肝硬化护理论文

2022-04-11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摘要】目的:分析全程优质干预在肝硬化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6年11月至2017年10期间收治的116例肝硬化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全部116例患者以随机的方式分为各58例患者的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患者施以全程优质干预,对照组患者施以常规护理干预;观察并对比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今天小编为大家精心挑选了关于《肝硬化护理论文 (精选3篇)》的相关内容,希望能给你带来帮助!

肝硬化护理论文 篇1:

心理干预用于肝硬化护理中的应用效果分析

摘要:目的 对肝硬化护理中应用心理干预的效果进行研究与分析。方法 选取我院收治肝硬化患者100例为研究对象,时间2019年8月-2020年11月;按照掷硬币法分为对照组50例(行常规护理)与实验组50例(在常规护理基础上行心理干预),观察和对比两组焦虑、抑郁及生活质量评分。结果 实验组焦虑、抑郁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同时该组生活质量评分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肝硬化护理中心理干预的应用效果良好,可有效消除患者不良情绪,改善患者生活质量,提升临床治疗效果;应在临床积极推广应用。

关键词:肝硬化;心理干预;常规护理

肝硬化,多发、常见性消化系统疾病。疾病早期,大部分患者无明显病症表现;随着病情发展至晚期时,患者则会出现严重性病症及并发症(如癌变、腹水、脾脏肿大等)。肝硬化具有治疗、预后效果差以及病情易反复等病症特点;由此导致患者产生负性情绪,严重影响临床疗效[1]。所以,需给予患者以心理干预,以保证临床治疗的顺利开展。本文对肝硬化护理中应用心理护理的效果进行研究。现对研究阐述如下:

1.基线资料和方法

1.1基线资料

选取我院收治肝硬化患者100例为研究对象,时间2019年8月-2020年11月;按照掷硬币法分为对照组50例(行常规护理)与实验组50例(在常规护理基础上行心理干预)。对照组26例男患,24例女患;年龄22-73岁,平均年龄(46.1±3.20)岁。实验组24例男患,26例女患;年龄23-75岁,平均年龄(47.8±2.7)岁。两组基线资料对比差异不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

1.2方法

1.2.1对照组

给予对照组50例肝硬化患者以维生素补充、合理饮食指导、病情观察等常规护理。

1.2.2实验组

实验组50例肝硬化患者在常规护理基础上联合心理干预,具体包含内容如下:(1)环境护理。为患者营造良好舒适病房环境,定时开窗通风,调节房内温度与湿度,选择适宜绿植摆放在病房内;以缓解患者焦虑、烦躁及紧张情绪。又或可根据患者兴趣爱好播放相关电视频道,以舒缓患者身心转移其注意力。(2)健康宣教。入院后,与患者及家属进行积极沟通与交流,形成良好关系;向患者及家属详细介绍相关疾病知识、院内设施及相关医护人员,给予患者以安全感。耐心倾听与解答患者所提问问题。在交谈过程中评估患者心理,了解其内心存在问题,给予针对性心理疏导,消除其心理障碍。(3)家属支持和鼓励。护理人员应指导患者家属给多多给予患者以体贴照顾、关心与支持,从而增强患者治疗信心,保证临床疗效。

1.3指标观察

采用焦虑(SAS)及抑郁(SDS)自評量表对两组患者焦虑、抑郁情绪改善情况进行对比,分数>50分,代表患者焦虑、抑郁程度严重。采用问卷调查形式对两组患者生活质量(躯体健康、精神健康和社会功能)改善情况进行对比。

1.4分析统计学

本次实验数据录入spss18.0统软件中处理。

2.结果

2.1对比两组焦虑、抑郁情绪改善情况

两组患者护理前焦虑、抑郁评分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两组焦虑、抑郁情绪均有所改善;其中实验组焦虑、抑郁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下表:

2.2对比两组生活质量改善情况

实验组生活质量评分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下表:

3.讨论

临床上针对肝硬化定义如下:指患者肝脏长期受到一种或多种因素作用形成的肝脏损害,致使肝脏细胞坏死、肝小叶结构被破坏等;肝脏因此变形变硬,逐渐演变为肝硬化[2]。在临床肝硬化治疗与康复进程中,心理干预是一种不可或缺的辅助手段。虽然传统护理可进一步促进临床肝硬化治疗疗效,但同时常规护理却忽略了肝硬化患者的心理健康。由于疾病反复原因导致患者治疗周期不断延长,使得患者逐渐会产生烦躁、焦虑等不良情绪,大大降低其治疗依从性。而本身肝硬化疾病就具有治疗效果差疾病特征,因此为有效保证患者治疗疗效;需给予患者以心理干预。

本次研究中,给予对照组以常规护理,给予实验组以心理干预联合常规护理;结果表明,实验组患者焦虑、抑郁情绪改善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焦虑、抑郁评分差异显著。同时实验组患者躯体健康、精神健康和社会功能各项生活质量评分也高于对照组。由此可知,心理干预在肝硬化患者护理中应用的重要性。通过环境护理、心理疏导、健康知识宣讲以及家属支持和鼓励,不仅可给予患者以安全感与舒适感,还可以在提升患者疾病知识水平的同时消除患者的不良情绪,形成良好护患关系,提升患者治疗和护理依从性。

综上,肝硬化护理中心理干预的应用效果良好,可有效消除患者不良情绪,改善患者生活质量,提升临床治疗效果;应在临床积极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范佳媚.心理干预在肝硬化护理中的应用效果分析[J].中国医药指南,2020,v.18(18):285-286.

[2]丹圆周.分析优质护理干预在肝硬化护理中的应用效果[J].实用医学研究,2020,2(3):30-31.

作者:谢亚荣

肝硬化护理论文 篇2:

肝硬化护理中实施全程优质干预的价值探讨

【摘 要】目的:分析全程优质干预在肝硬化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6年11月至2017年10期间收治的116例肝硬化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全部116例患者以随机的方式分为各58例患者的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患者施以全程优质干预,对照组患者施以常规护理干预;观察并对比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护理满意度均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同时,观察组患者的住院时间比对照组患者要短,此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肝硬化患者的护理期间,使用全程优质干预能够有效提升患者对护理的满意度和治疗效果,缩短住院时间,具有较高的临床推广价值。

【关键词】肝硬化;全程优质干预

引言:

肝硬化是临床常见的一种慢性肝脏疾病,治疗不善极易引发多种并发症,给患者生命造成威胁[1]。全程优质干预是在护理期间为患者提供人性化的、具有针对性的护理服务,在肝硬化患者的护理期间,全程优质干预能够获得较好的护理效果。现针对全程优质干预在肝硬化护理中的应用效果,特做出如下报道。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16年11月至2017年10期间收治的116例肝硬化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全部116例患者以随机的方式分为各58例患者的观察组和对照组。其中全部116例患者包括男性患者68例,女性患者48例,最大年龄为73岁,最小年龄为29岁,平均年龄为(53.2±9.4)岁,病程范围在1年到五年之间,平均为(2.3±1.1)年。观察组患者与对照组患者的性别、年龄、病程病症状况相比没有统计学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1.2 纳入标准与排除标准

纳入标准:(1)全部患者均符合肝硬化诊断保证;(2)全部患者均能够实施正常交流;(3)全部患者均知悉本次研究,并自愿参加。

排除标准:(1)同时伴随着重要器官疾病患者;(2)精神障碍患者。

1.3 方法

对照组患者施以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患者施在常规护理干预的基础上施以全程优质干预,主要内容包括:患者入院后热情接待,帮助患者熟悉医院环境和病房环境,向患者普及疾病知识以及治疗方法;与患者多做深入溝通,帮助患者缓解不良情绪,建立良好的医患关系,并根据患者的心里状态给予合适的护理方式;为患者提供整洁舒适的病房环境,确保患者身心愉悦;在患者住院期间,对于患者的疑问给予全面深入解答,对患者的合理要求尽量满足,给予患者最大的尊重;患者出院后,保持联系,并随时接受咨询,给患者提供指导。

1.4 观察指标

观察患者的治疗效果、住院时间,并用问卷的方式调查对于护理的满意度。

患者的治疗效果评价[2]:患者临床症状、体征以及肝功能有明显改善,视之为显效;患者临床症状有所改善、体征以及肝功能有一定程度恢复,视之为有效;患者临床症状、体征以及肝功能没有明显变化,或出现恶化,视之为无效。患者治疗的总有效率为非显效患者与有效患者数量之和占患者总数量之比。

满意度调查设置三个级别,非常满意、满意和不满意。患者对护理的满意度为非常满意患者与满意患者数量之和占患者总数量之比。

1.5 统计学方法

使用SPSS18.0作为数据统计分析的工具。计量数据运用t检验,计数数据运用χ2检验,以P<0.05作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的判断标准。

2 结果

2.1 观察组患者与对照组患者的临床疗效比较

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为94.8%,显然高于对照组患者83.9%,此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2.2观察组患者与对照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比较

观察组患者对护理的满意度为94.8%,显然高于对照组患者67.2%,此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2.3 观察组患者与对照组患者的住院时间对比

观察组患者的住院时间为(31.6±6.3)天,对照组患者的住院时间为(29.8±5.5)天,观察组患者显然短于对照组患者,此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论

在本次研究中,实施全程优质干预的观察组患者与实施常规护理干预的对照组患者相比,治疗有效率较高,护理满意度较高,并且住院时间较低,此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综上所述,在肝硬化患者的护理期间,使用全程优质干预能够有效提升患者对护理的满意度和治疗效果,缩短住院时间,具有较高的临床推广价值。

参考文献:

[1]雷国萍.全面优质护理在肝硬化患者中的护理效果研究[J].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2016,37(01):137-138.

[2]唐宏艳,唐洪英.肝硬化护理实施全程优质护理的临床分析[J].中国卫生标准管理,2016,7(17):211-212.

作者:王芳玲

肝硬化护理论文 篇3:

“治未病”思想在肝硬化护理中的应用

【摘要】探讨中医学“治未病”思想在肝硬化护理中的作用。通过一般护理、饮食护理、心理护理等方面对肝脏炎症阶段(未病先防)、肝硬化阶段(既病防变)、调养阶段(瘥后防复)不同阶段的分析、探讨。“治未病”思想对肝硬化各阶段的影响较大,通过“治未病”思想在肝硬化护理的应用,可以更好的指导临床诊治,延缓疾病发展的过程,阻止疾病进一步恶化。我们的最终目的是把“治未病”思想运用于临床各个方面的护理工作,让人们更科学、更健康的生活。

【关键词】治未病;肝硬化;护理;

【中途分类号】R4736

“治未病”思想最早可追溯到《周易》,其曰:“君子以思患而预防之。”这蕴含着未雨绸缪的预防学思想。“未病”一词首见于《黄帝内经》,如《素问.四气调神论》曰:“是故圣人不治已病治未病,不治已乱治未乱,此之谓也。”目前我国中医界有人把治未病的思想主要分三个层次,一为养生保全,未病先防;二为防微杜渐,先病而治;三为既病知传,先变而治[1];也有人主张分为:未病先防,既病防变,瘥后防复[2]。在肝硬化的护理应用中,笔者认为把治未病思想分为三个层次:即未病先防,既病防变,瘥后防复。

1 未病先防

该阶段属于慢性炎症阶段或肝纤维化阶段,此阶段可有或无明显症状,或仅在体检时发现异常,为免疫耐受期,应密切观察病情。①中医认为“邪之所凑,其气必虚”,在此阶段应注意劳逸适度,内经云“起居有常,不妄劳作”,应指导患者建立健康的生活作息制度,注意休息,忌过度劳累,少熬夜,适当运动。②饮食护理:合理的饮食是正常生命机能的基本保证,营养的合理调配和摄取,在预防肝硬化的过程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素问.脏器法时论》曰:“……五谷为养,五果为助,五畜为宜,五菜为充,气味合而服之则补精益气。”指出不偏食,才能满足人体对各种营养物质的需求。但饮食不当则会加快病情的发展,酒食肥甘厚味尽量少食用。另外,正确合理用药,减轻药物对肝脏的损害。③心理护理:慢性肝炎和肝纤维化属慢性疾病,长期病痛及精神压力的折磨,多数患者处于焦虑、恐惧、孤独、抑郁之中,而中医认为肝藏血、主疏泄,可调畅气机,调节情志,故恰当的心理护理是本病调护的重要环节。因此,对患者要给予耐心的解释、鼓励和安慰,消除患者的顾虑,保持乐观坦然的心情,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使患者处在最佳心理、生理状态下主动接受治疗及护理操作。

2 既病防变

该阶段已进入肝硬化阶段,无论肝功能、影像学检查,还是肝组织活检都有不同程度异常。《难经.七十七难》曰:“所谓治未病者,见肝之病,则知肝当传之于脾,故先实其脾气”,及时切断该途径是阻止该病传变和治愈该病的关键。西医也非常重视该阶段的治疗,目的是防止并发症如腹水、肝性脑病、食管静脉曲张破裂出血、肝肾综合症等的发生,防止疾病进一步进展为肝癌[3]。①一般护理:卧床休息可以增加肝脏的血流量,有助于肝细胞修复和再生。代偿期肝硬化患者不需要绝对卧床休息,但是患者可进行适当的锻炼,如慢走、打太极拳等。失代偿期肝硬化患者主张多卧床休息或绝对卧床,这样有利于增加肝脏的血流量,减轻肝脏负担,促进肝细胞的恢复。②饮食护理:在肝硬化代偿期,应供给高蛋白、高维生素、高碳水化合物以及适量脂肪的饮食。在失代偿期,对于腹水或者浮肿者,应严格限制钠盐的摄入,有肝脏损害倾向的患者,应限制蛋白质摄入,有食管静脉曲张的患者,食物的制备宜细软,避免坚硬、粗糙、含纤维多、带有刺及难消化的食物,以免引起上消化道出血。另外,保持大便通畅,减少肠道氨的吸收,避免诱发肝性脑病。每天进行口腔护理,指导患者用软牙刷刷牙,忌用牙签剔牙。③心理护理:这一阶段病情变化快,患者有较多的思想顾虑,包括出现的意外情况、疾病的结果、巨额的医疗费用等,都可能造成无形的心理压力。护理时要关心、体贴患者,在治疗和护理时,详细介绍目的和注意事项、告知相关知识。对于抑郁、悲观的患者,要采取鼓励、耐心疏导的方法,分析患者抑郁的原因。观察其情绪变化,及时给予心理疏导和支持,必要时给予抗抑郁药物治疗。还要和患者家属保持有效的沟通,帮助患者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保持乐观向上的态度。

3 瘥后防复

当肝硬化治疗后稳定,这时就进入病后调养阶段,即瘥后防复阶段。中医认为久病初愈,机体仍处于气血阴阳亏虚,所谓邪去正虚之时。应指导患者起居有常,劳逸结合,保持情志舒畅。恢复期的患者体质仍然虚弱,饮食上应加强营养,给高热量、适量蛋白质及高维生素饮食,做到营养均衡。要保持大便通畅,养成定时排便的习惯,切忌大便时用力过度和憋气。中医认为“虚邪贼风,避之有时”,因此要避免受凉感冒、咳嗽。生活要有规律,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不可熬夜、酗酒、吸烟。禁止使用对肝脏有损害的药物及自行停药和换药,不滥用药物。定期复查,及时了解病情变化,需终生随访。

中医学中“治未病”的理论体系,是中华民族几千年医学实践的经验总结。通过将该理论运用到肝硬化护理中,使患者了解了肝硬化的发病特点,提高了自我防护能力,消除了诱发因素,减少了并发症,延长了患者的生命。随着社会的进步,人们物质生活的改变,人们对健康的理解和要求会越来越高,“治未病”思想不仅仅在肝硬化护理得到应用,也可以在其他疾病方面更好的指导临床诊治,延缓疾病发展的过程,阻止疾病进一步恶化。因此“治未病”理论也必将随着科学的进步和发展日趋完备,更好地为人们的健康服务。

参考文献:

[1] 张志斌,王永炎.试论中医“治未病”之概念及其科学内容[J].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2008,30(7):440.

[2] 卢秉久,郭黎娜,季进锋,等.“治未病”理论在肝脏系统疾病中的应用[J].中华中医药学,2008,26(11):2324-2325.

[3] 刘战河,吴玉叶,刘艳霞,等.“治未病”在早期乙肝肝硬化防治中的應用[J].中医临床研究,2010,2(8):1-2.

[4] 王晶.肝硬化患者的护理[J].实用临床医学,2011,12(12):77-78.

[5] 张鹤,杨虹,王铁英.心理护理对乙肝肝硬化患者的影响[J].中外医疗,2011,30(13):139.

[6] 罗玲.肝硬化的饮食护理[J].中国误诊学杂志,2007,7(29):7125-7126.

作者:廖燕燕

上一篇:网络广告的论文下一篇:民营农业科技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