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教师消极作为师德论文

2022-04-28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摘要:教育作为国家的基石,教师的事业事关民族发展,影响着人民福祉以及国家未来。在教育领域,教师承担着非常重要的角色,随着我国教育事业的不断发展,国家也越来越得到重视教师专业的发展。其中,教师的职业情感态度对其教师生涯的专业发展是占据着很重要的地位的。高中作为基础教育中最关键的一个时期,该教育阶段的青年教师职业情感态度很大程度上影响着高中教育的质量。今天小编为大家推荐《高中教师消极作为师德论文 (精选3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高中教师消极作为师德论文 篇1:

消极作为:高中教师不容忽视的师德失范

师德失范一般是指教师职业规范范畴内的“非正常行为”,是教师群体或个体偏离或违反教师职业道德规范的行为。近年来,随着媒体对各种师德失范行为的曝光,公众对师德的关注度持续升温,师德失范行为受到了来自社会各界的谴责。由于高中教育的特殊性,高中教师的师德失范更成了关注的焦点。基于此,管理部门加大了高中师德监督与考核的力度,纷纷出台了各类考核办法,开始尝试将师德作为教师考核的首要内容。

但是,诚如论者所言:“师德考核并不能从根本上解决教师的职业道德问题,而只能在一定程度上减少教师失德行为的发生。”[1]其实,这种“在一定程度上减少”的“失德行为”,也大多是个别教师严重或极端的师德失范行为,众多“轻微”的师德失范行为并未随着考核的加强而明显减少。事实上,随着越来越多的师德评价、监测与考核制度的出台,高中教师的师德失范逐渐呈现出隐形化、弥散化和泛化的特点,潜藏于其中最突出的问题便是消极作为现象。

一、高中教师师德失范不容忽视的问题:消极作为

(一)消极作为的内涵

消极作为本是法律术语,是指行为主体负有实施某种特定法律义务,且能够实行但消极实施或不实施的行为。师德失范意义上的消极作为与此略有不同,是指负有教育教学责任的教师,在客观条件具备的前提下,主观上有意或无意地放弃追求更高的教学质量和更为高远的教育境界的行为。

(二)消极作为与职业倦怠

自纽约基础临床心理学家弗登伯格(H.J.Freudenberger)1973 年在《职业心理学》杂志上首次提出职业倦怠的概念以来,该领域研究便日益受到了人们的关注。一般来说,教师职业倦怠是指教师在长期的工作压力下,逐步形成的一种情绪耗竭、去人性化和成就感低落的现象,是难以应付职业要求而产生的疲倦困乏的身心状态。

教师的消极作为与职业倦怠不同。首先,职业倦怠是一种职业病症,指向于教师身心;消极作为是一种师德失范现象,更强调教师的行为及其造成的客观效果。其次,职业倦怠是一种客观状况,并不违反职业道德,教师本人也是受害者;消极作为是一种主观过错,有悖于师德,教师本人是责任人。最后,消极作为并不一定是职业倦怠的结果,也不一定会产生职业倦怠。事实上,有些消极作为的教师身心健康,工作起来“轻松”而“愉快”。职业倦怠也不一定会产生消极作为,有些患有职业倦怠的教师仍然能够尽职尽责,并无师德失范的行为。

二、高中教师消极作为的原因探析

(一)不良思想的渗透和冲击

在市场经济的深度发展下,一方面,人们的竞争意识和创新精神在不断增强,出现了一大批商界人士及企业家,他们纵横商海,诚实经营,成为了成功人士的典范;另一方面,也滋生了一些不良的思想,如拜金主义、功利主义、自由主义等,甚至诱发了更多的腐败现象。在这些思想的影响下,教育过程的功利行为和市场化倾向异常明显,敬业奉献精神受到了“实惠”的侵袭,加上因高考而出现的巨大教辅市场的刺激,不少教师出现了拜金主义倾向,他们是非标准含混不清,热衷于下海、跳槽、从事有偿家教和搞第二职业;他们很少再去谈论师者的仪表和责任心,逐渐丧失了师者应有的德性品格和教育力量,逐渐形成了平面和平庸的人格,影响了教育的发展。

(二)低效考核制度的“掣肘”

面对师德方面的问题,一些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采取单一、僵化的师德考核制度,重形式而轻内容,考核方法简单粗暴,如一味要求抄学习笔记、撰写心得体会、严禁教师批评学生、严禁教师和异性学生接触、规定教师开会签到多少次等,达不到这些规定则视为师德不合格。此外,一些学校无视不同学生在认知发展水平及年龄、素质等方面的差距,将师德评价的主动权完全交给学生,而学生往往从个人的感性出发,无法对教师的师德作出一个科学、合理、恰当的评价和定位,致使原本和谐的师生关系变得紧张,使一些教师出现了“迎合学生”“迁就学生”“不敢管学生”及“放松对学生的要求”的现象。另外,在高考指挥棒的影响之下,一些学校将高考成绩和师德水平简单挂钩。只要高考成绩好,师德方面则“一俊遮百丑”;只要高考成绩差,师德方面则“一票否决”,片面地助长了一些教师的功利化倾向。

总之,上述这些“集权式”的考核制度低效而琐碎:一方面,它无法真正确立师德高尚教师的地位,无法使其得到应有的尊重和尊严,相反,有时会严重挫伤他们的积极性,使其逐渐丧失了师德发展的外在动力;另一方面,一些“得过且过”的教师却借此“鱼目混珠”,做起了“老好人”,认认真真地撰体会,一心一意追形式,三心二意搞教学,假情假意地和学生“交朋友”,逐渐丧失了怀疑精神和批判思维,流于平庸。

(三)专业发展的困顿和迷茫

1.从高中教育的地位和教师专业化发展的现实需要横向考察

高中教育既是学生基础教育的高级阶段,又是学生走向高等教育的预备阶段,在整个国民教育体系中处于承上启下的地位,其既肩负着提高国民素质和培养人才的任务,又承担着为高等学校输送生源的重担,上影响整个高等教育,下影响整个基础教育。因此,高中教育是整个国民教育体系健康运转的“枢纽”,具有重要的战略地位。与小学、初中和大学教育相比,高中教育的应试特征更加明显,社会关注度更高,加上大数据时代的到来,教师面临的教育环境更加复杂,工作压力也更大,知识更新的需求更为迫切,其专业化发展的现实需求也就更强。

2.从学科教育理论的研究进程及学科设置的角度来纵向考察

上世纪七八十年代之前,在各高等师范院校的专业设置上,中学语文教育、数学教育、英语教育等学科一般是在汉语言文学、数学、英语等学术型学科的基础上,再增设一两门《中学教学法》及《教心学》等科目,尚未完全独立成专门之学;上世纪末以来,随着对学科认识的深化和理论研究的加快,中学教育类各专业逐渐从和学术型专业“混杂”的境遇中独立出来,其研究范围、研究对象也逐渐得以明晰,外在表现便是逐渐有了学科教育硕士点和博士点;进入21世纪以来,伴随着教育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化,学科发展进一步加快,理论研究逐渐朝着更为精微和广博的方向发展,在学科教育史、中外课程比较、课程改革、教材研究、课程资源开发、学科教育技术、课例研究、课堂教学研究、命题研究等领域都取得了长足的进展,新的领域不断开拓,成果不断涌现,气象渐开,专业化趋势也更加明显。学科发展的这种趋势,对高中教师的专业化发展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对他们来说,要出色地完成工作,“一本教参”和“一支粉笔”在手就游刃有余的情况已远不能适应时代的要求了。

3.从当下高中教师专业化发展的渠道来审视

我国目前还未建立统一规范的教师职后教育制度,职后教育的部分功能暂由各类型、各层次的继续教育来承担。但目前的继续教育在经济投入和时间安排上都不能满足教师的需求,教师普遍缺少继续学习和进修的机会,其专业化发展主要基于个人的自觉,也主要还是自主研修及小范围交流研讨的形式,更多的教师则由于职后教育的不足而在文化素质、专业能力和职业道德水平等方面落后于时代的要求,从而在专业发展上陷入困顿和迷茫的境地。

当然,从主观方面来说,个别教师教育观念陈旧落后,法律法规意识淡薄,自身的知识结构也很不完善,既缺乏反思意识,也懒于学习,碌碌无为,平庸肤浅,其专业化发展自然是举步维艰的。

高中教师在专业发展上的困顿和迷茫,导致很多教师既没有精力更没有能力去追求更高质量的教学效果,和更为高远的教育境界。他们只是将工作视为谋生的手段,在工作上要么被动应付,陷入艰难度日的境地,要么主动逃避,以便更好地经营自己的“小天地”,最终沦为学生“最熟悉的陌生人”,其最高“境界”便是追求“合格”以便逃避责罚,“全身而退”。这种隐性的师德失范行为,已成为高中师德建设亟须破解的难题之一。

三、高中教师消极作为的对策

要破解高中教师消极作为的难题,我们首先要对“师德”这个概念有一个更为清晰的认识。

在传统上,一般认为师德“是教师在其职业生活中,调节和处理与他人、与社会、与集体、与职业工作关系所应遵守的基本行为规范或行为准则,以及在这基础上所表现出来的观念意识和行为品质”[2],是“教师在从事教育劳动过程中,思想和行为应该遵循的道德规范和准则”[3]。这种定义将师德描述为教师“行为上应遵守的规范”和“思想上应达到的水准”两方面,有一定的合理之处,但重视区别而忽视了二者的联系,也给师德建设带来了一定的负面影响。如不少教育部门一方面出台详细的“教师行为规范”或“考核细则”,似乎一出台“规范性行为样本”就能有效应对师德失范行为;另一方面,则专门举办各种类型和层次的全员师德培训活动:听报告、听讲座、搞演讲、撰心得……耗时耗力,收效甚微。实际上,教师群体是复杂的,教师个体是有差异的,教师行为是动态生成的,其具体行为无法做到都一一规定下来;师德水平的提高在很大程度上是教师个体的自觉追求,是一种内心的“默化”而非外在的“教化”,“任何道德规范,只有内化为每个人的内心信念、转化为每个人的实际行为,并默化为持久的习惯,才具有道德力量。每个教师只有实现了道德规范的内化、转化和默化,才能够成为合乎教师职业伦理的教师”[4]。过多的道德灌输引起的是教师的逆反心理,其结果只能与师德建设的初衷背道而驰。

事实证明,师德高尚的教师往往具有精湛的教育教学技艺,水平精湛、业务一流的教师往往具有较高的师德修养;教育教学水平低下的教师往往带有师德缺陷,而师德修养较低的教师也不大可能搞好教育工作。在现实中,师德高尚但在工作上一塌糊涂,或者教育成绩卓著但师德低下的教师都是不可想象的。因此,师德建设的原点和归宿都且只能指向于教师的日常教育教学行为,离开了教师个体具体而复杂的教育教学行为,孤立和抽象地谈论师德是没有意义的。所以,“师德建设不是独立于教育教学活动之外的一项工作,而应与日常的课堂教学、课外辅导、班级建设、学生工作、家庭访问与接待等活动有机融合在一起,在成就学生发展的过程中,教师也实现了自身境界的提升,这种师生共同的发展,方能彰显生命的本质要义”[5]。因此,“伴随着教师专业化进程的加快,加强师德建设,并使其从一般意义上的‘职业道德’向‘专业道德’转换,是当前我国教师教育与教师伦理等领域必须直面的理论与现实问题”[6]。

综上所述,从构建“专业道德”的角度来思考,把师德建设和教师专业发展紧密捆绑起来,将其渗透于教师日常教育教学行为的方方面面,不失为破解高中教师消极作为难题的有效策略。

(一)唤醒与激活:校本教研的定向整合

校本教研作为教师专业化发展的重要手段,具有多方面的内容,如深度阅读、理论研讨、课例研究、命题研究、课程资源开发等。从高中教师消极作为的应对策略角度考量,整合和开展具有明确指向意义的“定向”校本教研,可以收到“一石二鸟”之效。一是开展深度阅读。深度阅读起着“培根”的作用,是教师专业化发展的起点,也是师德建设的重要形式。经典的教育教学著作,即使是学科教学专著,也总会涉及师德素养方面的内容。阅读这些著作,可以拓宽教师的理论视野,提升其思想境界,帮助教师树立正确的师生观和教育观。二是开展课例研究。教师的“阵地”主要在课堂,课堂教学不仅仅展示了教师在教学设计、设问提问、教学媒介选择等方面的技术和机智,更展现了一个教师的教育思想、教学理念、学生观念等思想问题,其中有丰富的师德教育资源。因此,深入地开展课例研究,可以使教师真切地感受到隐藏在课堂表象背后的教者教育观念,从而唤醒自我反思的能力。三是开展“学科讲堂”活动。请骨干教师或班主任定期举办学术讲座,以推广其学术成果,传播其教育思想。这一方面起到教育教学培训的作用,另一方面由于话语权的下放,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树立骨干教师的地位。还可以创造条件和机会,让一线教师在教研活动、班主任例会、升旗集会等时间,适当发表学科教学及班级管理方面的感悟、心得、困惑、反思及见解,营造出浓郁的教育教学研究和研讨的氛围,激活和唤醒教师的创造力和进取精神,激励他们追求更为高远的教育境界。

(二)熏陶与浸染:校园文化的多维构建

校园文化是学校发展的灵魂,其不仅在培养学生方面具有深远的意义,也在熏陶和浸染教师良好的师德方面有不可估量的价值。因此,多维度构建网状和立体化的校园文化传播渠道,最大限度地发挥其对师德的正面影响,是破解消极作为现象的重要策略。一是在舆论上占领道德高地,树立正面典型,以引领正确的师德潮流。如可从学校、学生、同事、家长的视角出发,利用校园网、广播站、校报校刊、宣传栏、展示牌等媒介,开辟“名师介绍”“名师访谈”“课例研究”“解题指津”等栏目,激励广大教师踊跃撰文,献计献策。这一方面可以培育良好的阅读研究的文化氛围,促使教师以读促写、以写促思,提高专业化水平;另一方面可以推荐一批师德模范,介绍其事迹,传播其思想,颂扬其精神,在潜移默化中培植教师的良好师德。二是重视艺术教育,充分发挥其净化心灵、陶冶情操的作用。可以多举办一些音乐、舞蹈、书画、摄影、戏剧等方面的艺术活动,让教师参与其中,涤荡掉鄙俗之气,熏陶和浸染出高雅而从容的精神风貌。

(三)诉说与倾听:交流平台的有效搭建

众所周知,教师不是一个个封闭的个体,而是一群有困惑、诉求和理想的鲜活生命。从这个意义上来说,教师间的诉说和交流可以起到宣泄负面情绪、释放心理压力、碰撞思维火花、弘扬高尚情操的作用。在这种交流的过程中,学校领导若能参与其中,则不仅体现了一种话语权下放所带来的人文关怀,更可以彰显出主动了解教师个人专业发展和师德状况的管理智慧。如可以定期举办“青年教师沙龙”“意见征集会”“学校工作座谈会”“迎新茶话会”“退休教师座谈会”等活动,建立教师间沟通与交流的长效机制,搭建起稳定而高效的交流平台,在诉说与倾听的过程中破解高中教师消极作为的难题。

参考文献:

[1] 周兴国.作为制度设计的师德考核:困境与反思[J].中国教育学刊,2011(01):29-32.

[2] 教育部师范教育司.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修养[M].长春: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3.

[3] 班华.中学教育学[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2:366.

[4] 杨小微.当代教师要有坚定的学生立场[J].教育发展研究,2008(Z04):6.

[5] 李飞.中小学师德认识的误区及其反思[J].思想理论教育,2009(24):4-8.

[6] 檀传宝,等.中学师德建设调查十大发现[J].中国德育,2010(04):5-10.

作者:张小虎

高中教师消极作为师德论文 篇2:

高中青年教师职业情感的影响因素及其培育对策

摘要:教育作为国家的基石,教师的事业事关民族发展,影响着人民福祉以及国家未来。在教育领域,教师承担着非常重要的角色,随着我国教育事业的不断发展,国家也越来越得到重视教师专业的发展。其中,教师的职业情感态度对其教师生涯的专业发展是占据着很重要的地位的。高中作为基础教育中最关键的一个时期,该教育阶段的青年教师职业情感态度很大程度上影响着高中教育的质量。本文将主要论述影响高中青年教师职业情感的主客观因素,并从社会层面、学校层面以及个人等方面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以提升高中青年教师职业情感水平,促进基础教育质量的提升。

关键词:青年教师;职业情感;影响因素;培育对策

一、教师职业情感的含义

每个不同的职业有自己相应的情感投入,教师在其教学实践活动中投入的情感态度可以看作是教师职业情感。然而教师又与其他大多数的职业性质不一样,因为教师主要从事的是教书育人活动,教师群体面对的多是活生生的有思想、有感性以及理性的人,其任务是将这些人培育成智德体美劳等全面综合发展的人。因此,教师职业也就有了自己的特殊性。教师职业的特殊性因此也决定了它比其他大部分的职业更需要情感的投入。

教师职业情感主要依附于教师职业中,是教师在教育教学实践活动中具体体现出的情感,它呈现于学生面前呈现于教育职场中,呈现于一切与教育教学有关的情景中,是教师应具备的素质、能力,更是一种重要的教育资源和教学手段。苏霍姆林斯基曾提道:“一个好教师意味着什么?首先意味着热爱孩子,感到跟孩子交往是一种乐趣。”这其中提到的爱和乐趣,就是在指教师,能够在自己从事自身职业中寻找到快乐和幸福。只有这样,才能够真正地热爱自己的职业,以教育工作为自身终身事业。

二、高中青年教师职业情感的影响因素

(一)外在因素

1.学校管理方式

高中学校管理方式和管理制度,会直接影响到青年教师的工作状态。学校要为青年教师创造成长平台,让他们能够发挥自己的优势和长处。有利于促进青年教师情感成长的管理方式有很多,例如刚入职的青年教师有完整的在职培训计划,有完整的职业晋升渠道,老教师对青年教师的一对一带队指导以及经验交流分享会、答疑会。学校的管理制度是否民主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教师的职业成长,民主的管理制度,能够营造良好的校园氛围,调动教师工作的积极性。

2.学生生源

学生生源质量决定着教师的职业成就感高低,而高成就感有利于形成积极的职业情感。一般而言,中考成绩能进入公立学校的学生,大多数对待学业持认真态度,学习基础也相对来说较好。而私立学校的高中学生,除了发达城市地区的部分私立学校外,一般县城的私立学校学生学习基础相对薄弱。进入高中时期的学生学习基础的好坏将直接影响教师的教学方式和教学手段,进而影响教学效果,最终影响教师的职业情感。尤其是生源较差的私立高中学生对待学业持较为消极抵抗的态度,毋庸置疑,面对这样一群学生,学生的颓然的消极学习表现让教师感到无比挫败,教师的教学进展非常困难和缓慢,他们需要花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去处理学生的问题,他们的备课以及教学时间就会相应的缩短,有时候一节课就要花费十几分钟进行纪律教育。这对于刚毕业的青年教师而言,他们的职业情感从热情积极到陷入挫败和自我怀疑,甚至会对自己是否胜任该职业产生了动摇之心和退缩之感。可见,学生生源质量在一定程度上影響着高中青年教师职业情感。

3.教师工作的复杂性

教师工作的复杂性影响着教师情感的波动变化。教师工作复杂性主要体现在教师任务多样化以及影响学生发展的因素复杂繁多。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学生收到来自社会各方的因素影响也越来越多。教师如何协调各方面的关系,引导学生积极、健康地成长,是当代教师面临的一项复杂的任务。高中阶段又是青少年发展的关键时期,学生的三观逐渐确立,个性也不尽相同,每个学生都有着自己的想法和独特的行事风格。当教师面临着复杂的教学问题和难以解决的学生管理问题,以及家长沟通困难的问题等等,这些将给刚毕业进入中学工作的青年教师带来了极大的挑战性。另一方面,青年教师与高中生年龄上相差不大,沟通交流方面也较为容易,因此教师和学生往往能够相处得较为是融洽,容易形成较为平等民主欢乐的学习氛围,这便又将给青年教师带来一定的职业情感体验,主要为愉悦感和满足感。

4.教育体制改革的压力

现如今国家对教育改革的逐渐推进和深入,许多新的教育模式也纷纷开始露面,意味着教师需要不断地调整和探索合适的教学方法以适应这些新的变化。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推行,高中教师面临的压力有很多,例如如何做改变根深蒂固在大多数教师脑海中传统的学习观,学生观以及知识观和教师观等等教育观念,如何适应新课程对教师的知识要求,如何满足新课程对教师的技能要求,如何使新课程改革面对新高考。因此,在新课程改革下,作为青年教师必须要善于利用网络信息资源,收集信息,学习更多的新知识新理念,做到与时俱进,更新教育理念,通过不断的学习以充实自己,从而完善自己的知识结构,同时也要在各种活动中不断磨炼自己的教学技能和水平。在适应一种教学模式之后,去尝试另一种不熟悉的教学模式,这其中过程需要耗费极大的时间和精力。同时,也需要教师有坚定的决心和动力去主动做出改变,面对问题和困难时要有坚持不懈的教育信念。毕竟,转变新的教学管理和适应新的教学模式,这个过程必定不会是简单的一步到位的。对于一名教育工作者而言,这是需要在不断的尝试中磨炼和成长的过程。而这些对于刚入职的高中青年教师来说,更具有挑战性,因为他们接受的教育就是在传统教育模式下进行的,从而各种传统的教学思想在他们认知中占有一席之地,而当下面临着各种新的教育改革,在一定程度上增加青年教师的心理压力和负担。

(二)内在因素

1.角色转换,适应困难

高中新入职教师刚从大学生的身份转变为教师身份,步入教师工作岗位意味着高中新入职教师已经是一个真正的社会角色。这样巨大的身份转变,需要刚入职的青年教师做好一定的心理建设,做好面对未来职场中遇到的各种各样的困难。其中,他们的工作面临的对象就是未成年或者是刚刚成年的高中生。而高中生性格各异,思想独特,加之在当今的信息网络时代,高中学生能接触到各种各样的信息,有着各种千奇百怪的想法和问题,这也意味着高中青年教师不能故步自封,要跟上时代发展的步伐,需要不断通过各种途径手段去学习新的知识提高充实自己。高中学生正处于叛逆期,当高中学生问题突发时,青年教师会感到迷茫无助,如果教师得角色还未适应过来,他们难以将自己的教师角色扮演好,在处理问题的过程难以合理处理棘手的问题,从而产生自己难以胜任教育职业的挫败感以及陷入自我怀疑中。

2.职业胜任感

教师职业胜任感的高低在很大程度上影响教师的职业情感。相较于教龄有十几年的老教师而言,高中青年教师工作时间短,他们的教学生涯只是刚刚开始。部分高中学校对于刚入职不久的青年教师会给予更多的机会去展示和提高自己,例如赛课,听课,评课等等。而在青年教师参加赛课时要对课程内容进行精心设计,认真琢磨教案,课堂的每个活动和环节都要进行预设,随后经过不断的磨课和练习,最终才能完成一次赛课。在高中青年教师参加各项活动的准备期间,他们逐渐意识到教学工作并不只是一个简单的传授知识的过程,进而能够深刻理解到教学是一门艺术。这致使高中青年教师业务提升慢,专业发展相对于老教师而言较为滞后,与他们当初职业理想相差甚远,产生严重的挫败感。对于缺乏教学经验的青年教师而言,要做一个优秀的教师需要付出很多的努力,同时要坚定自己的意志,在不断的学习中努力提高自己的职业胜任感和成就感。

3.职业认同感和信念感

态度决定高度。青年教师是否相信教育的力量,坚信“学生是发展中的人”,将爱和热情灌注到每一个学生,这将影响着他们在以后的职业生涯中的工作态度和情感。對教育工作具有强烈信念感的教师,会努力钻研教材,认真备课磨课上课,认真对每个学生的学情进行分析,因材施教,上好每一堂课。崇高的职业理想和教育情怀会促使青年教师认真对待自己的教书育人的工作,即便在刚入职的前几年缺乏相关教学经验的情况下,他们也能够稳住心态以积极乐观的态度面临的困难和问题,爱岗敬业,不断学习,最终也将会成为一名优秀的教师。

三、培育对策

(一)学校层面

1.创新管理制度,营造融合氛围

首先,学校管理上应创造积极、奋进、民主、激励的学习氛围,完善相应的教师激励措施,鼓励青年教师在工作的同时不断提升自己。例如,学校定期举行的听课、评课、赛课,举行疑难问题解决会,即高中青年教师可以针对自己在平时工作中遇到的教学问题或者管理问题,向有经验的领导老师提出,共同探讨,如此双方都有会对学生和教学有一个新的理解,从而提高教师日后的教学和管理能力。此外,学校要对青年教师的做出的成绩及时地进行表彰和奖励,例如教学成就奖,优秀班主任奖等等。完善的教师晋升制度也将激发青年教师的工作热情,激烈他们朝着成为一名优秀教师的方向努力。

2.建立完善的青年教师职业培养制度

学校完备职培训计划对于刚刚从学校毕业走向工作岗位的青年教师而言,无疑是非常重要的,这关系到青年教师能否顺利从学生角色自然过渡到教师身份中。职业培训包括职前。职中以及职后培训。通过职前培训,青年教师能够在较短的时间内熟悉教师工作的基本内容以及教学的流程,同时也为开始适应新的身份下的职业生涯做好一定的心理准备。相对于职前培训而言,在职培训的时间持续相对久一些,同时也需要学校方面给予更加充分的重视和坚持。通过在职培训,青年教师将从刚刚入门的新手老师逐渐转变为熟练教师,不管是在教态、教学方法、教学模式和管理方式等等方面均会有一个质的提高。

3.建立教科研基地

高中作为基础教育的关键一环,高中教师面临着很繁重的教学任务和压力,这更要求学校建立一个相对完善的教科研基地。教科研基地的建立让青年教师快速全身心融入高中教研的工作状态,朝着研究型教师方向努力。在高考的压力下,高中教师面临的教学任务繁重,要获得教师专业的持续发展,青年教师要学会利用自身的优势和教学环境做一定的科研,关注在教学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和细节,每日做好总结反思,写教学日志等其他方式让自己保持思考和专注。在教学工作之际,利用学校的资源优势和物质支持对教学中遇到的问题和困惑展开调查研究,做出研究成果,既能提高青年教师的教学和科研能力,同时也能让青年教师对教育工作产生成就感和胜任感。

(二)社会层面

培育高中青年教师的职业情感态度不仅要考虑到微观的因素,也要考虑到宏观层面上的支持。国家要加大对青年教师的保护力度,提高社会认可度,而教师地位的提高关键在于提高教师的经济待遇。首先,国要制定相应措施,提高青年教师的工资待遇,引导青年教师对自己所从事的工作产生信心和认同感,从而更好地全身心投入教学工作之中。如果经济待遇得不到提高,教师的社会地位也很难提高。其次,加强社会各界对教师工作的理解和配合。青年教师刚刚不如教师岗位,各方面的经验相对匮乏,在处理教学和管理问题方面不够成熟,需要社会,学校和家长的共同支持和帮助,协同合作,共同促进学生的成长和进步,从而促进教育事业的长期发展。

(三)个人方面

高中青年教师应进一步认识教师职业的荣誉感和使命感。教师职业情感影响着个人选择,个体只有喜欢、热爱教师职业,才会愿意花费时间和精力去进行自我提升而教师提升自己的方式有很多。首先,可以借助信息网络工具,在网上收集各种资料和学习资源进行学习。此外,青年教师应该保持谦虚好学的积极态度,多向有经验的教师请教,多听课,通过观摩课堂学习,并通过不断实践练习逐步提升自己。教师的专业发展除了靠外界的支持和帮助之外,更多是要靠教师自己的意志努力。作为青年教师,保持积极乐观的学习精神,通过学习更新自己的教育教学理念,提高教学技能和掌握更多教学方法,能让青年教师对自身的职业认同感和胜任感不断提升,从而维持积极的职业情感态度。尤其是在当今提倡终身学习的时代,青年教师更要坚持“活到老,学到老”的信念。

四、结语

教师职业的特殊性,意味着教师的职业情感在其教师专业的发展中占据着很重要的地位。毋庸置疑,积极乐观的职业情感能够在教师的个人专业发展中具有重要的地位。本文主要从主观和客观原因上简要分析了影响教师职业情感的因素,其中影响教师职业情感的外在因素主要从学校管理制度,学生生源以及教师工作复杂性,教育体制改革压力四个方面分析,内在因素主要从高中青年教师角色转换,适应困难,教师的胜任感和认同感三个方面进行简要分析,最后就如何培育提高青年教师的职业情感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期望能给高中青年教师本人的教学实践中对自身的职业情感调适提供一定参考意义。

参考文献:

[1]王学文.乡村振兴战略下地方师范院校人才培养模式研究——以湖州师范学院为例[J].湖州师范学院学报,2020,42(06):21-25.

[2]刘瑞鑫,焦五虎,谢雄波,邹李幺幺,朱红艳.教师职业情感培育的策略研究[A].中国管理科学研究院教育科学研究所.《教师教育能力建设研究》科研成果汇编(第七卷)[C].:中国管理科学研究院教育科学研究所,2018:248-252.

[3]蒙胤,刘杰,江兰,彭宇娟.中小学教师职业情感培育的策略研究[A].《教师教学能力发展研究》总课题组.《教师教学能力发展研究》科研成果集(第十六卷)[C].:《教师教学能力发展研究》总课题组,2018:765-768.

[4]宁金平.职前教师角色认同的培育途径[J].教育评论,2014,(05):45-47.

[5]康廷虎,黎进萍.新课改背景下高中教师面临的压力与专业发展[J].教育科学研究,2011(03):65-68.

[6]张意忠.论教师职业情感的生成与培育[J].高等教育研究,2010,31(05):56-61.

[7]李亚文.教师职前情感的培养与开发[J].中国教育学刊,2009(06):74-76.

[8]曾令格.师德建设要注重提升教师职业情感[J].中国教育学刊,2007(09):3-6.

[9]舒亚玲.谈教师职业情感培养的问题及对策[J].教育与职业,2006(26):49-51.

[10]张悦红.论教师职业情感教育——教师教育中的德育新思路[J].陕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S1):190-191.

作者:李叶敏

高中教师消极作为师德论文 篇3:

浅谈高中英语教师人格魅力对学生的影响

一、高中英语教师人格魅力的含义

美国著名诗人普拉斯曾说过:“魅力有一种能使人开颜、消怒,并且悦人和迷人的神秘品质。”而具有这样一种品质的人,一定是一个受欢迎的人;具有这种品质的教师,必然是一位受学生欢迎的教师,所谓“安其学而亲其师,乐其友而信其道”(《学记》)。

所谓教师的人格,是指教师作为教育职业活动的总体,在其职业劳动过程中形成优良的情感意志、合理的智能结构、稳定的道德意识和个体行为的倾向性,它是思想道德、行为举止、气质风度、知识能力等众多因素的综合。英语教师的人格魅力主要体现在英语专业文化素质及与之相关的教育、教学能力。因此,所谓教师的人格魅力,是教师从事教育教学的综合能力,对学生的感召力和吸引力。

作为一名高中英语教师,站在讲台上能说着一口纯正流利的英语,给学生带来一种不同于其它学科的风味,学生能不沉浸其中,享受一种文化大餐,而其乐无穷吗?教师的学问越高,人格魅力就越大,教师对学生的吸引力也越强,教师的教学效果也越好。在教育改革的背景下,我们英语教学的形式也越来越多样化,也给了教师一个展现其人格魅力的大舞台。因为教学过程包括教师向学生传授知识和学生学习的过程,其中包括师生之间思想情感等心理活动双向交流的过程,教师对学生的态度、情感、教师的性格和意志都从不同侧面影响着学生。英语教师的人格力量在提高教学效果、培养学生学英语的兴趣、调动学生学英语的积极性等方面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二.英语课堂教学中, 英语教师的人格魅力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师德的魅力

“学高为师,身正为范”“教书育人,为人师表”是对教师职业特征的高度概括。在学生心目中,教师是智慧的代表,是高尚人格的化身。他们往往把教师言行举止作为自己仿效的榜样。因此,一个好的英语教师必须具备高尚的师德,健全的人格素养,强烈的责任感,对学生友善关爱,对教育事业执着追求。

“爱”是师德最本质的内涵,是师德的灵魂。肖川先生说过:“爱心是通往学生心灵的桥梁,是打开学生心扉的钥匙”。关爱孩子,就远离了责问,点亮了心灯;关爱孩子,就远离了抱怨,多了份宽容。所以说,教师必须是多情的,即使很严肃、很严厉时也应使心中有热度。所谓“亲其师而信其道。”爱是蕴含教师对教育事业和学生的一种博大而深沉的爱,它是教师高尚情感的结晶,是热爱教育事业的具体体现,是一种巨大的教育力量。平时我能真诚待人,关爱学生,严于律己,始终让自己处于最佳的心理状态,以愉快、乐观、奋发向上的状态,去感染、影响学生,用自己的满腔热情去点燃学生的思想火花,这样我不仅从学习上还从生活上去关爱学生,从而赢得了学生的尊敬和喜爱,因此学生也很喜欢我所教的学科——英语。

教师要增强自己的人格魅力还必须要为人师表。古人云:“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因此,教师必须言行一致。言传身教,学生才能敬其师,信其道。教师只有献身党的教育事业,无私奉献,才能产生巨大的精神感召力。因此,在生活中我注重加强自身的修养,努力追求真、善、美,不断完善自己的人格。在日常的教学和工作中努力做到爱岗敬业,严谨治学,严以律己,宽以待人,表里如一,诚实正直,团结协作,谦虚谨慎。有一次,课堂中不小心写错了一个单词在黑板上,其中一个学生提醒了我,我便马上纠正并做了自我批评,解释说老师也不是神,也有犯错的时候,所以引导学生对待知识要用批判态度,以提高辨别能力,这样才能学好;同时在日常工作中我们不要去指责别人,我们要严格要求自己,尽可能地把自己的事做到尽善尽美。平时我总是以这样的态度和处事方式去影响我的学生。

2.情感的魅力

英语教育家罗素曾说过:“爱,是一缕金色的阳光,凡是教育缺乏爱的地方,无论是学生的品格还是智慧都不可能充分地或自由的发展。”用爱心去开启学生心灵的喜欢窗口是当代教师的神圣职责。美好的人生是由爱唤起,并为知识所引导,教师对学生的爱源于职业的使命感。有了这份爱,教师才不会对学生产生居高临下的厌烦,不会有“恨铁不成钢”的无奈和放弃;有了这份爱,教师才能对全体学生满怀美好而殷切的希望,把满腔的热情投入到教学中。让每个孩子的心中充满阳光,享受到教师的雨露,用自己的信任﹑关心激发他们的求知欲﹑创造欲。教学中的情感魅力是是教师素质不朽的精髓,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是提高课堂效率的关键之一。在现代社会,和谐的师生关系应该是“民主、平等”的,不仅仅需要学生尊重教师,同时教师也应该尊重学生的个性与人格尊重,使師生之间形成一个互相尊重、互相关爱的和谐关系。“把学生看作天使,教师便生活在天堂;把学生看作魔鬼,教师便生活在地狱。”“师生关系”是教学过程中最基本最重要的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是人际关系在学校中的具体体现。

当前,我们学校教育中普遍存在的教育问题是学生难教,教师难做,师生之间缺乏亲密合作的和谐关系,教学活动得不到有效的开展。教师与学生的关系是在共同的教育活动中,通过信息交流与沟通逐步建立起来的。教师的教学对象是学生,教与学是一个双边活动过程,师生只有配合默契、合作愉快,才能产生良好的教学效果。在创建和谐社会的今天,创建和谐的师生关系,营造和谐的教学氛围尤为重要。要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教师应当树立师生平等的观念,而不是“唯我独尊”。应当建立朋友式的关系,把学生当作朋友一样对待,可以互相交换意见,互相探讨问题,教学相长。首先要以真诚的态度对待学生。所谓真诚,就是教师的思想感情要表里一致,既不掩饰自己的情感,也不粉饰自己的缺点,与学生平等相处,坦诚相见,使学生感到亲切可信,并消除防御机制。人都有自尊心和自觉能动性,只有受到尊重信任,其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才能充分发挥。苏联教育学家马卡柯说:“要尽量多的要求一个人,也要尽可能多地尊重一个人。”尊重学生意味着应当把学生当作平等的人,尊重学生的自尊心,以人为本,以学生的发展为本,不歧视、不讽刺挖苦,更不训斥体罚学生。教师应该放下师道尊严的架子,真诚地与学生交朋友,平等对待学生,象呵护自己的眼睛一样呵护学生脆弱的心灵。有些时候碰到调皮捣蛋的学生确实令人气恼,但要注意处理的方式,不能一味粗暴责骂。我每遇到在课堂上开小差不认真听讲的学生,不是严厉批评,而是以眼神制止或走到其身边,轻敲其课桌表示无言警告,这比当众喝斥批评更有效多了。所以,教师对学生应当尊重信任,才能以情营情、以情促知,有利于师生情感互动,心灵沟通。

3.知识的魅力

“学高为师,身正为范”、“教书育人,为人师表”是对教师职业特征的高度概括。在学生心目中,教师是智慧的代表,是高尚人格的化身,他们往往把教师言行举止作为自己仿效的榜样。因此,一个好的英语教师必须具备高尚的师德,健全的人格素养,强烈的责任感,对学生友善关爱,对教育事业执着追求。

一般来说,现在的中学生,大多是在具有中国传统文化的家庭中长大的,他们也就不可避免的打上了中国传统文化的烙印,或多或少地形成了中国文化的价值体系。英语作为一种人文科学,在对学生的教学过程中必然会渗透西方文化,而这两种文化的差异是十分明显的。如中国传统文化注重内心感受、个人情操、讲究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等,而西方文化则注重客观世界、讲究逻辑分析、尊重人本身、追求客观真理等。如果学生不能正确对待这些文化差异,形成或闭关自守、夜郎自大;或一味崇洋媚外,丧失民族自尊等,都会对学生形成正确的文化价值观带来不良影响。而英语教师如果对这两种文化的差异胸中有数,做到为我所用,对学生引导得当,则可避害趋利,不仅能帮助学生形成开放的、现代化的文化价值观,而且大大增加了教学素材对学生的吸引力,教学效果更好。

因此,一个好的英语教师,必须能够让学生在学习英语知识的同时,荡漾在中西文化的海洋之中,尽情汲收中西文化的精华和养分,引导他们逐步形成现代化的文化价值观。站在这样的高度处理教学素材,要求教师必须具备渊博的知识,尽量“学贯中西”,才能在处理教学素材时做到举重若轻,旁征博引而不偏离主题,让学生于兴趣盎然之中既学习了英语知识又丰富了文化底蕴。

4.语言的魅力

英语教师的语言是一种专业语言,要在简明、准确、形象、生动、幽默、风趣和韵律、节奏等方面下工夫。英语教师必须坚持用英语教学,让学生用英语来想英语。同时,相应的“Body Language”要尽可能符合英美人的习惯,这种“仿真”,使学生产生新奇感,并置身于英语语言环境之中,以满足学生语言美之心理需求。英语教学的语言不仅要具有与其他学科一样的形象性与确凿性,还应追求语言的韵律感、幽默感、新鲜感,教师的语言要有感染力和感召力。通过语言的表达能激起学生的兴趣和求知欲,让学生与你产生共鸣。作为一名英语教师,必须有一口流利的英语,为自己赢来钦慕和渴求的目光。教师的语言还要宽厚、幽默,决不能带有讽刺和挖苦,要批评中有激励、鼓励中有希望,让学生感到教师永远对他们充满了希望。

5.教学的魅力

俗话说:“要给学生一滴水,教师就要有一桶水。”在高科技发展日新月异的今天,我们教师不但要拥有一桶水,更要成为一眼清泉!作为高中英语教师,不仅要有宽泛深厚的文化科学基础知识,系统精深的专业学科知识,还要有流畅地道的口语、瞬间即成的简笔绘画能力、精通几个英语国家的风土人情。这就要求教师要重视终身学习,更新观念,开阔视野。同时要注重文理渗透,文理补充,以适应时代的要求。这样在课堂教学中,才能充分展现教师的博学精深,多才多能,让你的教学象磁铁一样对学生永远都有吸引力,在课堂教学中,学生永远处于兴奋状态。

三、教师用人格魅力影响学生的方法

教师的人格魅力是无穷的,作为教师应重视自己的人格魅力的修养,懂得怎样用自己的人格魅力去影响学生,使学生从情感体验上受到良好的潜移默化的影响。我认为,作为一名高中英语教师应从以下几方面影响学生:

首先,以真挚的爱心去影响学生的情感。

“师爱”是教师必备的人格内容,是教师最基本的心理品质,是教育永恒的主题。古今中外,凡是伟大的教育家都是充满爱心的人。孔子有“君子学道则爱人”之语。孟子以 “仁爱”治天下,对学生何尝又不是呢?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他一生中最可贵的东西就是热爱儿童。全国优秀教师魏书生、曹铁云、张玉仁等,在他们的成功经验中无不谈及对学生一片真挚的爱心。当今社会是一个充满民主和人道的时代,教师只有理性地分析不同的学生的心理,以爱心为前提,充分尊重学生个体,才能赢得学生的欢迎,也只有友爱、善良、公正、尊重、信任地对待学生,教师的教育才能使学生在平和、愉悦的心态下接受,才能使学生产生良好的情感体验,达到良好的教育效果。

其次,以高尚的品质去陶冶学生的情操。

“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传道---即教会学生做人,这就需要教师“身正为范”,教师的高尚品质会对学生的情操起到熏陶的作用。“近朱者赤,近墨者黑”,教师大公无私、诚实守信、和蔼谦逊、勤奋敬业、团结协作等品质,让学生在与教师的交往接触中,受到感染和启示。“温、良、恭、俭、让”是孔子所提倡的,今天辩证地看也不失为传统美德,教师的身上若具有这些品质,对学生和谐地与人相处的影响极大。尤其是当今独生子女社会,在一个班集体中,大多数学生个性都特别突出,而这种突出的个性,多是自我意识太强、专横独断的表现,需要教师以成熟的道德品质去平和、去中和、去协调、去感染。这种影响产生的效果是任何教科书,任何道德箴言、任何惩罚和奖励制度都不可能代替的,它會让学生心中形成自己的道德价值观念和道德价值判断。

再次,以优雅的行为去潜化学生的习惯。

优雅的言谈举止是一个人气质美的表现,也可以说是内在美的外化,作为教师应在这方面努力严格要求和完善自己,“身教重于言传”。魏巍在《我的老师》中写道,学生们连老师握铅笔的姿势都急于模仿,这表现出学生的“向师性”和“模仿性”。许多学生在日常行为方面做得很差,老师天天强调,但不见效果,究其原因是有些教师自己在这些方面不检点,乱扔粉笔头,随地吐痰,写字潦草,上课两手叉腰、接打手机,言语不文明等不良习惯,对学生造成负面的消极影响。其实,教师优雅的行为之美也是其美好心灵的外化。一个着装大方优雅、言谈风趣、表情丰富、举止得体的教师往往给学生美感受,使不少学生产生“偶像感”,不自觉地接受教师的影响和教育,改变着自己不良的行为习惯。

最后,以渊博的知识去激发学生的进取心。

教师良好的道德品质和行为会促使学生“亲其师,信其道,但当教师的“道”不“精” 、不“深” 时,学生势必会产生怀疑,影响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因此,教师应努力提高自己的业务水平和人格修养,达到“学高为师,德高为范”。教师渊博的知识不仅是书本知识,还应包含能引导学生轻松愉悦地接受新知识,在学中找到学习的乐趣和学习的方法。当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遨游知识的海洋时,他们会感到浩瀚无比、缤纷绚丽,定会激起他们刻苦奋进、扬帆前行的豪情壮志。

总而言之,英语课堂教学不单纯是知识的传授,而应该是一门综合的艺术,课堂是展现当代教师风采的最好的舞台。美好的心灵,得体的仪表,可贵的敬业精神和精深的学识素养,幽默风趣的语言共同铸成英语教师的人格魅力。从事教育工作多年,也让我深刻的体会到:教育,就是教师人格魅力的延续。因此,我们要在每个学生心中撒下爱,并播下诚实、正直、善良的种子,将整个师爱均匀地撒向每一个学生,让这份爱感染他们、激励他们、教育他们、造就他们。同时,教师正是凭借这种人格魅力,利用有效的方法去吸引学生、打动学生、塑造学生,使那些幼稚无知的孩子一步步走向知识的殿堂。

作者:何来定

上一篇:基层干部个人工作计划范文2下一篇:镇年度维稳综治工作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