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0ml水是多少克

2022-07-28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第1篇:100ml水是多少克

《100ml水可以溶解多少食盐》的教学反思

本课的教学目标是验证100ml的水可以溶解多少食盐,但在教学中,作为教师,并不能仅仅局限在这一基础教学目标上,而是要借此机会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及探究精神。在科学课堂上,我们总会使用实验的方式,来解决探究问题,并寻求回答,但为什么要要做实验?做实验的目的是什么?我们怎么做实验?如果不能解答这三个问题,那么实验是失败的,在本节课中,学生通过实验来验证水不能无限的溶解食盐,可在实验之初如何激发他们对实验的兴趣,即为什么要让学生做这个实验?实验时,方法是什么?过程是什么?注意事项是什么?这就是在解决怎样做实验?做完实验之后,是仅仅让学生知道最终的实验数据,还是由此发散出去,由单独的实验扩散到普遍的自然现象?这就是要解决的实验目的。

在本人看来,本课,绝不仅仅是让学生知道,100ml水可以溶解多少克食盐,更要由此推而广之,知道,水溶解任何物质都是有限的,而不是无限的,更进一步则是,任何液体溶解任何物质都是有限的,而非无限的。

第2篇:100毫升水能溶解多少克食盐

《100毫升水能溶解多少克食盐》说课稿

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大家好!

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教科版小学科学四年级上册溶解单元的第六课,《100毫升水能溶解多少克食盐》下面我将从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学目标、教法分析、教学过程、板书设计、课后反思等几个方面对本课进行说明。

一、教材分析

《100毫升水能溶解多少克食盐》是教科版科学四年级上册第二单元“溶解”的第六课。本课是在学生了解了溶解现象和影响溶解速度的因素后,继而引导学生关注对100毫升水能溶解多少食盐问题的研究。使学生初步感知和经历探究性食盐的方法和步骤,同时获得“溶解度”、“饱和溶液”等前概念,为以后的学习打下基础。

教材分为两部分:

(一)提出问题

(二)制定一份研究计划。

二、学情分析

四年级学生接触科学课已有一年,有一定的科学素养,同时对实验课兴趣非常浓厚。但是在思维上,逻辑性、严谨性不强,考虑问题不深入、不够细致周密;同时实验操作能力有待提高。本节课无论是实验设计还是实验操作,对学生而言都是很好的锻炼。

(基于以上我对教材和学情的分析,根据教材的编排意图,结合学生的实际,我拟定了以下教学目标)

三、教学目标

a、知识与技能:通过经历实验研究活动,使学生获得“一定量的水只能溶解一定量的食盐”的认识。

b、过程与方法:能设计“100毫升水能溶解多少克食盐”的实验,并能根据计划开展研究,经历简单的探究性实验过程。

c、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在科学探究的过程中,培养学生乐于探究,注重科学事实,乐于合作与交流的意识。

(以上就是我确定的三维目标,那么如何在教学中实现这些目标呢?根据本课的特点,结合学生知识层面,我将采用以下教学方法)

五、教法分析

1、引导----探究法

老师是主导,学生才是学习的主体,让学生从亲历的活动中产生实际问题并进行自主探究,从而获得相关知识。

2、分组讨论法

这节课我安排了学生合作交流的活动,学生研究计划的制定、实验活动的开展、实验结果的讨论汇报都是通过小组合作、全班交流实现的,有效地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参与意识,使他们乐于交流,并能发表自己的不同意见。

六、说教学过程:

教学准备:(在课前,我还进行了教学准备)

1、学生材料:食盐、搅拌棒、烧杯(100毫升)、塑料小勺、天平、实验记录表(每组一份)。

2、教师准备:食盐、筷子、烧杯、水、塑料小勺、实验记录表(每组一份)

(我对本课时的教学过程设计如下)

(一) 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教师出示教具:一杯水、食盐、小勺、筷子,提问:“用这些东西今天可以做什么呀?” 运用生活中的常见材料,容易引起学生的兴趣,将学生的注意力集中到演示实验上来。学生会回答:“溶解食盐”,然后找名学生向杯子里面放盐,搅拌,食盐溶解了,再加一份食盐,搅拌几下,食盐又溶解了,再加盐、再搅拌„„然后让学生思考:这一杯水(100毫升)到底能溶解多少食盐呢?(同时板书:100毫升水能溶解多少克食盐)。通过演示实验不仅集中了学生的注意力,而且提高了学生研究问题的积极性,然后很自然的过渡到教学的第二部分,100毫升水到底能溶解多少克食盐?

(二)引导探究,解决问题

首先,我把学生进行分组,每一组是分别选了组长,我在旁边进行指导,同学们分工合作,有专门负责搅拌的,有专门负责放食盐的,还有专门记录数据的,分工合作,明确职责,提高小组学习的效率。当“100毫升水到底能溶解多少克食盐”问题提出以后,学生的疑虑也出现了,食盐加到什么时候就算不能溶解了,做实验时怎么样进行计算,需要一些什么材料,我把这个问题交给小组讨论,引导他们做一个研究的计划,得出研究时需要什么材料,比如量杯、天平、小匙、搅拌棒、食盐、记录单等,然后再讨论研究的方法,怎么准备100毫升水,怎么样加盐,怎么样计算食盐的重量,有的主张先称出盛有盐水烧杯的质量,再除去未加盐时杯子和水的质量即可,有的主张先称出一袋盐,实验完毕后看剩下多少克就可以计算出,有的主张就按照书上的用勺子一勺一勺的放进去,不断搅拌,看能放多少勺,然后再看这多少勺是多少克。三种实验方法呈现给学生后,教师要给学生一定的时间思考、比较,让学生各抒己见,可以用三组不同的试验方法进行分组实验。我们以书本上的实验方法即平勺定量法为例。即用小勺盛一勺盐,用尺子沿勺子表面水平刮去多余的盐,称量一平勺的食盐质量,加多少勺食盐就知道加了多少克食盐了。

1、设计实验方案,交流修正

出示研究计划表,让小组讨论完成研究计划表并汇报小组计划。分组式地讨论,可以有效加强学生思维的发散性和完整性,并可以锻炼学生综合信息的能力。

学生进行实验操作,教师巡视,指导帮组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完成实验并根据实验数据作好记录,要求学生在实验时明确分工,合作完成,让每一个学生都参与到学习中来,既保证实验探究顺利进行,又可以让学生充分地参与到学习当中来,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

实验时需要注意盐要一平勺一平勺的放,自己亲自演示给学生看。放盐时要等第一勺盐完全溶解,再放第二勺,保持实验的准确性。统计时要等到不能溶解的时候减少一勺,这就是实验的结论。这里是本课的重点,指导的也要特别详细,让学生自主主动地参与到研究方法的讨论中来,并在必要的时候由教师演示,使学生能够动口、动手、动眼、动脑,得到一种直观的指导,加强学习效果,让学生学会用科学的方法看待问题。

(三) 汇报交流,得出结论

实验结束后,学生们分小组汇报实验结果,学生汇报时教师进行板书。 观察:溶解得最多的组溶解了多少食盐?大多数组溶解了多少食盐?溶解最少的组溶解了多少食盐?然后请溶解最多和最少的小组说说实验过程。其他组对他们的水量,放盐的方法和计算方法等进行提问,让学生明白做实验就会存在误差,但是学生得到的实验数据与其他组同学的数据误差太大的,要懂得进行反思,到底是实验中哪个环节出问题了,找出自己出现误差的原因,培养他们不断反思的好习惯。

通过学生自行探讨,分析归纳,认识到正确的结果是出现次数最多的数。不仅有利于让学生学会科学的统计方法,带给学生科学的思维方式,而且还能提高语言交流能力及收集信息能力,进而培养团结互助精神和科学探究精神。

(四)回顾总结,延伸拓展

实验结果汇报分析完毕后,在后面的时间中,教师可以加以拓展训练,在溶解的过程中,你还有什么新发现?(杯里的水位升高了;水的颜色变了。) 通过实验我们知道了:“一定量的水只能溶解一定数量的食盐” 通过科学研究我们知道了100毫升水能溶解大约36克食盐。

同时思考:这些盐水是同学们刚才做过实验的,里面溶解了许多盐,倒掉真可惜,溶解在水中的盐是不是就不能使用了?你能使溶解在水中的食盐与水分离吗?有什么方法?把课堂上制成的盐水收集起来,以供下节课继续研究时使用。将内容与下一节课(第七课--分离食盐与水的方法)紧密联系起来。不仅重复利用了实验材料,还渗透了节约、环保的理念。

拓展实验:通过实验我们知道了100毫升水能溶解大约36克食盐,那100毫升水又能溶解多少克味精?多少克白砂糖呢?有兴趣的同学可以模仿今天的操作步骤到家里去做实验。

七 板书设计

100毫升水能溶解多少克食盐

一定量的水溶解一定量的食盐

水 食盐

100毫升 约36克 八 课后反思:

“100毫升水能溶解多少克盐”比“100毫升水能溶解几勺盐”要求更高。估计四年级的学生对于“克”的概念还比较模糊,对称量工具的使用也不熟悉,这部分可能会在上课的时候花费一些时间。另外,学生在做实验后期可能耐心会减少,放盐时造成较大误差,需要老师密切关注。(我的说课完毕,谢谢大家!)13分钟

第3篇:《100毫升水能溶解多少克食盐》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在一定温度下,一定量的水只能溶解一定量的食盐。

过程与方法:学生设计“100毫升水能溶解多少克食盐”的实验,并能根据计划开展研究,学会运用数据作出解释。

情感、态度、价值观:

1、体验研究溶解现象的乐趣,发展进一步探究溶解问题的兴趣。

2、在制定研究计划和实验操作中感受科学探究的严谨。

【教学难点】经历设计、完善简单的探究实验的活动过程。

【教学准备】

教师演示:一杯食盐、1根筷子、1个小勺、1个盛若干水的烧杯、1个盛100ml水的烧杯、1个塑料盘、设计纸课件。

分组实验:一杯食盐、小勺、搅拌棒(筷子)、装好100毫升水的烧杯、烧杯、小棒(刮平勺子)、研究计划单和记录表。

【教学过程】

一、提出研究问题

1、请一学生用气温计读出现时气温

2、出示一杯清水,观察水的溶解

教师提问:往这杯水里加1小勺盐,搅拌,会出现什么现象?(溶解)

3、溶解是否是无限的

教师提问:再加1小勺盐搅拌后,还会溶解吗?

教师提问:一勺一勺不停地往里面放盐,逐一搅拌,盐会不断地溶解吗? 教师提问:那么,这杯水到底能溶解多少食盐呢?(学生猜测)

1

4、提出问题:100毫升水能溶解多少食盐

教师提问:一定量的水--老师只给大家100毫升,它能溶解多少食盐呢?这就是我们今天研究的问题“100毫升水能溶解多少 食盐”(板书)。

二、制定研究计划

(一)学生分小组讨论研究计划,教师巡视并指导

教师提问:为了研究这个问题,就必须要有计划,我们应该制定怎样的研究计划呢?(ppt课件出示一张不完整的研究计划,简单介绍项目)

请各组按照研究计划的各项内容讨论,并记录。

(二)实验步骤的设计

1、各组汇报:谁说说你们的实验步骤的设计?(教师根据学生汇报,ppt打字) ①用杯子盛100毫升的水

②用勺子盛一勺盐,刮平放进水里 ③用搅拌棒搅拌

④等前一勺完全溶解,记录,再加下一勺搅拌,直到不能溶解为止。

3、教师重点交流:(边演示边交流) (1)统一一平勺盐的标准 ①反例演示

教师取盐,用勺子取一小勺盐--这是一勺盐,用勺子取一满勺--这也一勺盐 教师提问:这样盛可以吗? ②规范操作

学生回答后教师出示小棒,一边示范,指着刮过的一平勺盐,像这样的一勺盐,我们把它叫做一平勺盐,

(2)等前一勺完全溶解,再加下一勺。 (3)怎样才算不能溶解?

实验时,如果搅拌了很长时间,烧杯中还有盐,就说明我们的实验成功,可以停止实验了。 教师质疑:如果你们加到第8勺,搅拌了很长时间,盐也没完全溶解,你们说这杯水中最多溶解了多少食盐?

2

(三)实验材料的准备

1、学生通过步骤总结所有需要的实验材料

2、分别说明其用途

(四)实验注意事项

1、学生说实验注意事项

2、教师补充

①每次都要加一平勺盐,搅拌至完全溶解,才能加下一勺盐。 ②搅拌时尽量不要碰到杯壁和杯底。 ③要及时填写好实验记录表二。

④做实验声音要轻,完成后收拾好材料。

三、学生按计划实验,交流结果

(一)学生分组实验,师巡视并指导。

(二)学生实验结束后,组织汇报现象,教师出示幻灯片,依次记录实验结果。

1、各个小组汇报100毫升是能溶解食盐的勺数,教师在课件中填写。

2、教师提问:100毫升食盐能溶解多少克食盐呢?如何知道? (用天平称量一勺盐的克数为3.6克)同学能快速算出盐的总数吗?

3、学生计算并回答,教师在课件中填写。

4、从数据中得出这杯100毫升水能溶解大约多少食盐?

5、总结实验:在今天的温度下,100毫升的水能溶解大约36克食盐。这是我们今天研究的内容,也是我们研究的结果。(板书大约36克)(补充板书:克):也说明在一定温度下,一定量的水里能溶解的食盐的量是一定的,食盐在水中的溶解量是一定的,并不是无限的。课下大家还可以用身边的物质:糖、味精等等试一试他们在一定量的水中溶解得量是否也是一定的,又是多少呢?

四、拓展延伸

你们的问题都解决了,可老师碰到了一个难题:这些盐水(教师拿起小组做过实验的烧杯)这杯是同学们刚才做过实验的,里面溶解了许多盐,倒掉真可惜,你能使溶解在水中的食盐与

3

水分离么,有什么方法?下课后请同学们认真想一想。下节课我们一起讨论。

研究计划

一、研究的问题: 50毫升水能溶解多勺食盐

二、准备需要准备的材料: 50毫升水、勺子、搅拌棒、食盐

三.研究的步骤:

1、一勺勺的加、每勺用尺子刮平

2、完全溶解一勺再加另一勺

3、记录完全溶解的勺数

四、研究结果:100毫升水能溶解36克食盐

上一篇:模拟招聘会方案下一篇:政协委员个人述职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