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重点专科建设

2022-06-10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第1篇:中医重点专科建设

中医专科医院人力资源体系建设的思考

摘要:中医专科医院在国际化和信息化的趋势中,加强人力资源体系建议具有必然性。中医专科医院人力资源体系建设可以从顶层设计、优化配置、合理使用、客观评价等多个方面去探讨和实践。中医专科医院人力资源体系建设是一个动态的高效的连贯的过程。

关键词:中医专科医院;人力资源;体系建设

在知识经济时代,人力资源毫无争议是第一资源。改革开放三十多年来,党和政府更加重视人力资源建设,在十八大报告中指出,要造就“规模宏大、素质优良的人才队伍”和“统筹推进各类人才队伍建设”[1]。在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中,中央指出:加快公立医院改革,落实政府责任,建立科学的医疗绩效评价机制和适应行业特点的人才培养、人事薪酬制度;充分利用信息化手段,促进优质资源纵向流动;完善中医药事业发展政策和机制[2]。中医专科医院一方面处于历史上最好的发展机遇期,一方面又迎來了激烈的市场竞争。为了能够取得理想的管理目标,中医专科医院纷纷进行深化改革,走国际化、标准化、科学化、规范化、特色化、一体化等的路子,各自的成果和经验都有不少。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中医专科医院要从人力资源的整体性出发加强人力资源体系建设,逐步形成一支动态发展的高效的成系统的人力资源队伍,适时推动中医专科医院的可持续发展。中医专科医院人力资源体系建设可以从顶层设计、优化配置、合理使用、客观评价等多个方面去探讨和实践。

一、中医专科医院人力资源体系建设的顶层设计

2011年,在全国两会上出现了一个源自工程学的术语——顶层设计。十七届五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的建议》中第一次使用该词,原文表述为“重视改革顶层设计和总体规划”。顶层设计指的是针对对象的主体结构和主要模式,从最高层开始,在一个战略制高点,弄清楚实现的目标后,一层一层去设计好[3]。

中医专科医院人力资源体系建设的顶层设计,既要汲取国标标准和成熟做法,更要贯彻执行我国关于中医专科医院中长期发展规划的有关政策和法规,主要的还是具体的中医专科医院遵循自身的院情,有的放矢地动态地制订和执行好自己的顶层设计。中医专科医院人力资源体系建设的顶层设计就是医院从自身的实际情况出发,结合医院中长期发展的具体环境,聚合各方面的力量,制订的一种能够动态地适应医院长期健康发展的发展规划预案。

中医专科医院人力资源体系建设的顶层设计,主要包括人力资源的岗位配置、薪酬设计、继续教育规划、职业生涯规划和管理、法规和制度数据库、科室体制的流程再造等各个方面。这些顶层设计既要领导、专家、更高层设计的主导,更需要医院各科室和部门以及具体岗位上员工的参与,顶层设计一定要从基础做起,绝对不要建一座无与伦比的空中楼阁。

二、中医专科医院人力资源体系建设的优化配置

中医专科医院人力资源体系建设的优化配置是建立在一个科学的人力资源管理制度和思维基础之上的。每家具体的中医专科医院都有相对稳定的人力资源队伍,但相互之间对比才会发现,优化配置人力资源队伍非常重要。人力资源中有人才,人力资源也可通过优化配置出人才出效益。关健是我们的管理思想要从科学管理向人本管理再向能本管理再出发,看服务对象要从以技术水平为基础提供服务转向以病人(或患者)为中心再转向以医疗用户为中心提供服务。思想的转度极提大地提高我们认识优化配置的对象的能力和眼界。

中医专科医院人力资源体系建设的优化配置依据五个要点:整体性、长期发展性、动态性、开发性和适应性。遵循系统优化、能级对应、弹性冗余、互补增值等原理,将医院投入的人力资源在医院中最需要、最能发挥其才干的岗位上,以保持医院运作系统的协调,也就是通过调整和不断优化医院的劳动组合,促进医院运作各环节人力均衡、人岗匹配,充分发挥每个员工的作用。有的单位曾搞过“末位淘汰制”,是不太恰当。只要达到我们设定岗位的“标准”,不存在“末位”问题。

针对中医专科医院传统的人事管理方法:人事档案管理、职称工资晋升层层考核等[4]。寻求全面健康科学发展的中医专科医院要建立完善的岗位分析制度,对岗位进行动态设岗、动态用人、动态职责,协调好岗位间的关联,建设良好的员工关系,建立起合情合理的薪酬体系[5]。

同样道理,中医专科医院应建立起公开透明制度化的评优奖先制度,或叫荣勋制度,对在不同岗位上表现优秀、业绩突出的员工进行适时适量的奖励和鼓励,让员工们有更多的岗位成就感和荣誉感。而惩罚制度也要建立,不过要尽可能不应用和轻应用。

三、中医专科医院人力资源体系建设的合理使用

中医专科医院人力资源管理中,普遍存在的主要问题包括:职能分散,事务性工作为主;人力资源理论方法技术的应用还比较薄弱;人力资源管理队伍职业化程度较低;管理制度与流程的规范化建设程度较低[6]。严重影响着医院人力资源的合理使用,制约着医院的可持续发展,那么更需要一套完整的制度来规范中医专科医院人力资源体系的合理使用。杜绝优秀人才的疲劳使用,乃至过劳死。

中医专科医院人力资源体系承建设中的合理使用,大致可以为是指中医专科医院要根据实际情况和发展目标,围绕着医院的任务,科学组织人力、物力、财力、制度和政策、软硬环境等资源,使员工队伍在不断发展中持续能够合理运用自己的技能资源,服务于医疗用户。这就需要通过劳动组织和劳动定额等逐步实现。

中医专科医院的劳动组织是在合理劳动分工的基础上,将员工间的协作关系,从时间上、空间上和数量上有效地组织起来,在保证安全、文明的前提下,高效地利用好人力、物力及时间资源。中医专科医院的人力资源包括卫生技术人员、工程技术人员、工勤人员、行政管理人员及党群工作人员、进修学习人员等,对人力资源需进行严格的劳动分工、员工配备、劳动协作和劳动组织,以达到等级相适、各尽其能、任务饱满、职责利明确、业务流程连贯、效益显著等目的。劳动定额是计划工作、合理组织人力资源、经济核算、确定薪酬等的重要基础和依据,中医专科医院必须以劳动定额工作为基础,使人力资源在动态运行过程中与其他资源的配合达到可能的最佳状态,以提高医院人力资源体系的使用效率。

四、中医专科医院人力资源体系建设的客观评价

早在1992年卫生部就提出:目前我国卫生人力资源的问题不在数量,而是质量、结构与分布问题[7]。就是说从整体上看,卫生人力资源素质评价已成为刻不容缓的现实,需要更好地建立科学、合理、可行的卫生人力资源评价方法,发现问题,提供理论依据,为卫生人力资源的高效使用提供科学指导。综合Bloom等和McGuire的教育目标分类和WHO专家委员会对医学教育目标的系统归纳,可将卫生人力资源素质划分知识、技能、态度三方面,通过建设卫生人力素质构成框架——筛选评价指标——确定指标层次系统——限定末级指标的内涵——通过试测修改指标体系——Delphi法确定指标权重—建立衛生人力资源素质评价指标体系[8]。

中医专科医院可依据以上步骤,参照国际医疗卫生机构认证机构的标准、WHO的指导性指标、我国医院人力资源管理的相关政策标准及规范,逐步动志地建立起一整套适合本医院实情的人力资源客观评价体系,不断推动医院人力资源体系建设的持续进步。中医专科医院人力资源体系建设中的客观评价主要包括三个方面:侧重于对事不对人的岗位评价、侧重于对人不对事的人员素质评价、以人与事相结合侧重于结果的绩效考评。其目的在于采用科学的评价方法,分析评价岗位对人员的要求,具体测评每位对象的素质和能力特点,切合实际地考核每位对象的一定期间内的工作绩效,优化人力资源的使用配置和开发管理。

岗位评价是中医专科医院人力资源体系建设中的一项基础工程,主要有岗位分析、岗位规范制定、岗位任职资格评价、岗位相对价值评价等。岗位评价中应根据医院人力资源及岗位的工作特点和目的,从众多的指标中进行筛选,以尽可能少的指标,反映医院人力资源及岗位的全部特征[9]。对象人员素质评价是指当医院由于调整或发展需要对到新岗位应聘人员(评价对象、对象人员)借助于科学的方法和工作进行素质方面的评价。目前尚无一种测量方法用以全面评价医院人力资源(评价对象)素质中知识、技能和态度的所有方面。一般来说,认知领域即知识的评定,或称知识测试,多使用考试的方法;精神运动领域的评定即技能的评定,多使用现场观察记录的考查表或评分量表的方法进行,情感领域即态度的评定,可用观察记录的评分量表和意见反馈的问卷调查方法[10]。各种方法各有优缺点,中医专科医院需根据具体情况选择应用。建立评价方法体系时,应充分考虑本院时间、人力、物力的承受能力,要做到切实可行[11]。

员工绩效评价就是医院、各级管理者和员工考查员工对岗位所规定的职责的执行程度,从而评价其工作成绩和效果。评价应做到客观、公正、科学、差异性结果和员工知情。评价的方式与方法应多样化。评价结果不一定要全部是定量指标[12],只是还要将评价管理人性化有助于持续提升医院和个人的绩效,保证医院发展目标的实现[13],充分调动员工为医院工作的积极性。

河南省洛阳正骨医院作为一所省属三级甲等中医骨伤专科医院,本着“以减轻患者病痛为已任,以患者满意为目标”的办院宗旨,按照“专业化、特色化、品牌化、一体化、国际化”的发展思路,以及成为“国际一流的骨科教研产担结合的集团化”的医院愿景[14],积极引入和践行国际医院管理标准,学习、认证和推行国际医疗卫生机构认证联合委员会制订的标准和规范,逐步建设起我院成熟高效的人力资源体系,为我院的可持续发展提供着不竭的动力。

【参考文献】

[1]章文.申妙.顶层设计,基层做起——专访国家行政学院科研部主任许耀桐教授[J].中国新闻周刑,2011(10):34-35

[2]胡伟凯.浅谈公立医院人力资源管理的建设[J].经济师,2011(6):214-215

[3]赵明亮.新形势下小规模非盈利性中医专科医院人力资源的科学管理[J].中医药管理杂志,2012(07):662-664

[4]袁慧芸等.医院人力资源管理体系和标准化建设[J].中国医院,2006(12):53-55

[5]龚幼龙等.中国农村卫生事业管理.1997(04):6-8

[6]王光荣等.卫生人力素质评价的方法及原则[J].外医学社会医学名册,2001(03):97-100.

[7]Williams RG et al.Med Educ,1987,21:482-486

[8]Miller GE.Acad MEd,1990,65:63-67

[9]王红光.企业绩效管理的问题和对策[J].科技信息:科学教研,2007(21):172

[10]杨生秀.绩效管理在项目管理中的应用及实践方法[J].科技和产业,2010(03):41-44

[11]杜天信等.河南省洛阳正骨医院国际医院认证之路[M].北京:九州出版社,2011

作者简介:刘志庆,经济师职称。研究专长会计学,人力资源管理。

作者:刘志庆

第2篇:新医改形势下中医护理专科建设机遇和发展展望

【摘要】随着医疗改革进程的深入,国务院颁发的《中医药发展战略规划纲要(2016-2030年)》及中医护理发展相关文献结合卫生部等五部委联合发布的《关于公立醫院改革试点的指导意见》中进行解读,重新认识中医护理价值,发挥中医护理技术特色和优势,提高自身素质,拓展中医护理服务领域。在此形势下,本文就大力推进中医护理,加强中医护理专科建设作以下分析。

【关键词】医改新形势中医护理专科建设发展展望

[

随着医疗改革进程的深入,在当今西医飞速发展的形势下,人们对治疗、护理手段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对护理服务领域提出新的高度,由国务院发布《国务院关于扶持和促进中医药事业发展的若干意见》2010年2月,卫生部等五部委联合发布的《关于公立医院改革试点的指导意见》【1】把“坚持中西医并重方针”作为指导思想,重新认识中医护理价值,发挥中医护理技术特色和优势,提高自身素质,拓展中医护理服务领域与西医并重、发展、融合原则,给中医护理事业的发展带来前所未有的机遇,同时也面临着严峻的挑战,本文结合对中医专科护理的认识,探讨新医改形势下中医护理专科建设状况,以期更好的推动中医专科护理的发展及展望。

1 新医改形势下中医护理专科建设状况

1.1 新医改形势下中医专科护理的学科定位

中医护理是以中医基本理论为指导,运用整体观念对疾病进行辩证施护、结合预防、保健、康复、医疗等措施,运用传统护理技术,对病人及其他人群施以护理的一门独立应用性学科【2】。然而中医护理专科缺乏明显的学科定位,张素秋等【3】对全国137所中医医疗机构进行调查研究发现,中医护理学科建设中存在理论体系不健全、学科定位不明确、科学研究不深入等诸多问题,导致中医护理学自身缺乏规范和标准,在综合性医院里的中医专科护理更是受到西医的竞争和影响,制约了中医专科护理的进一步发展。自国务院颁发的《中医药发展战略规划纲要(2016-2030年)》【4】,加快中医药振兴计划开展,中医护理知识与技术养生、健康保健、康复护理、末治病等领域发挥出的优势越来越明显,以中医药理论、辩证施护和整体观念为指导思想,促进健康,构建完整的学科体系。

1.2 新医改形势下中医专科护理及管理模式的规范

纵观国内中医护理现状并没有形成一个以中医理论为指导的护理管理体系,在开展整体护理中没有一个规范的“中医护理程序”,没有配套的规章制度,质量管理上缺乏科学客观的衡量标准【5】。其实中医和西医是两个不同理论体系,各有其特点中医治疗疾病的疗效是西医所不能否认的,因此我们需要医院领导层端正对中医护理学的认识,营造有利于护理事业发展的良好氛围、加大支持力度,公立医院改革试点指导意见要求公立医院管理,按照精简高效原则,优化和完善护理管理体制【6】,提高中医护理管理专业化水平,促进中医专科护理标准化、规范化发展。

1.3 新医改形势下中医专科护理工作走向规范化

根据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在“十二五”重点专科建设工作中,首次将中医护理学纳入“重点专科培育项目”,搭建中医重点护理专科建设平台,发布了52个优势病种的中医护理方案【7-9】,用于指导中医临床护理工作的开展,随着中医事业的发展,实施专科特色中医护理方案,中医饮食调护、中医护理操作、中医康复保健等越来越受到人们青眯【10】。因此,在中医理论和中医技术方法指导下,以实用性、有效性、中医特色突出为前提,全面推动中医临床的规范化,通过护理难点的解决和中医护理方案临床应用的效果分析,为进一步优化中医护理方案提供依据【11】,规范中医专科护理人员的工作流程,发挥中医专科特色护理在临床的应用价值。

新医改形势下推动和发挥中医专科护理技术优势

中医护理注重“末病先防,已病防变”的理念,可充分发挥其在疾病防治、养生、保健、康复、健康指导等方面的独特作用。鼓励护理人员积极开展中医护王野查宜技术,并以开设中医护理专科门诊、中医特色病房为发展方向,为群众提供具有中医特色的个性化健康指导,达到防治疾病传变、促进康复的目的【12】。新医改提出要提高中医药防病治病能力,大力发展中医非药物疗法,适当调整医疗服务价格,完善公立医院补偿机制,借助政策的支持和推动作用,肯定了中医护理人员的工作价值,激发学习和工作热情,保障中医护理专科技术的创新发展和临床应用。

新医改形势下中医护理专科人才培养注重内涵建设

人才是学科发展的基础和保障,中医护理人才培养必须坚持与时俱进,改革创新,不断适应新医改的要求,中医护理的发展需要培养高层次的护理人员,全国各地开展重点专科建设与国家优势病种中医护理方案的论证与应用,需各专科的高层级中医护士的参与【13】。这样高质量完成中医护理方案的论证与应用,有利于临床中医护理专科的建设与发展。中医护理的发展需要一大批优秀的人才,既要在临床、教学和科研方面综合发展,还要培养教研方面的精尖人才,使中医护理人才培养按照以人为本的理念,以素质教育为基础,以能力培养为本位,以中医护理为特色,提高在职中医护理人员的专业水平,培养高级实用型中医护理人才,注重内涵建设从而推动中医护理学科的建设。

2 新医改形势下中医护理专科发展展望

2.1 加强询证护理推动中医护理学术科研研究蓬勃发展

杨文勇等【14】认为将现存研究资源、临床专家的研究和患者的愿望整合,作为指定患者卫生保健计划的最好证据。现代护理的临床实践需要的是更加可靠的依据,通过质性研究、询证方法及随机对照研究,通过建立效果评价体系,提高中医护理的科学性、严谨性和可行性,通过对中医护理科学研究推动中医护理学术科研蓬勃发展。

2.2 中医护理服务在老年病和社区外延扩展

随着老龄化的加剧,服务模式应从技能服务转变为中医药防治服务,从生理服务扩展到精神情志服务,从院内服务延伸社区、家庭服务。中医护理服务领域正逐步向家庭、社会延伸,建立“以机构为支撑、居家为基础、社区为依托”的长期护理服务体系规划【15】。将在老年病。慢病管理、临终护理等方面发挥着积极作用。尚少梅【16】认为目前在社区老年护理的特点:护理服务要求连续性的、动态性和综合性,在中医护理具有温和、持续的特点,并且受到政府相关部门的大力支持,在社区中可以充分发挥作用。

中医护理专科发展与国际接轨

推动中医护理模式逐渐走向国际,中医护理专科在中西医结合的基础上不断发展,将传统医学及现代医学的优势两者结合起来,在实践过程中更为注重价值性及科学性,中医护理的主要特色与优势也逐渐受到世界人民的关注与认可。发展好中医护理专科,运用中医护理模式,加强开展与国际交流合作方面的相关工作,能够让国外护理工作者也加强对其相关认识,走向国际护理事业大舞台。

小结

综上所述,中医护理专科的发展要以医药卫生体制改革为契机,在明确中医护理专业定位及学科发展的工作基础上,重新认识中医护理价值,为病患提供更加安全、全面、科学的服务,促进中医护理的优势,全面推动中医护理学科的发展。

参考文献:

[1]卫生部等五部委联合制定.关于公立医院改革试点的指导意见.(2010.2.21)[2017-6-3].http://www.qstheory.cn/dd/2011/lkqyywstz/201111/

[2]徐桂华,李细贵。中医护理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9:1-2

[3]张素秋,周姣媚,陈丽丽,等.中医护理学科发展现状调研分析与思考[J].护理管理杂志,2015,15(6):624-644.

[4]中共中央国务院.中医药发展战略规划纲要(2016-2030年)[EB/OL](2016.2.26)[2017-6-3].http://www.gov.cn/xinwen/2016-02/26/content_5046727.

[5]李晓珠.新形势下中医医院护理工作建设与发展的若干思考[J].云南中医中药杂志2001.22(5):41-43.

[6]杨玄,王玉玲。白秀丽等.新医改形势下中医护理专业化发展面临的机遇与挑战田护理管理杂志,2016.8.(16):542-545.

[7]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关于印发中风等13个病种中医护理方案(试行)的通知[Z].2013-05-16.

[8]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关于印发促脉证(阵发性心房颤动)等20个病种中医护理方案(试行)的通知[Z].2014-03-27

[9]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关于印发胃疡等19个病种中医护理方案(试行)的通知[Z].2015.09.08

[10]唐娅琴,边雪梅,华爱军等.中医专科特色护理方案的创建和管理[J].中国医院杂志.2017.3.21(3)52-53.

[1l]张素秋,陈丽丽,周姣媚等.以中医护理重点专科建设推动学科发展[J].中国护理管理杂志.2013.10.15(13)4-6

[12]赵瑜,万长秀.中医护理发展的难点分析与对策[J].全科护理杂志.2017.2.15(5).541-543.

[13]陳惠冰,温杏良,刘迎春等.护理重点专科建设中高层级中医护士培养模式的构建与实践[M].中国护理管理杂志.2015.6.15(6)422-424.

[14]杨文勇,杨丽萍,范雪娇对中医护理切入点的探讨[J].甘肃中医,2011,24(4):64-66.

[15]谢为梅,陈慧冰,温杏良.中医医院护理人员中医护理培训需求调查分析[J].中医临床研究,2015,7(13):139-142

[16]尚少梅,候淑肖.我国社区护理学发展是思考与展望。中华护理杂志,2011,46,46(9):855

作者:黎建青

第3篇:中医英语学科建设的重点是教材建设

关键词:中医学;英语;学科建设;教材

DOI:10.3969/j.issn.1005-5304.2012.05.046

中医英语源自中医英译,是特殊用途英语(ESP)家族中的一员。现行《大学英语教学课程要求》把大学阶段的英语教学要求分为3个层次,即一般要求、较高要求和更高要求。一般要求是高等学校非英语专业本科毕业生应达到的基本要求;较高要求或更高要求是为有条件的学校根据自己的办学定位、类型和人才培养目标所选择的标准而推荐的。各高等学校应根据本校实际情况确定教学目标,并创造条件,使那些英语起点水平较高、学有余力的学生能够达到较高要求或更高要求。就中医院校而言,中医英语就是“较高要求或更高要求”阶段的主干课程,教学主要目的是培养学生听懂英语讲授的专业课程和英语讲座、顺利阅读专业资料、从事中医学相关专业的国际学术交流。为了适应中医药现代化和国际化的需求,在完成基础要求的非英语专业英语教学之后,一些中医高等院校相继开设了中医英语类课程,编写出版了各种各样的中医英语教材。但现行的教材良莠不齐,直接影响了教学质量。对此,笔者在对目前中医院校中医英语教材建设检讨的基础上,提出相关对策,希望藉此为中医英语学科建设夯实基础。

1 现状分析

我国最早中医英语教材是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86年出版、由“全国高等中医院校普通课、西医课教材编审委员会”组织编写、李赛军主编的“供中医、针灸、中药专业用全国医药院校试用教材”《英语》(上、下),计划教学198学时。该教材被视为公共英语、医学英语与中医英语融为一体的“三合一”式教材,其中中医英语所占比重最大,题材涉及阴阳、五行、脏腑、经络、四诊、气血津液、中药、腧穴、针灸、病症治疗、古代名医等。该教材特点是体现了公共英语、医学英语与中医英语三者循序渐进,由基础、桥梁到彼岸的“三位一体”思想[1]。

随着对语言学习规律的逐渐加深,融公共英语、医学英语、中医英语为一体的“三合一”模式的教材逐步退出了历史舞台。按现行《大学英语教学课程要求》,大学阶段的英语教学要求分为一般要求(公共英语学习阶段)、较高要求和更高要求(专业英语学习阶段)。这也是中医英译事业和中医英语教材建设逐步深入开展的结果。

目前开设中医英语课程的中医院校一般都同时开设医学英语课程,这与中医院校中西医专业课程设置比例亦相一致。与此相对应,目前出版的中医英语类教材大体可分为3类:①“中医英语翻译”类教材,主要内容为中医汉英翻译的方法、技巧和练习;②“医学英语+中医英语”的“二合一”式教材,内容围绕西医、中医题材英文文章展开,旨在将中医院校应用提高阶段的专业英语教学“一网打尽”;③“中医英语”专门教材,主要内容围绕中医题材英文文章展开。

2 存在的问题

2.1 教材布局有待完善

中医英语教材的布局涉及微观和宏观两方面。微观上,中医英语教材应以全面培养学生的听、说、读、写、译的语言综合运用能力为理念进行编写;宏观上,中医英语教材应针对中医高等教育依次递进的3个阶段,即本科、硕士、博士,编写相适应的教材。而现已出版的“中医英语”教材多侧重读与译的训练,忽略包括听、说、写在内的语言综合运用能力的培养。另外,宏观上,目前也没有体现本科、硕士、博士3个阶段循序渐进式的阶梯教材。因此,目前3个阶段的中医英语教学呈现出无序、低层次重复的混乱状态。

2.2 教材选材有待规范和拓展

教材的编写应遵从既定的规范,并应尽可能涵盖不同著(译)者、题材和文体。现已出版的中医英语教材几乎均未标明甚至标错选材来源或著(译)者。从这些教材中较为频繁出现的文法、单词拼写错误等,不难判断这些教材几乎仅从国内出版的中医随英文出版物中选材,其生词的编写几乎都有极大的主观性和意性,且出现较多前后重复列出的情况;而且文体单一,即所选文章几乎均为中文中医学教材的英译文,内容无外乎阴阳五行、藏象经络、四诊八纲、中药方剂、针灸推拿等。但仅仅这些内容是远远不够的,还需要有反映中医学临床应用及最新研究成果等题材的相关内容,以适应不同阶段的学习。如可以将近年来国外流行的各种英文中医学读本作为主要选材来源,反映国内外对中医学的最新研究成果,并标明著(译)者及选材来源,从而不仅使教材的使用者了解西方编译者的行文风格和译介理念,同时也增加了学生对中医学的理解与应用,对其从事中医学研究有所启示。

3 对策

展望中医英语教材建设,笔者认为,可通过“课程设计”和建设“中医英语语料库”,在已有的教材基础上重新组织编写适用于本科生、七年制生、硕士生、博士生等不同层次的中医英语教材,并制作配套的听说多媒体音像资料,丰富中医英语教学,全面提高中医英语教学质量。

3.1 课程设计

在进行“中医英语”课程设计时,应参考ESP课程设计理念,通过研究中医英语的来源及特点、对学习者需求进行调查分析等,设计中医英语课程的教学大纲、学习方法、具体的目标及学习情势的性质等。

3.2 建设“中医英语语料库”

目前,国内外已出版了不少相关工具书,也公布了数个标准化方案。迄今为止,国内的出版社及中医学术刊物编辑部大多尚未为其出版的中医英文出版物指定统一的词汇标准。在美国,三大中医文献出版社中的两家(Paradigm Publications和Blue Poppy Press)均指定魏迺杰(Nigel Wiseman)博士制定的英文中医名词术语体系为其出版品的英文词汇标准;在欧洲,德国学者文树德(Paul U. Unschuld)教授、英籍中医学家马万里(Giovanni Maciocia)等采用了各自不同的英文中医名词术语体系。基于相同的中医文本,国内外的英译文本却有着极不相同的表达,这无疑妨碍了中医学及其负载的中医文化的对外译介、传播和交流。对此,我国应按照尊重自然语言和自然翻译、尊重语言事实和翻译事实的原则,建立“中医英语语料库”,对编写“中医英语”教材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这主要体现在:①“中医英语语料库”能对同一中医术语的英译提供尽可能多的不同英文译语及其出现频率,使教材编写者能在统揽全局后,根据译语的使用频率选材、编写教参(主要探讨中医名词术语的英译),使教材更具代表性、更为实用;②教材编写者可根据不同中医术语的出现频率,编写“中医英语”阶梯式教材及相应的教学大纲,以适应不同阶段学生学习的需要。

4 结语

目前,中医药已被多数国家和地区的国民所认可。中医药走向世界是大势所趋。培养具有跨文化传播与交流能力的中医人才是我国21世纪中医高等教育的当务之急,而其中一部合格的中医英语教材则是最基本的前提。

参考文献:

[1] 丁年青.基础、桥梁、彼岸——试论高校普通英语、专业英语及双语教学的关系[J].上海中医药大学学报,2004,18(2):3-5.

(收稿日期:2011-05-14,编辑:梅智胜)

作者:兰凤利 丁年青

第4篇:中医重点专科建设2015年总结

瓜州县医院中医重点专科建设2015年工作总结

根据《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指导意见》,坚持“以病人为中心,以发挥中医药特色优势为主题”,进一步突出中医药特色,增加科室实力和服务功能,圆满完成医院各项工作,中医重点专科建设也取得了较大成效。不间断对照《酒泉市中医重点专科建设评估体系》的标准进行认真自查,现将自查情况总结如下:

一、重点专科建设取得成效

(一)在科研方面

1、重点专科发展方向明确,坚持中西医结合,充分发挥中医药特色优势,突显中医药特色,使之中医技术在县内处于领先水平,以带动全县中医工作的发展。

2、在建市重点专科针灸理疗科,科室同志们刻苦努力,进行临床经验的总结,科室发表学术论文2篇。

3、通过努力,充分发挥科研主动性,获县科技进步奖一项。

(二)科室建设

1、科室:充分使用30张病床,提高病床使用率。

2、医护人员:科室有副主任医师1人,主治医师3人,执业医师3人,护士有8人,新引进本科生2人。

3、业务开展情况:住院病区设有专业治疗组和专门功能康复室,门诊有专科诊室和治疗室。经过近三年积极探索,完善诊疗规范,新开展小针刀、平衡针灸等新业务。

(三)学科带头人及继续教育

1、我院重点专科针灸理疗科执业医师及病床数按临床科建设标准设置,人才队伍结构合理,赵生亮副主任医师为酒泉市名中医。

2、科室内有培训规划,在近三年内外出进修人员3人,短训6人次,每年开展学术活动4次以上,常年订阅多种医学杂志。

(四)医疗质量

1、医疗质量是医疗安全保障,有了医疗安全才能保障医院快速发展,因此,医院认真贯彻和落实医疗核心制度,全面实行医疗质控,发现问题及时整改,严格执行医师培训及考核制度。

2、医疗质量标准 ①科室严格执行医疗质量标准,医疗质量是医疗安全的保证,专科医生收治病人数、为医院创收、病床使用率高于其它病种。 ②门诊针灸病人由现在的6200人次按每年的25%递增,门诊中医治疗率>85%。 ③住院中医治疗率>95%。 ④疾病诊断准确率>96%。 ⑤中医辨证论治优良率>90%。治愈好转率>95%。 ⑥甲级病历率达100%。 ⑦处方合格率>90%。 ⑧收治急、重、疑难病所占比例>3%。 ⑨住院病人每年以10%递增。

(五)基本设施 拥有与中医重点专科建设运行和发展相适应的先进仪器和设备(见科室简介)。

(六)建设管理

1、领导高度重视重点专科发展,并优先解决人、财、物问题。

2、重点专科按医院科室建设标准实施,人才符合科室建设运行和发展的需要。

3、医院给予重点专科专项资金,实行优惠政策,基本上做到专款专用。

三、存在问题与不足 虽然我院在重点专科建设方面做了许多卓有成效的工作,但与《酒泉市市中医重点专科建设评估体系》的要求还有一定的差距。我院目前还没有市继续教育项目,在重点专科资金方仍需增加,科研能力有待提高,相对于中医针灸、推拿等传统疗法,缺乏康复专业技师、尤其是PT(运动疗法)及OT(作业治疗)专业治疗师的缺乏已成为制约我科业务发展的瓶颈。须进一步加中药、针灸、推拿、体疗等各种治疗的合理配合运用。提高中风后遗症等老年病的康复治疗及外伤截瘫、小儿脑瘫等疾病的康复治疗水平及能力,做大做强现代康复治疗业务。

四、自查结果 按照《酒泉市中医重点专科建设评估体系》的要求,严格自查,自查得分 80分。根据自查结果,将继续严格按照《酒泉市中医重点专科建设评估体系》的要求,加强科室建设,充分发挥中医药特色优势,加强管理,一定把我院重点专科建设成全县一流、全市先进的先进科室。

第5篇:中医重点专科建设2014年总结

瓜州县医院针灸理疗科重点专科建设2014年总结

针灸理疗科于2012年9月开始申报酒泉市中医临床重点专科,虽然针灸科重点专科建设起步比较晚,经过近二年的重点专科建设,相关的配套设施和软硬件实力在发展中得到了较快提升,重点专科的建设也为我科的学术进一步发展与临床诊疗水平的提高提供了良好的环境。中医特色治疗疾病明确、简捷、疗效显著。在院领导的大力支持及赵生亮副主任医师的带领下科室迅速壮大,现有床位30张,门诊与住院治疗体系完整,完善各种传统的治疗方案及操作规程,突出重点,发挥优势,提出并制定以科研创新为立科之本,专病专治为特色的科室发展规划。将传统的各种特色治疗方法与现代医学的基础治疗相结合,治疗遵循统一指导原则,归纳各项诊疗信息,及时总结临床经验,并将其服务于基层,使传统中医药治疗惠泽于广大民众。现将本科室2014工作总结如下:

一:2014全年的工作完成情况,科室中医诊疗率达到98%以上。服务区域扩大到全县,东半县乡镇患者明显增多。克服困难,开设门诊,积极收住患者,“冬病夏治”取得明显成效,得到群众认可;中医针灸理疗有了明显进步,理疗14468人次,增长2.3倍,病房中医适宜技术使用率达70%以上,收入60万元,有效的继承和发扬了中国传统医学的博大精深。全年门诊27616人次,增长9.5%,收入160万元(业务55万元 药品95万元)。中医会诊964人次;全年收住病人612人次,病房收入179万元(业务收入119万元 药品60万元),住院病人药占比33.63%,次均费用2770元,未超出各项医保政策的规定;科室共计收入339.5万元,增长29%,根据科室业务发展需要,请相关业务科室进行必要的业务培训,鼓励人员对相关知识进行自学。老、中、青三级人才梯队建设逐步形成。积极开展学术传承,带动中医科室特色发展。全年完成中西医带教6人次,西医学中医培训300人次,圆满完成卫生厅工作安排;这些成绩的取得,得益于中医特色技术的发展。

二、科室中医特色治疗

1、中医特色治未病治疗 遵循“未病先防、既病防变”的未病治疗原则,以中医阴阳五行理论为施治基础,针对不同的人群、不同的体质进行辨证施治,开展了头部推拿,足浴,针刺,灸疗,学位贴敷,刮痧,拔罐,刺络,放血,穴位注射以及冬病夏治等传统治疗项目,有效缓解症状,改善“亚健康状态”,提高了患者的生活质量。

2、疼痛专病治疗 近年来随着生活节奏的加快,农村基层群众防病、治病意识的提高,来我院本科诊疗颈肩腰腿痛的病人日益增多,一些病患者甚至疼痛剧烈,活动受限,这一类的病患者临床上已在他处治疗或自行服用止痛类的药物治疗,症状缓解不明显或不缓解,来我院本科给予针灸、推拿、拔罐、电磁等治疗后,患者颈肩腰腿痛均有不同程度的缓解。

3、中医传统疗法:我科开展多种中医特色传统疗法,包括普通针刺、灸法、穴位贴敷、梅花针、拔罐、耳穴压籽、刺血疗法、足浴保健、刮痧、穴位注射、中风康复、冬病夏治贴敷疗法等,适用于治疗面瘫、中风后遗症、骨质疏松症、代谢综合症、各种疼痛性病变、关节病变、颈椎病、腰椎病等。中医传统疗法操作相对简捷、安全、无副作用,可有效缓解疼痛、麻木等临床症状,改善患者机体失调状态,以达气血阴阳平衡。

三:科室管理方面 认真执行国家法律法规,及医院的各项规章制度, 严抓医疗水平 及医疗服务质量,科室主任以身作则,对每一位就诊患者视如亲人,真正将温情服务理念渗透到每一位患者。对患者认真负责, 明确诊断,精心治疗合理用药。本未发生任何医疗事故和医疗纠纷。 严格按照各项技术操作规范的要求,进行工作,发现不足之处分析原因,并且及时整改, 对所发现的问题积极组织科室人员讨论分析, 明确科室工作纪律及劳动纪律,奖罚公正分明,将考核和绩效工资挂钩,提高了医务人员的工作积极性和责任感。

现在科室已确定为我院的重点发展专科之一,虽然医院已经加大了对我科的扶持力度,但存在的不足及面临的困难还有许多,创建重点专科是压力也是动力,全体医护人员理论和实践结合,在现有开展的各项业务的基础上,进一步深挖中医针灸的潜力,创新中医针灸特色疗法,开展其他中医诊疗方法,使医院社会、经济效益进一步提高,更要做一个让患者满意,让百姓放心的专科。

第6篇:中医药 重点专科 建设申请

XXXXX中心卫生院

中医药重点专科建设项目申请

XX市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XX区XX中心卫生院创建于1956年,近六十年来,在市、区卫生行政部门的重视支持下,本院突出中医特色,重视专科专病建设,狠抓人才培养,医院发展规模和诊疗水平得到了很大提高,医院现有职工 287余人,其中副主任医师6人,中级职称20人,开设病床319张,开设内科、心脑血管科、妇产科、普外科、骨外科、康复学科、儿科、五官8个病区。2013年接诊门急诊病人194306万多人次,收住院病人9368例,业务收入38043934.96万元。为了进一步加大我院国医堂建设力度,特此申请本院国医堂为XXX市基层医疗机构中医药重点专科,根据《关于申报XXX市基层医疗机构中医药重点专科(病)建设项目的通知》,现将本院国医堂申报条件总结如下:

一、国医堂工作基础

我院国医堂是在原有中医科、理疗科的基础上,于2012年6月改建而成,经过二年多的努力,已形成了具有一定中医特色优势和诊疗体系的特色专科。

二、国医堂设施、设备

国医堂设施:中医诊室4个、针灸推拿大厅1个、理疗室1个、蜡疗室1个、中药熏蒸室2个,运动治疗室1个、作业治疗室1个、言语吞咽治疗室2个、三维正脊室1个、小针刀治疗室2个。病区设有病床34张。

国医堂设备:多功能三维正脊床2张、中药熏蒸床2张、蜡疗机1台、超短波3台、中药定向透药治疗机2台、中频脉冲电治疗仪2台、血脉通治疗仪1台、特定电磁波治疗仪15台、低频脉冲治疗仪15台、电脑牵引床1台、康复器械若干。

三、专科业务水平

1.医疗指标:门诊中医治疗率90%,住院病人中西医结合治疗率95%,入院三日确诊率98%,入、出院诊断符合率98%,治愈好转率88.5%,病床使用率82% ;甲级病历率96.8%。 2. 能运用中药、中医传统疗法治疗该专科范围的常见病、疑难病,在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颈椎病、骨性关节炎、中风后遗症等方面已形成了较为完整的诊疗常规。其中利用顺天时穴位贴敷治疗肺系疾病,临床疗效显著,本院国医堂中医药特色突出,自创建科室以来,无医疗事故发生,在当地享有较高的声誉。

四、人才梯队建设

人才是国医堂发展的关键环节,医院高度重视人才培养,国医堂现有从医30余年的2位老中医坐诊。医护人员共18人,其中中医副主任医师1名,主治医师3名,初级职称人员14名。中医执业医师6人,中医执业助理医师2人。康复治疗师4人。

五、社会、经济效益

2013年国医堂门急诊病人29407人次 、业务收入5089661.5、出院病人890人次 、平均住院天数9.4天 。 以上各项数值均高于全市同级医疗机构、同类专科的平均水平,

六、管理

此次申报工作,院领导高度重视,经院委会决定由XXX同志负责中医药重点专科建设的各项工作。并制定了中医药重点专科的发展规划和实施计划,在政策支持、资金筹集、资源配置等方面向国医堂倾斜,能够落实各项配套经费;有专科医疗文件管理、考评制度,并对医护质量进行评估,实行质量监控;有专科专业委员会组织,进行有专科特色的学术推广工作。保障项目顺利实施。

综上所述,特此申请XXX中心卫生院为XXX市基层中医药重点专科建设单位,望审批为盼!

XX区XXX中心卫生院 2014年11月20日

第7篇:中医院重点中医专科建设发展规划

竹溪县中医院

重点中医专科建设发展规划

为进一步加强临床重点专科建设与管理,不断提高医疗技术水平和服务能力,根据《十堰市第四周期临床重点专科建设工作方案》要求,不断提升我院综合服务能力、核心竞争力和品牌优势,进一步加强我院市级重点专科建设,结合我院实际,制定本发展规划

一、项目意义

通过市重点专科项目实施,加强医院重点支柱科室的建设,改善专科基础设施,提高专科人员的专业理论和诊疗水平,发挥重点专科的辐射、示范、带头作用,提高医疗质量,保证医疗安全,降低患者治疗费用,逐步形成中医特色突出、诊疗水平较高,能带动医院各项工作全面发展的重点专科,成为全市知名度较高的重点中医特色专科,实施“三名”(名医、名科、名院)战略。

二、第四周期重点专科建设规划

2015年申报中医心病科、中医针灸科、重症医学科、医学检验科、妇科为市级甲类重点专科。计划每个科室投入50万元,共需资金250万元,主要用于增添专科必备设备、人才培养,进一步优化环境。确保人员、设备、环境设施设备达到市级甲类专科水平。

2016年计划申报中医脾胃病专科、骨伤科、消渴病、风湿病、放射科为市级甲类重点专科。计划每个科室投入60万元,共需资金300万元。主要用于增添专科必备设备、人才培养,进一步优化环境。确保人员、设备、环境设施设备达到市级甲类专科水平。同时申报中医心病科、中医针灸科为省级重点专科,进一步加大投入,计划每个科室投入100万元,共需资金200万元。主要用于增添专科必备设备、人才培养,进一步优化环境。确保人员、设备、环境设施设备达到省级重点专科水平。

2017年计划申报中医脑病科、中医康复科、急诊医学科、影像科为市级甲类重点专科。计划每个科室投入100万元,共需资金400万元。主要用于增添专科必备设备、人才培养,进一步优化环境。确保人员、设备、环境设施设备达到市级甲类专科水平。同时申报中医脾胃病专科、中医风湿病专科为省级重点专科,进一步加大投入,计划每个科室投入100万元,共需资金200万元。主要用于增添专科必备设备、人才培养,进一步优化环境。确保人员、设备、环境设施设备达到省级重点专科水平。 2018年计划申报中医肝胆病专科、神志病专科、肛肠科、麻醉科、儿科为市级甲类重点专科。计划每个科室投入60万元,共需资金300万元。主要用于增添专科必备设备、人才培养,进一步优化环境。确保人员、设备、环境设施设备达到市级甲类专科水平。同时申报中医脑病专科、中医康复科为省级重点专科,进一步加大投入,计划每个科室投入100万元,共需资金200万元。主要用于增添专科必备设备、人才培养,进一步优化环境。确保人员、设备、环境设施设备达到省级重点专科水平。

2019年计划申报皮肤病专科、产科、普通外科、呼吸内科为市级甲类重点专科。计划每个科室投入60万元,共需资金240万元。主要用于增添专科必备设备、人才培养,进一步优化环境。确保人员、设备、环境设施设备达到市级甲类专科水平。同时申报中医骨伤病专科、中医肝胆科为省级重点专科,进一步加大投入,计划每个科室投入100万元,共需资金200万元。主要用于增添专科必备设备、人才培养,进一步优化环境。确保人员、设备、环境设施设备达到省级重点专科水平。

三、专科建设发展目标

l、加强科室基础设施建设,满足科室病床需要(专科≥30,专病≥10),使科室病床数、基础设施在全市中医医院同类科室中处于领先地位。

2、加大专科资金投入,做到专款专用,专项核算,为专科发展配备必须设备。

3、加强科室人才梯队建设,选好学科带头人和学术继承人,大力引进高科技人才,加强专科人才培养,积极开展科内业务讲座(>1次/月),积极选派专科优秀中青年骨干到上级医院进修学习。

4、不断加强专科专病的内涵建设,突出中医特色,使专科的病床使用率>90%,中医治疗率门诊>85%,病房>70%,专科门诊量>全院1/10,县域外患者比例>25%,出院患者≥20%。

5、积极探索本科急危重症疑难病症中医治疗。在3—4个相关疑难病症的中医治疗上有突出的疗效,注重治疗措施的合理性、安全性、有效性、尤其是中医辨证论治的准确性和有效性。开展1—2项客观化诊断研究,进一步加强中医特色诊断,积极引进新技术、新疗法(≥1项/年),加强横向联系,促进合作交流,合作及交流项目≥l项/年。

6、健全学术网络,为相关单位提供技术指导,采取多种形式推广相关技术。每年承办市级医学继续教育项目,积极申办市级医学继续教育项目。

7、加大宣传力度,努力扩大科室的辐射面和影响面。

8、积极开展中医特色疗法,强化中医辨证论治规律研究,制定本科常见疾病的临床诊疗规范和协定处方。

9、认真落实核心制度,不断提高以中医内容为主的医疗查房、教学查房、行政查房、护理查房质量,积极开展中医特色护理。

10、加快院内中医制剂的研制和申报工作,力争科室自制中药制剂品种专科>3种,专病>2种,为新药的研制开发奠定基础。

11、加强科室实验室、研究室建设,为科室临床开展科研工作打下基础。提高专科科研能力,加强临床科研,科研课题省级>l项/3 年,市地级>2项/3年;科研成果省级≥1项,市地级≥2项/年。全科在省级以上专业刊物上发表学术论文≥2—3篇/年。

12、力争本专科中医药理论的研究上有新进展,对本专业有代表性的名老中医的学术思想及实践经验和经验方进行系统性整理和研究,积极开展非药物疗法研究。

13、提高重点专科的信息化管理水平,建立科室图书信息室,科内配备微机,并开通外网,掌握最新专科发展动态,加快知识更新。

14、加强科室医德医风建设,“以病人为中心”,全心全意为病人服务,坚持“合理检查、合理用药、合理治疗”,杜绝收受红包、回扣现象。规范医疗行为,努力降低平均住院费用,减少平均住院日。

15、努力提高科室诊治水平,实现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双丰收。

四、专科建设保障措施

1、成立以院长为组长的省重点中医专科申报和建设小组。协调与各级领导的关系,争取给予政策和资金等各方面的支持,协调院内各方面的关系,解决科室实际困难和问题。

2、科室认真学习《十堰市重点中医专科建设标准与检查细则》,逐项落实,制定创建市重点中医专科的时间步骤。定期向领导小组汇报专科建设情况,总结经验。

3、保证科室经费投入,优先安排科室人员进修学习和参加学术交流,学科带头人可参加短期培训、参观学习、观摩等,不限地点,费用实行实报实销。学科需要添置及更新高、精、尖诊断治疗设备,医院在考察论证的基础给予重点倾斜政策,全力支持。

4、邀请市内外知名专家教授在学科如兼职或指导工作。

5、在人才引进、职称晋升、评先评优、绩效考核等方面给予优惠政策。

6、对开展临床科研,申报院内制剂,编写临床专著,撰写临床学术论文,医院给予一定的资金支持。成为重点中医专科后,针对重点专科完成的论文、著作、科研等,医院解决相关的费用。

7、对重点专科、学科带头人及后备带头人给予重点推荐、宣传,对在重点专科建设中作出重大贡献者给予奖励。

五、实施步骤

(一)2015年

目标:重点专科设施(房屋、设备、床位)基本到位,专科人才引进和培养按计划进行,专科技术成熟,专科效益初步显现。中医心病专科、中医针灸科、妇科、重症医学科、检验科按照计划完成当年建设任务。

具体措施:

1、确定重点专科建设学科和建设项目,与专科建设学科签订目标责任书。

2、医院制定重点专科发展规划、建设标准及实施方案,确定工作目标。完善基础设施,引进、充实专科技术力量,落实专科建设经费。

3、医院科室明确专科定位及发展方向,对目标、周期目标、建设进度进行细化,制定具体措施,责任到人,并按照计划加快建设目标的实施。

4、对专科建设实施动态管理,建立考核、评估体系,每季度进行督导检查,分析发展现状,查找与周期目标存在差距,指导制定整改措施。

5、年底完成专科绩效评估,兑现奖惩措施。

(二)2016年

目标:中医脾胃病专科、骨伤科、消渴病、风湿病、放射科专科达到周期目标。中医心病科、针灸科专科接近周期目标,在我县区内的影响初步确立。同时积极申报中医心病科、中医针灸科为省级重点专科,进一步加大投入,增添专科必备设备、人才培养,进一步优化环境。确保人员、设备、环境设施设备达到省级重点专科水平。

具体措施:

1、制定专科建设计划,按照计划积极开展工作,建设经费落实,设备全部到位。

2、学科带头人地位确立,专科人才引进和培养基本完成,人才梯队基本建立,技术实力接近目标技术水平。

3、周期技术攻关任务完成80%以上,相关技术成果加快转化、引进技术项目消化吸收,并根据国内、省内发展态势积极跟进,专科特色显现,科研能力显著提高,项目建设显现成效。

4、加大专科建设宣传力度,不断提高社会影响力,县区内相关专科患者外诊率明显下降,周边地区就医病人明显增加,专科效益显。

5、完成专科督导、检查和绩效评估,兑现奖惩措施。 (三) 2017年

总体目标实现,专科品牌形成,专科带动战略显现,社会效益明显。 目标:2017年计划申报中医脑病科、中医康复科、急诊医学科、影像科专科达到周期目标。中医心病科、针灸科专科接近周期目标,在我县区内的影响初步确立。同时申报中医脾胃病专科、中医风湿病专科为省级重点专科,同时申报中医脾胃病专科、中医风湿病专科为省级重点专科,进一步加大投入,增添专科必备设备、人才培养,进一步优化环境。确保人员、设备、环境设施设备达到省级重点专科水平。

具体措施:

l、制定计划,对于达到或接近周期目标的重点专科,对照专科建设目标充实提高;其他重点专科按照建设标准加快建设,查找薄弱环节,保证按时达标。

2、省级重点建设专科力争进入省级重点专科评审。

3、通过聘请客座教授(市太和医院、市人民医院、市中医院、)来我院教学、查房、指导手术,提高我院专科技术水平,扩大医院知名度。

4、专科人才管理到位,人才梯队建设完成。

5、专科技术成熟,工作流程规范,进一巩固提高医疗技术和能力建设。

6、大力宣传专科建设成果,提高社会知名度和信誉度,扩大重点专科在省内、市内的影响力,服务半径进一步延伸。

7、年底,医院周期目标任务全面完成,总结经验,表彰先进。

六、项目管理

医院成立重点中医专科建设项目的申报和建设领导小组,具体成员如下:

组 长:朱海政 副组长:郑传华 雷兆明 孙 波 黄盛香 梁宏文 成 员:严文军 李代勇 马秀华

黎 宇

敖 杰

王兴文 胡志全 雷 勇

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办公室设在医务科,办公室主任由郑传华同志兼任。

领导小组职责是加强对重点专科建设的组织领导,具体负责本项目的申报和组织制订实施建设规划,组织督导、检查及考核评估。

竹溪县中医院

二〇一五年八月十七日

第8篇:宜城市中医医院中医重点专科建设情况

汇报材料

按上级卫生行政主管部门的要求,将建成一批“中医特色优势突出、疗效水平地区优先、科学规范有序发展”的省市级中医重点专科作为医院的重点工作,在人才队伍建设、硬件建设、设备投入、分配奖励政策等方面予以倾斜,有力地推动了在建重点专科科室建设及医院的发展,现将情况汇报如下。

一、专科管理

我院现有省市级中医重点专科五个,其中皮肤科、脑病科为湖北省中医医院重点专科建设专科,骨伤科、肛肠科、针灸科为襄阳市中医医院重点建设专科。

重点专科是体现医院综合实力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医院的品牌和核心竞争力。 继承和发扬中医药传统,突出中医特色,把专科做大做强是医院的发展方向。 为了做好医院重点专科的建设和管理,医院成立了由主管院长、医务科、护理部、人事科、财务科、院办、设备科负责人组成的重点专科领导小组,重点中医专科管理办公室设在医务科,由医务科负责重点专科日常管理工作,人事、财务、设备对重点专科建设提供保障。

我院按照上级卫生行政管理部门的要求,在“十二五”中长期发展规划中确定了医院“传承光大中医,建设名院、名科、名医,实施科教兴院工程”的发展战略,明确了医院的发展目标。在医院管理体系中建立了引导发挥中医药特色优势和提高中医临床疗效的考核和奖惩激励制度,各科室综合考核目标中将发挥中医药特色优势和提高中医临床疗效作为重要指标。积极开展中医对口支援工作,并制定鼓励措施。将临床医务工作人员业务职称晋升与下乡对口支援考核工作挂钩。医院狠抓医务人员技能培训,努力提高诊疗质量和服务水平。医院班子坚持常态化对医务人员进行培训,重点培养医疗骨干,采用传、帮、带模式整体提高广大医务人员医疗技术水平和诊疗能力,在保证常见病、多发病临床疗效的基础上,重点攻克和提高“急危重症和疑难杂症”诊疗水平和能力,取得了显著的临床疗效。重点专科的中医特色得以彰显。科室对重点病种实施单病种严格执行医疗质量标准。专科医生收治优势病种病人,病床使用率明显高于其它临床科室。加强重点专科科室人才建设,专科人才队伍更加壮大、合理;派出专科人员参加进修及学术交流30多人次。使他们了解专科的新技术和科室新进展。医院投巨资购置了核磁、大型生化分析仪、彩超等检查检测设备,为重点专科发展提供技术支持、营造良好发展环境。

为了突出中医特色,医院将发挥中医药特色优势和提高中医临床疗效纳入科室综合目标考核体系,对科室中医处方、中医病历、病房中医治疗率、优势病种中医治疗率及中医技术项目进行考核。制定了《宜城市中医医院中医技术项目奖励办法》,对针灸、刮痧、电针、中药贴敷、推拿等中医项目进行单项奖励,促进中医技术项目的开展,提高中医治疗率。今年脑病科病房中医治疗率达到70%,优势病种中医治疗率达到90%以上。 为了重点专科的发展,医院制订了重点专科学术带头人及继承人选拔实施方案。我院1990年12月成立“邱二姑皮外科研究所”,在邱氏弟子的参与下,对其临证医案进行整理,集体编著发行了《邱二姑皮外科疗法》一书。2012年9月建立名老中医工作室,积极申报建设邱氏中医外科流派传承工作室。在继承邱氏中医外科疗法的基础上,与现代治疗方法相结合,又研制出止痒散、汗斑散、清热合剂、苦参洗剂等制剂共8种剂型、20多个品种。制定传承工作计划,并具体实施。我院确定邱氏中医外科疗法第一代传承人为李仁凤、刘尚全、关祥娥、程玉香4人。关祥娥程玉香自小由邱氏言传身教,在邱氏中医外科疗法的继承和发扬上颇有建树。李仁凤、刘尚全二人均为副主任医师以上职称,是院级知名中医。带教周期为3年,本周期为2013-2015年,由刘尚全带教沈艳峰医师,下一个周期计划带教2名医师。在传承过程中,因为疗法临床疗效显著,我院年青医师信中医、爱中医热情高涨,已有多人申请学习邱氏中医外科疗法。

二、各重点专科基本情况、人员队伍

皮肤科是我院最先申报的省级中医重点建设专科,科室现有床位45张,皮肤科是医院建院时创立的皮肤疮疡科发展而来,三十多年来在继承名老中医“邱二姑”的祖传秘方和诊疗技术的基础上,结合现代诊疗技术,创造出一系列独具特色的治疗方法和药物,疗效显著,在鄂西北地区享有盛誉,并常有外省市患者慕名前来就诊。2006年被医院列为中医重点专科项目建设科室,2012年6月被湖北省卫生厅列为省级中医重点专科项目建设单位。科室配备有过敏源检测、摩拉检测治疗仪、电子显微镜、光疗仪、红外线治疗仪、氦氖激光机、离子喷雾治疗仪、微波治疗仪、高频电刀、光子嫩肤仪、LED红黄蓝光治疗仪、医用汽疗仪等,为加强重点专科皮肤科建设,2014年为皮肤科新增两个治疗室:过敏源检测及脱敏治疗室、添置了治疗湿疹、痤疮及皮肤修复的红蓝光治疗仪、及德国进口摩拉检测治疗仪,检测过敏源,开展脱敏治疗项目,投放以来,治疗人次与日俱增,效果明显,受到患者青睐。皮肤科在传统中医特色疗法:中药浴疗法、中药离子喷雾、中药汽疗、梅花针叩刺、拔火罐、穴位注射、中药熏蒸、自血疗法、药物封脐、冬病夏治等方法外,还引进了中药倒模面膜法、火针等中医治疗皮肤常见病技术,积极发展中医特色优势,皮肤科在建设重点科室中,新增德国莫拉生物检测仪及配套设施投资资金100万,光子嫩肤治疗仪及配套设施投资资金20万。

脑病科是我院湖北省中医重点建设专科,科室设置床位50张,能够开展针刺、艾灸、电针、低频电、耳穴压豆等十多项中医项目,脑病科是以中风为重点病种,在积极挖掘继承我院名老中医的临床经验基础上,结合规范的现代医学诊疗技术及长期的临床实践成果,形成了中风中西医结合、整体治疗的特色。对中风昏迷患者采用中药保留灌肠治疗,既可减少脑出血昏迷患者不能自行口服药物带来的不便,又能促进患者的苏醒,对中风急症患者,充分发挥中药汤剂、针灸、中医手法按摩等中医特色优势,对患者进行救治及早期床边康复。对康复期中风患者,我科实施“整体康复”的治疗方案,利用专科康复设备、现代康复技术,结合针灸理疗、中医辨证施药,提高了中风患者的康复疗效。科室形成中医特色疗法 :

1、“醒脑开窍”Ⅰ、Ⅱ、Ⅲ号合剂,积极应用于临床。

2、积极发挥中药敷贴、中频、针灸、中药熏洗等外治法,配合临床治疗。通过以上技术支持使脑血管疾病的治愈、好转率不断提高,降低了致残率、致死率,中风预防效果良好。

针灸科是襄阳市中医重点建设专科,具有30张病床,拥有腰牵床、颈牵床、中频、联合超声治疗仪、针刺手法针疗仪、微波治疗仪、骨伤愈合治疗仪、足浴治疗器、熏蒸床、红外线照射治疗等相对齐全的诊疗设备,为患者提供专业系统的中医康复治疗。拥有占地400多平米的多功能治疗室。我院康复科常规开展推拿,毫针针刺,皮肤针刺络放血法,电针,温针灸,艾灸,拔罐,耳针,穴位注射,刮痧等传统疗法,还开展雷火针,铍针,浮针,醒脑开窍针刺法,中药穴位贴敷法,药浴熏蒸法,天灸疗法,蜂疗子午流注开穴法及灵龟八法实行按时取穴、定时治疗等多种中医传统治疗方法等。

肛肠科是襄阳市中医重点建设专科,开设床位30张,自开展重点专科建设以来,积极引进和运用新技术,今年加大了对消痔灵注射疗法的推广和运用,引进了肠道水疗治疗仪和建立了熏洗治疗室,在保证疗效的基础上积极寻求新的中医方法,总结临床经验,切实让病人花最少的钱得到最好的效果。肛肠科现采用患者术后第二天应用复方黄柏液50ml原液加入熏洗椅药杯里,自动加热熏洗,每次30min,每日1—2次。中药熏洗法是肛肠科重要的外治方法之一,借助熏蒸之药气蒸患处,依靠药力和热力直接作用于肛肠病变部位,使该处气血流畅,从而达到清热燥湿、活血消肿、收敛止痛的功效。

骨伤科是襄阳市中医重点建设专科,开设床位40张,科室先后购置了骨创伤治疗仪、射频治疗仪,科室人员上下齐心,严格按照创建工作的要求,不断完善和改进治疗措施,优化诊疗方案,继承创新,强化中医特色,突出专科特色,突出专科优势,提高治疗效果。我院应用自己研制的中药外敷法治疗急慢性软组织损伤,取得了一定的疗效。该方治疗软组织损伤一般1次~2次后,局部肿胀疼痛症状明显减轻,继续使用2次~4次局部肿胀疼痛症状消失而痊愈。急性软组织损伤使用1个~2个疗程后痊愈。慢性软组织损伤使用2个~4个疗程后,局部症状基本消失,且功能恢复良好。

中医护理是近几年才开展的一项工作,针对多数护理人员中医基础薄弱的实际情况,医院利用中医专业技术人员开展了多种形式的中医护理培训。通过培训护理人员掌握了一定的中医基础知识,掌握了专科常见病多发病的中医特色护理技术,能够为患者提供中医特色的康复和健康指导。

三、对口援建及中医药推广

各重点专科要根据相关要求技术下乡援建,全年选派重点专科中业务能力强的中高级医务人员分批轮流到3所宜城市中医医院集团乡镇卫生院坐诊,给予诊疗技术援助,帮助援建医院发展对应的专科科室,在做好中医医疗集团建设的同时,积极向外拓展市场,引进新技术和人才培养,2015年与襄阳市第一人民医院三甲医院联营,组建医疗联合体,实行资源共享、双向转诊、技术支持、人员培训,给患者创造高质量、安全的诊疗环境,提升医院可持续发展能力,此项工作正在筹建中。展开专科科研 推动科技创新。

为让广大患者了解中医药文化,医院在门诊、病房、候诊区设置宣传栏目,宣传与科室诊疗密切相关疾病的中医药知识,让群众感受浓郁的中医药文化氛围。利用健康教育网络体系、报刊、电视等传播媒体、健康教育传栏和《宜城市中医药适宜技术推广项目培训资料》等有效载体宣传普及中医药防病治病的简便有效方法。医院科室骨干定期或不定期的深入基层推广中医药适宜技术,使全院干部职工从思想上认识到,进行重点专科建设有利于挖掘和发挥中医专科特色与优势,提高医院的临床诊疗技术和整体学术水平,让更多的群众了解中医,认识中医,从而使中医药更好地服务于人民群众。充分利用各社区人民群众相信和利用中医药防病治病的习惯,开发民间丰富的中草药资源,以中医适宜技术的推广应用带动和促进我院中医药事业发展,继承和发扬中医药传统文化。

进一步充实临床科研研究能力,推动科技兴院的基本发展思路。积极展开临床观察和专科基础理论研究。鼓励撰写高质量的专科学术论文。在国家级及省级级期刊论文很多于15篇。争取申报省市级科研课题立项1项。

四、加强医院信息化建设

随着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医疗市场日趋成熟,医院网络基础设施的不断完善和信息资源的开发利用,我院在不断完善现有的信息化系统,还计划在2015年建立湖北省首家移动互联网医院-患者移动服务平台项目,此项目的建立将通过手机微信APP端,微信公众号关注“宜城市中医医院”,实现患者智能导诊、预约挂号、诊间支付、查看检验检查报告、查阅个人病历、查询费用账单、交纳住院押金、查询住院每日清单与出院小结、反馈对医院暨医生的满意度、获取健康资讯”等医疗服务。减少患者在医院等待时间,提高医护人员的工作效率,也增加了医疗信息的透明化,和谐医患关系,提高医疗服务总量、质量与社会满意度,直接改善预约就诊率等指标。定期把科普知识和我院展开的新理论、新技术、新疗法放进医院网站及微信公众平台,加大特点专科网络科普宣传。让患者能够通过网络了解更多保健知识和我院的专科业务展开动态。通过互联网络,扩大我院的影响面;全面进步我院社会知名度和美誉度。充分利用和引进智力资源,不断汲取他们的新疗法、新理论,进行分析研究。融进到我院的特点诊疗体系中往,落实平安医院建设与医院文化建设,使我院的专科水平不断得到进步。

宜城市中医医院 2015年5月13日

第9篇:重点中医专科建设工作计划(模版)

中医骨伤专科建设计划

在上级领导的大力支持下,在院重点专科建设领导小组的正确领导下,使我院中医骨伤专科的建设工作有计划、有步骤地开展,以确保我院的总体建设规划能够按时、按质、按量完成,并通过项目建设把我院的中医骨伤专科特色专科水平再上一个新台阶,特制定计划如下:

一 、加强组织管理,明确目标任务

1.定期组织召开院中医骨伤专科建设领导小组会议;把任务层层分解、明确任务目标、责任到人;

2.每季度科室给领导小组汇报专科建设进展情况,发现存在的问题,提出解决思路和措施;

3.每年12月底组织开展项目建设工作总结,充分研究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找出差距,制定优化措施,并尽量在最短的时间内弥补和充实。

二、加强医疗业务建设,提高业务总量

始终坚持科技兴院的发展战略,突出中医骨伤专科以中医特色为核心的方针;进一步充实中西医并重的治疗体系;遂步完善科室制度和专科、专病诊疗护理规范;加强中医特色疗法,培养并增强我院重点中医骨伤专科在冀南地区医疗市场上的核心竞争力。通过多方努力,力争本中医骨伤专科住院病人数、门诊就诊数及业务收入均较增长15%,医疗质量标准全面达到或接近国家标准。

三、加速人才引进培养

坚持科技建院、人才兴院的一贯方针。积极努力地在吸引人才、培养人才、留住人才上做文章。通过各种渠道,全面提高专科人才队伍的素质。注重重点人才的培养和引进。每年计划送出1-2名专科临

床骨干医师外出进修,学习结束后能达到独立开展工作。定期邀请上级中医院相关专家来院会诊讲学,指导中医骨伤专科工作。加强内部学习和岗位培训。

四、增加硬件投入改善住院条件

为专科医疗业务开展和科研工作提供更加良好的硬件条件,通过基础建设增加部分病房。进一步改善住院条件,提高专科医疗护理质量。加大资金投入,使专科临床诊疗及科研设备得到进一步的充实。

五、完成诊疗护理规范编写总结

进一步完善中医骨伤专科病种的诊疗护理规范的整理草案。坚持实行诊疗和护理规范同期进行,2011年11月完成重点专科的常见病及重点病种的诊疗护理规范的整理草案,邀请院外专家指导并提出修改意见,并作初步总结修改,然后院内试临床运行,2012年1月整理并提请院中医重点特色专科建设领导小组通过,打印成册上报医务科备案。

六、开展专科科研推动科技创新

进一步充实临床科研研究能力,推进科技兴院的基本发展思路。积极开展中医临床观察和专科基础理论研究。鼓励撰写高质量的专科学术论文。计划内发表CN及以上级别专科学术论文不少于3篇,其中国家级期刊论文不少于1篇。争取申报省市级科研课题1项。积极主动和省内外大中型中医院或综合医院中医科以及学术科研机构保持科技合作,充分利用外部设备、人才、信息等资源,依靠人才培养和引进全面提升我院科技创新能力。

七、运行专科网站开展多方位交流

定期把中医药预防保健知识和中医科开展的新理论、新技术、新疗法放入网页,加大特色专科网络科普宣传。让患者能够通过网络了解更多中医药相关知识和中医骨伤专科业务开展动态。通过网站,扩

大中医科的影响面;全面提高我院中医科的社会知名度和美誉度。积极主动和省内外大中型医院以及学术科研机构保持学术联系和学术交流,形成自己的学术网络。充分利用和引进智力资源,不断汲取他们的新疗法、新理论,进行分析研究。融入到我院的特色诊疗体系中去,使我院的中医骨伤专科业务水平不断得到提高。

2013年10月25日

上一篇:浅谈小学生兴趣的培养下一篇:希腊ads签证所需资料