证券投资分析论文

2022-03-23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今天小编给大家找来了《证券投资分析论文(精选5篇)》的文章,希望能够很好的帮助到大家,谢谢大家对小编的支持和鼓励。[摘要]目前证券分析方法的种类繁多,我们一般把它分为四类:基本分析法、证券技术分析法、投资组合分析法以及行为金融分析法。文中将单独分析几种投资分析方法,比较分析后找出其各自的优缺点,为在证券投资过程中合理的选择做出有益研究。

第一篇:证券投资分析论文

证券投资分析

一、宏观经济运行对证券市场的影响途径

宏观经济因素是影响证券市场长期走势的唯一因素,一些非经济因素虽然可以暂时改变证券市场的中期和短期走势,但改变不了其长期走势。宏观经济运行对证券市场的影响通常通过以下途径而起作用。

(一)公司经营效益

宏观经济环境是影响公司生存、发展的基础。公司的经营效益会随着宏观经济运行周期、市场环境、宏观经济政策等因素而变动。如当公司经营随宏观经济的趋好而改善,盈利水平提高,股价自然上涨。

(二)居民收入水平

居民收入水平的变化,直接影响证券市场的需求,进而影响证券市场价格的变化。例如,居民收入水平提高,不仅促进消费,改善企业经营环境,而且还会增加证券市场的需求,促进证券价格上涨。

(三)投资者对股价的预期

投资者对股价的预期,是宏观经济影响证券市场走势的重要途径。当宏观经济趋好时,投资者预期公司的效益和自身的收入水平会上升,投资的信心增加,证券市场自然人气旺盛,从而推动证券价格上扬。

(四)资金成本

当宏观经济政策发生变化,如利率、消费信贷政策、利息税等政策发生变化时,居民、单位的资金持有成本随之变化,促使资金流向改变,影响证券市场的需求,从而影响证券市场的走向。

二、宏观经济变动与证券市场波动的关系

(一)经济增长

一个国家或地区的社会经济是否能持续稳定地保持一定发展速度,是影响证券市场股票价格能否稳定上升的重要因素。国内生产总值可以反映一国的经济增长情况。当国内生产总值指标保持一定的发展速度时,表示经济运行态势良好,此时,企业的经营状况一般也较好,证券市场上的股票价格将上升,反之,股票价格会下降。但不能简单地认为GDP增长,证券市场就必将伴之以上升的走势,不同时期不同原因引起的不同类型的GDP的增长对证券市场的影响是不一样的。

(二)经济周期变动

经济周期循环会经过高涨、衰退、萧条、复苏四个阶段,其对股票市场的影响非常显著,从某种程度上说,是景气变动从根本上决定了股票价格的长期变动走势。通常,经济周期变动与股价变动的关系是:复苏阶段,股价回升;高涨阶段,股价上涨;危机阶段,股价下跌;萧条阶段,股价低迷。且股价总是伴随经济周期相应的波动,股票价格的变动通常比实际经济的繁荣或衰退领先一步,即在经济高潮后期股价已率先下跌,在经济尚未全面复苏之际,股价已先行上涨。因此,投资者应把握国民经济运行情况,认清当前经济发展处于经济周期的哪个阶段,以便对发展趋势做出准确的判断。

(三)通货变动

通货变动包括通货膨胀和通货紧缩。通常情况下,通货紧缩会抑制消费和投资的热情,造成经济衰退和经济萧条,总需求减少,物价下跌,最终导致经济恶性循环,这时,证券市场上的股价将会大幅走低。由此可见,因通货紧缩引起的经济衰退,将导致股票债券等资产价格下降,影响投资者和消费者的信心。通货膨胀对证券市场特别是个别股票有可能在同一时间产生截然相反的影响。首先,不同程度的通货膨胀对证券市场的影响是不同的,在经济可容忍范围之内的温和的通货膨胀,通常会促进经济增长,股价上升,但是通货膨胀提高了债券的必要收益率,所以债券价格将下降;而恶性通货膨胀将导致货币贬值,人们将通过购买房地产等方式对资金进行保值,从而引起股价和债券价格下跌。其次,即使是同一类型的通货膨胀对股票价格的影响也是不同的,通货膨胀实质上引起的相对价格变化将导致财富和收入的再分配,有的公司可能因此获利,而有的公司则可能损失惨重,甚至倒闭。相应地,获利公司的股价上涨,而蒙受损失的公司股票价格下跌。最后,政府必然会运用某些宏观经济政策工具遏制通货膨胀(通货紧缩)的长期存在,例如,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

三、宏观经济分析的意义

(一)有利于把握证券市场的总体变动趋势

证券市场是宏观经济的晴雨表。也就是说,证券市场的总体变动趋势,取决于宏观经济的发展趋势。正确把握宏观经济发展方向有利于把握证券市场的总体变动趋势,时刻关注宏观经济因素的变化有利于抓住证券投资的市场时机。

(二)有利于判断证券市场的投资可行性

证券市场的投资可行性是指整个证券市场是否具有投资价值。国民经济整体水平及其结构变动对其具有重要影响。国民经济的增长质量与速度反映了整个证券市场的投资价值,宏观经济分析就是正确判断整个证券市场是否具有投资可行性的关键。

(三)正确把握宏观经济政策对证券市场的影响程度与方向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是国家进行宏观经济调控的两种主要手段,这些政策不仅对经济增长速度和企业经济效益影响匪浅,而且将进一步影响证券市场的交易运行。由此可见,通过分析宏观经济政策,把握其对证券市场的影响程度与方向,是把握整个证券市场的运动趋势和各种证券投资价值的重要一环。

在证券投资领域,宏观经济分析至关重要。正确进行宏观经济分析是准确判断证券市场趋势和投资价格的前提,证券市场的总体变化趋势取决于宏观经济的发展变化,要想抓住证券投资的市场时机,作出正确的长期投资决策,就必须把握经济发展的大方向。

参考文献

[1]霍文文.证券投资[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8.

[2]何孝星.证券投资理论与实务[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4.

作者简介:刘乐(1989-),女,汉族,辽宁朝阳人,就读于吉林大学管理学院,研究方向:会计信息化;胡子平(1989-),女,汉族,江西景德镇人,就读于吉林大学管理学院,研究方向:财务会计。

(责任编辑:刘影)

作者:刘乐 胡子平

第二篇:高职《证券投资与分析》课程教学分析

摘 要:本文从高职人才培养方案和课程目标入手,对该课程的教学模式、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改革提出建议,确保学生通过学习提升职业操作能力,促进课堂教学与就业岗位需求的全面对接。

关键词:高职;证券投资与分析;教学

一、《证券投资与分析》课程教学目标分析

该课程的教学目标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从学生职业技能的角度,学生对涉及到证券公司的各项业务如证券投资与销售、证券经纪与营销、投资顾问与咨询等要熟悉其具体的内容和政策、条例的规定;在未来从业过程中,学生要具备应有的职业道德,不要触犯国家相关的法律政策。在教学过程中,要求学生对证券公司业务部门相关岗位的工作步骤与流程达到熟悉的程度,突出业务的工作重点,满足证券公司上岗所需要的一系列条件,在处理相应的证券业务中,速度更快,精度更高。第二,从学生素质方面的培养来看,要求学生在工作态度方面勤奋、真诚、专业、认真,同时要保证个人声誉良好,有利于提升专业职位的个人形象,未来工作中可以为新老客户客户提供良好服务进行有效沟通与交流,对市场能够积极进行拓展,吸引更多客户进行开户并投资。

二、《证券投资与分析》课程教学模式分析

具体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一)实现教学双元化。即学校和企业要密切结合,充分发挥学校理论传授载体和企业实践体验载体的作用。健全的校企合作机制是实施工学并行教学模式的一个重要保障,合作企业不只是要能提供实践教学场地、设施设备、学生住宿条件等,更需要与学校共同开发一整套工学结合的课程体系、课程内容、教学方法、管理办法、考核体系、安全保障等。在授课内容安排上,要实现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双纲、双教材”,理论教学大纲和实践教学大纲既要能够独立运行,自成体系,又要能彼此联系,互为补充。

(二)加大校内实训与校外实习基地建设。构建证券投资与分析工学并行教学模式,首先要有强大的实习实训基地做支撑。一方面,校内要不断完善实训室硬件和软件的建设,要配备专业的实训教师;另一方面,要与证券公司深入合作,充分发挥校外实习基地作用,要避免那些只签协议不运行,只把学生当免费劳动力不加以辅导的表面化的合作,要让学生在实习基地能真正检验自己所学理论知识,积累经验,提高分析能力。

(三)校内理论教学和企业实践教学同步运行。对于大多数高校而言,证券投资与分析课程都集中在上完理论课以后,然后在毕业前夕才让学生去企业实践锻炼。这种教学体系重视知识传授和记忆,但造成了理论与实际脱离,导致学生在理论学习时不能进行企业实践体验,在企业实践时往往又忘记了理论。而且毕业前夕学生忙于找工作,心浮气躁,实践效果很不理想。为此,要改变传统的做法,建立证券投资分析课程理论教学体系与实践教学体系并行、互动的课程体系,实现理论教学体系和实践教学体系双轨平行运行。

(四)加强考核方式与教学方法改革创新。证券投资与分析课程考核不能像其他理论课程一样,仅仅靠一份试卷来完成。考核方式应多元化,要注重过程的考核。要综合学生实习实训成绩和平时表现,综合判断学生的学习效果。我校在实际操作中,把证券职业资格证考试和模拟炒股大赛纳入考核范围,取得了良好效果,也受到了学生们的欢迎"在教学方法上,由于证券投资分析课程实践性较强,故在教学过程中应把学生置于主体地位,充分利用小组讨论教学法、角色扮演法、案例教学法、情景教学法、模拟炒股大赛等现代化教学方法,丰富教学内容,提高教学效果。

三、《证券投资与分析》课程教学内容分析

为使学生学习并掌握证券投资分析的基础知识和操作技能,我们就必须要对原来的《证券投资与分析》课程教学内容进行改革。通过对证券投资咨询职业岗位的工作任务和职业能力要求的深入分析,总结出证券投资咨询职业的八大典型工作任务:收集证券信息、宏观分析、行业分析、公司分析、技术分析、撰写投资分析报告、证券投资组合管理、证券投资咨询。

根据八大典型工作任务并结合该课程的教学目标,最终确定《证券投资与分析》课程的教学内容及课时分配,具体安排如下:(1)收集证券信息。包括查询相关财经信息、查询上市公司基本面、查询各类基金概况、分析目前相关信息对证券价格的影响,占用6课时。(2)证券投资的宏观分析。包括宏观经济变动分析、宏观经济政策分析、证券市场供求关系分析,占用6课时。(3)证券投资的行业分析。包括行业一般特性分析、行业兴衰因素分析,占用6课时。(4)公司分析。包括公司基本素质分析、公司财务状况分析,占用6课时。(5)证券投资的技术分析。包括K线分析、切线应用、技术形态分析、技术指标分析,占用16课时。(6)撰写投资分析报告。包括撰写股市评论、撰写投资策略报告、撰写公司研究分析报告,占用6课时。(7)证券投资组合管理。包括证券组合分析、构建证券投资组合、投资组合的业绩评估,占用6课时。(8)证券投资咨询。包括证券行情研讨、模拟投资咨询,占用8课时。

四、《证券投资与分析》课程教学方法分析

在《证券投资与分析》课程具体的课堂教学上,教师可选用以下几种教学方法,提升学生的学习效果,培养学生的实践操作技能。

(一)引导式教学法。要充分发挥老师的引导作用,上课讲好每一章节的内容,使学生通过对课本知识的学习,掌握基本的理论知识,以及简单的分析方法及操作方法;并且在课堂上,要引导学生思考是什么、为什么和怎么做这三个问题,激发学生去思考,并形成自己的观点,使学生都动起来,不能只是老师讲授,学生被动式的接受老师所讲授的内容;课后可以布置一些发散性思维的作业,让学生在课后自己针对问题查找资料、搜集文献,进行分析,形成自己独特的观点,以锻炼学生的分析能力、组织能力和思考能力;让学生去阐述自己的独立观点,可以使学生更具有自信。

(二)多媒体教学法与世界大学城空间教学法相结合。运用多媒体教学法,改变了传统的黑板、粉笔和口授的教学方式,可以使学生更加形象的了解一些投资的信息和图形分析,把声音、文字、图形以及视频结合起来,使得堂课内容更丰富、也更加生动。同时,学生可以利用世界大学城的空间与教师进行互动、自学、提交作业和开展其他的学习活动,可以很好的提升学习效率和学习效果。

(三)案例分析法与讨论式教学法相结合。在该种教学方法下,在老师的指导下,学生或者老师选取具有代表性的案例,把学生分成小组,针对案例进行分析和讨论,最后得出结论,结论由学生做成演示文稿去讲解小组分析的结果,讲解完毕,其他同学可针对不懂和有异议的地方进行提问,老师最后对每个小组分析的结果进行评论。该教学法,可以激发学生的思考能力和动手能力,最重要的是提高了学生的判断和决策能力。

(四)实践教学法。在老师的指导下,学生在网上建立股票模拟账户,并且能在网上查阅和每只股票相关的公司概况、财务数据、股价走势等,让学生运用已经掌握的证券投资分析的知识,进行股票的模拟操作,并针对股市每天的变化,做炒股记录,使学生能够及时买卖股票、调整投资组合。最后根据学生炒股的结果,给学生打实践成绩。实践教学能够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也可以培养学生的搜集资料、动手能力和思考能力,在模拟炒股的过程中,也需要学习一定的理论知识作为基础。因此,模拟炒股的过程是学生的学习的理论与实践结合过程,提高了学生分析、判断、决策的能力,使学生把所学转化为所用。

参考文献:

[1] 关于高职证券投资分析课程的问题与思考,张薇,成功(教育),2013.10

[2] 浅谈职业技术院校证券投资分析课程的教学改革,吕瑶,祖国:教育版,2014.01

作者:彭礼

第三篇:证券投资分析方法研究

[摘 要]目前证券分析方法的种类繁多,我们一般把它分为四类:基本分析法、证券技术分析法、投资组合分析法以及行为金融分析法。文中将单独分析几种投资分析方法,比较分析后找出其各自的优缺点,为在证券投资过程中合理的选择做出有益研究。

[关键词]证券;投资;分析

[

证券市场是一个利益与风险并存的地方,也是一个现代文明的金融竞技场所。每个投资人都是有备而来,必须掌握一定的知识基础和证券投资分析的技术、方法。只有如此,才能了解证券价格变动规律,及时地根据影响证券价格变动的因素或证券价格技术指标变化状况,确定买卖时点。

1 基本分析法

基本分析方法又叫基本面分析,是对上市公司的经营业绩、财务状况,以及影响上市公司经营的客观政治经济环境等要素进行分析,以判定证券(主要是股票)的内在投资价值,衡量其价格是否合理,提供投资者选择证券的依据。详细来讲就是证券分析师根据经济学、金融学、会计学及投资学等基本原理对决定证券价值和价格的基本要素进行分析,评估证券的投资价值,判断证券的合理价位,提出相应的投资建议的一种分析方法。

具体地讲基本分析可从两个方面分析。

(1)宏观因素分析。一般优先考虑分析是:经济周期分析、市场利率分析、经济政策分析和证券市场调控政策分析。

(2)微观因素分析。微观因素分析就是对上市公司本身进行分析,它构成了基本分析的核心。它包括以下三个方面:①公司所属行业性质的分析。②公司素质分析。③财务分析。基本分析方法的优点主要是能够比较全面地把握证券价格的基本走势,适用于波动周期比较长的证券价格预测;缺点是对短线投资者的指导作用比较弱,预测的精度比较低。这些基本走势若能够预测出来,便不能够被轻易左右,没有人可以有实力改变世界商品市场的走势,可见基本分析方法适合于长线投资。

2 证券技术分析法

证券技术分析方法是以证券市场过去和现在的市场行为为分析对象,运用图表、形态、逻辑和数学的方法,探索证券市场已有的一些典型变化规律,并据此预测证券市场的未来变化趋势的技术方法。这种分析方法的基本假定是“历史会重演”。它以证券市场已有的价、量为基础,运用图示分析法,如K线类、切线类、波浪类;指标分析法,如趋向指标(DMI)、能量潮(OBV)及乖离率(BIAS)等;量价关系分析法,如古典量价关系理论、葛兰碧量价关系理论等。

证券技术分析者特别是新手如果按以下思路或步骤来运用证券技术分析,一般而言能够取得较好的收益,证券技术分析能呈现出较高的有效性。

第一,趋势线的考虑。证券技术分析被认为是一种顺势而为的艺术,证券市场上的投资者在进行图表分析时首先应当考虑趋势线,正如Ed.Seykota所说,“除非趋势在最后转变了方向,否则它始终是你的朋友”,趋势分析是证券技术分析绝对的核心。证券技术分析者所使用的全部工具诸如支撑和阻挡水平、形态分析、移动平均线分析,等等,唯一的目的就是帮助投资者判断市场趋势,从而顺应趋势进行交易。在证券投资中,证券技术分析者要掌握各种趋势判定的基本技巧以及判断主要趋势发生反转的信号。第二,盘整区的考虑。盘整区是指包含了一个长时期价格波动的水平走廊。一般说来,市场大部分时间会处在盘整区里。如果考虑到交易成本,在盘整区里进行交易难以获利,事实上当价格长期处于盘整区时,投资者最好的交易策略就是进场次数最少化。考虑盘整区的目的实际上是为了使投资者获得一个进场建仓的较好时机,因此,证券技术分析者应当掌握对盘整区突破的确认方式,如突破的最少比例、突破的最少天数以及突破时成交量的配合等,尽管等待突破后的确认会导致对有效信号的反映较慢,但它也会帮助避免许多“虚假”信号。第三,图表形态的考虑。图表分析中,价格形态主要有两类——反转形态和持续形态。反转形态,意味着趋势正在发生重要的反转,重要的反转形态有头肩形、三重顶(底)、双重顶(底)、V形顶(底)以及圆形顶(底);相反,持续形态显示市场很可能仅仅是暂时作一段时间的休整,过后现趋势仍将继续发展,持续形态则主要包括三角形、旗形以及矩形。第四,各种技术指标的考虑。技术指标分析是当今金融证券技术分析最重要的内容,通过一定的数学、统计或其他方法将金融市场的原始数据处理成具体的数值,并将这些数值制成图表,这些图表就是技术指标。在证券技术分析过程当中,投资者应当考虑指标的取值范围、指标与价格趋势的背离、指标的交叉、指标的转折以及指标的失效条件。第五,成交量的考虑。美国股市分析家Joseph E.Granville认为,成交量是金融市场的元气,没有成交量的变动,市场价格就不可能变动,证券价格也就无趋势可言。因此,当证券价格发生变动时,投资者在进行证券技术分析时应当考虑到成交量的配合。

3 投资组合分析法

投资组合分析法是根据不同的证券具有不同的风险收益特征,通过构建多种证券的组合投资以达到投资收益和投资风险平衡的分析方法,即通过求解在特定的风险条件下实现收益的最大化或在特定的收益条件下使得风险最低来求得组合内各个证券的组合系数进行组合投资的分析方法。分为传统的证券组合分析方法和现代证券组合分析方法。传统分析方法是根据不同证券对相同的系统性风险的不同反应,来降低非系统性风险;而现代组合分析方法是一种数量化的组合管理方法,以实现投资收益和风险的最佳平衡,如马克维茨的均值方差模型、夏普和林特纳的资本资产定价模型和罗斯的套利定价理论。

投资组合分析方法的优点是在投资分析中对风险进行分类和定量化描述,寻求收益和风险的制衡(trade—off),在理论上证明了组合投资可以有效降低非系统风险的同时,能够运用定量化的方法来求解证券组合中各个证券的最佳比例关系,克服了传统证券组合方法在确定各组合证券比例中的盲目性,来实现投资收益和风险的最佳平衡。缺点是计算复杂模型;对证券市场的假定条件过于苛刻,甚至这些条件与实际市场存在很大差距,如果证券市场的发展不是很成熟的话,一些条件不可能满足;计算组合比例需要大量的数据支撑,而且模型没有考虑到有的证券之间根本无法构建投资组合。投资组合分析方法由于受到市场条件的限制,如交易成本的存在、对多个证券有很透彻的了解不是单个投资者在短时间内能够做到的,因此这种分析方法比较适合于机构投资者,并且在配合基本面分析的情况下进行。由于考虑到了风险和收益的制衡,使证券组合的收益有时较低,但收益较稳定,比较适合于基金公司和社保公司资本的运作。

4 行为金融分析法

行为金融分析法源于20世纪80年代证券市场上不断出现的一些与经典理论相悖而经典理论无法解释的“异象”(anomaly)问题,如周末现象(一些下個周一的信息提前反映到本周五的股票价格上)、假日现象等,一些投资者利用这些“异象”进行投资确实获得了超常收益。因此这种分析方法是以这些“异象”为研究对象,从对标准金融理论的质疑开始,以行为科学为基础研究投资者的心理行为,进行投资决策的分析方法。这种分析方法以古典金融理论的严格假定与现实市场相悖为出发点,如市场无摩擦、投资者是完全理性的,而在证券市场中并不是每一个投资者都会用投资理论中的复杂数学方法来推导所谓的理性与均衡价格来指导自己的投资行为,投资者并不总是根据基本面来进行投资决策,有时会根据噪声来决策,成为所谓的噪声交易者。该方法能够使投资者在证券投资中保持正确的观察视角,特别是在市场重大转折点的心理分析上,往往具有很好的效果;但基于人的不同理性行为和心理假设,很难得到统一的结论用于指导投资者的行为。

5 结 论

四种分析方法的使用都是有条件的,各具优缺点,要想在证券市场中获得稳定的利润,只靠一种方法决策投资是不行的,甚至要冒很大风险,必须综合运用各种分析方法,以最小的损失获得更大的利润。

参考文献:

[1]蒋美云.金融市场证券技术分析[M].上海:立信会计出版社,2006.

[2]何孝星.证券投资理论与实务[M].厦门:厦门大学出版社,2002.

[3]胡新宇,谭运进.对证券投资证券技术分析理论的再认识[J].商业时代,2005(3).

[4]郭建.论证券投资证券技术分析中历史会重演的根本原因[J].商业时代,2007(28).

作者:吴云勇 范树杰

第四篇:中国证券投资账户实证分析

【摘 要】 近年来,资本与金融项目对我国国际收支的影响越来越显著,而其中证券投资账户的比重从1997年开始大幅上升,尤其近几年出现大额逆差。本文对证券投资账户资本进行研究,分析其发展的历程和现状以及呈现出的规律和态势,用实证方法检验了证券投资账户的一系列影响因素,并建立了简单模型。

【关键词】 证券投资账户; 顺差; 单位根检验; 误差修正

一、引言

证券投资账户在国际收支资本与金融账户中占有很重要的地位,研究证券投资账户对于一国的国际收支平衡是非常必要的。我国证券投资账户差额在1997年之前都很小,在资本与金融账户中所占的比重也很小,而1997年开始大幅上升。随着我国分别于2002年11月和2006年8月先后推出QFII和QDII制度,资本市场不断对外开放,不仅使得我国的资本市场得到了全球资本的空前关注,也为国内企业和个人购汇对外金融投资提供了规范的渠道。近年来,我国证券投资项目呈现两大特点:境外对我国证券投资,特别是股本证券的投资快速增长;我国机构对外证券投资大幅增长。但是,我国国际收支中证券投资账户大多表现为逆差,尤其是2006年逆差达676亿美元,是上年的12.7倍。逆差的形成是由多方面原因导致的。虽然证券投资逆差可以在一定程度上缓解我国的资本账户顺差,但是越来越多的证券投资逆差已经给中国经济造成了一些负面效应。调节证券投资账户要遵循经济发展的客观规律,同时要符合我国资本市场发展的现状。本文在解析中国证券投资现状的基础上,实证分析了证券投资账户运行的动态规律以及各种关键因素对它的影响,最后得出结论并提出了相关的政策建议。

二、证券投资账户解释变量选取及数据整理

(一)解释变量的选取

总体来看,中国证券投资规模较小,管制较严,开放程度较低,因而影响的因素主要以政策及短期的冲击因素为主,另外还受一些长期的宏观影响因素的左右。从时间趋势来看,我国资本项目下证券投资的开放程度呈现一定的周期性特征,说明我国对证券投资政策时紧时松,是渐渐放松的过程。伴随着我国资本市场、债券市场的进一步开放,合格境外机构投资者(QFII)、合格境内机构投资者(QDII)等政策出台和业务的开展,证券投资项目更加活跃。从证券投资项目的特征和规律来看,解释变量具有以下重要的作用:

1.证券市场的开放程度(EOSM):证券市场的开放程度对于中国这样一个证券投资规模小、管制较严的证券投资账户十分重要。开放程度高,则证券投资较活跃,可扩大投资规模,从而扩大证券账户的余额。但我国传统上对证券开放程度的测量没有一种固定而有效的方法。笔者现以美国为参照,假定美国的开放程度为完全开放,则中国证券账户的投资规模同GDP的比例除以美国证券账户同美国GDP的比例作为衡量我国证券市场开放度的指标。

2.国内外的实际利差(ISRR):利率是资本的收益,同时也是资本的机会成本,一个国家国内外的利差,是驱动其资本流动的重要因素。但是名义的利率并不能反映中国与外国利差的真实情况,真正驱动国际资金流动的是真实利差。笔者选取以美国为代表的外国利率,剔除价格因素的影响,反映两者的真实利差。

3.实际汇率(RFER):汇率是影响证券投资及国际资本流动的重要驱动因素。国际资金围绕汇率进行的套汇及投资行为对我国证券投资账户的影响同样十分重要。笔者认为,汇率的变动可能会影响我国证券投资规模的大小。

4.外汇储备(BFR):一国外汇储备,表明了一个国家对外投资的需要和能力的大小,外汇储备多,则以外国债券形式表示的外汇的数量就多,购买的能力也越大。而我国商业银行外汇头寸的调拨又在证券投资账户中起重要作用,因而可作为对证券投资账户的解释变量。

5.财政赤字:如果一国财政赤字严重,会引发物价的上升和影响经济的发展,但它有一定的通胀预期。加上税收的关系,通常会引起包括通过证券投资方式在内的资本外逃。

6.汇率的预期:对汇率稳定的预期会减少证券投资活动的活跃程度,从而减少证券投资的余额规模;相反,对汇率变动的强烈预期是资本流动的重要驱动因素,会增加证券投资余额规模。1998年资本外逃现象的出现跟汇率贬值的预期有很大关系。近年来,人民币升值的强烈预期也是证券投资账户变动的重要影响因素。

7.亚洲金融风暴:众所周知,1998年爆发了影响世界的亚洲金融风暴。很显然,这一因素对我国证券投资账户余额产生了极大的影响,由于确定市场经济的方向,从1993年开始,我国证券投资账户开始顺差,并逐年递增。我国在1998年之前证券投资账户余额还是顺差。但是由于1998年亚洲金融风暴的影响,我国证券投资账户受到外资的冲击,资本大量外逃。1998年我国证券投资账户出现大额逆差,针对这一影响因素,笔者选取了虚拟变量D2来度量这一影响因素,在1998年以前为0,在1998年及其之后为1。

8.QFII:它是影响我国证券投资账户的一个重要因素。由于我国QFII启动较晚,2002年11月中国证监会与中国人民银行联合下发了《合格境外机构投资者境内证券投资管理暂行办法》,QFII制度进入试点,累计投资额度上限为40亿美元。2003年6月瑞士银行有限公司和野村证券株式会社成为首批获得投资额度的QFII。直到2007年12月,QFII投资额度扩大至300亿美元,QFII的额度相对证券投资账户额来说较小。笔者采用虚拟变量D3来度量这一影响因素。以2003年第一支QFII进入中国为分界线,2003年之前为0,2003年及其之后为1。

9.经济增长率(GDPR):经济增速是反映我国经济发展水平最直接的指标,他反映我国的经济发展状况:经济增长率过低,预示着整体经济进入衰退期,如果出现持续降低,可能会动摇投资者的信心,引发资本外逃;经济增长率高,可以增强投资者对该国经济增长的信心,吸引资本进入。所以经济增长率因素对证券投资账户毫无疑问有着重要的影响。

(二)数据来源

证券投资账户余额PIB来源于国家外汇管理局1982-2007年的《中国国际收支平衡表》。中美两国利率分别来源于中国人民银行网站(http://www.pbc.gov.cn)和美国劳工部网站(http://www.bls.gov)。中美两国的物价水平分别来源于中国统计局《中国统计年鉴-2007》和美国劳工部。中美的汇率来源于中国商务部网站(www.mofcom.gov.cn)。中国1982-2007年的GDP数据取自中国统计局《中国统计年鉴-2007》。

三、实证部分

(一)平稳性检验

根据现代计量经济学理论,如果两个变量存在时间趋势,即使两者不相关,也有可能出现较高的R2值。所以,如果两个序列非平稳,即使两个序列互相独立,在经济上也无任何相关关系,但用传统的回归方法及显著性检验时,仍可能会显示出两者在统计上有高度的相关关系,即出现所谓的“虚假回归”现象。此时,传统的统计变量如R2、t、F检验都不能用来判断非平稳时间序列之间是否存在回归关系的依据。基于此,本文在对时间序列进行回归分析之前,首先对时间序列进行平稳性检验。鉴于实践中的运用,笔者采用ADF检验时间序列的单位根检验。利用Eviews5.1软件进行检验,结果如表1所示。

从表1可以看出,PIB、ISRR、EOSM、GDP、BFR、RFERl六个变量在5%显著性水平下都没有通过检验,表明这六个变

量是非平稳的。对这六个变量分别进行一阶差分处理后,再进行ADF检验,检验结果如表2所示。

从表2可以看出,以上六个变量一阶差分后的时间序列在5%的显著性水平下拒绝了原假设,表明这六个变量一阶差分后的时间序列不存在单位根,是平稳的。因此这六个变量都是一阶单整,即均为I(1)过程。

(二)模型的建立

根据现代计量经济理论,当两个序列具有同阶单整,就可以对其进行协整分析,那么证券投资账户影响因素的待估计模型可以设定为:

PIB=β0+β1ISRR+β2EOSM+β3RFER+β4GDPR+β5BFR+β6D1+β7D2+β8D3+μ

其中β1,β2,β3,β4,β5,β6,β7,β8为各个影响因素的系数,β0为截距项,μ为随机误差项。

1.显著性检验

通过Eviews软件估计出各个系数的值,各个系数的显著性见表3。

从上面的结果来看,估计出来的方程式为:

PIB=24 116.68624×ISRR-13 229.64438×GDPR-12 863.66009

×RFER-975 335.5412×BFR-9 401.280526×D1+17 172.46207

×D2-3 674.981025×D3-797 208.3605×EOSM+60 737.88391

从表3中可以看出,拟合出来的模型不十分理想。除ISRR、RFER、常数项的系数较为显著之外,其他的系数都不显著。从中可以推断出,虚拟变量D2的不显著,是由于1998年亚洲金融风暴和虚拟变量D1所表示的对将来汇率预期存在重复性,因为1998年金融风暴使得投资者产生了汇率预期。所以这里保留D1,剔除D2的影响。虚拟变量D3的不显著性是由于QFII的数量太小,所占证券投资账户额的比率太小导致的,也应给予剔除。

2.相关性检验

另外,通过对各个变量之间的相关性分析,可以得出个别变量之间存在较高的相关性:见表4。

从表4中可以看出,ISRR和GDPR的相关系数为0.627925,这两者存在较高的相关性,当一个国家处于高经济增长率的情形下,资本在高经济增长的国家投资收益将高,并且投资者对该国的经济保持了较强的信心,外资流入增多。在这种情况下,货币当局为了防止经济的泡沫和经济过热,将会采取扩大利差的行为。因此可以只考虑ISRR的影响,而剔除掉GDPR的影响。

还可以看到,ISRR和BFR之间的相关系数为-0.432356,这表明这两者之间存在较高的负相关性。在现实情况中,还可以了解到,我国通过外汇储备途径投放了大量的基础货币。当外汇储备增长越大时,通过这一途径投放的基础货币也越大,这将使得我国的利率下降,从而扩大利差。这两者之间存在较为明显的负相关性,有理由剔除BFR因素的影响,而用ISRR来代替这种影响。

经过进一步分析,根据解释变量的多重共线性和相关因素经济意义的考虑,剔除了重复影响的因素及作用不明显的因素,保留了ISRR、RFER、D1、EOSM这四个有明显影响力和不存在明显相关性的解释变量,笔者重新建立了回归模型:

PIB=β0+β1ISRR+β2EOSM+β3RFER+β4D1+μ

通过OLS方法得出回归结果:

PIB=41 728.99504+14 276.30835×ISRR-1 072 503.802×EOSM-7 711.491137×RFER-9 513.401765×D1

其中,统计量的特征如表5所示。

从表5可以看出,在重新设定了模型以后,各变量系数都是显著的,F检验的结果也显著。

3.自相关检验

这里运用布雷殊-戈弗雷(BG或LM)检验来检验模型是否存在自相关的问题,应用于回归模型结果如表6。

从检验的结果表明不能拒绝无自相关的假设,即误差项不存在自相关的问题。

4.协整检验

进一步检验模型是否存在协整关系。笔者对模型的残差数列进行ADF单位根检验,检验残差序列的平稳性。结果如表7所示。

结果表明,可以拒绝原假设,残差序列平稳。这就表明解释变量与被解释变量之间存在协整关系,即具有一种稳定的长期关系。

从上面的实证结果可知,ISRR的系数为正,说明中美实际利差为正,就会吸引外国的资金向中国注入,从而导致证券投资账户出现顺差。但是由于我国长期对利率实行严格的管制,利差对证券投资账户余额的影响相对较小。EOSM的系数为负,表明随着我国证券市场的开放,更多的资金是向国外流动,这与我国长期以来的制度与政治因素所带来的风险及国内企业存在许多缺陷及对外国股权投资的热衷所造成资金外逃的冲动有关。从结果可以看出,证券市场的开放程度对证券投资账户的影响作用十分明显。RFER的系数为负,表明了真实汇率的变动方向与证券余额的方向相反,在汇率上升、人民币贬值的情况下会产生一种贬值预期,从而导致资金流出,使证券账户出现逆差。D1系数的负号,表明在存在变动预期的情况下,证券投资余额有反相的变动。这表明,我国汇率总体来说可能存在一种升值的预期,从而导致了这种反向关系。最后,从模型的总体结果表明,该模型较好地解释了证券投资账户余额的情况,有一种长期的均衡关系。

据格兰杰定理,从上面修正后的模型可以得出误差修正模型,模型方程如下:

△PIB=β1△ISRR+β2△EOSM+β3△D1+β4△RFER+β5ECMt-1+μ

其中,△PIB、△ISRR、△EOSM、△D1、△RFER分别表示PIB、ISRR、EOSM、D1、RFER的一阶差分,ECMt-1表示滞后一期的RESIDUAL。

(三)回归结果

通过Eviews软件估计出各个系数的值,见表8所示。

通过误差修正模型估计短期证券投资余额方程为:

△PIB=10 605.26535×△ISRR-1 280 469.588×△EOSM-7724.709517×△D1

+1 665.057042×△RFER-1.20313529×ECMt-1-709.3398396

误差修正模型为:

△PIB=10 605.26535×△ISRR-1 280 469.588×△EOSM-1.20313529×ECMt-1

T值1.422889 -2.795078 -5.394787

-7 724.709517×DD1+1 665.057042×DRFER-709.3398396

-1.3335750.231971 -0.311071

R2=0.750453Durbin-Watson=2.0768145

其中误差修正项为:

ECMt-1=DPI-(41 728.99504+14 276.30835×ISRR-1072 503.802×EOSM

-7 711.491137×RFER-9 513.401765×D1)

误差修正模型描述的是各个变量之间短期波动的相互影响,PIB证券账户余额在短期内时根据实际利差、证券账户开放程度、汇率预期、实际汇率和长期均衡关系失衡程度来调整。从表8中可以看出,误差修正模型很不理想,所以,笔者剔除不显著的几个变量,剔除了DD1和RFER,重新做误差修正模型,结果如下:

△PIB=-1 256 751.029×△EOSM-1.214702179×ECMt-1+11 756.23137

-2.87 -5.52 1.77

×△ISRR589.5842432

-0.27

R2=0.687798 Durbin-Watson=2.079531F-statistic=18.62446

经过剔除变量之后,误差修正项的系数还是-1.2,说明虽然被解释变量趋于长期均衡的关系比较显著,但是在短期内确定性变量对我国证券投资账户余额的影响是不明显的,在偏离均衡值之后一段时间内,较难得到调整。

四、结论和政策建议

根据上述实证分析,中国证券市场的开放程度不同、中美的实际利差、中美的实际汇率、人们对人民币汇率的预期同国际证券投资账户的余额之间存在着一种长期稳定的均衡关系。在一个逐渐开放的经济实体中,证券投资将在国际收支的金融项目中起至关重要的作用。证券化融资以其收益高、风险小、流动性强、投资大众化以及管理专业化等特点,正在逐步成为国际资本流动的主流。国际证券融资在今后我国吸引外资政策中将会起到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我国应当逐步实现人民币在资本项目下的可兑换;推进利率市场化,有效引导资金流向;增强汇率对国际收支的调节作用,稳定人民币币值的预期;深化我国资本市场改革,促进其健康发展;完善我国QFII制度下证券监管法律体制。●

【主要参考文献】

[1] 古扎拉蒂.计量经济学[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7.

[2] 张晓峒.Eviews使用指南与案例[M].机械工业出版社,2007.

[3] 曲夙杰.利用国际证券投资现状影响和策略[J].国际金融研究,2004(2).

[4] 张雪莹,金德环.金融计量学教程[M].上海: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

[5] 中国统计局.中国统计年鉴[M].2007.

[6] 姜波克.国际金融[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

[7] 徐映梅,曾莹.中国国际收支结构变迁的阶段性及其特征[J].中南财经政法大学研究生学报,2006,(2).

[8] 国家外汇管理局国际收支分析小组.2006年中国国际收支报告[R].2007(5).

[9] 陈湛匀.中国资本账户实证研究[J].复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1).

作者:周 晋

第五篇:统计分析方法在证券投资分析中的应用

【摘 要】为了正确地分析证券的价值,对投资者证券投资进行科学化的指导,在前人进行深入的了解和研究的基础上,本文注重通过统计的方法对证券投资的现状做概括,比较不同方法的利弊得失,对证券投资分析中的统计方法的应用做出一定预测。

【关键词】证券投资分析;统计;分析方法

随着市场经济的开放和发展,国内证券市场也逐渐成熟,截止到2015年,中国国内开设A股账户的个人投资者已经达到9500多万。从第一所阿姆斯特丹证券交易所开设至今,证券市场得到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折让证券投资研究分析成为实证研究、理论研究的重点,为研究做了数据上的铺垫,故而受到国内外专家的关注。本文主要从统计分析方法的角度讲国内研究的现状进行整理,并将进行方法之间的比较,对统计分析方法在证券投资分析中的应用进行一定预测。

1对证券投资分析的方法研究

对证券投资进行分析,是一个极其复杂的过程,需要投资者掌握目前所能掌握的所有信息,并且结合证券在未来可能变动的所有因素和可能性,对投资对象进行投资前的综合评价,在此基础上,再对投资证券未来的走势、变动的规律和投资收益进行一定的预测。当然,这个预测不是胡乱猜测,而是基于数据、理论的合理分析,最终得出的预测。

目前,对证券投资分析的研究方法有以下几种观点:

其一,广泛使用的一种分类方法是将基本分析和技术分析分开进行探讨的。技术分析方法主要以统计学原理和统计学方法为基础的,对证券市场的过去情况、现在情况进行分析,通过图表、形态、逻辑和一些数学方法,将证券市场存在的一些规律和典型的变化表现出来,然后根据这种表现,对未来的证券市场进行一定的预测,这种技术方法具有一定的科学性,因此广为大众所接受和承认。基本分析方法是一种定性分析方法,主要凭借证券分析人员知识储备和个人的预测能力,是分析人员在宏观上掌握经济发展、行业经济发展、投资公司产品市场等信息,再根据证券公司相互之间影响的因素,结合所学的财务、产业经济学、金融等基本学科的知识,对投资对象证券效益和其发展状况进行判断的方法。

其二,也有一部分研究者将对证券投资进行的分析方法分为基本分析、技术分析和经典理论分析三种情况,具体又包括K线、道氏等理论,这种观点将分析进一步细化,将证券市场出现的情况进一步整理,也具有一定的说服性,只是由于涉及知识更多,较为繁琐,反而在某些时候对预测会产生一定的负面影响。

其三,也有一部分研究者认为证券投资分析的方法可以更加详细具体,比如分为基本分析、技术分析、组合分析和金融分析四大类。其中,组合分析指的是通过多种分析方法的组合利用,得到证券收益的预测,从而对某一些或者某一类的证券进行分析的预测,降低其风险,降低未来的投资风险,进而增加收益的最大化。而金融分析则指的是在基本科学的基础上,结合心理学的一些知识,从投资者角度对投资进行预测的这么一种方法。

其四,除了上述讲的三种分类之外,也有研究者认为证券投资分析可以分为基础分析、心理分析等。这种观点的基本看法和前面是相差无几的,只是在细节上可能略有不同,但是对证券投资的预测也提出了独特的看法。

不管是哪种分析,我们都能够轻易地发现,其离不开基础分析和技术分析,这两种也就是最为基础的分析方法,需要最基本的学科知识。这些方法对证券市场的客观分析,具有重要作用,因此可见统计方法的不可或缺。

2证券分类和评价

截止到2015年,中国上市公司数量有2800家之多,对于广大投资者来说,其首要任务便是认清市场中各种不同证券的区别,对其有大概了解和具体评估,从而有合理地选择和投资。针对这种情况,一些研究者通过因子分析对上市公司进行了统计学上的分类和评估,其中聚类分析是通过财务指标将证券或者公司进行细致的分类,因子分析则是通过计算因子得分对上市公司进行定量的分析和全面的测量。这两种测量方法虽然能够客观地评价证券,但是对测试证券并不能得出所属的种类,这就会产生一个很大的问题。在此基础上,一些学者会选取支持向量机、模糊数学分析等改进后的方法对证券的类别进行判断。

目前,证券投资分析中,采用不同的分析方法,也就是采取上述所讲的不同的分析方法,其得出的结论是有很大不同的,这些不同的结果对投资者是无法提供出有指导性的建议的,而模糊综合判断法可以在不同方法的基础上对证券市场进行综合性的评价。相对来说,能够克服许多在分析中会出现的问题,让结果更加地客观、准确,有一定指导性。

3预测

对于证券市场来说,所有的信息准备都是为了能够准确预测出未来发展走势,否则所有的统计和分析都没有实质的意义。证券价格预测的研究主要分为两种。其一便是传统的统计方法预测模型,也就是通过灰色预测、模糊法等对未来进行一定的预测。其二便是通过计算机的发展,大数据的收集,对国内外证券投资进行分析和预测。

3.1传统的统计方法

在实际中,经济活动是复杂的,而不是简单的过程拼凑的。在这种活动或者系统中,有一部分信息是可以掌握的,而有一部分信息是无法掌握的,即使掌握了也可能无法掌握其根本性的信息。因此,有一些研究者认为灰色系统预测模型是具有明显优势的,证券系统也是灰色的,因此能够完美地进行匹配,其预测效果也会具有一致性。因此,一部分研究者就在预测的过程中采用灰色系统预测进行研究。

当然,人工神经网络也是证券分析中最为常见的一种方法,其原理在于通过数据以及在生理神经网络信息數据的处理,对研究对象进行抽象分析,从而预测研究对象未来的发展情况。目前,传统的分析方法只适用于线性分析,并不能对频繁波动的数据进行准确分析。

3.2基于大数据的分析

有一些研究者表示按照以往传统的观点进行预测,会具有很大的不确定性,其产生的结果也会具有很强的波动性和不准确性,故而提出其他观点,即根据计算机大数据进行预测,这样的话,其预测性的准确性可能会高得多,对投资也会具有良好的指导性。通过统计分析的方法,结合一些神经网络、支持向量法、模糊数学发等方法,对证券市场的数据进行挖掘和整理,进而进行分析,会有很大的帮助。

另外,由于云计算的出现,很多研究者认为通过云计算的方式,可以对证券投资的收益进行更加准确地预测,从而适用更加复杂的证券市场和经济市场。

4小结

通过上述的总结和整理,通过对文献的了解和整理,概述地讲解了证券市场投资分析的方法,有一定的结论。在数据挖掘前,有了新的观点即采用云计算的方式,这对当下证券投资分析具有新的启示。从发展的历程上来看,随着计算机快速的发展,通过大数据进行的分析会更加的准确,具有更强的说服性,也会成为未来更加常用的一种预测方法,其准确性也会更加地高一些。

当然,对于散户来说,由于设备和信息有限,更多情况下,可能依旧需要凭借主观的感受和猜测去进行选择,也就是前文所述的基本分析方法。这当然也是容易理解的。

参考文献:

[1]张凌睿.数理统计方法在证券投资中的运用[J].时代金融,2020(35):109-111.

[2]赵小曼.统计分析方法在证券投资分析中的应用现状[J].知识经济,2019(04):46-47.

[3]李坤,范国良.多元统计分析方法在证券投资中的应用[J].科技资讯,2016,14(19):76+78.

[4]孟芷汀.统计方法在证券投资风险中的应用[J].时代金融,2015(23):128+132.

(作者单位:西安培华学院)

作者:张蒙

上一篇:造价审计论文下一篇:幼儿园教师教学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