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实践教学医学检验论文

2022-04-27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摘要】通过对医学检验专业本科大学新生相关情况的问卷调查,考察了大学新生选择医学检验技术专业的社会和家庭因素。调查结果显示,家庭和亲朋推荐是学生选择医学检验技术专业的辅助力量;就业好和医患矛盾少是选择医学检验技术专业的主要社会因素,也是该专业学生缺乏创业动力的原因。下面是小编精心推荐的《高职实践教学医学检验论文 (精选3篇)》,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高职实践教学医学检验论文 篇1:

“项目+角色扮演”模式在高职医学检验技术实践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摘 要 本文在分析“项目+角色扮演”教学模式内涵的基础上,以实践课程“认识实习”为例,探讨教师“项目导入”结合学生“角色扮演”教学创设过程中的教学案例设计及实施,将教师的主导性教学转变为“学工结合”的学生体验式教学,以培养学生的专业素养和职业能力。

关键词 高职 医学检验技术 实践教学 项目教学 角色扮演

随着医疗资源配置及分级诊疗制度建设的日趋完善,国家出台了一系列加强基层医疗卫生人才队伍建设及提高基层医疗卫生服务能力的举措,这为城乡基层医学检验技术人才的培养提供了必备的资源和制度保障。为适应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人才队伍建设需要,高职医学检验技术专业应以就业为导向,以专业岗位能力为本位,着眼于面向城乡基层医院检验科、血站、检验检疫所、独立的第三方医学检验公司等一线岗位,培养德、智、体、美、劳等全面发展,具有良好的政治素质和道德修养,掌握医学检验技术专业的必备理论和核心技能,初步具备医学检验技术从业能力的高素质实用型专门人才。实践教学是培养学生获取专业实操能力,利用专业知识和技术解决实际问题的教学环节,是实现教学内容与职业标准对接、教学过程与工作场景对接的重要抓手,直接关系到人才培养与就业岗位的匹配和达成度。

1 “项目+角色扮演”教學模式内涵

项目教学法是由教师根据教学目标设计导入项目,并设置符合学生职业诉求的教学场景,由学生全员参与的一种教学活动。角色扮演是将项目教学更加真实化体现的有效教学手段,学生可以根据教师设置的项目教学场景自行安排实施方案,将项目分解为多个与生产场景相对应的流程,分配角色后对项目进行现场模拟。以教师“项目导入”为基础结合学生“角色扮演”的教学模式是实现工作场景课堂化的有效载体,是将教师主导性教学转化为学生自主体验式学习的有效手段。对于培养学生的职业素养、分析和解决问题能力、知识综合运用及团队协作能力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项目+角色扮演”教学的实施需要具备两个核心要素,一是教师的项目导入,教师根据学生所具备的理论知识和基本技能设置匹配工作场景的项目,体现教师的引导地位;二是学生以学习小组为单位,自主安排项目实施方案,并根据团队成员特点进行角色分工,强调学生的主体地位。

2 “项目+角色扮演”教学案例设计

“项目+角色扮演”教学过程主要由项目设计、匹配行业工作流程的教学场景设置及项目实施三部分组成。以“认识实习”课程为例,该课程是一门集专业技能强化、科研能力培养和早期熟悉临床检验工作环境等教学内容为一体的实践类课程,是我校高职医学检验技术专业的必修课程。

2.1 项目设计

“认识实习”课程在第二学期实践周开课,教学目标是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进一步强化专业实践技能,了解临床检验工作的基本流程和应具备的基本能力,早期熟悉临床检验工作环境。学生此前已完成了“分析化学”、“医用化学”、“生物化学”及“解剖学与组织胚胎学”等先修基础课程的学习。基于教学目标和学生的基本学情,设计了以“辽东学院在校大学生贫血状况调查”为主线的教学项目,项目实施过程中学生需具备的核心技术包括“指尖末梢血的采集”、 “比色分析法”及“分光光度计的使用”。其中指尖末梢血的采集是基层医疗机构门诊检验科的常规采血方法,比色分析法是临床生化检验各项指标检测的基础方法,需使用的仪器为分光光度计,学生已在先修课程中掌握了上述三项技术。

2.2 匹配项目的教学场景设置

邀请“辽东学院丹东市中心医院大学生校外实践教育基地建设项目”共建方丹东市中心医院检验科的临床检验从业人员与学校“认识实习”课程负责人共同设置教学场景,并明确角色任务。临床检验从业人员主要对教学场景设置与临床检验流程的匹配度进行指导,课程负责人主要把控教学场景设置及角色扮演的可行性、可操作性及可控性。我们以 “辽东学院在校大学生贫血状况调查” 项目为主线,根据临床检验流程设置具体教学场景及角色任务(图1)。并制定课程教学纲要、课程考核细则及认识实习手册等教学文件规范及指导整个教学环节。

2.3 “项目+角色扮演”的实施

项目实施前由课程任课教师向学生解读课程的教学目的及要求、总体教学内容安排及课程考核细则,使学生明确课程需要达到的知识目标、能力目标和素质目标。整个项目实施过程分为“检验前”、“检验中”及“检验后”三个阶段,采用“教师指导下的组长负责制”管理。要求每个项目小组需采集指尖末梢血50份,组长负责组织组内讨论,进行角色分工及任务下达,并形成项目实施方案指导实施过程。具体项目实施流程见图2。

3 “项目+角色扮演”教学效果及实践体会

“项目+角色扮演”实践教学模式改革,将学生需要学习的理论知识及核心技术融入到工作模拟情景当中,“学工结合”的教学过程更加直观和真实,学生的体验感及获得感更强。学生通过制定具体的项目实施方案,能够将枯燥的理论及抽象的技术进行自我的计划和组织,并通过角色扮演在具体任务的实施过程中发现、分析及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观察、判断及决策力。同时,以学习小组为单位的流程性工作任务,通过良好的人际沟通和团队协作,使学生的自我与团队管理能力得到锻炼。通过和行业合作,接纳临床检验从业人员与课程任课教师共同创设教学场景,使教学环节更接近临床检验流程,让学生能够早期接触临床检验工作,实现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的有效对接,创新了人才培养模式,提升了学生的专业实操能力和就业本领。

参考文献

[1] 李玮玮,江海东,廖奔兵.高职医学检验技术专业人才培养现状和创新探索[J].卫生职业教育,2016(2):8-10.

[2] 孟凡云,朱崇先,魏仲香,范海燕,曹庆景,赵岐刚.基于实践教学体系创新高职医学检验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模式[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2(26):50-53.

[3] 李志远,冯巍巍.项目教学法在“艺术实践课”中的应用研究[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5(14):94-96.

[4] 严娟.角色扮演教学法在高职高专“会计学原理”教学中的应用[J].教育与职业,2014(24):146-147.

[5] 李晓方.项目教学法在“机械制图”课程中的应用实践[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8(14):42-53.

作者:于生金 陈聪 栾淑 闫高波

高职实践教学医学检验论文 篇2:

高校医学检验技术专业新生专业选择的影响因素分析

【摘 要】通过对医学检验专业本科大学新生相关情况的问卷调查,考察了大学新生选择医学检验技术专业的社会和家庭因素。调查结果显示,家庭和亲朋推荐是学生选择医学检验技术专业的辅助力量;就业好和医患矛盾少是选择医学检验技术专业的主要社会因素,也是该专业学生缺乏创业动力的原因。医学检验技术的专业优势不仅使大学新生获得了较高的职业认同感和满意度,而且也促使大学新生就学业做进一步深造的规划。

【关键词】医学检验技术;专业选择;社会心理因素

【基金项目】本文系浙江省高等教育课堂教学改革项目“临检技能多元实验考核方式的探索和建立”(编号:kg2013187)、“岗位导向 校院协同——检验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的改革与实践”(编号:jg2015081)、“基于医教研集成案例的‘临床检验实验’课堂教学改革与实践”(编号:kg2015176)和浙江中医药大学校级教育教学改革项目“‘医教一体’提高医学检验技术专业人才实践教学质量的改革研究”(编号:12号)、浙江中医药大学滨江学院2013年度教育教学改革项目“国内外生物技术人才培养模式研究暨我校生物技术专业人才培养质量回顾”(编号:201327)的研究成果。

临床检验科室曾经被看作是医院的辅助科室,对临床各科室的诊断起“辅助”作用,与病人接触较少的检验科医生是临床医生的后台辅助人员,很难走到前台来。而目前临床检验中心已经成为各级各类医院不可或缺的一个重要部门,病人首诊离不开检验中心的报告,治疗过程需要检验中心的检测,病人出院也需要检验中心的评价。甚至评估一家医院整体水平的高低,其中一个重要的指标就是该医院的检验中心可以检测的项目、水平、技术手段。另外,随着检测技术的不断发展,检测项目的逐步增多,临床疾病的诊断对医学检验项目的依赖愈加明显。因此,检验学科及其相关部门在现代医学中的地位和作用已经越来越受到重视。在2012年普通本科教育目录中新设了“医学技术”一级学科。

我国医学检验技术教育始于20世纪80年代,到目前为止已有十余所高校招收临床检验诊断学博士,五十多所院校招收临床检验诊断学硕士,108所高等院校设置了医学检验技术本科专业,195所院校设置了高职医学检验专业。每年我国高校培养的医学检验学生达上万人;医学检验专业学生毕业后的去向也呈现多元化,大多数在各级医院的检验科、防疫站、血站、商品检验、环境保护、海关检疫等部门工作,少数进行医院管理、医检设备维修、试剂研制及营销工作。近几十年来,医学检验学生的培养和医院的需求呈现供求两旺的态势,大学医学检验专业的招生数量在逐年增加。在临床医学发达的今天,什么原因促使大学新生选择该专业?是家庭影响、社会需求还是就业率和职业认同感?本文通过对浙江中医药大学医学检验技术专业2013-2015级297名大一新生的调查,以分析高中毕业生选择医学检验专业的社会和心理因素。

一、选择医学检验技术专业的社会因素分析

1. 家庭因素

当前,求学时间长、工作压力大、少假期多值班、高风险低收入,再加上目前医患矛盾甚至医闹事件时常发生,这些都使得医生的社会地位有所下滑。据艾瑞深《2016年中国高考状元调查报告》,我国愿意选择医药行业的高考状元几乎没有。本调查的结果也显示喜欢医药行业的大学新生不足50%。然而,医学检验技术专业依然成为学生家长和亲朋好友的热推专业,近30%的学生听从了家长和亲朋的选择,由此可见,家庭因素是促使学生选择医学院校的一个重要因素(图1)。

2. 社会心理因素

医学检验是一门临床学科,但又不同于其他临床学科,对从业者的实验操作能力要求较高,直接接触病人的机会相对较少。医学检验技术专业从临床医学中剥离出来,既有专业发展的原因,也与目前医院功能划分和医学检验在临床中的作用越来越大有关。服从调剂和家长的安排对学生的影响并不大(约占8%),说明当前大学生专业选择的自主意识比较强。在影响学生选择这个专业的三大因素中,除了个人兴趣占30%左右外,就业情况好这个社会因素成为选择这个专业的首要因素,说明就业情况是大学生专业选择中占比最大的因素(图2)。比较有趣的是,不少学生也因为检验科医生的医患矛盾少而选择该专业,这从另一个侧面说明医患矛盾已经从社会层面影响到了医学学生对于医学相关专业的选择。

3. 高考前对该专业兴趣的因素

高中毕业生对于专业的选择并不是很明确,但仍有18%的学生根据家长或者亲朋的意见而选择了该专业,说明医学检验的专业优势日渐凸显。不过,大多数的学生是在对本专业有了一定的了解(约占65%)之后而选择该专业的。还有15%的学生是依据个人兴趣而选择了该专业(图3)。通过上下两个数据的对比可以发现,高中时期的专业兴趣到了大学时期是放大的,从数据上看,从15%增加到了30%,这说明大一新生就可以产生职业认同感,认为医学检验专业有其独特的社会意义和价值,并具有一定的社会支持度和职业声望。

4. 职业心理认知因素

大学新生的职业认同感越高,对日后执业的信心就越强,在专业学习中也会更努力。职业认同感通过个体对于所从事职业的目标、社会价值及其他因素的看法,与社会对该职业的评价及期望密切相关。在大一新生的心目中,认为医学检验专业符合社会需求的高达71%,说明医学检验技术的进步有目共睹,临床疾病的诊断对医学检验项目的依赖深入人心(图4)。当然,发展的社会需求在日益增长,依然有25%学生认为医学检验技术有上升的空间,需要进一步发展来减少当前状态与社会需求之间的差距,大学新生对本专业的职业认知决定了其择业动机。

5. 新生的学业及职业规划心理因素

大学新生对日后学业及职业规划在某种程度上取决于对本专业的信心。职业是一个人生命价值的最高体现,人在不同的发展阶段对职业的需求以及追求发展的方向和采取的行为方式也不同。影响大学生职业规划的因素包括职业生涯认知、职业自我意识和职业个性心理,职业生涯认识的重心是职业生涯价值观,职业生涯价值观包括对职业的社会意义、社会需求、职业声望以及个人的职业需求、职业期望、择业动机的认识。职业自我意识是个体对自身职业的评价以及对自身与职业之间的关系的认识,从而进行准确的职业目标定位,实现“我想干什么”到“我能干什么”之间的统一。调查发现,希望继续深造读研究生的医学检验专业新生高达45%,明显超出想进入医院当医生的比例(33%),说明学习医学检验专业的学生意识到,想当好一位职业的检验科医生必须进一步深造才能达到能力要求,这与目前大型综合医院以及三甲医院的人才需求密切相关。职业目标的准确定位极大地推动了学业发展。医学检验的职业个性心理决定了适应这个职业的人具有研究型、现实型和创新型的特性心理,所以想进入企业赚取更大收入的学生仅占1.1%(图5)。

6. 对选择医学检验技术专业满意度的因素

无论最初是什么原因驱使高考生选择了医学检验技术专业,入学后的大学新生对医学检验专业选择的满意度高达90%以上(图6),这在很大程度上得益于大学新生对医学检验的职业认同归属感。医学检验职业认同中的归属感,是作为大学新生对将所从事职业的肯定性评价,它克服了职业的外在性、异己感而把大学生个人的价值和意义同所从事职业的价值和意义内在地统一了起来。职业认同归属感越高,转专业或者日后跳槽的人也就越少。

7. 对大学生创业的心理因素

虽然目前国家政策和地方规定都鼓励大学生自主创业,各级政府也出台了相应的措施来引导大学生创业,然而医学检验技术专业的学生对大学生创业的积极性并不高,只有约27%的学生表示很想创业,73%的学生感觉创业离自己很远或者对创业不感兴趣,自己动手做老板的愿望微乎其微(图7)。究其原因主要有:首先,大学生在经验、能力、胆识、人脉上都有欠缺,创业成功者寥寥,相比较计算机专业的学生而言,医学检验的学生尤其缺乏创业的成功典范。其次,医学检验专业的毕业生由于就业形势良好,有冒险心理去创业的人数更少。第三,创业的社会认同度不高,对于职业归属感比较高的医学检验专业学生不愿意丢掉稳定的工作。

8. 不喜欢医学检验技术专业的社会因素

通过对少数不喜欢医学检验技术专业的学生进行调查,不喜欢的原因主要有两个:其一,35%的学生由于高考分数不够调剂到本专业,对医学检验专业的认同感不高(图8);其二,40%的学生认为本专业提升的机会太少。不感兴趣和工作收入太低也是不喜欢本专业的小部分因素。对于高考失利的学生而言,他们有职业价值更高的专业。认为提升机会少的学生,大多数认为医学检验是幕后英雄,病人治好了也只是感激临床医生而不会感谢自己;检验科的医生很难走到台前,检验科医生的社会价值没有临床医生的社会价值大,社会知名度几乎无法提升。所以,不喜欢医学检验专业的学生,对医学检验的认同感和社会价值较低,无法产生职业归属感是他们不喜欢这个专业的主要因素。

9. 再次选择大学专业的心理分析

在让大学新生再次选择专业的假设中,虽然有近55%的学生依然选择了医学检验技术专业,其中不乏有人清楚没有“再来一次”的可能性,但仍有30%的学生选择了临床医学,还有7%的学生选择了非医学专业。其中,选择临床医学的学生和调剂的学生比例相符,说明临床医学在他们心目中是社会价值和职业声望更高的专业(图9)。7%选择非医类专业的学生是转专业和未来跳槽可能性最大的人群。

二、结论

已有数据表明,医学检验的从业人员越来越多,医学院校报考医学检验专业的学生也呈现连年增长的趋势。本文考察了大学新生选择医学检验专业的社会心理因素,调查结果显示,喜欢医药行业的大学新生不足50%,但是家庭因素可能是促使学生走进医学院校的一个重要因素。就业情况好和医患矛盾少成为选择医学检验专业的主要因素,这从另一个侧面说明,医患矛盾产生的社会阴影影响了大学生对于医学相关专业的选择。大学新生对医学检验专业的选择并不盲目,大多数新生在入学前对在医院工作有一定程度的了解,对医学检验专业的职业认同感、社会价值和职业期望值均高,对日后执业的信心比较强。随着科技发展的日新月异,大学新生意识到,想当好一位职业的检验科医生必须进一步深造才能达到要求,研究型、创新型的检验能力已经成为医学检验专业的标签。此外,医学检验专业新生的创业动力不强,少部分不喜欢本专业的学生更愿意选择社会价值更高的临床医学专业和非医学专业。

参考文献:

[1] 吴晓莉,葛芳芳,王倩蕾.医学检验专业改制后人才培养模式的思考[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14,(10):23-24.

[2] 左云飞,冯旭,赵涌,等.美国高等医学检验专业本科教育特点及启示[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13,(10):125-126.

[3] 张冬莹,郑婵娇,黄翔,等.全科医生职业认同感影响因素分析及策略研究[J].中华全科医学,2014,(11):1836-1838.

[4] 刘晓君.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心理因素分析[J].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2005,(6):49-51.

(编辑:秦俊嫄)

作者:许健 任军 应航 张婷

高职实践教学医学检验论文 篇3:

基于药学开放性实践教学平台的行动导向教学模式的构建

【关键词】 药学;开放性实践教学;行动导向;教学模式

“行动导向”是20世纪德国教育改革学者凯兴斯泰纳等人提出的一种应用于职业教育的教育思想和教学理念[1]。近年来,“行动导向”教学理念被引入并推广应用于我国的职业教育[2]改革中,成效显著。开放性实践教学是目前高校倡导的一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和创新能力的教学方式之一。很多高校都建立了各类开放性的实践教学平台,譬如本科生导师制科研平台[3]、探索性实验平台、毕业论文自主设计平台、临床顶岗实习平台等。那么,在这种开放性的实践教学中树立怎样的教育理念、采用怎样的教学模式才能最大化地发挥平台作用是最值得探索的教育问题。在医药学领域,行动导向教学法多用于理论课堂教学[4~6],也曾尝试用于临床实践教学[7~8],但在药学专业的开放性实践教学方面鲜见报道。为此,笔者在药学专业开放性实践教学中构建“行动导向”教学模式,以期能为社会培养出个性化、有头脑、有技能的创新型药学人才。

1 药学开放性实践教学的现状

药学实践教学是培养和造就药学专业高素质创新人才的关键环节,也是确立以就业和社会需求为导向的药学人才培养策略的核心需求。近几年来,高校极力倡导打破传统实践模式的禁锢,比如统一化的实践时间和内容、教条化的实验操作、刻板的评价标准以及走马观花式的实习等,建立多种开放性实践教学平台,为学生提供自主实践机遇,发掘学生的实践潜力。

经调研,医学院校开设的药学专业开放性实践教学平台主要有本科生导师制科研、探索性(或设计性)实验、毕业论文设计实验、大学生创新(创业)实践、模拟药房(社会药房)见习、药厂顶岗实习等项目,其中前四项是普遍开设且成熟的实践项目,但其教学模式仍普遍存在一些问题,譬如探索性(设计性)实验多年固定同一个题目,缺乏自主创新;在导师制科研中学生只动手,未动脑;毕业论文实验缺乏自主思考和设计。开放性实践项目太多且没有兼容性,导致师资不足、学生课业压力大等诸多问题。因此,本文将基于本科生导师制科研、探索性实验、毕业论文实验及大学生创新这四个开放性实践教学平台项目构建一个新的教学模式,以展开初步探索。

2 药学开放性实践教学“行动导向”教学模式的构建

为了培养药学专业本科生综合实践能力,强调理论与实践的统一,为学生提供体验完整实践过程的学习机会,我校在药学开放性实践教学平台初步设计构建了“行动导向”教学模式。该种教学模式要求打破各实践平台的界限,实现融合教学,开放实践时间、地点、内容、思维和方法,以“行为导向”驱动,因材施教,发挥学生的个人潜能,培养自主创新技能型人才。为此,进行了一系列相关教学理念、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评价等方面的初步设计。

2.1 根植“行动导向”教学理念

高校教师的职责不仅是“传道、授业、解惑”,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创新思维与能力、发现与解决问题能力”。原有的“保姆”式教学理念已不再适用于新时代教育目标。而且当前高校教育大力倡导课外自主学习,缩减课堂教学时间,教师也应与时俱进,更新教学理念,转变角色,做一个“懒老师”,把学习的主动权交还给学生。因此,我们在药学开放性实践教学中根深植入 “行动导向”教学理念,以实践项目任务为驱动,以学生“学会学习”为目的,强化学生的专业思维和实际操作,即让学生的所有感觉器官都参与学习,即“脑、心、手”共同参与学习,让学生在实践操作中经历、体验学习的魅力,真正达到“学中做,做中学”。

2.2 融合“行动导向”教学应用模块

“行动导向”教学模式最适合于开放性实践教学,在任何一个药学开放性实践模块都可独立开展,比如本科生导师制科研、探索性(设计性)实验、毕业论文实验、临床药学见习等,如果在N个模块均开展“行动导向”教学法,学生就会有N个任务,要有N个导师指导,加重了学生的课业,学生就会对此教学模式产生反感和排斥心理,学习的效果必将大打折扣。为此,我们将综合考虑药学各学科特点、开放性实践各模块的联系、学生的学习兴趣及导师的专业方向等方面,将相关联的N个模块整合起来,制定一个综合的实践项目,可同时完成N个模块的任务。譬如本科生导师制科研-探索性实验的融合,本科生导师制科研-大学生创新课题-毕业论文实验的融合,本科生导师制-临床药学见习-毕业论文实验的融合等。这样既可以将实践教学科学化、系统化整合,又可以减轻师生双方的课业压力,导师有更多的精力引导学生实践,学生也能更专注地去完成一个完整的药学实践项目,并最终完成毕业论文。

2.3 更新 “行动导向”教学方法

“行动导向”教学模式秉持“学生主体、教师主导”原则,在教学过程中要求教师能因人、因时、因具体实践的不同而采取不同的“教法”,這势必让老师面临更严峻的挑战,需要老师具备各种教学法随机抽取使用的能力,能随机应变地选择适宜的教学方法去引导学生 “学”。在开放性实践教学中,其教学方法常因实践项目而异,一般可选择任务驱动法、引导文教学法、头脑风暴法、团队教学法、失败教学法等。其中任务驱动法和引导文教学法是“行动导向”教学中最常用的方法。譬如探索性(或设计性)实验项目,老师只需根据现有条件提出要求(或给出引导文件)、布置任务,而具体的选题、方案设计、实践操作、结果处理等则由学生围绕任务(或在结构化的引导文指引下)自主完成。在此过程中老师不必和学生一起做,只需要在几个关键阶段比如设计方案讨论、实践难题解决时给予提示、引导,尽量不加干预,最终以任务的完成结果检验和总结学习过程结束。这两种教学方式能为学生提供体验实践的情境和感悟问题的情境,使学生主动建构“探究-实践-思考-运用-解决”的学习体系。而在实践项目选题和问题讨论时,老师不必限定题目或先入为主地给出自己的见解,可采取头脑风暴法,让学生在一个融洽的、不屈于任何权威的气氛中积极思考,畅所欲言,以避免群体思维削弱了群体的批判精神和创造力,损害了决策的质量。另外,在开放性实践教学中,尽管实验方案设计合理,也会出现不可预知的意外,此时老师不可一味地指责学生,反而可以利用失败来引导学生反思实验方案和操作过程存在的问题即“失败教学法”。

2.4 设计“行动导向”新教学评价体系

传统教学模式的教学评价体系主要是评价教师的“教”,参与评价的主要是教学督导及学生,主要针对教师的教学内容、方法、媒体应用及讲解时间长短等进行评价[9],对教学效果的评价也仅仅是以考生的期考成绩为依据。而 “行动导向”教学模式倡导的是“学生主体、教师主导”,更加关注学生能力的提升变化,传统的教学评价体系却无法体现对学生能力提升的评价,已经不能满足“行动导向”教学模式的评价需求。因此,在药学开放性实践教学中,我们需要构建与“行动导向”教学模式相适应的教学评价体系。新的教学评价体系要从评价标准、评价方式和评价指标三方面确立。

2.4.1 评价标准的确立

“行动导向”驱动下的药学开放性实践教学中,学生是行动的主宰者,而教师只是学习的组织者和咨询师,教学评价的重点也应该从教师的“教”转向学生的“学”,不仅对教师的组织、设计、指导等进行评价,还要对学生整个任务实施过程的学习动机、学习兴趣、学习方法、学习能力等作出合理的评价。而评价的标准都要围绕学生自主实践能力提升而定,即相应转变成是否为学生创设了利于学习实践的环境、是否激发了学生学习实践的兴趣和主动性、是否能引导学生在实践中验证和应用理论等。

2.4.2 评价方式的优化

在传统实践教学评价体系中,一般是根据学生实践操作的熟练度、实践的成功率及实验报告的质量来评价教学的效果。行动导向教学模式因采用的是自主学习策略,在实践过程中学生按照自己的兴趣特长、学习方法、学习进度安排自己的实践任务,教师只是定期或随机引导、指导、检查实践情况,因此,评价方式多以自我评价为主,成员互评、小组互评、教师评价为辅,其评价多采用形成性评价和定量评价相结合的方法。

2.4.3 评价指标的量化

教学评价分为教师指导质量评价和学生实践质量评价两个模块,教师指导质量主要从教学态度、指导方法和专业素养三个方面进行评价,学生实践质量主要涉及自主学习能力、专业实践能力、协作能力、创新能力、沟通表达能力等。其评价多采用形成性评价和定量评价相结合的方法。形成性评价多用语言描述,比如自主学习能力强,不善于协作,缺乏创新等,但形成性评价仍具有一定模糊性,因此我们还要借助定量评价来具体量化各项评价项目以便区分学生各项能力变化大小[4]。对每个评价项目可设定N个评价内容,每个评价内容赋予一定的权重或分值,并给出相应的评价参考标准及评分等级标准(优秀、良好、中等、合格、不合格),最后根据评价总分数分别定出两个模块的评价等级。

3 “行动导向”教学模式在开放性实践教学的初步应用

“行动导向”教学模式构建后,首先在天然药物研发的实践学习中展开了初步应用。我们将从事天然药物化学、药理学方面教学与科研的5名老师组成一个团队,面向药学本科新生招收导师制学生,让部分学生早接触相关科研;接着在天然药物实验课程中设置了“天然药物化学成分预实验”和“XX药材活性成分研究” 设计性实验,提倡药学本科生自主创新搜寻特色或道地药材,借助实验教学平台完成实验;同时,在实验教学和导师制的实践磨砺下,部分学生在团队老师的指导下申请并获得了各级的大学生创新项目。我们在导师制、实验教学及学生创新项目三个模块中,以“毕业论文”为驱动,给学生足够的自主空间,灵活地采用TBL、CBL和PBL教学,激发学生对天然产物研发的兴趣,实打实战,最终完成了二十多篇科研型毕业论文。

4 结语

在我校药学开放性实践教学平台已构建了“行动导向”教学模式,从根本上扭转教学观念,整合教学内容,更新教学方法,优化教学评价,并将此教学模式在药学本科的部分实践教学中进行了初步的探索实践,譬如中药化学设计性实验与导师制科研的融合教学[10],大学生创新项目与毕业论文设计实验的整合指导等,即大一时根据兴趣爱好选择导师制科研方向,积累一定专业基础后在相关课程可自选设计性实验,也可申请各级的大学生创新课题,并以此项目驱动,团队协作自主完成毕业论文。既解决了我校多门药学课程设计性实验重复、毕业论文设计压力大等实际问题,也减轻了教师的课业压力而专注于学生实践的指导,同时也让学生完整地体验了实践教学“开放性”的魅力,挖掘了自主学习的潜力。

参 考 文 献

[1] 杨洁,王燕,吴萍.行动导向教学模式和行动教学法辨析[J].扬州职业大学学报,2017,21(3): 54-57.

[2] 易润青,林艳菲,王锦旋.行动导向教学法在中职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与解决策略——以广州市医药职业学校制药技术专业教学改革为例[J].科教导刊,2017,(17):116-117,183.

[3] 吕丽华,韦程,王俊利.基于导师制培养医学检验专业本科生科研能力的效果评价—以右江民族医学院为例[J].右江民族医学院学报,2016,38(3):341-342.

[4] 傅小達.行动导向教学法在高职药理学教学中的应用[J].卫生职业教育,2013,31(21):54-56.

[5] 王建美,陈菲,李群力.行动导向教学法在“医院药房实务”教学中的应用[J].金华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7,17(3):36-39.

[6] 刘彤.基于行动导向教学法的高职医用化学课程的教学设计[J].教育现代化,2018,5(11):270-271.

[7] 易润青.基于行动导向教学法的云端课堂—以“头孢拉定胶囊的制备”为例[J].教育与装备研究,2019,35(4):16-19.

[8] 王晓菊.行动导向教学法在高职新生儿窒息复苏教学中的应用[J].循证护理,2018,4(12):1111-1114.

[9] 张庆玲.行动导向教学模式中的教学评价[J].课程教育研究,2014(2):59.

[10] 杨彩艳,秦少艳,杨凤莲,等.中药化学实验教学与科研互动教学模式探索[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17,36(9):196-198.

(收稿日期:2019-10-10 修回日期:2019-11-27)

(编辑:王琳葵 梁明佩)

作者:杨凤莲 薛强 杨彩艳 潘勇 韦贤

上一篇:寒假少先队工作计划下一篇:信息技术工程项目管理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