱、白粉病以及潜叶蛾等,对其进行有效防治。栽植时控制株距,合理修剪枝叶和枯枝,以提高灌木透光性,有利于减少病虫害发生。对于草本花卉虫害以青虫、蚜虫和斜纹夜蛾为主,建议采用克蛾宝等药剂进行防治。

结束语

综上,在城市化飞速发展的今天,人们的生活水平不断地提高,需在园林绿化中投入更大的精力,加强园林植物的养护管理与科学配置,确保花草树木健康茁壮生长,为人们的生活提供更好的环境。

参考文献

[1] 朱明生,李娟.园林绿化养护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种子科技,2021,39(02):133-134.

[2] 王海洋,李聃.基于城市园林绿化养护管理现状和改善策略[J].现代园艺,2021,44(02):173-174.

[3] 王玉霞.园林养护管理要点及技术措施分析[J].江西建材,2020(12):220-221.

[4] 李娜.浅谈园林绿化养护精细化管理对园林景观的影响[J].南方农业,2020,14(36):124-125,140.

作者:陈莹

城市园林绿化配置策略论文 篇2:

园林绿化植物造景与植物配置探究

摘 要 植物造景和植物配置是园林绿化设计中非常重要的部分,其良好设计有助于营造优美的自然环境,缓解城市居民的生活压力,从而满足人们对于环境绿化的要求,但是在其植物造景和植物配置的过程中也存在一些问题,影响了城市环境建设,进而影响了人们的生活品质。基于此,对园林绿化植物造景和植物配置进行了相关研究,提出了相应的植物造景和配置的原则和方法,希望可以更进一步优化城市环境,为城市居民创造良好的居住和休闲环境,进一步提升人们的生活品质。

关键词 园林绿化;植物造景;植物配置

植物造景和植物配置是结合一定的设计规律将植物移栽到一起,从而打造立体景观和优美的平面图案,造景植物主要包括花卉、藤本、灌木及一些草本植物。植物造景和植物配置要充分体现科学性和艺术性,营造出园林意境之美,在优化生态环境的同时,陶冶人们的身心,缓解人们的疲劳,利于城市居民的身心健康。

1 作用

1.1 营造视觉美

在园林植物造景与植物配置中,可以充分利用不同植物的色彩、生长情况等等,结合植物的不同生命周期,将不同繁盛期的植物进行搭配,让不同季节都有着不同的植物景色之美,从而营造出视觉之美。同时,还要利用各种园林小品和山石作为点缀和补充,展示层次变化,营造出自然之美,以优化城市环境[1]。

1.2 改善生态环境

园林植物造景和植物配置对于生态环境改善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绿色植物可以通过光合作用吸收空气中的二氧化碳,释放出氧气,从而提升空气质量。另外,还有一些植物可以净化水源,吸收水源中的有害物质,从而保证生态平衡,保护人们的生活环境[2]。

1.3 防护作用

园林植物之间的合理配置和科学化组合,可以有效吸附灰尘和废气,对抗各种自然灾害,具有一定的防护作用[3]。

1.4 给人们提供休闲场所

对于很多城市生活的人们来说,园林植物造景不仅可以美化环境,还能帮助人们缓解日常生活中的压力。一些园林植物可以给炎热的夏天带来清凉,为人们提供避暑场所。另外,人们在饭后可以在园林场所跑步、散心,缓解白天生活的疲劳感,感受自然,保证人们身心健康[4]。

2 存在的问题

2.1 园林绿化植物品种选择不当

通过对很多绿化植物造景和植物配置的实际情况进行调查发现,很多植物的配置和造景都没有经过专业人士的指导,大部分绿化植物造景和配置过程中仅仅考虑其色彩和形态,以外观作为衡量园林绿化植物造景和植物配置的主要标准[5]。部分地区甚至盲目引进一些名贵外来树种,导致城市绿化成本虚高且缺乏地方特色。

2.2 单纯重视观赏价值,植物存活率低

在很多绿化植物造景和植物配置过程中,设计人员仅仅以视觉为主要衡量标准,只重视观赏价值,忽视当地的气候、土壤等各个方面情况,导致很多植物在移栽之后成活率低,进而使得园林绿化植物和造景效果较差。另外,植物成活率低,会导致园林缺乏物种多样性,从而难以发挥植物对于生态系统的调节作用[6]。

2.3 园林绿化造景和植物配置缺乏科学性和合理性

就目前很多城市的园林绿化设计现状来看,大部分园林绿化都是千篇一律,缺乏地方特色,很多城市的植物造景都是一些简单的形状设计,没有考虑到城市本身的风俗、地形、地貌等,园林绿化造景和植物配置缺乏科学性和合理性,难以彰显地方特色和城市文化风貌,园林的生态功能和防护功能也难以发挥。

3 原则

3.1 因地制宜原则

在园林绿化植物造景和植物配置过程中,设计人员应该以本地植物为基础,再搭配其他植物品种,这样不仅能体现当地的风俗风貌,还能提高植物的成活率,在一定程度上减少植物采购成本。另外,本着尊重物种多样性的原则,为发挥园林植物的生态调节功能,应该将小乔木、灌木、宿根花卉以及草花等进行多重搭配,然后再考虑其色彩、形状,在保证物種多样性的情况下,展示其形状特色,从而倡导环保理念,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发展[7]。

3.2 体现人文关怀原则

园林绿化的主要目的是为居民提供良好的城市环境,在洁净空气、吸附灰尘、保持生态系统平衡的同时,在一定程度上为人们提供休闲场所,体现人文关怀。比如夏季城市温度较高,园林设计中应该多设置一些遮阳树木,既可以给人们带来视觉享受,又能让人纳凉避暑,充分发挥出了园林绿化的功能[8]。

3.3 科学合理原则

1)园林绿化配置要尊重生态,认真分析当地的气候、土壤及季节变化,进行科学配置,保证植物的成活率[9]。2)植物配置要层次分明,注重植物的高低搭配,从而保证其生态效益。3)园林绿化需要主次分明、疏密有度,从整体入手,局部穿插配置,增强整体的艺术性。4)植物造景要重视季节变化,展示出“时移景异,步移景变”的效果,从而突显植物的观赏性,保证植物配置科学合理[10]。

4 方法

4.1 以本地植物为主

目前,在园林绿化植物设计中应用的物种还比较单一,地方特色不足,一些常用植物有200多种,但是大部分是以引用外国观赏性物种为主,其比例占到70%左右。在园林绿化植物配置中,应该改变现状,充分利用本地植物。本地物种在适应当地环境方面有着很大优势,并且采购成本低,长势也好,成活率有保证,这样不仅可以保证其园林设计的效果,还能节约各个方面的成本。

同时,对于外来植物品种的引进需要谨慎,不仅要考虑其观赏性,还要考虑物种多样性、色彩和形状的搭配,其中最主要的是要考虑当地的生长环境是否能满足外来物种生长需要。另外,也要注意外来物种的繁殖情况,防止其大量繁殖导致生态失衡。

4.2 重视园林绿化植物造景与配置的实用性

在园林绿化设计过程中,很多设计者只重视园林绿化设计的观赏价值,忽视了其实用价值,而园林植物绿化需要重视园林绿化植物造景与配置的实用性。例如种植薰衣草、鼠尾草等芳香植物,在夏季不仅能绿化美化环境,还能驱蚊驱虫。

4.3 全面设计,提高配置的科学性

园林绿化设计要具备宏观设计理念,将园林绿化设计的多种功能考虑在内。1)在设计之前,应该对植物特点和功能以及当地的气候、土壤、季节等情况进行综合观察和考量。2)设计人员应考虑环境、时间、建筑等因素,利用艺术手段,合理配置种植。3)设计人员还要考虑空间布置、实用性以及地方文化,从而在保证整体美的同时,不丢失局部之美,另外,要重视其季节变换,通过科学、合理的搭配,展示季节变化,避免季节变化造成景观单调。

4.4 充分利用植物芳香

很多植物具有芳香气味,例如百合、薄荷、薰衣草、鼠尾草等,当人们置身在园林之中时,植物的自然芳香可以帮助其缓解身心的疲劳和平时日常工作中的压力,让人精神放松、愉悦身心,充分展示园林绿化设计以人为本的理念,增强人们的幸福感。

5 结语

园林植物造景和植物配置是园林绿化中不可忽视的重要内容,其水平高低不仅会影响绿化效果、观赏效果,而且会影响自然环境和园林绿化成本,因此在园林绿化植物造景和植物配置的过程中,一定要重视当前存在的问题,遵循因地制宜、体现人文关怀、配置科学合理等原则,在园林绿化设计的过程中采用以本地植物为主、重视园林绿化植物造景与配置的实用性、提高植物配置的科学性、充分利用植物芳香气味等方法,在保证园林绿化设计观赏性的同时,发挥其各方面的作用,充分体现园林绿化植物造景和植物配置以人为本的理念,展示設计的人文关怀,从而提升城市的绿化水平,改善城市风貌,打造更加和谐、美丽的城市环境,在人们物质生活水平不断提升的同时,让人们感受到大自然的色彩与美,增强人们的环保意识,保护人类共同生活的地球家园,从而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发展,满足人们物质和精神的双重需求。

参考文献:

[1] 李悦煊.浅析园林造景和城市绿化中的树木配置[J].现代农业,2020(8):4-7.

[2] 王利兴.园林造景与植物配置策略初探[J].现代园艺,2019(20):88-89.

[3] 刘妍.园林绿化植物造景及其植物配置探讨[J].花卉,2019(18):137.

[4] 张立春.园林绿化植物造景及其植物配置[J].现代园艺,2019(6):144-145.

[5] 赵丽.园林绿化植物造景及其植物配置[J].现代园艺,2018(22):80.

[6] 刘彬,张越.中国西部地区园林绿化植物造景及其植物配置探讨[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2017(27):43-44.

[7] 刘铮.园林绿化植物造景与植物配置研究[J].乡村科技,2017(23):43-44.

[8] 孙艳霞.论园林绿化植物造景及其植物配置[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2017(19):225.

[9] 张爱玲.论园林绿化植物造景及其植物配置[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2017(19):231.

[10] 张岗峰.园林绿化工程中的植物配置与植物造景[J].现代园艺,2015(2):148.

(责任编辑:赵中正)

作者:胡光辉

城市园林绿化配置策略论文 篇3:

园林绿化工程中的植物配置研究

摘要:如今城市园林绿化工程建设逐渐推进,在此过程中植物配置逐渐受到关注,并实现了科学化的发展进步,园林绿化工程建设中,植物配置的效果將对整个园林建设的质量产生直接性的影响,因此在植物配置过程中需要遵循一定的原则,提高重视程度,科学的进行植物配置,保证园林绿化效果的顺利实现。本文就园林绿化工程中的植物配置情况进行简要的阐述与分析。

关键词:园林绿化工程;植物配置

园林绿化工程建设能够在一定程度上优化城市的环境,并为人们的休闲娱乐提供场所。在园林绿化工程建设中,要科学的配置植物,营造好的植物环境,并将树种的观赏性与美学特点相结合,营造好的生态环境,保证整个园林绿化工程与周边环境相协调。科学的配置园林绿化植物能够使得绿地的质量得到提升,并打造出好的艺术效果。

一、园林绿化植物配置遵循的原则

1、整体性

自然环境具有一定的整体性,园林绿化工程的植物配置时需要保证自然环境的整体性不被破坏,不能人为的割裂自然出现的文化景观以及地形,有效的保护植物群落,避免其整体性受到破坏,使得植物能够实现多样化的发展,使得建设的园林景观与周边环境相协调。

2、与植物多样化相适应

园林植物的生长习性、形态等并不是完全相同的,因此在植物配置过程中需要依据植物的多样性进行科学的配置,保证植物配置后能够形成不同的层次感、色彩感,产生不同的季相,[1]能够很好地促进城市生态环境的发展,使得人与自然和谐相处,保证生态群落稳定的生长。

3、注重乡土植物应用

在园林植物配置过程中应尽量使用乡土植物,主要是乡土植物能够很好的适应本地的气候以及土壤条件,并且在长期的圣战中能够与其他生物形成合理的生态系统。在园林植物配置中科学的使用乡土植物,使得城市园林生态实现均衡的发展,并突出当地特色,形成标志性的景观。

4、搭配合理性

在园林植物配置中一般会使用乔木、灌木以及花草等,在不同植物搭配过程中需要注重其合理性,将乔木作为主要的框架,然后种植灌木和花卉等进行点缀,将草坪作为整个背景,[2]使得园林景观的层次性更强,并且更加立体。将乔木、灌木以及花草等充分融合,科学的利用地上空间,实现良好的生态效益。

二、园林绿化工程中植物配置策略

1、科学规划植物配置

要实现园林绿化工程的整体效果,就需要在植物配置上进行整体规划,并将其纳入到城市发展规划中,使得城市建设更加协调,保证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对于住宅居住区域可以选择一些树冠比较大的树木进行遮阴,能够使居民住宅区的空气更加清新,并提供休闲场所。如果是城市的商业区,就可以选择一些具有文化艺术气息的树,尽量不使用比较常见的树种。

2、结合实际情况进行植物配置

城市园林有很多种,在园林绿化工程的植物配置时需要做到因地制宜,结合城市园林绿地的实际情况,依据地理位置、建筑的功能、造景等需要挑选合适的植物进行配置,并提高其合理性,使园林植物配置具有一定的观赏性,同时能够满足人们的休息需要。园林植物能够净化空气、对扬尘、噪音等进行有效防护隔离,因此要选择合适的植物满足不同的地域需要。在植物选择时还需要结合当地的气候条件,保证植物的成活率,后期植物养护管理上减少成本,实现良好的绿化效果。

3、采用科学的植物配置方法

在植物配置过程中,需要做好分层配置和混合配置。首先,分层配置,将园林中花草开放的时间进行合理搭配,保证园林的景观能够更加持续长久。选择花期比较长的植物,可以在1、2层种植月季,能够全年开花,[3]并且美化园林环境。分层配置时结合不同园林景观,挑选花的颜色一致,但是花期不同的花,使得园林景观能够一直保持下去,并且不同时期花色会出现渐变的情况。分层配置过程中还可以使用花期相同,但是颜色不同的花木,提高园林的整体活力,实现园林绿化的整体效果。其次是混合配置。园林绿化工程建设中,在配置植物时需要科学合理,实现良好的绿化效果。要使用颜色比较鲜艳、花期比较长的植物,使得园林中一年四季都富有生机。

4、凸显地域文化特点

当前园林植物配置中使用的树种数量不多,配置的方式也比较单一,观赏类的植物还是从外国引进的。因此在园林绿化工程中的植物配置时,要注意凸显城市的地域以及文化特点,因地制宜,不同的城市、气候种植不同的植物。每一座城市也有自身的魅力文化,在园林绿化植物配置过程中要注重乡土植物的配置,使其与当地环境更加适合,种植也比较简单,成活率较高。选择合适的品种,凸显出当地的地域特点以及自然风光,给人以美感。

5、展现植物配置的艺术美

园林绿化植物配置中,植物造景以及设计是极为重要的环节,好的植物设计与造景能够让人们更好地观赏,给人提供轻松、愉快的氛围,所以在植物配置和造景过程中需要注重美感的实现。园林主要是供人们休闲、娱乐和观赏的地方,因此在植物配置时需要营造出清爽的空间,为人们遮阴,比如种植桂花、红叶石楠等,产生实用美感。还可以通过对植、孤植、群植等方式,对植物进行造景,展现出植物配置的形式美。

结束语:在园林绿化工程的植物配置过程中,需要保证植物配置的科学合理,并展现出良好的艺术特点,在植物配置过程中需要注意与城市的整体发展相吻合。当前城市化进程加快,人们对园林景观的需求也逐渐提升,在园林建设中就更应科学的配置植物,以便减少城市的环境污染,优化人们的生活环境,建设更加美丽的城市环境。

参考文献

[1]苏东胜. 城市园林绿化工程中的植物配置探究[J]. 现代物业(上旬刊),2011,(07):174-175.

[2]肖灵亚. 园林绿化工程中植物配置的艺术手法初探[J]. 中国园艺文摘,2010,(05):102-103+44.

[3]黄梅香. 探讨园林绿化工程中的植物配置和养护[J]. 现代装饰(理论),2016,(03):89.

作者:蔡婷婷

上一篇:煤矿工会财务工作报告下一篇:集团公司工作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