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与管理论文

2022-03-22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下面是小编精心推荐的《科技与管理论文(精选5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摘要:人体科技馆的维护及管理中,标本修复、脱脂、防霉、换液与有机玻璃瓶的制作修补是一项细致而重要的工作,保持恒温、通风除湿是维护室内环保的必要措施,定期对人体科技馆进行维护清理,将对标本的收藏、陈展、实验开放和资源利用,充分发挥其教学、科研与卫生宣教的功能。

第一篇:科技与管理论文

谈科技情报(信息)类事业单位改革与科技情报管理体制创新

〔摘要〕本文就我国科技情报(信息)类事业单位改革历程、现状以及科技情报(信息)机构管理体制与运行机制的创新,谈一点自己粗浅的看法。

〔关键词〕科技情报(信息);事业单位;体制创新;改革

随着经济全球化和信息化浪潮的日趋加快,科技情报(信息)机构正面临着国内外市场竞争加剧和科技进步等方面的严峻挑战,新的形势对科技情报服务创新与发展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我国传统的公益性科技信息事业迎来了前所未有的机遇和挑战,也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冲击。科技情报(信息)类机构作为全国科技情报系统的重要力量,也面临着国家和地方事业单位改革的新形势,在功能定位、运行模式、工作方式、组织架构、管理体制等方面面临新变革。只有深化科技情报信息机构改革,寻求发展的途径,增强科技创新能力和创新协作,才能实现科技信息事业可持续、快速、健康的发展。

我国共有事业单位130万个,从业人员约3 000万人。无论是从机构数还是从业人员数来看,都是仅次于企业的第二大法人组织,为推动公益事业更好更快发展,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公益服务需求,2011年3月22日,中央下达《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分类推进事业单位改革的指导意见》,提出将在5年内对全国所有事业单位改革完成分类,分类改革序幕就此拉开。 这一部署牵动了3 000多万“事业人”的命运,引起了广泛关注。在这些事业单位中,科研事业单位8 000多个,人员69万,约占事业单位人员总数的2.4%,我国的事业性科研单位长期以公益性服务为宗旨,随着市场经济迅速发展和事业单位改革的逐步深化,其服务形式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目前,信息服务已成为科技情报类事业单位的主流工作,为大批信息需求者带来了不可估量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而在目前事业单位改革中,国有信息机构面临的改革方向不外乎3种形式:即政府机构、公益性机构和企业,究竟如何改革?中国政府体系下所属的科技情报信息类科研机构的命运成了大问题。

1我国科技情报(信息)类科研机构发展现状

从新中国成立初期我国第一批科技情报机构成立至今,中国政府体系下的科技情报(信息)事业已经走了50多个春秋,积累了丰富的信息资源、信息服务经验和渠道。但与应用类科研机构相比,我国公益类科研机构存在机制陈旧、学科结构老化、人员队伍固化等问题,这严重制约了公益类科研机构创新能力的发挥。在经历了传统体制建立、改革探索、反思和重新定位四个阶段之后,我国公益性科研机构管理体制改革迈出了重要一步。经过改革,我国公益类科研机构学科和人员结构得到优化,新设了一批新兴学科,科技人才层次明显提高,结构日趋合理,科研投入不足的局面有所改观,科研基础条件也有较大改善,科技创新能力不断增强,科技产出明显增加。

21世纪初,在经历了改革探索、定位确定和深化改革3个阶段,改革为我国科技情报行业的发展带来了巨大的机遇和挑战,一方面,改革取得了一些成绩,从全国科技情报事业发展过程来看,科技情报机构呈现出多头并举、多种发展模式并存的格局,全国各省、地市级科技情报机构在多年的发展中,经过不断探索,形成了适合自身业务发展的方式,向特色化情报研究方向发展,积极发挥自身特色和区域优势,坚持走特色的发展道路。经过多年改革与发展,在我国传统的事业单位体制中注入了一定程度的市场化管理特征,如法人制度、人事制度、薪酬制度等,机构运作效率也有了较大幅度提高。虽然经过改革与发展,我国科技情报行业管理体制与运行机制已经发生了重大变化,但由于改革目标模式尚未明确、相关法律法规和监管制度的不健全以及机构内部制度创新束缚等一些因素的影响,目前仍然存在历史遗留的体制性和机制性问题,改革还不够彻底,非营利职能不够明确,现代化管理方法应用不多,在经费管理、财务、人事管理和绩效考核分配方式等体制和机制方面还需要不断进行改革和创新,建立与市场竞争环境相适应的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

2.1体制方面的变化

在中国科学技术情报研究所成立之后,国务院各部委、各省市自治区也相继成立了各自的科技情报研究部门,并逐渐发展到一些地市和县级的科技情报研究机构。据不完全统计,在科技部系统中的科技情报机构就多达700家。然而我国科技情报(信息)研究机构经过了从事业单位,到企业化,再到作为公益性科研机构保留、按照非营利机构进行统一管理的3个重要历程变革之后,我国科技情报(信息)类机构在数量上大量减少,大约是原来的1/3左右。

11图1政府体系下科技情报机构数量变化11引自《科技情报机构从事业单位向非营利组织的改革研究》11

2002年,中国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体制明确定位为公益性科研机构之后,各中央部委科技情报机构、地方科技情报机构也相继进行转制定位。大多数地方综合性科技情报机构作为公益性科研机构存在。例如:山东省各地市情报所立足于各自情报研究优势,定位于科研型公益性事业单位;江苏省南京市科技情报所在公益性科研单位改革中,经专家论证,其业务定位为公益性;2004年,浙江省科技信息研究院经省编办批准,获得财政全额拨款,成为浙江省科技厅下属的惟一一家全额拨款事业单位;杭州市科技情报研究所和绍兴市科技信息研究院也都被定位为公益性科研机构;2003年1月,河北省科学技术情报研究院改制为省属非营利性科研单位,并更名为河北省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2006年8月,河南省科学技术情报研究所施行省属社会公益性科研机构管理体制改革方案,转制为非营利性科研单位。另外,哈尔滨市科技情报所和齐齐哈尔市科技情报所也在2003-2004年施行了“公益性”定位问题。总之,在省级科技情报机构中,仅青海省科技信息研究所在2000年12月从公益性的事业单位转制为科技型企业,更名为青海省科技信息咨询服务中心;上海科技情报研究所作为全国科技情报系统改革的特例,1995年与上海图书馆合并成立“上海图书馆上海科技情报研究所”,走图情结合的路子,做到了优势互补、资源共享,隶属于宣传部,成为真正的财政全额拨款单位;还有一些地市级科技情报机构与该科技系统下的其他事业单位合并,一套机构挂几块牌子,但仍保留其原来科技情报(信息)机构的全额拨款编制,例如:厦门市情报所、无锡市情报所和淄博市情报所;总体来说,大部分省级综合性科技情报(信息)机构均作为公益性科研机构保留,并按非营利性机构统一管理。

从各地科技情报(信息)科研机构改革发展的模式来看,我国95%以上的科技情报(信息)科研机构定位为科研型(软科学)纯公益性事业单位,财政全额拨款,此种模式也是全国大部分省市级科技情报(信息)机构未来改革发展的一个大方向,也是中国政府体系下的科技情报(信息)机构共同的选择。

2.2机构管理

50年来,我国的科技情报(信息)事业虽然取得了长足的发展,科技情报研究为我国的经济建设、社会发展和科技进步做出了重要贡献,从中央到地方的各级情报机构普遍建立,情报体系已经初具规模,但是发展还不平衡,组织结构还不完善,有些科技情报机构还存在定位方向不明确、主要任务不清楚等问题,没有形成一个自上而下、脉络贯通的科技情报体系。在机构设置上,要从实际出发,讲求实效,因地制宜,各省级情报机构应根据本地特点开展特色情报服务;在经费管理体制上,国家应不断优化科技情报(信息)科研机构经费管理结构,加大经常性事业经费、文献采购经费等稳定性经费投入。因为经费分配体制直接影响经费配置效率和结构,进而影响科研产出的质量和结构,提高科研产出水平是支撑国家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证,而提高科研经费配置效率、优化分配结构则是提高科研产出水平的重要条件;在管理体制上,应采取集中与分散管理相结合的办法,在重点问题上要抓住重点,集中考虑,在业务问题上,要发挥各级情报机构的主观能动性,根据各自的实际情况处理。

2.3业务职能

在业务职能上,按照建设现代化一流科研院所的目标和要求,我国各省、市级科技情报机构进行业务发展的重新定位,着重体现出软科学研究的优势,充分利用自身网络资源和情报网络体系的优势,以省、市政府的经济发展目标,为主管部门、各主要职能部门和相关企业单位提供文献资料、情报调研、政策支持、资料检索、科技项目等各项服务内容。例如:中国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其业务定位于为国家科技部等政府相关部门提供决策支持,为科技创新主体(企业、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和科研人员)提供多方位、全面的信息化服务,成为国家科技创新体系的支撑力量,在全国科技信息系统中发挥指导和示范作用;青岛市科技情报所把为科技局服务作为服务的重点,以自身的海洋研究和地域优势为城市建设发展提供服务,为青岛市经济建设发展提出参考策略;吉林省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以科技情报资源为基础、科技信息网络为平台,主要从事以“科技决策支持”为特色的信息分析研究,从事为科技创新主体提供全方位的科技信息服务、政策研究与专业调研、科技统计、以及科技评估、科技咨询等工作,为科技管理提供技术支持和保障服务,成为全省科技信息领域的共享管理与服务中心、学术中心、人才培养中心和网络技术研究推广中心,成为省级科技创新体系的重要支撑。

2.4分配制度

在分配制度上,进一步深化分配制度改革,打破原来“大锅饭”的分配平均主义,建立与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的分配制度;在人事制度上,按任务设岗按岗进人,实行双向选择,全员聘任制,建立岗位聘任管理,加大工效挂钩分配力度,实行岗位工资、任务工资和绩效工资的结构工资制;在考核制度上,按照聘任岗位的考核标准,进行定期考核,并采取多种优惠鼓励性政策措施,充分调动职工的积极性,增强科技情报机构内部的活力。

3我国科技情报(信息)类科研机构存在的重要性与意义我国科技情报(信息)类科研机构存在的真正目的在于提升科技情报研究的创新力,重点培养科技情报人员的情报意识,完善科技情报研究与信息咨询服务,用科技情报研究的成果提高科技人员的科学研究和创新水平,增强科学和技术探索。进入21世纪后,信息业将继续保持并增强作为重要的支柱产业的地位,综合国力的竞争水平在信息产业和信息技术中表现得更为重要。信息资源和信息基础设施的建设,信息安全、信息服务手段和服务内容的提高关系到国家安全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由此来看,科技情报机构的地位将显得越来越重要。

公益性科技情报(信息)研究机构是国家科技创新体系中的关键组成部分,国家和地方法律法规、中央及国务院的相关文件明确规定了科技情报研究机构的公益定位,是增强我国科技创新能力、推动我国科技信息化事业发展的需要,明确支持省级科技情报科研机构公益性科技情报技术研究与科技信息化推广。

科技情报工作是科技发展的基础,国家科技情报系统是科技创新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我国,科技情报机构存在独特的地位,科技情报机构的功能是不可取代的。作为三大公共图书情报系统之一的科技信息系统,为领导、科研、社会提供有效的科技信息服务,在生产建设第一线的企业服务方面,长期发展以来形成自己的特色。这一地位和作用是任何科研机构和院所都无法取代的。因此,在“科教兴国”的战略中,作为为科学研究和技术开发服务的专门机构,科技信息机构的功能和作用不应该削弱,而应该得到进一步加强。

4加快我国科技情报(信息)科技机构管理体制创新

经过多年改革与发展,我国科技情报机构的服务方式不断多样化发展,服务领域不断扩展,核心竞争力也不断提高,管理体制与运行机制已经发生了重大改变,但目前仍有历史遗留的体制性和机制性问题存在,我国科技情报(信息)科研机构仍面临着国内外市场竞争加剧和科技进步的严峻挑战,只有不断改革创新,才能增强市场竞争力,才能实现可持续发展和适应政府职能转变以及社会发展的需要。因而,推动科技情报(信息)科研机构公益性运行机制的建立和健全,在人事管理、经费管理和绩效考评分配方式等体制和机制方面不断改革和创新,建立健全适应市场竞争环境的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以实现公益性信息服务的快速发展,成为构建和谐社会的必由之路。

我国科技情报(信息)类科研机构的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可以分为以下3种情况:第一,已初步建立起符合科技情报信息发展规律和适应市场经济需求的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取得了较好的成果。第二,由于外部环境等条件的限制,改革还没有完全到位,处于计划经济与市场经济之间,属过渡转型期。第三,由于干部、人事、财政等管理体制问题还基本处于计划经济时期的管理体制状态。

改革现行不适应发展需求的体制、机制是科技情报事业发展的必要途径。我国科技情报(信息)科研机构加快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创新,需要进一步明确其业务职能范围,改变原有管理模式,建立科技情报服务的创新体制,提高服务效率,推动管理体制结构改革;建立和完善法律框架,健全监督问责机制;深化现代财务管理机制、绩效评估机制建设等现代化管理方式或手段应用。

4.1与时俱进,深化改革,促进我国科技情报(信息)科研机构可持续发展不断拓展新业务范围、培育新业务增长点,业务范围向深度和广度扩展,增加自身活力,满足不同层次、不同客户的要求,使其适应现代信息化社会的快速发展,形成“开放、流动、竞争、协作”的运行机制;改革传统的科技情报(信息)服务的管理模式,使科技情报(信息)服务人员的才能得到充分的施展,不断提高服务的质量和水平。

4.2加强科技情报专业人才队伍建设,提高服务水平加强科技情报队伍的建设,加强创新型科技人才培养,创造良好的人才成长环境和条件,通过引进招聘高学历人才或专业技术人才,定期组织科技人员积极参加学术交流和国内外业务活动,提高科技人员的业务水平,培养具有素质优秀的科技信息服务的专业化人才,充分调动专业科技情报信息人才工作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提高科技情报机构的竞争力。

4.3加强基础设施和基础数据库建设,构建数字化科技情报服务的环境加大基础信息资源和信息基础设施建设投入,抓好信息化网络服务平台的建设,提高信息网络整体技术水平;搞好信息资源服务平台建设,为各地科技创新、经济发展提供强有力的信息资源保障;各地政府和部门还应在信息网络资源建设、文献资源、公共技术等方面增大经费投入,只有这样才能促进我国科技情报(信息)类机构向良性循环的新体制发展。

4.4加强各科技情报机构间的交流合作,实现资源共享,发挥情报行业的整体优势我国各级科技情报机构之间,通过交流、协同与合作,利用本地信息资源和优势,加强合作,共同建设高效率、现代化的科技信息集成服务平台,实现情报机构间资源共享,做好信息的集成服务;各地市级科技情报机构还应增强与国家、省级科技信息机构的合作,共同创建网络环境下的科技信息工作开放、合作的新模式;还应加强科技情报信息服务业的统一标准规范,与国际接轨,加强国际间科技情报机构的交流合作。

4.5积极推进科技情报机构内部运行机制改革

全面提高科技情报机构内部的管理水平和服务质量,在人事制度改革中,引入企业管理机制,按需设岗以岗定责,开展双向选择,竞争上岗,努力形成人尽其才、能上能下的用人机制;在分配制度上要遵循“效率优先、多劳多得、兼顾公平”的原则,实行工资报酬与个人贡献挂钩的分配机制,在机构内部建立工资报酬与个人贡献挂钩的分配激励政策,促进科技情报信息事业的进步。

总之,如何形成一套完整合理的科技情报机构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是改革成功的重要标志。

参考文献

[1]贺德方.我国科技情报行业发展战略与发展路径的思考[J].情报学报,2007,(8):483-487.

[2]王洪林.论科技情报信息机构性质的定位[J].云南科技管理,2003,(1):19-20.

[3]编辑部.科技情报体制改革的发展和方向[J].水利电力机械,1986,(5):1-2.

[4]郑晓林.我国科技情报体制改革的发展趋势[J].技术与市场,1989,(5):27-29.

[5]宋家升,董晓明,石志刚,等.地市级科技情报(信息)机构改革发展展望[J].现代情报,2006,(7):37-39.

[6]张建军.科技情报信息服务与创新体系建设的探索[J].山西科技,2002,(1):19-20.

[7]祝毓.科技情报机构从事业单位向非营利组织的改革研究[D].上海交通大学,2010.

(本文责任编辑:王涓)

作者:杨思思 姜丹 许风杰

第二篇:大数据与科技管理分析

摘要:大数据时代的到来,进一步提高了科技管理工作质量,分析大数据与科技管理工作相关内容,是时代发展的需要,也是现阶段发展科技管理工作效率的机遇。所以,本文结合实际,首先阐述了大数据背景下科技管理的新特点,其次对大数据背景下科技管理创新平台的构建途径进行了研究,旨在通过大数据技术,助力科技管理工作不断完善,以提高科技服务水平。

关键词:大数据;科技管理;创新平台

引言

在大数据时代,科技管理尤其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机遇与挑战,实现科技管理创新无疑是首先需要攻克的难题。只有顺应发展趋势、认清管理方向、把握管理关键点与执行策略、克服管理难点,才能更好地执行科技管理,进而促进科技管理工作的健康发展。

1大数据背景下科技管理的新特点

1.1科技实验数据增量巨大、复杂性高

传感器的种类繁多,而且在大数据时代的影响下,传感器技术得到了尤为广泛的应用。有了传感器的支持,使得一切的物质都可以成为信息的产生者。站在科学实验的角度来看,与以往的实验相比较会得到更多的数据,而且数据呈现复杂多样的特点,而且大部分数据都是属于非结构化数据,无疑增加了科研人员对于数据科研的难度系数。大数据时代中,数据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其中包括,数据的内容量增加、数据的表现形式正价、数据的价值密度有所降低,在科学实验中这些变化也成为了数据展现的新的特点,同时也为科学实验带来了很多困难。

1.2科研设备需求增加、成本提高

在以往的实验过程中,实验应用的主要方法是抽样方式,但是该方法已经不能够适应目前对于数据的实验,大数据分析是目前技术人员应用的主要方式。科学技术研究人员所追求的是数据的广泛性和最终结果的真实性。为了更好的保证实验可以具备一定的科学性,就需要大量先进技术设备支持,但是数据的非结构化转变使得原有的实验设备与当前实验不符,需要引进大量的非结构数据采集设备,对花费大量的资金,同时也导致科学实验的成本增加,如果该科研单位经费紧张,这时科研工作就很难在继续开展,科学研究面临的难题越来越多。

1.3科技管理主体多样化

科技管理最为重要的两个组成因素就是科技资源与科研人员,在大数据时代中,这两个因素也会发生很大的变化。科技资源包含的内容较多,科学研究所应用的设备、科学研究计算机应用软件等属于科技资源。因为数据越来越多,具有多样性的特点,那么实验中应用的设备和软件也会做出相应的调整,从而适应科学实验工作,所以科技资源逐渐呈现多样化的特点。数据内容越来越为丰富,涉及到的领域也越来越广泛,除了原有科学研究人员,一些其他行业的人员也主动的参与到科学研究工作中,他们也同样扮演者科研人员的角色,科学研究人员的队伍会不断地壮大。以上提到科技资源与科研人员是科技管理的重要组成因素,科技资源与科研人员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显现多样化的特征,那么科技管理工作也会随之发生改变,主体也将呈现多样化的特点。

1.4出现个性化科研需求

科研主体的多样化发展之后,必然会出现个性化科研需求。目前我国科学技术研究人员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时,需要参与整个研究过程,但是在大数据背景的影响下,研究工作的难度逐渐提高,整体的研究工作会被分化,科学研究人员加入到夹克实验中来是因为自身的兴趣爱好,他们对于实验的整体没有太多的关注,只是对整体分化中的某一一部分十分感兴趣。例如有的科学研究人员对于数据的收集与整理很感兴趣,有的科学研究人员对于科研设备的制造与应用感兴趣等。这种现象并不是不良的,相反该现象对于促进科研内容的创新很有帮助,需要给予一定的重视程度,从而保证我国科学研究工作不断有新的创新内容注入。

2大数据背景下科技管理创新平台的构建途径

2.1科技战略平台

科技战略平台,作为实现科研工作开展的核心保障之一,为科技管理创新平台的构建起到了至关重要的积极作用。在科技管理工作开展的过程中,只有确保战略的科学性、合理性,才能确保科研工作的顺利实施。在构建科技战略平台的过程中,应当充分发挥出现代化的思想和理念,确保战略的长期性,并通过在日常工作开展中的不断完善和优化,确保战略的先进性,使其适应当前社会的快速发展,并为科研工作产生积极的影响。

2.2科技政策平台

相较于科技战略平台而言,科技政策平台是衡量其战略制定方向的核心标准,同时也是战略制定的主要体现之一。在构建科技管理创新平台的过程中,科技政策可以直接对科研工作的开展范围、领域等,产生不可或缺的决定性影响,同时其也是我国科技水平稳步提升的基础保障。在科技政策平台建立时,其可能包括多种领域的相关政策,如金融政策等,这主要是由于若只在同领域内建立相关的政策,则会出现矛盾重叠的现象,而通过对多种政策的统一制定,则会起到相互约束的积极作用,以此来提高政策的实施效率。

2.3科技研发平台

科技研发平台,作为科技创新管理中的核心环节,也是创新平台构建中的首要任务。在大数据背景下,科技研发平台的设立既要满足当前科技管理的基本需求,同时也要满足社会的发展需要,并通过对计算机技术、互联网技术等的综合应用和融合,实现对科技资源的合理利用,并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实现科研成本的有效节约,最终对科技管理创新平台的构建产生积极的影响。一方面,相关人员可以构建物联网云平台,从大数据中获得丰富的信息资源,并确保资源的价值性特点,以此来实现对科研技术的顺利研发;另一方面,应当从科学管理的角度,实现对科研设备的综合管理,避免出现由于重复购买而带来的经济损失,并以此来实现科技

2.4科技转化平台

科技转化平台,主要是实现对科技与经济的综合转换。在我国进行科技管理的过程中,科技与经济之间的相互转换,一直是我国所面临的主要问题之一,这不仅阻碍了科研工作的顺利开展,同时也将影响我国经济的健康发展。因此,必须实现对科技转化平台的有效构建,才能确保科技与经济之间的有效互换和交融,并为科技管理平台的构建提供稳定的发展基础。通常而言,科技转化平台的建立,是确保科研成果价值发挥的主要途径,其可以实现与产业链的有效连接,从而进一步加强工作人员之间的相互交流,以此来加强人们对科研成果的有效推广,以科学技术来促进我国的经济发展。管理水平的稳定提高,最终为我国科研事业的发展做出巨大的贡献。

结束语:

总之,为提高对于大数据背景下科技管理工作的认识,本文基于以上分析,进行了积极讨论,为此,作为相关工作人员,要明确大数据时代下科技管理工作的复杂性,要积极迎合时代发展,提高认识,以此进一步促进我国科研事业的稳定发展。

参考文獻:

[1]孙莉娜.大数据背景下科技管理创新平台构建分析[J].现代国企研究,2016(22):35.

[2]袁野.从科技管理的角度浅谈大数据在我国的发展[J].当代经济,2016(12):9-10.

[3]李卓轩.分析大数据背景下科技管理创新平台的构建[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5(31):1.

作者:俞蕾 李微微

第三篇:人体科技馆标本维护与管理

摘要:人体科技馆的维护及管理中,标本修复、脱脂、防霉、换液与有机玻璃瓶的制作修补是一项细致而重要的工作,保持恒温、通风除湿是维护室内环保的必要措施,定期对人体科技馆进行维护清理,将对标本的收藏、陈展、实验开放和资源利用,充分发挥其教学、科研与卫生宣教的功能。

关键词:人体馆; 标本管理;

在整理院人體科技馆大体标本的过程中,发现标本的维护和人体科技馆的管理具有一定的技巧和规律。标本的保真、美观、无毒、除味、脱脂、环保、防霉等,与人体科技馆的作用及意义息息相关。目前国内有关人体科技馆的作用和建设等方面已有研究[1],但符合中国人体科技馆的标本的维护与管理方面却少见报端。经实践,笔者对人体科技馆的标本维护与管理总结相关经验,拟达到科技馆的社会效益、经济效益、环境效益的和谐统一,彰显人体科技馆的馆藏文化价值[2]。

备用材料:人体科技馆大体标本,化学试剂有甲醛溶液、75%酒精、石碳酸、二氯甲烷、苯酚和水,主要用具有50Kg化工包装塑料桶、长引流管、 有机玻璃、电钻与刀片等。

操作方法:人体科技馆大体标本进行分类并逐一编号,便于标本的定位和复位管理[3];使用有机玻璃为材料,电钻打孔,二氯甲烷作为粘合剂;修整破损标本与标本盒,使用二氯甲烷粘连;根据标本大小制作适应容积的新标本盒,达到观摩价值与经济效益双收的目的;苯酚去除陈旧标本盒封孔处的二氯甲烷,以便换防腐液和清洗;更换混合防腐固定剂时利用势能压力差,高置承装混合防腐固定剂,用长引流管引流加液,防止标本因放置过久缺少防腐液而腐败;通过保存效果对比,发现混合防腐固定剂最适浓度配比为:水:酒精:甲醛=8:1.5:0.5;混合液中加入乙醇脱脂;配置无毒高效清洁液:巴氏消毒液、洗涤剂适量兑水,以清洗污垢和霉菌;多角度改变标本盒位置,去除气泡,达到完全密封效果;人体科技馆应保持对流通风,提高室内空气质量;室内空调温度控制在20℃以下,防止防腐液因过度受热膨胀破坏标本盒;由于甲醛刺激性气味强,在室内放置石碳酸吸附减少毒性气体对呼吸道的刺激[4]。

重点总结:定期清整人体科技馆标本与标本盒,尽早发现颜色、外形、质量发生变化的标本,对已破损标本进行修复;配制出最佳保存效果的混合防腐对固定剂,对混合防腐固定剂已经泛黄、浑浊的标本,及时清洗和更换新配溶剂保存;标本盒破损致液体外泄及时修复;改善室内空气质量,以确保标本能长期保存。鉴于人体科技馆标本的维护与全方位的管理,目前尚无成熟的系统模式,且可参阅的资料十分匮乏,本文仅为我们在管理实践中总结出的几点体会,希望能对医学院校人体科技陈列馆的建设与维护管理提供一定的参考。

参考文献

[1]于频、刘正津、王云祥,解剖学技术,人民卫生出版社,1985,01:1-27.

[2] 王志勇、周立、孙爱平,人体科技馆的作用与建设,2009,10: 44-45..:

[3]戴波、王效军、马新伟,陈列室及陈列标本建设探微,2009,27:(4)132-133.

[4]宋波、和凤军、陈普,人体解剖学实验室建设和管理的探讨,2006,10,29:49.

作者:潘娟 李乙 龙伶 方栋 吴长初

第四篇:电力科技项目的建设与管理

摘要:随着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各行各业的建设过程中,都开始注重信息化建设,以此来提高工作效率,在电力行业的发展建设中,提高其信息化建设,加强电力科技项目的建设与管理也是非常必要的,本文就将对电力科技项目建设的必要性进行分析,并对其系统结构设计进行简单分析。

关键词:电力科技项目;管理;建设

运行现代化的科技手段,加强企业科技项目的建设管理,能够有效的提高企业的工作效率,使企业很好的适应市场环境的变化,近年来,科学技术在电力行业的发展过程中也取得了广泛的应用,在电力企业的发展过程中,电力科技项目的建设数量在逐年增加,但是在其管理过程中还存在着一些不足之处,因此,电力企业加强电力科技项目的建设与管理是非常必要的,本文就针对此予以简单的探讨。

一、加强电力科技项目管理系统建设的意义

在电力企业电力科技项目管理的过程中,建立起电力科技项目管理系统,能够实现各种科技项目资料的统一管理,使科技项目管理过程中的差错率得到有效的降低,在科技项目管理系统的管理工作中,会应用一系列的先进信息化管理技术,是企业的信息化管理水平得到有效的提高,这种统一的、规范化的管理模式,能够有效的促进企业内部的科技信息资源的共享,对于企业的电力科技项目的研发有积极的推动作用。

企业中的员工在日常的电力科技项目的管理过程中,会学习到一些先进的科技项目的开发及管理经验,以便于其自身在进行电力科技项目的研发时,更具有创新意识。另一方面,该系统能够有效的实现电力科技项目从项目申报、项目过程管理、项目鉴定验收、项目后期评估、项目知识产权认定等全过程的管理,这种标准化的管理流程使得电力科技项目的管理效率大大提高,能够有效的保证电力科技项目数据的完整性,对于企业电力科技项目管理模式的优化有着积极的促进作用。

在电力科技项目管理系统中,会提供完整的财务资金使用统计表、项目进度统计、资金分布图等数据,这些数据会帮助企业进行相关的决策,并且能够为企业的知识产权的保护提供有力的依据。

二、电力科技项目管理系统的结构设计

1、电力科技项目管理系统的建设原则

在电力科技项目管理系统的建设过程中,要遵循安全性、可靠性、可扩展性原则。在进行管理系统的设计时,尤其有做好安全性能的建设,制定出合理的权限管理方式,从多角度做好用户的身份信息认证,数据在网络中进行传输时,一定要做好数据的加密工作。其次,系统在工作的过程中,一定要具有良好的可靠性,保证其各项功能能够正常使用。最后,在系统的设计过程中,还要注意系统的可扩展性,建议系统的总线设计,采用拔插式结构,同时还要考虑到系统中的组件优化、新功能扩展、系统升级、系统维护等方面的问题。

2、电力科技项目管理系统的硬件结构

在系统的开发过程中,是采用VisualStudio.net开发工具来完成系统的开发,在系统的整个硬件结构中,对系统的性能有重大影响的就是系统的服务器性能,因此,在系统建设过程中,应该尽量选用性能良好的中心服务器,如单处理器的PC服务器,以此来实现Web服务及数据库服务的功能,系统建设的过程中,需要用到计算机,但是在目前的企业办公中,都已经实现了计算机办公,因此,在本次系统建设的过程中,不需要另外的购置计算机。

3、电力科技项目管理系统的网络环境

本系统的主要运行模式是采用B/S的网络结构,主要采用的传输协议是TCP/IP传输协议,因此,在网络运行环境的选择时,很多采用TCP/IP传输协议的网络环境都可以采用,如ATM、千兆以太网、快速以太网等,企业在进行系统网络环境的组建时,要保证网络的安全性,建议在相应的网络接口安装高性能的防火墙,企业内部的广域网就可以作为系统的网络通信方式。

4、电力科技项目管理系统的数据库平台

本次系统设计中选用的数据库平台是SQL Server2000,选择该数据库平台主要是因为,该数据库平台的功能十分完备,具有扩展特性、标准的SQL、支持开发引擎等多种功能,可靠性及伸缩性很强,能够实现商务应用程序的快速部署,其另外一个强大的功能就是能够实现因特网系统的迅速开发,能够进行XML格式文件的快速搜索、存储及输出,对于异构系统的互操作性的构建非常有利,正因为该数据库平台具有以上的功能特点,使得其在互联网企业的系统开发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这些诸多的优点,对于本次管理系统的设计也是十分有利的。

5、电力科技项目管理系统的操作系统

由于本次系统的开发是基于.NET的平台进行开发,因此其可以在WindowsNT200/2003等各种Windows操作系统中进行安装、应用。

6、电力科技项目管理系统的软件平台

本次研究中的电力科技项目管理系统的软件平台可以在架构上对其进行分类,主要可以划分为三层,即数据层、逻辑层、显示层,各层的主要功能也是各不相同的,数据层的主要功能是为整个系统提供其运行所需的数据,这时整个管理系统的基础,逻辑层的主要功能是对业务层的各种需求进行有效的处理,这时整个管理系统的核心部分,显示层的主要功能是提供各种有效的人机接口,它的功能主要是面向用户的需求。

结束语

电力企业在发展的过程中,越来越重视相关科技项目的研发工作,而随着科技项目数量的增加,对其进行有效的管理是非常必要的,本文就对一种电力科技项目管理系统进行了简单分析,该系统的提出及应用,能够有效的提高电力科技项目的管理效率,通过实际的应用发现,该科技项目管理系统的应用对于科技项目管理水平的提高是有积极的作用的,但是要使其在实际的管理工作中得到更加广泛的应用,还需要进行进一步的深入研究。

参考文献

[1]叶露,刘仲昱.浅析电力科技项目的建设与管理[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0(12).

[2]朱亚华.电力科技项目查新服务平台建设与应用[J].中国电力,2007(10).

作者:董帅

第五篇:高校科技经费使用与管理研究探讨

[摘 要] 科技经费的投入对高校在学科建设、人才培养、平台建设、成果产出等方面发挥了极大的促进作用,为高校建设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随着科技经费的投入力度不断加大,如何规范使用管理好科技经费、引导科技人员科学合理地开支科技经费、规范经费责任单位、建立有效的管理制度,是当前高校科技经费使用与管理的首要问题。本文以南方医科大学在科技经费审计中查找出的问题为出发点,分析了科技经费使用与管理中的相关问题,为进一步改进科技经费管理提出了相关意见。

[关键词] 高校;科技经费;规范管理

doi : 10 . 3969 / j . issn . 1673 - 0194 . 2017. 13. 106

[

0 引 言

随着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深入实施,国家和省市逐步加大科技经费投入力度,不断优化科技创新环境建设。如何引导广大科技人员科学合理地开支科技经费、规范经费责任单位建立有效的管理制度,是当前高校科技经费使用与管理的首要问题。

1 科技经费管理面临的新形势

党的十八大以来,国家出台了《关于深化体制机制改革加快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若干意见》《关于改进加强中央财政科技项目和资金管理的若干意见》和《关于进一步完善中央财政科技项目资金管理等政策的若干意见》等文件,有力激发了创新创造活力,促进了科技事业发展,特别是在科技经费使用与管理方面,强调要进一步简政放权、放管结合、优化服务、强化落实,改革和创新科技经费使用和管理方式,更好地激发广大科技人员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作为科技经费的使用单位,我们要积极贯彻落实好国家政策,以调动科技人员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为出发点和落脚点,完善管理政策,优化管理流程,改进管理方式,强化激励機制。

作为一所国家重点医科大学,学校正在积极融入创新发展的建设行列,学校承担的科技项目和科技经费总量显著提升。“十五”期间,科技项目1 112项、经费2.05亿元,“十一五”期间,科技项目1 626项、经费4.42亿元,“十二五”期间,科技项目2 583项、经费10.87亿元;科技项目和科技经费规模不断扩大,需要高校在经费使用和管理方面制定更加科学有效的管理制度,进一步优化服务功能,促进形成充满活力的科技管理和运行机制,引导科技人员在按照科技活动规律和财政预算管理要求的情况下,科学合理地使用科技经费。

2 科技经费管理现有的措施

在科技创新环境建设方面,学校努力营造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良好氛围,充分调动教职工从事科技创新的积极性。

2.1 建立科技经费管理机制

学校实行“统一领导、分级管理、责任到人”的科技经费管理体制,科技经费管理实行学校、学院、项目组三级管理。科技、财务、资产、监察、审计、人事等职能部门明确各自在科技经费使用、管理与监督方面的职责和权限,建立科技经费协同管理监督机制,制定科技经费管理细则。

2.2 完善科技经费管理制度

根据国家、省市关于加强科技经费管理的新规定和相关要求,为进一步加强和规范学校科技经费的管理,提高科技经费的使用效益,学校修订了《南方医科大学科技经费管理办法》,并将国家、省市的相关科技经费管理办法印发各单位和科研人员。

2.3 加强内部审计监督

针对承担的重大、重点项目经费使用情况,积极联系具有审计资质的专业会计师事务所来校进行中期财务检查,指导科技经费使用,及时发现问题并尽早解决,防范违反财务纪律行为发生。积极配合科技部、卫生计生委、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开展的专项经费审计工作,促进科技经费规范管理。

2.4 强化科技经费管理意识

学校不断加强科技经费管理的法律法规和财务规章制度的宣传力度,通过专题讲座、网络媒体、宣传橱窗开展科技项目经费管理知识普及和政策解析,使广大科技人员自觉遵守有关管理规定,严格执行管理规章制度,确保科技经费的使用合法、合规。

3 科技经费专项审计情况

近年来,学校承担的科技项目和科技经费呈现出大幅增长,这些经费的获取在学校的学科建设、人才培养、平台建设、成果产出等方面发挥了极大的促进作用,充分发挥了科技在学校整体发展中的支撑和引领作用。为加强科技经费管理,学校在2017年初对承担的科技经费开展了一次全面、细致的检查,涉及在研项目2 208项,科技经费7.04亿元。项目分为4类,分别是国家级项目、省部级项目、其他纵向项目和横向项目,其中:国家级项目包括科技部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美国国立卫生院NIH项目,省部级项目包括教育部项目、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项目、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广东省科技计划项目,其他纵向项目包括广东省教育厅项目、广东省卫生厅项目、广东省中医药管理局项目、广州市科技和信息化局项目、区科技局项目、南方医科大学校内课题,横向项目指学校专家承接企事业单位科技协作的项目。

4 科技经费专项审计反映的问题

4.1 缺乏专业科技经费管理人员

学校承担的科技项目数量多、类别复杂、涉及经费额度大,不同类别的项目经费管理要求各不相同,但目前学校没有配备专职的科技经费管理人员,导致在科技经费管理过程中,科技管理人员对经费管理不够专业,不利于科技经费的专业化、规范化、精细化管理。

4.2 预算编制不严谨,经费支出和预算有出入

部分项目存在经费预算与经费支出不一致的情况,具体表现在测试化验加工费、实验材料费等支出超出预算。主要原因一是项目负责人技术路线制定不够细致,对可能发生的阴性实验结果考虑不够充分,导致重复实验和调整实验方案,进而造成实验成本增高;二是对耗材价格、分析测试费用、实验动物饲养费用等了解不足,致使由于价格调整造成支出超过预算经费。

4.3 科技人员对经费的规范使用不够重视

科技人员在项目研究过程中,对研究经费的合理使用不够重视。一是项目负责人对项目研究经费的管理政策和要求不够熟悉和了解,缺乏学习相关规章制度的主动性;二是项目负责人对承担项目研究经费的开支进展情况不够清楚,未能及时掌握经费使用的总体情况,不能合理安排经费开支。

4.4 经费使用数据信息更新不及时

科技经费使用数据信息不能够同步实时更新,科技人员无法及时获取科技经费的支出明细,不利于科技人员动态了解经费的开支状况。

5 科技经费管理举措

5.1 提高科技管理队伍的服务水平

科技管理队伍的建设直接关系科技事业的发展,定期开展科技管理队伍培训,强化服务意识,才能更好地指导和服务科技工作者。科技管理部门要增设专职科技经费管理人员岗位,细化科技经费管理工作职责,科技、财务、设备、资产、审计等相关职能部门的管理人员,应定期进行相互的交流、学习,不断提高科技经费管理人员的综合素质和管理能力。

5.2 加强科技经费预算管理

在科技经费预算编制过程中,财务和科技管理部门应指导项目负责人做好科技经费预算编制工作。明确科技经费支出范围,强调经费支出应严格按照预算书要求和项目进度执行预算,在制定技术路线时应设计好备选方案,同时應预先了解项目执行过程中所需的耗材和检测的价格,增强科技经费预算科学性和精细化程度。

5.3 进一步修订和完善科技经费管理制度

根据国家、省市关于加强科技经费管理的新规定和相关要求,结合学校自查存在的问题进行整改,开展规章制度清理工作,进一步修订和完善科技经费管理办法。根据科技活动及科技经费管理的需要,制订科技经费管理风险防范措施,惩防并举、注重预防,逐步出台各项专门规定,进一步明确学校科技经费管理相关部门责任,完善科技经费监督制约机制。

5.4 提高科技人员的经费管理意识

在科技人员中加强科技经费管理规章制度的宣传力度,通过专题讲座、网络媒体、宣传橱窗开展科技项目经费管理知识普及和政策解析,使科技人员从思想深处充分认识到学习科技项目经费管理规章制度的重要性,严格执行管理规章制度的迫切性,自觉遵守有关管理规定,强化合理使用经费的意识,提高经费使用效益。

5.5 搭建科技经费管理的信息化平台

建立一个连接财务、科技、审计等相关职能部门和科技人员的信息管理共享平台,实现科技项目经费相关业务的网络化管理。构建动态监督管理体系,使科技经费能够实时动态查询、统计分析和管理,各职能部门通过信息平台可及时获取科技项目信息。

5.6 加强科技经费支出明细的公开,接受公众监督

加强科技经费的监管力度,实施立项项目绩效情况公示、项目信息公开以及使用科技经费支出明细公开等制度,广泛接受公众监督,从而更有力地促进科技经费的规范使用和管理。

主要参考文献

[1]中共中央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完善中央财政科技项目资金管理等政策的若干意见(中办发〔2016〕50号)[Z].2016.

[2]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改进加强中央财政科技项目和资金管理的若干意见(国发〔2014〕11号)[Z].2014.

[3]刘双清.如何实现科技经费的高效管理[J].中国高校科技,2014(4):31-33.

[4]张艳,杨允仙,唐安,等.新形势下科技经费管理评价研究探讨[J].科技管理,2016(z1).

[5]林学延.华南师范大学科技经费精细化管理的实践与探索[J].现代经济信息,2016(11).

[6]孙风艳.关于高校科技经费管理与绩效考核问题的思考[J].中国集体经济,2017(6):109-110.

[7]陆兴凤,翟志华.基于公立高校自身的科技经费规范化管理探析[J].会计之友,2016(13):77-80.

[8]赵善庆.加强高校科技经费管理的策略[J].财会月刊,2015(2):49-52.

[9]张丽.完善高校科技经费监管机制的探讨[J].中国管理信息化,2017,20(3):11-13.

作者:曹蓓

上一篇:临床论文下一篇:零售业市场营销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